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37:49
导语:在高校化学工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化工与能源学院03级(1)班
李晓娜
学号:200337001034
实习号:015
时间飞逝,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实习期间虽然有些累,但我们都过得很开心,很充实。因为从中学到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短短的十天里,我们在十个工种实习过——分别是:钳工、车工、铣工、加工中心、数车、数铣、电火花、化学加工、电焊气焊、铸造。我们每天都看到以前从没见过的工具,每天都接触它们,学习使用他们。这将成为我们大学四年中难忘的回忆。
金工实习,当然安全第一:
在上工的第一天早上,老师就在工业培训中心顶楼给我们上了一节安全教育课。通过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录像,我们知道了几种工种,以及实习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像不能穿拖鞋,女生不能穿裙子,头发长的要戴帽子等等。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注意事项,及实习中同学们易犯的危险的操作动作。比如在车间里打闹嬉戏,不经老师的许可便私自"检验课本知识的正确性",操作机床时方法、姿势不正确等等。让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警惕,防止意外的发生。短片中列举了很多在工厂或别的高校金工时,由于操作人员的一时疏忽而造成了重大机械事故,危及到了人身安全,有的人甚至从此成为残障人士。一个无意的动作或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一生的痛苦。通过这节课,又听了老师讲的有关工业安全方面的知识,我才真正的意识到工业安全的重要性。
钳工:
经过安全教育课之后,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第一天的实习——钳工。在此之前,早就听人说,钳工很累。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滋味。其实,钳工制作的工序是很简单的,全靠手工操作:要通过锉刀、钢锯等工具,手工将一个铁块磨成六角螺母,再经过打孔、攻螺纹等步骤最终作成一个精美的螺母。但它是最费体力的了,我们拿着锉刀,站在工作台旁磨啊,整整一天,都得自己操作。一天下来腰酸腿痛,我们的也手几乎都磨红了,有些还磨起了泡。但当看到自己作出的螺母,虽然有些丑,不是很光滑,中间的螺孔也有些偏,但拿在手上也是沉甸甸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螺母拿了回去留作纪念。
车工:
在接受安全教育时,就听说“车工”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工种。但是在师傅的知道下,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车工其实是比较轻松的,它需要的是细心。车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移动来改变毛胚性状和尺寸,将其加工成所需要的一种切削加工方法。车床是一种使用很广的加工工具,在工业制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实习用的主要是卧式车床,它还有立式车床。我们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了解了车床主要由变速箱、主轴箱、挂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座、床身、丝杠、光杠和操纵杆组成。车床是通过各个手柄来进行操作的。使用车床加工,除了了解它的操作方法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在操作时的安全问题和车床的规范使用方法。在使用前,首先要确定所要加工的零件的材料和加工精度,把主轴箱和进料箱挂轮箱的各个把柄调到正确的数据,这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调试,千万不要乱调,不然很容易损坏车床,那时的问题就大了,一台机床的价格可是不菲啊,兄弟们可要小心,切不要开小差。我们的这次的任务是让我们将一个球体切下两个平面。老师先初步示范了一下操作方法,并加工了一部分,然后就让我们开始加工。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是加工的精度,在加工到接近工件的尺寸时,要减少切削的深度,不然一刀下去后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你这个工件就要重新加工了。虽然整个加工过程都是站着的很累,不过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那一点累又算的了什么!
铣工:
在铣工实习中,我才真正感受到工厂加工车间的气氛。机器轰鸣着,巨大的风扇旋转者,铣车上油沫飞溅。我们四人一组围在一台机器旁,隐约感觉自己是一个工人了。我们今天工作只需把铁棒夹在铣机上,按几下按扭,一根牢实的铁棒在几十秒钟后被“铣”了。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力。
加工中心、数车、数铣:
紧接着三天,我们迎来了最轻松的三天。加工中心,我们没有接触过任何机器,只是在计算机房编了一天的零件,有空调吹、椅子做真的舒服极了。而数车、数铣,通过和车工、铣工比较,我更真正感受到了先进机器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科技发展引领社会发展。数车、数铣根本无需手动操作,只要编一程序,自动切,自动换刀,只能用两个词形容——方便、快捷。
化学加工:
最有趣的要属化学加工了,每个人发有一铝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在铝片的表层生成氧化层,然后着色、涂蜡、画图等一系列步骤,作出了一个精美的工艺品。现在,我做的一面是火影的鸣人,一面是可爱的螃蟹的工艺品挂在我的书包上呢
铸工:
实习铸工,仿佛让我们回到了童年。我们又玩起了沙子。不过玩的沙子叫“型砂”,而且玩地有点累人。主要注意的是用棒捶紧沙子和把模具拿出的过程。用沙子来铸造模腔,似乎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想法,但是这种方法却如此地有用。或许发明这方法的人,就是从小时候玩沙子里获取的灵感吧。
金工实习心得体会:
(1)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 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3) 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金工实习对我们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训练的作用,使我们不但要掌握各工种的应知应会要求,还要建立起较完整的系统概念,既要要求我们学习各工种的基本工艺知识、了解设备原理和工作过程,又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并具有运用所学工艺知识,初步分析解决简单工艺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中,学校将各工种的实习内容如:结合制作榔头,将下料、车工、铣工、钳工、磨工、铸造、锻压、焊接等串联起来,使我们对机械产品的各个加工环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我们了解了各工种的先后顺序和作用
(5)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对填写实习报告、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改革;工程意识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一般专业未开设大多软件课程,学生不能进行模拟计算,设计效率低;学生缺少查阅工具书意识,且工具书有限,生搬硬抄教材较重,无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青年教师缺乏设计经验,指导能力尚需提高;教师指导人数多,学生面临末考压力,影响师生沟通;选题面窄,验证性设计题目多;学生缺乏工程观念,与工厂现状关联少,难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完成质量不高;考核简单,多以说明书和图纸为评判依据,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设计能力。基于以上原因,利用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未能较好达到[3]。
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流程改革
现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流程一般是指导教师集中开动员会,下达并讲解任务指导书,课程设计要求,按学号进行分组,后续集中指导交流机会少,学生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入手难,设计进度缓慢等问题,就此对课程设计指导流程进行了细化改革。
2.1了解学生情况
在课程设计分组前,对学生情况了解非常重要。需对学生进行归类,如组织领导才能、有一定威望、学习成绩好、学习比较欠缺、计算能力较强、办公软件使用熟练、模拟绘图软件熟练操作等方面进行了解,此可避免各小组间较大差距,可充分调动小组积极性和团结协作,分工协作进而可减少指导教师工作量。
2.2提前动员准备
教师可将设计题目、设计框架穿插在化工原理理论课教学中,介绍设计思路和实际经验,有意识让学生积累工程素材,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设计题目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文献资料检索和搜集能力,学习CAD绘图等技能,提前做好初步动员,积极引导学生复习和补充设计所需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可合理分配利用时间,解决课程设计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
2.3选题
在进行课程设计开始时,结合理论知识的基础,把控好设计的难易程度,也可根据工厂情况涉及各种单元操作与生产一线联合选题,设计与生产实际贴近的合理设计题目,选题符合本科教育要求,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经过努力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2.4分组及选组长
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进行分组,学生可在一定前提下自由组合。学生推举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组长,指导教师与组长交流讨论,组长选择副组长,余下的同学自行选择组长,教师再根据小组成员不同特点进行适当调整。每个小组成员最好有专长,如工程计算、CAD绘图或模拟软件使用等,利用各组员长处承担相应设计任务,团队协作完成设计。
2.5设计任务书
正式开始设计前,召开全体学生动员会,集中将设计内容和要求详细阐明,并对设计任务书进行详细讲解。设计任务书是课程设计的方向和依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设计题目、设计参数、设计目的及内容、设计说明书内容、进度计划、考核方法等。设计任务书应详尽具体,让学生对课程设计所有内容一目了然,且难易程度与学生水平应相当。
2.6集中交流与过程考核
开展有效的辅导交流,可加强各小组交流学习,了解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能强加过程考核,并督促把握各小组设计进度,还可很好解决指导教师不足问题。各小组围绕设计思路及进度、存在问题、后期方略开展单独交流。由组长总体介绍,每个组员分管工作介绍,检查学生设计思考情况,指出设计中的不足,以利于以后改进,提出后期工作安排。
2.7正确指导和监督
教师首先对设计思路进行引导,设计过程中确实遇到问题,先由小组内开展讨论分析,确定无法解决后,教师再从旁协助,引导启发,并解决问题。除约定时间集中答疑外,还可通过电话、短信、QQ及微信等手段进行辅导答疑,记录学生提问积极性以用于监督和考核。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设计进度和动态,对设计过程中表现积极地学生适当加分。
2.8考核与答辩
根据学生在设计中综合表现进行考核评定,采取教师审定、小组互评、过程表现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通过答辩,考核学生设计思路和设计态度,设计方法是否掌握,是否有抄袭现象,对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主要考核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
3.1精心选题,加强工程实践性
设计题目要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依据实习基地和个人科研项目而选择合适项目,紧密联系化工生产实际和学科前沿。选题时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在给定物系要求、操作条件、设备要求等方面做到多样化,且有一定难度与深度。通过课堂和工厂现场教学,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锻炼,使其对单元操作、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有初步认识,而利于设计顺利完成。
3.2改革指导过程,加强监督
辅导答疑坚持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从旁协助原则。遇到问题先组内讨论,无法解决时教师再引导启发至解决问题。集中辅导时,教师将设计共性难疑点详细讲解;小组单独交流时,围绕设计思路及进度、存在问题、后期方略交流,还可通过网络等进行实时辅导。指导教师应了解各学生表现,实行阶段性检查,辅导过程以学生为主,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3加大计算机应用,强化软件应用能力
目前,课程设计手工计算较多,耗时费力,准确性不好,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可利用Excel、Origin和Matlab等对数据选取、核算和绘图;利用Aspen、ChemCAD等对物性参数、热负荷等选取和计算;利用CAD、ChemCAD等绘制流程图、人流物流等;利用Plant、CADWorx等进行配管、三维图绘制等。对于工艺计算和绘图软件,教师应在课程设计前一学期介绍,学生平时加强自学练习,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精神,提高计算机运用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4]。
3.4提高教师水平,锻炼指导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平与指导教师直接相关,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提高设计环节教学质量的关键。年轻教师工程实际训练少,教学经验不足,对工艺流程、设备结构、车间布置等不熟悉,故提高青年教师指导水平尤为重要,可利用暑期实践活动到学生实习化工企业进行历练,参加实践基地建设及校企项目合作,精选部分具有企业工作背景或设计经验的教师和优秀校友开展双导师制课程设计,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
3.5改革评价体系,体现公正
将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审定相结合,平时讨论表现和答辩相结合,考核贯穿设计过程始终,最终成绩需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及文字组织能力等。采取平时表现(5%)+过程考核(15%)+说明书(15%)+图纸质量(20%)+难度和创新性(5%)+答辩表现(40%)来评定学生成绩。从设计态度、考勤、学习表现、提问释疑情况,交流表现、资料掌握,说明书质量、图纸绘制及软件应用等审定。答辩时要求组员对自己工作做出说明,结合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给每位同学评定成绩,做到合理公平。
3.6鼓励参加设计大赛,以赛促教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活动及化工设计类实践和竞赛,“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及省校级制药、化工类设计大赛,通过参加这些设计大赛,学生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计算机水平显著提高,工程概念、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显著增强。
关键词: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管理
一、创新管理理念
成人高等教育要实现管理创新,首先就要在管理理念上有新的认识,有新的突破。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的转变、从“命令管理”向“服务管理”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把“物”作为管理的目标而把“人”视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的管理理念,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放在管理活动的主置上,并以之作为整个管理活动的核心,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来推进管理。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管理理念―――人本理念是管理工作的最高理念。要牢固树立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一切发展中的人是最重要的科学发展理念,立足于成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持续有效的管理创新,尽力创造、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条件,满足人的需要,尊重人的尊严,注重人的发展,激发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达到个人发展与组织、社会发展同步,个人尊严维护、价值实现与社会文明进步同步。规章制度的设计要体现人性化,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原有的高校成教学员管理规定确实存在不够合理的地方,需要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对此在制度设计上要贯彻人性化理念,做到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既要合法又要合理。规章制度要体现人性化思想,要顺乎学员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人才培养模式,而不能走向反面,即压抑学员的个性发展。而且还可扩人制度设计的参与而,充分听取学员的意见,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修改。
二、把握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一切管理组织各项管理活动所指向的终点,管理组织的所有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管理目标展开的。高等学校成人教育首先要深刻认识时展的总趋势,把握国内外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明晰自身的现状,从而适时确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规划发展远景,制定可行的、可持续的发展计划。其次,要冲破惯常的静态战略规划思维,倡导“战略思考”,即管理人员在对现实环境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想法与经验,由洞见与创意来预见未来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总体要求,把握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的性质与特点,确定全而的、富有战略特点的管理目标。再者,要以时展为导向,规划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的自身发展目标,坚持教学质量为先的原则。虽然接受成人教育的口的各有不同,但对学校来说,构建先进的学科体系,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高教学质量,仍然是成人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任何急功近利。不追求教学质量。不进行严格管理的做法均不利于成人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应组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合理合法的管理规章,并使这些计划和规章得到实施;另一方面,应组织优秀的教师为成人教育承担教学任务,有效调配其他物化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校的各种教学力量。此外,还要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规范性、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的监督。
三、注重管理过程
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过程创新,主要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动态管理和积极管理。所谓依法管理,就是管理行为要合法,应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管理活动,以法律为准绳来调整校内外各种关系,并要善于用法律来维护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使法律和规章制度在管理实践中真正发挥其功效。所谓民主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平等协商、调查研究等各种民主管理制度,着力体现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引导教职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民主意识。尤其是涉及教师和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事情和重人方案,更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审议通过权。所谓动态管理,就是要求在管理决策方面,要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所谓积极管理,就是要转变以往认为管理就是解决问题的陈旧观念和为了管理而管理的消极心态,积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树立全而管理的新观念,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及时对管理内容和形式进行更新。在加强成人教育的常规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应该突出一个“管’,字,尊重成人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学生主动接受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才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优化管理手段
制度化管理本身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鲜明的目的性,与传统的随意性很人的“人治”管理相比,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制度化管理至少具有以下儿个优势:一是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在制度化管理中,职务是职业,不再是个人身份,所有管理行为都来自规章制度的规定。在规章制度而前人人都享有同等地位,从而排除了个人偏好或专断的影响,减少了管理的随机性和主观性,加强了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一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的体现。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是制度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也是管理者科学精神的体现,是一种不拘人情的管理体系。三是适应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制度化管理可以使组织行为做到高度统一,出现整合效应,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从而推动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在成人教育立法工作方面着重要做的工作:一是将成人教育立法提上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一是对全体人民进行成人教育法制教育,并注意发挥现有成人教育法规的作用。科学化的管理应该能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开而不乱、活而不乱。特别是要制定灵活的学籍管理办法、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纪律规章等,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课程及学业学习。
五、改革管理组织
管理组织是管理活动的载体,管理组织创新的口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机构、精简人员、提高效率。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学校实际,强化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构建扁平式的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式组织结构的特征是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它最人可能地将权力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同时,由于管理层次少,管理人员也少,还可以节约管理费用,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要着力构建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的专业化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要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样,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工作,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到各成人高校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更要关心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在职攻读学位等方面对管理人员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以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性。要重视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包括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树立和增强团队精神。在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上要强调精干、高效的原则,强调干部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作者介:卢森林(1960-),男,江西高安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工程化学教学;杜思洁(1983-),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2014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号:JXJG-14-40-2),主持人:卢森林。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9-0070-04
《工程化学》是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学习工程化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建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观点,提高大学生化学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创新能力。力求从化学原理上弄清楚化学研究对象是原子和分子等结合态单元,各种建筑材料均由原子结合态单元组成的事实。一方面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接受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认识到化学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能从化学的角度更多地认识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生命等科学技术在土木工程具体实践中的作用。要顺利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可通过实例教学手段来增强大学生的宏观认识,通过工程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来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才能找到适合高职院校和三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最佳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工程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工程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各专业培养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化学》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和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的传递和生命科学发展等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的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工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化学原理为经,通过对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三条主线进行系列分析、探讨和摸索其内在规律来展开教学活动,突出化学知识在实际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化学在土木建筑工程实际应用为纬,从材料、能源、环境、信息和生命五个领域入手,突出化学原理、化学知识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化学与土木工程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和相互柔合。
《工程化学》课堂教学在选择教材体系和教材内容上的取舍,要突破化学学科的框架和体系,要根据土木工程建筑专业学生未来工作实际需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来组织和取舍教学内容;课任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采取有利于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给教师留下更大的空间,特别是在联系实际把教学搞活方面提供了方便。
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教材选择是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根据高职院院校学生的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要不断置换、积累和融入最新和最先进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进一步解决了《工程化学》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将《工程化学》理论知识与土木工程建设实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采用渗透、交叉的方式处理好两者关系。
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了不少《工程化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其中不少为《工程化学》精品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则非常少见,急切需要教学研究和管理部门加大《工程化学》课程课教学课件开发力度,开发出适合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满足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课堂教学需求。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材料等行业技术的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和优化《工程化学》课程资源体系,同时要加强新常态下《工程化学》课程课堂教学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通过高职院校《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才能建立该课程科学地、完整的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科学地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最终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资源体系的科学配置,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化学知识结构和涵养。
二、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工程化学》课程虽然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值得注意的是,课任教师的来源,往往不是本院(系)教师,更多地来自化学化工学院和校外,学院(系)如果有自己的《工程化学》专任教也是极为少数,这校的师资配置,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缺陷,首先从化学化工学院(系)来的教师由于受化学化工学院实际工作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偏重理论和偏重化学知识的教学,往往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需求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校外聘请的教师更多是通过关系介绍而来,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一时也难以评定;三是学院(系)自己的专任教师由于是个别现象,集体备课共同研习教学经验的机会必然稀少,难以做到,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最终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第四,缺少传帮带,总是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来独自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因此,师资力量配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材内容局限
通过对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教材选择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高校采用由浙江大学陈林根主编的“十二、五”规划《工程化学基础》教材。由于陈林根主编的《工程化学基础》教材本身不是针对高校单一的土木工程专业编写的,而是面对整个非化学、化工工程系列专业为对象而编写,故教材内容虽然也涵盖了土木工程类专业所需要的内容,不仅知识面涉及广,而且从理论到应用自成体系。但是,正因为如此才难以凸显土木工程专业所需要的相对全面的建筑材料的结构及相关知识内容,据分析可知该教材相对土木工程专业存在不少关联度不大的内容。其次,教材教法缺乏实验演示实例教学模式。内容需要更新和优化,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要根据学校不同层次和学生不同基础进行可行性改革。
(三)教学脱离实际
不少高职院校教师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受学校工作重心导向的影响,如有些学校特别重视科研工作,制定了很有诱惑力的倾斜政策,主要是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幅度较大,导致不少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放在自己并不善长的科学研究上。而必须用在履行岗位职责认真钻研教材,潜心备课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很有限,严重影响了优质课或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导致不少人在思想认识出现滑坡,错误地认为课堂教学对一名课任教师来说已经不是第一要务,而只是一种义务,故此不少教师很少把课堂教学当作一名教师的第一责任。不少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时,很少做深入地调查研究工作,对本专业学生具体需要什么并不清楚,故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与专业实际需要相差甚远,这是新常态下高校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问题。
(四)教学模式刻板
据对高职院校当前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和分析评估,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不仅呆板而且缺少生气,不少年青教师只能照着课件上课,对教学课件的依赖程度相当严重,几乎到了没有课件就没有办法上课的状况。有些教师板书也缺少必要的演示和推论,教师的示范作用受到较大的限制。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五)教学手段单一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为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实现了超时空和空间的知识传送。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年轻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层次偏低,实际应用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同时又失去了传统教学优势,教学手段显得十分单一,对课堂教学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六)实验教学缺乏
《工程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因此,必须配置相应的实验教学用场地和设备。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工程化学》课程,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开设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实验课程教学,通过科学实验来证实化学原理,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有个直观和感性的认识。但是,不能不看到,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很少设置实验教学课程,基本上是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使得《工程化学》课程教学不能取得真正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亲身的感受,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优化师资力量
《工程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上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师资力量是首要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师资是否科学配置也是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内容,严把师资师进口关,在引进师资时,必须注意从毕业学校、所学专业、学业成绩和思想品行都应列入考核范围内。一方面要尽可能招收优秀的985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可考虑从外聘教师中择优选择,从这个方面考虑就要注意事项高校本专业专任教师名师中选择优秀的《工程化学》课任教师,外聘专业课任教师一定要做到宁缺勿滥,杜绝引入教学能力差、责任心不强、水平一般,没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师资。第三是学校要创造良好的进修条件,将在职在岗的《工程化学》课任教师送到条件好的、《工程化学》专业教学、科研水平高特别是建立了精品课教学基地的高校培训,从高位切入,大幅度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从根本上优化《工程化学》师资力量。
(二)精练课程内容
目前,可供选择的《工程化学》教材不乏精品,但是在用于高职院校三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时,就存在明显的取舍问题,因为每一部教材,在编写时都是根据编者学校学生的专业性质组织实施的,内容分布较全、较广,不仅有化学基本原理,也涉及到化学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结构知识,同时也和物质的具体应用关系密切,特别是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较为全面和具体。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增减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需求的把握。为了实现对教材的科学地处置,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需求,花时间精讲课程内容。
(三)深系实际
《工程化学》课程教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需要有师德修为和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不仅要抓好业务工作,更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和普及《高等教育法》,依法办学,要教育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教学事业之中。高职院校应该时刻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把人才培养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第一要务抓好落实。任何时候都不能冲击正常的教学工作,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要审时度势,抓住教师的心理动态,采取积极各种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好教师的岗位职责,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激励机制,促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把每一门课程尽可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把每一堂课都成为示范课,这样《工程化学》课堂教学也将获得成功,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
(四)优化教学模式
《工程化学》课程教师要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课程内容,分析上课对象的特点和基础条件,采取合理的工作模式,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积极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大力改革和优化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工程化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就是理论分析不易展开,推理过程过于复杂,不利用大学生学习吸收和消化,教师的黑板演示时间过长,工作量大,效果反而不好,学生也学得很累,教师也很累。而现代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光、电、声、像和动漫等技术手段,将复杂难以理解的数字公式做到直观化、形象化和具体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其中也存在明显不足,师生之间的联系淡薄了,教学互动环节往往也被忽略了,不少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做好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就不成问题的错误认识,离开了多媒体就不知如何上课了。对不少青年教师来说,不是个例,可见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
(六)密切学生的实际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工程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好易于开展的化学实验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化学实验整个过程,加深同学们对原理及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工程化学课任教师综合素质如何,灵活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如何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课任教师熟悉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和工作实践的经历,才能对工程化学上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恰当,将土木工程专学业所必须认识和了的相关化学原理和各种各样建筑材料的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客观地说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只要掌握普遍性的化学知识和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就完成了课程的教学任务,完善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其顺利开展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化学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 启发教学 案例教学 项目教学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深和完善,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技术已融入到现代化办公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具备一定的办公自动化技术水平,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然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文科专业的学生对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掌握令人堪忧。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办公自动化的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办公自动化成为了一个发展的动态概念2。如何使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时展的潮流、如何加强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掌握,是广大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1]
一、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现状
办公自动化课程已成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文科管理类学科的必修课。然而,目前很多院校的办公自动化课程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
1.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许多高校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内容还主要以操作系统介绍、基本的文字处理,网络应用及具体办公设备的介绍为主。这些内容,对于普通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大都已基本掌握,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某些内容早已无需“零起点”。
1.2教学形式单一
仍然以老师台上讲课为主,学生下面练习为辅,对具体版本办公应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讲解过细,而对此软件的新的版本、新的功能介绍较少,尤其缺乏介绍和总结与之类似相关软件的共性、特点,缺乏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教学内容的设置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办公自动化提供了信息交流的手段与技术支持,更使办公活动跨越时空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与利用成为可能1。而当今对这种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设备。因此我们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内容设置理应以计算机信息采集、处理和利用等信息化办公内容为主,而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等内容大都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都已学过,完全可以筛选掉。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相关知识也已有相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在我们办公自动化课程内应注重网络化办公应用相关内容的介绍,而不是单纯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网络办公、移动办公已大量应用于自动化办公中。而这方面的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我们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内容也要紧跟时展的步伐,随时更新课程内容,才能使我们的办公自动化课程跟上现代自动化办公的发展步伐。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早已成为办公自动化课程的主要内容。对于图像、语音、视频的采集、编辑和利用也是办公自动化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内容不仅涉及到相关应用软件的介绍,同时也涉及到相关办公自动化设备介绍等内容。办公自动化设备种类繁多、更新换代快,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应摈弃那种具体介绍某种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些设备具有共性的原理、功能和特点的总结介绍,对最新、最前言技术和设备的介绍及发展方向的分析,培养学生对现代化办公设备自我学习的能力。
2.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点为主,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然后再进行教师讲授内容的相关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主体,而学生是被动地学,较难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启发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2]
2.1启发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并给出提示、启发,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恰到好处。不能太难,造成学生知难而退,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能太简单,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也同样兴趣不大,也不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个问题要使学生觉得是可以解决的,但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提示和启发,而这个提示和启发也是我们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2.2案例教学
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教学的知识点融汇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案例中,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讲解介绍,最后总结出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
2.3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一般来说都是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学习完毕,进行总结教学的时候进行。教师提出的项目应该尽量涵盖本次教学总结主要知识点,项目既有综合性也有设计性,并且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例如:我们在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在学习完Office Excel内容后,我们提出了一个利用计算机局域网和最常用的办公软件Office Excel设计一个歌唱比赛计分系统。首先,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单机版的项目。单机版相对要求简单一些,要求各位裁判打完分后交给录分人员统一录入分数,系统自动给出结果。然后,在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单机版项目后,可以考虑提升项目内容为为网络版,而网络版要求每位裁判在电脑上输入选手成绩后,系统就能自动进行每个单项平均成绩的计算,最后系统能自动得出比赛选手的综合成绩和排名,并能筛选出获奖选手。这个项目的设置涵盖了办公软件Office Excel的主要知识点,并涉及到了个人办公软件的网络应用―共享Excel工作簿实现协同录入。
三、结束语
办公自动化课程是一个实践性、时效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课程的内容体系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课程原本有些内容可能已经过时,甚至已经淘汰不用了。因此,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内容必须紧跟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加入体现自动化办公的最新技术等内容,同时也要及时删除那些已经过时淘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连卫民, 周贺来.办公自动化实用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摘要:本文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宗旨和特点、高等教育管理问题,分析了现行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师资建设水平等途径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建议。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高校教育;管理
提高我国工业化竞争力与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关键是拥有一大批有能力、有技术,能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革新提供有效方案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既要具备优良的知识,又要具有足够的科学素养,既能掌握核心技术又受过专业基础训练,才能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贡献。
作为具备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充沛的教学科研资金及完善的实验设施的高等院校,对培养卓越工程师担负重大责任。高等院校应该为培养实现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工业现代化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努力。[1]但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培训主要模式倾向于传授教育、知识能力的培养,对具体实践操作培养较少。今天,少部分高等院校开始进行实践性人才培养实施计划,但大部分学校仍只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和研发,没有对工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形成足够规模的发展[2],甚至漠不关心。本文为此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希望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创新有所帮助。
一、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育目标
1.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背景
高等院校基础知识一般包括工程技术、自然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基础等内容,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工程基础学基础知识把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相结合使用,既具备了足够的深度,又有良好的宽度。高等院校很多学科都与基础知识相关联,基础知识不能局限在某一专业领域内,它的学科涉及面非常广泛,各学科又相互联系,使得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拓展更加稳定。
2.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
创新能力是企业运用合理的理论基础和全方位的知识覆盖面,提出具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理念以及发明等。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想、创新意志、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核心。[3]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点不同,工程能力是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和知识解决工程方面的问题,工程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
3.具有国际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国际化发展中交流能力是关键,各个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是影响工程师的主要问题。今天,我国与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工程师应根据不同国家语言、文化背景深入地学习,在不同文化背景因素下完成交流、合作与竞争。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工程项目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工程师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能力。
4.具有主动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工程师应把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作为首要目标。主动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把学习当做一种爱好,是一种相对深层次的学习方法。相对于被动学习,它更能积累知识、素养、道德建设。工程师应具备主动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是指工程师一生都要不断学习。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文化所需,在科技、知识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只有主动学习加上终身学习才能保持和社会同步,引领时展方向,才能称之为卓越工程师。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高校教学管理问题
1.课程结构的设置缺乏灵活性
2008年普通高校工学专任教师人数达33.8 万人,占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的27.3%,普通高校工学在校学生人数达727万人,其中本科生347万人,占普通高校学生人数的36%。[4]
高等院校工程教育学科中课程设置是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公共课程份量较大,但个人学习机会不足,课程设置上内容不能全方位覆盖工程设计基本知识。对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缺乏使得工程师不能深入了解社会、经济、文化。[5]
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单一,多讲述的是科学性与理论性,没有把学科和实践相互结合,两者之间联系不够深刻,工程师对工程实践不够重视,实践课程安排少之又少。一些高等院校工程教育课程着重讲授理论学习,没有把实践技术当做重点。形成实践教育缺乏,学生对社会环境了解不够,主动提问、思考以及探寻新知识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由于我国高等院校课程设置都是固定的,课程选择较老套,一些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等课程和实践内容没有很好界限,实践活动在总课程中比例太少,不利于全方位培养优秀工程师。[6]
2.工程师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体制不健全
高等院校教育工程在近几年有弱化发展趋势,教师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学术论文以及科研培养教育。一些教师认为,已经具有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足够高的价值观,比较成熟的逻辑思维和专业知识的工程师,能通过自身学习完成教育的全过程。在一些教育体制下,某些高校教师只负责工程师管理和培养,没有对工程师进行足够思想教育。有些高等院校虽然也专门成立负责工程师思想教育培训人员,但在经费投入,机构编制上仍存在很大问题。
3.导师教书育人作用发挥不够
高校工程师素质问题涉及因素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影响。工程师在高校受教育期间,最尊敬、信赖的人就是教师。教师对工程师的行为举止、品德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单是传播知识的人,更是工程师日后在社会上的行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工程师,是对工程师思维、学业产生影响最为显著的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师资缺乏,通常是一位导师辅导数位甚至几十位学生,一般导师都还有个人的科研、职责和业务,即便有心传授思想教育也只是徒劳。
三、完善高校教学管理的建议
1.优化教学内容、调整专业设置
一名优秀工程师要具备深厚的科技理论基础和足够的文化素养。在产业升级、生产力不断发展现状下,工程领域更新日益加剧,新技术此起彼伏,综合能力不断攀升。比如,传统工程领域的机械类、交通类、建筑类、采矿类,都渗入了很多的高科技元素。
本模式将一学年分为四个学期,即三个真实学期和一个虚拟学期。真实学期是指有具体时间安排的学期,将其细分为在校内进行实训、科研训练及在校外企业实习的工作学期、在校内理论知识学习的理论学期。虚拟学期指借助网络的虚拟平台,让学生自行安排时间进行理论学习,以解决由于加大实践强度导致占用理论课程学时问题。无论真实学期还是虚拟学期均有学分要求。[7]
2.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名卓越的工程师应具备高超的实践水平和优良的创新能力。实践是科研创新的基础,科研创新是实践的最终归宿。两者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创新发展依靠实践能力作基石,工程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没有实践的工程培训培养的学生只是基于理论上的工程师,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工程师,更不能称之为卓越的工程师。所以工程教育的本质要归于实践,虽然部分院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实践机会,但多数是模仿的模式,内容过于理想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实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很难促使创新理念的形成。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脱离了产学研,学生没有与企业工作人员真正接触,不了解如何在团队中合作与创新、奉献和奋斗,没有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会影响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所以,单单依靠学校本身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有一定难度。高校应从根本抓起,通过技术的运用和掌握相结合方式,让学生轻松融于实践氛围中,让教育、学习、实践和创新相结合,在政府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实现高校和研究院所、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在合作中为企业、研究院所的提高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为高校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提供有力的条件支持。[8]
3.教师工程能力的提高
一名卓越工程师不管业务能力、综合素质,还是理论基础,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来完善。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向导,不管什么教学模式,教师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主导者,这是毋庸置疑的。高等院校工程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建立优良的教育理念,超强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懂得企业的多种创新项目。教师在与企业合作教育的大背景下,应深入实践的前沿,掌握工程领域的工作内容、企业创新的最新进展,为今后指导学生储备充分的业务知识,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为此,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要有多元化教学理念,为工程师建立远大的工程理想;要以学生为中心,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优良习惯;要建立一套培养学生构思、设计以及实践为一体的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有良好的工程教育研究能力,善于解决工程教育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能将复杂的知识融入教学中,使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知识,还能较好地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教师应从这些方面着手,提高综合教学能力,促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9]
参考文献
[1]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11(Z2).
[2]周琼.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3]胡保亮.FOCUS-PDCA方法在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统计[EB/OL],moe.edu.cn/.
[5]胡若星.学生成绩与课程设置的关联性及存在问题[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3) .
[6]徐延宇.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分析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1(14).
[7]朱正国,朱桃杏,孙明磊.国外大学学、研、产合作教育分析及启示[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8]孙健.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问题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09).
[9]周玲.滑铁卢大学创新型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实践与启示[J].化工高等教育,2009(04).
关键字: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养成教育
一、前言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力求向上进取是大学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但同时大学生们还未定型的思想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基本素质可能会在强烈的外来冲击下扭曲变形,甚至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强调做人的基本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这在当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变得尤为重要。
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大学校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他们成才必不可少的环境氛围之一,在大学生成功养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大力加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品质,对于促进大学生文明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养成,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公寓文化和养成教育的义涵
2.1公寓文化的内涵界定
高校公寓文化的研究在我国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在1986年提出的“寝室文化”概念,之后逐渐被人们接受并重视。到1991年张文凯发表《寝室文化初探》一文,对寝室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初步的界定,然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谭谨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浅论》中指出“宿舍文化是以宿舍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成员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性文化”。王萍、时宝国《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认为“宿舍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雷湘竹的《略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提出“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高校学生宿舍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总和”等等,都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公寓文化进行了界定。
梳理以上观点,所谓大学生公寓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公寓硬件设施为载体,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制度规范、行为准则以及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公寓文化是在高等学校的校园环境中,在长期的公寓活动中形成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大学生共创共享的群体文化。其涵盖公寓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规章制度、公寓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
2.2 养成教育的内涵界定
养成教育则是要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启迪和引导,把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转化为人们的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形成鲜明的荣辱观念,把行为从未开化培养为开化,从不文明培养为文明,从非道德性培养为道德性。简单的讲,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使大学生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形成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高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主要培养大学生三个方面素质:大学生道德品质, 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即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行为规范、作风纪律教育和日常管理,培养大学生的文明行为和优良作风;创新思维和能力,即通过开展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勇于挑战未知世界的求知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公寓文化建设与养成教育之间的关系
建设健康的大学生公寓文化,是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有效途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方面,养成教育是全面建设优良公寓文化的必备基础。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学生基本生存能力严重缺失;此外,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养成教育的缺失亦不容忽视。中国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英国斯宾塞说过“记住你管教自己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养成教育是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公寓文化建设的抓手。养成教育是做人的基本规范的教育,包括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本身也是相辅相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一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冲突就会逐渐减弱,有时就消失了。”
另一方面,公寓文化建设是养成教育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公寓是高校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养成教育的重要基地,其管理范畴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体系,涉及到学生教育管理的诸多问题,对学生的成才有着极为深刻的重要影响; 其管理任务是以把公寓建设成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阵地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化服务、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为目标,以对学生实施生活、学习、安全、卫生秩序管理、服务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组织手段,实行严格的综合管理, 把公寓办成“团结和谐、文明高雅、整洁美观、安全有序”的学生之家。
公寓状况能反映学生和班级的文明程度。我们如果放弃这个对学生从事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前沿主阵地,任其放任自流,将会严重影响学校文明建设和育人质量,从而制约学校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公寓文明是校园文明的缩影,大学生公寓是展现大学生精神风貌的窗口和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基地。认同此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看一座城市的文明进公厕,看一所学校的文明进公寓,看一个家庭的文明进厨房”这一浅显道理中蕴含的深刻内涵。#p#分页标题#e#
大学生公寓的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环境美化和学生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环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心世界、道德观念和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外部的清洁与优美,应是内心清洁与美丽的表现。”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知识、有纪律观念,还应当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应当学会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文明素质、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自觉性,使他们把文明的行为内化为自觉的习惯。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环节即是:通过在公寓开展的“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和“标准化公寓”考评、奖惩来规范学生遵守纪律、卫生安全等管理制度的行为,陶冶塑造其品性,最终实现文明其精神、养成其习惯的目标。
四、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提高养成教育品质的路径选择
4.1 加快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转变观念是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前提。应该说当今各高校领导均认识到了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有部分高校没有采取措施或几乎没有采取措施去建设健康向上公寓文化,另有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公寓文化建设只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后勤和学生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的错误观念。要加强公寓文化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意识到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将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统筹规划,共同实施;要意识到公寓文化除需加强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外,也要重视大学生宿舍精神文化与观念文化建设;还要意识到建设公寓文化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等。只有领导的观念改变了,才可能去积极推动并建设好宿舍文化。
加强组织领导是建设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对公寓文化建设的思想领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使成为大学生公寓文化的主流,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倡导体现时代精神的主导文化,用健康的思想占领大学生公寓这块阵地。其次,要建立必要的公寓文化管理机构和机制,将解决方向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公寓文化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第三,要加强规划和管理,制订具体、切实可行的规划,并予以落实,解决建设实际中的问题,推动公寓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第四,要协调各部门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理顺公寓文化建设中各部门的关系, 使各部门能在公寓文化建设中齐抓共管、密切配合。
4.2 加强环境建设,优化人文环境
首先,加强公寓物质环境建设。文化的表现和传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开展内涵深刻、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有赖于齐备的基础设施。首先,高校要逐步改善大学生公寓的环境条件、基本结构和相关设施,一方面要在公寓建设各种文化活动设施,如先进的学生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阅览室等,使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在公寓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要在公寓建设好阅报栏、墙报、黑板报等,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提高大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品位。其次,要搞好公寓区周边的园林绿化和过道、大厅、公寓的布置和装饰,还可以悬挂一些中外学者或杰出人物的画像、雕塑、历史遗物或诗词警句等,这样既保证公寓有宽敞明亮的活动场所,幽雅别致的游乐景观,还有发人深思、催人奋进、陶冶性情的文化景观。总之,整洁、美观、和谐、高雅的公寓物质环境,会给人一种崇尚教育、科学和艺术的美好印象,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
其次,加强公寓精神环境建设。重点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建设具有精神文化内容的高层次的公寓文化。如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举办各种讲座、演讲、辩论、报告会等,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成才欲;可根据每个公寓的长处、特色和兴趣举办球类、书画、乐器等各种比赛、展览等, 这样既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又能加强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还可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把握时代脉搏,吸收社会文化精华,自觉建设高层次的大学生公寓文化。
4.3 严格落实规范,完善制度文化
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更需要认真落实各项制度。首先,规范公寓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整、严密、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使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是大学生公寓文化健康发展的前提, 如只有严格规定公寓熄灯和大门开关时间,才能保证作息规律正常化;只有制定学生公寓用电管理规定,定时定量用电,或安装卡式电表管理,才能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只有制定公寓内务管理办法,严抓公寓卫生,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学风、校风。其次,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大学生公寓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任何规章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会发挥应有作用,如不能有效落实规章制度,不但不能发挥规章制度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影响其他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造成负面影响。
4.4 充分协调整合,形成管理合力
首先,加强各部门的分工协作。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靠某一职能部门或某一些人来开展,它既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分工协作, 也需要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作用。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理顺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关各部门的关系,力争做到纵向指挥有力,横向配合密切,要充分发挥学校行政部门、学生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组织的职能和作用,使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真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真正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步调一致。
其次,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和培训,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宿管队伍,宿管人员要熟知宿管各项规章制度和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求,善于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较好的执行力等。#p#分页标题#e#
(3) 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改变学生党、团组织在公寓无组织机构、无场地的现状,引导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公寓开展有利于公寓文化建设的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工作。
(4)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骨干分子的作用,文化骨干分子往往是公寓文化活动中的核心人物,在学生中一般都有很高的威信和声望,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 使之成为公寓文化活动中真正的骨干和带头人。
总之,高校公寓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影响深远,高校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形成合力,不断加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力度,充分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以良好的公寓文化润化人,努力提高养成教育的品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文明、高尚的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谭瑾.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浅论[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02).
[2] 王萍,时宝国.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J]. 滨州师专学报. 2000,(03).
[3] 雷湘竹. 略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J]. 广西高教研究. 2002,(03).
[4] 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5] 米曙娟. 论高校学生管理与大学生养成教育[D].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 2006.
[6] 刑国忠. 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3).
[7] 王红梅. 大学生养成教育浅议[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6).
[8] 江浩. 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D] .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2005.
关键词 侨校内外生源 高分子加工工艺学 实验仪器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暨南大学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侨校,每年本科招收的外招生都超过了半数。一般内招生数理基础扎实,动手能力稍弱;而侨生数理基础稍弱,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较强。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创新高分子加工工艺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适应两类学生的学习特点显得至关重要。①本教改实施后,可提高实验学生的责任感、迫切感和实验热情,使其经历高分子产品开发全过程,享受到从原料到制品的快乐,基本技能在模块中被不断重复和加强,培养节约素养、成本意识和综合能力,富于成就感。
1 高分子加工工艺学课程体系新旧对比
现有的高分子加工工艺学课程体系是分散的、验证性的,缺少连贯性与创造性。
实验是高分子科学教育中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高分子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高分子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大学本科实验教学,而国内的实验教学与实验教学体系不够合理。
高分子专业实验是高分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分子材料专业理论教学部分主要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3个方面向学生讲授。因此,实验教学部分也依附于这3个方面被划分为: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成型加工等实验课程。
2 高分子加工工艺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2.1 实验课程体系优化
聚合物加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聚合物加工过程的原理,了解、熟悉聚合物加工过程的工艺,使学生对聚合物加工原理能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和研究方法。为此,我们暨南大学材料加工教研室从2008年开始探索对聚合物加工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专为聚合物加工实验课设置1学分,考核评分独立于聚合物加工理论课程,而且试行内、外招生分离教学。36学时和共计10个实验,主要安排如下实验:原料挤出混配、挤塑实验、注塑实验、模压实验、橡胶混炼、模型硫化、酚醛树脂模压实验、热成型实验、吹塑实验、发泡成型实验。
2.2 工程化和模块化的高分子加工工艺学实验设置
本课程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材料制品性能”这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主线展开教学内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材料及制品性能三者的关系。即高分子材料如何通过成型加工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制品,材料的不同与成型加工方法的关系,同样的材料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方法或加工工艺条件,所得制品的性能为何不同,制品的性能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何关系等等,强调了成型加工对制品性能的重要性,即高分子材料制品的性能既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又很大程度上受成型加工过程所产生的附加性质的影响,这是本课程的设计主题思想。
根据混合招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规律和学习需求都不同的特点,本文提出对聚合物加工实验课程进行工程化和模块化改革,同时在实验前期做到内外生分离教学。在模块实验设计上考虑外招生加上基本技能实验环节,之后,让内外生同时参与涵盖整个产品开发的全过程。那么在实验环节中,考虑包括的实验模块有:填充聚乙烯配制与成型、橡胶的胶料配制与成型、聚氨酯组合发泡料的配制与成型。模块一是必做模块,其他两个模块是选做模块,保证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又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2.3 实验仪器设备的优化与整合
2.3.1 仪器设备对教学的重要性
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验模块能力的建设,全面完成这种能力的建设,对实验室场地和设备等资源要求较高。系统化、模块化的高分子科学实验课程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在本课程实验中涉及到挤出机、注塑机、模压机、开炼机、发泡机等多种设备,这些设备的正确使用关系到整个实验的正确性,那么良好的设备管理方法也至关重要了。我们认为,将本科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形成互动,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容。本科实验教学也是一项基本科研活动,需要合理组织调动学科、学院和学校的各种资源。
2.3.2 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们在2008-2012四年间,把本科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穿插起来,依靠本院教师承担的相关科研课题,设计了“回收聚丙烯的再资源化应用“实验,由课题组提供相关实验材料和专用设备,同时安排承担该课题的研究生协助教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现场指导,既让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为其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数据,又让本科实验教学得到顺利实施,注重学生的参与与提升。
2.3.3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平时学习效果
为了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必须统筹协调科研与教学资源,包括一些必需的仪器设备、互通共享的实验场所和协调的管理,形成教学为科研,科研促教学的良性循环。任课教师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不必要求是通才,但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在利用学校分配的教学资源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还要能有效地组织所有相关的有能力的教师参与课程的教学,利用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科研思想引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
3 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改革试验与探索,在高分子加工工艺学实验课程的内、外招生混合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迫切感和实验热情;(2)使学生经历了聚合物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学生享受到从原料到制品的快乐,且将配方、设备、工艺和检测四阶段的产品开发过程有机联系在一起;(3)基本技能在模块中被不断重复和加强,各模块存在交叉实验步骤,这些交叉点实际上对基本技能的强化;(4)培养了学生的节约素养和成本意识;(5)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不仅外招生认为实验很有吸引力,很有成就感,内招生也认为在和外招生的合作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能力。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四位一体;化学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97-02收稿日期:2015-10-0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高级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实践性的高级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1][2][3]。我国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但是,根据现有培养实践来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着培养模式的同质化,与社会、学校以及研究生个人的需求脱节等问题[4][5][6]。因此,开展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位一体”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建设思路
化学工程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实践性是其显著的特点。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平台优势,形成了四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资源化学工程、储能化学工程、生物医药工程、环境化学工程,学术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培养的人才在行业内广受好评,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的要求,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进一步加快了“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转变”,构建了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提升学生专业应用实践能力为主体,以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导师队伍建设、丰富实践载体以及完善评价和保障机制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二、推进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的设置的基本思路在于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性。根据国外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经验,课程学分远远少于学术性研究生教育[7]。因此,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置,更加注重减少培养体系中对课程学分的要求,适当地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发展的课程,从而达到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如将专业实践从4个学分提升到10个学分,进一步突出专业实践的重要性。课程体系的设置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模式。所谓 “层次化”是指构建从基础专业课程到专业能力发展课程,再到综合能力发展的立体课程体系;“模块化”是指打破现有的课程组成,按照培养人才功能的不同,对现有课程形成模块化的组合。
三、创新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国外发达国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进导师队伍,严把入口关。如日本一般专门职业大学院要求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须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法科大学院要求20%以上,教职大学院要求40%以上。[8]二是注重导师队伍的考核。如美国高校对导师实行“非升即走”的评估考核制度[9]。三是保证导师队伍的稳定性,加强保障。如德国的法律把教授的身份定位为国家公务员,职务也是终身的,不得任意解聘[10]。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创新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推进制度建设。制订了《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细则》等制度。一是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建设的原则和标准,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建设的方法和措施,积极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二是厘清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与学术性研究生导师职责的异同,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职责,制订相关的制度。
(2)依托科研项目与平台,拓展“双导师”选聘途径。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根据化学工程专业与企业联系紧密、在化工冶金等领域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的特点,依托老师的科研项目与科研平台,聘请企业导师。依托产学研合作选聘导师有两个明显的作用:一是以科研项目和平台为依托,使“双导师”联系更加紧密,避免“双导师”流于形式;二是积极发挥项目的纽带作用,学生既能够在学校接受相关教育,又能到企业受到工程应用实践的锻炼,而且“双导师”能形成良性互补、互动的局面,从而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3)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从国外选聘兼职导师。从国外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技术开发人才,利用其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的经历,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使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能较快获得国际性的最新信息,有利于吸收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四、丰富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载体
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培养的核心。围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通过在课程中模拟实践、在行业中锻炼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在课程学习中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是“在教学内容中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中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二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工程化学过程。
(2)与行业与企业共建合作,提升实践能力。一是“二维深化”企业、行业合作力度。在横向上,加大企业合作的面;在纵向上,加深与企业合作的深度。除了就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进行合作外,还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的合作与其融为一体,使人才培养服务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并在这两者中得到提升。二是探索企业合作的责权划分机制。对于共建基地,对基地的组织体系、双方职责、导师、学生、培养细则、知识产权、经费、学校支持等内容探索确切的规定和解释。三是探索“集中双向”研究生实践机制。“集中”是指依托学校、学院、专业、系,将合作的资源进行集中起来,“双向”是指系里将集中的资源以及培养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资源进行双向的公布,让双方进行双向选择,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五、完善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评价及保障体系
(1)探索“四级联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四级联动”是指建立学校、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四级”专业学位评价主体体系。现阶段,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评价主要方式就是学校自评、政府考核,企业特别是企业导师也有一定的参与度,但是不深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价的形式还较少见。但是随着国家评估与评价的宏观政策的变化,比如“管办评”分离,明确地提出了要将第三方机构纳入评价体系中。因此将社会机构也纳入评价体系中。学校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的主体,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每两年一次,邀请校内专家为化学工程专业学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每四年一次,邀请校外专家,包括政府教育部门官员、企业代表、其他高校化学工程教授代表、第三方的评估机构进行诊断号脉,从而及时调整办学思路。现已完成第一轮的校内、校外专家评估。
(2)构建“软硬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研究生专业学位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的教授、企业导师、第三方机构的成员组成;依托教授委员会进行决策,建设领导小组的提议应在教授委员会上通过才能执行;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委员会,隶属于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负责指导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二是理顺内在体制。建立、完善专业学位的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尝试建立了相关预警机制,探索建立奖助贷体系,现已建立25万元/年的奖助体系。三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率达到100%,就业率达到100%,选修人文素质相关课程达到100%。
近年来,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依托化学工程的优势与特色,围绕实践能力提升这一核心,在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导师队伍建设、丰富实践载体以及完善评价和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开展了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以及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1,(2):87―94.
耿有权,彭维娜,彭志越,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状况的调查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2,(1):103―108.
甄良,康君,英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生教育,2012,(6):52―55.
朱永东,张振刚,张茂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基于珠三角地区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问卷调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40―44.
秦发兰,陈新忠,汪华,等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12,(4):60―64.
包水梅,顾怀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背后的尴尬及其化解中国高教研究,2011,(9):45―49.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高益民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发展比较教育研究,2007,(5):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