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49:01
导语:在初中历史教研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策略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以看出,初中历史学科在中国教育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古语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初中生学好这门学科不管是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改变历史学科现在所处的地位,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也是我国教育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历史学科一直被当作“副科”,是一种仅为了升学的非主要学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有些学校就不重视专业历史教师的配备,甚至有些历史教师半路出家,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改变历史学科的地位必须要加强学校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
2.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不足
初中历史是一门文科课程,具有较多繁杂的知识点,因此许多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重视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学生就没有了主观能动性,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3.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不大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不停地记笔记,周而复始,学生会对历史学科产生怠倦的情绪,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影响下,认为学历史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因此不会产生创造性思维,难以培养对历史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1.改变教育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端正教学目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历史学科的重要作用,定期组织历史教师进行专业学习,让他们在相互切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只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现代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因此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历史纪录片,采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在观看完记录片后,鼓励学生发表一下对于纪录片的感想,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学科的最好方法。由于初中生处于注意力不稳定,意志薄弱的特殊时期,为此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的课外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历史学科的尴尬地位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要加强对历史学科的重视,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学生要培养对于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初中历史教学才能发生明显改变。
关键词 初中历史;延伸教学;激发兴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接触历史知识的初始阶段,作为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热情、对历史知识的探索欲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来促使学生产生兴趣是十分关键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研究学生的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在自觉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利益的发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体系,还要做一些必要的补充和延伸。初中历史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拓展、丰富历史知识,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初中历史延伸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延伸教学的必要性来源于学生自身的需求,在我们讲解初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多数老师会发现,书本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我在讲解“秦王扫六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秦国一举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时,部分同学会照本宣读,从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等因素一一概括分析:由于当时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经济发展迅速、军事战略得当等等。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一是秦人比中原六国的人要剽悍,骁勇善战;二是秦人善养马,军队中的骑兵都很厉害,六国的步兵不是他们的对手。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同学的历史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书本,他们可能是从课外书籍、电视、电脑上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并且将这些课外知识与课堂知识联系到了一起,使得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延伸到秦国军队的素质以及战术的层面上了,这说明学生已经自主地表现出对历史知识延伸学习渴望和探索。
二、初中历史延伸教学的实践
为了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的能力,我从教育者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探索延伸教学的尝试,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初中历史的魅力。通过近几年的延伸教学实践,我对延伸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1)拓展知识范围: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学生们的好奇心却是无限的。当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知晓后,往往会激发他们对其他知识的好奇心。如在我讲解四大发明时,班里有位调皮的男生问我:“在我国没有发明纸之前,人们用什么上厕所的呢?”虽然当时全班同学大笑,但我还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确是很多同学心中的疑虑,我便启发他们说:“古人是用油灯来照明的,文字是记录在竹简上的,刚才这个问题我们作为课外延伸作业,请大家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来进行讨论。”之后的讨论很让我震撼,因为每个学生都认真收集了资料,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常常运用这种探索延伸的教学方法。
(2)拓展知识深度:初中学生知识面不够全面,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很有限,所以初中历史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以基础性为主,但由于历史的信息较为丰富庞杂,内容较为生动,使学生很难停留在基础性知识层面上,而是无意识地继续发掘深层的知识。如讲解到重农抑商原因知识点时,书本上主要介绍了三点:其一是在封建社会农产品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且工商业发展还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其二是封建国家通过土地能收获稳定的税收;其三是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从更深层次地去考虑这个问题,比如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古代对农业的崇拜,这可使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三、初中历史延伸教学的方法
1.引入情景,激发兴趣
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学生对距今很远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充满了好奇好和想象,历史书本也通过华丽的文字和多彩的图片来反映历史,为此我们初中历史教师有必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2.合作交流,进行探究
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历史知识已经考证不实,具有许多非议,对于这些特殊的历史知识,教师不能盖棺定论,要尊重学生们的想法,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演历史剧、讲故事、办历史小报等)来展现自己的思想成果。
3.尊重学生,各抒己见
历史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每个人对相同的历史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向主流历史观靠近,但也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因为质疑出于思考,在这种思考的过程中,会加深学生们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这也推动了他们对历史知识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和延伸。
4.移化知识,拓展思维
历史课不是机械的重复历史故事发展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们通过学习历史的演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的兴衰,平静看待人生得失,从历史走向人生。
四、初中历史延伸教学的尺度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实验演示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操作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演示“鸡蛋由于惯性落水”实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引导学生进行6只象棋的叠放,对最下面那只棋子进行敲打使其被击飞,然而上层的棋子却保持稳定.在实验过程中采取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促进物理理论与物理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三、有效开展校内教学活动
1.开展物理专题讲座.学校可以邀请物理专家来学校进行以物理为主题的讲座,向学生讲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应与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促进物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融合,通过讲座中的重点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认识.学生也可以向专家提问,使其平时存在的疑惑得到解决.例如,在讲解力学相关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建筑施工来介绍.就桥梁设计而言,要考虑桥梁的受力情况、受力大小等.只有明确这些数据信息,才能确保施工设计的科学合理以及实际施工的有效进行.通过讲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有更深的感受.专家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讲述,讲述自己在物理学习中如何收获,如何成长,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
2.开展物理知识竞赛.教师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开展物理知识竞赛活动,参赛人员的范围不限制.通过组织竞赛,使物理教学的氛围得到改善,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于竞赛中出现的优秀作品,可以在宣传栏、学校网站以及校报中予以展示,从而增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同时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竞赛主题的确定,应结合相关物理知识认真设计,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问题作为。竞赛主题,如水面为什么是水平的,为什么大卡车刹车更加困难,为什么钟表电能耗尽时,指针往往指在9这个数字上,等等.
四、适当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少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教师缺乏对物理实践活动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存在较多有利于物理实践的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工厂进行学习.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也有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巩固.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配电室的相关设备,为学生讲解相关配电知识,明确普通照明以及大功率电器配电的差别,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的车间,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的运作,其中涉及哪些物理知识等.通过课堂讲解与课外实践的结合,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此外,学校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因为高校具备较为完善的物理教学设施及器材,在较多高校设置了物理科技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高校物理实验室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着重对学生缺乏了解的物理设施及器材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产生更高的兴趣.
五、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制定,应确保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物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能力.期末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布置四个实验,学生随机抽取一个进行实验考试,在评分上,可以从操作规范,数据采集,器材的整理,遇到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5分,计入期末的物理总成绩.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
六、结语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小实验 课堂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40-02
一、引言
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指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开展的小实验,即在演示实验教学基础上增设小实验探究教学,它的“小”即是相对于精密的实验设备而言,也是相对于繁琐的操作过程而言。它包括师生对课堂演示装置改进、创新的自制教具小实验,开发利用身边生活用品的学生随堂小实验和启迪性小实验。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广大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二、小实验探究教学实施
(1)开展师生对课堂演示装置改进、创新的自制教具小实验探究教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的实验教学在逐步采用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实验仪器越来越精密复杂。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时,应认真分析中学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在演示实验的选择上特别注意到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注重实验的趣味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发利用身边生活用品的学生随堂小实验探究教学
在进行新授课时,往往有些知识和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有些物理现象,学生比较陌生,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对知识点的接受有抵制或不信赖情绪,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该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增加学生随学小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空间就是物理实验室,生活中的一切材料物品都是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课程资源,这就突破材料和时空的限制,为实施多种形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条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增设启迪性小实验探究教学
增设有启迪性小实验演示,恰当地创设物理问题情景,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唤起学生好奇心来激发学习兴趣。巧妙地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物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能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由于小实验涉及到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它要求教师在一定教育价值观念和课程理念的主导下,通过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进行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设计通常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教学现状。教学现状包括三个方面: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作为教学策略的制订者和实施者的教师,以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认识客体的教学资料(在小实验中就是各种实验器材和实验方式)。只有对以上三者进行了周密的考察与研究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起点。
2.制订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订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目标时应注意结合本节课的特点适当地体现出这三个维度。
3.实施教学。教学设计方案在付诸实施之前,必须检查教学准备是否到位:教师、学生手头小实验教学必需的器材是否齐备(如要求学生自备实验用具,要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是否熟悉(如准备利用小实验分组探究形式时,要考虑学生是否知道分组的方式和小组成员的分工等)。
4.教学反思与再设计。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的观察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等渠道得到反馈信息。
5.教学评价。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评价侧重于发展,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差异和发展的可能性,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其具体功能表现为: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
四、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加,提高了教学效率,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一、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学改变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对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科学探究的素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现在所倡导的学生探究活动与传统的学生实验是不同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操作,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和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
二、学习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为“三维目标”,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题研究。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在研究方案的确定、如何查找资料、安全操作措施的制定等方面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三、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可将语言、图像、文字等集于一体,使视听一体化,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中难以亲自操作的物理实验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多媒体还可以提供动态信息服务,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可根据自身需要提取有关实验数据,从被动模仿转变为主动参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自主性教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另外,演示实验中可能会遇到实验现象不明显,能见度低,学生不能看到实验全过程等问题,应积极利用电教设备,增强实验效果,以利于学生理解反应原理和操作要点。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快捷的特点,呈现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感性材料,激发兴趣,聚集思维指向,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现阶段的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见识少,经历不够丰富,又刚学物理,可以帮助学习的材料就更少。要让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产生兴趣,就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四、发散思维,引导创新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通过教学物理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课堂演示实验一定要达到最佳效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明明白白。教学中还要适当地补充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形成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的一般思路。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素质得以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兴趣。
五、注重心理素质培养
初中学生对演示实验大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外,他们还具有较强的操作欲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复习旧知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感兴趣,影响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效率。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导入,在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既要考虑导入环节的趣味性,又要使导入环节把学生快速地带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环节。在有趣的导入环节,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他们对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通过导入环节的引导,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时间、地点等要素,仅仅依靠他们阅读教材内容是实现不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1.针对历史问题开展辩论会。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来设计辩论主题,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对历史知识有更深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使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在辩论过程中获得提高。例如,开展辩论主题为:评价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功与过;“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等。在辩论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了表达的能力。
2.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讲述小故事。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很多和历史相关的故事和传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故事。通过讲述小故事,使学生的胆量获得了锻炼,并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让学生模仿古代人发明的造纸术和指南针来自己动手做一做,使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开展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认真探究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综合能力。
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初中历史教材中包括很多知识点,这些知识都需要让学生掌握和记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面对大量的历史知识点,学生很容易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等混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到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历史知识的特点进行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1.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加深记忆。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重现,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上第2课的“”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加深对殖民掠夺者罪行的感受,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在直观的历史感受中,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并记忆深刻,提高了学习效率。
2.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在联系中进行记忆。在历史教材中,很多历史知识之间都有联系,在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上《第二次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教师可把两次的史实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在历史演变中的因果关系和规律。这样做,学生就能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巩固了旧知识,弄清知识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四、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历史思维的深刻性在学生为主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教师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来解决问题。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下第10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时,为让学生深入体会三步走的战略,教师设计了“走入生活体验法”,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我家生活看三步走的战略”:晒工资单增长表;看交通工具变迁图;观家庭生活用品变化单。由此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有效衔接,使学生从生活感受中感悟历史,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勇气和精于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实验的探究性也会对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给予足够的刺激,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就是对物理问题运用实验方式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因为受自身好奇心的驱动,会拿出百分百的积极性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来,对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也有积极作用,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物理知识传授式的教学应让学生由物理知识学习的主体变成被动接受物理知识的客体,而探究性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将物理知识探究学习的主动权重新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探究性实验中针对问题自己思考解决方法、自己实践操作,并自主认识实验的结果,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教学,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光学时,就增加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探究实验。其使用的器材非常简单,只需要小镜子一块、光源(激光灯)一只、小纸板、容器、水等,实验现象很明显,而且学生记忆深刻。
二、做好演示教学,重视分组实验
教师是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是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做好实验演示,首先要向学生介绍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探究目标、实验验证方式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细节,保证学生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带有明确的方向性,不会因为对实验本身性质认识的不清楚而导致实验教学活动的失败,在学生的物理知识实验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要针对相应的物理实验活动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环境进行详细的演示实验,并在演示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活动的关键环节。例如,探究《蒸发吸热》时,教师在讲台两侧各置一铁架台,并各固定一支温度计,其中一支温度计在下端包一酒精纱布,另一支不包。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每隔半分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请两名学生用扇子扇温度计,让学生观察酒精蒸发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物理知识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三、加强社会实践,变单一为多样
一、切实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有些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将学生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实验教学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了折扣。这些教师忽略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听一听,不在心;看一看,懂一半;练一练,心智能力都发展”。只有当学生自己动手做、动手练,对知识和技能掌握才牢固。
在有些学校由于实验器材的短缺,有些教师往往容易以此为理由而很少开展实验课。其实,这还是忽视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为当教师重视实验教学时,会千方百计想办法,从生活中找器材、找设备,自制实验器具。例如有个老师在讲液体内部压强时,在没有规范的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这个老师制作了简单的器材,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他的方法是:在一个小一点的薄壁塑料药瓶的瓶盖上开个小孔,然后插一根细玻璃管,再用胶水把瓶盖和玻璃管间的缝隙密封,最后在玻璃管内滴一段红墨水柱。他将这个薄壁塑料药瓶放入液体中,放到深度较大的位置时红墨水柱就升高,放到深度较小处时红墨水柱就降低。这就让学生非常容易归纳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结论。
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这说明实验课的开展,并不全是受条件限制和制约的,只要我们切实重视物理实验,就是可以开展好物理实验教学。
二、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这不但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实验,在课前教师选出优秀的实验,并在课堂上让该同学做演示实验。例如: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中,有些学生用自己的激光灯作为光源,观察激光束进入玻璃或水中的传播路径。由于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很难观察,有些学生就点燃一段香制造烟雾,并用透明的可乐瓶收集烟雾,来演示光在气体中的传播路径。
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时学生设计的实验是很有创意的,有些甚至是教师意象不到的。当学生设计出优秀的实验时,会有自豪感,会增加自信,这对他今后的发展都很有好处。
三、组织好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把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再现,而且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综合可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分组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有的教师忽视分组实验,不做分组实验,即便做了,也往往是应付的心态,并没有切实落实好分组实验。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精心设计和准备实验。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课的设计,应比其他类型的课要求更高、设计更精、考虑更全,教师既要有思想上的充分准备,又要有实验器材上的绝对保证及具体的应急措施。(1)在备课时要对本次实验有全面、彻底的了解。例如了解各组学生的情况;明确实验小组长的职责;知道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论、仪器的规格性能;了解课堂上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等。(2)课前教师还应深入实验室,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整、齐全。对个别较难的实验,教师还要亲自动手操作几遍,做到心中有数。
2.培养实验“尖子”,认真组织实验。
初中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大,好奇心强,理解力差。他们中有一部分胆大、好动,一听说上实验课就非常兴奋,跃跃欲试。但他们往往是靠好奇心驱使,而对实验目的和如何规范操作等却并不重视。另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胆小、害羞,害怕上实验课。针对如何解决这种情况,我请教老教师,并大量查阅资料,终于借鉴到以下方法:依靠骨干、重点辅导、互帮互助、争取动手。同时在自己的实验教学中将这种方法付诸实践,效果不错。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如下:①培养实验骨干。实验前,把胆大、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集中到实验室进行培训,让他们基本上掌握本次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上课时,把他们分到各个小组,既当小组长又当“小老师”,指导每个同学顺利完成实验。②减少每组实验人数,尽量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③制定实验纪律,使之成为人人遵守的准则。要求组长和班干部带头,模范遵守,并开展“管好自己,带好他人”的活动。④引入“竞争”机制。对胆大好动的同学多多引导,对害羞胆小的同学多多鼓励,让他们能认真做好实验。并且对实验做得好、做得快的同学和小组进行表扬。
3.客观记录实验结果,尊重实验事实。
有些学生害怕实验结果错误或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错误时,常根据课本或其他资料上该实验的结论,自己假造实验数据。这往往掩盖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同时也没有让学生养成客观记录实验结果,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对此,教师要强调在实验中要有求实精神,哪怕实验结果错了,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导致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并在课上或课外重新进行实验,同时教师要强调实验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误差。总之,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牢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是一个物理教师的必备素质。分组实验搞得好,理论与实践就能有机地结合,学生再也不会纸上谈兵,而是学以致用,能够动手动脑,掌握技能技巧,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四、鼓励学生课余进行低成本物理实验
低成本物理实验,泛指利用学生身边的低成本物料(学习用具、生活物品、废旧材料、废弃等)开发的实验,具有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操作简易、效果生动、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等特点,以其描绘物理图像直观形象,“原汁原味”,深受物理学界推崇。例如学生可以在课余进行这样一个低成本物理实验:在脸盆中盛些水,再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上,学生发现在白墙上出现彩色光带,这可以加深学生对光的色散的理解。鼓励学生在课余进行低成本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实践技能,激发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产生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 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极其重要。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仅以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二。
一、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和学生动手实验的联系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加强实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后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于趣味之中
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作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主体地位
过去,好老师的标准是能把书本内容讲清楚,能让学生记正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传授者的角色,其实质是教师走在前面,学生跟在后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和示范。
新课程则让学生在前面探和闯,让学生打头阵去尝试、去发现,遇到困难时,教师再出面引导。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参与者,基本任务是提供充分的探究与交流机会,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如刚才说的课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游戏项目进行理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强化实验的合作探究模式,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实验教学改革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刚才所说的课例是个成功的例子。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兴致勃勃地去探究有关浮力的知识,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互相启迪相互补充,而老师只做画龙点睛式的方法指导。课堂上,学生不再是任老师灌输,不再是被逼着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解,而是在自愿的、主动的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还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搜集材料、拓展视野,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做小实验。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
合作学习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我班上加大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范围,使生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课堂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老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分工和组织;有的负责协调发言顺序;有的整理发言,准备在全班交流是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等,不仅如此,教师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给于具体的指导。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学生互相了解彼此的见解,对他人的发言做出思考并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成为学生掌握生存知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