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

时间:2023-08-28 16:54:28

导语:在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创意美术;幼儿;美术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时期下人们更加重视和关注幼儿时期的教育,幼儿美术教育是其受重视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引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幼儿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创意美术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它采用更先进开放的教育理念、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一、创意美术概述

创意美术是新课改对幼儿美术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的课堂教育理念。作为幼儿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对创意美术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明确什么是创意美术,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在实际美术教学中贯彻落实。创意美术区别于传统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创意”二字上。所谓的创意美术是指通过对幼儿进行引导,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展示自己的思维。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美术教师对幼儿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创意美术的实施过程

创意美术是新课改对幼儿美术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挑战,它符合教育发展的时代性特征,同时也为幼儿更好地适应美术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创意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主要从创意美术是如何实施的以及其实施途径两方面来论述,最后简析实行创意美术教学对幼儿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1.创意美术教育的实施前提

在实际幼儿美术教学中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创意美术教育,幼儿园教育者及创办者必须树立以创意美术为宗旨的教学及办园理念。就幼儿美术教师而言,首先应在美术教学中不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激发引导孩子的想象力是幼儿美术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其次,教师应注重对幼儿开放意识的培养。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因此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他们真实地接触人、物、花鸟、山水等大千世界,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再次,教师应重视对幼儿艺术感的培养。幼儿美术教育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枯燥的理论知识对它们来说毫无意义,要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各种美术作品的创造。最后,在美术教学中不断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兴趣是儿童美术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并肯定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才能,得到肯定。只有这样创意美术才可以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

2.创意美术的实施途径

教师通过对创意美术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在实际美术教学中贯彻和落实这种理念。教育集市则是创意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途径。创意集市是一种新颖的美术教育活动和方式。它是将一条幼儿园走廊里面陈列许多废旧材料,诸如杂货、瓶罐类、布艺类、纸盒类等。教师的任务是带领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成美术作品,然后布置在师生共同设置的一个创意集市里进行义卖,将所得的钱捐给有困难的儿童,卖完后再做再卖,呈流动形式。买者为幼儿家长,定期开放,这种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可以采用趣味绘画和趣味手工的方式,并定期进行义卖,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并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及学会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

3.创意美术实施的重要作用

通过创意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对美的发现和感受能力,逐渐培养儿童的情操,有助于陶冶儿童的性情。因此,幼儿创意美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第一,通过创意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右脑的使用与开发,平衡发展左、右脑,并且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第二,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艺术兴趣。第三,通过创意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创意美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创意美术进行研究,反映了素质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教育阶段的科学贯彻与落实,也是现代化教育得以长足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创意美术,可以提高幼儿美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育能力,推动幼儿美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研究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创意美术,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为幼儿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文.美工活动创意馕大比拼[J].新疆伊犁幼儿园早期教育报.

第2篇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世界现当代艺术迅猛发展,现当代的艺术品、艺术观念以及材料层出不穷,这些对于社会各个行业带来深刻的变化或有益的启示,其中也包括美术教育领域。从事高中美术教育的工作者需要深思的是我们如何在现今教育中有选择地引入现当代艺术,现当代艺术在现今的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开放的21世纪,我国的美术教育理念也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创造力”成为核心概念。而对于我们高中美术教育来说,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弊端,例如美术欣赏课教学,老师一言堂,既无多媒体设备、亦无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加之高考压力,美术教学如同鸡肋。因此导致学生无法拓展自己的视野、创造能力较差等。而笔者认为将现当代艺术引入到高中美术教育中就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格局,并带来新的理念和发展。而现当代艺术对于高中美术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以下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承载着文化历史的诸多信息,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欣赏一两幅画和单纯的绘画技能,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

21世纪东西文化交融,西方现代艺术运动迭起,艺术形式、流派异彩纷呈,从宣言到行动无不标新立异,并且现代派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创作方式方法也是极为复杂和多种多样的。所有这些都冲击着现代人们的观念,激活人们的创意思维。学习现当代艺术本身就是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伴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艺术的门类也会日新月异,表现形式也会更加多元。解析现当代艺术对于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意义山东省邹平一中田庆华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选择地引入世界现当代艺术是否有利于高中美术教育的发展并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这是目前很多学者都在研究的问题,而笔者结合了当代的美术教育思想,就目前现当代艺术和高中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解析。关键词:美术教育现当代艺术内容引入的意义分析和讨论随着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目前我国的高中学校美术教育通过开设选修模块,如卡通、陶艺、版画、水墨、设计、摄影、民艺、新媒体等模块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如在民艺模块教学中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再加上利用现当代艺术的创作思想、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们的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既注重了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又使其不断创新。又比如现当代艺术中讲求艺术品与观众的互动,在互动中了解艺术家的观点。并且当下我国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创新型创意人才。美术教育可谓培养创意人才途径之一。

因此高中学校美术教育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世界现当代艺术,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其看到绚丽多彩的艺术天空。鲍伊斯曾经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朱青生则说,“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艺术家的素质,当你艺术地对待生活,你就是艺术家。你就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一种生活姿态。“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通常意义上的经典艺术,已成为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何况它与其他人文学科互融,已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而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需要这些思想营养的。——杭间”。艺术离不开生活,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必然包含艺术家对于当下社会的观念和人们的思想的艺术解读。鉴赏现当代艺术作品并参与创作可以使学生认识社会的视角更加多元化。赋予了多元性、评判性和自身复杂性于一身的现当代艺术是现今艺术界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一点尤其是受到我们教育界的重视和探究。那么对我们当代美术教育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对学生学习的启迪呢?就现今高中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对于美术基础知识了解相对不足和不够系统,而且缺乏在实践中体验,因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现当代艺术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和尽享自由创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美学精神。由于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学生们的受教育程度在逐年上升,美术教育教学也在由专业教学走向非专业教学,许多学校通过开设美术鉴赏课和多样的美术选修模块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基于现状我们应该将现当代艺术内容作为美术教育教学的资源,充实到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来。结语:伴随着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向深入,高中美术教育也应该大胆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在课堂内外将世界现当代艺术内容有效地引入,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正是学校美术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设计处理直接相关,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只有在平等交流的教学平台上,学生才能健康的成长,学生的个性才能自由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相互对话的、合作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能动作用。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美术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可能生活。学生美术的学习应该是回归“学生经验”的学习,要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的经验”的课程,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美术课堂学习的内容不能仅仅来自“科学世界”,还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师应该创设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的想象,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先,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人的生存状态及人的生命价值。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美术教育改革

高校美术教育作为现代文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传统文化作为支撑民族发展的灵魂与基石,又是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创意源泉。因此,在全球化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何融入传统文化,转变美育理念,丰富教学形式,加强创新培养,完善课程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美术教育之路,是高校美术教育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近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推动下,高校美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传统文化对高校美术教育的作用逐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现行的美术教育仍然存在重技术与形式、轻文化与内容等问题,传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被动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势必阻碍高校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认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国外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部分国人对待西方文化全盘接受的态度又加快了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日渐式微的趋势。在美术教育领域则主要表现为过多地采用西方美术教育理念,而忽视了西方美术教育发展的人文背景与历史积淀。西方美术教育重写实,中华传统文化重写意。写实与写意本无优劣之分,当代美术教育也不必非此即彼,而是应当以更博大的胸怀容纳更多样的美术形式,以取得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然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各项事业发展的灵魂与基石,在现阶段的高校美术教育中没有得到清晰的体现。中西方文化碰撞时的这种不对称现象,降低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预期,不利于学生正确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甚至错误地将“差异”等同于“差距”,进而随波逐流,缺乏理性的批判意识。

2.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存在

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高考考试科目的导向,在中学阶段对文化知识的学习重视不足,大学阶段,由于美术教育相对重技能而轻人文,重基本功而轻创造力,导致艺术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仍然缺乏人文知识,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养;另一方面,非艺术专业学生由于考核方式的导向,往往对高校开设的艺术类通识课程重视不够,使得这一部分学生又普遍存在艺术素养相对不高的问题。由此可见,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依旧存在,导致艺术生文化修养仍然相对薄弱,非艺术生艺术素养依旧相对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对传统文化重视相对不足

国内现行美术教育体制是20世纪50年代参照苏联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在当时有其积极的进步意义,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美术教育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高校美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却仍然十分有限。在课程开设方面,本科初段无论是美术类还是设计类,大多以素描、速写、色彩及“三大构成”为主,民族传统类科目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传统文化导入的不足导致高校美术教育仅仅停留在现代美术学科的框架内,与传统文化之间缺乏足够的对应与互动,不仅限制了美术教育本身的价值内涵,还会因为其特有的抽象性和单调性,使学生产生失落感与挫败感,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现行美术教育理念中存在的重技能而轻人文现象。

二、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1.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的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政治制度的总体表征。它不仅代表了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核心特质,更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坚实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演化而形成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政治制度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并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涵博大精深、形式包罗万象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总和。数千年来,无数先人用智慧与汗水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辛勤劳作,心中所产生的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向往,在特定的时刻借助形式各异的载体表达出来,经过不断演化汇集而成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

2.美术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

文化与艺术既密不可分,又协调发展。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而文化是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根基。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样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这是与传统文化的特点分不开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而又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树立文化自信纵观中国悠久的历史,处处闪烁着先人智慧的光芒,无论是神秘玄幻的上古神话,还是百家争鸣的诸子散文;无论是经典优美的诗词曲赋,还是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无论是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无一不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丰富的滋养。高校美术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进而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上其他优秀文化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增加了解,增进共识,在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养道德情操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与丰富的人生智慧。首先是修身养德的为人准则。儒家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指的正是修养身心,具体表现为“择善而为,博学于文,并约之于礼”。而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更是如今“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依据。其次是忧国忧民的社会担当。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一不激励着中华儿女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再次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周易乾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宇宙运转不止,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要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强调的是培养人奋发有为,刚毅坚卓的精神品质。这些思想本身充满着智慧,同时也一直影响着后世文学艺术的创作,因此,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3)提升创新精神艺术创作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创新同样来源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拥有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并挖掘和改造这些文化元素,通过元素的组合变形及再设计,让传统文化成为设计创意的突破口和导火索,进而发现新的表现形式,创造兼具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为当下以及后世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走向繁荣和复兴。以汉字为例,中国的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审美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同形重构、异形重构、打散重构、字图结合、中西结合等方式,汉字逐渐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

三、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改革中的思考与探讨

1.转变美育理念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种技能,而是获取人的全面发展。传统“应试教育”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教育目标,不仅压制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弊端显而易见。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便是“以人为本”,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不同,中华传统文化中没有人格化的上帝,在古人眼里,没有抽象的空泛的人,只有具体的现实的人,社会秩序的维护大多依靠的也不是神灵的绝对权威,更多的是道德的自觉自律。因此,在强调“以人文本”这一核心理念的今天,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加强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当代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

2.丰富教学形式

融合传统文化的高校美术教育不应当局限于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而应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地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现场演示并讲解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形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或大致的了解;组织学生赴传统文化聚集地实地考察,采集整理传统文化中的创意资源;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竞赛、工作坊、创意市集等,在实践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运用新媒体将传统文化中的创意资源进行艺术转化。可见,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是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

3.加强创新培养

美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创新创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丰富滋养。我们有着世界上引以为傲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与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在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气息与创新活力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发现代艺术新的形式。如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将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元素提炼出来,结合现代艺术理念进行二次设计,创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兼具外在形式与深刻内涵的优秀艺术作品。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是当代美术教育加强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4.完善课程体系

美术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延续性以及与所处文化环境相一致的特殊性。因此,美育课程体系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高校美术教育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设艺术专业必修课和传统文化选修课,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具体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应当立足民族特色,适当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比重,如本科初段增加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概论等专业必修课,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后阅读,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主体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仅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其次,应当立足地域特色,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开设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基础的理论课,以及包含民俗风情、装饰纹样等地方文化形式的实践课。如将闽南方言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将闽南茶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教学之中,将闽南特色红砖厝文化融入环境设计教学中,将海丝文化融入绘画教学之中等。因此,以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为导向,融合现代教育理念,借助新的技术和材料,构建丰富多样而又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是当代美术教育的重要保障。

第4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汉画元素;影像装置艺术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67-2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1、第33届InSEA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世界大会新动向

2011年6月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举办的“第33届InSEA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世界大会”的议题为《美术・空间・教育》,其旨在从“文化空间”“公共空间”“虚拟空间”等多个维度探索美术教育的新空间,注重艺术教育对学生空间智能和媒介素养的培养。

本研究从文化人类学和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将传统文化与影像装置艺术相融合,是对传统文化美学上的再认识,对传统文化在艺术新场域中的地位和价值的重新审视与探索,其对于深层挖掘美术教育的新空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相关论述

教育部颁布制定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四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指出:“结合7~9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跨界地将绘画、雕塑、影像、诗文、戏剧、表演等艺术领域统合起来开展课程与教学,既符合新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学习的要求,也有利于让学生多角度唤醒、扩展、学习、迁移所习得的多元智能。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是为灵活提取“汉画元素”进行再创作的美术教学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促进中小学生了解优秀传统,养成珍惜、关爱人类文化遗产,树立发展、创新传统文化的新志向。

二、以“汉画元素”为核心的影像装置艺术教学探究

(一)汉画艺术鉴赏教学(略)

(二)创意园区影像装置艺术考察教学

1.教学基本信息

年级:八年级

课时:2课时

2.教学目的

(1)深入考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感知影像装置艺术的美学特质。

(2)学会以田野考察的方式开拓美术学习的新领域,探索与发现社会资源中的各类影像装置艺术创作。

3.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成立项目团队,策划设计考察方案,搜集装置艺术材料及相关创意,开展独立实验和探索,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明确当地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现状、运营特色和文化内涵(图1)。

第二阶段,影像搜集。积极参观创意园区,参与创意市集活动,用数码相机等设备进行信息采集,探讨公共空间艺术化、装置艺术人文化、视觉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联接的关系。第三阶段,艺术家作坊。聆听艺术家讲座,与艺术家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影像装置艺术创作过程。

4.教学创新点

本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汉画艺术与影像装置艺术之间的映射关系,结合自己身边的视觉资源一同审视与探讨,提高学生对影像装置艺术的关注度,师生共同寻找、开拓、传承与创新汉画艺术的新途径。

(三)汉画影像装置艺术创作教学

1.教学基本信息

年级:八年级

课时:3课时+课外研习

2.教学目的

(1)熟悉影像装置艺术创作的基本流程,学会规划发想、观念讨论、创思重构的方法。

(2)学会运用拼贴、重构、换置等方法,将对传统文化的内在情感借由合宜的视觉语言予以呈现。

3.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创意思维训练,给学生提供创造发想的机会。利用脑力激荡法、SCAMPER创意思维法、概念粹取法来启发闲置空间与废旧物品再造的意念,让学生多维思考,从形态发散、功能发散、原因发散、方法发散、过程发散等几个角度来进行观念转换。

第二阶段,变废为宝,媒材大搜集,鼓励学生结合“汉画元素”进行创作。学生可将富有象征意义的传统文化符号创造性地植入自己的美术作品中,以此创作出充满文化内涵的影像装置艺术作品。

第三阶段,手绘草图与制作立体模型,验证方案可行性(图2)。重点让学生通过多元媒材的空间改造,理解影像装置艺术的结构、符号、空间、意蕴之间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装置相融合的可能性。

4.教学创新点

本教学拓展艺术表现方式,将影像装置艺术与汉画艺术相结合,使学生在审美追求中深层次的感官互动,创作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上的影像装置艺术作品。

(四)影像装置创意展示坊

1.教学基本信息

年级:八年级

课时:2课时

2.教学目的

(1)学会策展规划和展示设计的基本方法,以美术语言诠释自己创作的汉画影像装置艺术作品。

(2)学会评析与省思影像装置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共同探讨人与生活环境、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

3.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争当策展人。学会撰写展示计划案,其中包括:策展论述、场地规划、经费概算、展览图注、展陈设计及可用资源。重点让学生标注出设计理念、视觉要素、形式法则、情境营造、媒体技术等方面,增强学生的策展规划能力。

第二阶段,展示研讨会。在校园、社区广场等公共空间进行简易装置展示,总结与分享创作经验与历程,特别注重装置展示的情境性,积极引发观众对古风汉韵的思考与想象,重新诠释汉画艺术。

4.教学创新点

师生在互动体验式的装置空间创意展示坊中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加强学生探究可视化艺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创意展示成为有成就感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学会建构意义和建构意义的体系。

三、研究的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以“汉画元素”为核心的影像装置艺术课程,不仅能给予全球化语境下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而且对继承、保护、创新本土文化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钱初熹.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第5篇

中国的教育制度决定了“考试”贯穿于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也早已养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作为高考“考试重点”的素描、色彩和速写等绘画写实技法得到了足够重视,而无法用“分数”衡量的艺术鉴赏、审美能力和创新技法等艺术素质却极度“贫血”。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系统化和多元化的课程,在这种应试制度下遭遇了严重的瓶颈,根本无法向高等院校选拔和输送真正优秀的美术人才。在当今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环境下,引导式创意绘画的出现为美术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弥补了高考美术教育体系中艺术素质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缺失。但与此同时,两者之间的碰撞也随之产生,如何将两者的优势进行双向融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1引导式创意绘画的特点和形式

引导式创意绘画源自“易道”教育推出的一门针对少儿手脑潜能开发的课程。其基本理论是根据心理学、脑科学理论及少儿认知规律的特点,将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与绘画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意为主线的体验式绘画模式。基于这种特点,引导式创意绘画完全避免了传统绘画模式的枯燥和呆板,使绘画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在对学生进行各种绘画技法的培养的同时,更着力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和开发,不再仅仅以“像与不像”、规范不规范来衡量学生的绘画作品。引导式创意绘画有“体验”绘画、“创想式”绘画、立体绘画、动感绘画、“情商”绘画和“多元智能”绘画等表现形式。

2高考美术的弊端

2.1过分强调绘画的写实性,导致高考美术内容和形式僵化

由于高考美术中写实绘画所占比重较大,导致考生忽略了其他科目的学习。甚至不少学生误认为绘画写实就是素描、色彩和速写,因而很多美术高考生为了获得高分而进行大量盲目地机械模仿,画出来的作品毫无生气。事实上,要想成为真正的画家,仅仅只有对绘画写实的练习和考核是不够的。这种仅仅为了应对高考的美术学习方式弱化了对美术学习的艺术性和主导性,学生的美术学习变得越来越短视和功利。

2.2过分注重绘画技法,忽略了艺术想象力的培养

高考美术的终极目标是获取分数,学生的绘画技法更容易通过标准化的评判方式来进行量化,而绘画艺术本身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门类,作画者的主体艺术性很难进行客观地“分数化”,而这种“分数至上”的考试制度使得广大考生在长时间的模仿中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绘画理论,严重制约了学生发挥艺术思想的想象空间,无法充分饱满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所画出来的作品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生硬无趣。

3引导式创意绘画与高考美术之间的冲突

引导式创意绘画所倡导的思想是在激发学生绘画兴趣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度、观察事物表象的能力和探索发现新事物的好习惯,自由发挥想象力,利用各种创意绘画材料、绘画工具和绘画方式,通过适当的手法表现出自己所感、所知、所想的事物。创意绘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绘画者的自由畅想和绘画技法的完美结合。相反,高考美术则更强调技法和规范,只关注素描、色彩和速写这三项高考必考的项目,而忽略了对美术鉴赏、绘画创意等绘画艺术素养的提高,而长期机械僵化的重复训练导致学生对绘画艺术兴味索然,只剩下对分数的追求。

4将引导式创意绘画融入高考美术的策略

4.1强化绘画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首先,感受优秀美术作品的熏陶。在掌握美术基础理论和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学生多看国内外各种风格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自身对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于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画家人格魅力等真善美的感受。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色调、色彩、技法来表达相同的情景,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探索精神。

4.2弱化绘画写实观念的主导性

第6篇

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就业的需要,广告数字媒体专业应该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一定的审美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专项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水平。调查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美术基础,审美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寻找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研究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向大自然学习、教师的引导作用、周围的艺术氛围、鼓励性的教育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

关键词:

美术教育;策略;专业课程

基金项目:

本文系南通理工学院教研课题“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美术教育研究”(2015013)研究成果。

一、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美术教育现状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学生以中职类学生为主,高考生源很少,即使有少部分的高考生,他们的美术基础不牢和审美能力也不足。他们接受的美术教育非常有限,根据《南通理工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美术教育现状调查研究问卷》(下称《问卷》)显示,有50%的学生对美术课的印象还停留在上小学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表示对美术课特别感兴趣,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中学期间就没怎么接触美术,所以美术教育现状堪忧。

(二)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问卷》还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术教育,不到一半的学生觉得本专业的学习需要美术基础,很少有同学会主动去看展览,也很少有同学会觉得美术教育会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提高,学习生活中也很少有同学会主动关心美术现象,很少同学意识到美术学习对于自己的能力培养有帮助,但是有很多同学非常渴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高校非美术专业的学生的美术教育几乎处于“真空”的状态,鉴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并不是艺术特长生,所以他们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暴露了他们美术基础较差的缺陷,正是由于缺乏美术教育,导致艺术修养不够,以致于他们所做的设计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设计主题不明确,主次不分,版面混乱,创新度不够等,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缺乏美术教育。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一)美术教育的概念

美术教育,亦称美术教育专业,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以用来在未来教导学生。专业学习内容包含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装饰画、版画、书法、装裱、刻印章、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动画设计等一系列同美术能扯得上关系的技能,当然、政治、英语、体育等课程也还是要的[1]。还有人认为,美术教育,是由“美术”和“教育”组成而成的。因为美术教育是由美术和教育这两者结合产生的,那么美术教育中美术就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也就是说没有美术就没有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手段,按照一定社会,一定阶段的要求,以美术为媒介,向受教育者传授一定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性的教育系统工程[2]19。还有很多的美术教育理论家根据美术教育的定义与组成分析把他们分成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从美术角度出发的美术教育:从这个角度看着眼点是美术,也就是说由美术本体出发,只是以教育作为手段,延续和发展美术文化以及创作技能。即通过教育的手段达到对美术文化的延续。二是从教育的角度做为着眼点看:美术就只是充当了教育的一个媒介,追求一般教育意义的功效。其实任何一个教育科目都具有双重的。即通过美术这一驾驭的媒介培养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2]19。本文将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结合实际的专业课程,将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学生要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有较好的人文素养;掌握广告数字媒体的基础理论且具有广告数字媒体的专项技能、熟悉相关业务运作的,适应广告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面向广告公司、网络多媒体公司、电视台、专业设计公司(事务所)、印刷行业、出版社、报社、企事业单位的广告事务部门、政府机构和行业主管机构的宣传、广告事物管理部门等,从事广告媒体策划、配置、设计、制作及单项或综合广告实务工作,具体如在各类广告公司从事广告设计、策划、制作等工作;在企事业宣传部门从事宣传、和管理工作;在电视台从事策划、摄像、采编工作;在出版社、报社从事美术编辑等工作。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以上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就业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就业的方向有:广告公司、网络多媒体公司、专业设计设计公司等,不难发现这些就业方向都与美术、设计相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以及审美能力,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创造力。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美术教育策略研究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插画设计课实施美术教育策略

1.向大自然学习

突破传统的教室课程教学,多带学生到户外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不处于教室,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学生不一定要在教室上课学习,带领学生到校外感受美,没有了教室的束缚感,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到自然界去感受美,可以去感受植物的美、动物的美、自然景观的美,让学生带好相机,或者手绘本,将学生认为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发现身边的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传达美。这种在户外上课的模式,比较新颖,需要注意的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和带领下,学生才能较好的去体会和表现。

2.教师的引导性

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所言:“作画须有解衣盘礴、旁若无人意,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藉,不为先匠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矣。”[3]虽然这是恽寿平描绘国画创作过程中的状态,但是同样说明了美术学习中所需要的自由性,所以在插画设计课程中老师不再充当主导性的地位,而是积极的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作为这门课的主导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老师则是在各个部分充当引路人。学生可以自由、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雨果说过:“科学是我们,艺术是我。”[4]因此,要注重学生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

3.运用周围的艺术氛围

带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南通市中心美术馆的展览。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经常会有一些展览,虽然经常和学生通知一些展览的消息,但是几乎没有学生会主动参观。因此,在插画设计课程中应设置学生外出参观的一些课时,由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对于一些好的作品进行分析,启发和诱导学生,并且在参观和展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不同作品不同的美。运用周围的一些有利的美术氛围,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课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进步,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如随身携带小的便签本,以备随时随地进行插画设计,同样提醒学生也这么去做,因为只有这样,把美术基础的提高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养成一种习惯,才有可能长长久久地进行下去,当然这也是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美术基础、艺术修养最可靠的方法。教师可以经常和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看展览的照片、视频影像资料,并且和学生分享自己看展览的心得体会或者是给学生一些启发等等,学生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看,可以通过老师来给他们带来一些更好的启示,同时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招贴设计课实施美术教育策略

1.提高眼界

同样还是通过观看展览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让学生感受这样的氛围,同时提高学生的眼界,眼界提高了,才能进一步地去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当然观看的展览并不局限于招贴设计展,也可以是所有与本课程相关的展览。

2.鼓励性的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5]由于招贴设计课程还需要学生动手去画设计草图,当然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是鉴于目前这个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美术基础,所以在需要学生动手的环节,要尽量多鼓励学生。很多学生因为缺乏基础,往往不敢动手,畏畏缩缩的,生怕画不好,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尽可能地去多鼓励学生。有这么一个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刚开始画得不好,甚至于有点糟糕,但是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自身的不断努力,终于创作出了令人惊艳的作品。当她自己回过头来再看自己最开始的作品时,觉得自己的进步非常大,由此可见,鼓励性教育对于学生美术教育还是很重要的。

3.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由于这门课的特点我们需要很多的创意和想法,但是我们不会随时随地用电脑软件把想法表现出来,但是笔和纸还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用的,不管什么笔,不管什么纸,随时随地把你的想法用画的方式体现出来,当你的灵感一现的时候,想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坚持让学生这么去做,就会发现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很快得到提高,而且美术基础越来越好。同样美术方面得到提高,你会发现其在创造力方面,也会发生质的飞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实际的专业课程出发,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渗透美术教育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发掘出一些可以用来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美术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仅供参考。

作者:黄蓉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EB/OL].

[2]刘琼.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恽寿平.南田画跋[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38.

第7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乡土创意美术;创造潜能

在美术中,不同的造型媒材表现出审美效果和视觉效果的差异性,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创新思维。作为农村幼儿教育,美术教学应立足于现实生活实际,尤其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挖掘乡土造型媒材资源,将更多的乡土造型媒材引入课堂教学,鼓励幼儿将美术创作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拓展幼儿的创造空间,不断培养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审美创造能力,激发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潜能。实践证明,在农村幼儿美术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引入本土媒质,对于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一、注重乡土创意美术教育,升华幼儿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运用乡土创意美术媒材资源,让幼儿子身处的自然环境中,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审视家乡的一草一叶、一花一木,原本司空见惯的事物从美学的角度去审视,就变得与众不同;依照美学理念去重新创造就会得到更多的审美体验。情感源于体验,只有对一些事物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实践,获得更多的体验感悟,才能建立起情感,尤其是以美学的视角去创作带有浓厚乡土情味的美术作品,就会强化幼儿对农村环境的体验和感悟,就会产生更为浓烈的家乡情感,不断升华幼儿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比如,运用最为普通的原本熟视无睹的彩豆、芦苇、稻草等资源,这些媒材经过教师的引导运用,幼儿尝试大胆新奇的构思,运用创新的技法,创作出《野生动物园》《芦洋大桥》《桃花源》《滴水湖》等等作品;把废旧的板凳上涂上鲜艳的颜色,孩子们用画笔在上面涂涂画画,听,他们的画里还充满了有趣的故事;蒲扇是农村孩子们夏季里最常见的物品,大家把它涂上颜色,用彩纸剪剪贴贴,就变成一件件手工工艺品;金秋时节,一个个小巧可爱的葫芦随风摇摆,孩子们把他们采摘下来带进幼儿园,就成了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他们细心的在上边刻画、涂抹出不同的图案,表现出吉祥、幸福的寓意。在这样的美术教学氛围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大胆、自由地玩着各种材料,使这些材料插上了艺术想象的翅膀,把身边的物融入到自己的审美创作中去,赋予更多的美感,幼儿在因材造型和造型达情的美术创造性活动中感知家乡的美丽,升华对家乡的感情。

二、开展乡土创意美术教学,培养幼儿的综合创意能力

乡土美术创意教学能够更好引导幼儿从现实中取材,即兴创作、源情表达、率性表现。乡土资源异常丰富,媒材俯拾皆是,灵感随时而生,创作不为外物拘囿。能够强化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表现能力,促进幼儿综合创意能力的提升。一枝花能够诱发他们缤纷世界的塑造,一根草能够点燃他们线条艺术的妙想,一点红能够蘸满不尽光影的渲染;随便捡起一捆稻草就能编制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信手抓到一根藤条能够缠绕成一个童话世界。充分利用这些乡土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美术创造热情,让他们在平凡的生活里表现瑰奇的世界,在现实的自然中创造出梦幻般的艺术空间。依据他们对美的理解,用充满探究精神的眼睛去观察、审视、利用身边材料的色彩、肌理、形状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的融合艺术体。比如,田地里的玉米、绿绿的地瓜秧、小河里的石子、鱼虾、大树下的蚂蚁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乐趣点。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打开小画夹,在这种自然和谐的环境中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认知变得生动立体。慢慢地,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绘画跃然纸上。在与自然零距离的接触中,孩子们的作品不再雷同,创作的兴趣也随之大增。再比如,皱纹纸是孩子们常用的手工材料,他们把皱纹纸剪成不同的大小,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拼贴,用水打湿后,颜色和皱纹纸的纹理自然的留在白纸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干透的画纸折叠,剪出造型,就是很棒的拉拉花!棉线是生活中缝缝补补的必需品。柔软的滑行,轻巧的跳跃,在孩子灵巧的双手中伸缩自如,在纸上却留下了美妙的印迹。不同角度拉出棉线,竟然出现不同的效果。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不同的线条带来的视觉效果,还了解了对称的概念。

三、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拓展创意美术思维

创意的本质是思维创新,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意思维。运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持续地指导训练,逐步培养起他们的创意美术思维习惯和能力。幼儿活动每周一主题,我们的创意美术也随之展开。如小班主题“纸杯变变变”活动中,先让幼儿收集各种纸杯,探索感知纸杯的特点、用途,然后进行创作。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孩子在杯子上涂鸦;有的孩子涂色后剪成了各种花朵;有的孩子还在父母的帮助下把纸杯做成了生动可爱的小企鹅。绘本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美术形式,书中优美的画面感染着孩子们的情感。大班的孩子们对线条和轮廓有了较好的认识,我们就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制作成绘本并讲述给同伴,孩子们在这种自由的绘画中不仅提高了绘画能力,还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用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装饰环境,设立创意欣赏区,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想象空间。“创意欣赏区”是每个班最闪亮的一角,不仅装饰了环境,也为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在相互谈论交流中,促进了孩子们间的艺术学习,又提高了孩子们活动的兴趣。比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悬挂、张贴、摆放作品,让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网格柱上孩子们稚嫩的涂鸦,自制屏风上孩子们的剪纸,橱柜上摆放的可爱有趣的泥塑作品,区域中妙趣横生的折纸等等,引导孩子们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从色彩、造型等方面让孩子们感知美与理解美。总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尚小,他们的直接经验很多都是来自本土生活;幼儿美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运用乡土创意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和表现天赋,提高幼儿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志红.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活化幼儿园班级课程[J].黑河教育2013年12期

第8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技能技巧;教育理论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美术教育也呈现出勃勃生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素质又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

一、美术教育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许多学者认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艺术素养的融会贯通是新世纪全面型文化素质的基本内涵。而美术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美术教育不同于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的根本之处,是完全以人为本,给人的心灵以本质的定性。所以,柏拉图提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在我国,孔子也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这种艺术教育的独特性是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

2.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美术教育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克服因对自己动手操作能力缺乏自信而产生的畏难情绪。要使学生明白: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无固定的绘画模式。特别要破除把精确地写实、逼真地再现客观物象视为美术的唯一目标的片面观点。启发和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和情志表达的需要,进行充满自信的表现和大胆的创造。比如在工具材料的突破上,工具材料可以让学生自选,也可以将蜡笔、水彩、水墨、油画颜料综合使用,甚至可以进行实物拼贴等。还可以不要求准确写实,不拘于具象造型,天马行空地想象与创意,只要是生动感人、富有表现力都是允许的。通过这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充分显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学会创新,敢于创新。这样,他们在课堂上的体验就会延伸扩展到课堂外,养成一种活跃的思维,或曰活性思维,这正是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这种强调动手能力、鼓励个性表现,尤其是重创意、重体验、重想象等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在培养视觉形象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现实生活要求人们阅读铺天盖地的视象,如广告、摄影、画刊、招贴以及各种装饰等。要真正认识这些视象,就应有对这些视象艺术表现所运用的线条、形体色彩、空间、明暗、肌理以及比例、均衡等基本知识。这种视觉形象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也像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一样,成为未来社会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

二、美术教育的素质要求

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的必修课之一,它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普及美术文化。但是,一般人对美术的赞美都表现为对作品技能的赞美,如写实技能、线条和色块的制作技法等。不可否认,美术是创造美的技术。技术离不开技能技巧,但传授技能技巧不能概括美术教育的全部内涵。美术教育并不等于绘画教育,书法、篆刻、欣赏社区的建筑与环境设计、手工制作、泥塑、编织、感知各种造物的形与色,体验各种视觉化形式呈现的心理满足与愉悦等,都是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美术教育虽在理论上有了进步,但在实践中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提高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提高教师素质,就要做到好以下几点:

1.绘画技能的训练与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并重

美术教育包括艺术制作和审美能力两个方面,它是互为联系的。教师也应把审美教育放在与绘画技能训练并重的位置。只要求学生掌握绘画技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它只是一种工匠式的手艺而已,在教学中充其量也只能教给学生一点纯技术的绘画技能,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无法达成教学目的。

2.传授知识与培养美感并重

对美育是这样论述的:“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造型艺术的审美鉴赏是通过有形可视的艺术形象进行的,而构成艺术形象的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和它们之间按照美的法则进行的组合关系,则是诱发美感的直觉媒介。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能从各种形式要素中体验寓于其中的情感和意味,使学生具有一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进而升华到对作品的理性认识,达到鲁迅所说的“能感上令我们看了不但喜欢玩赏,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的教育效果。

3.专业修养与全面素质并重

第9篇

21世纪将是一个创意无限的世纪。

今天,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概念,其高附加值、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吸引着全世界目光。据称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有着巨大效益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全球。

在英国,创意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达8.2%,其增长速度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在1997年到2004年间,创意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5%。创意产业的出口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1%。全英国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超过15万个,创意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英国就业人口总数的8%以上(《英国创意产业驱动经济增长》)。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的工作岗位,为创意产业人才铺就广阔的市场。创意产业人才也必将成为21世纪的“宠儿”。

工艺美术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理念的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与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软件与电脑服务以及广播电视等13个行业包含于创意产业。这些行业在我国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和教育分类中,大部分归属创意设计类职业和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类专业。因此,培养和如何培养创新型现代各类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人才将是本世纪中国发展创意经济和发展工艺美术人才教育所面临的共同任务和挑战。机遇和竞争并存,作为培养各类创意设计人才的艺术设计类学校肩负崇高使命和责无旁贷。(图1)

创新型现代工艺美术人才是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工艺美术教育曾是人类最早的教育之一,历来与社会的经济形态、社会意识紧密关联。原始人类从游牧狩猎到垦荒种植,生活形态变化,经济生产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需求,发明越来越多的工具、用具,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工艺在发展、在传承。工艺美术本质上是人类的造物行为,而造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类的工艺美术历史可追溯到八千到一万年以前。当男人们手中惬意地使用最早的工艺品――磨制的石器工具;当佩戴在脖项上的彩石、兽牙、蚌壳穿成的颈饰赢得女人们羡慕眼光时,工艺美术的教育已在孕育之中。

当然,早期的工艺美术教育是处于一种萌芽阶段的教育,是基于人们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种技术传授,并不依赖文字,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专门的教师,与今天专指的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但工艺美术教育是人类一种有着鲜明特点的传授行为,即使是最原始状态的工艺美术教育,也已显示了其主要特征:即具有很强的操作技艺性;具有将人类审美思维通过材料物化的可视形象性;特别还具有融合艺术个体和与人们需求密切相关的特征。工艺美术创作的材料性、技艺性和实用性特点和工艺美术教育的艺术性、经济性和文化性特征构成了现代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综合目标。

因此,现代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特定的内涵。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工艺美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面向工艺美术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工艺技能,掌握一定的工艺美术理论,具有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与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能够适应从事工艺美术设计与生产、旅游工艺品生产与销售等部门工作岗位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教学道路是行之有效的。

所谓产、学、研,三者既各有所指,又互相联系。

产,按古文字解释:生也,也即含有制造之意。有制造就产生产品,就有使用价值,就可以进入市场交换。同时,产,生产就有效率、有量产和工业化的要求。产的另一个概念还具有财产的意思,工艺美术意味着其在人类文明中的工艺技术和文化遗产。

学,即代表学问,包含工艺美术的知识、技能、技术、技艺;也代表学习,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的学习组织和学习空间。学还意味着延续、继承等意。

研,则具有分析、研究、综合、可行性探索的内容。特别作为文化的传承,现代工艺美术不研究传统,不结合现代社会、现代生活和现代意识,文化之承既无源可寻也无脉可继,更谈不上发展。创意产业发展,研所代表的是极其重要的创新内涵。(图2)

国外虽然没有直接产学研结合这一提法,但产学研结合的活动则早就有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主要动力是工业化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和战争的需要所形成的巨大刺激。其萌芽主要的方式是企业提供大学所需要的资金和设备。作为回报,大学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技术指导。

社会需要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仅需要相关的知识,还要求掌握技能,能贴近企业、贴近市场,具备职业精神和多元拓展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全方位、多层次技能复合型人才,更要能够引领现代生产、时尚生活,成为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发展新增长点的重要推动力。

从现代创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的结构图可以看到,现代工艺美术人才具有技能性、创造性、开放性多方面综合特征。如果仅从产、学、研三者中某单一方面进行工艺美术教育,都不能全面覆盖现代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无论是从人才的定位还是能力结构角度,从发展方向还是就业岗位的角度,如何将学院多年积累的工艺美术教学人才资源转化为更贴近市场的创造能力,如何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转型、市场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结构的提升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都需要产、学、研三者密切联系。只有通过社会、行业、企业、学校联合,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才能达到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学特点决定了工艺美术教学产学研结合的特征

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同样决定了人才教学特征。现代创新型工艺美术人才的教学同样反映了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

工艺美术人才的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强调理性知识通过技能训练和实践体验获得;

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强调技能知识点内在关联性,强调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环状发展的特征,反对简单地将学习过程分割为孤立的技术个体,重视学习课程的循环提升的周始反复性;

在教学内容上,在重视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以丰富、多向、涉足面宽的博学、杂学为上,而不仅以某一领域的专门需求作为确定内容的标准,提倡规范性和特异性结合的多元取向;

在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重视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成果上鼓励“推陈创新、百花齐放”。(图3)

可以将工艺美术的教学特点归纳为三个特点:

1、实践性

工艺美术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特征。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要在学生的实践中,通过工具的运用、技能的操作和作业的完成得以体验和掌握,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动手能力,诸如绘写草图、模型制作、电脑虚拟效果、工具制作修整、材料辨识和制作技艺,也包括分析和归纳能力、口头及书面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工艺美术教学的内容大都以实物为主,尤以三维的、立体的、材质的为特色。教学的形式更多通过形象的、体验的、实际的技能传授为主。因此,在工艺美术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知识、技能、能力都需要通过学生主动实践的方式直接获取。产学研结合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和全面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2、工艺性

“工艺”二字是一个复合词,两字合用,含义丰富。“工”可以指有技艺的人,也指制作、造物方面的含义,又包括了“工巧”,技艺擅长、独特的意思。“艺”表示设计、谋划,进行艺术处理的才能。工艺美术的学习,不仅学习制作技能,还要学习工具制作,识别材料,特别是还要学习工艺的流程,在要求学习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处理的同时,要求制作者在创作中需遵循一定的工艺规范和规律,遵循一定的创作程式。同时,“艺”反映为工艺美术品的价值取决于材料和对材料加工后的艺术效果,取决于工艺美术品形式所具有的装饰功能和制作方法中技能运用的表现力,追求个性,讲求创新。

现在对工艺的一般解释是:最后使之成为成品的方法。是人在实践中积累起来并经过总结的技术经验。工艺学习既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完全机械的技术学习,也不是完全主观的、个性的如艺术品的创作。工艺美术是“审曲面势以饬材”,受制于材料,受制于流程,甚至受制于程式的手工之艺,在学习过程中,工艺性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

因材施艺不仅反映在对各种材料的天然形态进行最恰当的造型设计上,而且表现在对材料本身的优点和缺陷进行扬弃取舍,或者利用缺陷,使之转化成工艺品总体形象中的一个其它材料不能代替的优点。这样的学习如果不结合具体实践,不结合具体产品,没有设计创意是无法进行的。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这样的学习。

3、综合性

古代手艺人的创作是带有整体性的,梓人制也好,陶人为也好,不仅要有熟识驾驭材料性能的本领,也要知道整个工艺的每一个过程,还要有立意构思造型成器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靠的是口授、手把手传带和大量的实践获得的。《考工记》记述技艺传授“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从中也可以看出与当时生产相适应的工艺美术教育是言传身教,眼摹手习的师徒传授式或“父子世以相教”的具有经验性的直观传授式教育的特征。

工艺学习的过程是从学习单一技艺到诸技艺综合运用流程的学习过程。这种综合性恰恰是工艺美术学习的特征。技艺的综合性、不可分割性的特征决定工艺学习不仅是技艺学习更是技艺运用的学习。学习综合性更重要的还要激发学生洞察力和创造力,唤醒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技艺点,发现学习点和激发学习热情。(图4)

从工艺美术的教学三个特点中可以发现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创新型现代工艺美术人才的有效之途。

工艺美术教育的产学研根本目标就是把创新的种子埋到学生心里。走进社会,走向生活,通过课题项目,在任务和技术完成的困难、冲突和解决中使学生有意识地去拓展现有的能力并达到对学习的自我把握。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和眼感受生活和事物,用手中的笔、刀、鼠标,用自己的脑和手表现和体现设计构思。

另外,产学研结合教学,带来了师资的变化。通过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双师型”和“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依托行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从专业方案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课程标准制定、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建立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参与的长效机制。融合传统,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在通过产学结合的课题项目的综合学习中,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组织者。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传统的听众角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真正投入学习。每一堂课的项目任务和成果成为师生共同构建的产物。学习过程最后使学生发展成为自己学习的组织者,达到教改的最高境界。

教师中一部分来自企业、工作室的教师加入教学,使教师构成走出学校范围,与企业共同组建教师队伍。这方面一些创意产业先行的国家有先例。以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为例,有2000多名讲师,其中许多艺术和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到教学和研究活动中来。不仅涉及产业的各个科目有紧密相连人士参加,而且有关商业方面的人士也参与到课程中。并且进行评估,以保证课程和创意教学与制造、市场、商业相关。同时满足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这些对推动在英国的创业设计人才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

由于工艺美术教学是非常具有特点的教学,因此构筑培养创新型现代工艺美术人才的教学体系,学校不仅要在办学方向上适应社会需求,开展市场调研,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确定教学方向,而且在教学中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性,使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过程,从课程结构、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构成等方面,都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法适应和保持其教学的鲜明特征。

三、创新、建立产学研机制,促进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发展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发展的大好时机。近期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人才中长期规划,再次肯定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出重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政策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转向民生保障和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消费需求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城市转型为消费性城市,原来城区重建中产业功能逐步转向创意产业,好的就业岗位会增加收入,高收入会提高消费水平。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产值就已达到1125亿英镑,成为新兴的城市支柱产业。当年,英国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显示这一产值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图5)

在新经济时展中,产学研结合在教学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类学校的产学研要树立大目标,要立志为未来企业行业的发展做贡献。工艺美术教学的产学研结合目的明确,即:手工艺溶进时尚,设计转化为产品;技能转化为产品,设计物化到商品。创意是科学,设计是技术,教学是传承,生活、文脉、智慧、激情的碰撞和结合就是“产学研”,就能形成新的产业革命和教学改革!因此,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决定了产学研结合是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合作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和学校自我发展的需要。学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社会整个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主要内涵和支撑。可以说,没有广泛、紧密、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不可想象的。

产学研中学校的优势在哪里?主要在于智力资源。这其中包括:文化的资源、美学的资源、创新的资源、信息的资源、多元综合的资源和潜在市场的资源。缺乏的是生产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销售资源等。企业由于生存的压力、竞争的需求和商业的驱动,也必然会促使其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以降低技术创新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图6)

企业、学校、学生是产学研合作系统中三大主体,构成了三对互为资源要素供求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学生需要知识的获取和合适的就业岗位;学校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三者在实现自身价值目标过程中为其他主体提供服务。互相之间利益不同,却可以互惠、互补,充分尊重三者利益。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是成功合作的关键所在。

工艺美术教育的产学研道路并不会是一条平坦的路,要完成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的蜕变,千辛万苦。如果浅尝辄止,就难以到达彼岸。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追求的是性能、价格比达到最优,并非最先进的技术或最另类的创意对企业就最有用。从学校角度来说,追求的可以是最先进理念和创新。同时学校还会有日常教学、基础教学和项目教学之间的协调。所以,艺术设计类学校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会经历从技术思维向市场思维的转变,需要建立一个联系各方的有效通道。工艺美术传承和创新,工艺美术的产学研必须要融于生活、瞄准市场。应该说市场是工艺美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生活、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进行产学研的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

开展产学研应有各方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尝试以企业为主导。这种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模式,与传统的产学研模式很不一样。传统的产学研模式隐藏的路径是“学研产”或“研学产”,是研究导向、技术导向,是科技成果转化,容易忽视市场需求。而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模式走的是市场导向、产品导向、顾客导向,更符合产品开发的本义,更富有生命力。(图7)

因此建议:作为学校,在培养创新型现代工艺美术人才的产学研建设中可以建立一个教学公司和建立一个基金。

教学公司是一个联系学校产学研过程中各方的平台,也承担一个缓冲平台的功能。主要的职责:

1、加强与当地政府、社区和企业行业界的联系;

2、积极发展教学、学术研究和合作项目的立项;

3、项目组织和管理;

4、有偿服务,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密切与商业界的合作关系;

5、推进建立具有企业精神、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6、保护专利成果与设计、技术与产业化的转换;

7、负责利益分配。

基金会同样也是一个平台。主要的职责:

1、奖励扶持的平台。鼓励、资助一大批优秀设计人才、教学机构,形成规模效应;

2、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外设计机构创造互动合作的有利条件,多举办一些专业活动,与地方政府广泛建立合作,积极传播设计创新和提升竞争力的认识;

3、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利用资金,在实践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4、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通过引导教师、学生、设计公司,促进绿色设计理念的传播,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5、办学经费来源创新的平台。以资助为引导,使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