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研项目经费审计

时间:2023-09-01 16:48:48

导语:在科研项目经费审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研项目经费审计

第1篇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的数据显示[1],从2002年到2015年,科研经费的投入逐年增长,2002年拨入科研经费为149亿元,2015年拨入科研经费增长至1244亿元,增长率734.90%。与此同时,科研经费的支出也逐年增长,2002年科研经费支出为141亿元,2015年科研经费支出增长至1069亿元,增长率658.15%。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规范科研经费的支出,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避免科研经费管理的失控,是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1. 科研项目的立项未进行严格把关,科研经费没有落到实处

目前,很多高校通过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申报争取横向或纵向科研经费,并将科研项目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高校科研质量的指标。在此背景下,出现相当多的高校申请的科研项目数量很多,但是有价值有水平的科研成果数量寥寥无几。由于科研项目有名无实,导致科研经费往往无法用到实处,更有甚者将科研经费中饱私囊,造成国有资产的外流。

2.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欠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科研人员申报课题的重要工作之一即编制科研经费预算,但部分科研人员并不具备财务知识背景,当然不可能对科研资金做有效的预算,且当前多数高校的科研项目立项成功后,往往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审批科研经费的使用,高校仅在财务上加以管理,甚至有些高校的财务管理更为简单,仅负责科研经费的下拨和报销,而忽略了对科研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因此,科研人员为争取科研项目,在申报课题时编制的预算,往往将重点放在如何通过评审专家的评审,从而让项目通过立项审批。基于此出发点,很多科研人员编制的预算并非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情况相去甚远,导致预算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3. “结题不结账”成为高校科研项目的普遍现象

近年来,急剧增长的科研经费带来了不断增长的科研沉淀资金。而不少高校“结题不结账”,不仅造成科研结余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而且造成固定资产无法得到及时清理,此外,反映在学校的年终会计报表上,在研项目及科研经费数据无法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无法发挥科研经费及固定资产应有的作用。

与此同时,不少高校科研项目验收结题后,科研负责人不及时进行结账,相关管理部门由于缺乏对科研结余资金的重视,也未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及措施,导致结余资金被随意支出到与科研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造成科研经费大量流失。

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事前事中审计的力度不够,相当多的项目仅仅停留在事后审计,无法及时纠错

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执行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事后审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发生问题时往往风险已经发生,无法采取补救措施,从而造成科研经费的外流及损失。

2. 受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限制,导致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难度较大,专业性不强

当前高校审计队伍的人才结构较为单一,审计人员素质难以满足审计项目的需要。科研项目涉及到的课题种类繁多,专业性也极强,而不同类别及课题的科研项目涉及到的科研经费开支类别差异相当大,需要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方能把握。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仅能将审计重点放在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上,而难以把握涉及到科研项目专业性方面的经费开支审计工作。如在对编制预算的审计工作上,审计人员往往只能将审计重点放在预算的真实性上,而难以对科研经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审计。且由于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往往是该领域的前沿,?对科研项目的设备购置审计往往仅能停留在形式审计层面,而无法进行设备购置合理性审计,从而导致很难进行实质性审计,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改进措施探讨

结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当前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科研经费工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开展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跟踪审计[2]

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通过事前、事中审计掌握科研经费的支出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监督和纠正,避免科研经费的挤占、挪用和浪费,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项目资金筹措情况、项目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项目资金绩效考核情况等方面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及建议,并监督改进。

2.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可以有效避免科研经费的滥用,为国家节省科研经费,通过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对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使用进行评价,从而确保绩效审计的客观性。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可从预算有效性、经费使用经济性、科研经费周转率、科研项目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建立,通过科研项目实际使用经费与预算经费对比,来对预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实际使用经费与预算经费的各项明细越接近,说明科研经费的预算越有效。用经费使用经济性来评价科研经费配置的有效性,完成科研项目的资金是否合理,如果一项科研项目能够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完成,则证明该科研项目能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经济性。如若科研项目在原有的进度计划内完成,科研经费及科研项目固定资产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周转,则该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周转率是灵活的、有效率的。如若科研项目达到了预期的科研效果,创造了预期的科研效益及价值,则该科研项目的效果是实现的,是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否则科研经费是浪费的。

3. 抓住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及效率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重点方面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合同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物资采购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而在每个方面均需抓住重点,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重点包括制度审计及活动审计。首先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适当性和有效性做出审查及评价,其次,审查经费支出、日常核算、经费结算和审核等是否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业务流程执行。

合同审计的重点包括签约前审计、签约中审计和签约后审计。签约前审计主要关注经费支出是否在科研经费预算范围内,科研资金是否按照计划到位,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对应该招标的工程进行了招标。,是否有将招标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情况等;签约中审计主要关注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一致,是否签订阴阳合同等;签约后审计主要关注合同执行是否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的约定。

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包括经费收入执行审计和支出执行审计。经费收入执行审计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科研经费是否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时收到,经费支出情况审计的重点主要集中实际支出与决算报表是否一致,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属于预算范围内,是否按照既定的标准使用,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

物资采购审计主要关注采购项目是否列入科研项目预算,应当招标的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招标,验收工作是否符合采购合同的约定,有关部门是否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关注是否存在通过虚假票据报销从而套取科研经费,将不属于科研经费预算范围内的开支如家庭开支等列入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等情况。

4. 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素质

审计人员执业素质的提升可以从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及建立外部专家库两方面进行。首先,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人员应不仅能运用财会知识对被审计项目的技术层面的检查,还应熟悉法律、工程、经济、管理、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而适应绩效审计等专业审计的要求。其次,通过建立审计专家库,由外部财务、法律、审计、金融的专业人士组成相对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审计,评价科研经费资金的使用效率,弥补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的短缺。

第2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3E”理论;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高校科研经费的“3E”理论源于政府绩效审计的“3E”理论,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即高校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本着成本最低化的原则,使科研经费达到最大化的使用。效率性,即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要尽量缩短使用时间,在科研项目得到充分研究的同时,科研项目的结题时间趋于最短化。效果性,即高校在对每项科研项目投资时,要尽量使科研费用得到最大化的使用,让科研项目发挥最大化的利用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

二.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构建

(1)科研经费经济性衡量指标构建—基于成本效益分析

所谓经济性,即在确保科研经费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下,使科研经费最小化。由于科研项目的分类不同,例如文科类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可能就是一项文艺产品,一项新的创意;理类科研项目成果可能是推导出一个经济衡量指标,一个计算方式等;工科类科研项目成果可能就是一项设计,如果这项设计出售即可获得专利资金…所以有些科研项目的产出可以量化,有些不能。为此,从投入的角度,笔者认为可以构建一项经济性的函数。如下:

一项科研经费涉及到的投入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是三个方面: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在这个矩阵方程式中,X1代表人力资源,x11,x12,x13,x14等代表人力资源的细化,比如涉及到项目参与人,这是直接人员,还有该科研项目的间接人员,比如该科研项目接触到的技术支持人员,交叉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财务人员,以及需要得要图书管理人员的帮助等。X2代表物力资源,x21,x22,x23,x24等表示为物力资源的量化。例如科研项目涉及到的专用设备折旧,公共资源占有,图书的使用,交通工具的使用等。凡是该科研项目涉及到的有形资源都可以归结到该方程式中。当然X2也应该包含无形资源。比如该科研出自哪个学校,该学校在该科研领域所处的权威性如何,这都会成为科研项目的阅读者重视,借鉴和采纳的影响因素之一。X3代表的是财力资源,这项资源主要只科研项目的下拨资金。x31,x32,x33,x34可表示为该下拨资金可以细化,及可能为科研购买的专用设备,公共资源的使用费用,调研费及科研项目组成员的餐饮费和住宿费,购买科研相关资料费用,上机费,资料印刷费及文具费等。凡是涉及到支持该科研项目所花费的资金都可以归结到这里该方程式所指的财力资源。

(2)科研经费效率性衡量指标构建—基于周转率指标分析

关于科研经费的效率性,最关键的一点,是否按时完成科研经费预期的时间安排。各个学科的科研项目所衡量的效率性指标相差居多。以下几点是针对不同学科来做具体的指标衡量。

理科类:理科方面的涉及到数据计算和一项科学项目的研发。就如生物化学而言,往往需要很多的专用研究设备。这时,该专用的固定资产可以引用企业营运指标的周转率来衡量:

①固定资产周转率=科研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平均余额=(期初固定资产+期末固定资产)/2)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科研项目期限/固定资产周转率

(科研项目期限指的是该项科研项目完成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期限,例如科研项目的完成时间是一年半,则该科研项目期限为548天)

②科研资金周转率=科研收入/科研资金平均余额

(科研资金平均余额=(期初科研经费+期末科研经费)/2)

科研资金周转天数=科研项目期限/科研资金周转率

(科研项目期限如上)

工科类:在工科类科研项目中,其科研成果可能涉及的是一张流程图,一副设计样本等。其效率性可以通过该科研项目的完成进度来衡量:

科研项目完成进度平均比=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数量平均值/科研经费下拨总和

(科研项目完成进度平均值是以科研项目投入资金总和除科研项目期限月数为计算基准,该计算得出的比率作为一个参照值,并将该比值与科研项目立项时的科研进度进行比较)

③文科类:对于文科类的科研项目,其表现形式抽象,而且不涉及到设备的使用。该科研项目的效率性往往通过科研项目的时间进度来衡量。

科研完成时间进度平均比=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时间/科研项目时间期限

(科研项目时间期限如上。将上述计算得到的科研完成时间进度平均比与科研项目立项时的时间进度表相比较)

(3)科研经费效果性衡量指标构建—基于投入、产出及转化为生产力能力分析

科研经费的效果性是科研项目发起的最直接原因,在整个科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效果性从狭义上讲该科研项目是否能得到最初的科研目的,从广义上能否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下几个方面就是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类别做具体的分析:

理工科类:还是以生物学为例,一项科研项目可能是研发一种生物或调制一种治愈某一疾病的药物。在衡量这种情况,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取得科研收入,那么衡量该科研成果的效果主要是该科研成果就是它的科研收入。

效果比率=科研产出收入/科研投入成本

(若该比例>1,则说明科研项目的投入成本得到补偿,该比例越大,说明该项科研项目的效果性越强;若该比例=1,则说明科研项目的投入成本刚好得到补偿;若该比例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该科研研发的这种生物或药物给医学领域或生物领域带来了医用价值,体现了它在应用科学方面的贡献,从长期来看,带来的效果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投入使用,大规模的生产必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规模效益和经验曲线,也就是科研转化为生产力。

文科类:针对效果性的衡量,文科类较为抽象,很难用量化来评价。所以定性分析文科类科研项目成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生产力角度而言,文科类科研需要经过的较长的时间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所以在评价文科类的科研项目时,可以运用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在评价文科类科研项目是可以借鉴德尔菲法,将科研课题发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让专家在阅读完该课题之后匿名评价是否有价值,是否具有突破性意义,是否能在文化建设上具有重要的贡献意义。(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本文属于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度在校学生科研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柴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审计体系研究》[J].审计月刊.2006.2.

[2]李建勇.解析困扰科研经费审计的几大因素》审计月刊.2006.12

[3]胡明友.《开展高等学校科研经费审计的研究》科技广场.2011.10

[4]胥胜利,吴盂珠,谢小红.《科研经费审计应把握的重点和审计方法的改进》审计月刊.2006.10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在新时期如何就高校的科研经费进行强化管理,科学规范地将科学经费发挥出最大作用,对提高科研经费的实效性意义重大。这些因素往往会直接对高校的科研质量和科研工作者工作的水平和积极性产生影响,进而对高校科研事业发展产生进一步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使之更加规范化、常态化。但是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看来,在一定程度存在着一些管理制度上的欠缺,管理工作也缺乏效率。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高校可以更好的对科研经费进行强化管理提供借鉴,促进高校顺利的开展各种科研活动。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首先是过度的行政化,多数高校的科研经费由其主管行政部门所掌管,科研经费的各种相关审核环节都是主管行政部门进行操作,各种科研项目几乎是在行政命令之下进行的。其次是科研经费的预算在管理上缺乏科学性。科研工作者在财务知识的积累上明显短缺,导致课题研究经费的预算编制不标准,对科研经费的成本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来。最后是科研项目的管理没能和科研经费的管理相对应起来。实际的科研项目开展之后,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该项目,但一般不会对项目的科研经费进行同步管理。

另一个问题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上管理不够严格。在当前科研经费的使用中呈现出福利化趋势,高校科研项目以及科研经费上的拨款是衡量其业绩高低的重要指标。但是一些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对待所有合法票据都给予报销,并不要求工作人员对这些票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核查。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够严格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一些科研项目的责任人缺少经费管理经验和知识,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且多数情况下一个科研队伍有可能在同一时期兼任不同科研项目,导致科研经费的交叉使用甚至挪用现象。当科研项目进行收尾工作,科研经费结余的管理也不够严格。

再有一类问题是科研项目中资产的管理漏洞。科研项目中对高校的固定资产利用不足,使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以及通过科研项目构成的固定资产是科研固定资产的组成成分。虽然在科研项目的固定资产购买时已经进行了登记并记账,但是实际上在项目验收手续上和项目的日常管理中都不够严格。科研项目的无形资产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其中包括科研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相关版权等。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包括了专利申请费和出版费等。科研项目的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也不高,高校中一个科研项目结束后,科研成果一般再无人问津,这就造成现实生产力的水平低下问题。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法治渗透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实践可以从强化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着手,用事实案例进行指导。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的法治建设中,应当对各种违法违规操作进行责任确定。一般在科研经费的违规消费方式上有通过购买设备、购买个人保险、旅游消费等一些途径,还有送回扣和合作研究分赃等更加恶劣的行为。这些活动中涉及到的经费形式有贪污资金和虚报冒领,套取资金以及经费的吞占等。对这些违纪行为应该进行立案调查,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对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法纪道德教育,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纪律觉悟。其次是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再次明确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和科研项目责任人在科研经费上的使用和管理中的分工。对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权限进行确认和限制,要求其站好自己的岗,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管理工作,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方法,而评价工作也需要全面真实的数据支撑。主管领导应当将自己的绩效意识进行强化,并转达给下级工作人员,加大考核所占的比重,对科研项目开展的前中后全过程进行绩效检查,并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好坏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审计

科研项目进行中所产生的科研费用可以划分为科研期间的费用和科研项目成本、业务费以及科研管理费用。各部分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项目要求或者项目相关合同中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人员的经费使用,在多数高校设置的比例中仍然是最高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应该多学习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方法,鼓励科研教师通过研究来争取更多的报酬。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离不开审计监督活动,在过去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我们一直采取了粗放的内控制度,以课题负责人为经费审计责任人,缺乏了详细的内部审计施行办法。从完善高校财务审计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定期对校内的每一个科研项目进行内部审查,这样做可以及时发现科研经费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解决。坚决防止预算虚假汇报,科研经费被套取的行为。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应该独立进行,对科研项目的每一笔支出进行记录,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科研项目开展中的相关试验报告和数据以及原稿等资料要有统一的整体和保存,以备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步核查。同时也要积极的开展事前审计,强化科研项目的预算审批工作,做好科研过程中的审计同步。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及其使用的合理性都对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科研项目人员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也会产生作用。高校学风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也会因为科研经费的管理质量而发生变化。因此,高校各相关部门应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及时的解决,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内容

一是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如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科研项目编报是否出具虚假决算等。二是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如科研经费是否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合规性等。三是管理机制的建立情况。重点关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健全,如科研经费用于设备采购是否实行政府采购,用于项目建设的是否执行招投标法规定的程序等。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立项时预算编制不合理部分高校科研课题负责人不重视经费预算的编制,编制的项目预算缺乏科学性。确因实际需要必须调整科研经费预算时,不按规定变更程序报批,随意调整预算。导致科研经费实际经费支出与项目预算偏差较大,无法按合同约定执行预算,不利于科研经费的精细化考核和监管。

(二)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不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科研经费支出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对经费支出合理性判断缺少依据,费用的相关性认定困难。二是部门间配合不够,财务处对科研经费的筹集及用于哪个方面缺乏足够了解,只能是履行简单的报销手续,对科研经费的合理性无法把关,导致超标准超范围列支经费现象存在。三是科研经费结余比例高。由于科研项目合同签订与经费拨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部分项目负责人重研究、轻报账,项目结题验收后,不按规定进行财务结账,导致合同预算执行率偏低,结余金额较大,不能及时结账。

(三)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一是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涉及高校的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等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针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项业务控制与监管,造成高校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职能的缺失。二是高校没有开展科研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审计。高校科研审计多为事后审计,尽管也能发现问题,但却不利于及时改正错误,难以发挥内部审计过程控制作用。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一)强化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一是科学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在项目申请时,高校财务部门要协助科研项目申请人根据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规章制度的预算,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真实性。二是杜绝预算随意调整,维护合同的严肃性。科研项目预算一经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应按规定履行相关的调整程序。为了保障资金安全,督促项目承担人按批复的预算内容安排科研业务支出。可以通过合同形式约束科研活动,严格要求项目负责人全面履行科研合同,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对违约的科研人员应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定期分析通报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确保科研经费收支平衡。三是完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科研项目财务验收是项目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完成后,对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价,合同通过验收,意味着合同任务已经完成,不应再发生成本费用。项目通过验收后,应及时结账,完成账务处理。

(二)规范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一是高校科研经费应当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高校要完善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制度,杜绝虚假票据,严格执行公务卡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二是高校科研经费各项支出必须严格依据经费预算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列支,严格外拨经费审核,严禁以任何方式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以免造成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影响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科研管理任务繁重的高校可以设立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机构,有条件的项目负责人根据需要可安排科研秘书,协助完成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相关工作。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支出应该采用项目明细账核算,避免几个项目的费用混杂在一起,对科研项目的验收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不便于科研项目效益考核体系的建立。

(三)建立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科研经费审计方面,主要以外部审计为主,而且多为科研项目的结题审计。为规范科研经费支出,高校首先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运行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应加强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审核、经费支出管理以及项目结题财务审计等资金安排及使用的全过程审计。再次应建立内部控制联动机制,确保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现问题,联动机制随即启动。最后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且应从完善制度层面提出整改意见及建议,彻底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内部层层把关保证科研经费的合法合规使用。

第5篇

一、制约科研经费有效管理因素

(一)科研经费内控制度的全面缺失 部分课题申请人可能种种原因不能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没有制定一个科学的预算,后期的修改也没有到位。同时,在审计过程中流于形式,使得科研经费内控制度的全面缺失。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管理较乱。课题结题后,出现了并不及时进行财务处理,而是长期挂账报销费用的现象。结题不结账的项目占用了资金,造成了资金沉淀,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缺乏考评制度,科研活动的社会服务意识缺失。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各高校的党政主要领导,特别是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的校长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分管财务、科研工作的校级领导必须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

(二)科研成果成果转化率低,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理想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为20%,而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不足5%,各种高校和科研机构针对成果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包括对成果的各种奖励。但是目前成果往往停留在结题报告或者论文这种形式上,这种激励评价机制的结果只能是“闭门造车”,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严重背离。必须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三)科研评价指标量化困难,不具备可操作性 很多高校衡量科研用了这样一个公式,公式为:有效资金率=已完成课题的实际使用资金量/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数。界定实际使用资金量存在问题,参与人提出的费用申请确认难度大,存在大量结题不结账的课题和结账不结题的课题,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个部分,成本效益率只涵盖了前者,后者是科技活动积极外部性的作用,量化衡量很困难,但至少可以证明:科技成果的实际效益要大大超过直接效益,这是“站在巨人肩膀”的力量。

二、效益审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程序

由审计部门制定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审签分类表,对不同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具体分类见表1:

对不同审计项目进行分类后,由项目负责人提交,具体流程如图1:

三、科研项目效益审计方法

科研项目效益审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审查科研项目是否按规定的结题完成,科研项目开始运行后能否正常运营,是否达到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2)将资金预算与科研项目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科研项目成本和费用的高低,是否有因决策失误、规划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善等造成的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综合评价科研项目是否经济、节约、有效。(3)通过对科研项目项目回报率的指标分析,评价科研项目投资的获利能力或者价值。(4)对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做出评价。

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以及审计部门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四、科研项目绩效审计标准

科研项目绩效审计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国家颁布的建筑法、招投标法、会计法、审计法等。(2)国家、行业、地区性的有关标准。(3)专业机构研究或制定的专业标准,如定额、标准消耗等,行业或地区平均水平、先进水平。(4)具体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概算书、合同、协议。(5)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标准。如就业率的提高、产值的增长、资源利用的提高、收入的增长、自然环境相关指数的变化、自然灾害损失的变化等。(6)上级部门制定的目标、计划等。(7)被审计单位如学校的二级学院制定的一些控制制度、管理指标等。(8)审计机关制定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谭红梅、张经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年第1期。

第6篇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管理漏洞不但有损高校形象,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未树立经济业务风险防范意识。近年来,高校频繁参与各项科技活动,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违规违法使用科研经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违规套现、利用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漏洞假冒学生名义领取劳务费等,导致科研经费并未完全用于科研项目本身。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科研经费支配过程监管缺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科研经费存在变相私有化的情况,高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业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科研经费落实到位以后扣除相应管理费用,余下经费则交由科研课题小组进行支配,在一定程度上过分放大了科研资金的支配权力。二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起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制度,但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仅仅对部分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作出书面解释,对于具体执行步骤以及违反制度应承担的责任并未作出明确规定,致使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预算管理存在缺陷。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对预算支出尚无科学的定额与标准,对科研项目的申报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流于形式。例如针对各项报销业务,忽视了对科研经费具体使用情况的有效分析与评估。财务部门只能片面了解一段时间内资金的收支与结余情况,无法对成本进行全面核算,对科研资金的状态、结构不能形成系统分析,资金使用效益更无法考核,最终导致科研经费预算不准确、财务信息存在缺陷,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发展受阻。

(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监督工作存在疏漏,力度也有待加强。第一,高校科研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不够,难以配合支持、帮助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第二,高校审计部门属于学校二级单位之一,与学校其他部门均存在一定联系,外部审计与之相比独立性更强,这也是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中的主要缺点。第三,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缺乏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及合理性的评估分析,过于注重事后审计,且审计力度深度不到位,审计报告实际价值不大。第四,内部审计方法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与科研专业领域的长期有效沟通机制,难以对材料设备以及相关管理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做出准确预判。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普遍采用以账目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很少运用统计抽样技术,加之审计人员凭借主观经验办事,对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运用更无从谈起。第五,在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普遍采用“课题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要证明各项支出均用于科研课题难度较大,也给审计工作造成困难。

二、高校科研经费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一)树立经济业务风险防范意识。

1.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制。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管理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因此建立完善可操作的经济责任制是避免问题发生的最佳方式。财政部、教育部此前联合规定,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过程中,要明确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科研项目负责人三方的职责与权限。各高校的主要领导必须对经济责任制引起重视并加以落实,科研管理部门切实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有义务配合财务部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有关事宜;高校财务部门应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协助指导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预算,同时发挥监督职能,确保在预算范围内合理使用经费,在科研项目全部结束时对该项目进行决算审查;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与决算则由项目负责人落实,应根据有关规定来使用经费,且有义务配合相关单位的监督审查,按规定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和结账手续,并负责承担关于该科研项目经费的一切法律与经济责任。

2.建立内部授权审批制。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会计控制,除建立经济责任制外还需要配套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内部授权审批制度,以此来明确划分授权审批的责任、内容及权限等。同时建立紧急重大事项会签制度与集体决策,由相关负责人和部门进行联合审批。各管理部门在业务办理、职责行使过程中应严格遵照授权审批范围,禁止超标和越权审批。通过这一制度能尽量减少人为主观意识带来的不良后果,确保预算有效执行,防止。

(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1.财务人员参与经费预算编制。要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必须让财务人员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编制工作中来。让其运用专业眼光与理论知识,结合以往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来协助有关项目负责人进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确保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更为全面合理、注重细节。

2.加强控制预算执行过程。运用会计软件能辅助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的目标,以某财务管理系统软件为例,可以根据项目预算书的内容对各项经费支出予以额度设置,当该科研项目进入报账程序时,财务工作人员输入支出科目即可,而相应的额度限制则会自动提示,对超支现象予以控制,严格把关资金的使用方向。由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其自身特点,因此许多会计软件除去基础功能之外还能生成项目分析、科目分析以及预算分析等诸多财务分析表格,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及可信度。

3.建立健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各高校财务部门应对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如资金使用效率、资金使用方向;从以核算为主转变为以管理为主,并且对各类财务报表数据予以筛选分析,兼顾考虑高校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资源共享、费用合理分摊的最佳方案,推进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同时弄清楚科研投入与实际收益的比例,对该项目的效益效率等情况作出系统的科学评估,使得科研资源利用实现最优化。

(三)提高内部审计监督质量。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质量,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供服务,促进其良性发展,适时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查方式加强监察力度,并进行常态监督。提高审计频率,将监督步骤提前,将传统的事后审计逐步转变为事前科研经费的合法合规性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合理有效性审计,便于尽早发现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科研资金安全。高校的主要领导应重视审计阶段发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严格处理有关责任人,确保审计监督职能落实到位,保证高校内部审计独立不受干扰。与此同时,高校应逐步向审计“外部化”转型,聘请有资质的审计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合理利用外部审计经验以及专业人员较强的分析观察能力来发现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四)加强高校审计队伍建设。优秀的审计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学识,具备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任务是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和工作能力强的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入行门槛,要求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确保审计质量。应注重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和相关职业教育。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与高校财务和科研部门紧密配合,实现对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

三、结论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对策

自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科技投入日益增加,科技事业发展空前绝后。高校是开展科学创新工作与学术研究的主战场,大量科研经费投入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后勤保障支持,呈现出资金量大,来源渠道多,使用时间跨度长等特点,但与此同时,科研经费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因此,为了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使科研经费能够真正为科研做贡献,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内审机构的作用,减少审计风险发生,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已成为当前内部审计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围绕科研经费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程序,是否合规合法,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学校资源,是否实现科研目标、创造效益。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开展学术研究的两个主要阵地,如何将内部审计工作融入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对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至关重要,开展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是大势所趋。当前,面对着高校科研经费数量和规模如“井喷式”增长的实际,监督管理却滞后乏力,不可避免导致高校科研经费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加强内部审计,促进制度健全和有效执行,确保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在目前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有利于加强高校的职能部门强化对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科研管理部门在内审部门及内控制度联合约束下,会逐步开始从长远利益考虑关注科研经费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和漏洞,切实保证对科研经费的有效监控。

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部门机构管理不完善

高校的审计部门无论在机构设置还是在人员配置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出现了与其他职能部门分担审计职能的情况;对审计职能不够重视,专职审计人员不够专业;高校主管审计的领导层级较低;高校审计部门受到种种管制,难以充分发挥审计独立性等。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内审职能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的发挥。此外,高校的荣誉、排名与获取的科研经费密切相关,因此,很多高校的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不合理的项目支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科研审计丧失真实性。

2、审计时效性差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大多以事后审计为主,由内部审计部门在项目结题后对科研经费业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查、监督。事后审计虽然能发现问题,但是缺乏对科研项目的全程追踪调查,不能及时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审计时间的滞后会导致既成事实难以及时整改,顺利结题受到重重阻碍。要想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审计就应介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审计,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咨询与服务功能。

3、内控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内控机制薄弱,呈现出“三级内控失效,项目级内控没有,院系级内控虚设,校级内控乏力”的局面。完善的内部控制从根本上保障了科研经费安全和有效使用,同时内控制度也是科研经费审计的重要依据。此外,内部审计一般停留在审核报销票据层面,无法对内控进行全局把握,重点不突出,审查不深入,并且审计人员并没有全程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也就无法对一些支出是否真正应用于科研工作中给予准确的专业判断。因此,资源有效利用和项目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内部控制,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会减少审计的工作量和降低审计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4、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的矛盾性

就当前面临的实际情况来看,科研项目数量增多、经费资金量增大,内部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短缺的内审人员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项目审计需求;此外,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同一时间大量科研项目集中送审的现象,在这样审计工作量如此之大,人员又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审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如何协调有限的审计资源和繁重的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性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5、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

当前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对科研经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而忽视了对效益性的审查,致使科研经费在使用管理上出现了漏洞。因此不适宜的审计评价标准会弱化审计的监管职能,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是有效开展科研审计的依据和前提。

三、突破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困境的对策

1、加强内部审计机构部门管理,发挥内审的独立性

首先,明确审计部门职责,做到各职能部门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审计部门要严把监督审核关,并密切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将预算支出控制到位。为使高校审计人员对科研知识掌握更加专业化,审计部门可以分派审计人员到科研机构参加培训,接受科研专业知识,增强审计人员对整个科研项目的宏观把握,使得审计工作更加适应项目发展,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高校的审计工作往往受到行政部门的干预,使得审计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因此审计部门要熟习科研经费财务报销制度,并此对项目支出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独立检查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审计部门应积极与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协作,对科研经费进行联合控制,在项目进程中,对科研经费事项进行仔细校对,遇到含糊的账目要及时与项目负责人沟通,提出疑问并且要求解答。

2、加强科研经费审计的全程追踪控制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要与科研项目的实施相结合,因此应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审计体系,形成全过程跟踪审计,这样便于在项目进程中实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整改,增加审计的时效性,充分体现内审工作的灵活性,发挥了内审工作的监管职能,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促使科研经费得到合理规范使用,保证科研项目有效运行。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净化高校的内部审计环境。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可以降低审计风险,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奠定基础,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充分贯彻执行。其次,高校要做好科研经费审计的宣传工作,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认识,学校各部门都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减轻审计人员工作压力,同时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第三,高校应建立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组建专业的审计团队,购置先进的审计软件,共同创造和谐的科研经费审计氛围。第四,不断完善“校级、院系级、项目级”三级内控制度,促进三级内控得到落实。第五,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的监督管理作用,保C科研经费支出规范有效。

4、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高校应配备一支知识全面、结构优化、专业素养高的内部审计队伍,并提供充足的审计经费。学校应扩大审计后备力量储蓄,重视对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可通过聘请校外审计专家方式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引导审计人员向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并鼓励内审人员开拓视野,不仅学习国家最新的财经方针、政策,还要熟悉会计业务知识和计算机技能,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程序,全面掌握科研管理知识,充分了解科研经费管理的全部流程,对每一笔科研项目经费支出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5、构建科学的科研经费绩效审计体系

绩效审计的核心是指标,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效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科学的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根本条件。科研经费的审计内容不仅体现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上,还体现在效益性上,如经济和社会效益。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建立科研经费常规绩效评价指标来衡量科研项目的综合效益,比如年度科研收入完成率、年度科研支出完成率,科研成果转换率等。设立评价指标应立足于我国高校实际,利用一些财务标准、经济指标和一些非财务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机制能促使科研项目负责人真正在科研上有所作为,将科研经费切实用在刀刃上。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关系到高校科研事业能否顺利运行,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科技进步。因此,高校管理部门要不断提高认识,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创新内部审计制度,净化内审环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保证学术研究合理有序进行,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参考文献】

[1] 郑克强,林星,沐得力.关于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考.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1)53-55.

[2] 吴小玲.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创新.中国市场,2016(29)245-246.

第8篇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科研经费; 内部控制; 审计监督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科技驱动战略向纵深发展,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广,项目也越来越泛。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主渠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纵向科研项目,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横向科研项目,以及其他带有科研性质(包括本单位)的资金投入,如高校引进人才资助、科研启动费、项目配套费、课题预研(扶持)费等。大规模的科研经费的注入,为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流是健康的和积极的。但是,这些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科研经费的使用严重游离既定的用途和范围,用于个人或集体活动、福利发放,视为单位或个人创收,自由支配;科研经费积压或长期闲置,科研项目重复申请,一项内容同时申请多个项目,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的项目反复申报,将原有项目改头换面再度申报等,导致科研资金严重损失浪费;科研经费使用违反财务制度规定,频发违法乱纪现象,如挪用、贪污、套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公款私存,假发票、假票据、巧立名目虚假报销等,将科研经费作为小金库,用于“三公”(出国、用车、公务招待)消费;有的高校和有的项目主持人(及相关团队成员,下同)将科研经费用于质押、作经营资本金、炒股和炒贵金属等,用于购买(含首付)和装修商品房、买车、修车和保养车辆,用于家属国外学习与旅游,个别高校甚至与有关单位签订假科研协议,借科研经费之名洗钱和转移资金,如此等等。这些现象绝非个别高校的个别现象,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实,有的高校特别严重。最近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十五个典型案例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沛清私存公款、套取科研项目经费案就是典型一例。近年来各地方审计机关也对部分高校进行了财经法纪审计,审计发现的科研经费弊案、串案和窝案越来越多,有关责任人已受到纪律和法律的惩罚,但是这种现象仍有继续蔓延之势,故对科研经费实施有效管理控制和严格审计监督势在必行。

二、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个人原因与单位原因,认识原因与制度原因,管理原因与社会原因等。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和科研项目主持人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科研项目是主持人经过努力争取来的,科研活动是个人劳动贡献,是不可复制的智力创造,理应得到补偿,认为科研经费是补偿其贡献的主渠道,认为只要主持人完成了科研任务,科研经费的使用理应由主持人自主支配,即留有一定的自由使用空间是正常的和合理的,否则不利于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故明显放松了对科研经费的控制和管理(而高校的其他经费,如业务费、办公费等没有放松,所以使用起来较科研经费要规范得多)。

第二,高校由于拼科研,鼓励教师多拿项目、快拿项目,也有意无意地给主持人一些“甜头”,所以有章不循,有规不守,认为科研项目申请标书虽规定了经费的使用范围和用途,但实际操作起来肯定存在差异,因此给主持人自由裁量权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等于给主持人乱用经费贴上了合理化的标签。这也是目前科研经费游离使用范围和标准的重要原因之一。申报时,主持人只考虑项目论证和如何拿下项目,而对经费使用考虑不周,也是导致后来使用混乱的原因。

第三,高校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失去应有的监督和控制,成为主持人的“自由王国”,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高校只问主持人有无结项,有无发表相应的论文,只过问成果,而不问过程,更不过问经费,仿佛只要有成果就一俊遮百丑,能够容忍一切,这种思维和管理体制不能不说是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违法乱纪的温床。管理和监督的失控还表现在:一般科研项目的主持人,特别是重大或重要项目的主持人都是本院校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有的科研项目负责人本身就是学校领导,学校对这个群体的管理和监督往往难度较大,对其一些出格行为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或迁就的态度,这就毁内部控制与管理于无形,也起到很糟的“示范”和“引导”效应。

第四,财务报销中缺乏有效的把关。财务是科研经费使用的总开关,由于财务部门怕得罪人,怕影响科研人员积极性,怕领导怪罪,对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票据听之任之,使科研费用报销中假发票盛行,科研人员可以轻易地虚列业务,骗取资金,使一批科研人员通过项目发了财,搞乱了科研经费管理秩序。有的高校财务人员曾经向领导提出过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问题,但领导不重视、不发话、不作为,财会人员也不愿意说多,怕“干涉学校主流业务”、“影响学校科研发展”,只要领导点了头、签了字,什么都给报,长此以往,积重难返。

第五,内部审计缺位。审计监督是规范科研经费合理使用和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有的高校内部审计形同虚设,没有健全的审计机制,对发现的问题不闻不问,没有及时制止和问责,使上述问题愈演愈烈。有的学校尽管制度上规定重大业务(报销)要经领导签字或需要内部审计介入,如用科研经费购买仪器设备、聘请外部专家、大量发放劳务支出、与外单位联合设计攻关等等,这往往是违法乱纪的多发和频发部位,但是如果审计监督主动退出,就等于制度规定没有落实和检查环节,制度执行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与审计的若干对策

如何杜绝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频生乱象,还科研经费本来面目,真正发挥高校科研经费强化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的应有作用,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培育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职业道德。从事科学研究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崛起,而不是通过科研发财,赢得薪金外的第二份收入。高校教师应遵循基本师德规范,对所掌控的科研经费,对纳税人血汗钱负起应有责任,不仅要完成科研任务,而且要管好、用好科研经费。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组织正面学习和宣传外,对科研经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也要进行通报批评警告,以营造健康良好的科研氛围。

二是明确科研经费的性质,它属于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即使是私营业主设置的横向课题,其经费进入了学校大账便成为公款,不得随意占用、挪用和化公为私,要像管理财政资金那样管好和用好科研经费,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各教师应有高度责任意识。在项目立项时,项目单位、学校应与主持人签订责任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范围、用途和责任,对违法乱纪的责任和后果也应在项目书中一并告知。同时,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应是相对刚性的,不留自由活动的空间;对经费使用的自由裁量权应压缩到最小限度;对科研过程中进行预算变更的,要严格把关,严禁将“死钱”变活钱,将公款变私款,将科研经费变为“接近生活”的经费。

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高校对科研经费应制定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控制不合理、不合法票据的流入,加强程序控制、手续控制、纪律控制和信息控制,将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连同项目完成情况一并列入考核和评价范围,将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乱象控制于萌芽状态。

四是加强财务监督,即建立健全柜台监督制度,对不合规的票据、不合规的业务、不合理的支出,坚决退回不予办理,对屡查屡犯者要通报批评,并适时采取控制报销、冻结经费、暂停使用等措施以示警告,对违法乱纪行为应通知纪律检查部门予以戒免,情节严重者应停止项目执行。

五是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高校内审部门应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规范性、合法性实施审计监督,特别是对经费多、跨期研究、多单位参研的项目要进行更加全面、及时和连续性的审查监督,为科研项目健康运行保驾护航,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信息反馈制度,将有关审计信息及时反馈给主持人本人、科研管理部门和有关校领导,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明显违法乱纪现象的人和事,要进行审计追究和问责,以构筑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健康有序运行的预防、教育、惩戒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审计署公布15起违法违纪案件处理情况[EB/OL].人民网财经栏目(.cn),2013-10-09.

[2] 谭红梅,张经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J].财会通讯,2009(1上).

第9篇

本文分析了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要合理编制课题预算;重视科研课题的财务确认;加强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审核;加强科研课题医院匹配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课题经费科研本管理;搞好科研项目的财务验收工作;做好科研项目结题后剩余经费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措施



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加强、加快医院科研工作步伐,以科技进步来推动生产力,实现科技兴院,是医院建设所奉行的宗旨。为配合医院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进一步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改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的现状,为科研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相当多医院的财务部门对本院科研项目管理不能充分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财务管理中往往流于具体的财务核算,而对于内控制度完善、制度健全等方面所投入的精力过少,殊不知这才是强化管理和监督的根本。只有通过完善的机制保障才能做到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

2、在课题预算、中期进度、科研结题等重要环节财务部门不能有效参与

首先,财务部门不了解课题的预算执行情况,无法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控制,只能在课题经费收入、支出时被动的做账;其次,在课题中期不能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以便及时提醒项目负责人把握项目执行情况,出现有的科研项目不能及时启动或中期延缓,给以后科研经费的拨入或使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前期经费使用量过大,造成后期经费量不足甚至透支,给项目的完成造成困难;第三,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或者虽有制度但没有认真执行,造成科研经费的支出不尽合理,财务部门对医学科研项目的性质和开支范围不明确,在日常核算中,容易出现经费开支不合理,甚至出现科研经费被套取、截留、挤占、挪用等种种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现象。第四,科研经费所购置的资产使用和管理情况不佳,课题组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药品、试剂和耗材往往是课题组自行购置,没有经过正常出入库手续或者只是形式上虚入虚出,这些资产处于失控状态,其使用状态和使用效果无法评估,也容易造成损耗甚至流失。第五,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处理没有明确规定,有的课题结余长期挂账不处理,给正常财务工作造成困扰。

3、科研项目管理负责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发挥财务监督效用

当前,大多数医院的科研项目管理采用“课题制”模式,即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形成资产、项目成果进行全过程管理。由于管理者对科研项目效益性的高度关注,通过上项目争取了大量科研资金,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资金来源,医院也往往一路绿灯,在财务管理的细节方面不做过多追究,会计处理上出现科目设置不合理,收入支出完全按照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进行核算等现象,甚至有的单位将科研经费作为代管经费性质进行管理,完全脱节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机制之外。

4、项目执行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有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由于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分开,往往导致两个部门管理中的脱节。一方面,项目管理者在项目资产购置、人员劳务分配、外购协议、及对外合作开发等管理中掌握一手资料却不能与财务部门及时沟通,致使经费报账过程中,财务人员因为不了解项目情况难以区分哪些属于该项目支出,哪些属于协议购置资产,资产产权归属是否合理等,致使财务处理不当,最终导致会计资料失真。

5、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手段滞后,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

现阶段医院科研财务管理,必须适应高速运转的市场机制。如果还仅仅停留在审核、报账、决算等传统管理模式领域,是难以准确用财务手段反映出项目的效益效果性的。

6、审计监督不到位,审计作用未充分发挥

审计应该成为财务监督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论审计工作以何种形式存在,都应确保审计人员独立、公正的开展审计监督业务,对于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这一点犹为重要。

二、加强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措施

改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混乱现象,提高医院、教、研的综合水平,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和责任心,加强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本文从科研课题的预算编制到科研项目结题后剩余经费的管理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合理编制课题预算

各科研课题组应本着“保证目标、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合理编制预算,科研课题项目预算应及时报财务科备案,作为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报销时审核支出范围的依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应有效参与,发挥财务的监管职能,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合法性。

2、科研课题的财务确认

科研课题确认后,课题组应向财务部门提供以下资料:课题的申请与批复;科研课题的可行性报告;经批准的课题预算;课题拨款及医院匹配经费的有关文件。以上资料作为该科研课题建账的原始依据。

3、科研课题收入的确认

医院各级各类的科研经费,都应收入到医院账户,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严禁任何部门设置账外账;财务部门在收到外部转来的科研经费后,应及时通知科教科,由科教科对经费来源进行确认,并注明科研经费的级别。如为新建科研项目,科教科应根据所属类别进行编号并建立课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