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37:09
导语:在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授之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粘合剂”。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痴”情“迷”劲,使之欲罢不能,乐于探索,那么,不仅大大有益于提高当前地理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身为之探索的种子。当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对学生一讲就懂,更应善于提出新颖的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来讲,初中地理教材涉及“时区及日界线”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不妨在上课之初,首先向全班学生展示两个小问题:(1)“小华得知到日本东京访问的爸爸,今天就要回上海了,他了解到飞机从东京起飞的时间为早上8点,按照飞机飞行2小时15分钟计算,到达上海的时间应为10时15分。他准备到机场迎接爸爸。可是还没有动身呢,爸爸就回家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2)“一对孪生姐妹,姐姐先出生,但年龄小一岁,妹妹后出生,年龄却比姐姐大一岁。你知道这种奇妙情况的原因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老师讲课,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倡探究教学
所谓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情境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形成他们自己的概念。如在讲述北美气候部分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插图,然后设问:“北美与欧洲西部纬度相当,欧洲西部的气候表现了海洋性特征,而北美却普遍有大陆性特征,为什么?”学生只有通过比较、综合,才能得出确切的回答。当然,教师的提问不要过于频繁,如果把“弦”绷得过紧,而不让学生有思考回旋的余地,急于点“将”,让学生仓促上阵,很可能“卡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三、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框框内,不准他们越雷池一步,那么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结果扼杀了学生的首创精神。如何使学生认真学好前人的知识,既不受其拘束,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就必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到,对学生的问题要推迟判断,避免武断。过早地下结论或向学生预示解决方法,都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要善于区分“笨拙的错误”和“创造性的错误”。后者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有位老师讲高中地理“生态系统”时,有学生问:“假若生态系统中没有微生物起作用,地球上还有没有生物?”尽管这位老师始料未及,但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做法予以了肯定。并要求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求异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深刻回味,大胆设疑,细心思考,据理力争。
四、“教人以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我县已实施两年多,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一、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读图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据统计,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各类图表135幅。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经纬度的定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而旧地理教材是将定义、特点和盘托出,再配上一些图。这就让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忽视了读图思考,而只是死记硬背各个知识点。新教材的内容组织方式完全有利于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2、较好地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⑴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时差、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天气预报、绘制各种图表、人口资源地理调查等。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思维训练、意识培养,还是在今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野外考察、工程建设、统计等方面,都可以终身受益。
⑵体现了“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
教材采用先进的结构模式(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是对以往的注入式、自学式、启发式、人物式、讨论式、探究式等诸多模式的优化组合,并十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地理资料,对地理现象的片断描写,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搜集各方面的地理事实材料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思维,给教学保留足够的思维和创作空间。
⑶体现了“构建基本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吸收和应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球卫星照片、台湾岛的卫星影像、卫星云图、喜马拉雅山电子影像图等遥感图像、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组图,GPS全球定位系统、国际互联网气象网站查询等,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富有时代气息。
3、加强了实践和探究活动,构建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主要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内容三大部分构成。而“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变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方式切切实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这种编排,摒弃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师生平等、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教法初探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转贴于
1、提出有效问题。
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善于调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动的统一体。这是教学活动的崇高境界。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行为爱好,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教学共振。
2、教育要“回归生活”。
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走进教室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的经验和观点。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地理学科植根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
3、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素养、思想品质和社会能力的形成,对教师工作的心情与成败得失,对实现预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有着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困惑与问题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遇到一些困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难以把握。
过去常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这话也许有些偏激,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能引起教学方法的改变。因此可以说,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方法的变革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渗透,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我们试着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检测,采用了开卷、闭卷及开闭卷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检测,这些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不同学生的水平,但却不能全面地检测一个学生的水平,很难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而且,开闭卷考查的重点是不同的,开卷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而闭卷着重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题材很广,涉及范围也大,而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有限,能查阅的资料就更有限了,所以很难操作。再加上完成开卷题所需时间较长,这又加大评价的控制难度,降低了检测的信度,不易检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2、班额过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学校的班额偏大,大多在60人左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首先,教室的拥挤就连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都很困难;其次,教室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
3、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内容与以往相比,淡化了具体指示。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好上了。如果教师不认真挖掘,那就会觉得一节课的内容太少了,没多少可讲的,也没有什么可学的。例如,自然地理部分中很多内容的教学,若单单就教材讲教材,未免显得有些单调。学生通过自学阅读,对教材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教师只按教材列出的内容顺序,一个一个地“讲授”,那么无疑会让学生感觉乏味,从而抑制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教师应通过恰当的选择多种课程资源[教材、参考书、学生工具书、用于培养技能的学具、电影、幻灯、录音(相)带、实物标本、照片、图片等]来丰富课堂教学。
总之,在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致力于寻找一条既科学又易操作的评价方案;积极探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模式;改革
一、素质教育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许多地理教师已经习惯并沿袭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依据“教参”设计教学程序,依据教材设计教学内容,依据经验设计教学方法,依据现有资料设计作业。按照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固定程序进行。这种传统的、封闭式、固定化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听取教师的知识传授,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它的最大缺陷在于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
二、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方式及其特点
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建立新型的全方位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所谓新型的全方位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在充分了解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情、意、行,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既注重教法的研究,又注重学法的指导,把教法与学法有机地结合,重视学生参与,强调主动运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这样学生可以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教学目标陈述的应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凭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模式正是适应地理课堂改革这一大趋势的客观要求。其实施步骤如下:
1.引导阅读,归纳整理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地理教材大量的文字、图表、照片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阅读部分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对全课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系统把握。
2.尝试探究,鼓励质疑
传统观点认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主要靠教师的“灌输”,因而以往学生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动的学习。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则采取“探究式学习”,其特点在于,它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的迁移运用。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对学生的答案要多方面、多层次鼓励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新训练,主动运用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重视课堂的检测反馈练习,提高训练的质量。练习要符合大纲的要求,重视双基的基础上,侧重对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突出变式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地理 目标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5
之前的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尽管也有教学目标,但目标的制定往往呈现出几个弊端。一是目标的制定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有些空洞和泛化;二是目标带有很浓厚的功利色彩,多是和考试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弊端使学生难以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不到保障。因此,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
目标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也称布
鲁姆教学法。它是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是师生为落实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的教学机制。它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使绝大部分学生达标。让课堂教学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追求的目标。通过近几年的目标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感到目标教学法确实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开发学生智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我认为目标教学不是单纯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民主科学,学生行为自如,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引导学生走进知识殿堂的领路人。下面就以我的地理课堂教学为例,谈谈我对目标教学的认识。
一、 高中地理实施目标教学的基本程序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从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总任务出发,我基本摸索出地理课实施目标教学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课前:制定目标
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及教材的纵横知识的联系上狠下功夫,才能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层次性、可测性的正确目标,并要精心设计好相对应的目标检测题,同时也可以调动爱好地理科学的学生与老师一起制定教学目标,一定要相信学生能够当好老师的助手做好小老师。
(二)课上:可分前提目标诊测、展示目标、实施目标、形成性测评四大步
(1) 前提目标诊测(摸底反馈):课前 5-10 分钟进行。小测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上一节课“学习目标”中的重要知识点,这既是复习巩固旧课,又是上一节课教学效果的检验,从中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教师再针对薄弱环节予以补救,从而达到“反馈―矫正―深化”的教学目的。 二是原来学过的与本节课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知识, 从而检查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储备,通过反馈予以补救,使教学成为有计划、有准备的活动。小测题根据学生水平,容量、难度不能过大,特别是要能调动中下层学生的积极性, 目的是使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活动过程,共同提高。诊测方式以全体学生卷面作答为主,我开学就要求每人准备二个小测本,为了节约时间,学生不必抄题,直接写明题号和答案,测毕,老师随机全收。部分收或不收,并即时讲评公布答案,学生自评、互评并即时改错。为避免形式呆板,适时穿插些其它形式;如老师提问,学生比赛回答,学生上前到黑板上做答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在堂上完成,减轻了课外负担。
(2)展示目标:新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救学目标,了解哪些要记住,哪些要深刻理解,怎样应用等,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达标的兴趣和信心。
(3) 实施目标: 这是目标教学的关键和核心。 包括基层目标导达( 及时反馈)和高层目标助达( 集中反馈)。 教师带着目标教, 学生带着目标学, 这是展示和检测教师设疑能力和引导学生解疑能力的关键, 课成功与否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三)课后: 合作矫正, 补救达标这个环节主要是针对"高层目标"而言, 形式灵活多样, 可个别辅导, 也可组织学生互相矫正, 补救达标。
二、通过目标教学,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目标教学以来,我经历了不断摸索反反复复的过程,实践证明, 认真实施目标教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质量、学习成绩就大大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我总结了前几年的经验教训, 下决心认真实施了目标教学, 并使其操作过程越来越符合学生的实际并行之有效。 通过实践, 我班学生的地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三、关于实施目标教学的几点体会
(1)目标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由“教书”、“教学生”变为“教学生自己学”。传统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不断地组织教学,学生一直呆板地听课,生怕自己不注意听被老师批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不够民主,学生学习被动, 积极性不高。目标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不再被动地学,而是和老师一起探讨知识,回答问题,争论问题,甚至有一种超越老师的无比自豪感,思想解放,心情愉快,主动积极,省时高效。
(2)目标教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观点,有助于双基的落实,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他们的潜在智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目标教学加强了师生双方“教”与“学”的信息交流, 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活动,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为教师所摒弃,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新课改倡导的理念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当中。虽然这种改变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但是课改中高中地理的教学还是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对课改中高中地理教学容易出现的误区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关键字:教学误区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高中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也在各个学校逐渐推广起来,这种理念被很多老师融入到教学当中,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让沉闷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差异性理解,课改中的高中地理教学还是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一些误区,以致带来了一些不利于课改的影响,这需要教师进行深刻反思。
一、课改中高中地理教学误区
(一)多媒体教学成主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也开始被地理教师很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但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还能通过影视录像给学生带来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能有更直观清晰的感受。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能节省教师上课板书的时间,让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因为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节省时间、所展示的内容也更多更广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许多教师对其情有独钟,结果教师成了放映员,每次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向学生展示课件,板书或版图版画只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在此过程中,教师忽略了主体性活动的重要性,以致学生因为缺少观察和实验,令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普遍不高,也阻碍了其良好思维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缺少对课堂的科学评价
目前,在地理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无论其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会对该学生作出高度评价,并予以赞美和鼓励,同时也会让其他学生鼓掌表示对该生的认同和支持。从表面上看,教师希望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加强学生对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并希望能藉此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适当的激励,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态度,对其成长和发展都很有帮助。而单一的课堂评价则不利于培养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过多的赞美和鼓励不但会让其失去原本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更会让学生变得盲目自信骄傲自大。
(三)对“合作、探究”的认识不足
新课改中倡导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明确了“合作、探究”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让课程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将“合作、探究”设计到教学过程中,以致总是在不适合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个人探究”或“合作探究”。在外人看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气氛也较以传统模式教学时更为活跃。事实上,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改善。因为教师没有从学生的特性和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胡乱地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部成员的能力和性格不能互补,导致了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等问题的出现。同时,由于教师不能完全发挥其指导作用,以致学生讨论的形式单一、主题不明、时间不足,甚至会出现因为争论过激而导致气氛不和谐的状况。
二、走出误区,打造高效课堂
(一)多媒体教学与“三板”教学相结合”
地理教学中最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是――将“三板”教学和语言直观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三板即板书、板画、板图。通过板书,教师可以将详尽难解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列表,让其更加简明扼要,同时教师可把重点突出,让学生更容易把握和理解。通过板图,教师可绘制形象生动的示意图,让学生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复杂的地图简单化,让学生在脑中形成空间观念,从而让教学效果加倍。通过板画,教师需要快、易、好地将复杂的地理现象在黑板上描述出来,同时配合口头讲授,好让学生把地理事物熟悉一遍。“三板”教学具有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充分利用此种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避免知识形象化对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限制。
俗语有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固然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便利,但它并非万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常规教学手段。老一辈的地理教师,仅用一支粉笔和一本书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境界的美妙。因此,现阶段的教师不能被多媒体数字技术的便利所迷惑,不可只注重形式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两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交替进行,好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二)巧用激励性评价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适当地对学生采用激励性评语,可以有效发挥评价的正面作用,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切忌对学生进行盲目的赞美和表扬。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各人的发展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教师对学生作出表扬,不一定要因为学生成绩获得进步或在课堂上表现良好。评价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后,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发掘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例如,对于作业做得认真整洁的学生,教师可赞扬其细心认真并让学生继续保持,同时可适当地暗示希望能在课堂上看到学生更出色的表现。
当学生犯错的时候,要注意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原因及地方,这样在避免学生重复犯错的同时也可让其思维和情感得到发展。例如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起立回答问题的勇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接着再对其进行评价。激励性评价除可采用激励性语言外,还可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如设立学习奖励项目、举行演讲辩论比赛等。
(三)将“探究、合作”用到点上
新课改要求由学生主导课堂,但并不表示地理教师就可以此为依据让学生自主看教科书、然后进行漫无目的的讨论。将“探究、合作”的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这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及现有知识水平,明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在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归类分组,例如可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将其分类,将个性及能力互补的学生归为一组,并选出能力较强、性格外向的学生为组长,让组长调动全组的气氛,确保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分完组后,教师可以明确课堂讨论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讨论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既要学会表达,也要学会倾听,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对结论的记忆。
四、结束语
将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引入到课堂中是一种新的尝试,每一种新的尝试都会带来未知的结果。但只要清楚新课改的根本实质,领会到其所表达的内涵,通过结合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一定能走出课改中高中地理教学的误区,并探索出一套高于传统、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永珍.浅析新课改下地理教学中的误区[J].地理教育,2009,(1).
[2]叶文冰.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误区与教法探究[J].今日湖北(下半月),2011,(6).
[3]应丽燕.新课程高中地理情景教学误区及对策之探析[J].新课程(教师版),2010,(6).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维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4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29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地理学科而言,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进行全面改革,引导学生深入地把握各种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内部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试想,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又如何能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呢?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培养。为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学科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要让兴趣成为学生思维的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学科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枯燥式、封闭式、灌输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还能还原地理学科教学的生动与活泼,让地理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来,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潜能得以释放,这样才能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如在学习“板块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来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机械的讲解,而是在动态的演示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二、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智慧的开端,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自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所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只是将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这样自然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思维。如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关于石油枯竭后的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如下问题:“中东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带来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但是许多国家却在积极地发展其他行业,如旅游业、农业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与指向性,可以引导初中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深入的分析,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当石油资源枯竭后依旧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的讲解,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所展开的主动探究与积极思维,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以感性材料引导思维形成
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感性材料正是思维的起点,没有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思维就会失去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学生的思维正是建立在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分析加工的基础之上。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在教材与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打破以往教材与教室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而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与思维中深入事物的本质,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以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的眼睛,没有地图的地理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加强地图教学,以地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地理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与巩固,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在学习亚热带季风气候时,我们可以结合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来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可以总结出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点,此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进而使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总结出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冬季少雨夏季多雨。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而是能够通过地图将这些知识点存储起来,这样自然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气候特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绘图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为直接的地理学习经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再沿用旧模式、旧观点、旧方法,而是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性思维,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新社.初中地理教学中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路径;教学质量
要想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作为地理教师必须认清形势,准确的把握学情,精心的准备教学设计,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学生课堂的主体,地理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切记全包圆和满堂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知识迁移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梯度教学和分层教学。地图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教学工具,教师一定要发挥地图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识图和用图,这样才有益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
一、探究新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当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新课改的实施,面对着异于以往的教情、学情和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探究意识的提高。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更加突出教学结果,过渡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说分数重于能力,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应试教育下这种格式化和复制式的机械教学与学习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这种做法,避免机械式教学的发生。为了应对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该首先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给与学生及时的评价,做到鼓励为主,批评为辅,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一定要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的采取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比如,在学习《中国疆域与行政区划》时,高中生经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已经有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常识,对于这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放手学生,让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最后教师在PPT上打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回答相关的问题,就拿我国的邻国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越南为起点,按顺时针旋转分别说出我国的陆上和还上邻国。最后教师再公布答案:陆上邻国分别是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朝鲜;海上邻国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和用图能力,记住邻国的方位,容易形成知识框架,这样自然会比以往的直观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巧用教学媒介,活用地图教学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具有文科教学的差异性,也有理科教学的共同性。高中地理的教学一般较为形象具体,内容非常的明确,多数都需要地图的辅助教学。地图是直观的地理知识,利用地图教学,老师可以很简洁好清晰的讲解知识点,学生可以深有体会的了解和感悟知识,做到轻松记忆和学以致用。对于地理知识来说,很多都是很抽象的,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没有见到过或者经历过,这对学生的理解是非常不利的,面对着难于理解的知识,如果只靠死记硬背的话,学习的效果会非常的糟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在学习经纬线时,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存在怀疑精神,甚至有的觉得它们根本就不存在,这些抽象的知识在脑海里就没有任何的记忆。这时,巧用地图册或者地球仪,形象直观的给学生展示这些知识,学生就会强化理解和记忆,提高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再比如,学习相关的交通线时,如果教师能巧妙的使用地图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地图和利用地图记忆,那就会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透析现有学情,巧用知识迁移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能力非常的强,并且在现在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途径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学习的路径越来越多,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其实很对的知识就是生活中的常识,为此,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知识状态,并且巧妙的运用知识迁移的功能,在元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再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实践证明,高中生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的生活常识和相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自旧知识加以联系,强化学习目标,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在高中地理课堂讲授到有关治理长江水患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用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让学生透过2008年的长江水患彻底的明白防洪工作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常识能够深有体会,自然对知识的掌握会更为牢固。同样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对于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知识积累,让他们说出行政区的名字,最后教师在给与总结:京津沪渝宁陕甘,两湖两广两河山,苏浙闽赣云贵皖,港澳台琼辽吉黑,内蒙青海疆藏川。
四、关注学生差异,实现梯度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遗传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一风吹,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注意教学的梯度,实现分层教学,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因此作为教师,对具备不同认知结构的而学生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他们掌握知识程度的差异,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从教学设计、问题设疑和作业布置,都需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学情,实现梯度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前言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跨领域、知识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科学性和社会科学性的基本特征,是较适合开展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一门必修课程。基于初中生对于地理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于此类非基础学科缺乏足够认可和重视,造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的局面,因而如何有效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是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重点课题。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结合,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教学主体和教学任务的统一性,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形成自主探究式的积极态度,最终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笔者结合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现性提出一些见解。
一、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
要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关键之一,首先要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看图、识图、析图、填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地理知识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全面夯实地理知识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巧计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名称等,并认真思考知识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参考地图并认真掌握和吃透整个地图,遇到质疑应努力思考,并与同学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得不出答案时再积极向老师提出质疑,直到切实掌握所授地理基础知识为止。例如,在讲授《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时,可采用图文有效结合的指导方式,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围绕着识图、读图、问图、析图的环节加以展开,讲授东南亚的范围、位置时,应引导学生解读和分析“东南亚政区图”,准确确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处于亚洲和世界的具体方位,然后在地图中指出东南亚所属的十个国家,哪些国家与我国毗邻,并特别说明印度尼西亚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认真解读和分析亚洲区域地形图,明确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南纬10°和北纬25°,明确东南亚属于热带气候,并连带说明从古至今东南亚为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新知的兴趣。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课程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多元化,教师在实施较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全面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知识结构特点和知识关键点,有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或短片等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新课标人教版“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一文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感受阐述近年来农村与城市人口的实际增减情况,同时引导学生踊跃阐述自己对于当前人口迁移情况的具体看法,这时教师开始播放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对于图片中标注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展开师生间的共同探讨,从而引申为世界人口发生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及重要影响,在这种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条件下,不仅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也强化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不断强化课堂内容的多元化
由于各学科之间都具有一定关联性和连带性,要想深刻掌握地理知识,应该学会勾画地图的基本技能,这样自然可以将单调的地理课与美术课的教学因素相结合,通过粗略构图而准确掌握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并用不同色彩的画笔做好标记,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地理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自由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有时可以通过音乐来达到调节教学常规和规范教学内容的作用,以确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在初中课程结构的整体安排上,地理学科往往被安排在下午,下午是学生产生疲惫感和精力不集中的不良时期,整体课堂会呈现沉闷、压抑的不良局面,这时可以在合适时间插播一段音乐,例如,在进行《印度》一节课程的讲解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程内容的求知欲,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曲与印度相关的歌曲《天竺少女》,这首歌是电视剧《西游记》中体现西方国度民族风情的歌曲,将这种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作为引入点,由此提及唐僧取经的目的地就是印度,即为《西游记》中讲述的天竺国,进而对印度国家作进一步阐述,这样将音乐元素融入于枯燥乏味的地理教学中,较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水平。
四、不断变换和革新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文科类的学科学习多通过背诵和记忆实现的,然而初中地理学科介于文科与理科之间的知识范畴,但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从认知、理解、记忆和掌握来逐步实现,居于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形成了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套路。因此,要迎合新课改的新趋势,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变换和革新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做到教学模式的变换和革新,必须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引和组织的重要作用。评价整堂地理课是否高效的根本标准,主要在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积极踊跃阐述自己想法和观点、学生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提出质疑并掌握相关知识以及将新授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主要在于不断变换和革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组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五、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
一般对于地理复习课的课时安排比较少,复习课的学习不会注重对于全部知识点的全面讲述,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结合教学参考书对教材内容知识的实际评价要求,严格掌握复习中的准确定位,对于新课标要求未涉及的内容要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以确保复习课达到有的放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师要全面掌握整个教材的具体内容,抓住地理课程地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认真分析和总结地理知识结构中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的内在关联,明确地域间的差异特征,并认真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确定区域发展的具体方向。例如,在进行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共同纳入一个复习板块,并要求学生结合地图讲述两个不同区域的地形、位置、气候等具有什么差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关联?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物及实际分布情况,一些重要名称必须反映到地图上,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六、加强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有效统一
初中地理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在新课标的趋势下教师应充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全面加强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有效统一的教学模式。
七、通过课外阅读扩充知识积累
初中地理教科书是学生认知和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最基本工具,然而要想获得更为充足和广泛的地理学科知识,掌握更多的地理基本技能,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多阅读一些课外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地理基础知识,这也是夯实地理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随着数据信息化的发展,当今较多的地理知识都充分融入到电影、电视和网络的数据信息之中。就当前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阅读材料分析来看,品种和分类也是较为广泛的,像中国地理杂志及地理报刊文章等,都能从不同角度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地理学习基础材料。通过教师对于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时,应做好随手笔记并记录心得。这种通过课外阅读扩充知识积累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智能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八、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课标形势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适合初中学生认知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组成结构,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有效结合,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最大程度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巨振强.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时代青年:教育,2012,(2):127.
[2]杨州.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67.
[3]李培刚.论新课改下如何借助地图教学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A,2012,(7):132.
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学生素质教育许金德
学校建设对校长素质的要求尹才
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发展思维能力都市家教(上半月) 周丽英
散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董海燕
作文成功的关键——语言与素材陈倩倩
创新作文,还给学生自主作文权彭宝珍
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芮川明
让陶行知理论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李世伦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影响的研究殷建林
意志力不容忽视——意志及其在成功中的作用刘庆莲
"三个转变"与""索玲
"动"起来的语文学习更有效赵振雄
屈原《离骚》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王雪林
试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产力作用张毅
新形势对初中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要求邱建平
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张瑞娟
教师应重视低年级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刘树平
抒情写意的元代山水画张鑫
与家长的三次会面——一起家园冲突引发的思考徐有香
辛勤工作为"自己"张玉锋
如何加强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陈东
家庭、学校、社会应对学生感恩教育张家华
生态体验下家庭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宋洁
社会公德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张郑伟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教育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王克波
班主任的桥梁纽带作用漆滨
班主任工作之我见白汉国
当暖阳不能融化寒冰的时候李岱玫
浅谈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白彩琴
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点尝试陈志芳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精神培养的探讨陈小东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的衔接付国康
发挥特长彰显个性——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张金玲
农村中学教学质量低的原因及对策都市家教(上半月) 段海成
浅谈初中数学的情境教学李来荣
浅谈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李玉松
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王莲
训练中语言的运用及技巧陈海
浅析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易损伤的原因陈秘丰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陈蕊慧
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达选秀
对语文教学中实施异步教育理论的几点思考张耀旗
谈歌唱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赵木平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潘怡
浅议对于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认识谈存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刍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教学汤丽萍
高三复习中关于新课改的反思邓佩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刘安兵
作文教学新课型探微王艳
课改中的文化教学何国琼
对于新教材和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蒋学江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积极迎接课程改革许正军
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蔺利华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谢萍
新课改下,小学作文写作方法研究张燕
新课程下的物理作业初探高桃英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雷雪
新课改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杨雪飞
浅谈新课标下化学课堂心理环境的营造尤春保HtTp://
对新课程标准初二年级跨栏跑教学研究与分析高永江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张颖,王娅
浅谈历史学科网站建设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汤敏
简笔画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都市家教(上半月) 闻月霞
创设区角活动提升主题实效庄美琴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柏有刚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孔俊
也谈生活与教育邓世红
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思想品德教育窦可林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多媒体应用高灵英,GAOLing-ying
浅谈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罗文娟
浅谈多媒体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王学玲
论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数学兴趣的作用许朝婵
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黄招秀
怎样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学马德龙
浅谈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龙芝燕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余鹰
浅析流行歌曲与音乐课教学徐刚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苏琼芬
思想品德课与爱国主义教育张郑伟
心理健康活动课对于中职生教育的意义于彦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道德传统教育朱君
采用人称变换升华记叙文的意蕴潘秀丽
总结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何武见
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和敏侠
构建初中历史趣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姜鸿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初探刘爱平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刘纯杰
也谈青春期异往侯一波,韩可芬
浅探后进生的成因及如何提高成绩巴桑
在荒诞中颠覆——对残雪的一点理解黄荣
谈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刘芬
语文教学中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懒"老师董务宝
怎样提高教学质量高永迪
初中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李贤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都市家教(上半月) 李建中
阅读——初中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刘庆丰
略论唐代前期女性政治刘颖
怎样做好初中政治总复习工作毛金枫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抗风研究袁慧子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启示秦浩源
阅读是最好的教育周新桂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马关兵
审查逮捕阶段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龚苑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史其斌
创设合理生活情境有利于情趣激发张正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