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效学习技巧

时间:2023-08-31 16:37:24

导语:在高效学习技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效学习技巧

第1篇

关键词:冲刺技巧;提高效率;科学有效

高考数学复习是一项复杂的、难度很大的学习活动,它既要立足于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又要着眼于提高能力、深化思维。怎样才能在高考数学复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以课本为主,围绕课本回忆和梳理知识点,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习题所涵盖的知识重点和解题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强化记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典型例题重点掌握,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归纳全面的解题方法。只有积累一定的典型习题才能保证解题方法的准确性、简捷性和完备性。

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高考命题的原则是:坚持稳定,而又注重在稳定基础上的创新。回归课本,不仅是备考者应对命题者的策略,也是备考者提升应考者能力水平的手段。高考数学复习回归课本,不是拘泥于课本,复习离开课本不行,拘泥于课本也不行,应该在系统的高度重新审视课本。当第一次运用课本的时候,所得必然是零散的、平面的,缺乏必要的深度和高度,把它叫做走进课本,现在是回归课本,回归课本时,当然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视野。比如三角函数的单调性,走进课本的时候,只能由图像得到基本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简单复合型由基本型经变换推知,回归课本时,则有了新的工具:导数。回归课本,最终目标是从课本出发,把学生引向高考数学的制高点,其实,制高点也往往是课本的基本点。比如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基本模型,很多问题都可以化归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二、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在本阶段复习中要注意查缺补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自己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制订好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踏踏实实地一天一天地去执行,既是最高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最能平衡心态的方法,一定不要看别人复习什么,自己就复习什么。基础较弱的学生可重点抓选择填空题准确率的提高和解答题前三、四题的练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抓好选择填空题准确率的同时,根据前期练习中反映出的不足做一些小专题训练,专项突破,争取在某些知识点和题型的解题能力上有所突破。

三、关注真题,研读考纲说明

在复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针对性,提高效率,避免做无用功。在对基本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考纲,不仅要明确考试的内容,更要把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牢记于心。多关注近年高考试题的变化及其相应的评价报告,多层次、多方位地了解高考信息,使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考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是复习的根本,高考特别强调基础知识,重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基本技能与数学应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重视书本题的变形考查,重视新增内容的考查。

关注数学高考命题导向,精心选做真题,把握基本题型的变式训练,强调通性通法,淡化技巧,注重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数学思维的过程。复习中做好题,抓基础、把握必考知识与题型、抓思想与方法,以问题带专题,以专题带思想,以思想归纳方法。

四、规范训练,提高效率

我常把学生计算错误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其实不然,这有可能是基础不牢固,也有可能是技巧不熟练。建议在复习阶段,要注重培养自己在解题中的运算能力,每次练习做到熟练、准确、简捷、迅速。经验表明,每次作业、考试后建立的错题本,是检查和总结自身薄弱环节的有效方式。在此阶段,我们需要的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自己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集中精力,提高效率。

五、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考打的既是知识战,也是心理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面对考试,有的学生泰然自若,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水平,有的学生则高度紧张,发挥失常,没有考出真实的成绩。在数学复习中,教师会不遗余力地想出各种方法让学生减压,但最关键的还是看学生自己。“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由想法来决定,如何看待高考,将决定你的做法。尤其是数学学科薄弱或数学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一定要正确对待,抓好基本题、中等题、常规题的得分,学会取舍,不要苛求自己达到完美,只要做到自我潜能的最佳发挥即可。家长和教师不要给学生定目标,施加压力,应该引导他们少关注结果多关注过程,细心做好影响考试的每一个环节,如注意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合理地分配时间把握做题节奏,考后不要和同学互相对答案等。

六、把好书写规范关、重视卷面整洁

数学高考,还需要规范地作答,历年来因作答不规范失分的比比皆是。哪些定理不能直接套用,哪些表述不能随意,哪些符号不被承认,这些都可以而且只能依据课本。高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重,虽然都是百里挑一的教师,非常认真负责,但同样的一份试卷,判分有时相差很大。一门学科,因为书写原因,五分来去是不在意的。所以,学生在考试时要书写工整,条理清楚,分层回答。

高考数学复习中,大胆改革数学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让学生自觉参与复习的全过程,才能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桦.教你学好高中数学[N].河南科技报,2004.

第2篇

此法一般比集中时间学习效率更高,特别是在开始学习某一章内容或其他课目的时候。有些教师估计,二小时目的明确的间断学习,可以取得三小时集中学习的效果。如果组织合理,可以充分借助间断学习的优势,用很短的一段时间来复习功课。

2.计划学习法。

每天均需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但应留有充分时间来处理意想不到的事情和进行娱乐活动。计划定得愈合理,遵守它的可能性就愈大。

3.积极学习法。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147-01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主要表现为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解答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从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谈谈肤浅的看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的应用,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技术。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学策略的恰当与否。而应用题的教学同其他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差别,它是集知识巩固,实践交流,探究应用为一体的问题解决教学。因此,要使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不流于形式,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形式。

在应用题教学中,“呈现形式多样化,解决问题生活化”,是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最佳策略,这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易于理解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掌握和接受,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用准确的语言阐述问题。对应用题的理解是解决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含糊不清,则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续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列举生活实例,巧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探究知识 。

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解题策略 。学生解题困难往往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勤于归纳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做到这一点,引导者首先要摆脱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让思路清晰可辨。 其次要整合学生思路,从全局出发,全面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注意}目结构的分析。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储存在头脑中的基本信息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内在联系,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意,弄清楚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审题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一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对题目的感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反复读题、符号标记、复述要点、深思题意等方法,使感知准确无误。通过复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深化,同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及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经常鼓励学生尝试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解法,指出其思维分析过程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意向。

三、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时代在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领域也需要不断的进步,需要不断地找寻新的内容融入教学课堂中去,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数学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直观化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名数学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数学课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学生的全力配合。但是在对于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调查后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死板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述,机械式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但是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得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建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图形的转换和平移的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俄罗斯方块的游戏画面,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图形旋转和平移的画面,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

数学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信息技术具有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述“圆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对圆形进行切割,将圆形依次切割成4、8、16、32份,并且将切割成的图形进行拼接,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切割的份数越多,最后拼接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得学生逐渐推导出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可以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第5篇

一、抓好早晚,强化记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好:“To choose time is to save time. ”(会选择时间就是节省时间)学习英语就要抓紧早晚两头的时间,要养成起床读书的习惯。学习英语必须熟记一定数量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规则,克服遗忘这个障碍。实践表明,早起和临睡前的记忆效果最佳。清晨起床后,没有任何记忆干扰。早晨朗读英语20-30分钟,大脑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即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后特别清醒,前边没有其他材料对记忆发生的干扰作用;

临睡前10-20分钟记单词和短语,听听英语录音,会因没有“后摄抑制”的消极影响,而使得记忆牢固。

二、及时复习,趁热打铁

有句谚语是:“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当学过的知识还清晰印在大脑皮层时,当天复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对遗忘现象的研究实验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时以内遗忘率最高,以后逐渐减慢。到后来相当长时间几乎不再遗忘。根据这一规律,刚学的知识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因此,与其在遗忘后再去修补已经倒塌的“记忆大厦”,还不如及时巩固它。这就要求学生“当天账当日清”,当天学的功课当天复习。要记住:及时复习一遍,胜过遗忘后复习十遍。

三、“过度学习”,反复再现

“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继续把某些知识的学习持续到将学习者的最高潜能全部发挥出来的程度。如:学习一个知识点,做四道练习题基本能掌握,如果再增加两道题,就称为过度学习。进行过度学习,知识才能牢固掌握,运用才能触类旁通。而有些学生平时往往做完作业了事,不肯再花一点时间过度学习一下,英语成绩就不会提高。当然还要控制过度学习的数量和次数,太多反而会使学习效率降低。学好英语关键在于一个

“恒”字。虽然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不等,但一定要有连续性、持久性,尽力避免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好的。有句英语谚语说:“Review is the mother of study .”(复习是学习之母)经常

复习,能使所学知识不断再现,以增强记忆。但复习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而应通过归纳、综合、比较,不断增添新的信息,使之常学常新、越学越深。

四、勤于动笔,多写多练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英语必须眼、耳、口、手、脑并用(听、说、读、写、记),共同协作。有人说,看三遍不如念一遍,念三遍,不如写一遍,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对于所学的知识要做摘录、记笔记,并多做一些笔头练习,通过手和眼的活动,与大脑的识记相互配合,从而使学过的英语知识不至于得而复失。

五、朗读课文,熟悉句型

课文是语音、词汇、语法的结合体。孤立地记单词容易遗忘,脱离文句的语法规则,即使懂得也不能应用自如。我们要常常朗读课文,做到朗朗上口、音正词明,以增强语感。英语是一种句型语言,其句型结构十分重要。只有经常不断地朗读模仿,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六、变换形式,提高效率

第6篇

一、悬念导入,紧扣心弦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以问题为激起学生好奇心的基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产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倾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巧设疑问,使学生开动脑筋,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如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同学们,你们随便给出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可以知道这些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学生对老师的话产生了怀疑,纷纷报数来让老师判断,当得知老师的判断准确无误后,他们对老师的这一本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急切想要了解其中的奥秘。又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这一内容时,如直接讲述长度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我就通过提问“在什么情况下1=10?”让学生的内心产生矛盾和困惑,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导入新课的学习,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怀着想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

二、故事导入,趣味横生

故事因其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情节、幽默风趣的语言,受到小学生的普遍喜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精彩故事,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来为学生描述出一个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境来导入新课:羊村里的小羊外出郊游,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一组,它们正在分一个大蛋糕,懒羊羊一心想要多吃一些。当它们正在为如何分配而发愁时,喜羊羊来了,听了它们的叙述,喜羊羊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懒羊羊分得这个蛋糕的4/12,沸羊羊分得2/6,美羊羊分得1/3。”此时喜羊羊和懒羊羊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同学们,你们说懒羊羊分的蛋糕多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将教学内容与趣味故事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而活跃的教学情境,从而在情境中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更浓。

三、游戏导入,寓教于乐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说过:“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运用游戏导入新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合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动口、动手又动脑,有效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思维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对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时,掌握这节内容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凑十”的思想方法,因此我运用了“凑十法”找朋友的游戏来导入新课:选出十位学生,每人代表0到10这11全数字,然后随机选出一位小朋友,让他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使两个数加起来得10。这样,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形成了“转换”“重组”的思想,促进了“凑十法”思想的形成。游戏真正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联系生活导入,增强亲切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一描述强调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找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出与小学生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相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来导入:学校里要进行射击比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活动规则是每人两次机会,两次的成绩加在一起分数最高的同学就是冠军。这样的导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活气息,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把问题抛给学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多媒体导入,新颖别致

新课程改革提倡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可以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视频材料,化平面为立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并可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新颖多样、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的优势,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而又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化解重点、难点,增强记忆效果。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利用“割补法”动态地展示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生所熟悉的长方形的过程,这样使学生轻松而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第7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

轻松愉快的情绪,是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它能对学习的高效率、高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停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利用声、光、色、形等的特性加大形象与背景的对比,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

如,教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课一开始安排了这样的动画:小猴子依次坐三辆车,车轮分别是正方形、椭圆形和圆的,通过车子行进中的有趣画面,配以和谐的音乐,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问:“小猴子坐哪辆车子最舒服,为什么?”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精美画面与和谐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刺激,使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心理学的规律,小学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差,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这是教学的难点。例如,体积计算公式的教学需在学生初步具有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把具体的实物与立体图形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首先用闪动与移动的方法使学生对面、棱长及顶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空间的观念。这样学生所认识的立体图形,已摒弃了一些非本质属性,保留了长方体的本质属性,在认识上有了一次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然后应用PPT按如下顺序显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1. 出示立体图形(如图1)。

2. 长6cm。显示:一排放6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

3. 闪动宽2cm。显示:可放2排。

4. 闪动高3cm。显示:可放3层。

5. 在图下出示文字及公式。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就是要算出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6. 把排满立方厘米个数的图改为空框图,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说出:长方形的长6厘米,表示一排可放6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宽2厘米,表示可放2排,高3厘米,表示可放3层。

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把直观的形体抽象成概念,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三、概念、定义等的“动化”教学

小学教学中的有些概念、定义包含着“动”的意义,如“射线”、“角”、“圆”的认识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动”的意义。学生在理解时,会因为图形的具体化而掩盖“动”的内涵。不易掌握图形与图形间的“联系”和进行新的图形“组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就可以把这些“动”的意义具体化、形象化,逐步培养学生“静”中求“动”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教学“射线”,其描述性定义“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包含着“动”的意义,且是以后学习“角”的基础,因而必须让学生理解。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首先出示一条线段,然后去掉一个端点并逐渐延长,最后让学生想象延长的过程。这样,可让学生对这“动”的内涵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

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猜想,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想象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底面半径是15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把一个底面半径是8厘米的圆锥体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高了3厘米,求圆锥的高”,这道题的思维纽带是上升水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相等,这也是学生思维的障碍。为此,我设计了一组动画,引导学生寻求解题思路。

1. 水面上升,将上升的水着上红色(如图2)。

2. 取出圆锥体。并闪动空出部分。

3. 让上升的水慢慢流回被圆锥体所占的空间(如图3)。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识字难度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识字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降低识字教学的难度,有效拓展识字的空间,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很容易被直观形象的事务所吸引,在识字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把识字学习和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画面结合起来,可以使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进而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1》中,在进行“水乡,烟波,芦苇,枫叶……“等识字教学时,在学习“水乡”这个词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画面进行截取,在学生观看画面的基础上认识“水乡”这两个字,这种直观形象的画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赏画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受到审美体验,运用同样的方法,在这种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中学生可以很快记住其他的生字。

运用信息技术结合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就可以记住字形的特点,这种识字教学方法可以使简单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降低识字难度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形近字的区别是教学难点,在教学时,学生如果抓不住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就很容易造成错别字现象,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形象再现,学生一看,就可以直接领会。在识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巧辨形近字,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字与字之间的区别。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8》中,为了使学生分辨清楚“青,清,晴,睛,请,情,蜻”这几个生字,在教学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结合课文内容对网络上的知识进行整合,在识字教学时,先借助信息技术先展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对青蛙的“青”进行复习巩固,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给青字加上偏旁三点水,再在旁边配以清清的小河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记住有水为“清”,同样的,在学生学习“晴”时,在加上偏旁“日”的同时,在旁边展示一个大大的红太阳,并在旁边标注有日天空才放“晴”,按照这样的方法有目才是大眼“睛”,水边飞虫叫“蜻”蜓,说话客气要说“请”,人人都有好心“情”。这种运用信息技术直观识字的方法,对于学生了解形近字之间的具体区别,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比起教师的口头说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另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将复杂的字分成部件,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生字的组成部分,比如,在学习“燕”的时候,由于这个字的笔画较多,学生认识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时结合信息技术采取部件动画闪烁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部分的构造,在教学时,先用信息技术对“燕”字进行分割,把它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把这三部分的部件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示,再把这三部分整合为一个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汉字展示的时候采用红色闪烁的方式对重点部件进行强调,在这种情景下,鲜明的色彩对比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并且重点突出了燕子的组成部分,这种直观的识字方法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识字效果。

在识字教学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清楚地分辨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而且对于抽象、复杂的生字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分析整合,可以化难为易,有效降低识字教学的难度。

三、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识字空间

网络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为我们的教学也提供了丰厚的教学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识字方法,使学生在识字的海洋里遨游。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语文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明显的就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经常采取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这种方式,在学生查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对已学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另一方面,在学生查资料的过程中又学会了许多生字,为增加识字量、提前阅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比如,在学完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这篇课文以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网上查阅丹顶鹤的相关知识,了解丹顶鹤的现存数量,主要分布区域等其他知识,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纷纷动脑、动手,在查阅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而且在学生自主查阅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更多的生字,这时学生识字的渠道就不仅局限于课本,学生识字的领域也更为广阔,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水平,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总之,巧妙整合信息技术,可以使识字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活泼,有效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提高学生识字教学效率服务。

第9篇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复习任务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这种办法能提高你的复习效率。

2、不要在复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考生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去看书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本教材。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复习1-2个小时,再换一本书进行复习,这样两本书都能兼顾。有必要时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记录笔记。

方法二: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虽然说网络课程可以进行反复播放,但是要增强记忆,提高效率,适当的最笔记的不可少的,可以将老师归纳的重点内容在教材上勾画出了,方便以后看书的时候抓住重点,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课程当中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也是必须去记的东西。一定要在课程当中掌握这个课时老师所讲的重点,这节课程才没有白白去听。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做,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

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另外历年真题一定要做1遍,还有就是教材上的课后题,一定要弄明白。

方法三:

要想提高学习效率,自身心态的调节是避免不了的,一个好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成功。

1、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