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04:15
导语:在体育教案步骤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编写教案能力
教案的质量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素质、教学经验和艺术水平,也是确保教学目标最终得以实现的最坚实基础。体育课教案一般由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其内容包括准备活动、教学内容合理搭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运用、运动负荷合理控制以及场地器材的准备和有效调配等。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教案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明确的目标要求;清晰的图文标注;精简的语言解释;层次清楚的教学步骤、组织教法和内容、教学时间和练习次数;严格的负荷控制等。体育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钻研教材和掌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构思和课堂设计,做好编写教案工作。
2、讲解示范能力
口头语言和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课是在运动场地上,师生相互运动的一个动态的学习场景,教师的口头语言和示范对控制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的语言能力表现在运用普通话的水平、专业术语的准确运用以及表述流畅程度等。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发音、清晰的声调、准确的吐词、果断的口令。组织教学过程中,口令要清晰准确,讲解要精练且重点突出、评价指导要恰如其分。动作示范更是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一种特殊能力,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实践证明,示范能力是体育教师最重要教学技能能力,准确规范的示范动作不仅提高教师的凝聚力,更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是课堂教学能力中最主要的构成因素,是能够准确反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它是指体育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之于教学、训练的一种综合运用能力,其内容包括教法选用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组织训练能力和担任裁判工作能力以及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等。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师要对课堂精密设计、安排,细致到每个教学内容、练习项目的次数、时间,完成的组数,以及每个教学内容的队形变换和运动技能练习的教学过程,都需要教师的组织调控能力来实现完成。选择的教法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要符合体育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学生的技术水平、体育场馆的设施条件、运动器材的数量和教学时间等多方面要求。组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体能变化,场馆和体育器材设施的变化,落实好每一个教学内容,教法要前后贯通,且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形成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4、运动训练能力
运动训练能力是指专业运动员参加训练比赛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能力,是衡量优秀运动员的标准之一。体育教师的运动能力包括正确的技术动作示范能力和纠错模仿能力,以及讲解技术动作要领,提出练习要求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训练能力包括: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能力;合理选择训练方法科学实训的能力;科学选材的能力;组织比赛和管理运动队的能力等。与其他学科相比,运动训练能力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能力,是完成教学、训练任务相结合的专门能力。
5、课堂应变调控能力
一、熟悉《课程标准》制定实切可行的教学计划
新教师第一项工作就是熟悉《课程标准》然后可以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所教年级的体育教学计划和学期教学进度。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大纲中某些教材作必要的调整,此外还要注意教材排列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和课的负荷量,同时,还要处理好教材之间的先后顺序。
教材的排列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
1、螺旋式排列:螺旋式排列时,同一教材在每次出现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2、连续排列:连续出发点是试图反复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既定的运动技术。
3、集中分散结合排列:集中与分散排列主要用意在于利用遗忘规律来复习巩固动作。
4、间隔排列:间隔排列的主要意图明显地在于利用技能之间的干扰和教材出现频率来刺激学生练习的欲望,从而形成一定的技术技能。
总之排列方式主要从形成技术、技能的角度来考虑的,实际上教材的排列方法就是你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的具体表现。
二、编写教案
教案是上课的依据,新教师应该利用开学前的时间,根据学期进度计划,至少编写一至二周的体育课教案,编写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根据基本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本次主要内容、任务和要求。
2、根据课的任务、学生的特点和场地器材等条件,合理安排课的教材及练习次数与时间,确定教学步骤、练习形式和采用的教学措施等,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实现。
3、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内容,要围绕基本部分的教材进行选择和安排辅导性练习徒手操,整理放松都要密切配合基本教材,共同完成课的任务。总之编写教案过程中既要定好课的内容、任务、练习密度和组织教法、运动量,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和季节特点等情况。
三、课堂教学
新教师上第一节课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加强自身的控制能力,调节自己的情绪,课前要熟悉教材,教学程序步骤要记清楚,无需死记硬背教案内容,过多考虑教学细节消除自己的紧张心理,按照思路一环套一环大胆谨慎地进行教学。
另外新教师上课时往往对学生要求过高,管理过严,表现在教学态度生硬,命令式语言,强制性要求学生服从,这样做势必事与愿违,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教态要和蔼可亲,注意语言讲解的艺术性,教法上宽严相济,使学生感到你既可畏又可敬。
四、课后小结
论文摘要:对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加强教育教学能力、业余训练能力、体育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体育社会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和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实施。
1、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的首要能力,它包括编写教案、语言表达、动作示范、选择教法、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能力。
(1)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
(2)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使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进行深人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快的理解动作结构和形成动作技能。
(3)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动作示范是教师以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正确的示范,不仅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还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
(4)选择教法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是掌握教学艺术的先决条件。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其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同。
(5)纠正错误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学生正确掌握和提高技术技能,甚至会产生伤害事故。
(6)教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使之成为有理想、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2、业余训练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业余训练对于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特别在普及和推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丰富学校体育文化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体育是发展体育人口的基础、只有通过业余训练,才能养成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学有所长,为毕业后从事社会体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对本科学生进行体育科研知识的教育和体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本科二年级(即第三学期)就开设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必选课。在没开设这门课程之前,我们曾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过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不懂得什么是体育科研方法?更不明白体育科研方法的作用是什么?等等通过将体育科研究法纳八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实现对体育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有效工具,它所提供的思考步骤和操作步骤,能够引导研究者沿着正确途径前进,并按照它提供的一定程序,有效的达到科学认识的目的;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科研方法的作用在于:它是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通道,为体育科研定向开路,是运用科学的桥梁,使科学认识的程序规范化、最优化。转贴于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科研能力,我们采取的做法:一是请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与专家做体育科研知识系列讲座,激发学生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人门;二是教学生学习掌握各种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初步学会撰写小文章,要求文章写得要有一定的理论归纳能力,体会深刻;三是教学生学习掌握实验性、调查性论文和综合性论文的写作方法,并要求学生对指定的科研论文精读,领会其写作特点;四是教学生掌握实验与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途径及过程;五是教学生提高科研论文撰写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目标奋斗,按照一定的计划,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各种比赛中,我们常常安排学生去做,教师只做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如在术科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组织作准备活动;又如学院每年举办的田径运动会、冬季举行的越野赛、踢蹬、跳绳、拔河比赛、夏季举行的游泳比赛,以及普通大学生每年举行的各项球类比赛等,均安排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所有这些活动,都以旧生带新生的形式,一届一届地往下传,形成自然规律,对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帮助非常大。
5、体育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
体育社会活动能力,主要是指组织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竞赛裁判、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体育活动能力,系领导和教师主动去附近县、市的厂矿、企业、机关、学校进行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这些单位的各种运动比赛的裁判工作。对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非常见效。而且这种举措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良好的评价。
6、小结
(1)多年来,我们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从1986一1996年连续10年中,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
关键词:教师基本技能课;教育实习;影响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应具备相应的实习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特别需要具备适应体育专业特点的特殊能力,如口令的发放能力、队列队形调动的能力、动作讲解示范能力、动态组织教学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往往也是实习生最缺乏的。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在对实习生这些现象分析后,针对这一情况首次开设教师基本技能课,以培养实习生应具备的体育教师基本技能为手段,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创新性体育教师为最终目的。不断改革创新,坚持走在同类学校前列。本课题在肯定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的重要性的同时,试图进一步找出完善该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使我院教师基本技能课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共172人)。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询收集国内高师体育教育实习情况有关资料和发展动态。
1.2.2问卷调查法
向我院参加过集中教育实习的实习生发放问卷172份,回收164份,回收率为95.3%;其中有效问卷160份。
1.2.3访谈法
与多位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和我院教师基本技能课教师进行座谈,从多角度为本研究提供资料。
1.2.4数理统计法:对在调查中收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口令发放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93.2%、98.8%和96%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授课期间口令发放的口齿清晰度、声音大小和准确性三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帮助实习生在教育实习期间提高发放口令的口齿清晰度、声音的大小以及口令吐字和选择的准确性。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在体育课上因学生听不清、听不到和听不懂老师的口令而出现体育课散乱、无组织、无纪律等不良现象。清晰、响亮、准确的口令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起到警示学生避免学生对老师敷衍了事的作用,好的开头是一节体育课成功的一半,可以为接下来课程的正式内容的教授奠定良好的开始。
2.2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对列队形调动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90%和86.2%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授课时的队列队形调动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都有较大的帮助。能帮助实习生在组织教学期间准确和熟练地变换和调动队列队形,这样就能避免因队列队形调动不当对授课和组织教学带来的很多不必要的不良影响。然而分别合计后两项评价等级可以看出,10%和13.8%的实习生认为教师技能课对队列队形调动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能力帮助不大。因为他们在教育实习初期在队列队形调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进行较复杂的队列队形调动时会出现“忘词”现象,不能很快的在大脑中构想出队列队形调动的流程和组织出队形调动所需的口令导致口令组织的不严密。这样就影响授课的流畅性,导致不能顺利完成本次课的任务,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实习老师的看法,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实习老师态度冷淡、不理不睬等负面效应。
2.3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动作讲解示范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96.9%、93.3%、96.2%、93.7%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实习生授课期间动作讲解示范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能提高实习生在教学时动作示范的准确性、讲解表达的准确性、动作示范的时机和方位选择的合理性以及讲解与示范有机结合的能力。这样就避免在动作教授的时候出现示范动作不规范、动作讲解的不完整、学生看不到和看不清老师的示范动作以及讲解与示范脱轨等因素影响学生对动作的学习。
2.4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教案编写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72.5%、80%、75%、67.5%的实习生认为教师技能课对实习生教案的设计、教案编写的方法与步骤、编写教案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教案的执行能力都有一定帮助。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教案编写能力帮助还不够。是因为他们在教育是初期教案编写方面的能力仍有一定的欠缺。
2.5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其他能力的影响
分别合计前三项评价等级共有87.5%、75%、80.6%、68.1%的实习生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教育实习期间组织教学能力、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技巧的运用能力以及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能力都有帮助。但是仍有不小一部分人认为教师基本技能课还需对这几项能力进一步加强。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我院开设的教师基本技能课对我院实习生的教师部分基本技能提升有很大帮助,能基本帮助我院学生从大学生平稳过渡到实习教师。提前让实习生了解到了教育实习的各项内容,多方面传授学生教育实习必备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在教学中的口令发放能力、队列队形调动能力、动作的讲解示范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升。但是,教师基本技能课对另一部分技能的提升还有一定的空间,如教案的编写能力、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能力、练习密度的把握能力等。这几项技能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也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师技能课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多注重这几项内容教授。
3.2对策
3.2.1 重视学生教案的编写能力,加强学生自主教案编写的意识,重视教案编写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提出更正办法,加强学生的教案执行能力。
3.2.2 加强学生组织教学方面能力,组织内容安排要紧凑、灵活多变、且具较强创新性,提高组织教学预见性,预防影响教学流程的不良现象发生。
3.2.3 培养学生教学重难点把握能力,注重学生体育教材的学习,在对各项体育技能熟练掌握的同时了解其重难点。
3.2.4 向学生介绍多种教学技能的运用方法,并要求在模拟授课时能灵活运用,最终实现多种教学技能灵活运用。
3.2.5介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适应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强度,制定出不同年龄学生段所适应的运动强度表,以加强我院学生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所适应的不同强度的练习负荷的认识。
3.2.6 在规范学生动作示范的同时,让学生对动作技术深入理解,特别对技术细节更应该细致分析。认真学习,深入钻研,全面深入认识各种动作技术及其易犯错误。以保证能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
3.2.7 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联想力,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超英主编.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实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市: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7-90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体系;构建
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牢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断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充实自己。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随后的工作时间确是长久的。这需要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打下基础。
一、问题分析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技能训练几乎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其比课堂教学难度更高一些,加上大班教W增加了学生人数,导致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体育动作和要领,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课程形式化,学生并没有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掌握到重要的体育要领。同时,随着体育院校的教育改革,其在理论课程上面也增加了一定的比例,将传统以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到转变,这对体育教育专业是一次重要的意义。但在这个学生过程中,有些学校安排的理论课程过多,并没有系统性的建设课程体系,甚至出现重复开课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知识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实践环节
体育教育专业要加强实践效率,最好能够拥有完善的实践训练基地,给予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学习空间和场地,并能利于教学氛围的良好构建。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听课训练和相关比赛,教师需要将说课的相关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并让学生独立进行说课教案的编写。教师需要对学生遇到的疑问及时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说课教案的质量。另外,体育教育专业可以和校内的社团组织进行相互合作,并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展开训练,第一是社团体育竞赛;第二是社团体育展示;第三是社团体育宣传;第四是社团体育研究等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第一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二是体育联谊活动;第三是体育科技咨询;第四是全面健身服务活动等,通过测试体制和体育健身等,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并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技能训练方法的创新
目前,微格教学已经被应用到了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对重点的视频内容进行观看,学生需要在观看过程中掌握到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对该阶段的教学要求和目的有所了解。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的掌握到知识点,教师可以将培训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将教学技能分为几个单独的技能进行逐步培训,并在教案编写中融入这些教学内容。在对教学方案进行编写时,必须要真实的反映出训练的步骤,以及学生的教学反应及掌握情况。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和智能设备将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并仔细分析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教学漏洞,以及时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演示教学法的应用
体育专业与其他普通专业的区别在于,其仅仅依靠理论是不能让学生掌握到教学内容的,示范教学法是该专业的教学重要手段,其能让学生准确、快速的掌握体育要领和自己的体育教育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轮流安排班上的学生担任临时教师的任务,带领其他同学进行队伍的操练和口令训练,并给大家进行体育动作要领的讲解和简单的示范,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在这个临时阶段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评价自己的表现,比如讲解的内容是否突出重点,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其次,其他同学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将这位“临时教师”的优势找出来,并去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教师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应当先给予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然后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实际体验到教师角色,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学技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训练,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进入教学一线的机会,并积极展开体育课观摩和体育教育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对体育教学有足够的认识,并在培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体育教学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玉凤,罗家顺,杜建林等.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8):37-38.
[2]田广.体育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陇南师专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1):82-86.
我们在第2期讨论了教案中的教材分析与教学重难点之间的关系,这期将深入探讨几个理论问题:(1)学情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2)课堂教学目标的格式如何?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4)教学目标与教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请大家议一议学情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三种假设:假设之一:课堂教学目标只与教材存在关联,与学情没有关系;假设之二:课堂教学目标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假设之三: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以照顾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江苏苏州·凌志雄】:我的观点是:(1)学情分析应包括两大部分:①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即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成熟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等进行分析。②分析学生的技能储备。即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授知识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从时间逻辑上说,学情分析是即时的,而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因此,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有了准确的学情分析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而教学重难点应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江西南昌·胡敏】:(1)“假设之一:课堂教学目标只与教材存在关联,与学情没有关系”这个假设理念我不赞同。要完成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光需要对教材做好分析,同时也需要对所要授课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并分析,才能更好地做好课的设计,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2)“假设之二:课堂教学目标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这句话也不全面。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基础会有影响,但不能片面地认为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要知道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体育弱势学生,他们对教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关注他们,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还会造成良性的“蝴蝶效应”。(3)“假设之三: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以照顾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赞同。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是“弱势群体”,体育教师要多关注,由于他们基础较差,会有自卑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更不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有目的地将他们的目标降低,帮助他们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寻回自信,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福建泉州·郑钦漂】:我认为,首先,分清三者主次关系即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有的放矢: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作为主体的他们,学情尤为重要,设计再好的目标,如果没有切中学情,就犹如对牛弹琴,如果没有因人而异,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其次,要把好脉。第三,教案文本应该追求底部深厚,中部坚挺,顶部开花。一份有份量的文本教案,不要面面俱到,唯有切合实际,专注关键,理清顺序,关注过程,重视结果,教学的最终领悟才能实现最大化。
【甘肃兰州·瞿学维】:我认为,学情分析就是任课老师多去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习惯、兴趣、班级的基本情况等方面,对备课和上课很重要。大的方面,有助于制定教学目标,细节方面,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去考虑如何分组?需要多少器材?等等。
【山东临沂·于松峰】:我的观点是:(1)学情分析包括:学生此年龄段的身体素质情况、兴趣爱好、男女生的差异、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接触程度、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等。(2)课堂教学目标:我们通常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来确定,确定的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有明确地针对性与可测量性;在技能目标中,大致分两个层次,一部分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掌握程度,另一部分又会达到什么程度。(3)在全面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分析,确立本节课教材教学的重难点,有了学情分析与教学的重难点,才能准确地制定出教学目标。(4)教法与教学目标对应并为教学目标服务,教法既有导入、启发、辅助练习等,也有难点突破、提高动作技术质量的方法。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认为:(1)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情况分析;学理情况分析;教学场地器材情况分析;教学环境情况分析;教学天气因素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本身情况分析。(2)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首先,我们应该对教材的学理、教材本身、教学保障、教学评价进行分析。其次,依据教材内容来进行学情分析。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最后,依据教材教法来确定教学重难点。(3)教学目标与教法之间的关系:教材教法当中实质上涵盖了某个技能动作的正确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预设可能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针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所能采取的针对性、实效性纠错策略、教法建议。因此,教学目标在前,教学方法在后。先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再选取出适合学生学练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乌龟赛跑
二、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50人
三、学情分析:小学生喜欢跑跑跳跳,这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其中快速跑就是其中一项热门的体育活动。它动作简单,容易开展,但简简单单的跑枯燥无味,可运用情境导入以及多种渠道设计这堂课,主要强调育心和育体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欢乐的气氛中达到应有的效果。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注重强调如何让学生赛跑,使他们在形式多变的辅助练习中掌握技能,整节都是腿部活动,结合游戏(保龄球赛)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让学生享受体育,拥有健康。
四、教学目标:⑴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大胆展示自己;⑵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快速跑辅助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跑的基本要领,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⑶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快速跑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喜悦;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五、教学流程:集合情境导入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保龄球赛放松操;其中快速跑练习为: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三个动作的要领示范讲解清楚,摆臂练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击掌的节奏性锻炼学生的协调、灵敏能力;胸前贴纸跑是跑时将闪光纸贴于胸前,严禁纸掉落在地面,所以学生意识到只有拼命的跑才能不让纸掉落,以便来锻炼学生的跑速,但要强调学生跑时的正确姿势和安全问题。
【浙江省温州·项为人】: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来看,不适宜进行后蹬跑教学,建议利用跨步跑或单换跳作为跑的辅助练习较为妥当。另外,正确的摆臂姿势只能通过走—慢跑—中速跑等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逐渐建立与掌握摆臂的概念与技术,而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就能实现90%的学生初步掌握,况且是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贴纸跑中早已忘乎所以了,还管什么正确的摆臂,跑得快就行。建议技能目标为:通过跑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跑的正确姿势,体验与感受快速跑的方法与乐趣,培养快速奔跑能力。
【山东·李登云】:我认为这个教案至少有5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快速跑不是热门的体育活动,很少人用快速跑去锻炼,采用慢跑的较多。其次,快速跑运动并不简单,要有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内容很多,每一项学起来都不是那么简单,以著名的飞人“迈克尔·约翰逊”为例,他的跑步姿势则非常的怪异,挺胸、撅屁股、梗脖子等,这是非常标准的错误动作。第三,保龄球对快速跑要求不高,换句话说,这个游戏对本节课的教材没有帮助作用。第四,单纯的摆臂练习和后蹬跑练习是专业运动员或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方法,非常枯燥,建议换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的方法。第五,学生贴纸跑,有的老师采用贴报纸跑,我在上课的时候用过几次,确实,学生为了不让纸掉下来拼命的跑,但是在跑的时候,学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纸别掉下来,采用各种身体姿势进行保护,这样就忽略了跑的姿势,导致动作变形。
三、初中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保健》二年级教材。鱼跃前滚翻(第2次课);变向跑(复习)。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学校初二年级男生,二(3)班,共40人。该班男生特别喜欢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普遍较好,班级纪律好,集体荣誉感强,在鱼跃前滚翻第一课次后,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鱼跃前滚翻”基本技术动作,为本课次授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的关键,理解变向跑运动在生活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5%的学生完成动作优美流畅,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学习变向跑提高快跑过程中控制身体、调整速度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艺术体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四、学练法
1.前滚翻练习,2次;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两腿有伸直过程。2.手撑标志线做远撑前滚翻练习3~4次;要求:双手远撑。3.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并结合图解,归纳、诱导、讲解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方法。4.学生在保护帮助下自由练习鱼跃前滚翻。5.跃过同伴平举的手做鱼跃前滚翻动作并逐渐过渡到穿越呼拉圈动作。6.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结合教师评价,组内讨论进行自我评价。选择练习难度,通过练习反馈进行自我调整。按照练习难度分为三组:基本完成组(A组)、达标组(B组)、创新提高组(C组)。7.请2-3名不同类型的同学示范鱼跃前滚翻动作。8.反应跑练习:背对或面对前进方向,从不同预备姿势开始,听信号转身跑2次。9.复习各种形式的变向跑:“之”字形跑、绕圈跑、折返跑各2次。10.变向跑接力游戏。
【河北石家庄·翟国胜】:我认为该教案有以下几个问题:(1)鱼跃前滚翻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的身体多方面要求比较高,是否可以将两个教学内容调换一下位置,先进行复习内容变向跑练习,充分活动身体的各部分器官组织,再进行新授鱼跃前滚翻的教学;(2)技术是完成动作的方法,是理论,它与技能是有区别的,而技能是完成该动作的能力,所以说学生掌握的是鱼跃前滚翻技术,而不是该动作的技能;(3)教学目标定的高了。两次课让25%的同学比较熟练优美的完成动作,80%的同学能够完成鱼跃前滚翻,可能困难一些,因为每次课主教材的有效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因此建议在目标上降低一些,当然如果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远撑前滚翻的动作技能,达成目标可能容易些;(4)根据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原则,无论是远撑前滚翻还是鱼跃前滚翻,动力的来源都是摆臂前伸及下肢的快速蹬地,做鱼跃前滚翻的目的是假想越过障碍物及遇到危险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因此,可以借助跳箱的最上面一层或者折叠的小体操垫子。作者采取钻过呼啦圈的设计很好,也可以由一位或两位同伴在练习者前面手臂拉在一起,起到辅助与保护的作用;(5)教师把学生分为完成、达标、创新三个组别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考虑到技术的难度,练习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分组过多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巡回指导,建议分为两个组即可,可以命名为达标创优组(基本能完成动作的同学或学困生)和勇攀高峰组(比较熟练完成动作的同学)。
【江西南昌·胡敏】:从上述教案部分内容看,课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设计还是较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翟国胜老师提出的“两个教学内容调换”我也觉得会好些。另外,有些学校由于垫子不多,在“学练法”内容中,要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在时间上会比较紧(关键是要看这个案例设计中器材的安排);在通过辅助器材练习鱼跃前滚翻时,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还有一些例如毛巾、书等也可以。安全保护和帮助非常重要。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认为教学目标与学练法应改为如下表述:
(1)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跳跃腾空前滚翻是区别于蹲撑前滚翻的关键,理解变向跑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健身意义。②技能目标:5~10名男生有明显的高度和远度,同时滚动圆滑、流畅、动作轻松、协调稳定、姿态优美这样的优秀评价标准;3~5名男生能有跳起动作,同时滚动不够圆滑,动作不够流畅稳定、协调轻松和不够优美的合格评价标准;其他所有的男生有腾起的高度和远度,同时能具有圆滑滚动、动作轻松、协调稳定、姿态比较优美的良好评价标准。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艺术体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能力。
(2)学练法:①兔跳接前滚翻,体会身体跳跃起、直臂顶肩的动作。②从高处向下做远撑前滚翻,体会手支撑与顶肩的动作。③越过红横幅做鱼跃前滚翻,体会蹬摆充分、身体腾起要有一定高度。④越过不同距离的鱼跃前滚翻,体会手向远处支撑。⑤组合动作:侧手翻—鱼跃前滚翻,体会身体侧向翻转与腾空、滚动的身体感觉。⑥向学生传授一下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现场示范、学生模仿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技能,保护者站(跪)立在练习者的侧面,一手托肩,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练习者缓冲、低头、前滚。
四、高中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
高中体育课(足球选项):学习脚内侧踢球、停球技术;教学比赛。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年级足球班男生,共45人。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概念。
2. 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法
(一)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
教法:(1)讲解脚内侧正面传地滚球;(2)给学生做正确示范动作;(3)学生练习,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学法:(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
(二)学习脚内侧接地滚球技术
教法:(1)讲解脚内侧接地滚球;(2)教师示范;(3)学生练习,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学法: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脚内侧传地滚球,另一人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练习用脚内侧接、传球,两人反复练习。
【浙江湖州·张万永】:我认为,第一,教材内容应改为“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这一点误区很大。第二,学情分析应结合“教学内容”来谈。第三,运动技能目标不够具体,是否能按照“内容、条件、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具体化。第四,教法阐述相对简单,无法看出成效,而且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未作表述。
【浙江宁波·andychar】:这份高中足球选项课教案类似于我们平时上课的一份简案。总的来说思路清晰,简单明了。但没有明确本次课的课次,相应的教学目标也比较笼统,没有突出本课次重点和解决本课次难点的教学策略。该教案细化了本课的学情分析,简化了该课的教法与学法。该课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观察、纠错辅导、学生反复练习,建议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既然该课是高中足球选项课,那么,最好能增加“课课练”这个项目,以便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后,第四部分的“教法”可改为“教学过程”,且每个教学步骤应明确相应的组织形式。
【江西赣州·廖全胜】: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思考:(1)学情分析那一段,后半部分可以不要,改成学生对足球学习情况的介绍。(2)教学目标中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可以发展灵敏性,加强合作。至于能不能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靠某一节课来完成好像不可能。
【浙江金华·邵伟德】:该教案中“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的学法是:(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这个学法安排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练习1与练习2似乎颠倒了,应先进行“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后踢“固定球”;其二,这个技术中有三个分解的较为固定的技术关键:一是支撑脚离球的位置;二是摆动腿运行的轨迹;三是触球脚内侧的部位与球体的部位。就这两个练习能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吗?
【点评与总结】:在上期讨论的基础上,本期着重“学情分析内容;课堂教学目标的格式;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网路交流与讨论。在此基础上,还结合了小学、初中、高中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就学情分析而言,有的老师提出了学情分析应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成熟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学生的储备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授知识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情分析应是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兴趣爱好、男女生差异、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接触程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等;还有的老师认为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情况、学理情况、教学场地器材、教学环境、教学天气因素;教师教学本身等方面的分析。以上观点主要的差异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若从宏观角度来看,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天气等,也就是说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情分析只指来自学生方面的情况。到底哪一种视角较为正确?我们认为,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学情分析若涉及的面太广,就会造成教案各个要素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因此,从微观角度分析学情较为客观;其次,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应面面俱到,而要着重围绕与结合上课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不能空谈,这样才更有针对性。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体育优质课呢?我觉得应该从以几个方面来说:
一、分析了解学生情况
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情况,包括身体壮况、身体素质的好坏、体育技能的高低,这样才能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深浅、运动量的大小。对症下药,收到的效果就会很好。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才会更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技能。所以说要想上好一节质量较高的体育课,了解学生情况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合理搭配教材
只有搭配教材合理可行,才能使整节课活起来,富有生气。教材搭配要多样化、合理化,学生兴趣才大,才能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体育课、喜欢上体育课。具体来说教材拾配的原则为:有上肢练习就要有下肢的练习,有力量练习就要有柔韧、灵敏等方面的练习。例如:100米、200米跑,引体向上、双杠屈臂撑,排球的传、垫球,这样有下肢短跑,又有上肢力量练习,也有球类全面身体活动的项目,这样搭配就比较合理可行。
三、书写教案
要想上好体育课,就要认真按照大纲要求切实可行地制定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并按教学计划备好课。备课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了解学生情况;2.钻研教材;3.确定课的任务;4.安排课的内容和组织教法;5.预计课的密度和运动量;6.培养学生骨干。要按照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来书写,并预计出各部分的时间,这样写出的教案才会切合实际规范。
四、明确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1.建立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2.及时处理违纪行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3.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精神上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你终于成功了”,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五、教法的组织
组织教法,也就是组织能力,就是能不能叫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学、去练、去上课,任意而不乱地调动学生,使学生听从教师口令,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这里面涉及到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的问题。如选四个组长,加上一个体育委员,如果都能负起责来,起模范带头作用,这节课就能组织得较好。如果组织教法不严密,以上几个步骤安排得特别好也是无功白忙。因为你调动不了学生,学生一片散沙,你指东,他往西,你要跑步,学生编要打球,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无济于事,更谈不上将课上好。我认为组织教法也是关键,要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队列队形,各种步法,几种转法,应作为课课练的内容。
六、讲解示范
关键词:体育教育 实践体系 游泳
一、前言
国家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将中学传统的体育课程换为“体育与健康”,主要针对当前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大众更加迫切需要提升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所以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学校体育工作者不但要传授学生正确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教学实践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体育教育专业游泳实践模式。这种新的教学实践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实践模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多轮次实践的实践模式进行培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能力;提高学生游泳实践指导、解决问题、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文以沈阳体育学院游泳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游泳专修学生实践体系
图1 教学实践体系程序图
在我国,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并且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内容也局限在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建设上,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方面的研究较少。然而目前来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过程中大都出现实践时间短、实践能力弱、实践方式陈旧,实践方法单一的特点,因此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应该采取更加具有优势的模式。
教学实践体系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阶段是校内课堂实践,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流程、教案设计、游戏及热身操的创编、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以推荐学生或学生自己寻找的方式利用暑假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包括热身操的创编、课堂教学实践、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培训。基本技能是指掌握碟泳、仰泳、蛙泳、自泳等泳姿的基本技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创编热身操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创编有关游泳专项热身操与专项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游泳专项热身操与专项游戏内容,并将创编内容用文字的形式反映在教案的准备部分中,基本部分要求学生在查找相关的技术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技术要领,用适合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实践是按照编排完善的教案,完整的上完一节技术课,培养学生基本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是在校外进行教学实践之前给据教授对象的学情与培训时间等,制订相应的教学培训计划,要求培训计划要用教案的形式反映出来。教学培训实践是在校外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对象年龄跨度大,受教育层次、职业各不相同,教学环境复杂多变,教学辅助工具多种多样,在各种情境下进行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校内实践是校外实践的基础,校外实践又是校内实践的巩固与拓展,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促进。热身操的创编、教案的设计、校内教学实践、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实践培训,前者均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均是前者的拓展,教学实践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培训体系成为一个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为日后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基础。
(二)游泳专项学生实践教学情况
1.游泳专项学生课堂实践教学情况。表1显示,课堂教学实践的学习内容已经涉及到很多方面了,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以练习专项技术为基础,学习准备活动教案为主要学习工作。同时在上课开始时间,由学生自己带操喊口令,练习学生的语言能力。本阶段已接近体育教育学院安排的实习期,而且体育教育学院在学生实习前有一个技能检测。所以专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双顾”。能够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担任游泳教练时,既有专项技术水平的支撑,又能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2.游泳专修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情况。表2 游泳专项学生校外教学实践中从事职业情况的调查统计表(多选) N=47
表2显示的数据得知,有100%的学生担任了游泳教练,有48.9%的学生兼职了救生员,有34.0%的学生兼职了会籍顾问。说明在暑假实践中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均找到了游泳教练工作,在工作中有人身兼多职,体会不同社会角色,在不同岗位得到了不同的锻炼,能够丰富学生的经历,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
表3 游泳专项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培训情况的调查统计表 N=47
表3显示,有89.4%的学生认为合理,有10.6%的学生认为一般合理,有0%的学生认为不合理。通过访问得知,学生认为合理是因为在教学前依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培训时间制定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梳理了教学思路,明确了教学重点、难点,帮助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人为一般合理是因为没有环境、资料等条件,完成较为困难。
(三)实践教学学习后学生的反馈情况
1.课堂实践学习后,学生提高的能力调查。由表4可知,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的专项教师开展的课堂实践学习后,能力都普遍有所提高。尤其是动作示范技术,专项理论知识和授课能力,各占93.6%,89.4%,85.1%。而其它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自我学习能力,也均得到提高,占80.9%,72.3%,63.8%。由此可,实行课堂教学实践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全方面的。通过专项教师的专项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技术动作的讲解,学生充分掌握游泳知识与技能;通过带操、练习口令、分组说课等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授课能力普遍提高;在准备上课教案、说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2.教学实践中教学服务人数的情况。表5 游泳专项学生校外教学实践中从事职业情况的调查统计表(多选) N=47
表5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校外教学实践中有21.3%的人服务人数在100人以下,有23.4%的学生服务人数在100-150人,有19.1%的学生服务人数在150-200人,有29.8%的学生服务人数在200-250人,有3%的学生服务人数在250人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学生假期服务总人数多达7600人。
(四)教学实践体系的优势
1. 教学实践体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是体育教育专修非常重要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主要是通过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等步骤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练习技术动作为主,缺少沟通交流,基本上少有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学生之间原有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统一的教学进度下,学习相对较慢的学生会打消对课程的积极性。在一些实习单位,缺乏实践老师指导,将实习流于形式,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2.教学实践体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传统的课堂中,学生都是在“传授―练习”这样的模式下获得知识技能,在长此以往的过程中,学生逐渐降低了对课程的积极性以及兴趣,只是一味的接受,丧失了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在游泳专修学生热身操创编阶段,大都具有无从下手的现象,但在随后的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都在积极进行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以保证在下次课堂上的顺利实践。
3.教学实践体系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传统的实践模式之下,练习时间相同,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会逐渐扩大,并且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因达不到技能要求会逐渐降低对游泳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体系下,分组进行实践指导,对于实践学生来说,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已达到指导的目的;对于受众学生来说,组内人数相对少,被指导的机会与次数增加,练习时间增加,并且相互协作,理论与技能水平提高很快。
4.教学实践体系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培养。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游泳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教学实践体系开始阶段,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佳,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仪态等方面不足,学生实践时信心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校内课堂实践要求学生对热身操创编以及带领,对理论与技术进行指导,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对促进学生自信心增强有促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进行指导。校外实践是对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之前所学技能的巩固与拓展,在实践中学生提升的能力往往是多方面的,学生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进行锻炼,会从多种渠获得外界的信息反馈,学生教授的学员掌握了一种技能,学生作为教练员会感到无比的满足,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励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五)教学实践体系需要注意事项
利用教学实践体系相比传统实践模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体系中,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时也暴露出了课堂中的问题。在访谈相关的教师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利用教学实践体系时,要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好老师“扮演者”的角色,维护好教学的正常秩序;在教学的前期,要认真完成热身操以及指导方案的创编;另外教师统筹规划,争取教学进度一致。
四、结论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相比传统实践模式更加支持教学实践体系,在教学实践体系下,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学实践体系中,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之后,扮演教师的角色,对相应的理论与技术进行教学指导方案与创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实行教学实践模式后,学生学习人数显著增加,教学实践体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模式的课堂中,容易出现课堂秩序不稳定以及教学进度不统一的现象。
参考文献:
[l]杨占明,刘崇辉.新型体育教师综合实践能力论纲[J].河西学院学报,2005,(5):80-83.
[2]张伟伟,杨兴权.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1):26-27.
[3]马卫平.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93-94,140.
[4]王国元.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52-353,367.
[关键词] 贫困地区;复式教学;农村小学
一、复式教学的特点优势
复式教学的特点是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进行。同单式教学形式相比较,它受到特殊条件的限制,对于保证和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确实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教师所教的科目多、头绪多,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教学组织复杂,而且几个年级同在一个教室进行着不同的教学活动,容易发生互相干扰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复式教学存在很多的潜在优势:
1、有利于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全面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各学科教学的横向联系。复式班学生一般较少,各学科均由一位教师全面负责。
2、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有利于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复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直接教学与学生自动作业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4、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
5、有利于互帮互学,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的形成。同一班中有大同学和小同学,他们年龄不同、年级也不一样。
6、利于培养与形成班级的骨干力量和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二、复式教学的班级编排
复式教学的班级编排十分重要。学校要依据各年级学生的人数、教师的水平和工作量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可以把一、三年级和二、四年级各编一个班,由二位教师包班。这样做,低年级学生可以得到较多的照顾,教师也有利于了解学生,工作量达到相对均衡。
三、复式教学的座次编排
图一 图二
图一:各年级分别编排坐教室的两边,方向一致,便于教师讲课、巡回检查和辅导;图二:各年级分别编排坐教室的两头,方向相反,便于学生自动作业和个人活动,避免年级间相互干扰。
要把视力弱、听力差、身材矮、低年级的学生编在前面。把同年级学习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编在一起,便于互相帮助;自觉性强的与自觉性差的编在在一起,便于互相监督。
四、复式教学的课程编排
课表编排,除要遵循一般课表编排的原则外,还要结合复式教学的特点,注意教学科目的配合,把需要直接教学的科目和可以做作业的科目配合起来。如一个年级的语文课与另一个年级的劳动课或美术课配合;一个年级的数学课与另一个年级的自然课配合;音乐课、体育课、安全教育课、队会课等合并上课等。这样可以减少年级与年级的相互干扰,知识也不容易发生混合。
五、复式教学的教案制订
复式教学不同于单式教学在于:在一节课内,同时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工作头绪多,教学组织复杂,直接教学时间少。因此,复式教学特别要注重教案的制订。
1、合理进行“动”“静”搭配,安排教学步骤,培养学生的能力。通常把教师直接教学活动称为“动”,学生自动作业称为“静”。直接教学是教师对一个年级面对面地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新知识、指导学生的课内外作业等。自动作业是指教师在对一个年级直接教学时,对另外一个年级所布置的教学活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默读课文、做习题、画画、写作文等。几个年级在一堂课内的“动”和“静”应当互相衔接,紧密配合。
2、教师备课要认真设计教学步骤,顺序要合理清楚。直接教学先从哪个年级开始?不同学科如何组织教学?要从学生特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3、二级复式的“动”、“静”时间基本上各占二分之一。要精确分配教学时间,并在教案上注明,便于掌握。教案写法宜简不宜繁,做到简明扼要、切合实际。教案形式,以并列式教案为主。不同年级的同一学科在一张表格里,有几个年级的复式,就纵向排列成几列,每个年级的教学步骤各占一列,并认真编写。
复式教学是我国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是农村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人口发展趋势所决定的。搞好复式教学,对于普及小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只要我们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在学习新《课改》的基础上,掌握复式教学的特点,探索复式教学的方法和规律,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