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节能技术标准

时间:2023-08-31 16:37:24

导语:在节能技术标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节能技术标准

第1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大运行;数据接入;标准化

引言

随着“大运行”调度业务调整及调度数据网双平面的建成投运,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接入和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智能变电站无人值守的全面开展,需要规范、指导电网厂站自动化设备的数据标准化接入,使其更好地适应电网的发展,服务于电网生产和运行。

1 “大检修”“大运行”的运行管理模式

按照 “三集五大”体系职责分工,“大运行”负责智能变电站设备和在线监测告警信息实时监视、断路器远程控制、无功电压调整操作、通过工业视频系统开展智能变电站定期巡视;“大检修”负责智能变电站设备及在线监测装置定期现场巡视、带电检测、消缺维护、故障抢修、状态评价、检修改造及刀闸现场操作等。

2 “大运行”主要业务流程

2.1 设备计划倒闸操作流程

调控根据其所控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计划通知运维班(站)安排操作和检修人员按时到现场待命。计划检修操作由调度员在正式操作前预发操作票至运维班(站),运维班(站)值班员查收预发操作票后与调控核对并完成拟票工作。正式操作时,调度员发令至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操作人员确认现场一二次设备具备操作条件,依令操作完成后向调度员汇报操作完毕。系统需要时,调控对其所控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内网调管辖开关进行运行与热备用状态转换的遥控操作。

2.2 异常及故障处理流程

省(市)调控应在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发生异常或故障后,根据遥信、遥测、遥视信息,及时向网(省)调值班调度员汇报,网(省)调值班调度员根据省(市)调监控汇报情况进行后续处理和操作。

省(市)调控在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发生异常或故障后应立即通知运维班(站),运维班(站)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安排相关运维及检修人员赶赴相关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现场进行详细检查及异常或故障处理。

运维班(站)相关人员到达现场经检查确认相关设备具备操作条件后向网(省)调汇报,网(省)调值班调度员直接发令现场人员进行后续处理和操作。待故障异常处理告一段落后,网调当班调度员将处理情况告知省(市)调控。

为迅速处理故障和防止故障扩大,网调值班调度员可发令省(市)调监控用遥控开关的方式将异常或故障设备隔离。

3 “大运行”、“大检修”对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的信息数据运行管理需求

3.1 “大运行”对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的信息数据运行管理需求

“大运行”实施后,各级调度均采用D5000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该系统由基础平台和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调度管理四类应用组成。其中实时监控与预警类应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智能变电站,相关应用包括:电网稳态监控、动态监控、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故障集中录波、电能量管理等,以及为满足“调控一体化”要求,新增的智能变电站集中监控应用。

调控一体化信息梳理应遵照“告警直传,远程浏览,数据优化,认证安全”技术原则,符合《关于全面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家电网调〔2012〕263号)、《智能变电站调控数据交互规范(试行)》(调自〔2012〕101号)等文件要求。

3.2 “大检修”对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的信息数据运行管理需求

大检修对智能变电站的数据要求,可分为以下三类数据:(1)设备运行动态数据,内容包括据设备电压、电流和负载实时数据,以此作为在线监测分析诊断的参考;(2)智能变电站设备告警信息,按照对电网影响的程度,告警信息分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五类;(3)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数据,包括:a.变压器油中气体监测,变压器铁芯接地(夹件、中性点)电流监测,变压器套管泄漏电流、介质损耗、电容量监测,变压器分接开关运行状态监测,变压器局放监测;b.GIS局放监测;c.断路器传动机构和储能电机的合分闸线圈电流、振动、行程、速度、辅助接点动作等监测;d.SF6气体密度、微水、气体温度等监测;e.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泄漏电流、阻性电流监测;f.容性设备监测(CT、CVT、耦合电容器)泄漏电流、电容量监测;g.母线PT母线电压、相位角监测装置。

4 “大运行”、“大检修”对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数据接入标准化的要求

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业务范围包括:I区业务主要包括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电力系统动态测量、广域相量测量等;II区业务主要包括电能量计量、故障录波、保护信息管理、卫星钟监测等;Ⅲ/Ⅳ区业务主要包括设备状态监测、视频、安防、消防、环境监测等辅助设备。

4.1 接入设备标准化

自动化接入设备主要包括厂站自动化系统、电能量采集装置、PMU相量遥测子站、保护子站、卫星钟装置等。

站控层负责变电站的数据处理、集中监控和数据通信,包括监控主机、数据通信网关机、数据服务器、综合应用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工作站、PMU数据集中器、计划管理终端、二次安全防护设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及打印机等。具有数据处理及通信功能,其功能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与间隔层测控单元和智能接口单元通信,进行处理后,按照远动通信协议,完成与远方控制中心的数据交换。第二部分与各保护及自动装置通信,进行处理后,按照保护传输通信协议,完成与远方控制中心的数据交换。

4.2 接入信息标准化

智能变电站接入调控中心的数据可分为电网稳态数据、电网动态数据及保护及故障录波数据三大类数据。接入调控中心的设备告警信息按照对电网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五类,级别分别对应为:事故-1级,异常-2级,越限-3级,变位-4级,告知-5级。调控中心可通过接收优化后的实时数据和设备告警信息以及使用远程浏览等工具,实现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为满足大检修体系的要求,运维站可通过接收设备告警信息和使用远程浏览等工具,实现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远程运维。

4.3 接入通道标准化

目前电力调度数据网由第一、第二平面骨干网、省级接入网、市级接入网构成,为调度自动化系统、电网协调防御决策支持系统、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和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业务提供传输通道。新建110kV及以上智能变电站均按照双路数据网通道建设。

业务通道带宽需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配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调度数据网络接入层带宽基本要求≥2M,对于220kV变电站采用2×2M;110kV及以下变电站采用2M;(2)综合数据网络接入层,220kV及以上变电站带宽要求≥10M;110kV及以下变电站,可以采用2×2M;(3)其他业务需求按照实际需要配置带宽。

5 结束语

文章研究了“大检修”“大运行”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业务工作流程,并分析了“大运行”“大检修”对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需求;最后从接入设备、接入信息、接入通道等三方面,对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的数据接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化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加友.无人值班变电站安全运行集中监控问题的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07(4).

第2篇

关键词:燃气锅炉房设计节能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燃气锅炉房与煤炭锅炉房相比较,前者更受到大众的青睐。但是在燃气锅炉房设计中节能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下面主要介绍几项节能技术、应用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技能技术的应对策略三部分。

1、几项节能技术简介

1.1烟气冷凝回收技术

烟气冷凝回收技术是一项利用烟气冷凝回收装置回收燃气锅炉排烟余热的节能技术,应用烟气冷凝回收装置可将温度较高的锅炉排烟与温度较低的供暖系统回水进行热交换。

1.2气候补偿技术

气候补偿技术是在传统锅炉房供暖系统上应用一套气候补偿系统,该气候补偿系统主要由气候补偿器、电动调节阀、室外温度传感器、供水温度传感器等几部分组成。通过在气候补偿器中预设定锅炉供暖运行调节参数(曲线),并根据室外温度传感器反馈回的室外温度(变化),气候补偿器可计算出当前较为合理的供水温度,并依据该温度控制调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即调节供暖系统回水量与锅炉供水量的混合比例),从而调节系统的总供水温度,使锅炉房供暖系统可以根据室外温度变化实现“按需供热”。

1.3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技术

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技术通过室外供热管网各支路上的水力平衡装置来调节整个管网的水力工况,是一项解决供热管网系统水力失调的节能技术。

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失调分为静态水力失调与动态水力失调。静态水力失调主要是因为设计、施工、管路的管材管件等因素会影响管网各支路的管道阻力系数,致使管网各支路之间的实际管道阻力系数比值与设计值不一致,反映到流量上则表现为管网各支路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不一致,产生水力失调。水力失调直接导致热力失调,表现为实际流量值大于设计值的用户室温偏高和实际流量值小于设计流量值的用户室温偏低。静态水力失调是供热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安装并调试静态水力平衡阀加以解决。动态水力失调主要是因为管网系统部分支路热用户通过调节系统阀门改变系统流量,即调节供热量以适应其用热需求的变化。该部分支路热用户流量变化直接影响到管网其它支路热用户的流量,产生水力失调。动态水力失调是供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通过应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与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加以解决。

1.4系统循环水泵变频技术

系统循环水泵变频技术是根据人们的热需求来适当的调整水泵水量。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系统压差、压力或供水温度等来实现循环水泵的变频运行。由流体力学理论可知,循环水泵的循环水量Q 与水泵转速n 的一次方成正比、循环水泵扬程H与水泵转速 n的平方成正比、循环水泵的轴功率Ps与水泵转速n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采用水泵变频技术,通过降低循环水泵转速可明显降低水泵功耗。虽然在水泵的实际运行中,水泵的轴功率Ps与转速 n不一定成三次方的关系,但据相关实测研究可知,其节电效果也相当显著。

2、应用节能技术存在的几个问题

2.1缺乏相关的工程及产品标准的规范指导

目前,烟气冷凝回收技术、气候补偿技术和循环水泵变频技术尚缺少相关的工程及产品标准,上述节能技术在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等方面缺乏技术标准的规范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述技术的有效实施。

以烟气冷凝回收技术为例,由于缺少工程标准,烟气冷凝回收装置的设计选型是否合理只能依赖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工程经验,装置的性能质量只能依靠生产厂家自身的质量控制。例如某座燃气锅炉房在应用烟气冷凝回收技术时,存在设计人员设计的烟气冷凝回收装置缺少冷凝水收集装置或该装置设置位置不合理的情况,导致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后回流至锅炉而使锅炉腐蚀,影响了锅炉的寿命。有的设计人员校核烟气冷凝回收装置的阻力系数不够准确,导致在加装该装置后锅炉烟道排烟不畅,而被迫开启烟道的旁通管进行排烟,这使得只有少量烟气可以从阻力较大的烟气冷凝回收装置中经过,大大降低了该节能装置的节能效率。

同样气候补偿技术的使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于缺少相关产品标准及相应的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管,一些生产企业生产的气候补偿系统存在质量问题,气候补偿系统中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存在温度漂移的情况,导致该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室外温度与实际室外温度相差较大。室外温度变化是气候补偿系统调节供暖系统供热量的主要依据,室外温度传感器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气候补偿器调节的准确性,无法实现#按需供热$的节能运行。

2.2缺乏节能潜力分析、盲目选择节能技术

某些燃气锅炉房的产权单位或运行管理单位在选择应用节能技术时较为盲目,不注重锅炉房的供暖能耗监测与节能潜力分析,而是过分依赖各种节能设备的硬件投入,认为锅炉房的供暖能耗高只是由于未应用上述几种节能设备造成的。检测人员使用烟气分析仪对该锅炉房运行锅炉的排烟成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烟气中的CO含量达到了1.45%,该数据接近检测仪表的检测范围上限,排烟温度仅为60℃ ,锅炉效率仅为80%。经了解,该燃气锅炉房仅在投入使用初期经过燃烧器供应商提供的燃烧器调试,之后运行的几年间,基本没有对该燃烧器进行过调试。对该锅炉房的节能量检测结果表明,该锅炉房虽然采用了气候补偿技术,但未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由此可知,在供暖能耗监测与节能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可在不增加节能设备的情况下,挖掘出节能潜力。

2.3 相关节能技术之间相互脱节

当前燃气锅炉房普遍存在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失调的情况。应用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是管网各支路循环水量等比例变化的基础,也是循环水泵变频技术的应用前提。否则,在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失调的情况下,当循环水泵变频降低供暖系统总循环水量时,管网近端用户的供水流量从“过量”降低至“适量”,管网远端用户的供水流量则会从“适量”降低至“少量”。例如某燃气锅炉房在未解决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失调的情况下,安装了循环水泵变频器,终因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失调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而无法应用循环水泵变频技术,不仅未取得节能收益,还浪费了投资。

2.4 缺少节能技术的应用规划

有些燃气锅炉房在建设初期虽然有应用节能技术的需求,但因初投资有限,未能实施该项节能技术,也未开展节能规划。待日后具备安装节能设备的条件时,却因锅炉房内空间有限,无法安装节能设备。

另外,某些燃气锅炉房在建设初期缺少节能技术应用规划,倾向于多台燃气锅炉的备用及轮流使用,认为这种方式虽然大大增加了燃气锅炉的初投资成本,但运行较为安全。由于锅炉房的初投资有限,燃气锅炉的高成本投入相应制约了节能技术的应用规划与实施。例如某燃气锅炉房,依据现有的供暖面积运行3台燃气锅炉完全能够满足供热需求,但该锅炉房投资购置了5台同等容量的燃气锅炉,却没有采用气候补偿技术、烟气冷凝回收技术等节能技术,不但造成了锅炉回水温度偏低,同时也导致5台燃气锅炉存在不同程度的冷凝腐蚀问题,直接影响了锅炉的使用寿命。

3、节能技术的应用策略

3.1加强节能技术相关工程及产品标准的编制

目前,针对烟气冷凝回收技术、气候补偿技术、循环水泵变频技术等节能技术缺少相关工程及产品标准的现状,从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等方面编制相关的工程及产品标准,对上述节能技术的各个应用环节加以规范指导,已成为当前较为迫切的技术需求。相关技术标准的颁布施行是上述节能技术有效实施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推广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策略之一。

3.2 积极开展供暖能耗监测与节能潜力分析

针对当前一些燃气锅炉房盲目选择应用节能技术,轻视供暖能耗监测与节能潜力分析的状况,采取措施加强供暖能耗监测与节能潜力分析,是合理选择并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策略之一。建议通过使用燃气流量计、热量表或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对锅炉的实际运行效率、室外供热管网的输送效率、管网水力平衡状况进行监测,使用烟气分析仪对天然气的燃烧状况进行监测,以及使用电功率表对循环水泵实际功率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进行节能潜力分析,

才能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并应用节能技术。

3.3加强相关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

针对目前一些燃气锅炉房相关节能技术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应通过技术培训强化锅炉房技术人员理解节能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室外管网水力平衡技术的有效应用是顺利实施循环水泵变频技术、气候补偿技术的重要技术基础;锅炉燃烧器的准确调试是保障锅炉燃烧效率、应用烟气冷凝回收技术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相应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强相关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有效实施各项供暖节能技术的重要策略之一。

3.4制定节能技术的应用规划

针对一些燃气锅炉房在建设初期缺乏节能技术的应用规划,导致日后节能技术难以顺利实施的问题,相关主管部门及相应技术支持单位应向供热单位加强有关节能技术应用规划方面的宣传与培训。

结束语

在燃气锅炉房设计中,由于燃气具有易爆、有毒、腐蚀性的等特,对安全技术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在设计中给予足够重视,努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锅炉房能够平稳安全的运行、加强相关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制定节能技术的应用规划是促进燃气锅炉房合理应用节能技术的几项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龙恩深等.冷热源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杨世铭.传热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第3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意义;对策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发展中最突出的第一问题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目前“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是向“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方向发展。总理也指出:“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可见,如何在发展中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实施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

首先,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及重要任务。我国当前面临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增长可持续,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就是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不排放废弃物,从而真正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困境。

其次,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密切相关。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要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标,这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贡献。

二、实施建筑设计节能减排的几点建议

1、创新节能减排观念。节能减排能节约能源和资源,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应建立全新的节能减排理念,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战略,加快产业绿色转型,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将节能减排工作提到到一个全新的高度。(1)节能减排不一定得付出高昂代价。(2)节能减排能通过废弃物回收利用实现,应加强对生产设备、家用电器等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重用、再制造和物料回收。(3)节能减排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应通过立法把节能日、节能检查日、节能周和节能月等活动时间固定下来,并建立起专门的节能减排网站及电话服务中心,强化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

2、强化法规制度建设,依法促进建筑节能减排。把完善法制建设、强化制度管理,作为有效解决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应做好环境立法工作,推动出台有利于污染减排的法规和政策。配合修订《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正案)》等法律法规。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健全排污收费制度,进一步加大经济杠杆对污染减排的激励作用。

3、制定节能减排技术标准。通过法律的形式,用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控制企业的市场准入,比审批制更能促进节能减排。因此,以环境准入制代替审批制,通过提高能耗和排污技术标准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成为我国当前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建议尽快建立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各行业的能耗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法规形式强制执行;加快制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及实施办法,制定清洁生产审计指南等,逐步完善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的信息统计、分析及制度等。

4、强化建筑节能管理。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管理机制是落实建筑节能规划的前提,这就要求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在对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进行论证和评价时,应包括合理利用能源的专题论证,并作为项目审批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筑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节能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在进行施工图审查时,必须审查节能设计的内容,并签署意见。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节能设计组织施工,项目竣工验收时,把节能技术的应用情况作为审核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建筑设计、施工的招标投标过程中,注意将建筑节能技术的落实列入重要考核条件,作为评定和选择的依据。

5、大力加强建筑节能的规范化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在重点抓好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已有建筑的节能技术改造的研究。在已有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建筑节能的施工、验收及运行规范。鉴于建筑节能技术的复杂性和方案的多项性。在建筑节能工作起步阶段,有必要成立专业工作组,专门从事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和政府研究及方案、设计的指导和审查;指导或监督施工及运行管理;参与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审等工作。同时要推动建筑节能产业化的发展,支持专业化的建筑节能企业,满足建筑节能的方案、设计、改造、施工和运行调试工作的需要,加速发展建筑节能相关产业。

6、加大节能技术进步。加快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加快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资金支持节能减排的力度,对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节能减排项目,给予重点扶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7、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能减排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到节能减排项目。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8、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树立典型示范引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政府专网等新闻媒体加大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开展绿色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进基层活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建设“绿色文化”,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理念,培育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

总之,要做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要统筹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探索建筑、金融、立法、产业政策与商业运作等各领域的有机结合点,形成节能减排的理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委员会.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2]石成春,陈轶.论构筑循环型社会的科学和实践[J].福建环境,2001,18(6)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产业 发展模式 实施建议

我国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现状

(一)缺乏强制与激励并重的政策体系

西方国家政府的激励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如税收、补贴、低息贷款、加速折旧、帮助开拓市场等。美国在过去的10余年间共出台了10多个政策或计划来推动节能,而我国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激励政策,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没有形成支持建筑节能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另外,由于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节能意识淡薄,相关政策法规贯彻力度不够,政府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致使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缓慢。

(二)市场发育不健全

由于我国房屋建造及住宅产业粗放型的经营,造成建筑节能产业链上的企业过于分散,集约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企业间上下游互补、分工协作的关系,进而使技术创新的能力普遍较差,节能技术成果不系统,配套性和通用性差,集成度低,不宜于推广。另外,建筑节能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在建筑能耗测评、能耗标识、能耗审计等方面,还没有系统的、相互配套的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及奖励和惩罚措施。节能服务业也发展滞后,节能服务公司规模小,数量少,水平低,大多不具备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服务的经验和能力,不能满足日趋紧迫的节能融资和技术供给的需要,致使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三)缺乏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建设事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一些关键技术,跟不上节能形势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合适的转化方式,使众多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同时,科技人才缺乏,人员不稳定,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

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模式设计

我国建筑节能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其的宏观调控引导与市场机制对其促进作用的协调统一。其发展模式应遵循“关注外部性”、“持续自生”的原则,采用“推动”和“引导”政策扶持有机结合的手段,发挥科技的先导和支撑保障作用,强化行业管理体系建设,促使建筑节能产品的科研单位、生产厂家、建设单位以及最终的使用者之间形成供求关系链,促进建筑节能产业迅速发展(见图1)。

(一)以关注外部性为特点的产业发展原则

建筑节能产业的经济外部性十分明显。一般来说,常规建筑产业具有较多的负外部性,而建筑节能产业则表现出明显的正外部性。但在现实中,常规建筑产业的环境污染等外部成本并未计入其产品最终的成本核算;相反,建筑节能产业在产生社会性环境益处的同时,其高额的初始成本却由个别企业承担,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两种外部性效应的鲜明对比使得建筑节能产业往往居于劣势。建筑节能的公共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其外部性无法通过“自愿协商”的谈判方式加以消除。因此关注建筑节能产业外部性特点将其内部化,为节能建筑与常规建筑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以政策扶持为手段的推引合力

推动力集中表现在政策的“强制性”上,即建筑节能发展中长期的规划与目标纲要,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以保证强制性措施得以强制实施。引导力集中表现在节能政策的“激励性”与“公共服务性”上。如投资补贴、低息贷款、减免税金、价格优惠等政策均在经济上对建筑节能产业的壮大起到激励作用,引导资源、资金、技术和需求的优化集聚;有关加强建筑节能产业的管理制度建设、设立独立的检测评价机构与体系、规范和完善交易市场、建立信息与教育媒介,体现了建筑节能政策的公共服务性,它引导开发商、生产商、供应商与消费者正确认识节能技术及产品的高效性,引导他们了解、鉴别和积极采用节能技术,并能够优化对节能技术及产品、资金、项目和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三)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源动力

建筑节能产业,需要各项新型产品和先进技术的支撑,节能建筑从技术上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备、仪器仪表等的生产、选用,包括多专业、多学科,贯穿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物运行等多环节。必须有效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科技创新”是技术服务型企业的源动力,应从设计、咨询、施工、监理、检测、评估等多个领域有效的链接起来,加强行业管理,扶植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规模经济和社会化协作机制,提高行业人员的素质及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产业升级与发展。

(四)以持续自生为目标的产业优化配置

各种建筑节能政策与法令不仅应关注建筑节能产业化发展中的生产扩大、市场进入和降低价格等强制性措施,还应关注建筑节能产业如何在市场机制下通过竞争发展来更为有效地争取政策支持,并获得运行成本的持续降低,以引导节能与资本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增强其竞争能力,最终达到持续自生的目的。

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建议

(一)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1.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已有的政策法规体系,对发展建筑节能产业做出明确的行政规定,把重点放在研究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建筑节能技术研发、节能产品的革新、建设单位采用节能产品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上,为各类创新主体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使金融界、投资商、企业和开发商能够准确判断和把握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增强其投资与开发建筑节能项目的信心。国务院出台的具有指导性纲领文件《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在建筑节能产业发展上政策的支持。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特点提出发展本地建筑节能产业的具体细则和实施意见。

2.完善建筑节能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和标准互动工作机制,加强对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对工程建设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通过试点示范和专家论证,及时将成熟的科技成果纳入标准之中,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以先进的技术标准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构建全面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对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强对违反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惩处力度,确保强制性技术规定在工程建设中贯彻落实,推进建筑节能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持续发展。

3.完善激励政策机制,将建筑节能产业的外部性内部化。首先通过财政支出、优惠贷款、基金融资和引进外资等灵活融资政策,多渠道吸纳建筑节能产业的启动资金,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同时通过税收调控、补贴、奖励等降低成本政策降低建筑节能产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减小市场化的价格阻力,以提高灵活融资政策的吸引力及灵活性。另外通过政府定价、价格补贴、税收调节等强制性价格调控政策来予以投资者和开发商一定的商业利润保证,调动其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入价格竞争机制来促进价格的合理、持续降低,以减小政府干预,提高其自生能力和市场竞争性。

4.完善保障制度,消除建筑节能市场信息不对称。完善建筑节能保障制度,积极引导和建立公平的建筑节能市场。一是实施信息统计报告与通报制度,违规举报制度和技术、产品、材料的推广、限制、淘汰制度。二是实施采暖供热运行管理单位供热及耗能量指标,并予以考核和奖惩。三是实施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使用说明书等文件中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制定和实施政府机构和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检测平台建设,达不到节能标准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备案。四是出台建筑能耗限额及超限额加价制度、节能考核体系等,加强建筑运行阶段的节能管理,最终引导节能产业通过正常竞争做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产品配套、规模合理、质量提高。

(二)科技创新与管理体系有机结合

1.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重点领域建筑节能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在整合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开展自主创新、内联外引与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研发优势、高等院校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勘察设计企业的工程化能力优势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深化设计优势,建立和完善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主体的基础研究开发系统,以建筑施工企业和勘察设计企业为主体的建筑技术推广应用系统,以相关教育、培训、咨询机构为主体的中介服务系统,以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支持协调系统,形成以市场为纽带,以法律规范、经济杠杆和政策引导为主要调控手段,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咨询、中介服务紧密结合的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及成果推广转化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建立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基地、示范基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强化管理创新,行业集群发展。通过建筑节能产业相同和相关业务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重组,推动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与联合,发展一批规模经济、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节能建筑这一最终产品为纽带,形成在建筑节能产业链上下游设计、施工、安装、部品及监理等环节关系紧密的各类企业联合体,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与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的对接与配套,使产业链有明确的分工,实现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社会化协作关系,推动建筑节能产业化联盟的发展。同时,强化行业人才资本意识,坚持引智引才并举,吸引国内外建设科技人才,并实施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人才梯队。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学校结合重点研发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和干部培训等方式,造就和培养一大批科技管理与科研创新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通过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筑节能技术规范、技术(产品)标准和相应的认证与信息服务来保障市场监测、规范市场竞争,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管理创新,行业集群发展,从而在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基础上,促使建筑节能市场逐步实现“自觉”扩大,进而推动建筑节能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穆昊明.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现状及产业状况分析[J].商业时代,2009(28)

2.刘叶志.新能源产业绿色效益的实现机制[J].科技和产业,2009,9(9)

3.王玲,田稳苓,马士宾,孔丹丹.住宅建筑能耗评估与能效标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J].建筑科学,2008,24(6)

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节能;施工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建筑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很多环节和内容,因而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在具体实践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相关人员和部门只有不断加强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才能将建筑节能技术的职能和作用发挥到最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建筑节能技术进行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的日益紧张,能源危机的到来,建筑企业如何顺应全球低碳减排、节能降耗的基本要求,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决定建筑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1.1 有助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

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平衡建筑物室内的温度环境,在实现冬暖夏凉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室内发霉、结露等问题的出现,有效改善建筑室内居住环境和生活的舒适度,在降低能源消耗量的同时,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1.2 有助于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对常规能源的消耗量是巨大,光建筑采暖这一项所消耗掉的煤炭资源,就占到了我国整体采暖能源的四分之三左右,其CO2的排放量可想而知,这不但污染了大气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全球的生态环境。

1.3 有助于建筑项目综合效益的提高

建筑节能技术在前期应用过程中,虽然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但是总体上的投入不是很大,只要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后期的综合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它不仅有助于建筑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有效降低建筑用户在后期的能源消费投入。

2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缺乏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全面认识

由于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开发商和住宅用户缺乏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全面认识,认为推广或应用节能技术会增加建设成本,因此缺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积极性,而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建筑设计的新奇性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中国土木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

2.2 应用范围相对有限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开始有上世纪末,到目前为止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节能技术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主要是集中在外墙保温材料、门窗和屋面等环节。

2.3 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具体实践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专业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保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管理体制上的不足,建筑节能的热工计算通常是由暖通专业来完成的,但这很难保证每个设计环节都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3 土木工程中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

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建筑人员首先应当加强对实施建筑节能技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节能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采用有效的应用与推广措施,加强对节能新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具体说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技术管理体制

对建筑节能的监督和管理仍没有摆脱执法不严、缺乏监管的状况,扶持建筑技术创新、鼓励开发资源节约型项目的倾斜政策尚未全面建立。建筑节能工作之所以进展缓慢,与法制体系的乏力和激励政策的缺位不无关系。当前,非常必要抓紧研究和制定推进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并期待政府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逐步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起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同时,要加快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

3.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最根本的就是为了降低资源的消耗量,改进建筑工程的功能和品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有的人在对节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处于降低投入、控制预算等目的,没有严格遵守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必将进一步增强,节能技术的推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能降低建筑物的综合性能和舒适度,确保土木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

3.3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对建筑节能技术而言,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节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有助于增强节能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企业员工对节能技术的全面认识,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3.4 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对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在满足基本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或常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对建筑材料的应用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增强其强度、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方面的性能,并减少污染性材料的使用,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数量。

4 土木工程节能的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木土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在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新材料并积极开拓新的开发空间。在这种情形下,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完善计算机辅助驾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故障诊断系统;采用单一吸声材料、噪声抑制方法等消除或降低机器噪声;通过不断改进电喷装置,进一步降低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量;研制无污染、经济型、环保型的动力装置;提高液压元件、传感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可靠性与灵敏性,提高整机的机—电—信—体化水平;在控制系统方面,将广泛采用电子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换挡变速装置;用于物料精确挖(铲)、装、载、运作业的工程机械将安装GPS定位与重量自动称量装置;开发特种用途的“机器人式”工程机械等;转向变速集成控制系统和命令控制系统,总线技术;计算机控制的发动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及故障诊断、监控系统,电子自动换挡变速控制系统,转向变速集成控制系统和命令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代荣. 土木工程中常用纤维混凝土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09,(04).

[2] 梁伟,王宗贤,顾琦.浅谈土木工程损伤检测技术[J].科技信息,2011,(06).

[3] 郑远.建筑节能设计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2,(04).

第6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 意义; 运用; 发展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建筑节能技术在工程中运用的意义以及具体技术的运用状况,并针对建筑工程中的建筑节能技术未来发展及创新态势做了相关的阐述,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

一、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运用的意义

21 世纪以来,建筑工程行业在我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经济支柱。为了实现国家能源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国家正在通过使用新的节能型建筑材料以及建设技术等,来推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降低以及工程质量的提升。而建筑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占据比例极大的一类,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正逐渐趋于深入,而且建筑节能技术也为建筑提供了诸多的效益。具体而言,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运用对于工程建设的意义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节省建筑施工的成本。新型的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带动着建筑节能材料的研发,并使二者在建设中一同发展,它们的运用是建筑工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建设的一种表现,这些新型的建筑技术以及建筑材料不仅以可持续、可循环以及节能环保为工程建设的起点,还低于传统的建筑材料的花费。因此,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的运用,既可以为国家优化生态环境以及能源使用状况,还能够通过减少建筑工程对于高经济成本的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从而降低建筑施工建设的工程成本。再者,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公民建筑的工程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联,而建筑技术的应用则是其他各项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建筑通过使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可以有效地带动其他各项工程建设。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节能材料的开发及研究,使节能型材料得以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实现有效的开发及应用,而技术与材料作为建筑建设的基础性部分,其使用贯穿于整个建筑建设的全过程,一定可以极大地提升建筑建设的整体质量,使得公民建筑获得更为美观的外形以及更加舒适的建筑环境。

二、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就当前时期的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趋势来讲,节能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必要部分,而建筑也将在更为广阔的建设中实现对于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运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了目前建筑工程中对于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1、建筑工程将节能技术应用于建筑室内采暖。我国南北地区的区域温差较大,建筑采暖设备的使用是某些地区建筑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对于寒冷的北方地区而言,这种建筑室内采暖更是极为重要。而从我国当前对于节能型能源的开发工作而言,太阳能的开发可以说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太阳能能源不仅容易采集,而且低污染、供给量无穷,还可以循环利用,在目前建筑建筑中诸多的太阳能一体化技术被使用来为建筑提供必要的光照以及热能。北方建筑中运用的水源热泵系统技术,就是在水源对太阳能的吸收及利用的环境中实现应用。这种建筑节能技术能够加大地减少电能的使用,还可以通过使用自然界的太阳能为建筑提供必要的采暖需求,是广为北方的建筑筑人员欢迎的一项技术。

2、建筑把建筑节能技术应用于建筑楼顶隔热。对于我国各个区域的建筑工程建设而言,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或多或少的存在,而我国南方的高温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影响则尤为直接,为建筑楼顶安置必要的隔热设备是建筑筑建设的必然要求。北方地区由于夏季炎热,也对楼顶隔热有一定的需求。目前,建筑中运用尤为广泛的一种节能隔热技术就是空气层隔热,它主要是通过降低传热以达到隔热的目的。就空气层隔热技术在我国建筑中的应用的反映而言,它的应用不仅能够为楼顶、墙体以及窗户等发挥有效的隔热效果,而且还可以在墙体的隔热应用中同时达到保温的功能,是一项优质高效的建筑节能隔热技术。其他的诸如架空型、高效保温型、倒置型以及浮石砂等屋面保温节能技术,在建筑筑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3、建筑节能技术还运用于建筑建筑结构的维护。从建筑工程建设整体上对于建筑技术以及建筑材料的应用而言,建筑墙体对于建筑材料的应用可谓是作为广泛,墙体建设用来保护墙体结构的保护性支撑装置多,而且装置的施工面积以及用料极多,是对于建筑节能技术中的节能材料应用较多的一个部位。建筑的建筑墙体中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关系着建筑整体的能耗状况,通过使用节能技术能够快速全面地达到对于墙体的内保温以及外保温。墙体的内保温通过使用内部节能保温材料可以使建筑免受雨水的侵袭,而外保温通过在墙体外加节能型的保温材料则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使建筑达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效果。而且,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建筑墙体减少对于实体砖的使用比例,从而增强了墙体对于外来冲击的抵抗力。

三、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时期,我国的建筑筑工程虽然在极大的幅度上实现了对于节能技术的应用,但是这种应用还缺乏必要的节能设计标准规范,而且,很多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的开发也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就未来的建筑工程的节能技术发展而言,这种发展与创新主要就要朝着完善必要的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加强节能技术与材料的研发这两个方向进行。首先,我国在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立及完善,通过建立一些专项的政策来强制公民建筑按照节能技术标准来进行设计及施工。再者,我国还必须加强对建筑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的投入,并推动节能理论与技能实践的有效结合,争取实现在更广范围以及更深程度上实现对于节能技术的研发。总之,未来时期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必将获得更为光明的发展,国家通过完善对于节能技术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定能够使节能技术得到更好的开发及应用。

四、结语

建筑节能技术不仅可以为国家节省建筑的能源和资源,还能够帮助建筑的工程在降低建筑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对于建筑质量的提升。因此,我国各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措施努力推动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于福友,孙彦庆.建筑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

[2]陈尚岭,徐明明.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3]刘晓辉,崔攀.建筑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节能技术;经济效益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于能源节约的广泛重视,建筑节能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当前大力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而建筑施工节能正符合当前的政策。房屋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对于减少我国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强调的是对于传统能源的节约利用,而是尽量多的应用太阳能、自然光线、天然材料等无污染的可循环资源,这也就无形中减少了人造建筑材料的利用,自然也就在客观上减少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投入,对于工程项目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也是极为重要的。房屋建筑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优化建筑施工方案,合理的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力和物力进行安排,并实施有效的监控,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发生,及时调整人力安排,有效地解决因机器空转和窝工带来的能源浪费。同时,还需要对建筑施工制定相应的的施工计划,合理的使用机械设备,提高建筑施工材料的再生利用率,最大程度上对各项建筑资源进行改善,充分可利用可以循环使用建筑资源,从而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随着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大量新兴技术被广泛的用于建筑施工当中。

1、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迅速崛起、阔步向前,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大量资源能源被消耗、浪费,使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大力提倡能源与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大力推行建筑节能技术及节能型建筑材料以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建筑质量。不仅如此,建筑工程施工在建筑业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对建筑行业起到主导作用,随着我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节能技术正在不断深入,使建筑企业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收益首先,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施工成本,建筑节能技术致力于节能材料的研发工作,使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节约同步进行,使节能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建筑行业发展的中心思想。新型建筑材料以节能为出发点,达到能够可持续、再循环利用的效果,并且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成本较低,质量较好。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缓解资源利用现状,继而节约施工成本,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不仅如此,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施工工作非常特殊,每个施工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并且节能施工技术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生命线,能够有效带动其它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力推行节能技术可以使节能材料更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作中,实现节能材料的有效开发和高效利用,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并且使公民对建筑的外在形象更加满意,为其营造一个美观、舒适的居住环境。

2、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状况分析

通过上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状的探究可知,节能技术的运用是当前大形势的要求,是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节能技术进行介绍。

2.1节能技术在建筑室内采暖方面的应用

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区域温差也比较大,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冬季十分寒冷,建筑采暖设备的使用是必然要求,从我国的资源及科技发展现状看,太阳能资源的开发是较有发展前景的,可以与我国现阶段的资源情况相适应。太阳能资源容易采集、污染低、并且可以循环利用,是目前可利用资源中性能较好的。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太阳能经常被应用于为建筑提供必要的光能和电能的工作中,甚至有些施工队伍实现了利用水源热泵系统技术使水源能够吸收太阳能的目标。

2.2节能技术在建筑楼顶隔热方面的应用

对于我国各个区域的建筑工程建设而言,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或多或少的存在,而我国南方的高温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影响则尤为直接,为建筑楼顶安置必要的隔热设备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北方地区由于夏季炎热,也对楼顶隔热有一定的需求。目前,建筑工程中运用尤为广泛的一种节能隔热技术就是空气层隔热,它主要是通过降低传热以达到隔热的目的。就空气层隔热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的反映而言,它的应用不仅能够为楼顶、墙体以及窗户等发挥有效的隔热效果,而且还可以在墙体的隔热应用中同时达到保温的功能,是一项优质高效的建筑节能隔热技术。其他的诸如架空型、高效保温型、倒置型以及浮石砂等屋面保温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2.3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结构维护方面的运用

从建筑工程建设整体上对于建筑技术以及建筑材料的应用而言,建筑墙体对于建筑材料的应用可谓是作为广泛,墙体建设用来保护墙体结构的保护性支撑装置多,而且装置的施工面积以及用料极多,是对于建筑节能技术中的节能材料应用较多的一个部位。建筑工程的建筑墙体中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关系着建筑整体的能耗状况,通过使用节能技术能够快速全面地达到对于墙体的内保温以及外保温。墙体的内保温通过使用内部节能保温材料可以使建筑免受雨水的侵袭,而外保温通过在墙体外加节能型的保温材料则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使建筑达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效果。而且,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建筑墙体减少对于实体砖的使用比例,从而增强了墙体对于外来冲击的抵抗力。

3、我国建筑工程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工程虽然在极大的幅度上实现了对于节能技术的应用,但是这种应用还缺乏必要的节能设计标准规范,而且,很多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的开发也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就未来的建筑工程工程的节能技术发展而言,这种发展与创新主要就要朝着完善必要的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加强节能技术与材料的研发这两个方向进行。首先,我国在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立及完善,通过建立一些专项的政策来强制公民建筑按照节能技术标准来进行设计及施工。再者,我国还必须加强对建筑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的投入,并推动节能理论与技能实践的有效结合,争取实现在更广范围以及更深程度上实现对于节能技术的研发。总之,未来时期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工程中的运用必将获得更为光明的发展,国家通过完善对于节能技术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定能够使节能技术得到更好的开发及应用。

4、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节能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在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提升方面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目前我国房屋建筑节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践施工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施工方要加大对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在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地完善和发展节能技术。通过利用科学节能措施,有效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使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戎翠华,徐建德.浅谈建筑施工节能技术[J].科技资讯.2011(24)

[2]李爱珠.浅谈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19)

第8篇

【关键词】: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建筑工程;水凝结;水循环

1、建筑工程中应用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暖通空调系统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加之暖通空调能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更是在不断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源供求矛盾必然就会被进一步激化。与此同时,由于暖通空调系统中所使用的能源往往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比如煤炭),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必然会导致地球资源不断匮乏,这无疑就间接地对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造成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如飘尘、酸雨等),而伴随着这些环境问题的逐年增加,其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而言,必然将起到巨大的消极作用。尤其是在夏季,人们对空调系统的应用需求是巨大的,那么倘若我们能够在空调系统中采取科学有效的节能技术(即暖通空调节能技术),那么势必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力紧张的季节性问题(因空调使用用户过多而造成),并且还能够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通常可以降低20%~50%),起到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应用必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2、建筑工程暖通空调中存在的问题

2.1不合理的设计管理

设计阶段是建筑暖通工程开始的基础阶段,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环节,很多时候没有把节能减排的思想融入到暖通系统的设计考虑中去,更多的则是在追求外观和性能的优化。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环保设计中,设计理念和方式方法相对较为简单,所以导致真正的节能减排不能实现。

2.2针对节能实施阶段存在着不科学的情况

由于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在设计阶段,没有进行环保节能的考虑,结果就导致在实施的时候,存在着一些与技术规范或者技术标准相背离的情况。这些违反操作规范的现象,不但不利于空调系统的节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空调系统自身的质量问题,最终导致暖通空调质量受损,导致其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2.3暖通工程系统在运行维护中的能耗问题

暖通空调的运行,需要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和建筑环境的要求进行。高负载情形下,运行的功率相对较高,低负载时运行功率则低,所以要运行的能耗是需要系统结合自身的工作状态进行选择的。如果对暖通空调系统维护不当,就会导致系统出现很多的故障,造成非常不良的用户体验,最后导致出现能源浪费严重的情况,通常出现故障主要表现为:制冷剂泄露、制冷系统脏堵、进出风口具有障碍物等。

2.4空调水系统水循环问题

众所周知,空调水系统水循环施工是整个水系统中央空调施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其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日常运行。然而,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空调水系统中的水循环现象即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而导致这一常见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则是:没有按照相关要求来对空调水系统管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理,造成空调水系统当中的某些部位常常出现堵塞的情况,这必然将直接对水循环带来影响。

3、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具体完善措施

3.1不合理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评价问题处理措施

众所周知,暖通空调系统(尤其是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庞大的系统,系统的设计将直接对整个使用性能以及节能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比如说,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通常都是按最大负荷来进行的,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则基本上是在部分负荷下进行的,一旦系统中各个部分的设计无法满足部分负荷运行的要求时,那么系统所产生的能耗就会很大。基于此,相应的暖通空调设计部门与人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理应精益求精,保证设计方案的优良性,始终都要保证暖通空调系统在经济、高效的状态下运行。比如在冬季,如果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空调方式,那么要想将整个室内的空气加热,就必须通过空气来实现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交换,而这无疑将需要较高的空气温度,此时通过加热新风的热损失以及围护结构的热损失都相对较大。那么,倘若我们改变这种传统的空调方式,增加辐射热,此时所需要的空气温度就会明显下降。显然,就节能效果而言,后果明显强于前者,因此应该选择后者的设计方案。

3.2水凝结问题处理措施

首先,在实际的管道施工过程中,要想彻底消除滴水现象,我们就必须通过对管道长度与坡度的合理设置来实现。也就是说,在安装和O置管道的过程中应该尽快排除冷凝水(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恰当的位置安装水封装置)。其次,要对材料(尤其是风管和冷冻水管)的保温效果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管道保温的问题,我们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思考:第一,要确保管道的密封性,管道表面所设置的保温层不能够出现破损的现象,保证保温层的密封性;第二,要确保管道的完整性,管道不能够出现冷损的现象。而管道表面一旦出现冷损现象时,必须将相应的保温材料敷设在管道表面上,以此来进行隔热处理。

3.3空调水系统水循环问题处理措施

首先,应重点关注管道的质量。在考虑管道的连接方式时,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水压、温度、耐腐蚀等多方面的要求。那么,要想让水循环故障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我们不仅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对管线坡度与标高进行合理设置,同时还要在合适的位置安装排气阀等;其次,应通过有效措施(如物理法和化学法)来改善冷却循环水质,在处理冷却循环水系统的水质时,必须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来对连续排污的量进行控制(排污量一般应控制在循环水量的0.5~1之间)。而针对新安装的水系统来说,排污处理的次数应该调整为每周一次(或两次),已完成除垢的水系统的排污频率也相同。

结束语: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当中,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仅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节能的效率,同时还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这样的重要性,我们理应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不断优化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设计与应用手段,让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效果充分体现于建筑工程项目之中。只有这样,暖通空调节能技术才能够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 th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in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ncluding developing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standards, promoting energy saving products, and have achieved some results. But in energy efficiency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spects, there are some issues worthy of our consideration and summary. The author makes discussion on how to make quality supervision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project for the government.

关键词: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管

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project quality;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053-01

1地方政府是建筑节能质量监管的主体

2005年建设部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还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节能规划,制定本地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所以,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是建筑节能工作管理的主体。

政府应该有适当的激励机制来保证业主的积极性。政府预算投入要设立节能支出科目,并安排相应的预算,用于节能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推行节能教育和培训,建立节能管理监督系统。

2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作为政府监督要点

节能工程质量的监管应该包括规范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实体质量两方面的内容。

2.1 对工程建设单位的监管建设单位是节能工程的投资者和组织者,是节能工程建设的重要责任主体,在整个建设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要确保节能工程的质量,首先就要对建设单位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①工程开工前,要监督建设单位按照建筑节能政策要求和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在设计方案评审时,应将建筑节能作为评审的重要内容,并按规定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审,包括建筑节能专项审查。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节能工程的设计文件。不得要求设计单位降低建筑节能标准,不得要求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建设节能性能要求的节能材料等。在节能工程完工后,应委托给有资质的节能检测单位进行节能性能检测。③在节能工程检测合格后,应当及时组织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进行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并将验收的情况列入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2.2 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监督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的职责主要是:①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保证工程节能的设计质量;②按空间功能要求,充分考虑建筑体形、围护结构对建筑节能的影响,选用成熟、可靠、适用的节能技术、材料和产品;初步设计文件应设建筑节能设计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需包括建筑节能热工计算书和建筑物使用能耗的专项说明;④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方案设计须同时报送有关建筑节能专题报告,明确建筑节能措施及目标等内容。

政府监督机构主要对设计单位的资质、是否按规定进行节能计算和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进行审查以及审查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进行核查监督。

2.3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监督的重点。施工阶段主要的责任主体是工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的主要职责是:①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②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节能设计变更时,应由原设计单位负责修改,并报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查;③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按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进行检验试验,保证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建筑节能要求;④编制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⑤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特别应当加强对易产生冷热桥和热工缺陷等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⑥加强对大型工程建筑工程采暖空调、通风、电气等系统的调试。

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①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监理,针对工程的特点制定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②应当对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核;③对重点部位的施工进行旁站监理,以及对涉及建筑节能功能的重要部位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④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中明确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情况。

1) 政府在监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行为时,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不良记录管理的这一管理手段,把检查中发现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质量行为记录在案,定期向社会公示。

2) 各地政府应有重点的介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在监督节能分项环节中应将下列指标作为控制的重点:①外窗三性检测中的气密性要求;②外窗开启面积的要求;③窗墙面积比要求(包括透明幕墙、屋面透明部分面积等),屋顶、外墙材料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要求;④空调、通风、制冷、设备、照明设备;⑤空调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计量技术与装置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