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

时间:2023-08-30 16:37:23

导语:在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

第1篇

一、会计基础一体化教学课堂改革措施

1.分组互动,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式改革

分组互动,一体化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由于会计基础教学计划的改革,该课程教学课时的减少,在少课时的情况下完成十章教学内容,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学进度加快,师生互动减少,这势必影响会计基础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会计基础教师要认真做好课时计划,注意指出课程中应掌握的重点,利用互动小组主动探究,使学生自主安排空余时间自学,如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含义、分类、填制方法,完全可以课下进行。同时,要利用好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对于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采纳,这些手段通过手机这一工具不但省时直观,而且非常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会计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会计网站上的视频资源,如山东省会计继续教育网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使上课学习转为课下自学。

2.分组互动,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模式改革

解决好分组、互动的策略、手段、技巧,形成可操作性较强的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重点研究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分工的原则、方法等关键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考评方法。对于传统会计基础学习的考核通常会采用课上提问、作业上交批改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的方法。一体化教学的考评方法则不同,实施过程性考核,一般是课前任务、日常随课考核、课后评价、阶段考核。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易操作的问题分发给各个小组,如分角色岗位等,分组进行以小组完成任务上交结题报告的结果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体现一体化考评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分组互动,一体化教学更突出实践任务

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最大特色,为会计基础课程一体化改革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往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对财务环境下的模拟环节比较轻视,导致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很少,缺乏对会计课程的兴趣。在一体化教学中,会计教师应在“需要、有用”原则的基础上,模拟企业生存环境,加强实践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深入到企业一线,看看企业财务人员是如何建账做账。作为一名会计从业者,学生面对的不仅是课本上的各种会计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不同的角色、岗位与分工。这不仅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还需要专业的素养,这将是学生走向会计工作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利用分组互动,一体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分角色,模拟企业财务部门,设置财务经理、会计主管、记账、出纳等,使学生分组参与其中,如让学生分组做账、财务角色互换检查等。

二、会计基础一体化教学课堂改革的意义

第2篇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基础会计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49-02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国家对从事财务工作人员所进行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考试。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规范,中职卫校药品营销专业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不仅是衡量学校该专业“双证”率的具体体现,而且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对学校招生与就业起着重要作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个必考科目,会计基础知识在资格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中职卫校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往往缺乏过硬的会计基础知识,在资格考试中较难取得理想成绩。因此,笔者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导向,制订和实施综合教学措施,将资格考试的知识点融入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使各知识点相互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

随着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与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下发了《关于2011年度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报名及考务日程安排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题型进一步规范化,它为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提供可靠依据。无纸化考试采取三科联考的方式,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三个科目要一次性全部通过才算合格。各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均采用全国题库,题库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每个考生抽到的题目都不是一模一样的,考试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学校应针对考题特点修订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实施综合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二、 研究对象与教改策略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中职卫校2010级药品营销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为实验班,共35名学生;2班为对照班,共29名学生。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无明显差异,教材均采用官方指定的教材,实验班采取综合教学策略,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法。

(二)综合教学策略

1. 教学内容与资格考试衔接

教学内容与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旨在每节课中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与授课内容互为渗透与衔接。先从分析教材入手,以资格考试中常出现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学内容,并结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互相渗透。笔者详细比较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指导同步练习题集,类似的内容占90%以上,2013年添加了少量的试题,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必须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考试合格率。

2.采取与资格考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主要是采取了案例情景教学法。案例情景教学法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主要包括多媒体展示法、案例展示法、引导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和问题导向法等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展示法,可以使会计知识的传授变得生动形象;采取案例展示法,能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采取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具体,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分组讨论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情景再现法,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与掌握;采取问题导向法,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取以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应养成“三问”的习惯,一问得:是否已融入全部的资格考内容;二问失:有无资格考知识点遗漏;三问创新:有无更好的教学方法。

3.完善试题库,开通网上测试系统

完善试题库,这就要求教师在已建立的会计基础知识试题库的基础上,根据当年官方指定的教材整合并完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出题不怕细、不怕多,题型训练是有效的考试复习手段之一。此外,教师要开通网上测试系统,让学生在无纸化考试模式中进行作业练习和考试测试等模拟训练,既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应考经验和实战能力,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等。

(三)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根据会计基础科目机考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进行对比。课程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有效问卷共64份,回收率为100%,进而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映。考试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会计基础机考成绩进行统计,分别统计两个班的通过率和未通过率,从而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对考试通过率的影响。

三、结果分析

表1和表2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会计基础考试通过率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采取综合教学改革措施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总之,会计基础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重点专业课程之一,教师在授课时要以资格考试为导向,把教学内容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提升中职卫校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徐娜儿.浅析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2008(3)

[2]姜彤彤.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新会计,2012(8)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二级立项课题

第3篇

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学在我国社会学科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要求我国不断提高对会计学的重视程度并且重点制定有效的会计学战略方针。本文就现阶段我国会计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并基于我国对会计学发展的战略方针对其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一、会计基础理论概念及特点

会计基础理论概念

会计基础理论主要分为两类。第一则是对会计科学和会计学科的研究。会计科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对于工业产业带动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世界范围内对经济财务支出的预算和决算都更加严格,为此,会计学作为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预算、决算的一门科学而诞生。会计学科则主要是通过讲述会计基础学和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的课程为会计科学做出的准备工作[1]。

会计基础理论特点

客观性。会计基础理论通过对客观存在与会计科学相关的各项事物的阐述,进而揭示会计事物的发展过程本质和规律。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会计部门的相关决策提出宝贵意见[2]。

相对稳定性。会计科学和会计学科的稳定发展是将会计基础理论应用到会计实践工作的必要条件。由于会计基础理论是在会计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因此对于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会计客观环境,会计的基础理论也是相对稳定的。

系统性。会计基础理论作为会计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改善国家经济环境和细化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于会计基础理论形成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其完整性和系统性都是不可缺少的[3]。

二、会计基础理论发展完善后的内容与功能

2011年7月4日颁布的《“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高度指出,需要把包括会计科学在内的相关科学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中来。可以看出,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对于指导各项社会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4]。

(一)会计基础理论内容

一般性基础理论。一般性会计基础理论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会计基础理论。主要包含了会计系统、本质对象和职能等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完善会计基础理论中的各项环节使会计基础理论更加具备系统性,从而更好地应用到不同的社会对象中,使得社会生产的各项职能都有所提高,通过相互配合和促进来加强会计基础理论对生产领域和科学的指导作用。

管理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理论在发挥其竞技作用的同时,对政府及社会各个生产企业和部门的财政管理又具有较强的管理作用。这使得会计的管理基础理论在会计基础理论的行程中具备了重要的地位。会计管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了财务的管理、经营理论和会计监督体系理论以及对成本的和利润的运用理论[5]。

(二)会计基础理论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及社会生产领域高度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和讨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议程。下文重点阐述了在会计基础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功能。

认知功能。随着会计科学不断应用深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理论对于企业发现自身财政状况、提出完备的财政政策和完善自身的经济体制都具有较大的认知作用。通过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学习,企业可以认识自身经济体制内部在发展过程中的关联。通过定期对自身相关经济事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较高的提高其经济效益。

基础功能。会计学作为当代社会的一门重要科学对生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各项环节都具有较大的作用。而会计基础理论作为会计科学的基础,可以高效地指导会计学的研究、建设和发展。会计科学的发展可以通过对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和完善来进行。通过深化会计基础理论使会计科学工作由抽象化专为具体化,有效地促进会计工作的展开和会计科学的发展。

预见功能。可以通过将会计基础理论应用到会计科学的具体实践工作中来发现和指导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预见和指导作用,这体现了会计基础理论的预见功能。应用会计基础理论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发展的良好措施,对企也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更好的预见和指导作用。

三、会计基础理论发展完善的措施

解放思想。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重点仍局限在相关会计人员只对自己单位或部门的预算、核算和决算中,往往对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没有一个全局的考量。这严重阻碍了会计基础理论在社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因此,有关部门决策人员和相关会计工作人员需要解放思想,把完善和发展会计基础理论思想提升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这在完善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坚持创新。对于已形成的会计基础理论在完善的同时还需要挖掘和完善自己身的创新能力,坚持创新理念,使现有的会计基础理论不断融入新的血液来促进和指导社会各个学科的发展。

加强财务管理团队的素质基础。有关部门需要结合目前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特征进行必要的理念宣传活动布置,争取将会计相关监督和服务创新功效发展到极致状态根据目前会计职员的专业技能训练标准分析,其在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和部门预算、纳税申报等流程中必须稳固良好的疏通、协调角色地位。具体措施包括:定期举办会计基础知识的讲座会谈和内部业务实践活动,必要时可以布置机制范围内部的人员素质竞赛项目,尽量提升职员的专业素养品位,拓宽其在实际应用问题上的处理能力范围。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控制实效地位。财政监管以及相关审计单位必须主动贯彻本职务范围内部的基础思想指导工作,广泛应用不定期抽查手段对必要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和经济处理不合规则的问题进行排查,并实现全面优质化改良。这样能够科学疏导整个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能效,进一步稳固财经纪律,保证主体部门资金的合理应用潜力。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会计基础理论形成和发展背景,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特点以及功能和理论发展的重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会计基础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以及将会计基础理论应用到生产改革和实践中,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第4篇

《会计基础》是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中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基础较差的高职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实际的需要;本文从教学理念、教材选用及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实务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探究,旨在寻求适合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学好会计基本理论,掌握会计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会计基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一、《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基础》课程对于高职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论,也是一种独特的经济管理方法,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对于高职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会计类专业大概每年从普通高中招收700余名在校生,《会计基础》既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多年积累与实践,《会计基础》教学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形式上采用了理论加课内实训,但本质上依旧未脱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面积的扩招,高职录取分数线和前几年相比已大大降低,相对应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比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问题,学习基础也更加薄弱。另外,现在的高职生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动手能力强。生源特点跟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因此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必须相应改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尽快掌握学会计的基础理论,提升会计基本技能。

二、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常常一股脑的把知识塞给学生,师生互动少,教师只管自己讲明白,不管学生是否听明白,结果学生常常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高职生从普通高中迈入大学校门,没有工作经历,也没有实务经验,《会计基础》课程无异于天书一样。如果继续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可能很多学生还是无法很好的掌握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结果是课程结业考试时很多学生不及格,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低,或者即使通过了结业考试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生也并没有掌握会计理论的核心思想及会计核算的本质,而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结果,无法跟实际结合起来。上半年笔者便碰到一个典型的事例,2015年毕业的会电专业的一个女生(已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在一个小型公司找了一份会计工作,因为公司原来没有正式的会计,财务混乱,老板让女生重新建账,做一下收入费用明细及各产品利润率,该女生顿时陷入迷茫不得已背着笔记本电脑、大大小小的简易账薄回学校找老师请教。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令该女生晕头转向的问题其实都不复杂,很多都是《会计基础》课程中所讲的最基础的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如权责发生制、利润的核算、记账凭证的填制等。也许女生在听课的时候,都明白了、理解了这些会计的基本知识,可一遇到真实的账务处理,还是慌了手脚,虽然她已经学过了《会计基础》,学过了《财务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一系列的会计课程,甚至还参与过课内模拟实训,但对实务中发生的简单业务及事项,她却还是茫然失措,不会分析,不会处理,无法做到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实务无缝对接。造成很多学生不及格或无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一项应该是当前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强灌硬塞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的本质,也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改革《会计基础》课程现有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势在必行。

三、《会计基础》现代教学模式探究

(一)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工作的基石,也是会计领域的敲门砖,学好《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类专业学生的首要任务。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学生必须建立会计思维模式,学会会计分析、会计核算方法,明白会计工作的实质、内涵和作用。俗语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具备了会计思维,学好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是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还是实际工作中复杂的业务处理,都会迎刃而解。帮助学生建立会计思维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便是为学生解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2张小小的报表,足以体现会计工作的职责、目标,会计理论架构以及会计的实质。通过对报表的解读,帮学生建立会计思维,使学生加强角色意识,树立会计理念。使学生真正明白会计工作的内涵:会计工作是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确认和计量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取《会计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建立会计思维和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取方面,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既要兼顾全面,又要重点突出。最好以工业企业工作过程为核心,以建立账薄-填制凭证-登记账薄-填制报表为主线,内容不宜过难。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会计从业资格证编写组编写的《会计基础》教材,架构清晰,内容简练、完整,重点突出、易于理解,是一本非常好的会计理论教材,但该书中业务处理部分习题太少,如果配已相应的实训教材,便非常适合初学会计的高职生学习。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练式”教学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理论讲授为主;而“教练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基础》课程涵盖了系统的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教材往往分成模块讲述,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下经济业务处理、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以及财务报表等,内容繁杂,不成体系,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分模块教学,极易使学生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状态,即学生学习某一模块的过程中,常常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能理解这一模块在会计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学得稀里糊涂。往往一本书学完之后才明白,会计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和基本的核算方法,建立会计思维,树立会计理念,简单一句话,学生要掌握账、证、表之间的内在勾稽关系。采用“教练式”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根据每一模块设计工作任务,每一工作任务都要体现出账、证、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天天在做账,天天做不同的账,天天有收获,这样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开心,在实务工作中也才能得心应手。例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模块工作任务设计。本模块可分3次课完成,每次课90分钟,第一次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现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的概念及其特点,初步了解资产负债表;第二次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现企业财务成果的三大要素的概念及其特点,初步了解利润表;第三课;借助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掌握会计恒等式。以下仅就第一次课教学设计做简单介绍。1.教学目标通过模拟经营企业,使学生了解、掌握能体现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特点,并初步了解资产负债表。2.教学过程(85分钟)教师布置工作任务:每4~5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组成一个制造业企业,小组成员分别担任CEO(总经理)、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采购及销售总监。小组成员共同为企业命名,并设定企业的目标(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假设企业现在有1000万元资金,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可对资金进行规划安排,比如购买固定资产、生产设备及原材料等(时间为15分钟左右)。安排生产经营,提示学生资金短缺时,可以申请一定额度贷款(时间为5分钟左右)。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总结能体现本企业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有哪些,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5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每小组发言时间不超过2分钟左右,本环节为30分钟左右)。教师点评各小组发言,并总结体现财务状况三要素的概念及特点(10分钟左右)。让学生填制简单资产负债表(7分钟左右)。教师就各小组资产负债表进行点评、总结(8分钟左右)。3.考核学生打分占总分的70%,教师打分占总分的30%;仅90分以上及80分以上设一定比例,其他层级不设比例。如90分以上的小组占20%,80分以上的占30%。其他层级共占50%(5分钟左右)。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在模拟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了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概念及其特点,初步了解了三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教练式”教学方法,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建立会计理念和会计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典定了良好的基础。就《会计基础》课程而言,每一个模块的学习,最终都要归结到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在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都让学生尝试和报表相连接,使学生有天天在做账,天天做不同的账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账、证、表之间的关系,和以后的会计工作做到无缝对接。

四、综合模拟实训

模块教学,虽然会让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较为透彻的了解,但不利于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整体架构的把握。为了建立会计思维,树立会计理念,在完成《会计基础》课程中所有模块学习之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即让学生亲手完成建账-填制凭证-登记账薄-填制报表的整个过程,对所学各模块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实践,进一步提升实践技能,明晰会计理论的整体架构。《会计基础》是从事会计、财务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基础课程,是会计领域的门槛儿,因此必须重视《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只有尽快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更适合高职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帮助学生树立会计理念,为会计类专业高职生学好会计基本理论,提升会计基本技能典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莺.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第5篇

一、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除依法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外,主要是建立有关制度和会计人员取得执业资格。在考核中发现有的单位建立制度未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或过于简单,或与实际操作不大相符,或有制度未执行。会计机构负责人未取得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任免、交接手续不全,一人多岗责任制划分不够明确。这些机构设置、责权划分是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

二、会计凭证方面体现最基础的会计行为,涉及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易被忽视的环节是原始凭证内容不够齐全,缺少填制单位名称或审批付款手续,有关资料未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发票有异地开具反映提供劳务的内容,这些都必须认真予以整改。

三、会计账簿的设置要求完整,包括全年账簿正确启用、记录准确清晰、按规定结账,做到账证、账账、账表相符。较易出现的账表不符现象,发生在财务费用科目使用上,将利息收入反映在贷方,结果导致财务费用总账累计数与利润表项下的财务费用累计数不符,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把利息收入以负数记入财务费用科目的借方,与汇兑损益科目一样,收支都在借方分别以正负数列示。

四、财务会计报告是综合反映传递一个企业经济信息的重要文件,它的内容真实完整与否都关系到其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本企业对外信誉影响程度,亦是对自身管理决策提供可行依据,因此应认真对待。财务会计报告关键是数字真实、计算准确、说明清楚、内容完整、种类齐全、格式正确、报送及时,能满足对外对内信息需求者的要求。而考核中发现有的企业虽建立了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但并未认真执行。表现在每季度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只有报表而没有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对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的比较,或徒有形式的数字比较,或应付了事的几行字,从而极大地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的正确理解。财务分析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部分,是对经营状况的评价,理应做细做好。

五、会计档案记载着企业以往年度发生的经济行为,应将全部会计资料定期整理成册归档,妥善保管,由专人负责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会计资料未定期归档,或资料不全等问题存在,使一些会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影响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反映出内部管理力度仍需加强。

第6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水平

一、引言

从目前我国企业现状来看,拥有完善规范财务管理的企业还是少数,尤其是中小企业,它们绝大多数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清、人员素质较低,这些问题导致企业会计工作开展仅为基础账目与现金管理,并没有将财务会计当前全部职能完全发挥出来。很多民营企业很难留住一些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由于成本问题,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就变成了形式,很多一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制度都是盲目模仿其他企业相关制度,没有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最终导致企业财务会计水平无法提升上去。因此,目前我国企业如何提高其财务会计水平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重点之一。

二、制定合理的财务会计目标

制定合理的财务会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那么如何制定合理的财务会计目标就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需要企业提供真实的信息,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导致制定的财务会计目标不够合理。为了企业必须抓住良好发展机遇,使信息披露意识得以增强,并且使会计核算进一步得以规范,进而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降低或者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逐步提高企业的资信水平,使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最终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重视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经济业务合法的关键与企业内部控制时保障企业会计活动和会计工作完整准确的关键是一样的,都是要注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企业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是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求其注重对原始凭证的管理、注重账簿填写的规范性,以良好的凭证管理与全面的、连续的、系统的账簿奠定企业财务信息基础,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与管理,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原始凭证详实有效。会计工作人员要以企业经营信息准确性为基础,科学的进行会计基础工作,有效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详实性。以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多项工作奠定基础,以此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四、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财会工作也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人工模式。虽然如此,但是整个财务会计工作仍然主要由财会人员控制,因此,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有密切关系。但是我国很多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弱,虽然近年来,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学历水平基本都是在大专以上,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限制,我国会计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较弱,并且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考试,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较多,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理论基础也较弱。另外,还有一部分的财务会计人员不注意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新的会计法规,对于一些新出台的会计制度及核算要求不了解,以过去的模式或传统的模式进行账务处理。为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应该是会计人员不断努力和追求的方向,也是做好会计工作最基础的要求。会计准则和制度及会计核算办法更新变化很快,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平时要注重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增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提高业务水平,出色完成本职工作。

五、加强会计监督

财会部分是企业的核心部分之一,为了有效监督检查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管控制度。企业财务会计监督不力,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且还会使会计基础工作更加混乱,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随时都有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的风险,进而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因此强化会计监督能够促进会计工作高质能的完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企业既建立了完善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就要对内部财务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建立自我监督约束能力,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对会计工作质量的审核监督,而财政、审计、税务部门作为外部约束机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切实有效的财务监督工作,严格执法,监审评价,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促进企业依法理财,这种企业外部财务监督与企业内部财务约束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把企业的会计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并为会计人员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证。

六、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具有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而且还要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发展。会计信息化是现代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企业信息汇集等职能汇集一处,有会计信息化完成所有的会计职能。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流的通畅,并为企业经营信息的实时录入、实施查询奠定了坚实基础,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者实时提供企业的经营信息,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是企业各个环节顺利运行的支持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财务会计工作不仅给财会人员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同时也给企业领导提出了高要求,由此可见,提高企业财务会计水平不仅是财会人员的事情,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参与进来,从点滴做起,最终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序运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当前;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水平和信息质量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会计核算方法也将与世界接轨,这就促使企业对财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通过各种平台培训财务人员,使财务人员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提高了,业务技能也有所提高,可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被忽视了。在企业财务部门的实务操作过程中,基础工作做不好,会计信息质量如何保证?企业的经营状况怎能如实反映?本文就企业会计的基础工作做一浅显的分析说明,以便引起各财会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从大的方面分,我个人认为应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方面就是法律制度所要求的基础工作,即《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各企业制定的适合本企业的规章制度所要求的基础工作;主观方面就是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及业务水平方面,下面就此两方面做一浅显的分析说明。

一、客观方面包括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账务处理流程、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会计档案管理以及会计工作的交接

(一)会计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首先设立会计账套,建立合理的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确定一系列本企业适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此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设立相应会计岗位,并且建立健全相应的本企业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这些方面现在的企业几乎都能做到,并且依法依规,制度健全,借助财务软件,账套、账户设立完整规范,会计科目设计合理。(二)会计基础工作的核心部分就是账务处理,这是会计信息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月末结账、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数据备份这几方面,而原始凭证的审核和记账凭证的填制直接影响到会计报告的质量、企业费用的归集,所以重点说明一下原始凭证审核和记账凭证填列应该注意的问题。1.原始凭证分为自制的和外来的原始凭证。自制的原始凭证应该根据业务性质和需要合理设计格式:计提费用类的计算基础表格应标明计提基数、计提比例、计提项目,并加盖制表人印章;材料入库单出库单要标明材料明细、单价、金额、出入库日期,并加盖相关库管人员,领用人员签章,并据此填列记账凭证。外来原始凭证主要是外部单位提供的购买商品的发票、开户银行的手续费和利息单据以及企业员工公出车船票、住宿票等等,而这些外来原始凭证的审核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外来原始凭证的审核首先要确定该业务是否属实,这就得根据本企业相应的内控制度履行报批程序之后方可审核,其次根据发票信息到国地税官网查验发票是否合法、真实,如有不符或不实,不予办理;如果核实无误即可根据本企业制定的报销标准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审核无误即可根据记账凭证金额开具支票或转账处理。发票上的各项目必须详细填列,如不能详细填列明细可另附清单,印章必须齐全,并加盖发票专用章,如果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要注意开票单位的经营范围,以防对方虚开发票,接受不合规发票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税务风险。2.记账凭证的填列。现在的企业填制记账凭证、月末结账、报表生成一般都是通过财务软件来完成的,合理运用会计科目,再由制证岗位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数据是会计报表的数据来源,所以要求制证人员必须合理归集费用,能够明确地区分这些支出是该费用化还是该资本化,记账凭证填制完成后应该把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附件整齐的粘贴在记账凭证的粘贴单上,并将已入账的外来原始凭证加盖“注销”章,月末根据记账凭证顺序编号装订成册,归档保存备查。现在的一些培训或许讲清楚了债务重组、长期投资、套期保值或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却忽视了账务处理的一般流程,根基没有夯实,出现了理论知识一流,实务操作有纰漏的怪现象,以致于会计凭证附件不齐全,报销凭证粘贴不规范,记账凭证调账现象严重,存档资料不完整,这些问题虽小,可是反应的现象就是基础工作不规范。

二、主观方面的问题就是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了。就当前会计人员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会计人员的交接工作,下面逐一阐述(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缺失。我个人认为当前一些腐败案例涉及经营工作者的不少,更有甚者在一些财务重要岗位的会计、出纳人员都参与了违法犯罪,这充分说明当前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失。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方面,如果这些都做到了还会有财会人员参与违法乱纪吗?还会出现虚假会计报告和做假账现象吗?当前的现象是:刚入职的会计人员不能立足岗位,不熟悉工作流程,一味追求更高的理论知识,却忽视了作为财会人最起码的要求。(二)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不高。当前的财务人员太注重理论提升,偏重考取职称及CPA证书,对实务操作和业务学习热情不高,不能学以致用,有些会计处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作为财会人员有很多时候是需要职业判断的,没有实操经验的如何能有职业判断能力?财会专业的大学生不知如何装订会计凭证报表,更有甚者不会合理运用会计科目,不会填支票,所以说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迫在眉睫。作为财务人员必须从自身出发,严格要求,放低姿态,不断学习,逐步实现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才能真正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三)会计人员的交接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当前各行各业人员的工作更换频繁,财会人员也是如此,岗位轮换,工作变动时有发生,财会工作有它的严谨性与保密性,所以说当财会人员的工作发生变动一定要做好交接工作,移交清册必须注明会计工作交接人员、账簿及票据的详细情况,以便明确责任。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包括上级部门的检查都有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可是关于此类的专项培训却很少,由于会计人员对政策措施的认知程度不同,业务能力不同导致同类业务的账务处理存在出入,所以我个人认为针对当前会计工作的现状,应该试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改进会计基础工作:1.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顺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必要时可以就此规章制度举办专题培训,把会计基础工作做一系统的讲解,尤其针对刚入职的财会人员。2.企业的领导应高度重视基础工作,对财会人员应该举办分层次培训,刚入职的参加基础培训,骨干人员应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逐步由财务会计走向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总结

第8篇

关键词:政府会计;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会计的确认基础采用的都是收付实现制,这种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收付实现制基础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政府会计,成为当下的现实思考。

一、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现行政府会计的确认基础

会计基础也称记账基础,从世界范围来看,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类: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来确认交易或事项,计算会计主体在某一会计期间现金收入支出之间的差额。实施这一核算基础的目的在于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某一会计期间现金的筹集、使用以及余额等信息,主要满足管理者重点关注现金余额、控制现金变化这一需要。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其实质在于以交易或事项的是否发生来确认和记录收入或支出,以计量会计主体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内取得的经济收入与消耗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差额、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以及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等情况。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会计的确认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并一直未做大的调整。

(二)我国政府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原因

首先,收付实现制严密关注资金运行,可直观地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对政府资源的投入有很强的控制力,能够很好地满足公众监督的需要。

其次,收付实现制简单直观,确认和计量比较容易,会计人员不需要复杂和系统的培训也可掌握。

(三)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

1.资产计量方面

缺少对政府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反映。目前的政府会计中,首先,总预算会计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虽然行政单位会计要对其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国家的财政预算、决算并不反映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结果只是提供给统计部门作为参考资料。这就意味着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方面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以后就无法查询。实际上,每年的财政预算支出所形成的只是政府的资产增加,而固定资产是政府历年分配形成的资产存量,没有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政府资金运动的信息就是不完整的,不利于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不利于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其次,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随着时间推移,背离程度越来越大。

2.负债计量方面

无法准确记录和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政府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然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就目前来看,这类债务主要包括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国债中尚未偿还的部分、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缺口、政府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产生的或有负债及地方政府欠发的工资等。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政府的这些债务被隐藏了,政府的财务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

3.收支计量方面

无法对收入和成本费用进行准确核算,不利于绩效评价和提高效率。按照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但是我们知道,收付实现制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准的。如此一来,就有可能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产生不真实的损益确认:(1)当收入实现与收到款项的时间不一致时,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收入便不能代表当期业务活动的真实结果。(2)当费用发生与支付款项的时间不一致时,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费用也不能代表当期业务活动的真实代价。

二、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然趋势

1.顺应会计国际化潮流的必然要求

会计是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不仅反映在企业会计方面,也波及到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方面,尤其是政府会计基础方面,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我国政府“入世”及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政府就是一个“企业”,一个面临全球市场竞争的“企业”,既然是“企业”,当然就要按“企业”规则办,这样才能生存和发展。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基础,能够很好地反映损益,实现收入成本的配比,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实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分工逐步明晰,政府职能的重点已发生改变。政府职能的转变,意味着政府不再是万能的政府,而是要求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运作。因此,政府必须提高决策的法制化和透明度,大力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这需要有全面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映财政资金运动的信息,以及资金运动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如政府担保、政府对某些事项的承诺等等,而这些是目前的收付实现制无法提供的。

(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的优点

1.权责发生制可实现对政府活动的成本计量

权责发生制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改进公共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竞争力。在成本信息方面,权责发生制是唯一能够在配比基础上确定产品或服务的真实完全成本的会计基础,而完全成本是一种既具有期间可比性、又可与外部竟争者作比较的成本。由于有完整、可比的成本信息,可以鼓励竞争,便于决定内部收费或定价问题。

2.以权责发生制为收支确认原则,信息更为全面

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可以在以下方面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政府对所使用公共资源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政府对其全部资产、负债的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政府如何筹集资金并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政府筹集资金、偿付债务和履行义务的持续能力情况,政府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政府在服务成本、效率、成果等方面的业绩情况等。

3.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收支确认原则,信息更加透明

权责发生制清楚全面地揭示了政府的负债情况,避免了不能真实反映负债的问题。对政府雇员的养老金、社会保障和贷款等长期承诺,在权责发生制下,政府财务报告要以政府负债的形式加以揭示,无法计量的则要通过财务报告附注加以披露,在真正意义上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

三、推动政府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建议

(一)加快权责发生制改革相关的立法工作

权责发生制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不仅包括系统的行政、合同、预算、投资等法规,而且包括完整的部门组织、行为责任、财务管理的法规。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备,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的实施。加快支持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立法,可以从法律上为改革提供保障。

(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业务人员,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政府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因此,应该设立研究机构,进行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业务操作水平,加快培养一批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既精通计算机和外语,又精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为降低改革成本,推进改革成功创造条件。

(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我国政府会计的发展与完善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对策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会计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我国目前会计改革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截至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及管理体制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非营利组织会计在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这块已经迈开改革的脚步,财政部2010年12月31日颁布《医院会计制度》,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够重视。一般二本院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开设在三下或者四上学期。在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环境下,大多数同学忙于准备研究生、CPA、公务员等各种考试准备中。由于会计是一门实务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往往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或者有经验的优先录取,所以教育论文,即使部分不参与各种考试的同学也在课余时间忙于兼职,甚至不惜翘课在外面兼职。这些都严重分散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精力的投入。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涉及知识面较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涉及会计学、财政学以及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会计专业的同学一般具有较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但是,对于财政学等相关的知识相对比较欠缺。加上学习投入不足,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怎么写论文。

(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词在我国目前还是理论研究领域使用较多,在实践中,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是预算会计,反映的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主要是反映和监督财政总预算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随着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预算会计所依附的财政体制、预算管理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使得会计主体,资金流转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课程内容也必须不断加以调整、更新。

(四)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引入问题。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领域大多采用权责发生制。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在政府会计与预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改革已趋成熟,是在政府会计和预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比较完全、改革比较彻底的国家。其他如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都已在政府会计及预算领域引入权责发生制或者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目前我国只有已经出台的《医院会计制度》以及还是征求意见稿阶段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教育论文,而政府会计还是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基础是大趋势,所以在教学中涉及政府会计相关内容讲解比较繁琐,既要考虑现行制度的实际情况,又要兼顾改革的大趋势。

二、教学改革对策。

(一)使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就是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异同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其本质差异。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教学中使用比较教学法,比如财政总预算会计部分涉及财政性存款的账户管理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以及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的财政支付方式——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部分内容,把预算单位部分的核算加以比较。这样,关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行政单位会计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以及财政应返还额度等内容就清晰明了。在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问题上,可以与企业会计的权责发生制进行比较,也可以与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国外政府会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在行政单位会计部分,可以比较事业单位中与财政资金流转有关的内容;而事业单位的业务收入又可以与企业会计进行比较。这些都是会计核算中微观角度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既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可以巩固以前的会计基础知识。

(二)结合最新理论动态,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是指具体的事例教育论文,即来自于现实的、真实的、有环境的、有情节的第一手资料,案例教学即为具体事例教学,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内容,通过教师设置案例,学生分析、评价案例,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由于主要反映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很难有象企业会计那样成熟的案例。因此,在案例选取时可以选择紧跟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步伐,及时将最新动态反映在教学中。比如,《医院会计制度》颁布后,可以以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对比进行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查阅文献,提出本小组观点,每组安排一位同学负责演讲汇报。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教育论文,也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

(三)将专题讨论引入教学过程。一般本科教学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计专业的同学在高年级时大多已具备较深的会计理论基础,可以就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改革呼声较高的部分单独作为专题,提前让同学们查阅资料,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比如权责发生制基础问题,可以在开课之际就作为专题布置下去,让大家有个准备的过程。单独安排一到两次讨论课怎么写论文。这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邀请实务工作者作专题讲座。会计学是一门实务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工作者。《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由于涉及的领域特殊,学生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流转过程非常陌生,也很抽象。加上现在都是大班教学,很难安排去政府机关进行实地考察。因此,可以邀请实务工作者就财政资金流转,国库集中收付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讲解,学生对实际工作中有什么疑问可以现场提问。这样可以避免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也为学生今后学以致用作很好的铺垫。

(五)改变考核形式。长期以来,本科学生的教学考核基本都是最后一次考试定成绩。目前虽然已经采取平时成绩30%加期末成绩70%的形式教育论文,但是,最后的考试还是占主要部分。这不利于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考试可以最后突击复习,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可以变更考核形式。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如平时占50%,案例研究与专题讨论(或者只选其一)占10%,期末占40%。这样就有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应试教育,更重视学生的能力与态度。也可以引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姜东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的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011(11)

[2]范樟妹.比较教学法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