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堂教学体系

时间:2023-08-30 16:37:35

导语:在课堂教学体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堂教学体系

第1篇

关键词:五化教学;三维评价;五导行动;三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课堂教学“三维”评价体系(以下简称“三维”评价体系)应运而生,是时展的新生儿,教学评价迈向3D测评时代。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必然经过实践的检验,“三维”评价体系能否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只能用事实说话。

一、课堂教学改革催生“三维”评价体系的创设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五化教学”改革实践多年,所谓“五化教学”,即“课程整合化、教学模块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学徒化、考核驾证化”,①由此拉开学院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五化教学”顺应了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不由得让人联想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公式,②笔者将此公式构成要素――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素质简称为课堂教学“五要素”,并得知课堂教学“五要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

“五化教学”跟“五要素”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五化教学”是否喻示“五要素”的某种至高境界,或对其产生是一种导向作用?答案是显然的。不过,笔者也提出探讨,“五化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或导向,怎样衔接课堂教学“五要素”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呢?

同时,课堂教学“五要素”之间也必然存在内在联系,许多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五要素”的描述是多维度的,怎样来简明表达他们的影响力度与内在联系呢?笔者进一步联想,“五要素”多维度描述难以被普通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和掌握,是否可以借助三维制图原理来解决,即所有课堂教学“五要素”统一实行简化处理,采用“三维坐标”度量其内涵呢?

“结构决定性能”,课堂教学“五要素”作为课堂教学内在结构,必然深刻影响并决定着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整体反映课堂内在结构与内在联系,并能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

通过课题组认真探索与研究,创设了课堂教学“三维”测评模型与“三维”评价体系,因此,“五化教学”理念与实践,催生了课堂教学“三维”评价体系。

二、“三维”评价体系技术处理

“三维”评价体系在创设与实践中作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与优化工作,主要问题的技术处理如下:

1、维度指标,浓缩组合

经统计,“三维”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课堂教学“五要素”,二级指标为“五要素”的三个维度,三级指标为“五要素”每个维度的五个评价项目,每个要素小计有十五个评价项目,整个评价体系合计有七十五个评价项目(三级指标)。因此,对“三维”评价体系最初印象是维度与指标众多,不易把控。

课题组对所有维度和指标经过巧妙排列组合,将其浓缩于一页A4纸上(包括评价项目与标准、统计与计算),省略具体的标准要求,言简意赅,组合整洁,改变了评价者的最初印象。

2、以人为本,分步实施

七十五个三级指标,全面达标,确实不易,需要系统考量,分步实施。

因为,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质量是“五要素”综合体现,仅就教师单一要素讲,七十五个三级指标是每个教师长期的、甚至是一辈子的努力目标,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一名优质教师所具备的素养,并需要其他因素的密切配合,况且,经过测评系统实际测算与验证,得分区间分差较大,适合等级评定与分阶段达标。

因此,“三维”评价体系测评是务实的,体现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思想,从源头上消除形式主义评价方式。

正因为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任务,所以,作为教育部门需要做一份中长期教学发展规划,作为教师要做一份“教师生涯设计”。七十五个三级指标就如一面镜子,看看镜子,看清自己,就能明确课改方向。

3、三维图像,自动生成

三维图像,属于制图范畴,需要一定的绘图知识,依靠手工测绘,精度不高,且有碍观瞻与推广。为此,课题组组织攻关,已初步完成软件设计,使用者只要输入各项“五要素”数值,三维图像即可自动生成,并计算出结果,方便使用。

4、指标体系,灵活设置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三维”评价体系各级指标的设计,包括其名称、排序与权重均可以依照实情而调整,做到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尽显个性化设计。

因此,“三维”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讲,只是提供了一种思想、一种方式、一种模式而异,指标体系,灵活设置,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课堂评价。

三、“三维”评价体系实践应用

“三维”评价体系应用反馈有三:

1、形成“自评、互评、专评”三位一体评价格局

“三维”评价体系作为新生事物,首先在教师层面开展自评活动,引起大家浓厚兴趣,积极投入自我评价,一方面熟悉评价新模式,另一方面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实测映像属于哪种基本形态,如图1所示,并根据具体映像开展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适应3D测评体系。

(a)凹凸型 (b)扁平型 (c)修长型 (d)丰满型

图1三维映像基本形态

其次,在课程组层面开展互相听课与评课活动,探讨在新模式评价体系情形下所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在课程组层面,更多地关注课程教学质量曲线状况(图2所示),审视教学质量(V)随不同的教学项目(K)测出的曲线,提出课程建设计划,以控制峰谷线,提升中线。

图2课程教学质量曲线

最后,在专业组(或专业群)层面展开专题讨论,探讨在课堂结构性3D测评体系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专业组(或专业群)更多地关注不同层次或类型的课程(如专业课有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选修课之分)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专业发展规划基础上关注课堂教学改革。

2、催生“五导行动”,夯实基础

适应“三维”评价体系,试点教研室开展了“五导行动”,即导向(明确方向)、导学(终身学习)、导师(导师计划)、导生(师生关系)与导研(教学研究),夯实基础,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五要素”的改善,丰富 “三维”评价实践体系。

3、引导课堂教学正向转变

“三维”评价体系遵循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发挥课堂教学评价诊断、监督与导向功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能引导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加快引入并尝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颖教学方式,植入校企合作“三元制”或“二元制”育人模式,构建实践课为主的行为导向课程体系,为实行课堂教学正向转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三维”评价体系活化、固化与进化研究

随着“三维”评价体系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需要进一步做好“活化、固化、进化”三化研究:

1、活化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三维”评价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提供了一种评价思想、一种评价方式或一种评价模式,因此,异质课堂实施个性化评价项目与标准设计(即“活化”处理)是必然要求,所以,需要进一步做好“活化”研究,提高“三维”评价体系适应性。

2、固化

在测评过程中,对已取得共识或结论的测评项目作一阶段性(或总结性)评价意见,重点测评其他因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称为“固化”处理。实施“固化”处理,一方面用于总结和巩固教改成果,简化测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集中精力检测事先计划(或改进)项目的测评,检验课改效果。

3、进化

针对“三维”评价体系创设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适时调整或改进评价体系,称为体系“进化”,这是促进新生事物健康成长的必经途径。

“活化、固化与进化”对于“三维”评价体系的意义在于活化是基础,固化是手段,进化是目的,三化协同发展是硬道理。

“变革中研究,研究中变革”,是“三维”评价体系创设与实践的工作思路,期待在更广大、更深入的课堂教学与评价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共同迎来新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诞生。

参考文献:

[1]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许华春访谈实录[J].

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量化;反馈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自有其严谨的理论和操作规范。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因为受到种种限制,还不能做到十分完备和全面。特别是将具体的教学评价列入教育评价系统中进行综合研究,将会发现其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必然地向我们提出一个课题:如何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有效性,使它能够在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尽快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全面化的道路。

本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是将正常的课堂教学评价列入教育教学评价的系统中,全面分析与研究教师与学生在此评价中的双向关系,试图找出当前课堂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关于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些设想与措施,目的是建立常规而科学的课堂评价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正常发展。

研究中涉及的问题:我国现在的课堂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当前还需要克服哪些障碍?

研究及研究者的定位和声音: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又是教学评价中的核心。目前,我国的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正进入一个新的探索时期。随着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评价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也不断深化,评价的操作和技术也不断多样化,然而教学评价模式仍较稳定和单一。特别是在我国政治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开放的大教育观决定着我们必须正视世界教育发展的现状,把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推向一个新台阶。

研究领域:本课题的研究集中于教育评价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三级模式,其研究的对象是“课堂教学评价”。然而,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与整个教学评价,乃至教育评价互相影响、互相结合的。在我们的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的有关问题,这是符合本课题研究的思路的。

本研究“先行者”的文献综述:本课题宏观的研究比较充实,比如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从当代教育及教育学发展的角度,在探讨教育与人的关系的背景下,系统而有效地论述了当代教育评价的诸范畴与“一般理论”,肯定了“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①张大均、郭成主编的《教学心理学纲要》,虽然是一部研究教学心理学的论著,但对教学评价表现了独特的关注,专门开设了第十二章“教学评价”,并且着重探讨了“科学性”“发展性”“整体性”“民主性”等四个教学评价的原则,②使教学评价更为具体化、可操作化。张楚廷在《教学论纲》一书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其学习效果应该成为教学评价构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出:“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既要检查和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的教学效果,又要检查评价态度、习惯、鉴赏、兴趣、意志、品德以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的教育效果。”③笔者认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建构课堂教学评价的完整体系。正是在此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力图吸取各家所长,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力图找出更有力、更有效的改进措施。

本研究中关键词的定义: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指在一定场所,针对一定课程的系统而连续的教学活动;评价,是针对具体教学活动的理论认定和效果判断;指标,对一系列教学活动和环节的概念描述,有人为设定的具体判断对象;量化,与课堂教学性质相对应、相符合的具体实验指标,可由统计数字说明的定量分析活动;反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所获取的一系列信息,提供施教者或受教者参考并予以改进的能动接受过程。

本研究的拓展及主要观点:本研究着重在于“问题”与“措施”这两个方面,弥补以往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不足。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基本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当前教育科学现代化的高标准、高要求,显然需要对此有较为理性、深刻的反思。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以推进此领域科学研究的新发展。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南通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中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与统计结果,并对之进行系统分析与归纳,导出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以期与另外几位学者所总结出的问题进行比照分析,力图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来。

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尚有许多可探讨、可商榷的问题,但基本思路和目标是正确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将之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继续强化量化指标,并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反馈信息。这种反馈信息首先是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描述,既应该有对课堂完整进程和各种事件的有血有肉的语言描述,也应该有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行为的定量记录和各种行为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的深入揭示;既应该有对可观察的外部行为的描述,也应该有对师生内部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体验)的描述。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信息将对教师提供更多的帮助,遗憾的是,我们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是“只评价,不反馈”,甚至“评价”结果,即教评值“只供领导参考,不向教师公开”;或“只公开教评值,不公开具体教评项的分值”。这一种模糊操作,尽管有种种理由,却仍不能给受评教师以真正的、明确的、有深度的帮助。

当然,本课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应加强以具体量化为目标的实证研究,大量积累对课堂教学原生态的客观准确的描述。如能够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框架,想必会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注释:

①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58.

②张大均,郭成主编.教学心理学纲要.人民出版社,2006:423-424.

③张楚廷.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13.

第3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课堂教 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王蕾(1963- ),女,山东济南人,大连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辽宁 大连 11603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85-0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施行,随着《纲要》的颁布实施,我国也掀起了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热潮。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新课改目标下也不断进行着调整。与此同时,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等也都要求必须重新适应《纲要》的精神要求。随之而来的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其改变将直接影响课程改革各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效果反应与改进的指标参照,要求也必须按照《纲要》的精神进行变革。

一、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诊断”,通过评价结果所提供的信息,引导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督促学生不断进取,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以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全面发展。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科学管理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对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科学的评价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20世纪末,我国对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有很大进步,也有许多积极的变化,如更新评价理念、多元化的指标内容、互动的师生主体、动态的评价方式等。但在教学实践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制定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为了反映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实际,我们认为,评价体系标准的制定,必须在遵循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满足教育目标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要对师生双边活动进行判断,以客观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成效或存在的问题。为了使评价尽可能具有现实意义,应以“全面评价”的观点和原则作为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充分考虑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制定“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课程建设进行全方位评价。具体原则有以下几点:

1.方向性原则。评价指标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锻炼习惯、顽强拼搏、团结合作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2.全面性原则。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即对其总体效益进行评价。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实施和取得的效益,以及所取得的总体效果。

3.主体性原则。改变过去单纯评价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要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也就是说,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以学论教”,不仅重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整个教与学的过程。

三、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有相同之处,但因为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重要教学内容,因而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所不同。举例来说,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如图所示),过分注重显性效果,忽视了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学习情绪、练习积极性、优良道德品质和进步幅度等隐性效果。依照《纲要》的精神: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打破传统以技评和达标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以学生为本,在提高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动机,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以及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等”。同时,要注意到个体差异,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受益。课堂教学评价由很多要素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说对师生双方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和“学”两大方面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期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所突破。

首先是“教”的评价。教师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导,如果对其教学工作的质量给予宏观评价,内容可大致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微观而言,评价应该更加具体详细,要反映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科学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能力,依据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过程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成效,处理师生间互动关系的结果。其次是“学”的评价。学生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宏观地对其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内容大致包括学生在获得知识、传递知识和运用知识,以及发展个性、增进体力、促进健康、提高主体意识、道德水平等方面的收获和全面发展状况。就微观而论,评价应具体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技术技能掌握和运用等方面,以及包括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与行为准则,看到学生内在的进步与发展。

根据上述思想原则,我们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现状调查与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态度。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这种心理反应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交往、接触和联系而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上和行为,它是保证课堂教学的重要心理因素。具体内容如下:教学态度认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保证课堂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包括研究《大纲》、分析教材和学生情况、撰写教案、场地器材的安排以及安全措施的检查等。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上课前,必须认真检查场地器材设置,彻底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具体内容如下:课前准备充分,教案撰写认真、设计合理;能及早做好场地器材的安排和安全措施的检查。

3.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师规范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具体内容如下:遵守课堂常规,讲课用普通话,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有热情,有感染力,吸引学生注意力。

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启迪学生思想、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总和。在这方面内容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需要,重视体育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具体内容如下:教学内容充实,与教案相符;不仅教给学生运动技术技能,还要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和经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人文精神。

5.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大部分课都是在室外进行,所以受自然条件因素影响较大。具体内容如下:课的结构合理,即课程各部分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都必须是合理的,场地、器材等资源也能充分被利用。

6.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如下: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讲解简练准确,重点突出;示范动作规范,示范位置和示范面合理;教学技能突出,教学有创新。

7.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保证,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具体内容如下: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学习情绪和积极性,练习认真刻苦。具体内容如下:能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等。

8.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强调要遵循体育教学原则;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给学生思考、创新的空间;能及时正确处理突发事等。具体内容如下: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体育教学原则;课堂中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能给予学生思考、创新的启迪;能做到因材施教;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具体内容如下: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体育教学原则;课堂中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能给予学生思考、创新的启迪;能做到因材施教;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

9.运动负荷和练习强度。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练习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变化和适应规律安排运动负荷。具体内容如下:运动负荷和练习强度安排合理,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符合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

10.课堂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对象,强调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上,我们强调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具体内容如下: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有80%以上的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及情感体验、品质养成等方面达到预期结果;学生进步明显。

另外,我们还设计了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满意度评价内容,供学生评价教师时使用,主要分为五个方面:(1)教学态度:教学态度认真、语言表达清楚、指导及时、注重区别对待、师生关系融洽。(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丰富、运动量合理,提倡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3)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丰富、技术技能纯熟、示范准确、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4)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练习自觉性不断提高;不怕辛苦、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逐渐养成;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技能水平不断提高。(5)成绩评定:教师评分公正、考试内容合理、考试形式合适、评分标准合理。

四、改革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评价指标要多元化,在实践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对普通高校延续多年的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我校制定了相对比较完整,适合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在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同一名教师用了修改前、后两个测评表进行评价,结果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修改后的评价表更能直接反映教师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虽然表面看起来评价的内容较以前多了,但在测评时更加容易操作,也能更客观地反映教学实际情况。另外,学校把学生对教师的考评表修改为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测评表,可以更方便学生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但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设计的评价表,最终的结果都是只给教师打出相应的分数。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如果我们不看整个评价内容而只看分数的话,根本无法知道相同分数的老师上课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他们的教学特色。因此,如果不是为了特殊的需要,我们可以将测评表中的各项分值和系数去掉,多去发现问题,以求不断改进。

第二,评价既然是为了检查和修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那么,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使它不形同虚设,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就应该经常性地得到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的反馈信息。在调查和征求意见时,我们发现以前的课程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导致教师上课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建议,课后,师生之间要及时面对面地(或通过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互相交换意见,多交流沟通,以达到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三,目前,学生在评价体育教师时,会出现态度不认真的情况,原因之一是因为学生觉得老师们上课很辛苦,不忍心给老师打低分。另一个原因是原来的评价表中的部分内容与体育教学情况有差异,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将“百分测评”改为“满意度测评”,内容应该与体育教学更贴切,也更能反映教育实际。

[参考文献]

[1]郭泽成,周岳峰.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Z].2002-08-06.

[3]蓝锐彬,戴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探索[J].广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12).

第4篇

关键词: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策略

一、评价目的的丰富和完善

评价目的作为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核心所在,它的设置关系到评价内容指标分配的权重等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断地朝着全面、深化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智力、思维等发展的途径,也为教师展开教学研究活动提供了场所,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为了深入、切实地了解和改进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根据一定的教育评价观和评价标准,运用适宜、可行的评价手段,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整理,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及其效果作出的价值判断。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促使教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更好地掌握教学实际情况,有效地实施教学管理,还可以促使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观自己的教学,进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进行诊断和评估的重要途径。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的诊断与评价,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首要目标,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效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教学主体之间的配合、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内外一体化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我们将上述可以反映课堂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原则制定成评价指标和评价量表,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同行等评估、诊断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提供参照依据,通过对教学状况作出系统的分析,从而更加便捷、全面地实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促进教学的改进与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课堂教学包括两大基本板块,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师教的情况和学生学的状况进行监控,是进行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目标。我们通过对这两方面的监控,清晰、全面地了解课堂教学实况,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优点与出现的缺失,找出缺失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途径,获得完整的评价结果,从而促使他们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计划,改善自身教学行为,进而促进他们自身的进步与专业化发展。此外通过监控课堂教学掌握学生在每阶段的学习中呈现出的共性问题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情感与素养的提升,获得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中学教学质量评价时,通过对教学状态的有效监控,掌握大量教学信息,可以为科学有效实施教学管理奠定基础,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与思路,提高教学质量。最后,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有效地实施教学管理作为通过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所要达到的另一目标,对于完善中学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可以掌握大量的有效课堂教学信息,结合评价反馈结果,有利于教学的管理部门更全面地掌握教师队伍的状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管理提供真实、全面、客观的依据和标准,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施的有效化,为中学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二、评价内容指标分配的合理化

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评价指标分配的过程中要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反映课堂教学中的某一方面。此外,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要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实际价值,是对中学课堂教学的本质的体现。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当下的教学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以及评判,更要对未来的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将现代教学评价观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相结合,合理分配评价内容指标,切实做到评价内容指标的细化以及广泛适用化。简单来说,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对构成教学活动的不同要素进行评价,然后进行整合。这些要素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学生的课堂实况,新课标提出,应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从学生的实际反馈获悉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否。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需要从学生是否明确学习目标、能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能否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是否可以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要落实学生参与学习情况。二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全貌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代表意义。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活动,带动学生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加以关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评价,不单单是关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还应该考虑教师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影响,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把握、板书设置等。三是课堂教学环境,这是客观要素,通过对于课堂教学中所需器具的准备情况等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价。课堂环境完善与否关系到教学活动开展的顺利情况,不可否认,教学设施完善度高的学校其课堂教学完成度也高,如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有利于以影像为形式的课前导入的进行。由于评价目的与评价内容指标具有某种特殊的联系以及对照,因而评价内容指标的分配要充分考虑评价目的的设定。那么在进行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的提升就是追求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也要不断发挥作用,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为课程改革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追求效果和效率,教师要加强对于新课标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的畏难心理等,减少课堂教学阻力,为尽可能多的教学成果的获得减少时间和精力。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对评价主体的准确定位。评价主体的确定关系到评价活动的有效性,所谓评价主体是指在参与评价活动中起主导评价作用的人或团体。在新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要对评价的主体进行深度探究,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重视并发挥学生、教师队伍、科研学术部门等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树立起多元的评价主体观。首先,学生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大众主体。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授课的对象以及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参与者,需将其置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位置。因此,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要求,在评教因素中提高学生评价权重的分量就成为当务之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授课熟练程度、教学内容的把握、课堂应变能力、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以及能否因材施教等方面都有很全面、很直观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使学生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最具有发言权。其次,教师队伍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主体。除学生以外,教师自身、同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等为代表的教师队伍对于中学课堂教学有着较为直观的感受,能够对于课堂教学做出自己详细而有效的评价与判断。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在新课程理念下,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相应的教学行动策略及情感态度。但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与真实生成的课堂肯定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预设和实际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对于同行而言,他们的相互评教对于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对学生以及课堂教学有长久的接触,使得他们能够把握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他们对中学的课程性质、教学相关方面等有着详尽的了解,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掌握评价的尺度与力度。对于学校管理职能部门而言,每个学校所属的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等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都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各种听评课、教案抽查等教学评价活动,可以对中学课堂教学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与评价,他们的作用是其他评价主体所不能替代的。再次,科研学术部门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学术主体。学术主体作为在新课程改革中新出现的一个评价主体,包括地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研究专家等。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相应地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中对教育教学进行科学研究,中学教师呈现出向科研型、研究型教师转变的趋势。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以科研促进教学,因此在新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科研学术部门也应成为评价主体的一部分且其作用不容忽视。

四、评价方式的多重性质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需要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以及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也需要对教师教学的各个步骤,以及学生的学习实况等进行详尽的评价。因而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与目的的延续与革新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一部分,评价的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评价时机的不同、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同等情况,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性。事实上,进行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制定评价内容、收集评价信息、选择评价方式、反馈评价结果等步骤,每一个步骤的开展,评价者都需要根据评价对象的情况、当时评价的情境选择以及评价目的等,借助一些相应的评价工具后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进行。常见的评价方式有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法、问卷量表法、教学档案袋、情景式面谈等,相应的评价工具包括调查问卷、档案袋、问题情境测验等。对于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而言,评价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评价方式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评价能否顺利开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方式要从讲授走向合作探究,关注点要从强调结果转向强调过程。所以,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也要及时做出调整,改变以往教学评价中对形成性评价忽视的局面,完成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新课改下所要求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定标准。这就要求在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能力、整体素养的提升;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因此,在选择评价方式时要具有针对性,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与过程。针对不同学科,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学课堂教学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以语文学科为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所以对于评价方式的选择,既要符合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规律,又要结合学科特征,体现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特点。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将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各部分糅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在对评价方式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及师生双方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对于一段时间内教学状态的总结,其结论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及时且有效地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二是对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优点加以表扬。因此,在选择评价方式时要具有激励性,以此促进教师、学生,乃至整个教学环境的良性发展。

第5篇

从泰勒1932年“八年研究”中教育评价的第一次提出到现在,评价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评价行为,它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我国,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1)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在学生口、手、体、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相关知识的主动构建. (2)改进教师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从单纯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三重身份,充分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可以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教育评价的作用不在于证明,而更多的在于改进现有的状态. 教师从评价中获取的反馈信息,可以更科学地组织教学,保证教与学的信息畅通,使教学活动处于动态平衡的良性循环中. 学生通过评价获取的反馈信息,可以更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努力方向,有目的地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自评体系

(一)学生自评体系设计原则

在传统的评价指标中,指标的直接可测性和可观察性、相互独立性、整体完备性和本质性、公平性被较多地强调,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自评体系,还需要遵循的有:

1.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参与度、合作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其中,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建立成长记录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成长记录中的选择材料可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教师看到之后提出修改意见.

2. 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学段目标”和“推迟判断”广泛受到关注. 所谓“学段目标”,是指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推迟判断”主要是指一些对自己测试结果不满意的同学向老师申请重新作答,老师再次给出评价的情况. 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是那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推迟判断”的做法,允许他们第二次答题,并对第二次的试卷作出评价.

3. 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要在于观察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试图寻找其他途径,与他人进行合作. 在问题解决之后,是否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对结果进行解释.

4.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广泛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甚至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方式的选取上,既可以采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等方式. 总之,教师应该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综合比较,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

5. 评价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为主的方式. 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 定性描述可以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的结果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自评体系具体设计

根据上文对设计原则的分析,现主要从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来设计学生自评的评价体系:

现对上述评价标准做一简单分析:

1. 从知识目标进行分析

(1)是否听懂上课所讲内容,是否掌握课上所讲知识

听懂所讲内容是最基本的知识目标. 教师在授课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简单复述课堂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并简单阐述说一下自己的整体感受和理解,期望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知识目标无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设定一些题目,客观而真实的测验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加全面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是否能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新旧知识的前后连贯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有不可隔断的联系. 比如在四则运算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乘法的有关规律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改用加法来实现相同的计算,以此达到新旧知识的连贯.

2. 从情感目标进行分析

(1)是否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某种意义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更重要.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平时生活中的小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生动有趣.

(2)是否能欣赏或感受到数学之美,是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体会到了数学之美,数学的学习便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从中得到的也不再是痛苦的回忆,而是快乐的享受. 学生将数学的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体验,对于情感目标的培养,对于数学知识目标的学习都是很重要的.

(3)是否能认识到数学的文化地位,是否能认识到所学知识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是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等)的基础. 只有认识到了数学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才会对数学的重要性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热爱和重视数学,以应用的激情努力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数学是一门环环相扣的课程,一个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知识的学习,只有充分认识到当前所学知识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性,才会对其付出足够的努力,进而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 从动作技能目标进行分析

(1)是否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所有的动作技能中,成功发现并提出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 一个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是不会过分关心自己的数学学习的,也就不可能发现什么有价值的问题了. 发现问题之后,成功的提出问题又对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用数学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敏锐地发现问题,准确地提出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追求的.

(2)是否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否能做到举一反三

数学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抽象. 能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动作技能评价的基本指标,也是数学能力的最终表现. 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强化了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了知识应用的能力. 能否做到举一反三是检测一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只有对数学规律的深入理解,具备了足够的灵活性,才会在解题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才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灵活应用.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德尔菲法,指标体系,权重系数

【中图分类号】G640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方面

目前我国各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通常是设定一些评价指标,然后将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各评价指标赋予一定的分数,最终得到对一个教师的综合评价值。在具体量化打分指标上,各学校的评价内容,相差无几,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但很少在评价内容中,考虑的课程的理念问题。每门课程,都有其相应的课程理念,诸如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货币时间价值理念和风险意识;在统计学课程中,要树立以量化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世界的理念。

(二)评价主体方面

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评价,不同的学校其评价主体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包括领导、教学督导部门、同行和学生。不同的评价主体,其评价的内容也基本上差不太多,这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学督导部门的评价,主要采取对任课教师抽样的方式进行评价,即使是对全体教师听课,也无法进行全程跟踪,同时受到督导人员专业的限制,很难做到评价的全面、准确。教师同行评价,通常也采取随堂听课的方式,因此同样无法做到全面、全过程跟踪听课,所以也很难做到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评价,总体上来说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但学生评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对评价指标的理解上不一定很准确,在评价的态度上也不一样,对教师授课的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评价也不一定很准确。

本文根据以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试图设计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引导教师采取更加有效的授课方法,提高业务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关键是要科学地选择评价项目,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必须与评价的目的相吻合。其目的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就需要根据这一评价的目的来确定评价指标。

2.客观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内涵,能够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规律性。

3.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即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指标不能仅局限于反映课堂教学某一方面的特征。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应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完整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貌。

4.相互独立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尽可能地选择相关程度较低的指标。各评价指标间的关系应该是互斥和互补的有机统一。

5.可操作性原则

确定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尽可能地考虑其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和易操作性,评价指标在尽可能保证评价准确性的前提下,要尽量简化,方便资料的收集。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权重系数的确定

(一)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

指标体系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确定方法德尔菲法和分析法,定量确定方法试算法和系统聚类方法等;权重的确定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赋权法,一是主观赋权法,二是客观赋权法。

德尔菲法( Delphi Method),又称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该方法主要是由调查者拟定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专家组成员进行征询;而专家组成员又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其基本步骤如下:

(1)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确定专家。

(2)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家提出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复。

(3)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并提出相关意见的。

(4)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

(5)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以便做第二次修改。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三、四轮。

(6)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系数的确定

在对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德尔菲法来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专家共10名,其中,学校督导部门及教务部门专家4人,二级学院院长及系部主任3人,教师3人。经过三轮的反复征求意见,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及权重如下表:

注:该指标体系的各项权重,是根据最终调查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数,并对其平均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经过计算,各专业给出的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的标准差系数均控制在20%以下,意见基本趋同,所以其平均数可以作为权重系数。

(三)在实施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评价可以学期期末进行,在评价时,需进行宣传教育,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学生评教结果客观公正,并且要保证学生评教的参与率。

2.同行评价可采取观模课,录播课的形式进行。教师评价更注意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校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发展性;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96-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成为了变革的主要阵地,这就使得对课堂教学达标程度做出相应价值判断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也需有所改变和侧重。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1]这就表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价值要求,采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客观公正地对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教的过程、学的过程以及教学互动过程做出价值判断。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而遵循“发展、创造”的理念,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项不断发现、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创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发展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还能使学生既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学会用数学思维来正确认识自己,数学素养不断提高;还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学习策略;还能用动态的视觉来导向、调控、管理、激励数学教学活动,使其朝有利方向发展。

二、反思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经历了一个由迷惘到逐渐明朗的过程,但在实践中反思此过程,笔者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一)评价标准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一直采用理论演绎的方法,即以一堂好课的标准为出发点,把其逐步分解成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最终形成一整套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虽然该方法在强调指标独立性和体系完整性方面有一定的优点,但由于只有演绎没有归纳,缺少对教师、学生、一线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以至于评价标准实际应用不强。此外,评价标准还具有模糊性。比如说,很多人都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之一。但到底什么是“有效互动”?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明确界定的问题,以至于争先恐后、小手如林、热热闹闹等成为了有效互动的新形式。

(二)评价主体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谁说了算?最常见的是评课的专家学者、教师说了算。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自己的评价,家长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被忽略掉了。此外,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谁来评价,最常见的是教师一个人来评价。学生的自评、互评没有充分发挥合理的功能。这些都使得评价主体出现了单一化倾向,不利于评价的客观公正发展。

(三)评价方法

受西方实证化的教育评价方法影响,我国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在走着“实证化”、“定量化”的道路,即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客体的教学进行赋值式或等级式的定量评价。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好像很科学、很公正,但实际效果并不乐观。教师和学生从单纯的等级或数字中并不能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无法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而,力求做到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是必须的。

三、构建发展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一)评价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因而初中数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要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立场,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应局限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因此,发展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在于使教师在每一次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得到反思和改进,不断追求真正体现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策略,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体现发展性和客观性原则。初中数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要强调用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主体的行为,重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讲究评价标准的合理、可行,评价方案实施的透明、公开。

(二)评价体系设计

评价要点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纲领。其评价点主要表现在:①整个课堂教学是否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测量的教学目标;②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③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关系着课堂教学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否围绕、反映教学目标;②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③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熟练,能否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④例题、习题、作业、课堂小结等的选配与讲解是否科学合理。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互动三个方面。教师的教: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②教师能否对其课堂教学内容做到讲解熟练,举例恰当;③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需求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与策略;④教师的教学能否做到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需求;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及时,是否有针对性;⑥教师能否把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使其结构严谨,深浅有度;⑦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能否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

学生的学:①学生能否明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参与状态;③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④学生是否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表述数学问题,并愿意对其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⑤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具有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互动:①教师能否根据不同的情况,恰到好处地向学生提出各种与数学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并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及时地反馈;③整个课堂教学是否真正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课堂管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得当与否,关系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效果。其评价点主要表现在:①教学方法是否与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符合,是否有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②教学方法是否与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相符合,是否表现出由浅入深、因材施教;③课堂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④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是否有利于宽松、愉快的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

(5)教师素养

对于教师素质的评价,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体现在: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坚持教书育人的思想理念,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②教师的整个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求;③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清晰、流畅,教师的教学体态是否亲切自然、庄重;④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有着积极的数学教学情感、态度、体验。

对于初中数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棘手的、不断生成和变化发展的问题,它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因而笔者在这里只是对其进行一个尝试性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中还需做出不懈的努力,使其不断得到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8篇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一、现阶段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分析

提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具体做法,但是现阶段最主要的评价就是主体评价为主。所谓的主体评价,即是有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主要由人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的评价,或者说,多元化主体评价是综合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模式。因此,在设置、健全、完善高效课堂教学质量体系时,必须分析不同的主体评价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发挥和整合优势力量,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各评价主体、性质、目标和工作方法的差异,明确好评价主体间共性与个性的东西,并在各级评价指标、评价权重中得以体现。目前高校评教的主体都与教学质量有密切关系:学生、专家、教学管理人员[1]。

(一)学生评教模式利弊分析

学生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后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有效价值评价。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将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直接评教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评价的整体权重中也占到较大的比重,国内研究也表明,学生评价己经被广大教师接受或欢迎。一般认为,学生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中最有价值的评价。但是,有研究表明,学生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评价者值得考虑。尤其是在目前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下,功利主义思想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也渗透的比较严重,有些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很大程度上和该教师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及格率等挂钩,而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质量反而居于次要地位。而且,学生评教还要受到课程本身的性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并不能完全形成真正客观标准的评价结果。

(二)专家评教模式的利弊分析

专家评价是指学校专门聘请来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行家,通过跟班听课来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这在高校主要运用在准备晋级职称的教师的教学环节活着是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等带有检查考核意义的阶段,还没有普遍适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专家一般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视野更宽阔,站得更高,能够从学科发展和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角度对教师授课进行理性的评价,因此专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专家同行听课毕竟要占用较多时间,在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较重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听课的课时。另外,组织退休教师成立督导组随堂听课也受到督导年龄、体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加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方式的不同,专家评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管理人员评价模式的利弊分析

高校的各级管理部门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监督活动,是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尤其是高校的教务管理部门,更是直接负责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管理者。教学管理人员课堂评价特别是院校领导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但是由于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繁重,很难将精力全部集中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尤其是目前衡量高校排名的主要因素基本集中于科研领域,作为高校管理人员,主要工作精力也在于如何提高单位的科研工作实力,因此真正落实在教学上、尤其是通过随堂听课的方法获取的信息更是不现实。通过组织学生谈话等方式,也未必能真正获取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真实反馈。

以上即为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主要模式,其中,学生课堂教学评教是其中的最主要评教模式,占最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设置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生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单一化

评价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目前的评教主要是以网络问卷选择为主,一般都是全校统一的问卷模式。采用这样的指标体系,从操作方便、规范角度考虑是可取的,看起来显得公平,但实际上,统一的指标体系,无法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做出客观评价,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学科或专业课程的特点,抹杀了被评价课程的专业性。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实有高低,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课程性质对学生评教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用同样的评价表去评价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即使在得分一致的情况下,实际教学质量也未必相同;而得分上的差异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上的差异[3]。

(二)学生课堂评价价值导向功利化

我国目前学生评教是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评价因素,也是教师各类评奖评优的中药衡量指标;而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除了课堂教学中的互相配合,教学评价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往往学生会通过在评教中的活动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考评施加压力。甚至出现对学生要求严格、学术严谨的老师被学生打低分的情况。这种不良倾向长期以往发展下去,必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高校整个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的科学性与功能性。此外,从评价目标的设置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的评教依然以“知识”和“讲授”为中心,很难反映出教师与学生的“个性”、“思想”、“交流”方面的内容,而国外则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兴趣”与“探究”,真正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

[2]陈悦.学生评教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3]谢博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周德军,(1978~),男,江苏阜宁人,江苏大学文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法学教育与社会法学。

第9篇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自学 实验 探索”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张地进行中,在新的课程体系面前,我们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物理中有一些定理和概念,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和说明有可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只是一味跟着教师走。这时如果我们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少讲一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表象自己来推导、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会更深一些。这样“自学、实验、探索”的新课堂教学结构就应运而生了。所谓“自学、实验、探索”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指在一节新课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应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教师启发诱导

所谓启发诱导,就是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有迫切需要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启发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一)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时,通过小实验:一根粉笔和一张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它们下落的快慢;然后把纸片揉成纸团再和粉笔一起下落,再来观察下落的快慢。由两次实验现象的不同,学生会激发对本节内容的强烈兴趣。(二)通过复习旧知识启发学生认识新的问题。这种启发方式在讲纯概念的公式、定理时,常常会用到。比如在恒定电流部分,由旧的公式推导新的公式时就会采用这种启发方式。(三)以讲有关的故事作为启发手段。比如在讲“万有引力”时,通过向学生讲牛顿的故事来引入新课。“有一天傍晚,沉思中的牛顿下意识地向后院的苹果园走去。园子里,苹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苹果,空气中充满着沁人心脾的果香,对此,牛顿全然不觉。突然,‘吧嗒’一声,树上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被风吹落在地上。牛顿的思路一跳:咦!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掉?难道是地球的引力在吸引着它?!”由这个故事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向往。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知道解决什么、完成什么任务,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

二、阶段自学练习

首先,出示自学问题,要求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段时间教师不打断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读练交替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辅导是对学生自学的补充和提高。在学生自学时间里教师可以边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概念性较强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得到准确理解。有的学生在自学时不求甚解,不会就问,这时教师应耐心引导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尽量不给予正面回答,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落后生,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好,其关键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发挥作用,对这部分学生应重点考查他们的练习情况,重点检查他们的解题步骤是否完整合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个别辅导,让他们各有所得。

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书中的插图做到会讲解,将书中的图翻译成物理现象,这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与灵活运用,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术语的能力,同时根据重点内容,适当加一些变式问答,帮助学生把书读透读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了解学生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必要时给予讲解,为学生排除自学障碍。

练习和阅读一样是自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自己检查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打乱学生的自学思路,要注意观察学生自学中产生的模糊观念和是否按要求核对答案,一旦有上述问题时,要求学生或是重点看书或是提醒他们要严格遵守自检要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检习惯,在自学中遵循:凡是学生能通过看书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解答,切忌包办代替。

三、实验探索和概括总结

这个阶段是最不容易做好,也是最难的一个阶段,是完成一节新课的重点部分。针对新课的不同体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效果和学生情况灵活运动,可对其进行必要的增减。本阶段具体做法是:(一)教师创设物理情景或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三)要求学生设计各种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共同寻找确定最佳实验方案。(四)进行分组实验取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而获得新知识。(五)引导学生把所学得的知识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