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劳动教育的起源

时间:2023-08-28 16:54:16

导语:在劳动教育的起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劳动教育的起源

第1篇

关键词 劳动;劳动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12-02

1 劳动的概念及意义

的观点认为:劳动,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劳动的实质就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有一定目的的自身活动,来调整和控制自然界,使之发生物质变换,即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或者性质,从而达到为人类生活和自身需要服务的目的。因此,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是整个生命世界共有的现象。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在对人类及动物界的起源及进化过程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论证后得出结论,即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劳动不仅仅存在于人类自身。事实上,自然界的所有动物种群都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来维持其自身的存在与进化的。我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严复,在对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所著的《物种起源》一书进行翻译后,得出生物进化的核心理论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观点,从本质上也说明动物通过劳动来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的意义。因此,有理由认为,劳动是动物进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唯一手段。

那么,劳动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通常认为,劳动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生产的最基本内容。劳动是人类本身对自然界与社会关系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重要标志。

人类通过劳动所生产出的所有财富,都是劳动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劳动力则是其中的决定因素。众所周知,劳动不仅创造了文明,劳动也创造了财富,劳动又促进了人类发展,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进。

劳动是生存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更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改变自己,改善生活,改造世界。劳动是人类健康和智慧的源泉,也是快乐和进步的手段。人与大多数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类的劳动是主动的、有智慧的劳动,是通过制造工具来达到目的的劳动,而大多数动物则是被动地劳动。然而,笔者认为,尽管动物不能够制造工具来进行劳动,但是譬如蜜蜂筑巢、蚂蚁“盖楼”等行为,足以说明动物也在运用它们的手脚和头脑来进行劳动。唯一遗憾的是,动物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快乐,人类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以完全地读懂它们而已。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常常会提到人性。人们都明白,既然人类来源于动物,那么人类也必然具有动物的很多本性,即动物性。也就是说,人性存在两面性,即人性的一面和动物性的一面。换言之,就是人性的善与恶并存于一身。人性的善表现为勤劳、善良、克制、节俭、尊重、感恩等;而人性的恶则表现为懒惰、邪恶、放纵、浪费、好斗、无情等。作为教育者,如何通过教育来弘扬人性,扼制动物性,使人类社会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和进步,就是需要共同思考的重要命题。而这一切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劳动教育。

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个小孩子都知道的。”更何况所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的大学生。因此,面对目前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习惯缺失的现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且认真分析研讨,找出教育的针对性。

2 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

与多年以前的往届大学生相比,最近几年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1)缺乏劳动意识,好吃懒做,作风散漫,思想懒惰;2)缺乏环境意识,随地丢垃圾现象严重,部分班级整体卫生状况堪忧;3)缺乏责任心,自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非值日时间不肯义务劳动,缺乏奉献精神;4)浪费现象严重,消费奢侈,不珍惜父母和别人的劳动果实,尤其是浪费粮食;5)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抗挫折能力下降,性格脆弱,易怒,任性,娇气等;6)大学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中,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等反馈评价比例呈上升趋势。

上述现象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大多数学生身上,现状令人担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综合上述现象,认真分析和研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因素值得注意和引起思考。

1)中国特殊的独生子女现象,造成过分集中的家庭关爱,正在日益剥夺孩子劳动的意识和权利。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成为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掌上明珠。以前分给几个甚至十几个子女的爱,全部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由于两代长辈共同关爱一个孩子,导致家长承担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应承担的一切自我劳动的义务,家庭的溺爱和事事包办,于无意识中剥夺了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劳动意识教育和劳动权利。比如,每天都会看到在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父母任劳任怨地替孩子背着书包;在公共汽车上,已经十几岁的孩子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对旁边站着的家长视而不见,脸上看不到丝毫的同情与感恩,对于孩子时常表现出的谦让,家长总是会理所当然地回绝,将孩子感恩的火花无情地熄灭,并且认为这就是爱。

2)社会和家庭条件的优越,弱化了孩子对劳动的需求。家境优越、社会富有、时代进步为当代学生提供了优越的成长条件。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现好逸恶劳的不良发展倾向。很多孩子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分辨不清,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作为教师,经常会看到,每年新生入学时,学生的一切事务全部由家长代为打理,很多女孩子连袜子都不会洗,甚至连床铺都不会整理,这种由于家长的爱而剥夺孩子劳动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现实,着实令人担忧。

3)高考制度下的学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削弱甚至消除。绝大部分中小学一味抓升学率,重智育轻劳动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这一概念,在很多学校被个别教师扭曲异化成为惩罚“问题”学生的手段,导致更多学生对正常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完全背离劳动光荣这一积极概念,反而形成劳动可耻的错误观念,进而躲避、厌恶劳动。而好逸恶劳的恶习一旦养成,绝非朝夕之力所能改变。

4)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给学生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偶像剧的盛行,是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很多剧中角色都是富家公子或小姐,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恃宠而骄、任性放纵。而这样的一些角色塑造,给学生带来的更多的是负面影响,他们向往剧中角色的优越生活,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达到目的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他们不能面对现实,对自己的父母、学校及生活环境形成越来越严重的抱怨情绪,不劳而获却不觉得满足,而且毫不感恩。

此外,造成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还有很多,必须认真分析,高度重视,深刻剖析,并认真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填补缺失,使他们形成健康、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2篇

按《辞海》的解释,舞蹈属于艺术的一种,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反映社会生活。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表情。舞蹈是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语言的时候,就用姿态、动作来传达信息,进行情感、思想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关于舞蹈的起源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神授、宗教巫术、、宗教巫术、游戏、劳动等说法。可谓众说纷纭。

神授说是最早的关于舞蹈起源的学说,它把舞蹈的起源归于神的恩赐或传授。模仿说认为舞蹈是通过观察、模仿动物动作、行为以及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而产生的。游戏说认为舞蹈是由于人精力过剩,游戏而产生的。马克思文艺理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的“劳动说”认为舞蹈是伴随生产劳动产生的。劳动使人有了健美的形体,而且劳动中的动作蕴蓄着力和美,是舞蹈技巧的源泉。上古时代,伴随着生产劳动舞蹈产生了,而且用来交流思想、感情。原始部落里,打猎和战争都是部落一起行动,这决定了原始舞蹈是集体性的。部落为了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出现了图腾。庆贺或祷告时对着图腾跳舞,就出现了图腾舞蹈。

到了奴隶社会,图腾崇拜和巫术迷信结合出现了巫舞。尽管图腾崇拜和巫术都是原始的,但他们的活动形式和性质都不同。当时人们将图腾当成偶像,而将巫师看成人神间的角色。图腾舞蹈是集体舞蹈,而巫舞是巫师个人的表演。巫术中的歌和舞只是用来制造神秘气氛的手段,用来保证巫术的成功。

到了封建社会,宫廷舞蹈得到了大规模发展,在汉魏和隋唐时期达到了高峰,主要用于祭祖和宴饮助兴场合。西方社交舞蹈的起源是在 17 世纪后,根据宫廷舞蹈的特点并吸收了一些民间的舞蹈,加以改编成为了以社交娱乐性质为主的舞蹈形式。20 世纪初的西方,受浪漫主义思潮影响,现代舞兴起了。后又在现代主义的思想影响下衍生出了很多舞蹈派别。现代舞反对传统的艺术观念,提倡创新、自由,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表演体系及理论体系。民间舞蹈是舞蹈发展的主流,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一条永不枯竭的舞蹈源泉。

第二节体育表演项目概述

体育是以身体素质练习为基本要求,为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全面发展,进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体育表演项目是以舞蹈、音乐、服装等艺术表现方式为烘托,把不同艺术化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进行改造、移植、放大和组建来实现本运动项目的基本内容,以运动技能和艺术表现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身体文化娱乐活动。

体育萌发于原始社会早期,经多次质的飞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形成。但长期以来,关于体育起源问题存在着多种学说,最主要的是“劳动说”。该学说认为体育起源于劳动,学者们倾向于这种观点。由于劳动创造了人,因而劳动是体育起源的主要源头和最初动力。

体育往往是战争年代训练士兵的内容,这也促使了体育的最终形成,但也非主源头。体育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宗教巫术和战争等都成为了促使体育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动力。

人类为了捕食野兽,防止其侵袭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最原始的身体活动技能如奔跑,跳跃,攀爬和投射等。距今 3000 到 5000 万年前,人们意识到要想猎取到更多的野兽,必须有更好的身体素质,所以人们逐渐将劳动教育和身体素质锻炼分开。考古学者研究发现,这时的人们开始进行长跑、投掷、立定跳远等训练活动,学者们称作“身体锻炼发展阶段”。

随着娱乐活动和身体锻炼的发展,各种生活能力及身体素质提高了。后来又用分胜负的比赛方式进行娱乐,最初的“竞技体育”就诞生了,这是原始体育第二次质的飞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原始赛会的出现是原始体育最后一次质的飞跃。随着社会进步,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一些着名的赛会中心。原始体育就这样经历了萌芽期、身体锻炼、竞技、祭祀运动会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体育最终形成了。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在体育与艺术的不断融合下,衍生出了富观赏及艺术性的体育活动,形式上以力量、技巧、功夫等为主,内容上是不具有对抗性,旨在以传播体育文化为目的。体育表演项目主要有:艺术体操、自由体操、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和武术等。

第二章舞蹈与体育表演项目的比较

第一节舞蹈与体育表演项目的相同点

舞蹈和体育都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基本表现形式的一种身体艺术,也均是表达身体语言的基本形式。舞蹈是通过舞者的训练、编排及有组织的肢体动作、造型在音乐的伴奏下传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体育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体的生理机能、人体构造、身体发展的教育、力学原理及其有效运用。

舞蹈及体育都贯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并同为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因为舞蹈和体育都是身体艺术,因此两者最大的共性就是都是通过肢体运动来表现的形式。再者,不管是体育还是舞蹈,人们的目的或宗旨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传达某种事物以及感情。

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某种需要,于是乎就衍生出了舞蹈与体育这样两种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身体运动,两者各有各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通过互相借鉴、吸取的方式使彼此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节舞蹈与体育表演项目的不同点

舞蹈和体育既然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即使关系再怎么错综复杂,彼此之间也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两种艺术项目之间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舞蹈是艺术表演,体育的主旨是强身健体。以肢体运动为主的体育可通过做各种各样的训练项目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舞蹈却有所不同,虽然也是以肢体动作为主,但是舞蹈的重点是其动作传递出的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不同的动作,传递出特定的情绪、情感,因此,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精神活动。

第3篇

国际节日“五一劳动节”,是宣扬劳动精神的一个节日,五一即将到来,大家肯定想知道五一放几天假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劳动节放假几天2021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劳动节放假几天20212021年劳动节放假安排为: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要紧急情况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平安过节。

劳动节的来历在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力量不容小视,就拿劳动节来说吧,它的起源就和无数辛勤工作的劳动人民密不可分。劳动节的成立,对于世界各地的劳动者来说,有怎样的意义呢?

劳动者的价值包括所有劳方全体成员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劳方指三方面雇员:工人、技术工程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较大企业中,资方只是出资金、厂方和设备的投资方,老板只是法人代表兼监督人,企业真正的创造力来自于全体劳动者。

劳动的目的何在?如果你在二十岁,你会有豪言壮语,为自己所要成就的理想而奋斗。如果你三十岁还在操作岗位,那么你一定有许多理由来安慰自己,大多数的伟人都是大器晚成的,你或许就在天降大任,必先劳其筋骨的过程里。四十岁呢,你还是在一线工作,为了一份薪水,胆胆兢兢,不敢得罪上面,不敢闹僵周围同事的关系,你要养家,你要供房,你要拼命地挣钱过上安稳的生活。

再回头想想自己二十岁曾立下的誓言,那些话早已搭上幼稚的翅膀飞的了无踪影了,如果单纯从劳动目的来看,当初的志向总归是让人兴奋和向往的。如果现在给你实现发财的机会,我想每一个当初许诺过的少年,一定会在富足的生活之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众所周知,“五一节”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战斗的节日。1886年5月1日在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斗争,尤其是芝加哥城的无产阶级不怕流血牺牲的斗争,使资产阶级做出了重大让步,被迫承认了八小时工作制。这次伟大斗争得到国际无产阶级和伟大导师恩格斯的支持,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正式决定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

由此可知,“五一”本是产业工人的节日。但随着社会发展,“劳动者”概念逐渐泛化,为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益的初衷也渐渐被遮蔽,“五一”成了“全民共享的假日”。早些年是法定一天,串休一天,其间还少不了半天乃至一天由官方举办的政治活动。六、七十年代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五一”必张灯结彩,全体人民向领导阶级致敬。

生活给予你的公平与不平等,并不在乎你付出多少为衡量的标准,如果你劳动之后有了快乐和满足,不要反思为什么,既然不为劳动所累,所恼,那便是你的生活,所谓的理想,无非是让自己幸福,而如果快乐中,你的幸福就来临了。

劳动所累,至少是在坚持,还是趁早放弃,短短人生,浪费一天就是二十四小时,我们的生命是在倒数着计时,不要在最终的路尽头,想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却不能够,也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

劳动节的活动

五一节是比较少见到传统风俗的,不过作为举国欢庆的节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有个小长假,此时到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息,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在此期间,公园或者一些剧院会有很多文娱活动上演,吸引诸多人群来观看。商场也会举行打折促销活动,促进大家的消费。出门旅游、返乡探亲、与朋友相聚也是常见的习俗。

劳动节的内涵是什么国际劳动节的内涵与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

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者是一切文明和财富的创造者,劳动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总结了体力劳动的经验,体力劳动者实现了脑力劳动者的设想。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应该让人民认识到这一点。尤其脑力劳动者更应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国家将五一劳动节作法定节假日,本意就是唤醒人们的劳动意识,形成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尤其少年儿童是祖国的下一代,是国家、民族和社会未来的脊梁,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要让他们意识到五一劳动节的本质内涵,引导他们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

第4篇

黄梅县地处吴头楚尾,位于大别山余脉,属鄂东尾县,虽远离都市,民间艺术却异常丰富,除了黄梅戏风靡中原影响全国以外,“黄梅挑花”也是异常珍贵的民间艺术。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近年来,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黄梅县成立了挑花公司,黄梅挑花这一民间艺术又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结合民间传统工艺,加入现代元素,精心设计制作。经过挑花工艺制作的窗帘、壁挂、地毯、画匾等工艺品,图案色泽更加亮丽,外观修饰更加考究,既具有古朴神韵,又洋溢着时代风采,让人们爱不释手。黄梅挑花因针法简单,表现力强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经常能看到人们挑花的身影,不仅爱美的女士,很多男士也忍不住拿起针线绣上一两幅。这些丰富的地方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立足地方,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多方面的课程价值、教育价值,凸显文化内涵,开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挖掘蕴藏于地方资源的文化内涵

我们不应单单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纯粹设计一个活动,更应着眼于揭示或暗示综合实践活动中蕴含的文化特质,丰富活动内涵,挖掘活动本身内含的文化和精神实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进行文化探源。黄梅挑花,历史悠久,始于唐宋,兴于明清,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是黄梅县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据《黄梅县志》记载:早在宋代,黄梅就有了十分讲究的挑花工艺。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探源黄梅挑花》活动,带领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采访挑花老艺人等方式了解黄梅挑花的起源和历史,感受黄梅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

2.进行文化品味。黄梅挑花被誉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它表现手法简练,表达的内容丰富,有吉祥富贵的婚嫁,有娱乐、戏曲、故事等。黄梅挑花作品品种多样,大至被面、门帘,小至香袋、袜带,均为妇女、儿童日常生活穿戴和卧房内的部分用品,也有的是用于男性所需的女工制品,如褡裢、腰带、烟袋,或定情信物。这些作品大多通过图案、文字等表达人们的情感,寄托人们的理想。在活动中,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挑花公司,欣赏挑花作品,感受挑花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能意识到要将这一民间艺术继承和传扬下去。

二、探索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模式

应从地方课程资源入手,通过揭示文化内涵,使学生获得对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以综合主题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以“主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基本活动方式为访问、调查、收集资料、研究。主题探究活动一般有三个阶段:发现问题阶段、解决问题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如,开展《家乡的黄梅挑花》主题探究活动设计,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后,抛出主题,启发学生“你想研究黄梅挑花的什么”,让学生从这个主题出发,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帮助指导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共同探究与实践一个大主题的活动。比如,有的小组想研究“黄梅挑花的起源”,有的小组想研究“黄梅挑花与十字绣的区别”,有的小组想研究“挑花工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这种从不同侧面切入主题开展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认识事物、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后,随之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形式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分析总结。进入总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实践探究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加工整理,以口头材料、实物、图画、照片资料、简单的书面材料等形式呈现,进行成果交流,进而因势利导,举行挑花作品图片展览、墙报手抄报制作等。

2.以“工艺制作”为主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此类活动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是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活动。活动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按学年分成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适应期(定在四年级),上学期活动主要目标为认识并学习基本针法,下学期为熟练掌握基本针法。学年结束,学生能完成制作小型挑花作品。

第二阶段为萌芽期(定在五年级),上学期活动主要目标为在熟练掌握基本针法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图纸并绣制,下学期为小组合作设计作品。学年结束,学生能完成一件自行设计的微型或小型挑花作品。

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化学教学;应用

项目教学法(Project teaching method)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完成一个项目,这是师生共同完成某一个项目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从项目的设计方案与实施操作以及完成后的评价任务,都需要学生来完成,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操作时对其监督,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操作错误的环节进行纠正。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最初起源于欧洲劳动教育思想。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与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法是项目教学法最早的雏形,经过一系列发展,在20世纪的中后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新思潮,并渐渐得到完善。项目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形式的一种,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以让受教育者社会化,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关系,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标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它的基本核心是不再将教师所掌握的现成知识直接传授给受教育者,也并非简单地让学生按照老师的安排去得到结果,而是通过教师的指点,让学生自己得到寻找结果的途径,学生在过程当中会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

二、项目的选择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教学法的模式是以项目为中心点,因此,项目教学应该有精心的准备与策划,当项目确定的同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1)所选项目的难易程度应该因人而定。在项目确定之前应考虑职教老师的自身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水准,再决定选择项目的种类。项目的适当性应该由教师去把握,尽量选择学生乐于去操作的项目,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

(2)选择的项目不能远离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项目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纲要为基本,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多地融入到项目当中,使学生在项目操作后可以深入了解所学科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并能够有能力去胜任所学专业的基本工作。

(3)设计的项目要具备实用价值。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为了突出本学科的实践性,所选择的项目应该做到就地取材,根据目标所要求的内容来确认方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水的电解实验,基本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水进行了解,为学生以后从事化工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结合教学大纲,使学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能熟悉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氢元素+氧元素;以及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让学生亲自操作,对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并通过对氢气、氧气的检验让学生了解到氧气的特性是助燃,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及氢气具有可燃性,并且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等相关信息。因此,确定项目为“水的元素组成以及相关实践验证”。

三、项目教学的准备工作

(1)学生的准备工作。由于项目教学属于开放性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其学习成绩,学生务必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本学科的学习,应在学习前认真阅读相关材料以及书籍,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工作,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搜集相关企业的资料,为实验操作做充分准备。

(2)任课教师的准备工作。项目教学属于系统化工程,由于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更加复杂的过程,在难度方面也要比传统教学的难度大很多,因此,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的要求都很严格。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实行项目教学任务之前,应该对相关的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查找大量资料以及相关信息,还要了解相关的知识面,大量搜集有关的实例。了解实验仪器,认真制定完整的项目教学计划,最后要在实施项目之前对学生进行动员,使学生了解到该项目的基本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更高的学习热情来完成这项活动。

四、项目的具体应用

(1)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学习小组,将每个小组的学生均匀分布。教师应该对每名同学的不同方面特点有所了解,比如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将不同层次的同学划分到一组,使学习小组在不同方面进行互补,学习好的同学或者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通过老师的均匀分组来帮助各自组内学习成绩差的或动手能力欠佳的同学,从而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机会。在分组过程中人数应该均匀,每组最适合的人数一般为三至五人。每个小组需要推选出一位组长,职责就是在教师的指点下对本小组的开发进行设计,并负责本小组各成员的任务分配工作,以及对小组的操作实施进行监督。

(2)按计划进行项目的开发和完成。本阶段以学生的互动配合和自学为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任务和角色有所了解,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潜质,与同学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纠正错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项目完成之后应该针对本次项目制定表格并对每一阶段的操作作出相应的自我评价。

教师应在项目结束后对本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打分,应该就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公平、公正、公开地给出相应的评价,通过对学生操作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提醒学生以后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例如上文所举出的“水的元素组成以及相关实践验证”项目,根据实践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表格。评价的目的不单单是评出本次的成绩,更主要的目的在于指出病症所在,让学生在后来的项目中有所注意。

五、结束语

总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上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不但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采用项目教学法不但在中职化学教育方面得到良好的效果,在其他学科的教育当中也存在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育领域中,应该大力提倡项目教学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 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第6篇

关键词:哲学;教育;休闲;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28-02

不论对休闲还是休闲教育而言,借助哲学的思辨,可以帮助我们思索其应有的本真面貌。哲学泛指一切人类理性的思考和反省活动,它是思辨的、规范的,哲学是探寻回到事实本身,哲学所探讨的领域相当广泛,哲学与教育的关系,不管从历史发展或是其探究的历程来看,两者都是紧密相关的。

一、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1.历史发展视角下的哲学与教育。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哲学与教育的关系,我们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渊源:首先,哲学的发生源自于教育的需要。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最初哲学的发生乃是当时教育的需要。古希腊为哲学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在本质上与科学没什么差别,因为其研究对象是以纯自然的形式或变化为主,不涉及人生的基本问题。而开始以社会人生为研究对象,则是由当时古希腊的游方教师传播青年道德、政治与城市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在实际教育经验中,开始发生了个人与世界、社会,知识与行为等彼此间的关系问题。因那时实际教育上的需要,才把哲学的研究由对纯粹自然的研究转到社会人生的研究中来。教育问题不仅与哲学有深厚的渊源,其亦与休闲有深刻的渊源。在休闲的词源学考察中,西方最早具有明确休闲内涵的词汇是σχολ?耷(scholē),它并没有成为英语“leisure”一词的词源,而是演变为现代英语词汇“school”,由此可见休闲与学校两词汇之间的渊源。诚然,休闲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休闲以一定的受教育程度为前提。其次,教育理论的实施是随主流哲学思潮的发展而变化的。哲学不但起源于教育,并且对教育影响深远。一部西方教育史,不仅是各时代的教育理论和实施,它也是当时主要哲学思潮历史变迁的反映,古罗马的实用教育,乃是当时崇尚辩说的哲学思潮的表现。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是教会人们如何理性与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在于追溯希腊罗马的文献,重视古典文艺,人文主义的教育目标便是此时期的特点。随着自然科学逐渐发展,哲学思潮便趋于重视感觉经验,提倡直观教学和尊重科学知识,带有唯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色彩。18世纪个人主义的哲学崇尚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判断,其教育的目标变为注重个人人格的发展,尚自由的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社会哲学方面,另一种反个人主义的哲学思潮――社会主义也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引起了注重教育之社会功能的“社会教育学”。一战以后,国际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潮又一次膨胀,教育理论的理论和实施注重促进民族间的谅解和维持国际和平,提倡生产教育、劳动教育以及阶级教育相结合的思想。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始终是追随哲学思潮的发展而变迁的。

2.教育历程中教育与哲学的关系之观。首先,教育目的是一切措施的方向及考核教育成效的标准。如何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价值判断的问题,亦即哲学的问题。一般探讨哲学思想影响教育目的的抉择,可从两方面讨论:一方面是教育目的究竟是永恒不变还是不断改变的?另一方面是教育目的应以何种目的为中心,究竟是启发先天理性,还是重视经验改造?或另有其他目的。以上这些议题,都需要以哲学的观点为根据,加以判断与指引。其次,课程是教育内容的呈现,也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工具,哲学的观点,既会影响教育目的的抉择,当然也会影响教育内容,亦即课程的抉择。倘教育目的主张追求永恒不变的知识与真理,则课程内容将会重视理论与普通科目,以及强调思考、领悟、鉴赏等类知识。反之,如认为教育目的是不断改变的过程,则较重视实用与经验科目,强调知识需透过经验的改造,且与生活相结合。哲学既然影响教育目的的抉择,自然也会影响教学或教育方法的抉择。选择哪种教学或教育方法,需要哲学的观点来衡量。

二、哲学与休闲的关系

从上述教育与哲学的关系来看,两者似可比拟成手段目的,哲学好比是实体,教育为实用。然而就休闲与哲学的关系而言,则较属于目的与理想的关系。从哲学的起源脉络来看,休闲始终是哲学追求的目标或理想,然而随着休闲观念的转变,休闲却有逐渐世俗化、物欲化的现象,偏失了原有的理想与完美,此时,休闲有赖哲学予以导引、纠正、丰富。

1.休闲是哲学追求的终极理想。古希腊传统认为休闲是一种允许个人得以探究真理的状态,它的精髓在于其为一种非功利性、无实用价值、完全发自内在动机对真理与生命的探索。亚里斯多德认为休闲是一种深思的状态,也就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心无羁绊的钐,即古希腊哲学家所推崇的沉思、从容、宁静和忘我。因此,休闲是对意识、精神、个性的开发。■可以说休闲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哲学追求真善美的终极目标。

2.哲学可以指引休闲方向。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也较以往更为充裕,然而人们休闲活动的方式却出现日益贫瘠的现象,这些情形都违背了休闲原有的理想,亟需予以矫正。透过哲学的批判与引导,可指正人们不当休闲行为,换言之,休闲一方面是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时亦需以哲学作为指引方针。

3.哲学可以满足休闲需求。许多人从功利的眼光来看休闲,认为休闲对生活的改善没有任何帮助,亦即古人所说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将“嬉”视为学习或成长的障碍。换个角度来看休闲,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之余,最需要的则是精神生活的充实,休闲即是实现或满足个人精神生活的良方。被一般人视为无用的休闲,虽然表面上看似“无用”,但实际上却都是忙碌、紧张的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精神家园。透过哲学的深思与探索,可以更好地认识休闲的乐趣,提升生活的品质,满足休闲的需求,进而实现个人的目标。

三、哲学与休闲教育之关系

从哲学之观点来看,休闲教育是哲学的实践与推行,若从休闲教育之视域以观,休闲教育则有赖哲学的批判与引导。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休闲教育的理解各有分殊,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通过休闲教育培养人们的休闲技能技巧和休闲鉴赏力,使人们有能力参与某些休闲活动,从而引发其对休闲活动的兴趣。通过休闲教育确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和休闲生活方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要实现较高层次的休闲,就必须开展休闲教育,“这里须有某些课目专以教授和学习操持闲暇的理性活动。”■可见,亚氏从可感触的现实生活出发,强调休闲的价值和重视休闲教育。休闲以一定的受教育程度为前提,在学校可以学习及培养休闲技能与兴趣。休闲教育的传播有利于人们对休闲的正确认识,任何教育的内涵与措施,都有一个基本的哲学观念作为基础,休闲教育亦不例外,是以推动休闲教育,应以正确的哲学观念作为引导,促使各国政府制定完善的休闲教育政策,规划可行的休闲教育策略,推动具体的休闲教育活动,进而达成休闲教育的目标。

1.哲学有赖休闲教育的实践与推行。休闲教育就是要启发与实践并追求人类最原始的休闲观――生命价值的实现。若从休闲教育观点来看,休闲教育只是一种存在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活动纯粹是无所为而为,自身即是目的。休闲教育是伴随休闲而出现的产物,它作为休闲的必要准备,良好的休闲价值观使人能够通过休闲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并能从休闲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人生,而它的获得是一个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休闲教育也是让人们能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休闲活动,帮助个人实现自我,培育人们深刻的观察力。休闲教育也将有利于引导人们的学习和行为,使之能向社会最高层次和最持久的价值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哲学的理念或理想,都有赖休闲教育的实践与推行方能成功。

2.休闲教育有赖哲学的批判与引导。在教育与休闲关系的论述中,我们了解教育的理论与实施,多半随着哲学的思潮而变迁,换言之,哲学是引导当代教育取向的指针,休闲教育属于教育的范畴之一,自然亦受到哲学思潮的影响。同时,由于哲学是一种价值批判的学问,对于休闲教育的价值,正可以透过哲学的批判与省思,加以衡量和判别。休闲引领教育,教育回归休闲。在教育中,我们所需要的是对价值进行重新安排,在一个以休闲为中心的社会中生存。休闲教育从价值观、兴趣、欣赏力和技能开始,包括各种休闲技能,它不光指明休闲的方式和时间,而且指明其原因。如果从理性主义观点来看休闲教育,认为它的规划或实施需要从理性出发,在制定政策时必须遵从一定的步骤,发现所有可能的方案,洞察每一个政策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强调成本效益的方案。如果从存在主义观点来看,则从自我认识出发,强调休闲教育的个人化与主观化。休闲教育旨在启发个人存在的意义,因而休闲教育政策制定的重点在鼓励学生自我识别、自我存在的重要,学习的自由与个体想法的尊重。此外,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则强调多元存在,重视观念的解构,反对传统机械的决定论,反对权威,重视分化倡导差异同等特征,对于休闲教育规划与实施,自然产生一定的启发与引导作用。

我们理解休闲教育需要哲学的引导与批判,此外,我们也理解,哲学所勾勒的休闲理想愿景有赖休闲教育予以实践与推动,人类期待生活的美满与完善,并非凭空而谈,只要透过休闲教育的实践与推动,即可以圆这个梦想。

参考文献:

第7篇

小学五一劳动节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五月披着节日的盛装来了,灿烂的阳光,拂面的微风,把我们送进了五一劳动节。同学们,我们年年都欢快地庆祝“五、一”劳动节,那么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吗?

“五.一”这个特殊的日子,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万丈高楼;是劳动,筑就了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

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敬!同时,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热爱劳动。

可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同学们参加劳动时怕这怕那,有的同学可以说是根本不爱劳动。据调查,现在的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他们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在家里一切都由家长做,连书包也是家长背。

可见,我们的同学参加的劳动太少了。不爱劳动的孩子,他们也很难爱学习,怕劳动,也会怕做作业,怕思考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生,从小就要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意识,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不爱劳动的人将会一事无成。从小就要培养劳动感情,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洗碗筷,洗手绢、袜子等,高年级的同学还可以学着洗洗衣服。爸爸妈妈很辛苦,难道我们不能帮他们分担一些家务活吗?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五一劳动节演讲稿范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本周日就是“五一” 国际劳动节了,我先给大家讲讲劳动节的来历:“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美国。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举行,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工人们团结战斗,夺得了罢工的胜利。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就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全世界的劳动者从此有了自己的节日。

现在,劳动者已经成为我铭家的主人,劳动条件极大改善,因此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赞美劳动者、歌颂劳动的节日。

我们现在还是学生,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首先应当牢记自己的学习使命。培养高尚的情操,掌握丰富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学会的知识越多,将来就能够为祖国、为人民作出的贡献越多。

其次,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里,自己的床铺自己折,自己的书包自己理;在学校,积极打扫卫生,时刻保持环境的整洁;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

第三,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分钱。

第四,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劳动的人。劳动最光荣,劳动的人最美。无论是干部还是农民工,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清洁工,他们都殊荣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同学们,我们的幸福生活来源于父母的日夜操劳,来源于老师的辛勤工作,来源于全社会广大劳动者的共同奉献,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向他们问候!祝他们“劳动节”快乐!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五一劳动节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们都知道 劳动给人以智慧,劳动给人以幸福,劳动给人以充实,劳动者的生命是美好的,能让人感到活的充实有意义,所以说,劳动殊荣的。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热爱劳动的民族,劳动创造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所以,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要努力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要求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都要有自己的劳动岗位,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认认真真完成学习任务,是爱劳动的表现。班级的事抢着做,家里的事自觉做,也是爱劳动的表现。 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还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劳动。我们不会认为,一个在课堂上打瞌睡、一个向整洁的地面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热爱劳动,就要对劳动者心存感激,以一颗虔诚的心珍惜劳动成果。

最后,在五一劳动节到来前夕,我再一次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号召:让我们一起秉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美德,用热情浇灌劳动之花,以信心采摘劳动之果,永远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小学五一劳动节演讲稿范文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美国。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举行,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工人们团结战斗,夺得了罢工的胜利。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就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全世界的劳动者从此有了自己的节日。

现在,劳动者已经成为我铭家的主人,劳动条件极大改善,因此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赞美劳动者、歌颂劳动的节日。

我们现在还是小学生,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首先应当牢记自己的学习使命。培养高尚的情操,掌握丰富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学会的知识越多,将来就能够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其次,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里,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床铺自己折,自己的书包自己理;在学校,积极打扫卫生,时刻保持环境的整洁;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第三,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分钱。第四,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劳动的人。劳动最光荣,劳动的人最美。无论是白领还是农民工,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清洁工,他们都殊荣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我们的幸福生活来源于父母的日夜操劳,来源于老师的辛勤工作,来源于全社会广大劳动者的共同奉献,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向他们问候!祝他们“劳动节”快乐!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五一劳动节演讲稿范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同学们,今年的五一假期刚刚过去。提起“五一”,不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五一假期”还是“五一劳动节”。这里我要说,劳动教育是人生必修课,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于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如果一个孩子,如果不爱劳动,自然就缺乏劳动的体验。说实话,同学们之中谁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涵义?你们能体会到爸爸妈妈赚钱的不容易吗?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爸爸和妈妈用劳动换来的呀!

其次,劳动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创造。如果我们没有好的劳动习惯,我们学到的知识就难以运用到生活中去。更谈不上应用和创造了。

第三,劳动对于培养每个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儿童劳动时间越长,独立性越强;第二,儿童从事劳动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好品德。我们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我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更有出息。

我们要热爱劳动,就需要把劳动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劳动就成了一个愉快而自然的过程。我国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非常懂事,经常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冬天顶着凛冽的寒风出去捡煤核儿,逆境的磨炼造就了他自强不息,矢志不移的性格。

劳动可以造就一个人,不爱劳动则难成人。经过老师们的了解与调查,不少同学经常在家帮助父母干家务,做一些象洗衣服、刷碗、摘菜、买东西、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一些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同学吃饭用叫、吃完撂下碗筷抹嘴就走现象,不排除晚上让父母铺床,早晨让父母叠被现象,不排除父母偶尔支使点活、马上小嘴撅起老高现象。同学们,上帝为我们创造大脑,是要我们靠自己的本事生存;上帝赋予我们双手,是要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劳动增长见识,劳动是快乐的。我们要时刻牢记xx爷爷的教导,“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我们要持之以恒,真正从内心把劳动当做自己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来看待。

最后,我希望孩子们尊重每一个劳动的人。劳动最光荣,劳动的人最美。无论是白领还是农民工,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清洁工,他们都殊荣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第8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 高职教育 分析

对于“项目”的研究要归于项目管理,它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项目管理的应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渗透到各行各业,最早的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它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我国的高职教育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在实际教学中要区别与普通高等教育,就要摸索出一套新的、适用的教学模式。那么项目教学模式是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与我国高职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完全一致,所以近几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就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

所谓项目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具有指向激励和标准的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应该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使“教”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使“学”有动力,积极参与,共同完成预定教学任务。

1.科学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的确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化,具有一定的职业化课程体系特色。对于应用性课程,除了采用项目化教学以外,还必须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逻辑起点,对职业岗位工作所要求的能力与相关知识进行分解,重点突出对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和相关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2.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胜任工作岗位。为确保学以致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是确定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要按照实际工作岗位对能力的要求程序,来确定学生应该会做的项目以及评价项目的标准。这样可以增强其“必学、必会”的责任感,从而使“教与学”密切配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过程实施

项目教学的核心原则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以项目组织和扩展为教学内容。由于是以具体工作项目或任务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目前还没有完全对应的规范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与重组,使其符合行动体系的架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做如下探索:

1.教师以项目为纲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我们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项目”,不同类型的项目,强化学生的不同能力。在此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严格以项目为纲,按照实际工作情境,给出虚拟客户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客户需求和项目特点,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教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并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点,拓展为知识模块。并针对知识模块,辅以小项目,以实现学生知识到技能的迁移,并给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项目提供条件。

2.学生围绕项目展开学习的过程

在此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围绕项目展开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岗位能力的形成以及融合知识整合知识的能力,运作流程仍然同上。

三、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完成职业工作任务中,人的综合职业素质、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技能性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处事能力、方法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即发展了智力,又增强了能力,综合能力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张扬。

四、教学反馈与评价

学生是否已经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呢?是否己经形成了我们所期望的职业岗位能力呢?传统的考核方式,显然不能实现,必须采用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项目教学”的考核要突出对平时过程的考核,也就是要将考核渗透到每一个项目之中,每一个项目考核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如:有学生、组长、教师的评价,有查阅资料、汇报方案、回答问题方面的评价,也有知识体系、实验动手操作的评价、综合素质的评价等。这里强调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业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仅仅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教师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进一步探索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的革新,能够指导高职院校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最终达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的目的,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创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

[1]柴彭颐.项目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美]科兹纳著,杨爱华译.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第9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73-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人才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需求之一,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倍增的今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显得重要,因此不少地方性本科院校提出了 “就业至上 ”的人才培养理念,而在我国现在的本科教育中,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安排,各专业课程的学分和学时的设置、教学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为了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适应现代社会各行业的需要,各本科院校都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到了教学改革的前沿,但是若忽略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衔接,即便是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但要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却显得力不从心,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这使得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提出的人才培养理念难以贯彻与执行。

一、《电工电子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

《电工电子学》课程的开设中,由于课时的压缩,《电工电子学》课程只有32学时,其中包含8个学时的实验,一般是在前12周安排理论教学,接着是实验的教学,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上完理论课之后再上实验课,在这样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反馈的情况是,上完理论再上实践,知识点之间没有衔接好,不能融会贯通,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容易忘记或者掌握不牢固,实验动手能力必然难以提高,学完这门课程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多少东西。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思想和一个灵活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用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二、解决《电工电子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途径

(一)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初的原型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一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趋于完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想。项目法教育模式是适应于当前社会实际,着眼于现代社会的未来的一种教育形式,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将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即为现代社会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新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体现出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干、教师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创造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团体合作、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要反映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的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的转变,是项目教学法的显著特点。

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在《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学生,通过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的改变,在宽松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的引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体现出教学本质。对学校,逐渐抛弃传统的课程理念,模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界限,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各院系的课程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2.使《电工电子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够更好的衔接,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电工电子示范中的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实现《电工电子学》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验教学的统一,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时间脱节和内容脱节的问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效果,使学生更加容易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笔者为了解决《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电工电子学》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1.确立学习目标。通过《电工电子学》课程内容及要求,利用项目教学,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目标有:实际安全措施及现场触电急救能力;掌握基本工具和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和相关注意事项;掌握元器件的检测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相量分析法及功率计算;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单相变压器的参数测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检测和使用。利用项目教学,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有: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交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家庭照明线路配线的基本要求;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结构、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单相变压器的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和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

2.确定项目任务。组装简易收音机;家庭线路故障点检查与排除;三相负载功率的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正反转;单相变压器的参数测定。

3.制订实施计划。一是学生自学引导问题的设计。从教师设计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对于设计的自学问题,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展现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注重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始终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放在第一位。二是教学情境的准备与设计。准备好项目中需要的理论辅助材料;准备好项目实施的实验场地及仪器仪表等器材。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将《电工电子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项目的形式实施与教学中,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4.任务的组织和实施。由于在每个学习情境实施之前,教师都事先制定了教学目标,所以直接可以按照这样几个环节进行,任务的下达任务的引导任务的准备任务的进行任务的总结几个环节展开。将学生可以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由每组学生自己商量和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体现出团体协作的精神。

5.项目完成的结果评价。项目教学法注重的是运用何种方式来完成项目,在评价方式上就是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否融会贯通,是否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评价标准上,主要以项目教学法的目标要求来衡量学生,关注每个项目完成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有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主体上,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

项目教学法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正是适应了地方性本科院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改革的这一需要。所以,项目教学法就成为了解决《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合理选择和有效途径。

三、对《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的建议

既然项目教学法是解决《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方法,那么笔者建议应该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的改革

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的管理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保证,根据实际情况,整个电工电子示范中心的实验室应该根据位置和仪器进行调整,实验内容相近的几个实验室整合为一个实验室,为提高管理效率,方便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每个整合并在一起的实验室负责人应该是专业带头人,由专业教师监管实验室,并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及专业开发和建设等工作。在每个实验室投入资金将理论教学设备安装配齐,把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专业的发展建设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专业的现代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综合教学实验环境。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我校各院系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对外系公共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过讨论,但只是侧重于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科式设置,对理论与实验课时进行了调整,并未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整合相近的理论与实验课程,开发出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专业课程设置。因此改革课程设置,应该模糊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以项目的形式整合成一门专业综合课程,才能够达到把该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实现专业综合课程开发。例如把《电工电子学》与《电子工艺实训》结合成一门由多个课题构成的技能操作课程。

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程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相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在综合课程中得到系统的训练,获得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解决课题的方式来达到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专业课程在施教的过程中,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以及学生所需达到的专项能力的要求,把实验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让学生亲手操作,强化应用,强化实践。同一理论和实验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首先在实验室讲述其理论基础知识,其次是讲完后让学生亲自去认识和操作,使理论知识更好地向实践应用转化,并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讨论,最后归纳总结。综上所述,改革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构建以学生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实践的前提,因此在《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以项目教学法认真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创新,解决其中的衔接问题,培养出能适应现在这个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枫. 中职学校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马鞍山职业与成人教育网,2009,(9).

[2]张文才.技校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