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时间:2023-09-01 16:49:02

导语:在家庭健康教育内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第1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服务中应用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措施采取印制成小册子下发、定期出版教育园地、定期到学校、厂矿、老年大学举行讲座、到居民家里讲课、或设立咨询室接待来访等形式,始终将健康教育贯穿于社区预防、保健、康复及护理患者中。结果和结论:我们通过此方法,使社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全面理解、掌握了日常生活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妇儿保健及优生优育、合理用药知识及各种疾病的防护知识。

我院于2005年开始尝试将健康教育运用于社区服务工作中,经过3a的分析、总结及跟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准备阶段

(1)深入社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通过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达到相互了解、融洽关系、增加感情的目的,为以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保证计划及措施正确有效、快速的落实。(2)运用护理程序找出个人、家庭、及社区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针对问题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处方,并印刷成册,为下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3)与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配合我们深入社区家庭,做好前期宣传动员工作,提供固定的宣传教育园地,为创建健康教育宣传栏作好准备。(4)与辖区内的学校、厂矿、社会团体(如助老联合会、老年大学)取得联系,配合我们开展专题健康教育讲座。

2健康教育内容

2. 1社区层面的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并符合社区的特点,它是老人、儿童、妇女及康复期患者的聚集地,因此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适合这些人二。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饮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针对目前中国的健康状况,疾病谱的特征与有关国家政策,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传染病、职业病及慢性病的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日常生活中易出现的意外事故防治,自我保健、食品与营养卫生、环境与健康、生殖卫生与计划生育等。

2. 2家庭健康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单位,也是我们社区服务的重要场所和对象,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家庭健康教育的开展。主要内容有:疾病的防护知识、用药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锻炼保健知识、计划生育知识、突发事件的处理常识、康复技能等。

2. 3患者的教育主要在社区门诊及家庭访视中进行。教育的内容为:疾病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存在的护理问题、应采取措施、避免诱发因素及增加家属健康知识的教育。

3健康教育的实施

3. 1健康教育处方的实施根据每个家庭的人员结构、年龄层次、所患疾病及存在问题的不同,我们选择预先印制的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他们,并逐条进行讲解和指导,以保证其正确实施。

3. 2健康教育园地的利用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宣传园地的作用,进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并对家庭生活中易出现的突发事件,如:溺水、电击、煤气中毒、烫伤、噎食等的急救方法给予详细讲述。对教育园地内的内容每季度更换一次,对重要常见的健康知识采取反复循环宣传,加深居民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 3专题健康讲座的举行社区居民应根据其需求(如反应多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突然发生的问题)、根据发病的季节、根据突发流行疾病及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进行专场讲座,每季度为老年大学的学员举办专题健康讲座,每个学期为辖区内的学校举行一场儿童期及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根据厂矿的工作特点及工作环境进行职业性疾病预防保健知识讲座。

3. 4建立健康教育咨询室设有咨询电话、电视机、影碟机、各种健康教育杂志等,安排有专职的工作人员随时接待个体和群体健康咨询工作。播放健康知识片观看,以便更形象、更生动地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传授。

(1)领导的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国家政策和社区各部门的重视、各单位的支持、协调与配合是顺利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获得成败的关键。社区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单靠社区工作人员是不行的,应依靠社会的力量,共同合作,人人参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准备工作和社区服务人员熟练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全面的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是搞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本院2010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临近社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以1999年WHO/ISH推荐的标准为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者既往有高血压史, 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3]。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60例, 男33例, 女27例, 年龄39~78岁, 平均年龄(51.3±3.6)岁, 观察组60例, 男29例, 女31例, 年龄37~79岁, 平均年龄(49.3±4.5)岁。对比分析两组病程、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将已选定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作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实施传统常规的高血压综合健康教育, 而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 两组的持续时间均为6个月。

1. 2. 1 ;传统综合教育模式 ;常规组及观察组均实施综合健康教育的方式:①定期邀请高血压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同时举办患者之间的治疗交流会等健康教育方式, 内容涉及高血压基本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护理等。②将编写的高血压知识手册和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患者。③采取定期组织调查员进行随访的方式并且与高血压患者实行一对一的健康咨询。干预时间为6个月。

1. 2. 2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 ;与传统综合教育模式不同, 在其基础上, 增加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 以此给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①全面评估,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 了解其高血压患病程度和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②依据上述评估结果, 与患者家属一起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内容及目标。此时应考虑其对高血压疾病的了解程度, 并且细致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一同探讨患者的病情, 要将患者家庭的一切有效力量全面充分调动起来, 给予患者帮助。③执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计划, 每周入户查房和健康教育, 并且监督患者是否及时遵守医嘱和其用药依从性、饮食情况、适量的有氧运动, 另外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干预时间为6个月。

1. 3 ;评价标准 ;设计调查问卷, 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 如姓名、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目前血压水平、病程等;高血压知、信、行问卷, 内容包括平日对待高血压心态、高血压健康知识、日常作息和饮食习惯等[4]。在实施健康教育后,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α=0.05, P

2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 回收120份, 回收率100%。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优于常规组8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如今高血压发病率高, 危害重, 但是如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坚持用药, 规律用药, 坚持长期适量的有氧运动, 仍然能够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但高血压患者需要遵循长期规律用药的要求, 绝大多数患者难以坚持。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疗高血压已成为各界医务工作者的头号难题。根据我国高血压发病及医疗卫生实际情况, 如果仅凭借患者于住院期间及门诊的控制治疗的效果是远远不够的, 难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和预防并发症[5]。而随着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 社区的医疗护理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通过在社区进行医疗健康教育等可有效实现对高血压患者医院外控制及管理, 进而对高血压进行了有效地防控。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不仅直接对个体自尊产生影响, 鼓励其采取健康的行为方式, 促进其建立健康行为方式, 还有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社会支持干预也成为整个健康促进活动的一部分[6]。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课程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确实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或淡化心理健康教育,将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而极大削弱人才发展的竞争力。广大农村地区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应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员工乃至家庭、社会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健全管理评估机制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活动开展及成效考核等作为评估各学校该方面的重要指标。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依照一定的参照标准,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队伍的建设情况,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情况,活动课程的开设,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资金投入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从教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农村中小学应尽量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学校任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派具有教学经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责任心强的非专业教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学习与考察,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当然,农村中小学还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专家、教授到学校来做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其次,农村中小学还可购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材料,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定期安排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培训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再次,农村中小学应依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在硬、软件方面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广泛开展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尽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现实问题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开发适合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整合学校、地方、科研机构以及教师的力量,积极开发适合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学校自身教育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交流合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构建学校与社会、家庭“三教合一”的教育网络。学校教育是沟通社会与家庭的桥梁,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勇于担当主力军的重任,在创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时,也要向社会、家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构架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开展。

首先,农村的中小学校内要形成一股合力。学校从管理者、教师到服务者都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每一所学校都要创设和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也应当看到家庭、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社会的影响力比学校更为持久、更为深远。因此,应把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支撑系统。学校应针对家长们的心理特点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之能对孩子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掌握正确的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技巧。学校还应与当地密切联系,争取地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体育场所,让学生远离不良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区环境,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学校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颁布]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新课程方案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又作了进一步明确和强调。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法规予以确定,标志着我国健康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冷静地观察透视几十年来,学校对健康教育的实施状况,一些带共性的现象和问题,亟待我们认真反思,彻底解决。

现状一:虚张声势图形势欺上瞒下走过场。

这种现状在贫困的农村中小学尤其普遍。为应付上级检查,课程表上有健康课,教师有教案,墙上有标语口号,档案柜有健康记录存档,凡是迎接检查的东西都能在短时间里“准备”得天衣无缝。时过境迁,课程表仅仅只是徒有其“表”,健康课被其他课程代替;一次性杜撰出来的东西也无须“再回首”、“细思量”;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只得停滞在“临时抱佛脚”的有限层面上。

现状二:东扯西拉苦拼凑,师生共唱“信天游”。

教育部虽然制订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但目前既无全国统编教材,又无省级统编教材,健康教育课程成了标准的(无统编教材、无专任教师、无教研计划)三无“产品”,同时也名副其实地列入“副课”中的“副课”,教师可讲可不讲,学生可学可不学。校本教材因多数学校无课标、无专任教师,因而也就无法编定,兴致所至,想到什么就讲什么。诸如本应在例会上讲的“班级公约”、“课堂纪律”、“学校制度”、“书杂费征收”、“勤工俭学”充斥等健康教育课堂,反正不统考,师生都落得轻松。“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现状三:以“法”(罚)制教超前,以“德”制教落后。

相当部分学校从领导到职工对健康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实施、评价等或一知半解或漠然不知,不了解社情民意,不分析施教对象,抱定陈旧观念,死守经验主义。如有的学校对学生中出现的“早恋、嫉妒、懒惰、虚荣、任性、偏执、冲动、吸烟、喝酒、逃学、厌学”等特征不从健康教育入手加以矫正,而是粗暴简单地交学校政教处以“法”处理(有的学校在政教处中设立专门治安员,专门整治行为习惯不健康的学生),或请公安司法机关以上“法制”课的名义“杀鸡给猴看”。

现状四:“语罚”、“冷暴力”冲上前台,体罚变相体罚退入幕后。

随着《教师法》、《末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过去普遍存在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得到了有力的遏止;随之而起的是对差生或不听话的调皮学生,报之以冷言冷语、讽刺挖苦、侮辱、置之不理等。“语罚”、“冷暴力”现象又有所抬头。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健康知识修养,教师本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不健康现象。

中小学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兴学校、办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人生和增进人类的幸福,而人类幸福是以保持健康为基本前提的,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健康,既是学校道义上的责任,也是学校法律上的责任。重视健康教育,实施健康教育,创建浓厚的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应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对策一:校长兼任健康教育教研组长。

健康教育课程,国家已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具体实施过程中或“偷工减料”、或“张冠李戴”,根本原因在于中小学校长思想上不重视,措施上不得力。学校的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要把健康教育课单独划分成一个教研组,并亲自兼任健康教育教研组长。让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身心健康的骨干教师担任健康教育的教学,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常规,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加以考评督导,并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从源头上保障健康教育不流于形式。

对策二:着力开发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卫生、运动卫生、安全与营养、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吸烟与反毒教育、防艾滋病教育等。各学校应根据新课标,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校周边环境实际,制定适应性很强的学校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组织任课教师分工协作,分章节编写校本教材,在课程实施中予以充实,在教学实践中予以提高。

对策三: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健康教育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影响作用。

成功的健康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健康教育三个方面。家庭健康教育是学校和社会健康教育的基础。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心理情绪、保健动机、态度和价值观,间接或直接的来源于家庭。学校健康教育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解剖生理特点,按卫生学原理增进和维护身体健康,还要让学生自觉地在社会生活中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情感、更好地适应社会。社会健康教育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主要包括各级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宣传和新闻部门,各级文化娱乐部门,各级社会团体。学校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家庭和社会健康教育,而应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的途径,把学校健康教育融入家庭和社会健康教育之中。

第5篇

1 健康教育内容

我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常开展专题教育:常见病讲座,多发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家庭病床及家庭护理,家庭用氧的安全,压疮的护理,简单医疗器械的使用,合理用药、合理膳食,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对社区医生、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为提高医生护士的健康教育的整体素质。医院、卫生局定期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首先对医生进行语言培训,不断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增强责任心、同情心,同时必须全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2.2 在输液大厅放置健康教育处方,有关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报刊和书籍。

2.3 开设宣传栏。在服务站门口和输液大厅的宣传栏上,内容为季节性常见病预防,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做到内容简单易懂,图文并茂,这样的宣传方式,吸引了许多就诊患者和社区居民,提高了宣教的效果。

2.4 语言教育。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病人中,大部分是社区居民,针对部分弱势群体(低保户和残疾人),对健康教育宣传栏及健康教育处方看不懂,不能有效达到好的健康教育目的,我们采取面对面教导方法,弥补了健康教育的不足。利用留查期间,医生以亲人般的关怀,女儿似的服务理念,因人施教。宣传的内容主要从药物知识、治疗目的和方法、注意事项、饮食、运动等的宣传。我们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及文化需求,为病人解决潜在健康问题,普及卫生知识,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使病人早日康复。

2.5 示范教育,我们每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课,针对慢性病人,内容主要有高血压的规律用药、冠心病防治、糖尿病的饮食疗法,脑卒中防治,肿瘤的预防等。

3 结果

通过9 年的健康教育活动了,拉近医患关系,通过病人的满意度调查,从75%上升至97%。使病人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病人还送来感谢信、锦旗等。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对策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人数、发展速度、资金与物资投入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随着高职生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的急剧上升,高职生因心理健康引发的恶性事件,乃至学生自杀案件也时有发生。研习和探求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心理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一、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形势喜人。从2005年起,高职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数、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急剧上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并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然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也日益增多。这表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着如下不利因素的影响:

1、学科因素。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其大多数理论主要借鉴的是从美国高校引进的心理辅导初期的矫正模式,多停留在行为研究与心理分析的表面。至于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工作更显不足,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简单地看做是“后进学生”和“问题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政治理论教育的现象。

2、协调因素。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做好的问题,它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良性的社会竞争与投入,良好的家庭引导与配合,正确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三者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稳步前进的砝码。遗憾的是,目前学校、社会、家庭缺乏统一行动,没有很好地协调,致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单打一的状况,很难顺利地开展下去。

3、师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教学资源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师资来源于普通教师队伍,以普通教师兼职为主,由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等方面的力量构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上明显好于经济落后地区,区域间差异较大。就上海和广州而言,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讲座,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网站。而江西省和湖南省的大多数高职院校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开课率较低,水平相对落后,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较差,投入较少,形式单一,方法传统。在同一区域里也存在院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有的院校重视,有的院校忽视;公办高职院校较民办院校要好,示范性高职院校较其他院校要好。

4、教学因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使高职生能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但这种纯理论的讲授往往是枯燥的、单调的、乏味的,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纯理论教授根本不感兴趣,很难说会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作为高职心理教育的研究应该探寻更多灵活的、生动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过于单一。不少高职院校都将心理健康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心理问题教育,这是不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与方法,还应该涉及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相关内容。

5、经费因素。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国家要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不能低于人均10元,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达不到平均水平。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上来说,心理咨询需要相应的时间、空间、材料和人员,即必要的软件和硬件措施,都依赖于教育经费的投入。

二、做好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1、要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国家要成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宏观指导各高职院校的工作,并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职心理健康理论。要组织和鼓励开展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要克服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体分散、教材编写各自为政的局面,全面规划和领导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院校评估体系,并不定时地抽查执行情况,以保证国家的政策能落到实处。各高职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要由院长牵头成立专门的教研室,建立心理咨询室。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要在财务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要在院校内部形成多级预防体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普查、抽查、排查;要多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辅导员或班主任主导、教师辅助、教辅干预、班团干部协调的严密的学校危机管理机制。

2、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首先要改变一个观念: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的单方面行为,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这一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其次,要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克服脑海中存在着的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第三,要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第四,学生家长与学校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形成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3、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首先,高职院校要强化硬件建设,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要建立符合国家标准、功能齐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其次,要重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按在校学生的3000-5000:1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教师。

4、要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目前,课堂教学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且多数是以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为主,在形式与内容上比较单一。我们要探寻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和新内容。在形式上,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座谈会、“心灵鸡汤”校园栏目、社团活动、班级户外活动、校园竞技活动、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知识抢答赛、心理电影赏析、相关心理健康的选修课等,来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强化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心理压力;在内容上,我们要尽力选择那些与学生实际紧密相关、喜闻乐见的事例或者案件、影片等,要将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5、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

经费是确保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我国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为每生每年不低于10元,为此各高职院校要在财务处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要将此款纳入财务预算中。只有资金到位,才能保障硬件到位、人员到位、设备设施到位。

总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各高职院校不容忽视的工作。只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这块蛋糕,才能为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彦荣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J).科学时代.2010.(22期)。

2、杨建华 王丽平 高职“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时代,2010.(22期)。

3、杜霞 王璐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J),2009.4(2期)。

第7篇

心理健康包括四个层面的含义:生理机能健全、心神和谐统

一、心理功能于社会行为良好、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年教育部引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年又引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进一步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文件,也是指导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文件。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必要的规划。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走出阴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心理健康的维护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团体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辅导。主要塑造班集体良好的氛围和班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联系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个案分析。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告之和不告之两种方式进行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研究的方式进行。

(3)心理信箱。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由心理辅导教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4)校报宣传。利用校报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为展示我校师生风采提供一个平台。

2.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开展是不够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中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意见,指导家长开展中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第8篇

关键词: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环境渗透;教师言行;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因此基于渗透理念下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所倡导的是幼儿园在生活中、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活动理念,提高幼儿健康认知,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

一、生活活动中健康教育的贯穿

《新纲要》指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要积极探寻日常生活中的幼儿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幼儿的健康认知有别与成人,譬如,我们班有许多幼儿认为只要一接近感冒的人就会被传染,自己也会感冒;更多的幼儿无法理解、体会和想象现在坚持喝牛奶将会对今后骨骼、牙齿的发育产生怎样的有利影响;甚至不知道多喝开水有什么好处。这时候作为教师应常常契机教育。感冒是通过怎样的传播途径才会被传染的;牛奶含有丰富的钙物质等,能促进人的健康发育;多喝开水能补充一日所需水分等。就是说教师在讲的过程要尽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样幼儿才能易懂。

二、一日活动中健康教育的贯穿

1.日常生活中健康教学活动是幼儿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形式。《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健康教学即传统意义的“上健康课”,有别于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对于某些健康教育内容,比如,幼儿不太容易理解的健康常识、不太容易掌握或需要系统训练的健康行为技能等,只有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地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启发幼儿探索、理解和掌握。因此,幼儿健康教育的形式离不开健康教学。健康教学的内容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临时生成的。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健康的价值和幼儿成长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教育时都必须将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故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是最必要的:如果幼儿教师真正持有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那么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也是最本质的,比如,在画画、看图书时提醒孩子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手眼保持一定距离等;由于“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那么各领域的目标实质上是协调统一的,差异仪仅是侧重点的不同,因此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是最可行的。

3.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流露出内在的心理冲突以及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绪情感;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而愉悦地感受和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体验身心放松带来的快乐。因此,在幼儿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美术、舞蹈、语言艺术的作用,把艺术和游戏紧密结合起来,为儿童创设游戏的情境。

三、环境中健康教育的贯穿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幼儿园小环境:①通过户外活动器械_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②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③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我爱环境美”、“垃圾大楼”等社会性活动,带领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师的言行在健康教育中的贯穿

教师一天的言行举止都深深影响着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为此,教师还应当积极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使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和改进心理环境。做到幼儿每天都能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喜欢与老师接近。

五、家庭教育中健康教育的贯穿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

1.通过多种活动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例如:安全教育中的“急救、求助电话号码”、“遇到坏人怎么办?”等内容,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就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9篇

关键词: 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14-01

1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意义

目前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有72834人,包括十四个居委会,中心有六个全科团队,36位医务工作者深入社区上门建档、健康指导及健康管理等系列服务,通过深入了解和调查,我们总结出在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上大致有五个层面的问题和需求:一是社区老人的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身体的老化,组织器官的退化造成的适应问题,以及孩子重组家庭带来的“空巢孤独感”等问题;二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是自卑、自我、强迫、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社交恐惧、人际关系不适应等问题;三是家庭婚姻关系问题:主要是家庭矛盾、离婚、家庭暴力、婚外情等问题;四是亲子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青春期逆反、母子或父子沟通障碍等问题;五是社区居委会干部特别是职场女性压力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障碍、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六其他如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社区残疾人等人口以及社区普通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

2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多数相关部门对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更多的是致力于社区居民的生理保健工作,重视慢性病健教工作,往往忽视了或轻视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疾病与障碍采取隐蔽和回避的态度,更没有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而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2.2 途径上的缺失过去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服务等方面,尽管在2000年12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中提到了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而却明显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任务,只是单纯性的生理保健体系,更无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机构,并且在相关费用、任务考核目标等方面也均无落实。

2.3 专业化水平偏低我们社区卫生工作目前多是由医学相关专业人员从事,在对社区居民的生理疾病方面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方面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加之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注重社区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而缺乏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难以应对居民出现的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

3开展和创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3.1 提高思想意识,精心组织计划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要加强与辖区社区居委会主任、书记、民政主任等工作人员的联系,深入社区居民家庭,了解居民需求。精心制定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的社区心理健教计划,并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找出相对集中反映的问题:如影响家庭和谐的婚姻家庭问题、亲子关系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干部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职场女性心理压力、残疾人心理及老人孤独等问题。要结合各社区不同的状况和需求,与社区管理干部们共同制定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并根据居民的时间要求、内容要求,抓好组织和落实。

3.2 强化学习培训,建设师资队伍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社区心理健康教育能正常、健康而创新开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多数心理学教师都是“半路出家”者,况且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辅导和管理师又是少而更少。但是,我们通过立足岗位,积极鼓励现有的社区医务人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及相关师资的考试,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认真学习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知识,并努力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充分掌握和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现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已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医务人员的带教作用,加强对各社区团队的医务人员的培训,进行传、帮、带,层层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这也是适应现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需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和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3.3 多种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一方面可以与原有的慢病防治、健康管理等讲座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做一些科普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可根据不同层面需求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团队活动。如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亲子关系辅导、职场女性工作压力问题、高考前心理放松、健康人际交往技巧、正常人群的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专题辅导等。

总之,开展和创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注重:科普性教育和专业性辅导相结合;个别咨询和整体辅导结合;社区健康人群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相区别。通过积极的服务与干预,不断增进居民个人和社区现有的心理防御机制,发展和提高居民的心理抗御能力,而不仅仅是治疗人们的病理和缺陷。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初级预防(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次性预防(在有心理症状的早期进行干预)而不是三级预防(对心理障碍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陈传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务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

10(6)36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