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法制教育学习材料

时间:2022-08-30 01:06:28

导语:在法制教育学习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法制教育学习材料

第1篇

一、领导重视,指导有力,保证了普法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四五"普法工作刚一启动,我院领导就认真学习中央、省、市有关"四五"普法工作的文件,自觉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四五"普法工作思路,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学院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学院成立了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李洪天任组长,副院长刘亚、党委副书记郑勇以及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任副组长,组员包括保卫处、教务处、工会、团委、"两课"中心等部门的负责人,其办事机构设在党委宣传部。各学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负责人为依法治校和普法教育工作联络员,建立和施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普法工作。党委宣传部根据法制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四五"普法规划,及时调整普法内容,特别是一些新的法律法规颁布以及重要法律修正后,能及时订购学习材料,组织学习,使普法内容适应新的形势。 为保证法律宣传教育经常开展,学院划拨普法教育和法制工作专项经费,提供经费保障,用于订购普法宣传材料、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加强法制工作硬件建设。今年订购的报刊杂志有:《法制日报》、《法律基础知识简明读本》、《法制教育学习资料》、《民主与法制》、《法学天地》等几十种,还订购了多套法制教育图片和音像资料,为宣传、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去年我院已投入30余万元,主要用于校园内重点部位安装报警探头及办公楼消防器材,努力加强法制工作的硬件建设。

二、抓住重点,带动一般,全面推动普法进程

在"四五"普法启动阶段,我们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法制宣传教育方案,加强对领导干部、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以领导干部率先学法用法、青年学生知法守法来推动一般教职工的学法积极性。

领导干部是我院普法对象中的重中之重。为抓好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工作,我院将法律法规作为院、系两级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党委宣传部已为全体中层以上干部购置了《"四五"普法群众读本》(城市版),并拟定了学习计划。我院还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学习党纪政纪条规,观看《厦门特大走私案》等录像,增强反腐倡廉意识。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党纪政纪条规知识考试,参考率达100%。我院还要求每位中层以上干部坚持写学理论、学法笔记,并在适当场合进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

在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同时,对广大教职工的普法教育也常抓不懈。除利用教职工平常的政治学习日学习法律法规外,我们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方面的带头作用,激励教职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领导干部通过自己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学透一些,在本单位、本部门教职工的法制教育中起到了传帮带作用。青年学生通过各种法律宣传活动,营造了学习法律的良好氛围,吸引广大教职工参与观摩,提高了他们学法的兴趣。

三、拓宽思路,形式多样,不断增强普法效果

我院在一年的普法实践中,不断拓宽思路,探索新方法,努力提高普法教育的实效性。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法律知识学习与开展各种活动、讲座相结合。上半年,我院在全院四个校区广泛深入开展了"校园拒绝"宣传教育活动,各系分别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院团委组织万名学子签名活动、宣传部和各校区党委共推出四期宣传专栏,帮助广大师生进一步认清的本质;我院学生法制协会还专门邀请派出所所长、看守所所长和我院保卫处的领导为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我院党委宣传部和保卫处联合组织近两千名学生参加淮安市青少年法律知识考试;组织三千余名学生观看淮海戏《粉祸》,充分认识吸毒的危害,开展校园拒绝活动;组织学生旁听公审,到体育馆参加淮安市严打整治宣判大会,接受法律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文艺汇演等活动,把法制教育寓教于乐;为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消防法》,我院还专门举行11·9"消防知识讲座和消防演习活动;去年12月4日,是全国普法教育宣传教育日,淮安市人大等部门计30余位领导专门在我院召开法制教育工作座谈会,大家共同研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普法工作,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去年12月27-28日,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检查小组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我们抓住这一契机,既营造了校园普法氛围,又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的普法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此外,我院还选派有关同志参加市普法骨干培训;为发挥我院人才的优势,选派法学硕士、副教授蒋大平参加淮安市普法教育巡回宣讲团,在淮安城乡传播法律知识。

四、建章立制,依法管理,积极推进依法治校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校已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仍有些“空”,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令人担忧。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农村教育工作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国家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学工作者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将品德与社会课程正规起来,真正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

1.加强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

建立各级德育工作领导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学校的整体育人工作相结合,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与指导和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工作相结合。为教师抓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环境,确保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挖教材,切实上好每节思想品德课。

3.引导家长和学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塑造学生灵魂、教育学生成才中的作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品德与社会学科同语、数、英一样重要,绝非是可有可无的“副课”

二、善于从教材出发,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时,会投入百倍的努力,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师要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越感兴趣,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

1.搜集身边实际的故事,及时生成教学资源

例如,“有一位老爷爷赶集卖鸭子,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伙骗子骗取了老人仅有的三百元钱”,就这一真实、及时生成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去讨论。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发表了看法,大家在讨论中指责那伙骗子,同情老人,还想出了一些防骗的办法;有的写了作文,有的写了短诗,还有的编了短剧。学生对这些学习材料很感兴趣,事后,他们也成为了各种德育素材的搜集者,把搜集的材料给大家交流。这就是鲜活的品德教学。

2.与社会时事相结合

就汶川地震而言,这项材料所包含的德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挖掘空间。如,民族团结、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坚强面对、富有爱心等等。这个话题是当今社会生活的焦点,学生谈兴高涨,各抒己见,时而悲伤,时而激昂,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心境,所彰显出来的德育魅力是令人惊叹的。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当灾害降临的时候”一课,结合其教学是最好不过的了。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把教材看作一种资源。笔者曾经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时,就根椐季节的特点将教材的教学时间作了调整。以春季作为教学内容,在开花品种最多的时候,安排了“大家动手做”的活动,全班学生一起做一棵“万花树”。学生对此项活动很感兴趣,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走进了春意盎然的农村大自然,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了许多植物花卉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品质和动手能力。

4.充分运用多媒体,把生活搬进课堂

自制课件,精选光碟,音像感染,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升华认识。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二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中,邓永忠老师增加了“家庭因我而美丽”的教学内容,教学前就带着摄像机到了几个学生家里,经允许拍摄后,取了学生家庭生活的小片段――帮助做饭、割草、喂猪、喂鸡养兔……并且采访了学生及家长,把这些音像处理制成片段,然后,在多媒体上放映,学生感到很真实、亲切,教学效果也很好。

三、优化课堂教学,活用教材

在教学中,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力求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对那些充满新时代气息的内容要尽最大努力去补充。

1.注重活动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事物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六课“心中有规则”这一课,我让学生了解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定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体验制定规则的过程,说明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也要靠规则。在制定班级规则时,强调班级的规则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权,人人都要参与。让学生讨论班级需要哪些方面的规则,然后,大家提出具体的条目,让学生充分讨论、争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并告诉学生:要有半数以上的人同意才算通过。制定班级规则后,提醒学生规则要靠大家遵守,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哪条规则不太合适,还可以讨论、修改,再次举手表决。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班规的制度,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改正,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无形中悄然形成。

2.形式多样的课堂

小学生年龄虽然小,但他们有情感,有思维。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全面通过情感陶冶,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愉快放松和精神饱满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那么把品德与社会课以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小小辩论会”“演讲”等形式进行授课,效果会更好些。如,我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五课“我来当市长”这一课时,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两种画面;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学校和班集体等情景。在“小小辩论会”上,我出示两种观点:管好公共事务人人有责;另一种是公共事务既然有公务员负责,我们参与也是多余的。全班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学生通过参加辩论活动,对自己究竟该如何处理公共事物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我们都知道公共事务是大家的事,我们每个人应该都为公共事务尽自己的所能,要用正确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总之,在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教育观念―教材编写―实际教学活动”这个“三点一线”的规律,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现回归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王志芬.浅谈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