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公司财务综合分析

时间:2023-08-27 15:04:29

导语:在公司财务综合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公司财务综合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 综合财务分析报告

综合财务分析报告是根据公司当前的各项财务指标以及另外的其他资料,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清晰透明,同时审核当前的经营成果是否符合计划内容,以便及时做出相应调整,避免造成大的损失。一份高质量的综合财务分析报告也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提高决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集团公司,尤其是投资类的集团公司,产业链长,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的经营特点,子公司众多,做出一份高质量的综合财务分析报告就尤为重要,但是难度也相当大,因此需要在财务人员做好各项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管理层及时召开财务会议,全面深入地掌握公司的状况,使公司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做出最优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一、编制财务分析报告的目的

在做财务分析报告之前,首先要清楚对其分析的目的。报告本身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绩效提高,而是通过报告这一中介,为高层的决策选择提供帮助,对管理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程度的调整或约束。一份好的综合财务分析报告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点。

(一)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前提

财务分析报告要想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迎合阅读者的需求。在集团公司中,存在着性格各异、形形的领导者,他们对信息的采集点不同,关注的内容有差异。有的领导者喜欢简单扼要,有的倾向于面面俱到,因此撰写人员在撰写之前,要适当地对这些个性需求有大致了解,以使报告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同时在编写报告时要注意报告内容的形式,是使用表格还是图形。总之,撰写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来满足读者的不时之需。

(二)报告既要保证质量,也要兼顾时效

一份报告即便再完美,如果不及时也是没有价值的。报告撰写要在最佳的时期,针对当时的情况及时做出充分分析,点明问题,为领导者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具体的帮助。

二、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

财务分析报告总的来说就是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形成的,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资源状况有全面、准确、系统的分析,并能够对将来有预测作用的书面报告。集团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又与普通的报告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团公司是由一集团总部和多个分公司组成,集团总部是最高层,行使决策权,主要负责资产投资,各个下属企业负责资产配置,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因此集团并没有独立可使用的资产,其财务分析报告也是通过分析各分公司的财务情况来分析集团的财务状况。财务分析报告应该符合集团的战略,注重战略目标的达成,以提高集团的整体经济效益。

(2)由于集团是跨行业、跨地域经营,所涉及产业较多,管理链长,其财务分析报告内容的很大一部分需要由下而上逐层汇总,流程颇为复杂,并且各企业的财务侧重点不同,因此完成一份高质量的集团财务报告周期较长,影响了它的时效性。

(3)不同的集团公司关注的财务报告内容不同,比如,投资类的集团公司关注的是股东的股值是否保值增值,能否实现他们的利润最大化,这时在财务报告的内容中应该避免涉及太多的细节性分析。

三、集团财务分析常见的问题

(1)部分财务人员的素质不够高,不能满足集团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既要能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还要对公司的各业务有全面的了解。有的财务人员为了报告而报告,缺乏责任意识,不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有的财务人员写作功底较差,不能真实贴切地将公司的财务展现出来,写出的财务报告不严谨,甚至前后矛盾。

(2)财务分析的实用性不强,整体高度不够。编写财务报告的一般是专门从事财务分析的中层或基层的总部财务人员,不能参加公司的高层会议,在进行编写时往往只考虑财务方面的问题,最后分析得出的财务结果不够全面,即使看上去很全面,也往往只是大致的概述,不能突出重点,容易出现数据和经营实质脱节的现象。而阅读者主要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关注的是集团视角的财务,要求财务报告能够反映下属企业的经营状况,现金流通情况。

另外,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对财务指标进行计算,然后做出判断,而不善于将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联系起来,整体分析判断,因此财务报告缺乏整体性。

(3)集团公司对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视度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不善于通过财务分析的方法来进行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即使运用了财务分析,有时也只是为了满足集团的需要,其中多少含有应付的成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影响了财务分析这一重要分析作用的发挥。

(4)重视盈利率忽略现金流量。企业的盈利率是集团公司领导对下属企业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财务分析往往只重视盈利率,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财务结果以及相关财务决策的正确性。盈利率代表的是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并不能代表长久持续的盈利能力,而企业的创现能力才应该是财务分析的重点。通过对现金流量动态过程的分析,能够将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成本、利润等指标综合起来分析,这样的财务报告才能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财务分析的重要依据是公司的财务报表,但是财务报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财务报表不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有很好的预测,同时财务报表也未能反映出一些非财务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样重要,如企业的员工素质、竞争优势、技术创新率,等等。

四、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

(1)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以满足企业财务报告的要求。集团财务报告是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加工、提炼得来的,如果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不高,势必会影响到集团财务报告的质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对财务分析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考核绩效制度,或者是奖励惩罚机制,以此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不仅要重视财务人员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也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以不断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2)在编写财务报告之前,收集充分的资料。资料收集的完整程度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资料的收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经常性的收集。财务人员应该多多关注行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多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可能地把握企业发展的客观因素,尽可能多地去收集行业中其他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要注重横向和纵向的沟通,财务分析工作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任务,更需要集思广益,加强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对企业当前的战略及未来的战略方向有透彻的分析;尽可能参加公司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如果参加不了,就和其他部门的员工多多沟通,阅读会议纪要来获取公司的最新信息。二是突击性的收集。这些资料通常是用于周报告,报表出来之后就尽快去掌握经营状况,和财务部门领导做好沟通。

总之,资料收集得越全面,财务报告的内容越能反映企业状况,资料收集好后对其进行整理,对各类指标进行分析,搞清楚前因后果。综合统计资料,使之系统化,整体性强。

(3)财务人员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善于利用数据来展现公司的经营状况。每一项数据都与企业的某一经营业务相关联,财务指标是各项经营活动的数据化体现。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敏锐度,对于那些财务数据中作用性不大的信息迅速识别,并予以剔除,在最终的财务报告中,展现的都是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的重要数据。

在进行数据展现时,要灵活运用表现形式,对于重要指标可以用特殊符号标记,引起管理领导者的注意;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简化,抓大放小,避免出现数据太多让人看不到重点的现象。

(4)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要转变以盈利率作为财务分析中心的思想。企业的信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金的流通状况,综合分析运营资本投资前的现金流量,利息支付前的经营活动状况、企业的投融资状况等反映现金流量的活动,利用这些指标的变动情况来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稳定程度,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五、总结

第2篇

关键词:财务业绩;综合评价;因子分析;BP神经网络;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088-02

前言

在决策理论中,理性投资者一般通过了解上市公司当前财务状况,预测其发展趋势,确定公司的成长潜力,选择产生最大期望效用的投资行为。另外,由于证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证券市场异常现象的出现[1],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和有关政府主管部门,他们也必须对公司的财务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作出正确的投资和管理决策。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并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一、文献回顾

近几年,国内学者就如何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进行评价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陈孝新(2002)曾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多因素层次模糊分析结构模型,并以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1];何有世,徐文芹(2003)对现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用改进后的指标体系结合几十家企业进行了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旨在说明因子分析法在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2];姚梅芳、郑雪冬、金玉石(2004)设计了基于BSC卡法的高科技网络及软件创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以期为高科技创业企业在绩效测评和战略管理方面提供可操作性的管理工具[3];杨成、邢宗辉、郭新有(2005)采用了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模型,从众多财务指标中提取了钢铁业上市公司赢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资产使用效率等各层面因子,并对各层面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由此对企业的各个层面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利用客观权重建立了综合业绩评价函数,对企业的综合业绩进行了评价[4];刘书庆,吴田(2006)通过结合上市公司六大类18个财务指标,在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构造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定量评价模型[5];赵顺娣(2007)采用了灰色关联度对沪市钢铁行业上市公司2004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了评价[6];孙承飞(2008)以平衡记分卡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7]。朱承亮、岳宏志(2008)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26家上市公司的十项财务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8]。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是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的主要信息来源,按照科学性、综合性、全面性及可比性的原则,同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的状况,能充分说明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水平。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河南省在沪深上市的公司共32家,排除中原油气(退市),以巨潮资讯网用SPSS13.0软件对其财务业绩进行因子分析,并将提前的因子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

(二)提取公共因子并计算因子得分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KMO测度和巴特球体检验,其中KMO=0.612,同时Bartlett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0,即Sig=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其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以2.433,1.801,1.720,1.479,1.114,贡献率分别是24.33%,18.006%,17.204%,14.786%,11.139%,累计贡献率为85.465%,即这五个因子反映出了总体信息的85.465%,丢失信息较少,用它们来代替原有指标变量进行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是可行的。

的信息量,根据公式

(三)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BP网络模型处理信息的基本原理是:输入信号Xi通过中间节点(隐层点)作用于输出节点,经过非线形变换,产生输出信号Yk,网络训练的每个样本包括输入向量X和期望输出量t,网络输出值Y与期望输出值t之间的偏差,通过调整输入节点与隐层节点的联接强度取值Wij和隐层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的联接强度Tjk以及阈值,使误差沿梯度方向下降,经过反复学习训练,确定与最小误差相对应的网络参数(权值和阈值),训练即告停止。此时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即能对类似样本的输入信息,自行处理输出误差最小的经过非线性转换的信息。

在此模型中,唯一存在主观患的就在于所选择的期望值。在目前的很多应用中,有一些学者是选择专家评价系统的结果作为训练神经网络的期望值,这种做法对消除主观性的贡献很小。为了消除主观性影响,本文将因子分析结果的综合得分作为训练神经网络的期望值,将因子分析得到的因子作为输入节点。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中31家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样本集,选取其中25家上市公司作为训练集,6家上市公司为测试集(预测样本)。在Matlab7.0中,建立一个5个输入节点、4个隐含层节点、1个输出节点的BP网络,隐含层和输出层转移函数分别为tansig和purelin,训练函数选择trainParam函数,学习率为0.9,精度选为0.001,训练步数设为1000步。

从测试样本预测训练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拟合,其预测值与期望值(F)的最大误差为0.0390,最小误差为0.0091,平均误差为0.0226。可见,运用此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进行预测误差较小,满足评价要求。调用sim函数,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河南省31家上市公司2007年的财务业绩状况分别进行评价,向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输入指标向量,得到网络输出值,从而得出各企业财务业绩评价结果。

从计算的评价结果能够看出,河南省31家上市公司中排名前十名的分别是双汇发展、瑞贝卡、平煤天安、焦作万方、中原环保、安阳钢铁、神火煤电、中孚实业、华兰生物、羚锐制药。排在后十名的分别是同力水泥、焦作鑫安、中原高速、思达高科、莲花味精、冰熊保鲜、豫能控股、安彩高科、天方药业、洛阳玻璃。通过对比其2007年的公司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建立因子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得出来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合。

结论

本文对所选取的财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实现了降维,既保证了原始资料信息的完整,又避免了原始信息的重叠,形成新的训练样本集,减少了BP网络建模时的网络结构,能大大提高网络的学习速率与泛化能力。另外,本文将因子分析评价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期望值,使主观性影响得到了更好的消除。同时,本文采用的BP神经网络克服了感知神经网络和线性神经网络的局限性,可以实现任意线性和非线性的函数映射,避免了人为的确定权重,克服了以往缺乏自学习能力的缺点,减少了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和评价人员主观上的不确定性及其认识上的模糊性;通过对参评样本的不断学习,能使系统误差达到任何精度要求,且有收敛性,提高了评价的可靠性,使评价结果更有效、更客观。

参考文献:

[1]陈孝新.多因素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中的应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50-52.

[2]何有世,徐文芹.因子分析法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1):19-22.

[3]姚梅芳,郑雪冬,金玉石.基于Kaplan-NortonBSC法的高科技网络及软件创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12):103-105.

[4]杨成,邢宗辉,郭新有.钢铁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10):156-157.

[5]刘书庆,吴田.基于灰色理论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J].生产力研究,2006,(12):259-263.

[6]赵顺娣.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综合绩效评价方法与应用[J].财会通讯,2007,(3):6-9.

第3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管理 风险预防 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因为各种难以预测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最终账务成果与预期经营目标发生偏差,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一种现象。本课题便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析,探讨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评估方法,提出预防与控制财务风险的办法。

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与风险评价

(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风险按其在经营中的表现不同,可分为狭义的财务风险和广义的财务风险。广义是指公司在各种财务活动中包括筹资、投资、资金收回、收益分配等环节,受内外部环境以及各种难预测、难控制的因素作用,出现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而导致的财务损失风险,而狭义的财务管理风险多是指公司因为举债等行为,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引起的风险。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评价方法

财务管理风险的评价方法较多,包括工作分析法、指标图示法、头脑风暴法、因子分析法等。因子分析法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该方法是既在实践中行得通又能在理论上得到论证的科学评价方法,能够对企业风险及时进行预警,便于企业提出改进策略。

第二,评价指标X选取。首先,评价指标的选取需严格遵循“灵敏性、预见性、稳定性、配合性”的原则;其次,在选取指标时,需要考虑上市公司在投资、筹资等活动中产生的财务风险大小。

第三,主因子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变量X1~X12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便可依次得到样本的相关系数矩阵与因子负荷矩阵,再对四个主因子(F1、F2、F3、F4)的经济含义与原始变量以及数量关系。通过综合分析,获知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

第四,得分计算公式。基于主因子的综合分析,再进一步对主因子结构进行简化,由此获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通过得分矩阵,得到4个主因子与12个变量之间的数值关系式(鉴于篇幅所限,此处便不一一论述)。然后根据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确定权重,得到最后综合得分F的表达式,再基于这表达式计算出各个企业的最后综合得分。若因子得分为正,表示处于该行业平均水平之上。反之亦然,从而反映出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具体情况。

量化分析并不能完全替代定性判断,一些难以量化的信息也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应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来科学评价企业财务风险。

(三)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常见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常见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几类。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预防

基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点加强管理,尽最大可能预防风险的发生。第一,加强人员管理,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预算、投资、融资、财务信息公开、财务制度执行等环节要重点防范。对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切实提升管控质量;第二,建立风险评估专家小组,防范重大财务风险。上市公司可配备专业的技术团队,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国内外宏观环境和政策法规导向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防范因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环境变化造成的重大风险问题;第三,加强风险预警系统打造,规避重大风险。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确保公司能够实现财务风险动态化预警,便于企业在风险出现的最初就能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第四,财务决策科学化。上市公司高层决策者要建设决策的评估机制。结合政策导向和市场运营动态,充分吸纳多方意见和建议,制定多种决策方案。通过评估、调整、表决等一系列规范流程,最终决定采用何用最佳决策方案,防止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

三、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

(一)投资风险的控制原则

首先,应该遵循“全面性”的控制原则。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统一控制,并将控制策略渗透到决策、执行、反馈、监督等各环节中;其次,基于投资风险的动态特点,应结合公司的业务范围、所处环境、风险状况等因素从目标设定、风险识评与应对、监督反馈等方面建立动态、持续、符合公司发展的控制制度;再次,上市公司最好设立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风险审计监察部,专门负责公司投资等风险的检查、监控、评估、控制等工作,以保证投资风险的控制效果。

(二)投资风险的主要控制方法

第一,损失控制。针对投资风险已经给上市公司带来损失的现象,及时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第二,风险回避。但风险回避也属于消极的风险处理方法,这将会导致上市公司丧失投资项目可能获利的机会。因此,在应用风险回避策略时需符合以下几点:公司无力承担此风险;公司无法消除或是转移此类风险;公司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且其他方案的风险更低;公司对该投资风险极为厌恶;第三,风险自担。风险自担指项目投资者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行为,应用此策略时,公司应该对存在的投资风险有充分的了解,或是此类投资风险的损失较小,再或者该投资虽有风险但可获高利。若采取风险控制策略的费用超过投资项目风险造成的损失数额时,建议其优先选择风险自担策略;第四,风险转移。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风险转移体系,或是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等方式将发生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所承担,或是通过合理的措施将某些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的部门或机构,以此来降低上市企业已发生的投资风险,避免风险对造成的灾难性损失。

四、结束语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现状,我们首先应该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价,通过评价测量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然后再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最终规避风险的发生,为上市公司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完善与创新

财务管理分析是以会计基础与财务报表为依据,采取系统分析方法对过往经营、投资以及偿债能力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服务与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等相关监管机构,引导他们做出正确决策而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基础的能源行业。在电网基建、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电力行业的发展对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分析工作做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传统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财务管理分析应充分结合电力企业的行业特点,从分析内涵、目的以及组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细节上改善供电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一、电力企业财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欠缺财务管理发展意识

在新时期,我国部分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财务人员并没深刻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尤其是主要管理欠缺专门的财务管理意识,多数供电企业的财务工作仅限于传统管理工作上,没有拟定相关专业的财务制度与报表机制,导致公司的财务管理滞后于公司发展步伐。

(二)财务管理目标不健全

企业资本是由财务和知识等两种主要资本形式,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为主的经济制度[1],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企业在重视自身的主体经济时,应避免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持续增加企业资本与价值为主,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多数企业都将利益最大化作为电力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这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不符的。

(三)财务控制不到位

目前,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行业垄断、政企不分以及效率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历史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尤其是财务控制存在明显不到位现象。因此,有效提高对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科学理顺供电公司内部财务制度,对强化企业的自制能力和预防运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四)财务风险意识缺失

一直以来,供电公司主要任务是组建电力运营网络,为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最可靠的能源保障。正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国家对电力等相关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同时也决定了供电公司的发展深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这也是导致供电公司欠缺相关风险防御措施的主要因素。目前,电力行业的改革在渐渐增进,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提升,供电公司财管管理制度也将面临极大的风险与竞争,但很多供电公司在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审视后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也没有获得显著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依然十分匮乏,因此,电力企业想要得到持续性发展务必要解决财务风险意识缺失问题。

二、完善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模式

一是在财务管理分析系统中,可将公司内部的财务指标按分层次分析,另外还可结合有联系的财务指标,最后对公司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每种财务指标的变化与标准进行熟悉掌握,才能更好的将供电财务指标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处理。二是供电工作财务报表分析中,可运用相关分析软件对报表进行分析;在报表分析过程中,还需针对少许部分报表展开系统性分析,这样可了解到财务管理分析中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总而言之,尽量站着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供电公司中的财务真实情况。三是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应顺应企业发展要求,构建一个新的分析方案,也就是综合方案分析。在财务管理分析中,可以将部分财务指标(如:经营状况、收治情况、效益分析、等)进行综合方案分析,同时充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以此来有效开展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工作[2]。

三、创新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供电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灵活运用定量、定性分析基础上构建一套系统性的、完整的、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将财务分析中的定量、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将定量分析中的结果与一些不可计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综合判断、修正误差,有利于促进定量分析结果符合实际,例如:将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结合使用,可提升企业资金运用的合理性,改善财务控制不到位问题。

(二)财务管理相关比例的分析

1.财务偿债能力分析。首先要通过对其流动、非流动和速动资产进行深入了解后,进行对比。与此同时,还可采取先关的指标核算对流动资金的比例和速动资产的实际值进行对比,准确的反映出供电公司短期财务的补偿能力。

2.财务盈利能力分析。财务盈利主要指的是将其中某个经济活动的经济费用与收益的比例要熟悉掌握和对照,将供电公司的投入与产出实际管理情况真实反映出来[3]。例如:将供电公司的销售电量的收入、成本以及净收利润等总金额进行对照分析,然后在将供电公司处理利润和总资产投资的报酬等准确提供出来。

3.供电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将供电公司发展的能力进行了解后,其主要是通过对当前的销售和上个季度相对比,并且在其中获得相应结果,最后得出销售增长率和净利润等相关指标,这些得出的指标均能反映出供电公司的市场发展潜力。

4.供电公司发展趋势的分析。把供电公司连续时间段的擦无指标进行对照研究,当做当前发展的趋势。通过对供电公司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后,得出整个公司相关指标的变动情况、幅度和变动数额等实际情况,使供电公司的财务运行情况和生产情况能清晰的反映出来。与此同时,实际分析对照过程中,可以根据引起供电公司变化的原因、性质等指标对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除此之外,供电公司发展的趋势还可以将其应用到财务管理当中,例如:公司的售电量、电价以及公司售电总收入等发展趋势对未来就那些预测分析[4]。

四、结语

综合上述,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的完善与创新,首先要从公司财务的整体状况出发,然而财务管理分析工作中,对供电公司财务专科进行中出现客观与科学有个全面认识,随之对公司经营情况与发展趋势能作出准确的评价与预测。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再将供电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出完善有效的财务管理分析体系。可见,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财务分析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宗贵.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的完善与创新[J].价值工程,2013,20(61):39.

[2]毛伟.浅谈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的完善与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0(224):226.

[3]时小力.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的完善与创新[J].价值工程,2014,28(174):175.

第5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告质量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就是对财务报告质量是否能对财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提供帮助以及帮助的程度进行评价,质量一般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评价要素构成的科学和完整的总体,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内涵特征,基本构成要素涉及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现状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密切关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也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质量评价体系。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主体、目标及对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对外提供财务等其他信息的途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的主体就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由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决定了不同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目标。例如:上市公司债权人是指将资金提供给上市公司的个人或组织,拥有按期收取利息及到期收回本金的权利,债权人评价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看是否能到期收取本金及利息;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利是企业偿债的重要依据。企业员工是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企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与企业的关系是长久、持续的。企业员工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此来保证薪酬的按时发放。

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对象是以上信息使用者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财务报表体系和由此体现出的财务能力。财务报表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等,财务能力是由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反映公司各种能力的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

(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对象的方法。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对象的分析方法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式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进行汇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重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相互联系或相似的指标进行对照,由此发现差异并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价的方法。比率分析法是利用具有相互关系的两个指标之间的比率关系来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方法,用倍数或比例表示。趋势分析法是将企业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数据加以比较,以其某一期的数据为基数,计算其他各期对于基期的变动趋势。因素分析法是分析各项影响财务指标的因素,通过替换某种因素以确定这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比重分析法又叫结构分析法,是看某项指标占总体指标的百分比,显示的是各个联系项目之间的垂直关系。

(三)我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方法。主要通过以下步骤:首先对年报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董事会报告以及重要事项的阅读,确定公司的行业类型,提出分析和检查的重点;然后运用本文中提到的分析方法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比如同业分析、趋势分析;最后针对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公司财务报告中业绩出现异常变动或其他有重大风险的原因。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进行综合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有一定的不足,比如:上述各项客体指标和评价方法都是针对某一单项指标进行的分析,不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没有突出特定的重要指标,而将大部分指标等同看待;各种评价方法采取的都是定量分析,应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等。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重点突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并考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便于信息使用者清晰明了地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做出评价。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构建体系之前应先明确一些评价指标。

1.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综合性评价指标和单项评价指标。综合性评价来自于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所发表的审计意见和利用沃尔评分法、杜邦分析法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分析结果。单项指标包括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和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

2.财务报告列报评价指标。财务报告列报总体性的要求是公允列报原则,它是国际公认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制定的最高标准。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列报内容的相关性及可靠性、列报形式的合理选择、表外信息披露的允当性。

3.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是指对有关信息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此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又分为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内部环境指标主要是指生成会计信息的公司内部的控制环境即上市公司管理者和治理者是否诚信,内部控制是否得以良好设计、运行和维护。外部环境指标主要指外部审计和外部监管。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及阐述,我们可以此为基础构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我们采取的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路,即分别构建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财务报告列报的相关指标体系、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赋值的方法将各指标予以量化,得出各指标体系的评价分数,如表1―3所示。

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设置权重。因为不同的指标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中单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可靠性是最主要的两个指标,可以设置较大的权重,及时性、可比性应该设置稍小的权重,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涉及到很多的职业判断和不确定性,可以设置小权重。最后得分为各项得分乘以各自权重后求和。

其次,可以设置满分为一百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层次高的代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较好,反之代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不好。

最后,从整体出发,对各个指标的得分施以权重计算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评价分数。根据分数的高低以及所处的层次判断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至此,完成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

三、结论

由于上市公司因其组织形式已将股东扩大到社会公众,为了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各种法律法规也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对外披露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便成了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信息的重大途径。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财务报告,如何有效地评价财务报告便成了重大问题。本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概念并对财务报表质量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方法的具体运用和不足,最后在建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已逐渐在我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一个理性、智慧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者,会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经济投资中获取更大的利益。S

参考文献:

1.夏成才.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朱允文.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2,(l).

3.钟伟强.公司治理状况对自愿披露水平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l).

4.王跃堂,张祖国.财务报告质量评价观与信息披露监管[J].会计研究,2001,(8).

5.魏明海.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完善与运用[J].会计研究,2005,(3).

6.魏亚平.财务报告分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第6篇

一、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状况及问题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推动了财务管理创新的进程及肯定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在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存在着明显问题与不足,首先,公司在管理活动中,并为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公司经营的风险系数,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管制度,保证财务投资的正确率。公司普遍存在着资金出现外循环的情况,因为财务管理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不能实现对经济业务的管理,以致公司的经营风险极大的提高。其次,公司对经营信息的汇总和整理,主要是通过投资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数据,以此把握公司绩效和生产经营情况的把握。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公司的经营活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的优惠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等,公司单纯地运用法定报表经营的利润进行控制调节,会造成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欠佳,也为未充分发挥报表的价值。此外,在公司的绩效考核上,以公司的营运状况为考核的前提,报表的利用价值的欠佳将会对绩效考核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最后造成不能精准把握公司经营状况,成为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阻碍。最后,由于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上存在的区别和差异,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不同结构,非流通股一般会占取较大的比重。上市公司的管理制度自身的表现出分散及控制、制约体制的不健全,需要公司加强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和监管。目前,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是采取以内部控制为主的管理机制,但是存在对内部控制的特点和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忽视对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导致公司的执行力下降,公司的内部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健全公司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对增强公司管理的执行力和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及表现

(一)上市公司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在新时期,加强公司内部的控制和核算,可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公司会计监管的积极作用,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以财务的监管控制及集中核算作为基础和前提。在网络科技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利用网络科技手段对公司是财务管理的结构与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保证公司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及价值利用,在公司内部实现信息的畅通与共享。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集中核算发挥其灵活性及针对性,依据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及对财务管理一体化与内部控制的设定和运作,有效实现公司财务管理创新。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决策,还需要加强对公司资金的风险管理。公司需建立风险控制机构与体制,实现以财务部门为管理的中心,辅助以证券与审计的工作监督与配合,降低公司管理的风险,增强公司的财务控制与风险的识别能力。此外,在公司建立和完善资金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定性和定量指标的控制及设定,从而对公司的政策及管理作出及时调控。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创新的表现

第7篇

目前,财务分析方法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反映财务状况的各类指标、分析方法和衡量体系等为基础的理论探讨;另一方面是对上市公司的各类指标的实证研究。然而,对于证券公司财务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

一、证券公司财务分析的目标

财务分析的主要目标有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项目的清偿能力。

(一)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反映投资项目财务收益的主要标志,项目盈利主要是指实现项目所能获得的利润和税金。通常在财务分析过程当中,首先需要考察项目是否有盈利的可能,其次盈利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以及盈利能力是否与项目可行性所要求的条件相符合。

(二)清偿能力

投资开发项目的清偿能力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指项目的财务清偿能力,第二方面则是指项目的债务清偿能力。财务清偿能力即是通常所指的项目收回全部投资的能力,这是项目投资所要完成的最为基础的目标,理性的投资是要在一定时间内收回其支出的全额的。而债务清偿能力包括偿还项目运作需要的借款及债务的能力,通常借债人在借款之前需要考察该项目是否能够盈利,以及借款人的实际还贷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再者还需考虑项目还债的周期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投资财务分析的原理主要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和财务会计分析原理。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从基本报表中取得数据,计算财务评价指标,然后与基本参数作比较,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决定项目的取舍。

二、证券公司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和主要内容

(一)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杜邦财务分析等三种方法: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现金流量的计算分析,对项目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很多经济因素给出明确的数量概念,从而得出结论和建议,这是项目投资财务分析的本质。因此,所有的只要能定量分析的经济因素,在财务分析中都要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

2.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

静态分析不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只是把不同时间发生的现金流量直接相加,从而计算出有关指标并决定项目的取舍,这不能反映出整个项目寿命期的全面情况,不过这种分析计算方法比较简便、直观。而动态分析贯穿于投资的全部过程,十分强调时间因素,利用复利计算方法将不同时间内的现金使用情况准确地表示出来,从而更加详细地分析项目在各个阶段的经济情况,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准确的取舍。

3.杜邦财务分析

所谓杜邦财务分析,首先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创造出来,就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综合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财务的角度评价公司经营业绩的一种经典方法。将公司所有者权益报酬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机,全面、直观、系统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关于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结构和公司资产总结构等多方面的财务信息,为经营者在经营目标发生变动时给予原因并加以修正,为投资者、债券人和政府评价企业提供依据。这就是杜邦财务分析的主要思路。其特征是:通过把评价公司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游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借权益报酬率来综合反映。权益报酬率是杜邦财务分析的核心,是综合性最强、最具代表性的财务分析指标,反映了投资者资本的获利能力,也反映了公司筹资、投资和资产运营等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业绩。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不仅可以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的基本结构是否合理和各项费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以加强成本费用控制;而且还可以分析企业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结构状况。杜邦财务分析法,能够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和权益回报水平,能够及时帮助管理者发现公司财务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公司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总之,杜邦财务分析方法是以权益报酬率为主线,把公司的销售成果与资产运营状况全面联系起来,层层分解,逐步深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

(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分析、资金流动性分析和收益分析等三个方面:

1.风险分析

通过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和现金流状况,来判断公司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程度。

2.资金流动性分析

通过分析公司的资金和资金结构状况,判断公司资金充裕程度和资金结构合理性。

3.收益分析

通过计算分析公司项目的收益和成本费用的有关数据,推断出公司项目投资的合理经济效益区间。

三、证券公司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一)比较分析法存在局限性

注重比较是比较分析法的主要特征。由于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方能拥有比较意义。然而,进行比较的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公司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甚至经营方式相近,这就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广泛应用范围。

(二)比率分析法存在局限性

目前财务分析报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就是比率分析方法了。但是,比率分析法选择参考标准时,比率值的比较标准会受到样本数量、计算方法和异常情况的影响,这在证券行业要找到效度高的标准,其难度很大;比率有时反映的特定时点的状况不能够揭示会计年度其他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同行业的横向比较,不同的证券公司会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而公司内部采用的纵向比较,随着期间的不同所选择的会计方法的变更,其可比性会相应减弱。

(三)杜邦财务分析法存在局限性

杜邦财务分析法对短期财务结果过分重视,导致对公司长期价值创造的忽略;财务指标反映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无法适应当前的信息化条件下多种因素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杜邦财务分析法不能解决无形资产的估值问题;没有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权益报酬率仅体现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回报水平,无法体现公司市场价值,不能反映公司所承担的风险。

四、改进策略

(一)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证券公司要严格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减少甚至禁止同一类经济业务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减少人为操作,统一公司内的会计处理方法口径,增强可比性;加强会计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统一方法处理规范,增强证券公司间的会计处理方法口径的统一性和可比性。

(二)改进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

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在此基础上做出定性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更好地反映真实情况,获得决策有用的信息;坚持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在了解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未来的影响;坚持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结合,全面地把握财务情况,不孤立片面地只看到个别财务指标;建立健全财务分析制度,力求每月或每季度做到一次详细分析,半年或年度进行全面分析,针对重大问题进行专题分析,使专题分析成为定期分析的有益补助。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今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而与整个财务工作联系最直接的就是财务工作人员。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财务分析的质量。因此,首先要加强财务工作者的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提高其信息化技术掌握能力,并不断增强职业道德。其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活动促进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再次,财务工作者要多关注国家经济形势和环境,使其跟着如今的形势而不断调整工作重点,并且对于将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以做好准备为整个财务部门献计献策,提高证券公司财务分析的整体水平,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毅.浅析财务分析在现资中应用[J].财政金融,2010(12):87-88.

[2] 刘肖玲,宋刚.浅谈杜邦财务分析法[J].金融经济,2011(5):195-196.

第8篇

一、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复杂性的原因

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要求略高一筹,评价起来也比较复杂,原因有以下四点:

1.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长远性,公司未来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公司的一种前瞻性的体现,社会投资者追求的是公司未来经济的长远回报,因此,绩效评价对上市公司相对较为长期绩效评价的全面性更高。

2.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成长性,投资者的期望要求是对资金的长期回报,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应具备持续稳定的增长。

3.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真实性,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并不是简单的对公司财务报表上纸上谈兵,而是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上的业绩应该是真实可靠的。

4.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风险性,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绩效可能是在很小的风险上取得的结果,但也可能是需要面对着一种高风险的风的市场。

二、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构建

1.上市公司指标构建原则。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有着它的客观性,同时也应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公平公正的对公司进行财务上评价,因此,绩效评价应该坚持引导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同时还应对公司有系统性、适用性的原则来综合分析。

2. 引导性原则。上市公司要客观地具体地依据自身的条件来设定目标与组织目标,以绩效评价为导向,激励公司的员工,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基础层,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努力的为公司提高业绩,这样就可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此来保证公司目标得以实现。在这里,财务绩效评价就发挥了它的引导性作用,引导公司的发展和领导者努力所实现的业绩目标。

3. 适用性原则。目前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有很多种,但是大多数公司都会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根据自身的情况与市场相结合,规划出属于适合自身的评价体系,而一个强而有效的评价体系应该是能反映出公司的独特性,这就是权变管理理论的要求,我国的行业可谓是千万种,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类别,每个类别都有不同的性质,但不同类别和性质的公司发展阶段都不同。其经营特点、战略目标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制定的,不是千遍一律。

4. 科学的全面性。科学全面性要求能够科学地全面概括出公司自身的软件与硬件指标。由于公司的经营活动与绩效评价本身受到的因素比较多,要真实的反映出公司的绩效水准,就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公司各关要和环节的综合指标,这指标同时还要求具有财务绩效的评价系统。因此,科学的全面性要求能够准确反映主要的相关数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地反映出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

5. 系统性。设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它要求各种指标的相互关联,在不使各个指标之间内容重复的同时,还要充分地考虑到各个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确保财务绩效评价能够有完整性。这一点要求上市公司财务的绩效评价是对公司生产经营的过程和结果的综合性全面评价,而不是以偏概全。

6. 重要性。重要性有助于公司能够在众多问题中抓住重点,只强调单个面或者单个问题不利于全面性,但全面地,综合地重视有不能够有效地找出问题的所在,面面俱到指标体系会使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毫无重点,不利于公司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价,于是就要求我们应该抓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建立。

三、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标准

1. 绩效与公司绩效。绩效也称之为效绩和业绩,它反映人们在从事公司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与成绩。公司绩效是一定的经营期间,公司效益与经营者业绩的总和。公司效益水平体现在盈利、运营、偿债和成长能力等方面。公司经营者业绩是通过公司的经营、发展、成长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与所作出的贡献来体现。

2. 什么是有效的财务绩效。构建一个有效的公司综合财务绩效评价与一般的统计指标的体系构造类似,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从多个层次与角度来反映特定的客体数量水平与数量规模的信息系统。按照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辩证思维过程,逐步深化、求精、完善。大致步骤是开始构建上市公司指标体系的目标、内涵与构建过程的熟悉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初选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完善与否,假如存在不完善的应加以补充和修改确定财务绩效评价的元素结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使用构建完成。

3. 财务绩效评价的准备。全面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是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的深度和一定的广度了解,全面掌握该领域的基本情况,有着充足的理论“养分”,才能使之得出的结论能客观、真实、全面、重要的是权威。

4. 财务绩效体系的初选。在具备了充足的理论和方法素养之后,执行者可以采用相关的方法来构造指标体系的框架。这是一个认识由逐步到深入的过程,是一个有粗糙到细腻的过程,达到精益求精。

5. 财务绩效体系的完善。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由精选测验得出结论完善。通过实例计算,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寻找出有可能导致评论不合理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去改善。这也是综合评论的逐步完善过程

四、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具体路径

1. 综合财务规划。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要不断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周期、上市公司发展变化周期、行业经营周期、生产产品周期和上市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然后才能与上市公司的增长相结合。这是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经营过程中的三部曲,一是快速扩张的财务绩效战略,二是逐步稳健类型的财务绩效战略,三是不断进行防御收缩的财务绩效战略。

2. 相关流程再造的工作。上市公司业务流程包括上市公司在进行经营活动的时候与之相关的管理活动。上市公司在绩效的提升一般是通过战术层面的流程再造工作来进行,还要依靠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上市公司在业务流程再造时,尤其通过对公司采购流程、货品存货的周转流程、公司产品生产流程以及该产品的销售流程的系列改造,从而来减少公司的现金在财务流程中的不良占用,来保障公司的现金流转方面速度的加快,提高现金方面的流转利用,增加现金流转方面综合价值创造活动,实现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方面的提升。

第9篇

一、财务失败及成因

在财务管理理论中,财务失败(financial failure)是指公司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从财务预警的角度看,财务失败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失败是指公司盈利能力的实质性减弱,公司的偿付能力丧失,它涵盖了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各个阶段,其表现形式包括:拖欠短期债务、拍卖变现短期甚至长期资产、无力支付债务利息甚至本金等。狭义的财务失败仅指公司丧失偿付能力的最严重状况,即公司的资产市场价值总额小于负债市场价值总额,也就是所谓的“资不抵债”,最终导致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发生破产。

财务失败的原因分析是进行财务预警的必要理论基础。从公司的风险或不确定性着手展开的财务失败研究认为,财务失败源于风险主体对风险控制的不力。风险的主体是市场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其损失主要是指经济利益的减少和丧失。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财务失败主要研究公司财务风险的因素。当财务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化解措施或采取的措施有效性不够,公司就会陷入财务失败的困境。基于对财务风险的定义和计量,财务预警模型研究的一个方向是:以风险测量技术为基础,建立风险估计和监测模型。

从财务实际研究层面展开的财务失败研究认为,财务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内部管理能力和外部经营风险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最终都会体现到公司的财务状况上。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除了行业环境等方面的分析以外,最主要的分析之一是公司信息的分析。财务与会计理论认为,主要由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综合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根据公司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研究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等,从而分析公司的安全状况,进而对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做出判断。因此,这一方向的财务预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是关于会计信息的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结构分析和比较分析等,而财务比率分析是其基本分析方法。这样,对各方面相关财务比率的单项和综合研究,也就成为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当然,财务预警的这一研究方向是建立在财务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的。如果由于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外部监管或第三方鉴证不力等原因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财务预警将毫无价值。

二、财务预警理论与方法

从第一部分的论述可知,财务预警研究基于基础理论的不同,主要有两大方向:一类是以风险分析为基础,主要采用风险监测系统的方法。另一类是以财务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公司的资金存量和流量分析人手进行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应用比较成功和有相当研究基础的是后者——基于财务比率的多因素分析方法。这一方法又可以根据财务预警模型中选用的变量多少不同,分为单变量模式和多变量模式两种。

(一)单变量模式,是指运用单一变量,用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失败。从一般企业来看,主要的运用比率包括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总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一资产负债率)等。按照单变量模式,公司发生财务失败是由长期因素而非短期因素造成的,因此,可以长期跟踪这些比率,注意这些比率的变化,借以预测公司的财务危机。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个别比率只能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且当这些比率彼此不完全一致甚至传递出相反的信号时,指标的警示作用就可能减弱甚至被抵消,因此,单变量模式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二)多变量模式,是指按照多变模式思路建立多元线形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比率进行加权,然后以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来预测财务失败。这种模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由美国学者奥特曼(Altman)于1968年提出的“Z记分模型”。这一模型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步骤是首先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计算出一组反映公司财务危机程度的财务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对财务失败警示作用的大小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再将这些财务比率按照不同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一个公司的综合风险总判别分Z,最后将其与临界值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失败及其严重程度。“Z记分模型”的具体判别函数为:

Z=0.012X1+0.014X2+0.033X 3+0.006X4+0.999X5

式中: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强,财务状况越理想。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留存收益相当于我国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项下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X2越大,说明企业筹资和再投资的功能越强。

X3=(税息前利润÷资产总额)×100,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X3越大,说明企业不考虑税收和财务杠杆因素时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

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4越大,说明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判断越乐观,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该指标尤其具有说服力。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X5越大,说明企业利用现有资产获取销售收入的能力越强。

根据对财务失败企业的统计分析,奥特曼得出一个经验性的临界值,即Z=3.0.如果企业的Z记分高于 3.0,则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无破产可能。低于3.0,则存在财务失败的可能。如果低于1.8,则表明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如果不及时采取强有力措施,将很难走出破产的困境。

“Z记分模型”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其主要特点和优势在于它客观准确,简单易懂,所有数据均可直接根据财务报表得到,可操作性强,不仅有利于公司管理当局进行财务分析,及早发现潜在的财务危机,改善财务状况,而且可以用来作为投资者(或者潜在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或潜在的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以及监管机关实施监管措施的依据。

三、建立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思考

虽然“Z记分模型”适用于上市公司,奥特曼当初得出的公式也是基于制造业公司的财务资料。但是,这一模型的应用已扩展到非制造企业及企业债券评级等领域。我们可以借鉴其基本原理构建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当然,保险公司具有不同于工商企业的业务特点,反映其财务状况的指标也不可能与工商企业相同。 2001年1月,保监会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试行)。2003年3月,又对其进行了修订。在借鉴国外财务预警理论与实践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规定中的某些监管指标并加以改造来构建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由于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的业务和财务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应分别建立各自的财务预警模型。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警模型

Z=W1X1-W2X2+W3X3+ W4X4+W5X5-W6X6-W7X7

其中,Z为判别分值,W1、W2…… W7为各比率的权重,X1、X2……X7为相应的财务比率,笔者提出的这些比率分别为:

1.X1(速动比率)=速动资产÷认可负债×100%,反映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可以迅速变现来偿还负债的能力,这一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为大于 95%,指标值越大,表明保险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以及应付突发性保险责任事故的能力越强。

2.X2(认可资产负债率)=认可负债÷认可资产×100%,反映保险公司利用认可资产偿还认可负债的能力,这一指标的正常值为小于90%,该指标值越小,表明保险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强。

3.X3(资产认可率)=资产净认可价值÷资产账面价值×100%,反映保险公司资产的风险状况,这一指标的正常值为大于等于85%。

4.X4(自留保费增长率)=(本年自留保费-上年自留保费)÷上年自留保费×100%,反映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加上分保费收入减去分出保费后的自留保费的增长率。一般来说,保费收入的增长表明保险公司业务的,这样有利于保险公司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这一指标的正常值为-10%~60%。

5.X5(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认可资产×100%,反映保险公司利用认可资产产生利润(包括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的能力,保险公司除了要保持保费收入的不断增长外,还应该提高承保业务和资金运用的收益水平。本指标实际上包含了承保利润和资金运用收益两个方面,利润率越高,表明保险公司运用现有资产的效益越好,保险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6.X6(自留保费规模率)=本年自留保费÷(实收资本金+公积金)×100%。《保险法》第九十九条规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四倍。该指标值越大,表明财险公司相对于其自有资本来说保费规模越大,因而其最终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越弱。该指标时,当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未分配利润”为负数时,应在“实收资本加公积金”项目中予以扣除。

7.X7(估计的当期准备金缺乏对盈余比率)=(估计所需的损失以及损失理算费用准备金-当年的损失及损失理算费用准备金)÷当年盈余,其中,估计所需的损失以及损失理算费用准备金=当年的保费收入×准备金对保费的平均比率。该指标的正常范围为小于或等于25%,超过盈余25%的准备金缺乏说明保险公司明显没有得到恰当的管理。

由于Z记分值越大,则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越强,因而模型中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成正比的速动比率、资产认可率、自留保费增长率、资产收益率为正权重,而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成反比的认可资产负债率、自留保费规模率、估计的当期准备金缺乏对盈余比率为负权重。在具体计算Z记分时,也要剔除非正常因素,比如对于刚开业的公司,自留保费增长率等指标就会出现异常。另外当保险公司自留保费增长率超过60%时,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这时要结合自留保费规模率等指标进行综合。

(二)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预警模型

由于寿险公司大部分业务具有长期性和储蓄性等特点,因此选取的财务指标并不与财险公司完全相同。笔者提出的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预警模型为:

Z=WI‘YI-W2’Y2+W3‘Y3+W4’ Y4-W5‘Y5+W6’Y6+W7Y7

其中,Z为判别分值,Wl‘、W2’……W7为各比率的权重,Y1、Y2…… Y7相应的财务比率,分别为:

1.Y1(投资收益充足率)=资金运用净收益÷有效寿险和长期健康险业务准备金要求的投资收益×100%。其中资金运用净收益:投资收益+利息收入+买入返售证券收入+冲减短期投资成本的分红收入一利息支出一卖出回购证券支出一投资减值准备,但不包括独立账户中各项投资资产所产生的资金运用净收益。有效寿险和长期健康险业务准备金要求的投资收益=∑(不同评估利率的有效寿险和长期健康险的期末责任准备金X相应的评估利率),其中有效寿险和长期健康险的期末责任准备金按照认可负债表中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的相同口径计算,不包括计为独立账户负债的那部分准备金。本指标的正常值为125%—900%。

2.Y2(认可资产负债率)=认可资产÷认可负债×100%。该指标与财险公司相同,指标正常值为小于90%。

3.Y3(资产认可率)=资产净认可价值÷资产账面价值×100%,该指标与财险公司相同,这一指标的正常值为大于等于85%。

4.Y4(保费收入增长率)=(本年保费收入-上年保费收入)÷上年保费收入×100%。本指标的正常值为-10%~50%。指标值过低,说明公司业务增长过慢,业务拓展能力不足。本指标值过高,说明公司业务增长太快,可能因责任准备金的相应增加而公司的偿付能力。

5.Y5(短期险两年赔付率)=[本年和上年的赔款支出(减摊回赔款支出)之和+本年和上年的分保赔款支出之和+本年和上年的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之和-本年和上年的迫偿款收入之和]÷(本年和上年的短期险自留保费之和-本年和上年的短期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之和)×100%。本指标主要反映寿险公司短期险业务赔款支出状况。根据精算规定,短期险附加费用率为35%,因此,本指标的正常值为小于65%,否则短期险的承保利润有可能为负,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

6.Y6(净盈余变化率)=(当年净盈余—上年净盈余)÷上年净盈余。这一指标主要反映寿险公司净盈余的变化情况,也是衡量一个寿险公司财务状况在一年里改进或恶化的根本标准。本指标的正常值为-10%~50%,使用50%的上限是因为某些濒于倒闭的公司在无力偿付债务之前有盈余剧增的现象。这种剧增可能是财务不稳定的迹象,有可能涉及到所有权的变化,诸如业务转移等。

7.Y7(准备金变化率)=(当年准备金-上年准备金)/当年净保费收入-(上年准备金—前年准备金)/上年净保费收入。该指标的正常范围为-20%~20%,它主要考核寿险公司业务经营与准备金提取的稳定性。准备金突然变化,说明保险公司产品总量或结构发生变化,也可能是准备金计算改变。一般准备金突然减少,说明保险公司业务经营有较大变化,也可能说明该公司财务出现困难。

以上指标中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成正比的投资收益充足率、资产认可率、保费收入增长率、净盈余变化率、准备金变化率为正权重,而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成反比的认可资产负债率、短期险两年赔付率为负权重。在具体计算Z记分时,也要根据寿险公司成立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四、本文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的方向

构建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预警体系是摆在我国保险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也是保险监管机关实现偿付能力监管的重要环节。本文遵循财务预警提出了保险公司财务预警的初步模型。应该说,这一模型还不健全,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模型中的指标是否具有线性关系,这是模型能否建立的一个关键。从奥特曼以及其他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这一线形关系在制造业以及部分非制造业公司是成立的,但就国内外保险业来说,尚无这方面的实证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