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研经费管理规定

时间:2023-08-27 15:04:28

导语:在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研经费管理规定

第1篇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预算管理 现状 改进措施

一、前言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对高校的资金支持,高校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增多,科研经费来源日益广泛。经费数额也日益增加。高校应该做好这些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集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为一体的科学管理机制。但是,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机制并没有跟上经费的增长步伐。两者矛盾日益锐化。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的组成部分,其成效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发展。为了使高校的科研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加强高校财务部门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的管理意义重大。

二、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的现状

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现阶段,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样化,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时,科研经费表中数据缺乏严肃性,只凭主观“经验”估算;高校也未认真对其进行审核;科研经费下来后,财务部门不清楚科研经费支出内容,无法全面控制项目经费使用范围;科研项目结束后,经费仍由主持人支配,常用于预算之外,导致经费流失。这些不规范现象造成领导不重视,财务人员管理难,支出混乱,预算准确性差,成本难以核算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有效地控制项目支出,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因此,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现状急需改变。

三、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观念不强。 我国经济由旧的计划经济迈向新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国家加大力度支持高校的科研工作,高校科研经费不断增高,但高校对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的观念转变速度很慢,仍然存在计划经济的影子,这就给高校的发展带来很多障碍,最终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缺乏规范性。

(二)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不严。由于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意识不强,从申报项目至项目结束,科研经费由始至终均做不到严格管理。由于成本效益意识淡薄,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科研项目的全成本核算,偏重于科研经费的总量,对科研工作取得的经济效益的考量重视不够,或者造成科研成果的高成本,降低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管理不严格,科研经费支出预算达不到预期效果。出现预算不准确,支出范围过大,报销失真等问题久久不能解决。

(三)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缺乏监督管理机制。科研经费在支出后,虽然财务部门对支出做好记录管理,但由于缺乏监督部门,有些支出只是账面上的事,甚至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科研经费并没有真正用在科研工作上,这大大改变了科研项目的初衷。对于此类问题,增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十分必要,但目前高校普遍缺乏科研经费支出预算内部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各环节的内控制度尚不健全,无法真正保障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的科学管理。

四、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改进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关系到高校的事业发展,关系到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和国家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改进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强对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的认识。任何单位及个人要做好一件事,首先其观念要正确。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也是如此。加强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学校各级领导首先要真正认识到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的重要性。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宣传《预算法》,健全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内控制度,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确实发挥科研经费支出管理的职能作用,抓好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保证科研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二)加强科研经费支出管理。高校应以本校发展为中心,加大力度加强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财会人员在科研经费支出时严格审核,拒绝假发票、不正规发票、不符合科研经费支出范围的发票、假的招待费、虚假劳务费、项目结束时科研人员上报的经费支出明细与真实的支出情况不符时要真实监管,严把科研经费支出门槛,使科研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

(三)科研经费支出要严把“提取”关。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规定,科研单位“提取”科研经费必须按预算进行,且提取部分需作为学校预算统筹使用。因此,在经费下来时,对于提取部分经费,必须严格把关,防止将提取作为掩饰来鼓励科研人员和加大对经费的管理费的支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进而加强科研经费的作用,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

(四)加强科研经费支出的协调管理。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支出时,必须在申报科研项目时的经费支出预算范围之内。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各自的工作职责,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协调管理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的执行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同样也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正确指导。因此,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要共同努力,合理的使用科研经费,加强项目科研质量。

(五)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的监督。为了充分保证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执行的公开、透明,高校不但要定期在内部进行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的严格审核,还要按规定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本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和详细的文字说明材料。这样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又可以让上级主管部门如实掌握本校的科研经费的支出预算情况,认真做好审查监督工作,使科研经费真正用在科研项目上。

五、总结

高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规定,精准掌握本校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对本校科研工作开展的积极作用,为本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张娟,高跃峰.浅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9,(08).

第2篇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高校 科研经费使用绩效

一、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流程

1、高校科研经费的类别

高校所涉及到的科研经费主要包括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以及其他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是由国家、部、省、厅、市等政府部门批准立项,由高校主持或参加的各级各类计划性科研项目经费;国际科技合作中国外政府和学术机构间的合作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委托我校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的项目经费/科技成果和专利转让费等。其他科研经费是指学校内部设立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和学校科研配套经费。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

(1)科研经费到款管理。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作为学校收入,纳入学校部门预算统一管理,并根据项目管理要求专款专用。财务部门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统筹科研经费票据的管理和规范。科研部门按项目编制经费本号,核定经费分配比例,与财务部门共同建立项目经费使用本。除特殊规定外,学校按国家规定从科研项目经费中提取一部分比例的管理费。

(2)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等项目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科研人员的绩效费。纵向项目按照相关管理规定编制预算。有合同约定的横向科研项目,按约定的开支范围和比例编制预算。预算调整要提出申请由学院审核后报学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批。

(3)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纵向科研经费使用严格按照相应的项目管理办法或合同书规定的预算执行。具体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及相关规定参见相关文件执行。除特殊费用外,必须以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

(4)科研经费结算管理。项目在研期间,年度结存经费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国库集中支付项目经费的使用不得超过有关部门规定的年限。项目负责人应按立项部门规定,及时提交年度经费决算报告。科研计划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同财务部门清理账目,结清应收应付款,并最终配合做好审计工作。终止项目、撤销项目的剩余经费,由学校统一收回,依据管理规定处理。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合同规定的时间及时结题,在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六个月内办理结账手续。

(5)科研经费报销程序。项目组成员报销科研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审批、财务人员对票据审核后予以报销。如是项目负责人报销科研经费,须经所在学院分管科研领导审批、财务人员对票据审核后予以报销。

二、高校科研经费绩效使用管理现状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虽然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日渐增加,但是并没有一套科学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办法。由于缺乏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如何进行使用绩效评价的明确规定,使得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评价结果并不理想,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科研经费资源未有效配置,科研立项名不副实

在政府鼓励高校申报科研项目的同时,高校对科研项目的申请也持积极态度,这导致了在衡量科研项目情况的时候,是以数量而并非质量为标准。高校在进行科研项目时,并非纯粹以科技创新为最终目的,没有致力于科研项目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也没有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而是关心科研项目为高校带来多大的社会影响、创造多少知名度,从而提高高校的社会地位,带来入学率的攀升。因此,虽然科研项目数目不断增加,但却缺少真正于国家、社会有益的高质量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的申请和进行敷衍了事时,从而导致科研经费也无法得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很多资金被挪用,并没有真正地投入到科研中去。这不仅造成了国家资产的损失,也玷污了神圣的学术殿堂。

2、缺乏科学的高效科研经费预算

在科研项目申请成功后,接下来便涉及到经费的下拨。据统计,很多重点的科研项目经费数量庞大。这就需要有一个科学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被挪用、浪费等不利结果。同时,很多科研项目的申报者对财务知识并不了解,无法科学有效地进行预算、决算。在申报者预算等方面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高校财务部门只对科研经费进行划拨和报销,对经费使用效率和使用的合理性都没有进行审核和干涉,只要科研项目顺利立项,其后续科研经费的使用全权交予项目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科研资金利用不规范的恶性循环。

3、缺乏科研经费的绩效管理

科研经费的使用出现问题,也反映出了监督机制的不严谨。现如今还没有明确的高效科研经费的绩效管理方法,所以高校很难对科研经费实施绩效管理。财务部门只处理科研经费的下拨报销,审计部门只进行账目报销单的审计,都没有涉及到对科研经费的绩效负责,最终引起高校科研项目成果无法达到既定目标。

4、缺乏明确科研经费绩效管理责任部门

与科研项目相关的管理部门通常包括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三个部门需要相互配合同时彼此制约。现阶段高校三个部门并没有充分发挥对资金绩效管理的职能,在科研项目进行中,没有审计组进行全程跟踪,无法使资金使用全过程都透明阳光以保证科研项目全程规范完成。

三、构建适宜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体系

基于以上的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警示我们在高校的工作中必须对经费使用加以重视。如何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则需要构建一个适宜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绩效的评价指标。

1、安全性指标

为了防止高校科研经费被侵占、挪用等情况的发生,首先要考虑资金安全性指标。如果科研经费被私吞,那么接下来的科研项目进行就不可能达成经济性,科研成果也很难科学有效。只有科研经费真正花费在科研项目上,才有可能进一步考核其他方面的问题。之后只需要考虑科研经费的预算达标度,就能说明其是否安全。基于此,需要构建一个安全性函数。

实际支出金额=科研经费安全系数×预算支出金额。

高校科研经费安全性的保障主要体现在,科研项目的实际支出金额与预算支出的金额的匹配性。最理想的安全指标值越是接近1,说明此高校的科研经费使用中实际支出与预算相越是吻合,即资金不超出预算,合理利用。但这个安全指标值的可信度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是项目的预算准确;二是实际支出情况计算精确。

2、经济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就是如何能在科研项目进行时做到资金最有效配置,在保证科研结果质量的前提下做到经费最小化。但有些科研项目的产出可以量化,有些则不能。因此,尝试构建经济性的函数。

一个科研项目一般会涉及到以下几个经费投入: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以上公式中,x1是人力资源,其后是人力资源的细化,包括科研项目的参与人以及负责人这些直接参与人员,还有间接人员比如财务人员以及技术支持人员等;x2是物力资源,其后均是其量化,比如交通工具的使用,设备使用的折旧等;x3是财力资源,通常代表科研项目的下拨资金,其后表示为资金下拨后的细化,包括专用设备费、相关资料费用等。凡是科研项目可能涉及到的经费支出均可归集到此方程式里,同时应有原始凭证为资金的去处加以证明。

3、效率性指标

科研项目的经费效率性,可以理解为科研经费是否符合预期的时间安排。但效率性指标在衡量中需要区分文理科,因为就理科项目来说,会涉及到研究设备等固定资产。

(1)理科类使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来衡量

(2)工科类使用科研项目的完成进度衡量

(3)文科及其他类使用科研项目的时间进度来衡量

4、效果性指标

对于一个科研项目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科研成果的效果,整个科研项目的效果性能否达到最初立项时的目标以及能否创造经济以及社会价值。由于效果性也存在可量化与不可量化的问题,因此只能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

若比率大于1,则说明效果性强;若等于1,则刚好得到补偿;若比率小于1,说明未得到预期效果。

文科类等其他:由于文科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所以要运用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叫专家函询征询法,即用非面对面的通信法来集中征询专家们的意见,经过多次征询,最后进行整合和分析得出与未来发展趋势相符的结论。

综上所述,经费管理对于各高校来说是很重要的,作为高校工作人员,要在了解高校科研经费整体流程的基础上,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出适合高校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以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效率,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

第3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 网络平台 财务管理 奖惩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从国家到企业一直到个人意识,都深刻地理解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紧迫性。我国科技部门均对各自主管的科研项目与经费设计了一些的变通性的管理制度,存在相互冲突的条款,因此,科研项目及其经费的管理存在待解决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及其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管理方面

1、存在重复立项现象

我国当前科研项目管理实行的是多层次审核的制度,即多级管理制度。各个不同部门审批立项的科研项目,难以避免出现立项情况,不仅使得科研资源被严重浪费,更是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依法进行科研申请人员的积极性。

2、结题验收缺失有效的奖惩制度

针对申请内容失实、科研成果技术含量不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缺失有针对性的奖惩制度。科研项目立项后,最终没有形成科研成果,最多退回投入资金,无从激励形成高水准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无法约束形不成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员。

3、项目过程中信息传递没有有效的程序和规范

科研项目的申请主要是科研人员自己的事情,科研进展情况、结题状况和财务审计评价等环节缺少沟通的有效渠道和制度,科研数据与财务数据无法共享和交换,流程复杂且不规范,甚至没有明确文件规范。

(二)科研经费管理方面

1、未设立专用的账户集中管理

科研经费究其性质,是一种专项资金,应实行专款专用,设立独立账户进行专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些高校将科研经费与其财政拨款或自有资金混合,进行一篮子的管理和核算,导致科研经费专款专用性得不到保障。

2、财务管理规定未得到良好执行

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均要求科研经费必须完全用于科研项目,稍欠些可操作性。科技部门和财务部门不清楚科研经费购买的材料、动物、仪器及设备等是否确实为该项目所必需,是否真实用于了项目,不清楚科研人员所参加的会议和访问等是否与该项目有关且是必需的。

3、代价券的使用回避了相关规定

有些高校印有科研代价券,科研人员领用代价券时,直接从科研卡中划去相应经费,然后凭券从库房领取物资,不需要发票和销售清单报销,回避了报销时的审核。

4、经费结余是“流浪儿”

有些科研项目在结题后依然有未用完的经费,对此,是应该由原投资部门收回,还是留归科研人员继续使用,没有文件作出明确规定,致使结余资金处于一种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状态。因为有资金,科研人员继续报销时,到底是给予报销,抑或拒绝,成为财务人员一大头疼的难题,容易导致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矛盾。

5、科研管理费提成问题

有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中,允许按一定比例提成管理费。实行提成规定的高校,管理费一提就成了更大的问题,因为有很大部分被用成了管理部门的奖金或福利,并没有用于为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服务之上。

二、建设科研项目全国性网络化管理信息平台

(一)科研项目的管理

网络技术及其基础设施覆盖面能够满足建立全国性网络化管理信息平台的需求。将科研项目的有关信息置之于平台,方便项目申请人员和审批人员检索、比对。项目申请人员通过检索,可以发现自己想要申请的科研项目是否已经有人申请,项目审批人员可以依据检索结果,作出是否予以通过的形式上的判断。

(二)科研资产的管理

鉴于科研资产流失、共享困难、利用率低和重复购置等问题及自身具有独特、专用、稀缺、复杂、贵重等特点,科研资产管理不应局限于对其他资产的“三账一卡”管理模式和制度,应针对科研资产的特点建立长效的、专门的管理制度。

(三)强化对科研项目预算、决算的管理

科研项目预算审核应得到有力加强,严格控制预算总额,加强对科研项目决算的审查力度,建立预算、决算查核和奖惩制度,最终形成有效、可行的预算和决算标准,不断予以完善,从而制定预算、决算标准体系和规范。

三、科研经费的管理

(一)集中管理、分别核算

科研经费应采取“集中管理、分别核算”的管理方式。“集中管理”,是指经费的划拨和收回、支出和转账等均通过专门设置的账户进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分别核算”,是指对每个科研项目设置独立的登记卡,详细、逐笔记录到款和支取信息,科研卡建立项目编号,予以单独核算。设立全国性科研经费专户,省、市、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同样设立科研经费专户,各层级只允许设立一个该科研经费专户,所有的科研经费必须且只能通过各级专户划转和回笼,专户不得有任何形式的费用列支。“集中管理”主要表现为:立项时,根据审核通过的经费汇总数逐级下拨,直到最低层级的专户,最后由各高校或科研机构在各科研卡上分别登记额度;科研经费到达专户时,由财务部门通知相应科研人员携带科研卡至财务,由财务人员负责将经费数额记卡;实际支出时,凭借有效单据和科研卡到财务部门报账,由财务人员负责在科研卡记录支出金额;结题时,结余科研经费、未通过结题验收或财务审计等需要收回的经费,通过专户逐级汇总回笼,已经被使用而需要收回的,由科研人员补足。针对科研项目的奖金及可以留归科研人员使用的激励性经费结余,也应通过专户进行汇总后统一划转,不得直接留用。省市级核准立项的,其科研经费也应纳入上述专户管理,由省市级核准部门及时将科研项目的相关信息上传全国性平台,所属科研经费及时划入全国性科研经费管理专户,再统一逐级下拨到位。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及其经费的管理也对照省市核准科研项目及经费进行管理。科研经费的划拨应当及时,严厉杜绝突击划拨现象以及缘此产生的突击花钱现象。

(二)科研经费主要信息的管理

科研项目经费的主要信息应进入网络管理平台,做到信息公开、程序透明、更新及时、资料明晰,便于科研人员的相互监督和社会阶层介入督促。主要科研经费信息应逐级汇总上转,不必细化到各具体的科研项目,且须定期如月、季、半年和一年更新一次。

(三)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

这里所述的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最低层级中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经费进行的财务管理而言的。

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尤其是使用管理,承担单位应在设立经费管理专户的基础上,实施“一研一卡”的管理方式,即每个科研项目经费单独设置一个经费使用情况登记簿(或称为登记卡),便于进行长期跟踪、考核、控制和核算,严格经费的使用必须限于审批立项后的预算额度,不得超预算支付,承担单位不得垫付资金。为了能够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和使用经费,应实行 “一强化一弱化”的管理方案。所谓“一强化”,是指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总额和预算执行的管理,严格把控预算总额审核。所谓“一弱化”,是指对已通过审核并立项科研项目的经费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财务部门应简化报销环节上的审核程序,财务部门对科研人员提供的报销单据和销售清单等不做实质性审核,只作形式性审核。原因在于:首先,财务人员不是科研人员,无法知道科研人员所购置的材料、动物、仪器及设备等是否确实属于项目所需;其次,财务人员无法判断所发生费用是否与项目相关,如会务费等;再次,财务人员无从控制科研人员是否将所购置的物资用于项目;再次,只要象“一强化”中所说严格控制预算和决算,只作形式上的报销控制,不仅不会削弱管理,反而可以在简化程序中使得财务和科研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其它事项;最后,科研经费涉及的日常报销业务量相当大,整理后的票据很多,让财务人员凭籍这些票据来判断其用途或区分是否必需和属于项目,工作量既大,又难以达到想要的管理目的,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4篇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弊病

(一)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

科研拨款数量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评价高校实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高校的参考因素。因此,高校大多已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争取科研拨款。但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高校存在“重申报、轻监督”的现象,科研负责人普遍持有科研经费“私人化”的观念,科研拨款已成为少数科研人员的“零花钱”。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2014年3月14日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制度从宏观方面对高校的科研经费提出了要求。但就高校而言,如何规范证科研经费合规、合理、有效地使用,这方面的管理制度仍处于空白。

(三)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对于科研经费管理,高校设有科研处、财务处、资产处及审计处等科研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科研项目各阶段管理工作。由于缺乏有效地信息沟通手段和渠道,科研项目信息被分割在各部门,管理者难于及时、动态掌握科研经费的开支情况,从而使违规的经费支出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四)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有待强化

科研经费预算是根据科研研究计划编制的资金收入与支出方案。高校多数科研负责人不兼备预算编制的专业技能,而高校预算人员往往没有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因此科研经费预算常常由科研人员人为、随意编造。加之主管部门对于科研项目立项不看重科研经费预算,更削弱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由于预算方案的粗糙,很难保证科研经费支出与科研经费预算一致。

二、规范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科研经费管理意识

根据《会计法》及相关财经制度,高校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科研负责人对使用的经费负直接责任。因此高校要转变科研经费管理意识,即要重视科研申报,也要重视科研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要改革对高校评估指标体系,不仅仅以科研金额多少来衡量学校科研水平,还应将科研管理水平、科研经费审计结果等作为评价因素,以避免高校片面追求科研数量。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在下放科研经费审批权的基础上,要根据主管部门科研资金管理办法制订一套适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首先,制订科研经费经济责任制度,从制度上明确学校领导、管理部门、科研负责人的职责权限。二是明确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特别是强化对会议费、国际交流费、差旅费及外单位协作费的管理。三是制订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在课题结题时同步完成经费结账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制订科研经费审计办法,将审计结果作为科研课题结题的参考资料,保证科研经费合规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手段

高校要利用网络管理平台,有效实现各科研相关管理部门信息的共享,将被动的事后管理变为主动的全程管理,真正实现对科研项目的齐抓共管。在实施网络管理中,要将科研经费预算贯穿整个平台。科研处要将立项科研的预算录入系统;财务处对科研实行项目管理,将预算分解控制到项目中;资产处要结合预算,充分论证科研资产的购置,防止资产浪费与丢失;审计处要以预算为参照监督科研经费,并完成科研审计工作;科研负责人可实时查看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整改意见建议等等信息,及时改正不合规的行为。

(四)提高科研服务水平

科研管理相关部门不仅要监督好科研项目,还要指导服务科研负责人使用经费。根据国发〔2014〕11号精神,科研经费预算将成为科研立项的参考因素,因此,高校预算人员要主动参与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科研负责人要与预算人员充分沟通,使得编制出的预算更加科学、合规,便于对照执行。再者,要加强科学经费政策的学习,特别是对科研负责人进行培训。科研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学习、领会和贯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效展开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科研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让科研负责人自觉遵守财务制度,主动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共同把资金用在实处,保证项目如期按计划完成。

第5篇

关键词:完善 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随着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由原来单一的人才培养功能,逐步向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多项功能转变,争取的科研项目和筹集的科研经费不断增加。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核算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是保障科研工作正常运转、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分析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果,国家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对项目资助经费的开支范围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许多高校为了提高本校科研项目总量和科研经费总额,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面政策比较宽松。结果出现诸如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规范,不能全面、真实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支出差异过大等问题。由于缺失与现行高校科研经费状况相匹配的、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无法统筹安排项目资金,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长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项目的质量,制约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随意性和滥用性

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到账后,一般只提取了少量的管理费,剩余部分由申请项目的科研人员自由支配,财务部门仅履行日常的报销手续。科研经费成了科研人员可以任意处置的私有财产,招待费、办公用品、电话费、私家车的加油费等均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科研人员在使用科研经费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与控制,结果使得科研经费支出存在很大的无序性、随意性和滥用性。

(三)高校科研经费支出挤占有限的教育事业经费,无法真实反映科研成本

科研项目在财务管理上未实行单独的成本核算管理方式,大部分高校的项目负责人同时担任教师或行政人员的角色,有些项目负责人还同时负责几个科研项目,其工资、津贴等都从学校教育事业费的人员经费中统一列支。科研经费只负担了与科研项目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直接费用;共享的学校成本如房屋占用费、图书资料、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费、实验耗材、水电耗用费等,没有分摊到应归属的科研项目成本中去。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中支出,导致科研经费挤占本就捉襟见肘的教育事业费,使得高校每年事业经费无结余或超支,而科研经费的结余较大,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科研成本。

不仅如此,从科研经费中开支的招待费、车辆运行费等也挤占了原本紧张的教育事业经费支出额度,导致学校公用招待费和车辆运行费开支加大,与国家要求的压缩“三公经费”开支不符,无法真实反映学校的会计信息。

(四)高校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难共享、易流失

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资产与学校的资产在来源和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尽管履行了固定资产的登记入账手续,但资产的验收入库和日常管理不严。根据项目需要购置的资产主要由科研项目人自行保管使用,项目结束后或科研人员岗位调动后,因缺乏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使得这部分国有资产滞留于个人手中,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难于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和易重复购置等问题。更有甚者,采取化整为零、张冠李戴的做法,将固定资产拆分成材料等开具多张发票,将图书资料改成资料费以避免资产入账,这样国有资产流失就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此外,现行多数高校对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入账管理,结果科研经费支出形成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因没有规范处理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造成这部分无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五)高校科研项目结题后管理工作不到位,普遍存在结题不结账的现象

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高校科研项目结题后管理工作不到位,项目完成后结余资金一直挂账,这样不仅无法充分利用结余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且增加了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的难度,增大了年终会计报表高校未完成科研项目结余数,影响会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无法真实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尤其对结余资金的报销,部分科研人员更是视为自己可以随意开支的零用钱,想什么时候报就什么时候报,严重影响了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系统、完善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随着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日益突出,高校应从思想上切实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结合本校的经费管理现状,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针对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研经费管理过程控制等问题,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明确科研项目结题时间和结余经费分配比例和奖励办法,避免长期挂账。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通过建立系统、完善、可操作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科研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科研和财务部门可通过讲座、网站、答疑等方式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财会制度的宣传和解释,提高科研人员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使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做到自觉遵守财务制度,以正确的价值理念,合理、合法地使用科研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落实科研经费使用责任制,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科研经费不是科研人员可以任意处置的私有财产,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的科研经费,都是学校的收入,均应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接受国家法规和学校财务制度的规范和约束,集中核算,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挪作他用。科研项目负责人应按照在科研立项时编制的明细预算进行科研经费开支活动,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按项目进度严格控制二级科目的支出比例。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的使用必须遵循预算安排有计划进行,无特别事项,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科研预算项目。通过科研经费预算编报和严格规范经费支出,杜绝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现象。科研项目结束时,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规定及时办理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

(三)建立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的管理模式

科研项目应实行成本核算,科研人员及其科研管理人员的人员费用应按一定比例纳入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中,从科研经费中列支,并冲减高校事业经费的人员费用支出。对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所产生的房屋使用费、水电耗用费、固定资产和实验设备使用费等,可根据耗用数量、估算的租赁价值等以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摊,计入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并冲减学校的水电费等公用支出,以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挤占高校日益紧张的事业经费,优化科研经费的支出结构,实现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

(四)加强科研资产管理

加强科研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要严格科研设备和科研业务使用材料的采购与验收手续,杜绝重复采购现象,对已购资产,要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减少资产流失。除科研合同另有规定外,凡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科研人员只是暂时的使用者、管理者,而不是产权的所有者。项目结题或科研人员变动时,要及时办理资产变更登记手续,该类资产不得再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须由学校统一保管和调配使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加强对科研项目形成无形资产的保护与管理。高校科研人员应及时提供鉴定和认证资料,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估,并纳入财务部门进行核算,确保学校资产保值和增值。高校要提高教师科研立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积极性,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其作为对教师科研能力绩效考察的指标之一,以提高学校科研综合实力。

(五)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高校根据经费来源及时处理结余资金,上级拨款单位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有关信息,防止应结未结科研项目越来越多;项目负责人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按照学校管理规定及时办理科研课题结账手续,避免结余经费长期挂账现象。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项目负责人,学校有权按规定将其已结题科研项目给予强制性结账。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期下,我们应转变管理观念,开拓管理思路,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手段,实现经费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保证高校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 财务审计 措施

高等学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同时随着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改革和科研资金管理制度不断的变化,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来源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近年来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审计检查的情况看,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和完善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完成这一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及时、切实地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管理,创新机制,让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不但用得好,还要用得巧。

一、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类型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按经费来源的不同,主要有科研经费拨款(又称纵向科研经费)和科研事业收入(又称横向科研经费)两类。一般情况下,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需要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结题审计。科研经费拨款是指高等学校从各级财政获得的专项和非专项科研经费拨款,是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其他有关部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省和直辖市等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军工等项目。

二、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内容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即对纵向科研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和合理性进行检查,一般包括中期财务审计和结题财务审计,审计内容涵盖了从立项预算批复到项目执行中涉及的各类经费支出,以及科研机构的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

中期财务审计一般在科研工作研发过程中实施,主要由项目主管部门如科技部、专项办等根据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类别,分别委派专业机构如科技部经费监管中心或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完成,以期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类支出进行检查,对预算执行给予一定的监督指导。

结题财务审计一般在科研工作完成后实施,高校在研发工作完成后一定期限内,向项目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项目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的类别,聘请有资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结题财务审计,对科研专项经费的各项支出给予审计认定。项目主管部门并组织专业财务专家对科研项目进行财务验收,审定科研项目是否通过财务验收。

科研经费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部门集中核算、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的情况;二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三是科研经费批复的项目资金、配套资金、自筹资金按预算(或合同)的到位情况;四是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项目经费使用的合法、合规性,经费支出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相关规定的情况;五是有无截留、挪用、挤占、虚列项目经费的情况以及其他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六是科研经费用于设备、软件等物资采购,以及建设项目支出等是否执行政府采购和学校招投标等相关程序规定的情况;七是科研管理费提取、劳务费的使用是否符合有关文件规定;八是科研经费转拨情况;九是科研经费使用进度情况、结余是否超过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金额情况;十是项目预算(或合同)要求的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十一是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三、目前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发现的问题

(一)预算说明测算依据过于简单,导致经费支出与项目预算发生偏离

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在预算编制时,课题组缺乏对相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的了解,对支出预算的文字性说明过于简单和含糊其辞,对支出与课题的相关性说明力度不够,还有对测算依据说明比较笼统,没有列示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而在实际支出时又往往很随意,从而造成经费支出与项目预算发生严重偏离。

(二)科研经费支出真实性、合理性、相关性无法判定

科研经费中执行中列支的消耗性物品支出、购买的仪器设备是否真正服务于该课题,由于科研项目涉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深层次知识,而目前高校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与科研专业领域的长效沟通机制,财务和审计人员对一些专业设备、材料及管理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相关无法做出职业判断。

(三)未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结余经费管理不规范

科研项目到期进行财务决算时,须由学校财务处出具财务决算表。财务处根据决算表中的支出类别对账务系统中的项目明细账进行归类来填列,通常就是对各类开支进行简单的归集和汇总,而没有与预算数对比,分析差异及其原因,更没有顾及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尚未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在决算报告中,科研人员往往只把重点放在如何描述技术、成果方面,对于经费使用超支或不合理之处的解释没有充分重视,更忽略了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导致科研项目决算中财务监督意义的缺失。

同时,部分科研项目在结题验收完成后,没有按规定进行财务结账。除了需要原渠道返还的项目,大多数项目在结题后,账面上剩余的经费仍保留在原项目中,或转入发展基金,仍由项目负责人支配。由于结余经费不再属于在研项目的经费,基本不再进行审计,因此高校对这部分的科研经费的管理较为宽松。这种做法不但起不到促进科研发展的作用,而且还增加了管理成本,甚至影响科研人员对经费科学合理使用的意识。

四、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探析财务全过程管理模式

(一)建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

一个科学有效、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我国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在财务管理以及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方法进行细化,制定一个详细、可以操作的资金核算和管理制度,同时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重要环节进行具体规定,包括经费预算、费用支出、经费划拨、结题时费用结算、经费结余、课题验收以及各类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环节,保证高校的科研人员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调动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积极性,推动在重大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上的积极探索。

(二)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及执行过程的管理

1.科学编制预算。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有专业领域的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而高校的老师大多是各学科领域的专家,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很难独立编制出符合实际的合理预算,需要有财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建议高校给科研大项目配备财务秘书,其他项目提供财务预算编制指南,协助科研人员做好项目预算。财务秘书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从财务角度指导性指导项目负责人根据研发技术路线,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保证项目的各项支出都能体现在预算中,以充分发挥科研经费预算控制费用的效应。

以某高校科技部863项目为例,财务人员提供预算编指南:

2.严格预算执行。在科研经费的执行阶段,每类科研经费应专款专用,单独立卡,然后根据科技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对每一项目进行财务额度控制(即通过会计科目对应到科研经费每一类支出中),从而让科研人员直接通过系统即可查询到每一项经费支出与预算的差别,实时了解到科研经费每一项的使用情况,充分发挥财务的跟踪监督管理作用,支持科研人员更专注地做好科研工作。同时在预算执行中遇到需要调整的事项时,财务人员应指导科研人员编制预算调整报告,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调整预算。

(三)创新管理手段,搭建科研信息网络平台

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核算型模式已不适宜新时期管理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将科技、财务、资产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网络对接。将经费负责人申报预算、预算审核、款项到账、立项、经费使用、支出额度控制、资产入库,财务决算结题等业务更多地实现网络化,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可及时快速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达到各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

(四)加强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

加强学校资产的管理与监控,高校要逐步完善资产购置的评审论证与政府采购工作,建立资产登记制度与清查制度,建立资产共享平台等。将高校的资产做到统一保管、使用和维护,做到资源共享,减少或避免重复购置。特别针对使用效率低的资产,应派专人负责,合理配置资源、统筹调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

(五)对科研经费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高校应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应将科研经费内部财务审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针对本单位的特点,以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的形式,检查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分析研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保障科研经费的合理公正使用。内部财务审计应结合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决算审计内容进行检查,审查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项目立项及审批情况)、外拨情况(是否与任务书一致,外拨及时到位情况)、经费使用管理情况(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外协经费的合同管理及分析报告、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各项支出的开支范围与标准的合规性)等。

总之,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否科学与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为了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保证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出新的管理思路和办法,以保证高校科研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钰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冶金教育,2007,(6).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教财[2005]11号.

[3]徐红宇,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6(3).

第7篇

(一)票实不符,虚列支出,多手段套取科研资金

对多所高校的科研经费审计中基本都发现此类问题,尤其在横向课题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有些课题组分派学生收集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购物发票等,隔一段时间便进行报销,导致课题经费大量开支差旅费、招待费、通讯费等。此外,车费、餐饮费等在科研经费支出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甚至还有人用科研经费购房、购车和家具等。

在课题差旅费支出中,非课题组成员在项目经费中报销差旅费用;更有课题负责人在差旅费中开支家人、亲属等国内外旅行费用,甚至有用作废机票报销差旅费的现象等。在课题经费中大量报销汽油费,不连贯或内容不真实的通行费、过桥费票据,开支个人车辆的保险费、维修费等。

在课题招待费支出中,课题组报销大量的、大额餐费票据,有些课题组将家庭餐费票据从课题经费中报销,报销内容不符合国家规定,严重超出招待费标准和支出比例;收集大量餐费发票集中报销;没有相应的出差记录报销异地餐费等。通过经费划拨,将在学校后勤集团日常餐费等支出作为专家住宿费及住宿期间的餐费在课题经费中列支。

在课题通讯费支出中,报销家庭网络年费、非课题参与人通讯费用且金额较大。

(二)签订虚假经济合同,虚构合作项目,以联合开发等名义转移科研经费

一些课题承担单位以“联合开发”等名义将课题经费转至其他所属公司,由课题组随意支用,用于非正常用途。有的采取虚构经济事项签订合法技术合同的方式转移课题经费,将课题经费转至与课题负责人有关联或自己控制的私营公司,经费使用脱离单位财务监督。虚列外协费、测试费等支出,将外协费转入毫无实验能力和实验资质的公司等。

(三)课题报销中手续不规范、不完善

大额材料采购不经过招标;材料管理缺少完善的入库、出库手续,合同管理不完善;会议费支出没有会议预算和决算,只有酒店出具的结算单和转账凭证,没有注明会议名称;购买办公用品实际为办购物卡;买办公桌椅实际为家具;买电脑显示屏实际为彩电、手机;给研究生发放的劳务费领用签字存在代签情况,特别是多个项目一人全部代签,并使用现金发放等。

(四)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结果与预算不符

审计中发现,大部分科研课题的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预算不细。预算和决算不符,特别是劳务费、管理费、外协费、设备购置费等项目;调整事项未经报批,有些课题组的个别预算科目实际支出比预算大,差异超过10%且金额超过5万元,应履行报批手续而未报批,影响财务验收。

二、科研经费管理乱象的原因分析

(一)对科研经费性质认识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高校的部分教师、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靠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经费的所有权、使用权均归个人或课题组所有,学校无需过问或干涉。学校对科研资金的管理态度基本上是谁争取到的资金由谁负责。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只重视科研项目承揽的数量与规模,以及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科研收入的多少,而忽视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认为只要科研人员能够顺利结项,在经费使用上不必太严,甚至有时会担心财务报销制度太严而出现科研经费外流的现象。

(二)预算编制和执行不严格

申报项目经费预算一般由科研人员编制,财务人员不参与,使得许多支出不符合相关财务政策与规定,造成预算可操作性不强,支出科目管理难规范,核算无依据。特别是在预算执行中,定性热荻啵量化指标少,有的科研项目前期预算和结题决算偏差较大。

(三)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科技处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部门侧重于项目技术层面的管理,常常忽视对项目经费的跟踪检查,财务人员不掌握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无法判断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实际支出与经费预算“两张皮”的现象。

(四)经济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

有的领导对课题依托单位的监管责任以及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经济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片面认为课题组长负责制就是课题组长全面责任而忽略课题依托单位对课题执行的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对课题经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五)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高校为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一般都是在科研经费到账后提取一定的管理费,剩余部分都归课题组自由支配,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只履行财务报销手续,科研经费下拨后如何使用,完全由课题组组长掌握,至于科研经费怎么开支,虽然也有规定,但这些规定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控制,学校审计和监察部门很少涉及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明确高校校长责任制,强化项目组长负责制

高校是承担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高校校长要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重大问题应按照有关规定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科研、财务、行政等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的全面支撑。科研项目组长应对所承担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主要责任,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承担相应责任。

(二)完善项目预算编制及执行工作

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和财务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预算,细化经费预算内容,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增加可操作性。严格按照核定的预算以及科研经费的开支项目、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支出。另外,学校还应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范科研合同的订立行为,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项目协作费等支出的管理。

(三)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科研经费使用

高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法要求以及科研项目合同、计划任务书和预算批复,组织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应与科研任务具有相关性,不得将无关支出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必须取得真实、合法票据进行财务报销,不得使用假发票;必须按照实际开展的科研活动据实支出,不得虚构经济业务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

(四)建立落实各部门协同管理监督机制

高校要进一步明确科研、财务、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与监督中的职责和权限,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科研经费的财务监管,规范报账流程。支出应当符合项目合同的约定及有关科研政策规定,有关票据及清单应当符合财务管理规定。批准使用的项目经费,须由该项目负责人和经办人签字证明。财务部门要做好经费决算工作,更要加强财务监督,资产部门要做好财产物资的验收检查。其次,要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审计工作,把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纳入学校内部审计监督的范畴,将审计监督贯穿于科研经费管理的始终,使经费的审批报销手续合法、完整,账目核算准确,并配合纪检监察等部门对违规现象及时纠正。

(五)强化项目结题财务验收工作

第8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和特点、科研项目各阶段审计重点以及审计关键点,阐述了高校开展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法和思路。

近年来,随着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数量的增加,科研经费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科研经费收支已成为高校财务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科研经费管理漏洞也日益显现。为了加强审计监督、规范科研经费支出行为和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各高校开展了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

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和特点

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由事后结题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延伸的一种审计方法,在审计实践中,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能够强化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监管

科研经费监管的核心就是预算及其执行,它是规范经费合理使用的依据和基础。跟踪审计人员在项目争取的阶段能够指导项目人员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实现全额预算和细化预算,项目立项后,严格规范预算的调整程序,并以预算为依据,监督经费的支出,有效地强化了预算的监管。

可以实时监控和审核科研经费的支出

在过去的科研经费报销审核中,由于经费监督机制不健全,再加上管理人员及项目负责人认识上的问题,虚报冒领、资产流失等现象比较严重。跟踪审计监督的介入,可以有效地规范科报销手续、严格预算执行和控制经费的开支。并通过财务、科研和审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时监控科研收支的情况。

为项目结题审计创造有力的条件

由于传统事后结题审计对经费收支存在的疑问点只能询问课题负责人,相关负责人肯定对自己的行为找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和辩解,同时限于内审条件和成本的限制,难以查实转出资金的真实去向。而跟踪审计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

从总体上看,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拥有以下特点:

范围全面性。传统的科研项目结题审计是以审查科研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一种审计,而科研项目跟踪审计则涉及到整个科研项目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对项目的预算、资金的收支、资产管理、项目效益、项目进度等进行全方位的审计。

过程的动态性。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要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必须及时地、动态地掌握科研项目的各种信息,才能使审计延伸至各个环节,及时查错防漏,实现有效地杜绝经费浪费和资产流失的目标。

内容系统性。传统的项目结算审计的内容,主要审查资金收支问题,而跟踪审计的内容则非常广泛,各阶段、各环节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系统地、全面地看问题,认真严谨地执行审计规范,不放过任何可疑的问题。

科学把握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

1、申报立项阶段重点

由于高校老师一般不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预算管理及观念淡薄,项目预算往往精确性低,与实际所需成本支出偏差较大,造成数据的失真。所以跟踪审计人员重点协助项目负责人按照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逐项编制预算,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加强对科研合同的审计,尤其横向课题的合同条款,重点关注双方的资金拨付、资产采购管理、知识产权的归属等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及可行性。审查有无虚设课题或重复申报课题的现象等等。

2、项目实施阶段重点

项目实施阶段是跟踪审计监督的关键环节,也是最有效最难控制的阶段。此阶段的审计重点是以批复的项目预算为依据,严格审核各项明细支出。如:人员费的支出有无支付给有工资收入的课题组成员和代领现象,人员费是否直接拨付至领款人个人银行账户;购置设备仪器的名称、型号、数量是否符合预算批复,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是否办理了相关手续,采购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明确了固定资产归属,是否办理了相关固定资产验收入库手续等;招待费、差旅费和办公费是否符合预算开支范围、使用标准,支出是否真实合法,票据是否正规、真实,支出内容是否合理;会议费是否有会议通知,票据日期是否与会议召开日期一致;审核外协费支出协议,协作研究内容、经费分配以及产权归属问题等条款是否真实合法,协作单位是否具备相关的资质能力,是否与项目组成员有经济利益关系,是否凭合法有效凭据办理转拨手续,有无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的现象;专家咨询费是否根据咨询形式以及专家职称级别执行相应的补助标准;项目收入是否按照项目合同的约定如期足额划入学校账户;预算变更调整是否按照规定履行了相应手续等。

3、项目结题阶段

项目结题阶段主要审查经费决算表是否经过财务、科研部门的审核,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结余经费是否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办理结账手续,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同时审计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

三、有效捕捉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关键点

科研经费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与科研过程同步进行,通常情况下跟踪审计不能影响科研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抓好跟踪审计关键点,成为跟踪审计的重要保障。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项目跟踪审计队伍

科研经费跟踪审计时间长,内容复杂,审计风险大,审计质量控制难,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作为保障,就难以达到跟踪审计的目的和效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全面的财务管理、物质采购管理、必要的法律法规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判断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因此审计人员要加强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向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经验,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应变能力。

做好与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

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涉及到科研、财务、资产、招投标等部门,正确处理好与这些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关系,对于跟踪审计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建立沟通和协调机制,共享信息资源,使各部门相互支持和配合,形成监督的合力,使跟踪审计能够充分地发挥审计职能,不断深化审计监督和管理。

完善规范跟踪审计的管理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相应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科研工作实际,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明确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范围、基本程序及相关部门职责,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总之,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各个环节,提前发挥审计的监督、协调和服务作用,并贯穿科研经费管理的始终,确保科研项目执行规范和科研经费有效运行,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 科研单位 使用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具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在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尽快作出反应,并注意随时沟通、提升管理办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学习国内外典型的案例,从中获取经验,以科研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对项目的支出进行合理预算,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具有合理性和真实性。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体会,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一、科研经费在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混乱

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实际工作中,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无法科学合理的将科研项目费用分摊下去。由于科研项目要求信息高度保密,其成本费用等信息有效公开共享,导致科研项目在经费支出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经常出现科研项目实际支出远远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根据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只有出具正规发票和手续的支出项目才可申请报销,这就严重降低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效率。

(二)科研经费支出预算不准确

科研经费管理具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是一项系统工程。确定科研项目时,部分负责人难以对项目支出的真实费用进行确定,导致实际支出通常会比预算数目高出很多,会计处理中的实际开支无法与预算项目一一对应,科研经费支出预算严重不准确。

(三)科研经费监督机制不完善

绝大多数科研单位内部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经费使用监督机制;或者是有监管制度没有监督执行队伍;或是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漏洞众多,不能有效发挥制度对科研经费使用约束性作用。有些科研院所对科研经费管理没有全程纳入到单位财务体系,科研规划、计划过程以及科研项目申报在财务管理体系外循环;有些与项目下达部门签定的合同,对项目承担单位缺乏约束力;一些项目长期挂账不结题,管理部门无人检查;有些单位甚至掩盖科技资金使用中的违规问题,存在“预算不真实、使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现象。

二、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制度

要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首先要充分发挥制度的长效约束和规范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严重的重结果轻过程问题,没有加强对科研项目推进过程中各项经费的审批管理,只是采取事后核实报销的审批方法。这种经费管理办法存在诸多管理漏洞,使得各种违规使用经费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科研单位要建立一套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把好每笔费用支出审核关,不断提高科研经费使用和监管透明度。其次,科研单位要尽快出台科研经费具体管理细则和操作指引,明确财务操作流程,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经费审核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提高科研经费预算准确性。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预算

为了保证科研经费落实到实处,科研单位要组织财务管理部门开展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活动,从财务管理角度制定科研经费管理目标。再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纪律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科研工作开展情况调整预算管理方法,保证科研经费支出明细透明,审批流程规范,资金流向明确。

(三)加强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完善科研经费的绩效考评制度

加强审计监督是保证科研经费使用规范、流向明确的主要制度性保障。科研单位要建立一支高效的监督审计队伍,从经济、效率和效益角度科学合理的评价每个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如何最大化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比,是出资者重点关心的问题,也是用来评价科研项目效率高低的主要尺度。因此,今后科研单位要将科研经费审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提高审计监督促进科研经费使用规范化的水平。综合客观评价科研经费效益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任务,必须要本着客观、实际的工作态度来开展评价工作。科研单位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体系,从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社会性角度来综合评估其总体效益,在科研领域引入良性竞争和社会服务理念。同时,可以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考察项目执行后对单位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升方面有何积极作用,对单位经济效益有多大促进作用。通过这些考评,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四)提出各项资金花费绩效评价制度

现阶段,科研项目制过分强调最终结果,对科研资金的绩效测评把握的不是很理想,一些项目无法确定是否需要支出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站出来提供指导;而核实需要支出的项目,资金流出之后又没有清晰的评测制度记录,因此,需要尽快找到与我方相适应的科研经费支出的测评制度。绩效考评的范围来源于财政的拨款,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每个项目应该遵循此文件,及时的对科研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考察,争取提升对经费的使用效益。如此一来,各个项目对制度与体制有了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遵循这些制度和体制,真正工作起来就不会模棱两可,这样员工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