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04:29
导语:在化学口诀溶解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 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许多需要记忆的内容,比如,元素符号、化合价的口诀、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等。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将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障碍。以化合价的学习为例,之前我是教学生先背口诀,再教他们如何应用。后来我发现有的学生口诀背得很熟,可就是不会做题,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现在,我是先引导学生应用。等到学生熟练运用自如后,再去背诵口诀,结果教学效果好多了。在讲固体溶解度时,传统教学强调概念中的四个要素反复讲解,十分详细,并配以相应的例子说明。但在应用过程中,学生总是想起这个要素,忘了那个要素,让教师十分头痛。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在已学过溶解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比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我以生活中熟知的白糖和食盐为例,问学生二者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用什么实验来比较?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得十分热烈,很快就把概念中的几个要素说得清清楚楚。由于这不是教师的灌输,而是学生自己实验思考的结论,所以他们掌握得非常好,应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不同的教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2 探究思路设计中的思维含量
科学探究中的思路设计是展开探究的初始性工作,因为探究不是盲目探究,而是有计划的探究。这个计划如何进行,关键在于探究思路的设计。显然,探究的思维是围绕探究的目的进行的,而之所以需要设计思路,是想通过比较、鉴别等寻找出最优方案,得出结论。比如在“溶解度”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到物质在水(然后再延伸到其他溶质)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此时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呢?我们首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溶解是否有限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他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糖或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的情形,从而得出水能溶解糖和食盐,但这是有限度的结论。此时教师可适时点拨,为学生下一步思维的展开打下基础。列举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物质如CaCO3、NH4HCO3、KNO3等,先通过定量的溶解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诱发学生思维并提出新的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里的溶解程度有多大的不同?同一物质在水里到底能够溶解多少?怎样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旦这些问题提出,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走向了深入,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探究计划有了成功的基础。探究方案中学生的思维含量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如果在这个环节没有进行充分思维,那后面的探究就会成为按实验步骤僵化操作的、没有思维参与的过程,那探究也就失去了意义。
3 探究实验控制中的思维含量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中进行证明的主要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有实验,在科学探究中也有实验,但此实验与彼实验的实质是不一样的。讲授式教学中的实验是教师的工具,是帮学生接受知识的工具;而在探究教学中,实验却是帮学生理解知识的工具。显然,理解的层次要高于接受的层次,也对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知识的学习中,我们提倡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认识氧气的性质。在确定探究的思路之后,思维的体现就表现在对实验的控制上面。在实际探究中,我们围绕这样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关于氧气是否有助燃作用,我们应当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进行比较?―――这个环节中的控制思想在于“比较”,即氧气的助燃作用只有通过纯氧气环境与非纯氧气的环境中比较才能发现,比较是这一过程中的思维驱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分别将浸有白磷和二氧化硫溶液的小方块布置于空气当中,先猜想可能发生的现象,然后用实验来证明。有了上述教师主导下的实验探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以发现氧气的性质。而这也需要思维的基础,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氧气的性质,知道怎样才能发现氧气的性质;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要通过对其他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梳理,然后猜想有可能通过什么样的设计也能发现氧气的性质。事实证明,部分化学知识基础较强和思维能力较扎实的学生,也能想到类似于利用点燃的方法来验证氢气和氧气能否燃烧的实验,并最终得到氧气只能助燃但本身并不能燃烧的结论。在这一探究实验中,我们充分给学生时间思考,学生就有了从容思考的机会。在面对老师的问题时,他们能够顺利地沿着教师的思路,将思维进一步延伸。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他们能够充分地梳理已有的知识,并按自己的逻辑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控制。我们认为,这样的科学探究让学生有了充分思维的机会,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4 探究实验情景中的思维含量
一、提前识记,合理安排,分散难点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化学的难点。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含量,金属活动性顺序,溶解性等知识点的教学,教材安排用的时间不多,然后紧跟着就涉及到它的应用,如果没有事先的铺垫,当堂记忆再应用难度就更大了,学生是难以接受的,我的方法是将难点分散,从第一节“绪言”开始,让学生结合化学实验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用到的具体物质识记元素符号和物质的化学式。每节课都用几分钟练习,及时辅导“掉队”的同学,让他们跟上队。而且做到让学生准备听写本,每堂课前的五分钟要听写所识记相关内容。当课程进行到元素符号及化学式等知识点时,课上只是系统地讲解它们的含义就可以了,不需要多少时间就能解决掉。同时多鼓励,表扬写的的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合价的教学中,平时就交给学生口诀,而且鼓励学生课下竞赛的形式,看谁记得快,记得准,大家都知道,化学式的学习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只有把握好化学式的基础上,才能学习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同样可以提前渗透,当课程进行到化学方程式时,只要讲解它们的配平和意义就可以了。这样,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形式会觉得没费什么力气,就轻松闯过关了,从而为以后学习化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比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只是简单的记忆,等讲到那时就可以直接应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记忆起来比较难,应用的多,我通常在下册书开始的时候,就让学生背口诀,几年来,通过这样的方法,我觉得效果很好,而且做到坚持。至于概念的教学,我通常归纳积累后整理好,都印发给学生,课前两分钟,大家熟读,久而久之,时间久了,学生就像唱歌一样的就记住了,而且做到了巩固复习,减轻了课堂的压力。
二、化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易于理解
现在的初中生看着长得高大了,但理解能力有一些孩子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在讲解元素的概念时,学生就理解不好,我就想办法化抽象为形象。课上我就让学生去理解原子,它是真实的个体,只不过太小了,那么就想给它放大一定的倍数,想象成比较大的球体,然后你给这些球分分类,通过什么去分呢,想象把原子打开,看里面的结构,哦,都有一个原子核,电子不一样,跑得太快了,看不清楚,就再把原子核分开,看里面的结构就回发现有所不同了,原子核里面的质子数有所不同,这时,我就可以把相同质子数的原子放在一起,这些就是一类元素了,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都能理解了元素,然后再进一步的分析原子和元素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处理,难度变小了,我也不用再多说什么。此类方法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时用起来效果也蛮好的。
三、重视基础,突出重点
各种化学用语之间的联系的联系要妥善处理
元素符号、化学式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只有初步掌握了元素符号才能学习化学式,学习和使用化学式,又是对元素符号的巩固。学生在初步会写化学式的基础上,才能学习化学方程式。同样,学生学习和使用化学方程式,又是对化学式的巩固。化学方程式是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简明而确切的表达,它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必要突出。考虑到学生初学化学方程式时,既要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又要配平,还要注明反应条件及打出气体放出和沉淀符号等等。所以,教学时间留出必要的时间让学生练习。
四、及时练习加强巩固,达到会写会用
一、口诀记忆法
中学化学的内容多、繁、杂,难记忆。口诀记忆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通常是将化学中的有关概念、原理或性质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编成口诀或顺口溜的形式,使之形象化。它的特点是语言简炼、流畅顺口,便于记忆。如:常用元素化合价口诀可记忆如下:“一价钠、钾、银、溴、氢,二价氧、钙、钡、镁、锌;一二铜、汞二三铁,铝三硅四忘不得;三五氮磷二四碳,奇氯偶硫价常变。”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可按如下口诀记忆:“一价铵根硝酸根和氯酸根,还有高锰酸根氢氧根;二价锰、硫、亚硫、碳酸根,三价只有磷酸根;铵根总是显正价,其余负价易分清。(锰――锰酸根;硫――硫酸根;亚硫――亚硫酸根)”再如记忆常见一些盐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说到溶解都不难;氢氧化物钠、钾、钡,其他溶解都不会;氯化物难溶银、亚汞,硫酸盐难溶铅和钡。”
二、相似记忆法
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往往有相似之处,唯其相似,容易混淆,我们就需要对相似的知识进行联系比较。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比较,就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知识的不同处,对其不同之处进行认真分辨,这样就能对其获得较准确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与,其貌相似,很难分辨。表示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表示带两个正电荷的镁离子。+2和2+符号相同,数值相同,很难区分。但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前者符号写前,数值写后,位置在元素符号的上方;后者数字写前,符号写后,位置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找出了它们的异同,也就容易记忆了。
三、缩略记忆法
在学习中,有时可有目的地运用缩略形式,从识记材料中找出一些关键性的字眼,作为记忆的提示,使之成为记忆的支撑点,将复杂的识记材料加以简化。
例如:“氧化与还原”是学习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把“氧化与还原”缩略为“得氧―氧化―还原剂”、“失氧―还原―氧化剂”,意思是:某物质夺得了氧,它在这个反应中发生的就是氧化反应,而本身是还原剂;另一物质失去了氧,它在这个反应中发生的就是还原反应,而本身是氧化剂。又如:电解水阳极(接电源正极的极)产生O2,阴极(接电源负极的极)产生H2,这一事实很容易忘记、混淆。根据谐音可缩略为“阳―氧,阴―氢”。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无一错记,因为容易记住这些提示性的字眼,在回忆时就能将材料的一切细节广泛联系起来,再现整体内容。
四、理解记忆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由于对记忆对象的认识肤浅且片面,在头脑中形成的刺激并不强烈,很容易遗忘。理解记忆是指在获取记忆对象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应用、反馈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深刻认识其本质属性及外在的联系。这样,就会记得迅速、全面、精确而牢固。否则,单靠多次重复的机械记忆,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扼杀自己的心智。对定律、定理、公式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许多优秀教师在“理解记忆”法基础上提出“理解不用记”研究型教学模式,目的就是强调“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克服不理解而记忆的盲目性、不准确性。
关键词:有效教学;归纳法;化学规律;化学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不管是对于获取理论知识还是习得实践知识都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化学通常都被很多学过化学的人戏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很多理科尖子在化学考试面前也一筹莫展。为什么?学习化学很轻松,不用费很大的劲,但是很多学生却感觉到想得高分很难,总觉得很多物质的性质很难记住,记住了马上就忘,所以造成局部失分。通过对历年高考得分情况的分析也可以看出,物理满分通常都比化学多,这也说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的确有一些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些化学规律、化学计算、化学知识,将珍珠一样零散的化学知识串成一条线,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消化吸收。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轻松有趣,充分享受学会学习化学的成功感。
中学化学主要包括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元素化合物三大块内容。在各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运用归纳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其他方法使化学学习事半功倍。
一、归纳一些常见的有特殊性质的物质
如:常见的有色无机物。虽然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色彩缤纷,但是在无机物这个大家庭中,在中学要求学生识记的并不是很多,所以到了化学学习的后期,尤其是在复习解决无机推断题的时候,有必要组织学生一起归纳出常见的有色无机物,然后记住。在归纳有色无机物时,也要对这些物质适当分类,否则物质太多太零散,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造成学生认为记不住的畏难情绪。如:有色的化合物、有色的单质、有色的离子等。如: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归纳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特殊颜色如下:①水合离子带色的:Fe2+:浅绿色;Cu2+:蓝色;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2-;MnO-4:紫色:血红色;苯酚与FeCl3的反应开成的紫色。②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对于无机推断题中的一些溶液中有特殊颜色离子的题目恰好就是该题的突破口。
除了归纳颜色以外,还可以归纳有特殊气味的物质等等。
二、归纳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化学规律
如:学生在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时候,常常找不着东西南北,尤其是既有原子又有离子,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的时候。所以,笔者在讲解这一问题时首先和学生一起分析影响微粒半径大小的主要因素,然后归纳总结出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性地去判断微粒半径的大小。如:第一,决定半径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层数,一般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第二,当电子层数相同,一般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第三,当比较相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时,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简称“阳小阴大”。
三、归纳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历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命题的重要题型,那么在学习了怎样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以后,在学生自己判断几类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基础上,从出现几率和判断的难易角度总结出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如:我的学生在同伴互助的情况下,总结出了以下方法: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应注意“四查”:一查原理;二查是否该拆;三查是否守恒;四查反应物用量是否合理。查原理是指化学反应原理错误,此类情况出现频率较少,一般一眼就能看出,如:2Fe+6H+=2Fe3++3H2;查是否该拆是检查各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是否在方程式中拆成离子;查守恒是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满足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一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还要满足电子守恒。查反应物用量是否合理是查反应物之间的比例以及过量和少量的问题等等。如:过量的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Ca+2+2OH-+2HCO-3=2H2O+CaCO3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同样也培养了学生清晰严密的化学逻辑思维。
四、归纳一些易记的朗朗上口的化学口诀
很多教师都总结出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化学口诀作为化学教学的杀手锏。如: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盐的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一般来说,先要求学生熟记、强记口诀,然后用典型的题例来说明记住了口诀有哪些用途,有哪些益处,让学生尝到背口诀的甜头,也减轻了学生解题的负担。如:记住了化合价口诀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写错化学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和阅卷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甚至到了高三都会经常把化学式写错,可能也是在入门的时候没能把元素的化合价弄清楚,一旦写错后造成思维定式,就不容易改掉了。
从笔者的从教经验看,在化学教学中常常使用归纳法,降低了一些学生的畏难情绪,不再觉得化学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因此采用归纳法教学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入门 兴趣 实验 语言 知识网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69-01
进入初三的学生开始接触到一门新鲜的课程——化学。初中化学课程不仅是整个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同时也是处理生活中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课程开设比较晚,因此学生对化学存在很多的疑问和好奇心,比如:什么是化学,化学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如何学化学,以及怎么学好化学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并促使学生学好化学是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根据笔者的经验,初中化学的入门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入化学知识
任何一门知识,如果不能学以致用,那永远都是纸上谈兵,而谈不上真正的掌握,而想要将一种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就必须先了解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可以先巧妙地联系生活实例引入化学概念,比如在学习空气有关的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空气会怎么样?空气里都有哪些成分?大气污染都有哪些?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就可以灭火是什么原因?再比如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食品问题:食盐和糖的成分有什么不同?闹得沸沸扬扬的“假酒”和“真酒”的成分有什么区别?黑心商贩采用硫磺熏制色泽好看的食品有什么危害?通过这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将学生放置在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环境中,而互动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并且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必须学好化学的信念。
2.结合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达尔文曾经说过“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对自己的学习对象感兴趣,学习的行为才会高效持久的进行下去。
2.1 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多神奇的实验现象,化学概念、定律、性质和化学现象的描述来源于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汲取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辅助教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入门的重要手段。比如在教学中就可以准备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吹气生火”——在一块脱脂棉上撒一些过氧化钠的粉末,然后找一段粗口径的玻璃管,从管中向撒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吹气,就会发现脱脂棉燃烧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中不仅含有N2、O2,还含有H2O和CO2,而后两种气体和过氧化钠发生反应放出热量就会使着火点较低的脱脂棉燃烧起来。
实验二:
“近朱者赤”——在甲烧杯中加入20ml滴有酚酞的浓氨水,甲烧杯中的液体呈红色,在乙烧杯中加入20ml滴有酚酞的酒精溶液(呈无色),并用玻璃片盖好乙烧杯。将甲乙烧杯靠近放在桌上,抽取玻璃片的同时立即用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这是会发现,原本无色的乙烧杯会和慢慢的变成和甲烧杯一样的红色。这主要是由于碱性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遇到酚酞溶液时会使酚酞溶液变红。
在这些化学实验的帮助下,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会有所提高,因而会更快更好的入门。
2.2 富有画面感和色彩感的化学语言
化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媒体,风趣幽默、具有画面感和色彩感的化学语言可以给学生鲜明的化学形象,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枯燥无味的化学语言会使学生望而生却,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
化学中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记忆可以编成朗朗上口的小口诀来帮助记忆,同时辅之以分批记忆、日积月累的方法。比如可以将碱的性质编成几句口诀:碱的性质很活泼,能和酸类起中和,酸性氧化物很多,发生反应和碱液,能和盐类起反应,指示剂遇碱变颜色。再比如我们常用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此外,一些化学复杂的化学现象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忆,比如镁条燃烧时,可以生动的形容为:上冒烟、下掉面、燃烧白光很耀眼;“铜绿”的加热分解可以描述为:绿色粉末变黑色,生成气体CO2,氢氧化钙变浑浊,试管内壁有水珠。
这些押韵的小口诀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生动画面,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实验现象的记忆如诗歌般的美丽,学生在记忆口诀的同时能够促进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更好的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实验现象。在经过几次的引导之后,学生就会自主地把各种难以记忆的内容编成小口诀,从而达到快记、巧记、牢记,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非常庞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这几十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多种化合物,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如果将这些知识孤立的机械的记忆,往往会事倍功半。但是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和对比,形成知识网络,从本质上来记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章知识结束之后,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知识点进行衔接,同时也要注意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比如在学习物质时,可以按照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取、用途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并进行对比。对于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质、熔沸点等)和化学性质(与金属、氧化物、还原物、酸碱盐的反应)分别进行记忆。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都能以类似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就会对全书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系统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对全书的结构和知识体系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入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并热爱化学,就可以引导学生快速的入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锋.以兴趣之钥匙开启化学之门[J].大观周刊.2012(1).
3月1日晚6:00-8:00,化学特级教师王静、严晋娟莅临科利华北师大附中网校聊天室,为诸多同学答疑解难。
学生:请问老师,该如何学好化学?
王老师:首先要学好化学用语,象化学方程式等。其次要掌握一些物质的重要化学性质。像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酸碱盐等。还应该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计算,一些基本理论等。
学生:我是初三学生,化学成绩很差,一些化学公式总是记了之后就忘了,怎么办?
王老师:初三刚开始学化学,一些元素符号、化学式、元素化合价等这是必须要记忆的。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们的概念,而且要会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问题。要理解记忆,不要单纯的去记忆。而且要多应用概念,做一些练习题。
学生:高三时间少,复习起来显得又忙又乱,除了跟老师学外,自己应怎样学呢?
严老师: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自己总结归纳,如概念问题、进行对比,比较它们的联系和不同点,如有关理论问题不仅要知道理论本身的内容还要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如元素化合物内容,按周期的族总结归纳,掌握它们的相似性。
学生:有机物的应用,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老师:首先要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式,官能团、同分异构体,还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衍生关系。还要掌握有机物的重要性质及合成方法等。
学生:高考考哪些实验?
王老师:高考:首先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所以要熟练的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才能够会运用这些技能,无论考什么样的实验题,将这些基本技能进行重组、辩析、确认以及改良来解答各种实验问题。
学生:老师,化学考试中总是经常考到一些实验,可我总是这部分比较差,该怎么办?
王老师:首先要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复习,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网络。中考一般分为基本概念,要弄懂进行分类、元素化合物学好、掌握几种重要物质,像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酸、碱、盐它们的性质及其重要关系,其次要将学过的一些化学实验进行分类总结,如化学仪器的分类、用途以及化学基本操作还应该掌握根本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学生:电解质部分应着重练些什么?
严老师:电解质部分内容较多,重点部分是盐的水解、电解、原电池以及离子共存等,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通过练习题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学生:王老师、严老师后天我要参加化学竞赛,今天我应做些什么?
王老师:后天就要参加化学竞赛,现在不要在做难题了,将你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在进行归纳总结。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学生:烷烃分子中电子总数的通式怎么算?
王老师:首先要知识碳元素是四价的,碳碳之间单键所以烷烃的通式应该是二个碳原子,还缺六个氢原子满足碳是四价的,如果有N个碳原子,必然需要有2N+2个氢原子。所以烷烃通式应该是CNH2N+2。
学生:老师好,我上高一。高一上学期,我一下子觉得化学很难学,学的很不好。请问从现在开始怎么补啊?
王老师:上高一化学学的不好是自然的现象,现在应该把所学过的知识总结归纳,你已经学过卤素、氧族、碱金属这三个族的元素已氯气以及氯化氢盐酸等为代表物,以硫以及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酸等为代表物,以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等为代表物进行总结归纳,按照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和用途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成为网络在有掌握好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并会应用它们进行计算。
学生:银镜反应的能够检验醛基的存在,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吗?
王老师:通过银镜反应工业生产中就可以利用银镜反应在暖水瓶内镀银。
学生:老师,如何记住化学方程式?
严老师:化学方程式首先要掌握物质的重要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实验,实验中认真观察,知识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化学方程式就会写了。首先要对所做过的实验现象记清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记住化学方程式,再有掌握物质的性质也能记住化学方程式。
学生:如何简易的记住物质的可溶性?
严老师:记住有关物质溶解性的常用口诀。如钾、钠、铵、硝酸、盐、全溶、盐酸除(银汞、)硫酸除(钡、铅)碳酸只溶钾、钠、铵。
学生:老师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严老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主要就是根据电子的得失数相同来配平,表现形式是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数相同来配平。
学生:高二化学那里是重点,需要掌握?
严老师:无机部分重点是铁及化合物,镁铝及化合物,有机物掌握住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重点是结构决定性质,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怎样根据挥发性和酸性的强弱对酸进行分类?
王老师:从挥发性来说,分成挥发酸和不挥发酸。挥发酸如盐酸、硝酸。不挥发酸有硫酸、磷酸等。根据酸性强弱分成强酸,中强酸和弱酸。强酸有盐酸、硫酸、硝酸。中强酸有亚硫酸、磷酸等。弱酸有碳酸、醋酸等。
学生:高考时那类是难题?
王老师:高考哪一部分都有容易的,较难的和难题。例如选择题最后也有难题,最难的题应该是在化学最后的计算题里面有一部分。计算题也有一部分容易和难的。一般有二个计算题一个容易,一个难。有机合成难度大一些。
学生:老师你好,我是高二的。马上要会考。我想问一下高中的化学那些是重点!
严老师:元素化合物部分主要是卤族、氧族、氮族、碱金属、铝、铁等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要掌握住,基本理论部分主要是原子结构周期率、周期表掌握住它们的内容并会应用、基本概念主要是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要掌握住并会应用与计算,总结复习之后要多做练习,只要是错题一定要找到原因,如果是知识方面的原因进行补救。
学生:我在有机物这一部分总也学不好您能给我些建议吗?
王老师:有机物特别要注意掌握烃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衍生关系。掌握每一种重要物质的关能团。这些关能团决定了物质的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学习化学应该怎样记学习笔记?记笔记的目的是什么?笔记应该记些什么内容?我的笔记只是照着书上抄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和书上提到的化学方程试及其现象。我觉得我的笔记对我的学习好像没有多少作用。请问我该怎样改进?
王老师:书要有的一些内容就不需要记笔记了,注意老师总结的规律应该记。
学生:对于一些离子方程式应该怎样记呢?
严老师:离子方程式:第一要掌握物质的溶解性,难溶和难电离的要写成分子式。易溶易电离的写成离子式。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完成的条件。
关键词:初三化学;元素化合物;有效复习;复习模式
复习课的立足点不是所有旧知识的重复,要努力把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织成网,不搞题海战术。元素化合物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容易感知,但比较繁杂,容易混淆。针对这些特点,本文探索了这部分知识复习时的教学模式:
一、复习模式之一――板块复习课
以学生归纳知识网络、整理练习为主,教师梳理归纳为辅。主要环节有:
1.梳理交流,明确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展示整理知识框架的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分组合作,展示提升――布置任务,进行练习,讨论展示,互助释疑。
3.穿插巩固,点拨拓展――结合展示情况,对自己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点拨,个别释疑。
4.达标测评――教师以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举例:复习课《盐和化肥》】
第一步,先听写盐的化学式(老师不报具体物质的名称,只报盐的统称,学生演板):
(1)4种钾盐;(2)4种钠盐;(3)4种硝酸盐;(4)3种铵盐。
先不报物质名称,让学生的思维发散,由金属离子想到配什么酸根离子,或由酸根离子想到配什么金属离子,然后应用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订正后由学生归纳出盐的概念。这种操练,有利于化学用语的巩固和盐的概念的再认识。
第二步,继续听写化学式(换一个学生演板,给予适当的化合价要求和名称提示,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5)6种盐酸盐;(6)5种硫酸盐;(7)6种碳酸盐;(8)1种磷酸盐。
通过演板,暴露问题,能让基础更差的学生及时补上,落实好“关注全体学生”的理念,盐的俗名、用途等更容易的知识也由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提出问题:这些盐中哪些溶于水?哪些难溶于水?
指导学生查阅溶解性表,边查阅边总结规律;然后复习记忆口诀,检查背诵情况,记住一些重要的盐和碱的溶解性,这将对提高解题能力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也是学生一进入高中马上要学习的“离子反应”的知识铺垫,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第四步,盐的检验和鉴别方法的学法指导。
(1)查阅教材和笔记;(2)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写出反应原理。
盐的检验和鉴别方法的学法指导: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要顺利地学好这部分内容,需要具备哪些基础?只有自己体验过的才有深刻印象。
总之,对待教材采取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和提高能力相结合,对待学生采取辅尖和扶差相结合,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这种复习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容易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模式之二――专题拓展课
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学生化学成绩提升一个层次,它既不是板块复习课的简单重复,也不能流于形式,专题的选择要注意几点:
1.专题选择的原则:要注重“精、透、准、难”四字。“精”指内容要精选;“透”指教师要讲透,学生要吃透;“准”指重点、热点方向要准确;“难”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2.专题选择的特征:要具专一性和针对性。即应以一个知识点为重点,赋予相关内容浓缩而成;又应针对学生在前面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缺漏、能力差异、知识点的地位、中考命题的热点来选择专题。比如,针对一些实验设计、实验评价、新信息题等能力题学生无从下手,可以加以总结,对症下药,给学生开设相应的专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形成解题思路方法,掌握解题规律。
3.专题的开设方式:要多样化,增强学生新鲜感。专题的讲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先开讲座,并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也可以边讲边练;还可以让学生先做,教师批改后评讲、归纳;也可以由教师选出专题,然后让学生编写讲解要点、提纲和练习;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这样做,在临近中考的气氛中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一些“凉”意,增强复习效果。
总之,专题复习课可对板块复习课的复习起拾遗补缺的作用。
三、复习模式之三――试卷讲评课
这种课例,可让学生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提高学业成绩。主要环节有:学生自审分析,互助释疑;教师重点点评,强化拓展;师生互动提问,释疑归纳;达标测评,反思得失。一般以下列内容作为讲评重点:
(1)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对应的知识点;(2)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3)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4)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5)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6)学生卷面上独到见解的题。
一般会以中等生的卷子为依据,讲解他们的失分情况。立足“透”字,一个题决定要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讲透,二要展开,三要有跟踪练习。切忌面面俱到,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的时间,教师利用这个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04-01
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了解化学、学习化学的启蒙与基础。想要增强化学教学质量,就需要严抓初中化学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概念,实验操作等技巧,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未来学习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简要探讨几种化学教学的方法,供同行教师参考。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概念就是在化学学科内某一同类客观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特征,在人们头脑中抽象出来的主观反映。其本质是客观的,其在学习者头脑中反映的形式是主观的。这种由客观正确地反映到人的主观中来,自然需要一个认识的策略和反映过程。
化学概念大体可分为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化学量、化学用语这几大类。(1)物质组成的概念:纯净物、混合物、元素、中质、化合物、各类无机物名称、溶液、结晶水合物等;(2)物质结构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化合价等;(3)物质性质的概念:溶解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4)物质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各种类型反应及其相应概念;(5)化学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分数、溶解度等。概念的学习,要注意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巩固和应用。
二、基本化学用语的教学
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是化学最基础的入门工具。对于学习化学,化学用语是一个很关键的支持性条件。在化学教学中发现,如果初中生没有掌握运用好化学用语,往往会影响其深入学习,并能产生很大的障碍,往往学习困难的第一个分化点就在于此,致使学生会感到化学如同第二外语,学起来十分吃力,兴趣下降,从此向“差生”行列转化。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的本质领会及其正确的书写,酸、碱、软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等,这些内容相对集中地出现在课本之中,难度显得相对过大,所以学习并学好它,必须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读、写、记、练,多个感官功能协同作用,运用好记忆规律,采用稳扎稳打、求是求实、速度放慢的策略,攻下这一难关,眼前将是一片开阔的大道。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科学记忆。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等是需要记忆的,应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编制记忆口诀、特征记忆。比如催化剂的概念可以抓住"一变二不变"的特征去记。
2、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有关物质性质的教学教材本身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由实验得结论的认识方式,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当中去。久而久之,便可使学生养成从实验中探索知识的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3、类比法。化学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溶解与结晶等,这一对对概念的意义恰好相反。再如,分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等,它们的意义相近。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四、教会学生要善于思考
思考本身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不可能想到所有的答案,即使想到了答案也不一定准确,或许会出现更多的意外。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应不断思考,不经思考的问题告戒学生不要贸然回答,而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缜密的品格考。
1、指导学生阅读时不断思考,自己 找出重点、难点,善于提出疑难问题或自己的见解,自己带者问题阅读,阅读、析疑、议论要同时进行,做到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思考。
2、指导学生善于把观察与思考活动结合起来,只有通过观察与思考的结合,不断的思考,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深刻的本质的理解。
3、指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在解答试题时更要认真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思考,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发掘条件,特别注意隐蔽条件,再确定解题的思路。总之要学生周密地、综合地思考,反复推敲,确定解题的最佳方案,得出解题的规律、技巧,促进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
五、构建探究式教学策略
新课程资源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运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二是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验。三是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给予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实现的锻炼机会。四是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关键词:兴趣 实验教学 课外活动
处于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创造欲和表现欲,兴趣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创造各种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思考,进入智力振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作为化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