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欧姆定律所有知识点

时间:2023-08-31 16:37:25

导语:在欧姆定律所有知识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欧姆定律所有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教学;问题;策略

引 言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的时间在整个物理课程中所占比例非常大,常见于期中、期末考试及中考前夕。物理课程的开展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对简单的物理常识及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清楚的知道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及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达到令人满意的复习效果,大范围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研究物理复习教学的方法意义非凡。

一、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有误,照本宣科现象频繁

复习课是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快速回忆的过程,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知识重点进行讲解,然而,有不少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时照本宣科,仅仅是将学生过去掌握的知识重新回顾了一遍,甚至连课后布置的练习都没有变化,毫无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分,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身体在课堂,心思却不在,注意力难以集中。

(二)忽略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课的教学原理在于“温故而知新”,其中,“温故”是复习教学的重点任务,“知新”是复习教学的结果,当今时期,很多物理教师认为“温故”只需要重新学习一遍课本知识就足够,而忽略了“知新”的必要性[1]。他们将所有知识罗列出来,让学生自行消化,却没有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导致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也无法将以往知识欠缺的部分及时补齐,纳入新的知识框架,最终导致学生知识结构过于分散,学习效率低下。

(三)习题脱离课本范围,课堂效率低

教材市场上练习题(或试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量也变得良莠不齐,出现了很多考察点不明、答案不具有准确性的题目,如果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时,采用的是这一类的练习题(或试卷),那么学生将在脱离课本范围的情况下复习,无法准确地掌握考点、难点[2]。此外,很多教师喜欢采用题海战术,以练习代替日常授课,期望学生能从题目中得到进步,而学生在完成大量习题后,教师又习惯性的全部讲评,整本练习题(或整张试卷)从头到尾一题不漏,结果造成那些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练习题(试卷)上出现多次的基础题反复讲解,而大部分学生都不理解的、不会做的题只是一遍带过,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有效开展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的策略

(一)针对考点强化学生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的复习教学应当与新课教学的起点相一致,首先一点就是要求教师从全局的角度分析教材,参照课程标准,明确物理教学的内容及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考点,对学生的要求既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在这种理念下,针对考点强化学生基础知识[3]。例如,在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小节内容时,应当着重分析凸透镜的原理,并让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自行探究,在复习其他内容时,也要加强学生对物理规律及公式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只有牢牢把握了基础物理知识,学生在做题时才会得心应手,教师的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二)选做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试卷

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练习,不仅如此,课堂练习还是教师提高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4]。因此,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练习题(试卷)的选择方面一定要慎重考虑,课堂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课后的练习题(试卷)不仅要有梯度,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还要能起到举一反三作用才行,选择能涵盖所有知识重点的练习题(或试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失败中积累解题经验。

(三)重点部分着重复习

复习的过程虽然是知识重拾的过程,但也要讲究主次,分重点、难点与考点,对于非重点(或非考点)知识,该省略的地方在课上可以适当省略,让学生在课后重温即可,而对于重点(考点)知识,教师必须详细讲解,为学生理清思路,抓住知识点的核心。例如,在初中物理复习当中,电学十分重要,涵盖了电压、电阻、电功率、欧姆定律等基本概念及定律,是整个初中物理的关键所在,也是中考的必考点,所以,教师在讲到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当放慢节奏,着重巩固基础知识并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完全熟悉此类习题的解题思路,以便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复习进度根据中等生制定

由于每个学生基础水平不同,所以,在进行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也应当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据中等生水平制定复习进度,可以在课堂上采取集中授课,分组安排练习,在课后对学习较差的同学进行专门辅导,或者鼓励学生在同学之间互相帮扶,以便提高整个班集体的物理水平。

结 语

人类文明发展离不开物理学科的发展。现如今,课程目标更加难以实现,社会需要更加难以满足,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承担起教育者的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与此同时,多与学生沟通,不断向学生学习,向社会与实践学习,以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丰富自身经验,长此以往,教师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取得教学成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茆小兵.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

[2]苏太权.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

第2篇

一、分析物理过程,寻找隐含等量关系

命题者常在中考命题中设置隐含条件,同学们解题时常会感到条件的不足,无从下手.解答此类问题一定要全面剖析题意,细心把握物理情景,反复琢磨关键词句,寻找出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

例1 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给日本环境带来了灾难,清除铯污染是排污工作的重点.

(1)对于池塘水中的铯,可投入吸水性很强的沸石加以吸附.为测量一沸石块的密度,技术人员展开实验探究,如图1(甲)所示: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沸石块的质量;②用量筒测量适量细砂的体积;③用量筒测量沸石块和这些细砂的总体积.问:沸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2)对于土壤中的铯,可用一定浓度的酸液清洗并去除.为测量酸液的密度,技术人员展开实验探究,如图1(乙)所示:①取一装有铁砂的密闭玻璃瓶,用细玻璃丝悬挂在校零后的弹簧测力计下方,测得其重量;②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水中,测得拉力大小;③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酸液中,测得拉力大小.问:酸液的密度是多少?(g取10N/kg)

命题思路 要从图中读出相关数据,第一问从密度公式出发即可;第二问是利用浮力来测量液体的密度.

解题方法 解浮力题首先弄清楚“四定二关系”.“四定”即指:确定研究对象、判定运动状态、确定受力情况、确定计算方法.“二关系”即指:体积关系(浸没/部分浸入)、力的关系.还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①物重G与视重(即拉力)F ′;②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液;③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④上浮、漂浮、悬浮;⑤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密度ρ液;⑥物体的体积G物、物体排开液体体积G排、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V露.这里分析出玻璃瓶“完全浸没”于水中和酸液中的体积是相等的,就是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根据乙图中①②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得到水中受到的浮力,求出排开水的体积V排,即等于瓶子的体积,也等于排开酸液的体积V排,再利用称重法求出酸液中受的浮力就可以求出酸液的密度.

二、建构物理模型,抓住问题本质

模型建构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光线、杠杆、电路图等都是一种模型.初中物理计算中建构模型的本质是正确分析清题意,将题目反映的物理状态或过程与我们头脑中已有知识体系中相应的物理模型建立对应,从而运用该模型相关的物理规律进行问题的解答,做到事半功倍.这是典型的“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物理思维.

例2 如图2甲所示,我国“向阳红09”母船正在进行投放“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试验,调控两根伸缩杆,使“∩”形架绕固定在甲板上的转轴转动至图甲所示位置时停止,然后由固定在“∩”形架顶部的绞车通过钢缆释放深潜器.处在图甲所示位置的“∩”形架可以简化为图乙中以O为支点的杠杆,OB表示“∩”形架,CD表示两根伸缩杆,O到CD的距离为2m,OD、OE的长度分别为3m、6m.不考虑“∩”形架、两根伸缩杆和绞车的重力.

(1)请在图乙中画出绞车通过钢缆释放深潜器时“∩”形架的动力和阻力示意图.

(2)深潜器的质量为25t,总体积为24.5m3.在绞车缓慢向下释放深潜器至刚浸没的过程中,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最多减少多少牛?

三、巧妙利用逆推法,顺藤摸瓜找出解题的线索

从所求物理量出发,根据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求解问题必需的要素和条件.如果这些因素和条件未知,再根据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求解这些数值的要素和条件.如此层层逆推,直到找到所有的已知条件和数据,以此思路反过来解题.

例3 如图4所示的汽车总质量为1150kg,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km,若汽车所受阻力为汽车重力的0.1倍,每个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g=10N/kg)

求:(1)汽车对路面压强为多少?

(2)汽车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其功率为多少?

(3)若该汽车热机的效率为25%,如果不考虑热机其他的能量损失,汽油热值为4.6×107J/kg,则该汽车行驶10km过程中需要的汽油质量为多少千克?

命题思路 围绕汽车的命题很多,可以是力的问题、运动的问题、能的问题,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涉及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压强的计算,功与功率的计算,热机效率的计算等知识点.

解题方法 思维流程图如下:

四、捕捉有效信息,抓住关键点

表格与图像分析是物理所必备的分析法.从图形、图表等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对坐标图要分清横纵坐标的意义和单位,对表格题要注意行或者列的渐变关系等,我们要会正确读图、识图,从图像上获取有效信息(或说是物理已知条件)来解答相关问题.

例4 如图5甲所示的电加热恒温箱,由控制电路和加热电路两部分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U1=6V的电源、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忽略不计)、热敏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而成.加热电路由U2=220V的电源和R0=48.4Ω的电热丝串联而成.恒温箱内包含了图中虚线框内的电热丝R0和热敏电阻R1.乙图是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0.05A时,衔铁被吸下来,触点处断开,加热电路停止工作,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小于0.05A时,衔铁被弹回,触点处接通,加热电路正常工作,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当恒温箱中温度保持在60℃时,在乙图中读出对应的热敏电阻的阻值为多大?

(2)加热电路正常工作1min,电热丝R0产生的电热是多少?

(3)通过调节控制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电阻,就能调节恒温箱中需要设定的不同温度.如果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电阻为90Ω,该恒温箱能够设定的温度范围是多少?

命题思路 以图像、图形或数据表格为形式,图像、图表或数据表格一般都含有题目需求的信息,或是问题成立的条件、或是问题产生和存在必备的数据等.在解题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题目所提供的数据,充分挖掘图像和数据表格中包含的物理信息,从而将问题解决.

第3篇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习题课的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消除疑惑,纠正存在的问题,梳理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促进教学的目的.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并能提高习题课的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对习题课的教学设计和师生共同构建动态的生成的教学方式等,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1把握选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习题要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水平和认知结构相匹配

1.1注重教学小结,克服选题的盲目性

教师在编、选例题前,对进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做一些回顾与小结很有必要.如果教师对教学情况心中无数,全凭感觉或经验随意挑选几个题目,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小结应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对“教”而言,要冷静、客观、全面分析知识到位了没有?教学计划落实的情况如何?教学中是否出现过过错?教学方法是否妥当?问题的提出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是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配备等等.对学而言,要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理解到什么层次?难点消化到何种程度?思维训练的收效如何?作业中的主要问题以及还存在哪些困惑?只有吃准了教与学这两个方面选题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

1.2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和典型性,学生能通过自身的感悟来拓展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一般来说,作为平时的习题课教学,题目的综合性不要过强,这是因为学生刚接受新概念、新知识、有的学生尚未完全理解和掌握,如果题目背景比较深,信息量较大,涉及的新知识较多,学生的思维可能跟不上,这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甚至伤失信心.即便是要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一般也应采取分步设问的方式给出,对同一问题要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要有梯度,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最后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出发,典型的问题应在内容或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应能反应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其特征.在保证基础知识的覆盖率和重点知识的重复率的前提下,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要对各种类型的题目进行严格的筛选,适当控制题目的数量和难度.例如在教科版必修2动能定理那一节习题教学中,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x,速度由v1增大到v2,如图1所示.推导出力F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该题看似简单,但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对高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不妨将此题进行下列的分解:

(1)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怎样的运动?

(2)物体加速度为多大?

(3)物体的位移可以怎样表示?

(4)在这个过程中恒力做的功为多少?

习题进行分解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加强了知识间的纵向和横向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图.

2师生平等对话的习题讲评课中,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成为动态的生成资源

笔者在以往的习题讲评课中存在教学目标模糊、就题论题、教学方式单一、一讲到底、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等问题.教学中由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针对性,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程序混乱,无效行为较多.例如有些题目教师只需要稍微点拨即可,却在教学中详加分析;有些题目学生通过讨论与分析可自行解决,而教师却要给予分析解释;对学生出现的解题障碍不追根问底,而是凭经验想当然予以解决;学生对某一问题形成强列的兴趣,也有继续探究的愿望和趋势,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没有意识到产生了探究的机遇而中断了学生的活动.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程度考虑教法;二是教师疏忽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主动性、创造性、可发展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自,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发现,才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要灵活多样,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动态生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一节好的习题课讲评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2.1找准学生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启发学生自我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

(1)分析错解原因.对正答率较低的题目,教师都要重点分析其原因;究竟属于教学中知识点的遗漏,还是没有讲解透切,是学生记忆的不够准确,不能灵活的运用,还是考虑问题不深入等等.即既要查找教的原因,又要分析学的原因.必要时还可以找一些学生当面交流以便教师掌握的情况更准确.

(2)展示解题过程,及时加以练习.教师将错解的过程以口述或板书(实物投影)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大家去讨论,分析错在何处,这样使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实践证明,这样对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非常有效.最后教师再做点评,接着在提供相应的练习,以便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及时巩固.

(3)善待犯错误的学生,多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学生的错误是难免的,出现错误也不一定是坏事.利用得当,学生的错误有时会成宝贵的资源.教师可以让答错的同学将当初的想法说出来,看其他同学是否也有共同的认识,大家一起讨论错解的根源.多数同学感到自己答错了,若是再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错误解法,是一种很丢面子的事情,这时教师不要立即给予否定,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使学生在愉快中的心情中去想问题.其次,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尤其是能够提供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经历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2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活动中,达到借题引路,授生以渔和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目的

(1)习题课中教师除了关注讲审题、讲技巧、讲规范和考纲要求外,还应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训练.高中物理试题千变万化,一份习题不可能把所有知识点都罗列出来,讲评时,不能只针对某个错误,而应通过典型的例子,联系到若干个相关或相通的其他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这样的讲评,学生才能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复习中摆脱题海战术的束缚,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辐射思维的能力和举三归一的复合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不断地变换方式提出问题,既能复习课本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不少练习,提高复习的效果.当然,这种变换不能无目的,无重点,不分层次,兴之所至随心所欲,使学生感到茫然无绪,无所适从.

(2)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成为动态生成的资源,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流露.我们要不断提供给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时空,创设开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迪,思辨创新,资源共享,促使教学内容在动态情景中生成.对于一个问题,可以让答对的同学将他的解法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去评论,营造宽松有趣、生动活泼的思考气氛.在平时的习题课中经常出现笔者认为平淡无奇的地方,反而学生有很大兴趣,此时,教师不应该思维定势,制止学生的探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那怕是一点点不成熟的想法也是可喜的.在很多次看似平常的讨论中,能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方法,这绝不是教师事先能在教学目标中能设想到的.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成长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学相长的境界只有在一个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才可能实现.

例题如图2所示,两金属杆ab和cd长均为l,电阻均为R,质量分别为M和m,M>m.用两根质量和电阻均可忽略的不可伸长的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并悬挂在水平、光滑、不导电的圆棒两侧.两金属杆都处于在水平位置.整个装置处在一与回路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强强度为B.若金属杆ab正好匀速向下运动,求其运动的速度.

我在上课中给出最常见的解法:

解法一假设磁场B的方向是垂直纸面向里,ab杆向下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则ab杆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E1=Blv,方向ab.cd杆以速度v向上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E2=Blv,方向dc.

在闭合的回路中产生abcda方向的感应电流I,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

同学们马上就觉得很繁琐,此时可引导学生,寻找其他的更简单的解法.

解法二若把ab、cd柔软导线视为一个整体,因为M>m,所以整体动力为(M-m)g.

ab向下,cd向上运动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道量减小,据电磁感应定律产生感应电流.据楞次定律知,I感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即阻碍ab向下、cd向上运动,即F安为阻力.整体受的动力与安培力满足平衡条件,即:(M-m)g=2B2l2vR,则可解得v如上结果.应该说,此题到了这样的程度,已经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就在我行将结束讨论该题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我觉得还有方法,题目中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故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将转化为回路的电能,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呢”,一个很不错的建议.在这位学生的启发下,同学们以此为突破点寻找到解法三.

解法三整个回路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因其速度大小不变,故动能不变.ab向下、cd向上运动过程中,因Mg>mg,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将转化为回路的电能,据能量转化守恒定律,重力的机械功率(单位时间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要等于电功率(单位时间转化回路的电能).

所以有Mgv-mgv=E2总R总=(2Blv)22R,同样可解得v为上值.

由以上三种解法可看出,由于这道力电磁综合题,属多对象问题,可取用“隔离法”研究解决,如解法一;也可如解法二、解法三那样取用“整体法”研究解决,特别是由能量观点出发的解法三,明显简便.对于有灵活解题思路问题,能选用简捷思路,必然帮助我们对所学知有全面、深刻、融会贯通的认识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