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时间:2023-08-31 16:37:14

导语: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第1篇

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肖天认为,“作为搞竞技体育的人,作为运动员来说,参加奥运会你不得金牌你来干什么?”肖天还认为,质疑竞技体育抢占社会体育资源,就好像质疑大学之于教育、交响乐团之于文艺一样。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不能对立地看待这个问题。

人所皆知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或共生共长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该在从国民收入拿出的投资中各占多大的份额才是一种不是对立且为双赢的局面,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

从媒体断断续续透露的情况来看,中国对竞技体育的投入远远大于群众体育的投入。为了反驳此前中国一块奥运金牌投入7亿元人民币的说法,中国国家体育局的官员称,国家每年对体育的投资为8.8亿元。以此平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共获51枚金牌,每枚金牌的投入不到1570万元。但是,批评者认为,奥运会是4年一次,因此国民收入的投入不是8.8亿元产出51枚金牌,而是35.2亿元产出51枚金牌,因此平均每枚金牌成本不是1570万元,而至少是6900万元。

这些数字让公众基本上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投入中所占的比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事实证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这两条腿,一条腿极粗,一条腿极细;一条腿极长,一条腿极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和一条腿强一条腿弱的结果便是,只能以力量弱的腿为支点,进行圆周运动,无法达到理想的彼岸——国民身体素质强壮和健康长寿。

第2篇

Hu Yong; Jia Jing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 710048,Chins)

摘要: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使得体育知识广泛普及,体育技术得到推广,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热情的高涨,从而在我国形成一个新的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热潮。对我国群众体育进行系统地研究,准确把握群众体育现状,科学预测群众体育未来走向,对推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群众体育活动现状,并就构建新形势下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调整机制进行了研究。

Abstract: 2008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makes the knowledeg of sports popular, and the sports technology is promoted, the sports awareness and sports enthusiasm of the pepole are rising, thereby a new surge of mass sports and national fitness is formed.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China's mass sports, accurately grasp the status of mass sports and predic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mass sports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ss sports before 2008 Olympic Games, and studies the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mass spor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关键词: 奥运会 群众体育 对策

Key words: Olympic Games;mass sport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01-02

0引言

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体育热情,在弘扬国力、振奋民族精神的同时,也为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正如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经大踏步迈入世界体育大国行列,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表明,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为标志,我国开始进入建设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已经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基本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发生了重大观念转变,即体育工作重心将出现以群众体育为重点的战略大转移,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中国体育体制。

1群众体育内涵

1.1 群众体育定义我国在《体育法》中将体育划分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人们通常所说的群众体育,是属于体育社会学范畴的概念,它与竞技体育属同一层次,是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的基本环节之一。

1.2 群众体育的特征首先,多样性。群众体育是包容性最大的体育形式,不仅可容纳各种体育目标、各种体育组织、各种体育手段或项目,容纳男女老幼的参与和他们的各种体育方式,而且还可容纳体育教育活动、竞技活动、以及体育经营活动。其次,松散性。群众体育是自愿参加、自择项目,实行“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原则的社会体育活动,具有自发性和松散性。

2北京奥运会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2.1 群众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北京奥运会之前,尽管我国群众体育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还相当薄弱,群众体育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相关的法制法规不健全,群众的健身意识显得不深,体育设施落后,许多社区没有建设附属的运动场地,旧有的体育场地被占用和废弃的情况十分严重,公用健身器材十分缺乏。根据我国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设施的普查结果,当前,我国共有体育场地580080个。从所属的教育、体育、新疆建设兵团、、武警、铁路和其他的六大系统看,教育系统拥有的体育场地数量最多,共有558044个,占我国场地设施数量的65.5%,而体育系统有场地18481个,占总数的2.2%,新疆建设兵团有3394个,占总数的0.4%,系统有7174个,占总数的0.8%,武警系统有12850个,占总数的1.5%,铁路系统有14544个,占总数的1.7%,而其他有235593个,占总数的27.7%。①体育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我国从事群众体育的专门人员不多,当前我国平均每个街道从事群众体育指导工作的人员,与日本相比,仅及其十分之一。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群众体育运行机制,建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是我国体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②

2.2 体育管理体制运作失衡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严重不平衡,从我国现行体育管理体制看,随着体育管理体制向“政府社会结合型”转轨,我国的现行体育管理体制是由国家直接领导的政府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相结合的体制,所实施的体育管理体制主要是举国体制,从体育管理主体看,是以各级政府机构为主;从财力投入看,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从受益主体看,是以竞技体育为主;从运行机制看,市场参与主体被动、利益效应吸引力不明显。举国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关注竞技体育,而对群众体育的关注强度较弱。

2.3 体育法规政策执行效率低下关于群众体育活动的法规政策,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步骤中,规定《纲要》由国家体委负责组织实施,实施对象是全体国民,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这一规定确立了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主导地位和绝对的执行权力。但问题是政府机构中,《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工作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和组织,这些部门和组织之间的执行权力配置关系并不清晰,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领导、协作和沟通机制,导致一些跨部门执行和管理问题成为盲区,使得政策不能有效执行或政策执行中断。

3构建2008年奥运会后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调整动力机制分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随着群众体育意识在大众心中的不断深化,这必然要求群众体育工作方式的变革。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应以全面发展为主题,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面向大众的多元的体育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全面体制创新和科技兴体为动力,把提高国民体质作为根本出发点,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作为总体发展目标。

3.1 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面向大众的多元体育服务体系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给我国群体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体育参与意识,改变了民众的健身观念,把民众的健身热情也推向了,但我国群体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的群体事业都处于自发的状态,在一项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学历的调查中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中体育专业人才仅占3.1%,其他均为非体育专业③。从总体上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文化程度结构偏低,高学历及学过体育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太少。因此,还要培养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社会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可以通过政策导向和法制途径促进群众体育的开展。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能够为包括广大低收入人群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基本体育健身服务的,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健身需求、有效保障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的全民健身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大致应该由为人们体育健身实践提供服务和保障的科学理论、思想观念、领导管理体制、基层组织机构、宣传媒体、信息传播、场地设施、资金筹措、社团组织、指导者队伍、消费市场、健身产业、活动形式、健身方法、科技教育、法规制度、体育监测、发展评价等部分构成。

3.2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体育行政部门管理群众体育的方式从指令性向按需求指导配置和依靠政策、法规、服务等多元调控手段转变,初步构建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益明显提高。然而,更应看到体制方面的因素,如何克服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创新不够,新的体制没有完全理顺,新的机制还不够通畅及改革措施显现出的配套程度低的弊端,是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在转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建立与社会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群众体育管理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建立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群众体育管理机制,主要是建立造血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首先是应积极建立群众体育的造血机制。体育总会和体育协会要有自筹资金的能力,逐渐摆脱靠国家体育职能部门行政拨款,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和实行有偿服务去满足群众体育消费的需求,将筹集的资金再进行体育产业扩大与发展。其次是建立群众体育的竞争机制。当前体育产业离不开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平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法则,又是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在进行体育管理和开展体育活动中都应按照竞争机制的法则通过优胜劣汰来促进中国群众体育的未来发展,使中国的群众体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再次应建立群众体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群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人们不断地奋发向上。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引进激励机制,对单位和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在中国群众体育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必要的约束机制能够使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有法可依,运用法律手段去排除阻碍群众体育运动开展的各种阻力。

3.3 逐步完善群众体育政策执行机制为了确保群众体育政策的有效执行,真正防止或消除政策执行偏差,就必须重视群众体育政策执行机制建设与完善,塑造出科学的政策执行机制,从而推动群众体育政策的有效执行,以实现群众体育政策的目标。为此,政府应当从以下几种机制的建立着手来完善群众体育政策执行机制。首先应建立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的民主参与机制。公民参与是体现民意、反映民情、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民主化水平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制定和实施群众体育政策时,应积极鼓励更多的市民和体育社会团体组织参与到政策执行和实施的具体工作中,让群众体育社会团体组织参与制定政策执行计划,这样既可以调动体育社会团体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又可以降低政策执行的成本。其次,建立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的沟通协调机制。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的沟通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体育行政机构和街道、社区之间的相互沟通。另一方面是体育行政部门与其他政策执行相关机构之间的沟通。通过加强政策执行主体与公众的沟通,加强大众对政策的认知和对政策执行情况的了解及参与政策执行监督,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最后是建立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对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地跟踪评估和监督,强化监督控制,加强廉政建设。

总之,群众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们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它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兴起一个群众体育,要做好体育设施、体育经费等保障,抓住这一良好契机促进其发展,继承奥运会前先进的群众体育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的群众体育发展经验,明确群众体育的发展地位,确立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模式,增加群众体育科技投入,进行各种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我国体育传统文化软实力,实现体育强国目标。

注释:

①朱杰民.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分布及对体育市场发展的影响[J].中国市场,2007,14.

②罗孝军,张晓林.从北京奥运看奥运战略与全民健身战略的冲突与调查[J].湖北体育科技,2006,2.

③何敏学,都晓娟.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研究[J],武汉休育学院学报,2005,6.

参考文献:

[1]舒为平.北京奥运会与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6.

[2]韩盛祥.论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的内涵及其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第3篇

[关键词]群众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体育素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49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2

0 引 言

群众体育社团的发展关系到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水平的高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要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力度,提升群众整体的体育水平,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发展群众体育社团的必要性

首先,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群众体育是为体育事业提供人才的重要源泉,因此,国家的进步需要每一位公民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而健康的身体素质取决于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所以,要开展群众体育社团,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为体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人才的基础。

其次,群众社团的发展能够开拓体育市场,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部分优势体育项目促进了群众参与相关运动,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有效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体育产业也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城市社区、广场、公园等区域设置了一些健身场所,同时,还配备了体育健身配套设施,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锻炼与休闲的环境与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了各种体育运动为其带来的乐趣,人们对健康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已不仅仅是一项提高身体素质的运动,更是一种社会潮流,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群众体育社团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2 群众体育社团发展的困境

2.1 缺乏相关引导

受竞技体育的影响,我国部分城市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但相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群众体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同时,由于大部分群众体育社团是由热爱体育锻炼的群众自发组织的,这些社团在政府及相关部门没有一定的备案,在政府与体育部门工作时,常常忽略对群众体育社团的管理与重视,因此,群众体育社团缺乏科学的引导,出现群众社团管理混乱,体育运动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的组织过程缺乏一定的秩序,使其与城市文化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不仅影响了群众体育社团的发展和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还影响了城市秩序的维持,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指导,群众体育社团举办的活动,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在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时,常常遇到一些困难,阻碍了群众体育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利于群众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缺乏科学的引导,一些群众体育社团对发展方向与发展途径掌握不准确,体育社团出现停滞发展,甚至面临解散的局面。

2.2 群中体育社团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大部分群众体育社团的领导多为退休人员,他们中多数人文化水平有限,同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体育学习,很难对群众社团的成员进行科学体育健身指导,这部分管理者体育健身水平与群众社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群众体育社团管理体制比较落后,一些群众体育社团缺乏系统的管理组织,通常为一两个人对社团大大小小的事物进行管理,不仅要组织社员参加体育活动,还要协调社团成员友好相处,繁杂的社团事物增加了社团管理人员的压力,因此,在社团管理中难免会有一些工作处理不到位,引起社团成员的不满,不利于体育社团的发展。

2.3 群众健身意识不强

目前,虽然一股体育锻炼的潮流正在兴起,但仍有部分群众对健身缺乏正确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受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在生活、工作节奏较快的情况下,大部分年轻人回到家中更愿意在脑前用一些网络游戏,或手机游戏等来放松自己紧张疲惫的身心,这部分年轻人对体育锻炼缺乏一定的兴趣,且近年来,我国年轻人平均体重出现持续上升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我国实现全民健身的发展目标,还导致疾病年轻化发展趋势的出现,降低了我国公民的身体素质,不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4 缺乏体育文化交流的机会

体育文化交流是增强全民体育锻炼意识的关键,但目前,我国群众体育社团的发展面临缺乏体育文化交流机会的困境,使群众对体育文化的认知受到限制,不利于提高群众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群众体育锻炼的盲目性,虽然部分群众在社团中能够根据社团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活动,但自身对体育的理解还比较局限,无法提高群众体育社团成员的体育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群众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3 群众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政府加强引导

针对我国部分群众体育社团发展中缺乏科学引导的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群众体育社团的发展情况,切实将全民健身工作落实到位,加强对群众体育社团发展的引导。首先,政府作为群众体育社团的引导者以及体育事业发展的计划者,要为群众体育社团制定完整、健全的法规、政策,明确群众体育社团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群众体育社团的发展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进行。其次,政府要加大力度对社团进行资金投入,并引导社团将资金应用在正确的地方,增强社团的发展实力,使群众体育社团拥有发展所需的体育设施与体育活动空间。最后,政府要对群众体育社团的发展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实时了解群众体育社团发展的困难,并帮助其解决发展的困境,指导群众体育社团不断发展与进步。

3.2 改革社团管理体制

改革社团管理体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其为群众体育社团提供相应的人才力量,使专业的社团人才对群众社团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群众体育社团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在社团中建立相应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从最高领导者到小组领导者进行分层领导,并明确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责任。第二,建立群众社团管理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管理社团成员,使其铭记社团发展的口号与目标。第三,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社团成员参与社团管理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社团的发展。

3.3 大力宣传全民健身

针对目前部分群众对体育锻炼认识程度不高的现状,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体育锻炼,推动群众体育社团的发展,通过开展以年轻人为主的“亿万人民”体育健身活动以及“全民健身周”等活动,促进群众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在扶持和规划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将城市下岗人群以及农村人口等纳入体育发展的目标当中,充分考虑各阶层群众的需求,并制定合理的政策,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3.4 举办群众体育运动会

以促进体育文化交流为目的,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会,加快体育发展的脚步,促进城市体育场馆的建设,加强人们对体育的认知,提高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政府应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不断发掘适合城市居民的体育项目,不断推进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建设,转变城市群众重视文凭、轻视体育锻炼的思想,建立适合群众体育发展的机制,在城市中形成有利于群众体育发展的体育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为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实现全民健身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

4 结 语

群众体育社团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也离不开群众自主锻炼意识的形成,因此,政府要全力支持群众体育社团的发展,加大力度为群众体育社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度宣传体育锻炼,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培养大众的体育意识,这对竞技体育及群众体育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实现全民健身,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M而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的综合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义峰,李文辉.“合作主义”公共体育社团服务模式探析――基于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发展视角[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1).

[2]张雪莲,李志平,施大伟.我国市级群众体育社团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z1).

[3]肖嵘,汤起宇,肖郁峰.我国省级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现状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06(1).

第4篇

1. 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有重叠之处,这里以青少年体育为例。通过万方法规搜索发现,国家体育总局 2001年以来共颁布关于青少年体育的文件77条,其中2012年、2013年与2015年都超过了10条。关于青少年体育的报道,我们选取了体育专业报纸《中国体育报》,我们发现从2001年至2017年的报道,趋势如下〕   

 我们发现,对青少年体育的报道和体育政策之间的趋势并非完全一致,但是仔细分析可知,在政策颁布增速阶段,媒体的报道量也在增加,比如2010-2013年,文件量和媒体报道量同步增加,这说明政策的效应达到了。虽然2013年后,关于青少年体育的政策量没有持续增加,但是媒体报道量并没有减少,甚至在快速增长,这说明政策效应达到了长期性目标。    

2.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包含的内容较广泛,竞技体育政策的制定与传播也因其丰富的内涵而略显偏差。但是仔细阅读上述文本我们也发现,关于竞技体育制定的规则较多,在传播效果上还不能尽如人意(见图5)}   

 以2015年为例,国家体育总局共出台与竞技体育相关的文件50条,但是在《中国体育报》上只有11条标题含“竞技体育”的新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以其他的体育形式在报道竞技体育,这个数量也是偏少的,也就是政策效应不明显。    

3. 群众体育。群众体育是实现人民福扯的重要路径,也是体育主管部门和政策的主要指向。从文本分析结果来看,关于群众体育的政策文件和新闻报道相对较多。统日结果显示,群众体育政策效应基本达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政策的连贯性有.些瑕疵,影响了传播效与毛。国家体育总局文件的颁布与《中国体育报》新闻报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01-2007年段,群众体育文件的颁布与新闻报道趋势基本一致,局部有起伏;二是2008-2010年段,文件颁布与新闻报道快速增长,政策效应明显;三是2011年至今,政策颁布下连贯,媒体报道有反复,2011年相较2010年出现了政策数量的“跳水”,《中国体育十郧的报道量也明显下跌,2012年政策断档,媒体则在201 32014年出现了低谷,之后报道量出现反复

五、结论与反思    

我们以“五年规划”为切人口,考察政策起点、政策表达与政策效应的关系。通过内容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从五年计划制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体育政策的效应基本实现。五年规划关于体育发展的内容和相关政策文件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而以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政策为例,考察《中国体育报》的报道量,也基本符合政策表达影响政策结果的实际。青少年体育方面,体现了政策的长期性效应;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反映了政策不足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极大。

2. 在时效性方面,政策表达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具有及时性和相对滞后性双重特征〕从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当年媒体关于这一议题的报道量与其有相关关系。但是政策表达也有一定的滞后性、长期性影响特征,五年规划作为政策起点,其对政策表达的影响效应基本出现在第二年、第四年和第五年;而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政策表达数量降低,比政策表达数量增加影响更久。   

第5篇

关键词:群众体育;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一、群众体育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一)发展群众体育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建设群众体育事业的理论体系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群众体育事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梦想,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次,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国民体质发展,转变国民经济发展方式。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指标体系,努力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我们应该把握住“十二五规划”期间的良好发展形势,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和谐、稳定、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发展群众体育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群众体育是以人为本的体育,以增强提高全民族人民身心素质发展和生活质量为目的,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平稳的发展为目标。因此,为了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及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要狠抓“奥运争光”的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还要狠抓及“全民健身条例”的群众体育,这样才能更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群众体育有利于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朝着科学决策方向前进

体育强国中群众体育得基础理论研究是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障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朝着科学的决策前进的重要手段。

(四)发展群众体育进一步加深对体育功能的认识

随着体育事业德日益扩大,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群众体育的理论体系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前提,体育强国又作为我国整体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应当肩负起国家和历史所赋予它的任务,因此研究我国建设体育强国中群众体育的基础理论,有利于加深对我国体育功能的认识。

(五)发展群众体育有助于提高全民族身心素|和综合素质

群众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群众体育事业能够快速发展,那么人民逐渐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最终使国民的体制得到提升,这对促进人们在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人的身体及其体力,是人的德行、智力、才华的物质基础。因此,群众体育能全民族身心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六)发展群众体育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进体育改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各地按照《体育法》“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的规定,积极倡导城乡居民开展身边的各色各样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组织各级、各类、各方面不同项目的群众运动会,提供场地、器材、裁判和体育服务等工作;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主动参加体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的体育消费需求日益增强,促使体育商品、运动服、体育杂志、体育健身服务行业等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兴办体育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因此,群众体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群众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国民体质方面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普及体育知识,开展体育常识讲座,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长期不懈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以此来提高全民科学健身素养,以此来促进国民体质、素质进一步提高,才能不断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

(二)体育政策方面

加快体育立法进程,修订完善体育基本法、单项体育法、体育竞赛法,进一步完善体育立法体系的建设,加强体育执法和体育执法监督。严格审查运动员的参赛资格、加大兴奋剂查处力度。当前要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同时不断完善举国体制。

(三)群众体育规模方面

组织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活动方式,有针对性的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进一步壮大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

(四)群众体育经费支出与投入

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经费作为支撑,当前,我们不仅加大各级财政对群众体育事业投入,更应该全方位的争取社会团体对体育事业的经费支持,并且要进一步做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和管理工作,加强对体育彩票的公益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五)群众体育监测方面

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们的身心健康不断提升,国民体质不断增强,最终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促进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这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最终目标,也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必由之路。然而,在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竞技体育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金牌数量就是好的证明。群众体育就显得相当滞后了,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其内部体育法制、体育场地设施、学校体育、组织网络建设、体育经费、体育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国民体质的增强。

总之,要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体育政策法规相关精神,来促使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它将为我国群众体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标准、技术支持及有力的研究基础,使我国群众工作规范化、有序化、科学化、健康化的发展,开展群众体育监测,还可以宣讲科学健身知识,传授科学健身方法,不断加强对群众体育发展状况、国民体质状况的研究监测和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育锻炼标准、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等相关信息的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文明,徐君伟,杨忠令.我国群众体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

[2]刘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策略研究[J].才智,2014.

[3]肖勇.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机制的完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第6篇

1、积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

2、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

3、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保障 。

4、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5、创新举国体制,发展职业体育 。

第7篇

关键词:成都;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外环境因素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及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使西部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社会模式处于快速转型之中,西部地区大众的思维模式、行为观念、生活方式也都随之变迁,体育生活方式逐步得到大众的认可与接受。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一个中心城市,对整个西部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吸引及带动作用,成都市群众体育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西部地区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形成东、中、西部群众体育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影响成都市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内部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本研究征集了众多专家、教授的意见,认为,在成都市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下,影响成都市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外驱动因素是:群众体育制度与法规建设、舆论和大众传媒、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化程度、学校体育。本文的研究就集中在这一维度上,力图从外部环境来研究和分析影响成都市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因素。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的确定

由于经济状况对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以成都市19个区县2014年人均GDP为分层抽样的标准,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锦江区、新津县、崇州市3个区县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社会体育健身与娱乐活动情况进行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2010年至2014年CNKI收录的相关期刊论文,共217篇;并整理分析了相关理论专著,为本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提供依据与支撑。

1.2.2问卷调查法

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927份,回收率达96.35%,其中有效问卷1830份,有效率为94.97%。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众多专家对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检验,对问卷所设问题确认率较高,通过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相关系数大于0.8,调查的材料可靠。

1.2.3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群众体育制度与法规建设对成都市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公民的体育权利作为“人权”的组成部分,得到国家的肯定和保护是小康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99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标志着中国体育工作开始进入依法行政、以法治体的新阶段。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开始把政策侧重点从竞技体育转向全民健身,并引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国家相关决策部门至此先后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多项群众体育发展政策法规。四川省和成都市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也颁布了诸多群众体育发展政策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包含了体育设施、体育场馆、体育市场、体育竞赛等体育的各层面。法制的建设和完善把发展和管理群众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逐渐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了有序发展。通过成都市群众对群众体育工作愿望调查可知:35.5%的调查者希望政府能颁布实施健全的体育法规和规章,以保证其体育权利。说明成都市大众的法制化观念日益强化,善于用法律的途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该选项的中选频率在排序上仅位列第五位,排序位置较低。访谈中发现,群众对于政府颁布的各项体育法规的态度是认可和支持,但对于这些体育法规能否全面的执行和实施持怀疑态度,另一部分群众则对体育法规完全不知晓,说明部分群众还未意识到体育法制化对自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权益保障。从调查的反映中认识到,当政府和其他决策部门在努力加强体育法规和规章建设时,只是关注于“有法可依”,而实际中,如何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体育行政执法和监督制度才是成都市群众关注的重点。

2.2舆论和大众传媒对成都市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所谓舆论就是通常说的公论,公众的意见。它是以总体面貌出现的意见,是在有意见分歧时多数人意见的总和[1]。舆论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内容,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之间的中间领域,承担重要的社会职能。在调查成都市群众在余暇时间安排上,61.7%的调查者热衷于新兴的网络传媒,49.6%调查者选择了看电视、电影,另外24.7%的调查者选择了看书、报、杂志。很大比例的成都市群众将新兴的网络传媒、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转播媒介作为自己度过余暇时间的手段和方式。大众转播媒介对大众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产生了无声的、强有力的冲击。当体育这一社会大系统通过大众转播媒介这种方式和手段来进行宣传和教育,如竞技体育赛事的转播和新闻,体育锻炼方法讲座以及体育法律宣传等,可以推断,大众传播媒介将对成都市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并对成都市群众构建自身的体育生活方式产生久远的,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关于成都市群众对群众体育工作愿望,有44.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强体育运动知识、锻炼方法宣传报道,而关于成都市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或形成体育兴趣的因素调查中表明,有20.9%的体育活动参与者是通过体育传媒的影响而形成的体育兴趣,主要通过新兴的网络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究其原因,我国处于工业化时期,大众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生活压力增大,缺乏更多的资金,固定的时间和充沛精力去参加系统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训和体育信息学习,而体育传播媒介具有的及时性、自由性、低廉性和趣味性与成都市大众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匹配性,因此得到众多成都市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2.3体育场地设施对成都市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实施的两次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均表明,缺少场地设施是制约我国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强调: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2]。成都市群众对群众体育工作愿望调查显示:有58.5%的调查者希望能够建立与社区配套的体育活动场所,而认为应尽可能开放体育场馆,合理收费的选择率也高达51.9%。这两个选项的选择率分别位列所有选项中的第一和第二位。由此推断,如何促使更多的成都市群众投身体育锻炼,构建体育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作为物质层面的保障。在调查哪些因素导致成都市群众未参加体育活动时发现,有19.2%的调查者认为缺乏锻炼场地,而因为缺乏体育设施未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为29.3%,两者选择率之和达到48.5%。可以认为,有48.5%的调查者直接由于缺乏体育场地设施而放弃参加体育活动。在调查成都市群众参与体育活动项目分类上,发现63.7%的调查者在参加体育运动时,选择不需要场地设施或只需要简易场地设施的运动项目,如广场舞、跑步、长走等。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在成都市群众体育现状中,体育场地器材是限制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使用率[3]。解决成都市群众体育场地器材短缺问题,主要的措施和策略是充分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和有偿体育场馆。加快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实现社会共享,有偿体育场馆收费价格应顾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

2.4体育组织化程度对成都市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有观点认为,提高体育组织化运作的规模和水平,是影响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和构建体育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4]。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的体育锻炼更是群众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成都市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分布”中发现,成都市群众的体育参与组织化程度较低,主要是以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和个人锻炼为主,两者的选择率分别为75.8%和41.8%。具有体育组织化雏形的单位锻炼和社区活动的选择率不高,健美健身俱乐部的选择率也只有15.4%。一方面说明成都市体育组织化程度不高,组织力度不够,另一方面说明体育的组织化管理还未被成都市大众所接受。

2.5学校体育对成都市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学校是现代体育的发源地,群众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两者相互融合,互为促进。表2关于成都市群众形成体育兴趣的因素分析显示,因为学生时期对体育的爱好而形成体育兴趣的比例为46.2%,排序在第一位。可以推断,学生时代是否能培养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步入社会后是否能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学校体育对成都市群众体育的影响,可以延伸至如何让社会大众共享学校体育资源。虽然《全民健身条例》等国家政策引导性文件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但出于诸多原因,学校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率却很低。在进行成都市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调查中,仅有7.7%的受访者选择了住宅附近学校场地作为其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虽然这个比例不高,且该选项的排序靠后,但至少说明成都市学校已逐渐打破其原有的封闭状态,成都市群众已开始尝试利用学校所包含的丰富体育场地器材来进行体育锻炼。

3结论与建议

1.建议相关决策部门在加强群众体育制度与法规建设时,应不断完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体育行政执法和监督制度。2.建议舆论和大众传媒应加大对国际顶级体育赛事的转播与推广,加强体育运动知识、锻炼方法的普及和宣传。3.建议相关决策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关于体育场地器材的相关法规精神,充分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和有偿体育场馆。加快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实现社会共享,有偿体育场馆收费价格应顾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4.成都市群众体育的体育组织化程度较低,但随着《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规措施的颁布执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成都市群众体育的体育组织化的不断发展。5.学校体育有助于成都市大众体育兴趣的形成和运动技能的培养,随着成都市对学校体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学校体育势必将对成都市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赵昀 周翔 王飞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155.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www.gov.cn/zwgk/2011-02/24/con-tent_1809557.htm.

第8篇

关键词:我国群众体育;问题;目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群众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党和国家对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下,城乡居民健身意识,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群众体育工作队伍,全民健身法规制度,群众体育表彰激励机制,群众体育组织化、社会化、科学化程度等都得到了显著的进步。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群众体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当前我国群众体育所面临的问题

1.1中老年体质水平有所下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2007年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但从不同年龄段人群各类体质指标的变化来看,40~50岁年龄段成年人体质总体水平略有下降,其中身体形态、机能水平有所下降,身体素质略有提高;60~69岁年龄段成年人体质总体水平略有下降,其中,身体形态、机能水平有所下降,身体素质有所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05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大、中、小学生的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1.2城乡、区域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较为明显

据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明显好于乡村居民,城乡差距较为明显;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高出乡村24.1个百分点。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是乡村居民的2.7倍。东部地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中部居中,西部最低。导致者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支撑群众体育事业均衡发展的条件跟不上。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思想观念落后;二是经济条件差;三是城镇化水平低;四是居住相对分散;五是传统文化因素。影响西部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西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二是西部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为缓慢;三是西部体育人才匮乏,场地设施短缺;四是西部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水平低;五是西部城镇化滞后。

1.3缺乏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和健身指导

据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较为突出的因素是缺乏场地设施等,即使经常锻炼是居民,在锻炼时,也同样遇到缺乏场地设施等因素的干扰。另外,有1/3的城镇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接受过健身指导,但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比例较低,仅为5%左右。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体育场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体育场地赛事数量较少、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全面健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二是体育场地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是体育场地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体育场地布局不合理;五是体育场地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民间资本和外商对体育场地的投入不足;七是公共体育场地不足;八是体育场地经营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比例低的原因有:一是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严重不足;二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指导经历和技术等级等结构偏低;三是质量有待提高,大部分组织指导者未受过专门培训,不具备指导社会体育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资格要求。

1.4基层群众体育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群众体育事业需求

快速发展的群众体育事业、繁重的群众体育工作任务,导致基层群众体育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严重不适应。随着群众体育需求的增多,我国基础群众体育工作任务加重、范围扩大,而很多基层经济乏力,财政困难,基层体育社团建设进展缓慢,群众体育的管和办都集中在体育行政部门。因此,原有的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原有的资源条件和配置方式等都不适应群众体育的新形势,管理滞后制约着基层群众体育的发展。

2.我国群众体育由大到强的建设目标任务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群众体育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总体思路,未来十年我国群众体育的战略发展目标可以设定为:在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具体发展目标任务如下:

2.1逐步建成政府监督、社会组织管理、企业或个人参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府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或卫生部合作,主要负责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或健康促进的战略规则、政策协调,通过制定和完善群众体育或健康促进政策,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监督和指导,保证群众体育按照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律协调、健康地发展。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沟通、协调和服务的职能,具体负责各项活动的管理和运作。企业或个人在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群众体育的运作。

2.2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法规,形成系列群众体育法规体系

根据群众体育的发展需求,在场地设施、俱乐部的组建及经营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的培训与设置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方便的阶段性制度、法规,形成系列群众体育法规体系,使群众体育在各项制度、法规的框架内,有序、规范、健康地发展。同时规定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在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的监督职责,保证各项制度、法规能够顺利得到贯彻实施。

2.3加大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和开发力度,初步建立完善的群众体育基础健身网络

在加大建设健身路径和必要的场馆设施的同时,在乡村和城市社区普遍建立健身活动室或健身活动站,条件好的城市社区和乡镇可以建立健身俱乐部;在不影响学校教学和企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开放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10%20%,建立完善的群众体育基础健身网络。

2.4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群众体育发展差距缩小,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逐年提高欠发达地区体育锻炼人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以及不同人群的体质水平;青少年、老年人的健身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50万人以上。

第9篇

通过参与县体育主管部门的实地调查,访谈得到以下资料信息:

1有利因素

(1)新疆玛纳斯县的特殊地理,人文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殊的人文资源和体育项目(如:登山、探险、汽车、跳伞、热气球、冰雪等运动)相结合,将成为宝贵的体育旅游资源。

(2)新疆玛纳斯县青少年体质好,可塑性大,为开展竞技体育提供良好素材,是发展竞技体育的重要人力资源。

(3)新疆玛纳斯县的特殊地形,地貌(山河、湖泊、丘陵、沙漠、草原)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天然的运动场,为开展高原训练(1600———2400米高度)创造了条件,是建设国家级训练基地的最佳选择。

(4)新疆玛纳斯县冬季漫长,冰雪资源丰富,是开展冬季运动项目的天然财富。

2不利因素

(1)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新疆玛纳斯县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较经济发达省市还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2)新疆玛纳斯县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地处祖国边陲,给各地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比赛等造成了困难。

(3)新疆玛纳斯县冬季漫长,气候寒冷,使某些室外训练的项目如:足球,田径训练受到影响。

(4)新疆玛纳斯县夏季干燥少雨,冬季气候寒冷,运动员冬季常见病感冒,肌肉拉伤,呼吸道疾病等发病较多。

二、对策

1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经过5年的努力,使全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0%左右,其中城市达到45%左右;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级以上标准的人数不断增多;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标准的学生数战友学生总数的90%以上。

2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在农牧区建设经济实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力度,充分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适宜的自然区域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保证城市社区和农牧区的经济实用型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明显增加,加强与教育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协调,加快学校及单位所属体育场子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步伐,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建设体育健身和休闲场地设施。

3健全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风络,发展壮大群众体育骨干队伍2010年,在城市社区和农牧区已经逐步建成了一批社区体育俱乐部或体育活动站(文体活动中心);扶持基层体育社团发展,改善基层体育社会团体的工作条件,鼓励兴办各种型号的群众性体育俱乐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全区社会体充指导员人数达到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社会体育指导员占10%。

4培育健身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通过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扩大体育健身市场和大众体育消费的规模和水平;扶持发展大众化体育健身场子所,满足不同层次的体育健身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众化体育健身产品的开发,使城市居民家庭拥有体育健身器材数量明显增加。

5建立全领导协奏调节器机构,加强对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其领导责任,明确各行政部门、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其他群众组织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中的责任,形成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体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各方去持和参与的工作。

三、结论

通过对玛纳斯县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十年来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老年人健身,残疾人体育方面更是成绩卓著,体育项目和健身设施更加丰富实用,县体育主管部门能够积极开展各项群众体育活动,在全县营造出浓郁的健身氛围。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玛纳斯县对群众体育事业的投入较经济发达的县市还明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以后还应继续加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为体育活动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地处边陲造成交通不便给体育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带来困难。

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