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最新的医学技术

时间:2023-08-30 16:37:40

导语:在最新的医学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最新的医学技术

第1篇

研究生自身临床能力较弱。目前,我国临床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工作1-2年的年轻医生、基层医疗单位和部队卫生所等小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这些生源由于入学招考制度偏重于理论考试成绩,不少学生缺乏扎实的临床规范化的培训。部分来源于小医疗单位的学生,由于医疗条件的局限,缺乏严格规范性临床训练的机会。少数应届本科毕业生未获得职业医师执照,入学后难以在临床得到充分的实践。因此,研究生入学前临床能力较弱成为入学后培养方式的难点之一。研究生入学后,为保证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导师需强化研究生临床培训,严格按规定轮转临床二级学科,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始终贯彻以临床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养模式。培养和考核方案重科研轻临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以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专业学位的培养仍然受到学术型学位教育习惯的影响,导师在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临床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重科研轻临床,科研选题重基础医学轻临床医学,忽视了对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到的仍然是与他们的临床实践联系不紧密的理论知识,而临床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无法满足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务主管部门侧重于最后答辩的通过,而对临床培养具体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以致部分研究生临床轮转未完全达到要求,部分学生临床技能水平无明显提高,实际上仍然是科学型学位。导师指导临床实践时间不足和方法单一。由于近年来研究生培养规模的迅速扩大,个别导师研究生人数达5个或更多,加之临床和科研工作繁忙,研究生和导师见面频率缩减,研究生达到一对一的临床指导和交流时间相应减少。部分导师知识教育方法单一,重使用轻培养,重知识轻方法。进入课题研究后,个别导师存在“连拖带抱”和“撒手不管”的两个极端现象,未能发挥导师的有效指导。研究生初出茅庐,临床和学术相对稚嫩,需要导师的悉心知道,让他们穿越学术迷宫,少走弯路,如果导师没能认识到导师的作用核心,不按照培养方案要求科学指导学生,不能为研究生培养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那么一个不好的结果是,研究生的知识水平不会有多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不可能真正掌握临床科学的真谛。

2导师指导的三个核心

带到临床知识的前沿。临床知识的前沿主要是指临床专业领域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最新进展和研究发展的新方向。近年来由于随着基础医学、诊断学、影像学、药物学以及医疗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更新,临床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飞跃发展的阶段。如出现新的疾病禽流感、SARS等;新的诊断技术如免疫、遗传基因疾病、病因诊断、诊断技术等;新一代如CT、B超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均显著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因此,只有大量阅读有关学术期刊和论文,才能掌握学术动态和某个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在这一过程中,导师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更新知识,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融进临床的实际和课题之中,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和领悟临床前沿知识的价值和先进性。提升临床诊治水平。临床诊治水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三基”掌握情况,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临床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能力、诊断治疗、临床技能、决策能力等内容,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诊疗过程实际上是“三基”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相结合,经过反复、缜密的分析整合,最后得出诊断及治疗方案并将其用于疾病诊治的过程。临床医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临床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临床实践。导师应该全力增加研究生的临床实际操作机会,采取典型病例、疑难和危重病例讨论等方式强化他们的知识,从事临床操作时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科室轮转期间要指定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带教,要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要求强化“三基”培训,更新相关学科知识和临床技能知识,以达到独立处理二级学科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的培养要求,以使他们的临床诊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提升临床科研水平。临床科研是指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研究,其目的是提高诊断水平、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和进行疾病病因的宏观研究。临床的研究问题从哪里来?首先是从临床实践中来,再带着问题去查阅文献,分析和评估文献后才会有科研问题的产生。因此,导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对未知和难点未解问题提出思考,形成问题。问题形成后,又要进行临床科研方法的指导。随着近年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及循证医学兴起和应用,临床科研正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临床科研不单是以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的方式来总结临床经验,而更多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交叉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诊断试验、医学序贯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临床问题,因此,导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研究生选题、设计和方法等研究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保证临床课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3导师指导的有效方法

3.1病案讨论

病案讨论教学法是病案教学法的重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病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查阅参考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并提出正确处理意见,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讨论式教学法。临床病案讨论主要包括典型病例、疑难和危重病例讨论。病案讨论教学法的好处在于可在短期内较全面地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这教学法有如下的优点:①可把最新的疾病诊治指南运用到病例讨论;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患者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心率加快、两肺广泛湿罗音及哮鸣音、心尖部奔马律等,哪些症状反映了患者疾病危重程度?左心衰竭发生肺淤血或慢性肺淤血的原因是什么?最新的认识和治疗措施有哪些?怎样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针对这此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对于多学科参与的全科和全院疑难和危重病例讨论,研究生要积极参与,查阅相关诊断和治疗的文献资料,踊跃发言,锻炼自己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从多学科的角度拓展临床视野和全科临床实践能力。其次,病例教学还能增加导师的知识储备,拓宽导师的知识面。因为教师在准备病例问题讨论时,必须要准确地掌握和熟悉病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刻苦钻研,精心准备,扩大知识面,对导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3.2文献检索

医学文献是生命科学重要的信息载体。要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就必须学会查阅医学文献,这是每位生命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很多研究生缺乏这一技能,不会应用文献检索去更新自己的临床知识,选出的临床研究课题也不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当遇到一个不熟悉的疾病,遇见不懂的临床表现或治疗方法,碰到现有知识不能解释的问题,首先就需要检索文献,通过文献可以知道现有的临床诊治现状,他人的认识、经验、成果,最新的临床诊治指南和今后的研究热点、难点和方向,通过这一工作更新了知识,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对于尚不能认识和解决的问题,就成为临床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向。对于临床硕士专业研究生,检索文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临床诊治现状和进展;②搜寻循证医学证据;③查找临床科学研究的立论依据。因此,导师要充分利用研究生在病案讨论、课题开题、撰写文献综述和论文时加强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古人曰:“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对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通过文献检索,让他们能有效地检索生命科学文献,提高筛选、阅读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将最新的知识指导临床工作和科研将使研究生的诊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3.3循证医学

第2篇

循证医学是应用现在全世界最新、最好的临床研究成果,结合医生个人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作出最佳的医疗决策。这种崭新的医学思维模式首先强调要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医生的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以及自己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最后给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它以患者为中心解决临床问题,要求临床医师在现有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水平下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寻找并评价正确的信息,综合分析得出更加科学化的临床医疗决策以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循证就是以事实为依据,科学地、合理地、个体化地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设计出安全的,有效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医疗方案解决临床问题。循证医学是科学的的方法论,是通过实践,求证到解决问题的过程,适应于各项科学研究,将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及临床实习中也同样适用。

2循证思维教育可激发口腔医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往的口腔医学教学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没有关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主要强调的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把个人主观的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缺乏足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束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已凸显适应不了当前口腔医学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临床带教中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法突破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鼓励和启发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临床见习中善于发现和归纳疑难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死学为巧学,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坚持一生学习的理念。老师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循证思想和方法在课堂学习和临床见习中及时更新过时的医学知识,老师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采用“循证医学思维”教学法进行教学,真实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扎实掌握医学知识的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3循证医学思想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实施

循证医学教学法具体应用到口腔医学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及教学工作经验,充分备课把临床实践和理论讲授相结合,创新思维,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生动高效的传授知识。这就要求老师思维敏锐的提出问题,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通过批判性评价和将所获得的全部有用信息资料解决不同病人病情的具体临床问题的能力,还要系统学习专业外语、计算机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讲授应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自学的习惯。在课堂和临床学习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以临床口腔患者为例,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提出拟解决的具体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检索全世界最好最新的临床医学研究证据,遵循循证医学的评价标准系统,对所收集到的文献信息真实性、重要性进行评估分析,依据个人临床专业知识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得出最佳的研究结论,并将此医学证据具体运用在为患者的诊断治疗中,通过预后效果评价,以便获得在临床患者的诊断治疗中需加以改进完善的理论和治疗技术,更好的的掌握医学中最新最有用的知识,以实现临床实践和传授知识的最优化。这种通过具体病例的实践让学生亲身地感受到循证医学在临床现实中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先进和实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医学素质和应用能力,口腔医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得以保证。

4循证思维教育模式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和前景

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是沿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口腔医学本科生的教育大多像是一种学徒学习模式,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并没有进行判别和评价而是在被动中学习和获取的。口腔医学本科生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训练较好,但缺乏处理临床具体问题的能力,更缺乏青年人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的创新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口腔医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对学生在主动自我更新知识,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和能力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口腔科学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人们对口腔疾病诊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口腔医学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其要培养能较快学习和掌握口腔专业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的诊疗方法的高素质口腔专业老师和学生,这为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5结语

第3篇

循证医学作为近十几年来医学领域发展的新起之秀,给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变革。从1996年将循证医学概念引入国内至今,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模式已经在我国医学多个领域中得到探索应用。临床医学发展植根于基础医学教育,循证医学如何从临床走向教学已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循证医学理念和模式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或许将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因此,如何在临床学科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循证医学的含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直译为“以证据为基础的医疗科学”,它是现代流行病学与现代临床医学结合的智慧结晶,是流行病学原理方法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应用。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L. Sackett 定义循证医学为:“将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医师个人的专业临床技能与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与个人价值取向,三者恰当合适地结合在一起,为患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1]。其核心思想表现为:任何医疗诊断的确定均应基于客观最新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即医生为患者作出诊断、专家确立治疗指南和政府制定相关医疗卫生政策时都应依据现有最可靠的科研进展来实行具体方案。这也就要求医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更新临床知识,将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意愿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诊疗效果[2]。

二、循证医学在国内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循证医学作为一种前沿医疗理念,区别于传统经验医学,它更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证据为依托,这契合了当代医学教育的改革要求。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变革,为循证医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也使得循证医学已逐渐从临床研究走向临床教学,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焦点。

将循证医学思维运用到临床教学实践中,即发展为循证医学教育。在阅读大量临床学科教学实践探索后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大致可概括为“提出问题――查找证据――分级评估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它是以教材为理论教育基础,以具体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为现有可获取的最佳证据,并提出疾病诊疗的现有疑点供学生思考。既体现了基础教材与临床最新科研进展并重,又将师生互动、课堂指导和课外探索结合,证明了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可行之处,极大的提高了医学教学质量水平。

在具体教学操作中表现为两点。一是在课堂上以具体患者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教师以临床某常见病为例,选取具体患者的实际问题――介绍对该问题可能采取的经验诊断方法及其现有最新证据――介绍对证据评估的标准并对现有最新证据进行严格评估――学生最终根据自己获取的证据、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意愿做出临床诊断。二是开展、参与临床研究:当发现具体患者的实际问题无研究证据可寻,而该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普适性、并给患者以及社会造成压力时,指导学生设计临床试验来解答这一问题,并对该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

张涛[3]在外科教学引入循证医学,一方面打破了外科这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并基于经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搜寻最前沿最全的相关科研技术,并应用到手术当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强化了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了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强、有搜寻最前沿技术的高素质外科大夫具有重要意义。

胡建华[4]在心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以及赵轶雯和龚勇[5]在内科见习带教中都渗透了循证医学理念。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应用权威的统计方式,应用循证医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涨,他们乐于提出问题、积极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医患沟通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这对于现阶段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及解决见习生实习生临床水平低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地思路。

闫呈新等[6]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中以及张颖等[7]在妇产科见习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成绩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更乐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因为新模式加深了学生对疾病的认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临床病例阅片分析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使得他们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职业意识,加速他们从模仿型、记忆型人才转变为创新型、思考型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世纪医学对于医学生的新要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由此可见,循证医学已经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学科的实践认同,综述其意义可得:循证医学理念引入临床教学提高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兴趣、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科技对医学信息的更新能力、改善医患关系的能力。同时,该举措对临床实践行为的规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把循证医学引入到临床学科教学中,可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继续进行深入贯彻的教学改革已然是一种趋势。

三、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的意义

循证医学的介入,使传统医学模式不断被打破,并形成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新模式,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依托,证据、经验、患者主体间的有效互动,这种思维教育模式对临床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学生知识更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及医患沟通意识,有效建立起从理论教学到临床实践的桥梁。(2)从短期的“学历”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循证医学要求有不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终身教育从纵向寻找知识的连续性、从横向寻找知识的统一性,真正体现“活到老,学到老”的内涵。(3)对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老师要熟悉相关课程和最新临床知识,并且能将理论与临床结合,以更好的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人才。

李川江[8]在外科教学中总结到,在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很重要的一点意义就在于,这种教学模式极大提升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出应当今社会所需、医德良好、医术精湛的合格医学生。

四、循证医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看到了循证医学理念为临床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循证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难免暴露种种不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带教老师缺乏专业培训。循证医学教学的关键在于给医学生传达一种理念,培养医学生运用循证观念获取、处理、运用证据的能力,这就对带教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当前实践中带教老师很少接受专业培训,循证医学思维尚不健全,多依靠主观评价,这亟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规范。

2.理论研究多于实践。虽然循证医学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临床学科教学研究,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仅仅局限于理论研究,并未真正涉及教学实践,使得循证医学理念不能有效深入贯彻到更多学科。即便是在做教学实践调研,一味生搬硬套的研究也不在少数。

五、小结

第4篇

【关键词】 信息素养;医学创新

作者单位:132011吉林市中心医院图书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水平和诊疗水平的快速发展,更促进了当代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务人员要适应新医学模式,就必须注重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积极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的医学学科体系,促进医学创新。

1 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查寻、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由此,信息素养的概念从最初的获取、处理、信息逐渐上升为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传递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不仅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还能够成功地、批判地评价信息,精确、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2 医务人员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作为集中当代科学先进技术和综合学科的医学领域, 对医务工作者来说, 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才能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应对挑战, 不断提高医学创新能力,主动适应信息化医学社会发展的需要, 满足不断增长的患者需求。根据医学科学的特点, 现代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如下信息素养:

2.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作为信息社会的医务工作者所必须具有的观念和意识,影响着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和对信息需求的准确表达,支配着医务人员的信息行为,决定着医务人员信息的利用率。

2.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活动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于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医学专业知识、重要的医学信息资源以及基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方法, 这是医务人员信息素养的基础。

2.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医务人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医学创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2.3.1 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信息检索技术,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要求医务人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3.2 获取信息的能力

确认信息需求、信息源,掌握获取信息途径和方法的能力。要求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各种医学信息源,掌握检索语言、检索方法等基本检索知识,会使用各种信息采集、转化、发送、存储工具和信息检索软件。

2.3.3 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指对特定信息的认知、分析、过滤、采集和评价等能力。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组织加工处理,形成新的医学信息知识体系,实现对医学信息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2.3.4 利用信息的能力

充分利用所获取的各种有效信息,是医务人员提高科研效率与解决临床问题所必备的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主要表现在运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对医学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归纳;利用医学信息进行临床诊疗决策和医学科研课题研究,提高医学创新能力。

2.4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医务人员在搜集、使用、传播、创造信息的过程中应自觉遵守的道德准则和有关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违法的信息行为,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正确处理好信息开发、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成为自觉的行为。

3 培养信息素养对提高医务人员创新能力的作用

素养决定质量,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增强医务人员“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还可使医务人员能够主动对相关信息进行自觉、预见、独立、创造性的应用,提高他们实施医学创新的能力。

3.1 提高医务人员“终身学习”的能力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终身学习的本质核心是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医学信息资源量的急剧增长及医学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3.2 促进医务人员对知识的更新

在当代信息社会,各种信息资源浩如烟海,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包括敏感的信息意识,扎实的文化功底和外语水平,丰富的信息理念、信息技术,较强的信息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道德。只有具备了信息素养这一必要基础,临床医生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利用最新信息,指导临床实践。

第5篇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特别是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许多最新的科研成果都是最先发表在互联网上。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高医学生实习带教的质量是每个医学教学工作者都要面临的问题。随着现代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将生物医学信息学贯穿于眼科实习带教整个过程,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1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两者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始动者,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者的地位[1]。而老师为了尽量“少犯错误”,总是只讲述教科书上的东西。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莫不如此。这样很可能导致这样的一个局面: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即考卷题目答得不错,现实生活中却不能应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特别是在医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许多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暴露出以下问题:理论知识无法联系实际,缺乏临床思维能力,缺乏信息拓展能力。而医学是一门充满探索性和变化性的科学,今天为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可能明天就会被发现是错误的。具体到人,同样的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表现不同,同一个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怎样在实践中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让目前的医学生以后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大力利用生物医学信息学来提高教学质量。

2生物医学信息学在医学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生物医学信息学是研究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和知识存储、检索并有效利用,以便在卫生管理、临床控制和知识分析过程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科学。以往,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学一直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应用于各自不同的领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向生物领域靠拢,这时就出现了整合的生物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广泛的交叉学科,生物医学信息学提供新的生物医学知识的开发和共享框架[2]。生物医学信息的来源众多,科学文献、学术会议、个人交流和国际互联网等等。其中科学文献包含了图书、期刊、检索工具、专利文献、技术标准、学位论文和技术档案[3]。21世纪的生物医学信息已不单单局限于书本,在强大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各类功能齐全的数据库系统和互联网交互已成为目前获取生物医学信息的主流方式。传统的生物医学信息学侧重于文献信息管理、分析研究。而现代生物医学信息学更强调计算机技术与IT应用到医药卫生领域。在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如果医学生所在实习的场所有个人计算机,并且可以互联网搜索的话,那么数字化信息会是最容易获得和最方便使用的信息来源。目前国内信息的来源以国际互联网,电子书籍和电子音像资料最多。生物医学信息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很广,在医学带教中更是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师方而言,传统的教学以书写板书为主,这样既耗时又呆板,信息的传递受到限制,而目前在带教中则更多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和各种影音工具,这种模式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而且方式生动易懂,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就学方而言,传统的国内教学更注重的是知识的单向传授,学生的被动接受,这样教学的结果往往是理论知识琅琅上口,实践能力惨不忍睹。而今随着信息学的推广和普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互联网浩瀚的知识吸引着学生不断探索,而知识的不断更新使临床带教过程更为活跃,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书本将不再是获得信息的唯一手段。现今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时常出现的学生通过最新的知识进展将老师问倒的情况,这种现象是令人喜悦的,而这种良性循环将更有利于医学带教的进步。笔者通过多年亲身带教经历,并做了问卷调查,反馈比较了传统板书带教和渗透医学信息学带教,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医学信息学带教学生给出好评的频数更高,可见医学信息学带教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同时通过最后实际病例分析考核学生,结果同样显示医学信息学带教方式的学生给出答案更齐全,思维更开阔。目前国外常用的医学专业搜索引擎包括:HealthGate、MedicalWorldSearch等,常用的医学专业数据库包括MEDLINE、SIENCEDIRECT等。而国内相关的信息来源也开始健全和发展。医学生既可以直接进入以上数据库的网址查询,也可以选定主题后通过Google、Achoo、搜狐、雅虎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网上的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经典的理论,又有最新的研究发现。而且,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或者BBS发送给全世界的学者求助。

3教师指导医学生进行生物医学信息学学习和应用

第6篇

    关键词:医学写作

    “后现代医学”是一种新的医学理论和在这新的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治疗方法。这个新的医学理论,从时间上来讲,是出现在“现代医学”之后,所以叫做“后现代医学”。如果脱离了“现代”一词所包含的特定的技术内容而言,人们通常将“现代”一词理解为“最新”,“最先进”的意思。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总还会有下一批“最新”、“最先进”的东西出现,那么怎样来形容和文明这些新事物的性质呢?最好的歌颂之词已经用过了,不能重复使用,所以只好用一个最简单最补实的时间用语来说明,这就是一个“后”字。你的“现代”是最新、最先进的,而我是在你之后出现的,我当然是比你这个“现代”更“现代”的。除了时间概念外,就其实质内容来讲,后现代医学就是用后现代科学的系统理论指导的医学。为了使大家能够知道什么是系统理论,就要从人类最早的古代整体论、近代机械论、还原论说起。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医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多数局限在医学专业知识框架之内,为了说明并让大家接受系统理论的思想,我们不得不尽量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陈述许多事实,并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讲解各种理论知识。

    这就是说,《后现论医学》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说教,它首先是一部历史书,是社会史,特别是科学发展史,它又是一部传记文学,讲述为科学做出贡献的那些伟人的故事,它当然也是一部哲学书,讲述科学发展中各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理论,它又是一本临床手册,要具体讲解如何用后现论医学理论指导疾病的临床治疗。最后是《后现论医学》的写作方法。我采取笔记式。即主要事实内容以摘录有关着作为主,由我指出这些资料的作用意义,即事实是大家作出来的,我只不过有一些不同的心得体会而已。学术界最不好的是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为此,我将尽量注明资料出处,有些为语言流畅等原因偶有未注明的,我在此一并提前说明了。有一些笔记年代久远,当时又没有想到后来会认真引用,所以没有注明出处,在此也一并提前说明了。总之,事实方面的东西都不是我创作的,只是心得体会或结论性的东西是我的,我想,没有偏见的读者一定会很容易就看出哪些东西是我自己的。我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不能抹杀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其次,我也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为了表示是自己的原作,把别人的话换几个字再重说一遍。

    后现论医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系统理论的内容,另一部分是用系统理论指导的医学知识的新的论述。系统理论的内容对于医学界人士来说是完全新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主要是介绍、引进、灌输。使我们的医学界人士发生一个从机械论现代医学向系统论后现论医学的转变。这一部分的写作方法就是各种系统论知识的转述,主要是强调知识性。为了使我们的读者能对系统理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些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对于我们医学界的读者来说,由于对系统论知识比较生疏,会感觉这些知识的数量会更大些。对于系统论来说,我自己也是一个小学生。我自己也在学习。作为一个医生,我与其他医生不同的地方在于我有机会比较早地接触到系统论知识。

    我以一个医生的角度学习系统论,然后再将我对系统论的理解转达给其他医生。我想这样的转达对于其他医生来说可能更容易接受。我对于系统论的理解是否能得到数学、物理、化学界的系统论专家的认同现在还不知道。我希望能够得到这种认同。如果认为我对于系统论的理解太表面、太浮浅,那么我希望这些专家能亲自向医学界讲授原汁原味的系统论,为建立系统论指导的后现论医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7篇

关键词:医学专业;馆员;医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医学院校图书馆作为生命科学及医学的主要信息服务机构,担负着为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的重责。那么,医学专业馆员如何尽快适应图书馆工作,并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图书馆本职工作相结合,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馆员自身素质,尽快融入图书馆工作当中

作为一名21世纪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要提供快捷、高质量的医学信息服务,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医学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知识、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将馆藏文献中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为教学、科研、医疗更好地服务。

1、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学图书管理人员担负着对医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等工作,工作重要却又默默无闻,他们的工作业绩间接地体现在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上,如果没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就不可能专心致志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图书馆馆员主动完成本职工作最重要的主观因素,馆员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服务性机构,医学专业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保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才有可能充分利用自己医学知识和技能,深入到医学文献的具体内容中去,成为专业文献信息和读者之间的纽带,才能为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的高质量信息服务。

2、提高图书馆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医学图书馆是专业馆,合理的馆藏阶段结构有利于医学生、医务科研人员对先进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具备图书馆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图书流通借阅、采编等业务工作的同时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及传递能力。医学专业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是影响医学生、医务人员吸收最新医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医学信息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图书情报工作已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图书馆不能只是知识仓库,而必须是“知识枢纽站”。作为医学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可以充分地接触并敏锐地捕捉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将其反映给读者,为他们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

3、继续拓宽加深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医学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因此医学专业馆员有必要加深自己已有的医学知识结构、加强医学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最新的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作为一名医学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旁听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医学新知识、新技术专题讲座的形式,及时补充知识,更新观念,多与各学科教师联系,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4、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医学信息也就不再拘泥于纸质形式,随着光盘等电子出版物层出不穷及互联网的普及,网上医学信息也大量涌现,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不仅应具备图书情报学、医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对于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必须有较深的了解与掌握,以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医学文献信息。对医学专业馆员来说,不仅应掌握计算机技能、网络技术、各系统工作程序,还应具备网上检索能力等,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全面的医学信息。

5、注重提高外语识读能力和口语水平。医务科研人员面对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迫切需要掌握国外最新医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现在有许多医学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外文书刊资料利用率低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图书管理人员本身不懂外文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因而严重地影响到外文书刊资料的利用。因此,医学图书管理人员提高外文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医学专业馆员应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在对相关外文文献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师生推荐外文资料,及时地帮助读者查找需要的有关外文资料,提供国外先进医学的情报信息。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医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留学生来我国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他们的交流语言是英语,英语日常用语和大量的英文医学词汇是图书馆员为留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馆员提高自身修养和拓宽医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

6、拥有较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了使新成果、新见解能够得到及时的交流与推广,能够运用准确、清晰、简明的文字来撰写各种信息评价、专题报告、综述、学术论文等是图书馆馆员的职责之一。另外,将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查找相关文献等知识讲解给读者,把图书馆最新的书刊推荐给读者等书面工作,也能体现馆员深厚文字功底,只有简明扼要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文字才能吸引读者,使其有兴趣并充分地利用馆藏资源。

二、紧密联系自身专业知识,针对不同层次读者提供个

医学专业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通常是医学专业大学生、教师和医务人员,具有服务对象知识层次较高、专业性强、特色性强等特点。医学专业馆员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将医学专业图书馆所具有的医学文献信息量大、质量高、系统性和完整性强等特点作为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在工作中广开思路,为医学教学、科研提供高层次、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才能在图书馆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针对本专科生的服务。首先,本专科生刚进校门,对即将要接触的医学知识一无所知,图书馆员就需要对新生进行培训,其中包括参观图书馆:即由馆员带领同学们边走边讲解各个书库及阅览室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还特别要重点介绍医学图书的分类情况,使其大致了解所学专业;也包括网上培训:即组织同学们到电子阅览室向其讲解网上图书馆的利用,包括怎样进入网络图书馆来注册;如何查找图书、期刊;预约、续借图书;推荐新书等等,使其尽快适应本专业的学习;其次,随着本专科生对医学生活的适应和医学知识的深入,医学专业馆员可以针对不同系别、年级的学生分别撰写医学书评,向学生们推荐基础或专业性的图书;也可通过电脑对学生进行图书馆网上资源(包括电子图书、期刊论文数据库、医学多媒体视频、各种可下载资源等)的培训,使同学们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达到提高自身修养和增长专业知识的目的;最后,针对实习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设文检课,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增强情报意识,初步掌握利用文献与情报信息的技能,指导学生进行情报信息的搜集、处理与利用,并通过检索实践,使学生了解信息,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与步骤,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方便地获取信息。文检课主要介绍一般的文献检索知识及医学检索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并理论联系实际,一边讲解,一边上机操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上加大机检实习的力度,在电子阅览室进行实地上机实习,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的方法,较快地检索知识,增强其检索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针对研究生的服务。针对研究生的培训服务主要以培养科研能力为主,应结合他们的主攻专业方向,以医学专题信息检索为主要内容,并加强情报信息的分析、预测、开发等内容的培训,培养学生具有所学专业的情报调研的综合能力,因此,研究生的服务应以信息的获取为目的。他们除要掌握几种主要的医学方面的光盘和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外,还要了解更多的国内外医学专业的信息,所以医学专业馆员需要及时更新检索知识,掌握各种相关的网络检索知识及医学方面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才能不断地为其提供新的知识。

3、针对在校教职工、医务人员的服务。首先,为了使本校教师、科研及医务人员能尽快获得各种专业信息,图书馆积极开展相关医学数据库及光盘检索方法的介绍,并加强网络环境下各种相关数据库等的建设,每周都有专业的医学检索课教师为全校的教职工举办相关的网络知识、光盘、数据库检索知识等培训,深受广大教职工、医务人员的欢迎;其次,多与各系部教师、科室医务人员交流,对他们所需要的但是馆藏还缺少的部分专业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补充。每当新引进光盘、数据库或免费使用某个数据库时,在校园网和馆内宣传栏上及时消息并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正反馈的供需网,合理地构建和补充图书馆的馆藏结构。

总之,面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使命和应具备的素质,作为医学院校图书馆一名馆员要有一种紧迫感,要想使自己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有所作为,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忘我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想读者之所想,认真学习图书馆相关知识,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深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院校图书馆在21世纪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姚福娟.浅谈新世纪专业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4.

第8篇

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以外的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多采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模式,通过双语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加强和提高英语水平。2004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表示,“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工具语言,英语在国际中的地位是无可匹敌的。随着我国改革和对外交流的蓬勃发展,医学界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为了更好地与国际社会接轨,要把英语作为一门战略性的交流工具来使用。医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扎实医学专业知识、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推广双语教学,有助于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更全面、准确、快速地获取国内外最新的专业信息,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医学检验工作人员来说,不仅要掌握常规检验技术与方法,更要学习和掌握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科研研究动态和先进的技术。在日常工作中,许多高端的医疗检验仪器的操作说明书及控制面板皆为英文编写,如果不懂专业术语以及专业词汇的英文缩写,将无法正确操作仪器,也难以对检测结果进行正确的解释和说明。除此之外,处于生物技术及医学教育前沿的多是发达国家,大多数专业期刊、专业书籍都为英文编撰,医学检验工作者获取专业文献、资料,推广专利成果等都要依赖于良好的专业知识及英语语言交流能力。因此,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任教师,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普及英文专业词汇以及常用检测技术、方法的英文译文,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3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特点

分子病毒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内容融合了病毒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将病毒基因组复制、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作为研究重点,提示病毒感染、致病的分子本质,为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以及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分子病毒学教材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将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应用到病毒学的分类、致病机理、临床监测等方方面面。目前使用的分子病毒学教材,都部分引用了英文文献,甚至有的章节是英文译著。全英文的教材也有不同的版本,以适用于本科、研究生教育。这就为实施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4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实施

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为:在学科知识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提高专业英文水平。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专业词汇的释义与缩写,能够较为顺畅地阅读专业文献。

4.1双语课程开设时间及教材选择

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已经开始英语的普及教育,这为步入大学的医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相对于日常口语会话、新闻性的短篇阅读理解来说,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特点是医学词汇繁多,单词冗长,专业技术方法表述复杂,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通盘考虑,决定将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这门课程安排在第5/6学期进行。学生通过大一、大二的基础医学的学习,掌握了基础医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医学专业英文词汇(如解剖学中组织器官的英文名称,病理学中疾病的英文名称,病原学中微生物的英文名称及检测方法等),而且大多数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核,在专业英语的阅读和交流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双语教学教材的选取是否适当,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若直接拿来外文原著,虽然专业性强,可专业词汇量过大、难度高,难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选择重点章节的英文资料,将其进行汇总编撰。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基础教学内容讲述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章进行双语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分子病毒学专业词汇及专用术语,以达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目的。

4.2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英语作为获取国内外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必备工具,是未来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二本院校,河南科技大学在校学生水平尚未达到可使用全英文教授专业课程的程度。若盲目使用全英文教学,学生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记忆晦涩、繁杂的专业医学单词,势必会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丧失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正确理解、认识英语与专业课的关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方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专有名词定义、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时,使用英语教材来讲解,中间穿插用汉语讲解;在进行致病机制等较为抽象内容讲解时,先用中文进行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穿插补充英文资料,将分子病毒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英文专业词汇、句式的传授进行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4.3提高师资力量

双语教学在要求以英语为载体授课的同时,更要求教师以传授知识为重。在此模式下,教师对专业课程的熟练程度以及英语口语水平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大。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医学检验教研室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授课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英文表述水平。

首先,定期举办英语口语培训班。利用本科教学平台,聘请国际教育学院的英语外教,对分子病毒学专业课教师进行英文口语技能的培训。

其次,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分子病毒学的双语教学涉及专业英文词汇及表述,通过定期举行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原文翻译的知识竞赛,来提高专任教师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英文识记能力。

第9篇

墨菲

目前全球约22%的人口正遭受过敏困扰,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是将其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过敏症状包括湿疹、荨麻疹、食物过敏、腹泻、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等。过敏与遗传关系密切。

2015年5月27日,为期三天的第86届雀巢营养科学院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这次研讨会云集全球顶尖专家在华研讨交流新生儿和婴儿营养中蛋白质的最新进展,就“水解蛋白配方与婴儿喂养”、“正常新生儿喂养中的蛋白质”和“早产儿喂养中的蛋白质”三大主题进行研讨。

水解蛋白配方与婴儿喂养

针对近年来过敏高发的现状,国内外研究均证明,母乳喂养是喂养婴儿,包括那些高过敏风险的婴儿的最好方法。同时会议也探讨了蛋白质加工技术所带来的健康效益,适度水解牛奶乳清蛋白婴儿配方的过敏预防作用,和其对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的营养效益是巨大的。

长达10年的著名德国婴儿营养干预研究结果表明:不能母乳喂养的高风险婴儿连续使用适度水解100%乳清蛋白配方奶粉4个月后,其特应性皮炎(湿疹)发生率可以降低50%,与母乳喂养婴儿的过敏发生率接近。

关于不同配方奶粉喂养和特应性皮炎(湿疹)风险的荟萃分析表明,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婴儿的湿疹风险,比普通牛奶蛋白配方喂养的婴儿低65%。

当然专家们指出,并非所有水解牛奶蛋白配方均有过敏预防作用,只有经过临床验证的适度水解蛋白配方,才能够给婴儿带来良好的健康效益,降低特应性皮炎发病风险,研讨会的专家们建议经临床验证的适度水解蛋白配方适用于所有母乳不足或者无法母乳喂养的婴儿。

另外,关于适度水解牛奶蛋白配方的健康经济学研究表明,对那些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儿,采用经临床验证的适度水解配方喂养4个月,其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正常新生儿喂养中的蛋白质

会议中,专家探讨了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中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等话题。母乳中的生物活性蛋白/肽、母乳中的免疫成分等也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重点。母乳中的蛋白质是高质量的,含量比婴儿配方奶粉低,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日后发生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

科学研究显示,从初乳到成熟乳,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随着时间不断下降,成乳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普通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早期喂养会决定婴儿机体的代谢编程,进而影响今后的生长、代谢、人体成分,对长远的健康产生影响。婴儿膳食中的蛋白质并不是“越多越好”。成年人中20%-30%的肥胖风险是由于婴儿期体重迅速增加所致。使用高蛋白含量的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其生长速度超过WHO的生长标准,今后发生肥胖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概率升高。而使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和适量优质蛋白配方喂养的婴儿,其5岁前的脂肪增量较少,对肥胖风险具有长期的预防作用。

数项研究证明,基于新的蛋白质加工技术,适量优质蛋白配方中的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含量很接近于母乳,对婴儿是安全的,且营养充足。另外,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如果采用适量优质蛋白含量的饮食,能够降低孩子今后发生肥胖的概率。

早产儿喂养中的蛋白质

与会专家从早产儿的蛋白质需求特点、蛋白质代谢、肠外营养、母乳和母乳强化剂喂养、蛋白质摄入与远期健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进行高蛋白含量的饮食喂养,但同时需要密切关注追赶性生长的速度,既要保证早产儿赶上生长的生长发育速度,又不能过快。专家们通过大量研究证明,早产儿也需鼓励采用母乳喂养,采用母乳外加使用母乳强化剂,不仅可以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特殊需求,而且可以降低负面健康风险。

针对无法实现母乳喂养的情况,根据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在早产儿体重达到1800克前后,选择合适的适度水解早产儿奶粉配方,既可保证早产儿的健康发育,又同时可以降低负面健康风险。

早产儿出生后体重增加过快,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出生后前4周随机喂养高蛋白配方的婴儿,在16年以后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症状的风险增加。

此次会议由ESPGHAN(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会)胃肠病学委员会主席、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医学院儿科主任Yvan Vandenplas教授;以色列施耐德儿童医学中心营养与肝脏疾病、胃肠病学研究所主席,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萨克勒学院医学院儿科主任RaananShamir教授;美国乔治亚医学院儿科临床研究院副院长Jatinder Bhatia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医学院校长王卫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中华围产学会候任主任委员朱建幸教授共同主持。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名儿科营养领域的全球顶尖级专家和医学教授积极参与,就“新生儿和婴儿营养中的蛋白质的最新进展”主题进行了热烈地交流。研讨会后还将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长沙和广州分别举办由800名医生参加的成果通报大会。

雀巢营养全球首席医务官,美国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儿科、胃肠病学和营养学教授José Saavedra指出:“作为全球领先的营养健康公司,雀巢全面承诺促进全球妇幼营养健康领域的学术交流。雀巢营养科学院每年在全球举办专题研讨会,交流人类营养健康的最新学术进展。这次是第7次在中国举办雀巢营养科学院研讨会,关注蛋白质对婴幼儿远期营养的影响。”

雀巢大中华区婴儿营养事业部高级副总裁李明道先生指出:“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基础是远期健康的关键。作为全球领先婴幼儿专家,雀巢重视和倡导‘生命最初的1000天’理论。我们相信这次研讨会本身和通报大会,一定能够为我国儿科营养和医学界带来最新和最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