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时间:2023-09-01 16:49:05

导语:在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0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68-01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传染病,人体没有特异免疫力,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强,致死率低,临床上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要症状,重症病人可合并肺炎。自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我院发热门诊共确诊并隔离治疗了1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天,治愈出院14例,占100%,无死亡病例。针对确诊病例在进行及时报告、分开隔离、有效治疗同时并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确诊并留观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14例,其中男14例,女0例,最小20岁,最大34岁,平均年龄25岁,体温>39℃的占50%,发热持续1-7天,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于正常。

1.2评估患者体温:高热病人及时给予药物退热或物理降温,呼吸重点评估呼吸次数、频率,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心理方面: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减少因社会因素及隔离环境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营养方面: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

1.3护理评估:根据甲型H1N1流感患者症状、体征、临床特点进行评估,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所取得的护理效果。

1.4临床症状和心理问题。

表11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症状与心理问题统计

由(上表)可得,发热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主要症状,全部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约有90%的患者表现为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精神心理方面有35.7%患者出现恐惧、焦虑。

2.护理问题分析及措施

2.1体温过高。护理目标: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患者不适症状消失。

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体温>39℃的患者,每30分钟测一次体温;体温在38-39℃之间,每1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详细记录。②降温处理:体温>38.5℃患者,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降温处理,体温过高患者,如不适症状明显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体温未能降至正常时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体温

2.2恐惧、焦虑症状。护理目标:患者恐惧、焦虑症状消失,心理压力缓解。

护理措施:①针对确诊并需要隔离治疗的患者,护理时需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因隔离治疗,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②认真做好宣教工作,详细讲解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该病是可防可控并能够治愈的疾病,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3营养支持。护理目标:患者体重未下降或增加。

护理措施:①患病早期多伴有发热、纳差,护理时饮食方面多给予软食或半流食为主,鼓励患者多进食。②恢复期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的水果及蔬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增强患者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③考虑到患者需隔离治疗,不能随便外出,同时没有家人陪护,护理人员要做好临时家属这份工作,满足患者饮食方面额为的正当要求[2]。

3.讨论

通过这阶段的护理工作,我科护理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我们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针对甲型H1N1流感这种特殊疾病,与普通疾病有很大的区别,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重视疾病的护理,同时要关注该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护理措施,调整护理方案,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整体的护理,身体能够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255-02

随着肿瘤患者的增加,采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目前对肿瘤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对肿瘤化疗的药物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骨髓抑制就是主要的毒副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妨碍化疗周期的顺利完成和药物剂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为使患者能尽快、安全渡过骨髓抑制期,笔者对108例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经过我科的护理,效果良好。现将对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护理体会和措施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108例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护理期间出现皮肤感染和皲裂11例,口腔溃疡58例,不同程度的发热64例,齿龈出血18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1.2护理

1.2.1心理护理由于肿瘤患者对疾病本身就处于一种怀疑、绝望的矛盾情绪中,加上药物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所出现的发热、感染、头昏、乏力、出血等临床症状,使患者的精神和情绪发生巨大波动,担心病情的进展、恶化,使患者出现抵制、恐惧、消极心理,对疾病康复抱有怀疑态度,不配合治疗,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讲解化疗的副作用,以及临床护理措施,增强肿瘤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

1.2.2病房与环境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由于粒系抑制,患者的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房间应用选用单人病房或百级层流病房,实施保护性隔离,限制陪床及探视,严格无菌[3]。对房间应该进行紫外线消毒, 对病房里各种用物进行消毒、擦拭。患者入住前必须洗澡、洗净全身,给患者换上消毒的衣服,佩戴口罩、帽子,对病房进行每天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2次。严格防止由于医源性造成感染: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操作时进行必要的消毒、洗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方可进入。病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控制在50%~60%。

1.2.3饮食护理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进行详细评估,根据患者的饮食需要和营养状况,制订详细的合理的膳食计划。由于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患者往往食欲减退,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过热、过冷或刺激性食物。保证日供应热量为30~60 J/kg,日供应蛋白质的量1.5 g/kg。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进餐方式和时间。

1.2.4口腔护理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极易出现口腔溃疡和糜烂。应每天对口腔黏膜进行详细的观察,积极做好必要的口腔护理,让患者在饭后用0.05%呋南西林和5%碳酸氢钠漱口,可以采用软牙刷刷牙,并防止食物残渣在口腔残留,以免遗漏食物造成发酵繁殖细菌。如果患者出现口腔溃疡、糜烂时,给予患者生理盐水500 ml+2%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16万U 进行反复含漱,为了避免加重黏膜的损伤,停用牙刷刷牙,应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擦拭牙齿, 针对口腔局部溃疡给予锡类散外用,或在溃疡处喷以西瓜霜喷剂3~5次/d。

1.2.5出血的预防与护理对骨髓抑制患者避免创伤,防止磕碰、损伤而致皮下或关节腔出血。刷牙时使用软毛牙刷,禁挖耳朵、鼻子等。发热患者应用退热药物时,避免选用含阿司匹林的药物;血小板≤50×109/L, 有出血的危险,注意皮肤黏膜有无淤点、淤斑等出血倾向,注意大便的性质、颜色,有无消化道出血现象[4]。

1.2.6发热的护理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导致高热,应注意监测其体温及伴随症状,当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时,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控制体温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尽量不用或遵医嘱使用退热剂。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水分,防止虚脱[4]。应协助患者擦净汗液,更换潮湿的衣裤、床单等,防止受凉,保持舒适。

1.2.7皮肤护理骨髓抑制患者出现严重的粒细胞减少时,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黏膜感染,应加强皮肤黏膜护理[5]。床单消毒处理,床铺保持平整和干燥,保持患者皮肤黏膜清洁,口唇用凡士林涂抹,减轻干裂及疼痛。发热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患者内衣宜宽松、柔软,每日淋浴或温水擦浴,尤其一些皮肤皱褶处容易出现皮肤损伤感染,皮肤皱褶处应清洁后涂扑爽身粉,骨突受压处给予按摩,局部发生溃疡者可给予无菌换药。

2结果

108例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出现皮肤感染和皲裂11例,口腔溃疡58例,不同程度的发热64例,齿龈出血18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3讨论

通过护理人员细心的照顾,周密的计划,细致的观察,认真的对待,能够减少并发症和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为患者创造一个利于疾病康复的护理流程和计划,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兵.癌症化疗患者舒适护理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3,20(4):58.

[2]韩锐.肿瘤化学预防与药物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708.

[3]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373.

[4]马院玲.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6):640.

第3篇

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常规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常规组在治疗中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82.6%的有效,总体生活质量评价为(77.8±15.9)分,比常规组60.9%和(53.4±14.8)分明显要优,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治疗,有着显著临床效果,使患者的信心得到增强和疾病晚期的消极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关键词:艾滋病晚期 发热 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83-01

当患者处于艾滋病晚期,口腔和呼吸系统感染可因身体免疫下降而产生,发热症状就出现了,持续性高热是其临床表现,数天可持续达到39℃以上的体温[1]。因为处于发病晚期的患者大都有消极情绪,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治疗常产生不理想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采取综合护理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现作如下回顾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46例,患者均为持续高热和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同时合并口腔、肺部和消化系统等感染症状,并将脑炎和有意识障碍影响交流的患者排除。随机把患者分为常规组23例子和观察组23例。在常规组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23~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9±11.3)岁;在其中有4例为高中及以上学历;而19例为高中以下学历。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为25~57岁,平均年龄为(45.8±12.1)岁;在其中3例为高中及以上学历,20例为高中以下学历。综合对比观察组和常规组之间基本资料、性别比及学历等几个方面,均无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

1.2 方法。采取常规护理治疗常规组患者,并针对患者感染情况对症采取药物控制措施,与常规护理相配合,其中有护理患者口腔、皮诊和腹泄等症状方面;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其中有加强临床护理、做好心理支持护理和家属支持护理等方面。

1.3 疗效观察。经过4周护理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治疗效果,根据取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为患者生活质量评比打分。护理效果为:显效为有效控制患者发热情况,患者能对生活有正常心态;有效为改善了患者的发热情况,有所改善心理状态;无效为没有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或有严重趋向,生活信心丧失了。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以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见表1。观察组患者达到82.6%的有效,总体生活质量评价为(77.8±15.9)分,比常规组60.9%和(53.4±14.8)分明显要优,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本研究以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护理治疗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与常规护理比较,明显提高了患者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具体护理的方法是:①加强临床护理。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发热情况,对呼吸异常、抽搐和神志不清等现象的出现进行预防;与药物治疗配合,并采取物理降温方式,倘若患者体温在39℃以上,应采取温水洗脸、湿毛巾冷敷头部等措施,也可用4%酒精擦拭进行降温;对患者营养和水分要注意补充,并将患者皮肤护理做好。②进行心理支持护理。在患者自确诊到病情逐渐发展过程中,不断加重的负面情绪,会对治疗及康复效果造成严重影响。要与患者驳斥沟通,对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时掌握,并对患者生活及家庭环境全面了解,沟通其家属,对其可能出现和心理异常情况进行预测,把符合具体情况的心理支持方案制定出来。③家属支持护理。当患者发病后在受到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的同时,内疚感还可能产生,在与亲人交流和接触过程中有恐惧心理[2],把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非常必要,使患者家属也给患者创造一个好氛围,对患者康复进行帮助,使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树立起来。

经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治疗,有着显著临床效果,使患者的信心得到增强和疾病晚期的消极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从而促进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肿瘤;化疗;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护理

PICC已成为肿瘤患者化疗输液的安全通道,不但减少了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而且有效预防了化疗药物导致的外周静脉炎症和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发生。但静脉置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与导管相关的局部或全身感染,可使患者住院日延长,增加经济费用,增加身心负担,甚至增加病死率。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以中心型肺癌收入院。患者入院时全身营养情况差,中度贫血,入院行系统药物化疗,采取PICC置管。PICC导管留置第69天,患者来医院行PICC维护,回家后出现寒战、高热等类似感冒样症状,最高体温39℃以上,患者误认为是体质虚弱、路途中受凉引起感冒,随既自服抗感冒药和头孢类抗生素后减轻或消失,并未及时就诊。1周后行PICC冲管再次出现类似症状,随即告知医生,考虑发热与导管有关,予血培养等检查最终确诊并拔管。

2 护理

2.1 症状观察护理 通过观察发现,患者发热症状主要发生在PICC维护冲管以后,定植在导管内的细菌一次性随冲管液大量进入血循环,引起一过性菌血症,导致寒战、发热,由于冲管液量少,冲管后PICC处于封管状态,不再有细菌持续进入血循环,患者的自身免疫加上口服抗生素,则菌血症可能暂时减轻甚至缓解,待下次冲管时再次出现类似症状时才会与PICC进行联系,往往增加感染进一步发展的危险,故PICC维护时应注意听取患者关于寒战、发热等方面的主诉,及时鉴别并给予处理。因此,对带有PICC导管的患者,在没有局部感染迹象的情况下,出现PICC导管内冲管后发热、寒战等感冒或输液反应症状时,首先应该考虑导管内感染的可能,并及时反复抽取血标本鉴别处理,不应作为感冒处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2.2 规范导管维护 本例患者俩次均在PICC导管维护后出现症状,可能与置管后导管日常使用和维护中的污染有关。强化导管维护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操作前护士要作好自身准备,消毒双手,戴好口罩,严格按无菌原则操作,消毒穿刺点时由中心向外周不可有盲点.患者也要戴口罩.穿刺时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最好先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置管后加强导管的维护,每周更换敷料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在夏季出汗较多,敷料容易脱落,要加强更换敷料的频率。脉冲方式冲管并正压封管。本例患者拔出导管尖端有5~7 cm血液回流,容易形成血栓。在对长期静脉置管的研究中发现,血栓和纤维蛋白沉淀物可能是细菌定植的条件之一。不正确的封管方法导致导管内回血增加,从而增加导管内细菌定植的机率。因此在进行导管维护时,必须采取脉冲方式冲管并正压封管,确保肝素帽内充满封管液。

2.3 正确采集细菌培养标本 当可疑PICC导管感染时,必须在开始使用抗菌素治疗之前,分别自导管和对侧外周静脉留取血标本,而且培养瓶上需注明采血部位。拔出导管时,在无菌操作下留取导管尖端5 cm进行导管细菌学培养,以进一步确诊。本例患者在寒战、高热时,抗生素使用前,分别采取PICC导管内、对侧上肢外周血各10 cm进行双份血培养,严格无菌操作下采血并及时送检。

2.4 健康宣教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增进对PICC护理知识的了解。护士在PICC应用的过程中要经常向患者及家属讲解PICC在静脉输液中的重要性,告知维护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及时了解患者对PICC护理知识掌握的情况,针对性地给予解答和护理。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自身免疫力低下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例患者因多次化疗、体质虚弱,置管局部没有感染不适征兆,导管相关感染易被忽视,出现患者、高热误认为感冒是对PICC护理知识的缺乏,故置管后护士应不断向患者强化导管感染的可能表现和原因,指导患者及时反应发热等症状。患者自身PICC知识的提高,对减少PICC并发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5篇

关键词:脑脊髓炎;急性播散性;儿童;整体护理程序

Application of Holistic Nursing Procedure in Children with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YI Qiong,LU Wen-xiu,XIONG L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Children's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ildren with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overall nursing process,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Methods 19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 diagnosis of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admission assessment,nursing plan formulation and execution of nursing measures,and with the overall nursing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1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nursing effect comparison.Results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l nursing fear and anxie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and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Holistic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effectively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the outcome of the disease,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Encephalomyelitis;Acute disseminated; Children; Holistic nursing procedure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是一种单相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脱髓鞘性疾病,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白质[1],易与病毒性脑炎混淆。因本病起病急,进展迅速,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病后早诊断、早治疗,给予精心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2]。

1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2月~2013年5月共收治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5岁~13岁,各个季节均有发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8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例注射过麻疹疫苗,1例注射过流感疫苗,3例有腹泻史,5例无明显诱因。19例病变均累及脑和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发热和神经系统表现不一定同步,6例在发热的同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13例在发热 7~2ld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症状表现多样化,以运动障碍最多见占13例,共济失调者6例,颅神经受累9例,表现为少语、失语、言语含糊不清,吞咽困难6例,视力下降,视物模糊2例;脊髓受累 12例,表现为尿储留或排尿困难;意识障碍5例,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惊厥l例。多数具有2种以上症状。19例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联合疗法及对症治疗。

2结果

本组19例患儿均未发生压疮、尿路感染及应激性溃疡,与整体护理实施前的15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3护理

3.1评估病情患者入院后即根据患者的意识、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程度等方面对患者作初步评估,明确护理要点,以便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和护理。

3.2 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具体实施按护理程序五个步骤列出患者现存的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康复达到最佳状态。

3.2.1发热因感染所致高热,应密切患儿体温变化,2~4h测体温1次,发热者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或多饮水等,高热者应持续给予冰帽、冰袋物理降温,低温可使脑细胞代谢减慢,减少氧耗,并将床头抬高有得利于降低颅内压。如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按医嘱加用药物降温,同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降温处理后30min复测体温,体温降至正常后仍监测3d,同时给予高热、易消化饮食,监测体温并观察伴随症状。

3.2.2意识障碍本病由于大脑弥漫性损害,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做好患儿安全和生活护理至关重要,尽可能将患者置于易观察的单人房间内,给予重点照顾和观察,最好有专人陪伴。将患者头部抬高15°~30°,有利于颅内血液回流。

3.2.3焦虑、恐惧.本病急,发病迅速,病程长,容易复发,医疗费用较多,患儿及家属易产生悲观情绪[3]。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安慰、鼓励患儿,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其对医务人员有安全感、信赖感。

3.2.4躯体移动障碍因患者肌肉进行性瘫痪,行动不方便,故护士应协助患者做好洗漱、穿衣等生活护理,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自助护理,以利于出院后的康复。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活动,早期协助其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时做到强度适中,循序渐进,被动运动的幅度由小到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按摩应以轻柔缓慢的手法进行,活动时需有人陪护,防止受伤;可配合针灸、理疗等治疗。

3.2.6潜在并发症应激性溃疡:置胃管鼻饲麦滋林、思密达等药物保护胃黏膜,甲氰咪胍静脉滴注,早期给予牛奶鼻饲,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防止泌尿系感染:密切观察尿色及尿量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外阴护理2次/d,膀胱冲洗2次/d,及时检测尿常规,防止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皮肤完整性受损:按压疮风险评分评估压疮的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床单位、皮肤清洁、干燥,q2h定时翻身,对皮肤受压部位给予水胶体敷料外敷,以减轻受压部位的摩擦力及剪切力,防止压疮发生。另外,鼓励患儿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Tenenbaun S,chitnis T,Ness J,et al.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J]. Neurology,2007,68(16 Suppl 2):S23-S26.

第6篇



【摘要】 目的 对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对22例住院患者发生的静脉输液发热反应进行回顾性归纳和总结。结果 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环境因素、输液器材和药品质量、无菌技术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只有把好物品采购关,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患者营养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合理药物配伍、密切临床巡视,才能减少或杜绝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输液;发热反应;原因;预防

静脉输液引起的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发热反应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症状主要为轻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呕吐,重者可发生高热惊厥、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死亡。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包括输液装置消毒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药液变质、输液装置消毒灭菌不达标、空气污染、药物配伍不当、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等。为了减少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现将我院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输液发热反应进行归纳总结报告如下。

1 基本资料

本组病例22例,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岁;女性,年龄大,体质弱者占多数。本组病例均在输液15~20 min之后发生,表现为全身不适、发冷、寒战、发绀、体温升高、头痛、呕吐,部分患者表现为突然高热达39℃以上,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惊厥抽搐。

2 处理方法

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一些对症处理。在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症状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给予热水袋或加盖被等保暖措施;症状重者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好静脉通道,如需继续输液可更换新的输液器具及药物;有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抗过敏药物如非那根或地塞米松;高热者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头痛者必要时给予安痛定肌内注射;呕吐者给予阿托品或6542以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改善微循环。

3 发生原因

31 输液速度过快

静脉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输入的致热物质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在患者体质弱或机体敏感时就容易发生输液反应。

32 药物因素

有些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被污染或者包装不合格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而造成污染;许多中草药的成分复杂,其间的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树脂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当中药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使生物碱、有机酸、皂甙等析出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1]。

33 技术操作因素

护士在进行药物配制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如未戴帽子和口罩,不注意手的清洁;配药加药中造成新的污染,如安瓿的切割与消毒不当、加药针头反复穿刺瓶塞、注射器的污染,静脉穿刺等过程未按规定进行无菌操作,造成污染[2]。

34 输液装置的原因

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使生产出来的输液器具不合格,或是劣质产品,也可造成污染而引起发热反应。

35 患者因素

长期卧床、危重患者,体质弱,儿童,老年人,敏感体质等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发热反应。

36 环境因素

处置室和病房没能按要求定时清洁消毒,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也是造成发热反应的因素之一。

4 预防措施

41 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告诉患者切忌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药物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输液速度。护理过程中做到勤看患者有无异常情况,勤问患者有无身体不适,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减轻症状,减少患者痛苦。

42 严格把好药品和一次性输液器具的采购关,使用合格产品。使用过程中认真检查是否过期,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是否漏气;瓶口有无松动和裂痕,药液是否混浊,有无杂质等。

43 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污染机会。

44 加强病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灰尘飞扬。处置室和病区走廊要按时按要求进行消毒,做好记录,以减少污染机会。

45 对于长期卧床、年老体弱患者,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能力。

46 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有无禁忌。药师应监督处方质量,杜绝不合理配伍[3]。配制后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混浊、有无沉淀;配制粉剂药品时要充分摇匀使其完全溶解。药物配制严格遵守现用现配原则,避免毒副反应的发生。

5 结果

通过及时对症治疗和护理,本组22例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患者很快恢复。

6 结论

输液过程中引起的发热反应往往发病突然,病程短暂,及时处理均能很快好转和恢复。因此,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要有高尚的医德,以患者第一,服务第一为宗旨,严格执行岗位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无菌观念和技术操作,使静脉输液发热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 考 文 献

[1] 赵晓凤显色基质法检测输液细菌内毒素的跟踪观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12):789.

第7篇

关键词重组人p53腺病毒;口腔癌;护理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的特异性、高效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明显。P53基因治疗是得到最为广泛研究的基因治疗方法之一。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是一种经基因工程改造、具有感染性的重组人p53腺病毒颗粒(rAD-P53),是肿瘤基因治疗制品。有实验证明,直接在瘤体内注射携带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治疗头颈部鳞癌,肿瘤组织可表达p53基因,使肿瘤坏死并凋亡[1]。本文对我科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的15例口腔癌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今又生”进行瘤体内注射、颞浅动脉插管泵入治疗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5例,年龄52~81(平均63)岁,均经病理学诊断为口腔鳞癌,按口腔癌的TNM标准分期,本组病例II期3例,III期8例,IV期4例。其中4例单用“今又生”进行基因治疗,11例接受化疗、手术后行“今又生”联合治疗。治疗方案为1次2×1012vp,1次/周,共4周。结果15例患者均精神状态好,Ⅰ度发热(40℃)发生。Ⅰ度发热可自退,Ⅱ度发热在使用消炎痛口服后2~3h小时即退,热退后无明显不适。无气紧、出血及口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 CR(肿瘤完全消退)3例,PR(肿瘤部分消退)12例。

2护理

2.1用药前护理

2.1.1用药前

准备好过敏反应的救治及对症处理的物品和药品,以方便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2.1.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向病员及家属讲解重组人p53腺病毒制品不会影响使用者遗传基因的安全,对人体无遗传毒性;临床使用重组人p53腺病毒制品不会将重组人p53腺病毒传播给家属及其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告诉病员及家属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认真解答其疑问,消除其对治疗的恐惧和疑虑,保证治疗能按计划进行和完成,从而保证疗效。

2.1.3 口腔护理

口腔癌病员口腔自洁作用差,如果行瘤体内注射更易引起局部感染。因此,注射药物前应为病员彻底洁牙,然后进行特殊口腔护理:首先用双氧水含漱两分钟,使肿瘤表面分泌物充分氧化变成泡沫,接着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然后用洗必泰漱口液含漱两次,每次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含漱。

2.2用药过程中的护理

2.2.1瘤体内注射病员

因口腔肿瘤血供非常丰富,加上瘤体内注射后瘤体内压力较高,因此,瘤组织局部多点注射后,应局部压迫10分钟以上,防止出血。

2.2.2颞浅动脉插管泵入病员

将生理盐水输液装置与颞浅动脉插管泵连接并妥善固定,应用动脉泵的压力作用保证动脉输液通畅。然后,将重组人p53腺病毒稀释液10ml以10ml/h的泵速泵入瘤体。在首次输入的过程中,应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询问病员有无心慌气紧等不适症状,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过敏反应和及时处理。重组人p53腺病毒稀释液泵入完毕,应用生路盐水冲洗输液管道,以免药物浪费和药物残留。药物输入完毕,应用100u/ml肝素稀释液对药泵进行正压封管。

2.3用药后护理

2.3.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呼吸。瘤体内注射病员会因局部出血以及药物因素易出现局部肿胀,从而影响呼吸;尤其是舌根癌、口底癌病员更是需严密观察呼吸,床旁备好口咽通气管,以便出现气紧、呼吸困难时及时置入口咽通气管,保证呼吸道通畅。本组病例无明显呼吸困难发生。

观察体温。由于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为自限性发热,所以对该类患者需要监测体温,24h内q4h测体温,如无异常,24h~48hq6h测体温。发热反应多数发生在第一次注射后8~12h,少数在翌日发热。本组病例中Ⅰ度发热(40℃) 发生。

2.3.2口腔护理

瘤体内注射病员会因局部疼痛及肿瘤本身而影响口腔自洁,再加上肿瘤局部穿刺因素,更易引起局部感染。因此,在进行瘤体注射4h后即进行常规口腔护理,指导病员应用洗必泰漱口液含漱后再用生理盐水含漱,每日两次。颞浅动脉插管泵入病员只进行常规口腔护理,然后用洗必泰漱口液含漱两次。

2.3.3饮食护理

为了预防瘤体内注射病员呛咳及出血,一般注射2h后才可以开始食温凉流质饮食,翌日可以食温凉软食。经颞浅动脉插管泵入病员,对进食时间无限制,以食温凉软食为主。对发热病员指导其多饮水,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2.4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重组人p53腺病毒应在-20℃冷藏保存,用前拿出,切忌反复冻融;根据NIH官方的参考信息,重组腺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被确定为II级,医护人员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手套,防止药液产生泡沫或飞溅,若不慎造成皮肤及物品污染,立即用75酒精擦拭,再用清水冲洗。若飞溅入眼睛,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因本药物为活病毒,所以用药期间禁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3讨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的应用能让口腔癌晚期患者临床获益的同时无严重并发症,正积极地在临床推广。由于口腔癌位置、解剖的特殊性,瘤体内注射病员有发生出血、局部组织水肿致呼吸困难的危险,所以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传统化疗相比,有关基因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笔者认为在护理上有必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治疗前应认真解释说明基因治疗的相关事宜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针对不同患者应个体化护理,对不同的基因药物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就口腔癌的基因治疗应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床旁备好口咽通气管等急救用物;其次口腔癌病员口腔自洁差,对口腔护理质量应特别重视,笔者认为在基因治疗前应要求病员做一次彻底洁牙,为病员进行特殊口腔护理,这样可以对口腔进行充分清洁、消毒,以免感染发生;最后用生理盐水含漱又可以去除口内残留消毒液,以保证药效,减小残留消毒液对瘤体注射点刺激,从而减轻疼痛。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将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基因治疗患者的护理还没有规范的护理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实践以形成规范化的护理方法。

第8篇

【关键词】小脑延髓裂入路;第四脑室肿瘤;护理

第四脑室肿瘤多为脉络膜状瘤,起源于脑室壁的肿瘤不但可侵人第四脑室内生长而且常侵犯脑干或小脑。一般采用的手术方法,可能出现共济失调、震颤、肌张力降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1]。采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第四脑室肿瘤进行手术治疗具有损伤性小、安全性高、视野暴露清楚(可清楚地暴露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及第四脑室底部)等优点[2],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四脑室肿瘤进行手术治疗患者61例。其中男41例,女20例;年龄4~68岁,平均37.5岁。病程6 d~18个月,平均7个月。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病程8~20个月,平均7个月。单纯眩晕8例,头痛伴眩晕12例,三叉神经麻痹7例,外展神经麻痹10例,眼球水平震颤11例,共济失调15例,半身麻木、痛觉减退及肢体肌力减退各10例,进食水呛咳4例,听力减退4例,视力下降2例。

1.3 肿瘤部位及病理 瘤体主要位于第四脑室内,其中2例长入枕大池,2例长入四叠体区,1例海绵状血管瘤位于桥脑背侧面。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脑髓母细胞瘤11例,星形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19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脑膜瘤1例,脉络丛状瘤2例,皮样囊肿1例。

1.4 手术方式 全麻,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头架固定。枕下后正中入路开颅。选择正中孔一小脑蚓部入路或结合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镜下分离显露肿瘤,切断肿瘤供血,分块切除肿瘤。

1.5 护理

1.5.1 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会紧张、焦虑、恐惧手术,护士应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同时进行[3],给患者做术前健康宣教,介绍整过手术的过程以及术后应该的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态度很重要,要诚恳热情,语言通俗易懂,耐心细致,科学地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相应的成功病例,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使患者消除对手术的紧张情绪,从而愉快的接受手术和配合手术。

1.5.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手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的变化,给予持续心电监护的变化,血氧维持在95%~100%之间。血氧降低,应给予充分的吸痰,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协助医生处理。具体监测要求为:麻醉清醒前为每30 min监测1 次生命体征,直至完全清醒后改为1次/2 h。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和意识变化,以达到及时发现因瘤腔出血形成颅内血肿及脑疝。若患者意识由清醒转为昏迷, 双侧瞳孔不等大, 血压升高, 脉搏和呼吸减少等表现, 提示有可能发生颅内血肿或脑疝,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4]。

1.5.3 手术后引流管道的观察与护理 手术后放置引流管, 以防止渗出过多颅内积液而致颅内压增高或继发感染, 故应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 引流管是否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 以免影响引流, 同时防止引流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1.5.4 并发发热护理 手术后发热的原因多与颅内积血或颅内感染有关,在术后早期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吸收热,而术后3 d后的发热应注意有无颅内感染。少量的颅内积血可通过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或腰穿置管术治愈[5],颅内感染则需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必要时行鞘内注射及脑脊液细菌培养、药敏实验。

1.5.5 并发脑脊液漏护理 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应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告知患者保持鼻孔及外耳道的清洁,勿抠、挖或堵塞。同时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咳嗽等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5.6 并发颅内感染 应注意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很重要,在术后出现下列情况,提示有可能存在颅内感染或切口感染:术后体温>38.5℃持续不退;剧烈头痛,经对症治疗后不能缓解;出现颈项强直、表情淡漠、嗜睡等意识改变;手术切口部位红、肿、有炎性渗出液。应及时通知医生。

2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肿瘤全切除51例,近全切除10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患者头晕、头痛、共济失调、耳鸣、共济失调等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未出现瘫痪、后组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小脑性缄默征。对护理措施满意度达98.5%。

3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对四脑室肿瘤进行手术治疗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对护理提出挑战,需要全面掌握本手术的特征和常见的并发症,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周密的护理方法,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心的观察和处理,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力伟.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解剖学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3):788.

[2] Powel M,Lightman SL,Laws ER Jr.垂体腺瘤临床治疗指南.王任直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

[3] 张俊廷.经小脑延翻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及桥脑中上段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1):645.

第9篇

【关键词】成人斯蒂尔病;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38-02

成人斯蒂尔病 (onset still′s disease ,AOS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的全身性综合征[1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 ,早期缺乏特异性 ,易造成误诊 ,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我科于2009年 7月至2012年7月收治了8 例成人斯蒂尔病。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成人斯蒂尔病诊 断标准[2],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0至57岁,平均36.3岁;病程半个月~2年不等。8例病人均高热,体温达39℃以上,

其中弛张热 6例,不规则热2例,体温高峰多发生在午后或傍晚,体温最高达42℃,发热持续时间10~40天;8例均在发热时出现皮疹,皮疹呈充血性,以躯干和上肢多见,形态不一,消退后不留痕迹,呈现典型的昼隐夜现。8例均有关节痛,以四肢关节为甚,多为多关节痛;8例白细胞均升高;5例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治疗上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甲氨喋呤等慢作用药及对症支持治疗,护理上密切观察发热、皮疹、关节痛、用药后反应等病情变化。8例均好转。

2 护理

2.1.1 营养及支持护理 8例患者在疾病的排他性诊断过程中,均出现39 ℃以上高热,且持续时间较长。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给予进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及高维生素的食物,嘱患者多饮水保证体内足够的水分,有利药物及有毒物质的排泄。多饮水还可避免大量出汗导致 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1.2 心理护理 患者平时健康状况良好,因突然发病,持续高热不退,病程长,加之治疗效果欠佳,易产生恐怖、焦虑心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及效果均主动地做出恰当的解释,并针对该病特点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及时告知患者有关治疗计划,取得患者的信任,主动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2.1.2 高热和皮疹的观察及护理 患者入院初期因没有针对性用药 ,仍会有发热及皮疹。我们观察发热规律、热型及与皮疹、关节疼痛的关系 ,及时向医师报告。在对皮疹的护理中 ,主要是防止患者搔抓。患者皮疹有痒感往往忍不住要搔抓以至于出现继发感染 ,因些对瘙痒症状可涂擦炉甘石洗剂 ,口服抗过敏药物以减轻症状 ,协助患者勤擦洗、勤更换衣服床单 ,减少皮肤脱屑的刺激。采取上述护理措施后 ,患者未出现皮肤破溃感染等并发症。在高热期间嘱患者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 ,采取物理降温或遵医嘱口服扑热息痛、尼美舒利对症处理 ,期间加强巡视 ,及时观察降温效果及防止虚脱。

2-4 关节肿痛的护理 关节肿痛常以膝、腕、踝、肩及肘关节为主。早期多与体温相一致,随体温下降而缓解,晚期可有关节僵直和畸形。根据本病特点,关节疼痛时需指导并协助患者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并限制受累的关节活动。退热后鼓励患者多活动,先床上活动然后下地活动,先被动运动然后主动运动,也应避免因过度疲劳加重关节疼痛。本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出院时均未出现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2]。

2.4 用药期间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发病早期由于高热、咽痛及白细胞增高而使用抗生素等,如发现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后白细胞无下降,多次血培养阴性,应注意本病的可能。成人斯蒂尔病抗生素治疗无效,如无合并感染的患者勿需应用抗生素。 确诊后常规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体温正常后改用泼尼松口服,要观察大剂量激素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胃出血、低血钾、高血压、骨质疏松症、感染等。该病有白细胞高、咽痛、抗菌治疗无效三大特点。若两种药使用效果都不明显,可加用甲氨喋呤10 mg 静推,1周1 次,若甲氨喋呤用后不发热,可改口服。此病是一时性免疫反应,30天后激素用量减半,然后再慢慢减,维持半年以上。激素治疗中严格按照医嘱指导病人。由于激素治疗可能出现的类库氏综合症导致外形改变,病人往往拒绝配合治疗,尤其女性,因此要重视心理护理。

3 讨论

AOSD多以高热、同时伴寒战、盗汗为首发症状,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有时可高达50×109/L,临床症状酷似败血症,极易造成误诊[3]。高纯丽等[4]报道68例成人Still病患者,确诊前均被误诊,误诊时间2~6个月,分别被误诊为伤寒、败血症、肺结核、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所以患者的护理工作极为复杂。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对于AODS患者的护理重点应集中于营养支持、严防二重感染的发生及心理护理,有必要采用类似结核患者督导化疗的督导治疗方案。我们认为出院后的心理护理和督导治疗的有机结合,对于AODS的成功治愈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 毅 ,黄次波 ,蔡醒华. 成人斯蒂尔病诊断标准的探讨[J ] .中华内科杂志 , 1993 , 32 (9) : 603.

[2] 赵绵松,张江林,黄烽.对六种成人斯蒂尔病分类标准的验证与评价[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7):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