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37:28
导语:在计算机培训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科学计算可视化 电力系统 培训应用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或者一般图形学的原理和方法,将科学与工程计算等产生的大规模数据转换为图形、图像,以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1]。科学计算可视化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级图形用户界面等多个研究领域,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仿真培训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可视化包括电网信息可视化以及分析决策过程的可视化[2]。电网系统中电气信息量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数据挖掘的作用,如可以用饼状图表示的百分数来代表输电线路的负载率。因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上的潮流等不是静态过程,用动画技术可以明确表示出输电线路上的潮流动态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观察者详细观察各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而且能够增强可视画面的显示效果。研究电力系统可视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电力系统中相关的多维信息,如线路负载、发电机有无无功设备、变压器档位等。另外还要注意事故分析、线路传输量等变量因素,研究这些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需引入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分析。三维可视化视图技术能更立体、更形象的展示出相关的参数变化。在电力系统中,潮流计算是应用最为广泛、最重要的一项计算[3]。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静态和暂态计算的基础,也是分析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方式、可靠性及经济性定量分析的基础。电力系统分析过程中的可视化可以从电网大量越限信息中抽取重要事件,从电网动态平衡中获取有效信息,电力系统中如能将潮流计算、短路计量以及静态安全分析等与可视化技术联系起来,可以使运行人员方便地切除或增加新设备,实现网架结构操作等。在完成操作的同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可视化手段对系统的运行状况、变化情况以及电气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评价,减轻运行人员的压力。
二、科学计算可视化在教学培训中的应用
科学计算可视化具有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科学计算可视化的电力系统能够将潮流、功率等较为抽象的电气量以及动态过程以图形这种简单直观的图像展现出来。在各大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院校中,科学计算可视化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相关概念的理解,很好的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研究人员深入发掘数据的有效手段。
电力系统的运行必须确保安全可靠,在提高高安全、高质量供电基础上,电力系统的操作人员也应该实现高水平操作。电力系统操作人员在遇到操作事故时必须做出正确快速的操作,可视化技术的出现可以让学员对电网做身临其境的模拟分析[4],可以更清楚的看清问题解决的过程,还可以更好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科学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电力系统科学可视化技术的提出还处在起步阶段,科学可视化利用图形展现相关的电力系统信息,能够充分利用人的图形感知能力,提高运行人员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认识。科学可视化技术手段利用图形进行静态安全评估:利用单线图表示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故障、故障严重程度以及元件的脆弱性,更直观的展现系统的整体安全运行情况,提高学生对电力运行安全性、重要性的认识,实现教学目的。科学计算可视化侧重于解决数据密集型和人参与的信息处理循环事件,相对于实时应用来讲,电力系统中数据密集程度越高,人参与的程度越深,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应用也就越有意义。因此科学计算可视化应不仅仅局限于实时应用,更应将研究设计和实时应用结合起来。
科学计算可视化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具有辅助作用。在规划过程中,可能产生多套实施方案,需要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这也就需要对多种方案进行数据以及安全性的分析。数据分析不仅需要一个包含电网参数与设计信息的数据库,也需要一个能直观表达信息的形式[5]。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可视化技术,设计者能够根据可视化表现出来的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计算控制,计算控制不单是指随时中断计算过程,也包括能够动态的修正相关数据及算法。如能将可视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教学中,可以充分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师教学的准确性。可视化的技术应用还可以协助调度人员迅速掌握系统运行的相关情况,帮助调度人员及时了解故障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安全性,使调度人员能更安全、更经济的处理故障和调整系统的运行。与当前所使用的人机界面不同,科学可视化技术主要利用图形展现信息的大量运算以及安全评价信息,而不是利用符号与数字来呈现。图形能更好的表达数量大、复杂且精度要求不高的信息[6]。在电力系统教学中实施科学计算可视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师所讲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振祥,吕捷,邱家驹.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J]. 学前教育研电网技术 2011 (20)
[2]谭慧玲,张菁,王庆红. 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教学和培训的应用[J]. 中华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11).
[3]郭崇军,洪峰,陈金富,李勇,徐友平,汪建波. 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 2011(02)
[4]Overbye T J,Weber J D. New Methods for the Visualiz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Information[A] Info Vi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2000(09)
一、在职人员计算机培训的特点
1.教学方式和培训内容比较落后。
计算机技术发展比较迅速,而有些培训学校的培训内容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上,因此需要受训人对计算机新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和计算机发展与时俱进。教学方式多为传统灌输式,师生之间缺少互动,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只讲处理问题的常规步骤,不讲相关方法与思路,导致受训人员普遍缺乏自学能力,无法解决今后工作中技术进步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另外,一些计算机培训学校往往过分注重效益,从而忽视了培训质量,最终导致培训效果不太理想。
2.实效性强。
在计算机培训过程中,与普通学生相比,在职人员参加一次计算机培训较为不易,因此他们学习目的非常明确,注重学习效率和实用技能,而对老师夸夸其谈理论知识比较反感。参加培训人员十分看重培训结果,很少进行漫无目的的学习,学无所获对于受训人员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3.受训者差异性大。
由于在职人员学员是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培训具有社会性。在职人员年龄差别较大,有的可能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有的则是已经工作一二十年的中年人。一般来说,青年人的计算机受教育水平高于中年人,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受训者的学历、知识结构往往不同,学习能力大都不一致,计算机水平以及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差异明显,因此,培训过程中要科学地进行分班,因人分层施教,不能搞“齐步走”的培训方式。针对以上计算机基础培训过程中的种种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计算机培训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再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
二、计算机基础培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1.上好第一节课,树立学员信心。
在培训过程中,坚持上好第一节课原则。第一节课尽可能展现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激发受训人员强烈的求知欲,还要尽可能消除受训人员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培训初期要从实际操作入手,坚决避免一开始就把受训人引入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将培训内容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并不断激发在职人员的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信心和能力。
2.注重互动,合理授课。
在职人员计算机培训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先易后难地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并根据在职人员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员之间的互动,鼓励学员针对疑问积极提问,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鼓舞了学员学习计算机的信心。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速度快等特点,教师还应注重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员遇到问题时,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能够自行解决问题。
3.重视实践,兼顾理论。
上机辅导是计算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员计算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在职人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计算机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典型案例或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与在职人员共同研讨,在研讨中提高在职人员的分析、理解以及判断能力。由于在职人员自身的特点,培训时目的性较强,其学习的重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算机培训教师在授课时,应遵循重视实践同时兼顾理论的原则,激发在职人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4.鉴定培训效果,合理评估。
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评估有着一种特殊的信息反馈作用,对在职人员计算机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后续的培训工作能否良性运行,培训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计算机培训学员培训结束后,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两种方法进行评估:一是技能评估,即从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能力和平时成绩三个方面考察受训者的计算机技能是否达到培训目标。笔者在2013年巴里坤县地税局的定员定岗计算机培训中,根据学员的年龄、受教育水平、专业以及岗位的不同,制定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试卷,对受训人员进行技能测试。二是调查问卷,在每期学员计算机培训结束时,对学员针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问卷,并针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发表意见。
三、结语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to Solve the Computer Skills Training Issues
Ren Jian
(Shandong Drug and Food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264210,China)
Abstract:Computer skills training as one of universal application,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has been showing.However,a variety of vocational high impact factor in computer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co-exist,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computer effects.
Keywords:Multimedia;Computer;Skills training
一、职高计算机技能课训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技能训练,忽视理论知识。目前,在市场化经济主导的浪潮中,以“就业为根本”的职业教育导向,直接决定了职高院校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与技能训练的培养。职高院校在计算机授课过程中,为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往往忽略对技能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的讲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辅相成,有实践知识支撑,对理论知识才可以掌握的更为透彻;反过来,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实践才可以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然而,在职高计算机技能课训练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异常突出。例如,在学习flash二维动画设计课程时,教师要求学生注重制作过程,强化模仿训练,但是对于一些理念性的知识却疏于讲解,例如“帧”的概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技能训练与操作遵循一定的理论轨迹,在理论知识讲解透彻的同时,才能对具体的操作和技能训练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训练场地缺乏,影响授课效果。近10年来,职高计算机课程内容已发生显著变化。九十年代,计算机授课仅需要学生学会打字及排版等操作技能;Dos命令也仅通过板书书写与讲解,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并不需要在机器上完成;同样,网络课程的教育也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总结看来,初期的职高计算机培训属于理论知识优于实际应用训练,学员动手能力较弱。
近年来,职高计算机应用培训中,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越发被重视,相应的训练课程内容也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首先,增加了photoshop、powpoint、flash等具有显著时代需求特征的课程;其次,伴随互联网的出现增加了网络构建与硬件维护等课程。然而,随着职高计算机培训内容的更新,原有培训的硬件设置却并未随之变化。因为授课经费、授课场地及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影响,职高院校的教学配置并未能够及时跟进培训课程所需。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让学生更为直观感受使用计算机在真实环境下的技能操作,从而达到应有的技能训练这一实质性问题。
(三)训练视角单一,缺乏分层训练。职高计算机培训中涉及到较多的技能操作,比如装机操作和上机操作等。但是,当培训课程结束时,随堂布置的操作作业单调、统一,缺乏新意。首先,在现有职高教育体系中,小班额的教育几乎不可能实现;其次,虽然学生在领悟计算机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存在个体化差异,但是授课教师仍采取齐头并进的授课模式,忽略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需求;再次追求层面统一的授课形式,决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可能在操作训练中得到充分的技能训练。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解决技能训练的可行性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可考虑应用多媒体授课软件予以解决。多媒体授课软件能够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接受,将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等信息高效率传递,从而实现交互性的教学。特瑞其尔在表述人类感官与记忆关系时说过,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到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单一的情况事件,通过亲历、亲睹能够达到的记忆效果要远远高于仅通过文字阅读所产生的记忆效果。当然,在记忆过程中如果能够看、听等交互环节同步进行,记忆效果会得到明显提高。
(一)多媒体的集成性决定理解效果的优化。在固定目标的引导下,技能能够通过反复的训练而得到逐步提高,这对于计算机训练也同样适用。在职高计算机培训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育,能够拓宽学生应用视觉模式接受信息的具体途径,通过大量使用二维动画、静态图片等,能够加强训练信息的有效传递。
(二)多媒体的交互性决定技能训练的优化。传统教育教学中,授课教师重点把握中等层次学生的学习理解进度,而忽略了高、低两个层次学生的切身理解与感受。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可以规避这一问题,能够提供灵活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能够创造相对隔离、封闭的独立学习环境,从而为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技能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三)多媒体的智能型决定知识传递的优化。多媒体教学能够化难为易,化艰涩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在应用多媒体时,能够使多媒体承载的信息,与人的多种感官同步发生相互作用。和视听媒体比较而言,它在信息的传递中能够实现人与媒体的双向智能交互。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缓解技能训练时间不足及解决硬件设施与实验要求不配套等问题。
三、应用多媒体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表明,和静态事物相比较,动态事物更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关注,从而能够更为有效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理查德.E.迈耶在multimedia principle(多媒体认知原则)中曾提到,学生学习词语和画面组成的呈现比学习只有词语的呈现效果要好很多。当仅呈现词语时,受教学员建立的是单一的语言心理模型,无法形成图像的心理模型。并且,因为多媒体课件同时具有处理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等综合能力,兼具电视、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媒体教学优势,从而更具有人机交互的特征,使学习过程中各种认知加工过程协调工作,为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忠伟,邓剑英.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J].职教论坛,2007,328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培训方案设计
一、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始终坚持“学员至上、质量为本、注重实效”为工作原则,采取“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交互进行,集中学习与个别辅导相互配合”的教学方法,并实行这期没有学会下期延学,晚上不能学习白天补学,学成以后允许继续听课等措施,原则上给学员“包学包会”的承诺,真正使学员感到“学能所会,学有所得”!
二、培训内容、培训目标与方式
培训内容分为基础类、考证类、专业类和学历类四个模块。
(一)基础类
(1)培训内容
基础类的设计,包括实用操作初级班,实用操作中级班,实用操作高级班,实用操作全程班。实用操作初级班培训内容包括1、计算机基础与汉字输入2、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3、文字处理及办公应用4、网上浏览与信息搜索5、网上生活与个性化设置。实用操作中级班培训内容包括初级班内容以外还增加6、电子报表与演示文稿7、多媒体与数码产品8、互联网资源及下载9、网上即时交流与自助建站10、网上淘宝与购物11、病毒防治与信息安全。实用操作高级班培训内容包括中级班内容以外还增加12、电脑硬件介绍与组装13、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装14、电脑日常维护与优化15、网络家庭与数码家庭16、网上商务—网上开店。实用操作全程班培训内容分全程Ⅰ类:实用操作初级+中级和全程Ⅱ类:实用操作初级+中级+高级。
(2)培训目标
实用操作初级班培训目标掌握电脑办公日常应用和互联网基本操作及应用,成为电脑初级操作员。实用操作中级班培训目标掌握电脑办公高级应用,掌握网络化办公和信息基本处理及电子商务等,成为电脑中级操作员。实用操作高级班培训目标掌握电脑日常维护与安装,数码设备使用,数码多媒体处理,网上商务开展,成为电脑高级操作人材。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Ⅰ类培训目标掌握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技术,成为电脑中级操作员,为择业、就业作准备。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Ⅱ类培训目标成为电脑高级操作人材,为择优就业创造机会。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每月开班、白晚任选,部分班可保留壹年学习期。(开班次数可以根据当地报名人数而定)
培训时量:实用操作班1个月,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Ⅰ类2个月,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Ⅱ类3个月。
(二)考证类
(1)培训内容
考证类的设计,包括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国家一级考证班,国家二级考证班,国家三级考证班等。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培训内容包括网络基础、路由器交换机配置、网络维护与故障排除、中小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组建等。国家一级考证班培训内容包括汉字输入、Windows、Word、Excel PowerPoint、上网浏览等。国家二级考证班培训内容包括Visual Basic语言或C语言等(语言根据报名情况开班)。国家三级考证班培训内容根据考试方向考试大纲而定,在此略。
(2)培训目标
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培训目标以考取全球H3CNE证书(认证网络工程师)为目标,兼顾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网吧的网络实际应用。国家一级、二级、三级考证班培训目标强调应试培训,兼顾实用操作,以考取国家等级证书为目标。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培训小班化教学,国家一级、二级、三级考证班培训适时开班,以每年1月、7月开班为佳。
培训时量:各1个月。
(三)专业类
(1)培训内容
考证类的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班,网站组建与网页制作,AutoCAD制图,网络技术班。平面设计班培训内容包括1.PhotoShopCS与InDesign基本操作2.图像效果处理、矢量图制作3.平面设计应用实战。网站组建与网页制作培训内容包括1.网站架设与相关软件使用2.网页设计与制作3.数据库连接与动态网页制作。AutoCAD制图培训内容包括1.CAD基本制图操作2.CAD制图应用实战。网络技术班培训内容包括1. 服务器安装、维护与优化2. 网络设备基本配置与维护3.网络监测与信息安全。
(2)培训目标
平面设计班培训目标掌握各种应用软件的操作,广告设计中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广告的制作,独立完成平面作品的设计及平面广告的徽标、名片、画报等设计制作。网站组建与网页制作培训目标能独立架设中小型网站服务器,掌握通用的动态网页制作技术。AutoCAD制图培训目标掌握一般的制图能力,能熟练使用用AutoCAD软件。网络技术班培训目标能架设提供常见服务的服务器,独立进行服务器日常维护。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培训小班化教学,双休日及晚上为宜。网络技术班网络实验室上课。
培训时量:各1个月80课时。
(四)学历类
(1)培训内容
学历类的设计,以成人中专班为主。成人中专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课+计算机办公应用+文化课。
(2)培训目标、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成人中专班培训目标毕业发省教育厅验印的中专文凭(国家承认学历),注重技能学习。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培训时量:2年制,每年3月、9月开班。
此方案在笔者本地多次实施,培训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学习需求差异大的问题。这是培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新教师和老教师、不同学员之间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只要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培训方式,学习需求的矛盾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不可能完全调和。要提高培训的参与率,还需要展开更加细致的培训配套工作,包括进一步细分教师的需求,对每位教师进行技术素养评级,建立档案,定向推送不同层次的培训。
同时,作为培训的延伸和补充,可能还需要提供上门解决问题、技术答疑等服务。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技术培训需要进一步赋予新内涵。在培训内容上,需要更加关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应用,将技术培训融入教学培训;在培训方法上,需要示范并带领学员体验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混合式教学策略,做到知行合一,有效促进学员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施大发等. 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方案设计[J]. 中国城市经济,2010(07)
【2】 许玲丽. 浅谈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培训对策[J]. 职业,2010(15)
【3】 李云红. 多措并举搞好铁路职工适应性培训[J]. 成人教育,2010(01)
人类已步入21世纪,教育的振兴已成为全民族日益迫切的需求,教育应更好地担负起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能否有效的建设一只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现代化能否成功的关键.青年教师更应成为这只队伍的生力军.我校多年来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把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人微言轻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逐渐加强,并在培训内容上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本学期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在上学期取得一定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开展了系列专题讲座和微机培训,还进行了优质课观摩及教学基本功比赛,现把本学期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总结如下,请学校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
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
学校杜校长,原党支部书记邢书记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不论是青年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确定、培训动员大会的安排及程序的蹇 定,还是对培训内容的确定、安排、培训的要求考核验收都亲自过目,予以具体地指导,同时,还参加每一次大型的青年教师培训活动,给予大家很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刘校长更是身体力行,亲自督促、参加每一次大小活动的安排和落实。正是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才使本学期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又取得了一定进步,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全体青年教师认识到位、思想重视、积极参与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
全体青年教师思想上对培训工作极为重视、认识到位。他们更加认识到参加培训不仅仅是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的,更认识到是时代的需要,是人微言轻优秀教师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新生与热爱的需要,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带来负责的需要。因此,全体青年教师都能认真积极的参加培训,做到有事请假,严格遵守培训纪委的要求。
三、开展主要工作
1. 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
本学期继续认真组织了全体青年教师学习每周一期的教育理论周刊,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和检查措施,要求青年教师真正更新观念,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增强学习和实效性,要求大家做好学习笔记,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定时写出总结和感悟,以更好的指导实践,领导小组的几位成员在刘校长的组织带领下,于期中和期末对大家的笔记进行了检查。
本学期围绕教育理论的学习,还进行了5次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分别是刘军生校长主讲的“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与追求”、尹忠谋主任主讲的“怎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和刘晶、于桂莉、吕凌云三位主任讲的“课堂教学艺术浅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奉献精神”,虽然次数不多也谈不上多么高深,但通过这种形式,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确实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杜校长亲自邀请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的裴新宁博士为我们做的关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开阔了思路提升了认识,对指导教学帮助尤大。
2. 继续加强计算机培训,提高了青年教师就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本学期共进行计算机培训7次,培训内容仍以计算机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主要内容。为了面向全体,七学期我们在计算机培训上也开展了分层教学,根据教师们的实际情况,分A,B两班进行培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组的王奉华、王慧丽两位教师他们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认真备课,讲解,解答,全心全意的为提高大家的计算机水平而任劳任怨的工作。特别是教师们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之前,王奉华教师主动承担了辅导工作,他克服了期末工作繁杂,天气炎热等困难,为教师们考试顺利过关立下汗马功劳。电教组的教师们为我们的培训工作提供了及时、优质的服务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3. 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以训练保持量,以比赛促高
本学期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比赛,包括板书设计比赛、教案设计比赛和导课比赛。板书设计比赛71人参加,90分以上的7人,点9.9%,80分以上的54人,点84.4%;教案设计比赛66人参加,90以上的28人,占42.4%,80分以上的35人,占53.03%。从大家的成绩中可以看出,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朋明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不同程序的进步。
在此特别想说的是,在这次基本功比赛中,学校工作督察小组的老教师们给了我们最大的指导和支持。板书比赛,他们以平均近60岁的年龄穿梭于5个教室和10块黑板之间,认真评论,仔细比较,严谨打分;导课比赛,他们冒着酷暑,一丝不敬的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导课,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令我们青年教师钦佩,他们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业务上的指导,更是一种精神和责任心的熏染,在此,向各位可敬的老教师表示忠心的感谢!
四、取得的成绩与效果
全体青年教师通过参加培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而且增强了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了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体青年教师努力把所学到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与班组管理中去,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进取,勤奋开拓,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些成绩可以从下面的几组数据中看出:
1. 本学期市级以上优质课评比,鲁劲秋、李忠栋、张学军教师分获所教学科的一等奖,江宏、龙翔等五位教师获二等奖。另外,崔青、王莉惠两位教师参加全市普高数学教学研讨会所讲的市级公开课,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的高度评价,向全市证明了我校综合高中的办学实力,为我校综合高中的办学赢得了声誉。于国华、肖京红两位教师在全校上建构主义示范课,为这一教学模式的探讨和推广尽了力。共2页,当前第1页1
2.本学期参加市级以上论文教学论文和心理健康论文评比并获奖的29篇,98%为青年教师撰写。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本学期有张学军老师的论文获全国一等效,崔青、冯翠红等老师获省级一等奖。在我们编写的学校《2XX年教育教学论文集》中,青年教师的优秀论文占75%。
3.本学期课件制作、优秀教案的评比,曲俐教师获省级一等奖,郑晓燕老师获省级二等效,张兆忠、王奉华老师获省级三等效;郝萌老师获市级优秀教案二等奖。
另外,还有薛会英、王奉华、于崇浩、张学
军、孟帅、于亚明、张慧、孟勇等老师获省级、市级专业优秀指导教师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综合高中全体青年教师在杜校长的亲自指导下,全组老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实际工作中团结一心,甘于奉献,取长补短,积极进取,任劳任怨,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全省高一历史、地理两科的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地理通过率在全市名列前茅。以我们学生的基础,这种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本学期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虽说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许多进步,但离学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学期实制定的培训计划还有课件制作的评比和教育理论考核没有进行。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做好今天和明天的工作,在本学期的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培训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还有一定差距。
2. 培训对象的针对性不强。
3. 加强了培训过程的管理力度,但对培训结果的考核在落实上有一定差距。
4. 个别青年教师对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培训重视不够。
建议在今后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增强对青年教师师德教风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增强对青年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培训工作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培训纪律要求,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考核。
总之,总结一学期来的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如果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也与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全体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以及各有关处室的大力配合分不开。再一次对学校领导、各有关处室、学校工作督察小组的老教师们和全体青年教师表示感谢!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地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力争使青年教师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造型的转变,从而真正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把我校的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做得更好而努力!
附:1、青年教师板书比赛成绩
2、青年教师导课比赛成绩
3、青年教师教案设计比赛成绩
4、本学期青年教师培训考勤汇总表
一、带领本科组老师认真做好备、讲、批、辅等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信息课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但它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对学生来说,它虽不是主科,但却胜似主科。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的应用是如此广泛,学不好计算机,等于是新文盲。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科的教师来说,肩上的任务是非常重的。所以,本学期,我将尽力担负起备课组长的责任,带领本科组老师认真做好备、讲、批、辅等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我们的第一任务。
二、带领本科组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作为一门新学科,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用于备课和教研方面的资料几乎是空白。信息技术发展又是如此之快,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别说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教研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从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三、挖掘尖子生,做好培优工作,做好学生竞赛的培训工作。经过开学初的调查,我们在初一新生中发现了不少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着浓厚兴趣及一定特长的学生。为培养在这方面有兴趣及特长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我们将从这批学生中挑选一批尖子生,组建电脑兴趣爱好小组,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强化培训。同时,对原有的初二级的尖子生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本学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竞赛——第九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以往我校学生参赛的成绩不理想,今年我们将从兴趣爱好小组成员中挑选出几位特别突出的学生,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力争在这次竞赛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为城区中学争光。
四、积极培训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我校大部分教师已通过广东省计算机中级水平考试,部分老师已经参加了广东省计算机高级水平考试,很多老师已会自己制作多媒课件,计算机应用水平整体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有部分老年教师计算机水平还未达标,另外,本学期新进来很多刚毕业的老师,这些教师因未经过系统培训,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还欠缺经验。所以本学期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进行教师计算机水平的培训工作。这是我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
五、做好校园网站的改版工作及校园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学校校园网站第一版的设计获得了广泛的赞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行,第一版的设计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为此,我们计划在本学期对校园网站进行改版工作。并开发一系列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配套的应用软件,进一步提升我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六、做好全校电脑的硬件维护学校计算机的数量已达200多台,维护工作也增大很多。特是两个电脑室,因上机任务繁重,电脑出现较多问题。但身为全校电脑的主要维护管理负责人,我会尽职尽现,做好维护管理工作,保证电脑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教学及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级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快速发展的保证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信息需求的急剧增加,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迅速普及。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功能,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成为各个学校关心的问题,昌吉卫校也不例外。学校党委就信息化建设工作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并提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目标,即一年建设,两年达标,三年腾飞。学院领导要求各科室通力协作,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为此,2002年,学校还成立了信息科,指定一名副校长主抓信息化建设工作,派专人维护校园网和负责校外网的与维护,规定每个部门有兼职的信息员,并为每个信息员配备一台数码像机和计算机。从人员配备到设备保证,从责任划分到责任落实,学校各级领导层层抓落实,极大地保证了学校网络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加大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落实的前提
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学校在资金上加大了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几年来,学校共投资300多万元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目前,学校已建成连接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图书馆楼的校园网,全校所有行政、教学、后勤管理部门都实现了互联。校园网主干网千兆连接,百兆到终端,并通过专线与互联网连接。此外,学校还安装和使用了“正信华校长办公系统”,搭建了校园网的平台。目前,学校新闻、文件、通知、周程工作安排、学籍管理等均是通过校园网。学校各部门和班级都设有自己的主页,并通过主页介绍科室情况和班级情况。校园网的广泛运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为了使校园网及时更新内容,学校要求每个信息员每周向信息科交4篇新信息,并根据信息的使用量给予一定的报酬。为提高教师计算机运用能力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水平,学校为每一名教职工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为每个教研组、行政办公室配备了高性能的台式机。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学校建立了4间学生机房,配备了200台计算机。学校还建立了电子阅览室,配备了80台计算机,并购买了10万册电子图书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目前,学校一共有计算机510台,均可通过校园网与Internet连接。
学校投资为综合楼的每一间教室安装投影仪,提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层次。为方便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学校已建成闭路双向控制系统,并在学校的所有教室和实验室安装了电视。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学校电化教学的集中管理。学校投资购入设备,将学校原有的录像资料转化为数字格式,通过校园网实现了在校园范围内的视频点播。学校还投资建成了由学生自己管理和编排节目的电视台,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把身边的人和事介绍给大家,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及多元化发展需求。
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了网络覆盖100%,计算机会用率100%。学生一次性过级率97%。由此可见,加大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落实的必要前提。
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效益
首先,校园网发展的关键是网络资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学校购买了教师制作课件所需的图片、影像资料,并在校园网上与所有教师共享。使得教师既可以根据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搜集和整理学习资源,也可以从资源中心上搜集和下载资料。
其次,学校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注重对网络中多媒体信息的组织、编写和利用。如,编写学校、班级和个人的主页,这样,就可以把班级的黑板报办在网上。同时,将部分课程的课件放在校园网上,使广大师生都能加入到网络文化的创作和发展中来,并能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使网络在校园文化发展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除此而外,在培养全校师生对网络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中,学校还探索了一条在多媒体和网络的运用中,培训教师和学生的新模式。
再次,通过校园网建立学校VOD视频点播系统,并与校园网紧密结合,将学校所有电教资料全部加入共享,使每名教师都可以在学校内实现任意点播,从而达到电化教学工作数字化。在学生计算机培训中,学校也实现了教学内容全部上网,学生无论是上计算机课还是平时学习,都可以在学校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进行学习。
最后,利用卫生部设在学校的“双卫网”交互站,传输国家级的医学继续教育节目,提高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水平。2002年,卫生部“双卫网”昌吉地区的交互站在学校建成,通过该网络,学校信息科工作人员将接收的软件安装在各教研组的计算机上,使学校的教师可以在办公室内收看自己需要的继续教育节目。此项措施为临床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保证专业知识及时更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对提高昌吉地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仍须注意的问题
第一,校园网建设的重点应该是资源中心的建设。因此,校园网上必须有丰富的资源,才能为行政、教学带来便利。资源中心的建设可以采取购买、网上下载、学校采集、制作等手段建立。而学校各部门应在学校综合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开发或购买自己部门内部的管理系统并与校级的管理系统融为一体,提供校内甚至校外网络用户的信息查询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行政资源的共享。
第二,对教职工的计算机培训一定要跟上。通过培训,一方面可以使教职工更好地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并能深刻体会到网络带来的便利,且乐于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知识,制作出优秀的、专业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目前行业应用软件价格较高,如果学校仅仅为了几节课而购买软件,往往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此,学校应该尽量寻找能够符合行业需求、价位偏低的学习软件,让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能熟悉各类软件的应用。
推进高职校园信息化 提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承剑芬 沈明南
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到教学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再到教
学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数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从而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和扩展了传统校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功能,并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了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江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努力,拥有了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业,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及图书信息资源也相当丰富。但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科研,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院便大力建设校园网,并在此基础上,经过系统规划,最终分三个步骤初步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是校园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是各种应用系统的构建,最后是组织信息数据,集成各应用系统,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此一系列举措,学院在提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
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时,学院成立校园网课题组,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从图文信息中心、学生宿舍弱电系统(含计算机网络、电话、有线电视、监控)的组织建设,到校园网网络设备和主控机房核心设备建设,学院都充分考虑了各应用系统的运行;在搭建应用系统时,学院也充分考虑了信息的组织和集成,为校园网用户接收和发送各类信息和学院各类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基本条件。
前不久,学院荣膺教育部“高职211”工程院校,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院将在现有千兆以太网,主干网速率1000兆,桌面终端100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校园网基础设施水平,构建技术先进、应用广泛、性能稳定的千兆(N*1000M)带宽的主干网络,和一个包括认证、监测、追踪、加密、记录、路由管理、防火墙在内的安全管理系统,以建设成一个安全可靠的局域网;采用有线网和无线网相结合,使网络覆盖校园的每个角落。
与此同时,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也在进一步拓展中,在不远的将来,学院将完善基本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建设,实现校园一卡通。
教学资源的信息化
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资源库的多功能教学系统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提供方便的支持和服务。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已初具雏形。
一方面,学院建设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将所有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挂在网上供师生共享。在此基础上,按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借鉴国外同类资源库建设经验,开发了两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即数控技术和汽车技术专业;同时,学院还建成多媒体教学网络课件库,完善了素材库;建成了高度集成的视频教室及现代化的集教师演练与培训、精品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开发等于一体的教师教学资源中心。
为保证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符合国家要求,学院参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培养要求,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硬件方面,学院购置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包括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一套,数字摄录编录像制作系统(数字摄像机、录像机)一套等。另外,学院还配备专门人员,协助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保障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整合、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模拟信息数字化的进程,把学院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料转换成数字化的电子光盘并永久储存,等等。
另一方面,根据学院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学院建设了服务于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技术、财经等专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信息资料保障体系,将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建设成学生重要的学习中心。通过馆藏和江苏省高校文献资源网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使全校师生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需文献保障率在90%以上,在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同时,也为苏锡常地区的教育、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文献信息服务,成为无锡太湖科教产业园区的文献检索中心。具体措施是:
1.扩增电子图书资源
完善电子资源存储是模式,实现网络使用权、本地硬盘(本地硬盘存储容量达15T)、光盘等方式并重;增加电子资源的种类,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专题或专业数据库、教学课件、课题研究资料、视频资料等;通过校园网,光盘等资源实现电子资源借阅或拷贝;提高中国期刊网镜像站、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镜像站、超星数字图书馆等12个中外文数据库的利用效率。
2.改善办馆条件
建立健全图文信息中心管理体制,使人员编制数量和素质与学院的规模和发展相适应;建设多功能阅览室、网络资源阅览室,完善多媒体资源系统,实现学院综合教学资源联合检索和校际图书馆联合目录查询;增设电子阅览座位数,目前,学院电子阅览座位数已达300个。
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学院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系统主要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多媒体教学网络组成。学院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负责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而建立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基础系统,则由多媒体教学网络控制中心和60个学生学习单元构成,涉及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VOD服务器、交换机、音视频工作站和学生微机等设备配置。因此,此系统建成后,可以实现教育技术中心音视频资料的网络共享,其资源共享与自由点播功能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网络是否能真正发挥效益,管理是关键,而校园网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网络的运行品质,在这方面我校的做法是:
1、成立组织,保障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主管的网络领导小组,健全各室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设立专职网络管理员,具体负责设备的管理和教师的培训,保证网络正常高效的运行。
2、关键设备的管理
我校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关键设备的管理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网络中关键设备的任何故障都有可能造成网络瘫痪,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不便。校园网中的关键设备包括网络的主干交换机、中心路由器以及关键服务器。对这些关键网络设备的管理除了通过网管软件实时监测其工作状态外,更要做好他们的备份工作。因而只有靠网络管理员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主干交换机的性能和工作状态的监测,以及维护网络主干交换机的正常工作。
3、IP地址的管理
在TCP/IP协议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因特网的公共协议,TCP/IP网络主的任何一台工作站都需要有一个合法的IP地址才能够正常工作。IP地址管理是否得当,是计算机网络能否保持高效运行的关键。
如果IP地址的管理手段不完善,网络很容易出现IP地址冲突,就会导致合法的IP地址用户不能正常享用网络资源,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甚至回对某些关键数据造成破坏。
4、安全管理
随着内部网和Internet的相互连通,网络管理员除了要维护各种数据的可靠性外,还要保证机密数据的安全,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又成为网络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校制定了《明德校园网安全管理条理》,让教职工和学生明确自己的网上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法律、法规禁止而不可为的。另一方面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控和防护体系,设有反黑、反黄、反毒的三道防火墙并定期升级,作到万无一失,确保网络安全的畅通。
1 2 3二、校园网的应用
网络的开通贵在应用,不能只为上网玩游戏,走进QQ世界,单纯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只用于公开课教学,更不能成为一种摆设和点缀。
1、立足被校,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适应信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有了设备没人才,一切都是空有,据我校教师计算机水平较低的实际,首先,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使广大教师感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 的重要内容、重要条件、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是关系到下一代能否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大问题。从而能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积极自觉地去学习适应现代化教育技术。其次,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对老师进行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的能力。
开展培训初期,我们一方面对教师进行观念转变及心理疏导,从组织教师外出参观示范课、欣赏优秀课件入手,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熟练的进行单机叫教学。随后,我们又对每位教师的键盘输入及操作速度进行测试、记录和考核,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熟练键盘与计算机饿基本操作,以此作为现代化合格教师的标准,并与本学年评优挂钩,为熟练操作和运用网上资源奠定了基础。
为了实现计算机培训点上的突破,我们又对计算机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了更高一级的骨干培训,我么选出了几位骨干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高一级培训,然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备课,然后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全体教师多次 参加市、县多媒体软件制作培训。经过系统培训学习,全体教师都掌握了挂反的课件的设计编写与制作,他们从会操作到会设计、会制作,从不熟悉、不敢碰到一有时间就在计算机前跃跃欲试,兴趣昂然,流连忘返。将现代教育技术已渐渐融入他们是教学活动中。
1 2 3(½ÓÉÏÒ³)¡¡2¡¢ËѼ¯ÐÅÏ¢¡¢·á¸»×ÊÔ´£¬ÊµÏÖ½Ìѧ×ÊÔ´¹²Ïí
×¥½ô½¨ÉèУ԰Íø×ÊÔ´¿âÊÇÆÈÇÐÐèÒª½â¾öµÄÎÊÌ⣬½â¾ö´ËÎÊÌâµÄÖØҪ;¾¶ÓÐÈý¸ö·½Ã棬һÊÇ´ÓÊг¡ÉÏÓÐÑ¡ÔñµÄ¹ºÂò£»¶þÊÇ×éÖ¯¹Ç¸É½ÌʦÖÆ×÷£»ÈýÊÇÀûÓÃÏÂÔؼ¼Êõ»ñµÃÏà¹ØÐÅÏ¢¡£
3¡¢¼ÌÐøÍêÉÆѧУÍøÕ¾½¨Éè
ÔÚУ԰ÍøÂ罨³ÉÒÔºó£¬ÎÒÃÇÒÔ½¨Á¢Ñ§Ð£ÍøվΪͻÆÆ¿Ú£¬×é֯ȫÌå½Ìʦ´óµ¨³¢ÊÔÍøÒ³µÄÖÆ×÷Èùã´ó½ÌʦÔÚ½â¾öʵ¼ÊÎÊÌâÖÐÕÆÎÕ¼ÆËã»úºÍÍøÂçµÄÓ¦Óá£
4¡¢×¢ÖؽÌѧµÄÓ¦ÓÃ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新兴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的矛盾,了解这些矛盾,并逐步解决这些矛盾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之前提。
一、开设计算机课的学校猛增与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的矛盾
面对迅猛发展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且有一定的流失。实践证明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没有合格的计算机教师,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就没有质量可谈。因此,在领导重视、设备具备、课时保证的前提下,教师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质量的关键。“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曾明确要求:教师培训一定要在配机之前。这样可避免先购机再培训所造成的机器搁置,甚至购了一种机器还没用,就面临淘汰的危险,这是很大的浪费,自然就没有效益可谈。为了教师培训有所遵循,国家教委已制订下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对计算机学科教师、非计算机学科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目标,并据此编写了培训教材。但如何将培训工作层层落到实处目前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加大宣传落实的力度,更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
稳定教师队伍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方面。由于计算机学科不是必修课,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由其它学科改行而来的,这使计算机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师(如课时的计算、职称评定没有计算机系列等)。长此以往导致了一部分多年从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失。对此国家教委在9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已有明文规定,并在历次会议的讲话中加以强调,但至今在有些地方没有得到解决。随着计算机教师队伍的迅速扩大,在中小学职称评定中增加计算机学科系列已势在必行,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教师不可能满足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将成为计算机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进行超前的工作。
二、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与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时的矛盾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原来的只讲BASIC语言的课程模式向基础知识、基本应用和程序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组合的课程模式过渡。几年来,《纲要》对规范教学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改变了BASIC语言一统天下的计算机课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计算机课仍有很大的随意性,课时保证不了,有的只讲BASIC语言;有的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有的在没有其它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使学生受益少、兴趣小,机器的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当然没有高效益可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计算机学科发展历史短,各方面不规范、不成熟;二是受认识程度、设备、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三是不是必修课,在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的课时,在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中挂不上号,当然多学、少学没人干涉;四是受考试指挥棒的指挥,计算机课没有评估考核。尽管无论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已耳闻目睹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之迅猛,应用之广泛,但都不得不因升学不考而忍痛割爱。这种状况与社会上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失去了现代人最应具备的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想方法和能力。
计算机课程是目前中小学实施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渠道,保证课时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前进。从我省课时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配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都将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作为必修课开设,但课程计划中却没有计算机课课时,这是一个矛盾。虽然目前无机少机学校很多,但这些学校也应程度不同的开设计算机课,因此应考虑将计算机课列入课程计划给予一定的课时,并逐步建立考核和评估制度。这对已经开课的学校可促其规范发展、提高效益;对没开课的学校也可促其创造条件开课。
三、辅助教学亟待发展与质量高的辅助教学软件少的矛盾
辅助教学作为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它的应用和推广将大大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效益。目前,软件市场上CAI软件琳琅满目,但销售的教学软件大部分是习题集、单元练习、同步训练等书籍的照搬,这种应试教育的软件面孔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激不起太大的兴趣,体现不了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优点。而配合大纲、教材适用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辅助教学特点的高水平的辅助教学软件较少。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应用最多的方面,它的发展将极大地提高中小学计算机的利用率,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手段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将有利于发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服务。因此下大力气研究辅助教学的开展,将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的重要方面,也是最难的一方面。
四、计算机教研课题多与计算机教研网络没形成的矛盾
计算机教育包括计算机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由于计算机科学和软硬件技术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新东西层出穷,使得学校计算机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都处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发展中,这就使计算机教研工作具有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许多特点:计算机教研面广,知识密度大,新的课题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纲、教材不稳定,这些都给教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就必须加强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力度,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目前国家与各省市之间的教研网络已经形成,但各省与地、市、县级的教研网络还没有形成,个别地市配有专职计算机教研员,少数地市配有兼职计算机教研员,这种状况显然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顾及计算机教育的研究。另外关系没有理顺,各地市主管计算机教研工作有的是教研部门,有的是电教部门,这对教研工作的协调、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教研网络的现状,与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任务和众多的教研课题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