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四年级数学

时间:2023-02-21 16:32:38

导语:在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四年级数学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方法

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特殊年龄阶段,这是学生的优点,但也正是这些优点,让很多教师都感到头疼。如,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做题粗心,容易冲动。怎样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点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课堂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课堂变得融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必要的,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教师进行研究与思考。本文主要以小学四年级

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分析几种适合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建立丰富生动的课堂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生动、活泼的课堂也是多数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在学习中有玩乐,在玩乐中进行学习,不自觉地就能学习到知识,这是最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感受到愉快,有效地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与劳累。建立生动活泼的课堂,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教学资源,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局限,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利用色彩、形象、动感等技巧,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转换教师角色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现代教育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个问题也是长期以来的热点问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学模式的滞后性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更应该顺应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观念,转换角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对形成的传统观念进行修正,重视对学生能力、创新及态度的培养。教师要杜绝一味地在课堂中讲,学生只是听的填鸭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对课堂进行主导。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所以,对于小学四年级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放手,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知识,在玩乐中学习,促进其全面的发展。此外,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是一个具有赏识、和谐、宽容的师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促进其学习。

三、设置猜疑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要鼓励学生猜疑。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猜疑,这对学生的思维、视野及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猜疑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想、所猜大胆地表达出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没有批评,这样学生的各种想法都会表达出来,答案也五花八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也能够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逐渐发现,通过各种开放、灵活的联系,让学生用猜疑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可以对其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一来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二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基本都在10岁左右,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多进行实践操作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为学生提供操作直观材料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学生的参与意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学生也自然学会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无意的状态下,学生在操作中逐渐发现规律、选择方法、总结特征、掌握方法,在实际体验中不断想象和创造,摆脱了数学的枯燥与乏味,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都得到提升。

通过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研究,在数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转化角色,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通过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中设置各种猜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的作用,使其在玩乐中实现数学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艳.提高小学数学兴趣法教学的探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3(05).

[2]索朗旺加.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3(07).

[3]秦虎珍.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新方法[J].新一代:下半月,2013(04).

第2篇

关键词:转化 学困生 数学 转化策略

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完善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势在必行。

一、出现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一)受到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湾,是孩子成长的温馨暖穿,他也是对孩子性格进行塑造的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等级、性格差异、行为习惯等都对孩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孩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例如,比较受家长关爱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中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很多家长也会自发的为孩子辅助辅导薄弱学科,为孩子补充知识;另外一部分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不重视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放任不管,最终就导致了孩子的数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因此,让孩子成为数学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家庭因素。

(二)受到学校影响

应试教育的直接产物就是学校及教师过分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时候就特别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困生大多是忽视不见,长此以往下去,很多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开始直线下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最终也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三)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小学数学知识与别的学科比较的话,数学知识内容则显得相对抽象、难懂,但是其整体知识范围依旧在学生可理解范围之内,因此造成小学学困生出现的原因与学生自身也有关。其一,小学四年级数学添加了统计、四则运算等知识,这些难度大、思维严谨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了阻碍,很多学生缺乏坚持不懈的恒心,最终在困难面前止步不前,成为了数学学困生。另外,近几年学校教育的学科内容不断增加,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担,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也是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转化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具体策略

(一)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与尊重

四年级的学生还都是正在成长的孩子,所以在学习时遇到挫折与失败就极易产生较强的失落感,在加上自身学习成绩差、教师与同学不喜欢等因素,他们就会不断的被自卑的负面情绪所笼罩。因此,教师要给与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与尊重。例如,课堂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学困生学习状况,通过随堂课检的方式掌握学困生对本堂课数学知识的了解、运用程度,然后可以在课后寻找时间帮助学困生解难答疑,耐心的、语言温和的回答他们的问题,让学困生感到充分的尊重与关爱,从而为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让他们逐渐的融入到这个班级大家庭之内。

(二)积极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为了让学困生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教师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授课使运用趣味教学法改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小学数学四年级人教版)时,教师可以采用“亲自动手量一量”的方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出一个角,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进行测量,最后教师公布结果,使学生在游戏中逐渐培养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为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所以,在数学授课中,教师要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给予表现优秀或进步突出的学生更多的奖励与表扬,从而让学生坚持保持良好的学习方式,最终形成习惯;而对不某些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要给与惩罚与批评,帮助学生抛弃不良习惯。另外,教师应做好学生的自我分析、评价的引导工作,让学生学会通过自评的方式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的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学习习惯。

(四)家长与学校要强强联手

家长与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都富有责任,因此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通过双方携手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例如,教师应时刻保持与学困生家长的联系,通过相互协商的方式,建立互相辅助的学困生转化对策、鉴于家庭环境舒适、温馨等特点,通过教师指导、家长实施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转化效果。比如在《平行四边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上讲解完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家长在家与学生创设寻找图形的趣味游戏,从而通过家长辅助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水平。

(五)完善激励评价环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学困生转化效率,教师就必须对学困生的“小成绩、小成功”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让学困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为孩子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就比如教师在课上授课时,可以Υ友Ю生的长处进行提问,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解答问题,从而让其身上的优点得到发挥,通过给予他更多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消除与教师沟通的恐惧,建立平等且和谐的师生关系。课下要做有亲和力的老师,多接触学生,融入学生群体中,舍得感情投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主动找学生谈心,关心其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及时帮助他们纠正缺点改正错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从而消除彼此的隔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数学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大爱”,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知识的斗志。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造成四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学校、家长之间应建立默契的配合机制,帮助、引导数学学困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常泽宇.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的探究[J].才智,2016,(25).

[2]孙中红.不抛弃、不放弃,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归[J].好家长,2016,(30).

第3篇

2、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个别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所以,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3、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4、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5、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6、教学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8、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9、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0、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1、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2、教学措施: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3、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数学,善于钻研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14、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计算,使学生打好计算的基本功,做到计算细致,快速,正确。

15、注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要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够根据一些定理进行计算,且正确灵活。同时注意学生在讲课中学习活动的参与,同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尊重。

16、抓好各单元的测验,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期中、期末制定好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好复习。

17、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一道应用题应该多读几遍之后再解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第4篇

1、教学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的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内容的第四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属于掌握知识教学。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4、教法、学法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986534587413120039821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32()645≈32万47()050≈47万

问:(1)你是怎么想的?(2)四舍是什么意思?五入呢?

(二)、新授课

1、导入新课

(1)、有时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店买菜,电子称上显示价钱是7.53元,可是商店阿姨只收我们7.5元,这是为什么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需要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讲授新课

(1)、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一个小数根据不同的需要它有不同的说法即小数的近似数,那我们该如何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生:思考。

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似,都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以该同学的身高为例进行讲解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的方法。

4、把课本上的例题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

师:作必要的讲解和分析。

5、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生齐读)。

注意: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第三位是舍还是入。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数。

问:1.0和1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的程度怎样?

a、让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准确长度在0.95与1.04之间。

b、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1,原来准确长度在0.5与1.4之间。

即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数1.0,它是一个近似数,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6、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什么?

a、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数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b、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置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三)、完成课本74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个别上讲台演做。提问其思考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2、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3、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

(1)、精确到十分位

3.470.2394.08

(2)精确到百分位

5.3346.2680.495

4.思考

9.996保留两位小数是()。

(五)、布置作业。

三、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第5篇

前言: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1.从生活实际出发来激发出学生的探索热情

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必不可少。也可以说,只有在学习兴趣的影响下,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产生出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也就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同时也要将新课改中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突出数学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生活化来说,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因此,教师将生活化与教学情境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生活化情境,这样也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如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室的四个角来为学生创建出生活化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通过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来鼓励学生动手测量,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学习好这一内容[1]。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激发出学生学习欲望

第6篇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已圆满结束,在本学期里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一定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和吸取教训,改进课堂教学水平。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 数学思维 培养策略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及时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进行教学。为此,笔者主要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进行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学习思维

当前,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最好驱动力。通过合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小学中高年级段的学生比较喜欢游戏,教师需要投其所好运用课堂游戏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教学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这一课时,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今天要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小明一直想要一个滑板、一双耐克牌运动鞋及一把玩具冲锋手枪。妈妈到商场里咨询了一下,这三样东西的价钱如下:滑板155元,一双耐克牌运动鞋365元,一把玩具冲锋手枪45元。你能帮小明妈妈算一算,要想买到小明的所爱得要多少钱?”通过学习游戏,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加法运算的数学学习问题,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把运算定律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就是为了在生活中用数学。通过学习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

二、数学理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进行理性思考,完整地分析解题思路。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教学内容的编排都涉及“学生理性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等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红在商店买3本书,共计消费18元,小明在同一家商店再买了同样的5本书,则需要花费多少钱?”教师此时需要引导班级中学生站在全局性解决问题的角度发现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合理地绘制表格(详情见下表)。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学习讨论,进而全面得出:小红18元买到3本书,可以求得1本书的价格;小明需要买5本书,需要求出一本书的单价;小红与小明买的书相同,经过已有条件的梳理,自主学习讨论,学生得出小明需要花费的金钱数额。

从这一实例可以看出,在一般比较常见的应用题解答过程中,条理性的数学思考能力需要借助一些表格类数学解题技巧进行整理,同时这也是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例作为学习素材

当前阶段,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师若是一直停留在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教学,是十分错误的。教师需要充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1]。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教师需要组织班级中学生进行举办一次虚拟的“卖场交易活动”,将班级中学生合理地划分为卖家组和消费者。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全面展示商品的具体价格,学生自主进行商品的选购、商品价格结算。真实有效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意识,学生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清楚地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发现数学学习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有效进行数学语言专项训练,全面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在进行解答数学学习问题时,最先需要进行解读的就是学习题目,否则就无法精准地发现解题的具体素材,为此,数学学习问题中的语言作为数学思维的外部显像,教师需要侧重对其进行训练[2]。例如,学生在进行解答假设句式这一问题时,教师需要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训练。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课时,23×30=36×20=?,首先我们需要按步骤进行计算,首先从个位、十位依次乘以0;其次个位十位再依次乘以3;最后得出的结果是690。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教师需要深入进行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当前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此全面推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堂堂清后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73×10 = 0.73×100 = 0.73×1000=

1.3×3= 1.3×30= 0.13×300 =

2.使用竖式计算。

13×2.5= 0.35×47= 2.48×60=

3.解决问题

1. 一头山羊每天产奶19.6千克,照这样计算,这头山羊10月份可以产奶多少千克?

2.2003年著名的旅游景点孔孟之乡——曲阜“三孔”平均每月接待游客9.8万人。2003年曲阜“三孔”全年接待游客约多少万人?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的人还看:

1.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3.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基本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22-01

1 小学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学抽象的思想:抽象是对同类事物抽取其共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舍去其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人们在思维中,抽象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区分、舍弃和收括的思维操作实现的。人们在思维中对对象的抽象是从对对象的比较和区分开始的。所谓比较,就是在思维中确定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所谓区分,则是把比较得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思维中固定下业,利用它们把对象分为不同的类。然后再进行舍弃与收括,舍弃是指在思维中不考虑对象的某些性质,收括则是指把对象的我们所需要的性质固定下来,并用词表达出来。这就形成了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就形成了表示这个概念的词,于是完成了一个抽象过程。

数学推理的思想: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得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所根据的判断叫前提,根据前提所得到的判断叫结论。推理分为两种形式: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演绎推理是根据一般性的真命题(或逻辑规则)推出特殊性命题的推理。演绎推理的特征是:当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演绎推理的常用形式有:三段论、选言推理、假言推理、关系推理等。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合情推理的常用形式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当前提为真时,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数学建模的思想:数学建模就是指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实际现象,通过设计数学方法,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在现实中为了要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架设一座方便之桥。并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通过数学的计算、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不过,也有很多数学家对数学模型的理解似乎更注重数学的应用性,即把数学模型描述为特定的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

2 数学基本思想的演变、派生、发展

由“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有: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数学形结合的思想,变中不变的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对称的思想、对应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

由“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来的有:归纳的思想、演绎的思想、公理化思想、转换化归的思想、联想类比的思想、逐步逼近的思想、代换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

由“数学建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有:简化的思想、量化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

3 对各个数学思想内涵的界定

(1)分类的思想:所谓分类,就是根据对象的某一属性特征把它们不重复不遗漏地划分为若干类别。分类的思想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分类以比较为基础,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

所谓数学分类讨论方法,就是将数学对象分成几类,分别进行讨论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分类思想可不象一般的数学知识那样,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可让学生掌握应用。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的认知水平,逐步渗透,螺旋上升,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内涵,从而达到利用数学分类讨论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目的。

(2)集合的思想:把指定的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简称集),其中每个事物叫做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任何一个事物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明确的。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不重复出现。只要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

(3)数学形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转化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里的数是指数、代数式、方程、函数、数量关系式等,这里的形是指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