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37:11
导语:在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评价方式;因材施教;允许犯错;共同参与
评价是对某种客观事物所给出的状态上或价值上的判断与认定,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在教学过中的各种表现所给予的一种判断。以往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评价功能中的选拔与甄别的作用,忽视了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功能。在进行评价时,只看到学生所展示的结果而不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就会产生只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积极肯定,激发自信,获得评价过程中的愉悦感;大多数的学生则会被老师忽视,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那种积极的、快乐的感觉,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会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各自拥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用积极的评价鼓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都能够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不断超越自己,获得进步。
一、因材施教,评价因人而异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发展上存在着不均衡的特点:有的学生思维活跃,课上表现特别积极;有的学生善于研究,课下能
够积极探索;有的学生善于口语交际;有的学生能够写出好的作
文……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通过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引领这些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我。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叫王×,这孩子的情况比较特别,他的母亲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爷爷奶奶年纪又比较大,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家里的重担就都落在父亲一个人肩上,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由于家里再没有人可以管教他,他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从开始上一年级就成了班里的“老大难”,考试从没及格过,自己也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在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以后,我在与家长密切联系,取得家长支持的同时,对于王×在学习当中的表现给予不同形式的鼓励性评价,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只要能够管住自己,一天不违反学校的纪律,他就可以得到一个“优”的奖章;作业可以先只做自己会做的,比如抄抄写写的作业,只要书写认真,也可以得到一个“优”……当王×看到第一次出现在自己作业本上的“优”时,看得出来心情是很激动的,我对他说:“你看,只要你想,不管是遵守纪律还是认真学习,你也能够做得到。只要你能够坚持,你也可以做到各方面都优秀!”开始的一两个星期,王凯还时有犯错的现象,过了几周,在我及时地监督和鼓励下,他改掉了大部分的不良习惯,成绩也由我刚开始接班时的十几二十分上升到了及格水平,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没有想到,仅仅是印在纸上的一个“优”字,使得这个孩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他变得学习认真、遵守纪律,连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我想,正是我因人而异的评价标准让王×在老师不停地鼓励下不断地进步。
二、允许犯错,再给学生一次机会
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过程,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不要断然给学生下结论,打上“成绩差”的标签。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在失败后再尝试,帮学生确立“我一定行!”“我最后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信念。比如,在进行日常的单元测试或者月考时,我会给那些对本次测试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再一次机会,再做一次,允许他们把第二次测试的试卷带回家给家长看。孩子们为了能够向家长展示自己最佳的学习状态,都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复习。这样孩子既弥补了自己的知识缺陷,又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也非常满意,可以说一举多得。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的满足,树立进步的信心比讲解一些书面知识更加重要。
三、共同参与,拓宽评价空间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特别是学生的自我反思,给学生带来的收获更大。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收获知识的满足。这种满足与快乐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情感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语文课我都会在最后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点评,特别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我会让孩子谈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都能够谈出自己的想法。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让学生写出自己在这个单元中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的学习方法,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建议。不论学生写的内容怎样,我都会一一给学生以具体的评价:有鼓励性的评语,有指导性的建议,也会对学生的一些表现及时予以矫正诊断。通过这种师生交流,师生对于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评价自己的学习。
对于孩子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多,我在教学过程中还运用了比如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进行管理与评价;联系家长,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的运用都促进了学生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尝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带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科学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黄德梅.浅谈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17).
[2]乔二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7).
【关键词】教育教学;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二、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学生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渴望得到心中权威老师的评价,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在从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探索出了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1)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的活泼和谐,意味着师生关系的融洽、学习氛围的浓厚、学习方式的自由以及师生创造个性的积极展现。在活泼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身的观点,不论瑕疵,尽显所思所想;不忌讳答案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不当,不担心老师的责备,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2)准确掌握不同学生的个性。教师对问题设置要做巧妙的安排,提出问题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地完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情况不一,水平不同,发言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对学生更好的接纳,而不是简单的表扬或是批评。
(3)善于捕捉学生细小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优点,要拿起表扬的武器,使学生的优点得到及时的肯定和强化,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进步,使学习上进的动力得到加强、信心不断增强。教师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其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表扬只有在客观评价的前提下更具魅力,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客观公正才能为学生信服。
(4)教学民主,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进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引导、点拨和指导,少一些讲解,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善于独立思考,让每一个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问题,敢于质疑问难,主动去探索知识规律,获取知识。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建议
(1)语言激励,构建安全心理空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教师可用以下等语言鼓励,“回答得非常正确”、“说的太漂亮了”、“老师和你想的一样,真不错”;若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你已经很勇敢了,别急,看看谁可以帮助你”、“这个问题,已经跟正确答案接近了,再想想”。不管我们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首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保持学生心理平衡,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更愿说,让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部受伤害。学生只有从内心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2)重视知识和能力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朗读来讲,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关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睿智的思想和敏锐的目光,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结果看过程,从过程分析中归纳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如:教师发现学生边阅读边圈画批注,为了让学生懂得、掌握阅读的方法,就可以这样评价:“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已经学会阅读了”;当学生反复阅读后找到了答案,为了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可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你真不简单”。对学生来说,重过程的评价得到的是思维的快乐。
(4)强化价值观评价。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是都正确合理的。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他们对生活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教师的评价要注意这方面的导向。
(5)实施分层次评价。评价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评价也需要有一个依据。由于受遗传及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性,在认识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千差万别,而且自身也存在着发展方向问题,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进程和轨迹各不相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个性化特征。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则会使“学困生”难以接受,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及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教师的评价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在每个学生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激励性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评价体系和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对小学生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护学生求知的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用下面几种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一、 尊重学生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鼓励孩子固然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好方式,但我们提倡表扬、赏识的同时,要注意分寸,虚假的表扬要不得,廉价的赏识更不可取,因此,我们不能让“廉价表扬”成为孩子健康人格塑造中的“温柔杀手”。
二、鼓励学生
实践证明,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相信自己,你们会读好。”“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快说出自己的想法。”“很佩服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大家认真读书,渴望知识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三、宽容学生
赞科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2005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或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出现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需要用爱心去唤起学困生的生命活力。例如,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老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老师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终于成功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
事实上,面对学生的失误或不足,有不少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批评、训斥、轻视等有失冷静的不正确做法,对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否爱学习,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与同伴合作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的评价。”新课改“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关注学生的特长,又关注学生的困难领域”,主张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的评价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即使有错误,也是个美丽的错误,不应该大动肝火,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犯错中汲取教训,在犯错中学会不犯错,在犯错中长大,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实践已证明,对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个性的挫伤,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终身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以“超自我”的视角抛弃成见,与时俱进,全面反思,使语文课堂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关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学与管理(2004.11).透视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理念.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陈翠荣。
P键词:小学语文;评价语言;鼓励、尊重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因此,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评价自身理论必须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作为新课程的一名普通实践者,本人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也该有新的变化,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变化。
一、小学语文的课堂评价语言应多一些赞赏、多一些鼓励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在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后,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评价学生时就要尽可能给予学生赏识和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位著名教师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意质悦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把课文读得准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老师听他读完之后马上走上去,微笑着和这位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我和同学们好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语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有的老师也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说得真好,老师真佩服你!”“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你说得很准确,如果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这些激励性语言使班上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的实践活动中。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发展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主体,都是一个完善的人,具有丰富的个性。在教师活动中,作为完善的人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命,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同时,每个人由于遗传的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对他们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方式评价。
1.对性格内向、胆怯的孩子宜多表扬、鼓励
孩子的内向孤僻、胆怯心理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类孩子内心很压抑,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因而总是自信不起来。如果对他们责骂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越来越自卑。只有采取谨慎态度小心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耐心等待,才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办法。
2.对性情骄傲、有自满情绪的学生则要适时地批评、指导,以便于他们健康成长
这类学生是班上的少数人群,他们往往因为自己家庭条件好或学习好就沾沾自喜,自高自大而看不起别人。我们在对待这类学生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语言不宜太过激,要注意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同时又要切中要害,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正。
三、评价语言要注意尊重学生
任何一个学生无论他多大、多小、多聪明、多迟钝,他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有独立的思想情感。在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我们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成人,他们和成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自尊心。因此也需要我们对他们尊重,对他们的心灵呵护。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冷”、“硬”、“辣”。如在传授知识时,要忌讳“笨”、“傻”之类的埋怨;启发诱导时,要忌讳“呆”、“木”之类;挖苦、指责骄傲时,要忌讳“真行”、“真了不起”之类的冷嘲;批评错误时,要忌讳“没治了”、“看透了”之类的断言。教师对学生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激励性。
四、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注意丰富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非常丰富,即使是对同一内容的评价,也不要使用重复的语言。要根据课堂中的情景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一老师在教《麦哨》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吹麦哨的声音,老师根据学生模仿的声音特点,评价说:“你吹得很短促”“你吹得很轻”“你的气比较长”……在学生交流阅读体验时,老师的评价是:“看来你关注的是文中孩子们的品质,相信你也是一个具有优良品质的孩子。”“你的观点与众不同,提示大家游戏时要注意安全。”“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连这么细致的地方都发现了”……老师丰富的评价语言为学生搭建了成长的阶梯,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我是优秀的,我是独特的,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善于应变
应变语是教师“应急”的必备武器。它是教师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风格和热情、专注、求实的教学态度的凝聚点,是教师自觉发挥口语优势的着力点,更是教师启发学生顿悟,激发他们求知欲的临界点。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小学语文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55-02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教学领域,合理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已经成为了教师在构建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项原则。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措施进行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措施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我国的小学教学体系长期受到学校规模、办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关注[1]。这样,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学评价的重心就会出现偏移到优秀学生身上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会带来一些较为不利的影响。第二,在构建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程度过于关注,由于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对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这就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措施
通过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内涵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以人为本”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首要地位[2]。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遵循一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工作态度,进而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除此以外,“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充分认识,进而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以下措施就可以被看作是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有效措施。
首先,教师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强化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的独立的人格和主动发展的动力,这样,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关注。对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关注,意味着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将主观臆测和个人情感性因素应用到教学评价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班级中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中没有人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反而是一些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在遇到这种情况以后,我们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而不是处于学生成绩不好的缘故而对该同学的表现进行否定。
第二,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应用。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考试测验已经成为了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在对考试测验这一评价方式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只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衡量[3]。这样,在考试期间,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在测验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伤害。这样,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入手,对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应用。例如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因素。这样,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将学生的平时测验分数、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折合成分数,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分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与大学课程评价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也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比的方式,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除此以外,在新型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之中,这一方式的应用,对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公平性的提升,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4]。
第三,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评价与指导相统一的原则。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以外,还要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的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结论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是一种符合时展的教育评价方式。在这一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才能真正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荣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中国培训,2016,02:253.
[2]刘亚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J].才智,2015,23:164.
【关键词】激励 评价
一、前言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又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因此,怎样利用合理适度的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小学语文的相关教学发挥应用的作用呢?下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激励性口头评价存在的误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倡导赏识教育,并将激励性口头评价运用于教学实践。诚然,激励性口头评价在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确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但是过犹不及,过分的激励也常常使课堂陷入评价的误区。
(一)居高临下的敷衍式评价
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而某些教师由于深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放不下架子,口头评价平淡而缺乏真诚,为评价而评价,这样的口头评价往往是单向的、干瘪的,无法引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这样的课堂也就常常显得索然无味、死气沉沉。
(二)不加甄别的老好人式评价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倡鼓励,反对批评,那么我就干脆多表扬、不批评,立意虽好,但由于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注意到知识点的难易之分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味“好”“好”到底,结果由于鼓励太多太滥,每个回答的孩子,无论自身水平的高低和问题的难易,都得到充分的赞扬,结果反而使口头评价贬值,失去了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三)与学生知识需求脱节的口头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开放式教学使孩子的思维被充分激活,课堂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时,由于有些教师已习惯于过去“一言堂”式的教学,思维形成定势,往往抓不住孩子灵活多变的思维主线,这样的口头评价由于没有抓住评价时机,往往很不到位,常常错过一个精彩的知识衍生点,失去知识拓展的机会,最终不能实现口头评价应有的导向功能。
三、激励性口头评价的目标
口头评价:是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对生、生对师、生对生的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
激励性口头评价:“激励性”既是一种评价的原则,也是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激励性”作为一种评价原则,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激发起点,不仅注重评价要激发的近期和远期效应,而是要把激发学生内在的评价需要作为评价的重要任务,是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重要动力。要求评价必须同评价对象的内在需要相适应,学生有了评价的需求,对评价者有了信任感,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才能自觉评价,主动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从而把外部评价转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动力。“激励性”作为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是指评价者在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唤醒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对客体价值的重新评价的一种方式。
四、激励性口头评价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仔细分析课标,我们可以发现,课堂口头评价不仅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更应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和点金石。好的口头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可以使孩子重拾自信,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迭起。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富有情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若能产生情感共鸣,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关注他们、鼓励他们,对他们恰当地使用情感激励,让真爱拨动学生的心弦,施以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真正发挥着课堂主人的作用。“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信一定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要情真意切
课堂口头评价不仅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和点金石。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融入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是真诚的评价语言。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握手,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等等,都会让学生久久难以忘怀。
(三)要把握时机
把握评价时机是实施成功口头评价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把握学生瞬息万变的思维主线,捕捉学生回答问题中隐含的知识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及时到位的口头评价进行巧妙的引导,开拓学生的思维,做到知识的内化。用富有情感的口头评价适时拨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其唤起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四)要巧用延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是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采取延时评价,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只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才适时给予点拨。
五、结束语
新课程倡导新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持续学习语文的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有什么样的评价,就出现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地评价学生,呵护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对学生的评价,从而真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论文摘要〕2004年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正式颁发,为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水平评估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通过评估,我们发现只有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一方针,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才能更为有效地监督和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在几年的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评教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学校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继续发展的形势下,高校招生人数以平均每年50多万的速度递增。虽然全国高校教师人数也在增加,但总体上依然滞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幅度。过高的生师比已经成为严重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学质量在下降。
而高职高专教育则因其教育资源的充沛性与灵活性,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据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显示: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792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9%。这一数据说明高职教育几乎占据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教学质量状况必将直接影响到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但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起步晚,尤其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根基尚浅,内涵建设严重不足。为了鼓励教师加大教学投人力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制度。而要真正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教学服务的消费者—学生可以也应是最有发言权的。
一、学生评教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学生应成为评价教师的主体。学生评教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哈佛大学,兴盛于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据研究显示,大多数学者对学生评教的作用持肯定态度。高校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一23岁之间,生理和心智发展基本成熟,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美国“教育测量服务中心”(EIs)的高级研究员,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博士J.A.森特拉曾在《如何评价大学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书和实际研究结果中均表明:只要学生人数大于20人,评价的可靠性就接近0.90。从这一点来看,只要评教人数足够多,学生评教就具有高信度值,是可信有效的。
(二)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作用。与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等方法相比,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的感受最深,学生评教更能广泛真实地反映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状况。然而,学生评教目的不在于消极地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鉴定,而在于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民主。
1、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评教,收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诊断和改进教学薄弱环节,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学生评教可帮助我院完善培养计划,规范教材使用,严把好质量关,力争课堂教学最优化。
2、改革教学方法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堂教学状况、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调整教学进度、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评价能更好地引导教师去认识教学特点和教育规律,从而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3、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评教可以通过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它可以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基本的教学信息,从而监控教学过程,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决策科学化,避免教学管理与决策的盲目性,确保健康有序的发展。
4、促进教育民主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既有利于树立评价意识,提高评价能力,又能进一步明确师生平等的教学主体地位。
学生评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要求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需要,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
综上所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确保了评价的真实性、可靠性,也真实反映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决定了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学生评教的操作过程
(一)建立和健全学生评教体系。建立评教指标体系是开展学生评教的重要前提,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美国知名高校教学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50年来关于高等教育教与学的知识,发表了良好高等教育的七项原则,包括: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接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主动学习,迅速反馈,强调学习的实践,向学生表达出高度期望,尊重不同的才能和学习方式。借鉴该研究成果,我院从教学实际出发,采用因素分析法确立一般内容和原则。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部分,为了方便评教,将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化,设置若干二级指标,大约在18~24个左右较适宜,以充分体现一级指标的内涵。评价结果一般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通过赋予其相应权重折成分值,就可大致反映教师的授课质量。在设计指标时,我们要考虑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两个参照因素,力图真实反映课程安排、教材内容对教师授课的影响。理论教学,一般评价指标即可;实践侧重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指标要考虑讲课与操作在时间分配上的合理性,实践器材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实践环节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及时排除故障、解答指导实践教学疑难等。高职高专类院校更应该根据实践环节课程特色,单独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能否达到评价目的,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符合课堂教学规律,这是前提。指标必须能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内容具体明确,全面而不过分细化,突出重点、避免歧义,权重分配合理。②民主性原则:调动师生和管理部门参与评教的积极性。 学生自愿在“阳光”’操作下评教,以真实体现教学效果;教师乐于接受评价,主动改进教学;管理部门积极参与,为评教提供客观条件,三方面通力合作,实现和谐评教。③可行性原则:一是抓住主要因素力求简单易行;二是要力求适度简化;三是要便于观察考核,能获得较为明确的结论。④适时性原则:评价时间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对于一个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发现自己考试成绩较低后,评价结果会显著地低于考试前,甚至荟低于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因此,评教时间一般在学期结束考试之前为宜,而评教结果公布最好在学生成绩公布后,尽量消除一些负面影响。⑤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许多评价内容可以量化为指标的同时,也存在大量难以量化的内容。定量评价因具有可操作性,说服力强而备受关注,而定性评价亦可以通过设计开放式问卷得以加强。只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克服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二)问题的产生。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教学约束度.、心理素质等,都可能对教学评价产生影响,也易使评教流于形式、挫伤师生关系、引发恶性竞争。而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又有所不同。高职高专学生整体知识水平不及本科生,加上个体差异,认识也就不尽相同。多数学生以能否听懂来衡量教学水平,一旦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听课较为吃力,就很容易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够,从而影响评教结果。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环节课程关注程度更高,这与国家要求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密切相关。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约束度不一,学生在评分上体现出对教师群体的对比心理:教学严格的教师不被看好,而教学平平的教师反受欢迎;评价带有个人主观色彩,“晕轮效应”以偏概全和“从众效应”人云亦云,更使得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
三、积极采取措施力保评教有效
美国著名专家枯巴与林肯教授说过:评价结果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真理,连近似的真理也算不上。为了确保学生评教客观有效,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确保评教公正进行,也力图实现评教的初衷。
1、加大宣传力度。教学评估需要提高教学双方对评教作用的认识、积极支持与配合,这是保证评教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高职高专院校要使学生真正明确评教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宣传,以调动和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认真负责地参与评教;同时,重视学生的评教结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切实改进教学,会使得工作更加积极有效。解决学生对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的观念问题是学生评教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2、正确看待结果。仅有评教并不能达到评教的目的,关键在于评教后结果的反馈。让教师了解评教结果,知道哪些应当肯定、哪些应当否定、哪些值得发扬、哪些应该改进,这是发挥评教功能的基本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运用评教结果,在充分肯定教师的功绩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正视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增强教学技能,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给予教师咨询和帮助,提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挖掘教学潜力;,,激发教师积极创新的能力。毕竟,和谐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高成就的欲望、工作的挑战性都将极大地刺激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探索,在新兴的高职院校中这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学生评教所反映的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取决于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不切实际的课程和教材,即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在确保就业率的现实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更容易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因此更要注意改进更新,确保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前言:语文是一门比较贴近生活,同时富有情趣的学科,学生很容易对语文感兴趣。如何利用教学评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所迫切要思考的问题。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1]。
一、建立新课程的评价观
观念是指导行为的最根本领导,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建立起新课程的评价观。新课程评价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趋向综合化,新课程的评价观主要注重语文课程评价的综合性以及整体性,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考察学生学业成绩的基础之上,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考查,同时强调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以及情感体验[2]。(2)方式趋向多样化,新课程评价观要求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还需要评价学生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主要采用的评价方式也各种各样,不仅有重视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还有重视结果的结果性评价,不仅有注重数量的定量分析,还有重视本质的定性分析。(3)主体趋向多元化,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为教师。新课程评价观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强调评价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强调使用激励性以及发展性的评价,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的主体趋向于多元化,构建成家长、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等多个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进而实现教学的优化。
二、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在课堂教材评价中,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实践、学习过程进行关注,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要注意应用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有:
(一)评价语言的应用策略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占据一个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所涵盖的内容面比较广,结果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时间上比较灵活。评价语言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策略的应用:(1)评价语言必须要准确,学生的评价应该避免混淆不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直接评价,应该避免不用心、含糊不清等状况。教师应该明确指出学生的正确点一级错误点,语言应该切中要害。(2)评价语言应该具有激励性,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应该得到鼓励,而不应该是打击。不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功与否,教师的评价语言都应该具有激励性。进而促进学生的信息,不断鼓励学生前进。课堂的评价语言应该真切而富有感染力,能够鼓励学生在互动情境中进行质疑,促进学生主动探索[3]。(3)评价语言应该富有导向性,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承担的是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评价的导向过程其实也是教育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评价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有效引导。
(二)评价方法的应用策略
新课程评价体系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评价,考察的内容比较多样化。初中语文课堂具有多种评价方法,在进行选择时应该注意:(1)将学生评价作为主要方法,以教师评价为辅,学生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其评价属于自我评价,是对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教师的课堂评价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应该将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自评以及互评两种方式,促进学生合作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有助于建构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融洽的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关系[4]。
三、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评价的两面性,避免看问题的片面性
任何课堂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甚至非常了不起的课堂,也不能是完美的,即使是最严重的课堂,也不会太坏。当我们分析和评估,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这是最基本的。明确这一点,可以防止极端和片面的评价。此外,我们分析的优点和缺点,经常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个或那个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至少应区分主观和客观原因。忽略这些往往使分析比^无力,没有说服力。
(二)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具体分析
教学评价结果不能取悦所有人,在教学评价中必须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如一个课堂没有生气,老师的讲课方式比较呆板,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低下,而这堂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教师对教材的掌握不够?如果是因为对教材的研究不够透,那么症结在哪里?如果是教学方法有问题,那么分析是老师的主观意识的问题还是属于不当的具体措施?清楚这些,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基本问题。
结束语: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实时的评价,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应用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芳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
[2]李培. 初中有效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对于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反,课堂评价运用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自尊心都受到挫伤,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及其教师都产生抗拒心理和消极怠学情绪。因此,恰当运用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真诚和尊重先行
【案例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说写训练课"精彩片断。
师:趁热打铁,我们现在就把这件事写下来,送一份给朱校长。好不?
生:(齐声)好!
生:我觉得不写也行,我们派一个人到校长室告诉朱校长。(众笑)
师:你不想写,是吗?
生:不是不想写,我觉得不需要写。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看这样,咱们现在练习说,看谁能把周老师送陈大娘看病这件事讲得有头有尾,就请他到朱校长那儿去说。
(学生喜形于色,认真地投入到写作练习中去。)
进行课堂评价要谨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受。在上述课例中,面对"不是不想写,我觉得不需要写",于老师没有勃然大怒,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临时改变了自己原来的预设思路,我们看到孩子们喜形于色。因为老师充分尊重了他们,还他们以自尊,把他们看成了完整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不完善是极其正常的,期望学生十全十美是不正常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失误和错误,引导学生正视不足,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获得一份自信。当学生有了自信的时候,课堂对学生才有了一种亲和力。学生正是在教师这种真诚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真正扎实地学习知识。
2 激励与指点并举
【案例二】:我在执教一节公开课:四年级上册第9课《九寨沟》片断。
师:同学们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令我们心驰神往,谁能美美地读一读描写九寨沟美丽风光的语句?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中去游览一番?
一生读,平常。
师:读得不错,但他刚刚把大家带到九寨沟的边上,谁能再把大家往里边带一带?
又一生读,不如前一个。
师:刚才那位同学好不容易把我们带到九寨沟的边儿上了,你又把我们带出来了。
同学们开怀大笑之后,又更加努力地练读起来,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有的同学甚至超水平发挥,一个教学的就这样形成了,老师精彩的点评,让每位学生找到了自我,表现出的朗读效果令听课老师叹服。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后进生普遍的心理障碍是没有成就感,缺乏自信,因而对本门学科兴趣缺缺。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有效。不要把所有学生放在同一标准下审视,应特别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交给学生一柄高倍放大镜,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喜欢上肯定自己的这位老师,从而于无形中更为关注本门课程的学习。
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做廉价施舍,否则将适得其反。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一分为二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因此,教师用幽默准确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进行科学的正确估计,能使他们找准方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及时评价与延迟策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信息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积极努力。
中国的语言文字极为复杂,语文课堂就相应比较容易出错。比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用词不当等小毛病就容易忽视。尤其在公开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往往更重视其他因素,或是由于紧张来不及反应,因而影响了评价的及时性。其实,在这样的时刻,更能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及时评价,可以利用刚刚留下的鲜明记忆表象,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改进学习的愿望。然而有时,延迟评价却能够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案例三】:我在教学古诗《墨梅》一课时,学生对"只留清气满乾坤"提出了质疑:"诗中的墨梅是画在纸上的,为什么会有清香呢?"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展开讨论。一个学生说:"梅花是有清香的,作者看到画上的墨梅自然会联想到这种清香。"应该说这个学生说得很不错,但是我还是没有马上评价这个学生的回答,而是继续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另一个学生说:"因为墨是有气味的,尽管这种气味在常人看来并不好闻,但作者王冕从小习画,他对墨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这种气味在作者闻来就是清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