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常见经济学现象

时间:2023-08-27 15:04:18

导语:在常见经济学现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常见经济学现象

第1篇

关键词: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博弈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事情都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和规律来解释。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实用又有趣的学科。下面,用我学到的一些道理来解释身边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恋爱。在享受爱情的甜蜜的同时,你是否想过,不掺杂利益的、纯美的爱情也会和经济学扯上关系。或许你会觉得恋爱与经济扯上关系是对爱情的亵渎,但是,其中的分析也有它的道理,可能会对你的行为选择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下面来看一下恋爱中的经济学道理。

一、恋爱的机会成本

在大学里谈恋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是谈恋爱的人从总体来说仍是少数,下面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谈一下,为什么大学不谈恋爱。

机会成本是你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所有东西,不仅包括金钱,还包括时间、物品、劳务、情感。现在来看看恋爱的机会成本有哪些。

首先看一下在大学期间的谈恋爱所需金钱成本。谈恋爱不可避免的是两个人想要时时刻刻的在一起,了解彼此的情况。但是这在现实社会是不可能的,因而只能通过手机等来联系,时时刻刻获得对方的消息。这样一来,手机话费就成为恋爱人群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相对数量较多的费用。另外,谈恋爱的年轻人,一有时间就会聚在一起,对于异地恋情况,两人见面需要来来去去的数额不小的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是路费。逢年过节,不管是情人节、圣诞节,七夕春节还是元宵节都要互相赠送礼品,为礼品成本。男女朋友还要时不时的去外面吃饭,两人一起出去玩、买东西,是一种日常开支成本。

另外,整天跟恋人在一起,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你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间,这是一种时间成本。整天陪着恋人,必然会影响到跟其他人的交往,即日常的交际活动,影响人际关系,跟朋友、亲人的感情;当两个人发生矛盾、冲突,吵架分手的时候会影响自己的心情,这是一种情感成本。而谈恋爱获得的是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满足,得到的是自信心,来自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减少了孤独感,这些也可以从朋友、亲人那里获得。

综上所述,谈恋爱的机会成本包括话费、路费、礼品费、日常开支等金钱成本,时间成本,情感成本等等。如果只顾着谈恋爱而忽视了其他,影响了学习等其他东西,机会成本还不只这些。而放弃谈恋爱的机会成本只是那些心理上的满足和爱情的甜蜜,而且这些东西还有其替代品——亲情和友情来替代,所以,我想是因为谈恋爱的机会成本太过巨大,其收益远远小于机会成本,很多人选择在大学期间不谈恋爱,而是专注于学业。很显然,这是明智的。

二、恋爱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般来说,恋爱过程是这样的:两个人互相有好感,互相喜欢,或者一见钟情,进入热恋阶段,两个人都享受着爱情的甜蜜,山盟海誓、海枯石烂都发生在这一个阶段。男生对女生千依百顺,女生对男生仰慕倾心,两个人体验着恋爱的美好感觉。但是,当时间久了之后,双方之间开始有争执、摩擦、冲突,这时候的爱情不再像一开始那么美好,两个人或许都开始对对方有意见,当矛盾升级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调和的时候,两个人可能面临分手。于是,身边的男男女女分分合合变得很常见。

另外,对于有过多次恋爱经历的人来说,初恋的感觉是最美好的。我们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小。把爱情看为商品,爱情所带来的美好感觉为效用。随着时间的增长,爱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恋爱中的男女会觉得爱情越来越不如想象中的美好,也许并不是因为某一方移情别恋,只是两个人的感觉不如原来好了,也会彼此选择分开。所以恋爱中的男女会由热恋发展到分手,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同时也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初恋总是最难忘的。因为初恋带给人们的爱情的感觉是最强烈的也就是说效用最大,而随着恋爱次数的增多,也就慢慢的“麻木”了,每一份爱情带来的效用越来越小。这也体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其实不仅仅是爱情,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第一次带给人们的新奇感和热情激情总是后来的多次所无法比拟的,第一次总是最难忘的。这也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发挥作用。

三、恋爱中的博弈

恋爱中许多现象都涉及到博弈论的知识,甚至可以说恋爱本身就是一场博弈。博弈论译自英文“game theory”,直译是游戏理论,但是博弈并不等于是游戏。博弈是一种策略的选择,在生活中,面对多种策略、多种选择时,要在多种策略作出决策,从这些策略和选择中选出相对于其他来说对自己较为有利的一个,在恋爱中同样也会面临这种情况。下面通过恋爱中经常会发生的两个情况来分析一下恋爱中的博弈行为。

前面已经提到,恋爱中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电话联络。但是经常会有电话打到一半掉线的情况发生,当电话打到一半掉线时,博弈开始了。首先,双方都有两种选择:马上打过去或是等待对方打过来。如果双方都选择等对方打过来,那么就会一直等待下去,俩人没办法继续聊天;如果双方都选择接着回过电话去,则也无法聊天,双方都是占线;如果一方选择打过去,一方选择等待,则聊天可以继续这种情况是我们所期待的。这个事件两个均衡:一是男生打电话,而女生等在一边,另一个是女生打电话,男生等在一边。一般情况下,恋爱中的男女通常是主动追求者打电话。

第二个情况是恋爱中我们都不希望发生的,那就是背叛。这是恋爱双方分手的一个很普遍的原因。当感情出现危机时,双方策略均有背叛和不背叛两种。一种情况是双方都不背叛,共同弥补感情;一种情况是一方背叛,一方不背叛;还有一种情况是双方都背叛,和平分手。这时有两种均衡:双方都不背叛或者双方都背叛。最佳策略应该是双方都不背叛,共同弥补感情。但对于失去信任的恋人来说,这个博弈的唯一纳什均衡是双方都选择背叛。这个就类似于“囚徒困境”。

如果两个人谈了一段时间之后选择分手而不是继续在一起,那么之前所付出的所有的时间成本、感情成本、物质成本都无法收回,就都变成了沉没成本。

综上所述,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是件得不偿失的事,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一种对时间对情感的浪费和不负责任。作为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要成为社会精英的我们,是不应该把精力浪费在这些事情上面的。我们应该专注于学习理论知识,研究学问,而不能把美好的青春荒废掉。(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2篇

关键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家;经济思维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对于一个普通民众来说,是一件比较抽象的事,比如我,虽然经济、经济学家这些词条在报纸、杂志、网络等随处可见,但却从来没有想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经济热点问题象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从头至尾,一直致力于教读者象经济学家一样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看待经济行为和社会问题。

首先说说《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的写作特色吧。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C.诺斯为本书作序标题“经济学教材的革命”,的确,这本书完全没有那种僵化的教科书给你介绍一个又一个概念,一个又一个理论,一个又一个图表,一个又一个数学模型,而是从我们身边熟悉的事情比如城市交通的堵车问题出发,告诉我们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分析这个问题,通过如何分析一些社会现象让我们不知不觉之中理解并学会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特别适合一般读者,非专业人士阅读。

其次,本书章节写作也很有特色,每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章节的设置从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如成本、需求、价格、竞争、比较优势,到宏观经济如国民生产总值GDP、全球经济一体化、通货膨胀等。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内容全面。更有特色的是旁白设计和每一章结束后的简短回顾以及问题与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总结、巩固并应用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关系,我还来不及对书中讨论部分进行思考。

现在来说说阅读完此书的收获吧。如我刚才上面所说,因为时间关系,写这篇心得的时候才粗看完一遍,对本书的理解和领会的知识点都还粗浅,这是一本值得多次阅读的书,有时间我会再细细通读。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经济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和分析,这个过程其实很有意思。比如创业,如果一个人创业取得的利润还不如他到企业工作的报酬,那么其实这个人创业是亏损的,这里就引入了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还有机会成本的概念。经济学家总是研究人们各种经济行为背后的逻辑,然后告诉大家如何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和理解各种社会现象。本书提到的很多观点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比较新颖和实用的,比如市场出清,市场是买方和卖方互相协调的过程,稀缺性代表购买意愿和供应水平之间的关系,而价格传达的是商品和服务相对稀缺性的信息,所以当市场需求量等于供应量时,这个市场得以出清。再比如关于决策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们会说集体决策,事实上以集体名义的选择实际上都是由个体做出的,因为决策是一种主观判断,个体是这个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行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因此经济学讲所有的决策其实都是个体决策。

诸如此类,本书提出了很多知识点,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经济游戏规则的阐释。产权是经济游戏规则的一个关键要素,我们知道,只有当我们对某项物品,经济学通常讲稀缺品拥有产权的时候,我们才能拿这样东西与他人进行交易或交换,这实际是一种所有权的交换。而所有权是通过法律指定的,如果把对某物的所有权指定给个体,就是私有产权,指定给全社会,就形成社会产权,只有私有产权才能自由交换,这是因为社会产权是指派给全社会的,从法律层面上讲,没有哪一个人有明确的权力进行处置。所以说产权是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经济游戏的规则。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不强源于企业不知道自己的老板是谁,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参与者总是在不断追逐利益最大化过程中作出最优选择,如我们所知,所有的决策都是个体行为,国有企业不是私有产权,指望不是企业所有权拥有者的国有企业领导者放弃个体利益最大化,作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显然是不现实的。市场是一个资源不断被优化,不断被重新配置的过程,只有整个社会资源不断优化配置,人们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现在来看,也是因为市场是一个自然协作的过程,政府决策者很难全面获取所有的市场信息,以做出最优决策,将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只有通过市场自身的协作和调整,才能作出最大的优化,资源才会向它最需要的地方转移。

第3篇

管理学院中开设西方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增进对市场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的理解。由于我国政府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已经基本上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对学生今后把握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重要帮助。但这门经济学基础课程只针对管理学院的学生开设的,学时也比较少,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窄,造成了其他学院如临床学院、药学院的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调整自己的专攻方向,使一些学生在进校时选择了热门专业,毕业时却找不到工作。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各专业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一批既懂医,又有经营理念的学生。

1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性

40余年来,高等中医教育造就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对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及专业设置提出的更高要求,按传统的纯医学课程培养出的高级中医人才,已暴露出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这些只学好所谓技术知识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适应社会。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提高,中医院校应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人才设置,增加国际经贸知识等课程,让各学院的学生都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医药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对了解到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有所帮助,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另外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学校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培养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研究生阶段应培养精英人才,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因此,在本科阶段接触到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也是有益处的。

2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途径

2.1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采用比较浅显易懂的初级教材。教学的重点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对于各种流派和分支、前沿问题,可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做简单介绍,有正确的理解,能够对基本概念做出正确解释,并能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社会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和政府政策。

2.2 考虑到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别,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接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实例教学。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运用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现象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加以说明,并根据专业不同,调整课时数。

2.3 培训教师,至少每年1次让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参加经济方面和医药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这让老师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

2.4 面向全校的学生开设经济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结合时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第4篇

主流经济学的思想误区之一,是忽视了自然资本的稀缺性以及它们对于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在主流经济学的潜意识中,并不认为自然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流经济学家认为自然资本或者是可以无限供给的,或者是稀缺的但可以被技术所替代的。

然而这两个基本假设并不能得到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支持。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自然资本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稀缺对象;另一方面,自然资本的稀缺并不能被科学技术的进步所替代。例如,今天的石油开采不是被人们的开采技术所制约,而是被地下石油储量的不足所限制;今天的捕鱼产量不是被捕鱼的技术所制约,而是被渔业资源的不足所限制。

从主流经济学思想出发,就会导致如下常见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把自然资本看作是免费的,因此经济发展战略不需要对它们有特别的考虑;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非但不需要扣除自然资本消耗引起的损失,反而可以把自然资本的消费看作是经济收入;在国际贸易中,把低价出口自然资源或初级产品看作是国家的竞争力;等等。

主流经济学的思想误区之二,是认为经济发展的物质规模是可以无限增长的。例如,城市发展的空间占用被认为是可以无限扩张的,国家发展的资源占用被认为是没有规模限制的。这里,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宏观物质规模可以粗略地用人口数量乘上人均资源使用量或乘上人均污染排放量来表示。

然而,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来看,由于经济只是外部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而生态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宏观经济的物质性增长也是有限制的,而不是无限制的。

是否承认经济增长的物质规模是有限制的,也导致了发展政策的严重差异。例如,在应对我国电力短缺的政策思路上,从物质规模可以持续增长的思想出发,就是多建电厂。这种基于在供应端做加法的解决方法,导致了大上电力项目的恶性现象。

第5篇

关键词: 英语商务报刊 阅读策略 语言特点 文体特点 背景知识 专业知识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工作中越来越不可避免地需要从各种商务报刊和经济文献中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得足量的信息以在经济竞争中胜出。而英语作为目前唯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语言,在商务报刊中更是占了绝对的主流地位并且地位愈加巩固。《经济学人》、《商业周刊》、《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主流商务报刊已经成为高端商务人士的必备商业参考资料。越来越多的普通学习者也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特别是高校学生。但是由于商务报刊英语阅读同时涉及语言知识和经济、贸易、金融甚至是管理学等专业知识,这使得商务英语阅读成为英语阅读的难点。本文撇开一般的英语阅读技巧,仅从学习者的角度就英语商务报刊阅读中的难点及其阅读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读者的商务阅读有所帮助。

一、从商务报刊文章的语言特点寻找阅读策略

1.抓住商务报刊文章标题的几个特点

a.从内容上看,商务报刊的文章标题简洁明了、醒目准确、形象生动,例如:

Quagmire to goldmine?从沼泽到金矿(《经济学人》2008.05.15)

Collision ahead前方碰撞未可知(《经济学人》2008.04.24)

Lights,cameras,cut灯光、摄影、开拍!(《经济学人》2008.04.12)

b.从语句结构来看,商务报刊题目经常采用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和介词短语等形式,例如:

Magic restored迪斯尼:再展雄风(《经济学人》2008.04.17)

Fair enough?这公平吗?(《经济学人》2008.01.31)

The dark ages电荒危机(《经济学人》2008.01.31)

Under the same wing比翼齐飞(《经济学人》2008.04.15)

c.除上述特征外,还有如下一些重要现象读者要予以注意。

以一般现在时报道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例如:

Microsoft throws in the towel微软认输了(《经济学人》2008.05.04)

用不定式描述将来的事情,例如:

New Worlds to Conquer有待征服的新世界

为达到醒目简练的效果经常采用省略法,例如:

Investment Increases 25%(省略by)

常用修辞和疑问句

Double,double,oil and trouble(反复、尾韵)(《经济学人》2008.05.31)

Big Oil(移就)(《商业周刊》2008.5.26)

The phoenix has landed(比喻)(《经济学人》2008.05.04)

Is the magic wearing off?(疑问)(《商业周刊》2008.4.14)

所以,商务报刊阅读中读者应在熟悉商务报道标题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尽量多地从文章标题中寻找有用信息,了解文章大概,这样阅读才能最快地进入状态。有些标题本身就把文章内容甚至作者的观点立场清楚表达出来,这对阅读是相当有用的。

2.了解商务报刊文章语言的特点

a.典型的量化语言表达

为了有效地阅读英语商务报刊的文章,熟悉其文字的表达方法,尤其是有其鲜明特色的量化语言表达方法,对于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英语商务报刊文章中有表示上升、下降、趋平、比较、发展趋势等习惯用语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上述这些词和短语中,有的本身就含有剧烈或大幅度的意思,如jump,soar,skyrocket,mushroom,shoot up,plunge,plummet,nosedive,slump,collapse,crash等,也有一些本身表示少量或小幅度的意思,如shrink,trim。其他的中性词或短语,则要加上副词或类似短语。

部分常见的表示幅度或速度的副词或词组:

fractionally,marginally,greatly,sharply,substantially,considerably,remarkably,dramatically,noticeably,drastically,slightly,slowly,gently,a little,a great lot,by a small / large margin等

表示平稳或趋平的词或短语

stand / remain / be maintained at

remain stable / constant / unchanged

hover about / around

level off / out

表示预测发展趋势的词或表达

project / expect / estimate / predict / forecast / foresee / foretell / anticipate / portend / omen等

另外还有一些用来表示不同程度可能性的词或短语,在预测发展趋势用法中也相当重要,读者要予以注意。

可能性较小

might/could/possibly

可能性较大

may(well)/be likely to/should/be probable

可能性最大

will/be bound to do / certainly / surely / definitely /doubtlessly / undoubtedly

常见表示倍数的表达

double,treble,quadruple和quintuple

twice / thrice as much / many as...

-fold

b.复杂的句式表达

西方商务报刊文章报道的一般都是比较专业化的经济贸易管理贸易问题,这类文章面向的都是企业经理、政府官员或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语言要求准确、缜密。因此,这类文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常使用复杂的长句。这类长句包含的信息量大,句内逻辑关系复杂,常给读者带来一定困惑。要正确理解这类长句,首先要具备必要的语法知识,学会分析句子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语法功能。在分析这类句子时,建议读者从大处着眼,首先确定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确定定语、补语等辅助成分。以下面句子为例:

c.形象化的语言表达

一般地讲,西方商务报刊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平实严谨。但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就是在造句上,为了加强趣味性和可读性,这类文章更多地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文学性的笔调,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

Many CEOs wrestle to squeeze(费力地取得)just average performance from companies a friction of GE’s size.

He does it through sheer force of personality,coupled with an unbridled (不受羁绊的,难以遏制的)passion for winning the game of business and a keen attention to details many chieftains (原指部落酋长,此处指企业主管)would simply overlook.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d.语言生动性

西方商务报道和述评有时为了使语言生动,更贴近大众,会使用一些通俗甚至俚语化的表达方式。这涉及到语言风格的问题。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同时语言风格还受文体和主题(subject matter)的影响。一般而言,报道性和时论性的文章较常采用通俗的语言,而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经济评论和分析性文章则倾向于采用较正式的、严谨的表达。读者要做到兼收并蓄,熟悉各种文体和语言风格,例如:

Retired New York broker Marilyn Male is down in the dumps.(不高兴,伤心)

The companies routinely invented snazzy (时髦的) fund names to pique (引起,激起) investors’ interest...

二、从商业报道的文体特点寻找阅读策略

国外商务报刊文章有不同的文体,其风格和特点也都有很大的差异,在阅读时读者对其问题加以注意,可以对文章内容重点有所了解,阅读中做到有的放矢。归纳起来,常见的商业报道有报道型、综述型、分析评论型等三种。针对不同类型的特点,读者也要从不同的角度阅读文章。

1.报道型文章

这类文章在结构和语言上都比较简单,客观地把要报道的情况交代清楚,不带主观臆测,更不加任何评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把握文章所述的客观事实。

2.综述型文章

一般较全面地报道或反映了一个时期或某一问题的全局性情况,因而能给读者完整的印象和认识。读者读完应对所报道对象有整体全面的了解,这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

3.分析评论型文章

一般先陈述一种现象或事件,接着分析其原因,再提出看法或观点,还可能进一步阐述其意义。阅读中应重点把握作者的立场,和作者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结论和观点。

三、把握文章总体结构

西方有久远的写作传统和完善发达的文论体系,因此商务报刊文章也非常讲究谋篇布局,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在阅读时,我们不能仅限于对单个段落、句子的理解而忽视对文章总体结构和逻辑层次的把握,否则就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完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另外,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还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的效率,迅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发现所需信息。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阅读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及正文中的小标题。

这些内容往往是对文章最基本信息的总结。对于那些试图通过浏览的方式寻找信息的读者来说,这些内容是尤其值得注意的。

2.注意段落的主题句。

一般来说,商务报刊文章为了能清晰有效地传达信息,每一个段落都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而且每个段落一般都有一个总结本段大意的句子,即主题句(topic sentence),而其位置一般位于段落起始句或结尾部分。

3.注意把握文章中表示前后关系的连词或表达,如furthermore,nonetheless,hence,therefore,in doing so,thus等。

这类表示连接关系的词或表达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4.阅读完全文之后,可再次浏览全文,以加深对文章总体结构的理解。

四、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

就其内容和目的而言,西方商务报刊文章报道国际商务领域的事件,分析相关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因此,这类文章往往脱不了当时或前后的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所以了解新鲜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能力上的不足。

另外,一定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也是必需的。商务报刊文章广泛涉及贸易、金融、税收、货币政策、股市、证券、社会保障、能源、交通、房产、就业、营销、管理、网络等内容,而地域上又是全球性的,所以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要读懂是有困难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宏观经济学原理的掌握。现代经济现象纷繁芜杂、相互交织,看似无序,其实都是通过某种机理联系着的,这种机理很多都蕴含在宏观经济学原理中,例如:

“The bond market is supposed to be an intimidating creature.Bill Clinton famously changed his plans for economic stimulus package because the likely bond market reaction.”(Financial Times Oct 13th,2006)(债券市场理应是一个令人感到畏惧的事物。一个有名的例子是:克林顿曾因担心债券市场可能出现的不利反应而改变了他原本打算推行的经济刺激规划。)这段文字从字面上阅读或许没什么难度,但究其背后的深层内涵,读者若没有相关知识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因为这需要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进行推理和思辨。我把文字内容还原为这样一个传导机制:

taxconsumer and business spendingequity prices+trade deficitinflationinterest ratebond yields(cost of government debt)

明白了这个机制,对这段内容才能真正地理解。

总之,只要有目的地进行知识储备,坚持大量的阅读训练,讲究正确的阅读方法,读懂英语商务报刊并不是遥远的梦想,这一能力将使你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权威经济资讯,助你成为未来的商界精英。

参考文献:

[1]周立人,黄国安.现代英文经济文献选读[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2]王关富.商务英语阅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6篇

关键词:旅游经济;案例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一.《旅游经济学》特点

《旅游经济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是揭示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采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工具和方法,来分析旅游活动所引发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影响。系统学习、掌握《旅游经济学》相关理论对于塑造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有很大的帮助。《旅游经济学》随着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的学科。它以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西方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方法,来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特有现象及矛盾,解释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及其条件,指导旅游经济健康发展,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旅游经济学》的重要学科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旅游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旅游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原理为主线,同时广泛涉及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等诸多内容。加上课时和学制造成的的课程设置不当,造成了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影响了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旅游经济学》是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要准确完整地理解《旅游经济学》的内容,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同时需要对实际旅游活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客观上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三)经济学自身的学科特点。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逻辑最为严密的学科。学好《旅游经济学》,需要学生能理解教材潜藏的逻辑思路,以及经济学独特的分析方法。要学生记住相关内容可能不难,而要让学生理解其所以然,对于缺乏经济学基础训练和实际体验的学生并非易事。

(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旅游经济学》的认识不够。很多学生认为《旅游经济学》就是一门基础课,远没有旅游专业的专业课重要,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够。

(五)教材建设和实际教学脱节的矛盾。旅游经济在国内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展开的,确实存在很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教材内容更新速度不够快,不能充分反应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一般而言,《旅游经济学》是对旅游经济发展研究的归纳总结,并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同时反过来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实践。但是,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和新做法在旅游经济领域的不断涌现,但在《旅游经济学》教材中却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好过多涉及。教材内容的滞后跟不上旅游业的快速变革和发展,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困惑,降低了该课程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旅游经济学》教学法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旅游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揭示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济学发展至今,其解释力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的进展,适当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讲清楚其中隐含的逻辑线索,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脉络清晰的课程整体印象,帮助其理解原理和分析方法,也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用案例教学来提高学习兴趣

掌握选择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是好的案例必须具有的特征。教材中的经典案例,经济社会中最新的热点问题,只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机展现,就能吸引学生、引发其共鸣,提高其兴趣。

实践证明,在《旅游经济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对旅游经济热点问题适当开展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讨论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开阔其视野,达到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的作用。

(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研讨相结合

启发式教学能够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互动的教学效果。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是启发式教学的具体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补充阅读资料和设计研讨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同时补充介绍自己相关旅游经济实例,阐述自己对该有关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一方面既拓宽了教学领域,又促进了师生、生生全面互动,教学相长。学生是课堂讨论过程中的主体,但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加深入地备课,适时归纳概括总结,解答较为疑难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及时启发把握讨论的方向,将讨论引向深入,不使讨论偏离中心议题。 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讨论上的充分发挥, 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思想火花的引出,积极思考和发言,有可能会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这对教师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旅游经济的感性认识

1.结合对旅游企业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旅游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而观察全行业的生产、发展和竞争态势,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旅游考察,多角度地进行经济学分析。例如让学生分析景区门票定价是否合理,旅游产品内涵是否需要完善,关联行业的发展是否协调,地经济发展中旅游业的贡献比重等。

3.接洽旅游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收集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当地经济发展中旅游业的贡献比重,以及旅游经济的变动发展趋势和规律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抽样调查研究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旅游需求状况、旅游消费能力和制约旅游需求的相关因素等。

4.为了增强学生对旅游经济的感性认识,对于《旅游经济学》中涉及到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细分、旅游消费等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比如让学生设计市场调研问卷、细分和定位大学生旅游需求市场,参与对各类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策划等。

总之,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同时增大教学的信息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制作和使用优美电子课件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和短片,在案例分析中运用多媒体进行场景模拟。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运用的恰当性,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特点来使用多媒体,使其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开展学术报告,开阔学生视野

教师或院系可以邀请一些校内外旅游专家和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办一些专题讲座,研讨旅游经济理论或者实际的旅游经济问题。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些学术大家和企业家的思想,启发其思维,开阔其视野,帮助其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重点,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和知识面,加深对旅游经济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理解。

(七)采用多元考核方法,培养综合素质。

根据《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特点,改革考试和考核方式。比如将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可以到30%到50%,减少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为 70%到 50%。增加期末考试中主观题的比例,减少客观题分值的比例。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把学生参与课堂发言、小组讨论、作业、课程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表现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指标,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阅读、思考和研究问题的积极性,综合的和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习的状况、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厉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晨霞.对《旅游经济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 [J].消费导刊,2009(11):117.

[3]庾晓玲,生延超.案例教学在《旅游经济学》中的应用[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113-116.

第7篇

【关键词】试验方法 经济学 应用价值

实验方法是在经济学教育体系改革中提出的,作为经济学革命的新型产物,实验方法通过多次的研究和探讨最终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得出。经济学在教育中需要建立研究团体对经济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需要运用实验室的相关设备计算所需数据,由此,经济学在逐步发展中变成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有效的采用实验方法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思考能力增强、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应用实验方法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试验方法在经济学中存在的模式

其实,在不同院校中经济学的教学体系是不同的,同样的老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育学生。经济学中实验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种,针对问题采用不同的实验模式,是当下学生学习的优势。因为传统的实验方法是手工模式,很多经济学所需数据都要动脑、动手、动笔一步步算出,出现数据不准的情况非常常见,学生因此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呆在实验室中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计算,同时教师也要将准确的实验数据整理记录来作为以后学习中的参考资料。

国内经济不断攀升的今天,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能有效的进行教学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种平台。因此,目前经济学的试验方法中有互联网模式、听众反映系统、计算机模式等学习模式都采用科学的技术。新的科学教育设备的使用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为学生掌握最新的经济形式提供条件。计算机模式的试验方法是用来计算经济学中所需的数据,并能够将数据储存,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随时使用。计算机模式的试验方法不仅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也提高学生实验的效率。互联网模式的试验方法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数据库和相关实验案例的操作步骤,辅助学生具体实施实验的完成。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当下社会中经济的趋势,使学生在学经济知识时能与实际经济动态相结合。听众反应系统是教学实验者提出经济学中的问题,学生就问题所作出的回答进行讨论。其目的在于集结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个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开阔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听众反应系统的试验方法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设计一个实验,才能在学生中进行探究和讨论。

二、试验方法在经济学中的价值体现

实验方法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能动性,善于主动尝试用实验的方法解决经济学中的问题,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教育丰富学生除经济学课本以外的相关经济学知识。这完全打破传统的课堂板书教学手法。实验方法的实际操作能够激发学生想要探究问题的根本,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并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这种实验教学手段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认可。实验方法的价值已经超越正常课程教育模式。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趋势、货币贬值等等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运用试验方法中多种科学模式对问题不断研究,尝试找到问题的症结。让学生将抽象的经济学理念转化实际的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经济学,也从中体现试验方法的价值。

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是将抽象的经济模型与实际生活中复杂的经济现象相结合教授给学生,学生对于知识的内涵难以理解,只有通过实验方法将所需要学习的经济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操作才能够理解。实验方法被经济学广泛应用,其价值就在于试验方法具有实物感知和采用模型的优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将经济学中学生不理解的知识,通过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来解决。实验方法是由“实验经济学之父”smith提出的,将实验方法融入到经济学中,这是经济学转化为实验性学科的改革。

三、经济学中试验方法需要注意问题

经济学中的试验方法与物理学、化学类的实验方法是有很大区别。通常在经济学中将试验方法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辅助学生理解经济学中抽象的知识。首先,学生在进行试验方法时注意端正态度,不能将试验方法视为一种游戏。实验方法是用来促进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使得学习经济学的学生都感受动手做实验的乐趣,但是严厉禁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任何不良行为而影响实验结果。其次,在简单地经济环境下进行试验方法的运用,实验的结果是用来说明经济理论的。学生们取得了一个个实验的成功,必将大大增强学习的兴致,提高对自身的自信心。因此。将实验尽可能的建立在简单地经济环境中,是将经济学与实验方法融入到一起的基本方式。

结束语:

教育领域中的经济学是大量以社会经济为重要元素,采用实验方法把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详细的分析和实验。提高学生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对于经济学不再有抵触心理,并使经济学的知识学习更为丰富和富有趣味性。实验方法在进入经济学时就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试验方法的价值在教育领域中逐渐被认可,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被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经济学;教学案例

一、引言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融合度越来越高,而且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各种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复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被新的教学方法所取代,高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当前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全面,为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输送专业化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经济学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引导学生加强对各种经济案例的分析,从而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案例和应用案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常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在高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学作为该专业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传统的经济学内容已经不能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因此,为了提高经济学的适应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趋势,必须要加强对高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以及经济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尽管当前高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较多,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例如经济学中有很多关于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是经济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方法,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一味地进行理论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二)学生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知比较片面很多学生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知不清楚,比较片面,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是从事国际贸易的,国际贸易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主要行业,但并不是唯一的行业,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也不只是进行国际贸易,而更多的是要对国际经济形势进行掌握,促进我国经济水平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得到提升,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该专业的认知不全面,也会导致学习效率受到影响。

三、国际经贸专业经济学教学案例设计

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该专业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内涵与本质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应用,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以新颖的教学手段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经济思维的启蒙,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一)合理地选择案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案例一般都是经济社会中的真实事件,在这些经济事件中往往融合了很多经济学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地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保证时代性和典型性,例如在分析市场失灵以及带来的各种问题的时候要选择时间比较近的案例,以1997年至今,尤其是2008与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作为经济失灵分析的主要题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强化学生的感受,激发他们加强对现实经济危机的理解,并且激发他们思考如何解决经济危机。另外,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要具有典型性,现实的经济社会中有很多复杂的案例,各种经济事件也层出不穷,但不是所有的经济事件都可以用于经济学教学过程,例如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涉及供求理论中的支持价格和最高限价,就可以以我国政府的农产品收购政策以及政府当前对药品价格的强制管理政策等作为分析的对象,能够很好地对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进行诠释,而且结合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相关性和兴趣。(二)加强案例分析与讨论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选择了合适的案例之后还应该要真正发挥出案例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各种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案例作为讨论的主要话题,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经济事件中涉及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且要探讨得出解决方案,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对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在全班范围内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联系,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眼界,提高学习水平。

四、结语

综合上述,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基础、重要的课程,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加强对各种经济事件的理解,从而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坤.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J].中文信息,2016(03).

[2]谭丽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的问题分析[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06).

第9篇

关键词:价格歧视;经济学;可行性;市场经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商品竞争的日益激烈,价格歧视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许多超市面对激烈的竞争,相继推出“会员制度”,再如,学生票、半价票等针对特定群体的优惠待遇,都属于价格歧视的范畴。通过举例可以看出,价格歧视使不同的消费者对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支付了不同的费用,因此价格歧视往往被认为是不公平的竞争手段。且不说价格歧视是对是错,实际生活中,企业一旦被扣上“价格歧视”的帽子,就会备受争议,甚至受到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正所谓,存在即合理,在此我们要从经济学角度对价格歧视进行辩证分析。

1价格歧视的基本理论

研究价格歧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其中,一级价格歧视即完全价格歧视,是指企业通过预测消费者可能支付的最大货币量来制订价格,这种定价方法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价值。实际上,商品买卖过程中只要进行了讨价还价行为,就意味着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主要是企业对不同消费量索取不同的价格标准,最典型的二级价格歧视是数量折扣。一般而言,三级价格歧视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垄断现象,即具有垄断能力的企业对不同市场实行不同的定价标准,大多表现为通过高价格获得超额利润,这种形式也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价格歧视形式。三级价格歧视充分利用了供需关系对产品价格的重要影响。实际上,价格歧视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实行的必胜策略。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实施价格歧视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具备影响和决定某种产品市场主导价格的实力,即便如此,同时还要有对产品有着不同需求弹性的稳定顾客群,实施过程中要有效制止消费者的套利行为,防止陷入价格危机。价格歧视属于经济学理论中的定价策略,无褒贬之意。但必须注意,价格歧视一旦被垄断者所用,将会造成对剩余价值的大肆掠夺,严重冲击社会福利,同时还会削弱竞争对手,恶化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加强垄断,不利于市场的正常有序发展,因此这种价格歧视行为应当受到政府部门的禁止和管制。但是,抛开垄断而言,价格歧视是企业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的价格策略,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还满足了消费者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实际上更多的是给予了消费者一定的实惠。两个企业的同种商品在同一市场中售价不同,意味着生产者采取了价格歧视策略。而当这两种产品的价格差恰好反映了其成本差别时,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可以否认这是一种价格歧视。

2价格歧视的常见形式及规制困难分析

价格歧视与市场信息密切相关,其中一级价格歧视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最大,其次为三级价格歧视,而市场信息量对二级价格歧视的影响最不明显。现实生活中,一级价格歧视并不常见,最为普遍的是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本文通过电信业对价格歧视的常见形式进行阐述,我国电信业的定价普遍采用了价格歧视销售策略,电信用户面临诸多可供选择的资费方式,电信企业提供了各种资费捆绑“优惠”。比如,我们每月必须支付月租费,这部分费用与用户通信时长及上网流量毫无任何关系,同时我们还要按照通信时间支付从量费用。这里的月租费和从量计费标准都因客户通信需求不同而有所差别,一方面通过对不同时段收取不同的资费价格,实施三级价格歧视策略,一方面降低高需求者的从量费用边际价格,适当提高基本费,而对低需求者则索取较高的边际价格和较低的基本费,实施二级价格歧视。可见,电信业实际上对用户同时实施了二级和三级两种价格歧视。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价格歧视对市场竞争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反垄断法或限制竞争法都明确禁止价格歧视。我国《价格法》也明确规定价格歧视为不正当价格行为。但是,尽管法律对价格歧视进行了规制规定,目前价格歧视规制仍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价格歧视比较难界定,因为对价格歧视的界定首先要基于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同企业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成本往往无法定量判断,因此很多时候也就无从下手。二是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欠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驻我国市场,而这些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子市场上普遍实施价格歧视策略,面对这种市场常态,我国相关立法无法对其进行规制,而国际法中又没有明确限制跨国价格歧视行为的相关条款。因此,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上,立法都还不够完善,对跨国公司的价格歧视行为进行规制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阶段,因此就让很多跨国公司钻了法律的空子。三是价格歧视的福利结果不确定,即便政府强迫垄断者制定了统一的市场价格,表面上降低了垄断利润,但很容易引发部分市场的关闭,消费者无法购买相关产品,造成断货现象,这将会影响消费者的福利。因此,尽管价格歧视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相关部门对价格歧视的判定和规制处于两难境地。

3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分析与可行性探讨

价格歧视能够合理改善和优化资源配置,适度增加人民的福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的竞争生存,整体上是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环境的。一方面,价格歧视在增加生产者利润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福利,大多呈现出双赢的局面,因此相对于垄断市场而言,合理运用价格歧视将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甚至会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福利水平,同时,价格歧视是对价格战的适度补充,能够避免单一的长期价格战,对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企业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很多行业必须实行适度的价格歧视才能长久生存,特别是新产品的推销和推广方面,以及新产品在技术、质量、功能和包装上的改进与创新,必然要通过价格歧视来吸引一些消费者去尝试,打开市场后,再通过二级价格歧视手段实行折扣促销,扩大消费市场,这是企业快速占领中低消费群体的一种重要的策略。当然,在实施价格歧视时,要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价格歧视对市场公平性的损害,坚决杜绝价格歧视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以免影响服务的质量。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价格歧视还会引起交易成本的增加,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价格歧视就是建立在价格差异的基础上,对消费者进行价格吸引的一种方式。价格歧视既包括生产者针对同一个商品对不同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标准,也包括生产者对同一个消费者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而收取不同的费用,因此价格歧视是建立在消费者需求的动态变化之上,成功运用价格歧视必须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的定位,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合理定价。价格歧视是一种建立在对消费者需求准确定位基础上的价格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取得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利润的扩大化。整售与零售,长期购买与短期购买在价格上通常是有较大差异的,从经济学角度看,经销商通过赚取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来形成自己的利润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一方面能够快速实现利润目标和抢占市场,另一方面提高了原材料及各项生产要素的时间价值。价格歧视策略也是企业选择客户、稳定客户关系的一种手段。通过价格歧视策略,来吸引合适的潜在客户,进一步发展重点客户,这对于任何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价格歧视的形式呈现多样化,我们不能片面肯定或否定价格歧视的地位和作用,要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方面换位思考,探讨价格歧视的可行性。

其一,从生产者的角度分析价格歧视的可行性。

企业想要获得可观利润,其产品的定价非常关键。产品定价既要充分考虑生产成本,还必须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市场是决定企业产品价格定位的关键因素,忽略市场的定价必然要遭受失败。一般情况下,商品的市场价格与其实际需求量呈现反比例关系,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而价格越低,则需求量越大。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通过价格微调来影响市场需求量,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价格主动权。合理使用价格歧视,既可以留住那些倾向于支付高价格获得优质产品的消费者,还可吸引只愿意支付低价格购买刚需产品的中低档消费者,合理改善企业市场层级,扩大市场覆盖面,促进销量和利润的共同增长。

其二,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价格歧视的可行性。

一级价格歧视给予一部分消费者以优惠和折扣,就必然会造成另一部分消费者付出相对较高的价格。既然消费者同意并愿意支付相应的价格,说明这部分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较高,说明这是符合消费者的消费标准的。在二级价格歧视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越大,其价格就越低,而且这种大规模购买的商品一般都是消费者需求量比较大的产品。对于需求量较少的消费者而言,不能享受相应力度的折扣,但是总体价格仍在消费者支付意愿之内,而且解决了实际需求,因此也是公平合理的。在三级价格歧视下,需求弹性低的消费者支付高价格,而需求弹性高的消费者支付低价格,这是基于一种“事前协议”基础上的共识,因此也符合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之间的互惠互利。4结语总体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歧视符合经济学规律,是一种符合市场运作需求的正常经济现象,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电子商务逐步完善,科学投入不断增多,企业的竞争手段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品定价方法必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适度的价格歧视应该被充分理解和采纳。

参考文献:

[1]陈宝忠.利用价格歧视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J].市场论坛,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