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04:34
导语:在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新课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在人教版《思想品德》的基础上编辑成新的人教版《小学品德社会课》,这是一门综合思想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综合课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这一要求是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整合的政策基础,同时也为两者整合指明了方向。随着新课标实施的深入,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推广,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工具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了动静结合的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创设内容丰富的教学情境,做到讲解更加明确,反馈更加及时,解说更加简单、画面更加形象生动。
1.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过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乏味、单调的形式,做到图文并茂、生动逼真,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激发作用,寓教于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可以显著的丰富课堂的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思考,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祖国妈妈的生日》时,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国庆节这一概念较为陌生,而仅仅通过教材上的简单图片是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的,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国庆节开国大典、阅兵仪式等真实的场景,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生日的理解,也可使学生对于国庆活动的隆重感同身受,初步体验民族自豪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是关于“做人”教学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从小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小学生是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的群体,并且其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如果不加以及时纠正和教育,就可能对其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小学品德社会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难以理解,并且传统教学方式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因此,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利用其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针对课程教育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将深奥的道理简化为生动的故事。
应注意到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的主体内容,因此不能任意的利用多媒体或计算机技术,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来选择最佳使用时机,当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将道理讲清或者难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的时候,可以选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讲授,但是教师的知识量肯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网络是所有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课程信息资源将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学生必须广泛的接触各种社会信息,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实现课程目标。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的整合可以不断的扩大信息传递的通道,加大学生的感官刺激,拓展学生视野,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4.激发学生的美感
审美感知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对于外界刺激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于美的感知,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激发学生心态的变化,加深情感印记,充分激发学生的各项情感触动。信息技术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生动的声音,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美的力量。运用信息技术,将美丽的图画、动听的音乐与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加深学生对于美的体验和感受,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动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的整合方式
1.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种集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感受于一体的现代技术,通过动静结合将各种声音、文字、影像等信息展示给学生,这些多样化的信息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深入情境中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的课程时,应用多媒体播放《小黄鹂做早操》,通过美丽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拓宽学生的空间界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调动学生对于动物保护、生态情感等方面的情感体验,使得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更加形象化,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知行的统一。
品德社会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行为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才能形成,因此不能单纯的依赖理论传授,而应该加强自然的联系和巩固。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景,将一些现实的事例展现给学生,触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而加深学生的道德价值理念,如通过多媒体展现正确的道德行为,向学生展示标准的行为,提供生动的生活形象,树立学生效仿的对象,从而达到先仿后行的目标。
2.加强与教材的整合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教材的单调性,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学生所喜爱的形式充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因为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时,由于时空距离以及学生的年龄较小,仅仅通过教材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压迫和,因此为了缩短时空差距,在教材单调的图片、画面的基础上,通过播放一定的视频、课件,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加深对于中国近代史上所受到侵略的情感,增强真实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3.搜集整理,加工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种高效的信息整合工具。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高速的信息运转、信息多样化等特点,可以促进师生学习的高效性,快速、便捷、直观的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得到极大的体现。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教学重点、难点选用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注重教学的生活性、交互性和情趣化。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程的结合可以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师生交流学习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递更加丰富的教学信息,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田风虎.复式教法在小学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
一、基本情况
(一)培训时间、内容及管理人员安排
培训时间
培训班级
培训内容
管理人员
教研室
县进校
20-24/7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及中小学教学衔接、中考命题与教材观、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教改经验介绍、教科研课题的选定申报与结题、有效开展学科竞赛的策略、集体备课与交流
阳炳申
阙中优
小学数学
阳双
谢启萍
27-31/7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体系及务年级知识点解读、教学目标的制订与中考复习、教科研课题的选定申报与结题、教改经验介绍、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何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交流课、集体备课与交流
罗新民
谢培选
小学语文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材观、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教科研课题的选定申报与结题、如何写好教科研论文、教改经验介绍、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何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交流课、集体备课与交流
孙俊良
张玉春
3-7/8
初中英语
新课改理念下的备课与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考命题策略与英语教材观、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的变化、如何写好英语教科研论文、教改经验介绍、有效开展学科竞赛的策略、教科研课题的选定申报与结题、集体备课与交流
成文辉
朱丽敏
小学英语
李春亭
幼儿园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浅谈幼儿园(所)管理、幼儿园教材教法
李光红
何世国张国民杨清萍
25-28/8
新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课改理念下的教材观与课堂教学设计、教育政策法规、新教师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当好班主任、教育教学常规
何世国
张国民谢培选
(二)到训情况一览表
初中数学
小学数学
初中语文
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
小学英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芦溪二中
3
3
3
3
2
3
3
芦溪镇中
3
4
3
3
3
3
宣风镇中
3
3
3
3
3
3
银河镇中
3
3
3
3
3
3
银河二中
3
3
3
3
3
3
上埠镇中
3
3
3
3
3
3
上埠二中
3
3
3
3
3
3
南坑镇中
3
3
3
3
3
3
妙泉学校
3
3
一、作业形式要求
很多人都盲目的认为作业就是做题,然而这种认识并不完全正确,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也不能一直处于单一的做题模式,朝着多样化发展才能满足时代需求。教学内容不能太过死板,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课堂作业的布置不仅仅是做题,还需要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当学生们在接触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点进行思考,然后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又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不觉得枯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内容要求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具有定式思维的弊端,这是阻碍学生思考的关键因素。比如,新的课程中学习到一个知识点后,在课堂作业中学生们就只会想到这个知识点,而不会把之前学习到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连接,让作业题目不再具有单一的知识点,将新知识点与就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
三、作业层次要求
尽管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来说十分简单,但是还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困难,因材施教较强重要性,这就需要小学老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能够因材施教,在作业设计中做到层次分明。层次分明的作业具有两个优势,首先,具有层次的作业可以使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巩固学到的内容,加强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有利于难题的开发和训练;其次,没有有效掌握所学知识点的学生可以借助作业掌握学习内容,加强对知识点的认识。
从目前的教学发展来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拓展学生的思维是重要的学习目的之一。学生的作业设计被分为基础作业和创新作业两个部分,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选择回答哪类问题。在作业设计的?^程中,知识点掌握不熟练的学生可以做一些比较基础的练习题,就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知识点掌握一般熟练的学生,可以做一些能力提高的类型题;知识点掌握非常好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创新题型,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作业实践要求
一般来说,小学生在接受小学教育以前就接受了幼儿教育,在这个学习阶段也会接触到有关数学的知识,因此,小学生接受知识的时候并不是学习全新的知识,有一大部分都是在复习幼儿时期学过的内容,尤其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小学学习到的数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小学生在学习中也不会有太陌生的感觉,以此为基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并根据具体的生活实际设计数学作业,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教学的具体知识点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内容结合实际设计课堂作业,联系具体的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数学的计算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情境,比如在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计算带的钱和应该找回的钱,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情境构建,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实践能力。如果单单是一道计算的题目,就会显得有一些枯燥乏味,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具有实践性是十分必要的。作业能够对知识点的掌握起到辅助作业,帮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学到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将之前学到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掌握的知识形成体系。
⒈讲授过多
虽然和以前相比,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时间明显减少,但还是占去了较多的时间,这在日常教学中体现的更加明显。而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格格不入的。究其原因,应该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信心,担心自己在现行评价体系中处于劣势。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是改革现行教学评价体系,适当降低学生考试成绩在教师考核中的百分比,适当提高领导随机听课和日常教研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百分比。这样,一线教师就有可能降低讲授的时间,从而增加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⒉忽视新“两基”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基”目标,即在掌握原先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很多数学教师并不知道新“两基”为何物,也就谈不上实践了。因此,当下的许多数学课堂教学还是围绕着原先的“两基”在转。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力求在培训中渗透新课标中的一些新变化;其次要加强主题教研,力求在教研中领悟“四基”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是加强日常教学督查,促使教师去思考新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四基”教学的有效落实。
⒊问题过多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利用数学问题来推进课堂教学进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纵观当下的数学课堂,执教者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流畅,往往会不停地加以引导。这一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问题过多、过细,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深入思考的空间大大减少,导致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大大减弱。而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应用能力。因此,问题过多、过细既与数学教学本身相违背,也与新课标不相吻合。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相信学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经历成功和挫折的过程。同时,要加强数学问题的设计技能培训,让执教者设计的数学问题更有价值。
⒋教学肤浅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深入浅出的课堂,但当下的数学课堂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还真的比较少。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教师自身的数学水平有限;二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三是教师缺少一种反思的习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教师对教材钻研的力度不够。如假分数的教学,教师往往局限在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同这一本质特征上,而假分数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假分数,有些教师可能自己也搞不清楚。实际上假分数是随着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而产生的,分数单位累加多了,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假分数。因此,在教学假分数时就应该关注分数单位的累加过程。笔者认为解决教学肤浅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强教师备课的管理力度,促使他们去深入钻研教材。特别是在数学新课标提出十个核心关键词的当下,备课的深度与广度显得愈加重要。
⒌教学片面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学思路、学习思路与编写思路的和谐统一,而当下的数学课堂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非常少。好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往往只追寻新颖的教学思路,而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及编者的编写思路却不加琢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静下心来去思考,没有把全部心思用在教学上。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强正确备课方法的指导,让每位教师都学会先梳理编者思路,再梳理学习思路,接着梳理教学思路,最后将这三种思路加以整合。
⒍缺少主见
当下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后继乏人,其重要原因就是年青教师缺乏主见。特别是在当下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层出不穷,教学新思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好多教师都失去了自我,迈入了随波逐流的行列。但静下心来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能够成为名师并引领一方数学教学方向的往往都是有个性的教师,有自己真知灼见的教师,决不是人云亦云的教师。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要树立数学教师的自信心,教育他们在借鉴与模仿他人的同时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思想。只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才有可能成为名师。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和谐、持续、稳定的发展,而这一发展需要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来加以实现。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当下新课标的要求:
⒈简约教学
简约教学,是指高度概括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约教学的努力方向就是“从冗繁走向凝炼,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教学”。简约教学强调的是“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笔者认为简约教学的本质就是减少一些无效的师生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思考、讨论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目前简约教学比较流行,北以天津的徐长青老师为代表,南以江苏海安的许卫兵老师为代表,他们在这一教学方式上都卓有建树。笔者自2008年开始也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思考,有多篇论文和案例在教育杂志上发表。
⒉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由江苏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在80年代初期提出的,距今近三十年。这一模式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先学”,就是上课时先把包含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的自学指导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第二步是“后教”,也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和应用。“后教”时,能做到“兵教兵”的,教师绝不干扰。第三步是“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这一模式把引导学生学习放在首位,有效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这和新课标提倡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近几十年来,洋思中学一直是全国教师学习的榜样,目前到该校学习的教师累计达十多万人。蔡林森校长退休后被河南沁阳永威学校聘为校长,继续进行这一模式的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整理成专著——《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结果这一专著风靡大江南北。可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的确确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笔者也于2010年开始研究并实践“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撰写的《“先学”的类型与内涵》《“先学”的目标及达成策略》相继在教育期刊上发表。
⒊发生式教学
数学“发生式”教学就是指数学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因素,遵循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规律,找准学生认知的实际起点,动态真实地展现学生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发生、形成过程,并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有针对性地灵活施教,摒弃教师僵硬死板的灌输和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从而促使数学建构学习自然“发生”。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发生式”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颖的施教方式,有一套适应该教学方式的操作流程。同时,“发生式”教学还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提出的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发生的教学都可视为是“发生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由浙江省武义县教研室陈力老师提出并加以研究与实践,其成果《数学“发生式”教学艺术》和《驾驭灵动的课堂》分别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和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认为,“发生式”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一点与新课标要求完全吻合。
⒋问题导学
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常把数学称为“解决问题的艺术”。随着新课标(2011年版)的颁布实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愈发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成为当下研究的关注点。当然,这里的问题指的是大问题。所谓大问题,是指根据特定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经验及学习困惑点,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课程关系、问题引导、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处理,以求能够最大程度地突破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的问题。以大问题导学的数学课堂由建立关系、提出问题、尝试探究、展示分享、共同概括、问题延伸六个阶段组成,形成“以问开始,以问结束”的课堂新结构。这一教学方式现由广东省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提倡并推广,现已取得初步成果,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第1期以及《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版)第3期就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了专题展示。
⒌学路主导
学路,即学生学习的路径,是一个与教路——教师教学路径相对应的概念,指学生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促进自身学习力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主导的实质是教师从学路的角度构建并优化“学什么”“怎么学”的程序和方法,帮助学生探索并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路径的指导策略。学路主导就是以学路来主导教路,即以学路来确定教学起点,以学路来选择教学方法,以学路来调整教学顺序,以学路来调节教学进程。学路主导是一个以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为核心,实现教与学的智慧和谐共生的策略体系。笔者认为,学路主导是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继承与发展,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路径,力求顺着学生的思路和需要,让他们经历独立学、合作学、反馈学、训练学的全过程,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力。因此,学路主导这一策略体系在十年课改的关节点——课程标准修改的背景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⒍本色教学
本色教学,即教师演绎的数学课堂学生爱听,乐于参与,并且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经历数学思维、领会数学思想、体验数学文化。简单地说,就是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儿童味”和“数学味”。突出“儿童味”,即强调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适应儿童的学习起点、认识规律及思维方式,能让儿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突出“数学味”,即强调小学数学教学在向儿童传承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基础之上还要让儿童领悟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等数学学科的本质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每个儿童的数学素养,从而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儿童味”与“数学味”和谐共生,让数学课堂成为既具有技术含量,又具有思想含量的课堂,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一种专业。笔者认为本色教学与当下新课标提出的“四基”目标不谋而合,应该说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笔者自2009年开始就着力研究并实践本色教学,已取得一定效果。今后笔者将继续研究这一教学方式,力求在当地形成一定的影响。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正确的教学路。要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三者的内在联系。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细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充分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达到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第三,综合素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新课标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发事件,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提升的有效措施
首先,教师要加强备课准备,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课前进行备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第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有侧重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明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设计的丰富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手段:
第一,情境带入教学法。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要通过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情景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教师在进行情景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有条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最终,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第二,合作教学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学习能力,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的时候,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教师再进行适时引导,加强学生了解这一规律的实际应用。
第三,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微课资源,对课堂资源进行优化。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对三角形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透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对三角形底以及高进行认识学习,提高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会发现锐角、直角以及钝角三角形的高,教师要对直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其他两条高有侧重地进行教学,通过小组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游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与效率。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有效融合起来,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师总体规划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等。课堂教学设计具备预设性和系统性特征。课堂教学设计属于教师的常规性工作,也属于主要的工作内容。但是就目前形势而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和改进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改进设计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
1.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材料所阐述的知识内容只是课本上仅有的资料信息,而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也只是按照教材内容组织和规划课堂教学活动,使得教师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教学观念:将数学教材上的知识机械式灌输到学生的脑袋中,这样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少数数学教师能把教学目光放置在课本外的知识上。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范畴,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2.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力度不足
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自身视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为了保障完成数学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为了保障教学内容能顺利按照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常常操控教学活动中所有可变性元素,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力度不足。
3.教学材料信息的大量堆积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化处理部分教学内容,从而方便小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根据相应的设计流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而导致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不规范,教学过程的条理不清楚;将需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积压在一起。一旦堆积超过了学生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教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改进对策
1.创新教学知识的传授方式
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深刻把握作者编写教学材料的目的,并添加自身的元素,对数学教学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讲解,注重教材内容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保障所设计和规划出的教学活动具备针对性和层次性特征。此外,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勇于突破教材章节的限制,适当地添加创新性教学元素,结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优化教学结构。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认识》这一章节内容的过程中,先不告知学生“同圆半径相等”这一概念,采用引导的方式对来教导学生。教师需要步步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概念。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得出:在同一个平面图形中,存在着等长线段的图形,其中包括正方形、正三角形……,等长线段有3条、4条……,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把所有的正多边排列在一起: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地观察到平面图形中存在的关系,强化学生对圆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性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性思维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能够正常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此外,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推理能力;注重对学生静态知识的传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综合性思维的拓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知识”这一章节的过程中,巧设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长方形周长是否是用‘长加宽’来计算”,“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是否一样”,“长方形周长是将四条边相加”,“四条边相加可以得出:(长+宽)×2”,那么可以推理得出“长方形周长C=(a+b)×2(a为宽,b为长)”。这样的逆向推理分析过程,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长方形周长公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知识的传授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整体性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丹阳,李齐森,孙振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0(03):121―145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课标;数学教育;教学模式
【Abstract】In the paper,we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mathematics education specialty in norm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Also,we explore the system of talent cultivation,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for higher mathematics education.
【Key words】Basic education;New curriculum standard;Mathematics education;Teaching model
0 引言
2003年以来,在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下,中小学数学的课程改革正在较大的范围内顺利展开[1]。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只有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然而,当前的高师院校的数学教育专业却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实践、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弊端,如重学术轻师范;课程体系设置重深度轻广度,缺乏综合性;高等专业课程与中小学教学需要严重脱节,缺乏时效性;教学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发展;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导致师范生专业能力的缺失等等。因此,基于新课标的高师数学教师的培养,成为当下一个较为突出的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相关学者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如文[2-3]就高师数学教育发展与改革进行了探讨,文[4-6]基于数学新课标的高师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文[8]就探讨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影响与变革。本文主要基于中小学新课改标准,针对当前高师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基础教育新课改下高师数学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
1 新课标背景下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改革的尝试
1.1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理念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如果承担着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的高师院校的数学教师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步伐,中小学新课改将无从谈起。如果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那么培养出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拖累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全面展开,中小学数学教师也在进行着全新的数学教育理念的培训工作。因此,对高师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也应相应展开,要使他们深刻理解基础教育数学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养。高师数学教师更应该注重新课改下的数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建立与时展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制定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分类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不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学生分别归入“数学素养实验班”和“师范技能实验班”,既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又注重学术型后备人才的高层次培育,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潜能,突破传统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的弊端。 1.2 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是高师数学教育活动的核心,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新型的数学教育人才,要高度重视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调整。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要求均做了较大的调整,从而对中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师数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变得必不可少。前,我省部分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极不合理,重深度轻广度,缺乏综合性,数学教育专业传统的几门教育类课程如中学数学教学论、中学代数几何研究、数学史等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高等专业课程与中小学教学需要严重脱节,缺乏时效性等。因此,对于课程体系设置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优化,加强基础性和前沿性。教师教育课程是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性格和专业性格的主要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教师职业素养教育思想的形成。在此类课程设置上,应根据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学习,注重数学知识素养的提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的设置也必须得到强化,要加强学生在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学软件、计算机编程等课程模块的学习。
在调整课程设置的同时,高师数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也要与中小学数学教育要求相吻合。如数学教育专业通常开设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等是中小学数学的延续和深入,他们是有机的整体。如果这些课程不做适当的调整,一定会造成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脱节。教学中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删减一些过时并对后继课程影响不大的内容,增添一些现代数学内容,在讲解抽象理论的时候,尽量把他们和一些生产生活、经济、金融等实际问题中具体例子联系起来,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课程对他们将来的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但使数学专业素质有了提高,而且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地把握中学数学的教学。另外,要用现代数学思想来组织和整合传统数学内容,要以中小学数学教学知识为出发点,要致力于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有机对接,高等数学的根是初等数学,教学中要联系中小学数学学科的内容和特点,重点讲解与中小学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内容。只有将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打通,才能有效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素质。
1.3 改革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最终要在课堂上实施,高师数学教师就要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尤其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上。在课堂教学中可打造“自学―讲授―指导”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课前,教师要做好课程的课前教学设计,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课中互帮互学,小组探究,教师最后答疑解惑,强调重点,延伸拓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以便灵活掌握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这种合作、沟通、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意识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要压缩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培养好学生课外数学阅读的习惯,加强自学方面指导。
1.4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师范技能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标准,高师数学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要做相应的革新。通过近几年的调研,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师毕业生尽管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但不具有很好的教学基本功,有的毕业生连一节完整的课都无法上好,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相关数学能力和新课改的高标准。因此,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训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高师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教学技能培训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下转第90页)(上接第60页)与度,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教学观摩课等,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高师院校应让师范生有充足的见实习时间和稳定的见实习基地,实习模式应遵循多样化原则,加强试讲、说课、微格教学、见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1.5 密切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加强高校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交流
高师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一般都是地方中小学,他们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高师院校应该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与沟通,依托地方中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惠双赢来实现师范生见习、实习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高师院校的数学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教学理念,积极深入到中小学教学第一线,通过教师自身的参与和体验,深刻领悟和体会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精髓,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提高校外实习基地教师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聘请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人员参与高师在校生的培养工作,让他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2 结束语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高师数学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使中小学数学教师更专业,更能适应新课改,需要高师院校做出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除此之外,高师院校还应加强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孙名符,李涵.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数学教育改革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8,5:17-19.
[3]李建华,康淑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数学教育发展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2):23-24.
[4]李涵.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谈高师数学教育[J].菏泽学院学报,2009,31(2):131-134.
[5]耿彦峰,何瑞强.新n标下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5):72-75.
[6]黄乐华,简国明,葛晓娟.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58-60.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当今时代可以说是科技人才时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要有更多的全能型人才的贡献,而这些全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要让现代的年轻人拥有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课程的开展成为了很重要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是最重要的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具备一方面来自于先天条件;另一方面是需要老师在后天的教学中去开发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排样相当的重要,所以老师必须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目前,我们国家的全能型人才还相当的稀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学生开始着手培养,让学生积极的人面对学习,因此,国家把对学生思维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作了重大的改革,重点改进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祖国培养全能型人在打好基础。笔者认为,要做好该基础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开始做起,具体方法如下。
一、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做游戏的方式,小学生玩乐是他们的天性,要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学到东西是最好的教育形式,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而且会不由自主的爱上学习、爱上数学课,完全调动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 用列举法求概率”这节课中,准备了两枚一元硬币(用来引出两步实验);牌面数字都为1、2、3的黑桃、红桃两组牌(用来引出稍微复杂的两步实验);两个骰子(用来引出更复杂的两步实验)、牌面数字也为1、2、3的草花牌(用来和黑桃、红桃搭配引出三步实验)。先从同时投两枚硬币判断是否公平的游戏得出――“公平不公平,概率来说明”;再从两组牌中同时各摸出一张来设置问题使学生感到结果复杂,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地写出全部结果呢?从而引入课题――用列举法求概率;在学生初步探索两步列举法后再设置同时投两个骰子的情境使问题更复杂,最后设置从三组牌中同时各摸出一张的情境引入三步列举法――树形图,这样就完全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教学目的里面,老师就好像是一个魔术师一样,小学生的孩子正好对魔术充满着好奇,更愿意听老师讲解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完全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但替代了落后古板的教学方式,而且达到了现代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在学生中扮演着很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小学生及其容易模仿,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非常的强,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学生的需求了,所以教师们必须清楚的认识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课堂里最好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角色去给学生们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在课堂里面要以学生为主,给每一个学生最正确的指引,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潜力。教师可以一会儿是提问者、合作者、评判者和领导者。让学生以教师为学习的榜样,在教师的培养下茁壮成长。总而言之,教在课堂上引导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可以上一堂以学生为教师的公开课,让学生提前备课,自己搜索课堂上需要准备的材料,老师再加以指导。
三、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体系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局限于感知,所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掌握。数学知识里面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很抽象地,怎样让学生能够形象具体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个好的情境。这样学生只要进入情境中去理解把握理论观点就非常的容易了,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反而会激发学生们无限的思维能力。
在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现代最流行的多媒体营造的,还可以从我们的日常声中去寻找,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到生活中。因为,生活给了学生们很好地实践,有实践数学问题理解起来就通俗易懂的多了,这样对知识点的掌握就会得心应手。例如:在介绍立体图形时,老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做好立体图形的模型,课上的时候方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和学习。或者在授课的过程,能够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一切资源。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一方面把原本死板的知识点变得立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死板的教学模式变得有机化,有趣化,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新颖的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不断地成长;另一方面把握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学生在观察、思索。探寻、讨论上的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促进学生自我的完善。例如“: 角的认识”这一小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的演示,有点到线再由线到面让学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仰视角什么事俯视角,如何比较角度的大小,如何准确无误的做出角,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认识,一定程度上也能确保我们现代教育体制的实施。
五、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一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让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往往是一对矛盾。然而我们从学校内部看来,想要缓解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最为主要的出路就是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充分的丰富我们的课堂教育,促进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一下是我们所围绕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来进行的策略和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策略;教学主体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
一、把握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是开展“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活动而要实现这一前提,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一)遵循“描述——建模——说理”的步骤讲解新版教材中解决问题的内容。
描述是结合教材情景,通过观察与发现,对采集到的数学信息进行表述;建模是建立“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模型;说理是在建模的基础上,回答“为什么”和“怎样想”的过程。例如:二年级下册教材中计算“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应结合情景图,引导学生围绕直接呈现的信息“15人做游戏”和间接呈现的信息“平均分成3组”、“每组5人”进行表述,这就是描述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15人做游戏”、“平均分成3组”这两条教学信息,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每组几人”“可以分成几组”等,并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确定此类问题用除法计算,这个过程就是建模。该模型建立后,学生会列出算式,再提问学生怎样思考,这个过程就是说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策略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遵循“对比——说理——训练”的原则解决新版教材中计算部分的内容。
新版教材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不再孤立地进行计算教学,而是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乘除的互逆关系,并提倡算法多样化,学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计算内容的最终定位还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因此要遵循“对比——说理——训练”的原则。对比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比较;说理是对相应的计算说明理由;训练则是指设计相关的习题,组织有效练习。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有两道例题,对于例一,由于除法竖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都是第一次教学,对于其书写格式要求一定要按标准讲授,而在例二中,因为有了例一的基础,则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尝试的策略,并进一步通过练习题延伸,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遵循“感知——探究——归纳”的途径解决新版教材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
新教材在空间和图形的编排上,最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要准确把握这些内容,就要采取“感知——探究——归纳”的途径。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知;探究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所引发的深层次的研究,归纳则是对学习材料给出的有结论的描述。例如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教材在几组画面后,直接给出面积的定义。为理解这一概念,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摸黑板、课桌的表面、教材的封面,这个过程就是感知。然后通过三个小朋友对话的情景,阐明统一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点,最后归纳结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图形,且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这是典型的利用“感知——探究——归纳”的途径来解决空间和图形问题。
二、分析教学主体,找准教学起点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失去了最可贵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针对于这一主体进行。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水平、知识经验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一年级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是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把静态的情景图通过表演转变为直观的、形象的动态情景,使学生在动态的情景中感悟加减混合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的现实状态来确定教学起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在此基础上,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抓住新旧知识点的共同原理和本质,使教学更有计划性。例如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它与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是原有认识结构中几个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的重新组合,抓住了这些“本源性”内涵,就能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浅层型和随意性,减少重复和无效劳动,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合理引导启发,训练思维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使学生从感兴趣的、好奇的、熟悉的问题或现象出发,通过比较、分析、综合,产生困惑,形成数学思维需求。教师应知道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具体指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知道这样思考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
(二)指导学生对比辨析。
对比辨析可以异中存同,同中求异,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相似问题的比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安排这样两组对比:第一组,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周长的对比;第二组,整圆面积与半圆面积的对比。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每组题的意义和解法有何不同,既加深了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又提升了上课和理解能力。
(三)指导学生逆向思维。
很多学生习惯于正向思维,这样单向的思维方式不利于思维品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灵活和变通。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时,推导出面积公式后,还要启发学生反过来想一想: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如何求高?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四、加强阅读指导,形成阅读策略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数学阅读不是简单地阅读课本,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而不是直接阅读现成的结论,这是由数学学习内容的精炼性和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决定的。因此很少有学生把读数学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逐步形成阅读策略,使学生由愿读转变为会读,最终上升到乐读。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移动水平和不同的阅读任务,提出阅读要求。低、中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弱,可以设置详细的阅读信息卡用以指导。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课后的延伸阅读就尤为重要。教师课前可准备有趣或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供学生使用,采用:“课内学一点,课外带几点”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数学兴趣是数学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创设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例如,对小学生,排队比高矮、排队买票都体现了数的序列概念;而数糖、苹果的个数等都体现了基数的概念;到菜市场、粮店、超市买东西,称量自己的体重等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千克、克之间进率有了一定的认识。正如一位美国课程专家所说的那样:“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构建学习小组,指导合作策略
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三大特征之一。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相互间的信息和资源整合,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还可以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学会欣赏和宽容。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就是学习小组,小组的合理构建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根据接受知识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可将学生分为“快而准”、“快而不准”、“慢而准”、“慢而不准”四种类型,在小组中合理搭配,使优等生的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总之,新课改、新理念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把研究教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2012年全国数学教师读书竞赛启动[J].数学教学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