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54:17
导语:在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预算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预算编制管理 预算执行管理 预算决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32-02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科研经费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申报、实施和验收是否顺利、高效和合理。但在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中,经费管理往往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尤其是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更是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境地,从而导致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种种乱象。很多学者都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其中有些学者在分析原因时都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高校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鲜有学者对这一重要性进行具体的剖析。如果不能揭示预算管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想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是很困难的。因此,分析和揭示预算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成为我国高校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总体上包括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管理和预算决算管理三个重要环节,而这三个环节又直接影响到科研经费管理的三个重要阶段。
一、预算编制管理是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关键前提
高校科研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科研项目的申报,只有申报成功才会有后续的科研活动和科研管理。很多高校在科研项目申报时的管理主要看重的是申报书的内容和项目的可行性,很少注意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问题。但“项目经费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1}因此从整个科研项目的管理上来看,预算编制是否合理至少从两个方面影响到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活动。
1.预算编制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申报的顺利批准和项目经费的获得额度。预算编制是项目申报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家衡量项目可行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份好的项目申报书必须包括科学合理的项目经费的预算。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不科学会直接导致两种情况,从而影响项目申报。一是,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会影响到专家组对项目申报意图和可行性的判断,从而导致项目申报不能获得批准。在项目申报中,有些项目负责人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即他所申报的项目无论是从创新性、论证性和条件保障上都并不比别人差,甚至会比相关项目要好,但却不能获得批准。究其原因,预算编制是否合理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一方面,会使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对经费使用与项目研究之间的关系没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不能有效的使用经费进行科研,换言之,专家组认为项目负责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措施;另一方面,如果有些经费在预算编制时过高或过低,也会导致专家组对于该项目的申报产生质疑,这就必然导致专家组的反感,最终不会批准该项目的申报。
另一个情况是,不合理的预算编制会导致不能实现科研经费申报的目标。因为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会出现某些经费项目申报过多,而另外一些经费项目过少,最终影响专家对项目经费的测算与批准。“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结构不合理,会导致专家组评审时对比例偏高的预算进行削减,但专家组评审时对比例偏低的预算是不可能主动给予调增的”。{2}这也就是为什么性质相近、难度相仿的项目,有的可以获得申报经费的全额批准,有的却只能获得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因此,要想顺利获得项目研究所需要的经费,就必须加强预算编制的管理,从而保证科研项目经费申报目的的顺利实现。
2.预算编制管理直接影响到项目研究是否顺利进行和预算执行管理与结题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首先,预算编制不合理,不仅会使经费批准额度达不到要求,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到项目的研究过程。因为如果预算不合理,就会使得在研究过程中实际所产生的费用与预算不吻合,而目前的项目经费的管理政策是,经批准的预算经费原则上不允许调整,即便调整也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而且预算变更审批手续繁杂,其中有些科目的预算还只能调减,不允许调增。这就造成需要较多经费的活动因为预算中列支的较少无法开展,而有些不需要那么多经费的活动出现经费剩余,最终影响整个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预算编制不合理,会使得预算执行出现困难。由于目前没有相应的预算执行管理政策作为支撑,财务人员没有预算执行管理的权限,所以在日常的项目经费的核算中,预算执行管理是整个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预算不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费使用结构和额度的不科学,在实际执行中必然会出现有些科目会超出预算的额度,而有些科目资金使用率又不能达到要求,执行起来非常困难。最后,预算编制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到预算决算和项目验收的顺利进行。目前科研项目的验收,除了对科研成果的评估以外,财务数据即决算则是重要指标之一。很明显,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就会使得在预算执行中出现不该超支的科目超支,该使用的经费无法使用等情况,最后使得决算无法进行,而决算无法进行也就会使得项目验收不能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能否顺利获得批准乃至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前提,其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起着源头把握和经费保证的作用。
二、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经费有效使用的根本保证
合理的预算编制好以后,如何使得科研经费合目的、科学有效地使用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预算执行管理不仅是一个经费报销问题,而是对经费使用的合法性管理,对经费使用的合目的性、经济有效性管理,是保证科研经费科学使用的条件和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1.严格的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经费合目的使用的保证。科研经费属于专项经费,各项费用的支出都必须以顺利完成科研任务为目的,且各个支出项目都必须围绕着项目研究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目的性,又称目标相关性。这就要求在经费使用中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所列项目支出,不得进行挪用、虚报或恶意套现。
2.严格的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经费合政策使用的保证。科研经费是由项目批准方委托高校管理的用于相应科研活动的费用,其使用必须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即既要符合政府科研经费使用的政策,又要符合相关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还要符合科研活动的管理政策,不能违规违法使用科研经费,这就要求在预算执行环节严格要求,做到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
3.严格的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经费经济合理使用的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不仅要与科研任务、科研目的相一致,而且要符合相关的政策法规,还要做到经济合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做到这一点,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严格的预算执行管理可以避免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做到每一笔科研经费的使用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从而保证科研活动的高效性与科学性。
三、预算决算管理是科研项目顺利结题的有效保障
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和科研项目批准单位对项目结题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必然要求高校科研项目在结题时不仅要完成科研申报书所提出的科研目标,而且要按预算科目合理有效的使用相关的科研经费。在这种背景下,科研经费的预算决算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只有严格按照所编制的预算科目进行决算,才能有效约束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从而做到账实相符,使经费使用与科研活动相一致,保证项目结题的真实性。现在有些高校在决算阶段,由于没有严格的预算决算管理,在账实不符的情况下,为了顺利结题,导致调账、挪账,甚至造假账的现象出现,严重干扰了项目结题的真实性,不仅影响了该项目的顺利结题,严重时更影响到整个项目申报单位的其他项目的申报。
2.只有严格预算决算管理,才能保证科研活动与经费使用的一贯性、相关性与合理性,有利于项目结题的顺利进行。严格的预算决算管理,一方面可以真实反映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的进行情况,从而使得在结题验收时能够对科研的不同步骤有一个数据上的直观把握;另一方面可以真实反映课题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是否有结余,结余是否合理等都可以得到直接有效的反映。这就为项目验收方对项目研究的效率、效益和成果进行评估和验收提供了全面、合理、科学的财务信息,最终有助于项目的顺利结题与验收。
3.严格的预算决算管理,可以有效杜绝结题不结账现象的发生,保证结余经费的科学管理以及结余经费使用的合法合理性。由于缺乏严格的预算决算管理,“科研项目已办理结题,但科研经费却迟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现象在地方高校中也较为普遍”。{3}这就造成了科研结余经费的“私有化”或个人化的情况,从而导致结余经费使用的混乱,也不利于高校对结余经费使用的有效监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在科研项目申报阶段通过编制管理为申报工作提供经费使用的科学设计和指导,为项目获批后的经费使用提供了科学的框架;在科研项目的研究阶段通过执行管理保证科研经费的科学、合法与高效使用,使科研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科研项目的结题与验收阶段通过决算管理为项目结题与验收提供科学有效的财务数据以利于项目的顺利结题和验收,并能够在结题后保证项目结余经费的科学使用与有效监管。由此可见,预算管理贯穿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始终,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机构成和核心内容。也正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不仅要引起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高度重视,更要建立起严格有效的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和相关政策,并在人员和技术方面提供支持。唯有如此,才能在日益壮大的高校科研活动中,保证科研项目研究的科学性、严肃性与高效性。
注释:
{1}朱宇坤.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1(9)
{2}陆学文.科学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之管见[J].财经界,2010(1)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弊病
(一)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
科研拨款数量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评价高校实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高校的参考因素。因此,高校大多已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争取科研拨款。但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高校存在“重申报、轻监督”的现象,科研负责人普遍持有科研经费“私人化”的观念,科研拨款已成为少数科研人员的“零花钱”。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2014年3月14日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制度从宏观方面对高校的科研经费提出了要求。但就高校而言,如何规范证科研经费合规、合理、有效地使用,这方面的管理制度仍处于空白。
(三)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对于科研经费管理,高校设有科研处、财务处、资产处及审计处等科研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科研项目各阶段管理工作。由于缺乏有效地信息沟通手段和渠道,科研项目信息被分割在各部门,管理者难于及时、动态掌握科研经费的开支情况,从而使违规的经费支出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四)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有待强化
科研经费预算是根据科研研究计划编制的资金收入与支出方案。高校多数科研负责人不兼备预算编制的专业技能,而高校预算人员往往没有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因此科研经费预算常常由科研人员人为、随意编造。加之主管部门对于科研项目立项不看重科研经费预算,更削弱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由于预算方案的粗糙,很难保证科研经费支出与科研经费预算一致。
二、规范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科研经费管理意识
根据《会计法》及相关财经制度,高校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科研负责人对使用的经费负直接责任。因此高校要转变科研经费管理意识,即要重视科研申报,也要重视科研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要改革对高校评估指标体系,不仅仅以科研金额多少来衡量学校科研水平,还应将科研管理水平、科研经费审计结果等作为评价因素,以避免高校片面追求科研数量。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在下放科研经费审批权的基础上,要根据主管部门科研资金管理办法制订一套适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首先,制订科研经费经济责任制度,从制度上明确学校领导、管理部门、科研负责人的职责权限。二是明确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特别是强化对会议费、国际交流费、差旅费及外单位协作费的管理。三是制订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在课题结题时同步完成经费结账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制订科研经费审计办法,将审计结果作为科研课题结题的参考资料,保证科研经费合规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手段
高校要利用网络管理平台,有效实现各科研相关管理部门信息的共享,将被动的事后管理变为主动的全程管理,真正实现对科研项目的齐抓共管。在实施网络管理中,要将科研经费预算贯穿整个平台。科研处要将立项科研的预算录入系统;财务处对科研实行项目管理,将预算分解控制到项目中;资产处要结合预算,充分论证科研资产的购置,防止资产浪费与丢失;审计处要以预算为参照监督科研经费,并完成科研审计工作;科研负责人可实时查看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整改意见建议等等信息,及时改正不合规的行为。
(四)提高科研服务水平
科研管理相关部门不仅要监督好科研项目,还要指导服务科研负责人使用经费。根据国发〔2014〕11号精神,科研经费预算将成为科研立项的参考因素,因此,高校预算人员要主动参与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科研负责人要与预算人员充分沟通,使得编制出的预算更加科学、合规,便于对照执行。再者,要加强科学经费政策的学习,特别是对科研负责人进行培训。科研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学习、领会和贯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效展开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科研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让科研负责人自觉遵守财务制度,主动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共同把资金用在实处,保证项目如期按计划完成。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预算 绩效评价
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使得高校逐渐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高校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均出现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高校承担了一半以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高校科研经费在5 年内翻了一番多,2011 年达1030 亿元;科研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升,获得约2/3 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为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1]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影响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依据教育部财政部[2012]7号《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完善科研经费绩效管理办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质量。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管理意识淡薄,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存在脱节
近年来,许多高校将科研与科研管理分成两个部分,科技处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执行,而财务处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这使得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实现全方位的流程管控。高校管理者普遍将科研项目负责人等同于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只要申请项目获得批准,能按时结题,科技部门就无需对科研项目的进度执行进行评价检查;相应地,只要票据合理,手续齐全,财务人员就不应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干涉。两个部门独立分工,缺乏信息沟通,致使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以及完成质量都难以得到有效的衡量与评价。在责任分工上,大多高校将经费管理的职责推给财务部门,而科技部门又没有及时提供相应的项目资料信息,也没有对项目发展进行跟踪评价,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财务核算无法紧密结合,高校也无法开展相应的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二)预算管理不足,缺乏相应的评审制度
目前大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系,但是却没有将预算经费与项目的执行进行有效的关联,财务部门仅仅在科研经费下达到账之后知晓各项经费总额,而缺乏各项科研项目的具体经费预算情况。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忽视经费预算和使用的对应关系,仅对使用票据是否合法,用途是否合理,经费是否充足等情况进行审核,而没有将项目中的各项支出与项目执行进行关联,也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将经费支出与预算执行进行匹配。高校财务系统中缺乏科研经费管理模块,使得科研经费控制体系难以建立,科研项目评审工作难以行之有效的开展。加之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日趋广泛。普通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也就出现了纵向专项化、横向多元化的新格局,造成经费分类管理困难。[2]
(三)科研经费开支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按照课题类别即横向科研和纵向科研两类进行区分。因国家相关项目管理单位对纵向课题审查较严,高校多对纵向科研经费审核较严,而对横向科研经费管理较松。目前很多高校没有针对两类科研经费制定专门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而只是具备笼统的管理规定,且某些规定不够合理。这使得在实际的报销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经常与财务人员发生分歧,经费控制与审核出现问题。
(四)科研经费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近年来,高校普遍存在缺乏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尽管各高校都结合自身实际陆续建立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规定,但却在经费管理过程中缺乏自我监督和检查,缺少了科研项目技术、进展与各项开支相结合的效益分析,忽视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监管的绩效考评体系。正是由于这种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出现了有限经费没有发挥实际用处,项目结题草率,项目结题而经费却仍旧挂账,只重成果而忽视经费使用等不良现象。
二、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一)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办法,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2012]7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2012]14号为依据,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专业性的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和办法,细化科研项目分类,严格规范科研经费开支项目及范围,从科研项目研究的流程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流程化的管理标准,从科研项目预算到科研项目结题,科研经费管理都要具备相应的监控体系,并将科研经费使用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对应到项目执行和参与的各个项目负责人的工作中去,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责任机制,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才能从根本上管理和规范高校的科研经费。
制度中明确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审核和处理职责,加强经费审批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完善科研经费授权审批流程。在资产管理中对注重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评估与核算,组建高校科研基金会对相关资产进行审核。财务人员在报销审核过程中要注意不仅对票据和用途进行审核,还需要结合项目内容、发展进度确保支出到位,并设置相应的控制指标。在科研项目结题过程中,不仅要从考察科研成果,还需要对科研经费进行相应的结转,同时要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盘察,同时进行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分析,不断更新调整科研经费管理方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二)实施科研项目分类管理,制定合理的预算机制
根据不同的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科研课题的种类,高校应当在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不同种类科研项目的支出金额、支出方式、支出的合理性等进行区分审核。目前科研经费预算中预算编制依据、编制方法不统一,预算指标不完善。有的项目的预算是在项目申报时估算出来的,甚至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可以想象这样的项目一旦获准,其预算肯定难以执行,所以,科学的预算是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性因素。[3]因此在项目申请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当对项目负责人进行协助编制预算,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类科研项目的不同执行过程,细化科研项目金额分配,科学分配各阶段开支金额,严格控制经费预算标准,对同一类别的科研项目统一其编制依据和方法,并建立完善的经费预算指标体系。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信息化、科学化日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将科研经费预算、使用、结题、评价等分流程建立模块及系统,通过科研经费预算控制各项科研经费支出,并运用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科研经费管理从结果控制到过程控制的转变,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同时在财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在高校范围内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各部门相互联系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实现系统数据共享,将科研经费管理嵌入到科研项目管理的各个流程中去,并逐步构建信息化的科研经费审批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环节信息沟通不畅问题,还可以更好地对高校科研进行监督。
(四)加强监督与检查,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首先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体系,各审批责任人、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科技部门等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必须明确,并具有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小组,抽调优秀人员,通过财务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相互协作配合,从体制上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到整个科研管理过程中,使得财务监督更加有效;通过审计人员的参与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到学校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加强内部监督并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绩效评价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高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按照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比例测算相应的绩效值,在专家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全面、科学、明确的绩效评价指标,并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测算检验,建立出具有高校特色的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将科研经费投入与科研成果进行关联,才能进一步对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科研技术是否能及时转化、科研项目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才能保证高校科研项目开展有意义有价值。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科研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对高校科研管理的改进与提升,高校科研成果的形成与转化,高校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国家科技投入资金的节约都有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3):3―8
[2]孙守宇.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教育财会研究[J],2010―6:61(3):50―52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筹集科研经费大幅的增长,高校科研管理的不足和弊端日益显现。为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保证科研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和成本支出管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高校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的沟通、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集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以某高校为例,2010年科研经费收入27.52亿元,比上年增长38.84% ,经费规模已占到学校收入的44.69%。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日益显现其重要性。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呈多样化,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国家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财政性拨款和高校内部预算安排拨付的资金,俗称纵项科研经费;另一类是与社会各界的技术开发、技术协作、技术支持、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让等属于高校科技创收、社会投入性质的资金,俗称横项科研经费。高校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和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日益显现出高校科研管理的不足和弊端。
1.科研经费缺乏必要的成本核算。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大多局限于直接费用的核算,比如差旅费、材料费、资料费、维修费、招待费、劳务费等,没有考虑某些间接费用的分摊,比如仪器设备购置及折旧费、房屋使用折旧费等。
2.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过于笼统,缺少系统性和严肃性。项目负责人大多为从事教学、科研的高校老师,缺少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致使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或不够细化,与实际执行存在较大出入,相关部门为了做好项目决算,最终只能调整项目预算。
3.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科研项目任务已经完成,与项目有关的费用结算全部完成后,科研项目经费仍有结余,相关人员就把与本项目无关的其他费用放在此项目开支。
4.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复杂、涉及面广,教育部、财政部等主管部门很难对所有科研经费管理制定一个统一操作规章,高校只能根据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校的具体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5.项目负责人员和管理人员认识上的不足。一直以来,高校的科研老师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是属于所在课题组的,愿意怎么用就怎么用,别人无权过问。相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没有与时俱进。
二、改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保证科研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如下措施。
1.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和成本支出管理。高校财务部门从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角度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提供建议和指导,提高科研预算水平,以科学的态度把好预算关。项目负责人应当树立预算管理意识,自觉维护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严肃性。经费使用应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批复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的,应按照相关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及时向项目下达部门进行预算调整申请的核批。按照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合理细化经费预算,从源头上避免课题完成却有大量资金结余的现象。
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科研支出的合理水平。全额成本核算,是指以科研项目为成本费用核算对象,对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进行归集、分类、全额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科研活动过程中直接发生的差旅费、材料费、资料费、维修费、招待费、劳务费等计入科研成本比较直观,但发生的一些间接费用如仪器设备房屋折旧、水电费等就需要通过合理的分摊方法摊销到科研项目成本中。科研项目经费应合理用于与项目有关的各项支出,严禁将科研项目经费用于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支出。
2.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必须有制度作保证,这也是高校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明确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具体从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配政策、经费使用与管理、经费预决算与结题结账等方面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情况,高校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等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检查。针对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制定具体的管理规章,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修订管理办法,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有序化、制度化,逐步形成良好的高校内部监督长效机制,共同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
3.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和联系。科研经费预算的真正执行者是高校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是能手,但对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或多或少会存在疑惑。例如高校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一些国家拨款的专项科研经费,在财务核算和管理方面,国家有特殊规定,这需要高校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等有一个良好的沟通,财务部门要做好科研老师的参谋,从而既符合国家的开支规定,又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新事物的出现到发展总需要一个过程,借鉴别人的经验可以大大缩短自己的摸索时间。增加同类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科研管理的好方法,以便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
总之,高校要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保证科研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涂玲,谷峻岩,刘锐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问题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11(4).
关键词:高校 纵向科研 经费管理 问题 成因
在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一般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大类。纵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承担国家、省、市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科研任务而得到各级财政部门拨付的科研经费、基金类课题经费以及学校预算安排的科研专项经费、科研配套等;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接受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委托承担科研任务而取得的科研经费。要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完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使国拨纵向科研经费使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处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科研管理工作,关注的是项目的级别和到账经费的多少;科研经费一般归口到校财务处管理,财务处本身业务量大,根本没有精力收集、整理具体科研项目的信息,加之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只进行简单收支核算,不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容易造成脱节;项目负责人则认为实行课题负责制,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上缴完学校管理费后自己理所当然地可以支配余额,任意划拨科研经费,不按项目预算范围与内容使用经费,出现经费使用不当和超支等现象。学校管理制度的不配套、不完善使得科研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1.2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财务是根据教育事业费的会计制度来审核科研经费,并按教育事业费的核算模式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科研经费的特性,也无法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进行监管。科研管理部门对经费到位后的使用主张宽松,不加制约,不能为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财务部门缺乏与科研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沟通的平台和信息共享,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的情况下监管科研经费的的使用;项目负责人对项目预算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按预算开支,不合理开支时有发生。
1.3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广、项目类别及名称繁多,经费分类划分困难,有时同一项目从不同渠道均获得资助经费,而经费使用情况要分来源渠道上报,给科研课题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及会计软件功能的局限性,项目的分层次管理和分级上报也很困难;科研经费的负责人多数对财务知识不是很清楚,往往不能按财务制度的要求报账,使财务人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又不能违反财务制度,从而给财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1.4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算存在问题
科研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存在的问题:一是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是一种有意夸大科研经费预算金额的行为。项目负责人上报的预算金额不是项目所需要的真实成本,而是在真实成本的基础上预留一定的空间和余地。二是编制“粗放预算"。大多数项目负责人都不是财务人员,缺乏科学的预算知识,加之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经费预算没有必要细化,编制项目预算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表现出项目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三是编制“虚假预算”。虚假预算即虚报开支,将一些与课题研究无关的费用计算在内,以套取科研经费。
1.5 高校科研全成本核算难以实施
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主要由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协作研究费用构成。其中直接费用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人工费、设备费、差旅费等;间接费用指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水、电、暖费等;协作研究费指由外单位承担部分协作及加工的费用等。全成本核算应将科研项目消耗的所有资源成本纳入项目的成本核算中。但实际上科研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教育事业经费中支出;按规定科研收入计提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管理费的一部分是用于支付学校垫付的水电、折旧等费用的,但所提的管理费却成了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开支;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交叉进行,不能明确划分其用途,往往是用教学材料来作科研项目的实验,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课题费混用,造成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
1.6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在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下,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二级院系、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多头管理又都不管的状态;财务账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设备处只负责购置科研设备的数量、品名、规格;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财务处不清楚,不知道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科研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也不完备,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都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由于没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可以随意带走;还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国有资产的监管,将购置的国有资产设备拆分成材料、消耗品等开具发票,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1.7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缺少必要的审计监督。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较多,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课题经费要纳入学校统一核算,但由于这部分经费牵涉到学校及某些个人利益,管理的阻力很大,更谈不上监督;政府审计部门也很少对其进行专项审计,学校内部监督制度也不健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很少过问经费使用情况及效益,使经费管理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1.8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结余资金问题
科研项目完成后,课题结题不结算。多数高校科研项目在通过验收、完成结题后,未将剩余经费在财务部门进行结算而继续用于其他支出。结余经费不结算,使财务部门无法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经费进行成本归集、分析与效益评价,表现在每年的财务报表中已通过验收的项目仍然有余额,不能客观反映学校目前实际的科研情况。多数高校科研经费实行指标卡管理,个别单位经费卡管理不严,结余经费数额不清,有的项目负责人手中持有好几个经费卡,时常有经费使用中互相串用的现象。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高校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
科研经费报销中出现违纪违规的现象,既有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许多学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在课题制下,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除扣去管理费,剩下的经费全由课题组自行支配,缺乏对科研过程尤其是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许多高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多报项目、多争取项目,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都比较宽松。如为了充分调动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工的积极性,许多院校在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只提取少量科研管理费,而没有对科研工作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对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了多少经济效益并不关心。一些高校认为科研经费为预算外经费,无需从严管理,而只要课题经费能进学校就行,至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多少经济效益不够关心。不少高校科研所用的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2.2 支出预算与经费开支不一致
国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对支出预算的要求是本着量入为出、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预算表,并规定了预算表中应包含成本收入和支出项目,但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中仍存在经费开支与支出预算不符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财经制度方面,由于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人工费、资产购置费、通讯费等范围存在限制,无法据实列支,导致申报时的支出预算无法准确制定;此外,高校的科研项目多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具有不确定性,加之物价上涨、工资上调等原因,易发生价差,导致经费支出增加。国家或项目归口单位专项审计不及时,学校审计部门日常监督也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本应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然而,科技部门“重立项,轻跟踪",财务部门“重决算,轻预算",审计部门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造成项目经费使用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
2.3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高校对科研经费购入的固定资产都能纳入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对固定资产购入后的使用和项目结题后的资产移交、清理,高校却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的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即科研项目在结题后,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并办理移交手续将固定资产移交给学校。但因为缺乏相关的固定资产使用和移交制度,很多固定资产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致使国有资产流失。而固定资产无法统一调配使用,则难以避免重复购买和建设,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4 高校普遍上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大多数高校很少进行成本核算,高校更多的是注重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和社会效应。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学校的成本意识淡薄造成的。由于高校是事业性质的单位,很少进行经营活动,所以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对科研人员在学校从事科研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电话费等小额费用,并未进行认真的考虑,往往均在事业经费列支,而这些费用汇总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挤占了学校正常的公用经费,也无法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情况,使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不准确。
2.5 制度不全、责权不明形成资金结余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责权不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委托方认为科研经费的管理权随着经费的转移由委托方转移到受托方,而受托方则认为对课题经费缺少自,认为经费是课题负责人中请到的,使用权在他们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从管理者到课题负责人都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一些制度和规定执行不力。高校没有真正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是结余经费的管理在一些高校成了真空地带,变成了课题组的自有资金,经费使用随意性很大。形成结余经费原因主要是:职能部门在结题结算过程中缺乏对项目合同的协调监督、课题组在项目完成后极少主动申请结算。形成结余经费的具体原因:预算结余。立项时的预算往往不能全面反映执行过程中的全部费用。 (2)核算结余。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制度不完善、不规范,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结构不合理。 (3)政策性结余。绝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宽松,对高校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只是提取管理费,用教育经费购置科研设备,使得本应购置科研设备的经费部分结余下来。(4)非正常结余。由于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课题负责人在使用经费过程中,人为减少项目成本,挤占、挪用教学经费、尤其是实验材料,造成不正常的结余。(5)重复结余。目前国家科技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研究人员可以从不同的来源渠道获取重复资助,从而造成科研经费结余。
3. 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等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实行“三位一体、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3.2 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各高校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应针对当前纵向、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办法和审批手续等,对科研项目经费中的人员费、评审费、管理费等也要做出相应的规定,使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做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遵守有关的财经规章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沟通和理解,减少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在报账过程中的矛盾。
3.3 强化纵向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的关键是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实事求是地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算课题本,这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基础。从国际上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来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就是经费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主要由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及编制,结合经费估算和预算的方法技术制定合理的项目预算,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项目确定不等于确定经费,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就是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借鉴国外经验,实行根据项目计划任务编制项目全额预算,经过评估和审核后确定经费。因此,科学编制预算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建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
3.4 建立健全全面成本核算制度,
高校应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面成本核算制度,来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其中,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学校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目前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各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3.5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题不结账。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有关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3.6 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学校使用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资产的处置和使用(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应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取私利。各高校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
3.7 高校应建立具有统一控制力的监管体系。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在宏观层面上,应强化其适应性与回应性管理体系,通过法律规范逐步完善,做到有法可依。首先,在科技管理部门内部,按照现代管理体制设置,遵循权力制衡原则,决策、执行与监督部门相互独立,并在其内部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在这种个过程中,注重审计的重要作用,从合规性传统审计向合理性绩效审计转变,实行定期审计与随时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其次,是科研承担人所在单位的监管,这是科技经费监管的基础。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将课题经费作为校内部门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审计、专项检查、绩效考评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对各部门、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加强指导,加大财务、审计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金云美,《高校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事业财会 2005(6)P57-58
[2]陈维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业经济2005(3)P66.67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M],教财〔2005〕
[4]陈少杏,《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7(24)P176-177
[5] 王正勇,祝慧洁,边丽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科研经费
高校科研经费包括以高校名义取得的各类科技研究经费(含理、工、医科)和文科研究经费。按经费来源渠道,分为政府部门及规划部门委托的纵向科研经费、由国(境)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的横向科研经费、与国(境)外政府、学术机构等非政府组织间合作获得的国际合作项目科研经费,以及其他科研专项经费等。本文研究的科研经费主要是指纵向科研经费。
(二)项目制管理
目前,项目制进行管理,是指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确立科学研究项目,并以项目为中心,以项目组为基本活动单位来进行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模式。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项目责任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以及肩负合同或任务书中相应的责任。同时,明确了项目的依托单位。
二、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支出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高校科研经费也不例外,从2009年的468.2亿增长至2013年的856.7亿,增幅达83.00%。
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科研经费,都是采用项目制进行管理。由科研人员主动向科研主管单位提出项目申报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科研项目的确立具有竞争性的;二是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三是科研项目是以项目组为基本活动单位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四是科研项目具有契约精神,是通过签订合同约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的;五是科研项目的开展得益于项目依托单位的支持。
我国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涵盖了监督管理体系、权责关系、预算管理、过程管理等四方面内容。
(一)我国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体系
近年来,国家财政部、科研部、审计署及地方财政厅、科研厅、审计厅等有关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对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不断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适时制(修)订并出台了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二是不断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力度,形成财政审计部门的专业监督、科研主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监督相结合的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各类科研经费检查工作日渐常态化,初步形成我国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我国科研经费的权责关系管理
我国科研项目实行的项目制管理,项目组为开展科研活动基本单位,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科研经费的权责管理机制,2012年,教育部 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指出,我国各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分级管理体制,以确保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序进行。该制度的提出,旨在完善单一的项目制管理模式的管理体系。
(三)我国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方式
在项目制管理模式的框架下,我国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采用全预算管理,具体分为管理费用预算管理以及间接费用预算管理两种方式。
两种预算方式相比而言,间接费用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对项目承担高校的成本补偿渠道,完善了高校及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的间接成本补偿机制。与此同时,增加绩效支出,允许在科研经费中列支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团队成员的劳务性费用,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价值,有利于形成一个绩效管理机制,提高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主动承担科研任务的积极性。
(四)科研经费的过程管理
我国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均是以项目制管理作为基础,经历从立项划拨到结题验收之间,经历项目申报、预算编制、经费划拨、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中期财务检查、结题财务验收、结余结转资金的管理等一连串过程。
三、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出多门,经费使用人掌握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公众对科研经费关注度的提高,我国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积极响应,根据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特点,紧密出台了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政出多门,要求不尽相同,给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经费使用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增加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
(二)外部审计标准不统一,沟通成本高
由于各类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频繁出台,以及各科研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不够细致、解读不够明确,导致不同的审计监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标准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直接增加了高校在接受不同科研经费管理审计或检查时的沟通成本,增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
(三)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虽然探索间接费用的管理方式,通过增加绩效支出用于鼓励支持项目组承担科学研究。但是,由于在已实行间接费用的科研经费管理中,虽然允许科研工作者开支绩效支出,但绩效支出所占比重太小,不能很好的激励科研工作者。
(四)项目经费重申报轻管理现象仍然存在
由于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多为学术型人才,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和经验准备,更多专注于科研业务自身以及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对于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要求往往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在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按照预算花钱、不按照规定及时调整项目预算、审计不及时等经费支出不符合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五)科研和经费界限过于明显
科研经费作为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往往会涉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管理容易被误解是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被孤立的对待。容易导致在涉及校内多职能部门协调工作时,总是将科研经费孤立的从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割裂开来,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四、完善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体系
基于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政出多门的情况,建议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中心,统一制定具有普适性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为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强有效的政策指引。且在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中明确科研经费允许开支的各个明细科目,有效地规范科研经费开支,解决科研经费检查中标准不一的问题。
(二)完善科研经费奖惩机制
为提高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我国科研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高校特点,分别制定并适当提高间接费用以及绩效支出比例。与此同时,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科研经费评价和奖惩机制,根据各高效在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完成优秀的高校可以相应的奖励,并给予未能按要求完成的高校一定的时间内终止申请某类科研项目的惩罚。
(三)转变思想,变被动为主动
及时转变科研经费管理理念,在思想上充分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变被动为主动,这是提高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重要的一环。
1.科研主管部门方面
影单提前启动科研项目申报计划,及时项目申报信息,做好项目申报及预算编制指引工作;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各类科研项目的具体开支范围;定期组织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培训,及时传递政策精神。与此同时,完善各类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工作,明确其考核标准。
2.高校方面
一是做好科研经费预算指引编制工作,实现不同类别科研项目预算控制的个性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二是重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与项目管理系统预算及其执行数据的实时对接,做好预算控制工作。三是重视科研经费财务验收审核工作,要求重大重点项目组在项目结题前半年须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预审计,尽量减少科研事故的发生。四是在高效内部做好间接费用的统筹分配工作,制定能够激发科研工作者积极性的政策。
3.项目负责人方面
项目负责人应当改变科研经费属于个人私有财产的想法,充分意识到科研经费属于公共资源,及时参与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培训,把握最新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精神。化被动为主动,提前做好做细科研经费预算,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预算不能满足科研项目研究需要时,及时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并在中期财务检查、结题财务验收时,积极主动配合科研主管部门,做好相关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四)推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手段是有效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手段,建议我国上下应当一起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科研主管部门层面,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从项目申报到项目验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分享项目信息;在高校层面,实现科研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多系统无缝对接,实现科研经费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将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人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精在科研经费管理上。
(五)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一是强化学校主体责任,校内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约束机制,改变科研经费管理只是学校财务部门的做法。二是切实落实院系监管责任,院系等作为科研工作的基层管理单位,了解科研项目的学科特点和研究的实际需要,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能够合理配置资源,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条件保障。三是落实项目负责人直接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应该及时转变思想,将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一部分,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等承担直接责任。
(六)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
鉴于科研经费在高校的重要地位,建议在高校内部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组织一只专业化队伍,统一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过程管理。该部门负责联系校内科研机构等各职能部门,建立与校内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关系。避免出现各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经费管理只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观念,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内部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发展。
(七)重视科研经费政策解读宣传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是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科研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建设工作,及时收集国家、地方政府、各科研主管部门新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解读和分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指南。多渠道全方位的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宣传工作,增大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覆盖面,提高科研工作者对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认识。
五、结语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对于科学研究投入的不断增加,社会公众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充分分析研究我国现有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完善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希望提出的建议能够满足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需求,在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的同时,激发我国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艾众培.简析国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经验与启示.现代经济信息,2015(17).
[2]陈朝宗.中国与西方科研管理比较及自我创新.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3).
[3]顾虹,赵敏.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改革及其合理性分析.科研研究管理.2003(3).
[4]贺德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政府科研机构经费管理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2007(7).
[5]刘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初探.事业财会,2006(2).
[6]王延中.科研项目课题制的几个问题.学术界,2007,4,总第125期.
[7]林亚男.基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科研经费管理思路.福州大学学报,2010(3).
[8]马青雅.科研经费执行过程动态管理模式探索及实践.会计之友,2014(36).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一、引言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高校作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源泉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高校科研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校多渠道筹措的科研经费取得大幅度的增长,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日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如何实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科学、有效、合理和规范管理,在保证科研经费可以充分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二、当前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指高校开展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报告、执行、调整与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以确保实现科研工作目标。但是在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大多数项目负责人都是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有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较少,导致对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凭经验估计,随意性强,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科研成本支出。于是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各项支出与实际支出差距较大,到项目结题时,又需要对与预算不相符的项目进行调账。如此往复,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始终处于草率预算——执行偏差——预算调整这样的不良循环中。
2.对科研经费报销环节把关不严
长期以来,高校的管理部门从鼓励科研人员争取科研项目的目的出发,片面的认为监管过严不利于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以致管理较为宽松。大部份人普遍认为科研经费是课题组凭自己能力争取来的,学校提取规定比例的管理费后,余下的项目经费就应该由课题组自由支配。于是在科研经费的报销环节,财务人员一般只简单的审核发票是否合法,签字是否齐全,金额是否正确,至于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并不深究,据中国科协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3.对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不全面
高等学校是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单位,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交融增加了科研成本计量的难度。多数高校对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仅限于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比如设备费、材料费、差旅费、出版费、劳务费等。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课题组人员经费,由于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相互渗透,并未进行费用分摊。在科研活动中使用的学校房屋、仪器设备,消耗的水、电、气、暖等,由于无法进行单独计量,很多高校都是按照很小的比例象征性的从科研项目经费中提取,这无疑增加了学校教育事业费支出,虚减了科研项目成本,导致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不全面。
4.对科研活动形成的资产管理不规范
一般情况下,高校都能按照有关规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登记入账,但实际上验收入库手续并未认真履行,大量的仪器设备由课题组自行保管、使用,在科研项目结题后未进行清理并办理相应的移交手续,特别是一些流动性比较大的资产,如电子设备、数码产品、图书资料等资产,很大部分长期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另外,学校对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关注度不高,科研管理部门虽然对部分专利权等进行了登记管理,但缺乏对资产入账价值的管理,未及时进行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致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形成的无形资产浪费严重。
5.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不重视
在科研工作中,许多高校主要注重科研结果的评价,而忽视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忽视对科研经费使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只注重科研成果、不计科研成本的思想比较普遍。在科研经费使用中损失浪费、支出不合理、管理费和人员经费支出比重过大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低下。此外,科研项目结题不结帐,造成科研经费闲置沉淀、效益丧失,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科研投入不能正常发挥效果。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1.加强财务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阶段,离不开学校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财务人员不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熟悉科研方面的基本常识;科研人员从项目申报时就要提高对项目预算的认识,结合科研活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在与财务人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预算,实现全额预算、合理预算、细化预算。在项目的执行阶段,财务部门可以在账务处理系统中根据批复预算和合同(任务书)设置相对应会计科目的金额,当科研经费支出超过设定的预算控制数时,便不能支出。通过强化科研经费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度,防止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虚列支出、夸大支出、不合理支出等问题的发生。在项目的结题阶段,要严格科研经费预算的调整程序,使科研经费预算调整有章可循。
2.严格科研经费支出的报销审核,促进科研经费支出真实、合理、规范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教育部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机制,牢固树立科研经费公共属性理念,纵向及横向科研经费都要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切实把好经费使用关。财务部门要在注重科研经费报销手续规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范围、使用标准,票据是否合法、真实,是否依据实际开展的科研活动据实支出,是否与科研活动具有相关性进行审核。加强对招待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的支出控制管理,劳务费的发放必须由本人签收或发至本人个人银行账户,杜绝冒领、套取科研经费行为,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3.强化科研经费全额成本核算意识,准确、合理地核算科研间接成本
在日常的核算中,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都是直接费用,在实际支出发生后就直接计入了科研项目成本。间接成本主要包括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相比而言,间接成本的核算更为复杂,高校要在遵循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校科研项目特点,建立起切实可行、简单方便的科研成本核算办法。加强办学资源成本分摊研究,开展办学成本核算。推进学院(系)科研用房资源的科学配置,树立“定额分配,超额付费”的公用房有偿使用观念;建设公共实验平台,制定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成本补偿的使用制度;依据资产、后勤管理部门提供的水、电、气、暖消耗计量核算金额,据实计入科研项目成本,改变一直以来单纯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的情况。进行高校科研全额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科技资源的有序流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更高的科技贡献率。
4.规范科研经费所形成资产的管理,确保学校资产的保值增值
根据国家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和无形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统一纳入学校资产管理。高校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科研资产进行核算、管理和处置,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和浪费现象,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由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的调度和处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以达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在科研项目结题时,应及时办理资产清理、移交手续,尤其是流动性比较大的资产必须做好保管人员的变更手续,不得再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对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应及时提供鉴定和认证资料,并进行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5.加强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是指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的绩效考评制度。采用自评、交叉评、系统评和监督机构评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运用财务考评指标和业务考评指标,如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财务信息质量、预算执行情况、总体目标完成的可能性、论文等知识产权情况、项目组织管理水平等进行考核评价。另外,要认真分析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情况,对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节约、是否存在损失浪费或闲置沉淀现象,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等方面发表评价意见,并提出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振奎 殷伟伟: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7(3).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科研经费管理;高校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外发达国家经过探索和实践并且行之有效的一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我国从2004开始在全国高校推广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高校的财务管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推进以及高校全面快速的发展,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科研实力已成为高校除教学水平之外又一综合实力的表现,科研经费的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高校应该深切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它的意义是一方面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拨付程序和方式,从层层转拨、分散支付到国库直接支付,避免了在拨付过程中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等现象的发生,降低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每笔资金的支付数量、支付对象、付款用途等信息都能进行实进监测和核查。财政监督发生了从事后审计到事前和事中监督的转变,有利于管理和监督,有效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客观上促使高校预算编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其中主要是影响了纵向课题经费的管理办法。原来课题经费是直接下达到高校基本户,经费下达较及时;支付程序简单,财务人员对原始票据审核、记账,然后依据复核后的记账凭证支付;财务处理灵活,各账户间通过划拨资金解决垫付资金问题,上级财政部门难于监督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后,由财政部门为高校开设零余额账户,高校需要使用财政资金时,必须按照审核批准的用款计划向财政支付部门提出申请,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将科研经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经费下拨滞后,垫付资金不能及时转回。大多高校科研项目在预算下达、经费到位前已经实施,做了前期大量调研准备工作,发生了支出。过去传统的分散支付方式,可以通过从其他账户划拨资金解决垫付资金问题,但现在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关规定,零余额账户不允许向本单位的其他任何账户划拨资金,造成高校已垫付资金累积在零余额账户中,而其他账户已垫付资金又不能归垫。如果不先从其他账户垫付,一些项目又因此要延期实施,影响了项目的正常开展。另外,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后,课题经费将按照预算进度下达,当年度未使用完时,财政将会把剩余额度全部收回,以保证对财政资金的有力监督,而下一年度返还额度一般5、6月份才到,致使科研课题上半年不能有序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科研计划,制约了高校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
2、会计核算环节增加,付款时间延迟,支付程序变得复杂。会计人员对原始票据审核、记账,然后银行出纳填制支付申请书,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申请支付。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依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对支付申请审核批准后,办理支付业务。支付时分两种方式,财政直接支付是直接向商品或劳务供应方付款,财政授权支付是将资金下拨给高校零余额账户,然后再支付到收款人账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使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环节增加,付款时间延迟,支付程序较改革前变得复杂。
3、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集中性与国库集中支付项目支出须按进度的矛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高校到账户的是实拨资金,项目负责人随时有钱花。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则要求高校必须编制分月用款计划,项目支出的用款计划按实施进度编制。但高校本身的一个特点是年度按学年来划分,科研经费用款高峰集中在各学期初和学期末,另外加上项目负责人喜欢累积报销费用,造成实际支出进度不同于用款计划进度。当大量科研项目经费集中使用或出现突发性的情况时,还可能造成用款额度不够的情况,虽然可以追加分月用款计划,但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用款计划审批程序繁琐,支付流程复杂,将会影响科研活动的开展。
4、认识跟不上。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一般都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平时工作繁忙,对财经等相关制度了解不多,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又是一项全新业务,项目负责人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仍然跟不上。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仍然左右着项目负责人的行为和思想,项目负责人对科研课题的前瞻性认识不够,甚至仍然认为科研课题是自己争取过来的,属于自己的经费,想怎么花什么时候花都可以,随意性大;对科研经费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不够,造成预算编制、用款进度和资金结存都不太合理,加大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
5、配套管理制度、网络信息系统还不完善。高校原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务预决算管理办法等财经法规制度显得相对滞后,网络信息系统也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需要。首先,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严格执行预算,科研经费管理对财务核算软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财务软件功能设置上还不尽完善,如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情况,对各项具体费用指标的控制,预算编制科目与财务记账的会计科目的匹配关系等等。其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工作缺少有效协调,尚未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平台。最后,有效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需依赖较先进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使财政、国库、银行、高校之间横向联网,保证资金的有效运作。目前虽然高校实现了网上传输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各高校也有自己的一套财务核算处理软件,但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与财务核算软件还不能实现互相联通。
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1、加大宣传,建立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需要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制度先行。国库支付制度改革是 一项全新的工程,高校应做好各项宣传工作,转变项目负责人旧的观念,使其提高认识。高校应结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充分考虑本校实际工作需要,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的问题,制定一整套规范的适应国库集中支付需要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特别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科研经费使用透明度增加,应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标准以及使用审批程序,做到有章可循,费用严格按预算执行,减少科研经费不合理使用,提高使用效益。
高校应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与上级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财政应充分考虑高校学年的特点以及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就年初预算下达前基本户垫付的资金,在得到批准后,允许高校零余额账户向基本户转账;就高校核算的特殊性,允许零余额账户向二级独立核算单位、二级学院等转账;就追加用款计划,在下达用款计划额度时,把时效性放第一位。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国库支付流程,充分保证财政资金及时到位。
2、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用款计划是以预算为依据的,没有预算就没有支出,因此新形势下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显的非常重要。高校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国库支付改革需要的预算管理制度,不断细化和强化预算编制,财务和科研管理部门应当配合项目负责人做好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预算的执行。科研经费预算一经批复,就应按照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项目进度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需要特别注意科研经费使用的前瞻性和计划性,避免发生“年初没有钱花,年末突击花钱”的局面,使支出进度与用款计划尽量相对应。
3、建立能够兼容国库支付信息系统的科研经费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除了具备一个高水平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外,还必须完善已有的财务软件,搭建科研经费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建立一个能够兼容财政支付信息系统的较先进的科研经费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以适应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一方面加强财务软件功能的开发,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的开发设置,加强对各项具体费用指标的控制开发,能够实时统计各项指标当前已用多少金额,剩余多少金额,保证预算的严格执行;实现财务信息的动态查询、统计、分析,通过分析不但可以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为将来类似的经费使用提供基础,编制科学的经费预算。另一方面,搭建科研经费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够连接国库支付系统、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等高校相关部门,能够快速获取各自需要的完整、准确的科研信息资料,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高效化、透明化。
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后,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要切实做好业务培训工作,熟练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认真学习新形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就国库支付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总结、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总之,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严格预算执行,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其向着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科研经费管理[J].江苏科技信息,2009(5)
[2]孙丽敏.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高校资金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8)
摘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且数量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对科研经费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管理更加重要。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管理监督机制,确保科研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校科研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联系也逐渐紧密,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经费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近来,科研经费数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高校实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目前许多高校面临的严峻问题,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差普遍存在,从政府到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合理管理的制度,使科研经费既能合理的使用又能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
目前,国家在科研项目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制定出科学系统的预算定额标准,科研人员并非财务人员,预算观念淡薄,只把科研预算作为争取科研经费的环节之一,前期可行性调查不到位,不进行足够的调研和科学的测算,编制出的经费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凭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填列出预算数据,缺乏前瞻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求。
(二)缺乏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
教学资金与科研资金来源于不同的资金渠道,在使用时,要按规定计入各自的成本,但是在实际中,通常很难严格的将两者成本准确核算。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用于实验教学的材料经常被用于科研项目的实验,例如,教学用固定资产用于科研的使用费,从事科研使用的水电费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全部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科研人员的超比例提取津贴、酬金;在报销费用时,发票中所列的明细项目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在人工费的开支上,虚构人员或假借学生身份套取助研补贴,使项目成本核算难以实现实事求是的原则。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只是部分地从科研经费中得到补偿,科研成本严重的挤占、挪用了学校的教育事业经费。
(三)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的专项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支出不合理,甚至发生违规调账。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上缴管理费,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躲避学校对资金的监管;有的为了套出现金,用大量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如招待费、交通费等;许多项目结题不结账,在项目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一些项目负责人还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列支费用,疏于对结余资金的管理。
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有效性差的问题,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的途径与办法已成为提高科研水平,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才能合理分配使用、充分发挥现有科研经费的效益。
二、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因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有效管理科研经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应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三方共同协作编制更为科学合理。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预算程序,以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编制规程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预算的可执行度。对科研人员来说,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经费预算依据科研项目申报书中规定的研究任务进行。编制预算要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预算,按照全额成本支出原则,并且将上报的经费预算在学校财务、科研管理部门备案。对财务部门及财会人员而言,应尽早介入科研项目,及时提供财会服务及进行财会监督,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财务信息的支持,编制更科学合理的预算。
(二)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根据教财[2005]11号文件指出的,“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为了控制具体科研项目的支出金额,在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在建账时,应依据项目预算书中的各类明细支出项目增设相应的明细科目,设置每项明细科目的预算限额。在经费支出的的实际操作、核算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限额制度,对符合规定的且在预算限额内的票据予以正常报销,超出预算限额的支出,就不予以报账。这样项目负责人就能在前期更加详细地对经费项目支出进行合理估计,有效地避免经费的预算内容与实际开支相脱离,增强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
在纵向课题经费开支上,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应严格规定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人员经费、管理费、协作研究费,对这三项经费预算比例不能随意调整;人员费不能用于人员奖励,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在批复的预算内据实支出;项目管理费用应在项目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规定的行政管理支出;项目中使用学校的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应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合理的分摊计入课题成本。
在横向课题经费开支上,应建立兼顾学校、院系和科研人员个人利益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财务部门要按科研收入的一定比例弥补科研活动中消耗的使用学校教学设备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并在项目结题后进行财务分析,使科研经费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审计制度
1.加强内控制度审计,促使科研经费依法管理。首先要做好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的审计,看是否包含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当中存在问题的相关解决原则和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2.做好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规范经费使用行为。认真做好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加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度,严格控制经费的开支范围与标准,有利于防止滥用科研经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重点有:学校财务部门是否统一管理科研经费,杜绝科研经费脱离学校监管形成经费使用体外循环等现象;经费报销是否符合规定,票据是否合法真实,签字是否齐全;各项支出是否严格按合同要求,专款专用;项目管理费、劳务费、人员经费开支是否超出规定比例开支;是否有结题不结账,结题后仍长期挂账报销科研经费等变相截留科研经费的违反财经纪律现象。通过一系列措施规范科研经费使用行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