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时间:2023-08-30 16:37:28

导语:在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作为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主要代表,村镇银行自试点以来,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填补农村金融市场空白,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村镇银行已基本建立了合理的内部管理系统,但由于起步晚、发展经验不足等因素的限制,现阶段村镇银行内部管理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以促进村镇银行的良好可持续发展。本文即结合新设村镇银行发展实际,对如何加强村镇银行内部管理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一、坚持差异定位,树立品牌意识

村镇银行与邮政、信用社等银行相比,在风险抵御能力、业务开展能力等方面均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差异化的定位,明确以“差异化、个性化、简单化”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经营发展思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从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着眼,努力探索产品与服务创新,建设“便民”、“惠民”的银行,增强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首先,银行应加强优质服务,立足简单实用的原则,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的优质服务“四项机制”,真正树立“领导为员工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全行为客户服务” 的工本文由收集整理作理念,全面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并积极改进工作流程,坚持效率至上,安全第一,确保安全高效,以切实解决客户办理业务麻烦、等待时间长等问题。

其次,还应当紧扣县域发展实际,找准信贷投放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建设符合县域发展实际、发展特色和市场需求的银行。应不断地创新服务,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客户着想。针对村镇银行客户特点,实施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如对风险小、贡献度大的客户,实行差别化的利率优惠,减轻额小、讲信用的三农及小微客户的利息负担,让利于客户;积极探索创新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同时不断创新个性化的服务产品,为客户打造个性化的服务。

二、完善管理制度,夯实管理基础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管理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加强内部管理,必须不断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按照“有序、严格、简单”原则,加快内部制度的建设。

村镇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后勤保障、财务预算管理、金融服务和内部监督几个方面。在公司治理层面,根据银行发展实际,建立内部规章及制度管理办法,明确制度建设草拟、审批、执行检查、评估修订等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探索员工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员工分类管理及聘用、培训制度,完善以绩效、岗位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在行政后勤保障方面,加强文件管理工作,完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不断完善银行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以为银行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财务预算方面,健全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好预算的指导作用;在金融服务方面,规范金融服务礼仪,提高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探索开展“星级柜员”评选工作,加强金融服务的延展性,提倡具备人性和质量的品牌服务;在内部监督方面,完善内部审计体系,立足于银行实际,合理设置内审、合规岗位,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开展专项业务检查审计,真正发挥内部监管职能。

三、强化风险管控,推进内控管理

新设村镇银行目前虽然初步建立了风险防控体系,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现阶段在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执行的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确保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

村镇银行发展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案防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安全保卫与信息科技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在风险管理中,应坚持将操作与案件风险防范纳入全行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做到警钟长鸣,长抓不懈;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新的案防工作制度,开展“三法四禁”的学习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传达监管部门及主发起行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一线业务人员风险意识与操作流程规范教育。做好贷款管理,建立完整、高校、科学的信贷资产管理体系,加强信用防范,重点防范客户经理等办贷人员因道德风险造成的贷款安全风险;建立健全声誉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做到遇事不乱,处置得当;还应加强日常安全排查,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案件。在案件风险排查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对要害人员管理,重点对信贷业务和会计结算业务进行检查、排查,进一步提高了全体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与主发起行信息科技部门的汇报、联系,确保east数据标准化、重要系统上线,切实做好数据备份、互联网管理等安全运行维护工作,防范安全保卫与信息科技风险。此外,应当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加强报告与沟通频度,进一步完善流动风险应急方案,以提高对流动风险的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流动风险的发生。

四、打造企业文化,加强队伍建设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和付出,员工是企业的血液,承载着企业发展与改革的动力,因此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员工的重要性,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积极为员工搭建能够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使员工认同银行的发展目标,熟知银行的发展方向,增强银行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不同的企业由于公司背景、运营状况等的不同,企业文化也有所不同,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根据企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发展目标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根据彭水民泰村镇银行的发展情况,借鉴吸纳主发起行企业文化精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以“用心”统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教育与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干部员工队伍的教育引导,加强对全行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让用心成为员工普遍认同并积极践行的核心价值理念,真正做到“用心干工作,用心待客户”。

在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建设中,除了坚持教育引导外,也应当注重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重点围绕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区分不同岗位性质,制定员工考核指引,并与干部选拔聘用、绩效考核奖励与人员清理清退挂钩,坚持态度、能力、业绩“三位一体”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聘用制度和人才储备库建设,为员工搭建成长的平台;完善薪酬绩效管理及福利慰问制度,建立员工工资增涨机制,落实员工保护措施,真正体现劳有所保、劳有所得、多劳多得。针对当前员工队伍中存在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思想懈怠、得过且过等不良现象,全面推进实施并贯彻落实“三法四禁”,组织力量开展常规监督及检查,对于存在不良工作行为的员工,督促其及时改正,对于严重违规者给予严肃处理,通过赏罚并用的手段,提高员工的重视度,杜绝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及违规现象,切实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第2篇

继“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再次强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显然,本次规划中非常清晰地提出了要加快农村微贷机构的发展。

截至2010年6月末,央行推行的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已达到1940家,而银监会发起的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已超过200家。

下一个五年,农村金融改革向何处去,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路在何方?现任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提出的“草根金融体系”理念似乎指明了方向。他认为,“十二五”期间,农村金融应该重点解决逾2亿生产性农户、3000多万个体工商户及接近1000万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服务问题。“这是制度上的欠缺,部分是空白。”

“三分两化”体系

《财经国家周刊》:您对“十二五”期间农村金融布局有怎样的建议?

刘克崮:我认为“十二五”期间农村金融的发展规划应该做到重制度、成体系,力求务实、详细。

央行、银监会、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和各级政府在高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旗帜下,初步解决了中企业而没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现在,融资难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小企业、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这四类经济体。我把它们统称为“草根经济体”。为这些经济体提供融资服务的就是“草根金融”。

中国不缺储蓄能力,缺的是放贷能力;不缺对大企业的放贷能力,缺的是对基层、对草根经济体的放款能力。所以要支持2.1亿农民、3000多万的个体户,还有接近1000万的小、微企业,但当前的金融体系在这方面尚存在制度上的缺陷,部分甚至是“空白”。“十二五”期间应该着力提高对这25000万人的融资服务能力。

《财经国家周刊》:这种欠缺和空白如何弥补?

刘克崮:这需要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草根金融”体系。基本思路是“三分两化”。一是金融机构分大小;二是金融产品分类型;三是金融监管分层次,监管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立法,地方政府定实施条例、实施细则,从法律上赋予地方金融监管权,让地方监管草根金融。这方面国家已经开始做了。“两化”就是“金融机构专业化”和“配套服务社会化”。

我把这一体系的框架归纳为:“三大支柱,两大支持”。

三大支柱分别是:一、建立数量众多的“草根金融”机构。未来,中国的小银行应有数千家,大体是一个县一家,包括邮储行、城商行、地区性股份行的分支机构,以及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和村镇银行;微型金融机构应有数万家,包括邮储支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的分支机构,社区银行(城市)、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

二、分类多样的“草根金融”产品。根据客户规模和信用程度(抵押类、质押类、担保类、信用类),交叉形成矩阵式的不同产品,不同客户可有不同选择。

三、专业配套的“草根金融”服务。微型金融机构规模很小,7~20人不等。这些机构需要一些“外挂”的配套服务。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专门为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提供IT服务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也已经组织开发了用于小额贷款的管理软件,已经有深圳的很多小金融机构来购买。

两大支持,则包括政策支持和监管支持。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中国的“草根金融”有哪些业务模式?

刘克崮:国际上关于“草根金融”的经验,我概括了四种模式:小组联保、个人信用贷款、打分卡模式、民间借贷。

中国大体也包括四种:小组联保,典型的就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此外,农信社也做了一些。

混合担保,村镇银行、小贷公司、邮储行,它们不是做典型的、单一的小组联保,大多是“混合”――有联保、个人担保、个人信用、第三方担保等。

个人信用贷款,就是国开行的模式,即“批发+零售”。2005年开始,国开行分两批次给12家城市商业银行供应资金,这是“批发”;接受资金的城商行拿着这部分钱、加上自己的钱,直接给缺钱的农户和个体小工商户等放款,这是“零售”。

打分卡,典型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小额“网商贷款”建立在“支付宝”的业务基础上,已经做到了用软件自动审核,帮助网民买东西、求资金、注册登记。它列了一个平台,一方面连接想借钱的网民;另一方面,与银行等合作机构对接。

央行推动

《财经国家周刊》:过去几年出现了很多新的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状况如何?

刘克崮:我预言,中期内,发展最好的、最有生命力的新型微贷机构一定是小额贷款公司。

现在,国开行、建行与地方金融办、小贷公司已开始签署合作协议,提供转贷款或开展贷款业务。央行正在解决其利用征信系统的问题,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为小贷公司创建了“集中报数、一口介入、实时查询”介入征信系统的“重庆模式”。

现行《贷款通则》规定小贷公司融资的系数是1:0.5,即最高借款融资额为自有资本金的50%。我认为,这个系数应该分档区别对待,不能按平均水平“一刀切”,放贷能力弱的可以是1:0.5,能力强的就得1:1,甚至是1:2,具体的操作就交给地方监管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与银监会批准创建的三类新型机构中的贷款公司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此二者的形式、管理者、审批者、亲疏远近均不一样。小贷公司由央行首创,贷款公司则是银监会创出来的“牌子”。

银监会这样做,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怕失控,由大银行作为主导方参与办,就是要他们承担责任。银监会的第一职责是风险控制。所以我的结论是,推动草根金融的工作机构,不能放在银监会――它的第一要务是监管,而不是发展;所以在银监会手中试行的“草根金融”品种,不会快速发展。

央行是想明白了,要解决中国的这个问题,需要小额贷款公司的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末,小贷公司机构数量达到1940家,比去年末增加606家,贷款余额为1248.9亿元。但这个也要引起注意,特别是内蒙。内蒙现在有240家,比第二名多了100家,我觉得走得太快了。我听到一个消息,说是鄂尔多斯批了数十家小贷公司。如果以小贷公司的资金去赌煤矿,风险便会凸显。

《财经国家周刊》:那么该如何给小贷公司定位?

刘克崮:小贷公司定性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它是“准金融机构”,或者叫非银行金融机构,带有金融的特性,又不是完全的金融机构。《贷款通则》里面打算写“放贷机构”,前缀“非金融”。

总之,就这个问题我要说的是,第一怎么判断本性;第二在法律上归属什么体系;第三是现实的决策和运作体制问题。你定为企业,工商局就得管;定为银行,银监会就得管,银监会就怕这个,这就像给银监会“屁股下塞火山”。那谁来管呢?现在有个词叫省金融办,率先承担起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能,地方就应该管金融。

《财经国家周刊》:小贷公司不吸储如何持续经营?是不是扶贫性质?

刘克崮:小贷公司不需要吸储,否则会挤兑现有的农信社、邮储行、农商行等的分支机构。

若允许小贷公司吸储,如果“所托非人”,他拿了一堆钱跑了,那存钱的老百姓怎么办?分散的老百姓是最弱势的,没有办法监督小贷公司。谁有办法呢?贷款批发公司,那是他的钱,他当然要监督了,并且他有能力选择信誉好的小贷公司,可以用技术手段限制小贷公司,使他们不能跑了。我建议国家批准几个给小贷公司等批发供应资金的机构,比如国开行、农发行等,指定他们给微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供资,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利益。

第3篇

1难点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使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上游刃有余,就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政府各自固有的难点和问题。

1.1银行自身原因

1.1.1缺乏忧患意识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商业银行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它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更加大了运营风险。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外国银行在中国各地开业。如果我国商业银行仍然还是目前的服务态度和经营理念,那么国内的一些优质和潜在客户无疑于拱手相送。

1.1.2有些不屑一顾银行是一个趋利性的组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各个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况且其贷款手续相对繁琐、环节过多、时间较长、限制条件颇多,不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

短、频、快、急等特点。

1.1.3有点力不从心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市场缺乏深入研究。银行在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业务流程、人员素质以及识别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和驾驭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1.1.4缺少行业标准我国企业涉及的行业多达98类,每个行业的标准又不同。而商业银行目前仅仅涉足了20-30个行业的准入标准,更多的是无标准可依。相对于信息、标准与责任的严重不对称,基层行和信贷员对中小企业都存在“恐贷”心理。

1.2中小企业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仅是银行的标准稍高,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大部分的企业都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

1.2.1故有的融资习惯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创业的初衷是积攒了启动资金、拥有了社会资源、获得了专利技术,缺少与银行打交道的经验,缺失可以参照的信用记录。

1.2.2缺失的财务报表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管理极不规范,财务状况混乱不堪,缺乏透明度、账物混杂现象司空见惯,有的财务报表就是一个“流水账”,根本过不了贷前调查关。

1.2.3短命的发展历程在客观上,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人才匮乏、信息不畅、科技含量不高、生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替代率高、市场前景不明朗、制度欠缺、管理水平低、经营能力差、抗击风险能力弱等各种容易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制约,注定了中小企业生命短暂的宿命。转贴于()

1.2.4较低的信用评价中小企业信用度问题曾经使商业银行出现大量的贷款成为呆账、坏账,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进而引起金融系统风险加剧;企业之间三角债务久拖难解,商业交易中欺诈行骗;资本市场中欺骗瞒报,偷税逃税现象时有发生;使其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1.3其他制约因素

1.3.1政府引导不够一是缺乏适度倾斜的融资政策。中小企业受资产规模、竞争实力等约束,一般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外源融资极其有限。二是政府很少能够从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三是准入方面任重道远。相对于同样的法律、法规连外资都能进入的行业,中小企业却经常遇到一些非法的阻止。

1.3.2机制创新乏力目前各地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如何建立和完善利率风险定价、内部独立核算、高效审批试验原则、激励约束和专业化人员培训的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2对策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了业务结构调整,在资产业务、负债和中间业务等方面均进行了创新,提高了集约化经营与管理水平。加快转变观念和经营理念,加强业务的创新,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范围和做精中间业务等方面势在必行。

2.1转变经营理念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不得不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和细分,那些资质良好、发展看好的中小企业由于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难度小,势必成为商业银行争取的必然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深化从业人员和高级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从保增长、保民生、保就业和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真正的认识到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

;2.2借鉴先进经验

2.2.1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步深入,机构越来越多、布点也越来越广泛,他们在拓展中小企业业务方面已是捷足先登。为此密切关注外资银行的创新经验和发展势态,以便步步紧跟、力争超越实现双赢。

2.2.2发挥自身的固有优势商业银行首当其冲的就是发挥自身的固有优势。一是发挥五大银行拥有巨大人力资源优势,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走进中小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和咨询。二是充分利用资金雄厚的优势,运筹二八法则和马太效应,获取效益和利润。三是用好遍布城乡的66000多个网点资源,提供便捷服务。四是尽快推广工商银行以“点e成金网聚财富”为主题的中小企业网上银行专项活动进行持续服务。五是不断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有针对性的推出中小企业版网上银行功能。六是从阶段性的为大企业服务逐步转移到为中小企业服务,在服务中做到知己知彼。七是倾听客户的心声、研究应对策略、提升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八是作为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商业银行,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地位。

2.3进行机构创新各商业银行应加快进度,深化组织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门机构,改善工作流程、改进风险管理、注重队伍培养。重点向郊区、乡镇倾斜,扩大各自区域内的优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2.4推崇机制创新

①推动中小企业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开展以工业产权、专利技术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②开展融资租赁、公司理财、账户托管等多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业务。③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发展,鼓励发展民营银行。④建立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把对中小企业贷款倾斜作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一个具体举措。⑤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适度降低其准入门槛,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的投资力度。⑥应积极筹建信贷担保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保险制度,通过设立贷款保险机制,必要时进行再担保以分散担保风险。

2.5拓展业务范围

2.5.1加大金融产品开发力度

①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确定金融扶持重点、融资的最低比例和融资方式,以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②必须加大金融产品开发力度,满足中小企业需求中“短、平、快、急、频”等特点。③加强产品宣传,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营销等宣传活动。④实施重点产品定位策略,围绕已有业务,优先重点发展关联性、互补性强的业务。

2.5.2建立审批机制改革模式目前商业银行的审批机制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一、要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减少中间环节、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间。二、在综合分析贷款抵押方式、额度、风险及自身贷款治理等因素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灵活多样贷款审批程序和治理模式。三、加强风险治理体制改革,实行贷款审批人“双签”或“单签”审批机制,实行审批服务期限承诺,严格规定受理信贷审批业务时间。

2.5.3启动人力资源配置引擎

①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人为环境。②引入专业人员,发挥人才优势,统筹兼顾现实国情和自身实际抢占高端、循序渐进。③吸引既精通金融又知晓中小企业的复合型人才,对中小企业进行个别化的分类指导。四、通过业务锤炼和系统培训提升现有的人才资源,谋求长远、稳健的发展。

2.5.4实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商业银行要认清同业竞争形势以及客户资源现状,明确市场定位和经营方向,确立重点行业和高端客户在市场拓展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集中行内各项资源,确保既定核心目标客户群在质和量上有所突破。

第4篇

一、西部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重要意义

第一,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农村金融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及地市级以上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较为完备,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及地市以下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设置不健全、金融机构层级低、金融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仍相当突出,已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客户日益增长、高标准的实际需要。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不仅进一步健全了金融服务体系,弥补了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而且给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引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促进充分竞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积极作用,大大增强了农村金融发展的动力。

第二,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缓解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问题。西部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工业经济相对落后,但小商品经济、地方特色经济和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地方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发展的瓶颈。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发展,产业机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首先要疏通信贷供给这一供血经脉。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放贷门槛相对较低、经营管理手段灵活、办事效率高的优势,为中小企业、个体经济和三农开辟新的资金供给渠道,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问题。

第三,破解民间融资尴尬局面,提高民间资本的使用效益。西部地区民间资金实力十分雄厚,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民间融资持否定态度。现实中,一方面是许多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和农民被拦在银行的高门槛外,另一方面则是民间融资尽管资金充足却步履维艰。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使得处于灰色地带的部分地下钱庄等民间资本进入阳光地带。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对闲置民间资金的重新组合运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西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对于健全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展农村金融供给渠道、规范民间融资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西部地区特有的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体制不确定性,西部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既有重大的意义,也存在诸多制度及环境方面的问题。

第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受限,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较低,大多只有3, 000 - 7, 000 万元左右,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小额贷款公司的有限的资本金一般长则半年快则两三个月就放贷完毕,更多时候处于无款可放的境地。以陕西省为例,西安市开业的7 家小额贷款公司基本在开业两三个月内就把款全部贷出去了。信昌小额贷款公司3,000 多万元的资金,用不了一个月就贷完了; 汇通小额贷款公司2009 年7 月开业,注册资金8, 000 万元,开业1 个多月,资金就全部贷完,到11 月底,公司发放贷款已达8, 047 万元。按规定,小贷公司要扩大资金规模有两种途径,一是股东增资扩股,增加资本金; 二是引进银行融资,银行融资规模不超过资本金的50%。但是目前,一方面,商业银行没有专门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程序,在提供担保、抵押等方面,都是比照普通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很难满足银行的条件,银行融资很难实现。另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一年以后才能增资扩股,这一规定制约了许多开业时间短的公司的增资。

第二,多方监督管理,缺乏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有效监管。目前西部地区小额贷款公司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没有一阵套法律框架来界定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也没有系统的监管框架来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有效监管。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至今身份不明确,根据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无需接受银监会的审慎监管,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审批权和监管权归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可由省政府指定省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并承担试点失败可能出现的风险处置损失; 同时,银监会和公安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存在非法集资负有监管的职责,人民银行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管。这种对于不同性质、类别、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多方监管的局面,不仅带来监管规则和标准的较大差异,造成无序竞争、发展失衡和制度掣肘等严重问题,而且使得各省( 区) 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过程中均各自为战,在全国层面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监管体系。这种以政府部门主导的监管模式不仅有悖于市场运行规则,同时由于地方政府部门由于在金融监管手段、工具、经验、资源等方面的单一或缺失,难以避免地会出现监管真空现象。

第三,受利益驱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易偏离政策初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所以,小额贷款公司应坚持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宗旨和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但实际情况是: 一方面,由于资金实力、投资意识以及专业技能等因素制约,客观上使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更多地集中在西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级以上城市市区,在区域归属上与三农和中小企业产生了距离,难以深入了解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为了追求高收益、快周转的经营效果,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并未完全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审慎经营,而是将大量资金投向大型企业、非农产业,而且呈大额化、集中化趋势。如截止2009 年7 月末,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某小额贷款公司所发放贷款中农户贷款仅占29. 41%,远未达到人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手册》规定的三农贷款比例不得低于70%的标准; 贷款集中于20 个客户,每笔贷款平均金额148. 75 万元,最低单笔贷款金额为125 万元, 10 笔企业贷款均达到单个借款人贷款额度的规定上限。

第四,征信管理相对滞后,加大了公司风险控制的难度。根据有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贷款有关信息资料,当地人民银行应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管理。目前西部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还不具备接入征信系统的条件,造成小额贷款公司不能通过征信系统直接查询借款人信用信息,当地人民银行也无法及时收集小额贷款相关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司风险控制的难度。

第五,内部控制不完善,人员素质偏低,不利于其业务的持续开展和信贷风险的防控。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参照一般性公司设立的,一些职能部门由于缺乏管理和提出规范指导意见的依据,因此也只是参照一般性公司进行管理,加之小额贷款公司起步晚,内部控制缺乏成熟的可借鉴模式,因此西部多数小额贷款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部门设置、管理方式简单粗放,存在关系放贷等倾向,贷款风险控制难。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不利于其业务的持续开展和信贷风险的防控。小额贷款公司决策层的大股东普遍缺乏必要的金融理论、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多数股东没有系统学习过金融理论,缺乏从事金融业务的经验,聘请银行退休的职工担任高管层,也存在知识老化和没有经过系统的信贷管理培训的问题,因此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走向、产业发展前景等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前瞻性。

第六,政策优惠欠佳,削减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针对小额贷款的利率政策是扶持性的,监管部门规定4 倍的基准利率给了小额贷款公司充分的风险补偿手段。然而,财税政策却是收缩的,小额贷款公司虽不属于金融机构,但按国税函发〔1995〕156 号文件规定,只要发生贷款行为,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5%的营业税和25% 的所得税,在开业的前期也无任何的减免和优惠,而目前经营比较完善的农信社都是减半征收营业税,小额贷款公司却要全额完税,这对成长期的小额贷款公司显失公平,且难以承受。同时,与商业银行呆坏账准备金提取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1% 的比例,加之房租租赁、人工工资以及外出调查费用等,最终受益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利可图。

三、西部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第一,明确界定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强化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明确界定小额贷款公司 金融企业或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性质,为小额贷款公司履行被监管义务和政府相关机构、金融监管部门明确监管职责提供依据。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还处于成长期,西部地区应适时制定规范的法律框架,通过强化监管协调机制、完善监管机制等方式,来引导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监管协调。加强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等金融监管部门配合,建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多方联动、协调一致的监管机制,确保小额贷款公司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

二是实施非审慎性监管。即监管部门主要职责是对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设计行为准则( 如信贷业务准入、客户保护、率政策等) ,而不是直接监管其经营行为。这既节约监管成本,又可保护小额贷款公司的活力。政府要把管理的重点从管理资金使用方向、进行利率管制等方面转向贫困地区市场化建设和信用环境培育上来。

三是发挥民间监管组织的作用,如效仿内蒙古小额信贷协会、成都市小额信贷协会成立行业协会,从金融稳定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化的角度出发,由银监会来监管行业协会而不直接面向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

第二,建立持续的资金供给机制,扩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为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必须为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持续的资金供给机制,除了允许一些优质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村镇银行转制外,还应逐步允许那些经营业绩好、诚信记录好的小额贷款公司扩大其融资规模和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扩展资金来源。对此,建议采取如下举措: 一是实现股东结构多元化,采取多种形式扩大股本金来源。央行已经放宽政策,新出台的《指导意见》中将股东人数限制由原先的不超过5 人增至有限责任公司的不超过50 名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超过200 名。二是扩大小额贷款融资比例,放宽一些经营情况良好、内控水平高的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比例。可根据其具体经营情况,允许其融入资金不超过其自有资本1. 5 - 3倍,增强其放贷能力,解决其造血功能。三是逐步允许良好经营记录、内部控制水平高的小额贷款公司根据资金头寸情况开展拆借业务,通过资金调度,有效利用闲置资金。四是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再融资基金,由国家财政、政策性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建立小额贷款再融资基金,将资金批发给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则充当零售商,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需求问题。

第三,加强经营管理活动监督,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资金融入、贷款投向、风险监测、违规处罚、市场退出等实施全方位的、科学有效监管。其次,要狠抓监管制度的真正落实。通过提高非现场监管质量、加强现场检查、加大奖惩激励力度等切实有效措施,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确保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严格贯彻执行各项金融政策规定,促使其坚持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宗旨和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充分发挥其在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特别在西部少数民族农牧地区,要确保小额贷款公司解决农牧区最紧缺的资金问题,满足农牧民春耕生产、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用具购置等实际问题的资金需求。

第四,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一是要认真借鉴个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二是要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对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组织从业人员系统学习法律法规、金融业务知识和金融案例,重点加强新知识和新业务培训,特别是金融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管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和杜绝风险,保证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同时也最好能够聘用有金融机构丰富工作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高管,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也为今后向村镇银行转型储备人才。

第5篇

创新理念,探索适合城商行发展的新思路

城商行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呈现千差万别的景象,要想实现一个区域的城商行共同发展,实现协同效益,就必须对城商行内在特征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国内外地方性银行发展规律,创新理念进行总结,进而建立适合于自身的城商行的发展改革思路。

保持和发挥单体城商行在社会经济的独特作用。城商行作为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广大市民的地方性银行,虽然存在着资本实力弱、高端人员少、科技支持力不足等难以克服的“先天”劣势,但是凭借其在决策效率、网点布局、客户人脉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在当地金融市场中十分活跃,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和市民之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而山东这样一个城商行数量众多、实力相对均衡、经营状况良好的省份,把省内所有城商行整合为一家银行后,对地方金融服务的丧失将大于风险化解和管控带来的补偿,因此,山东省城商行放弃了一些省份探索的省级城商行模式,而选择了因地制宜地探索在单体基础上开拓发展的路径,保持和发挥单体城商行在社会经济的独特作用。

通过资源共享和规模化运作实现城商行的共同发展。城商行合作联盟作为城商行共同出资成立的一家或多家金融公司,其只从事银行的后台业务,而不直接从事银行营销等前台业务,避免了不必要的竞争。同时,多家城商行的后台经营活动拆分为共性和个性两大类,将原先每家行都必须承担而又存在共性的IT建设、产品研发和人员培训等后台支持事务交由这家金融公司来完成,其提供的服务可以在多家城商行中分享。每家城商行集中精力做好公司治理、战略转型、流程再造、市场营销等个性化工作。从整体看,这种合作策略不仅克服了单体城商行智力不足、财力匮乏的瓶颈,而且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使其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升城商行的业务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在合作中坚持市场化的运作原则。金融公司作为多家城商行共同出资成立的法人机构,其原则是坚持尊重城商行的自愿意见,且成立后的金融公司主要为股东城商行服务,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通过灵活多样的委托机制,开发的新产品和服务均按商业原则由市场定价,由股东城商行自愿购买,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城商行提供优良的后台支持服务。而城商行联盟也只有在与城商行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展开合作,提供的优质服务和市场化的费用标准,以实现公平、公正地保护所有股东城商行的利益,长期维护合作共赢的纽带。

创新机制,建设合作联盟运作的新模式

山东省城商行合作联盟从成立之初,便确立了“联合发展、合作共赢”的战略思想,作为我国第一家城商行联盟公司,通过不断开展机制创新,成功实现了规范运作。可以说,联盟的运营为其他省份的城商行合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创建精简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山东省城商行合作联盟作为依法注册的非存款类银行机构,由山东省全部14家城商行等额出资成立,共筹集资本金1.4亿元,搭建了“权责明晰、精简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并由各城商行的董事长代表本行参加联盟的股东会,对联盟的重大经营活动有着平等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并各自担任专门委员会的委员。联盟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其职责分别简化为执行董事和外部监事岗位,总经理负责联盟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内部组建了以“三部一中心”为主体的组织架构。联盟坚持“内外兼修”,争取到德国政府的国际援助项目,由德国储蓄银行集团提供公司治理、人员、技术、资金的全方位支持。可以说,目前已构建了精简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打造合规稳健的内部管理机制。合规稳健经营一直是城商行经营发展的基础,山东省城商行合作联盟也始终牢固树立“以制度促规范、在规范中谋发展”的理念,坚持制度先行,逐步建立内控制度体系,为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联盟为实现合规稳健管理的目的,还选择了国内知名咨询公司制订人力资源规划;结合联盟的经营特点,出台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信息科技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邀请IBM公司对IT服务中心设计了覆盖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类科技风险的内控制度;聘请法律顾问,对日常业务和特定事项提供专业意见和法律指导,保障各项经营活动的依法合规。

构建效益突出的资源共享机制。山东省城商行合作联盟成立后,通过三方措施实现城商行项目的规模化运作和共享机制,提高了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第一,费用分摊的合作模式降低了单家城商行的成本。联盟在科技项目运作中,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使每家城商行只需承担在各行的项目实施费并分担系统运行服务费,平均每年投入仅数百万元,远远低于单家城商行独立开发1亿元左右的投资。同时,城商行通过接入式实现系统运营,可以大大减少城商行机房建设、科技维护人员、系统日常维护升级的费用。对于公务卡和网上银行项目,每个加入行分别节省初建成本560万元和300万元,节省建成后每年的运维及管理费100万元和40万元,城商行的资金投入不到自建的三分之一。

第二,覆盖全省的市场前景提高了外包谈判的地位。联盟作为全省城商行的代言人和项目牵头人,在商务谈判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例如在选择核心业务系统外包商的项目中,最终确定了拥有中国建设银行和山东省农信社成功案例的IBM公司,而且要求对方必须挑选具备上述两个项目经验的精干人员加盟项目组,开发时间也从16~18个月压缩至11个月。

第三,同一的培训对象提升了城商行人力培训的绩效。联盟成立以来,共举办了五期面向城商行的不同层次业务培训,培训人员300多人,仅授课费就为各城商行节省50余万元,且培训效果远远超过各城商行的预期,充分显现了资源共享,节约成本的优势。

运用专业精细的人力资源机制。联盟成立以来,先后从银行同业、IT企业、高等院校引入高质量IT人才40多人,金融创新人才10多人,并选聘了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人力培训公司、银行同业、会计和法律部门的大量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和培训讲师,搭建“人才高地”,实现了优势人才的集中。通过配备高质量人才队伍,集中优势兵力实现了城商行高效的后台支撑。联盟充分激发金融、IT高端人才的潜能,发挥其熟练把握银行业务操作、产品开发及国家宏观政策制度的优势,突出对城商行的服务职能,并广泛宣传监管部门批准设立联盟的初衷和联盟的自身定位,取得了人民银行、监管部门、中国银联、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城商行更好更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获得了城商行的一致赞誉。

创新产品,营造服务城商行的新渠道

联盟成立一年来,将产品创新列为重要的服务主题,敏锐地捕捉城商行的需求,加快研发城商行急需的金融产品,先后推出了IT核心系统、银行业务和人员培训等多个特色产品。

迎难而上,成功研制多法人IT核心系统。联盟在全面考察和综合论证的基础上,与城商行共同确定了“大统一,小差异”的总体原则,有步骤地开展系统选型、开发设计和并网运行等工作。2009年11月13日,成功实现了第一家省内城商行――齐商银行的核心系统接入,开创了国内中小银行多法人核心业务系统的先河。

一是解决了搭建统一银行业务处理平台的问题。该核心业务系统基于多法人的业务和技术架构,实现客户、产品、定价、风险、服务、管理等业务功能的整体规划,支持新增银行的随时接入和新业务产品的随时启用,全面实现了城商行IT对现有及未来5~8年的业务发展的支持。

二是解决了构建统一支付结算体系的问题。在山东省内第一批城商行接盟的核心业务系统后,联盟首先开通对私业务的通存通兑,随着核心业务系统在山东省城商行的推广运行,再逐步开通对公业务的通存通兑。

三是解决归并统一业务系统和接口平台的问题。联盟全面理顺各城商行现行的辅助系统,统一规划整合,实现系统、接口、参数、产品的组装,进而有效整合搭建1104系统、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征信、反洗钱等30余个各类系统,降低了IT系统的连接管理复杂度,极大地提高了各个系统的运作效率和安全性。

有序推进,快速研发公务卡业务。2008年底,在山东省财政部门推广公务卡的政策环境下,山东省14家城商行中尚未有一家开办公务卡或信用卡业务,因此都面临着产品缺失导致财政性存款流失,进而影响流动性的困境。联盟在了解到各行的迫切需求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实施公务卡业务开发。经过对国内外贷记卡系统开发商和国内中小银行贷记卡建设情况的考察和论证,选择了银联数据作为发卡系统提供商,采用银联数据、联盟和城商行三方合作的模式,形成了一套在国内首创的公务卡外包合作机制。联盟负责全面协调,并构建前置服务平台,协助各城商行制定内控制度,组织业务培训及技术指导,推进市场准入进程。目前,山东省所有14家城商行已经加入或准备加入该项目,在“分批推进、压茬上线”的原则下,截至2009年11月中旬,五家城商行先后向社会发行公务卡,另有五家城商行将于2010年初开办公务卡,从而实现了“瓶颈”业务的整体突破。

内外合作,推出网上银行业务。山东省绝大多数城商行尚未开办网银业务,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自2009年5月,正式启动了网上银行项目,提出了“联盟出硬件,他方出软件”的系统开发思路,山东省80%无网银业务的城商行已确定加入该项目。经过6个多月的研发和测试,5家城商行的网上银行陆续上线工作,大大提升了山东省城商行对本地和异地分行所在地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服务能力。

按需施教,着力提高培训水平。为带领城商行走出“软规划、缺师资、少教材”的人力资源培训困境,联盟全面搜集整理城商行的培训需求,针对城商行高管人员、专业骨干、新产品开发和科技系统上线等差异化要求,制定了2009~2011年中长期培训工作规划。目前,正在以“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选聘银行同业、监管部门及外籍知名专家,逐步建立适合城商行的师资库,同时着手准备培训教材的开发和编写。联盟成立以来,先后聘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分别以产品开发与营销及小额贷款业务为主题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且所有培训都立足于传播先进理念,专注于培养专业技能,采用新颖互动的授课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创新模式,开创城商行合作发展新局面

作为城商行改革发展的新模式,联盟一直将公司建设成为新型的、先进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为城商行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其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作为自身发展的愿景。而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联盟将多方面着手促进自身的发展。

扩展服务领域,实现联盟规模效益。要将城商行的单体劣势转化为集团优势,其关键条件就是规模化合作。只有加入合作的城商行达到一定数量,资本、人力等资源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联盟运行的高效率和成员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从长远看,联盟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把服务对象的种类从城商行扩展到村镇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同时把服务对象的地域从省内延伸到省外。

丰富业务范围,增强联盟支持成效。在联盟成立初期,便在有效整合城商行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的基础上,设计了“提供三大支柱”的构想即提供安全高效IT软硬件服务的科技信息支柱、提供各层次新产品研发服务的产品创新支柱、提供全方位人才培训的人力资源支柱。未来,联盟还将视城商行的业务发展需要,从信息科技支撑拓展到中间业务拉动等诸多方面,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后台服务项目。

精心筹划收支,改善联盟财务状况。在联盟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在科技投入、人才储备等方面必然进行大量投入,其研发的产品按市场定价,在城商行使用产品规模还未进入成熟期的情况下,将蒙受较大亏损。随着研发的产品实现体系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以及城商行营销联盟提供的产品达到规模化,联盟将逐步经历从无营业收入到有营业收入、从财务亏损到收支平衡的过程,最终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

第6篇

【关键词】 莱芜市民间投资政策措施

近年来,我国民间投资规模逐年扩大,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财税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加快民间投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莱芜市民间投资发展的基本情况

1、民间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莱芜市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140.42亿元增至2010年的321.36亿元,其中民间投资由124.52亿元增加至240.19亿元。民间投资已成为拉动莱芜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民营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民营经济是民间投资的主体,它反映了民间投资力量的强弱和变化。截止2010年末,莱芜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40.57亿元,同比增长13.5%,占GDP的比重达到4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802家,总量突破1万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700户,个体私营经济全年新增就业3.6万人,新增注册资金37.03亿元。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26.87%,占全部税收比重23.28%,同比提高3.75个百分点。

3、民间投资在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间投资主要面向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在增加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民间投资安排了大量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莱芜市民间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领域较为狭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莱芜市民间投资的投资领域十分狭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批发零售以及餐饮业这些技术和市场较为成熟、市场门槛和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而对于科技含量高、资金密集型行业涉足较少。莱芜市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一方面工业投资偏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近年来莱芜市工业经济发展低靡,要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为莱芜市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2011年这三个行业投资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达85.09%,特别是房地产业投资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高达68.35%。而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和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投资仅完成3.03亿元,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为2.2%。这种行业投资的传统性和不均性现状不利于服务业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端化发展。

2、民间投资资金瓶颈约束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高。民营中小企业筹集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我积累、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等方式,难以通过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融资渠道方式较单一。而民间融资利率高,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资金成本。二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莱芜市中小民营企业较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自身资产规模小、自有资金比例低、信用等级低。商业银行对担保和抵押的要求较为严格,而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可靠的贷款抵押物或找到合适的担保单位。因此,莱芜市民间投资存在投资资金瓶颈约束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融资政策支持,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是非常困难的。

3、政策不配套,民间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民间投资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有关部门对民营中小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现象仍然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对民间投资缺乏产业政策的支持和投资信息指导,尚未建立完善权威的信息和优良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三是有关部门对民间投资监管过度而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四是民间资本的权益保护难,个体私营企业的社会地位法律保障不明确,产生了纠纷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4、缺乏有效的疏导,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间投资热衷于投机炒作的原因是投资渠道过于狭窄,甚至无处可去,投机炒作似乎成为民间资金保值、升值的主要途径。因而需要对民间投资加以引导,使其处于健康理性的投资状态。另外,民间投资的质量也需要提高。由于民营企业资金有限、技术水平低,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差,极易造成民间投资往往投向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导致投资项目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主要依靠经营者的个人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难以满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激活莱芜市民间投资的的政策与措施

1、支持和扶持民间投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优化服务领域投资结构

(1)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政府应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引导民间投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改变民间投资仅停留于传统产业的状况。鼓励民间投资在粉未冶金、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品和高端化工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好高新技术产业对投资的引领作用。一要对高新技术产业集中投入,建设几个大的工业项目,以大项目为载体,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促进产业升级;二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技术创新机制,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由引进、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三应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抓好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渗透,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

(2)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要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一是要围绕扩大消费来调整投资结构,兼顾地区差异和不同消费群体,进一步加大在旅游、文化、信息、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二是应围绕鲁中物流基地建设,加大生产业的投入力度。

2、探索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1)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专门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要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提升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质量和风险控制水平,推进那些发展较好、具备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有序扩宽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渠道,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人员培训、资金结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发挥好其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搞活民间融资市场的作用。

(2)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解决民营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可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按照规范化股份公司的模式成立的,其资金一般来源于财政注入和民间资本。再担保机构可化解、缓解信用担保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可由各级政府和商业性保险机构共同出资建立。

(3)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搭建投融资合作平台。投资引导基金按专业化、市场化方式管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严格管理”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重点引导投资基金投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节能环保、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域。

3、制定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优化民间投资环境

(1)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2010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明确了各部委和地方的主要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和地方研究提出各项鼓励措施的具体实施办法。因此,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快制定实施细则,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形成政策合力。有些鼓励措施需要各部门共同负责,部门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政策效果的有效叠加,防止各部门配套政策相互矛盾现象的发生。

(2)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一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从全能型、管制型、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二要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咨询、听证制度。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理顺部门间的关系,防止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严禁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三要创新行政审批制度,贯彻执行民间投资项目“非禁即准入”的原则和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坚决取消那些不符合政企分开原则、妨碍公平竞争、市场开放的行政审批,防止出现擅自以备案、核准等名义进行变相审批的现象,充分利用行政审批职能整合优势,加快建立行政审批项目联合办理制度。四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对在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过程中执行不力、决策失当、效能低下、违法行政、、监管不力等“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都要严肃追究。

4、有效引导民间投资,增强民营企业实力

(1)政府构建咨询服务平台,引导民间投资。政府要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简便易行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体系,为民间投资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要依法公开民间投资相关政策法规、市场准入标准及废止的法规政策规定。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开产业投资政策、地区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前景、招商引资项目、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并发挥部门优势进行行业发展分析,引导民间投资者正确判断形势,提高投资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2)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民营企业实力。一是鼓励民营企业实现扩张发展。对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支持其向股份公司转变。二是采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在财税政策方面,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会计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对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努力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后劲和市场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引进和使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解决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注:项目基金:本文系莱芜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1年重点研究课题“莱芜市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玉玲:金融危机中如何扩大民间投资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

[2] 刘刚:激活民间投资的重点及难点[J].中国发展观察,2009(12).

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资管理;问题;建议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投资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手段,投资的情况将会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对于资本力量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就更是关系到其存亡。

一、中小企业投资管理的意义

(一)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中小企业对于振兴地方经济、环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和共同富裕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企业正确的投资管理活动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的发展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间接的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解决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都集中于农村、乡镇等区域,企业的发展会给农村闲置人口和村镇下岗员工、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既提高了居民收入又解决了社会问题。

(三)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投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经营的重要事项,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一个企业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投资、获取利润,企业进行投资管理会帮助企业在投资时进行相应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本控制,使企业的投资活动能够取得效益,达到最初的既定目标,使成本的效益最大化。

(四)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

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有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管理时必然会对企业的其他相应经营活动进行规范,以促进企业投资的效益最大化。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管理时会对企业的其他活动和事项进行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方法。

二、中小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化程度低

中小企业由于大都是私人性质或者合作经营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所以企业内部的专业人才比较稀缺,在企业进行投资时难以对投资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投资前没有做好专业的投资风险评估,对投资的各个阶段没有详细的预算的方案,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无法掌握正确合适的投资方法,决策也就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使得投资具有巨大的风险。

(二)投资能力低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国家各个领域和行业都被广泛应用,在金融领域也得到了很多的应用,为很对金融企业认可和接受,使得实体银行受到极大的冲击,对我国的金融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使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在投资对象、投资方式和投资收益等方面产生了很多的新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不能效仿大企业来对管理者进行培训和进修来提高管理水平、决策水平以及互联网投资水平,所以很多的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投资的成本较低,而且无法取得相应的收益。

(三)投资不科学

1.投资对象的选择不科学

在企业进行投资时要考虑到投资对象的能力、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慎重的做出判断,但是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的变化极为迅速,信息量也很大,很多的虚假、错误信息掺杂其中,影响到中小企业管理者投资时的判断。现在的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会选择一些被称为效益高、热门的产业进行投资,而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和资金储备。

2.投资工具的运用死板

我们当今处于互联网时代,网络经济发展速度极快,资本的流动和变化更加的方便、快捷,这些在给企业发展带来给予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当前中小企业投资的工具大都是金融的债券、期货等,但是由于人才或者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对于对经济发展起到相当作用的金融衍生品却没有重视,这一点对比大企业有很大差距。

三、中小企业投资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转变投资理念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转变投资理念,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规范,不能够固步自封,要积极学习专业的投资管理知识,对企业的投资管理进行创新,与时俱进。要正确的认识专业性投资和专业的外包服务机构,适当的借助相关专业机构的帮助;要转变追求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使企业得到稳定的长期的发展。

(二)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

中小企业在投资时要制定好科学可行的投资计划以保证投资的顺利进行。在投资前要做好投资的产业和产品的信息收集,寻找到符合企业经营规模和能力的投资项目,量力而行,做好相应的投资风险评估和预算方案;投资过程中要针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相应的实际经营的调整,使企业的投资效益最大化。

(三)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管理者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掌舵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一个优秀的、有素质的管理者能够为其偶也的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避免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高度和深度。所以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坚持不断学习,学习新兴的适合企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战略指引。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鼓励做大做强

(一)明确发展目标。到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0家以上,实缴税金过五百万元企业达到120家,实缴税金过千万元企业达到55家,实缴税金过亿元企业达到6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460家,年营业收入过十亿元企业达到20家,年营业收入过三十亿元企业达到5家,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实现突破。

(二)设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市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500万元,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逐年扩大规模。主要用于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创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三)实施百强企业培育计划。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每年按照实缴税金、营业收入、职工人数等指标加权排序,筛选出前100家重点企业列入“市百强企业培育计划”。对年度百强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筛选一次。列入“市百强企业培育计划”的企业享受直通车服务,派驻“企业联络员”,协助企业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难题;在信贷、贴息、减税政策等方面重点向百强企业倾斜。每年从百强企业中评选“二十佳内外资企业”、“十佳优秀企业家”,由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

(四)推进产业调整振兴。尽快制定全市产业调整振兴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在项目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税费优惠、土地与资源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推进“三大发展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着力引进大高新项目、先进制造业项目和节能低耗无污染项目,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帮助企业申报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上级扶持资金。

(五)构建综合性和专业化相结合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依托市企业发展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等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综合性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畅通政府与企业双向直通服务渠道。依托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培育一批为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的专业化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对信誉好、服务优、效果显著的示范服务平台,给予补助和奖励表彰,引导服务平台规范运营,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六)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结合“13152人才工程”,强化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激发企业家创业激情,设立企业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出资100万元用于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邀请专家授课、开展企业管理培训、组织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和到高校进行短期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企业家思想境界和管理创新能力。

(七)鼓励企业增资扩产。

(1)鼓励企业在合法用地上实施“零用地”改造,当年度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经审核确认后,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本市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2)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大项目。企业新建单个项目固定资产当年度投资过1亿元(含1亿元)的,经财政审计核准后,免收本市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八)鼓励企业搬迁改造。

(1)在老城区内依据规划需要搬迁的国有集体企业或已改制的原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提出申请经市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列入搬迁改造计划的,享受搬迁改造优惠政策。

(2)搬迁企业新建房屋按照规划审批的面积免缴本市所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3)搬迁企业原工业用地依据规划要求转为经营性用地拍卖,以拍卖收入扣除政策规定计提基金后的数额为标准,由市财政安排扶持资金支持企业搬迁改造。

(4)企业实施搬迁改造的,必须在两个年度内完成。未按规定要求完成的,不享受搬迁改造优惠政策。

(九)鼓励企业联合兼并重组。鼓励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行联合兼并重组,重组后资产总额达到5亿元以上、重新注册企业在且纳税的,在资产处置、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享受优惠政策。

(十)鼓励企业定向招商。

(1)围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鼓励企业实施定向招商。企业作为第一引进人招引项目来胶投资落户,根据项目所在镇处的政策奖励该企业。

(2)实施定向招商企业的税收在前五年内可以与原企业嫁接改造的企业所产生的税收相加申报“纳税贡献奖”等,享受政府奖励。

(十一)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1)落实上级关于市、县预算内资金要安排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要求,在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我市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计划的技改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2)鼓励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对当年通过省和国家级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十二)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市政府成立企业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品牌争创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检查考核等工作。对首次认定为以上名牌产品或驰名(著名)商标给予奖励。企业每获得一个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奖励企业50万元;每获得一个省级名牌、省著名商标,奖励10万元;每获得一个市级名牌、著名商标、奖励5万元。

(十三)鼓励企业上市。贯彻落实好市政府《关于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上市步伐。对在境内外成功上市的公司,市政府一次性奖励公司法人大股东100万元。

(十四)鼓励企业纳税贡献。在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纳税贡献奖,对纳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及企业负责人进行奖励,奖励标准按《市财政突出贡献单位和财政突出贡献单位负责人考核奖励办法》规定执行。

(十五)支持发展行业协会。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行业协会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涉及企业申报项目、申请资金扶持、评选先进等事项应征求行业协会的意见。引导条件成熟的行业尽快组建协会,指导已成立的行业协会完善机制、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对于运作好、作用大、贡献突出的行业协会给予表彰奖励。

(十六)支持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坚持“抓大扶小”,支持小企业创业,设立小企业创业专项资金,充分利用符合条件的闲置厂房和土地,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支持镇(处)选准主导特色产业,整合挖掘存量规划建设用地资源,建设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政策优惠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对符合发展规划和建设标准的小企业创业基地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帮助争取上级有关政策资金的扶持。

(十七)支持企业培养引进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科学构建学科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交流和培训,建设一支精于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鼓励企业面向市内外选聘一批技术拔尖、经验丰富、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的科技带头人,促进高端人才集聚。对于引进人才的企业在人才住房建设、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引导企业配套推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入股和技术创新人持股制度。对专业突出、贡献较大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市特约专家”、“市资深专家”等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

二、鼓励金融投放

(十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1)支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取尽快实现各类新型金融机构覆盖全市。

(2)进一步拓展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构建上下联动、全方位、多品种、立体化融资合作服务机制,建立小企业贷款考核奖励制度,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信用良好的小企业,力争使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十九)加强担保体系建设。

(1)鼓励民营担保机构发展。综合运用风险补偿、奖励补助或资本注入等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

(2)鼓励担保机构重点为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对担保业绩突出的担保机构,由有关部门推荐到市、省和国家,争取上级政策扶持。

(二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1)促进各类企业产权流转和并购重组。搭建企业与股权融资基金对接平台,举办企业项目与资金对接会、股权融资洽谈会,邀请境内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来胶合作洽谈。

(2)对利用集合信托、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方式实现融资的企业,给予奖励补助。

三、调动和保护企业积极性

(二十一)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现行的企业投资和技改项目涉及到土地、水利、城建、环保、质检等部门的收费,每年初编制收费明白手册发放到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使企业充分掌握各自缴费情况;全面清理规范中介收费项目。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收费、处罚行为的规定》,涉企检查要定部门、定时间、定内容,实行报批制度,有关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乱检查行为,对违反规定、干扰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行为实行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二十二)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主要媒体开辟专题栏目,大力宣传企业在创业创新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及时报道各单位服务企业的工作动态,定期安排涉企部门现场解答企业提问。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每年选树一批样板企业。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参与企业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二十三)加强组织保障。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涉企部门参与,成立“市促进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企业发展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企业发展局,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将促进企业发展和涉企服务工作列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年终由市促进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督查。

(二十四)建立工业企业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工业经济运行指挥调度和运行监测,建立我市重点企业网上直报系统,逐步扩大报送范围,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各相关部门要将工业经济运行数据及时提供给市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市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要及时分析经济运行数据,定期编发运行简报,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二十五)企业应加强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律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出现下列问题之一并受到相关部门依法依纪处理的,取消当年奖励资格:

1.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

2.出现刑事案件、治安责任事故的;

3.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

4.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5.出现重大事件的;

6.班子成员严重违法违纪的;

7.长期拖欠职工工资、劳动保险的;

8.恶意逃废债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