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48:56
导语:在体育市场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近期的欧洲杯使得体育板块一下变成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国内体育产业龙头公司中体产业(SH.600158)也变得备受关注。成立于1998年并于当年上市,并且是国家体育总局下属唯一子平台的中体产业,实际经营状况如何?究竟体育概念的火热又给中体产业带来多少价值?未来有多少投资空间?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具体经营如何?就这些问题,《投资者报》记者近日致电公司,并致函相关邮箱,但对方未有任何答复。
体育概念未搭“欧洲杯”顺风车
虽然中体产业背景雄厚,在体育领域的多年深耕,但近年来经营状况并不太好。
2015 年公司营收8.5亿元,同比下降26.0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759 万元,同比下降24.7%,据公司解释,这主要由于旗下的体育地产经营不善。为了挽回在地产领域的失利,公司开始加大体育业务的比重。2015年,体育业务整体营收6.5亿元,同比增长约为6%,在全部营业收入中占比由2014 年的54%提高到2015 年的77%。
从细分项目来看,最为核心的赛事管理及运营业务全年实现营收2.2 亿元,同比增长15%;与已有的北马、环中国、美巡中国赛三大招牌赛事继续合作;参与了2016 年武汉马拉松的运营管理工作,试图参与更多大型赛事;重点发展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试图将商业演出与民众体育相结合,2015年全年营收1.03 亿元,同比增长39%。
不过,体育产业是慢回报的产业,公司加大在体育业务上的投入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的受益,还将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比如近期,4年一度的欧洲杯在法国拉开战幕,这项号称仅次于世界杯的世界第二大体育赛事不仅吸引了全球球迷的关注,也同样牵动资本市场的神经。
研报中普遍认为,欧洲杯是投资者投资体育板块的绝好机会。比如渤海证券表示,欧洲杯的事件性题材将在短期内利好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光大证券表示,整个体育板块有望成为6月份,甚至7月份资本市场最值得关注的主题性投资机会。中体产业也因此被众多投资者所期待。
不过,众多券商之所以表示看好,与2014年巴西世界杯曾带来的利好密不可分。
因此,不少券商认为,今年的法国欧洲杯有望复制当年巴西世界杯的辉煌,虽然目前A股市场整体仍处于弱势环境,但体育概念却是未来一个月中确定性比较大的投资品种。
但是,与预料不同的是,A股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就遭到重挫,上证指数开盘跌幅超过1%,跌破2900点位,创业板开盘跌幅近2%。
前期被券商视为热点的中体产业,也并未有逆势表现,甚至在端午节开盘后一天市值蒸发12.28亿元。
疲软的表现使不少重仓体育板块的投资者损失惨重,残酷的现实表明,想重现2014年投资体育股获利的局面已难上加难。
的确,欧洲杯这一热点题材,从A股一贯的套路来看,理应加强中体产业的走势,但体育概念股整体在欧洲杯开幕前的5月31日至6月7日的5个交易日内已经有超过6%以上的涨幅,有被提前炒作价值的嫌疑;另一方面,目前A股整体市场动荡的环境不足以为体育概念带来过多的刺激效果,这也使得中体产业搭乘这趟顺风车显得更为困难。
此外,2014年的世界杯相比今年的欧洲杯,股票市场的大环境已不同。巴西世界杯时期,股票市场经历了长时间的熊市,正处在蓄势待发的阶段,市场乐观情绪较重,A股也在当年7月份开始一路飙升,最终形成2015年的大牛市,并非只是体育概念股一枝独秀。
而反观今年,在经历2015年的股灾、数次千股跌停之后,A股市场已经严重受损,所以,中体产业股价的波动更受整体环境及外界氛围的影响,投资者更需谨慎。
体育地产遭遇窘境
不但旗下的体育、彩票等产业未能借到欧洲杯的东风,体育地产也正在遭遇困境。
自北京和张家口获得2020冬奥会举办权后,张家口的房价一路飙升。但在此时,中体产业却由于旗下多个地产项目运营不善,正在分批出售多个项目,以弥补其资金上的亏空。
实际上,经历了2008年奥运会红利之后,从2009年开始,中体产业业绩开始衰退,当年公司净利润降至0.51亿元,短期借款高达2.91亿元,在此背景下,中体产业就已开始出售公司资产和子公司股权。
中体产业的地产业务主要分两种模式,一种为收购项目公司股权参与项目开发建设,一种为奥林匹克花园品牌与地产项目进行合作分成,其中中体地产和各地方地产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业务;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下称“中奥管理”)主要从事品牌管理和信息服务,该类业务成为中体产业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也是其多年最为热衷的一项业务。
关键词:体育健身;体育产业;文化市场
一、体育产业及健身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体育产业概念。体育产业的概念从广义上是指以自主性、国家性经营为主体的体育事业机构的集合。狭义上体育产业指的是从事体育相关产业生产和经营的企业的集合。体育产业无论是在广义上还是在狭义上,内容都较为宽泛,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主要包含两种观点:第一,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界定,认为体育产业是一切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生产经营性活动的总称,既包括体育运动本身如健身娱乐,又包括与体育相关的各种经营性活动如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彩票、体育金融等;第二,从我国特有的经济制度来看,认为我国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的一部分,不仅包括经营性体育活动,还包括国家各种体育事业。综合以上对体育产业概念的论述,笔者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以社会上可利用体育资源为条件,以各种体育活动为载体,已提供各种体育商品和体育服务为内容的体育经营性活动,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市场、体育旅游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广告业、体育中介业以及其他体育相关产业等。(二)体育健身业的概念。健身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其理论研究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和发展。任海(2012)指出健身业是认为在工作之余以愉悦身心、提高身体素质,提升生活品质为主要目标,兼具有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活动时间较为自由、活动方式不拘一格的特点。同时,健身市场的发展还需具备一定内部动力外部条件。一是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只有人们不断提升健康意识,并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如体育运动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并以此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二是健身市场发展的外部条件,即人们有时间、有条件进行体育健身活动,这需要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能力的上升来满足这一条件。
二、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分析
从江苏省体育市场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发达的省市相比,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结构不合理,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合理的市场结构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行业市场逐渐趋于成熟。进入壁垒、集中度和市场份额是市场结构的主要要素,这些要素决定了市场内各企业的竞争程度。在进入壁垒和集中度方面,经调研显示连云港市投资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健身场馆仅有6家,占总体的11%,这表明进入该行业的壁垒较低,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不会由于成本和其他市场竞争因素而终止,最终导致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在市场份额方面,所调查的55所健身场馆中,年收入20万以上仅有5家,占总体7.4%,且市场上缺少有连锁经营能力、可对整个市场起支配作用的场馆,难以实现规模企业。因此,需要产生一个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即能够对整个体育健身娱乐业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又可以促进产业市场结构的调整。(二)定位不合理,经营项目结构失衡。投资人出于利润和成本的考虑,在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居民消费水平的情况下,对场馆的定位不合理,过分追求高消费、高档次,导致消费者基于性价比的考虑会减少到健身场馆的次数。近几年,体育健身行业开始向平民化发展,但仍然存在消费者有消费意愿但是消费能力达不到的情况。这对于急需扩大市场规模的各体育健身场馆来说极为不利。此外,就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场馆的经营项目而言,可以说种类繁多,基本上能满足消费者对体育项目实际需求。但是,经营项目的单一和失衡现象也不可忽视。调查数据表明,连云港市单一项目经营的体育场馆占调查总数的37%,多以台球、游泳、健身操类为主。项目失衡主要表现在各场馆提供的服务多以瑜伽、健身为主,消费者普遍喜爱的球类运动仅有较少场馆开设。因此,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场所的定位不合理,多以高消费为主,经营项目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三)行业自律不足,市场管理还需不断规范。对于行业而言,管理主体包括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自身,三者共同作用在能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管理体系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管理体系。就政府层次而言,江苏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体育场馆公共安全要求实施》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苏省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相关文件多处于整体层面考虑,连云港市很少根据我市健身娱乐市场发展差异和特点制定出满足行业发展的政策,不利于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良性发展。就行业组织而言,没有意识到加强自身的自律性管理的重要性,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等制度还不完善,难以有效地对健身娱乐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导致市场存在恶意竞争、无序发展的现象。就企业自身而言,对市场难以准确定位,自身项目设置不合理,缺乏品牌、服务意识,难以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四)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且发展。体育市场的繁荣,这就需要一批精明强干,懂技术、懂业务、懂法律的经营管理人才。调查数据显示连云港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大学以上学历仅占10%左右,且有约60%的从业人员未经过体育专业相关的培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导致企业难以制定出促进企业发展的对策,难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自身发展战略;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的缺乏难以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不利于场馆的持续经营,制约了场馆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促进健身娱乐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是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连云港市体育健身文化市场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发挥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作用,让政府在对体育总体经济合理运行进行有效的干预,促使体育产业的运行和整体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首先,政府应认识到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对连云港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详细调研连云港市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情况,加强对健身娱乐市场科学调控,健全有利于规范该市场的规章制度如准入制度和服务标准,制定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推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其次,政府应加强对以健身娱乐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减免税收、场地设施补贴等方式推动全社会参与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强化市民的健康意识,促使市民积极参与健身娱乐消费。再次,完善体育市场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非法经营、不正当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法制化。(二)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不但加剧了健身市场的竞争,而且难以实现健身娱乐行业的规模效应,严重限制了健身娱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积极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措施,表竞争未合作的同时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促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兼并或联合后的企业,积极发挥集团领导的优势,降低成本,通过规模效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项目融资、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扩大企业规模,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再通过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整体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三)均衡项目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场馆的经营项目单一,且项目多集中于大众项目,高档次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市场份额较少,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合理规划健身娱乐项目的重要性,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扩展经营项目,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此外,政府应积极引导投资,对市场上消费过剩的项目严格审批,适当放宽高档健身项目的立项条件,保证市场上健身娱乐项目充分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为防止资源浪费,政府应积极引导市场上低效益或者长期亏损的企业投资其他项目,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四)积极培育消费市场,扩张市场规模。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缺少市场的需求,仅靠政府短暂的刺激行为,难以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张,因此,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引导人们对健身娱乐的消费、积极的培育消费市场至关重要。首先,对市区已有健身娱乐场地和公共体育设施要充分利用,对部分无公共体育健身娱乐场地的社区要争取早建设,早使用。争取全市社区健身娱乐场馆的全覆盖,以保证社区居民就近就便的参与健身娱乐活动,从而实现以公共设施带动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刺激广大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其次,在全市广泛建立各种体育运动协会和组织,动员、组织居民参加体育活动,通过各种媒体深入宣传,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从而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五)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输送新鲜血液。复合型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型的技术人员是体育健身娱乐企业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的关键,调查数据表明人才缺失是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行业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首先要加强对管理者培训,培训的内容既要包含管理知识,又要包含体育运动知识,促使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对企业的科学管理。其次要重视对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训,对从业人员采用持证上岗制度;此外在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还要培训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一定的管理能力,以保证他们能根据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炜.论体育产业之界定[J].体育学院学报,2010(l):5.
[2]任海.娱乐体育—中国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J].体育科学,2012(5):56-69.
[3]陈继涛.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体育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作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每年为世界带来4000亿美元的收入。蕴藏的巨大商机,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新兴产业的巨大魅力,它已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据业内人士估计,伴随申奥成功到2010年,大体育产业的产值至少可达到2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年的0.2%增至0.3%,而从消费趋势看,人们用于体育健身消费的支出逐步增加,而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带动GDP增长 0.5%。
一、体育产业概述
1、体育产业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种观点,即鲍明晓、张岩等提出的体育事业说;韩丹、鲍明晓等认为的体育企业集合说;杨年松、丛湖平、陈少宇等提出的体育服务业说。另外,韩国、日本、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及体育产业经营者则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各种形态的体育产品(包括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的部门。目前对各种观点的争论比较激烈,有相互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笔者认为对任何一种观点的评说,不应简单地判断它的正确与否,而需结合提出这种观点的作者界定时所处的时代(或视角)来分析,并且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体育产业的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才有利于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2、体育产业的分类。体育产业的分类是根据体育产业的性质和范围来定论的。范围不同,对产业的概念理解相应存在很大差距,划分体育产业的标准就不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体育产业的这种划分,都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任步攀等学者认为,从体育运动市场开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个视角,对体育产业可以进行动态量性划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这种划分是根据体育相关资源和体育产业结构内部规律进行的,为体育产业有重点、分先后、有步骤和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等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值得学者们探讨和借鉴。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在我国经济结构中,体育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甚微,约占GDP的0.5%。
2、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落后,商业化运作水平较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从事体育经济的院校,只是在个别院校开设了与体育经济相近的专业,远远满足不了体育市场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
3、体育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够。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用品、体育表演、体育设施以及相关精神文化智力方面的服务,其开发力度反映着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从国外知名企业看,阿迪达斯和耐克等世界体育产业巨头在拓展中国市场的同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市场营销。而中国经营体育产业的企业大多还处于来料加工状态,对体育有形资产比较重视,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如各项赛事和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队名价值等。
4、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不健全。健全和完善的体育产业法规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有效体育产业管理体系的基础,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通过以计划、行政命令,并辅之以适当的经济处罚形式对体育产业进行管理,法律手段极其薄弱。我国体育产业法在某些重要领域还是空白,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的体育产业管理体系受到了严峻挑战。
三、对策
1、转换思想,确立体育经济观念。多年来我国在体育方面相对投入大,产出小,这不符合经济规律,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把体育和经济市场挂钩,是观念落后。因此,应加强体育经济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具体措施时,使体育和国际接轨,把我国体育经济搞上去。
2、发展竞技体育主体产业、带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要想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就必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重点发展竞技体育主体产业,以此带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如比赛票房、俱乐部经营、运动器材与体育商品销售体育中介、广告、电视传播与频道租用,个人从业以及无形资产(品牌、标识等)交易产业;间接的有来自旅游、交通、传媒出版业、物业、运动医疗业和法律咨询业乃至拍卖业等体育相关产业。使我国体育产业能够成熟地走向市场,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使它焕发出惊人的活力,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3、大力培养体育市场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培育方面要从开源与节流二个方面入手,进行培养机制的创新。(1)开源:要积极引进吸收各种体育人才,特别是有体育经营能力的市场开发与管理人才。(2)节流:对现有体育人才要加强开发与利用并进行培训,创造各种深造的机会,使得其知识快速更新,技能不断增长,予以广阔的愿景,以减少人才的流失。
4、加快制定规范体育产业市场化方面的政策法规,构建体育产业市场化的道德体系。针对体育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无序状态,我们可以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着手。(1)健全体育法规。目前我国只有一部作为体育领域内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但还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配套的体育法规、条例。面对现在体育市场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如有的人为了赢得比赛,隐瞒运动员年龄中,职业选手参加业余比赛,弄虚作假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都需要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以达到维护体育市场秩序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制定体育市场的管理法规,要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国家体育总局与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携手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扭转过去体育市场法规相对滞后的问题,逐步建立健全体育市场法规体系。二是体育市场管理法规的调整范围要面向全社会。市场经济的管理有两大特点:通过立法行使体育行政部门对全社会体育经营活动和体育市场的管理权。三是制定体育市场管理法规要防止市场垄断和歧视性政策条款,保证体育经营主体的公平竞争和合法权益,使体育经营主体都能享受国民待遇。(2)加强体育道德建设。在体育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体育运动,尤其是经济体育的特点,把道德要求与体育运动和竞赛的技术性规则具体地结合起来,切忌生搬硬套,把一般的道德原则要求简单地移植到体育道德之中。
5、、要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促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对体育产业经济的投入是有限的,因此在财政投入上应重在调整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重点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大众体育健身场地器材配备和居民体质监测等,并适当增加用于扶持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专项投入。
6、要加大税收政策和融资政策支持的力度。(1)税收是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实现社会资金合理流动的重要手段,不同的税率对国民经济相关部门发展具有引导和扶持作用。(2)要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的力度。投融资政策是确保体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健全体育产业经济的投融资政策对于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7、注重民族特色体育产业的开发,走有中国自己的体育产业发展之路。学习和借鉴是为了更好的走好自己的路,最民族的也是最国际化的。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必须充分挖掘民族体育的内在价值,关注消费对象的文化价值取向,关注消费群体的变迁,使我们的体育产业为绝大多数服务,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
发展体育产业是新时期体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化体育改革,开展试点,积累经验,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牛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产业发展[J].生产力研究, 1997, (06);
[2] 孔丽涵,杨少雄.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 (S1);
[3] 高朝霞.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品牌战略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一个投资和消费热点,尤其是体育用品行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主题思想是:“给中国人一个机会”。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则成为中国国内企业向世界品牌冲刺的一个强有力的跳板。与此同时,国外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在这一形势下,中国本国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们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运筹帷幄以出奇制胜,根植于国土,立足于世界,就成为了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体育品牌的概念及其分类
1.体育品牌的概念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品牌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承载着一定的精神内涵,并通过其载体(即某项产品或服务)体现出来,不同的品牌其内涵也各不相同,体育品牌由于承载着体育运动的精神和特点而自有其独特的价值。
根据品牌的定义,按照笔者的理解,体育品牌是体育营销意义上的以差别化为代表的体育商品个性和独特卖点的标志,是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种消费情结,是一个名称、术语、符号、标记,或是这些因素的组合。体育品牌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创建的,企业生产了产品,通过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对产品产生认同感,进而同品牌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消费“忠诚”。同时,品牌在接受了消费者的检验后,在以后长期的经营中不断改进自己,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最终形成“品牌”。
2.体育品牌的分类
从目前国内外体育营销的实践来看,体育品牌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体育核心产业品牌。体育核心产业包括竞技表演业、健身娱乐业等,该产业形成的体育品牌包括体育赛事品牌、体育运动员品牌等。二是体育赛事品牌。体育赛事是体育运动的核心,最能够展现体育运动的活力和魅力,也最能够体现体育运动的精神和理念。三是体育运动员品牌。体育运动员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正是他们将体育运动的魅力呈现给观众,让人们感受到他们在运动场上拼搏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他们是力和美的化身,是体育理念的传达者。四是体育支持产业品牌。体育支持产业包括体育用品、器材、服装、场馆等产业领域,该产业所形成的体育品牌包括体育用品品牌、体育设施品牌等;五是体育用品品牌。体育用品品牌,是指体育企业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创造出来的,得到社会公认的,与同类体育用品相比较,具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寿命、高效益、高价商标并名列前茅的产品。
二、我国体育品牌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体育品牌发展的现状分析
体育用品行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我国最先发展,历史最为久远,最为成熟的一个区域,也是体育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行业。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用品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已经位于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六位,全国体育用品行业总产值更是以每年493亿元的规模增长,目前我国体育用品的年销售额为300年~400亿元。中国体育用品生产从地域分布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集中在京津、沪闽、粤三地,尤其是福建和广东地区,体育用品生产厂家更为密集。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已超过400万家,中国的体育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国内自主体育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2.我国体育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体育用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大多生产技术落后,研发处于兼容并蓄的模仿阶段,更缺乏专业运动领域的作为。在我国生产企业中,“重生产”、“轻研发”的现象还十分普遍,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把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前瞻意识,缺乏对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掌握和未来走向的准确判断。企业对产品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体育用品档次、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较差,不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不利于我国体育品牌的长足发展。(2)我国体育产品缺乏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就是指通过建立一种清晰的品牌定位,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受众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从而形成一种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文化氛围形成很强的客户忠诚度。这种忠诚度是将物质与精神高度合一的境界,人物合一是对品牌文化的总结。它代表了某一种人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个性。品牌文化其实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它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给消费者产品或服务,而且帮助消费者去实现他们的梦想。我国体育品牌将文化作为品牌战略切入点的企业较少,很少从高端理解品牌或者从文化的宏观视角塑造品牌,所以说我国的体育品牌缺乏文化根基作支撑。
(3)市场发育较低,行业竞争不规范。近年来,市场的活跃对体育品牌的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短时间内过多过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展销活动造成了无序的竞争,也给大量质量低下的伪劣产品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我国对体育品牌业的标准化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必须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加强技术等级标准审查、企业计量标准审查、企业质量管理审查等,限制那些检测设备不完善、无标生产、缺乏有效的质量保证的产品投产和销售。
三、我国体育品牌发展的战略途径
体育品牌战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名牌意识”,从产品的质量、科技、创新、营销服务以及管理等多方面、全方位出发,由企业内部与外部多方面共同努力、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产名优品牌体育用品。
1.注重品牌质量及产品创新
品牌质量包括品牌本身所代表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感受的质量。品牌质量以产品质量为基础,并扩展到消费者心中感受的质量。现在国内的品牌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发展,但是做的还远远不够。
科技又是创新的基础,每一个品牌产品都应具有其他产品所不具有的科技含量和技术诀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因为受到设备、资金、技术和管理的限制,更多强调的是低价位,而忽视了对产品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体育用品,如赛车、户外用品等设备器材的开发和研制,产品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感受到的质量。只有不断使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创造出企业自己的专利技术,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名牌才能永久名牌。
2.加强体育品牌文化
品牌知名度高并非代表品牌价值高,品牌的文化内涵才是品牌价值的核心资源,名牌的背后是文化,产品是暂时的,文化是永恒的,只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所以体育用品企业应重视品牌的文化含量,努力把文化、知识、智慧注入到品牌创建的所有过程中,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品牌更具竞争力。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中还普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借鉴国外知名体育用品品牌成熟的品牌文化理念和运作经验,努力提高企业的文化创造力,用文化来创造品牌,用文化来创造品牌增值的价值,使品牌文化成为我国体育用品品牌成长的加速器,早日打造出我国的世界体育用品强势品牌。
3.清晰市场定位及创造品牌个性
在目前众多运动品牌云集的情况下,就要细分市场,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锁定高中低档不同的消费阶层、不同的区域市场等手段找准品牌定位。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因此,必须立足全球,放眼世界,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运筹体育用品品牌的发展战略。我国体育用品品牌首先就是要正确分析市场生存环境,明确品牌定位。我国的体育用品品牌普遍存在着品牌定位模糊不清的缺陷,如作为我国体育用品品牌龙头老大的“李宁”,在品牌创建的12年间,除了上世纪90年代的急速膨胀期,“李宁”一直不能突破成长的上限,营业额停滞不前,已有的消费者并没有重复购买产品,也没有新的消费者加入。造成这个结果主要就是品牌定位不清晰的原因所致。要想在全球市场与世界知名体育用品品牌竞争,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必须在创建品牌之初就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策略,在品牌创建过程中要清楚地将定位思想、理念和原则传达给市场,提供足够的营销资源并保证定位准确。
体育品牌的成功营销不但能带动体育产业大发展,更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力发展,体育品牌是一个新的营销点,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可挖掘的潜力。怎样正确认识中国体育品牌的发展走向,以及如何制定适合中国体育品牌的发展战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希生阁宝成:体育品牌的内涵及外延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
实际上“在地化”与“本土化”的使用是存在争议的,并且两者之间的概念经常被混淆。这不仅在国内如是,在国外也同样存在这一现象。有些研究人员将二者视为一体,有些学者把“本土化”直接作为“在地化”展开探索。在澳大利亚,“本土化”的使用比较广泛,在北欧“本土化”更为受欢迎。大陆地区不同领域的情况不同,有些社科类尤其是文史哲学科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在设计的概念框架下,“在地化”这个方面的研究没有明显的进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科学和合理的研究并且在品牌的设计中加以利用具有特殊意义。
在地化概念的提出,与大航海时代到来后,全球化日益明显的背景密不可分。当通讯和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使整个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地不同的文化、经济、政治、宗教和民俗等相互交融,同时又相互抗争。在地化的提出使得区域文化特征得以彰显,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任何一种经济或者商品的流动要适应地方的需求,才能促进发展。①在地化是抵抗全球化冲击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本土化,强调的是某一区域内的事物,要体现这一区域的文化特质。是指共同地域的人在历史上形成的共同语言、经济、文化、心理,简单的说就是带有民族特色,指有一定地域限制的民俗形象。本土化是以时间为轴承传承下来的。本土化包装是传承下来的、具有地域特色、民间开发自然物质的包装品,是在历代包装传承过程中,各地区自然材料所组成的包装形式。从两者的概念不难看出其区别所在,即在地化强调的是区域外的事物进入本区域时,尊重和采用本区域文化特质元素的过程;而本土化侧重的是本土事物对本土文化体现的过程。之所以会出现两者概念的混淆,是因为在界定本土化概念时,对事物主体没有进行明确。
在地化概念对于产品包装设计的意义在于,当产品扩展到本土市场之外时,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特色,能够从情感上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消除彼此的文化隔阂;也只有尊重消费者行为、理念习惯的产品包装设计,才能引起本土消费者的正面关注。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健康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体育锻炼是人们保持健康体魄的不二选择。与之相关的体育产业和体育产品更是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我国这两年就相继出台了许多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以促进我国体育品牌和体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当前我国各类体育用品品牌,在世界上并没有可以与诸如耐克、阿迪达斯之类的强势品牌竞争的民族品牌。这与中国体育大国的地位严重不相符。民族体育品牌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品牌的包装设计就是其打开国外市场的第一张名片。
关键词:高校;体育营销;品牌文化
随着北京申请2008年奥运成功,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2007年女足世界杯在中国四大城市举行,无疑,未来十年内是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于是,如何搭乘体育营销这辆快车就成为中国众多组织的关注要点。联想申请TOP计划成功,中石化签订了中国企业有史以来首次赞助F-1赛事的合同,这些都是中国体育营销史上的里程碑,但中国著名企业对于体育营销的热衷肯定不仅仅于此。其实早在2002年世界杯开始,中国就掀起了一股关注体育营销的热潮,当时的收视大约是120亿人次,而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则是将近6亿元,是上一届世界杯的6倍。体育作为营销的一种载体,它延伸的历史实际上很久,可以追索到古罗马的竞技场,但作为现代营销手段,它的运用时间却很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一面是馅饼,一面是陷阱,中国体育营销需要冷静思考,全面总结。而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在高校这类组织中的实践与探索应用相对滞后,本文试从体育营销、品牌文化的特点出发,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高校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的理论及相关实践,希望通过分析,能够找出高校在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建设传播方面的共性问题,以供其他高校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参考。这不但在实践层面上,而且在理论层面上,都具有双重的借鉴意义。
一、体育营销与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一)体育营销的概念与内涵
体育营销是指为一种体育产品生产、定价、促销、渠道等设计和实施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欲望,并达成组织目标。体育营销不但是体育企业和组织最重要的职能,也是很多非体育企业和组织经常采用的战略和方法。这不仅是因为体育营销活动是体育产业的精髓,也是因为体育产业正在急速成长,而且没有丝毫减速的迹象。
体育营销和传统营销一样,是一个过程,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体育营销管理模型很好地描述了这一循环过程以及其中的体育营销要素,这对体育企业和参与体育产业的非体育企业的决策层和体育营销人员的实践都具有借鉴意义。对这一模型的简单解释是:体育营销循环过程始于体育和非体育企业/组织对体育营销使命的设定。这一使命必须与企业或组织的整体战略相一致,相协调。在设定体育营销的使命(目标)的基础上,企业和组织必须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研究与分析,即对消费者(Consumer)、竞争者(Competitor)、企业自身(Company)和环境(Climate)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4C研究”。基于“4C研究”所获得的体育市场信息与数据,企业和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体育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并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中,企业和组织制定适应自身发展的体育营销组合策略,包括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渠道(Place)策略和促销(Promotion)策略,即4P组合策略。最后,通过对这一组合战略的实施、管理和评估调整,使企业和组织将自己的体育或非体育产品更有效、更高效地销售给消费者。
在这个体育营销模型中,最为体育和非体育企业所采用、最为大众所熟知也是体育营销最有特色的策略之一是“体育赞助”。组织赞助常见的理由有:组织想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想让公众看到并记住组织的名字,以及合理利用组织现有资源。组织赞助的其他原因还有:为了接触特定的细分市场,为了巩固基础市场,为了将组织跟体育联系在一起,为了作类似“慈善”营销等等。
(二)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文化是一个社会和群体形成的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三个要素:精神、载体和群体。世界有三大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教文化圈。这三大文化圈的历史都很悠久,人口都在10亿以上,影响非常深远。另外,文化都需要载体,文化的第三个要素是群体,没有群体也自然无法形成文化,而且这个群体可以按民族(汉、回、满等)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还可以按地区(南方、北方、西北)形成地域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下面的亚文化。这些精神、风俗、仪式和群体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从深层到表层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经纪人;发展概况
一、前言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体育产业的相关性文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文件,这两份文件的下发,几乎涵盖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体育市场化脚步越来越快,体育市场化已经是体育发展的方向,而在体育的市场化过程中体育经纪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经纪人的概念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4年修改后的《经纪人管理办法》第二条指出:经纪人,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等经纪业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二)体育经纪人的概念
2008年国家劳动局出版的《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体育经纪人的解释为:体育经纪人是从事体育赛事、体育组织品牌包装、经营策划、无形资产开发及运动员转会、参赛等活动的人员。是指在取得合法资格后,从事居间、行纪、等经济业务的个人或组织。
三、体育经纪人的产生和发展
(一)体育经纪人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体育经纪人在我国便出现了萌芽。虽然这段时间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经纪人,但已开始出现体育经纪人的影子。《体育经纪人》一书中说道: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体育经纪人最早出现在本世纪初期的英国。就像现代体育和体育产业起源于英国但发展在美国一样,体育经纪人与体育经纪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是在美国。有资料显示,1925年,美国人查尔斯・帕利为棒球运动员格兰吉与芝加哥熊队的老板签订了一份价值10万美元的劳务合同,而成为被普遍认可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体育经纪人。
(二)体育经纪人的发展
在19世纪末,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体育经纪领域因职业体育的发展、体育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运动员自由转会制度的建立而得到了进一步拓展。80年代后,运动训练体系的高科技化和项目竞赛体系的日益市场化,又使体育经纪人开始进军组织商业比赛的领域。
我国经济领域中的经纪人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成份的扩大,以及社会阶层的多元化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随着体育经纪的发展和体育市场的逐步形成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样有利的良好环境下,体育经纪人作为体育市场运转的中介,逐渐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1世纪的今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情况下,体育的商业化和职业化进一步得到发展,体育经纪人在我国体育产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其所显现的地位愈发重要。
四、体育经纪人目前发展的现状
赵宝虎、孙继龙( 2008)指出我国体育经纪人的规模较小、质量较低,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经纪人数量较少。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还是“管体育”与“办体育”没有真正分开。我国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力求推动我国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为体育经纪人这个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
五、体育经纪人培养的模式
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参加培训的形式为主。笔者认为,未来体育经纪人的培训应当选择在有体育专业的综合大学或师范类大学,可以在大学中设立体育经济和体育经纪人这两门课程,在选择修这门课的方式上由学校与学生双向选择,学校应当以外语成绩好,综合分相对高的学生作为选择的对象,在实践方面,学校也应当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平台。
六、体育经纪人未来发展的前景
随着21世纪全民健身热潮快速升温,休闲体育市场呈现出不可估量的庞大需求。但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职业还未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各种体制依然存在。在未来,体育经纪人这个行业的道路可谓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七、结论
经纪人作为专业化服务团队,对体育市场经济的繁荣起着推动和桥梁的作用。未来,体育经纪人行业将会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骆秉全,魏利婕等.我国体育经纪人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4):124-127.
[2]张玉超,郭春阳等.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6,13(1):46-47.
[3]师灿斌.体育经纪人在构建体育产业链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2):37-38.
关键词:运动品牌;体育营销;营销战略;品牌定位
1体育营销的内涵
体育营销作为营销方式的一种,它最早提出“体育营销”概念是1978年美国的《广告时代》杂志,众所周知,真正标志着体育营销在现代营销中的实际运用的例子是美国商人尤博罗史在洛杉矶的奥运会上,第一次推出的“OlympicPartnerProgramme,The(TOP)“计划。本文在吸取众多学者观点的前提下,作者将体育营销的内涵概述为:体育营销是将企业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地整合,是一种需要持续参与的商业活动,因此,体育营销具有文化性、商业性、公信力和持续性。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会极大促进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快速成长。
2运动品牌体育营销困境分析
2.1体育营销着重短期目标,缺少中长期战略计划
很多运动品牌企业在体育营销运作流程存在“虎头蛇尾”现象,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重短期投资、短期收益,不为长远的企业运动品牌的发展考虑,相比其他的营销方式,体育营销更需要长期投资,因而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短期内见效慢,回收成本需要一个长远的过程,因此,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想作中短期投资,及时回收成本,达到受益的目的。
2.2体育营销的品牌宣传方式单一化,缺少形式多样的营销方式
体育营销是企业提升运动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最在效企业经营手段,企业的运动品牌可以通过体育赛事引起观众对其品牌的高度关注,从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而我国的运动品牌策略主要是一、体育赞助,体育赞助是企业进行体育营销活动最常用的一种营销手段;二、明星代言;三、设置专卖店;四、电视媒体宣传等这些常规的营销策略。在宣传上谈不上体育营销战略的创新,上述几种营销策略只是当今营销战略中最常用的方法。
2.3体育营销的运动品牌定位不清晰,没有一个精确的市场定位
当今我国的运动品牌在市场定位方面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意识到品牌定位的重要性,所以企业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市场定位,例如安踏运动品牌在市场定位方面缺少一个精确的市场目标。运动品牌的建立与运营都要以当前的市场行情为依托,对运动品牌进行一个全面的SWOT分析。
3运动品牌体育营销的策略分析
3.1体育营销与企业运动品牌的定位
要协调一致体育营销作为企业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是运动品牌建立和发展的推动力,而非品牌建立的根源力,所以企业里德营销工作的开展要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协调一致。这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体育营销品牌追求成本领先的发展模式来说,高投入的体育营销战略会给企业长期进行品牌战略发展带来巨大的资金投入,从而使企业在财力上不堪重负。
3.2运动品牌要与企业体育营销文化保持相一致
运动品牌也是一种体育文化建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企业寻求一种自身运动品牌价值与消费者需求的心理共性,体育的文化营销与运动品牌相契合,表现在具体的体育营销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这就要求企业赞助的体育赛事或体育明星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及关注群体等都要与运动品牌相符合,企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体育营销策战略和营销模式,并不是要大量的投资在品牌运作方面。结束语体育营销策略作为运动品牌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营销作为一种成熟的经营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单纯的企业运动品牌的促销活动,而是站在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高度,将体育营销与企业品牌文化、企业营销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运动品牌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体育营销优势,进一步丰富企业的体育营销策略,最大化地利用企业体育营销资源,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健身、运动休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体育也由过去专业化的运动,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为老百姓所接受。而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体育旅游开始浮出水面。人们的度假观念也由以往的纯生态旅游向追求保健旅游转化,“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参加各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与体育有关的度假方式也随之不断升温。体育旅游产品已成为旅游产品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愈来愈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青睐。
我国于1994年首次提出体育旅游产品概念,此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直以30%~40%的速度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有100多个体育赛事或旅游节庆。可见,体育旅游产品作为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已越来越得到各部门的重视。
一、体育旅游产品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体育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玩过程中提供各种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从旅游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体育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为旅游者带来体育效用、旅游效用并满足其所需消费和服务的总和。
体育旅游产品可以划分为实体产品和无形产品两部分。体育旅游的实体产品包含体育场馆及设施、体育活动及赛事、体育旅游纪念品等。而体育旅游的无形产品一般包含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服务系统等。对于体育旅游产品的发展而言,“软”环境的建设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人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服务系统将是今后该市场竞争的核心所在。
体育旅游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它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旅游产品的核心是体育
体育旅游产品可以产生1+ 1>2的系统性倍增效果。体育旅游产品既是一项旅游活动,更是健体强身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惯常生活环境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游览名山胜水,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另一方面,即使在交通工具十分发达的今天,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仍然需要走或长或短的路,爬或高或矮的坡,流或多或少的汗,这本身也是一种体育锻炼。所以说体育旅游产品能使旅游者寓健身于游乐之中,在旅游中强健体魄,在健身中陶冶情操。体育旅游产品非常注重在旅游过程中培养顾客的体育感情。在体育旅游产品中,有些项目还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挑战性,旅游者通过挑战和超越自我而获得满足和愉悦,这是体育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
2.内容丰富、范围广
体育旅游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类型,在世界各地,都已有了日益丰富和成熟的体育旅游产品形式。除徒步旅游、骑骆驼旅游、野营旅游、登山旅游、狩猎旅游、探险旅游、漂流、攀岩等有形产品外,还包含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旅游服务等各项无形产品。其内容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和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为体育旅游产品的持续创新带来活力, 使其产品类型更加丰富, 产品层次更加深入。
3.体育旅游产品效益的间接性
众所周之,有形产品的经营大多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体育旅游产品的无形部分具有不可估量的、间接的经济效益, 无法通过具体的公式测量和计算。通过体育旅游产品的良好市场运作, 可以推动国家体育旅游健康快速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不断进步。
二、中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休闲方式、消费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看电视、聊天、串门、做家务等传统休闲生活方式,活动内容逐渐丰富。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必选项目之一,国内旅游发展十分迅猛,特别是1999年9月我国实行了新的节假日办法,延长了“五一”、“十一”、“春节”的放假时间,由此兴起近年来假日旅游的火爆场景。而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对而言要迟缓一些,但其快速成长的态势已初见端倪。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消费时尚。人们参与体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健身、娱乐、探险等各类体育旅游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同时我国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我国地大物博、海岸线绵长、湖泊众多、地形复杂、南北气候变化明显等进一步加快了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发展步伐。从1992年到1997年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年均增长达5.1%;1997年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仅次于子女教育、电器产品、住房、书报、高档服装之后,列居第六。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近五年来,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了多种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和规模。较著名的有黄河漂流、湖北宜昌赛龙舟、山东潍坊风筝节、哈尔滨冰灯节等,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位客源输出国。而体育旅游作为当前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未来旅游产品建设中的一个主要方向,今后会得到中国各级部门的进一步重视。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产品,为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应当注意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三、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1.了解体育旅游者的特殊需求是制定体育旅游产品营销计划的首要前提条件
体育旅游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既不同于普通旅游者,又不同于体育爱好者,他们有着比较独特的需求欲望。“市场营销观念认为,达到企业目标的关键在于明确目标市场的需求,并能以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和更高效的方法去满足市场的需要。”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城镇化给人们带来了财富和余暇时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对生命不利的因素。由于运动不足、工作压力加大、竞争加剧等原因导致肥胖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缠身,因此人们十分渴望从各种压力下解脱,体育旅游则较好的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有相关的体育旅游产品的客源市场分析表明:目前我国普通客源市场比例约占45%,这类市场特征主要为实践型和休闲、娱乐型,符合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旅游产品的供求能力;而对于特殊客源市场,市场比例约占33%,市场特征主要为强者冒险型和超越极限型,体育旅游产品线的开发是前景看好;对于占市场比例22%潜在客源市场,主要特征为康乐保健型和启迪开智型,则体育旅游产品线的开发潜力巨大。
2.构建体育旅游产品的区域定位策略和营销策略组合
在体育旅游产品分析的基础上,按区域进行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研究客源市场,找出满足消费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线和产品项目,这是市场分析的目标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环境制约因素。相对于一般旅游产品而言,体育旅游产品更需要依赖于自然环境因素发生效果作用,也易受制于自然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可开发适应性较强的地域性体育旅游产品,易于建设特色体育旅游产品,有利于开发整体市场,从而确定区域定位策略和营销策略组合。
3.制定和选择合适的体育旅游产品策略
体育旅游产品策略是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体育旅游产品现有资源的经营、新资源开发和体育旅游产品线路的设计等方面。要从市场机会、消费需求出发确立体育旅游产品品牌,让消费者易于辨识,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设计体育旅游产品线时,要贯彻市场、主题突出、不重复、顺序与节奏安排、留有余地与机动灵活等原则;同时要注意营销策略的前瞻性和可行性。
4.体育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
适当的定价策略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体育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既要保持大众旅游产品定价策略,又要具有专项旅游产品定价的特征。并且要结合生态、气候等要素,由于体育旅游产品发展历史并不悠久,大众性体育旅游刚刚兴起。其本身还不完善,销售额低,单位成本高,市场上旅游消费者少,再加上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弹性大、市场容易饱和等特点,其定价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1)低价占领策略:即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旅游者接受体育旅游产品,从而获得尽可能大的市场占有率的一种定价策略。这种定价策略有助于尽快打开销路,缩短推出期,获得长期稳定的市场份额,争取体育旅游产品迅速成熟完善;同时还可以让许多竞争者望而却步,减缓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2)撇脂定价策略:又称为高价定价策略,是指把体育旅游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以便在短期内获取丰厚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这种定价策略如果成功,可以迅速收回投资,也为后期降价竞争创造了条件。
(3)同价策略:要使自己的体育旅游产品价格尽可能与竞争对手的保持一致。
当然在实际的工作中,旅游管理者应按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实行差价。如在旅游淡、旺季实行浮动价,淡季客房优惠,连续住宿越多,价格越优惠。对旅游热、温、冷点实行不同的定价策略。
5.体育旅游产品的促销策略
吸引消费者进行体育旅游,还必须对已确定的体育旅游产品塑造鲜明的形象,提供内容详尽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旅游产品宣传资料,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以及参加旅游博览会、巡回展销会,做好广告宣传,将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尽可能多的潜在游客。
6.建立体育旅游产品的分销系统
由于我国体育旅游发展较晚,体育旅游还没有深入人心,因此,加强宣传,通过舆论导向使富有创意的体育旅游产品得以生存与发展。如国家旅游局在2001年推出了“中国体育健身游”的主题活动,这是推广体育旅游的重要举措。当然,还可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体育旅游进行宣传;另外在高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还可以建立体育旅游热点网站,在全国范围内深入进行体育旅游的网络营销。通过这些手段使冷点变热点、热点更热,不断提高体育旅游产品线的知名度,全面发挥体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