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语文诗歌大全

时间:2023-08-29 16:38:19

导语:在语文诗歌大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语文诗歌大全

第1篇

问:请您介绍一下《意见》的出台背景。

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这既对流通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冷链物流实现较快发展。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和41%,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35%、57%和69%。据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冷库总容量已超过4000万吨,冷藏车和保温车保有量约11.5万辆,分别约为“十二五”初期的2.3倍和3.6倍。同时,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兴起,并呈现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冷链宅配、生鲜供应链、冷链资源交易平台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向具有供应链管理特征的冷链综合服务商转变。冷链物流在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农民增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国冷链物流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冷链“不冷”、“断链”、交叉污染等现象仍比较突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隐患较多,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系统指导,推动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保障生鲜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

问: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一是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不健全。一些已制定实施的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部分领域标准规范仍然缺失,冷链运输、仓储等环节标准规范尚未实现有效衔接。二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近几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冷库为例,目前存储型冷库多、流通型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在部分冷库相对集中的地区,已出现过度竞争现象。三是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车辆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应用不足,在“最后一公里”环节,以“冰袋+塑料泡沫箱”为代表的传统手段仍占据主流。仓储、运输、订单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企业缺少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的信息化监控手段,存在大量“断链”隐患。四是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引领。第三方冷链物流尚处在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运营成本高,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创新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五是新技术新模式尚未实现商业化普及。包括共同配送在内的一些先进组织形式和新型冷链物流技术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耗率较高。六是行业有效监管不足。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无法实现对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以及温度控制、制冷和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的全方位有效监管。冷链物流行业信用体系仍不完善,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问:针对上述问题,《意见》明确了哪些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答:《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针对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8方面具体意见:一是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系统梳理和修订完善现行冷链物流各类标准,率先制定一批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二是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统筹规划,逐步构建覆盖全国主要产地和消费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企业建设完善停靠接卸冷链设施。三是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支持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平台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创业创新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支持中欧班列开展国际冷链运输业务。四是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提高冷链基础设施等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构建全国性、区域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五是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加强核心技术工艺、装备等的自主研发。加速淘汰不规范、高能耗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辆,取缔非法改装的冷藏运输车辆。鼓励第三方C构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开展认证。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标准化。六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将源头至终端的冷链物流全链条纳入监管范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征信机构和信息平台的作用,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评价和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记录,加强信息共享和记录应用。七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简化冷链物流企业设立和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程序,加快建设开放统一的全国性冷链物流市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八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拓宽冷链物流企业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大投融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分级做好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完善和优化城市配送冷藏运输车辆的通行和停靠管理措施。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此外,《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把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第2篇

关键词:乐府诗 音乐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1-0005-04

作者简介:张开(1978―),辽宁沈阳人,文学博士,教育部考试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测量。

乐府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类别,其名称的来由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乐府机关。汉代以后乐府成为管理音乐的重要部门,在乐府机关搜集整理入乐诗歌的过程中,留存了大量的诗作。这类由官方机构搜集整理和后人拟作的诗歌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古代诗歌类别――乐府诗。无论是官方的乐府机构整理留存的乐府诗还是文人创作的拟乐府诗歌,都与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乐府诗所具备的音乐文学的特点也是我们对这类诗歌进行解读和鉴赏的一个角度。

一、从音乐角度解读乐府诗的重要意义

在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孔雀东南飞》《短歌行》《木兰诗》《西洲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都属于乐府诗,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就辑录了这些作品。乐府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深挖掘。但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对这些乐府诗歌的讲解等同于其他古典诗歌,教学重点集中在文本的文字内容上。把这些作品当作纯粹的文学文本去解读和分析,这种做法无可非议,但从乐府诗的角度看,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个人认为,不结合乐府诗本身所具有的音乐表演的属性,很难准确理解作品的精髓,也很难准确鉴赏作品,更难对作品进行准确的文学史定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借助对音乐的研究对乐府名篇进行解读呢?其实这是一个既困难又简单的问题。困难之处在于,在当下复原古代音乐非常困难。由于古代曲谱的读识障碍、乐器的消亡及演奏技法的失传等原因,使这些在古代能够和乐表演的诗歌无法再现,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研究和乐的乐府诗歌的障碍,毕竟在留存的各种典籍中对音乐体制、曲调术语、乐府诗流传变化的过程及曲调的音乐特点等有较为清晰的记载。从对这些文献的梳理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可观的音乐表现形式,这些对我们从音乐的角度研究乐府诗有充分的借鉴意义。

二、从音乐角度解读乐府诗的示例

我们不妨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常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进行音乐方面的观照,看一看借鉴音乐研究的方法是否能对学习乐府诗产生一定的帮助。

(一)《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性解读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存世的两首作品之一,备受后人推崇。“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一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断语也在后世广为流传。一些版本的中学教材(如湖北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下册)及古诗鉴赏读本都把这首诗作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经典。对于这样重要的作品,我们就更应该从音乐的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才能深刻理解诗歌的风貌。

我们可以再回过头来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评论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一评语是清末王运在《论唐诗诸家源流》中提出的,原文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西洲》格调”一句。这一句看似一笔带过,往往被前人忽视,但却很能说明这首诗的独特风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从音乐的角度解读这首诗的原因。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南朝乐府《西洲曲》在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有所提及,在人教社高中版选修教材的中国民俗文化中也选收了这首诗歌。其实也正是由于音乐的原因,我们可以把两首诗作为有着共通音乐因素的诗歌进行分析。从音乐的形制方面进行考察成为历来对这类诗歌进行观照的研究方法。清人沈德潜在评点《西洲曲》时曾经侧面论及:“似绝句数首 ,攒簇而成 ,乐府中又生一体。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1] (P.290 )这正说明了两首乐府诗在音乐表演形制上的特点,即结构上具有可分性,体现为其各部分所表现场景、意境的相对独立性。这与西曲舞曲曲辞极为相似。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曲辞可以视为九歌绝句组成的长篇歌行。断分为九首绝句的依据,除了韵脚的转换之外,九个绝句单元所表现的意境(场景)可以概括为:海上生明月、明月照花汀、孤月照江人、长江送流水、楼头远眺、闺中望月、雁飞鱼跃、江月西斜、落月满树。与此类似,《西洲曲》曲辞可以视作八首五言绝句的组合,其依据也主要在于每一绝句所表现场景的相对独立性。这八个场景,我们可以借用曲辞中的成句加以概括:“折梅寄江北”“两桨桥头渡”“出门采红莲”“低头弄莲子”“忆郎郎不至”“望郎上青楼”“垂手明如玉”“君愁我亦愁”。而无论是《春江花月夜》的九个情境,还是《西洲曲》的八个场景,其最终的体现,都是整篇歌行的一部分,而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整篇歌行的场景。这非常符合诗歌配乐演唱时的场景变换要求。

这种诗歌联句成篇场景实现的方式,不仅仅是这两首诗歌的呈现方式。可以说,齐梁时代的诗歌都有这样的特点,如沈约的《六忆诗》四首、沈约和梁武帝共同创作的《襄阳蹋铜蹄》曲辞及隋炀帝创作的《杂忆》也都属于这类诗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西洲曲》的诗歌结构“实则来源于西曲舞曲曲辞中的场景联章叙事体”[2]。

虽然齐梁诗歌在诗歌史中地位并不突出,但是明显带有这一时期诗歌特征的《西洲曲》和《春江花月夜》在古典诗歌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如果不具体认识西曲舞曲的艺术形态及其曲辞结构的特点等音乐方面的问题,就不能解决《春江花月夜》和《西洲曲》诗歌结构的来源等文学问题。也正因为如此,由音乐的研究融汇这两首不同时代、体制迥异的诗歌,才能从诗歌历史发展的角度加以认识,并清晰梳理这类诗歌的风格特点和发展脉络。换言之,抛却两首诗与音乐的密切关系,陷入孤立的文本研究的话,势必会影响对这些诗歌的认识。

(二)《送元二使安西》的音乐性解读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历来受到诗歌学习研究者的关注,曾入选多个时期的中学课本。《渭城曲》在《乐府诗集》中被选入“近代曲辞”,又名《阳关曲》《阳关三叠》,从诗歌的文本角度进行解读和鉴赏已很常见。但从音乐角度予以关注的却很少,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空白领域。因为这首诗是从盛唐一直传唱到近代的不朽名篇,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中看到它被表演的信息。如在盛唐时 “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开元中,皆有才学盛名。鹤年诗尤妙唱《渭城》,彭年善舞,龟年善打羯鼓。”[3] (P.891 )在宋代及宋代以后,如北宋文彦博《咏筝》诗有“繁丝移宝柱,数曲奏《阳关》”[4] (P.3477 ),陆游也有诗云:“夜静孤村闻笛声,洗头月落欲三更。不须吹彻《阳关曲》,中有征人万里情。”[5] (P.25494)金元时期,也有《阳关三叠》流传的记载。如元好问的朋友辛愿有诗《送裕之往许州,酒间有请予歌“渭城烟雨”者,因及之》,可见辛愿善于唱《阳关三叠》。到了明清两代,《阳关三叠》仍偶尔被人传唱。如明代胡应麟曾经在云间舟中听过赵五郎歌《阳关曲》:“楼船明月夜如霜,一曲清歌赵五郎。贪听《阳关》第三叠,不知行色在吴阊。”[6]清代康熙年间查慎行曾在诗中写到“马嘶门巷客将还,残醉扶头改别颜。多感故人相送意,略烦秦女唱《阳关》。”[7]

“《送元二使安西》自盛唐入乐歌唱,至中晚唐成为流行歌曲。宋词兴起,新声并未取代旧曲,宋代《阳关曲》反而更加盛行,成为离筵的经典骊歌、文人的集体记忆、离别诗词中的常用一项。金元时期,流行的程度不及两宋,但依然有人传唱。明清两代,《阳关曲》虽偶有人唱,但其风头已让位于《阳关三叠》乐曲,《阳关三叠》琴曲更是常被演奏的经典曲目。总之,《送元二使安西》,由诗而歌,由歌而曲,从八世纪一直传唱演奏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穿越千年时空而历久弥新,堪称名副其实的千古绝唱,是中国诗歌史、音乐史上的瑰宝。”[8]

那么,为什么这首诗又被称为《阳关三叠》,又是怎样的“叠”法呢?苏轼曾在《记阳关第四声》中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长,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有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切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9] (P.2090 )这是对“叠句”的经典描述,但具体的表演又是怎样的呢?从表演的情况看,这种叠法是:

渭城朝雨轻尘(第一声),客舍青青柳色新(第二声)。客舍青青柳色新(第三声,一叠)。劝君更尽一杯酒(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第五声,二叠),西出阳关无故人(第六声)。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七声,三叠)。

随着时代的发展,《阳关三叠》表演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三段式演奏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杨表正《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卷十《阳关三叠》就记载了其中一种表演的方式:

第一段渭城朝雨一叠: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柳阴阴,送我送我送我送我故人。长亭柳阴阴,不忍分,情最深。不忍分,情最深。

第二段邮亭折柳二叠: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挑担行李的那沙头酒,长亭柳阴阴。送我送我送我送我故人。长亭柳阴阴,情最深,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

第三段石桥分手三叠: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柳阴阴。伤情伤情,送我送我故人。送故人,送故人,送别送到长亭。长亭柳阴阴,不忍分,情切转深。不忍分,不忍分。送别送别,终送别,送君千里终须一别。[10] (P.886 )

《阳关三叠》的叠法即演唱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这与历代的表演者对这一诗歌入乐后的不断演绎有关。王兆鹏教授曾专文对之进行详细梳理。[11]从这些可以看出《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也可以发现这首诗为什么会有《阳关三叠》《渭城曲》等音乐性极强的名称。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这首诗歌能够传唱至今,这一方面与诗歌本身内容的真挚清新有非常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可以从传唱表演的音乐传承中找到充分的依据和清晰的规律。

三、音乐性研究所关注的内容要素

通过从文学和音乐角度对《春江花月夜》和《送元二使安西》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音乐的研究对诗歌的理解更有辅助和拓展的意义。从音乐的角度出发观照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文学作品,可以为我们对诗歌的阅读赏析和理解打开另一扇门,对我们重新认识和解读诗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音乐特征纳入乐府诗的教学中,势必会增强对乐府诗教学的积极效果,也使我们对古代诗歌能够传承至今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那么把音乐的因素纳入到乐府诗的学习要考虑哪些因素?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出发,对乐府诗的五个因素进行考量。

(一) 音乐研究所关注的四个方面

1.所涉音乐体制研究

如乐府机构的沿革、机构设置、乐人表演的规定和习俗等。还有表演者的歌舞形态、表演效果,表演的乐器等。

2.曲调、术语的了解

乐府诗中涉及大量曲调名称和相关音乐术语,这些曲调的含义是我们理解乐府诗的关键所在。

3.各类乐府诗流传变化过程的描述

乐府的入乐传播情况也是音乐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乐府诗的创作动机、流传播布、价值实现情况。例如过去我们一谈到唐人的古题乐府,就认定是文人的拟作,只是从文学的韵味上模仿前人,与时下的音乐毫无关系。其实,唐人作古题乐府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古题曲调一直流传, 作古题以入乐; 古题曲调被改造, 作古题以入乐; 古题曲调已经消失, 作古题以入新兴曲调; 古题曲调已经消失, 只拟古题而不入乐。把唐人的古题乐府创作统统归为最后一种, 不仅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也把唐人作古题乐府的动机看得过于简单了, 很可能使我们对大量乐府诗的创作效果、作品风格做出错误的判断。

4.各曲调的音乐特点及其对曲辞的决定作用

这是音乐研究与文学研究相连接的关键一环。无论是选词入乐, 还是因声度词, 曲调都对曲辞有很强的决定作用, 因此清楚地掌握音乐特点进而分析其对曲辞主题、题材、体裁乃至整个风格的影响, 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二)有助于理解乐府诗的五个要素

1.曲名

曲名是乐府诗第一要素, 是总领其他要素的总纲, 是乐府诗的标志。因此, 考察曲名的含义、发生、演变等情况, 是首先应该做的工作。

2.曲调

曲调是乐府诗核心的要素。某一作品的曲调隶属于哪一个乐类, 其风格特点、表演情况、流传情况、演变情况如何,都值得用力考察。

3.本事

本事是包含本作品信息最多的要素。某一乐府诗在其产生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本事。这些本事或记曲名由来,或记本曲的曲调,或记该曲的传播,或记该曲的演变,从中可以看到该曲的题材、主题、曲调、体式、人物等许多情况。所以本事也是值得特别考察的要素。

4.体式

体式是某一乐府诗的重要特点。由于乐府诗在体式上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往往成为某一作品的重要标志,其句式、用韵、体裁等,都在考察之列。

5.风格

风格是内容和形式密切融会后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其他各项要素的集合体,也是某一乐府诗的总的标志。当某一作品在失去其本事、曲调等要素后,风格便成为该作品作为乐府诗存在的最后的理由。应该说,相当数量的拟乐府诗创作,只是对以前作品风格的模仿。

从音乐性的四个方面出发,对五个因素进行考量,再辅以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就形成了一条理解鉴赏乐府诗的有效途径。这也是学习乐府诗过程中可以借鉴的一种方法,应得到认可和关注。

综上所述,音乐学的背景渗透和视角介入可以解决我们在乐府诗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找到一种对入乐诗歌鉴赏和理解的科学方法。这一方法使用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学习这类诗歌的成效,更大的意义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习观念的启示。那就是,在语文学习的环境中,要把学界对文学、语言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把如古代文学中对乐府诗的音乐性研究这类新的学科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我们的语文学习甚至教材的编写之中。“目前古代文学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取得了大量新的成果,但是很少有学人致力于把这些成果转化成教科书上的知识。”[12]为了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与教学更为健康地发展,我们应该拓展语文教育的视野,利用好文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革新,以此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让语文这个学科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能在现实社会的发展中体现出语文应有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德潜.古诗源[Z]. 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曾智安.西曲舞曲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曲辞结构[J].文学评论,2008,(5).

[3]佚名.大唐传载.唐五记小说大观[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陆游.戍兵有新婚之明日遂行者予闻而悲之为作绝句二

首.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胡应麟.少室山房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查慎行.敬业堂诗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王兆鹏.千年一曲唱《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传唱史考述[J].文学评论,2011,(2).

[9]苏轼.苏轼文集卷六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万历十三年刊本子部第73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5.

第3篇

关键词:阅读;作文教学;桥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内容之一。从学生的作文内容来看,内容空洞无物,且缺乏真情实感,且存在严重的辞不达意,无法表达心中所想、所感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少,作文练习比较少,无法运用小学阅读到的语法、句式等来准确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一、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阅读与作文教学脱节严重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总是抱怨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重复上一段的内容,缺乏实质性的东西,不懂得运用学到的知识和观念等。从实际情况看,从上小学开始,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文章、诗歌,但却无法在作文写作中应用。笔者发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1)作文教学与课本教学脱节

学生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得到分数,作文教学的目的也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因此,为了得到高分,学生不得不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进行写作。各类的小学作文大全便是一个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按照标准写作,而无法有效发挥,所以,写作的内容趋于一致、趋于空洞、言之无物。众所周知,作文并没有一定的成法,如果按照要求写命题作文,学生的思维便被限制了。

(2)教学内容与作文写作的内容脱节

学生从语文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考试中可以用到,但是在作文中却很少引用或者应用。因此,学生的作文中无课本中的知识,也就不足为奇。

2.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强调的是阅读量和范围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很狭窄。除了教科书之外,小学生几乎无其他的阅读经历,印象深刻的阅读经历。另外,学生认为阅读对学习帮助不起作用,或者是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由于作文教学注重分数,而通过阅读提升写作水平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矛盾。

学生阅读范围狭窄,加上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则写作水平在短时间内无法提高是必然的,作文内容必然空洞无物。

二、阅读与作文之间架设桥梁的方法

1.有效阅读与作文分层次训练的结合

学生在写作时,可模仿文本结构、修辞手法和句式等,然后再寻求个性表达,从而把文本内容的感悟运用到作文写作之中,让作文的思想活跃起来,内容充实起来,体现语言的趣味性,这样便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宋词的阅读中,由于宋词意境深远,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把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用白话文描述一遍,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等,使其感悟、体察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和思想,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内功”的提升。

2.注重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有效的阅读方法,是个性化的阅读方法,旨在通过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因此,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创造性阅读,二是发展性、思辨性阅读,三是批判性阅读。阅读贵在提出疑问,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阅读中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敢于质疑课本,质疑教科书,让学生从“被动挨打”转变为掌握主动权的“舵手”。

3.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分析指出,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窄,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时,存在着“言不由衷”的现象,写下的语言往往无法准确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一方面是由于天赋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阅读量达不到,没有掌握良好的表达技巧。因此,教师在阅读训练中,应与学校配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既要阅读名家名作,又要阅读无名小作,吸收各种作品中思想精华,从而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升华。

4.写作训练的科学化与系列化

写作水平的提升,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但是训练又不能盲目开展,如果训练缺乏科学性,则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第一阶段的训练中,可单一注重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活泼,不关注准确性,而在后一阶段,则注重描述的准确性等。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阅读与作文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这样才能够把小学阅读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当中去。但是目前这一桥梁的架设还有很多的困难,比如,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脱节严重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拓宽学生阅读面、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写作训练等,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有利.架设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J].语文教学:写作教学,2012(09).

第4篇

关键词:字词;积累;应用;认知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179-01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现状

1.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字词难度增加。这些字词的难度除了字型复杂外,字词意义也呈现多样化。而我们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叫学生读几遍就放在一边了。

2.在作文和语言表达训练时,不太注重对字词错误的纠正。在习作中,师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的思考上,而对文章中的字词应用这一基础环节忽视,不注意纠正学生习作中的错误和运用不恰当的字词。或许教师也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但是在指导上往往不到位,常以“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表达生动,用字传神准确”等套话带过。

从这两种现象中发现,在对字词学习的认识上,师生都极为重视语文字词的认知方面而忽视综合运用。

二、研究策略

针对字词教学的特点和在现实教学中的不恰当做法,我觉得要使初中字词教学摆脱低效率的训练,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其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以下一些方法:

1.在链接现实生活世界中积累字词。

现实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时的参照物和体察揣摩的情景场。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广告、商标等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这种途径自由、分散,随时随地都可学习。比如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见到的商标名称或广告用语,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不断丰富字词积累。

2.在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中积累字词。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民族先进文化、民族优秀品质的过程,识字教学同样具有传承、积淀文化的功能。学习语文离不开诸如课文一类的语言材料,而这些语言材料往往积淀着丰厚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由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在教材、课程中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渗透于语文教学、识字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在积淀民族文化底蕴中积累字词。

3.在实施大量课外阅读中积累字词。

在众多识字教学体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旬,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我们应善于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字词,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通过图画内容揣摩旬意,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认识生字,以此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

4.多读、多写是抓住问题的根本

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5.加强作文评改中的字词纠正。

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具体应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正,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的“认”、“辨”,而忽视“用”,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6.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联系起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积累这些字词,如在讲课时出了以下题让学生做:填字组成词或短语。

( )然泪下 ( )然发动进攻 ( )然若揭

( )然悔悟 ( )然若失 ( )然无声

填写首尾的成语

精( )( )精神( )( )神痛( )( )痛

贼( )( )贼举( )( )举防( )( )防

做了这些题,我们就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

7.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积累记忆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都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应该教会学生用积累记忆法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字、词和一些诗词的记忆。此举的主要做法是,将平时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时遇到的一些字词的音、形、义和一些名篇名句随时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总结,将这期间积累的东西进行归纳,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掌握很多零散的、不容易集中记忆的知识。

8.对字词的把握要放到具体语境中。

听过很多课,有的教师一上课就检查字词,尤其是文言文,学生还没有走进文本,教师一上课就进行2吩钟的字词大检查,学生’能会吗?即使是会,那也是一种机械记忆,效果很差。教师的关键作用是怎样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怎样开启思维,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如笔者在教读《范进中举》时,文章的结尾部分胡屠户收银子时的几个动词用得非常好,分析这几个词时就要和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结合起来。这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

9.以课本为依托,适当拓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

在学习“寒喧”一词时,笔者引导学生去联想与“暄”相似的字,如“宣泄、喧哗、渲染”等词,然后引导学生区分这些词。“寒暄”是问寒问暖的意思,所以偏旁是“日”等。这种方法不只用于课本,学生在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可以做这种梳理。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行梳理的习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10.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

妙趣横生的汉字有它特殊的造字法,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有助于对汉字的掌握。笔者在讲解“好高骛远”的“骛”与“趋之若骛”的“鹜”时,让学生知道“骛”是追求,“骛”是“野鸭”,因此下面是“鸟”。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可以说受益匪浅,默写中的同音字就用这种方法解决,事半功倍。文言文、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学生可以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用这种方法推敲,这也是很有效的。另外,为了让学生对字词有兴趣,还可以给他们讲合字、拆字的妙处,就是猜字谜。如“地方话”就是“访”;《说岳全传》中写到:岳飞接到12块金牌后,梦见“两条狗面对面坐着说话”,问卜吉凶,卜卦人说恐非吉兆,将军回京凶多吉少。“两条狗面对面坐着说话不就是“狱”吗?牢狱之灾啊。”这样一来,学生对汉字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之,字词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不应封闭于满足考试的局面中。只有掌握了字词,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只是初中语文字词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语文字词教学在初中阶段不应被弱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好并抓牢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这一教学环节,这是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基础,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仿;读文;联想;借鉴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2—0064—01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模仿,写作也是一样,没有任何一个文坛大家是不经过借鉴与学习就能自成一派的,任何的点滴积累都是在模仿中获得提升与思索的。模仿式的习作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又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而“读文——联想——写作”三步走的模式,正是实现模仿式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在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范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例可依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模仿式习作应深入地理解文本

读文是习作的关键,读文也是模仿式习作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想开展模仿式习作教学,就应该为学生选择合理的范文,因为阅读范文是“读文——联想——写作”这一模式的关键。范文的选择比较简单,任何文体,只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可以作为习作的范例。从记叙文到说明文,从小说到散文,从小品到诗歌,只要存在,即是合理,只要需要,便可使用。当然,教师在为学生推荐适量的范文后,如果不做出任何说明和指导,就很难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反而会使其流于形式。所以,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教师作为教学模式的指导者,应先梳理自己的脉络,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与套路去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的所想和所思,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二、模仿式习作应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师为学生提供范文,并指导学生学习范文,是给学生一个范本,给学生一块敲门砖,但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习作之路的,还是教会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那么,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呢?

首先,联想的内容必须结合实际,不能天马行空。教师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紧密地联系实际,利用范文和生活中产生共鸣的部分,展开丰富的联想。但是,联想的内容绝不能是空洞无物的,也不能是枯燥无味的编造。

其次,联想时要张开思维的翅膀,不能过于拘泥。学生在展开联想时,其内容不能过于拘泥,可以是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感触,可以是对人物的看法,也可以是对一个词的理解,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想象。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为例,学生可以联想到与老汉相同的英雄形象,也可以联想到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自私人群,甚至可以就大雨、山洪展开联想。不拘泥才会放得开,放得开才能贴得紧。

三、模仿式习作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借鉴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网络资源

整合利用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新变化。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多媒体网络教学以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优势使语文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了当务之急。

一、听说教学

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文字的可以记载和流传,更体现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但传统教学中“听”和“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新课程标准对于听有“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①等要求;对于说话,有“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不离话题”②、“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③等6条要求。网络资源的广泛和丰富让语文的听说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

1. 教学时空:从有限到无限

听说教学有必要传授有关知识方法、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模仿和锻炼实践的机会。模仿,教师要起到好示范作用。实践,我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演讲,初一时重视讲故事,如自我介绍,介绍家庭、亲戚、朋友、爱好、兴趣或讲述童话、幻想故事等;初二介绍一些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如向他人推荐一本好书,介绍科普知识等;适当开展辩论会,围绕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如“排名次好不好”、“做班干部好不好”等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过去由于条件有限,可供学生模仿、借鉴的听说材料不多,但现在网络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介绍听说的有关知识时,鼓励学生参考“说网”(shuo365.com)的相关资料,掌握演讲的技巧和讲话稿的写法等。指导学生朗诵,网络给我们提供广阔的天地,突破过去录音带的单调局面。“声音”(5d5y.com)“文音画”(humanism.cn/index.html)“中华朗诵网”(yinhuashisong.com/dvbbs/index.asp)等网站提供了大量关于朗诵的知识,有朗诵材料、有图文并茂的动画朗诵,优美的意境和深情的朗诵结合,学生自然受到感染,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顺德,大部分学生还是讲方言较多,课堂上,挑选比较精美的诗歌、散文朗诵让学生欣赏,课后鼓励学生自己欣赏和练习。

2.教学方式:从单调到生动

学校课室已经有了多媒体平台和网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听说的训练和考查都可以多样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情景说话,观察对话,操作介绍等。

二.阅读教学

1.情景交融,多感官感知

网络提供了大量与语文相关的文字、音乐、图片、影像等资料,恰当运用可缓解过去阅读教学的单调性。如“中学语文资源站”(ht88.com/)、“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ruiwen.com/),还有常用的“k12”、“三槐居”等都用很多图文、影像并茂的资料。

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例如,在教《紫藤罗瀑布》时,播放乐曲《清晨》做背景音乐,导入新课,我们仿佛听到了鸟鸣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微风舞动的声音,感受到了温馨、优美、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声音的精华。这种恬静、美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次播放乐曲,师生配合了进行配乐朗诵,再现语文文字的本色,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对作品个性化理解、感悟和再创造。

再如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的个性,展现无遗。法国作家雨果认为:“开启人类智慧的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字,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④音乐是抽象性艺术,学生欣赏时能产生一系列的记忆、观察、分析、和判断等心智活动。所以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一个被胡仔赞为“中获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发”的意境,也就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2.图文并茂,大信息解读

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必须迎接三个挑战,即: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空间;成几何级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的理解能力。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譬如我们想研究鲁迅,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只需要键入“鲁迅”或者“鲁迅评论”等关键词,瞬间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课文只是一类文本或者文体的提示,如果学习只局限于教材的解读,势必导致视野狭窄,知识贫乏,像缺乏活水之池,毫不生机。网络为阅读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几乎每种文体或者话题有无数相关的文章和观点,多方面借鉴、比较才学有所获,才能学会思考。如教《敬业和乐业》时,学生利用网络合作找了很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名言谚语、成语和古今中外的故事,学生从中自然体会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不需再罗嗦教学中的观点,学生都能够头头是道而且有根有据的讲述。《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文章利用网络资源大可如此。再如在《鸟的专题》的教学中,网络给我们提供许多关于鸟的各类问题的文章,关于鸟的知识,还有图片、声音、记录片等。丰富的材料给我们学习带来便利,只要适当、适量的使用,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三、写作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我们几点启示: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查找有用的资料,2.写作要有新鲜的血液,学会利用网络中贴近社会和现实的内容。3.重视交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的最终意图,作文是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媒介,是一种沟通思想的手段,要真实的表白自己的感情,与别人去进行思想的交锋,辩明道理。

平时的写作教学,除了常规的基本问题知识的介绍和训练,我更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具体指导学生多参考,多交流,多发表,因此介绍几个适合他们的网站,如:“易动网络写作平台-写吧”(writebar.com)、“作文岛”(zuowendao.com)袁志勇作文网校(cycnet.com.cn/y_school/)等,这些网站有范文,有评改,有理论,也有交流对话新观点和话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除了专业性强和针对性强的网站可以学习外,给学生介绍几个综合网站,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去参与建设,不要贪多,经常去几个就可以了,比如“三槐居”(3hj.cn/)“秋雁南回”(qiuy.com/gdwenxue/)等。

作文的评改方式可以借助网络,可以让学生直接把写好的文章通过邮箱发给老师,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写好就交。老师修改后马上返回,老师可以集中较好的文章,展现给全体学生,以供交流。同时鼓励学会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到网络上,让其他同学、老师,甚至一些文学爱好者加以评论,很有裨益。陈钟樑认为“网络能有效的搞好作文,因为它让学生觉得作文不再有受逼迫的感觉”。⑤网络有助于作文平等交流。我利用学校的网络建立一个可供交流的板块,老师和学生一起建设,一起进步。

四、网络教学

网络的介入,使学习的主体变成学生,为了避免学生上网的盲目性,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要结社实际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利用网络资源,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1.鼓励学生写作中运用“电脑”语言。

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表述为主,而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我在学校的网页中有学生自编的刊物“二楼风景”就很好体现了这个特点。

2.善于提炼“关键词”

传统文章用纸张书写和印刷的文本只能列出章节的标题,而在计算机屏幕上写作和调阅的文意,则需要把每个句子或段落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块,并使之相互之间建立起多种网络化联系妥点,从而以各种不同的顺序提供给读者。尤其重要的是,对每篇文章乃至章节都应选择最适当的“关键词”来概括其内容,以便给读者提供迅速解决的检索方式,这实际上是将文章纳入信息社会中巨大的“文意数据库”。人适应电子文本的这一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提示性词语的锤炼,着力于言语信息筛选、鉴别的教学。如“用三个形容词准确描述你自己,并连词成段”可提供一个练习范例。

3.善于掌握学习利器

网络有很多软件和工具非常实用,只要利用妥当,会事半功倍。关于语文的就如“中华诗词”、“智能成语词典”、“中华灯谜”“成语大全”“文状元宝典”、“诗词快车”“遣词魔典”“中华成语掌中宝” 、“烟雨阁诗词库” 等,这些软件的优点在于集成性强,查阅方便。比如“中华诗词”几乎集中了中国的诗词,而且查阅方式多,可按作者、题目、关键字等来查找需要的诗词。

网络和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我们语文老师增强了教改的信心和勇气,只要运用得当,网络资源将给语文教学开创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②③摘自《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7篇

1、明确什么是好书,使学生懂得只有多读好书才有利于在各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2、畅谈读书的感想,交流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3、明确读书目的,展示读书成果,提高学生读书的自觉性。

二、活动过程

主持人(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由我俩在这里主持《和好书交朋友》主题班队会活动。

甲:我们要围绕这个主题畅谈自己的感想,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结识更多的新的“朋友”。大家说,好不好?

乙:莎士比亚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

甲: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真心希望同学们都能和好书交上朋友。(主持人话音刚落,4位同学走上台来,朗诵自编诗歌《书是我们的朋友》)

乙:感谢这4位同学的精彩朗诵!其实,我觉得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读书的好处!

甲:哪4个?

乙:“开卷有益”!

甲:不错,那世界上有这么多书,到底哪些书才适合我们小朋友看呢?最近我经常看到我们班的同学在看《七龙珠》、《机器猫》……

乙:是啊,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前不久,我们各小队对这个问题都作了交流和讨论。现在,我们就请他们来为我们做一个汇报吧!

第一小队:适合我们年龄读的书有很多。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些书会把我们带到神奇的世界,那里有猫和老鼠、有海的女儿、有拇指姑娘……我们小队的同学特别喜欢看这一类书。

第二小队:我们觉得有助于学习的书也很适合我们。如《作文大全》、《趣味数学》等。这些书不但有助于我们学习,还有助于开发我们的大脑,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小队:我们小队向大家推荐的书是儿童版古典名著。叔叔阿姨将大人看的书的语言改编成我们小孩子能看懂的语言。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里面有许多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研究。

第四小队: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又出现了许多儿童小说、散文。今天,我们向大家推荐的是秦文君的作品。她的作品因为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一直以来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其中,《贾里贾梅》还被拍成了电影。我们小队的同学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甲:书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帮助,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找本好书作朋友吧!

(音乐响起,几位同学身着自制的道具——各类图书走上讲台,主持人请台下的同学们上来精心挑选自己喜欢的书)

读者a:这不是《安徒生童话》吗?和你在一起我会变得很充实,很快乐!我想与你成为好朋友,你愿意吗?

书a:当然愿意了!看看你的进步,我也很高兴啊!不过,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假如你能把我身上的好词好句随时摘录下来,并记到脑子里面去,那你的进步还会更大。

读者a:真的吗?那好,从今天起我就开始做摘记。你就等着看我更大的进步吧!

书a:好,我支持你!

读者b:嗨,《女生贾梅》,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书b:不行,我不愿和你交朋友,因为你总是看了开头,就把我丢在一边,和你交朋友我会感到孤单、寂寞。

读者b:对不起!那是以前的我。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那样了。请相信我!

书b:好,我相信你!那我们就交个朋友吧!

读者c:《蓝猫三千问》你好!我最想和你成为好朋友了,咱们握握手。

书c:好啊!不过,和你成为朋友,我会变得很累。你经常会拿着我不放,即使在你没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你也不会放过我!我想还是算了吧!

读者c:你别生气!从现在开始,我肯定会控制看书的时间,我也不会在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下看课外书了,请你相信我!

书c:那好吧!

读者d:那不是《唐诗三百首》吗?老朋友,请等一等!

书d:谁与你是老朋友?你张牙舞爪的样子,让人一见就害怕,谁愿意与你成为好朋友?

读者d:你生气啦?我改,我改还不行吗?我向你保证以后决不在你身上乱图乱画,也决不把你弄丢了,我还打算使用书签,这样就不用折角了。你看这样行吗?

书d:恩,那还差不多!

读者e:你是……喔,《趣味数学》呀!

书e: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几度啊?

读者e:200度。哎,现在许多好书都与我无缘了。妈妈说,为了我的眼睛,要减少我看课外书的时间,可我真的很舍不得你们。

书e:你现在还是假性近视,只要平时注意用眼卫生,视力是可以恢复的。我们仍然可以成为好朋友啊!你说呢?

(通过童话剧让学生知道读书应该养成的习惯:

1、坚持每天安排一段时间看书。

2、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3、注意用眼卫生。

4、能自己选择较好的环境。如不能在车上、床上等地方看书。

5、能爱护书籍。如不在书上随意乱图乱画,尽量使用书签,不乱丢书。

6、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甲:许多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帮他们给我们介绍几本新书、好书,让我们也找到好朋友吧!(或下发好书推荐表)

乙: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班掀起了读书的热潮,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谈谈他们读书的体会吧。(学生上台发言)

生1:大家好!我是三一班的小书虫。读书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事,是书让我知道这个世界好大好大;是书让我变得快乐无比;是书教会我怎样更好的学习。我总会在每学期开学初为自己制定一个看书目标:一学期必须看五本或五本以上的课外书。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坚持做读书笔记,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我的语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要感谢那些好书。

生2:大家好!看书是我最大的爱好。其实,上网也是我最大的爱好。我上网干嘛呢?看书呗!看书途径很多喔!比如,像我一样去少年儿童文学网站看书;双休日去书店看书;与同学对换着看书;去图书馆办张读书卡,定期借书。方法很多,就看你有没有用心,有没有恒心了。

(通过学生的发言,让同学知道:

1、读书的途径:和同学相互交换阅读;双休日去书店看书;去少年儿童文学网站看书;去图书馆办张读书卡,定期借书。

2、有计划的读书:如近段时间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或哪几本书。

3、关注新书推荐:如去少年儿童文学网站和书店查询新书推荐。

4、勤做读书卡:如将读后感或书中的好词佳句配上简单插图作成一张漂亮的读书卡片。

5、为自己开辟一个精致的小乐园:分类清晰的书架、轻松有趣的书台、精致的书签和读书卡等。)

甲: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棒!让我们再一次为他们的精彩表现鼓掌。

第8篇

当前,中学写作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困境。突出表现在:学生写作欲望缺失,普遍患上“写作恐惧症”,害怕和厌恶写作。不少学生尽量逃避作文,马虎应付,宁愿在语文考试中尽量用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等部分的分数弥补作文低分。写作不认真,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大多数学生缺乏写作成就感,不等到学期结束即将作文抛弃,少数学生甚至将老师阅过刚发回的作文立刻扔掉。写作教学未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无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认为,造成以上困境的主要症结在于,中学写作教学严重背离了人类写作活动的正常生态。其主要表现有:

一、 违背了“生态链法则”

据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R.L.林德曼等人提出的“生态链法则”,在生态链上,不同的物种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存在着按10%~20%进行的规律。例如10吨浮游植物被1吨浮游动物所摄取,1吨浮游动物被100公斤小型鱼类所摄食,100公斤小型鱼类被10公斤大型鱼类所摄食,而人摄食10公斤大型鱼类才可以增加1公斤体重。我国学者指出:教育也存在生态链现象。高尔基说:“为了大概真实地写出一个工人、一个神甫、一个小店老板,必须很好地认识成百个神甫、工人和店铺老板。”这就表明,获取生活中大量素材是写作成功的前提。为了写好一个好动、调皮小孩的行为特征,至少要参考数十个好动、调皮小孩的行为表现。但我们的作文教学远远做不到这一点,反而背离了人类实践活动是写作源泉、创作离不开生活的原理,造成了学生的写作普遍主题空缺、材料枯竭。甚至可以说,现在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是反其道而行之,努力教学生不要到生活中搜集材料,而是熟记一些古人如司马迁、屈原、俞伯牙与钟子期、王昭君、李清照、苏轼等生平中的某些事件,以“空手道”技巧将这些名人往事硬往话题上靠。正如王尔楷所言:某省数万考生“写身边生活的文章几乎看不到……没有实质内容,披着华丽的外衣,满是整容的痕迹” 。

二、陷入了“花盆效应”

俗话说:“马厩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难栽万年松。”花盆和温室里,生态幅变窄、生态价下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下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学习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培养正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写出真情实感。但是,在应试教育过程中,不少教师误导学生走上“公式作文”“模块作文”和“伪文化散文”的道路,高中学生在作文题材上主要是依赖形形的《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高考满分作文大全》《高考作文材料宝典》《时新作文话题及材料集萃》等。在写法上,遵循老师所教“模块作文”和“伪文化散文”的“必杀技”。这样,写作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就转换成向学生传授为文造情、无病的方法。没有真情,写作怎会有动力?

三、未能建立学生写作能量良性循环的机制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曾经大多是良性的,保证了资源的生生不息、永续使用。这是物质的正常循环。一个人抱着创作的理想、不怕辛劳写出了好文章,发表后得到好评、受到激励、实现了价值,于是写作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再次投入新的写作过程。这就是写作能量的良性循环。多数人写作都是为了发表,为了产生社会影响。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作文教学基本上采取“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写作—教师打分—发回给学生”的封闭模式。学生所写的永远只能给教师看,没有任何社会效应,默默地消失于无声之中,最多换回一个分数和一两句简单的评语,因而很有可能厌倦写作。

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对策:以活动式作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写作回归正常生态,走出困境。所谓活动式作文,就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以与写作有关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写作的源泉,催生学生健康、强烈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写作技巧,精心写出作文,并为自己的作品谋划发表的平台和渠道,从而获得再创作的强大动力。在这项改革中,我校作文教学尝试开展了如下活动:

1.写作价值引导活动:引导学生为了表达和交流、为了社会和人生而写作

学生固然要应试,但应试写作时的心态却不能毫无现实生活中写作“原生态”的痕迹。写作的“原生态”应该是作家们、记者们、诗人们为社会现象所激动、感奋,有感不发不快,有情不抒不畅,而不是仅仅为了分数。我们的做法是:

(1)邀请作家、名人作写作意义的讲座,与学生交谈,鼓励与作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交朋友,请他们谈怎样获取创作素材、怎样产生创作灵感、又怎样进行创作和发表的。开设“社会文坛动态报告”“当红作家作品我来评”“评一种写作倾向”等论坛活动。吸引学生关注文坛和作家,让学生领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真正意蕴。

(2)定期举行教师示范写作及学生名作展示活动、学生写作见解及经验的“百家讲坛”活动,使学生明白,创作欲望的满足与作品的价值呈正相关。建议学生确立以下的写作价值追求:①尽责的欲望: 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社会发展、为了公平与正义、为了家庭、为了职责、为了环境等。②交流和传情的欲望:表达亲情、爱情、友情、关心、同情,探讨问题,表达意见等。③审美的欲望:反映、塑造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形象,抒发美好的情怀等。④自我塑造和表现的欲望:自我描绘、反思、呐喊、宣泄,表达理想、抱负、愿景、情怀等。

2.让学生有时间体验生活,开展指引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丰富素材的活动

我们首先改革了传统作文必须当堂交卷或最多一两天就交卷的做法,除适当保留一些堂上交卷的写作练习外,多数写作作业都让学生有较长的写作周期。开展多种“题材搜索活动”,如“写作题材交流超市”活动、墙报上的“热点题材讨论”专栏、校园网上的“作文好题目、好题材报料热线、报料邮箱”和“请家长帮我们提供材料选材料”活动、校内采访、体验活动、考察东莞地方文化、读报交流活动。

3.开展多种形式的发表类活动,强化学生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影响意识、经营意识

(1)强化发表意识。提供多种发表与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如:①校园网上发表;②写本校重大事件的专题报道,本校或校外的报道、专访;③校园诗歌、小说、课文剧比赛、展示;④网络写作: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写作、校园BBS写作等。⑤要求学生到学年末将自己一年的作品装订成集,在班内展示。各班评出优秀作品集,然后参加全年级、全校评选。学校定期出版学生作品专辑。⑥校刊每期设学生作品专栏,尽量扩大版面。⑦帮助学生在本市刊物如《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文艺》、本省刊物如《少男少女》上发表。

(2)强化读者意识。改变学生作文只有一个读者的状况,建立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家校共评等制度,让学生听到更多读者对自己作品的反馈意见。做法包括:①学生作品小组、班级、沙龙评价活动。②争议作品评价辩论活动。③邀请家长进校园参与教师、学生作品评价活动。④校园文学社评选“光明优秀小作家”活动。务必使学生写作时要想到自己的作品主要给哪些人看的,这样写读者是否看得懂、是否能接受,会不会引起争议,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能否达到自己的目的等。

(3)强化作品的经营意识。让学生懂得不但要写好作品,还要寻找发表的平台和渠道,懂得怎样投稿,哪些刊物需要哪些稿件,哪些报刊会在哪些节日前征稿,怎样与报刊和出版社的记者、编辑打交道,社会上有哪些机构举办征文比赛,等等。一有机会就尽量不要错过。

活动式写作焕发了学生的写作活力。学生普遍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们,关心社会、勤于观察和思考;自己作品的内容要有新意,不要重复别人写过的东西,要写出比别人深刻却又恰当的话;形式要新颖,要给人以新鲜感,同时强调价值性;敢于写真情实感,力戒空话、口号、套话,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由此,热爱写作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参考资料:

1. 吴鼎福、诸文蔚著《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英雄》;《特洛伊》;英雄形象;比较

一、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形象是人们对于理想人格的一种期望,它可能直接来源于现实,也可能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想象世界。即使是来源于现实中存在的英雄,其所形成的英雄形象也必定与真实人物本身有一定距离。英雄形象是经过了人们使用想象进行加工、填充和丰满而产生的最后结果。“英雄是一种立足现实又指向未来的愿望理想和行动力量的化身”[1]。可见,英雄的意义不仅仅是英雄所完成的事迹本身,更重要的是英雄所产生的楷模效应。当然,这种“楷模效应”离不开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形象常常见于小说、戏剧、电影和电视等不同媒介中。影视作品由于在视觉效果上表达力较强,以其为载体而塑造的英雄形象影响范围较为广泛,尤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我们知道,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也是艺术加工的产物,但是,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体现了特定时代的信仰和追求。

英雄形象是应社会的需求而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英雄形象,它是变化的,历史性的,但从抽象层面的“英雄”概念来看,在人们的集体意识中,永远活着一位“英雄形象”。尽管在后现代语境中,“高大全”的英雄已经不如从前那样受到欢迎,但取而代之的平民化“英雄”却依然频频出现在中外影视作品之中。[1]

二、跨文化比较理论框架

在生存斗争与文明发展过程中,每个文化都会形成不同的英雄崇拜,这种不同的崇拜会以不同的英雄形象反映在民族艺术创作之中。因此,不同的文化往往对于“英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通常潜藏在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中,挥之不去。对于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众多学者都有过非常精彩的论述,表现出各自独到的见解。这里主要采用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开创者霍尔(Hall)和荷兰著名学者霍夫斯泰德(Hofstede)两人的观点。

霍尔根据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对于语境的依赖程度加以区别,认为不同民族在交际过程中表现为倾向高语境文化或者低语境文化的特点。[2]在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语境和语言(编码信息)在意义传递上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高语境文化在信息传播和语言表达中的特点是:在沟通过程中,只有较少的信息被明确编码传递出来,接收信息的一方注重话语表达或者信息传播的“语境”而非仅仅是“内容”本身。高语境文化的沟通是含蓄的,人们注重对含蓄的信息进行解读和赋予意义。中国和日本都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写意画和诗词等方面看出中国文化中的高语境特点。中国的写意画重在“神似”,更多的信息是隐含的,依赖于观赏者根据语境加以填充补全。中国的诗歌也是如此,往往寥寥数字,意味深长。低语境文化在表达信息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直接的,显性的。美国等西方文化被认为是低语境文化,这些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会将较多信息明确地加以编码传递给对方。我们可以从他们油画和小说等方面看出来。西方的油画传统上比较追求逼真,注重光影的协调;而他们的小说也是在细节描写上不遗余力,力求将更多的信息明确传递给读者。

霍夫斯泰德[3]在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从五个维度解释世界各个文化的差异。他认为,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在这五个维度上找到各自的位置。我们通过这些维度就能大致确定一个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五个维度分别是: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以及男性化VS.女性化、长期取向VS.短期取向。[4]为了研究方便,这里我们只取其中的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两个维度来讨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权力距离(PowerDistance)是用来衡量组织机构不同层级人员所表现出的服从和支配关系差异。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处于机构上层的管理人员对于下层人员具有较大的支配权力,而下级表现出更强烈的服从意愿。在权力距离较小的文化中,上层管理人员与下层员工之间的服从与支配关系则相对要弱。中国文化处于权力距离较大的一端,而美国则属于较小的一端。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vs.collectivism)维度描述的是个人与所属集团之间的关系。在个人主义文化主导的国家里,个人的自由极其重要,强调平等,注重隐私权,社会关系网络相对松散。与此相反,在集体主义文化里,个人情感服从于组织利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属团体的面子保全等,都视为至关重要。美国倾向于个人主义文化,而中国则表现为更明显的集体主义文化特征。

三、电影《英雄》和《特洛伊》

由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2002年上映,是当时投资较大的一部分商业大片。尽管上映后,毁誉参半,但其票房收入却极为可观,另外,该片还在2003年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由此可见影片在国内外产生的广泛影响。《特洛伊》(Troy)由2004年上映,是华纳公司投资的史诗大片,演出阵容非常强大。影片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改编,演绎希腊盟军与特洛伊王国长达10年的伟大战争故事。

这两部影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以提供文化比较的基础。两部影片都与古代历史故事相关联,而作为文化源头的古代通常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原型,通过古代能够更加清楚地反映出两个文化传统的异同。同时,这两部影片都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不同“英雄形象”,充满英雄主义色彩。

四、伟大人格和悲剧命运:中西英雄形象的共通之处虽然两部电影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两者在英雄形象塑造的相同之处。《特洛伊》中的阿喀琉斯、赫克托和《英雄》中的无名、残剑、飞雪、如月、长空,都为了家国利益,无惧牺牲。他们勇敢坚强,身怀绝技,完成普通人所不能之事,这些特征是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认可的英雄形象。另外,作为影视创作的产物,英雄仅有以上特征还是不够的,因为这样还不能满足戏剧性冲突的观赏需要。在一段完整的光影叙事情节中,冲突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在这方面,我们发现,《特洛伊》和《英雄》两部影片里的英雄身上都聚集着剧情的最大冲突,并体现为英雄自身的悲剧命运。作为个人的阿喀琉斯、赫克托,他们有自己各自的感情和家庭需要守护,一旦面临国难当头,战火纷起,却只好别无选择地卷入沙场厮杀,带领大家冲锋陷阵,并最终惨死疆场。《英雄》中的英雄们也是如此,为了家仇国恨,精心布局,但最后却为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人民和平,而宁愿牺牲个人,成就“天下”。两部影片中的英雄形象都是悲剧性的。他们的高超武艺和献身精神使他们的悲剧性更加得到彰显。

五、力量之强与技艺之雅:西方的张扬与东方的含蓄尽管文化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正如前所述,中西方文化在一些维度上存在差异,这两部电影也反映出了这些不同。《特洛伊》的画面很精致,配乐悠扬,但从整体风格来看,影片追求的效果还是倾向于壮阔宏大、厚重震撼,色调以黄沙、灰岩为主,衬托英雄的悲壮。其叙事方式也属于开门见山、平铺直叙,体现了西方文化表达方式的直接性。《英雄》的画面和音效也有大片风范,但其总体意境显然不同。影片处处体现出东方式的秀美,有不少场景是青山绿水,充满诗情画意,几位英雄的服饰也是衣袂飘飘,如行云流水。在情节展开方式上,《英雄》采用了倒叙、闪回的方式,使情节曲折迂回,表现出中国文化叙事的含蓄与隐晦。

两部影片在英雄们的打斗特写场面刻画方面也是各具特色。以《特洛伊》开片的场景中,阿喀琉斯出面与牛高马大的敌将伯格里斯展开搏斗,他们之间的拼杀时间很短。对方的狂妄叫阵和阿喀琉斯的懒散拖沓既可以酝酿后面对攻的,也更加衬托出英雄的从容与勇猛。当阿喀琉斯一剑斩杀伯格里斯后,在敌军面前大叫“还有谁敢上来(Isthereanyoneelse)”时,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噤若寒蝉,大显英雄本色。而在《英雄》中,最为精彩的当属“残剑”与“无名”的决斗,导演特地选择了景色闻名的九寨沟作为拍摄场地,云雾缥缈,碧波如镜,两位英雄凌空掠过湖面,如同翩翩对舞,剑尖点击湖面,带起水珠点点,玲珑剔透,清晰可见,每幅画面都精彩绝伦,美轮美奂,尽显英雄之优雅从容、游刃有余。

由此可见,西方文化中的低语境传播方式强调直接、明示的表达,从而体现在电影中的是西方式英雄侧重斗勇斗狠,在形象上有强壮威猛的特点,表达出一种暴力美学,在影片整体基调烘托方面,则以壮阔、粗犷为主。相反,在东方文化的高语境传播方式中,间接、含蓄的特点则比较明显,影片中的东方式英雄主要是技艺见长,表现为灵活敏捷、驾风御水,影片的场景通常山清水秀,意境深远。

六、不拘一格与等级森严:中西方权力距离差异

中西方在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两个维度上的差异也反映在这两部影片中。在《特洛伊》中,当伯格里斯出来叫阵,阿伽门侬大喊一声“阿喀琉斯”,却发现阿喀琉斯根本没有跟过来,只好安排人去找他。这一方面体现了阿喀琉斯作为大英雄的不羁个性,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影片中他们君臣之间的权力距离并非相隔千里,个人的自由相对较大。在个人主义文化中,集体荣誉固然重要,但激励勇士战斗更有效的引导途径是以劝说他们争取个人英雄荣誉为主。在《英雄》里面的无名见秦王的场景,却充分反映了中国文化之中君臣之间的距离如隔多重天。影片中,无名见秦王,一路经过多重宫门,到了大殿之下,还有百级阶梯,而大殿之内,秦王还尚在百步之外。影片中对这个情况的说明是:当时“刺客猖獗”,秦王胆战心惊,甚至不除甲胄,但从另一个侧面,包括这些宫殿建筑的构造等,可以反映出秦王“孤家寡人”的地位。权力高度集中,君臣相隔万里。

[参考文献]

[1]李启军.英雄崇拜与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3).

[2]HallET.BeyondCulture[M].NewYork:Doubleday,1976.

[3]HofstedeGH.Cultures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differencesinwork-relatedvalues[M].BeverlyHills,Calif:SagePublications,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