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个性化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01 16:48:53

导语:在个性化教学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 教学活动 设计

一、前言

个性化教学是基于学生个性、兴趣的需要开展的教学,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过程。它强调了人的多样性、独特性,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这种独特性就是“个性发展”。有人调侃大学校园学习:上课的时候,清醒的学生没有发呆的多,发呆的没有睡觉的多,睡觉的没有玩手机的多。对此说法,作为高职学校教师,我虽不完全认同但也深有体会。这些固然有学生学习意识不够,学习懒惰的原因;但是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课堂对学生有多少帮助,有多少吸引力,他们是课堂参与者,还是只是为了学分无奈的作为了课堂教学的道具。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强调了人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因此教师如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差异性,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每一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坐标点,那我们的课堂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本文以高职高专《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论述基于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理论基础

这里首先对多元智能理论及个性化学习理论作一概要阐述。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著作《心智的架构》中首次提出的并着重论述的理论。 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八种智能要素组成,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力因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优势,这种智力可以在实践中明显的得到体现和开发。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个体智能的差异化。由于该理论的内涵和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十分契合,国内教育学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同时该理论为个性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阐明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为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与指导。

个性化学习是当代国际教育思想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美国当代所提倡的个性化教育还是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以“个性化养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改革,都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和个性的张扬。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些都说明无论东西方,无论时代变迁,教育的本质就是回归到对人个体生命的提升。该理论强调从学生个性特点及发展强能出发,采用恰当的方法、手段、起点、进程和评价方式等,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这一学习过程既是个性的展现养成,也是个性的自我实现和追求的过程。当今社会崇尚张扬个性,提倡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建构个性化的课程观

传统的课程设计一般是面向少数精英,侧重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忽略了部分学生的其他优势智能的发展。这种学校课程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而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则完全追求每一个学生的基于个性之上的发展.通过学校教育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考虑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学习风格的独特性等因素,通过多维度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学生课程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多视角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提升自己。

四、课程分析

专业:工商管理

课程:统计学基础

课程定位:专业基础课程

《统计学基础》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时代,数据的搜集和处理尤其重要。本课程既介绍具有通用方法论性质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又介绍社会经济领域所特有的一些统计理论与方法。因此,本课程的开设既为学生学习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服务,同时也为日后学生进入工作单位所需的社会经济统计工作提供有力的知识保障。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统计工作过程,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调查实施、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等技能。

五、教学活动设计

统计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时常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搜集与统计相关的新闻资料,也鼓励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并通过网上展开问卷调查,课程终期我们会安排学生外出参与社会统计实践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我始终秉承这些原则:教学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基于个体自主学习,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基于师生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基于对问题的探究。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教学中的沟通技巧,做到教师指令的传递简单明确,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目标及过程;课堂的沟通交流要做到及时的反馈,做到信息传递的双向性;注意沟通中的同理性及非暴力沟通。以下是我在《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常见几种教学设计,为了直观说明每一种教学活动,特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述。

此外需要指出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的三点问题:第一,关注学生学习的基础、学习状态、学习外的情绪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形式;第二,注重学习过程的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彼此之间教学内容以外的互动交流,我时常与学生交流人生观点、社会热点话题,以此激发他们的情绪,同时也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人生正能量;第三,适度地给课堂留空白。现在课堂教学设计提倡粗线条生成性课堂,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空,让他们完成对知识的整合,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但留空白并不代表教师责任的“空白”,最好的教师是学生能够做到的时候你需要隐身起来,当学生需要你的时候要及时出现。

教学活动的开展关乎教师的一言一行,有时课堂中教师的一个感叹词都会让课堂生机勃发。每一个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体就有区别与他人的很多个不同,即使有再好的教案、课件,每一个教师对他的演绎都是不同的,何况还有时间、空间、受众对象的千差万别。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多钻研,勤思考,广借鉴就一定能找到自己创造性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董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3]唐宗明.大学生合作学习教学设计与评估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04):62-65.

[4]鞠文.略论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3):120-121.

第2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设计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在所有医学类高等院校中,有机化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医药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类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型思维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有机化学实验综合改革,是有机化学实验教改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演示型及验证型实验,学生印象不深,且无法通过深入的实验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设计型实验可将教学中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本身,学生通过课程自主学习,在未知结果的前提下设计实验过程,然后再通过实验完成自己的设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创新思维的影响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中,一般针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会设计一个或多个实验,上实验课前进行演示或对实验进行讲解,学生只需严格按照教师的实验设计开展实验,即可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延续多年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方面确实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的要求下,传统的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在学生的意识里,只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方法严格开展实验,一定会得到好的实验结果,无需考虑为什么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完成实验,其他的反应条件,甚至其他的反应路线是否能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十分不利。

2.注重对执行能力的培养,忽略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出于对学生实验安全的考虑,同时受实验时间、条件的限制,在传统有机实验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按照既定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追求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忽略了在实验设计、实验开展、实验结果处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仅适合常规的工作,如遇到突况,往往缺乏应变能力。

3.实验内容陈旧,组织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有机实验教学模式中,大多沿用较为成熟的实验指导教材,且实验内容编排也较为单一,一般沿用“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品与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统计―思考题”的模式,非常容易将学生限制在既定的“条条框框”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程安排上,一般会安排学生在统一的时间上课,使用统一的实验方法,得到整齐划一的实验结果,在“顺利”实验过程中,教师及学生各自完成了实验课“教学”及“学习”任务。

二、有机化学设计型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及实践

1.转变实验教学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教学是近年来流行的教学改革重点,其核心内容是将现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设计型实验教学即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体现。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设计型实验教学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过程如下:(1)教师在课前根据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个实验题目,提出实验目的;(2)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通过自主获得相关知识,完成实验设计;(3)实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的实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切忌为了达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果而随意修改或否定学生的实验设计,因为设计型实验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能力而非得到一个所谓完美的实验结果,有时让学生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经历再修正实验方案,其效果比一开始就得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果更为理想。(4)教学部门应调动一切资源为学生的实验创造条件,保证实验开展;(5)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甚至引导学生重新设计并再次完成实验。整个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然而,设计型实验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知识水平、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改进实验课教学内容,力求贴近实践

有机化学本来就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在紧密联系理论知识点的前提下,在实验内容设计方面,要力求贴近实践,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有实践意义的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有机脂肪酸的内容中,加入了设计性实验“肥皂的制备及表征”,学生通过实验最后得到一个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物品,实验完成后有极大的成就感。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前自主调研,设计实验方法,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

3.改变实验课堂组织形式,保障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在设计型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以及对课程提出的实验条件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往往无法在统一的时间及地点开展实验教学。事实上,设计型实验不仅对学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同时对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部门的资源调配以及课程组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因客观条件尚无法全面开展的情况下,教学部门可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调动资源,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进而完成实验。

4.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验教学中

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此后,一股“双创”风暴席卷全国,创新创业教育也随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辽宁何氏医学院是国内较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等学校,并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计划中,而设计型实验的开展,对于引领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设计型实验的本质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发展与创造,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精神是相契合的,学生在设计型实验过程中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创新创业过程中所必需的。教师在设计实验题目及目的时,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学生的设计方案有转化的潜力,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转化及引导,必要时可以利用学校的创新创业资金予以扶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形成创业成果,这也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年追求的目标。

三、小结与展望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高等教育的需求,而高校设计型实验的开展,则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引领,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设计型实验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随着高校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验条件的不断进步,假以时日,设计型实验教学必将全面取代传统实验教学,成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江文辉,罗一鸣,唐瑞仁,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115-118.

[2]程超,赵霞,王玉花,等.论现代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010(08):88-89.

[3]熊清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与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0(01):92-93.

第3篇

关键词: 远程教学 个性化 关联 知识点

中图法分类号:TP301; 文献标志码: A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学实现了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但也因为空间和时间的不同步,使得教师很难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实时地从学生的反应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多数的远程教学系统将线下教学方法直接移植到网络环境中,在对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中,从课程的学习到学习情况的检测,对所有参与学习的学生都是相同的教学方案。对于不同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学生难以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课程知识点的相关性与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未能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不能提供预见性的教学方案。

目前,部分研究者将电子商务中常见的用户个性化推荐方法引入到教学系统中,但这样的模式大多基于用户兴趣,通过点击率、查询率等信息来为用户推荐他想访问的信息,但明显地,课程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按用户的喜好来完成。理想的远程教学平台应该是智能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移动学习; 性化服务包括:根据学生的兴趣推荐有关课程或者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问题、测试成绩指出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和学习建议,并且提供有针对性的补充知识;系统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下学习日志,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策略。

本文在传统的在线教学平台中引入了个性化服务模块,通过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点的关联性,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动态调整学习方案,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资源。

1. 个性化教学策略

在远程教学平台中,存储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包括媒体素材、题库、试卷、自由地来选取他想要访问的教学资源,而学生对课程的不了解,往往导致学生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些最适合自己的资源来进行学习。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中,学生除了自由选取学习内容之外,还可以根据系统为其推荐的学习方案来进行学习。

1.1 教学策略涉及的相关概念

在同一门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好坏是根据知识点掌握程度来鉴别的,任何一个章节,内容都有其所对应的知识点。在同一门课程中,前一章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会直接决定着后续学习的效果。所以,将所有教学资源都进行了知识点的划分尤为重要。

1) 知识树:各种不同的知识点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会形成一棵知识树,知识树是知识点和知识关系的集合。知识树={知识点,知识点关系},知识点关系描述的是各知识点间是否有联系。

2) 知识点:知识点是描述教学领域的完整教学单元。一个知识点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点=。其中重要程度为:了解,掌握,应用三类,以0,1,2表示;难度包括:简单、一般、复杂三类,以0,1,2表示。

3) 知识点关系:知识点关系是指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各种关联及其程度。知识点之间一般存在三种关系,组成、前驱、无关系。如果A知识点与B知识点之间为组成关系,则有 ,其中 =A;例如:在数据结构中,树的先序遍历与树的遍历之间是组成的关系。若A、B知识点间为前驱关系,则表示A、B两个知识点不是组成关系,但掌握B知识点的前提条件是掌握A,AB,表示A是B的前驱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可以有零至n个前驱知识点。当有多个前驱结点时,存在两种关系;

A∪CB,表示A,C为B知识点的前驱知识点,但A,C中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即可完成对B知识点的掌握。例如:数据结构中,B知识点是图的遍历,A,C知识点分别为图的邻接矩阵表示,图的邻接表表示。

A∧CB,表示A,C为B知识点的前驱知识点,但只有A,C两个知识点都掌握的前提下,C知识点才能很好地掌握。

若没有特殊说明,前驱关系表示的是直接前驱关系。知识点之间另一种关系是无联系,这里的无联系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关系,而是指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

4)课程章节:课程章节是由知识点结合教学资源,以Web页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每个课程单元和知识树相关。课程章节=,其中,知识点集中包括该章节涉及到的直接知识点,教学资源集表示教学资源的标识集合。

2.2 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本系统采用了两套机制,学生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需要访问的教学资源,同时,系统也提供根据学生情况所动态产生的推荐教学策略。推荐教学策略中,系统会根据用户之前的学习情况以及需要学习章节的知识点情况,产生适合该用户的学习方案。

如2.1所述,由于知识点中拥有组成和前驱两大关系,一门课程中拥有前驱关系的知识点会形成一个有向无环图,每个结点表示一个知识点,结点间的边表示他们的前驱关系。为避免节点间关系的冲突,若结点间为组成关系,则合结点由各分量结点代替,合结点与其他结点的前驱关系由分结点表示。例如:若B={A,C},并有BD,则表示为A∧CD;同样,若存在关系DB,则有DA,DC;

由此,推荐教学策略的算法描述如下:

1) 获取用户要进行学习的章节;

2) 读取章节数s,并查看上一个单元(s-1)的测试情况和本章节(s)的知识点集;

3) 将第s-1单元测试失分知识点排序,取前m个知识点 找到对应的知识点,符合以下条件:若存在

体库中找出知识点集有 且章节号为s的资源文件,做重点介绍;

4) 同时选取除重点介绍外的章节为s的知识点;

5) 由3),4)得到的信息,以设定的形式形成学习策略,展现给学习者。

2.3组卷策略

与学习策略相似,对于单元测验的试卷组织除了沿袭随机试题的方式,在试题的组织中结合学生以往测验的完成情况,有针对地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薄弱环节。章节在线组卷的算法如下:

1) 获取用户要选择测验的章节;

2) 若该章节为新测验章节,则根据传统的随机组卷的方法,根据知识点和难易程度产生试卷,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各知识点对应的失分率),算法结束;

3) 若该章节为已测试过的章节,统计用户测验记录中各知识点权值w;

计算方法为:w=λ*(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值+1)×失分率 (1)

其中,失分率=1-实得分/题目分数

4)将w按降序排列,选取前m个知识点,对这m个知识点按题目类型随机出卷,出卷的数量是各类型数量的1/2;

5)其余1/2道题目按随机出题的形式给出。

对于基于全书知识点的组卷算法与章节组卷算法类似,不同的是所选择的知识点不受章节限制,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3.实验

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个性化学习策略,采用.NET+SQL SERVER2008改进了原有的远程教学平台,在新平台中引入了个性化服务模块,对学习策略和组卷策略进行个性化服务。该平台目前提供数据结构、C语言课程的在线教学。

通过对100名学生使用该系统进行学习的情况,从浏览时间和最后使用效果(成绩)对个性化服务的接受程度和有效性进行验证。表1表示的是改进前后访问该教学系统的用户人数及停留时间的对比。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改进后用户访问次数的增加和在该系统停留时间的增加。表2为学生使用改进前后的系统进行测验的最终结果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改进后的系统,对学生的成绩提高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4.总结

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个性化、自主式远程学习系统成为远程学习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了基于个性化的远程学习系统的模型。根据不同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掌握的不同程度以及学习内容的知识点联系,在学习策略和组卷策略中引入了个性化的服务,能够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提供不同的学习安排和内容。接下来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加强个性化的研究,比如通过分析获取用户常用的媒体资源类型,提供用户更能接受的教学形式,以及进一步引入数据挖掘的知识,对用户的特性化因素进行总结和分类。

参考文献:

[1]单松巍. 基于Web挖掘的个性化技术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J].2004.1:4-6

[2]单蓉. 基于用户浏览行为的个性化教学系统 .信息技术 [J].2001,05:32-34

[3]沈军,网络教学中个性化策略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J].2003.4:589-595

[4]万欣. 基于学习风格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D].西南大学,2009:8-9

[5]吴英. 智能在线考试系统中遗传算法组卷的设计和实现. 制造业自动化[J].2011.1:215-217

StudyonPersonalizedEdutioStrategyforDistance-Learning Model

Wang Li-hong

(TrainingCollege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SiChuan,, Chengdu,610045)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learners’ social experience, cognitive style,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existing distance-learning system causes poor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effect is not obvious. In this paper, 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learners, grasping their learning need, ,at the same time, connecting with the rela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the system can adjust the learning plan and provide them with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resource so that every student could acquir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service. Experimen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strategy is feasible and reliable.

Keyword:distance-learningpersonalizededucation previous relation knowledge points

第4篇

一、个性化设计的定位

虽然诸多方面的因素能够使人们为满足各人的爱好去进行个性化设计,然而个性化设计不是只凭自己意愿去进行的随意化设计。一个真正体现出个性之美的设计,不仅能够给大家带来物质和精神的愉悦,设计物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素质也可从中体现出来。所以说,个性化设计的定位很重要。何为“个性”?个性是指真正的艺术创作所固有的一种能力。个性就是独有的风格。作为审美判断,个性美虽然也有相对统一的审美标准,但这种标准极其有限,而个性化审美趣味则显得非常重要,它要求个体的存在个性化。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从而形成各自独立的风格。艺术的美需要独特的创造力,而个性美则要体现出这一审美原则。个性化是超越一切限制的创造,个性的品位在于文化气息,而文化性又在于对不同风格的体现与个人气质的表现。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并通过整体的风格定位,就形成了各种风格。个性化设计是一个新环境产生的过程,它既需要创新意识又需要实际的能力。要实现建筑个性化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设计师应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个性化设计的基础。完整地说,室内外设计涉及建筑学、环境学、材料学、生理学、生态学、文化学、美学等诸多学科。我国是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建筑装饰等遗产丰富多彩,我们要学习研究传统中有用的东西,才能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创新奠定深厚的基础。在现代化过程中,引进西方技术与材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文化,使中国建筑文化受到国际化建筑风格的影响。我们在吸取西方现代文化精华的同时,应认真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求在融合贯通中创新,这样才能完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的任务。因此,设计师要多途径、多方面提高文化层次,用宽阔的眼界、高水平的知识创造出能融合地域文化内涵,并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设计作品。

二、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个性化设计的体现

1.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面对当今开放的世界,要时刻开拓自己的视野,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寻找高校环境设施个性化设计的灵感。一个好的环境设施设计,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创意,重要的是设计理念的正确性。要打破单一主题、反对绝对的简洁,以多层面、多种手法表现功能信息及个性特征,这是当前设施产品设计出现的新趋势。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大学师生对校园设施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全面,个性需求越来越突显。个性化的环境设施设计需要我们积极学习先进的设计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模仿。在特定的创作理念中,利用独有的校园环境、人文环境,进行单体的环境设施设计及总平面设施布置规划,进而实现其个性化设计。

当代建筑设计应该根据建筑的性质去营造某种符合人的心理、生理及行为需要的室内外环境,即艺术性地体现某个特定生活环境、情感与生活气息。从个性化建筑的原则来说,任何个性化设计都离不开传统,且或多或少都与过去的设计相联系。从传统中寻求设计灵感,不能只看几种常见历史风格或者名家设计,也不能照抄照搬某某风格,而应根据新的设计理念和对主题功能的思考进行个性化设计。只有对传统文化遗产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把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为符号,继而想象并分解出来,并与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设计完美结合。个性化就是要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参与和体验,设计师的理念也要从表现形式美感转向凸显文化意识,从过去的为装饰而装饰发展到对艺术文化文脉和意境的创造,从而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的环境空间。

2.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个性化设计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设计就是对传统的空间形式进行隐喻处理,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在不破坏整体风格的前提下追求个性化的东西。个性化的设计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表现大学生积极向上、动感、有活力的需求,通过对形式、外观、内部空间的个性化划分,通过对材料的搭配运用等个性化设计,来体现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个性特点。

(1)艺术交流中心的功能分区的艺术性

当代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功能分区,不仅要满足大学生的日常使用,而且要体现艺术欣赏功能,它包括一个交流大厅及小型交流会议室,同时提供有封闭式的体验区、休闲空间、办公室、贵宾招待室等。交流大厅采用时尚的元素来点缀,天花板采用自然的元素,使每个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放松地去交流、沟通,达到既可以愉悦身心又可以学习知识的双重目的。

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主要是提供艺术交流的场所,所以小型会议室、视频会议室和学术交流大厅等应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学术交流之用。在学术交流的同时,还有娱乐餐饮空间和休息室,充分体现了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人性关怀。

(2)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个性化外观

当代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设计不但要满足大学生的生理需求,还要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建设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目的是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的学术交流服务,所以,在设计外观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交流这一特点,可以采用大片的玻璃使空间相互贯通和渗透,在空间上打通界限,从而形成一种开放的空间。而且,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建筑与地形完美结合,更可以增添视觉效果,与交流中心的设计理念完全相吻合。

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设计的个性化发展趋势的详细分析,来阐述当代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个性化设计的必要性。通过对个性化设计的定位,结合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的设计来探讨设计的个性化因素及设计理念,阐述了怎样进行个性化设计,其中对个性的解释和特定人群的个性化设计的分类及建筑的地域性的分析,说明了怎样才能把个性化设计表达得更完美。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艺术形式的秩序感[J].装饰,2004(12):88-99.

[2]吴松涛,贾梦字.寒地城市设计对策简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1(1):60-78.

[3]费曦强,高冀生.中国高校校园规划新特征[J].城市规划,2002(5):22-50.

[4]徐晓庚.现代设计艺术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5]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75.

[6]刘德明.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1998.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作业评语;个性化;作用;设计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课堂教学,也不能忽视课外辅导,每日里更是离不开作业批改。作业批语是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教师在课后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情感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一方面可以增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态度的微妙变化。教师所获取的这些点滴信息都应适时和学生沟通,作业评语应运而生。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及时批改作业,而作业评语则成了易被遗忘的角落。多数学生作业本上只有简单的“√”,鲜红的“×”或是区别优劣的等级符号,好点的也是重复性极高的“good”“very good”之类。在实践中发现,好的作业评语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运用能力,健全学生人格。恰如其分的评语能让学生真正看到成绩,认识不足及改进的方向。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评语会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个性化作业评语的作用

1、个性化的作业评语可有效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常言到“亲其师,信其道”。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作业评语可以帮助教师从心理上靠近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大多数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作业评语是师生间的私密交流,说的是当着学生面不好直说的心里话,有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容易接受。对一位性格内向,书写极不规范的学生,“would you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 ?I’m sure you can do it!”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信任。只要教师在作业评语中注入真情,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2、个性化的作业评语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个别指导,科学评价

批改作业是教师每日的必修课。教师批改作业时,面对的是班里每位学生的作业,写作业的对象是一个个性格迥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生活态度有待教师正确引导的鲜活生命。针对每位学生每次作业不同的问题、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评语,有利于教师真正因材施教,个别指导。这时的作业评语是另一种师生对话的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知识上的错误,认识、思想上的偏颇,指出表达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倾向;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生活态度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科学的干预,既提高学习能力,又发展学生的综合品质。同时,这种针对过程、针对问题式的作业评语能够把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激励性真正的落到实处,提高对学生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与科学性,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优等生的作业评语除了肯定还应提出较高的要求。You set a good example to us. Thank you .It will be better if you’re more creative.中等生的作业往往不拘小节,督促性的作业评语可令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Work harder and you’ll make much progress. 学困生的作业评语则应注重学生的进步。 I’m glad to see your schoolwork is clean and tidy. Wonderful! You’re always trying your best可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从而产生更大的动力。

3、个性化的作业评语可促使教师反思自我、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对每一次、每个学生的作业批改、作业评语设计,既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捕获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反思自我,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二、个性化作业评语的设计策略

1、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评语时所使用的语言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

学生阅读作业评语是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因此,只有与学生语言水平相当的作业评语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语言过难,学生难以理解,往往会使他们失去耐心、信心与兴趣。作业评语应尽量使用简单句、并列句,学生已经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型、时态、语态、谚语等,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都可以是作业评语中的常客。例如,Excellent! So nice! Could you please…? How I wish…you’ve changed a lo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Thanks for your hard work .一些易被学生接受的符号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如表示不开心的“√”和开心的“×”。

2、个性化的作业评语语言应该简明、规范、恰当而有针对性,富有真情

个性化的作业评语语言不宜过多、过繁,而简短、恰当有针对性的措辞,热情的褒奖、委婉的批评、善意的提醒、饱含情感的符号都能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规范的语言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使用英语的习惯;有激情的语言能启发学生、以情感人,给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相反语言苍白无力、态度冷漠却往往会伤害学生。

3、贵在坚持

设计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作业评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灵活变通的运用能力,还应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对于这一项漫长而艰辛的工作,教师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要真正做到日日、月月、年年的坚持。这不仅需要我们对教育这份事业高度地热爱,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让我们充分重视、利用作业评语这个小小的平台,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发掘每位学生的潜能,点亮每个人心中的希望之灯!

【参考文献】

[1]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谢兴.中学英语情感教学中的“知情交融”.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7).

[3] 邓慧 廖燕琼.情感评价与中学英语教学.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11).

第6篇

关键词:线性动态系统;教学改革;案例教学;直线二级倒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85-03

一、引言

线性动态系统理论与设计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重点大学均开设了类似课程。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实际系统抽象出来的、形式上具有统一性的具有线性属性的一类动态系统,借助线性代数和矩阵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控制器设计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分析与推理能力,使学生具备利用数学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理论描述、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的综合能力[1-3]。

该课程作为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之一,以往教学过程主要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授,作为分析工具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大。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根据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的现状,需要在讲授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突出相关理论、方法的工程应用背景[4]。

二、教学案例设计

根据线性动态系统理论与设计课程的特点及在学科中的基础性,教学案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基础知识及课程基本理论、方法进行选择与设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程选择典型的直线二级倒立摆作为教学案例。直线二级倒立摆作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抽象模型,是人形机器人等实际系统的物理模型。该系统是一个非线性自然不稳定系统,通过该系统可更直观地展现动态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以及系统状态的收敛速度等抽象概念[3]。由于该系统的典型性,已有大量文献资料可供参考,便于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分析、验证,结合实验室原有的物理实验装置,可对线性动态系统的分析、综合进行实际实验验证[5]。

(一)直线二级倒立摆物理模型

直线倒立摆是在直线运动模块上装有摆体组件,直线运动模块有一个自由度,小车可以沿导轨水平运动,从而保持倒立摆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为简化系统,在建模时忽略了空气阻力和各种摩擦,并认为摆杆为刚体。

其中,M为小车质量,m1为摆杆1的质量,m2为摆杆2的质量,m3为质量块的质量,l1为摆杆1中心到转动中心的距离,l2为摆杆2中心到转动中心的距离,θ1为摆杆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2摆杆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F为作用在系统上的外力。

三、案例化教学方式实践

结合实例在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后,可基于该系统模型对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等进行分析,在课程内容的运动分析、能控性、能观测性以及稳定性分析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时,结合该系统进行讲解,使抽象的、数学化的理论方法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原理、方法。

1.系统开环仿真。结合该案例,要求学生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建立系统模型,并进行相关算例的编程计算、系统分析。系统的Matlab/Simulink模型如图2所示。

其中“State-Space”模块为直线两级倒立摆的状态方程,双击模块可打开模型进行参数设定。

建立好系统仿真模型后,对系统进行开环仿真,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系统发散,为使系统稳定,需要对其添加控制器。

2.控制器设计与仿真。为使系统稳定,需要针对该系统设计闭环控制器,采取状态反馈的形式进行控制器设计,控制率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方法,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根据LQR控制方法的原理,可计算出控制器状态反馈矩阵的参数为K=[1 73.818 -83.941 2.0162 4.2791 -13.036],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见,系统虽然可以稳定,但系统稳定时间过长,根据LQR的基本原理,可知要增加系统响应速度,需增加权重Q的值。

设Q11=300,Q22=500,Q33=500,对应的LQR控制器参数为K=[17.321 110.87 -197.57 18.468 2.7061 -32.142],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系统可以很好的稳定,在给定倒立摆干扰后,系统在2.5秒内可以恢复到平衡点附近。通过对参数的重新设置,观察仿真结果,进而加深对相应控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实时实验验证。根据上述仿真结果,选取具有较好响应的控制器参数进行实时控制实验,对比验证控制方法在实际系统上的控制效果,由于实际系统存在干扰信号、检测信号噪声、机械摩擦等实际情况,一般而言,实物系统上的控制效果与仿真结果会有一定差异。

实物实验验证在实验室的直线二级倒立摆平台上进行,控制算法仍可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实时控制系统如图7所示。

四、结论

案例化教学方式的实施,除了教学案例的引入、课程教学组织的变化,学生的深度参与对于教学效果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自行建立系统模型,对系统性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设计控制器,可覆盖课程大部分内容,通过案例将各知识模块和方法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课程内容对于实际系统的作用,一方面可提升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同时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大钟.线性系统理论[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Chi-Tsong Chen. Linear system theory and design,3rd edi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王晓兰,李恒杰.“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013,35(2):21-23.

第7篇

语文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技能,培养具有个性的、具备读写能力的学生,把语文课堂变成展示学生个性才能的舞台。要让个性化教学走进语文课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个性化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最终要落实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但也要防止由“教师中心”的极端滑向“学生中心”的极端。因此,在实际的“个性化教学工作”中,教师仍起着连接活动双方的关键性引导作用。教师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宗旨。其次,教师还要努力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做好教学的先期准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家庭生活背景,尤其是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差异。正所谓:“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教学设计个性化是指教师处理教材与实施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科学合理,以使教学效果卓有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学角度要设计得好。要寻找讲解课文的最佳切入点,巧妙突破,引导学生快速入境入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其次,教学问题要提得好。教师要抛出一些高明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第三,教学环节要安排得好。各个教学环节要环环紧扣,层次分明,舒缓得当,既要与教材内容的难易相一致,又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思维规律,以便使整个教学过程丰满、流畅,如风行水上。俗套的教学设计会禁锢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停滞在浅显的层次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习的惰性,致使语文学习效率低下,失去活力和生机。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不断发挥智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追求教学设计的新意,力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而创造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二、文本阅读个性化

阅读是一种具有较强个性化色彩的活动。阅读的过程既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是读者将看到的书面语言通过感悟、体验和内化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的过程。阅读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更要在帮助学生把握文本意义的前提下,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个人见解。由此可见,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文本,否则即使观点再新、形式再活,也只会收到南辕北辙的效果。

三、写作能力个性化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作能力更是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语文个性化教学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写作要个性化。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写作不是为了束缚思想,而是为了发展个性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更是为了打好写作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写随笔,或在正式的写作课上给出几个作文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写作内容,或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写计划书、合同书、就职演讲等具有实用性的文章。这样,写作活动就会呈现一个全新的面貌,学生也会写出更多有个性、有活力的作文。

四、施教手段个性化

语文教师的个性表现在教学上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形态和教学风格。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包括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材与教具的选用,还包括教师的感情把握以及教师的性情表现。每位教师都应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做一个自主、自立和真性情的人。只要是学生接受、喜欢,并且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有利的各种教学手段都应该大胆使用,尽情展示,肆意发挥,不必畏首畏尾。另外,教师还要学会扬长避短,在教学过程中多考虑自身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五、评价体系个性化

建立个性化的评价体系,要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测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服务。为此,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比如,教师在试题的设计上就应多一些开放性试题,让答案多元化,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现在的中考试卷中主观题逐渐增多,客观题逐渐减少,就充分体现了个性化评价制度的发展性和动态性要求。

教学没有个性就是低劣,教师没有个性就是平庸。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潜质,发扬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特长明显、个性鲜明的人。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语文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冲破束缚,走向创新,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优化教学设计,探索并形成富有个性的特色教学,进而培养出富有独特个性的多元发展型人才。

第8篇

1.在理解中建构

文本的合理解读就是要准确的理解,对文本构建的世界进行感知和探寻,让自己走入文本中,体会文本世界的意义和情感。对文本的理解要对作者的思维和立意重新揭示和分析,应该尊重作者的本意,避免将自己的理解力超越和凌驾于文本之上。解读者应该实现与文本的近距离贴近,在建构文本的同时激活与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修养和感悟力。

2.在整体中关注局部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是静态的文本,语文教师不仅是教材的解读和传授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开发和创建者。教师要按照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结合本文的特点,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感知和解读,从专题和板块中解读文本的体例、内涵、人文精神等。语文教师要正确解读本文蕴含的深意,提高自己的解读能力,处理好本文诠释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语文阅读文本有许多空白点和争议点,教师要在解读整体的同时,对这些局部和细节进行关注。教师要对文本定的局部展开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并加以拓展,实现本文的个性化和创新性解读。

3.在确定后关注模糊

语文阅读文本的写作大意基本能够确定,阅读者一般掌握了文章的脉络、思想、情感就可以明确,不能随意改变或者曲解,更不能将主观想法强加在文本之上。但是文学性文本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人们可以大概接近作者的本意,却很难与作者的想象完全一致。

4.在多元中重视一元

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文本的终极价值具有多层取向,文本解读应是多元的。文本解读的多元化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与标志。文本的意义是无限的,因为它永远处于与解读者对话的意义生成过程之中,解读者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文本解读也要重视一元,也就是在解读过程中选准一个角度把文本读深、读透,读出文本的本来面目和文本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借助“历史学解读法”,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世界观、艺术风格、创作意图和动机为解读出发点,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解读目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文本解读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决定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因为教学活动和过程要依据教学设计开展,因此必须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将对语文文本的良好解读融入教学设计中,提升其对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1.教学设计展示出文本的审美性

语文教学承担着初中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使命,因此,阅读教学设计应该凸显审美性,预设出美的教学环节和过程,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和热情,通过审美性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形成良好的审美认知和表达能力,加强审美修养和态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生活中传播美和实践美。

2.充分预设,突出阅读教学的生成性

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文化的建构和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师生都有鲜活的思维和情感,因此教学活动不是僵化固定的,教学设计必须体现这种生成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性规律,能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为课堂变化与意外问题预留弹性空间,实现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应变方案。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情,对文本进行科学整合,使其更好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在文本内容上选好切入点,预设宽松的解读空间,能让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实现文本资源的创新和丰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重新构筑文本思想内涵,培养自由、创新、具有个性化的文化主体意识和能力。

3.追求个性化设计,促进初中生人格发展

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师生双方在阅读中体验本文作者的情感,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是实现个性化文本解读的重要纽带。教学设计的个性化过程,能凸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魅力和风采。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本文精髓,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能科学进行解读和指引,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运用教师的本文解读体会和教学经验,充分展示个性色彩,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和感受,让不同性格、爱好、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思想上的升华与人格的完善。

4.体现实效性设计,凸显本文的教育与文学功能

阅读教学设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将文本资源进行优化重建,能对文本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要注意教学设计问题的梯度性,能分层设计,使不同学习梯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师不仅要重视文本解读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能在对文本的文学解读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向往和思考,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

第9篇

关键词:微课;前置性学习;教学行为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中,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以往教学视频大都是对课堂教学的实录,时间很长,在网络上传播的时候,很难让人有兴趣看完。改为短小精干的微课之后,正好符合了网络学习者碎片式学习习惯。因为它弥补了前置性作业的不足:1.疑难问题随时指导。2.观看内容随心掌控。3.学习进度因人而异。

微课强调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泛在学习、高效课堂等理念引导下的教学实践模式,其教学行为与传统课堂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呢?教学设计行为属于教学准备行为的一个主要方面。从本体特征来看,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易于扩充的微型课程;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微课是为学生提供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那么,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行为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两点,选择一个主题突出、重点明确的教学内容,并充分调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微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更是获得良好应用效果的关键。

在选点合适的教学内容中合理应用微课,能够让课堂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辨能力等。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对教师而言,操作上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具体的操作方法一目了然,是教师录制微课的理论、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