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48:58
导语:在关税的纳税筹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纳税筹划对石油销售企业的意义
纳税筹划作为一个重要的财务研究领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运营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经济行为必定涉及税收,已成为企业进行财务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为了全面加强石油销售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石油销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增强石油销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当前形势下,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尤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规范,一定意义上,当前石油销售企业成品油批发、仓储及零售环节已经进入完全竞争阶段,只有依靠财务细节体现差异。一个企业税负的多少始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纳税筹划已成为提高石油销售企业利润水平的重要渠道。
二、当前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对纳税筹划的空间认识不足。王泽国认为,纳税筹划是指“企业各种经济交易事项没有完成,或者尚未发生的纳税准备工作。”纳税筹划的特点是企业的各种经济事项还没有完成,完全可以来得及事先加以调整,事先加以改变,事先进行重新计划安排,目的是尽可能地完善税收风险,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现在部分石油销售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完全清楚,错误认为纳税筹划就是利用现行税收政策的缺陷、不足和漏洞避税,这是不足取的。纳税筹划不是钻政策漏洞,而是策划和选择业务发生过程,合理合法地减轻税负。
笔者认为,纳税筹划的空间即为不违背税收政策,也就是纳税遵从原则。纳税遵从是纳税筹划的前提基础和依据,脱离了纳税遵从,纳税筹划就丧失了生存的法理空间,成为了恶意逃税。
(二)纳税筹划在石油销售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地位低下。陈丙认为,“石油销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高风险,经营结果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由于税负属于企业的成本支出,因此需要纳税筹划予以控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传统落后的财务管理及经营决策模式,会给石油销售企业的决策造成不良影响。在当前石油销售企业各项经营决策当中,税收的地位和空间都较为尴尬。无税的经营决策模式,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笔者认为,纳税筹划实际上分布在石油销售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包括成本管理、企业清算、成品油批发、仓储及零售环节等等。也就是说企业产生交易的各种活动,都必须小心谨慎进行税务方面的考虑。企业在各种经营环节,只要产生交易,都应当认真事先考虑税收因素,将纳税筹划纳入石油销售企业的经营。纳税筹划不是空中楼阁,操作纳税筹划必须通过对企业的各项具体经营活动,来进行事先筹划,在正确处理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节税的方法,获取正当的节税收益。陈旧的无税经营决策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石油销售企业的发展。
(三)纳税筹划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纳税筹划是事先筹划行为,作为事先筹划行为,必然要求纳税筹划具备超前性。纳税行为相对于经济行为而言是滞后的,如果等到企业发生业务行为之后再想节税,那就很可能会出现恶意逃税。所以,纳税筹划必须在发生经济行为之前,就准确把握这个经济行为涉及哪些税种、有哪些政策优惠条款。纳税筹划不能盲目进行,必须经过主管税务机关认可后,才能得以实施。
再者,某些时候,石油销售企业为了追求纳税筹划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可能必须调整自己某些经营发展策略,以适用某些纳税优惠政策。但纳税筹划具有超前性,一旦在实际经营中由于市场因素而改变原定的发展计划时,原先的纳税筹划不仅起不到减轻税负的作用,还可能使企业遭受纳税筹划成本无法收回或招致税务行政机关加倍处罚的风险。
所以,石油销售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时刻注意纳税筹划行为过程中的监控调整,密切关注相关税收政策等环境的变化,针对新的法律法规变化及时调整纳税筹划方案。利用现有的税收政策保护企业合法权利,有优惠政策要利用,没有优惠政策,要尽力与优惠政策挂靠。只有这样,才是合法合理的,才能避免纳税筹划中的税收法律及执法风险。
(四)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不强。“企业纳税筹划行为成功与否,完全依赖于纳税筹划人员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纳税政策的认识与判断,对纳税筹划环境与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纳税筹划不同于一般财务行为,不仅关系企业的自身利益,还涉及国家权益。实际上纳税筹划是完全脱离依靠会计记账、事后反映的传统模式的。
对人员素质的依赖决定了筹划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不仅要熟悉税收、法律、财会、金融、贸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整体把握能力。
三、石油销售企业如何合理纳税筹划
通过以上对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石油销售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合理纳税筹划。
(一)加强纳税筹划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纳税筹划是事先筹划行为,目的是要合理合法地帮助企业节税。一项纳税筹划方案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具备相当素质的纳税筹划人员。他们不仅需要熟悉税收、法律、财会、金融、贸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国家税收政策发展趋势和企业经营行为有良好的把握能力。
在着手进行税收筹划之前,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了解、熟悉税收规定细节,掌握国家有关的政策精神。王泽国认为“就我国税法执法环境来看,目前尚无税法总原则,各税种之间在操作上、衔接上也有欠缺,因而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自由量裁权’。”所以,纳税筹划人员还必须全面了解税务机关对纳税的法律解释和执法实践,熟悉国家税法和税务机关征税具体方法。
由于国外纳税筹划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早、经验相对丰富,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应该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的纳税筹划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现状,在准确掌握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利用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法对现行税收政策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与经营行为相适应的纳税筹划切入点,制定出适合石油销售企业生产经营的筹划方案。
(二)分散纳税筹划风险。与大多数企业不同,石油销售企业的纳税筹划需要涉及绝大多数税种,多税种之间的利益抵消因素必须加以考虑。刘静认为“由于各税种税基相互联系,某种税基缩减的同时会引起其他税种税基的增大。”因此,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应在符合企业整体利益和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全面权衡。要注意分散风险,着眼于整体税负的减少,而不是某一个税种的税负减轻。
纳税筹划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准纳税筹划目标的切入点。纳税筹划有很多切入点,国家形式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特定税制要素内容的存在,为石油销售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创造了充足的条件。纳税地的选择、税种的选择、同一税种不同税率的选择等都可以加以利用。纳税筹划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进行组合以降低纳税筹划风险。“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必须进行多税种、分项目的纳税筹划。”这样,一旦某一税种或某一项目的纳税筹划发生不可抗变故,还可以借助其他筹划方案的成功来弥补损失。
关键词:纳税筹划;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一、施工企业纳税筹划的特点分析
(一)施工企业承担税种众多
与我国小微企业有所不同,施工企业在经营成长中所承担的税收种类繁多、计算过程复杂多样,具体来讲,主要有:首先,施工企业在其主营业务———施工业务过程中经常存在营业税和资源税的纳税。其次,在于上游和下游合作方每次签订合同使将涉及到固定的印花税的纳税。再次,为了施工业务正常开展采购的材料物资和销售产成品过程中涉及进项增值税和销项增值税。最后,施工企业正常运营还会涉及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等相关税种。针对这些众多的税种,施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个纳税环节的空间,减少税负。例如,施工在经常的分包和承揽的经营形式中,企业应当合理规划在分包中按何种比例分配营业额和利润。又如,企业和分包商双方如何选择、供应、使用施工材料和施工工具。
(二)施工企业资金中较大的项目
首先,施工企业由于运营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固定资产的种类较其他行业相比繁多、投入资金巨大,且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高,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办公用品和交通运输工具等。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涉及到的抵税项目也众多,施工企业应当十分重视折旧的纳税规划问题。其次,施工企业属于劳务密集型产业,聘请的施工人员较多,因此所涉及的职工的劳务费用金额较多,主要包括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费,这就需要企业合理分配劳务报酬,同时兼顾企业和个人的双方个人所得税额的纳税情况,统筹规划,将个人所得税纳税额降到最低,维护双方的利益。再次,施工企业经营中涉及相关宴请费和差旅费的金额支出较大,施工企业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最后,由于施工企业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按计划进行,需要向投资产筹集大量的借款费用,而借款费用可以分为资本化部分和费用化部分,借款费用费用化的部分是直接计入财务费用的,作为损益的一部分,这会明显减少当期的利润。而与此相对应,资本化的部分将会增加企业的相关资产或相关产品的成本。费用化和资本化不同的处理方式也使企业所得税的纳税额有所差异。
二、施工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施工企业减少成本、提高利润,降低税收风险
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施工企业合理的税收筹划在实务中十分重要。施工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应当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平稳运行,合理控制营运风险,尤其是涉及纳税项目的风险。由于原材料、施工工具价格的提高、施工人员劳务费用支出的上涨,施工企业的建筑成本大幅上升,企业利润减少。在国家税收政策范围内合理的纳税筹划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施工企业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有效压缩税收支出、降低税收成本,通过减税增效从而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速缓慢和施工企业的业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尤其是资金短缺和利润下降的困难。因此,施工企业在收入维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来控制成本,尽可能降低现金流量的支出。施工企业可以将纳税规划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增强各个环节的减税意识。例如,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十分多样,可以在包工包料、包工不包料、承租、承包、挂靠、材料物资采购等经营活动中聘请专业的税务顾问来进行专业税收规划,从而减少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降低税收风险。
(二)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会计处理质量、改善内部财务管理
提高公司整体纳税筹划的意识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在税收规划中,要求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都要树立法律意识,税收筹划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肩头。税收控制是一个综合复杂、多层次、宽领域的财务管理环节,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分工与协作促进企业的合法合理规划。施工企业涉及的业务活动范围广、会计处理难度与制造业比较大,财务管理较为分散,通过各个部门的合理配合,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会计处理能力、改善员工的纳税意识和内部的财务管理质量。
三、纳税筹划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营业税筹划对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根据税法要求,施工企业的营业税归属于建筑业税目,税率为3%,但是由于存在不同的业务运行模式,有些企业在纳税时可以按照税率更低或有税收优惠的业务进行税负计算。例如,只负责工程组织与协调的业务,按照税法规定应收取5%的营业税金。如果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提品或劳务的销售,则该部分应当征收17%的增值税而不是营业税。又如,企业存在一部分设备款可以作为营业纳税额的扣除项,而内部控制薄弱的企业在营业税核算时将其纳入范围内,这就会导致营业税金的增加。施工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业务经营模式来选择不同的税收筹划方式。在分包、转包经营活动中,《税法》规定:如果建筑施工企业的总承包人将一部分工程业务分包或者转包给其他施工企业,可以按照差额———总承包额减去分包或转包款项的余额来核算并交纳营业税。因此,施工企业可以合理利用分包、转包业务来进行营业税金的筹划。例如:甲施工企业有一项总造价3000万元的工程,乙施工企业只负责工程组织与协调,其费用为500万元,最终丙施工单位中标,造价3000万元。假设站在乙企业的立场,按服务业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500*5%=25万元。如果进行纳税筹划,乙企业与甲企业签订总包合同3000万元,与丙企业签订2500万元的分包合同,则此时丙企业适用建筑安装业的3%的营业税率,缴纳500*3%=15万元,相比而言节税10万元。在甲方供料中,基本建设企业提供施工所需的原材料,而施工企业只负责提供劳务。根据《税法》规定,施工企业提供劳务的,其营业应纳税额应当包括施工所需的原材料、设备、物资和动力等,但是不包括建设企业提供的设备,该部分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因此,施工企业在与基本建设企业签订合同时,尽量争取设备由建设方提供,这样可以免征设备方面的营业税额。例如,甲企业承包乙企业的设备安装工程,工程造价500万元,其中设备款300万元。如果由甲企业提供设备并安装,甲企业应缴纳500*3%=15万元的营业税。如果设备由乙提供,价值负责安装工作,甲应纳营业税为(500-300)*3%=6万元,相比之下节税9万元。
(二)企业所得税筹划对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施工企业来说,收入与费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但是,由于施工企业有自身行业独特的地方,如工程周期长,时常出现跨年施工的现象,各个施工企业有时也会根据施工合同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收入与费用确认方法。例如根据工程进度分期确认收入和费用或者按照视同完成合同的方法确认。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费用项目列支与成本不相符合的情况,《税法》规定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当一些施工项目随意发生费用支出,但由于延后性没有取得真是发票不得结转成本,使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较大,企业当期所缴纳的所得税也较高。如果企业取得的成本项目的票据存在内容不完整、字迹不清晰、成本日期不一致,甚至是存在票据涂改现象或使用成本虚假票据时,将会十分影响施工企业的所得税纳税情况,延迟纳税申报或者增加企业的应纳税额。施工企业外部取得的不合法不规范票据会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因此,企业应加强税收法律意识,降低可以控制的风险。施工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利用好《税法》规定的可以税前扣除的各类项目和免税、减税的优惠政策。例如,《税法》规定:实际中确实发生的且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酬可以在税前给予扣除。公益捐赠在当年利润总额的12%范围内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广告费用在年度营业收入15%的范围内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超过15%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年度进行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按金额的60%和年度营业收入的0.5%孰低的部分税前扣除。企业还可以在《企业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提取各项损失准备和折旧摊销来增加施工单位的税前扣除额,从而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对于存货计价方法而言,《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规定说明,经过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计算会得出不同的存货发出成本,从而影响施工企业的净利润和企业所得税纳税额。尤其是在施工企业存货数量较多并且金额较大的情况下,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会较大地影响企业所得税的金额,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存货特征,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式和发出方式。对于施工企业成本费用的税收筹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施工企业在开办期时,对于费用分摊期间的不同会影响到每年的费用分摊额,从而影响施工企业的净利润应纳企业所得税税费。企业可以选择的开办期费用摊销方法有五五摊销法和一次摊销法,企业可以根据盈利年度和损失年度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费用摊销方法,使企业所得税纳税额最低。具体来讲,企业在开半年度如果盈利,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使开办费在当年一次性全部税前扣除完毕,以减少企业所得税。如果企业在开办年度亏损,则可以选则五五摊销法进行开办费的摊销。对于成本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的税收筹划,施工企业可以根据具体的计算来充分利用业务招待费用的上限。业务招待费按金额的60%和年度营业收入的0.5%孰低的部分税前扣除。比如,甲施工企业本年营业收入为A,业务招待费用为B,则本年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用为min{A*0.5%,B*60%},当A*0.5%=B*60%,即B=A*0.83%时,业务招待费恰巧在营业收入中占比0.83%。此时企业充分利用了业务招待费的临界点,做到了良好的成本费用税收筹划。
作者:程爱霞 单位:天津华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纳税筹划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状态,企业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就必须对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纳税筹划,这是企业增加利润,争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纳税筹划指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以国家的税收政策为导向,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利用现行税法的一切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延缓与降低企业的税负,以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纳税筹划体系,并且已经成为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的纳税筹划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但是纳税筹划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企业管理界所认同。因此,企业如何通过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实现企业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纳税筹划的作用
(1)纳税筹划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性质来看,纳税筹划行为并不简单的是一种节税、避税行为,同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纳税筹划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现代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随着企业面对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要提升管理水平,压缩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而纳税筹划正是减少企业纳税负担,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纳税筹划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理财的一项重要手段,越来越被企业管理界人士所重视,所以企业全面展开纳税筹划能够有效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纳税筹划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财务管理机制运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对财务进行决策的一个过程,财务管理包含以下四个环节,即:融资、投资、经营以及分配,纳税筹划与这个四个环节的联系非常密切。企业发展必须要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之下考虑如何来降低融资的成本,选择科学、合理的融资结构,这就需要企业加强纳税筹划,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3)纳税筹划能够有助于财务管理各项职能的发挥。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资金的筹集、投放以及分配,财务管理之所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因为它能够通过对资金的管理影响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而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对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分配等环节进行决策。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最终实现税负的降低。因此,财务管理与纳税筹划本质上是一直的,并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纳税筹划是基于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数据,这就客观上需要企业提高其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各项经营实行全面监督与控制。企业通过纳税筹划,可以提高自身的收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助于财务管理各项职能的发挥。
二、加强纳税筹划的措施
(1)提高对纳税筹划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纳税筹划起步较晚,所以普遍存在着对纳税筹划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的现象,从而没有意识通过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也是我国企业纳税筹划水平无法取得阶段性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在中小企业内部尤为突出。多数企业的管理者们更加重视成本控制层面,而且成本控制的水平也大幅度提高。笔者在这里并不是让企业放弃成本控制,而单纯的加强纳税筹划,笔者是想说的是在抓好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加强纳税筹划,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润。所以,管理层首先要提高对纳税筹划的重视程度,主动学习纳税筹划的相关知识,以期对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展开进行有效指导,同时要协调好内部各部门、分支机构互相配合,积极研究,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中介机构帮助企业积极构建纳税筹划体系。
(2)聘请专业的纳税筹划师进行体系建设。如果企业内部没有专业的纳税筹划人才,而且又急需对纳税筹划体系进行建设,那么企业可以选择聘请专业的纳税筹划师。一名优秀的纳税筹划师,精通各种税收法律条文、节税规则,能够把握好节税操作的各项细节,同时他能够通过财务数据、信息,掌握企业的经营特点、纳税特点,与中介机构相比,他们更加了解企业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税种范围,更加了解与之相对应的税收法律政策的规定,以及税率、征收方式等等,而且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相信他们的加入必然会为企业构建出一个健全的纳税筹划体系。
(3)逐步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主要是指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搭配问题,依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负债利息作为一项期间费用,可以税前进行扣除,如此一来负债资金的成本就能够冲减所得税税基,从而达到抵税的目的。但是债权资本并不是越多越好,企业在承担资金成本的同时,如果出现债权资本不能发挥价值的情况,这就会引起一些负面效应。因此,企业在进行资本筹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搭配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保证合理的资本成本率,同时还要运作好股权成本,达到既减轻税负,又能实现权益资本最大化的目的。
(4)加强风险防范。企业想要达到纳税筹划的预期目标,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在筹划行为符合相关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合法进行节税。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纳税筹划的风险防范:一是防止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全面、不准确而产生的风险,如果企业对某一项新税收政策在理解上存在了偏差,那么势必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企业在对待税收政策时,必须认真研究,分析条款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准确的把握住政策适用范围,合理进行节税。二是防止税收优惠政策要求的条件执行不到位的风险。优惠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企业必须要利用好这些政策,一方面,不要辜负国家对企业发展的希望;另一方面,必须要利用好优惠政策,加强自身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必须对优惠政策的要求进行深入解读,防止对这些优惠政策要求的条件执行不到位而产生不必要的风险。企业想要全面展开纳税筹划,必须从加强风险防范手段,如此才能提高操作的准确性,从而切实的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概念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前提下,自行或通过中介机构的帮助,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和组织结构等经济业务或行为的涉税事项预先进行设计和筹划,从而获得税收利益过程。
(二)思路
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税收的主要税种,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企业上交税款中的主要部分,因此企业要对所得税进行筹划,具体思路如下:
1、缩小税基
所得税的税基是指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缩小税基,即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企业的应纳税额,即在税法许可范围内,使各项收入的达到最小化,成本费用的最大化,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目的。
2、尽可能使用低税率
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率为25%,同时又规定了不同档次的优惠税率如:小型微利企业的20%税率和高新技术企业的15%税率。纳税人应尽量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使用低税率,以减少税负。
3、直接减少所得税税额
减少税额是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或者解除纳税义务。如税法规定:对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西部地区进行生产性投资的企业给予从获利年度起“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在“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减征或免征三年所得税等。
4、延期纳税
延期纳税技术是指在合理和合法的范围内,使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而相对节约税收的一种纳税筹划方法。企业可以对收入、成本、费用等进行调整和分摊,合理归属应纳所得的归属年度,尽量使应税收入或所得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推迟实现,延迟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获得税收上的利益。
二、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纳税筹划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所得税相关基本问题进行了规定,虽然逐渐在完善,但仍存在纳税筹划空间,如:
(一)公允价值的利用空间
会计准则增加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如: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与税法规定基本一致,从法律上看几乎无可筹划空间,但如果对公允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恰当合理的确定也能达到递延纳税的目的。
(二)新业务的筹划空间
会计准则增加了很多新内容,诸如金融资产、企业年金、职工薪酬、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内容,对于这些领域税法上尚无明确的规定和解释,因此筹划空间很大。
三、会计准则下利润管理与所得税纳税筹划方面的差异
所得税纳税筹划必须与企业利润管理相互结合,然而在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两者也有许多差异,如:
(一)销售收入确认方面
企业销售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接收款销售、赊销和分期付款方式、委托代销方式、预收货款方式等。根据会计准则中对销售收入确认原则的规定,销售方式不同,确认收入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在销售方式,收入确认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运用,就能合理减少当期收入,增加当期费用,进而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
然而为了各种目的,企业可能需要提高经营业绩,管理者会采取各种手段增加本期收入或减少费用,这就与企业延期纳税,减少税负存在差异。
(二)关联交易方面
在会计准则中关联交易价格的确定只要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确定的价格就可以认为是公允的。而税法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是采用实际交易的价格,即市场价,这也使得会计和税法在这方面存在差异。
另外,当关联各方所在地所得税率不同时,利用关联交易在国内或国际间进行避税,也是许多跨国公司或集团公司常用的方法。
此外,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是因为享受定期减税、免税优惠的原因造成低税率时,投资企业所得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税率时,投资所得不予补缴所得税。所以,通过关联交易,除将利润转移到所得税率较低地区的公司外,母公司还可以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子公司,实现节税。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面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折旧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且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折旧方法采用直线折旧方法,同时规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这就使得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与残值的确定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四)研发费用方面
税法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在应纳税所得额前加计扣除,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以后年度均不再抵扣;形成资产的在摊销时可以以后年度加计摊销50%,进行税前扣除;而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进行费用化处理;而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要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对于两个阶段的界定,企业可以合理范围内自主确认,进而进行利润管理。这也使得企业在研发费用管理方面存在差异。
(五)存货管理方面
会计准则规定: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而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税法规定,存货的计价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等。一经选定,不能随意变更。如需改变,应在下一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因此,这也使得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存在着差异。
除上述方面外,所得税纳税筹划与利润管理在固定资产修理与改良支出划分、借款费用、无形资产、政府补助等方面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这是就给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及利润管理都带来了管理契机。
四、权变理论在“所得税纳税筹划与适度利润管理”中的运用思考
权变理论认为: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通用的最好方法,相反,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情境中的各种变数,了解这些变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掌握原因和结果的复杂关系,从而针对不同情况而作灵活的变通。
权变理论的基本思路是研究环境变量和管理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环境变量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是指国际、国内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内部环境是指企业系统之内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企业的管理变量主要指企业的管理观念和技术。权变理论认为,环境变量是自变量,管理变量是因变量,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权变理论其核心是强调管理组织、管理方式和技术要随组织内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切不可墨守陈规、死板僵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认识到权变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视权变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把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的权变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来对待,才是企业永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因地制宜进行协调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方式,切不可好高骛远。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盲目投资,过度进行利润管理,不仅错失纳税筹划带来的税收利益,而且还会给企业以后经营活动带来负担。另外由于我国税法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在执法中,某些地方税务机构执法水平较低,税收执法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企业某些恰当的所得税纳税筹划活动,可能得不到税务机关的认可,甚至会受到税务部门的惩罚。因此在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活动与适度利润管理协调时,我们应关注企业本身所处的实际环境。
(二)因人制宜进行协调
利润管理的主体是管理层,纳税筹划也是在管理当局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应当针对管理层专业知识、风险意识特点,最好聘请专业机构或发挥管理层团队的作用,作出正确的选择,且不可凭某位高级主管的喜好,草率地偏向运用利润管理或所得税纳税筹划。
(三)因时制宜进行协调。
关键词:工业企业;增值税;分析;纳税筹划;运用
一、引言
因为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的一种,所以其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决策、经营安排、投资策略、销售政策等多个方面。企业借助高效科学的纳税筹划,不但能够减少当期需要上缴的增值税税额、相关的税项,还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规划以及管理水平,进而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二、当前工业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2.1、分类核算,尽量享受政策的优惠
我国当前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里面有非常清晰的条例说明,法律规定的合资格纳税人若是兼营着税率存在区别的产品销售与需缴税劳务消费,就需要单独核算各税率的产品或者应税劳务的总金额,假如未进行这样的独立核算,则需要按照高税率进行核算。
现在很多的工业企业都存在着多行业经营的现象,这不但关系到增值税的税率,还关系到营业税等,不过,就算是那些经营单一业务的企业,也会存在许多税率各异的产品。想要降低自身的税务负担,企业需要按照增值税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独立的分别核算,将实际的销售收入根据应税、免税与减税等项目进行核算,还应该把税率各异的货物、应税劳务分别进行独立核算。
举例说明:假设某工业企业甲主营业务是生产产品,产品主要是军需产品以及民用日用品,根据统计,该企业2012年9月的产品销售额为300万元,买进的原材料总金额为60万元,总的进项税额24万元,并且上期未有留抵税额。
方案A:把不同的销售部分进行单独核算,因为军需产品的比例为60%,民用日用品为40%,那么如果不进行认真的区分就不能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所以,企业当期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金额是:300×40%×17%—(24—24×60%)=10.8万元.
方案B:如果不进行分别的独立核算,该企业当期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是:300×17%—24=27万元。
通过对比上面两个方案,我们不难发现,分别的独立核算比不分别核算企业可以少缴纳的增值税额是16.2万元(27—10.8)。
2.2、货物销售必须开出发票
税收法中明确要求,一般纳税人在进行商品以及应税劳务的销售时,必须向购买一方开具税务部门要求的增值税发票。
根据税法的要求,工业企业所有的交易与可以看做是销售的相关行为都必须开具税务部门要求的增值税发票,不过部分企业并没有按照要求实行,这样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增值税负担,因此,开具发票能够帮助工业企业顺畅的进行纳税筹划。
举例说明:企业甲与企业乙有一项并不直接涉及货币的交易,企业甲用自己80万元的产品原材料,向企业乙交换其80万元的商品。(我们假定原材料以及商品的市价均为80万元)
方案A:企业甲与和企业乙均利用协议的约定实施交易,不向彼此开具发票。
企业甲的会计账进行如下的处理:
借:库存商品93.6
贷:原材料80
需缴增值税额 13.6
企业甲需要缴纳的总增值税是:13.6万元。
企业乙的会计账进行如下的处理:
借:原材料80
贷:商品80
需缴增值税额13.6
企业乙需要缴纳的总增值税是:13.6万元。
方案B:企业甲与企业乙根据普通的销售以及购货原则做财务处理,同时开具给对方增值税发票。
企业甲会计账进行如下的处理:
借:商品80
需缴增值税额(进项税)13.6
贷:原材料80
需缴增值税额(销项税)13.6
则企业甲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是:13.6-13.6=0万元。
同样道理,企业乙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是:13.6-13.6=0万元。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开具发票可以让企业缴纳的增值税额减少13.6万元。这主要是由于增值税的征收是按照增值税发票里面标准的税款金额抵扣的,如果未能拿到增值税发票的抵扣一联,那么进项税就不能进行抵扣。
2.3、销售额包含代付运费
税法中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满足下列情况的代付运费是不可以计算在价外费用里面的:(1)承运方将费发票开具给购买商品的一方;(2)纳税人把承运方开具的发票转给了购买商品的一方。
举例说明:企业甲向企业乙销售某商品,销售金额(含税)是800万元,并且企业甲代企业乙支付给承运方的运费金额是20万元。
方案A:承运方丙向企业甲开具运费发票,企业甲把运费计入了销售总额里面,企业甲这单交易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金额是:(800+20)1.17×17%-20×7%=117.7万元。
方案B:承运方丙直接向企业乙开具运费发票,并且由企业甲代付运费金额。
企业甲本次交易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金额是:8001.17×17%=116.2万元。
对比一下就能够发现,把运费计入销售总额里面需要比代付运费多缴纳1.5万元税。
三、结论
想要降低增值税负担,企业需要在战略层面上安排纳税筹划,在平时的财务处理中也需要仔细分析对比,根据增值税的具体减税原则进行核算,这样才可以遵循法律的前提下,降低自身的增值税负担。(作者单位:重庆远大印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卫红.浅议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
【关键词】 集团公司;纳税筹划;纳税方案设计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行或委托税务人,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策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纳税方案,以获取合法纳税收益的行为。
(1)纳税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其性质是一种理财活动。企业为达到纳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开展的筹划活动,属于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求纳税筹划,不是如何挖空心思偷逃税,是充分利用税法赋予纳税人的权利。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纳税方案,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
(2)纳税筹划不仅仅着眼于税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上,且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3)对于纳税人来说,纳税的无偿性决定了其税款的支出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没有与之直接配比的收入项目,从这一角度看,争取税后利益最大化无疑与降低其它成本项目具有同样的意义。
(4)纳税筹划活动风险与收益并存。纳税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具有长期性和预见性的特点,国家政策、纳税法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变化。纳税筹划和它财务理决一样,益与风险。
二、纳税筹的特点
1.合法性。这是纳税筹划最本质的特点,也是纳税筹划区别于逃避税款行为的基本标志。所谓合法性,指纳税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纳税负担,属于偷逃税。一方面是指纳税筹划不违反国家的纳税法规和反避税条款:另一方面是指它不但不违法,且还符合国家的立法意图。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以合法合理地进行选择时,纳税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知识选择企业纳税筹划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作研究纳税利益最大的方案。
2.超前性。这表示事先规划、设计、安排的意思。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为体现其宏观经济政策通过税种的设置、税目和税率的确定、纳税优惠等措施,引导投资者或消费者采取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使纳税人在不同行业、不同纳税期间和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税负差别。这在客观上为纳税人对其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等纳税事项进行前期策划供了现实基础。
3.目的性。这表示企业通过经营、投资、理财、组织等事项的安排和策划取得最大的纳税利益。
4.效益性。这是企业纳税筹划应着眼于自身资本总收益的长期稳定增长,不是着眼于个别税种税负的轻重。纳税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等于资本收益最大化方案,趋利避害,综合决策,以达到总体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企业纳税筹划也有一个算大帐的问题,选优弃劣,避害取利,始终是纳税筹划的根本原则。从我国目前纳税筹划进展的情况来看,虽然纳税筹划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在理论研究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纳税筹划在实践中并未广泛开展,集团公司的纳税筹划还处于一种有行无市的状态。
三、集团公司运用纳税筹划
1.集团公司明确纳税筹划主体,组建专门策划机构
由于集团公司会计人员工作比较繁重,平时只关注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等具体工作,管理人员则认为纳税筹划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就形成了纳税筹划工作无人负责的情况,集团公司应该成立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组建人员除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外还有包含部分管理人员,纳税筹划应该根据集团长远目标出发制定相应具体操作流程,还要在会计人员中培训专门人员在平时工作中监督执行,及时反映。
2.组织结构调整或战略重组
在一个拥有多个子公司的集团公司内部,若并存多个盈利、多个亏损子公司,势必造成亏损无法弥补盈利多缴所得税的现象。可对集团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将子公司解散,组成分公司,从而实现合理节税的目的。又或者集团内部有少量的子公司长期亏损,多数子公司又长期盈利,可将亏损公司与盈利公司重组合并,并入盈利子公司,实现合并纳税。
3.集团公司间相互借款进行纳税筹划
(1)集团内部盈亏企业间相互借款。可以由集团公司内部高盈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向亏损企业借款,向亏损企业支付的利息可与同期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相同。反之,如果有亏损企业向盈利企业借款,应尽量降低利率,甚至利率为0。这样就可以将高盈利企业的部分盈利转移到亏损企业,如果借款数额较大,转移的盈利也较大。转移的利息只要不超过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该企业就不会产生所得税纳税义务。从整个集团来看,集团的整体税前利润并未减少,但其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了,该纳税差异不仅仅是时间性差异,如果亏损企业连续多年亏损,则该纳税差异会成为要进行差异。
(2)集团公司内部所得税税率不同的企业间相互借款。在这种思想下,可以由集团公司内部所得税税率高的企业向所得税税率低的企业借款,支付的利息可与同期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相同,反之,如果企业所得税税率低的企业向税率高的企业借款,应尽量降低利率,甚至为0。
集团公司的各个公司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我国对特区、技术开发区、西部地区等制定了优惠税率,不同地区的所得税税率不同。高税率企业向低税率企业的利息支出实际形成了利润转移,降低了高税率企业的盈利,提高了低税率企业的盈利,从整体上降低了集团公司的税负。如果有低税率企业向高税率企业借款,采用低利率,甚至利率为0,可以避免整个集团公司的税负增加。
4.通过对子公司的投资方式进行纳税筹划
集团公司要进行这方面的纳税筹划必须对整个集团的资金调动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此外,还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如我国税法规定:非金融机构借款不能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息标准,超过部分在所得税前不能扣除;集团企业内部企业间借款超过本企业注册资本50%以上的部分,其发生的借款利息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集团企业投资新的全资子公司时,可以将投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股权投资,另一部分作债权投资,具体比例可以采用股权投资2/3,债权1/3,使全部债权不超过同期银行利息的部分全额在税前扣除。如果母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低,子公司税率高,子公司的利息费用可成为母公司的利息收益,使集团实现一定程度的节税。即便双方所得税税率相同,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为以后转移利润,进行税务筹划奠定基础。
特别是在子公司经营不景气时,母公司追加投资尤其要采用债权投资形式。此时税务筹划可能降为次级目标,公司应首先考虑的是资金的安全。债权投资可以及时收回,在企业破产时债权优于股权,债权投资形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母公司投入资金的安全性。随着我国公司对国外投资的增加,这种投资方式能够将部分利润转移到国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对外投资的安全性,其意义不可低估。
[摘 要]煤炭企业 ;纳税特征; 纳税筹划 ;合理节税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3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财税法律和财税制度也逐步走向完善。在市场竞争和税收制度的双重制约下,税收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煤炭企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煤炭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所谓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纳税筹划有其固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纳税筹划的合法性、纳税筹划的政策导向性、纳税筹划的目的性、纳税筹划的专业性和纳税筹划的时效性等几方面。
二、煤炭企业纳税筹划的意义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经济总量较大,纳税筹划的效果比较明显;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的业务复杂。纳税筹划的空间较大。但是,目前国内外针对煤炭企业纳税筹划展开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将纳税筹划与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企业全局出发,降低企业总体的纳税成本,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煤炭企业的纳税特征
对煤炭企业来说主要体现在增值税负担过重。煤炭是典型的资源开采型行业,税前抵扣项目少,导致实际税负过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煤炭资源税征收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造成各地区、各企业间税负不公平。企业所得税扣除范围争议多,对国有煤炭企业改制、资源枯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没有优惠政策。
四、煤炭企业纳税筹划策略
1、选择组织形式的筹划
煤炭企业的经营一般都是跨地区经营,其在对外投资时,面临着建立子公司或设立分公司的选择。子公司与分公司是现代大公司企业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一家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安排它的某些附属单位作为子公司,而另一些附属单位又作为分公司?这就要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一切合法的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均是企业考虑的重点,而选择有利于纳税优惠的组织形式,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2、选择注册地点的筹划。
我国对于在西部地区设立企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202号),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 利用税收优惠进行产业链条延伸的筹划。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98号)规定:对企业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的政策。后又做出补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规定》(财税[2004]25号)规定:利用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生产电力,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用量(重量)占发电燃料的比重必须达到60%以上(含60%),才能享受财税[2001]198号文件和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增值税政策。
若煤炭企业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投资新建一个以煤矿在建井、采煤和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煤矸石和煤泥为主要燃料的电厂。不仅可以消化矿区大量堆积的废弃物、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享受国家对于增值税减半征收和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降低税负。
4、利用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专用设备;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国家出台的这项重大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改造、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年投资几个亿的大型煤炭企业更应用足这一优惠政策。
5、资源税的筹划。
资源税是煤炭企业应纳的一个重要税种,现行资源税税法中有关煤的规定主要有:
(1)煤炭是资源税的应税项目,只对原煤征税,洗煤、选煤和其他煤炭制品不征税。
(2)原煤应税数量是外销或自用的数量。
(3)煤炭,对于连续加工前无法正确计算原煤移送使用量的。可按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将加工产品实际销量和自用量折算为原煤数量作为课税数量。由此可见,只有原煤才征收资源税,对于洗煤、选煤以及其他煤炭制品。要根据加工的综合回收率折算为原煤后计缴资源税。
参考文献
[1] 孙汶.关于煤炭企业税负问题的探讨.山东煤炭科技.2002.73-74
【关键词】纳税筹划 风险 防范和管理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实际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纳税负担的低位选择。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筹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实际工作中,企业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实现税务成本最低化亦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然而,风险与收益永远是相伴而生,纳税筹划在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存在政策性、意识形态等方面因素带来的风险。一项成功的纳税筹划必须考虑周全,防止风险蚕食甚至侵吞收益的情况发生。
所谓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指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由于税收筹划经常在税法规定性的边缘操作,而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纳税人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在我国,纳税筹划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加之意识形态、政策变动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必然蕴涵着较大的风险。
一、风险来源分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纳税筹划作为一项与企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经济决策,具有极强的目的性、筹划性,它主要建立在对现行及未来税收政策合理预期的基础上,不仅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组织形式、资本运作模式以及新项目的行业、地区选择等根本的经济决策因素,还需要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费用摊销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细节方面的问题,是一项极其严谨细致的决策。要保证纳税筹划得成功,必须深入分析其风险来源,方可防患于未然。综合分析其风险主要来源于内外两个方面。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由于管理、市场与技术变化等引起的种种风险,表现在经营失败和财务风险两方面。纳税筹划方案主要建立在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合理预期上,如果基础发生重大变化,那么建立其上的纳税筹划势必受到重要影响。如: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而确定利息费用节税筹划,可能会因为利率或企业资金面的情况变化,导致企业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从而形成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它对纳税筹划方案的影响是重大的、也是根本性的。
2、政策风险。纳税筹划建立对现行及未来税收政策的合理预期基础上,则政策性变化势必对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和确定产生重要影响。如:在房地产企业中,2006年之前可以采用一方以土地出资,另一方以货币出资联合建设房地产项目,则出地一方以投资收益的方式获得利得,可以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土地转让所得的营业税及附加等税种;但在2006年1月1日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此种纳税筹划方式则不再适用。
3、意识形态风险。意识形态风险是指征纳双方对于纳税筹划的目标、效果等方面的认识所引起的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具有合法性,在实务操作中,企业负责人往往对纳税筹划报有太高的期望值,甚而至于将纳税筹划与偷、漏、欠税混为一谈,使相应的方案具有较大的税务机会成本;二是税收筹划针对的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都有其特殊性,而且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具体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如果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在对税法精神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可能认定税收筹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不符合税法精神。加之,纳税筹划本身就存在追求边缘效应的目标,一些“打球”的做法,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视为避税,甚至当作是偷逃税,纳税人将为此遭受重大损失。
不同的风险来源决定着风险类型,也决定风险的大小及防范管理模式。针对上述纳税筹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型,结合纳税筹划本身的预期性、主观性、条件性、成本效益性特征和风险管理概念,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
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模式
按照现代风险管理概念及理论,实务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通过对纳税筹划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可以将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基本模式分为三种:风险减低、风险规避、风险转移。
1、风险减低。风险减低是指那些用以使风险程度和频率最小化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减轻风险损失的程度,包括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税收筹划的前瞻性特点决定了纳税筹划风险控制应采取事前风险防范,事中、事后的控制往往效果较差或偏离原有目标和思路。
2、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为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拒绝从事某一事件。这实际是不作为的一种思路,是避免风险最彻底的方法,但适用范围小。因为企业不能因噎废食,为避免风险而彻底放弃筹划思维与筹划行为。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嫁到参与风险计划的其他人身上,一般通过合约的形式将风险转移。譬如在联建的房地产项目中,可通过联建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风险。
三、风险防范和管理
纳税筹划的风险会给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带来很大的危机,所以对其进行防范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防范和管理。
1、提高税收筹划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沟通与协调。企业要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在具体筹划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政策的综合运用,从多方位、多视角对所筹划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另外,由于无论什么税种,在纳税范围和应纳税额的界定上,法律都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职业判断权力。因此,在税收筹划中,企业除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注意税务风险的控制外,还应密切保持与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在某些模糊或新生事物的处理上及时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尽量降低风险,争取最大的收益。
2、及时、全面地掌握税收政策动态。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一些细则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如个人所得税中利息税税率的调整等。而且税务管理细则量大、面广,这就大大增加了纳税筹划的难度。税收筹划之所以有风险,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有关。尤其是那些立足长期的税收筹划,更是蕴涵着较大的风险性。这些都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时刻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掌握税法的细节变动,建立税务信息资料库,而且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把握宏观经济动态,合理预期税收政策及其变动,科学准确地把握税法精神,确保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和准确性。
3、综合衡量筹划方案,降低风险。好的筹划方案应该合理、合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实施筹划方案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注意方案对按体税负的影响;实施过程还会增加纳税人的相关管理成本,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还要考虑战略规划、税收环境的变迁等风险隐藏因素。
4、合理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筹划方案的好坏不仅要关注其最终的节税效果,而且必须时刻关注风险变化情况并进行全方位监控,时刻进行成本效益比较。如果方案的风险成本、实施成本超出了收益,则应根据企业经济运行状况适时对方案进行优化或放弃。
四、小结
好的纳税筹划方案可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在社会各界已逐渐意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把“双刃剑”,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充分发挥纳税筹划的效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谢访玲:影响税务筹划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财政与税务,2001(12).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税制改革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新的税收环境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行业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各个企业纷纷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管理工作。而纳税筹划工作的实效性,具体体现在帮助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税负,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终强化核心竞争力等几个大方面。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纳税筹划的理论支撑,结合实际分析了影响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企业管理;税务;纳税筹划;合理避税
一、纳税筹划在企业管理中的理论基础
(一)含义税务筹划是一种具有预见性、风险性、科学性的筹资活动,税务筹划工作贯彻与企业整个经营的全过程;具体是指企业在现行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法中的一切优惠政策其中也包括一些减免税政策,通过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筹资、投资、经营以及利润分配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先的安排和筹划,使企业的税负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最后获得税收收益的经济目的的一种经济活动。
(二)特点按重点排序,纳税筹划的主要特点即其具有合法性。虽然是利用各种行为手段避税,但其胜在合乎法律规定,一切都是在现行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且有相应法律制度为其工作指导。第二点,即其具有超前性。企业是在具体生产及经营活动之前,就已进行纳税筹划工作,以此对后续企业的纳税义务形成引导,属于一种事先管理。第三点,即其具有目的性。正如前文所述,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减轻缴税负担。通常,为人所知的减轻企业税负的途径主要是制定多种纳税方案,从中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或是推后纳税时间,使得企业能够在推后的时间内得到一笔“无息贷款”,由此,获得等多利益。
二、影响企业纳税筹划的主要风险因素
(一)企业纳税筹划意识部分企业认为,纳税筹划工作是企业财务人员分内的事情,与其他的部门无关。由此,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纳税风险。甚至,有些企业将纳税筹划单纯地理解为“少缴税”,从而自然而然的采用某种违法手段开展税务筹划工作,而忽视了该种行为可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等。
(二)现行税收制度政策国内现行税收政策可以分为激励性的税收政策、照顾性的税收政策、维权性的税收政策以及限制性的税收政策。而不同的税收政策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税收活动的导向以及国家征收该部分税收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说,国家税收政策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更,前期制定的税收方案也就很可能由“合法方案”变成“不合法”的税收方案,由此为纳税筹划埋下了相关风险隐患。
三、利用纳税筹划提升企业效益的实例分析
某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某月发生销售业务十笔,共计销售额为3000万元(含税价)。其中:有八笔业务货款已经付清,计2500万元;一笔200万元的销售收入在2年后一次付清;还有一笔300万元的销售收入,在未来的3年中每年可支付100万元。如果企业采取直接收款方式,在提货时开具全部的销售发票和提货单,其纳税筹划前后具体。可以看出,此处筹划的意义即在于利用合适的结算方式,推迟纳税时间,取得资金的时间价值。除上述方法,还有以下方法可用于延迟纳税:如利用节假日顺延记账时间、创造条件及早抵扣进项税金、尽早大量采购材料等。
四、改善企业纳税筹划效果的实践措施
(一)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任何筹划方案的实施,都会使得企业在获得部分税收收益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一定的税收筹划的成本。换言之,任何的税收筹划方案都具有两面性。税收筹划在帮助纳税人取得税收利益的同时,也必然会产生一些额外的费用,影响某些其他的利益。因此,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追求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视了税收筹划方案实施造成的其他费用的增多,要严格贯彻和落实成本效益的原则,综合考虑税收筹划方案的收益及价值,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二)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完善纳税筹划工作,企业必须完善自身,懂得判断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从中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自身的提高。具体地说,即要求企业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纳税筹划要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方案要与现行税收制度高度契合,不能背离立法依托;第二,企业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本国及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明确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及义务等;第三,要规范执行企业财务管理措施,保证原始单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全面,由此保障纳税筹划工作的科学、合理。
(三)完善现行税收法律体系税收筹划是具有时效性的,也就是说,企业纳税筹划是根据现行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所指定的,即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是随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而不断调整的。因此,企业应根据形势发展的实际变化,把握当前税收政策的准确含义及内容,明确税收法律法规的界限,及时地调整税收筹划方案;而同时,国家也有义务逐步加强并完善税法立法,在制约企业纳税筹划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偷税、漏税率,降低企业因税务筹划不合理带来的财务风险。
五、结语
综上,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推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尽快的走上规模化、持续化、健康化的道路。而纳税筹划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重视纳税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完善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群.会计政策选择下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2010(26).
[2]单小飞.基于新税务体制的企业全过程纳税筹划方法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13).
[3]池三龙.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