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

时间:2023-08-27 15:04:30

导语:在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

第1篇

[关键词]配送中心 可视化 物流实验

一、《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实验的特点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实验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物流与配送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配送中心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物流配送方案的设计方法及其操作要点,重点掌握配送中心的规划、业务操作流程、库存量控制、运输途径的选择、车辆的调度、物流成本的控制等。

可见《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一门和物流实践联系相当密切的课程,因此该课程实验教学部分一定要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最好能和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把企业的真实业务反映到实验教学过程中。

为达到此目的,和企业共建,建立可视化物流实验室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可视化物流实验室的特点

基于GPS/GIS/RFID/PDA等技术为主的物流可视化管理平台,以物流过程,即仓储管理、流通加工、调度配载、装卸搬运、运输配送等为核心,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以移动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为基础,对物流业务过程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管理,并以基于平台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查询、统计、分析、图形显示和输出,实时、准确、动态地管理物流业务过程,从而实现物流业务过程管理的可视化。

可视化物流实验室由仓储设备、运输配送设备、信息化设备、监控设备、物流信息系 统共同搭建而成,实现仓储配送的可视化管理,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效率,优化物流系统的目的。

可视化物流实验室的特点主要有:

1.该方案应用的前沿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条码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监控技术、传感技术等,这些都是物流行业领域应用的最新技术;

2.平台系统是基于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能够反映当前物流企业的最新的管理理念;

3.智能仓储软件和条码、RFID、电子标签、自动化立体库等硬件集成,可以实时采集信息、通讯;

4.运输配送软件和信信平台以及其他信息设备无缝对接,可模拟运输配送的在途跟踪和路径优化;

5.组态软件可以把实训室配送中心的储位、分拣线等管理图形化,直观的查看每一步操作;

6.条码或RFID的全程管理、物流信息透明化。

三、建设可视化物流实验室的意义

1.行业的需要

可视化物流是目前物流行业最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我们把物流最前沿的技术引入到教学实验中,可以培养出掌握现代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这是整个物流行业的期待。

2.教学手段的创新

可视化物流体验教学强调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手工手段与电子技术手段相结合,模拟仿真手段与实操手段相结合。

可视化物流体验教学从物流企业实际运营管理出发,帮助学生站在企业整体运营的宏观角度上来统筹规划。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企业是如何运作的,了解企业的基本运作机制,认识企业的组织架构、分工合作,认识物流企业各环节的运行与协作。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证高素质人才输出

可视化模拟教学平台除了一些具体的财务数据和分析指标外,平台中的许多决策没有固定的或标准的答案,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物流相关知识、发挥团队的力量、认真分析经营环境、深入研究竞争对手,考验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锻炼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了学生统观全局的能力和系统思考的能力

可视化模拟教学将整个训练放在企业运营的大环境下,并涉及多企业、多部门、多岗位,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对训练学生培养站在企业运营的全局上统筹规划能力、系统思考能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与训练提升。

四、可视化物流实验室建设的内容

(一)可视化物流平台流程设计

可视化物流平台应用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可视化物流平台的应用

(二)完善可视化物流平台的功能

可视化物流平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送中心管理监控

对配送中心设施使用情况、运作情况、运作人员工作效率进行监控,并对配送中心效益进行分析。

2.仓库管理监控

可视化仓储管理:是对计划存储、流通的有关物品进行相应的可视化监控管理,主要包括对存储的物品进行接收、发放、存储、保管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如图2所示。

图2:仓库可视化管理

3.配送运输监控

应用3S技术(GPS、GIS、RS),实现对运输过程中车辆和货物的有效管理与监控。主要包括对运输车辆路线优化和物资的跟踪、管理、查询等一系列活动。如图3所示。

图3:配送运输可视化管理

4.货物追溯监控

通过对货物的图像及与之相对应的订单信息进行采集,并将货物信息以图标或图像的方式在地图上展示,实现对货物的跟踪、查询和监控。

具体要求包括结合GIS查询分析,辅助决策支持,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完成对货物流动、车辆的调度、定位与监控、智能锁状态监控、报警管理、轨迹回放、地图的操作管理等功能。如图4所示。

图4:货物追溯管理

5.数据交换接口

根据客户要求提供报表、图片、视频等货物流转信息,根据客户的网络环境和定制要求提供数据交换接口。

6.计算机辅助决策

通过GPS/GIS/RFID的信息处理、数据库管理等功能,能实现货物在储存、加工、运输、配送过程中的应急处理、实时调度和辅助决策,使得中心可以快速、准确、及时、可靠、系统化地进行指挥和调度。

(三)构建可视化平台的软件系统

1.GPS/GIS系统

主要以GPS和GIS系统的地理数据为主,针对物流运输及在途跟踪情况实时向指挥中心反馈,向其反映出运输车辆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车辆的即时速度、运行情况等信息。控制指挥中心亦可通过GSM或者GPRS通信网络把指令传输给司机,及时地向车辆传达指令,使其能够准确地按照公司的既定安排行车,提高运营效率。

2.RFID电子标签及组态监控跟踪系统

以RFID电子标签为内核的相关监控设备则是“可视化物流监控平台”的移动数据传输载体。在“可视化物流监控平台”建设上,可采用的RFID技术包括有源RFID标签、RFID电子封条以及基于GPRS的跟踪模式等。

3.智能仓储管理软件

包括商品电子标签入库维护,电子标签出库维护,电子标签盘点维护,电子标签拣货维护,商品分类维护,商品查询统计维护,结算维护等仓储基本功能。包括商品存货的ABC分类、经济订货批量,安全库存量设计,收发货站台数量的设计,货架区域面积的设计,仓储设备布局设计等仓储管理功能。

4.运输配送管理软件

包括GIS配送路径优化系统、短信平台支持系统、RFID中间件、组态监控软件包括订单系统、仓储系统、运输系统、配送系统、客户查询系统等。

5.决策系统

根据可视化物流平台掌握的资讯,进行决策模型设计、选择合理的决策方案。

五、结论

物流可视化管理以物流过程监控为基础,通过监控系统收集物流业务过程状态信息和货运物品信息,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更为实时准确的数据来源。可视化管理使物流系统的管理者以直观的可视化方式,方便、简捷、清楚地把握物流业务运作过程,实时调整物流业务的管理。

可视化物流实验以真实的物流业务数据为原型,展开物流运营管理分析。可与学生市场调查、行业分析、配送中心设计等课程内容进行结合,并围绕真实物流企业的业务管理需求或现状进行分析规划。可视化物流教学系统包括多种图形化分析模式,简单直观、主次分明,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业务重点、提升业务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红岩,陈永泰,徐婷.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建设应用探索[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1

[2]党若凡.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技术2014,1

[3]王成林.张旭凤,物流实践教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2O10,11。

第2篇

发展与生态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两大突出主题。泗河流域地区作为十堰东部发展带上的一块生态绿洲,兼具发展与生态的双重功能。它是城市规划确定的重点绿色生态功能区之一。

1现状分析

河流全长22.2公里,其中马家河段11.5公里,茅塔河段11.7公里。

(1) 该区域处于城市发展轴线上,而且大面积为待建用地,开发前景广阔。

(2) 现有河流目前环境污染严重,自净能力丧失,河流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影响河流周边地区

的发展。

(3) 区域内山水相依,由于地处城市边缘,具有市内其他河流所无法媲美的淳朴自然环境。易于形成滨水田园风光。

2规划原则

泗河生态区域的景观规划原则是“以水为轴,以绿为体,以人为本”。遵循以人为本、水量和水质并重、与城市景观协调的原则。

3规划设计目标

(1)社会效益方面:提供一个适宜开发的环境,在生态敏感的滨水地带创造一个生活、工作与休闲娱乐相融合的生机勃勃的社区景象。

(2) 生态效益方面:作为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为该地区的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3)经济效益方面:整合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价值,带动该区域的整体发展。

4规划设计理念

4.1区域性总体规划策略

本方案总体规划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与更大区域的空间、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统一。不论是作为生态环境的滨水绿地系统,还是开发区,都不应该被看作独立的体系,而是与更大的周边区域融为一体的组成部分。

4.2 城市设计策略

(1)优先考虑环境,以其作为总体规划框架的驱动力,并优化多方面的经济效益。

(2)地块集中开发,以减轻环境的压力,加强与环境的联系,并将其对生态演变过程的影响最小化。

(3)将基地的开发与周边更大范围的城市开发框架及发展趋势结合考虑,以保证基地与区域环境的空间联系和社会联系。

(4) 增强景观价值,通过开放空间系统与公交系统的整合,实现各种用地和谐发展。同时保证生态系统与环境容量的健康发展。

5功能分区

合理布局、有效提升土地开发价值。

四河流域的规划范围包括山地、坡降区和泛洪低地,对于这样的场地特征,本次规划的用地结构呈现分层的、镶嵌着点状功能组团的带状布局,若干带状生态恢复区以及与之相结合的景观带将各个产业板块、组团、居住区连接为一个自然―――社会共生体。

规划区域的用地空间结构由1链(水体)、2带(滨水绿带)、4段(区)主要元素构成,将当地全部的生态、居住、生产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

我们的宗旨是保护好一点,带动一片,以泗河生态空间为亮点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利用。

5.1滨河休闲区

位置:马家河大桥--茅箭堂村。规模:沿河长度5.5 KM 。主题:展示十堰丰厚的文化意蕴和山水相依的特色。规划要点:该地段周边是生产区和居住区,规划突出十堰作为鄂西北明珠的主题,以南山公园、马家河桥头绿地、滨河绿化为景观主体,用铺地、乡土植物,古朴置石、一系列景观营造出宜人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5.2汽车文化展示区

位置:茅箭堂村 -- -- 回船规模:沿河长度6.4 KM .主题:工业兴市、汽车文化规划要点:该地段周边主要是汽车配件工业园区,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利用,着力表现了高新科技园区崭新、优美的环境。结合工业园,白浪开发区,弘扬十堰的汽车文化、体现十堰工业兴市的理念,为现代化的高新科技园区创造优美的外部环境。

5.3生态观光区

位置: 回船-- -- 中观东路规模:沿河长度 5.7 KM .主题:生态运动规划要点:该地段地处城市边缘,周边现状自然条件良好, 通过设置水生植物区, 生态湿地区 鸟类观演区, 密林野趣区, 生态背景林等, 充分展示,自然, 生态景观的乐趣与魅力, 作为市民远足,休闲空间.

5.4生活娱乐区

位置:中观东路-- -- 白浪路茅塔河大桥规模:沿河长度约 4.6 KM .主题:休闲娱乐规划要点:作为白浪开发区中心地段, 重点体现景观, 生态, 可持续发展理念, 创造适人,优美的城市形象.

6景观节点

结合十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本次流域治理,设以下景观节点:

6.1武当绿岛

地处马家河桥头,紧邻城市道路武当路,现状为池塘、菜地,地势开阔,面积:2.1公顷。通过在重庆路三环桥下设坝,蓄留上游干净水体,在马家河桥西南角引入活水,方便周边市民亲水近水。马家河桥头结合水面设岛,形成景观亮点。

6.2 南山公园:

位于东风车桥有限公司十堰分厂附近。规划面积为8.5公顷,将原有山林加以合理改造,增设亭、台、桌、椅等园林小品,开展攀岩、野营等各种山地活动,形成以山地运动为主,以观赏、休闲为辅的公园。

6.3 东风广场

位于车桥场旁边,马家河以北,规划面积为4公顷。合理运用园林构成要素,铺地和绿地有机结合,为周边市民提供休闲、活动空间。

6.4银杏公园

规划面积为1公顷,围绕现状的千年古银杏,作为当地的特色,形成银杏公园。

6.5 河湾公园

现状处于城市建成区边缘地带茅塔河、马家河交汇处,北倚高速公路,南临泗河,规划面积5公顷。现状风景优美,田园风格浓郁,有人行桥一座横跨茅塔河,规划充分利用水景修建河湾公园。

6.6回龙寺

围绕现状回龙寺,挖掘历史文化,设该景点。

6.7春华园

规划面积为1.1公顷,位于温州工业园以北,徐白路以西,考虑周边地势平坦,发展潜力较大,规划该公共绿地,种植芳香、开花类乔灌木,形成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人们休息、游憩空间。

6.8秋实园

规划面积为1.3公顷,地处徐白路和茅塔河交接处,用地性质为城市绿地,规划为开放空间,推广乡土植物,特别是突出果木类树种,如:石榴、柿子树、樱桃、橘树等。

6.9中观公园

位于建成区内的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茅塔河与田湖堰交汇处,规划面积为5公顷。规划以滨水绿地为主,建成为白浪经济开发区服务的生态公园 。

6.10白浪游园:

地处茅塔河大桥附近,规划面积为2公顷。距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较近,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较好的结合现状,设游园,便于人们亲水亲绿。

7截污防洪规划

7.2.防洪工程

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

针对季节性雨源河流的特点,充分结合地形条件,顺应河流自然走向,河道蜿蜒曲折采用多种复式断面。以两级斜坡两级平台典型复式断面为例:常年水位落在15M×2M的“河中河”内;10年、20年一遇的洪水才落在二级河床内;只有50年、100年一遇的洪水才落在第一级河床内。

设置有机驳岸,以草坡入水,卵石护底。

8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地貌特征,河道横断面采用多种复式断面。边坡采用斜坡绿化护坡,河床采用土质或镂空板硬质河床。

沿河两岸有条件的地段设置6米宽的沿河路,在满足汛期防洪的同时,也为周边市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河道河床标高原则上与现有河床标高相同,河道纵坡坡度控制在1‰~8‰。沿河各节点的竖向设计在保证与河道断面协调的同时,尽量维持原有地貌的自然特色。

9 绿化规划

植栽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型:沼泽植栽系统(水生)与陆地植栽系统(陆生)。重点在于重新建立多样化、稳定的植物群落。植栽系统的设计与开放空间框架相协调,以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与破坏。建立支援与补充自然生态系统繁衍的环境条件,尽可能地采用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相交错的植栽群落组合,从而突出自然演变的过程。

骨干树种采用樟树、桂花、池杉、紫玉兰、石楠。基调树种用海棠、含笑、栾树、构骨、紫薇、竹类、南迎春等。并且植以垂柳、水杉、水松、枫杨、碧桃、落羽松等耐涝树木护岸。

马家河地段有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千年古银杏,树形甚为壮观,其生态、景观价值不可估量。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习基地;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055-02

伴随高职教育发展,社会对高职教育要求增加,高职教育任务加重,实践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外实习是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了解社会纽带、顺利就业重要保障。作为实践教学基础条件的校外实习基地,其建设质量是实习活动得以保证的根本,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稳定、高效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

校外实习基地指高职院校根据教学需要在企业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附属单位。实习基地建设也是校企合作重要目的之一,校企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双赢。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 不能简单、一蹴而就,需要校企共同探讨建设路径,实施规范化管理。

1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意义

作为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感性认识的校外实习成为高职院校重要教学环节,因此稳定、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实践工作的重要纽带。近年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如何建立双赢机制,促进校企双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工作重中之重。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利用实习基地平台,融合企业技术人员实践工作经验和高职院校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校企共同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激发企业积极性,使企业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二是通过校外实习,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纽带作用,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储备和选拔优秀后备人才,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三是高校集聚了大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人才,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学术交流,提高企业人员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困境

如今高职院校均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校外实习基地,但实习基地数量明显不足,运作质量不高,在实习基地建设和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1 部分高校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机制欠缺

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影响,高校校外实习基地选择余地较少,只要企业能够提供实习机会,高校很少考虑实习基地建设标准等问题,使实习基地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锻炼。另外,由于学生短暂的实习对企业价值贡献较小,反而增加企业安全负担,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此,实习基地建设效果不佳,导致了企业资源浪费。

22 实习基地建设标准缺乏

纵观国外企业发展,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储备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建设路径之一。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构建相应实习标准,没有实现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赢局面,使我国校外实习基地处于参观型地位,达不到应有的效益。

23 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

我国高职教育受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思想影响较深,多数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评判仍停留在理论知识而非实践技能,实践教学仍处于附属地位,直接导致了实习基地少、实践课程少、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不足等问题出现。

24 实习基地管理体制滞后

当前,多数高校实习基地管理体制落后,导致高校实习基地管理不规范,校企不能融为一体,不能共同管理,缺乏完善的监督和考评机制,影响了实习基地建设成效。

3 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路径

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实习基地高效、稳定、有序运行的保障,因此,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规范化管理。

31 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校外实习基地选择应本着:一是专业对口,企业应具备一定规模,具备先进技术和设备,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二是实习所在地点适合专业要求,指导教师对实习基地熟悉;三是交通便利,节省实习费用,方便食宿;四是企业有承担实习教学热情,积极性较高。

32 有序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

根据专业特性和实习特色,构建真实的实践环境,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与技能证书的考核相结合,制订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设备操作规范、量具正确使用、安全文明生产等内容,通过严格的实习成绩评定,实行实习成绩不合格者重修,调动激发学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通过校外组织机构构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制度、实习学生管理制度、兼职教师指导制度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监督机制。实习基地的运行需要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和文件资料(实纲、实习计划、实习报告等),通过征求校、企、教师、学生等多方意见,根据专业特点,参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和实践能力要求,制订实纲和实习计划。

34 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实践教师,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多为从校门到校门,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实践教学教师,同时也通过专任教师与一线技术骨干交流,横向科研课题研究,使专任教师掌握新技术和市场动态,扩大知识面和涵盖量,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专兼结合的实践师资队伍。

35 借用企业资源共建实习基地

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教学用地和企业资源(资金、设备、销售等),一方面弥补学校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足缺陷,另一方面也使学校教学紧贴生产,毕业生具备实践技能。

现代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对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工作态度,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稳定、有序的实习基地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席磊基于校企联盟平台的工学结合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2]边传周,王永芬,张晓根搭建合作发展联盟平台 创新校企互动合作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09(4)

[3]杨世俊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教学实习基地[J].长沙大学学报,2010(2)

[4]宋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2)

[5]杨丽君,辛和金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及提升策略[J].中国市场,2014(17)

第4篇

关键词:CPTED;预防犯罪;环境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1-0100-02

1、CPTED理论基础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英文全称“crime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CPTED),即通过去除空间环境中对犯罪行为的“强化”作用,增加犯罪的“惩罚”心里因素和实施难度,减少犯罪行为“收益”的机会,从而实现预防犯罪行为发生的方法。

1972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OscarNewman在《防卫空间:通过城市规划预防犯罪》一书中,阐述了防卫空间的核心理论概念,认为防卫空间是一个可以为居住者使用和生活的环境,促进各阶层的人群采用非常有效的领土意识和管理措施,对潜在的罪犯起到强烈的威慑作用,从而为居住者的家庭、邻居和朋友提供安全的领域。

Newman将防卫空间定义为四大特征:领属性(territoriality)、监控(surveillance)、印象(image)、环境(environmenf);在后来的著作中,又加入了出入控制(accesscontr01)、目标强化(farget)、活动支持(activity support)三个要素。

Newman认为,适宜的环境设计引导居民把他们的社交控制从居住的房子和公寓延伸到周边公共区域,从而将半公共或公共领域变成意识上的私人领域。这样的改变增加了社交控制和实体环境对于使用者而言的领属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犯罪。虽然该理论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有待剖析,但被普遍认为是CPTED理论的起源和研究基础。

2、CPTED理论影响F的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2.1 建立层级版块,强化空间领属性

Newman理论的核心即“防卫空间”的概念,也就是将城市居民意识中的“私人领域”扩大化,由以家庭为单位的宅院,扩大为组团或小区,甚至拓展为居住区或居住版块,从而提高区域居民人为监督的参与意识,激发其本能的领属防范和抵御能力,并对住区外的潜在犯罪者起到排斥和震慑的心里作用,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

形成这样的“领属性”心里意识,应首先从形态上构筑领域性的空间结构。可将城行政区划分为单个面积约为5-10km2的若干版块,每个版块冠以名属,并由一个机构或集团进行开发和管理;居住版块再被划分为面积50―100hm2的居住区、10-20hm2的小区和1-3hm2的组团。规划为层级式的权属关系,构建分片式的管理模式,强化各个片区的空间领属性。

无法也无须对整个居住版块进行封闭式管理,但可以通过统一标识系统,道路的相似性识别,主干道进口处的门岗,区域性的宣传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空间拥有感,强化领属意识。

2.2 混合用地功能,减少时间盲区

在城市规划中,提倡多中心、小组团的布局方式,在几个街区中心布设商贸和文娱等配套设施,以此实现多街区的资源共享。以混合的用地功能完善组团的居住和应用价值,并希望多数人生活方面的基本功能可以在这个复合型的组团中实现,以便使交通出行量减小到最低,通过控制事故高发时段远距离出行而降低犯罪率。

过于稀少的时域性人口密度是诱发犯罪的一大因素,而混合的用地功能使得城市用地均质化,避免某个区域发生时域性人际稀少的现象。通过晚间商业和娱乐活动对人流的吸引,在犯罪高发时段营建受自然监督的氛围,是减少时间盲区,有效预防犯罪的可行之举。

从更加宏观的规划尺度来讲,没有严格规划的单纯性居住地产的兴建,单一的土地利用开发,无限制无计划的城市蔓延与扩张,都可能引发“鬼城”的出现,从而成为提高犯罪率的诱因。

2.3 强调紧凑型街区,增强邻里相识度

按照荷兰Gruenfeld准则,如果住区的邻里超过100个家庭、所居住的大楼超过300个单元,则会对相互之间的熟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而小规模街区有助于居民间更多的交往和控制,增强邻里相识度。

在城市体系的布局中,强调紧凑型街区的理念,强化邻里细胞在规划中的应用。以平均150m@200m的小街区进行排布,以使居民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尽量摒除距离感。这样的紧凑型城市更具有亲和力,更能促进邻里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融合。

相互熟识的邻里关系使得对出入街区的陌生人引起注意成为可能,也使发现犯罪分子后的相互助援更能实现,从而更加利于自然监控,也会对潜在的罪犯带来排斥于外和格格不入的心里影响。

2.4 人车分流并行,构建合理的交通体系

从CPTED理论来看,希望摒弃“强化”犯罪心里的曲径或交叉路网,然而从土地利用和空间美学因素来看,直线型的尽端式道路格局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合理,因此在诸多因素下权衡利弊,构建合理的交通体系,是在实际城市规划应用中需要考虑的。

无论形式如何,提高道路可视性,是在CPTED理论思维下解决问题的关键。除了让道路处于建筑的视线监控下的策略,提倡人车共享,分流并行的交通线路,实现车辆和行人间的相互关注,成为彼此自然监控的主体,也是值得倡导的交通体系布局策略。

而于上世纪40年代英国新城开发时代,独立于车行网络步行系统的实践失败,以及其产生的步行系统废弃和步行通道犯罪率的增加,也恰恰验证了人车分流并行的合理以及CPTED理论的价值。

2.5 废弃场地二度开发,防止“破窗效应”

环境印象“破窗理论”认为,当实质环境不文明的现象越来越多时,居民会察觉到当地存在着更多的问题,降低对整个社区的信心,于是潜在的犯罪者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建筑物过于密集和陈旧,公共空间(尤其是大众休闲型空间)缺乏和质量低下,人员过于混杂、环境质量脏乱,不文明行为泛滥,都会使人感到社会秩序已遭破坏,人们对空间的控制感薄弱,对于心理安全认知具有较大影响。

当区域中的建筑物过于陈旧,存在废弃场地,公共空间的缺失或低质,环境质量脏乱,都会增加居住者的心里恐惧,使犯罪者感到社会秩序已遭破坏,公众的自然监督无法实现,从而提高他们的犯罪信心而使更多犯罪行为得以实施。

在规划中对废弃场地的二次开发和合理规划,在实践中对旧区进行改建,都是防止“破窗效应”,预防犯罪的有力举措。

2.6 注重系统联系,优化用地布局

Newman防卫空间理论的四大特征中表述了周围环境对空间本体的影响,这主要指周边的土地使用给防卫空间带来的影响,以及特定的设计方式对该场地的保护程度。

从预防犯罪的角度出发,系统的解析各地块之间的功能关系,审视用地性质问的内在联系而对用地性质进行重新定位,是十分必要的。如将学校和幼儿园布局在居住地块周围,便于家长监管和邻里自然监督;如将工业用地周边规划其配套居住区,并增加之间道路系统的可视性,均是在CPTED理论指导下进行规划的实际考虑因素。

3、CPTED理论影响下的景观设计策略分析

3.1 边界设计

研究表明,防卫空间存在“边界效应”,即犯罪率由区域边界向中心递减。由此,有针对性的进行边界设计,加强界限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边界设计不但通过定义空间从而增强居民本能领域防御意识,还能对潜在犯罪者产生心里威慑,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

边界设计主要通过实际性或象征性的障碍强化领域标识,增加罪犯进入小区难度和犯罪后逃跑难度的心里预估。实际性的障碍一般指组团或小区的围墙、场所的栏杆、以及后文专述的周界报警系统等,以透视性的边界为佳,否则不但影响美观,还会因视觉上的不通透而产生负面作用。象征性的障碍一般以植物绿篱进行围合,美学效果颇佳,但通常只运用于私密性要求不高的办公场所、公园、庭院,很少单独在居住小区或组团实施应用。

3.2 交流空间设计

徐磊青在对上海居住环境的案例做出研究,发现建成使用时间少于3年的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明显低于建成使用时间长于3年社区居民的安全感。这说明防卫空间对使用者和潜在犯罪者的心里影响,不但与场地布局有关,还受到邻里之间交流,以及由其衍生的社区凝聚力强弱暗示的影响。

在城市居住区或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中,营建更广泛的交流空间,诸如广场、内庭式绿地、会所、俱乐部,并组织社会项目吸引居民参与,促进邻里之间的相互熟识,是增强居民安全感,增加犯罪者的恐惧感,提高自然监控力的有效途径。

3.3 照明设计

纳沙(Nasar)和琼斯(Jones)的校园调查报告说,针对环境安全问题大学生提到最多的实质要素就是光线(40.6%)。适宜的区域照明,不但可以提高环境可视性,还能消除使用者生理上的恐惧感,并减弱潜在犯罪者的成功信心。

密度、方位、色彩,是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体系中的照明设计尤为着重的因素。为达到区域的可视效果,通常按照路灯不大于25m、庭院灯不大于20m、草坪灯不大于8m的间距进行照明设计,主要沿城市道路、小区路、支路、园路边界排布,广场和人流主要活动区增加景观灯柱和泛光灯。照明色彩主要选择中性色调,应避免高亮度的暖色调或低亮度的冷色调,特别是蓝、绿等色彩在户外环境中的应用,以免增加使用者对空间的恐惧感。

3.4 绿化设计

从环境对犯罪影响的角度出发,绿化设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提高环境的可视性,应在注重美观的同时强调植物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的通透性,选择适当的郁闭度,避免对视线造成严重遮挡。特别是儿童活动区附近,避免植物过于密闭和成林式布局,屏蔽潜在的安全隐患。二是通过植物分隔空间,加强领属感,实现由私密空间一半私密空间一开放空间的过渡。三是形成吸引人群驻足、交流的院落式的空间,并赋以精神意境或文化内涵,构筑诱人至此的活动场所,促进邻里交流。四是避免植物栽植给犯罪带来的直接“助动”,如建筑和围墙周边利于攀爬的植物,可能是犯罪的直接诱因。五是强调植物配置在心理方面的功能作用,选择的植物形态品种积极向上,产生正面的心里暗示。避免因植物配置不佳导致环境阴森而增加居民的恐惧感。同样也应注意到积极的环境因素有可能对犯罪分子的心里产生长期正面影响,对犯罪的内在诱因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3.5 智能监视系统

智能监视系统作为CPTED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分,其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共识。它是采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在监控系统中增加智能分析模块,借助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自动识别物体,快速警报或触发其它动作,从而有效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取证的系统设备。

智能监视系统通常包括周界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无线巡更系统。

周界报警系统主要包括传统红外对射、微波对射、泄露电缆、电网,以及近年未兴起的全光纤周界监控预警系统和电子围栏周界报警系统,旨在通过区域边界的控制,隔绝犯罪分子的入侵,或作出及时识别响应,并予监控和高精度定位。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是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一切情况,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视控制对象的画面,是安保管理中监控的一种极为有效的观察工具。

无线巡更系统是通过巡检器自动记录指定地点的时间和巡检人员的设备,目的在于控制巡逻人员在规定时间沿规定路线进行巡查,辅助巡检工作的科学管理。

无线巡更系统对犯罪行为的预防产生间接效应,周界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则具有直接预防犯罪的功用,几乎作为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犯罪的环境设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3.6 建筑设计

建筑单体及其布局形式也同样在预防犯罪体系中发挥作用。就建筑自身而言,控制出入口的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除智能监视设备外,应使安保室或值班室具有良好的视角,避免向内凹进的形态设计。此外,建筑内部应减少潜在罪犯易于躲藏的地点,并增加消防梯等视觉死角的照明和设备监控。

建筑布局方面,将建筑面向街道,并增加裙楼底商,使街道处于视线范围;通过合理布局幼儿园、学校办公楼在教学区中的位置,增加视线可达区,均是迫使潜在犯罪者因处于监视下造成心理压力而放弃犯罪行为的有效途径。

4、结语与展望

第5篇

关键词:广西民族地区;历史街区建筑;建筑保护与规划设计

研究内容:

第一,通过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牌坊、祠堂宅院和民居建筑院落的测绘与付姓氏宗族文化信息汇总,梳理与总结桂北瑶族地区姓氏宗族文化与建筑梳理特征。

第二,结合对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广西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立足于地域民族文化,适应现代生活文化要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设计方案。

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1.测绘与调研,历史建筑和姓氏宗族文化历史文化价值评估。

2.“修旧如旧”“修新如旧”“酒瓶装新酒”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设计以增强历史建筑舒适性,完善街区公共服务性等,优化历史街区物理空间,活化历史街区文化和经济为目标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升并升级街区整体风貌,促进地方文化旅游发展。

(二)研究内容

1.付家街牌坊、祠堂宅院和民居建筑院落,在建筑空间与建筑装饰文化等方面价值评估;应重视当地历史建筑保护和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这种传统建筑艺术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性,建筑价值,应保持有深度的评价梳理传统历史文脉。

付张氏贞节坊位于付家街西南面坊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

2.付家街付姓氏宗族文化价值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牌坊祠堂宅院和民居建筑院落的测绘与付姓氏宗族文化信息汇总,梳理与总结桂北瑶族地区姓氏宗族文化与建筑梳理特征来研究现在付家付姓氏宗族文化价值分析与研究方向。同时又能够在原有基础上价值分析与规划研究上,并与时俱进地进行充分发挥付家街姓氏宗族本身所具有传统文化艺术价值和历史的古镇特征。

(1)如付张氏牌坊:付张氏贞节坊位于恭城镇的西南面,付家街内,坊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周氏牌坊:位于恭城县西南面的付家街,距离张氏牌坊约100米,一东一西,坊建于清乾隆(公元1738年)。付张氏牌坊、周氏牌坊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如周渭祠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中轴线主要建筑有门楼、前殿及后殿,两边分别有东西厢房和耳房,周渭祠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特点,又具地方民族特色。1981年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定为广西廉政广西廉政教育基地。

(3)根据调查,付家街传统街巷内散布了大量的历史建筑,以清朝民居为主,还有少量明朝民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整体保存质量较好。其中,明清民居多为砖木结构,以青砖、原木、青瓦为建筑材料。多为硬山屋顶,出檐较短,檐下山墙稍微出挑,墙上浮雕装饰多精美,浮塑灰批灵动,保存了典型的本地明清民居铜鼓楼或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民国时期的民居多受海外基督教的影响,门窗多呈拱形,浮雕装饰具有明显的欧式风格。

3.“修旧如旧”“修新如旧”“酒瓶装新酒”等技术策略,在地区历史街区建筑人文、外观、构造和材料运用等以及-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的设计、改造。方案设计上使外观形态不变,调节空间和尺度,改变功能,实行建筑对立面保护、结构保护及局部保护的措施,由于传统内部结构不适宜当代的生活需求,从而对内部进行装修和重新分区,对具体的细部做一些必要改造,用于M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让原本古老的建筑重新获得新的生命力。

4.基于地域民族文化传承,适应现代生活文化要求,民族地区历史街区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对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广西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立足于地域民族文化,适应现代生活文化要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设计方案。适当规划历史街区景观设计方案,比如广场、停车场、公共卫生等;同时街上还应该随处可见能够体现景观节点,供游人观赏和体验。适应现代生活文化要求重新规划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功能设计。如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民宿、当地地域文化特征的商品、当地特色小吃等特征,使得这种地域人文情怀给予游客更深印象。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通过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牌坊、祠堂宅院和民居建筑院落的测绘与付姓氏宗族文化信息汇总,梳理与总结桂北瑶族地区姓氏宗族文化与建筑梳理特征。发挥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文化价值分析与研究的作用,丰富文化信息汇总知识,加强文化信息汇总,梳理与总结,从而更好的推动当地遵循原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原则、协调性原则、艺术文化原则等来规划研究。

2.结合对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付家街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规划设计,探索广西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立足于地域民族文化,适应现代生活文化要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设计方案。拓宽居民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与外界文化交流,加强建筑保护与规划设计实践,加快现代生活文化价值,实现现代化城镇和乡村的规划设计建设目标。

二、改善措施

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一)实地调研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项目的可实行性:我们对付家街区传统建筑进行实地调查,对历史街区基本现状进行了照片采集,结合当地环境,进行分析、形成有用的材料。

(二)材料收集

利用村级组织单位的权威性,上下联动,调研当地人民需求与想法对后期传统建筑如何开展起到重要性;走家串户的形式,让街区居民了解传统建筑艺术保护是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性对当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加强推广力度,用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恭城县的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未来发展前景状况,应如何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造福当地人们生活。

(三)方案设计

分析付家街区传统建筑现状,收集材料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和规划方案,发展当地的特色人文景观,从而更好的实现当地的旅游发展方向,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景区。

三、结语

第6篇

病理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一直受到多种化学品的影响,其中以甲醛、二甲苯和DAB影响最重,要想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就先要了解这些化学品对病理实验室环境危害的程度。

2化学品安全存放要求

化学品存放应以2011年国务院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依据,根据不同化学品的性质与特点建立相应的存放模式,同时对每种化学品建立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让操作者更容易、更直观的了解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安全防护、泄漏处理等情况。

2.1一般化学品存放要求

化学品区域要独立,不能和其他物品混放,其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并在存放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明显标志。化学品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日晒,还应隔绝火、热、电源,并注意防水。

2.2特殊化学品存放要求

2.2.1易燃易爆危险品

病理实验室常见易燃易爆危险品有乙醇、二甲苯、甲醛,该类化学品存放必须有独立的危险品仓库,坚决不能整箱堆置存放,必须拆箱分类存放于专用的化学品防爆柜中,并于防爆柜外部醒目位置张贴其相应的MSDS,并配备灭火装置。该类危险品的存储温度不能超过30℃,应在存储位置悬挂温度计由专人进行监控并记录。平时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存储量适量即可,不提倡过多储存。

2.2.2腐蚀化学品

病理实验室常见腐蚀化学品有盐酸、硝酸,对于该类物质的存放应放置于专门的强酸、强碱储存柜中,并于箱体外侧张贴MSDS。该类储存柜采用进口的聚丙烯(PP)材料,耐酸碱强度高,也易于清洗,很多从事实验室防护设备的公司均有出售。该类物质必须与碱类物质、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存放,不能混存,因该类腐蚀性化学品易挥发,以免发生反应造成危险。

2.2.3剧毒或致毒化学品

对于该类物质病理实验室比较少见,如氧化汞等。该类物质从安全角度考虑作者不建议病理实验室存放,本院是由药剂科联系专门机构进行存放,使用时由专人送至病理实验室,用多少取多少,用完后送回专门存放点存放。

3化学品的使用

化学品在使用时根据需要量领用,不能随意领用。在领用时要严格遵守双签名的原则,由科室负责人和化学品管理员审核签名后领用,并将使用情况详细记录于化学品使用记录表。使用过程中未使用完的试剂放置于托盘中,同时根据试剂在MSDS中的理化特性贴上相应的化学品标示。对于配制的试剂要配备相应的存放容器,并在容器醒目位置贴上标示注明其试剂名称,配制日期和有效期。对于过期试剂或失效试剂按照废弃液体处理流程处置。

4化学品防护原则及措施

4.1防护原则

病理实验室针对化学品防护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是病理实验室规划设计还是个人防护物品配置都要从人的角度考虑,因为这关系到工作场所的环境保护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可忽视。

4.2防护措施

病理实验室的防护措施要从两方面来阐述:病理实验室的整体规划设计和个人防护措施。

4.2.1病理实验室规划设计

病理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要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并建立相应的缓冲带,同时要制定标本接受流程、取材工作流程和制片工作流程,将工作制度化和标准化。对于污染较大的区域要适当的增加空间,这样有利于稀释空气中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于空气污染区域要配置相应的空气净化系统,以降低空气中毒性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如在取材室要安装配有标准排风系统的取材台,而制片技术室要安装通风柜,使包埋、染色等易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操作能在通风柜中进行。对于易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要密封保存并加强相关区域的通风,一般要求室内与外界空气的更换次数不少于2次/h,某些特殊的室内(如取材室、标本储存室)通风至少要换进空气6次/h,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使用环保试剂替代,不过相对成本会提高。取材后的标本应储存于独立的标本存放室内并配备冰柜,可有效的降低取材室的甲醛浓度。工作区的温度控制也要有相应的要求,根据P2实验室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18~27℃,温度过高,会加剧挥发性化学品的挥发。

4.2.2个人防护

(1)要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对病理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危险意识不能松动。

(2)在防护物品配备方面要齐全。在接触化学品的过程中,口罩、帽子、手套、防护衣是必备品,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配备防护眼镜、活性炭口罩、防酸手套以及独立洗眼台。

(3)员工必须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要加强监督,由病理科负责人组建监督小组,针对科室内部人员工作中的防护问题进行自我内部监督。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组建的病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对于很多单位工作环境中甲醛、二甲苯严重超标等不符合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效果往往要好于科室内部的自我监督,南京的组建经验值得在很多地方推广。

5化学品泄漏处置

病理实验室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化学品倾覆的事情发生,导致化学品暴露在外部。当少量泄漏时,操作人员穿好防护物品,并用干布或吸水纸吸干已暴露的化学品后置于黄色垃圾袋中,交废物运送处由专门机构集中处理。泄漏物较多时,要根据化学品处置流程与原则将泄漏处置分为初期应对、抢险救援和后期处理三个阶段,并根据这三个阶段建立规范化的化学品泄漏处置流程。本院目前使用的化学品泄漏处置流程见图7。

6化学品废弃处置

病理实验室的化学性废弃物比较多,这些废弃物如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通过下水道进行排放。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医院的相关责任部门不具备该类废弃化学品的处理资质和能力,这就带来了如何处理这些废弃化学品的问题。目前,病理实验室产生的化学性废弃物主要来自组织固定、组织脱水、制片染色这三个环节,由于接触环节人员较多,作者建议指定专人负责病理实验室化学性废弃物的处置。在处置过程中废弃液体放置于专门的密闭有盖的化学桶中,且最大存放量不能超过该桶的2/3。在化学桶外侧要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和试剂成分。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化学废弃品不能混合放在同一个桶中,因为目前很多处理机构只能处理单一类型的化学品。当化学桶达到最高存储容量时,由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从病理实验室将其收集,用专用收集车送至专门机构作无害化处理。

7总结

第7篇

一、对《规范》中明确规定的要求,实施时必须做到标准化

在中小学专用室建设过程中,中小学装备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各地的地方标准要求办事,力求使中小学专用室建设标准、规范。标准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定义告诉我们: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因此标准制定、批准、具有其科学性、合理性。标准是国家、地区对某项工作的统一的规定,是该项工作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因而具有它的权威性。中小学专用室建设过程中只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才能确保中小学专用室使用功能,才能保证其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

中小学专用室在《规范》中统称为教学辅助用房,《规范》中未能涉及的专用室如:通用技术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应参照执行相应标准。

《规范》中关于教学辅助用房的位置、朝向等设计,首先应符合《规范》中学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设计中的要求,《规范》中的要求是: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除应与“运动场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规范》第2.3.2条);还要求应处在校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并能提供便利的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规范》第2.1.1条)。其次更应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专用室设计中一定要尽可能地满足某些学科专用室的特殊要求,如《规范》中对化学、生物实验室及生物标本室朝向问题提出了一些要求,化学实验室,“其窗不宜为西向或西南向布置”,避免阳光直射;出于教学需要,需在自然及生物实验室内放置一些植物,对生物实验室和小学自然实验室,“实验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这主要是为了有较充足的阳光培养生物供学生学习和观察,所以该室最好还要设置较宽的窗台(或室内窗台),“实验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室外阳台和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规范》第3.3.11条);对生物标本室,《规范》中规定“宜为北向布置”,其目的主要是尽量避免直射阳光;物理光学实验室“宜设遮光通风窗及暗室,内墙面宜采用深色。”为得到持续稳定的柔和光线,美术教室宜北向,或在顶部设天窗采光(《规范》第3.3.9条);“体育器材室宜靠近运动场”(《规范》第3.10.3条);“室内活动场不应采用刚性地面,固定设备的埋件不应高出地面”(《规范》第3.10.2条)等。在《规范》中强调“化学实验室宜设在一层,”(《规范》第3.3.7条)。蔡石坚老师在《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几个问题(一)》一文中总结出:化学实验室设在一层有四大优点:第一,上、下水管理、安装及检修方便,即使有腐蚀、漏水情况也不致影响其他层(如下一层)房间的使用。第二,节省管道,由于中小学实验楼一般没有设计专用的设备管道层,在上层安置较多的供、排水到位的实验室,上、下水道布满下层房间顶棚空间,一则影响美观;二则容易造成实验室净高不符合标准要求(3.4m)的问题。特别是化学实验室,若设有抽风到桌的排气装置,电路及上、下水道、风管互相交叉,更难安排。第三,有利于排除有害气体。第四,当实验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时,便于安全疏散。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凡需用水的专用室如生物、小学科学等都尽可能安排在一楼。

二、对《规范》中未涉及的细节,实施时力求做到合理化

中小学专用室建设首先一定要做到标准化,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南京市地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建设时我们确定的技术指标,可以高于但不能低于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同时在中小学专用室校舍建设实施细节上(有些是标准和规范中未涉及的内容),也要力求合理化。下面谈谈有关我区在中小学专用室实施细节上的一些做法和建议:

中小学专用室建设如属新建项目,在设计部门图纸出来后,装备管理部门与学校有关人员应会同各专用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小学专用室内的强、弱电,上下水等及对标准和规范中未涉及的细节进行深化设计和重新调配(上述所讲对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要求,设计部门基本已作考虑)。如:

1.专用室的数量与面积:新建设计中对图书馆和一些中小学专用室的面积标准要有所提高,原标准有些已不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2.水、电:上、下水管尽可能安装在室外,便于检修等;水、电设施实行三级安全措施,凡是有上水的专用室均装有2~4只地漏,上水管出地面300mm安装阀门,电线管出地面500mm,电线出管长1000mm。

3.位置:尽可能安排同一学科的专用室在同一楼层,相近学科如:物理与通用技术,生物与化学,劳技与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相邻。但选配的通用技术实验室如果使用时会产生噪音,应与音乐室、琴房、舞蹈教室一样尽可能选择校园里僻静的地方(可参照《规范》第2.3.4条)。同时准备室与专用教室既要相连相通,又要独立对外开门;二间同一(或相关)学科的专用教室的准备室宜在二室中间。

4.地面、墙面:地面尽可能用彩色水磨石,不宜用地砖;同一楼层的地面处于同一高度且要求各房间不设门槛,参照《规范》第6.4.2条,通道地面不允许有突出物,便于实验教师取用及归还仪器药品时,使用实验室专用的仪器小推车。学校的校舍建筑造型和用材要安全、经济、美观,外立面玻璃幕墙尽可能不用;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计算机室、数字化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以及多媒体、校园网的普及,校园广播、视频监控等,设计部门很难考虑周全,因而有必要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把关。

中小学专用室建设如属旧房改造,第一应考虑其安全性:中小学专用室校舍建设改造工程,一定要先进行校舍抗震加固,改造中要确保校舍安全。再如图书馆的藏书室一定要考虑地面荷载,最好安排在一楼,否则会造成安全隐患。第二要考虑尽可能满足其功能性:如中小学专用室的仪器室、药品室、标本室、模型室、挂图室、准备室、维修室等,这些专用室的附属用房原则上都应分别设置,如受条件限制,有些用房可考虑合并设置。但由于药品的腐蚀作用,药品室应独立设置,并与相邻房间不相通,切忌安排实验教师在药品室或化学准备室进行办公,如长期受药品污染刺激,实验教师的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室内橱柜应符合防火、环保等要求,要有灭火、排风、照明、给水、排水(含地漏)等装置,排风及照明装置的开关应装设在室外,便于使用。

我区在前一时期中小学专用室建设工作中,较为突出的教训是:不少原企业学校投入了来之不易的宝贵资金,但建设的专用室没有按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普遍问题是专用教室面积偏小,从而造成了使用不便,有的甚至无法使用。通过普查我们还发现有些原企业学校由于管理机制上的原因,学校不参与校舍建设维修,造成学校校舍“建配”与“管用”严重脱节,中小学专用室建设中出现了:在专用室周围摆满了橱柜,疏散通道不畅,师生安全难于保障,也有些学校建筑设计对教学需要的各种管线及设备估计不足,事后难以增补;由于体育馆的建设不规范无法满足功能,使之长期闲置;有的功能室只留一个门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标准,带来使用功能的无法实现和安全隐患,造成了投资上的严重浪费。

三、结束语

“于细微处见精神”,中小学专用室建设管理水平就是规范处理实施细节的水平。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视小的环节,最后结果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中小学专用室建设和改造工程,必须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必须要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符合教育教学的特点。从而让我们的中小学专用室建设、管理工作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S].1986

第8篇

1.1成立校本教材编审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突出“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仪器化及先进程度、开展项目及所选检测方法等差距较大,现有教材虽然比较优秀,但多为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涉及面宽而杂,不太适合我院教学。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广大的县、乡、社区等基层医疗单位,各个单位均有一定数量的仪器,但其先进程度并不高,很多项目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借助中央财政支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的支持,我们以我校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导,吸收了部分省、市、县医院一线行业专家成立校本教材编审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与建议下,研究编写专业课程特色教材。确定了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模式,打破传统教材编写中过度的知识、理论的系统性。参照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结合目前我国医学临床实验室常见、主要的检验项目,融基本知识、必要的理论于技术和疾病诊断标准为一体,实现教材编写的项目化、任务化,尽可能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的校本特色教材编写原则。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充分借鉴行业资深专家的丰富经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除部分引用已出版的教材和网络上的资源外,我们重点利用临床科室的优势,采集了大量的典型形态学图片和临床疾病病例等一线资料,充实到本套教材中,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2成立行业专家工作室在行业专家中遴选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人员,尤其是我校的优秀毕业生组建行业专家工作室,制定行业专家工作室工作制度,每年定期开展行业专家进校园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他们来校开展各种讲座。以他们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充实着学生,以他们成长的璀璨历程激励着学生,以他们的人格魅力感召着学生,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人文底蕴、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2完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以形成多元化的实习实训模式

2.1完善校内专业实验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性很强,实验课时超过总课时的50%。随着招生规模扩大,校内实验、实训设施数量尚显不足。在各级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临床检验基础实验室、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寄生虫学检验实验室、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新建血液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病原学实验室、病理检验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室,并在每个专业实验室安装了教学多媒体系统,极大地满足了课程实践教学需求,丰富了教学手段。

2.2建立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单纯的课程教学使学生缺乏检验的整体意识,使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存在差距,学生要很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检验科的各项工作。我们整合已有资源,将各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在一起,并适当补充一些先进或必须的设备,引用医院检验科实验室规划设计方案,由院方指导建成校内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开展实习前岗位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尽可能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3遴选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对已有实习基地进行遴选,适当增添县级医院实习基地,拓展省外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实习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需求。按照合作共建的协议,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的个体差异,参照实习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补偿教学计划,由学院或实训基地安排行业能手执行教学。校、企双向运行“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共育、教学效果共评”机制。通过多项举措,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3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以实施多方式人才培养模式

3.1组建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启动专业核心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搜集、制备和整理工作,将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件、电子教案、复习题、模拟试卷、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资源组建成专业课程网络资源库,方便学生课后自学和提升。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辅导与交流,实现校内、校外考证辅导与培训并重等多种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3.2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面对当今的高职学生,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各种先进的、适用于高职学生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开展以案例分析为背景的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通过实验室改造,安装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建设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等,使形态学教学更加丰富、形象、生动和直观。逐步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区分,推进具有典型高职特色的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情景教学方法在本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4建成德技双馨的“双师”教学团队

依托学院《教师进修条例》、《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拔及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等制度条例,创造条件,落实相关制度要求,鼓励教师攻读学位,考取检验专业资格证书,取得“双师”资格。把企业精英、业务骨干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来培养,提升他们谋划专业长远发展的能力。妥善安排兼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分段式弹性教学,解决其工作与教学的矛盾。通过教师与企业人员的角色互换、互补互助等,加强校内外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不断充实,形成德技双馨的“双师”教学团队。

5改革传统考核方法以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新体系

摈弃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技能考试为辅的成绩评定体系,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1)规定专业课程必须开展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必须参加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理论考试,促使学生必须重视技能的学习;(2)调整成绩评定方法,将理论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的70%下调到40%,技能考核为30%权重,另将占总评30%的平时成绩进行细化,执行对出勤、上课态度、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全方位的评价,尤其是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有效地抑制了部分学生偷懒、不认真或抄袭他人实验报告等不良行为。这种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了监督与评价,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因其能有效地避免单次考核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使其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合理,因而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6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第9篇

临邑县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临邑县人民政府(20__年7月27日)各位领导:

临邑县辖7镇3乡,总人口51.9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共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6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11处,村卫生室460处,专业技术人员1317人。几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加强两个体系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卫生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现将主要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临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村卫生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政策上给予倾斜,人员力量上给予照顾,资金投入上逐年加大,确保了全县农村卫生工作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一是强化了政府行为。县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农村卫生工作的调度和协调。同时,对每项具体工作都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实施、协调和检查。如县医院病房楼、中医院病房楼等重点建设项目,县政府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从而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实行了分级负责目标责任制。县与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乡镇与卫生院,分别签订了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乡镇、部门和乡镇卫生院的任务目标和责任。三是加大了资金投入。按照“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的标准要求,县、乡财政对卫生工作的投入逐年加大。20__年,全县卫生投入达4000余万元,并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今明两年将投资1200万元完成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任务。今年还将投资184万元完成两个体系建设,投资1400万元完成县中医院新病房楼建设。四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和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分别确定了卫生改革联系点,并经常深系点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五是建立了定期考核和督查调度制度。把农村卫生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对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其奖惩、使用挂钩。同时,对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定期进行督查和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卫生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新一轮工作启动奠定基础自去年我县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盘活了卫生资源,激发了内部活力,广大农民真正受益,极大地推动了我县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今年,我们在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各项制度和操作程序的健全完善等方面,使之更规范、科学和便于操作。一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基线调查。组织人员深入到各定点医疗单位和农民中间,对门诊和住院药费、检查费、用药范围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临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使之更符合实际。二是加强了对各定点医疗单位的监督检查。使各单位较好地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关规定,尽最大限度降低费用,坚决杜绝了大处方、乱用药、乱检查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严格执行病人出院及时结算的规定,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截止6月底已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780万元,受益人口16万人次,极大地解决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印发明白纸、举办电视讲座、制作宣传标牌、粉刷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同时将典型事例制成专题节目,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反复播放,并就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制成答记者问专题节目进行解答,消除了人们顾虑,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增强了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及时签定《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协议书》,为新一轮启动做好准备。5月份,在全县召开的三夏工作会议上,我们将《协议书》发放到各乡镇,由各乡镇逐村逐户发到农民手中,自6月份开始,县政府成立了四个督导小组,每天下乡镇检查工作情况,督导工作进度。这一系列措施对新一轮工作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合作医疗资金已陆续到位,有7个乡镇(区)已将农民交纳资金及乡镇配套资金上解到县财政,共上解资金188.4万元,新验证254436人次,参合率达到90,孟寺镇和翟家乡参合率达到了100。合作医疗资金交纳工作仍在进行中,预计今年全县参合率将达到95。8月上旬,新一轮合作医疗费用报销将开始进行。

三、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增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后劲 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预防网络的重要枢纽,在为农民群众防病治病,开展计划免疫、保健和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其在方便群众就医、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但多年来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匮乏、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因素,我县卫生院发展缓慢,已成 为制约全县卫生事业尤其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瓶颈。为彻底解决卫生院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快卫生院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今年我县大力实施了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把其列入了全县十大民心工程。一是切实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乡镇卫生院建设领导小组,县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选址、设计、施工等进行详细安排和部署。二是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投入。县政府已做出预算,计划投资1200万元,于今明两年分两批完成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任务。整个工程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施工队伍资质、统一价格、统一进度、统一验收等“六统一”原则进行,并将工程进度细化、量化,做到月有计划,日有进度。目前,第一批5个乡镇卫生院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所有建设项目10月底完工交付使用。明年完成其余5个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改貌建设全部完成后,我县乡镇卫生院在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人员设备等方面将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力争年内完成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上划县级管理工作,现在己完成全部乡镇卫生院清产核资和固定资产登记,己将人员编制冻结。同时对乡镇卫生院长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卫生院长管理办法,拓宽选人视野,明确选人标准,加强对乡镇卫生院长的管理和培养,增强了乡镇卫生院的生机和活力。四是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组织一体化管理。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三制五统一”原则,强化了卫生院管理职能,加大了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并采取多种形式给村卫生室注入资金,提高了甲室率。为有利于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合理减轻农民负担,自去年8月份,对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器械进行了集中招标采购,使全县统一药品进购途径、统一用药目录、统一药品价格,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5。既降低了农民就医成本,节省了卫生资源,又保证了药品质量和群众就医安全。今年己成功招标2次,涉及药品金额600余万元。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较大实惠,还使乡镇卫生院从繁杂的药品购销中得到解放,集中精力加强医院管理,为农村卫生工作尤其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加强两个体系项目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两个体系建设是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为切实把两个体系项目建设实施好,我们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计划、卫生、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督导,各责任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筹建领导小组,加强了统筹协调,为两个体系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二是保证资金投入。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计划投资40万元,主要用于设备装备购置,省政府已安排资金10万元,其余30万元由县政府筹集。传染病救治体系项目,由县人民医院具体承担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144万元,建设占地1200m2的传染病区,其中96万元用于土建工程,48万元用于设备购置。在省政府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已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科学规划设计。我们严格按照《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和《项目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标准》,本着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定点救治、保证应急的原则,编制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建设设计方案。疾病控制体系建设。以县防疫站为基础,着重进行设备的更新和配置。投资15万元新购置了标准试剂、离心机、冰箱等仪器。建立了150m2的理化实验室、75m2的微生物实验室、75m2的病毒室和147m2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使卫生防疫站初步达到疾病控制机构设计标准,实现了人流、物流分开,洁净区、污染区分开,办公区与实验区有效隔离。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参照《传染病医院设计规范》和《传染病医院(病区)设计标准》,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完成了传染病区的选址、立项和规划设计,确定了传染病区建设方案,设计了《临邑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平面图》,图纸已经市卫生局审核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现己完成工程招投标和施工现场的清理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8月初动工,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四是加强项目管理。成立了由卫生、建筑设计、财政、审计及有关部门组成的项目咨询评审小组,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核。对建设项目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责任追究制、项目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制。由卫生局局长担任项目法人,一名副局长具体靠上抓,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工程质量负总责,对施工、主要设备和材料采购实行公开招标,确保工程质量。县项目督导小组也不定期对工程进度、建设质量、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督导,确保把两个体系项目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五、加强医疗市场整顿,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为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有一个良好外部环境,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在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础上,加大了农村医疗市场整顿力度,对非法行医者进行了严格取缔,对个别村仍存在的一村多室现象进行了清理,对村卫生室未达标和未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书写处方的进行了规范,同时在乡镇卫生院中开展了创省、市级规范化接种门诊工作。目前,炕头接生现象在农村己销声匿迹,所有村卫生室都能按规定书写处方,乡镇卫生院己有2个接种点通过省级验收,5个接种点通过市级验收。为全面提高乡医队伍整体素质,我们加大了对乡医培训力度,每年对他们普遍轮训1-2次。目前,85的乡医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农村医疗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群众就近就可得到方便、快捷、廉价的医疗服务。各位领导,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 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快两个体系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步伐,努力建立符合实际、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疾控网络和传染病救治体系,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