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力企业法律法规

时间:2023-08-27 15:04:23

导语:在电力企业法律法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自身经营未依据法律的规定履行企业义务,行使企业权利,或企业没有及时根据法律的变动及时调整经营理念而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法律规定相悖的现象,企业如果对法律风险认识不足,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责任,有时甚至决定企业的生存。因此,建立健全的法律风险处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1.法律风险意识薄弱

受过去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不少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管理企业,对法律认识不足,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十分薄弱。电力企业缺乏法律风险意识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不正当竞争与电力设施的验收不规范。很多电力安装业务是由电力企业分离出的其他企业来完成,这些企业大多是与电力企业地位平等的实体,与电力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不少供电企业要求用户到指定的企业去办理电力设备的安装业务,这种行为很可能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或《电力法》。电力企业法律风险意识的淡薄还表现在对法律了解不足,当前,民事法律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最多的法律风险,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各种触电事故也逐渐增多,据相关统计,全国的电力企业每年对触电人身损害的赔偿高达十几亿人民币,在进行司法判定时,司法部门往往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令电力企业承担无过错责任,使得电力企业在处理纠纷时十分被动,也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2.合同管理水平较低

合同纠纷也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之一,合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现代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大多是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电力行业在市场上长期处于强势地位,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工都没有树立正确的合同意识,对公司所签订的合同也没有进行妥善的管理,使得企业在履行合同时存在很大的风险,甚至在合同出现问题之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增加了电力企业的法律风险。随着电力企业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作岗位也渐渐增多,很多电力企业都雇佣了大量的临时工和合同工,由于历史原因,很多电力企业在这些人员的聘用和解聘上的规定可能存在违背劳动法的内容,可能引起纠纷,为电力企业带来未曾预料到的法律风险。

3.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当前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从法律角度上说,很多电力企业内部哈存在权责不清,分工不明的现象,再加上监管的不利和制度的缺陷,电力企业法律风险大为增多。电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很可能导致职务犯罪、企业资产流失犯罪等重大劳动罪责,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电力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不力很可能引起刑事纠纷。

二、电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措施

1.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

电力企业要将法制宣传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同时开展对内与对外的法制知识普及。对外是指通过教育与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用电意识和合法用电意识,减少触电事故,降低电力企业的法律风险,同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打击窃电及不规范用电的行为。对内法制宣传是指加强企业的法制化管理,使企业职工能够依法展开工作,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利,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实行法律顾问制度

企业法律顾问是指具有专业法律知识,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才。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企业既需要懂得生产经营又掌握法律知识的人才,电力企业在依法治理的过程中,应大力培养专业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的法律人才,并将法律人才的管理纳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鼓励企业职工学习法律,取得法律顾问资格,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的法律顾问体系,有效的规避法律风险。此外,电力企业还应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充分落实政企分开的规章制度,使电力企业的管理能够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运行,还应推动触电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当前,对于触电事故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电力企业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是败诉的一方,因此,应积极推动此类法律的完善,明确事故双方的责任,保护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

3.健全合同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强合同管理成为电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规避企业风险的重要途径,如果电力企业对合同管理不加注意,流于形式,必然会给企业的发展埋下重大的隐患。电力企业应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健全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归档制度,合同监督制度等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弥补为中心的合同管理体系,使电力企业的签约更加规范化,弥补遗留的管理漏洞,降低法律风险。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式下,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逐渐健全,电力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大为增加,为企业的运行造成了不小的潜在威胁。电力企业只有加强管理人员与职工的法律意识,完善自身的法律风险规避机制,积极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才能有效的降低自身的法律风险,为企业运行与社会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宇晖.对我国电力法体系的构想――以构建和维护竞争性电力市场为价值目标[J].河北法学,2008(07).

[2]江汇,褚景春.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电力发展与电力体制改革关系的理论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3]文合生.融会贯通电力法律法规全力维护电力企业权益――横县供电公司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利益,实现依法治企的体会[J].广西电业,2009(05).

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模式

一、引言

企业法律风险, 根据教科书的定义,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 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法律规范的主体之一,只要其行为涉及法律规定,就有可能存在法律风险,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电力企业同其他行业一样,也面临着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艰巨任务。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电力企业在获得机会的同时必然也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法律风险监控,实施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预测和警示法律风险和危机,将风险及时地化解,有效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层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探析

由于基层供电企业处于整个电网末端,直接面对电力市场及管理电力设施设备,处于非常复杂多变的环境,法律风险点也非常之多,对企业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有以下类:

(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带来的法律风险。1)法律法规、政策更新变化。2)由行政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后,存在无权执法的违法风险。

(2)人身触电事故法律风险。1)电力设施未悬挂或未按要求悬挂安全警示牌。2)电力设施保护区划分不明。3)电力导线对地安全距离不够。4)供电导线对其他建筑物安全距离不够。5)配电变压器台区安装不合格、不规范。6)电力施工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导致行人伤害。7)对破产倒闭或长期未用电的用户送电。8)未严格履行职责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9)电力设施拉线、变压器接地线带电造成触电。10)电力设施外挂引发事故。11)没有采取措施清除房障、树障、路障,导致人员触电。12)为客户设计或施工的电气工程不规范、不安全引发事故。13)电力电杆爬梯距地面太近。14)电力线路经过鱼塘。

(3)用电检查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风险。1)对用户窃处理的程序不规范。2)违法进行用电检查。3)违法收集窃电证据。4)违法用电、窃电证据未保全。5)违法用电、窃电证据收集不规范导致证据无效或薄弱。

(4)劳动用工管理法律风险。1)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签订的形式不合理。2)合同文书字迹潦草或有涂改现象,不规范。3)劳动合同条款不齐全,不规范。3)合同细节疏忽。4)劳动合同到期未及时续签。5)合同残缺或遗失。6)劳务派遣合同不完善。7)对违纪员工处理欠规范。8)各类临时用工管理不规范。

(5)供用电合同纠纷。1)合同主体错误。2)不签订供用电合同。3)合同文书字迹潦草不规范。4)供用电合同产权界定不明。5)合同免责条款不齐全,不规范。6)合同中权力主张不充分。7)合同细节疏忽。8)合同残缺或遗失。9)不能按合同保证供电质量。10)欠费未按诉讼时效追讨或未留下追讨证据。11)报装指定销售或捆绑销售电力器材。12)停电程序不规范。13)因供电系统卡口或系统有功缺额,压限及户负荷。

(6)电网建设工程带来的法律风险。1)电力建设项目相关审批程序不到位,手续不齐全。2)电力建设项目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引发的纠纷。3)阻工引发纠纷。4)环境破坏与污染纠纷。5)电力架空线路跨越铁路、公路、航道、房屋产生纠纷。

(7)电力设施保护过程中的法律风险。1)废弃电杆、铁塔、电力线路倒塌引发事故。2)电杆等电力器材堆放路边,引发交通事故。3)破坏电力设施,造成严重后果。4)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法建筑、构筑;违法种植等行为引发事故造成严重后果。5)未经林业部门许可,为电力设施运行砍伐森林。

(8)经济合同事务产生的法律风险。1)合同起草不规范,不严谨、不准确。2)合同审查把关不严,对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平性、周密性审查不到位。3)合同管理漏洞。4)公章、印章、往来票据管理漏洞。

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是指在企业法律风险总体战略指导下,由企业管理层、各部门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在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各环节中识别、评估法律风险,确定法律风险应对策略,并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化解和补救处理,最终达到避免、降低和消灭法律风险的过程。由于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对法律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确立法律参与的程序和环节,实现企业对制度、合同、函件、印章使用等等审查的制度化、常态化。这一系列的事务单独由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人员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企业管理层、各部门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为了使参与的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高效有序地完成相应的工作流程,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基层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尝试构建一种科学的,适用于基层供电企业的风险范运作模式。

四、构建基层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模式的目标、基本原则、组织措施

(1)目标。构建适合基层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模式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承担的法律风险与经营收益的优化和平衡,使企业在法律风险最低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或在收益一定的前提下,追求法律风险最小化,从而使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2)基本原则。为了建立一套全面、规范、动态的基层供电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模式,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能力,须坚持“全方位管理、规范化运作、动态化调整”三项原则。1)全方位管理原则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法律风险防范要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和各个管理环节,嵌入适当、足量的风险控制点,以事前防范为主、以事中化解和事后补救为辅,实现全程监控、全程管理、整体把握。二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三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的风险点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2)规范化运作原则是指将法律风险管理纳入企业各项管理流程,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形成系统化制度体系。3)动态化调整原则是指法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风险种类、性质和表现形式不断出现。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只有不断动态更新,灵活变化,才能实现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

(3)组织措施。1)依法治企,依法决策和经营,加大基层电力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法律风险防控能力。2)建立健全各种法律管理制度。例如,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风险报表制度、风险提示与预警制度、风险上报备案制度、案件纠纷管理制度等等。3)以建立依法决策机制为重点,对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4)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设立专职法律事务工作岗位。

五、基层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模式

(1)风险分析评估,分级排序。这是基层供电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模式第一阶段。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产生的经济损失数额、社会影响、企业形象、是否为代表性案例、取证难易六方面进行分析评估,细分为:风险发生可能性小计一分,风险发生可能性大计二分;经济损失小的计一分,经济损失大的计二分;社会影响小的计一分,社会影响大的计二分;不影响企业形象的计一分,影响企业形象的计二分;不是代表性案例计一分,是代表性案件计二分;取证易的计一分,取证难的计二分。总分一共为十二分。根据分数的高低划分为六个级别进行排序,分数越高级别越大,表示法律风险越大,即一、二级(1~4分)为一般法律风险;三四级(5~8分)为较大法律风险;五六级(9~12分)为重大法律风险。

(2)运作规则。1)建立法律风险库,把本企业所有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尽量详尽地纳入法律风险库中,针对法律风险库中每一个风险点制定相应对策与解决方案并形成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和执行。2)做好法律培训工作,使所有员工能够识别自己工作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工作时严格按照法律风险库中的相应对策进行处理,处理之后仍然无法消除的风险隐患汇总到法律事务人员处。由法律事务人员进行分析评估并分级排序后给出解决方案并执行。3)建立报表制度,以保障法律事务人员及时掌控法律风险最新动态。以班组为单位,将已处理消除的法律风险和尚未消除的法律风险以及采取何种措施,达到何种效果、法律风险库内未记录的疑似新法律风险等情况按月填制法律风险报表,以便法律事务人员进行信息分析评估,制定对策。4)建立风险提示与预警制度,法律事务人员在风险评估、咨询或日常检查工作中认为其他部门的经营管理存在三级以上法律风险的,可以发出风险提示通知书。如果发现有五级以上法律风险的事项可向企业负责人提出预警申请,经批准后给予预警。5)完善法律风险的上报备案制度与流程。经过分析评估认定为三级以上法律风险的,法律事务人员应当将确定的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上报本企业管理层,经管理层审核后执行;五级以上重大、疑难法律风险应及时向上级上报备案,寻求上级的支援,做好危机公关处理。

六、结语

基层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通过与其实际情况相适应模式化管理,可以全面、规范、动态地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提升企业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供电企业常见法律纠纷及风险防范[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2] 李中城.电力企业危机管理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

[3] 赵维霞.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现状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

[4] 张文泉,胡庆辉,张爱军.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探究[J].电力技术经济,2007.

第3篇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监察;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问题受到国家和大众的普遍关注。但现实是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中存在着电网安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设施安全等问题。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完善安全监察体制。因此,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生产监察体制,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电力生产安全监察工作的内容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中之重的电力行业,经营范围十分广。不单是电力生产,还是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因此,加强电力安全生产中安全监察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国家经济建设和安全建设、社会大众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电力生产安全监察工作到底有哪些内容和要求呢?

电力生产的安全监察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行政管理,要合理运用上级给予的行政权力,对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员工生命安全进行严格的监督。二是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协助上级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具体的监察内容如下:

第一,按安全施工的相关标准实施。监察工作地点、任务是否是按照规定执行,监督电力企业安全责任人的落实,是否存在违章作业的现象等。

第二,监察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监督是生产安全监察的重点,要对照设备运行的参数进行检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对出现重大问题或老化的设备要进行维修升级或淘汰。

第三,检查安全用品的使用。电力生产属于危险操作,一定要给工作人员发放安全工具等安全防护用品,并确定员工对用品的使用。

第四,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电力生产现场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特别是那种较大型的生产现场,很容易出现事故。在生产工作之前,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勘察,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在内,断绝发生危险的外部环境因素。

第五,监督企业文化安全的学习。新员工在入职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在职中要进行考核。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并进行实践模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六,电力设施的检查。电力设施深入家家户户,可能受到人为的损坏和自然的破坏。要聘请保安,加强对附近电力设施的巡视和检查,同时加强与附近公安局的合作,对恶意损坏电力设施的人处罚。同时,也要防范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电力安全生产中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力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已渐渐渗透到生产、教育、生活等各行各业,一旦电力生产出现安全问题,那可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损失巨大。国家历来重视电力行业的生产,更是把电力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这就奠定了电力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电力安全生产中安全监察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都知道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而不会做对自己有害的事,对有商业性质的电力企业来说,更是如此。电力企业出现生产安全问题,会导致生产的停止,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电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安全监察工作,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在人身安全方面的赔偿,减少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做好安全监察工作,可以使员工和员工家人宽心,员工会更加努力放心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企业创造财富。此外,企业加强安全监察工作,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提高企业知名度,可谓是名利双收。所以,电力企业要从自身出发,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生产中安全监察体系,把电力生产中的安全问题降到最低点。

(二)有益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一旦电力生产出现问题,很多企业就无法正常营运,一天可能就损失好几个亿,这样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是国家难以承受的。我国一向重视电力行业的发展,对电力安全生产尤为关注。国家在电力安全生产这一块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像是责任人制度和安全操作标准等。但是,国家在电力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就要做好安全生产监察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安全监察体制,保障电力安全生产。只有电力安全生产,国家的经济才能正常的运转,国防军事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国家得到了发展,只有国家安全,企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安全持续发展。

(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现代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电。吃饭要用电饭锅,出行要用电动车,在家要看电视、上网等,这些无疑都与电相关,人们对电形成了依赖。网上常说,把一个人关在一个屋子里,没有电,也没有电脑,会发生什么呢?笔者也曾想过这个问题,但难以想象,没有电,应该是无法生活很长一段时间的。所以,电力安全生产一旦出现问题,人们的生活就无法继续。从小的方面来说,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从大的方面来说,会造成社会混乱,进而危害到国家安全。所以,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的安全监察工作是刻不容缓的,是电力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电力安全生产,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就不会被打乱,人们可以利用电上网看新闻、看电视,可以坐动车出去旅游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电力生产安全监察的措施

上述文段中,我们了解了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监察的工作内容,也知道安全监察工作对企业、国家、社会大众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提高电力安全生产中安全监察工作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国家的支持

既然电力行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那么国家就要加大对电力行业的扶持。不光是在经济上给予支持,还要加强电力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给电力企业法律上的保护。目前,我国电力生产存在安全问题,与国家缺乏和电力相关的法律有一定的关系。缺少法律的约束,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规范问题;缺乏法律的保护,电力设施会被盗、被恶意损坏等,这些都会造成电力企业电力安全生产中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国家要加强电力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二)电力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监察体制

电力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生产操作安全问题,建立完善的电力生产安全体系,并结合安全保证体系,共同构成安全管理体系,给电力生产双重保护。最好企业有一个比较规范的行政文本,把相关制度给拟定出来成明文规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执行。企业在进行安全监督制度建立以后,要加强宣传并组织员工进行学习,使制度深入人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企业也要与时俱进,随时更新制度,使监察制度适应电力生产。

(三)加强对安全监察工作队伍的建设

1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监察工作是非常专业的,是很严肃和慎重的。在监察过程中,一旦因为监察人员工作的不仔细或是不清楚,都会造成安全事故。所以,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监察工作队伍的建设。监察工作人员不但要学习本身的职业知识,还要学习职工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对设备、设施、电网等有很强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监察人员在进行监察工作时,才能正确的进行操作,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一旦发现问题,马上上报,请维修工作人员进行修护。只有这样,监察人员才能得到其他职工的认同,配合监察,提高监察工作的质量。

2安监工作要执法必严。安全监察人员要严格的按照国家规定、生产标准、企业安全制度进行操作。对员工犯的错误不能姑息,要立马指正。对违章行为等要严惩不贷,对一些利益诱惑或警告视而不见,做到铁面无私,做到奖罚分明。安全监察人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做好一道防火线。安全监察人员要严格的协助上级领导的工作,并严格的按照要求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才能让其他的职工口服心服,支持并协助监察人员的工作。

(四)加大安全宣传力度

加大安全宣传,不光是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也要对社会大众。首先,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安全意识简单的说就是人对安全的意识。员工对安全有意识,时刻把安全放在心上,在电力生产中就会按标准操作,不会出现违章行为,在出现安全问题时,知道问题所在并及时上报。另外,也要加强社会大众对安全的意识。电力企业和国家相关部门要定期到小区里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大众的安全意识,了解电力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电力设施等的保护。

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安全生产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旦这些安全问题发生作用,对电力企业、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等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加强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安全监察工作,建立建设完善的安全监察体制,给电力安全生产加上一道防火墙,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当然,电力生产安全生产不光是电力企业的事情,更是国家的责任。国家、企业、公众要通力合作,共同建设安全监察体制,促进电力生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第4篇

企业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如果一个企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那么其所带来的后果将是致命的,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到底是什么导致企业产生经营危机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恰当合理的处理好企业风险。通常来讲,企业风险包括以下四部分:(一)市场风险。何为市场风险呢?即对全部的企业均能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所引起的风险,比如说银行利率、市场供求关系等。市场风险对电力企业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它影响着所有的企业,不具有针对性,但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二)经营风险。众所周知,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也具有不可确定性,经营风险也不可避免。经营风险与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以及成品销售密不可分。在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是很大,因为现今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技术都非常成熟。但是,绝大多数电力企业均存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对外投资或担保太多,这在无形中大大的增大了电力企业经营的风险。(三)财务风险。资金是保证企业运转的动力,筹资是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那么,企业在执行投资决策时不可避免的就要向银行借款,因借款而带来的风险就是财务风险。就电力企业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财务风险取决于高层领导的决策。如果企业负责人的投资欲望大,其所借款数额会相应增加,必然导致财务风险加大。(四)企业法律风险。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倘若企业外部法律环境有所变化或是企业内部未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使正当权利,均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所带来的风险就是企业法律风险。

二、存在的问题

(一)体系不规范。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还不具有规模性,缺乏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比较传统,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风险分析工具比较缺乏,如风险承受、风险测试等。这必将会制约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二)管理领域局限。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以往的经营中,由于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观念根深蒂固,致使大部分电力企业过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而忽略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的管理,更有甚者认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的管理可用安全生产来管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下,一个电力企业要想顺利持久发展,四种风险的管理不容忽视,而且更要相互平衡,才能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三)管理无序分散。电力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四种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制约关系,此消彼长,此进彼退。在企业的部门管理当中,各个部门间有隔阂,这无意间就促进了风险的产生。(四)管理被动、目标不明确。现今,电力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做的不完善,缺乏一些关于风险评估的工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分析和处理风险,致使风险一直存在企业内部,为企业的发展埋了一颗定时炸断,这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

三、构建体系的对策

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效益;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许海清(1975-),男,湖南湘潭人,湖南省电力公司湘潭电业局,经济师。(湖南 湘潭 411104)

中图分类号:F27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085-02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既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在节能环保、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奉献社会、发展先进文化等方面作出贡献。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连续发表社会责任报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接收公众监督,是国有企业重视履行社会职责的表现。

一、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

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曾经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四个要义:第一是企业自身要做大做强;第二是企业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第三是企业要把优质的产品奉献给社会;第四是企业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这四个要义既是电力企业的目标也是其他国有企业的目标,同时这些目标也是国有企业责任的源头和归结。电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一定要遵循服务性这一原则,要为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提供充足的电力,这是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物质手段和社会属性。

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客观性责任,第二类是主观性责任。客观性责任就是:电力企业履行责任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客观要求。电力企业的主观性社会责任表现在一定的特殊时期和一定范围内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帮助弱势群体,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二、电力企业管理、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在电力企业中,备受人们重视和热议的就是安全生产问题,这一问题得到了绝大多数电力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负责人的认可,电力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而对于社会责任来说是电力企业无法避开的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和使命,所有的电力企业都具有一定的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义务,这是科学发展观中三个重要的环节。那么电力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社会责任呢?

1.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电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需要。因此我们的社会责任就是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一切社会责任和电力企业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方面所作出的各种努力,这就是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

2.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符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中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存在和发展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具有光荣的历史使命,要为国家、人民乃至上层建筑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不管是直接的社会责任还是间接的社会责任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都是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

3.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财富分配的客观要求

分配也是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与生产一样重要,电力企业履行直接社会责任的表现就是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收,其次电力企业还要为自身的发展进行一定的财力分配,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这三者都是相辅相成的,是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4.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忠孝的表现

它能够表现出电力企业对国家的忠诚和孝心,国学大师翟鸿燊曾经说过“大孝治国、中孝治企、小孝治家”,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大孝的表现,这也是企业在社会立足的根本,离开了这一根本电力企业就无从存在和发展。

三、电力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电力企业应如何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呢?这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去表现。在思想上,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首先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把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各种活动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去,对员工多多加强教育和引导。在行动上,电力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做好自身的管理和提高企业的效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依靠自身能力做好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要抓紧安全生产的各种环节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具体做法应该如下:

1.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电力是国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作为一个电力企业,在与客户或者消费者进行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信誉,消费者在用电的时候,我们要遵守平等、自愿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多收消费者的电费,不强迫消费者用电,家庭和商业用电公平分开。我们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办事,合法经营,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我们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2.真实披露用电信息,清晰表明用电价格

对于消费者用电信息,我们在张贴公布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让张贴的信息与实际所走电的度数相符合,不多报少报,不能因为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对于不同用电范畴的不同价格我们要明码标价,对于用户所使用的电量和电的价格及应该交的电费我们都要做出真实完整的统计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及时地反馈给消费者。

3.安全第一,安全用电

在对变电站或变压器等一些输电设备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安全因素,在变电站或变压器周围一定要确保没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同时对于发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能一定要定期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对于下属单位用电设备的安全要做到定期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单位一定要通报批评并且要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维修和护理。对于各个主线路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一旦发现输电安全问题就要积极进行维修和护理。要尽企业的最大努力降低人民的用电风险,对于不符合电力发展要求的设备或材料我们要进行逐步的淘汰,并且要建立合理的与安全用电有关的机制。

4.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电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使用的范围之广,使用的人数之多都是难以估计的,可以说在当今社会几乎每个人都要消费这种商品,所以搞好售后服务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客户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专一的热线电话,并且热线电话配备有24小时的值班人员,当客户出现了用电方面的问题,我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客户以解释和解决,对于一些预期交付的配电站或者单位配电设备,我们要及时进行配送和安装,并且把设备调试到位。对于售后服务人员,我们要加强培训,要不断培养出高质量的电力维修服务人员,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客户的电力问题。电力服务人员要做好与消费者的沟通,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咨询和疑问要确保能够热情到位地进行答复。

5.尊重消费者,及时公正地化解纠纷

对于用电的客户我们要一视同仁,不管是大客户还是小客户,我们都不能因为其身份或地位进行不合理的对待,在我们面前消费者都是一样的级别,对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我们要进行妥善的保管。当客户出现电力方面的问题需要诉求的时候,我们要安排专一人员进行必要的解释,我们要制定公开简单并且快捷的投诉处理程序,方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进行投诉,对于用电过程中所出现的责任问题,我们要勇于承担,对于一些用电消费争议问题我们要做到公平公正地给予解决,满足各个消费者的合理要求,对于消费者的建议或者意见我们都要认真听取,对于一些科学合理的意见要合理采纳。

6.开展教育引导消费

目前在我国,虽然存在多种发电方式,但是我国的电力绝大多数发电所使用的原料仍然是煤炭,而煤炭又是一种非再生资源,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要满足这么多人的用电需求,的确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每年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个别消费者因为自身经济基础取得了发展的原因,对于用电采取浪费的态度,因此我们对其要进行说服教育,要引导消费者合理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我们要劝说消费者进行理性的用电消费,培育成熟的消费市场。对于一些大功率的电器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节约用电。

7.环保节能永续发展

在进行电力输送或者电力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求发展。在进行发配电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标准进行一定的环境保护,不能为了追求企业效益而采用不科学的方法来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或者社会环境的代价来追求自身的效益,我们要承担在环保过程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进行电力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约资源,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而追求自身短时间的发展。一定要走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抓好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自身所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只有更好地去履行责任才能获得更多的权利,只有更好地履行责任才能为自身发展获取更大的机遇,只有履行责任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R].2007.

第6篇

【关键词】法律风险;防范;控制;机制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的完善,企业在其运转过程中,机遇与风险并存,法律风险贯穿始终。合法经营,依法实现和保护企业权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对企业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企业不仅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制定发展方案,更要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完善的法律环境。

1 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自身经营行为的不规范或者外部法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风险形成角度讲,法律风险包括内部法律风险和外部法律风险。

内部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由于企业自身设立、内部运营过程中伴随而来的风险。比如,公司设立登记、股东股权转让、经营方式手段等是否合法合规。从经验教训来看,法律风险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企业内部,由于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不强,对社会法律大环境认知不足,在经营决策中不考虑法律因素,存在侥幸心理打球甚至故意违法经营等,这些都是引起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因素。外部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由于企业作为一个主体与外界政府、其他公司、组织、个人等进行投资、交易等过程中形成的法律风险。由于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的发生,具体体现为国家法律、政策变动引发投资风险、合同风险、知识产权风险、产品责任风险、或者商业机会丧失、收入减少等风险[1]。

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原因,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结果,或者导致经营成本异常增加,资金难以回收或者失去商机或优势,严重的将导致企业难以生存甚至破产。综合内外部因素,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包括以下几种:(1)合同法律风险。例如,在合同未签订书面合同、签订合同不规范、约定不明确、合同管理部不完善、履约效果差、对合同签订者未进行主题资格、资信、授权、有效合法性等审查等,都有可能为合同履行带来困难,造成合同法律风险的产生。(2)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一是,在劳动争议方面,主要表现为因企业开除、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等。二是,教育培训方面,企业特殊工种多、人员多,按法律法规要求,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从事特定职务的人员必须拥有相关资质(如安全资格证等)。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必须把员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旦违反规定,就会产生相应的法律风险[2]。(3)财务管理法律风险。主要有应收账款催讨不及时,导致超过2年诉讼时效;通过短期或长期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筹资而存在的筹资风险;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企业采取的合理避税的措施,产生的边缘风险;因投资组合需求,需对不同地区不同项目投资,产生的投资不确定的风险等等。如果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制度和必要的法律保障手段,就很容易造成管理失控、资金流失。(4)安全生产法律风险。国家先后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安全管理中,原来一些属于违章的行为,有的已经上升到违法的地步。因此,在安全生产方面,也就必然会承受更大的法律风险。此外,企业还同样面临着诸如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种种法律风险。

2 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的构建

构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和管理,已经从过去的行政手段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主要依据《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民商法律进行调整和规范;企业内部自身管理主要依据《劳动法》、《会计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来调整和规范。法律已经成为一种经营管理资源,而且被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始终,所以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如何防范控制法律风险。企业主要应从下几个方面完善:

(1)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树立全员法律意识,依法治理公司,维护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靠制度的刚性来保障依法合规经营。要深入开展全员的法律风险宣传、教育和培训学习,尤其注重加强高管人员,通过法律风险培训,纠正“法律风险只存在于法律部门,由法律部门负责解决”的错误观念,使大家了解法律风险是什么,会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使全体员工逐步养成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并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在每个风险控制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构建稳固的法律风险防范根基。

(2)建立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企业内部要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统一认识,通过建立怎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机制进行操作,达到控制法律风险的目标。①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是企业进行经济行为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律风险容易产生的地方,合同管理是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渠道。对企业合同进行管理,首先,应当制定标准合同文本。有了标准合同文本,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在进行交易过程中所面临的商业风险。同时,鉴于具体情况的不同,企业法律部门还应当在标准合同文本的基础上,加强对根据具体情况而修改的合同文本的审核。其次,建立合同流程管理制度。建立合同全过程电子管理系统,确保从合同前期意向沟通、谈判、招投标、签署到履行、争议的解决等全过程均能被管理与监控,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最后,建立合同培训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合同方面的培训,能够促使企业员工在订立、履行合同时提高风险意识,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②建立劳动关系法律事务管理制度。企业的运作与经营离不开人,因此,建立及完善包括工资、劳务、员工招聘、培训、解除劳动合同、工伤事故等相关劳动法律制度,降低此方面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对于企业平稳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③建立诉讼事项管理制度。诉讼事项属于法律风险防范的事后救济,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法律事务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将工作重点从事后化解转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积极主动全方位介入企业各项业务全过程,切实防范并化解经营风险,减少引发诉讼纠纷的各种因素[4]。

(3)加快企业法律机构的建设。企业法律风险专业防范人员设置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企业任用内部法律顾问担任风险防范人员,负责企业全部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第二种,是聘用社会律师,由律师负责企业全部的法律事务包括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第三种,是企业内部法律风险防范人员和外聘律师相结合,这三种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5]。企业法律顾问相对外聘律师对企业的状况更为了解,更多的站在企业战略和体制层面思考问题,能对公司法律风险予以全盘管理和决断,并且容易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很多的时候是作为管理者参与企业管理流程,更多起到事前防范作用;外聘律师更多情况下是充当“顾问团”、“救火队”的角色,对法律风险以事后救济为主。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最佳模式应是以公司内部法律顾问与外聘律师相结合,企业日常管理和运营中的法律咨询、流程管理、风险控制、合同审核、策略制定等等,需要熟悉业务的企业法律顾问来支持;而某些有专长的律师能在某些专题项目上能提供法律服务,如某些特殊的诉讼、仲裁、尽职调查、并购等项目,可能需要当地特殊的资源或了解特殊的情况的人,可交给外聘律师处理。通过法律机构的有效建设,建立起已法律机构为主导和推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承担起法律风险控制机制设计和监督执行的职责,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的架构,推动机制的落实和实施。并通过实施具体法律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内部法律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具体经营管理环节提供法律分析意见,实施法律风险调查,进行法律风险论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高法律管理效率和水平,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嵌入法律管理,防范企业法律风险[6]。

3 总结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原总裁杰克・韦尔奇在回答提问他最担心什么时说:“其实并不是GE的业务使我担心,而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而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污点并使公司毁于一旦”。所以,遵守经营的法律环境,不仅能防范法律风险,避免经济损失,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的根本要求。企业要深刻认识法律风险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建立起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充分认识法律事务工作对提高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和化解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具重要意义。法律风险的防范和减少是企业经营活动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与壮大的需要[7]。

【参考文献】

[1]吴庆海.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J].煤矿现代化.2008,86(5):84-105.

[2]张冬生,王孔林.浅析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J].法制与经济.2010,230(2):47-48.

[3]杨崇学.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56-57.

[4]崔玲,浅析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158-158..

[5]杨国兵,蒋宇冰,等.发电企业法律风险防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2:46-47.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电费回收;95598 ;缴费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逐步完善,其应用范畴愈发广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大数据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帮助推动线上办电、线上交费、电力信息查询等业务落地,打破传统电费回收支付方式的时空界限,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另一方面,大数据深入分析,为供电企业梳理构建属性匹配的客户基础信息体系,打造客户标签分类,为形成合理的风险防控机制提供极为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主要探索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电费回收工作中的应用。

1 、电费回收存在的问题

作为电力发、输、配、售、用供应链中输配电环节的首要载体,电网企业在发电企业和用户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而电费回收作为电网企业首要的利润来源,关系着电网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经营风险。当前电费回收管理工作聚焦在客户服务、用户本身、电量电费核算、财务账面核算等维度,对行业属性、区域特性、经济周期及气候、地理环境等维度的考虑甚少,从而导致电费回收预测、回收措施、风险预警等各项工作计算不精确、实施不到位,造成电费回收工作遭遇重重困难、举步维艰的局面。目前,电费回收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当前电网企业对电力用户的分析局限于用户自身属性、电量电费计算、财务核算等微观层面,对于行业特性、区域经济等中观层面和经济周期规律、国家政策、气候环境等宏观层面缺乏全面调研和深入分析,进而导致电网企业对用户属性及其用电风险了解不全面、把握不准确。体现在电费回收上,就是电网企业常常不能准确预测某些潜在用户欠费或故意延迟交费的风险,从而不能形成辐射全网的风险防范预案。

二是部分地区电网营业厅网点数量少,电费回收互联化水平不高,尚未形成覆盖全网的信息连接机制,用户缴费不便。省、地、县各级电网企业间缺乏电费回收纵向一体化管控平台,部分电网公司数据传输不到位,难以为电费回收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应急调整提供决策参考。此外,部分偏远地区信息传递不到位,用户未能及时了解自身用电情况及欠费信息,从而忽略了电费的及时交纳,影响自身信用。

三是“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和“先交费、后用电”的预付费理念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目前“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和“先交费、后用电”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基于省电网公司企业用户数量众多、属性复杂,供电区域大范围广、部分区域信息闭塞、互联网化程度低等特征,需要电网公司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服务模式的区域辐射面,扩大此模式的业务覆盖范围,对部分用户加强“先交费、后用电”模式的实施力度。

四是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进程慢,电力法律法规待完善。征信系统平台建设目前局限于供

电企业内部。供电企业可以积极探索与外部单位合作协同开发共建征信体系,深化完善征信服务平台业务。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及《供电营业规则》等电力法律法规都是早期颁布的,滞后于市场环境变化,其涉及的部分规定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亟待重新审核修订,完善法律法规管控空白,避免不良企业或个人有空可钻。既维护国家企业的利益,又规范现行电力交易市场,有益于构建和谐的营商环境。

2 、客户交费方式分类与研究对象

在优化营商环境大的背景下,市场对供电服务的要求已逐渐上升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上门办”,全面推行同城业务“异地受理”,持续优化流程、精简环节,实现一般性业务“一次都不跑”,复杂业务“最多跑一次”。供电企业在各个辖区内都会设立对应的供电营业厅,传统缴纳电费的方式是必须前往属地营业厅,办理交费业务。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支付方式诞生,供电企业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际业务,对应开启了全新社会化代收方式,用户可以不在营业厅柜台现金缴纳电费或抄收人员拿发票出去进行走收电费。一方面,供电企业通过与银行合作,开通网上银行、银行柜台、电话银行、银行自助柜台机等金融机构代为收费的方式。另一方面,拓展移动客户端的交费渠道。拓展手机微信客户端、支付宝、95598 智能互动网站等电子化服务渠道,向全网用户提供电量电费清单查询、电费缴纳、用电报装申请等相关业务服务。

3 推进电费回收信息化管理

一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电费回收风险预警机制。加快电费回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推进省、地、县各级电网公司电费回收管理工作的信息互联,加强对电费回收工作的整体把控。建立电网公司与用户的信息联通,实时掌握用户的电费交纳情况和欠费情况。

在客户内外部信息采集上,通过采集客户身份、用电情况、电力合同容量、用电负荷类型、出账周期、缴费情况、违章用电历史以及罚款资金等用电相关的业务信息,和采集包括客户的银行贷款信息、纳税信息、企业法人的个人征信信息等外部数据。

客户欠费数据分析模型制定,使用大数据分布式计算技术,通过先对历史和现在电费回收风险客户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电费回收风险客户的特征信息,并以此建立电费回收风险预测模型,建立电费回收风险提示预警系统,对可能存在电费回收风险的客户提前进行标

识,反馈至电网工作人员。

客户欠费风险预案制定方面,对不同类型和特性的客户提前采取差异化的电费回收策略和预防措施,保障电网企业的电费回收,有效控制电网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电网企业应主动了解客户困难,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能效管理等节能服务,指导客户合理降低用电成本,降低电网企业电费回收风险。

4 利用云技术构建供电服务新模式

电网公司在将“互联网+”思维与电力营销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结合云技术,探索构建供电服务和电费回收管理新模式。

首先,拓展多元化的缴费网点。电网企业尝试与商场、电信营业厅等实体缴费网点合作,让客户可以在合作商家的网点缴纳电费,提高客户现场缴费效率。

其次,拓展移动客户端的缴费渠道。拓展手机微信客户端、APP、公众号、支付宝等电子化服务渠道,为全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查阅等服务,满足客户电费缴纳、用电报装申请、电量查询等相关业务在线办理的需求,保证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规范高效的服务。同时应注意加强对在线服务和业务办理的保密措施,防止客户信息泄露,对客户造成伤害,并给电力公司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5 “互联网 + 电费回收管理”推行客户预购电制度

建立并推行客户预购电制度。基于信息化电力服务,在省域范围内向用户推广并执行“先交费、后用电”的预付费理念和制度,全面推行高压预购电方式,积极推广低压远程费控应用。

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研究对客户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和综合分析技术,实现抄表、收费、监控三位一体,通过流量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偷电漏电和违章用电现象,合理规避电量风险,确保电费“颗粒归仓”。

同时,电力企业创新外部协作管理模式,将全网用户交费信息记录纳入相关银行征信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电力用户信用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级,打造电力用户电费征信服务平台。

利用电力用户电费征信服务平台,电网企业可对电费回收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重点布局,针对电力“老赖”用户,应当提前研究和强化相关电费征收措施,针对信用等级较高的用户,应对其增加信息推送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促成供用双赢局面。

此外,征信服务平台的作用还体现在通过对平台大数据分析,电力企业能够深入了解电力产品和服务特性,全面掌握电力用户现状并与银行形成信息联通,针对信誉度好、信用等级高的用户开展信用证缴费服务,当持有信用证的用户不能按时交纳电费时,由合作银行代为支付。

6 结束语

本文是从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存在的问题出发,全面梳理工作矛盾和业务流程,研究具有可操作性。今后阶段,供电企业应更加重视移动互联网缴费渠道的建设,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移动缴费出现的问题,优化移动缴费渠道,努力建成智能化、电子化、便捷化的移动缴费渠道,满足广大客户的移动缴费需求。

参考文献

[1 ]程志琴.电费回收风险的预控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 (11 ):79.

[2 ]张淑秀,赵旭东,张爽,等.供电企业预售电管理风险分析[J].电子测试,2016 (8 ):161-163.

第8篇

从信仰的高度熏陶安全文化

“安全就是需要,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美好的精神追求,是一种“以人文本”的安全信仰。

大力崇尚安全理念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将职工个人安全目标引导到企业安全目标上来,才能确保职工群众人身健康,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环境安全。正确的信仰能够指引正确的实践,能够在发展中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提升安全理念,保障安全效益。一是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清晰各类安全隐患的危害,确立“安全第一”“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理念;二是完善安全管理宣教体系,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三是树立安全是质量和效益的保障的观念。企业的产品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安全管理能力。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安全理念,把安全理念趣味化、故事化、通俗化、直观化,让安全文化寓于故事、故事浓缩于安全文化,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理念入脑、入心的有效手段。

创作深刻的、影响深远的文艺作品,激发安全忧患意识。好的文艺作品就是优秀的教材,能够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反映安全文化的感人至深的影视作品,是固化安全意识的极佳方式。传统安全文化宣传阵地是开展安全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这就要求企业紧紧抓住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进一步丰富安全文化的宣传手段,运用安全短信,创作传唱脍炙人口的安全MP3歌曲,制作简单易学的安全游戏,或许是传播安全信念的新选择。

从道德的高度培养安全文化

道德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性元素。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社会公德,它像一种粘合剂,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发挥文化的凝聚功能的同时,也起到维护企业安全的巨大作用。

加强安全道德培养,减少安全事故。安全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安全,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当安全行为成为一种道德习惯时,遵守安全规定必然成为一种爱护自我、关爱他人的自觉行为,就会在企业内部或者全社会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安全局面。

加强职业安全技能培训,确保安全效果。加强培训、认证是提升职业安全技能的有效手段。石油石化、电力企业等许多的企业都是高危企业,而且各个企业内部又有很多不同的工种,其安全技能也不相同,持续不断地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是保障安全的基本途径,也是增强安全道德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

从法治的高度推进安全文化

运用法治的手段是增进安全文化管理的有效办法。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是安全文化的基本构成要件,其本身就是法治文化的一部分,赏罚分明能够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对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能够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人的创造能力,增进企业的安全及核心竞争力。

依法履行安全文化,提高制度执行力。每一条安规都是鲜血染成的,一些企业和个人常常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无视安全规章制度,采取“捷径”生产,导致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安全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其执行力,用安全制度管理企业是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企业要发展,就应尽力创造较好的法治氛围,企业一旦有了法治文化底蕴,必然有着非凡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

安全违规行为处罚要有对当性,才能正确发挥安全文化的奖惩效用。对违规行为进行恰当的处罚,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惩前毖后保安全的功用。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大教育或者惩罚力度,对事故相关单位和个人都采取了从严、从重处罚的原则,也起到了很好的惩戒作用,但由于处罚手段相对单一,有时也违背了违规行为与处罚程度的对等性原则。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奖惩系统,对于促进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有着积极地作用。在使用奖惩的杠杆作用时,首先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其次是运用正当的程序,保护个人或者企业免受不公正的处理。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规避安全法律风险。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国家制定了《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诸多法律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许多法规。同时,还要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提高安全认识能力,规避法律风险。

从科学的高度发展创新安全文化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的核心理念是“生命至上,安全为天”,这正契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安全孕育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了社会发展、文明程度,也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科学探索安全文化发展规律,对促进安全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注安全文化的特性,实事求是解决安全难题。发展安全文化就必须研究安全文化的特性,依据这些规律开展安全建设,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各行各业有着共性的安全问题,还有各自特殊性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拿出科学的精神探索解决生产中面临的那些不安全现象和安全难题。

把握安全文化的科学性,夯实创新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全也是生产力的一种要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安全文化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体系和结构上认识安全文化,对建设安全文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安全文化科学性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及时解决制约安全和发展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为安全文化科学建设奠定基础。

从和谐的高度实践安全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安全是人民的基本需求,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一项惠及职工生命健康安全、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建设安全文化要保障适当安全经费投入,利用一切的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安全道德、安全行为,确保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安全。

第9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 国有供电企业在对外交往中签订的合同在形式、内容和程序上要求更加规范、全面和严谨。为了保障供电企业正常的经济活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需要做好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根据供电企业合同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加强合同管理工作,采取防范措施,能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供电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合同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而合同管理是指从合同的谈判、起草、订立,到合同履行的全过程控制。近几年来,供电企业利用合同这一管理形式进行市场交易,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供电企业合同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但还有不尽如人意地方,在供用电、电力并网、物资采购、设备购销、运维检修、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技术服务、后勤服务等合同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签约把关不严,签订的合同存在着瑕疵,合同履约过程监督控制不力等。合同管理既是法律行为,又是一种风险防范措施。对如何在合同管理中规避风险,本文作如下浅析:

一、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有效管理制度。

1、设立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目前,供电企业一般都设有负责经济法律工作的专门部门。供电企业的合同管理应由负责经济法律工作的部门归口管理。归口部门负责:组织制订合同管理制度;组织制订并合同示范文本;依规定审核合同;与或组织合同的起草、谈判、签约、履行等工作;对合同授权及合同用印进行管理监督、检查、考核合同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处理合同纠纷案件,负责企业合同承办人员合同管理培训。

2、指定专职人员为合同归口管理人员。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应指定专职为合同归口管理人。合同归口管理人一般应具有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或法律职业资格,并具备相应的合同管理知识。在供电企业所属各部门或单位应有专职或兼职人员承办合同。切实做到合同工作有人布置,有人负责,有人承办,有人考核。

3、制定合同管理制度。要真正做到合同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应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该《合同管理办法》应对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合同审核及签订、法人授权委托、合同印章章的管理及使用、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合同纠纷的处理、都应作出具体规定。配套制度可制定具体的合同审核细则及合同文本使用管理细则。

二、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把好审核关。

1.审查合同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业务范围、资质、证明文件等符合规定或要求。法人组织需具有有效的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其核载的内容与实际相符;非法人组织、自然人具备相应的合同履行能力,需核实营业执照和个人身份证件;受组织或个人委托签订合同的,需提供有效的授权委托文件;合同标的应当符合合同对方经营范围,涉及专营许可的或法律法规有资质(等级)要求的,应具有相应的有效许可、资质(等级) 证书;合同对方应具有相应履约能力,即具有给付能力或生产能力及运输能力,合同对方应具有履约信用,以往履约情况良好,无不良履约记录;签订合同时,不存在任何对履行本合同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经济纠纷、犯罪案件、司法判决、裁定、具体行政行为或其他法律程序的情况。

2、审核合同内容约定应全面具体。如:合同标的应明确;价格条款应清楚;履行期限和时间应明确;履行地点应具体;履行方式应清楚;违约责任条款明确等。 要积极争取由我方为主起草合同,因为合同的起草人总是首先考虑本企业的利益和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合同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 我们的供用电合同,往往忽视履行地点的约定。例如:用电人的电能计量方式多为低压计量,而供电设施的产权分界点却大多在高压处,如果在合同中不约定履行地点,用电人就会误认为电能计量表处就是履行地点。 为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应按照《合同法》第187条“供用电合同的履行地点,按照当事人约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供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为履行地点。”的规定,来明确履行地点。 应重视违约责任的约定,约定违约责任是为了保证合同更好地履行。

3、审核合同条款中的语言应严谨准确。合同语言如果不严谨、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易产生纠纷。 如某《高压供用电合同》违约责任部分有这样一段文字:“窃电行为按《供电营业规则》第10l条确定,供电人查获用电人窃电时,应予制止并可当场终止供电……”这里用“终止”显然不妥,应改为“中止”。与《供电营业规则》第102条的规定相矛盾。如某《低压供用电合同》出现了“如有异常,用电人应及时通知供电方处理”的句子。这里的“及时”没有时间限制,容易误解。这里可准确用具体多少个小时“之内”来替换“及时”一词。《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合同语言应避免存在两种以上的解释,否则,对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供电人将处于不利地位。很显然,“及时”一词不利于提供格式合同的供电人。有的供用电合同对用电人窃电使用“处罚”一词也是不妥的。供电企业不是行政执法主体,无“处罚”权,只有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权利,但没有“处罚”用电人的权利。

三、对合同履约过程的风险控制

合同签订后,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以及履行期限、地点、方式等全面、正确地履行自己承担义务的过程,就是履约的过程。抓好履约过程的控制,要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1、全面履行我方合同应尽各项义务。在履约过程中,合同承办部门是合同的首要责任人,承担具体操作合同的责任,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本企业应尽的各项义务。其他部门如财务、物资、生技等合同的协办部门应尽协作之责,积极为承办部门创造履约条件,促进履约的顺利进行。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承担管理之责,一要对承办部门履行合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评价;二要积极协调承办部门与协办部门间的工作。 另外,这几个部门都有责任及时了解和掌握对方的履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合同风险产生,最大化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抓好合同变更、中止、纠纷处理等工作。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合同变更、合同中止、纠纷处理等不确定的新情况出现。 对于合同变更即合同中未曾约定的新情况的出现,要促使对方及时签订补充条款 或记载于会议记录之中,使之成为合同附件。这里“新情况的出现”是指不同于原合同、原约定安排的变化,例如合同标的变更、履约进度的改变、履约地点改变、质量标准提高、材料价格变化等,从而影响履行期限和合同价款。利用“补充条款”或会议记录等形式对这些变化予以互相确认,有利于以后的合同结算。对于合同的中止,要非常慎重行使。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如果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丧失商业信誉;(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中止履行合同的,应及时通知对方。 对于履约过程中的发生合同纠纷,应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来处理,最好不要影响履约期限和合同目标的实现。

3、做好合同结算和合同索赔的准备工作。如果合同没有结算,合同价款没有支付,那么合同的履行仍呈开放状态,合同管理流程未能闭环。无论是哪一方造成的,均要高度重视。不能按约定进行合同结算,有可能产生合同诉讼纠纷,因此要积极做好或应诉准备。这些准备应包括全面地搜集证据材料,认真地查阅法律、法规,有效地选择诉讼(或仲裁)的方法和技巧。合同索赔的依据是签订的合同,除了有意识地在合同中设立违约责任条款外,更为重要的是,承办部门从合同履行起至合同履行完毕,要做好履约记录和搜集保存好有关资料,做好履约档案的管理,便于将来主张赔偿时,从中提取有关的证据材料为以后诉讼(或仲裁)提供支撑。

四总结

作为国有供电企业每年对外签订合同数千份,涉及金额数亿元,因此必须规避合同法律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建章立制,建立一套从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再到合同纠纷处理的管理机制,为企业的合同行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使各个合同从签订到履行终结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通过合同管理、防患于未然, 能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参考文献

[1]陈劲鹏.探析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及法律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1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