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

时间:2023-09-01 16:48:57

导语:在老年医学服务流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老年医学服务流程

第1篇

【关键词】 老年医学;内科学;可拓学;健康检查与评估;机器学习系统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health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Chinese present geronto and geriatric internal medicine.Methods Estabished a computerized evaluation method for geriatric internal medicine at realistic conditions.Results A reliable system for extension evaluation is used by the dependent functions of extenics and distance conception.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health examination can utilize programmable format successfully.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rovide a novel basis for evaluating and diagnosing the municiple and district hygiene management and personal geratology.And the machine learning system is also utilized by means of seven algorithms effectively which lead to advance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for Chinese patients now.Conclusion A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field and negative field of the extenics evaluation is illustrated to proceed a synthetic diagnosis for various health conditions of present days Chinese geronto.

【Key words】 geratology;internal medicine;extenics;health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machine learning system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及科技兴国等政策执行生效,我国人民医保的发展加快速度,人民老年化的迫切问题之一就是老年医学,尤其是老年内科医学是特别引起重视的,在市级及区级医院里已推行一年一度的普通性体格检查,包括老干部、专家、高级职称教师及工程师、普通干部及部分公务人员,科技人员的年度体格检查,甚至包括实际学校与科研院所等的全体人员的体格检查作为新生及新来人员的第一程序;然后由医院有关医师等作综合评估,最后通知达到被体检的人员原单位及本人,以利有病治疗,无病预防保健,汇总情况作为有关领导部门作为人员健康与卫生管理的综合分析依据。

现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中的机器学习系统(machine learning system,MLS)可用于人体健康检查及评估,例如可拓学方法[1](extenics method,EM)、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ES)、模糊神经网络(fuzzy neural network,FNN)、助理-R(assistant-R)、助理-I(assistant-I),前向特征构造(feed forward construction,FFN)、基本贝叶斯分类器(basic bayes classifier,BBC)、似然贝叶斯分类器(approximate bayes classifier,ABC)、反向传播权值消减(reduced feedback propaganda weight,RFPW)、核神经网络(kernel neural network,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可以相信按具体实际情况都可以选取到适合的有效的检查与评估方法,甚至诊断的、结论的。如今从我们实践中着重对可拓学方法(EM)加以阐述。目的是建立一套简单易行又科学的老年人健康检查与评估的结论,以提高体检资料的分析效率与准确的诊断,为市级及区级医院、学校、研究院所及机关与公司等等建立卫生管理档案服务

1 原理与方法[2]

首先对健康检查的定量及定性分析——按中国主要城市的一般常用体格年度检查,项目包括血压(BP),血液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百分比(L%),单核细胞百分比(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嗜碱粒细胞(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X),血小板分布(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尿素(URIN),尿酸(UA),葡萄糖(GC),总胆固醇(TCL),甘油三酯(TR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等主要指标;还有肺部X线片检查,肝、胆、胰、脾等的B型超声波检查,眼、耳、鼻、喉等检查,特别是心电图(ECG)的检查更加重要。总之,有了上述的体检资料后,就可以反复利用数据库并快速精确计算好被体检人员的健康卫生的综合评估及诊断问题。至于具体的详细计算公式可查资料,恕不在本文赘述。依照可拓学理论发展成整套可用的可编程程序,如后所示流程

输入流程[包括上述计算过程中应用到的数据资料的输入,例如:(1)经典域资料Ⅰ;(2)节域资料R;(3)待评估对象的资料Q;(4)加权系数W等等]主程序(监控整个程序的流程,这是执行本程序的重心)输出程序(将人工输入的原始数据及计算得到的可拓学评估的分级结果均好好的储存。)

上述主程序,监控整个程序流程,执行本程序的重心所在,本程序先将由输入子程序,获取人工数据输入后,进一步计算出分类归属函数,将结果储存于输出子程序。上述输入子程序主要是处理计算过程中所要用的数据资料的输入,如使用者往后遇到相同类型的问题时,只需将程序稍微更改,即可适用读取不同的数据资料。输出子程序主要用来储存人工输入数据及计算分类筛选的结果。上述输入输出资料文件包括:(1)评估条件的重要性加权指数;(2)待评估资料元素的详细资料;(3)各种分级经典域资料;(4)节域资料等。并且在程序中可以随时修改参数,以求符合市级及区级医院体检选择目的之计算机程序使用。

2 实例及讨论

2.1 实例分析 为了从实际出发示例,加以说明与分析,就能充分体现出某时间某单位的一组现代老年人体格检查者的正常结论情况及不正常结论情况两大类别,然后由该医院仔细校核文件后,打印出来送某单位的两大类别体检汇总报告,同时也发体检评估及老年人各科医疗建议书,以利该单位及体检个人本身的及时参与及治疗预防措施紧紧跟上了。

设某区级医院在某年9月7~14日间,利用两个星期天为该医院持市卫生局的红卡医疗证所作的体检评估及老年人内科医疗建议书的过程如下:(1)老年人首先出示医疗证,填好体检表格;(2)做好体重、身高、血压等检查及填表格;(3)就诊各人按早已通知的体检规定,一定要空腹验血、送大小便样物及B型超声波检查;(4)然后进行内科病个人检查、心电图检查、X线肺部检查、泌尿科检查、眼耳鼻喉科检查等等,最后将规定的体检项目一一填写,将正确实际体检数据单汇总交给医院指定的部门,才算初检完毕;(5)医院指定医务人员分工认真将健康体检指标Ⅰ早定出来,又将健康体检各指标的取值范围R(或称节域)早定出来,第三步才将该次老年人体检某组的健康体检各指标整理成元素对象O1……On,第四步计算机能算出健康体检的指标关联函数F,并将结果整理成老年人秋季体检指标的异常情况汇总表,第五步通过相关部门医务人员的认真核对后,没有差错才送到医院领导部门及分送老年人体检者,约定时间,医师向异常情况的老年人及时谈话,商量采取医保措施。

下列4种文件的指标示例,这些仅仅举简单的正常及异常体检情况为例,其余许许多多实际复杂情况均可依此类例,举一反三,恕不在本文赘述了。 转贴于

2.2 可拓学在老年人体检时的应用结论 由上述所示实例,可知可拓学识别法应用于现代老年人健康体检评估及老年人内科学初步诊断时是件可行的方式方法,也是值得生物医学工程多方面应用的前瞻性理论及实践方法。因为此原理及方法是多种健康体检指标的综合评估及老年人内科学诊断,是有一定价值的,即可以从某一项指标项目的异常或多种项目指标的异常情况中,发现被体检的老年人可能有某些疾病的报警,以利被体检者及早治疗或预防。总之,用微软公司(Microsoft)的视窗(Windows)系统操作本文所提出的各任务,也正是从电子计算机化医学e-medicine正向无处不在的电子计算机化医学(Ubiguitius Medicine=u—medicine)发展的趋势。

2.3 机器学习在内科医疗的实用性[3~5] 前述7种机器学习对内科医疗及诊断,根据最新外国医学资料,对斯络文尼亚国的卢布雅拉市医科大学,在内科学的:(1)肿瘤的根源定位;(2)乳腺癌的复发率;(3)甲状腺病的诊断;(4)风湿病等4种疾病用:①原始贝叶斯算法;②助手R;③医生来统计不同分类器性质的比较。见表2。

在我们试验中每运行一次就随机的把从实例中选择70%来学习,30%来测试,所以表2中所列的结果是10次运行的平均结果。

该卢布雅拉市医科大学按医疗数据集地基本统计见表3。

最后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可以分别对(a)助手-R,(b)助手-1,(c)FFC,(d)原始贝叶斯,(e)半原始贝叶斯,(f)后转BP,(g)K-NN神经网络等7种算法用于医疗诊断内科疾病的不同算法适合程度,因此,可以掌握我们用机器学习法来开展医疗诊断的决策方向了,也就是提高我们的现代“无所不在(Ubiguitous Information Society)信息社会”的决策及努力大方向的。用于5种医疗诊断效果对7种机器学习算法的适合程度比较,见表4。

2.4 小结 内科专家们虽然有些已经看到机器学习法的前景光明,但仍有些不满意之处,例如知识表示太呆板,描述内科病人的属性集必须固定。可是内科专家如表示最后的诊断结果还要进一步试验测试的验证诊断结果,这也是必要的认真负责科学态度。又是医务太忙时候因为觉得每天输入电脑太耗时费力,或者对某些首长与重要病员则由机器学习法觉得责任心不允许这样做呆板的事。如此种情况,我们认为只有加强长期学习、认识及交流才行。

1 Cai Wen.The extension set and non-compatible problem.Joul.Scienti ic Explore,1983,1,83-97.

2 Pan Dong,Jin Yihui.Exploration and study on extension control.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1996,3(13):305-311.

3 RS Michalski,I Bratko,M Kubat.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 mining:methods and application.John Wileg & Sons Inc,1998,3-5.

4 Qio Xiaowei,Liu Lichuan,Liu Yujia.Computer programming application by the extension evaluation for exam papera.Quality Anaysis Academic Joul of CUT,2001,1(1):42-47.

第2篇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研究现状。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伴随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如“洪水猛兽”,也是极赋挑战性的。我们面临诸多问题,如:养老、康复、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许多制度有待建立、完善,其压力早就潜伏生长,特别是老年医学康复治疗需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我国的养老服务中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康复治疗需求评估体系。

 

2.研究意义。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多种,而患病后令我们感到最不方便的是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因此,使患者能够接近或恢复原来的生活状况就成为治疗的最终目的。老年疾病经过临床医学治疗后会残留一些心理、生理上看不到的损伤,在这种状态下,身体的储备能力降低,其储备能力的恢复与提高就需要通过康复治疗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康复,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重返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服务。

 

[1]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对养老服务认识不断加深,老人对生活质量及养老服务的需求愈来愈高,因此对老年康复治疗的需求逐渐成为社会焦点。这就要求不但要认识到康复治疗的迫切及重要性,还要提高康复治疗相关技术及方法,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康复治疗评估体系,成为养老服务急需解决的工作重点之一,对于一个已经步入老龄化的社会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一)本研究的内容

 

通过对我国养老服务中康复治疗需求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我国养老服务老人的健康评估体系中,通过对老人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生活质量的评估,找到健康存在的主要矛盾所在,并进行全面康复评定[2]。如何在健康评估体系中构建与康复评定内容相关问题,才是合理的、全面的。第二,设计更为简便易行、个体化、合理、全面的康复评定体系,才能正确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明确康复目标,才能有助于判断预后,增强患者、家属及医疗康复机构的信心[3],以便加强医患合作。第三,通过构建科学的康复评定体系,确定康复治疗方案后,怎样才能科学的对所制订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全面、科学评估,需要设计一个较为全面及合理的康复治疗需求评估体系,使其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普遍性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康复治疗的最终目的。

 

(二)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等方法。

 

1.调查研究。到医疗企业进行高技能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找相关医疗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专业深度访谈,并对国内部分医疗企业和高职院校在临床医疗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方面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

 

2.文献研究。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学校图书资料等多种途径收集高职院校临床健康专业模式的现状等资料。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国内外临床医疗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用以指导我国高职院校临床健康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医疗卫生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

 

3.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与定性的数据分析,个案调查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

 

4.技术路线。本研究将对随机抽样材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结果统计,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简便、科学、可行的健康评估体系、康复评定体系,寻求最佳老年康复治疗效果。

 

2.难点。对制订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科学评估,设计一个完善的康复治疗需求评估体系,使其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普遍性、规范化、标准化。

 

(四)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通过对健康评估、康复评定的数据分析,确定康复治疗方案;经过康复治疗需求评估体系的量化分析,证明康复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并加以实施,达到最佳康复治疗效果。

 

三、预期成果

 

建立科学、全面、量化的康复治疗需求评估体系平台,使预计老年康复治疗所需要的方式方法有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理论化的客观依据,从而达到最佳老年康复治疗效果。

 

四、研究条件和保证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行业发展特点,结合我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重庆合展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办养老企业学院,以“校中企、企中校”为平台,探索改革并形成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三层递进式”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2.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互聘互培”等形式,建成了专兼结合、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教师队伍中有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讲师、主管护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

 

3.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建设。教学经费投入有保障,制度健全,满足需要。主要教学经费和教学改革专项经费的年投入等都达到相关要求。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建设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数量充足的校内外实习实训中心,开发了丰富的贴近岗位的实训项目,完善了实习实训制度,建设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了实践教学顺利进行,有效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践需求。校内投入117.3万元,建设了老年护理实训室、老年康复实训室、老年健康管理实训室、老年营养膳食实训室等。校外,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重庆合展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青松养老公寓三大品牌养老机构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协议。吸纳重庆合展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教学场地300余平方米、实践教学设备20余台套,价值150万元。

 

4.课程建设效果。从2012年到2015年,所有专业课程均已完成网络资源库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成省级精品课程4门,主编教材6部,开发自编讲义2本,为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校企合作情况。(1)思路。“互利互惠、校企共赢”。为了尽可能地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在学生知识、技能教学上的特长,我们根据合作企业的发展侧重点和社会的不同需求,从学生进校开始直到毕业3年间以各种形式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最大可能进行校企教学融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工作需要。(2)合作形式。采取校内建立企业学院,企业建立培训中心的互融互通、合作共赢的合作形式。以产学结合为理念,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建设。(3)成效。

 

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作发展理事会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了理事会的咨询、指导、协调与资源整合职能,初步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增强了本专业的办学活力。

 

②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重庆市青松养老公寓等机构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协议,提供学生实习、就业岗位多个。与重庆合展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企业学院,该企业投入教学场地300余平方米、实践教学设备20余台套。

 

③在学校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框架下,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完善了合作制度,促进了专业、政府和行业企业三方的良性互动,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以上。构建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为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五、实施方案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深化改进“三层递进式”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教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一大批适应老年行业需求,满足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老年社会工作、护理康复、服务管理、用品开发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学校与行业联合培养,打造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校企共建,助推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批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联合行业企业专家,结合学生实际,开发一套与养老行业技术要求、工作流程、管理规范同步的实训指导手册,规范实训教学,强化实训考核,实训课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养老服务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合作,每年定期开展互派师生、交流研讨等活动,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师生国际视野。积极争取民政、卫生行业支持,每年开展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家政护理等社会培训达到1500人次/年。

 

六、政策扶持

 

2016年“两会”期间,提出的与养老有关的利好政策有:探索医养结合、“互联网+养老”、加快养老金融发展等新模式。综上,在我院其他相关专业辅助下,取长补短,共同打造出一个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普遍性、规范化、标准化的老年服务康复治疗需求评估体系平台。

第3篇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老年患者; 慢性疾病; 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在关注延长寿命的同时,生活质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老年患者各系统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力差,常常身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诊断与治疗固然重要,长期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样重要。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不仅仅是对疾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也包括心理、生活方面的护理[1]。只有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才能够使老年患者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老年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老年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71~84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例,肺源性心脏病19例,脑血管病变12例,恶性肿瘤7例,股骨头坏死5例。生活自理31例,生活半自理21例,长期卧床不能自理者12例。

2 护理方法

2.1 病情的观察与监测 无论患有何种疾病、病情发展至何种程度的患者护理人员都应勤于观察,密切监测疾病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对不良状况做出反应,并尽早通知医生予以处理[2]。老年患者多患有慢性疾病,病程长、病情重,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保持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做好长期观察、监测病情的工作,以保证疾病的进展与变化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应的处理,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

2.2 一般护理 老年患者常存在记忆力下降,理解能力减退等状况,因此对于老年患者服用药物一定要做到有耐心、够细心,应反复叮嘱患者口服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并尽可能的亲自目视老年患者服药,或者嘱其家属帮助患者正确服药,以避免口服药物的漏服、重服、错服,从而造成治疗效果的下降甚至其他损害的发生[3]。老年患者还应进行皮肤护理,由于老年人皮肤及其附属腺体开始萎缩,常造成皮下脂肪变薄,抵抗力下降,受到不良刺激即易发生瘙痒。因此,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免受不良刺激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对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更应注意尽可能避免褥疮的发生,勤翻身,勤擦洗,以降低褥疮的发生率。

2.3 饮食与睡眠指导 老年患者各系统生理功能均有所下降,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老年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了威胁,带来了痛苦。科学、合理的饮食对于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补充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个体特点的不同,病情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食谱,符合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病情康复的需要,多食用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以促进老年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此外,老年患者夜间睡眠较少,常出现失眠的情况,不仅影响其基础疾病的恢复,还易间接造成身体其他方面的损害。因此,给老年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并给予正确的睡眠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叮嘱患者限制饮酒,睡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作息时间规律,睡前尽量稳定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兴奋,以促进睡眠,必要时遵医嘱合理应用安眠药物等[4]。

2.4 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老年患者常因离退休后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出现自卑、焦虑等消极心理,加之身患疾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痛苦,因此,往往出现性格偏激或精神萎靡、情绪不佳等状况。对于老年患者,护理人员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不仅在日常护理中要更加关心、照顾老年患者,还要在交流、沟通方式上注意技巧的应用,以真诚、真心的付出换取患者的信任,以便了解其思想和情绪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开导并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及护理工作[5],并从思想上、心理上正视疾病,通过心理健康促进身体上的健康。另一方面,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还能够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诊疗、护理的配合度,对于疾病的预后及转归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5 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 适当的锻炼对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大有裨益。对于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患者,可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能够起到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对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也应鼓励其在床上做简单的功能锻炼,纠正其依赖心理,通过功能锻炼获得的进步与成功,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增强生存信念;对于部分由于身体条件限制不宜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患者,可通过培养兴趣爱好的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3 小结

本研究中的64例老年患者在精心的综合护理措施下,康复程度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得以保证,充分说明了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还能够实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因此,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管理,优化护理流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老年患者从身体到心理的照顾和帮助,从而促使老年患者及早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早日重返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7.

[2] 陈菊香.社区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7,14(12):88-89.

[3] 陈向韵,岳鹏.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25.

[4] 刘雪荣,于普林,叶文,等.河北省燕郊社区717名老年人慢性病现况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44-47.

第4篇

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职业能力一、引言

“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课程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和主干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本课程是适应养老护理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和技术,在老年护理工作中正确选择和运用护理保健知识和技术,可以减少老年人患病几率及控制病情发展,促进机体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课程组专业教师为探索课程建设思路,深入养老机构一线,开展岗位需求情况调研,与专业人士探索。通过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进程;本行业在我国及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人才的行业需求;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解决专业定向问题和服务面向问题,进行职业能力目标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出核心课程的学习领域并形成课程体系。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理论确定课程开发的流程,实现了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强化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树立品牌、提升人才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二、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1.以养老护理员“岗位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

以“养老护理员”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确定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然后围绕能力确定专业课程计划及内容。我们通过对养老机构护理与管理岗位(群)、工作任务、能力素质进行职业能力目标分析,按照职业能力所包括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对“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课程进行了能力分解,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见表1)。

2.以老年人“常见疾病”为项目载体,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每个学习情境的创设都是基于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具体任务化的学习和训练。“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以“人体不同系统疾病”做载体,将工作任务创设为8个学习情境,38个学习子情境(工作任务)。每一个学习子情境的教学目标明确,体现“必须、够用”原则,所涉及的知识技能由过去的学科体系排序转变为以对患病老人护理的工作过程排序。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课程设计方案中,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素质培养。

3.课程内容选取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课程内容体现实用性、综合性。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及国家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资格考核标准要求,认真选取教学内容,力求全面覆盖从事养老及管理护理人员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紧扣国家养老护理资格认证考试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和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侧重解决在老年养护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生活方面进行健康指导。

三、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1.以老年疾病照护“完整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遵循高职课程建设的规律,“教、学、做”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每个学习任务以老年疾病照护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在教学中应用六步法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指导教学与实践。教师根据照护任务设计融入六个行动步骤的任务工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工单,不但强化学生专业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见表2)。

2.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乐,施教于用”组织教学实施

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课外每个小组同学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任务成果,教师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互相点评,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于2000年评为国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于2007年审批为国家示范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于2011年又入选为国家教育部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专业,这些都为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目前,我校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老年养护实训室、老年康复实训室、老年心理咨询实训室、推拿按摩实训室,教师在实训室里边授课、边操作演示,指导学生操作练习,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实施保障。我院正在筹建的老年急救护理实训室、生理解剖实训室也即将投入使用。

同时,我们与国内四十余家养老机构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接收教师挂职锻炼,学生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等。我们聘请一线行业人员做兼职教师,共同探索课程开发与设计,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为学生顶岗实习做指导等,加强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实施。

4.课程考核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反映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我们改变“一卷定终身”的考试形式,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定。

评价主体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内容多元化。按照典型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素质、知识、技能、态度等分项目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考评(项目考评)70%与期末考评(卷面考评)30%相结合。新的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评,它包括职业素质考评(学生纪律考勤、课堂表现、工作态度等方面)15%+照护技能操作考评(学生对照护技术操作、应用情况)20%+岗位职业能力考评(学生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任务设计及完成情况)35%;期末考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掌握考评)30%。

四、课程教学实施效果与评价

1.校外行业企业专家评价

大连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徐国强听了课程建设方案的汇报后,对该方案做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该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一协调,突出高职教学特色,所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在课程内容上减少了理论篇幅,增加了实际应用,有创新。教师和学生定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配套合理的实训条件,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校内学生评价

“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课程实践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所教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教学能力强,教学内容丰富、实用容,组织得当,讲课条理清晰,课程教学中突出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践操作,互动教学效果好。学生通过该门课的学习,掌握了大量的疾病照护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养老机构所表现出来的良好专业素质受到好评。

五、课程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课程建设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的办学思想。课程建设的特色与创新如下: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理念

根据老年护理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能力素质要求,“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以“人体不同系统疾病”做载体,将工作任务创设为8个学习情境,38个任务单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遴选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实用性与针对性,突出了教育的职业性要求。

2.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我们注重教学方法改进,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将以往的“教师为本”向“学生为本”过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使课程更加生动、具体。

3、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一方面在老年医学护理模拟实训室授课,设计教学模式,理论授课与实践模拟训练相结合;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突出了教育的实践性要求。

4.打造“双师”结构课程教学队伍建设

为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并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教师要具有双职称,即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任务。我们除了在企业聘用有资历的护理人员做指导教师外,还派专业教师定期到养老机构实践、兼职,制订科学合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并取得实际效果。

5.开发具有高职课程建设的特点和要求的教材

高职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因而选用教材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理论贯彻“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照护”课程设计思路和实践,课程教师总结课程实施经验,结合国家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所对应的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点正在编写基于能力本位的、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项目化教学教材及教学指导手册,相信该教材的出版和应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学生从被动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段军.室内空间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J].高等职业教育,2011,(6).

[2]黄燕,林训超,张春林.工学结合“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5篇

苏州市立医院的全科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卫生部(原)2007年评定的首批21个全科基地之一(江苏省获批两所)。基地于2006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全科医师,到目前为止已培训学员八届共计155名,通过结业考核五届共计103名,全部服务于苏州市各基层医疗机构,并成为社区医疗骨干。我院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自2006年招收培训学员以来,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形式致力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探索和实践。首先,培训基地通过构建教学管理框架,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注重学员的临床能力培养,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考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全科医学的特点,基地成立了“全科医学科教研室”,由内、外、妇、儿、急诊、社区、康复及老年医学科的教师组成,聘任了带教经验丰富的全科教研室主任,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切实加强全科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基地对全科医师的培养,除了注重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外,更注重包含临床诊疗思维、实践技能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而模拟诊疗培训,则是我们对全科医师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益探索。

二、模拟诊疗培训的流程

1.建立病例库

由教研室选用全科医生临床多发和常见病例,召集全科师资对病例进行设计、讨论、修改和完善,并进入计算机库保存、备用。

2.模拟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的选择

模拟诊疗首先要有模拟病人,谁来担任?让真病人担当的现实可能性几乎为零,而聘用职业性的模拟病人一时又跟不上需要(因为先要对SP进行培训,加上聘用手续等)。根据我院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由全科师资来模拟病人,他们有比较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既能准确描述和表现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体征,又能模拟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在模拟培训中,我们先从病例库中选择各种病例,然后给每位学员配备两名相关病例的模拟病人(即临床课教师),其中一名扮演模拟病人,另外一位扮演病人家属。模拟者既扮演“病人”又充当“考官”,在扮演病人角色模拟各种“状况”的同时,针对全科医师的临床诊疗表现(尤其在服务态度好差、医患沟通技巧、人文精神体现等方面)以及门诊病历书写质量进行打分和点评。

3.培训过程

(1)在模拟诊疗中分设内科、外科、妇科三个站点,配上病例、病历本、体格检查诊疗床、相关医疗工具、(模拟机)、化验单、标准化病人。(2)全科医师在模拟诊疗过程中,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择病例,根据标准化病人的主诉、症状以及情绪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病史记录、辅助检查,并予以人文关怀。(3)在模拟诊疗过程中,着重培养全科医师的人文关怀理念,我们设计了标准化病人不同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表现(见测试表表1):(4)考官点评:标准化病人(考官)根据全科医生的表现,结合亲身感受作出相应的点评。

三、模拟诊疗培训的作用

通过这种模拟,目的是让全科医生在这种“情景剧”般贴近真实的医患沟通中得到锻炼和考验;使全科医师对于医患沟通的理解不仅局限于思维,而是落实到语言和行动中。虽然是模拟,但我们要求医学生必须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针对每一个问题和状况都要做出回应,上升到实战状态。通过借助模拟不同性格表现的“病人”,全科医疗必备设施、器械、工具,以及模拟医疗行为真实情景的“高仿真”的状态,使医学生得到有效训练与考验,目的旨在弥补临床实际锻炼机会的不足,进而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实践中“看病”更“看人”的技能,提高培训质量。“模拟病人”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与测验中难以找到具体针对性病例的问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提高了测验的有效性。

四、几种教育培训模式的比较

1.传统教学模式

平时是教师单方面灌装式讲授,考前是学生填鸭式复习,考试结束不久,学过的知识易于遗忘[3]。模拟诊疗的培训方式也是如此,由于是实战型的培训,学员在培训准备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温习医学知识,希望以更好的医疗水平准确诊断疾病,配套熟练的体格检查步骤等,并未注重医患沟通的细节体现。在培训结束后,也以“过去式”的学习态度,不再回顾和思考,往往使培训效果打了折扣。我们对80名培训学员(20名在院全科医师和60名实习医师)的调查显示,其中45%(36名)的学员不会在培训后回顾总结自己的不足并且纠正强化,44%(35人)的学员会在挑部分内容回顾并试图纠正,只有11%(9人)的学员会将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完善;27.5%(22人)的学员认为在多次培训后有明显效果,56.3%(45人)的学员认为效果一般,16.2%(13人)的学员认为无明显效果。结果表明,多数学员学习主动性较差,导致培训较难达到满意的程度。

2.以往的培训方式

在模拟诊疗后由考官对医学生做出点评,使其了解自己的效果和问题。但这个“了解”是需要后期的认同和再锻炼,才能得到真正的吸收与进步。这就有赖于他们通过模拟诊疗的初步体验后,再进行反复的培训运用与考核,强化模拟诊疗效果,使他们基本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并初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3.本教育研究的模拟诊疗培训

要求在培训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类型的病人,最终都要以互相接受的方式结束本次接诊,即“彼此认可”,也就是说双向互动,彼此满意方视为合格。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学员在以往培训中存在的“被动学习”问题,更加注重全科医师处理各种医患沟通问题的独立性和及时性,也消除了学员在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侥幸心理,换而用百分之百的态度去学习到底如何化解医患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五、尚需完善提高的几个方面

1.可以在既往对全科医师已开展一次模拟诊疗培训的基础上,再增加2次,其中最后一次兼作毕业考核。通过3次模拟诊疗培训强化医患双方“彼此认可”的效果。2.鉴于全科医师结业后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比在大医院更贴近百姓生活,除了必要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应有的医疗对话外,还需要去了解和倾听病人对生活琐事或家庭烦恼的诉说。此时需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开导,做到生理和心理的全面治疗,做到“看病”和“看人”的有机结合。针对上述特殊性,我们认为有必要设计若干适应社区家庭状况的对话内容进行模拟诊疗培训。3.通过3次模拟诊疗培训,目的是督促和鼓励全科医师在临床上大胆地表达意见,更多地关心病人,进而深刻理解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的内涵。模拟病人在每次模拟诊疗结束后,可根据全科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是否自信,与病人交谈是否有眼神交流,是否能耐心倾听病人叙述,是否能主动了解病人的生活状况等给予评价和建议。如此反复多次,以图让全科医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培训期间学到的医患沟通技巧接诊每位病人。4.目前由全科师资兼做SP为我院权宜之计,从长远看,还是需要招聘培训职业化SP,以满足全科医师培训的人数增长、质量提高的需求。

六、结论

第6篇

1、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强化落实省、市、县(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并优化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儿童、急救医疗、康复、传染、精神、护理、老年医学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2013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例达18%以上。

2、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盱眙县要按照全省试点工作序时进度,积极推进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改革,适时开展改革效果评估,把握改革动态,及时发现、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3、推动建立分工协作机制。贯彻落实《省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的意见》和《省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管理规范(试行)》,鼓励支持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协作关系,建立协作关系的医疗机构要签署分工协作协议,制定便捷的双向转诊工作流程,明确上转、下转条件,确定双向转诊牵头管理部门,确保双向转诊渠道畅通。通过落实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措施,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能力与水平,配合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医疗格局。

二、努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等重点,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

4、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大力度推进落实省厅改善服务24条具体措施。继续推行预约诊疗服务,试行分时段预约、基层转诊预约,加强预约诊疗服务监测与管理,定期通报预约诊疗工作指标。2013年,全市所有二、三级公立医院均要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直连上线;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号源原则上全部开放预约,专家门诊号源80%以上开放预约;二、三级公立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就诊率分别达45%、85%。组织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高志愿者医院服务工作水平。市一院、市二院要积极开展业务流程重组试点;市一院、市二院、盱眙县医院要开展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部分日间手术按病种收付费试点,以开展日间手术为突破口,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2013年,力争公立二、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分别不超过9天、10天,三级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度继续有所下降。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支撑,进一步落实“三合理规范”、推进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严格控制药占比,努力控制医疗费用。2013年,二、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诊疗费用和出院人均诊疗费用增长幅度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继续开展医疗服务明查暗访活动。

5、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病房创建活动为平台,继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选择2-3所三级医院开展护理岗位管理试点。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依托护理学会开展护理管理人员培训、专科护士培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完成市护理学会换届工作,筹备建立护理骨干专家库。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优质护理A类病区评估达标活动。2013年,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分别保持在85%、95%以上,其中A类病房数量不减,评估达标率100%;市一院、市二院A类病房数达15个以上;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争创国家级、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和示范病房。

三、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6、提升诊疗中心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市级临床诊疗中心评审制度与动态考核机制,组织开展市级临床专科(病)诊疗中心评审与确认。各三级医院要积极争创省级临床专科(病)诊疗中心。

7、提升综合医院薄弱专科建设与管理水平。各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要重视并切实加强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急诊科等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开展二、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病理科达标创建活动,促进薄弱专科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8、提升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二、三级医院要加快提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水平和应用质量,开展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估。2013年,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二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要力争达到3级,其中,市一院、市二院要力争达到4级,其他二级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要力争达到2级。各二、三级医院要积极配合做好与市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工作,实现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功能。

9、提升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强对县(区)二级综合医院建设发展的指导,将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区)二级综合医院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日常考核,将对口支援纳入医师定期考核内容,确保完成管理支援、专科扶持、技术指导、骨干培训等各项任务。县(区)二级综合医院要重视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制定并落实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发展规划,重点提高医院对20种重大疾病的救治水平,带动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升。2013年,力争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县域内就诊率达85%以上。

四、切实加强医疗服务监管

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平安医院示范地区(单位)创建活动,强化基础管理,严格要素准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10、大力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落实《卫生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评估,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展监测和监管,提高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和水平。2013年,公立医院中,三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0个专业4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三级专科医院不少于5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5个专业20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二级专科医院不少于4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落实省麻醉科临床路径。

11、继续重抓医疗质量基础管理。开展医疗核心制度明查暗访和医政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组织医护人员“三基”考试、院前急救专业技能竞赛、病历书写质量竞赛、医护人员急救知识技能竞赛等活动。落实《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暂行规定》,调整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成,新增5-10个市级质控中心,加强对县(区)级质控中心建设的指导,充分依托质控中心做好全市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

12、规范药事和临床检验管理。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加强抗菌药物、高值耗材合理应用管理,全省县(区)级综合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关键指标全部达标。加快实施临床药师制度。加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建设管理,开展“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验收工作,积极协调物价部门,确定有关收费标准。加强特殊药品管理。继续推进“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落实卫生部原发性肺癌、乳腺癌、原发性肝癌等恶性肿瘤诊疗规范。规范临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开展室内与室间质评,推进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1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队伍建设,落实院长是本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巡讲活动。推进手卫生宣传活动。加强ICU、手术室、血液净化室、消毒供应中心(室)、新生儿室、产房、内镜室、导管室、口腔科等重点部门及各种插管、注射、手术、内镜诊疗操作等重点环节的院感防控管理。强化目标性监测和多重耐药菌监测。完善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标准,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14、严格医疗机构准入与监管。严格依法依规实施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管理,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工作的督导检查和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检查。切实加强医疗机构不良行为记分管理,依法查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

15、严格医师和护士准入与管理。依法组织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等管理工作,做好乡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工作。完善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和机制,规范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严格护士执业注册和执业行为管理。严肃查处医师、护士违法违规行为。

16、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与管理。配合省厅做好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和介入诊疗、关节置换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管理工作,鼓励支持医疗机构申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省级培训基地。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与手术分级管理,督促各级医疗机构按要求规范开展医务人员手术能力评定和权限授予工作,定期公示各级医院开展的不同级别手术占比,组织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和手术分级管理专项检查,依法查处超范围、超权限手术行为。

17、严格医疗广告审查出证与管理。认真做好医疗广告审查出证权限调整后相关工作,规范审查工作流程。指导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医疗广告监测,建立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违规医疗广告的新动态,实施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

第7篇

【关键词】 新入科护士 带教质量 素质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我院床位已增加到2000多张。有大批新参加工作的护士充实到各临床科室。新护士须在带教老师的带教下再次进行临床实践,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后才能正式成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此过程需半年时间或更长。如何培养这些新生力量,怎样把其早日打造成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的新护士队伍,是摆在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我们把几年来的带教经验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1、带教老师方面

1.1 带教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带教工作是直接关系到科室新生力量储备的重要问题。带教老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精通本专业业务、技术操作娴熟等基本素质,起到榜样作用,对新入科的护士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主动去学习。

1.2 带教老师的选择 带教老师的选择除应具备以上素质外,采取“一带一”的带教方法。不可无目标地频繁更换带教老师,固定的老师能逐步了解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循序渐进,保持带教的连续性。护士长定期对新入科护士进行考核,根据学生掌握技能情况,可适当地调整带教老师,以吸取不同带教老师的长处,迅速提高工作技能。

1.3 培养高素质的带教队伍 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是临床带教工作质量的保证。因此,有计划地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是必需的。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理论、技能培训与考核,督促带教老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紧跟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准,确保教学能力与护理学科发展相适应。护士长定期向新护士采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馈给带教老师,及时调整带教方案。

2、带教内容 分阶段系统进行

2.1 第一阶段

2.1.1 入科教育 新护士结束岗前培训入科后,由护士长介绍科室环境,物品摆放位置,科室人员组成,科室特色等,将新护士介绍给全科人员及带教老师。向新护士介绍科室有关规章制度,讲解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制度等。

2.1.2 职业情感教育 新护士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希望在临床上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但现实护理工作琐碎、最辛苦、默默无闻且忙碌不堪。社会地位及待遇低下,工作往往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成就感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常常使新护士对职业价值感到困惑。因此在新护士工作过程中遇到有委屈、不解,带教老师要及时给予心理沟通疏导,帮助新护士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诸多因素。带教老师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业务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都可成为新护士职业理想的现实楷模[1],从而激发新护士的职业情感,促使她们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行为。此过程贯穿于整个带教过程。

2.1.3 工作责任心的培养 随着患者对服务要求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有极强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向新护士举例说明以往因不负责任出现的典型案例,提高警惕性。帮助她们分析认清形势,使其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明白自己的身份,摆正位置。一切不良情绪不要带到工作中,以积极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中去。

2.2 第二阶段

2.2.1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 扎实的基础训练是做好临床工作的前提,由于新护士入科前已经过了临床实习及岗前培训阶段,入科后,先对其进行一次考核,以评估其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然后根据各人情况设计培训内容,重点提高其薄弱环节。一入科,即给其分配一些基础工作,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日常工作可随时对其进行提问及考核,按规范严格要求,发现有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纠正。

2.2.2 专科知识、技能培训 在强化基础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专科技术培训,是带教新护士的主要内容。开始阶段由带教老师进行实际操作,新护士进行观摩,操作过程中向其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在新护士了解了基本操作流程后,再让其进行实际操作,带教老师在旁指导,严格把关,指出不足,多给其操作机会,直至能熟练掌握。

除了对新护士进行操作培训外,每周定期安排新护士随医生查房两次,以尽快了解本科疾病特点、常用药物、常见并发症等;向新护士推荐相关专业书籍,培养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让其知道在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 因病施护。

2.2.3 急救知识培训 熟练而娴熟的急救护理技能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组织新护士认真学习医院及本科室制定的各种抢救流程、应急预案。带教老师示范操作,直至新护士能熟练掌握各种抢救器材的使用方法,知道抢救物品、药品的摆放位置等。使新护士在面临急救时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新护士自信心及患者满意度。

2.2.4 良好工作方法的培养 由于护理工作繁琐、量大,新护士往往抓不住工作重点,效率底下,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指导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有计划地统筹安排工作。对急危重症病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继续其他工作。对每个班次的工作流程要熟记于心,做好计划,有条不紊。学会和同事进行交流,不断改进,以找到一种最佳的工作安排方法。良好的工作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护士的身心负担,使其能保持一种积极饱满的精神。

2.2.5 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护理过程是一个与人交流互动的过程。新护士要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护患、护医、护护之间,护士与上级之间、护士与家属之间等。很多新护士因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而陷入困惑,影响工作。据报道,由于沟通障碍造成的护患纠纷占20%[2]。带教老师要以自身行动影响新护士,让其明白:良好的仪表、规范的语言、过硬的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教育新护士明白其服务的对象是有思维的人,要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各种问题,及时换位思考,理智对待。向新护士传授沟通技巧,通过护士文明服务用语学习,能做到服务语言清晰、规范、准确、得体,以减少患者误解,增强信任感。严格训练新护士的仪表、礼仪及行为规范,能很好地应用面部表情、目光、声音的暗示、身体的外观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与患者沟通,同时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反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确保有效沟通。帮助新护士了解科室内部各工作人员的性格、爱好、工作方式等,督促其多与同事进行交流学习,早日构建和谐的工作关系。

2.2.6 团队精神的培养 护理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事故。不仅在护理人手不够、工作量大、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等时要共同协作,日常工作中,在完成本班次工作的基础上,也要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发现其他人出现问题,不要攻击,要及时提醒纠正。对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协作不仅体现在护理上,也体现在医护之间及与其它各部门之间,不要把彼此分的太过清楚,让新护士认识到自己也是科室的主人,要有整体观念。因此要陪养新护士的团队精神。

2.2.7 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心。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是共识。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护理安全。带领新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依法施护。 对新护士进行“慎独”教育,增加责任心,提高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提高新护士的证据意识,能做到用语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培养新护士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严格要求,做到书写规范标准,记录及时,内容详细连贯,收集资料全面,无涂改。带教老师及时检查,修改,指出不足。帮助新护士不断识别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培养新护士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与能力,以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

2.3 第三阶段

2.3.1 加强继续教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带教及培养,新护士已基本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过渡到放手又放眼阶段,经考核后,可让其独立顶班。由于现代医学发展迅速,新的护理理念及护理理论、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了解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技术,跟得上形势发展。培养新护士创新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技术革新,促进自身素质提高,促进本学科发展。

2.3.2 提高科研能力 一位具备良好素质的护理人员不但要会干,而且要学会总结,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通过科学的手段解决问题。带教老师在带教工作中不断启发新护士,提出质疑,带领其共同探讨,激发起新护士的兴趣,提高其科研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以点带面,逐步提高整体护理队伍的素质。

3 小结

通过上诉方法的带教,缩短了新护士培养周期,提高了新护士执业能力、风险意识及科研能力。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不断给以鼓励。新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日后也会成为一名带教老师,施教于他人,良好的带教作风不断传承下去,形成良好循环,才能不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