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48:54
导语:在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新策略
全面做好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新工作机制,需要油田企业、政府和公安机关互相配合,发挥三者之间的综合职能。首先油田企业应注重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政府应该为油田企业予以必要的政策扶持,公安机关应协同油田企业加强治安防控工作。本文将从改革油田企业管理机制,加大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扶持力度,提高油田企业治安防控技术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创新方案。
一、改革油田企业管理机制
(一)坚持人本主义理念
改革油田企业管理机制,首先要坚持人本主义理念,广泛征求全体员工的建议,将人本做为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生成和承载的主体,打造能够被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此外,油田企业应运用特殊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团队意识,强化员工的奉献精神和首创精神,鼓励员工针对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创新建议,总结创新方案,并尊重员工的意见,积极采纳有价值的创新措施。另一方面,油田企业应该注重改善绩效管理体制,通过薪金奖励、精神激励、心理沟通、工作晋升等一系列的人本管理活动促使员工保持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为做好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奠定坚持的物质基础。
(二)优化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为实现发展目标,应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的取得、配置、开发和使用等方面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其主旨是提升人的素质和主动性,满足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确保企业目标得以最优实现。创新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必须创新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做好人力资源的调配与培训工作,坚持“人尽其才”原则,保证企业员工能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而且,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时,应注意结合“按需培训”方针,根据员工的工龄、技能和学历来选择培训内容,并注重创新培训策略,用讲授培训、案例研究培训、情境培训、角色扮演法、远程培训模式和拓展训练法来指导员工熟练掌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技能,恪守职业道德,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灵活应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变化,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另外,油田企业应指导全体员工做好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规划,完善职业管理体系,引导员工根据自身的绩效和工作特点来设计职业目标,通过轮岗与升迁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强员工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认知,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集中员工的工作智慧。而且,油田企业应注意做好职业管理的延伸工作,关注员工的生命健康,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使员工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协调员工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及时帮助员工解决来自家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工作与家庭平衡计划”,引导全体员工正确认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找准“工作与家庭平衡计划”的平衡点,灵活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二、加大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注意为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必要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油田企业整合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起点,落实改善民生的政策,促进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人员、政府管理人员、互联网技术监管等一切管理资源的整合,定期检查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否顺利进行。对于破坏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犯罪行为,应予以严厉的打击。
三、提高油田企业治安防控技术
公安机关首先应该指导油田企业提高治安防控技术,监督油田企业正确安装现代防I报警器、电子视频监控、PTZ相机和主动式系统,避免监控视频存在缺失和不清晰现象,确保监控工作的持续进行和监控画面的完整性,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公安机关理应协助政府和油田企业打击一切破坏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犯罪行为,净化油田企业管理工作,维持国民生计,确保社会生活的长治久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利于发挥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体力量,构建现代油田企业发展战略体系,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推动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创新,油田企业应科学改革内部管理机制,贯彻人本主义理念,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政府理应加大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扶持力度,落实改善民生的政策,整合一切管理资源,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安机关应指导油田企业不断提高治安防控技术,确保监控工作的持续进行,协助政府和油田企业打击破坏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犯罪行为,这样方能全面推动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军民.油田企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08).
[2]孙光.油田企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技术[J].华东师范大学,2014(11).
[关键词]定边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角,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过渡地带,总土地面积6920km。,居住人口3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8万人。境内土地辽阔,地貌复杂,分两大类型,北部为风沙滩区,面积为2734km;南部为白于山区,面积4186km,占全县总面积61%。南部白于山区沟壑纵横,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次之。区内年平均降水量316.9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根据我县白于山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生物、家业耕作以及封山禁牧为主态修复和预防保护等多种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治理。
一、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推进综合治理
我县白于山区主要是无定河、泾河、洛河的源头。按照流域划分,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充分合理的利用注流域土地资源,促进小流域、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做到植物措施、工程措施与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发挥整体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投入加大,确立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规模治理,建立示范区域,推动整体治理。
二、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
我县白于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要尊重自然规律,通过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枋修复措施进行生态自我修复,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理念、新举措,其核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概念为指导,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的力量,建立良好的生态防护体系。
三、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推动综合治理
实行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等措施,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好当地群众的生活问题、收入部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要以农民增收、土地增绿、农业增效等综合效益为中心进行水土保持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加大国家投入力度,合理开发水土资源,将小流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当地群众持久地参与水土防治,得到利益。
四、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
合理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是提高治理效果的关键环节。在治理方略上,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思路,不仅要加大工程、林草、耕作、自然修复四大治理措施的力度,还要注重预防监督、监测预报等管理措施的深化和提高,不断强化管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近年来,黄土高原中的水土保持调整了治理方略,坚持以预防为主,充分发挥大自然的生态自我修复功能,采取封山禁牧育林、禁牧轮牧和舍饲养畜等措施,实施综合治理和重点防护工程,不断强化预防监督、监测预报管理,为大面积植被的自我修复提供了有效途径,加快了治理进度,提高了治理效果。在措施布局上,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区施治;坚持坡沟兼治、综合治理;工程、生物、耕作、自然修复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一方面既突出了淤地坝为主的沟道坝系建设,另一方面又全面兼顾治沟与治坡的结合,实现了由单一治理向综合、规模、集中治理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向标准高、质量好、规模大、效益佳的方向发展,加快了治理步伐。在措施安排上,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因时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措施的建设时序和内容,形成有机联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各措施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要突出抓好小流域沟道坝系建设的实施安排,全面、系统、合理地确定坝系建设中各项治沟骨干工程和中、小型淤地坝的建设时序。
五、强化管理
80年代以来,在流域内水土流失的不同类型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布设了26条试点小流域,形成了珠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区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和管理体系,为全面治理流域面上大片水土流失区积累了丰富经验。
目前,流域内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综合治理工作主要在南北盘江中上游地区。1992年开始,该地区被列为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经过5年综合治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一是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开拓生产渠道,帮助贫困山区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二是各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发挥了巨大的群体防护功能,各小流域林草覆盖率平均提高30%以上,缓洪、拦沙、保土效益显著,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三是社会效益突出,小流域内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改变,陡坡开荒、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逐渐向资源合理开发、立体布局的科学化生产经营方向转变。四是小流域内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突出而重要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课题。广东省深圳市从90年代中期开始,针对开发建设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问题,专门设立了水土保持机构,落实编制,配备人员,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坚持城乡统一管理,重点抓好城市基本开发建设项目的“三权一方案”(即审批权、监督权、收费权和水土保持方案),增加了基建水土保持项目方案审批程序。经过几年努力,成效明显,2000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太湖流域综合规划(2011-2030年)》经反复修改和协调后,国务院于2013年3月正式批复。随着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对于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修编势在必行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流域面积为3.69万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江苏、浙江、上海三省(直辖市),是我国大中型城市最密集、经济社会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平原河网密布,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6.0亿立方米,长江是太湖流域重要补给水源。
进入21世纪,太湖流域治理与保护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带动下,以太湖流域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优化开发区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对流域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经过多年大规模水利建设,太湖流域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水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造成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威胁依然存在,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依然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二是防洪减灾能力偏低,尚未全面达到防御不同降雨典型50年一遇洪水标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和财富不断聚集,流域面临的防洪风险进一步加大;三是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需要依靠引长江水满足流域各类用水需求,水资源调控体系亟待完善;四是流域综合管理较为薄弱,难以统筹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为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提供扎实的规划基础和依据。
确定布局完善体系
作为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太湖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据,《太湖流域综合规划》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全面规划了流域综合治理格局。按照“蓄泄兼筹、引排结合、量质并重、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太湖洪水安全蓄泄、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环境改善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利用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构建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改善三位一体的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布局,加快实施环湖大堤后续工程、望虞河后续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太浦河后续工程、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等11项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工程以及水利现代化信息支撑项目,提高河湖水系连通性。规划坚持区域治理与流域治理相结合,协调区域与流域关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出了各水利分区的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规划要点,以及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强污染治理等规划指导意见。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防洪减灾体系。按照流域防御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的目标,在治太骨干工程的基础上,完善充分利用太湖调蓄、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的洪水安排,实施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增加太湖洪水出路;建设流域防洪与调度管理系统、预报预警、洪水风险管理等非工程措施,明确了超标准洪水防御对策。在流域防洪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城市及区域防洪排涝标准,加强城市及区域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
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调控体系。在强化节约用水的前提下,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及相应措施。以保障流域重要水源地供水安全为重点,完善北引长江、太湖调蓄、统筹调配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流域引排骨干工程建设,提高引江入湖能力及水资源调配能力,增加流域引江能力30亿~40亿立方米。以县级城市为单位,优化和调整城乡水源地布局,逐步建立以城市为中心、覆盖乡镇的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完善城乡第二水源及应急备用水源,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流域深层承压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战略备用资源全面实现禁采,加大污水处理再利用量和海水直接利用。规划明确了特殊干旱期水资源调配应急对策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对策。
四是进一步完善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坚持治污为本,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率,制定和执行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省(直辖市)排放标准,大力减少污染物入河量。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出全流域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加强太湖、望虞河、太浦河、新孟河及省际边界地区等重点水域水资源保护,实行重点水域限制排污总量与主要河道断面水质浓度双控制。增强引江济太及水资源调配能力,促进流域河湖水体有序流动,有效改善水环境。实施生态护岸、湿地建设、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等生态修复,逐步恢复河湖生态功能。针对山丘区、平原区水土流失特点,加强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规范平原区建设活动及河道整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五是进一步完善了流域综合管理与调度体系。深化和完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与机制。严格执行《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流域性法规和制度。加强流域水利工程调度管理及综合利用调度。按照“以保护为主,合理调整并控制利用”的原则,统筹协调地区岸线利用需求,加强太湖、望虞河、太浦河等重要河湖岸线与水域利用管理。从促进水利与涉水行业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航运、铁路、公路、农业、电力、旅游等涉水行业的发展需求,在涉水行业的规划、前期及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协调意见。
关键词:低电压 特点 成因 治理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075-01
为更好的解决农村用户低电压问题,坚持电网建设改造与精益运行管理并举、薄弱点整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优化农村供电方式,国网盘锦供电公司按照网省公司的统一安排部署,深入分析农村“低电压”的特点及其成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通过4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方法,经过不断地实践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 农村电网低电压特点
1.1 季节性
东北地区农村的低电压现象主要出现在夏冬两个季节,夏天因为气温偏高,人们对于空调、电扇等电器的使用量较大,再由农田灌溉,从而使得用电时间较为集中且用电负荷增大等现象,从而造成电压较低的现象;冬季由于春节时期居民都赋闲在家,因此这段时间用电量比较集中,从而造成配电变压器等出现过载的现象,使得电压出现较大的损耗,最终使线路出现末端电力较低的现象。
1.2 时段性
通常在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及下午6点到晚上10点这两个范围内容易出现低电压现象,这是由于这两个时段农村居民对电器的使用率较高,从而造成负荷突然增加,从而导致低电压现象发生。
2 造成低电压现象的原因
2.1 用电量增加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电脑、空调、电视等设备也逐渐在农村居民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社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养殖业、种植业等的发展步伐,从而使得农村的用电量急剧加大,这就导致原有的配电变电压器容量已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对电能的需求。
2.2 线路设备老旧
现阶段农村电网中使用的线路设备多为早期配置的,其技术及标准已经逐渐不符合现阶段的线路设备要求,因此,农村线路往往存在标准不高且陈旧的现象;现阶段农村电网供电面长、广,从而导致线路的供电半径较大,其甚至超出标准半径要求的25%,这就造成线路产生较大的损耗,从而导致电压低现象的产生。
2.3 缺乏严格的运行管理体系
农村电网运行过程中往往存在有相关部门管理缺失的现象,使得三相负荷不能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造成设备不能以最佳的状态去运行,从而使得电压出现不稳定的现象;缺乏明确的低电压管理体系,现阶段通常是以电压检测仪及居民反馈为依据来进行数据采集的,而且对电网的检测、分析、统计等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系统体系,而且运行过程中使用的检测方式也较为落后,且没有足够的监测点,导致电压分析不全面,不能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防治。
3 解决低电压问题的措施
根据现阶段农村电网低电压的特点及成因,应按照全面查找、彻底整改、加强宣传、防范为主的思路开展低电压治理工作。
3.1 细化责任落实,认真组织开展低电压排查工作
本着解决民生实际问题的角度,为全面提高农村客户端电压质量,以配电台区为单位,全面开展低压台区电流、末端电压测试工作。对测试结果进行细致周密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掌握低电压客户的分布、发生时段、负荷性质和特点等情况,做到“五个”明确。即:明确发生低电压问题的区域(某线路、台区等)、明确产生低电压问题的原因、明确采取的管理措施或技术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治理的时间节点。
3.2 明确整改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低电压治理工作
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科学制订综合治理方案,根据排查数据结果,细致周密地诊断和分析农村客户低电压问题产生的根源,针对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原因,分门别类,科学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将低电压治理列为农网改造的重点任务,加大城乡电网统筹发展和农网改造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农网改造有利契机,对调查出的低电压台区全部列入农网改造计划,并优先组织实施。
3.3 加强用电宣传,开展助农用电安全系列活动
践行国家电网“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切实履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结合农事特点,在辖区所属的各供电所成立支助农服务小分队,在灌溉、插秧、农闲等期间,走进田间地头、集市、敬老院、排灌站、五保户,为农民解答用电难题,提供贴心式用电服务,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用电观念,避免集中用电造成电压质量低。
3.4 切实加强农网电压质量监测网络建设,保障电压监测数据的可靠收集和传输
在治理方案中,着重强调把“低电压”治理工作与农网电能质量监测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农网电压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在电网薄弱地点和线路末端设置合理数量的电压监测点,电压监测地点的选择要有典型性,以保障数据全面、准确、可靠。
3.5 加强线路及设备的运维管理
坚持以精益运行及营销管理为基础,应用台区精益化管理系统,强化用电营业数据分析及应用,提高营销与生产管理协同性,加强农村配网运行管理,完善电压质量监测手段,提升保障能力。同时要注意上端电压超限的问题,与电压合格率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重在监测、分析。加强用户报装接电管理,以免造成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开展高低压电网电压联调、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电网无功优化补偿、低压用户负荷错峰用电管理对电压质量影响等研究工作。重视电网谐波污染问题,在控制这类负荷增长的同时,要加强综合治理,在管理上下功夫。
3.6 超前防控低电压,变被动消除为主动出击
在节日前和用电高峰时段,组织农网生产人员对低压台区进行电压、电流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变压器容量和低压线路三相负荷调整,更换变台过载二次引流线、老旧低压隔离开关工作,对运行超过3年的变压器熔丝进行检查和更换,全面开展低电压防控工作。
4 结语
电压质量直接关系正常用电,通过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技术专题的研究,我们体会到,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要结合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强管理,发现即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坚持电网建设改造与精益运行管理并举、薄弱点整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优化农村供电方式,立足解决突出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object of attention around the world,the countries have all made a great effor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creat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status analysis of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gives four systems and eight combinations to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体系;四项制度;八个结合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ystem;four system; eight combinations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057-01
0引言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关注,对能源的开采、运用及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下面的表格是有关部门对环境问题所做的统计总结。
基于以上各种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即ISO于1996年针对环境工程的管理颁布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由此对环境的管理拥有了一个公用的管理手段,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开展,各发达国家都根据各国自身情况积极实施该标准体系。同样,我国也很快加入到对该标准体系实施的队伍中,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1环境因素与识别方法
1.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活动进行、产品的生产或服务过程中作用在环境的因素,它是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也是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
1.2 识别方法对环境因素的识别通常有两条途径,分别为:对环境因素来源进行识别;对环境因素性质进行识别。在识别过程中要么单独对其进行单方面识别,要么对其进行综合识别,而无论是单独识别还是综合识别都不能正确反映问题的关键,因此,一般的识别方法存在缺陷,对环境因素实施关键点识别显得尤为必要。
2环境工程管理体系实施现状分析
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重大环境因素缺乏科学、系统及全面的分析评估,使得重大环境因素的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困难。第二,实施过程中软指标多而硬指标少,在目标与指标的落实执行时,机构、资金、职责、方法、监督检测手段及必需的程序文件与实施细则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配套。第三,社会监督机制缺乏,使得很多制度流于形式。例如一票否决制度。第四,环境保护工作一般化管理多,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不够。第五,很多规章制度不具操作性,在实际的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一些操作性强的规范程序。
3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四项制度
第一,在环境保护宏观决策方面,环境保护部门要积极参与,并能将环保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对区域开发、重大经济技术决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第二,建立健全党政领导、政协视察、人大监督、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实施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协调、协同作战。第三,加大环保多渠道投资机制的建立;制定有利于环保的经济技术政策与产业政策;加快对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第四,对举报、环评及听证等公众参与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公众、媒体的监督作用。
4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要做到八个结合
第一,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组织机构结合,使有关机构的环境管理职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若是现行机构不健全,我们应首先加强对环保机构的完善工作。第二,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的环境综合治理中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模范企业结合,参照这些城市或企业等的综合治理及其实施的定量考核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为环境的整体治理找到有效的政策与措施。第三,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在对环境的初始评审过程中,要对现行的环保制度进行评估,凡是符合其要求的制度都将纳入环保体系;对不够完善的制度要对其进一步改造,使其逐步完善;对不符合标准的,阻碍环保工作开展的制度予以修改甚至废除。要使环境管理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体系。第四,管理体系要和工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结合。对高耗能及重污染的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对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进行有效制止,要实施资源的优化配制,将企业清洁生产的计划与对策纳入到环境管理体系中。第五,管理体系要和国家及地方环保的工作重点相结合,确保环境的治理能按计划进行。第六,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控制要和政府的行政管理相结合。现在很多部门、行业、各级组织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管理水平都没达到ISO14000要求,因此很多法律、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还需要借助行政的手段来落实完成。第七,管理体系要和具体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相结合。环境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是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依据,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要。第八,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要实行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的相结合。政府要对其各部门的直属组织进行直接控制,但其具体部门应有所属具体的部门、企业等完成,以此来达到政府的间接控制。
参考文献:
[1]宋洪波.环境试验管理体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2.
[2]李悦,韩旭,孙翠菊.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的探讨[C]//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5.
关键词:企业平安建设;思想准备;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深化企业平安建设的思想准备
一要用改革精神统领平安建设工作。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要大幅提高工作效能,就要从改革找出路,善于用改革的精神审视问题,注重用改革的手段创新举措。在这轮改革潮流中,整个综治系统要争取主动、赢得先机,抓住这些年来制约综治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规定等问题,认认真真地梳理分析,反反复复进行调研论证,拿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意见。2014年以来,油田综治协作组建设不但是人防力量的整合发展,而且还是视频信息的集成使用和统一指挥,是人机联动的高效运转,是平安建设的一大创新。社区综治工作属于非核心业务的流程再造,改革内容颠覆了以前的传统做法,我们已经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二要用群众观点检验平安建设工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平安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平安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保障员工群众安居乐业,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员工群众,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群众工作最怕“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最怕高高在上、油水分离,最怕走场作秀、偏重政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是实践活动的最好评判员。我们的油地合作活动、严打整治斗争、油区稽查站建设、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等,都需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需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为平安建设赢得牢不可破的群众基础。
三要抢抓机遇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发展。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油田护卫巡逻队伍问题我们呼吁了很多年,人员待遇、职业生涯设计、补充机制等都很差强人意。上级的思路是队伍越小越好,我们的思路是队伍越大越好,这样走下去工作只会越干越难。上级态度很明朗,属于非核心业务的,你可以花钱雇人、可以业务外包。我们顺应时势、抓住机遇,就会豁然开朗、得心应手。现在,以《油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油地共建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的相继签订为标志,油地关系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油地共建油区治安新秩序取得一批成果。青岛“11.22”事件之后,地方政府主动作为,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共同发力,过去“不能治、没人治、治不了”的管道违法占压清理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这是油区治理的一次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好好把握。
二、深化平安油田建设的工作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决定,四中全会又作出了依法治国的决定,这是指导我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注的行动纲领。
一是坚持系统治理,整合各种治安资源齐抓共管。过去,我们习惯于行政命令的单一方式治理社会环境,岂不知社会主体是多元的,参与社会治理也应该系统推进。我们维护油田生产办公秩序,需要内外联动,多方参与,形成合力,这里包括油田各级各部门各责任主体积极作为,包括油地合作共建的机制保障,包括与济军基地、武警边防共建支持,包括员工群众的直接参与,也包括与油田广大非在职群体的共建共享。各个小系统组成一个大系统,共同促成平安和谐的大目标,保障油田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群结合、油地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共同织成治安防控网。技防建设统一规范管理,这是当前油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重点之一。
二是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依法治企、从严治企,是高效、有序、可控制、可持续管理企业的必然要求。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推进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善于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建设面临的问题,努力建设“法治油田”、“法治油区”、“法治社区”,为建设平安油田提供法治保障。打击涉油犯罪靠法,整顿水电气暖使用秩序、管道占压治理、处理等等也要靠法,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引入法治化轨道,在全油田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油区公安、护卫、稽查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专门力量,也是油区工作的执法主体。要大力开展专业队伍执法规范化教育实践活动,自觉接受监督制约,做执法守法的模范。油田普法宣传要为依法治企服务,教育引导每一名干部员工依法维权、合规办事,远离违法犯罪,自觉做到学法守法用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各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经济有了较大提高,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安全生产方面,对此,为了保证乡镇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本文对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活动方案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镇企业;安全生产;治理方案
引言:近阶段,我国不断加大对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各乡镇企业应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正确处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
一、 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第一,乡镇政府与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认识和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企业和政府缺少大局观,过于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将提高企业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忽略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安全与生产不能有效结合;二是乡镇企业安监队伍建设不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固有的安监队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安监工作不能有效进行;三是缺少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企业在生产时不能有效进行自我约束。
第二,劳动力素质低,缺少安全责任意识,由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民工、临时工成为企业发展的首选,这些劳动力成本低、能力强,但文化水平不高,缺少专业的技能,安全意识薄弱,常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又因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加重了事故的严重性。
第三,乡镇地区环境较好,土地租金低,资源较丰富,很多企业愿意在乡镇地区建设厂房,其中包括一些高危险性企业,在生产中会因为机械设备老化、生产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加大了乡镇企业的安全隐患[1]。
除此之外,雇用童工、管理不严等方面对企业的安全生产都会造成很大影响,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对此,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活臃桨傅纳杓萍笆凳┚哂惺分重要的意义。
二、 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活动方案设计的意义
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活动方案的设计对企业及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设计中要求乡镇政府完善安监机构,优化人员配置,健全安监体系;有效提高乡镇政府及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使乡镇企业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高危险性以及易发事故的企业进行技术、设备改造,加强预防工作,从而保证乡镇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主要列举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加大安全生产教育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要从法律方面加大宣传,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约束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领导安全生产教育,增强企业领导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其次,在乡镇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引发的事故占安全生产事故总数的五分之三以上,因此,要全面实行反“三违”措施,实行奖惩制,严格评价功过人员。
再次,建全企业评价体系结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进行考核,在一定期限内,对考核通过的企业颁发安全生产合格证。
最后,促使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完善管理队伍位置,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出积极有益的意见或建议[2]。
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活动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实现,有利于使乡镇政府以及企业根据设计内容进行部署,加快企业生产模式转型以及管理方法的改变,有利于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促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
三、 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活动的措施
(一) 强化乡镇企业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求乡镇政府以及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预防力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应针对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以及管理措施和方法制成报告文件,并主动上交给相关管理部门,在得到同意和支持下再进行生产工作,例如,以建筑行业为例,企业管理者应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技术和方法等详细记录在案,对施工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措施,相关部门在收到文件后对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估,决定是否可以进行运作。另一方面,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下达整改通知,使企业按照要求进行整改,促使企业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二) 加快企业安全治理工作
第一,乡镇政府应实时了解当地的企业结构,对易发事故以及高危险性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政府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规划,加大企业隐患的治理力度,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第二,大多数乡镇政府存在收支问题,导致政府对企业的投入资金不够,企业改造存在问题,对此,乡镇政府应根据企业的信用、规模等条件适当放宽贷款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改的投入,同时,乡镇企业应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法,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加强对技术、设备的改造力度,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在企业的年度计划中应把技改工作归入其中,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
(三) 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1. 政府层面
各乡镇政府要加大安监部门的建设力度,根据当地企业的发展状况及结构,合理安排人员数量,使安监人员负责与其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企业层面
企业内部应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要熟悉了解各个生产环节,避免出现“三违”情况。落实责任制,促使各部门提高责任意识,提高监管力度[3]。
3. 基层层面
实行“高层管理、基层监督”措施,一方面,要求基层员工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避免出现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到位而出现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基层员工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向企业提出意见或建议,更好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四)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教育
首先,应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生产经营理念,关注基层员工的人身安全,实现企业效益。
其次,对生产岗位的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求员工能按规操作,同时,开展安全生产奖励制,对个人或小组进行奖励,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
最后,乡镇政府应加大对社会的安全教育力度,组织各种交流活动,使企业和个人学习先进的安全生产经验,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结束语: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活动方案的设计,可有效解决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要求企业和政府严格按照活动方案进行管理和教育,提高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毅,杨曼.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体系[N].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04:106-110.
[2]陈霰,李捷,罗婧,烦人那和. 航天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探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S1:172-178.
【关键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并对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进行调查与预防。而在执行这些职能时,既要执行上级党政机关所指定的政策,还要针对社会中存在的治安问题开展调查、拟定治理方针,这些都是与文书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因此加强并创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能,服务于社会。
一、当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一)将文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分割开来。文书与档案所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分工,但是其本质是一致的。当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方面,将文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分割开来,没有形成有机联合管理体系。这种分体式的管理方式使得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同时还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缺乏实效性。
(二)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由文秘兼顾管理。文书、档案较多,工作量大,许多管理人员不能全面地对文书档案进行整理与搜集,只是简单进行收发工作,这样就导致了单位中材料缺失。再加上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很难按照相关规定全面执行。
(三)缺乏应有的重视。在许多单位中,由于文书档案管理并非是主要的工作,因此领导与工作人员对此都不够重视,仅仅是将其当作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就算是管理人员出现失职也没有进行处分,进而滋生了懒惰、散漫的风气,管理效率不高。
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之举
(一)提高重视,定期汇报。当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之所以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的I导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文书管理人员在落实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定期汇报工作进度,以加强工作监督,提高工作效率。
(二)部门整改,划分职责。当前许多单位的文书管理与档案管理是分开进行的,不但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使得机构繁冗,没有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对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等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应当进行部门的整改,将这两项工作合并到一起。再将文书档案材料进行类别划分,将不同类别的材料分配给不同的人员管理,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重视基础,丰富材料。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所涉及到的文书、档案种类较多,因此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大部分的材料有着雷同与相似之处,管理人员可能会将之搞混。材料的搜集、整理、鉴定、统计以及保管是最基础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脚踏实地,耐心对每一样材料进行鉴定与保管,这样才能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搜集本单位内部在工作中所形成的新鲜、具有启示性的材料,用以反映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文书档案的资源,促进本单位更好地发展。
(四)加强培训,定期考核。由于当前各大行政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较少,因此单位除了招聘专业管理人员之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除了对专业方面的培训之外还要加强对思想素质方面的培训。在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纠正工作态度,提高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还要对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对考核不通过的人员加以一定的资金处罚,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实现自我突破。
(五)奖惩并用,责任追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相关方针政策能够落到实处的重要部门,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单位内部要制定一套详细的责任体系,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责任体系对管理人员的行为、工作效率进行检查,对于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奖励,以促进其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一些在重要文书档案管理方面出错的人员要加以问责处置,做到奖惩分明。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这类需要涉及到众多社会材料的单位,应当加强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分析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困境,找准定位,抓紧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实现对文书管理部门的整改与综合治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分配,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提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威.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史志, 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