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49:00
导语:在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从博客和微博异军突起,再到微信风靡移动通信设备,新媒体已经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交流信息和思想的主要渠道。高中语文一直以语文教材为主要蓝本,并同时借助相关的阅读学习教材、校本教材,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相较于传统的阅读载体,新媒体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空间、便利和个性化选择。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思考新媒体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为他们的高考、甚至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媒体是语文资源开发的主要平台
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便利性和迅捷程度,以及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平台,以信息的丰富性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就高中语文教学资源而言,很多专业刊物的网站APP、专业的教育网站等可以充分满足教师对语文教学资源的需求。比如,微信成为大家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每到中国传统节日,微信上关于节日的诗歌就非常多,基本囊括了相关节日的诗歌名篇。语文老师如果充分利用这种契机,比如中秋节发动大家以微信上的诗歌为内容举行一个颂诗会,大家就在微信群里通过朗诵等形式参与。这样既能提升节日的文化气氛,更重要是,还能通过这种形式充分利用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诗歌,关键就在于要诵读,如果仅仅是把节日的诗歌转发给学生,他们可能会看一遍,但很可能不会把每一首诗歌都背下来,更谈不上赏析。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资源,不仅仅是搜集材料,更重要的是利用平台消化材料。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在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普及,我们已经习惯了运用互联网来准备材料、辅助学习、获得更加丰富的资讯。但新媒体的出现则将这种单纯的个人的资料收集推向到一种借助平台的资源共享。所以,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已经是一种复合型的资源开发。第一,新媒体时代的资讯分类更加细致,利用起来更加便捷,但也正是如此,对资源的开发平台的利用开始超越单纯的材料收集而走向集合型开发。比如,关于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等相关内容,现在手机上只要下载了高考作文类的相关网站,则有非常多的经验总结,既体现了高中语文教材所要求的议论文写作的系统性,又体现了议论文写作的经验总结的全面性。第二,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平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本身与新媒体的技术平台发展相关,因为媒体技术平台从以前的电脑,发展到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这无疑加快了资源平台的整合力度,以及大众对资源平台的使用便利性。因此,语文教学资源现在已经呈现了多元发展态势,让教师在搜集资料、整合资源方面更加容易便捷;而在与学生互动共享资源平台方面,新媒体也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渠道。这是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从技术层面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资源开发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策略
面对新的资源平台,高中语文教学对所需资源的开发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在纸质媒体占据主流的时代,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可能就一两本参考书以供参考,相关阅读资料也很难按照自己的设想发放给每一个学生。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这个局面。信息化集约发展的当下,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重视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提高大数据时代语言资源的筛选、利用,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海量信息更加考验教师的整合能力。多媒体、大数据时代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资源以几何级增长,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资料也是浩如烟海,老师应该选择哪些阅读资料、选择哪些文本分析文章、选择哪些相关的经验分析和知识总结,然后和学生分享,这不仅考验老师如何能更全、更广地收集资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老师有更强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够真正做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通过自己的细致和专业的甄别,更好地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以精练的、简要的、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的形式和学生分享。比如,关于如何做好高考作文复习的文章、经验分享可谓汗牛充栋,那么,老师如何选择那些更加科学有效、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能力特点的东西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考前作文复习,这是对老师整合资源能力的一大考验。
第二,资源的共享考验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管理能力。高中语文的知识体系本身就呈现多元化状态,这使得新媒体时代语文资源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碎片化呈现,要将这些碎片化的、专门性的语文知识进行针对性地整理,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之中,并且及时、高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共享,这是对语文老师教学创新和教学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比如,关于经常使用错误的成语,这在多媒体平台上面经常被大家所转载,语文老师如何将该资源信息及其与教学相关联,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达到对学生词汇学习的有效辅导呢?这是一个问题,它不仅仅是资源的利用,更重要的是从资源的利用中看到老师的教学方法革新。比如,就这个问题,我的做法就是,每天上课之前来一个词汇练练看,每天一个容易使用错误的成语与一个高考高频成语,让学生简要讲述这个成语的故事,并准确地造句。每天一个学生来完成这个项工作,把这个环节当成上课之前的热身活动,就像以前上课之前先唱一首歌一样。
第三,要将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融入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之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是重要实践,也是持续改革的重点项目。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恰好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资源。比如,语文教学中关于小说艺术的讨论,以前可能主要依靠参考与老师的语文素养,但现在还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富集性资源,对这一主题的教学进行多元化推进和深化。在鲁迅的《阿Q正传》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网上下载几篇典型的、有分量的小说艺术分析的文章,通过微信、QQ共享等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周末空闲时间阅读,让后专门安排时间开一次小说艺术的讨论课。帮助学生确定了主题和材料,节约了他们时间,且也具有相对的指向性,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定位;教学方法;手段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要求我们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是通过平时的经验积累和语文课上系统的整理慢慢形成的,足以看出高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语文课有多么重要。
高中语文经历了几十年的教学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一根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充分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能力和习惯,都成了张嘴等食的乖宝宝,同时慢慢的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结合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新课程的改革。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落实师生定位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新课标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实现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只有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要实现新课标中的要求就必须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真正的把学生定位成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那里讲,爱听的听,不爱听的也得听,我讲课跟你听课没关系,我讲完就完成任务了。要形成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经过讨论或者交流,加上资料的佐证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正确的方式或观点,或得到几种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的智慧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老师自己讲出来的,这样整个课程中老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思考者,是最终结果的提出人。
二、加强交流培训转变思想,提升教学水平
要想迅速推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经验,广大教师作为最终执行者必须首先统一思想,真正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对所有学生的未来,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
1.组织教师培训、研讨、交流,统一思想
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想一朝一夕的改变谈何容易,我们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动全体执教老师在不同范围内一起学习、研讨新课程改革的意义。首先这种培训应由当地教育部门来组织,并且采取先学习后研讨的形势,先有主管部门将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目标及未来影响详细讲透,之后要求教师分组研讨,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打开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们的思维,同时在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进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传承分享。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和经验的培训与分享
在教学实践中,各学校之间也组织教学交流,但课业的繁重也让这种交流越来越少或流于形式,老师只是平时根据自己所学和摸索到的经验实施教学任务,与外界的交流沟通非常少。借此新课改的机会,可以组织各校教师交流分享教学经验,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在社会中的作用,优秀教师的分享,来提升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并不断改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与时俱进,实施多种教学方法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战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课堂反而越来越冷清了,渐渐的只剩下了讲台上孤独而辛苦的老师,但是老师的主导和主题角色融为一体的模式始终没有变,此次改革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以生为本”,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情境教学法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志者,感情也,作为学生,没有感情或求知欲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对于教师来说,只有热爱学生,盛情真挚,才能运用情境教学,而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本就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因此语文课必须采用情境教学,以“文章情”为基调,以“教师情”来诱发激励唤起“学生情”,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祥林嫂》、《蒲公英》、《雷雨》、《城南旧事》、《哈姆雷特》时,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在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2.情感教学法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不容忽视。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我们就可以通过里根总统父亲夜里帮他种树呵护他的心灵的故事来渲染气氛,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辅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
3.分组研讨教学法
分组研讨教学法非常适合具有成人特点的学生,老师在课前先预告下节课的研讨题目并分好组,请同学们课下去预习并查阅资料,课上的时候小组之间首先轮流根据老师的设问发表对课文的理解,要求带上自己的思考,小组内经过总结后,由小组内公推两名同学到全班来发表小组的共同智慧,再评选出班级的前三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媒体教学法
现在很多学校早已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受益最大的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料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不仅增加了课堂新颖性,还利用了更加丰富的知识。
总而言之,新课改中关于语文教学的改革非常适合时代的发展,但是推动新课改需要广大师生一起努力,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实现学生有意愿的去学习,培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关键字:高中;语文;德育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德育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高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的程度及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历史使命,青少年学生的德育素质好坏能够直接决定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与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分享促进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通过高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实现德育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它肩负着双重的教学使命――既教学生学文又教学生做人。现代教育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语文知识传授,还要通过语文教学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竞争”是21世纪的代名词,当代青年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拥有多高的学历,而是会不会做人,社会更注重学生是否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德育,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学生被提上了日程。高中语文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成为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1.高中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现对学生的德育。
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流淌在高中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能够达到使学生穿越时空的局限与圣人和智者进行对话的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使学生的灵魂得到熏陶,感悟前人伟大的智慧与创造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重要功能与作用,还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审美情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转变了一些学生的错误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变得奋发向上。
2.通过高中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培养。
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责任”。也就是说,是人都要有责任心,一个人只有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才能够生存与发展。通过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学会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会尊重,使学生进入具有责任心的境界。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密切语文与社会的联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进行渗透,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还对社会进行了了解,使得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培养。
二、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是人的高级需要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种情况,新课程标准也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即通过对文学艺术的鉴赏或者是学生科学技术发明的过程中都要渗透审美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认知要求,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等,在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文章的启发下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情经历,进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美的渴望表达出来,进而形成一种较强的审美能力,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
1.通过背景渗透对学生进行德育。
通过高中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让学生对作者的生活背景有所了解,使学生有置身于作者身处的时代的体验,只有这样,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够真正为学生所了解。
2.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
高中语文课堂45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语文课外活动,把对学生的德育引申到课外。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大比拼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使得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既懂得如何进行良性竞争,又学会如何进行团体合作。
3.通过作文对学生进行德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19-02
1 激发和培养教师的求知兴趣
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动为对象,并常常伴随着积极的情绪。需要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满足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就会不断地钻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探索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求知兴趣将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并逐渐得到培养。
2 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2.1 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2.2 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2.3 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3 促使教师学习元学习策略
元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意识和有效控制自己学习活动的实时监控策略。元学习理论相信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人能够计划未来,监视现在,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性。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人,特别是教师若能长期坚持运用元学习策略,会使其学习能力和效率大为增强;这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具备较强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就能够较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种种挑战,从而平衡自己的心理,长期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
4 形成教师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完成研究任务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克服不少困难;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时时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言而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教师的有意注意和自我注意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6 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6.1 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
6.2 增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知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其求知欲望、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产生一些积极的情感,发展其理智感。
6.3 培养学生的美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美感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语文以及性学习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是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优秀的作品,品位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及艺术的魅力,能较好地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认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
7 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190-02
“高效课堂”,意即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作为中国母语教学的语文课堂,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摆脱陈旧、定式化的老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每名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实现语文高效课堂已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尽管实际情况与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仍然期待语文课堂教学的巨大改变。本人愚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能自觉学习,且坚持自觉、有兴趣的学习,是多少老师梦寐以求的愿望。事实上,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主动性较为明显,关键是如何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里要明确一个事实,就是,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扭转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是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根本任务。显而易见,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觉学习的前提,老师的教学责任心必须要转移到学生身上,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必然会自觉走上孜孜以求的学习道路,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效学习。实际上,这种能把老师的责任心转化到学生身上的课堂莫过于语文的高效课堂。
2.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和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在高效语文课堂上,老师的责任心会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意识增强,在老师的关注和尊重、信任下,学生会有更多的展示自我潜质的机会。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课堂上,学生明显成为学习的主角,无论是个人的思考、操作,还是分组的讨论、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已经潜移默化地熏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换句话说,语文的高效课堂已然成为学生独立和自主学习的课堂。
3.学生懂得团队合作。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总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甚至有学生在学习上有强烈的自私心,一心只顾自己闷头学,不管身边同学学习的好坏,我们说,这种现象既不利于个体学习的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学习风气的养成。现在,扭转学生这种错误的学习观念是我们通过高效课堂来达到的一个目的,我们就是要让学生从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个人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在交往中合作学习,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等,生成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学会主动、探索的生存方式,学生通过交往分享,换位思考,分享经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获得新的发现。学习的过程建立在交往和合作基础之上,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我们之所以要实现高效课堂,也与学生加倍积累语文知识和养成健全人格的过程密不可分。
4.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自主学习,在高效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学习的内在驱动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促进学生们更好的学习。那么,什么才能让学生激发求知欲,什么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都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实现知识的积累?问题,也只有问题,才能引起和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参与度。提不出问题,学生当然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成了表层和形式的。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就体现在不断的让学生抛出问题,不断的思考问题,从而解决疑惑,完成探究的全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既要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内动力、新起点,并贯穿于学习过程中;又要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素质的人并不难,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这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有探究才会有创新。
5.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能自由发展个性。上面提到,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以探究性学习的形式去发现问题、研讨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大大解放了学生的身心,个性也在交际中展现,这是老师期望看到的。实际上,内心世界、精神世界都是每个个体独有的,处在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更是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和价值观也会有差异。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师必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生活方式,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融入诵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诵读是一种艺术,能够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及内心的感悟。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诵读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具体而言,诵读教学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种:(1)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理”“仁”等是中华文化精髓,只有让学生诵读课文,才能更好地理解优秀文化以及接受文化的熏陶。(2)诵读教学还能够使语言表达方式变得规范化,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3)诵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从而有利于文化底蕴的形成及文学素养的增强。
二.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策略分析
1.充分把握高中语文教学本位,有效发挥学生在诵读中的主体地位及作用
新课标实施后,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包括让学生能够掌握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同时还包括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使语文学习所具有的人文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在开展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上教学本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通过诵读教学培养语文意识及落实人文主义精神的灌输。例如在对《离骚》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独立诵读以及自主感知,在经过独立诵读环节之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诵读自己比较喜欢或欣赏的句子,并谈谈自己对于词句的理解及体验到的情感。在学生分享完自己所获得的感悟后,教师可让全部学生诵读原文,将原文中饱含情感的词找出来,同时对情感产生的原因及抒情的对象进行总结。如屈原因奸佞当道而“愤”,因国运艰难而“忧”及因相道不察而“悔”等。
2.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求知欲及诵读兴趣
当高中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产生强烈求知欲时,就会渴望通过诵读体验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将教材作为依据,提炼课文原作者所产生的感悟以及描绘的具体意象,并根据感悟及意象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具体的诵读氛围,让学生产生审美欲、求知欲,从而激发诵读课文的兴趣。例如在对《声声慢》进行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月满西楼》的伴奏音乐或纯音乐,让学生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随后再为学生讲解原文内容并进行诵读教学。再如诵读《雨霖铃》时,可以先播放曲调舒缓低沉的轻音乐,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惜别心境。当学生进入诵读教学状态之后,再播放《雨霖铃》的示范诵读录音,以便使学生能够在感受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保证诵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从而有效改善诵读教学效果。
3.强化师生课堂互动,让学生深刻体验诵读教学之乐趣
在进行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有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深刻体验诵读教学给自己所带来的乐趣。强化师生互动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即学生与教师互读,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慢慢品味原文内容。例如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三次诵读法。在第一次诵读之前,先播放课文诵读录音,让学生在倾听录音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品味月下荷塘之梦幻美景,并体验文中所流露的淡淡愁怨及哀伤,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并进行领读,让学生在第一次诵读的过程中解答问题。当指导学生解答问题之后,便可以进行第二次诵读,在二次诵读中告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读出轻重。在进行第三次诵读时,让学生融入感情诵读课文,从而将文中如诗画般的朦胧意境读出来。如此一来,教师就能够听到富有生机及活力的读书声。
三.结语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问题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与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的实践过程。但一直以来,在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影响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将学生自身语言技能的内化、思想意识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同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割裂了语言与社会,与师生情感、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阅读教学成了没有生命力、没有情感的物化教育。再加上高考的压力,教师拼命地传授考试的知识要点,把学生变成了承载知识的容器。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来很热闹,实际上陷入散乱和无序,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理念,都是一种单向的学习模式,实际上,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之间、学习者和教材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多向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本文力图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问题,希望能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出一条新路子。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内涵
“对话”可以从不同领域进行定义,综合各方观点,我们认为“对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中通过不同媒介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以达到相互理解。如果把“对话”和教学结合起来,“对话”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话”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多元交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具体策略有:
1.合理建构“对话”的前提
(1)学校思想观念的改变。在升学压力下,学校似乎都变成了生产做高考试题的机器人,但学校毕竟不是工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升学”带给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但如果我们乘着教学改革的东风,尽可能地逐步改变现状,让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个学校就是成功的。我们也看到,许多学校正在艰难并努力地改变着,从硬件设施的改善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行,从只重书本、分数到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虽然有困难,但毕竟都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2)师生关系的改变。“对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将更为和谐,这既非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绝对权威,也非现代教学中对学生的过度放任,真正形成了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复杂生命个体,要从内心真正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包容他们。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的方法,分享成功的喜悦,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才是真正的对话教学,不仅是知识、精神层次上的对话,更是心灵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
三、优化“对话”阅读教学模式
1.合理设置话题
(1)话题要小而明确。在教学中,对话题的设置一定要小而明确,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要达到什么目标。现在许多教学目标里充满了“了解”“认识”“体会”“品味”等词眼,这些要求缺乏明确性和针对性,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入手,阅读效果不好。
(2)话题要由师生共同设定。对话教学强调平等和民主,交流和互动,那么话题的设定就应该由师生共同设定。高中生的思维已经接近成人,而且思维活跃,也许学生刚开始可能不会提出问题,不会制定话题,但在教师的指导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
2.全方位的对话
(1)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学生与文本对话前,教师应首先对文本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对学生的阅读起到引导作用。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应是教师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去体会作品,而不能仅依赖教材或网络资源,因为时代是发展的,而教材有很大的滞后性,教师要真正深入到文本中,与文本做深刻而全面的对话,读出自己的理解。
(2)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由于高中生的年龄、所处的时代、社会知识及生活经验与作者存在很大的差距,因而在和文本进行对话时,在理解上会产生困难,也会有所偏颇,教师要帮助他们收集到尽可能多的资料,帮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当然,学生之间也会有个体差异,因而对文本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解读,教师不能用标准化的答案来要求学生,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参考文献: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怎样焕发出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力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首要讨论的问题。本文从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活力缺失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双向交流模式、教学情境创建、避免冷场以及加强人文关怀等措施来使得高中语文的教学重新回到活力四射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活力
因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不错成绩的之余,也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这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以及高考双重的压力下,高中语文教学往往缺乏活力,重点全都放到了怎样给学生灌输知识、怎样在卷面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上面,完全违背了我国著名学者吕叔湘提出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知识的原则。长期下去,缺乏活力的课堂必将使得语文课程在泥潭中越陷越深。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使得语文课堂焕发活力的方式,以供参考和研究。
1.双向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维的限制,我国高中语文课堂常常是一种师生间的单向交流模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所以,制定出的教学计划无法反映出当前学生的现实需要,这样下来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便处于停滞的状态,学生与教师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学生即便是有问题,也不会再将教师列为第一讨论对象。在交流出现塞车之后,有的学生对于难于理解的语文部分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使得课堂陷入一片死寂。为此,打破现有的教学僵局,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在交流中,可以实现不同角度的想法和观点之间的互换,学生也可以集中起来,集思广益解决面临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专门为交流和互动留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再比如,在提问上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其量身定制包含不同难度的问题,力求满足每位学生的需要。
不仅如此,在课堂上也可以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以培养学生严谨逻辑判断能力和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勇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在这其中,师生间互相学习、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共同保持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性。
2.教学情境的创建
高中阶段语文的内容比较枯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文言文知识和晦涩难懂的诗词,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心理。适当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是改变这一现状的不错选择。在情境的创建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不同特点,例如讲到鸿门宴等课文时,可以创建一种情景剧的教学方式。在表演中,学生可以对文中的角色有直观的把握,可以近距离地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台词表达中,原本死寂般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举手表示要上来亲身示范一番。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情境创建也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活力的好方法。借助于多媒体资源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平面化的语文知识立马以3D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充分享受视听说带来的额愉悦感之时,课堂学习的气氛也达到。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事先播放一段感人至深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们了解这一段曲折、凄美的爱情故事;再比如《诗经》一诗的意蕴较为深远,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来创造出增强语文知识的可感知性的情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
3.课堂冷场的避免
考虑到当前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当在现有的语文教学中避免冷场的出现。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认识到,高中学生心理与以往学生心理层面上的不同,他们在心理发育上已经接近成熟,自身具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如果我们对于语文课本知识的挖掘还停留在表面上,那么很有可能在高中的学生看来显的特别的肤浅,因而造成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不削一顾和轻视。
其次,对学生做出的答案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摸清学生的心理再进行合理的判断,因为高中的学生通常很重视别人对其的评价,尤其是有异性在场时,这种评价对于学生的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教师评价得不合理,学生在心理上采取了封闭的措施,拒绝与周围同学学习和交流,这样学习的兴趣也就大打折扣。
另外,教师在提问方面也要有所注意。我国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实行的是大班制教学,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往往在学习上处于竞争的关系。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被成绩较好的同学抢到,那么其他的同学无形之中就成为了那位成绩较好同学的陪客。久而久之,学习好的成绩更好,学习差的更加不愿意学习。课堂从此分化为两级,教学的活跃度降到了低谷。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格外小心。
4.加大人文关怀的力度
高中语文不仅要传授语文学习的基本知识、应对高考,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育人职责。在学生的情感生活建设方面,要充分运用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生面前揭示出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或者闪耀着光芒的世间真理。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性格养成上,高中语文课本也是传授这方面修养很好的载体。要时刻注意到语言文字中所透露出的文化积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得学生对语文教学肃然起敬,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的活力焕发是一项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只有牢记以上方法,紧紧围绕在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周围,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活力才能够长久不衰。
【参考文献】
>> 学会阅读:高中语文学习的一把利器 学会学习——学会阅读 学会提问 学会探究 学会阅读:数学学习的真谛 学会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会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根本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阅读 让学生学会享受阅读的乐趣 学会串联 ,构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生态 高中语文学习:阅读思考胜过盲目做题 快乐阅读,提高高中语文学习能力 学会欣赏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 《也应学会的另一课》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影响 浅谈高中语文学习的主题阅读与素材积累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导航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学会舍》阅读 语文教学中怎样教学生学会阅读 学会阅读学会思想 学会预习,学会阅读 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思考醉心阅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学会阅读:高中语文学习的一把利器 学会阅读:高中语文学习的一把利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吕晨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阅读对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阅读 高中语文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102-02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无论是古文赏析、现代文解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阅读的支撑。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就像是语文学习中的营养品,给予我们获取知识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
一 阅读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影响
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在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阅读。阅读,使我深深体会到它对于语文学习的巨大影响。
进入高中阶段以来,课业负担不断增加、学习压力也逐渐加大,题海战术基本贯穿了我们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生活。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高考,我们在所有的有效时间内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了语文课本基础知识的背诵和练习当中,对于课本知识的具体内容也是依据既定的方法照猫画虎地进行分析,极少涉猎课外书籍资料,因为在一般人眼中阅读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而短期内也收效甚微。正是这样的思想桎梏使得大家基本忽略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固化的学习模式,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并未能提高,语文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然而,从小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使我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并未放弃阅读,并且畅游在阅读的世界当中使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它不仅没有造成我学习时间、精力的浪费,却在细水长流的学习生活中逐步提高了我的研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了我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日常阅读的影响之下,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在阅读过程中培养的语感使我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体现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的技巧,既能很好地品读出作者的意图同时也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我将课堂上学到的语言运用方法融会贯通,在语文的写作上也更加游刃有余,语文成绩稳步提升。阅读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使我们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当中,同时,它对于我们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和内在人文底蕴的积淀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每个人通过阅读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文学气息。
二 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通过自身的体会与感悟,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具体有以下三点。
1.阅读增强高中生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力
当我们进行课内外读物的阅读时,我们要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资料进行广泛的涉猎,更加注重的是自我研读和独立体验。在整个阅读过程当中,知识的猎取需要在一定的言语情境中进行自我构建,而不是直接由教师教授。通过这种独立主动式的获取使我们得以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自主研究,独立感悟阅读、领悟创作的乐趣。由此,通过这种获取知识方式的训练和坚持,不仅可以锻炼我们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力,强化我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且也可以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品尝到探索的快乐与成功的艰辛,激发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2.阅读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更是对能力潜移默化的提升,最突出的就是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阅读中,我们对作品、作者的思想进行自主思考,对阅读的结果进行自我反馈,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语文的文章学习中可以进一步解读出作者塑造人物的审美取向和哲学意蕴。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良好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3.阅读统一高中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通常我们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只重视语文学习的技巧方法,不注重情感体验。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从文章的书面意思中获得思想感情、文化知识等信息,更从中内化了语言材料,进而使我们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积累语文在感性方面的体验。阅读将语文学习由课堂带入生活,从而培养了我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了高中语文学习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 高中语文学习的阅读实践
通过自身的阅读经验以及对语文学习的感悟,我总结了以下几个高中语文学习的阅读方法。
1.拓宽阅读渠道,选择优秀作品
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限于我们平日的课堂学习,也在于课下丰富的阅读活动。书籍是屹立在大海中的灯塔,而选择一部好的书籍,便是点亮了一段语文学习前行的道路。随着信息的多元化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在完成课内读物的情况下,可利用多种途径增加我们阅读的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阅读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高中语文课本的范围内,也不能迷失于丰富斑斓的各种文本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时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品位较高、水平较高的文本材料进行阅读。具体来说,在完成学业规定的必读名著外,可以选择一些和课文涉及的内容有关的书目,如课本上大家的其余作品,或者同一系列的不同章节等等,这些作品都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阅读作品的选择还可以是时文美文、优秀杂志报纸等。这样可以保证我们选择阅读的作品是一些健康有益的书籍,而不是网络上随处可寻的一些杂文小说。因此,想要通过阅读增强语文学习的能力,首先要选择一部好的作品。
2.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
阅读提升我们语文学习的能力,不仅在于作品的选择,还在于阅读的方法。阅读时,我们应该依据作品的内容以及自己的习惯灵活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比如,当遇到议论文时,我们就要提纲挈领地进行阅读,找准论点与论据,在脑中形成简要的论证思路;当遇到优美的诗歌时,可以与同学互相大声诵读,以表演的形式读出来;当遇到小说时,就要对其进行分段、分重点的分析点评;当遇到散文时,就要寻找到贯穿其中的线索进行阅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阅读还可分为精读与略读,有些作品只需要了解其中梗概以及大体脉络,有些作品则需要仔细阅读,一字一句细细斟酌。总之,在阅读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同时针对不同的作品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3.及时撰写读书笔记、文学短评等
阅读对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还在于它对写作水平的提升,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要养成撰写读书笔记、文学短评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更是如此。读书笔记的撰写,可以加深对所阅读作品的印象,在记录到本子的同时,也将其收入大脑中的数据库,无形中为语文学习积累了大量素材。同时,读书笔记以及文学短评的撰写,可以使我们在阅读作品的层面上加深理解,并激发自身对于作品的思考及见解,使阅读不仅仅停留在文本上,进而上升到我们的思想层面。读书笔记与文学短评的撰写过程也直接锻炼了自身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4.养成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的习惯
在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合作学习是最容易引起大家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例外。首先,在阅读的资料上,大家进行交流分享,可以互相借阅感兴趣的文本与书籍,对于自身的阅读也是一种督促。其次,当阅读中遇到困惑棘手的难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一系列问题时,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彼此交流辩论,相互借鉴启发,可以大大扩展自己的想法与思路,问题也会在互相交流中迎刃而解。这种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的方式,在阅读中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效率与兴趣,使我们抓住阅读与语文学习结合的契机。大家共享阅读乐趣,使自己在与文本对话时,与其他思想进行碰撞,将阅读成果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