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37:22
导语:在关于网络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网格;网格技术;教育;教育资源共享
网格是继因特网、万维网之后,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而网格要实现的是应用的互连互通。网格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用网上的各种资源。网格计算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以后,将能克服现代远程教育对时间的依赖性,又能更好地贯彻当今风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说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的出现给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契机。
一、定义
网格技术是集成和并行的计算与资源环境,其核心是在异构和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使人们可以动态地共享分布在网上不同地方的各种资源。网格作为一种能带来巨大处理、存储能力和资源的新型网络,可应付临时之用。网格计算通过共享网络将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相联,从而形成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各处计算机的多余处理器能力合在一起,可为研究和其他数据集中应用提供巨大的处理能力。有了网格计算,那些没有能力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的机构,也能利用其巨大的计算能力。
二、发展概况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都十分重视网格技术,美国和欧洲及亚洲各国正在积极地实施国家网格项目。
1、国外的发展情况:网格技术起源于美国,通过网络使用超级计算机的研究,所以,在网格技术开发和网格示范系统方面,美国已有了多年丰富的资源积累。
尽管欧洲各国国内没有超级计算机制造商,但是他们积累了大量超级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知识,并且很早就着手开展网格应用活动。欧盟的代表性项目是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欧盟数据网格。在亚洲,正在从事网格研究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中国、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
2、国内的发展情况: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正在建设中国国家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也是中国国家网格的一部分。网格计算技术教育应用研究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填补了国内学习网格研究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国内外率先将网格计算技术应用于远程学习评价研究,研究成功服务国家远程教育的学习评价网格(LAGrid)。
转贴于 三、发展趋势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在网格只处在中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为未来的高速发展蓄势待机的前提,网格技术作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它的应用将为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并促成新的教育应用。教育网格将为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将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会使学习的资源得到充份的共享。然而,这些应用的实现将会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
要想更好的发展网格的共享价值,就要把分散于各地的有价值资源整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媒体资源互不相连的“弧岛”状况,而且可以形成“一体化”的界面,这样任何人都会很容易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有用资源。中国目前也在积极的发展教育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最实用的教育科研网格。
四、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当前数字化学习环境突出了协同协作、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服务等应用需求,国家或区域网络化学习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广泛重视。网格技术将为下一代数字化学习环境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并形成学习网格这一新的跨学科研究方向。网格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外,一些社会、政治因素对网格的普及也至关重要,网格技术应用于教育信息化,还要解决各部门的信息整合问题,同时还要丰富网格上的教育信息资源,这样才有资源共享的价值。
1、网格技术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优势:网格技术的应用能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全面共享和作业交互。而网格技术可以将物理上互连的众多资源汇聚起来,联合提供服务,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即将分布在教育领域中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论文、高等院校多媒体课件和数字教学视频等各种海量信息资源集成起来,建立一个教育信息网格,覆盖各个地区,提供统一的、高效的信息服务,提供主动学习方法和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使在家学习和交流成为现实。
2、网格技术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1)网格技术不仅聚合丰富的高性能资源,而且支持分布式资源的协作与共享:网格技术应用到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方面,把大量的教育资源汇聚在网络上,这样使学习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极大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将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网格技术应用在网络教育资源中,不但能够大大缩减教师个体的备课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加大了授课内容的容量,突出了授课内容的重难点,而且还会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扩展了教师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育;湖南;农民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农村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具备了上网条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成为可能。如何运用网络教育加快农民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成为政府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湖南省农业网站网络课程利用现状
近些年,湖南省农业网站发展迅速,主要的政府农业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大量的涉农企业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大多数农业和涉农网站都提供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资源,但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只有少部分网站提供了一般性的视频课程,提供精心设计的网络课程的网站寥寥无几。从访问量来看,大多数视频课程访问量都在2千人次以下。创建较早的湖南农民教育专业网站——“农民教育在线”,其网络课程点击率也在2千人次左右。长沙科技助农直通车的网络课程直播期间,在线人数一般也只有几十人。网络课程的使用率并不尽如人意。
湖南省农民接受网络教育的主要障碍
软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在“影响您参与网上学习的主要因素”项目的调查中,农民的首选因素是没有上网的场所和氛围。wWw.133229.cOM从访谈得知,首要原因是因经济问题无法购买基本设备。目前,由于湖南农村居民年平均收入不高,硬件设备购买成本、网络接入费用等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仍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其次,网络信息资源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另外,由于农民一般不太懂电脑,而农村的电脑维修网点也很少,电脑维修费高且不方便,这些都限制了农民的上网欲望。
农民尚缺乏自主学习的理念和习惯网络教育倡导自主学习,学习者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受农村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很多农民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对新生事物持漠视或排斥的态度,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过程中常表现为态度松懈、行为疏懒等,在这种被动消极的状态下,自主学习的质量难以得到提升。从访谈得知,不少农民虽然支持网络学习,但更愿意选择面授学习,他们认为面授学习显得更正规,也更乐于接受。也有部分农民表示不支持网络自主学习,认为网络学习就是观看讲课录像,缺少互动与答疑,不能保障学习质量。
农民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还比较低目前,农村地区的电脑普及率不高,农民不熟悉互联网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农民不懂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术,缺乏接受并利用网络信息的知识及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农民非常缺乏网络信息处理的专业技术和方法。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大多数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的检索、分析、辨别以及接受能力较差。在调查中,83%的农村网民表示获取网上学习资源有困难。
农民培训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缺陷由于起步较晚,湖南省农民培训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农民教育的专业性和地域性因素以及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教育培训资源本身严重不足。其次,网络课程建设缺乏宏观规划和布局,课程资源建设层次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另外,当前农民培训网络课程普遍存在内容缺少地区特色、课程内容脱离实际、更新不及时、自主学习资源不足、情感缺失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促进湖南省农民网络教育发展的对策
抓好农村网络学习场所和设备条件的建设农民参加网络学习,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没有一定的设施条件,学习效果是很难保证的。可以通过提供学习中心、租借设备的方式,向那些希望采用网上学习方式的农民提供支持。在农民素质相对较差、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可以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进行农村三网(计算机网、电话网、电视网)合一的研究与示范。
对农民加强网络教育的宣传力度比较容易接触和使用网络的农民已经基本进入了网络生活范畴,尚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民是网络渗透的对象,而互联网向该人群的渗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对网络教育的认识,乡镇村组干部要带头学习电脑知识和技术。多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图书室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加强对网络远程教育的宣传力度。
发挥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主导地位农民教育是公益性很强的事业,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农民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措施:一是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农民远程教育体系。二是政府要强化组织管理,协调各部门职责和分工,敦促各级地方政府配合农民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整合农、林、水、牧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电信通讯等多部门的资源,打破行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做法,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和讲求实效的新机制,实现力量集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全面性、时效性、科学性及可用性。三是探索现实可行的农民网络教育盈利模式。由于缺乏现实可行的盈利模式,现有农民培训网站普遍存在盈利能力差的现象,从而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造成网站投入少,发展缺乏后续资金,严重影响了其发展进程。在政策上实行优惠,引导各类公司、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等投资服务于农民培训的网络教育。
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支持服务作为直接为广大农民服务的网络教育培训,应该以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为目的,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以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涉农企业为主要信息源,有机整合农民培训师资力量,切实加强农民培训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通俗易懂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信息服务,不断满足农民对实用技术的需求。
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能培训农民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是影响农村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农业信息化的长远目标出发,制定详细的规划,采取具体措施,有步骤、分阶段、踏踏实实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能培训,教农民使用和掌握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关键词]网络教育;生态危机;生态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网络教育成为一种全新教育方式。网络教育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出现了各种危机,影响其健康发展。在系统分析危机的基础上,从生态角度探讨如何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网络教育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管理视角下的网络教育
近年来,网络教育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6720万人,同比增长13.8%。其中,高等学历在线教育占比为50%,职业在线教育为21.1%,在线语言培训为18.7%,中小学在线教育为7.4%,学前在线教育为0.2%,其余为企业E-Learning等在线教育。分析2008年以来的市场走势,尽管高等学历在线教育逐年略有下降,但职业在线教育和在线语言培训保持平稳增长。随着互联网普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企业的市场推广等原因,预测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保持15%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17年预计达到1.2亿人。从生态管理的角度分析,作为社会子系统的网络教育所依赖的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必然受到自然和社会等环境的影响。网络教育需要有机融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寻找、调节,不断发展壮大。其发展目标是,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教育生态危机分析
网络教育是在虚拟环境中的教育活动,由于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缺乏生态文明意识,导致网络教育危机凸显。从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客体和生存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主要存在的危机情况如下。
1.网络教育主体危机。网络教育是“一个以人为主体而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人是网络教育生态主体。由于主体行为不规范,在网络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关于“人”的生态问题。(1)网络教育主体情感缺失危机。在网络教育环境里,学习共同体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分离,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个性魅力,感受不到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没有彼此情感的交融,导致缺乏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致使网络教育中的学习个体间联系脆弱、整个环境缺乏生机。(2)网络教育主体自控能力欠缺危机。由于网络教育环境具有开放性,使得老师和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在实际的网络教育过程中,主体的自主性向自由性发展,出现了环境秩序的混乱,影响了网络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例如,学生没有学习任务,经常会出现在线时间中娱乐成了主题,学习成了“副业”,处于完全自由状态。(3)网络伦理道德缺失危机。在网络空间里,人的网上身份和角色的多样性,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规范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网络学习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受到网络外界环境中各种恶意、等不良信息的亵渎,原有的伦理道德教育受到严重挑战。
2.网络教育客体危机。网络教育生态客体是教育信息资源。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当前网络教育客体也出现一些问题。(1)教育信息资源分布严重失衡。由于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分布,因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导致了教育信息资源分布失衡,我国东部地区信息分布高于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分布失衡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网络学习者学习资源的不平等。(2)教育信息资源时效性与适用性危机。最主要的表现是信息资源陈旧,更新缓慢,冗余资源过多。由于网络教育资源的易传递和时效性强等特点,使用者在查询所需信息资源时,经常会发现大多信息已经过时,失去了使用价值。(3)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危机。随着网络信息的爆发性增长,互联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无用、无序的信息资源,造成了知识信息的污染,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劣无法得到保证,直接影响了网络教育学习效率。
3.网络教育环境危机。网络教育环境是与网络学习活动相关的、影响网络学习开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网络教育的生存环境十分复杂,存在着各种威胁或者潜在威胁。(1)信息网络安全危机。网络教育系统同样面临着病毒、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教育中有很多未成年人,一旦遭遇网络犯罪的侵害,就会造成财产损失、身心伤害,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危害其健康成长。(2)网络教育系统评价与反馈机制缺乏危机。目前网络教育的学习评价以客观性测验居多,评价主体单一,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关注甚少,缺失学习历程记录、学习进度分析、学习信息统计等评价方式,无法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学习绩效,也难以对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使网络教育的学习质量大打折扣。(3)网络法律法规缺失危机。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和约束网络教育共同体的行为,实现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面对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法律法规严重缺失和滞后。
三、网络教育生态危机的危害
网络教育生态危机的存在会导致网络教育系统的退化、停止乃至崩溃。因此,我们要不断认识生态危机可能导致的破坏性后果,从而实施积极的调控,维持其健康、持续地发展。
1.打破系统稳定,影响网络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网络教育生态危机容易导致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的中断或失去控制,系统稳定的破坏不利于人类对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因此,网络教育生态危机,造成网络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网络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2.产生信息疾病,影响网络教育健康发展。信息疾病是网络生态危机的表现,如信息垃圾、信息鸿沟、信息侵权等。作为网络生态系统之一,网络教育生态系统或因网络系统的干预,或因自身的失衡,会不可避免地患上信息疾病。信息疾病会影响网络教育的健康运行,进一步加剧生态的失衡。3.阻碍系统交流,影响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网络教育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和水平。网络教育生态危机,会阻碍网络教育系统内外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有效交流,社会对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的需求难以及时得到满足,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得不到充分应用,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得不到有效实施。总之,网络教育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也便难以实现有序和持续地发展。四、网络教育生态管理思考1.培养网络教育主体生态意识。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要引导自我管理。在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尊重学习规律,约束个人行为,实现网络教育主体与网络教育环境共生、共发展。一方面,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同时,通过树立道德规范,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其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管理者,应该从自我做起,制定教师规范,加强对自身的管理,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维护网络教育健康环境。
2.搭建网络学习成员间情感交流平台。着力在网络教育共同体成员之间搭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切实有效地加强情感交流,应对情感交流缺失现象。首先,网络教育机构和开发者,在设计和提供网络教育内容时,要将情感交流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其次,教师要在网络教育中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通过视频通话等多种形式,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再次,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成员,要积极参加各种网络交流群体,坚持线下的真实姿态,塑造自己健康的网上情感个体角色,在情感交流中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3.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生态化建设。网络教育资源不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出多样性、再生性和演化性等生命性特征,是一种过程的、发展的和自组织的整体。在与其他生态因子的交互中,学习资源内容不断更新和重组。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动态设计,形成“前期准备”“动态生成”和“后期完善”的生态模式。
4.采用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网络教育学习主体在知识经验、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困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而网络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可通过测试、问题积分、会话、自我反思等途径,实现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等作出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共生的虚拟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有所进步,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和谐全面发展。
5.净化网络教育环境。网络安全隐患,必将危及到网络教育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网络监管部门要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对网络安全进行有效监管,对个人在网络中的行为进行规范,维护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肖月宁,马秀锋.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及实现方式[J].开放教育研究,2004,(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教育逐渐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为课题,提出在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中需要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进行新的诠释。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需要初步的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发展理论,为网络教育实现此体系提供较好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提高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网络教育逐渐走入现代化教育体系之中。从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来看,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网络教育的贡献。网络教育的出现满足了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网络教育具体来说是以网络教学为主的一种授课方式,主要通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传输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学习者可以不必到特定地点上课,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更为学习者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网络平台,甚至有些网络教育可以搭建学生和名师之间的沟通平台;另外,网络教育的培训模式,最大化地满足了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复习,这就保证了每个学习者都能够最合理化地分配和利用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进度和状态随时进行适当的调整。网络教育的这些特点不仅可以让人们实现各种知识的学习,同时还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网络教育逐渐被现代人们所接受,同时成为了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我国的网络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较为完备的理论支持和经验基础,因此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教育质量是网络教育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网络教育的生命线,因此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也是研究者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那么,如何保证学校网络教育的质量,构建符合我国学校网络教育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成为一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分析当前实施全面质量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初步建立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问题已经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对网络教育相关分析探讨的文章也非常之多,但是很多学者只是对网络管理质量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将全面质量管理放入网络教育中进行探讨分析者少之又少。已有研究表明,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到网络教育中,更有助于对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更有助于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最初常常用于企业质量管理相关问题,这一理论强调以“顾客”为中心,质量管理则主要围绕“产品”进行;在网络教育中这个“顾客”即学习者,而“产品”则是整个教育过程,也有研究者将其称为服务过程。从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教育,重点不仅仅落在教育的结果上,更重视了整个教育的过程。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出发,通过对网络教育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分析网络全面管理体系在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通过合理的方式提出可行性策略,达到对这些问题解决的目的。
(一)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是指对网络教育进行全面管理,同时通过不断调试,最终实现预定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网络教育这一新型的教育模式是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的,其质量管理目标的建设也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综合各因素以及以往研究,不难发现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有三:第一就是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可以说网络教育是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教育目标下应运而生的,因此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也应该锁定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个理念上,因此这一目标可以理解为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民教育;第二是要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我们都知道无论何种教育,其最直接也是最终的目的,就是学习者要有所收获,如学习者通过学习最终达到文化知识的吸收、能力的提高、学习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的目的。而网络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种,只是形式上有所差异,因此也不能例外,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也需要锁定在要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这一最终目标上。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第三方面,就是要保证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网络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是一个包含了资源共享和交流协作的平台。因此可以说,网络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根据全面管理理论来说,这也是一种“产品”,所以在网络教育正常运作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仅要逐步扩大教育的规模、提高教育的质量,还要满足教育投资者的投资回报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网络教育的长久发展。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这三个目标将会直接影响网络教育未来的发展。从目前学校质量管理来看,其目标是较为明确的,但是在管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实际的困难。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者不需要再统一时间和地点进行面对面的授课,而是通过网络平台,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支配学习,这就使网络教育中的学习者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这种学习者的分散状态使得管理方向难以控制。进一步讲,这种网络教育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教育教学模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学习者享受自由学习的同时,也要求学习者有自主学习及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讲,对学习者的要求是很高的。针对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许多管理者在实践中会选择转移自己的管理目标,甚至用其他的管理目标来“替代”真正目标。如管理者在原有目标没有办法实现的条件下,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教育资源上面,将管理的重心也逐渐转移到对教育资源的管理上,管理者会致力于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从根本上说,网络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此,更确切地说不仅仅是提供丰富的资源,而是在提供丰富资源的基础上,使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这一点是在管理目标转移以后被彻底忽视了,那么网络教育管理的高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目标的偏移,之所以出现网络管理目标偏移,主要是由于管理者没有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而且存在制定的管理目标不正确的情况,这种根本性的问题将会直接对学习者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例如致使学习者产生错误导向性的影响,会使学习者在大量的资料中迷失,无法从质量管理者处获得正确、有效的帮助。所以,学校管理者在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正确的管理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教学质量管理控制力存在的问题学校老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这是最为基本的一个教学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担任“教”的角色,同时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做管理者,通过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在有效管理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实现对学生的良好管理,还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可是在网络教育的现实发展中,由于学生过于分散,使得教师无法直接对学生进行行为管理,很多情况下教师也就忽视了对学生的管理。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虽然也是按学院规定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教学,可是很多学生由于是通过业余时间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存在各自不同的特点,有些学生年龄较大,而有些学生则没有较好的素养,教育对象存在多样性。这种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更加给网络教学质量管理的控制设置了很大障碍,因此从这一点上也侧面的体现出了网络教学质量管理在控制力上存在的问题。另外,在网络教育中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并不直接面对自己的学生,因此很难做到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同时也缺少传统课堂教育中师生之间必要的沟通,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在网络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相较传统课堂教育存在严重的不足。
二、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于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管理的作用,有效解决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更新观念,合理定位网络教育的社会功能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教育教学文件中的规定,网络教育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到网络教育的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网络学习中学生全方位的成长,从而体现网络教育的实际价值。也就是说,扫盲教育、职前培训、在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应当成为教育的着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人文素养、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生活知识技能等。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起到的作用是多元性的,不仅强调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时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育目标是由社会的不断发展来决定的,同时与终身教育理念也存在较大的联系。所以,网络教育机构在进教育内容的编制时,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编写,在制定精品课程时更不能放弃对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的参考,从而使网络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换句话说,网络教育就是要方便学习者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这就决定了网络教育不仅仅要提供给学习网络知识的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网络教学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实践性知识,使得网络学习者既可以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之中,成为社会中高素质、高技能的有用之才。
(二)开发动态的教育网络课程课程理论让我们认识到,课程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网络教学中的各种课程也是动态发展的。课程的这一动态发展性,与学习群体持续不断的需要是密不可分的,课程需要满足群体持续不断的需要。网络教育面对的学习群体虽然具有多层次性,但是也同样具有持续不断的学习需要。基于此,网络教育在编订教育课程时,需要考虑社会发展的实用性,同时需要具备远见性,也需要兼顾到新兴行业的社会需要以及各类群体的需要等。网络教育课程并不是一次开发就能永远受益的,它同样受到课程动态发展的影响。要使学习者能够各取所需的同时感受到课程的丰富多彩,要保持其丰富多彩,就需要随时对其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更新,更要遵循网络课程的原则,即多元化、多规格、大众化、多层次。另外,对于网络课程内容的编排来讲,不仅需要具有实用性,还需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对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各种技术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学习到知识。教学内容也需要设计独特,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要有所创新,多角度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要。
(三)构建专业化的网络教育管理队伍在网络教育中,专业化的管理者要进行两个层面的工作。首先,专业化的网络教育管理者需要具备高超的网络技术,同时需要拥有非常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网络教育中既是开发者又是实施者,这也是作为专业化网络教育管理者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其次,作为专业化的网络教育管理者,要注重各种网络资源的相互配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关系到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体说来,管理者就是要确保网络教学的有效开展。在资源方面,管理者要保证各项学习资料的及时上传、修正、补充等等;在学生方面,管理者要参与学习者的网上答疑、学习辅导等众多的工作。对于教学管理来说,管理者需要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将在生活中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反馈给教学教师,从而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也是保证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教育管理者的队伍,可以由教育机构中的青年教师构成,这些青年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网络应用能力并熟悉网络教育规律,也可以在硕士研究生或博士中挑选出担任助教、教辅工作的人员。
(四)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质师资团队师资力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网络教育亦如是,在网络教育中,师资团队的质量是网络教育质量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对于网络教育来讲,在其背后需要拥有一个具备高素质、高学历的网络教师团队给予支撑,这在教育质量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造一支这样的网络教师团队对于提高网络教育质量来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网络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相比拥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更多地要求学生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与课堂教学不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处于网络平台的后方,而不再处于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角色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转变成为了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这种转变实际上对于教师是一种考验,更加需要他们发挥自己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建设这样一支优质的师资团队,不仅仅要聘用专职的教师,更要吸收优秀的兼职教师,要做到专兼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多的优秀教师被吸纳到队伍中来,这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包括各学校的学科专家、教授,更要涵盖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网络教育可以给教师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优势。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证实了要想获得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强化教育办学机构的网络教育师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瑞.网络教育和气象网络课件开发技术[D].南京:南京气象学院,2002.
[2]郝莉.网络教育中学生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实现与综合评价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2.
[3]焦建英.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及其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4]王博.我国网络教育经济中质量敏感条件下的市场竞争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5]王耐寒.网络教育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6]吕晓乐.网络教育中师生关系变化的原因及对策性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2.
[7]邢冰.知识管理在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8]董平.基于网络教育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9]曹正强.基于本体的学习资源推荐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关于知识和知识管理
1.1知识的涵义
知识(Knowledge)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具有可共享性、非磨损性、无限增值性、主观性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物质的特殊性质。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所谓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常规的传播方式进行传递,能够固化于书本、磁带、光盘等媒体介质中的知识;而所谓隐性知识,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获得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易用言语表达,缺少外化的物质载体,传播给别人也很困难。
1.2知识管理的涵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理论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知识管理是指以系统的方法发现、选择、组织、摘取信息,并向需要知识的人传递有用的信息。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生产、利用和共享。
2当前网络教育资源的现状
目前网络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教学的重要工具。然而,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1网络资源泛滥,良莠不齐
各种所谓的资源不管是否有教育价值都添加到资源库中来,使资源库容量暴增;教师和学生真正在查阅所需资料时,往往搜索出大量的无关信息、劣质资源,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资源,很多人在网上浏览网页资源时容易出现“信息超载”和“迷航”的现象。
2.2资源重复率高,资源陈旧,冗余多
资源管理员没有经常性地对资源做重复性检查,导致教学资源陈旧,缺少创新,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忽视学生资源使用者的身份,致使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等现象发生。
2.3资源库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由于教育软件企业相互之间底层技术不统一、兼容性差,资源分类不规范,造成资源没有充分有效的元数据信息,无法科学合理地描绘资源,导致资源检索困难和呈现简单,不仅不适应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还造成资源建设的重复与浪费;同时导致资源库之间无法做到系统级的资源共享和互操作。
2.4教育资源库中的内容大多是显性知识的呈现,而对隐性知识和人力资源缺少开发
隐性知识是教育资源中的重要部分,现存的教学资源库对隐性知识及其载体——人力资源的获取及开发很少涉及,这对教育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从以上可以看出,当前网络教育资源过于关注资源的数量,忽略资源的内容和质量,片面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显性知识管理,忽略资源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源和隐性知识的开发和管理。这就迫切需要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重组和提升,从而实现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飞跃。
3知识管理在网络教育资源中的应用
3.1利用知识管理的编码技术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资源,方便资源的查找和利用
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信息超载”和“资源迷航”等现象,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的指导,教育信息化资源被简单地看作资源库中的静态数据或信息的罗列与堆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和最大限度的应用。
知识编码工具和知识关联工具在资源的组合和利用,不仅有效而简明地把知识资源表示出来,告诉人们知识所在的地方,同时能够在知识元之间建立联系,让人们在搜寻到某一资源后还可以依其关联性,进一步找到该资源相关的知识和知识网络,使新手迅速了解该专业领域。
3.2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转移工具,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流动和合理利用
传播对于知识价值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只有在流动过程中才能体现其教育价值。教育信息化资源存储在资源库中,只是一组静态的数据,而在经过师生反复地使用、参考、修改、讨论和评论之后,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将可能被发掘和利用,而且资源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得到创新。
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知识沟通和转移工具,使知识能够无阻力地流动。群件技术、智能教学系统、电子邮件、知识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即时通讯方式给强化知识和方便沟通提供了条件,也促进了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和知识与载体之间的转移过程。这些工具可以根据各种知识流通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消除时间、空间和社会差异方面的障碍,使知识得到更有效的流动。
3.3知识管理重视人的作用,使人力资源和附着于个体的隐性知识资源得到开发
人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资源的建设者和拥有者,教育信息化资源不应该仅仅以静态的形式存储,更应该在师生的反复使用、反馈和交流中进一步更新和充实观点内容。资源建设中对人的重视,使个体的经验、体验等隐性知识得以获取和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各种知识外化工具和鼓励机制,汇聚教师头脑中的个人知识和大量的集体隐性知识,最终建立起一种良性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和机制,全体师生才会积极参与实体及虚拟的知识社会,教育机构强大的人力资源和隐性资源才能得到开发。
3.4学生创造和定制个性化的网络学习资源,每个学习者拥有并贡献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利用知识管理交流工具以及现有的网络技术,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创造知识,同时可以聚集需要的专业资料,定制个性化的资源。同时学习者可以对资源进行评论,并提供使用反馈。另外,学习者在定制专家或学科教师的信息资源时,专家和教师的知识库里也有自己定制和链接的资源,学习者可以进一步挖掘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样联结性的学习下,学习者可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网络和学习环境,并创新自己的个性化网络学习资源库。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生态缺失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web3.0时代的到来,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已逐渐成为人们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以其海量信息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限制的人际交互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在这多样化的、虚拟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只需轻点鼠标,各种资源就会扑面而来。但由于网络学习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学习者容易产生孤寂感、焦虑感,而且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也会使学习者产生挫败感甚至自卑感,网络学习生态缺失日益凸显。
事实证明,当前在强调远程教育网络学习便捷高效的同时,很多学者已经开始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考虑网络学习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关注网络学习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探讨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建设。1999年詹·威瑟在《战胜欠发展的学习:一种跨学科的观点》中首次提出学习生态的观点;之后,许多学习者对各种学习予以生态关注;最近,桑新民教授又首次提出“绿色学习(green learn-ing)”这一新概念,并呼吁倡导绿色学习。
学习生态观用生态学的视角观察学习,该观点认为“是各种生命体与其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共同存在、协调进化,正如学习者和他所处的学习环境一样,学习共同体可以看作一个学习生态系统。”根据这个观点,学习者在和他所处的学习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的发生,助学者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学习选择和机会,以支持他们的学习需求、兴趣和个人学习情境。当前,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实现最佳网络学习生态环境,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予以生态定性关注,从学习者、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网络学习支持服务三个方面分析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生态缺失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以期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为构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二、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生态缺失表现
学习者是网络学习的主体,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两大功能要素,所以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生态缺失的表现。
(一)学习者方面
网络学习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主体地位,从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远程教育把“以学生为中心”视为宗旨,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前学习者方面存在的生态缺失主要表现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和主体性被忽略两个方面,
1、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薄弱。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多数学习者习惯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多数学习者习惯于传统教学,学习方法和技能欠缺,他们不能自主自如地学习,学习效果事倍功半,成了“不会学习”的人。缺少了老师的当面监督和指导,要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学习者则会因一时不适应而感到茫然、彷徨。以至于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有的学习者面对网上丰富信息的诱惑,不能控制自己专心学习课程内容。其次,远程教育的学习者面临工作、学习、生活三重任务,承受多重压力和工学矛盾,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第三。由于网络学习的特殊性,不同学习者的课程运行环境可能互不相同,经历的问题也可能不一样,技术问题状况也可能与他人的不相似,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即使求助于同学,他们也可能望尘莫及。由此可见,要取得网络学习的成功,必须先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习者的主体性被忽略。学习者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但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主体性常常被忽略。一方面,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海量的信息常常使学习者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课程的设计者往往根据他们自己的意图想当然地对学习者的学习任务进行设计,很少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当学习者无法明白设计者的意图,不知道设计者想要他们做什么时,就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迷航。这不仅浪费了学习者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而且也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方面
学习资源是指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性或隐性的资源。当前的教学媒体资源主要是文本课程与计算机技术的整合,课件主要有网页、文字文本、图表、ppt、图片、视频等形式,虽然信息内容比传统教学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显得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学习形态不够丰富和多样化。还有部分网络课程仍停留在“书本搬家”、“课堂搬家”的形式,无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也未能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更不利于学习者个体的多元化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形成。因此,资源建设方面的生态关注应该是对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和情感交互的设置。
1、资源整合不够。网络上的信息是海量的,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甚至可能是负面的。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不应该算作资源,所以,我们要对学习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目前,网络课程建设的普遍现象是“重开发、轻应用、疏管理”,各类教育信息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共享和交流,造成许多低水平重复开发;有的课程提供的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整合不够,缺乏针对性,学习者在使用资源时,要耗费很多时间,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更严重的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评价机制,有些毫无用处的“信息垃圾”。甚至还有不少是错误的和有害的信息也出现在教育资源中,所以,有效的资源整合是当务之急。
2、情感交互缺失。交互是任何形式学习过程和课程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是网络学习的先天不足。师生交互机会的减少,使众多学习者产生了学习的孤独感、无助感,如果没有一个交互的环境,学习者学起来就会困难重重。网上交互主要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交互。相比较而言,关于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和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对学习活动的设计比较容易实现,但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交互比较难以实现,而这种交互更能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
当前的情感交流虽然有bbs、实时的视频、音频聊天等手段,但这些手段只能进行肤浅的情感交流。如bbs讨论中,由于讨论周期太短,学习者可能因对问题没有深入了解就匆匆回帖,这会影响他们深入研究问题的兴趣,还有的学习者人云亦云或在线却不发言,表现为从众和退缩。有研究证实,如果学习者对教师和同学们的面貌和声音感到愉悦,学习者的学习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强化和促进。但在目前的网络学习中,教师的手势、体态、面部表情等一些重要的表达情感的手段无法使用,教师榜样、教学艺术等极具感染力的内容还难以传递,基于网络的讨论也主要是基于文本的,缺少了诸如眼神的交流、手势、模仿等重要的非言语交流信息。
学习者在独自面对一台缺乏生机的机器时,如果无法进行有效的交互,内心必然产生困惑和苦恼,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集体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对他们坚持学习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和探究式学习过程的灵动和生机也是缺失的。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凸现了认知的教育,却限制了情感交互,容易导致情感教育的缺位。
(三)学习支持服务方面
网络学习中的学习支持服务尤为重要,也包括很多方面。但技术是网络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因子,评价反馈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交流,所以,这里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网络技术支持缺乏。网络学习对技术具有依赖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持,极可能遭遇学习的不便。网络技术支持缺乏有技术本身的问题也有学习者不懂技术或网络技术不熟练的原因。
目前,最常遇到的问题是技术本身的问题。如果学习者在学习某一课程时,经过多次尝试仍无法打开课件,进不了网页,看不见课程,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结果;有的视频文件由于容量过大,网络播放不流畅,从而降低了学习效果;还有的资源在内网模式下用着还方便,到了外网就会很慢,在宽带互联网的今天,有几个学习者会耐心等待慢如蜗牛的网络资源的打开呢?有时还可能出现bbs系统故障、网络堵塞,记分作业无法提交等问题,这使得学习者因焦躁而产生挫败感,学习者感觉被逐出了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保证网络的畅通和对服务器的维护是最基本的。
另一个问题是学习者不懂技术或技术不熟练。有时课程需要链接到教师指定的学校服务器上寻找资料,如果学习者不会操作且又没有人可以求助,无法与服务器连接,就只好退出这一部分学习;有时下载信息时,由于技术不熟练,要花费很长时间,事倍功半,让学习者感到恐慌、挫败、生气甚至愤怒。
2、评价反馈不及时。在对网络教学的效果调查中,“65%的学生认为有问题不能及时反馈是网络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而在关于影响学习的最大障碍的调查中,有70%的学生提出了相同问题”。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习者来说,教师不及时的反馈也是引起焦虑和挫败的因素,因为学习者非常重视自己的学习绩效。目前网络课程建设中,往往只注重内容的传授和各种现代技术的应用,而对如何评价却没有很好地设计。目前,网络学习中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作业和考试)为主,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却很少考虑,而这两种评价对获得学习成就感也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对资源的评价也很少,目前还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和模型。
三、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生态缺失的思考
鉴于上述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生态缺失表现的阐述,我们做出了如下思考。
(一)尊重学习者主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学习是一种高自主性的独立学习,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者要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我们要以尊重学习者主体为前提,让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网络运用能力,学会网络学习。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内在动机,让他们自己想学习;其次,要加强网络“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习者掌握必要的自学方法和技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会网络学习的人;第三,加强对自主学习的督促检查,促使学习者逐渐由被动的自主学习转为主动的自主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此外,在学习生态观看来,学习者是实践学习共同体的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旁观者。我们还可以尝试让学习者发挥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和理解课程设计、资源建设等工作。如参与收集、制作、更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版图片、音频、视频、案例;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置讨论、辩论话题,等等。这种师生共建共享网上教学资源的形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快速地建设和整合网上教学资源,还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主体作用。
(二)加强资源整合,注重情感交互
网络学习的发生和发展迫切要求为学习者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在加强资源整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者的情感交互。
1、加强资源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源是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的物质保障,也是学习者能够自主学习的保证。但资源再丰富,如果没有整合、没有针对性就等于没有提供资源,丰富并不等于优化。因此,我们提供的资源不仅要丰富、有针对性,还要分类存放。一方面,在资源设计与开发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做成包含文字、图像、声音等种种信息的学习包放在网络服务器上供下载,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以便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丰富性、共享性、自主性和个别性。另一方面,教师和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课程中的不同主题和知识点,对学习资源进行分类设置,如可以分章节或按知识点呈现,也可以根据资源的类型呈现,如文本资源、视频资源、网站资源等等,关键是要提供良好的导航,以便学习者恰当地选择和及时找到所需材料,提高学习效率。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资源建设不应该一劳永逸,需要定期进行更新、调整。这不仅是因为知识本身需要不断更新,还因为需要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如果资源使用者能及时把资源使用情况反馈给设计者,让他们对资源进行进一步修改,这样通过不断的“反馈一修改一应用一反馈一修改”,就能产生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2、注重情感交互。交互是促进信息和能量流动的根本动因,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凸现了认知的教育,却限制了情感交互,容易导致情感教育的缺位。对情感学习和情感交互的关注可以协调人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通过交互可以使网络学习者反思和确认自己对知识、观点的理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注重情感交互,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课程设计、开发时必须考虑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同步、异步的交互,让学习者感觉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还有其他人与自己一起学习,以减少孤独感。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除了有静态的教学内容外,更需要有动态的交互功能,如在线答疑区(含实时和非实时交互)、论坛、模拟实验、虚拟情境等,在交互方式上,除了已有的e-mail、qq、短信、视频、音频等方式外,还可以增加博客、微博等为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提供空间。
其次,在网络教学中,要让助学者引导学习者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利用技术中介有效地与学习环境中的信息资源进行互动,在享用外部资源的同时将自己的见解、思想表达出来。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为弥补网络学习中学习者情感缺失的问题,我们还应该对学习者倾注人文关怀,组建各种以学习兴趣为主题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习者的归属感。
(三)以技术促进学习
技术促进学习是指通过技术设计教与学的模式,并通过技术支持教与学的实施,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网络技术为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可能,恰当地运用技术,让学习主体和谐共生,有效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才能真正体现网络学习的优势。针对目前的形势,我们首先要降低网络环境中学习和教学的技术门槛。在技术支持方面,不仅要保证基本的技术支持,更要注重一些习以为常的技术的创新应用。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会为网络学习者提供更先进、更便利的学习支持。
1、保证基本的技术支持。首先要加强技术培训,让学习者和教师了解更多的网络和计算机知识,了解新的信息技术,掌握基本的网络学习技术。通过技术塑造不同的学习交互,形成不同的学习情境,如用电子评估工具造就评价交互;通过在线社会工具为多人共享和创建知识提供机会,以便进行协作学习,利用游戏技术可以创建快乐学习环境;采用丰富的移动技术则可以使探究学习跨越不同的学习情境。同时,还要利用技术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系统,不仅包括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评价,而且还包括对课件使用的评价。并能及时反馈。
关键词: 学习网络理论 教育时空观 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
学习网络理论是伴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贬抑学校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批判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伊里奇的学习网络理论对于教育的时间与空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也为学习型社会的兴起和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作出了贡献。我国台湾学者胡梦鲸认为,学习型社会将是一个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均能终身学习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学习者的基本学习权利能够得到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地去除,终身教育体系能够适当建立。学习社会构建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学习社会的建立应该具备六项基本条件,即“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会、学习的政府和学习的网络”。①
一、教育在空间上的拓宽――学习型社会的悄然而至
“学习并非学校教育的结果。”“大部分知识都是在校外获得的。”伊里奇的这些观点都意味着教育不能通过一个单独的机构发挥广泛而有效的作用,不管这个机构多么庞大,也不管这个机构的功能得到了如何淋漓尽致的发挥。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越来越是每一个人的需要,我们就越来越不能说,社会的教育功能乃是学校的特权。伊里奇学习网络理论一经提出,即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冲击了学校学习和社会学习之间的阻隔,这与最早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的美国学者赫钦斯的许多观点有相似之处,因此有人视伊里奇为学习型社会的开拓者之一。
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是赫钦斯在研究成人继续教育的问题时,从人性的自我实现的角度提出的。他将学习型社会描述为:“除了能够为每个人在其成年以后的每个阶段提供部分时间制的成人教育外,还成功地实现了价值转换的社会。成功的价值转换就是指‘学习、自我实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变成了整个社会的目标,并且所有的社会制度均以这个目标为指向。”②从赫钦斯对学习型社会所做的界定不难看出,他首创的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甚至今天)人们所热衷讨论的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概念和理论内涵。他更深刻地将学习型社会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转换联系起来。在他看来,整个社会,无论何种制度的社会,都要以学习、自我实现和成为真正的人为目标。教育自身必须全面向社会开放,而不仅仅固守狭义的制度化的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也要成功地实现价值转换,从传统的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价值)转向促进人性的自我完善。他认为,教育和社会应该互相支撑,共同构成一个新型的学习社会。这些观点与伊里奇构建学习网络的目的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关注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为个人发展提供学习机会;学习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的自我实现。在此基础上,伊里奇更主张:学习需要对全体社会成员开放,只有进行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才能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并且才能帮助社会应对二十世纪末期的社会转型。③由此可见,他对即将到来的学习型社会的敏感和预见是令人佩服的,而他的学习网络理论的设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需要对全体成员开放的要求。
二、教育在时间上的延伸――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众望所归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两股思潮与学习型社会是密切联系着的。它们都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深刻复杂的时代背景。当社会开始对无限增长的教育经费和收效甚微的教育成效产生急躁情绪时,当教育所授予的资格和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上文所提到的伊里奇所反对的学习的异化,证书与能力混同、学校与教育混同,等等)时,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教育人为地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学习、工作和退休三个阶段,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知识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在校学习年限的有限性和知识增长的无限性矛盾的日益突出,使终身教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必需。而且,终身教育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终身教育要把人一生中不同阶段的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及成人教育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的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一概念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目前,我们一般采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的定义:“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为‘终身教育’。”④报告还指出:如此宽泛的终身教育已经不再是一种“遥远的理想”,而是“日趋形成的一种现实”,社会也就走向了“教育社会”。“终身学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公布的《终身学习计划》的报告中。报告指出:“终身学习是人在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包括学习态度等应该如何被开发和运用的全过程。”终身学习强调的基本特征是“有意义的学习”,而其学习场所不限于家庭、学校、文化中心或企业等。1994年在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会对终身学习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地、愉快地应用它们。”
在我国,同志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终身教育的观点:“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教育的教育体制。学校要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强相互间的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客观地说,伊里奇的思想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思潮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要求一个人在所有的年龄段应得到系统或机构的支持,由系统或机构为其学习提供机会和保障;都要求将教育贯穿在学校以外的教育设施中,让工作场所、家庭、娱乐场所,以及各种社会活动都发挥教育作用;都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社会民主的目标,等等。目前,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是许多国家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的一项基本原则。毫无疑问,伊里奇的“学习网络”理论在基本精神上与当前国际教育潮流和趋势是一致的,其理论的生命力也源于此。实质上,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是相互联系的。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的基石,从空间上它要求整个社会的所有机构都必须承担教育,从时间上终身教育指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注释:
①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156.
②R.Hutchins.The Learning Society[M].Lodon:PallMall,1968:143.
③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一种生存哲学的视角[D].东北师范大学,2005:75.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90.
参考文献:
[1][美]伊里奇著.吴康宁译.非学校化社会[M].台北:桂冠出版社,1989.
[2]傅建明主编.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师生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的频率很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的李灿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其著作《适宜网络教学互助的主要形式》中提到了一种情况,也是如今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就是师生几乎不会利用网络来进行交流互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方面有一个理论,就是人们进行越长时间和越高频率的交往,彼此之间就更容易形成亲密的关系,因为交互的双方能否产生共同的思想以及彼此之间的了解,都受到交往时间和频率的影响。所以针对远程教学来说也是一样,时间越长频率越高的交往越容易产生共同的感受,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更有利于网络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如今很重要的就是努力提高老师和学生的交流频率。
2.教师负担过重。教学交互理论指出,及时的反馈回应对于传播双方的交流互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双方互动的积极性则会由于反馈延迟而降低,甚至会终止。所以学生在网络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收到教师反馈情况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着教师的耳提面命会有一种现场压力的形成,这种压力可以对学生起到促进和支持作用,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而网络教学的优势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其优势并不是传递和呈现教学内容,而是提供了一个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交互功能个别化得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指导,由一对多的对话转变为一对一的对话,发挥出网络交流的优势。但是如果教师对于师生对话不够积极,那么也就影响了网络教学的质量,所以对于学生网络学习来说,教师反馈的及时程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3.学生容易出现重复提问的情况。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学生来发起师生间的交流,所以对于网络学习来说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都具有比较高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也比较强,课堂性上的学生就没有那么高的自主性。一般来说学生参加网络教学的参与水平有几个因素决定,比如网络教学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有学生在教学中需要的情感体验等。网络教学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合作教学为主,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积极的互动;而学习方式方面网络教育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但是通常来说学生的交流意愿很难得到直接回应,没有很高的交流效率,所以网络教学中最重要的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逐渐被大家所放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疲于应付每一位学生的提问,同时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生的提问质量不足,教师需要处理大量的重复提问和垃圾信息,使得教师在响应问题的时候延长更高。
4.需要进一步改进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直观来说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一个工具给教学活动,比如论坛、邮件、聊天室以及讨论区等,设置这些功能模块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条件来为网络教学提供基础。但是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并不是完善的,比如搜索功能、激励机制、资料累计机制等,在进行网络教学实施的时候这些机制,都和教学策略有很大的联系,但是往往容易被忽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主流的教学平台还是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的,但是仅仅是在模拟传统教学的过程上完善,而欠缺激励机制等。同时虽然在教学平台上提供的工具在网络交互的需求上是可以满足的,但是这些工具并没有贯穿于整体的教学过程中,相互的模块是独立存在的,不适用于网络教学。同时高校的网络教学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在每一次的循环中留下的有价值的信息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学生在网络教学方面比较有积极性并且时间充足,也有网络学习、交际的意愿,但是没有办法及时的得到师生交互中的响应,影响了交往的意愿;而教师虽然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来进行网络教学,但是学生的数量还是带来了很大的疲劳,影响了网络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5.相关的建议。在这里笔者建议建立一个交互的平台,将现有的教学平台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新型教学系统,所有的平台所提供的模块都要服务于教学交互,可以被交互模块没有障碍的使用,例如交互模块可以顺利的检索到所有的教学资源,也可以直接的引用到交互模块中,而其他教学模块也可以在交互系统下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还要在交互系统中引入激励机制,结合起教学平台中的各个模块,理想状态是可以评价任何的学生行为,例如奖励学生分数等,还有对学生的界面信息显示进行改变,学生可以进行信息的定制,教师可以临时进行信息推送,所有平台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共享。
二、基于资料积累和分享设计的网络课堂问答系统
论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经济的影响,英语网络交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文对英语网络交际中应注意的一般规范进行了说明,并总结了英语网络交际中常用的感情符号和缩略语。
随着电脑和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全球化经济的影响,通过电子邮件来传递感情和上网聊天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交际netiquette是由internet(或network)一词与etiquette一词组合而成,etiquette的英语定义是“the forms required by good breeding orprescribed byauthoritytobe required in social or official life”(大意是:有教养人士所遵循的或权威极广所规定的社交或官方场合举止的规范),通俗地说,netiquette网络交际就是网民在网上交际时应遵循的规范或礼节,即网络礼节。
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而英语则成了我们在这个村庄进行交际的通用语言。在中国,通过msn或skype进行国际网络聊天的网民据估计已超过2千万。许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都希望通过与外国人聊天来促进自己的英语学习,但是,如何才能使自己在英语网络交际中受人欢迎呢?很多网民都认为,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不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人真正认识自己,因此可以自由地、无拘无束地放松自我,不必顾及虚拟谈话者的脸色。于是,一些人一旦进入聊天室就如入无人之境,本性大暴露,扯掉平日里斯文的面具,放荡无羁,操一口毫无教养的流氓腔。尤其是某些人的英语能力有限,语法拼写一塌糊涂,可是骂人的胆量和欲望却很高涨,满口污言秽语。
正确的态度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真实世界的延伸来看待,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英语网络交际准则。虽然面对的似乎只是冷冰冰的屏幕,见不到对方的喜怒哀乐和面部表情,但你仍是真真切切地在与他/她交谈,对方与你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如果说在所谓的真实世界里面对面地交际尚会造成误解,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就更容易产生误解和伤害了。所以,在英语网络交际中,无论是发email还是在msn或skype上聊天,我们都应该知道,尽管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十分尽兴地展现自我,但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要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为自己的网上行为负责,做一个有教养的网上公民。依据这个基本原则,在英语网络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不该说的不要说
在模拟世界里交际,说出的话是泼出的水,永远也收不回来的,有可能被存储在什么地方,有朝一日会给你惹麻烦的。
*遵守法律道德、保持健康的警觉
由于人性具有普遍性,不论你生活在哪个国家,都应该遵从基本的法律道德,而这些法律道德规范不分姓社姓资,并无太大的区别。网络交际,也应该遵循基本的法律道德规则,不应该进行感情或经济诈骗。因特网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千奇百怪、形形的人无所不有,凡是在网络虚拟世界转悠过的人都有些感性认识:保持一定的警觉,不误入别人预设的陷阱或圈套,是很有必要的。
*使用地道、正确的英语
因为英语不是自己的母语,我们在没有把握时要查词典,以使自己的英语表达尽量准确、地道。在网上交际,人们对你的看法和评价,不是来自你的国家和肤色、长相、年龄和衣着,而是你写的东西,还是那句老话:文如其人。这个“文”包括内容(是否有见地),包括英语是否地道、行文是否流畅优美,甚至语法和标点符号是否准确。
*入乡随俗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网络世界是个五花八门的世界,应该如何举止谈吐,还要视网上的具体场合而定。某些chat rooms、news-groups的性质决定了其语言比较开放,偶然骂几句也无人大惊小怪。所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要先“察言观色”,看看大家在谈什么,是如何举止的,然后再开尊口。
*适度使用感情符号和缩写
网上聊天虽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多数情况下毕竟不是面对面的交际。为了使聊天更传神,在实践中人们发明了一些符号,来帮助更准确、迅速、生动地表达感情。感情符号的英文是emoticon,由emotion和icon两个词组合而成。下面是一些网络交际(尤其是电子邮件和聊天室里)中常用的“感情符号”:
:-a light tone口气轻松,对方不必太认真。
;-)a wink眨巴眼睛,常用于刚刚说过调侃的话之后。
:-i indifferent表示不在乎。
:->表示刚刚说了一句讽刺十足的话,不如;-)。
>:->devilish表示刚才说了恶毒的话。
:’-(crying表示伤心得或激动得哭。
:’->happyand crying表示高兴得哭
:-@screaming表示嘶声喊叫。
:-tongue tied表示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c undecided表示犹豫不决。
:-e bummed out表示灰心丧气(烦躁)。
:-o surprised表示吃惊。
>:-<mad以示恼怒。
:-ouh oh!嗯哼!表示感奋、感叹等情绪。
:-/skeptical表示怀疑(不相信)。
为了提高网络交际的效率和速度,在网络聊天或电子邮件中人们还常使用下列缩写:aamof=as a matter of fact事实上;btw=bythe way顺便说/问一下;btw=back towork得去(继续)干活;fy-i=for your information(仅供参考);iac=in any case不管怎么说/样;lol=laugh out loud.大声地笑(表示开心或觉得荒唐等);oic=oh,i see嗯,明白了;rofl=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笑得满地打滚;tyvm=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g>=grinning咧嘴笑;<s>=smiling微笑;<l>=laughing笑;<j>=joking玩笑(别当真)。
需要注意的是,在比较正式的网络交际场合应尽量不用这些符号和缩写;即使在给朋友发电子邮件或在聊天室漫谈时,也要有所节制,过多使用效果反而不好,影响交际的效果。记住:使用过多的感情符号是浪费感情,使用过多的缩写是一种偷懒。
只要在实际生活中按照上面所述的基本原则进行英语网络交际,并不断在互动交往中丰富自己的英语词汇,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恰到好处地使用感情符号和缩略语,你就能够拓宽自己在因特网上的交友圈子,使自己在网上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