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54:43
导语:在采购管理模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成本;采购管理;问题;对策
采购是制造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从采购的质量、速率、价格去提升采购的水准,还要有科学的采购管理模式去对采购过程中的人员、产品、方法、价格定位、市场分析、供应商等等进行合理控制,才能达到成本的节约,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采购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和谐发展。
1制造企业采购管理解析
采购是指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市场询价,然后对供货方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技术支持等公司所需的采购目标进行报价、性能以及效益方面情况的对比分析,然后加以购买的市场经济行为。而企业采购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通过对采购过程中的人员、计划、制度、流程、核算、方法、渠道等进行全方面的管控,解决采购过程中的问题,达到企业采购成本最低、采购方式最科学的目的,进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采购管理是全局性的战略行为,而采购是执行过程中的战术方法,所以科学的采购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2采购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1采购成本过大,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价格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价格竞争实质上就是成本的竞争,没有低成本就不可能有优惠的价格,然而又不能影响企业的效益产值,而成本的控制主要就是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伸缩度较小,并没有很大的压缩空间,所以优化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非常重要,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供货商之间也在进行竞争,所以采购成本节约空间很大,科学的采购管理模式也就日趋重要。
2.2市场角色的转变,采购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策略制定
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各行各业都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战略,所以在供大于求的市场化经济氛围中,产品的种类、规格、性能、包装等日趋多样化,且要求快速反应而不是成本储存,所以作为企业采购部门要及时对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方式、信誉等多方面加以比较选择,增加了采购难度,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采购管理,才能及时满足策略要求。
2.3规范化的采购管理会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制造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原料也存在性能、价值、价格等方面的发展与竞争,甚至有些供货方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返利、回扣、提成等方法对企业、对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诱导,而作为企业采购部门是要遵守科学的利效比,以最少的成本获得企业需求的高质产品,绝对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高价采购、劣质采购,如果没有好的采购管理,企业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品牌损失以及后续的服务成本增加,最严重的是企业将失去市场信誉,这样一来甚至会致使企业倒闭。
2.4采购管理效益的提升是企业新时期利润提升的有效支点
企业采购管理的目的是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高效正常运行,为企业各个部门需求服务,所以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供需关系。采购成本的降低直接影响企业总成本的降低和流动资金的增值。经研究,一般情况下,采购成本要占整个企业总成本的60%以上,企业每降低5%的采购成本,将带来20%的税前净收入。这比提高同等比例的销售额而带来的净收入要高的多。所以,一些专家把采购管理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利润提升的有效支点,更是新时期企业精细化发展与管理的关键。
2.5合理的采购管理可以增强企业应对市场的灵活性
经济时代要求的是效率价值,效率价值是时间、质量、效益的综合体,只有科学的采购管理才能够提升采购的效率价值,使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形成供需关系的默契联系,减少成本积压造成的可使用资金贬值和效益落差,形成快速的反应链,使企业有更强的实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能及时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应对,取得竞争优势,信息化时代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动态的变化并快速作出反应,那么永远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何谈生存,科学的采购管理使供应商有利的加快物料供应,缩短交货周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快速的后援保障。
3当前制造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采购管理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开始,很多制造企业根本就不注重采购管理,甚至不存在采购管理的概念,只要保证生产一切都无所谓,除了生产方面的采购,其他采购如何也都无所谓,有没有管理部门亦无所谓,根本没有注意到采购管理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更谈不上采购管理意识,这就导致企业总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减少。
3.2采购人员道德素质低劣
很多企业工作人员都把采购当作“肥差”,可以两头吃,尤其是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供应商都主动拉拢企业的采购人员,采取各种非正当方式去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服务,很多采购人员素质较差,忍不住诱惑,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出卖企业的利益,导致企业蒙受损失,采购管理,首先就要做好采购人员的管理,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3.3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在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购人员把采购当成一种简单的“买东西”既没有采购方面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对于采购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利用毫不在意,也没有采购质量、价格、成本、时间、计划、关系等等一些综合的分析,根本就没有考虑怎样合理采购才能协调公司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不存在专业和素质。
3.4缺乏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
企业采购部门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导致采购管理工作难以深度运行,虽有多重监督,但是监督缺乏核心,不但没有形成工作的高效优质完成,反而增加了障碍,而且很多企业采购部门职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在工作中交集很多,漏洞更多,这就导致员工工作散漫,责任推诿,所以必须要有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时不我待。
3.5采购管理缺乏战略规划
无论任何工作都要有行动前的准备,而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进行采购工作的精确分析和科学筹划,还处于简单粗放式的模式“我要你就买”,这就使企业采购过程中变化频繁,效率低下,采购周期延长,使企业的整体部署难以实现,经常出现“买来了,不需要了,需要的时候,难以及时买来”,导致采购失败,企业发展受限。
3.6采购管理部门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估制度
绩效评估是对员工能力的一种定位和激励,采购管理也需要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我国企业对于采购人员绩效考核比较单一,对于采购成本没有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对采购过程中的信息、数据没有形成具体化分析,进行指标建立,对采购人员工作结果评价角度单一,缺乏量化性的绩效考核体系,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更没有创新意识。
3.7采购部门与公司各部门沟通不到位
合理的沟通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沟通的过程是一种信息的及时传递,很多企业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采购部门作为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与企业内其他部门很少进行直接的接触,采购人员很少与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沟通,造成“领导让买啥,我就买啥”的现象,使得采购部门成为了公司和供应商的中间介绍人,在两者之间传递信息。一旦某个环节对信息的理解出现失误或者信息的有效流通受到阻碍,就会造成物料的重复采购和资金的积压。
3.8缺乏有效的采购过程监督机制
采购部门虽然不能直接进行采购目标和供应商的确定,但是他却是企业采购资金流出的关键定位人,很多企业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进行采购过程的监督,出现了由一人制定采购计划,由一人进行市场询价,由一人进行结果汇总,由一人去采购物资的现象。
3.9采购形式单一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与时俱进,采购也是如此,采购方式单一严重阻碍了企业长远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采购管理的难度,但是这种传统式的采购,使采购管理者逐渐形成惰性,没有一种积极创新的意识,使企业采购人员丧失寻找更优质、更廉价供应商的机会,而且单一形式的供应是不稳定的,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导致企业的原料供应出现问题,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4改善制造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建议
4.1提升采购管理意识
企业要想实现科学的采购管理模式,就要提高自身对采购管理重要性的意识,从传统的采购观念中走出来,无论企业大小,发展如何,要和世界接轨,任何企业都不会认为成本高低无所谓,从领导到员工都要有这种意识,不仅仅把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在思想层面,还要把优化采购管理放到公司整体战略层面,提升公司对优化采购管理的重视程度,各部门都要重视,以增强大家的思想认识。
4.2提升采购部门人员素质
要专业素质、道德素质、职业素质等综合提升,建立采购培训、教育与研发机制,实行考试上岗、竞争上岗,例如公司可以让所有想从事或者已经在岗的采购人员在同等条件下采购一种原材料,如果谁能有效完成,且成本、质量、时间价值比最优,谁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样可以从实战中得出更实用的人才。4.3建立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包括采购人员管理制度、采购计划制定、询价制度、采购标准、采购流程、采购审批制度、采购绩效考核制度、采购监督制度等一系列与采购管理相关的制度,从“人、机、料、法、环”全方位入手,标准化执行,制度化管理,避免漏洞的出现和无法可寻,无规可依的现象,彻底根除随意采购,一人决策,吃回扣等等一些负面问题的出现。
4.4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就是一种责任管理,法制管理,企业决策者,采购人员,供货商,互相之间都要形成合同关系,无论是谁出现了问题,都要依据合同依法究责,这样就杜绝了一些人责任推诿,办事不认真,谋图私利的行为,虽然员工和企业已经形成合同雇佣关系,企业和供应商形成购买合同关系,但是还要进行细化的补充协议,加强约束,当然最好是奖罚分明,这要看实际情况而定。
4.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采购工作
打破单一模式的采购形式,培养采购网络信息人才,与时俱进,及时、准确、科学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企业采购管理统计工作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采购数据的统计工作中,必须要重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统计方式,提高统计工作实际效率。
4.6采购管理层次化
采购工作要透明,有层次,把企业的零散采购和大宗生产原料采购分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采购人员的不同素质,确定采购职责,成立专门的价格组,加强价格审核。价格组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开展价格审核,信息搜集,对原有的采购价格逐一进行审核,然后与供应商进行论价。
4.7加强与直接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尽量避免中间商的利益分割
很多制造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并不是直接与原料供应商进行合作,而是与中间商形成了合作关系,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一层中间商的成本投入,使企业和原料直接供应商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也就是所谓的“扒皮”,当然中间商的介入也会使双方在合作关系的形成起到有利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时代是精益求精的时代,企业也要如此,能节省便不可浪费,没有中间商的参与也有利于供需过程的沟通和出现问题的解决,对以后合作的稳定性益处很大。
4.8加强国产化产品使用,降低采购成本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国产化产品可能在某些方面都无法满足我们生产的需要,在采购过程中经常性的会涉及到一些进口物料,其价格远远的高于国产物料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领域都有了重大突破和进步,产品无论在技术还是在性能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部分国产物料的性价比已经高于进口件,完全能满足我们生产的需求。
4.9建立规划性采购管理机制与企业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采购过程也是一种资金的使用过程,在当今社会,很多企业存在现金流管理不当,造成企业发展资金缺乏,而采购是一种资金的流出,怎样能合理的进行财务规划,让采购规划性进行,既能满足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所需的物料及时供应,又能保证资金计划、使用、预留合理有效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以建议企业将采购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制定采购计划。5结束语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企业要打破原始的采购理念和采购模式,与信息化、价值化、产业化相结合,利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高效的采购管理模式重新对企业采购管理进行优化和定位,这不仅仅是企业一个部门的工作管理,而是整个企业在新时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作者:于玲玲 单位:北京一亚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文杰.改善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3):18.
[2]金燕波.王小迪.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02)43-48.
[3]应俞玲.浅谈企业采购管理方法[J].新经济,2016(01):122.
[4]林艳.对企业采购管理方法的探讨[J].广西财经,2010(02):106-110.
[5]吴鹏翔.我国企业采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2012(11):37-38.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840)
摘要: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各项标准与具体要求有了全新的定位。改善企业采购管理模式,是未来企业需要做出的重要改进之一。
关键词 :企业管理;采购管理;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86-03
收稿日期:2015-01-18
作者简介:高春宇(1982-),男,吉林省桦甸市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企业项目管理。付江南(1985-),男,河北省衡水市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企业项目管理。
一、企业采购管理概述
1.1研究内容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化城市经济模式中,质量管理的理念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就有了全新定义。2001年后我国逐步进入国际市场的舞台,掌握国际市场的变化规律,按照欧洲贸易标准及质量规定生产产品,严格控制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标准。企业生产与销售都依赖采购原材料,从而进行循环经营,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动态调整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对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帮助。在质量管理上,我国最早引用的质量管理相关内容就是ISO认证体系,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ISO体系便得到应用,并且沿用至今,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十几万中商品进行质量监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离不开产品质量,企业严格执行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把握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负责,可以帮助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因此,采购管理需要认真负责的检验每一项产品的规格与细致分类,对产品质量进行认真负责的判断,对原材料进行划分,提出问题,完善采购制度,确保企业的采购安全,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1.2企业采购管理概念
采购管理制度是指以文字的形式对采购组织工作与采购具体活动的行为准则、业务规范等做出的具体规定。为了规范采购工作,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多种采购管理制度,以此作为采购人员与采购部门的工作准则与行为规范,以保证采购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从而圆满地完成采购任务,满足企业其他部门对采购业务的要求。
1.3企业采购管理的特点
建立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岗位、各环节的责、权及相互关系;明确采购人员的业务操作要求,从而有利于加强考核;有利于在采购部门贯彻按劳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发职工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值得提出的是,采购管理制度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采购制度本身科学性的基础上的,为此,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文字化,任何制度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的,采购制度也不例外。制度不是上级的口头命令或要求,口说无凭,应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大家共同的行动纲领,对任何人、任何采购活动均起规范作用。文字化的采购制度可以张贴起来,也可以打印成册,分发给每一个采购人员,要求大家领会其内容,自觉地按采购制度要求自己。
第二、严肃性,采购管理制度一旦确定,采购人员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只制定制度而不加强执行与实施的监督,这样的规定、制度是毫无价值的。在实际运作中,对违反制度的采购人员应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应提倡采购制度的严肃性。
第三、协调性,采购管理制度要注重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协调,把上下级工作、前后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与联系起来,以体现集体利益。
二、企业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供应商失责问题
根据调查,企业内部查采购部2011年质量目标及策划,“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加强采购及供应商管理,制定及完善采购部管理制度和供应商信息保密制度”,但制度无签字、审核,仍为起草稿,这说明企业内部的供应商管理信息并没有更新;新供应商开发管理办法要求按照公司合格供应商各种资质,并对其进行审核,资质审核合格后由采购部负责组织生产部、质管部和研发部联合现场评审,电缆线芯供应商天津帝缘,供应商编号29081,按照企业内部信息核对,供应商为2011年新开发供应商,但不能提供供应商审核及评审记录;查采购部合格供方名录,还没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2.2数据分析问题
企业内部采购部2011年工作目标,维持采购物料价格稳定,整体国内采购成本降低10%,采购合同到货履约率达95%以上,企业采购部提供2011年采购数据分析清单,如果清单内容存在质疑,则采购数据存在问题。企业成本降低6.01%,按照合同按时交货履约率统计表分析,合同履约率96.2%,但是价格却降低了,因此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数据分析,存在一定问题。针对产品的质量问题与供应商的沟通记录与分析,以督促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任务履约率,有沟通记录,但没有数据分析,没有形成供应商管理档案,采购部部门职责中供应商管理,进行供应市场的调查与分析,采购员市场调查及分析完成后口头向部门领导汇报,但无书面报告
2.3供应商规定的控制程序操作性差,缺乏激励问题
由于对各环节的作业标准和要求不明确,导致文件的可操作性差,部分环节由于缺乏具体的作业标准而无法执行。在合格供应商引入申请环节,采购部门按照文件的要求,在新供应商引入之前向认证部提出合格供方引入申请,由认证部审批后安排审核。但文件没有对审批的标准进行明确,造成目前公司的某一个物料的合格供应商一般都在4家以上,不但没有增强价格和质量的谈判力,反而使得公司物料的采购分散,加之我公司生产规模本来就不大,更削弱了公司对供应商的谈判力。
2.4《采购控制程序》执行问题
《采购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从接到产品生产计划、采购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直到物料采购到厂的全过程流程。对于生产计划如何形成采购需求、采购需求的汇整、以及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审批均没有在文件中得以规定,文件仅对这些流程进行了描述,而并没有明确作业的要求,订单量通常无法与现有库存量和生产需求数量保持一定程度的符合,加之没有上限限制,采购量经常大大超过生产需求而导致大量的库存积压或生产待料的状况。采购计划的要求因在文件中只有描述,而并没有设置有效的审批和监控环节,也促成了前述状况的发生。
2.5采购环节的过程结果指标缺乏合理性
对采购部的考核指标为物料采购不及时次数、材料进厂交验合格率,而在公司设计的部门职责中,采购部不负责合格供应商的评估以及供应商的考核管理工作,而仅有权调配供应商的采购额度,因此,采购部无法为因供应商无法得到客观的评估、以及没有得到有效的考核而未能使得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上得到应有的压力负全部责任,因此,将材料进厂交验合格率单独作为采购部的考核指标是不合理的。
三、导致采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基层领导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领导往往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出发,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从质量体系建立之初到运行,在人力资源、财务支出、运行环境上都给体系的建立打好了坚实基础。他们对体系建立适用的标准和体系文件都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都有意识地按照体系要求有效地管理企业。
3.2夸大内审员的作用
内审员是贯标和建标的第一批人员,是建立、实施、保持、提高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骨干力量,对体系运行起监督作用,对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攻进起参谋作用;在第二、三方审核中起内外接口作用;在推标、建标过程中起桥梁、
纽带作用;在体系的实施中起带头作用。但质量管理不是内审员一个人的事情。
3.3信息沟通不畅
管理体系本身就是职责清晰、权限明确、接口严密的运行系统。信息沟通的基础是各接口单位的职责划分,根据归口业务的范围和体系文件的规定,以电话、直接交流、开会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或证据的获取。
3.4培训不到位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逻辑严密、结构清晰、权限明确、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全员参与的原则,体现了管理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有绩效、时时在提高的原则,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绝对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必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培训,人人养成经营、管理、工作离不开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时时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及其他工作的自觉意识,这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第一保证。
3.5考核指标不清晰,奖惩不到位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必要的考核是促使标准与实践融合的催化剂。根据职责清晰、权限明确的要求,制定细化的考核标准,并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将是体系运行的有力保证。
经过访谈,发现各部门业务人员对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有过质疑,也向企业管理部门或相关领导有所反映。人为因素固然是体系运行的主要阻力,但由于很多问题是公司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程序设计跟不上公司发展变化导致的,是职责权限分配与程序设计未适当匹配造成的,仅仅依靠支持性活动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企业要根据采购状况判定采购产品标准,结合ISO9000持续改进的要求,提出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程序改进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势在必行。
四、改善企业采购管理的创新策略
4.1完善采购的准备工作
在采购的初期,要完善采购准备工作的各项细节,处理好采购前期准备工作,以实现对采购工作的认真负责,将职责落实到位。确定合理的定货量、优秀的供应商和保持最佳的安全储备。能够随时提供定购、验收的信息,跟踪和催促对外购买加工的物料,保证货物及时到达。建立供应商的档案,用最新的成本信息来调整库存的成本。具体有:
a.供应商信息查询(查询供应商的能力、信誉等)。
b.采购与委外加工统计(进度跟踪统计、建立档案,计算成本)。
c.价格分析(对原材料价格分析,调整库存成本)。
4.2采购程序的改进
第一,采购需求分析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根据生产数量判断采购需求数量,在采购需求分析过程中,应该先根据公司产品与煤矿机械控制装置制造具体规模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与资源缺口情况,分析采购需求状况。其中采购需求应该根据研发的具体情况与上一次生产情况作为判断经验,并考虑一系列相关的技术因素,对采购产品的相关信息与产品的技术因素进行判断,了解具体影响,同时加强与技术、生产以及质量相关的内容,保证采购过程中的可行性与稳定性。
第二,采购重要性分级
GJB9001A-2001标准,采购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要保证企业的具体应用情况,根据供应方的具体供应数量,开展采购的产品质量控制也要根据具体采购的产品进行定位和判断,依据产品质量特性以及采购中对企业产品影响力进行判断,了解企业的采购行为。一般将采购等级划分为:
(l)A级:关键物料:具有关键特性的外购物料。
(2)B级:重要物料:具有重要特性而不具有关键特性的外购物料。
(3)C级:一般物料:具有一般特性而不具有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外购物料。
第三,采购质量控制文件的制定
采购质量控制文件的内容是文件发展的具体依据,针对采购的重要特性以及企业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要针对采购活动拟定重要计划,针对不同类别的采购确定不同质量和方式的采购策略,制定分级管理办法与职责管理防范,制定详细的采购质量控制计划内容。企业需要根据现有情况做出采购计划,应对现有的采购控制程序做出改进,除明确规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应商的准则、内容、程序以及规定企业相关部门的质量控制及协调职责;规定采购的技术要求、监视和测量规程及适用的范围;还应该对新研制采购器材做出规定。其次,采购部门应与相关供应商进行沟通,确保其及时完全理解这些要求。并对采购文件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和批准,根据正式批准的采购文件进行采购进行控制协调。
第四,供应商选择及供应商管理策划
成立供应商评价组,由采购部牵头,召集包括设计、计划、采购、生产、质管方面的人员,对现有供应商进行分类和评价。关键物料向战略型供应商采购,重要物料向合作型供应商采购,一般物料向市场型供应商采购。
4.3采购的信息化升级
在采购工作中,加入信息化内容,加入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制定ERP编码规则,即设备、备件、材料的编码规则,机旁备件管理业务与ERP系统结合,实现系统中设备部库房发货自动到各作业部指定的机旁库存地,大大提高煤矿机械生产设备旁备件入库效率,同时借助系统完成机旁备件库存价值时时统计功能;检修计划实现ERP系统提报。根据ERP具体生产数量需求,市场需求制定实际的采购计划,并动态跟踪调查。实现了检修计划在ERP系统中创建、更改和审批的功能,并在ERP系统中实现各项检修计划费用指标和实际发生的定期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部分:
第一,主生产计划
它是根据生产计划、预测和客户订单的输入来安排将来各周期中提供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它将生产计划转为产品计划,在平衡了物料和能力的需要后,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的进度计划。是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总活动的安排,是一个稳定的计划,是以生产计划、实际订单和对历史销售分析得来的预测产生的。
第二,物料需求计划
在主生产计划决定生产多少最终产品后,再根据物料清单,把整个企业要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转变为所需生产零部件的数量,并对照现有的库存量,可得到还需采购多少、生产多少、加工多少的最终数量。这才是整个部门真正依照的计划。
第三,能力需求计划
它是在得出初步的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将所有工作中心的总工作负荷,在与工作中心的能力平衡后产生的详细工作计划,用以确定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否是企业生产能力上可行的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是一种短期的、当前实际应用的计划。
4.4加强文化建设,完善采购制度,保证采购产品质量
在企业内部要加强文化建设,完善采购制度,确保质量文化的建立,需要管理层的重视与参与,管理层的观念,工作行为都会影响到下面每一位员工,管理层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对于质量文化在公司的建立予以高度重视,奖励质量创新行为,并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充分肯定员工在质量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员工自觉地为公司质量水平的提高努力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可以多举行一些质量活动,使管理层和公司全体员工意识到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线,营造出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在弘扬质量文化,进行质量教育的同时,质量管理制度也不可忽视,完善的机制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来制约员工的行为,以保证工作服务的质量,这样质量文化的建立才有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将质量管理制度与IS0/IEC17020的体系标准要求有机衔接起来,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
参考文献:
[1]谢邦昌,抽样调查的理论及其应用力法[M],统计出版社,2013.07:82-108
关键词:采购 供应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与企业个体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性。企业为做好采购工作,使采购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必须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采购工作的有效管理不仅可为企业实现成本的降低,而且还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采购管理模式成为近年来国内各银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也引起了理论界的研究兴趣。我国商业银行传统采购理论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其特点是重收入轻支出,重生财轻用财。重开源轻节流,重分配轻效益,基本是按照从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四级进行管理,采取指标形式逐级下达、分级采购的形式,每一级都按级别赋予了一定的资源配置权。
一、传统模式下中国建设银行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流程不畅通
采购审批环节较多导致采购工作的低效:各部门的本位主义与信息流动的低效使内耗增加,内部组织成本上升:过多的采购环节延长了采购周期,降低了整体的运作效率和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采购的重点在于采购程序是否履行。采购工作在建行内部开始实行并不是考虑采购战略地位,而是为了防止商议贿赂和道德风险,而是否能够提高采购效率,能否降低采购风险能则放在了次要位置,采购节约多少财务费用,并不是建行高层所重点考虑的问题。另外,采购项目安排存在随意性,没有实行计划管理。需求部门随时都可以提采购需求,时间的紧迫性往往成为其催促采购部门尽快采购的理由,采购部门经常处于被动局面,被需求部门牵着走,缺乏主动性。
(二)降低成本成为采购的唯一目的
商业银行采购最鲜明的特点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以获得产品采购的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换言之,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是其根本宗旨。中国建设银行每年商品采购占支出的50%-80%,降低采购成本就自然成为采购的重点。许多高级主管认为,较好的采购就是一次性消减成本,基本上只要指示采购部门要求供应商降价就可以了。采购重点放在如何和供应商进行“讨价还价”上。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虽然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也是采购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但在传统的采购方式下,这些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进行控制,如到货验收和签署合同限制等,交易过程的重点放在价格谈判上。因此,在供应商与采购部门之间经常要进行报价、询价、还价等来回的谈判,并且多头进行,最后从多个供应商中选择一个价格最低的供应商签订合同,订单才决定下来。尽管采购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但功能也较差,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部门的要求。
(三)缺乏供应商管理
实际工作中,每个采购项目的候选供应商都是需求部门负责推荐。采购部门只能从需求部门推荐的名单中进行评定,使那些更加符合本项目的潜在供应商无法进入采购活动中,推荐供应商成了“人情推荐、关系推荐”,信息出现不对称,很容易出现“围标、圈标”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就无法从制度上更加合理科学地管理供应商,更别谈供应商信息库建设和供应商售后服务管理了。
建行和供应商的供需关系是临时或短时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在建行传统的采购模式中,由于缺乏合作与协调,采购过程中各种抱怨和扯皮的事情比较多,很多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做长期性预测与计划工作,供应与需求之间这种缺乏合作的气氛增加了许多运作中的不确定性。
(四)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评价回馈机制与采购严重脱节
建行采购权限大部分集中采购总行和一级分行这个级别,而商品和服务的真正需求在二级分行、支行和营业网点。这样一来导致质量评价回馈不及时,有些根本没有质量评价回馈机制。供应商售后服务如何、产品质量和服务如何,真正的使用者无法通过有效的反馈渠道传达到采购部门,大大挫伤了使用单位的积极性。造成了不必要的内部矛盾,与采购节约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本意背道而驰。所以,努力营造互利双赢的供需关系,和优秀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变采购商品的管理为供应链模式的供应商管理,是提高采购商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重过程轻结果
建行从2000年开始制定多项采购制度和规定,采购程序可谓公开、公正和公平,但是由于专业性限制,缺乏真正懂行的评审委员。评审委员由于自身也有本职工作,所以无法保证准时参加,甚至有的中途退场,使采购评审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严重影响采购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另外,采购会议也有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人员参与监督,但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外部监督并不十分到位。
(六)认为采购无学
将采购视为简单重复劳动,对人员缺乏必要的银行业务、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商品性能、采购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的二级分行甚至将业务能力最差的人员安排到集中采购岗位,根本不能适应采购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采购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困难。
(七)缺乏合同执行管理和售后服务调查工作
目前采购类合同主要由需求管理部门与供应商签署,采购部门不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因此无法知晓供应商合同执行得如何,是否存在违约行为,致使无法对供应商进行后评价,采购事后监督机制根本没有建立起来,供应链的末端管理严重缺乏。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与传统模式下的采购管理区别
(一)变被动采购为主动采购
传统采购活动是需求管理部门提出需求后。采购部门才进行采购活动,而且供应商也是需求管理部门进行推荐,前期提品和服务的市场调查和测试都是需求部门和需求管理部门独自进行,采购部门无法进入供应链的前端,无法了解供应商、市场和产品等情况。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需要采购部门在采购项目启动前提前进入“角色”,进行采购设备的市场调查、潜在供应商选取和产品测试等相关活动。在启动采购谈判之前,通过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技术测试,掌握供应商及商品信息,赢得采购的主动权,做到好中选优,达到“优质采购”和“主动采购”的工作目标。采购人员在了解供应商、市场和产品等详细情况后,再进行商务谈判阶段就有的放矢,不至于非常被动,采购就不会成为“讨价还价”的工作,采购谈判的效果和效率就大大提高,产品的售后服务和供应商后评价管理方面就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从一般买卖关系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建行采购涉及四方面的主要参与者:各分支营业网点、采购需求部门、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每个参与者联系十分紧密。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巨大影响,他们共同承担整个供应链价值创造的责任。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建行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无法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而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采购方式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条件。第一,供需双方通过战略性合作关系。可以降低由于不可预测的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比如运输过程风险、信用风险、逾期供货风险、产品质量风险和企业破产风险等,银行也可以向供应商提供信贷支持,从而帮助供应商摆脱困境,保证供货;第二,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为双方共同解决问题提供便利的条件,双方可以为制定战略性的采购供应计划共同协商,不必要为日常琐事消耗时间与精力。第三,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需双方都从降低交易成本中获得好处。由于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手续和讨价还价的过程,信息的共享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决策可能造成的成本损失。第四,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消除了供应过程的组织障碍,为实现及时化、准时化和精确化采购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模式;资金集中管理支付;企业;应用
一、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与集中资金管理
1.集中招标采购模式的优势分析
我们将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与分散招标采购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比较分析,并从中了解集中招标采购模式的内涵及其相关优势:
(1)集中招标采购模式具有更高的采购效率:对于集中招标采购模式而言,其采购效率相对较高,通过对规模效应进行有效的发挥来实现对于机构重叠现象的有效减少;而对于分散招标采购模式而言,其采购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分散性与无序性,因为缺乏有效的统一安排,使其采购渠道相对单一,效率也难以与集中招标采购模式抗衡。
(2)集中招标采购模式具有相对完善的约束机制:对于集中招标采购模式而言,由于所采购的规模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之下有效投标人的数量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因此只有具备一套相对完善的约束机制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采购价格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降低;而在分散招标采购模式之下,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邀请招标的形式,因此有效投标人的数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相应的约束机制也相对较低。
(3)集中招标采购模式的组织结构相对合理健全:在分散采购模式之下,采购活动都是由企业的各个部分依据相应的招标程序独立进行的;而对于集中采购招标模式而言,企业中各个部分归集到一起,在同一的组织之下进行有序的招标,这种招标方式有利于集中企业所有力量。
(4)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之下招标人具有更高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招标人而言,当他参与到招投标过程之中,必然会承担一定程度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在前期投标人主要对与招标人之间发生的交易成本进行一定程度的负责,主要有信息成本、谈判成本以及拟定招标文件成本等方面。而在中标之后,投标人仍然会承担其他一系列的成本,例如启动生产线成本、生产单件产品的可变成本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成本等。将分散招标采购模式与集中招标采购模式比较来看,两者的固定成本不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因此只有对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减少,投标人的利益空间才会更大。因此在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之下,随着产量的逐渐增加单位成本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因此投标人会有更大的动力与积极性。
(5)集中招标采购模式弥补了分散招标采购模式的部分漏洞:分散招标易导致企业各部门在类似项目的评标方法制订环节存在较大的漏洞和问题。在招标的过程之中,可能存在着对招标对象描述不一、含糊不清的状况,难以对对象的真实特性以及相关要求进行有效的描述。而在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之下,有利于对项目的评标标准以及方法进行有效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而科学的分类,漏洞与错误出现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
2.集中资金管理
对于集中资金管理而言,也可以将之称作为司库制度,这种制度是当前状况下国际上很多大型企业所采用的集团资金管理方式,在这一制度之下,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都是归集到集团的总部之中,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集团的整体优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利用,由此来实现对于资金的统一调剂、规划、分配、运用以及监控。企业集团之所以使用这种集中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管理与控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由此来实现整个集团范围之内的资金整合与调控,从而达到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以及提高资金整体效益的目的。
二、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模式的有效集中
对于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模式而言,它具有一定的有效集中性,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为物流的集中以及信息流的集中。
1.物流的集中
一般情况之下,在对项目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的前后,项目库存会发生较大程度上的变化。如果实在分散招标采购模式之下,中标单位往往会想早点交货拿到相关款项,有的项目再采购之后并没有对其进行使用,而是将之闲置在库房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库房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就会导致库房存在着大量的存货,集体采购的成本就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但如果是在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之下,都是统一组织对相关设备进行订购,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全局角度对交付顺序进行有效的优化,按照现行较为先进的“零库存”理念,可将大部分库存存于供应商处,按照实际需要,从而降低及时采购的机会成本。
2.信息流的集中
对于集中招标采购模式而言,招标机构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例如项目规格信息、数量信息、供应商信息、交货期信息、价格信息、供货范围信息备件信息、维修工具信息和消耗材料、提供设备备件及售后服务情况、技术服务和培训费、设备运转期的运转和维护费用等商务参数,容量/能力、经济性能(包括热耗、电耗、效率等)、可靠性、主要参数和其他重要性能指标、寿命(包括易损件)、结构特点(含材质、配置)、运行特性、检修条件、制造质量等技术参数。而就信息标准化程度而言,因为投标的相关需求,设备供应商会根据现骨干规格进行统一填写,这样一来,信息标准化程度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企业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模式与集中管理支付策略
1.对预算管理进行有效强化
(1)对预算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以及完整性进行有效的提高,确保预算编制在财务管理之中能够有效的发挥基础性作用。
(2)全员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当中去。对于部门预算编制来说,它主要建立在各个部门实际工作的基础之上,因此,仅仅依靠财务人员或者财务部门来完成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3)积极推进项目库管理建设。通过建立起一套针对性较强且系统化程度较高的常用项目历年实际执行情况的汇总、分析和评价体系,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滚动管理模式,可以对单位预算编制的效率以及准确性进行有效的提高。
2.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有效创新
要想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有效创新,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应当对集中招标管理模式进行充分研究,并根据其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专门的岗位,并由此岗位上的相关人员来对集中支付方面的工作进行全权负责。除此之外,还应当对集中支付的工作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2)有效的调整具体账体系设置。这方面的工作应当将中心放在备用金的提取以及银行存款支付上。
(3)要弄清集中支付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两者之前的关系,其实,集中支付系统与会计核算并不是并列或者分级关系,而是前者独立于后者之外。然而,两者处理的事务是相同的。因此,需要将会计核算指标控制与集中支付制度进行统一与对应,并对对账工作量进行有效的减少。
3.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有效提高
人才对任何组织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企业要想对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就必须培养出专业素养较强的管理人才。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养时,要注重对其思想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变,并对其综合业务素质进行有效的提高与加强。对于集中支付来说,它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因此,操作员、计划编报员、审核人员、制单人员及会计主管人员都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熟悉的掌握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工作流程与方法。只有加强培训,对专业素养以及操作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才能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加强。
4.严格依据基本的建设程序办事
在相应的招标机构接到任务之时,首先需要对所招标的项目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审核,看其是否符合相应的基本程度以及达到规定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审核:①相应的招标项目是否已经到招标投标阶段;②是否已经对相关的项目进行审批,审批程序是否已经完成;③资金方面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④此次招标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的要求。
5.进行对于有一定完整性以及规范性招标文件的编制
招标文件对招标机构来说,具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因此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一定程度的保证。一般情况下,要想提高招标文件的质量,需要符合以下的几个要求:①提高招标文件的内容的完整性以及明确性;②所编制的招标文件能够对业主的意图进行充分的体现;③对相应的承包商进行优化选择,质量过硬、价格合理者优先;④如果招标文件的完整性存在欠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程实施阶段的索赔或扯皮现象,高质量的招标文件能够尽量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模式与资金集中管理支付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与集中资金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支出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模式在物流与信息流方面的有效集中性。最后提出了企业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模式与集中管理支付策略。
关键词 集团管控 采购价格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采购工作是企业产品生产的第一步,采购成本比重高、资金投入大,确定准确合理的采购价格始终是企业物资采购单位最关心的问题。据统计,采购环节每降低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有效的价格管理,能够帮助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需要的资源,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1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大型企业或集团企业普遍建立了采购部门,承担采购管理职能,并借助于信息化系统对价格数据进行管理,采购价格的规范、公开透明程度不断上升,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为:
(1)采购事前、事中监督较弱。物料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通常由一个职能部门来完成,业务信息共享程度弱,仅对采购价格事后进行审核,事前、事中管理还比较薄弱。(2)价格管理中性价比分析环节弱。与市场价格脱轨,采购中主要关注价格,未综合比较质量、品牌和售后服务等因素。(3)管理的精益化程度不够,集团管控能力不强,缺乏系统、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同一集团内部价格不统一,综合采购成本增加。(4)采购机构臃肿与人员结构存在结构性矛盾,采购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较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5)采购价格管理还不系统、不全面,实物类的物资采购价格管理相对完善,劳务费用类的采购价格管理还不到位。
2集约化采购价格管理模式的设计
集约化采购价格管理模式是国内外大型企业通行的办法,是集团物资采购管理改革确定的主线和大势所趋。集约化管理的核心内涵是集中、统一、精益、高效。实践证明,建设集约化采购管理体系,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运作效率,产品及时供应,应急反应能力增强。
2.1基本目标
(1)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物资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平台、统一运作流程。(2)制度化。采购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完善,职责到位,流程规范,体系正常运转。(3)信息化。采购业务推行ERP 管理模块,各级物资管理业务的纵向信息贯通和横向信息集成共享。(4)精益化。抓住物资管理关键环节,强化物资计划管理,深化招标采购管理,全方位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益、运转效率与保障能力。
2.2基本原则
(1)集中管理,分级负责。集团公司成立采购集中管理机构,如采购中心。采购中心负责制定采购原则和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监控大宗原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以及通过招标进行价格管理和监督。子公司负责采购实体操作。
(2)分类管理。依据ABC分类原理,根据采购品种和价值,将物资划分为特别重要的物资(资金占用的比重大,而且单价比较高)、次重要物资(资金占用的比重较大,平均单价比较低,通常进行批量采购)、普通物资(资金占用比例最小,单价也低),进行对症下药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3)协作化采购。随着采购的品种数量和频率的增加,企业内部协作化和企业外部协作化作用越发明显。内部协作化强调企业内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 、财务部门等各业务部门的协作配合,适时进行相关数据的维护和交换。企业外部协作化强调与供应商在库存需求等方面信息的共享。企业可以根据供应链的供应能力调整采购计划及执行的过程。同时,供应商可以根据企业的库存、采购计划调整供应计划。
(4)全过程价格监督检查。企业监督委员会对物资采购价格事前控制、过程监督和事后检查。
2.3业务模式
根据分类管理原理,实行采购招标定价与非招标审议价格相结合的业务模式。采购部门编制准确细化、可操作性强的采购计划和预算,建立物资采购价格档案,确定采购批量、次数和运输方式,制定采购方案。对超预算和预算外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及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
(1)招标采购。对划分为重要的物资、次重要物资的,或通用性强、供应商资源市场充足的物资,通常情况下批量大、涉及金额大,均要通过委托招标或企业自行组织招标确定采购价格。对年度同类小型业务和有季节性差价的物资利用季节性差价一次性“捆绑式”招标。
(2)非招标采购。对供应渠道来源单一、小额零星业务、临时紧急需求的情况,以及不具备招标条件或招标成本相对较高的采购,进行非招标采购,采用比质比价方式采购。一般情况下,计划办先择两到三家行业内规模大信誉好、售后服务优良的企业进行询价、商谈并提供资料,价格办应重点从采购方式、报价合理性、供方选择范围及供方资质信誉、供货周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选择性价比高的采购报价,监督部门参与过程监督的方法。
2.4操作流程
(1)掌握采购物资信息,科学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和预算。(2)进行市场调查与价格分析,确定采购价格上限。(3)在资质合格的资源市场范围内合理选择供应商。(4)结合需用物资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选择采购方式。(5)签定采购合同,细化合同款项。
3集约化采购价格管理模式体系的构建
集约化采购价格管理模式下,必须构建相应的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信息化手段和供应商管理等部分。
3.1组织架构
为实现有效管控,必须强化职责分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采购管控体系(如图1所示)。集团公司层面设立采购委员会,由企业高层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制定采购政策、评价指标和重大采购事项审议,执行决策角色。
下设监督委员会,由财务处、纪检监察、审计处、职工代表等组成,负责全过程监督。
下设采购中心,负责日常价格审核、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招投标的组织管理、供应商的选择等。内设招标办(负责招投标组织和合同管理)、计划办( 采购数据汇总和数据分析、供应商选择和质量管理)、信息办(负责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维护)、资金办(负责计量管理、资金的申请和支付工作)、价格办(专业的价格管理部门,多渠道收集价格信息)。
子公司采购部门受子公司行政和集团公司采购中心双重领导,具体执行申报采购计划、审验采购物资、供应商管理和评价、相关票据的处理。
3.2管理制度和流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物资采购价格管理一系列相关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包括确定组织架构、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加强监督与考核等方面内容,做到责权分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供应商选择、管理和评价办法、采购合同管理办法、价格管理办法、采购质量评审办法、风险管控办法、采购监督检查监察办法等。
3.3信息化手段
(1)推行ERP系统管理。所有的采购业务流程都纳入ERP系统管理,运用EDI数据交换技术和产销系统的现有集成模块,完善CRM系统功能,实现了采购业务的操作、管理和监督线上运行。
(2)构建采购价格信息平台。建立反应灵敏、传递迅速的市场价格信息平台,主要做法:一是根据历史价格建立采购物资价格档案;二是利用互联网、查阅大量物资信息报刊、杂志,收集物资价格信息;三是通过电话、电传、信函、现场实地调研,及时了解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3.4供应商管理
(1)建立供应商选择准入制度。对供应商选择和准入环节设计一套严格的程序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考察,了解供应商的服务质量、价格、销售服务、技术水平、企业信誉、企业内部管理等情况,建立供应商档案。
(2)建立重点供应商战略合作机制。与服务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稳定、互惠的供需关系,在采购量、付款顺序等方面给予照顾。
(3)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由专人负责供应过程中对物资价格、质量和消耗进行跟踪,掌握物资的使用情况,评价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供应能力,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进行处罚。
4采购价格管理实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加强物资采购价格管理队伍管理
首先把好采购队伍选择关。要将责任心强、心细、勤政廉政的员工选择为物资采购员,培养采购员责任心,打造高素质的队伍。其次是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培训。培训采购人员形成科学的价格分析能力,培养采购员工密切关注市场供求状况变化规律与趋势的职业素养,全体采购人员务必要熟悉采购策略和流程。最后,加强采购全过程绩效考核和监督。
4.2加强采购价格分析能力培育
物资采购价格分析工作特别重要,采购价格管理部门应以企业内部指导价格为依据,比较分析实际采购价格与上年同期价格、历史最高价格、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差别,找出影响价格的主要原因。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价格的变化,随时捕捉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市场价格做一些调查了解。
4.3提高采购透明度
采购行为必须规范化、程序化。采购计划、招投标采购范围和采购原则必须公开,提高采购的透明度。
4.4建立与竞争机制相配套的评价、监督、激励机制
竞争、评价、监督、激励等四个机制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竞争是核心,评价是关键, 监督是保证, 激励是动力, “四个机制” 互为条件、 相互协调。利用采购方地位,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利用厂商相互竞争,不断调整采购价。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坚持事前、事中、事后评价相结合。建立监督机制,要将监督机构与执行机构完全隔开,加大监督的力度。建立激励机制,要奖惩分明,充分运用价格手段和经济手段,对那些产品性能好、质量优、交货及时的供应商进行奖励,对服务较差的供应商进行适时处罚。
4.5适时推行电子采购管理模式
据统计,运用电子采购管理能够获得 5%-30%的总节约,还能及时寻找并评价供应商、询价、形成采购单、审批、跟踪采购任务完成。运用电子采购管理,应该及时对采购数据的唯一性录入、动态更新和维护,信息快速传递,数据进行共享。
参考文献
[1] [美]蒙茨卡,特伦特,汉菲尔德.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2] 李之奇,王珂,刘荣.企业物资采购价格管控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冶金财 会,2011(7).
[3] 翟光明.采购与供应商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关键词]创新思维;阳光采购;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070-02
1 阳光采购含义
“阳光采购”是指,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在公开、公平、公正、质优、价优的原则下,从供方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而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阳光采购内涵包括:公开透明性、科学规范性、集体议定性、流程顺畅性、监督保证性、高效快捷性、标准格式性、信息共享性等八个方面的特性,是阳光模式内涵的应有之意,不具备这些特性的采购模式就不是阳光采购模式。
2 现代企业阳光采购模式
阳光采购模式是政策、制度、规定与实现运作相结合的产物。现代企业相应的阳光化采购有六种模式:①招标采购模式,即招标加商务谈判方式;②综合比较采购模式,即综合比较加商务谈判方式;③竞争性议标采购模式,即竞争性议标加商务谈判方式;④集体议定采购模式,即集体谈判加集体决策的方式;⑤单一资源采购模式,即单一资源商务谈判方式;⑥执行政策性定价采购模式,即执行政策性定价采购方式。这六种采购模式,连同指导、规范、制约其运作的六个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度、规定,可以将其统称为“双6”阳光采购模式。是规范阳光采购和阳光物流的重要方法。同时企业要跟随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技术、新策略,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实施新的阳光采购模式。在采购模式创新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大胆开拓,只要体现阳光采购模式实质的方法、方式,均可以采用,比如战略协作采购、网络采购、询价采购、征求意见采购、规划性采购等。阳光采购无止境,阳光采购模式无止境。
3 不阳光采购现状
31 偏好采购
目前企业采购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强,造成采购部门常常是基于采购人员个人的利益和偏好或是主管领导暗示来对待企业采购招投标各个环节,引致采购合同招标相关内容不同程度进行倾向性的规定和有意识的规避的现象时常发生。本应公开的阳光采购进而已演变为过程不公开只结果公开、名义公开实质不公开的模糊偏好采购。
32 关系采购
集中统一采购模式下采购部门采购权高度集中,供应商为获取合同争相与采购部门掌握采购大权的采购人员培养关系,致使企业采购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众多供应商采购竞标时比谁的关系硬,而不是比谁的价格、质量、服务更优质的极为不正常的现象。私下供应商和招标企业掌握采购权力的人员结成利益同盟时,掌握采购权力的人员会不顾企业利益主动放松对采购的质量标准要求,考虑更多的是供应商利益和个人回扣,尽个人权限的最大能力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保证“关系户”中标。阳光采购被关系蒙上了阴影。
33 高价采购
企业采购本身是为节约成本,而个别负责采购人员受个人利益驱动甚至和供货商“共谋”赚取采购差价,通过审批环节弄虚作假,招标环节露底串标,临时动异变更上限,招标过后低中高结等方式,给企业成本造成极大的浪费,这些腐败采购行为让阳光采购,变成了人为高价采购。
34 定点采购
“阳光采购”要随着经济形势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适应。不能简单地等同为定点采购。在特定时期被确定下来的“定点”,数量少,覆盖面有限,都没有形成固定监督的制度进行制约。部分特定期内“定点”的供货商不顾信誉,不惜降低供货质量,降低服务质量,擅自提高价格来求得更大限度的利润。同时还存在买卖双方私下串通的问题,种种弊端的暴露,揭示了定点采购不阳光的实质。
4 开创“阳光采购”模式的措施
41 机制创新
411 分层授权
要拆分采购决策权,由计划员制订采购计划,部门领导审核采购计划,采购员完成采购任务,并由采购部门专职监督员负责监督检查审核评估全部采购过程。各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借助电子商务实现阳光采购决策的权力公开化、流程化、分散化的信息共享。
412 加强监督
严格按照企业内部制定的采购制度对符合招标采购条件供应商进行审核,对招标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进行严格的管理。成立由企业各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估机构,避免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最大程度的预防暗箱操作情况发生。
413 定期轮岗
为严格执行企业采购部门各种制度,确保企业采购工作顺畅进行,从源头防止腐败发生。采购部门的计划员、采购员、监督员必须进行定期岗位轮换。
414 提高素质
要严把采购部门人员准入门槛,只有具备了较强责任心,坚持原则,业务能力旺盛务实的人员才能胜任采购岗位工作。同时要不断加强采购人员职业道德、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的继续教育培训,实行考核上岗制度,提高采购队伍整体素质。
42 模式创新
加快采购信息化建设。采购部门要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积极尝试应用电子商务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搭建起采购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对企业采购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公开透明化管理。不断扩大采购竞价招标范围,有效整合企业、供应商多方资源,实现供求双方互通有无和信息共享。
43 制度创新
要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化管理。要建立包括采购人员、生产商、经销商,各环节协调、管理、运作等方面的制度、规定,确保采购工作实现制度化运行和规范化运作。明确各方当事人责任和义务,严明各方当事人的违约违规行为及处理,对采购人员实行采购物资质量保证制度,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实行“谁采购、谁负责”的终身负责制。
44 监管创新
441 采购监督检查制度
在明确物资采购内部运行机制的同时,要加强外部的监督机制来规范企业采购管理行为,建立对重大采购业务定期开展审计制度,并将监督贯穿于采购活动的全过程,确保采购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营造一道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的坚实保护网。
442 相互监督制度
在企业各相关联部门之间广泛开展相互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如验收部门与采购部门之间,质检与采购部门之间,仓储与采购部门之间,采购部门内部计划员与计划员之间、计划员与采购员之间、采购员与采购员之间等,互相监督,使采购工作始终处于阳光之下,使腐败无处藏身。
443 要加强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要将制度建设、制度执行、人本管理、规范运作、双优供应、成本降低、库存优化、渠道管理、工作作风、工作质量等方面设置分值指标和不同权重,建立和实施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定期按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惩,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监督人,坚决杜绝企业采购中谋取私利的不良现象。
5 结 论
阳光采购模式是开放的模式,企业要不断探索与实际相适应可规范运作的新模式,使阳光采购模式得到持续性优化、创新、发展,为企业科学发展注入持续的竞争力。企业在加强采购机制、模式、制度方面创新的同时强调监督管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企业采购从招标、价格、合同、质量检验全过程的公开透明,规范系统的运作,使企业采购真正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王波.阳光采购内涵及其提高措施[J].现代商场,2011(27).
[2]沈斌.打造阳光采购加强采购监督[J].现代经济信息,2009(14).
[3]刘晋.完善我国“阳光采购”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界,2008(5).
[4]朱安萍.实现物资阳光采购的实践与体会[J].科协论坛,2007(1).
关键字 EPC;核电设备采购;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056-02
1 EPC模式特点分析
EPC即为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的英文简称,翻译为总承包,其核心思想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EPC指的是在工程项目承包的过程中,项目所有的工作包括项目可研分析、策划方案、前期筹划、工程设计、物资供应、工程施工、日常管理等全部由一个承包商完成。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总承包商承当全部责任,为业主方提供一篮子计划。EPC模式下,业主方只需派相关人员进行宏观的管理与监督,而总承包商承当相当大的风险,不仅需要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及内部日常工作进行科学管理,还需要周密的选取涉及承包商、采购供应商和施工安装承包商等。EPC模式在我国大型设备装置或是工艺较为复杂的核心技术的工程建设领域中广泛使用,例如大型核电站、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钢铁制造等。因为这些大项目工艺复杂、设备昂贵、采购物资种类繁多、安装工序复杂,而较少有业主方具备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因此一般采取EPC模式。
EPC模式最大优点是减少了业主方因不专业而带来的风险,成功了解决了工程项目的连续施工与项目的分阶段管理之间的矛盾,可以极大程度的缩短工程建设的工期、节约投资、创造收益。因为总承包商在该领域的专业性与市场性,使得总承包商可以凭借自身优势更好的进行资源整合、采购谈判、商业融资等,从而降低工程总造价,节约社会资源,为业主和自身创造收益。对于业主方来说,只需要选择好总承包商,然后把项目的事情都外包出去,这样可减少其项目管理的繁琐工作,可以把核心的资源用于自己更擅长的领域,获取更大的利润。
设备采购在EPC模式下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离不开采购,采购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好坏、采购设备质量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工程成本,从而决定项目工程的最终利润,采购是EPC模式的核心与关键。
2 EPC模式下核电设备采购面临的问题
EPC模式下,承包合同一般是固定总价模式,总承包商提供一揽子计划,因此其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EPC模式下,核电设备采购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核电设备采购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伴随EPC模式而发生的采购问题。
2.1 核电设备采购过程面临的问题
1)核电设备采购质量难以控制。核电设备的质量对于整个核电项目工程至关重要,其占据这个电站投资比例也较高。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工期、使用寿命、投资等问题。核电设备质量既受到当前制造及材料等技术水平的限制,核电设备又有特殊的设计和质量要求,又受限于合格设备供应商的选取及其素质。现在因设备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制约,有的设备面临仅有1~2家供应商可选择的情况,或者有的设备其供应商多,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难以挑选;为保证核电设备采购质量,总承包商在核电设备采购过程中需严格把关,精挑细选,付出更多的努力;
2)核电设备采购进度难以掌控。核电工程项目的工序复杂,设计要点众多,安全摆在第一位。一旦前期计划工作未做好,筹划不完备、工程设计不充分、项目施工准备时间较短,便会使得采购进度难以掌控,施工用各种物资、材料、设备等如不能按期到位,从而影响工程进度。此外,总承包商若采购时间很短,便会使得供应商所供物项难以在短时期内供应,从而带来一连串的负面反应,进而使得核电项目的整体施工进度受阻,延长施工工期,增加项目成本;
3)核电设备采购成本难以预算。EPC模式对总承包商的统筹规划能力要求相当高,一旦总承包商对项目总体进度控制不严格,便会导致项目延期,设备采购追加,从而增加不必要的资源与投入,这会使得电站建造的整体成本上升。此外,部分设备采购成本还和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密切相关,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原材料价格波动,从而带来核电设备采购价格的变化,进而使得其采购成本难以控制。
2.2 EPC模式所带来的核电设备采购问题
从上文对EPC模式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EPC对业主方提供建设、采购、施工、安装及调试等计划,承当项目的全部工作,所承当的风险极大。在这种模式下,总承包商不仅要关注设备采购问题,还需要关注项目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进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势必会导致总承包商在设备采购上付出的精力有限,从而导致采购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问题。此外,EPC模式下,总承包商一般与业主签订的是固定合同价,而设备采购价格会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像核电建设这样的大项目,工期较长、技术要求高,其采购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成本更加难以控制。如何严格的控制项目成本、确保工程质量、降低承包费用、节约社会资源成为EPC模式下,设备采购项目管理的重点关注点。
3 EPC模式下核电设备采购项目管理分析
核电设备采购是核电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设备的采购受现代技术、市场环境、供应商选择以及采购时期等方面的限制。EPC模式下总承包商管理事项繁多,不仅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采购组织管理,而且需要进行周密的合同管理,此处的合同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承包商和上游业主的合同管理,二是总承包商和下游分包商的合同管理。EPC模式下,核电设备的采购虽然有其独特性,但和一般的制造业采购又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总承包商一般会借鉴和吸收制造业优秀的采购管理经验。在EPC模式下,总承包商是项目的全权负责者,是项目设备的采购者、项目施工的管理者、项目进度的监管者,需要统筹考虑与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需要深入细致的进行内部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管理,采购管理等。
3.1 供应商管理
为确保核电设备采购顺利实施,总承包商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合理的管理。核电项目庞大,涉及到的物资产品众多,一般包括电站一回路主设备、汽轮机、发电机、除氧器、凝汽器、汽水分离再热器、高低压加热器、主给水泵、燃料转运装置、凝结水泵、主变压器、循环水泵、阀门、消防系统等等。这些设备与原材料供应不可能由一个供应商来完成,那么总承包商就需要精确挑选合适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包括其提供的采购设备与材料、采购周期的跟踪和监督、采购成本的控制。根据目前我国核电工程的建设情况,还有相当数量的设备和原材料都需要进口,最显著的全厂DCS数字化系统的设备基本依靠国外技术和设备供应,这就要求总承包商需要对国外的采购商进行成熟可靠的管理,以确保核电设备采购的顺利进行。
3.2 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EPC模式下,总承包商一般与业主签订合同,划清权利与责任。合同签订之后,总承包商就需要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进度、采购计划、质量控制等方面严格执行。合同对总承包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一旦违反合同规定,总承包商就要会遭受风险进而带来损失。所以总承包商要时时的依据合同来进行工程进度管理,采购实施的监管等。总承包商在对项目进行整理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把项目拆解为几个小项目来完成,例如科研项目、设计项目、现场施工项目、设备采购项目、安装和调试项目等,而这些子项目的顺利实现会密切关系到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总承包商可依据此小项目与供应链下游签订合同,例如核电项目总承包商与汽轮机设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总承包商可将总包合同内的一些条款和要求传递至下游方,依据设备采购合同对供应商进行管理。所以,EPC模式下,核电设备采购供应项目的合同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商与业主的合同管理,还包括与下游供应商的合同管理。
3.3 内部管理
EPC模式下,核电设备总承包商应按照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参考平衡矩阵式管理,用PDCA循环的方法展开采购的内部管理工作,把设备(原材料)需求分析、组织模式、沟通计划、采购流程、采购周期、供应商选型等工作安排到组织内部管理之中。由于其事物的繁杂性,总承包商需要搭建专门的组织结构,建立畅通的内部沟通机制,明确接口流程,做到组织管理效率的高效化。只有这样,总承包商才能切实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的几率。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总承包商可以开发适合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加强和提高内部管控能力,以确保核电设备采购项目的良好实施。
参考文献
[1]谢铷鸿,基于EPC模式下的核电建设项目进度管理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1.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04-03
物资采购资金约占医院流动资金的60%,其流动被称为医院经济效益的“主心骨”[1]。广东省某三甲医院于2011年构建了一个医院采购资金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能有效监督医院的采购资金运作状况,对比数据显示,采购资金信息化管理模式启用后,该医疗机构的物资采购价格相比以往下降了17.5%[2]。所以,创新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非常重要也极有必要,有助于优化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流程,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一、医院传统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
医院物资的进、销、存,其实就是采购资金流动及物资流动不断循环的流动过程,其中,资金流动是物资物流,也就是物资购入;物资物流变成资金流动的过程则成为物资利用,以此不断循环[3]。在医院传统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下,首先,物资库房管理者凭借个人经验预估物资销量、现有库存量,进而制定采购方案。其次,医院物资库房管理者通知供货商准备物资并发送至医院,物资送达医院后,经物资利用给病人,再以月入库额度挂账应付账款,同时支付给供货商。医院传统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见图1)。
图1显示,物资的利用信息变成了数据坟墓,对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的下一作无任何作用。由此可知,在医院传统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下,物资的使用要求不明确,应有的库房成本不合理,可共享的数据不全面,最终造成物资采购资金的利用率难以满足医院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医院长时间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其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不完善,供应链集中化管理难以协调等,在多种原因的共同影响下,医院的物资采购资金的利用率逐渐下降。在人为因素中,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未推广也有一定的关联,即便部分医院应用了先进技术,但手工操作依然存在,二者并存应用。医院物资的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等流动性较差,难以互相推动发展起来,使得呈现物资流动的信息流动被阻断,信息孤岛、大库存、低周转率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最后使得物资采购资金的利用率变低。
二、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创新――基于BP神经网络
(一)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也被称之为基于误差反向传统算法的多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4]。基于BP神经网络的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见图2)。
由图2 可知,基于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的采购资金流动可形成一个简单的闭合循环体系。当中,采购资金流主要是根据物资的使用需求量,有针对性地进行物资价值形态的变化,物资物流遵从采购资金流的基本要求进行物资物流的流动。快速满足物资需求,是医院传统物资采购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基于BP神经网络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收集物资使用信息、分析物资的预测需求也是重点之一,它能确保物资采购最大程度地满足临床实际应用需求,同时也为物资的合理分配提供重要的数据。因此,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
1.响应了新医改的政策导向。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能够符合新医改对物资流通方面的创新,且与网上集中采购政策相符。这样不但可以明显提升医院物资采购的速率,也向相关部门与机构提供了诸多精确、安全、可信的物资采购信息,更为物资采购的监督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资料[5]。但也因为这样,要求医院应该慎重进行后续采购,特别是在面对“采购什么与采购多少”的问题,更应该斟酌再三。
2.提升了物资采购资金的战略管理水平。物资采购是医院资源配置的主要工作内容,它对医院医疗服务供应以及资源的运作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通过构建物资应用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物资采购资金的增长率,明确物资采购资金在医院支出中的比值,进而能够为下一轮的物资采购预算提供参考依据[6]。
3.提升了物资采购资金的利用率。物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其差异性对采购的预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下,医院可以根据物资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物资采购种类、数量等,同时又能确保物资采购预算的顺利进行,不但转变了医院传统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中“入库多少结算多少”的固定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物资采购资金使用的随意性[7]。
4.提出了“实用实结”的付款结算原则。过去,医院物资的付款通常是以入库为准,一旦物资经历了入库流程,就会随之形成应付账款。而在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下,我们可以将物资的实际应用情况作为付款根据,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医院资金的占用,也提升了物资采购资金的效率,能够促进医院资金结算的良性循环。
5.以物资应用信息共享为主导。应用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物资应用信息的共享,进而促使医务人员将焦点倾注于满足病人的不同需求上,让生产商以患者需求为主导进行物资产品的生产,而非强制性接受产品。这样,不仅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周到的医疗服务,也能为医院的下一轮物资采购资金合理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6.促进医院内部物资供应链系统的优化。在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下,物资采购资金的利用必须在确保病人需求的情形下进行,且能实现采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进而指导、监管物资的流动方向。物资信息快速、准确地进行共享,是监管物资采购资金的基本保证,能够促使采购资金流、物资物流、信息流的完美融合[8]。过程中,相关科室均能随时通过检索物资存库快速了解物资的动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物资的利用率。在互联网下,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的使用也变得更为透明化,进而优化了医院内部物资的供应链系统,实现了物资采购自己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7.改善传统资金管理模式的诸多问题。物资采购资金流的流向,能够借助信息流及时反馈给其他相应科室或个人,同时也确保物资采购资金流实时处于动态监管之中,有效解决了传统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下的诸多问题,例如采购资金投入随意性,物资的串货、换货和压货等,通过票据进行应付账款。
(三)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
广东省肇庆市某三甲医院于2013年起开始实施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医院2013―2015年物资采购资金节约情况(见表1)。
表1显示,医院2013―2015年物资采购资金节约率为9.8%~10.6%,由此可见,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医院物资采购资金。
三、医院传统物资采购与基于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的对比
医院传统物资采购与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的比较(见表2)。
表2显示,相比医院传统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无论是在产品方面还是在双方关系上均更具优势,能够有效保障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的合法权益。
四、讨论
在基于BP神经网络医院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下,医院能够准确获取物资的库存、应用情况等信息,且能分析不同时间段物资的使用率,最终建立起重要物资的非线性应用模型,并为物资的下一轮采购提供参考数据。总之,在新医改背景条件下,医院物资采购的价格明显降低了,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以满足不同类型病人的医疗服务需求,进而让医院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促进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春.医院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及效果评价[J].财经界,2014,(18):71-72.
[2] 孙维.?菖医院库存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3] 马亚丽,张岳,张亮,等.医院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及效果评价[J].医院管理论坛,2013,(8):53-54.
[4] 王光荣.医院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与效果分析[J].消费导刊,2014,(8):152-153.
[5] 王秀丽,刘卫华,韩梅英.中心医院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1):79-80.
[6] 李立国.浅谈规范医院物资采购管理的运行方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109-110.
关键词:C/S;B/S;物资采购;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2
随着企业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发展,物资采购从原来的分散采购转变为统一采购,将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物资采购职能统一到一起,成立独立的物资采购中心。按照集中采购模式,集中管控供应商、采购价格与库存情况,降低采购成本。信息化手段做为提升企业经营和管理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在物资采购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上以“数字采购、协同采购”为目标,从采购需求、采购计划入手,通过订单管理、采购检验入库与订单结算等业务审批流程控制与痕迹化管理,规范采购流程;同时,积极推进采购管理向上游供应商的延伸,建立供应商网络协作采购模式,引入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与准时生产(JIT)等理念,通过供应商选取、与供应商的全面协作,考核评估等环节的数据集成与流转,使得整个物资采购环节型成一个PDCA闭环,切实做到通过信息化来提升采购力。
1 企业信息化现状
在企业成立物资采购中心之前,已经建设有ERP、MES、财务管理、物流信息系统(LIS)、主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等系统。新建设的物资采购信息管理平台考虑保护既有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将企业已建系统中的一些相关业务关联集中到一起,通过业务协同,数出一门,实现采购管理、供应商网络协作、供应商管理等功能。
2 现行物资采购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当采购的物资是新物资时,采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询价,虽然可以完成询价工作,但收集的数据分散、表现形式多样,不利于询价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计分析;(2)与供应商的采购订单确认采用传真方式,该方式虽然保证了采购订单盖章确认的合法性,但当订单需要多次调整确认时,无法做出快速的调整和反馈;(3)需要了解供应商的库存情况,一般采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咨询,无法实现对供应商库存数据的实时、动态了解。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架构设计
物资采购信息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遵守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C/S部分采用PowerBuilder+Oracle模式开发,B/S部分采用基于J2EE多层架构和组件开发技术,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开发。
3.1.1 采用C/S与B/S模式相结合。根据企业信息化实际情况,物资采购在企业内部的业务管理部分,业务量大且内容相对复杂,对业务流程、数据安全、响应速度的要求高,如计划管理、订单管理、采购合同、到货登记、质量检验、入库管理等。对于这部分内容,采用C/S模式来实现。利用C/S模式,方便个性化流程设计,减少对服务器和网络资源的占用,更好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同时,还可以利用企业原有的数据资源和数据分发机制,实现内部数据的统一。
针对企业的供应商数量多,地域分散等特点,采用B/S模式,开发面向互联网与供应商业务互动部分的内容,很好地解决了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管理问题。
3.1.2 系统集成方面。(1)确保基础数据唯一性。为保证基础数据出处的唯一性,物资采购信息管理平台所用到的基础数据统一从企业主数据管理平台获取,如供应商编码、材料编码,备件编码、计量单位编码、人员编码、组织机构编码等;(2)业务系统集成与交互。物资采购信息管理平台需要与ERP、MES、OA、财务管理、物流信息系统(LIS)等业务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接口设计要求遵循企业现行的标准规范,同时要考虑尽量减少对暨有系统的改造。
3.2 系统业务功能设计
3.2.1 采购计划管理。根据不同物资类别需求计划为编制依据,实现采购月计划和采购月调整计划的录入、修改、查询功能。
3.2.2 采购合同管理。实现采购合同按采物资类别分类进行管理,并将采购合同与采购计划、采购订单建立关联,实现采购业务的追踪。
3.2.3 订单管理。采购订单按物资类别进行分类,依据采购月计划和采购月调整计划编制,实现与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建立关联和业务追踪。
3.2.4 订单确认。采购方和供货方通过网上交互,进行网上协作,解决了纸制单据传递和电话沟通中存在信息中断问题。
3.2.5 发货单管理。该功能实现供应商发货情况的管理。在发货单管理中,一份发货单仅记录一次发货的情况,是采购订单的一个子集。通过发货单衔接了采购订单和到货登记,使采购业务的信息流变得完整、顺畅。
3.2.6 到货登记管理。实现对物资货物的暂存管理。通过与发货单的关联查询和到货登记单据的自动生成,在管理上控制和避免了供应商发出的物品与实际采购的物品有差异的问题,减少了库管员录入的工作量和录入错误。
3.2.7 质量检验申请管理。依据到货登记编制质量检验申请,通过质量检验申请和到货登记一对一的关系,实现质量检验申请单据的自动生成,并与到货登记、质量检验单建立关联,实现采购信息的跟踪。
3.2.8 质量检验管理。通过设置提交、提交、已审核、作废四个状态,现质量检验单据的生成、录入、修改、查询等管理功能。并通过联查功能,实现采购业务追踪信息的追踪。
3.2.9 入库管理。实现已检验合格的物资货物的入库管理业务。依据到货登记编制暂估入库单,并在入库管理中实现暂估入库单的录入、修改、查询、暂估入库单单据据联查功能。
3.2.10 供应商管理。该功能实现供应商基本信息管理。供应商基本信息是供应商的基础信息资料,包括供应商代码、名称、地址、联系人等信息。
3.2.11 供应商评价管理。实现对供应商综合评价信息的管理。根据供应商到货执行率、到货质量、到货的及时性等信息,给供应商进行综合评定,并将信息反馈回给供应商。
3.2.12 统计分析。实现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物品月度计划量、订单下达量、截至当前日期的发货量、截至当前日期的到货量、截至当前日期的入库量、当前库存量及相关比率等信息。
3.2.13 消息提醒。该模块采用DWR消息推送,实现供应商与采购业务员之间消息互动,及时提醒供应商与采购业务员协同业务处理。当采购业务员发出报价单和采购订单后,系统会自动发送消息提醒供应商及时填写报价单和进行订单确认。同时采购业务员与供应商可以在线或离线状态下互相发送消息。
3.2.14 权限管理。物资采购信息管理平台权限管理作为系统的安全保障机制,要求灵活可配置。
物资采购信息管理平台的用户既有企业员工,也有供应商方人员。因此,对权限管理有系统和全面的规划要求很高,具体到功能级和数据级的权限配置和管理。权限管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在C/S模式下实现的功能权限管理和在B/S模式下实现的功能权限管理。
4 结束语
通过建立统一的物资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采购集中化、业务流程标准化、管理过程效率化的管理要求,可以满足公司集中采购模式下多种管理模式的采购业务管理,规范采购行为,有效降低公司采购成本、优化业务流程、大大提高公司集中采购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尤建新.采购运作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2]黄剑.企业物资采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3]刘春杰.基于ESB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J].石油规划设计,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