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时间:2023-09-01 16:49:14

导语:在小学语文教学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课堂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课堂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授课内容来,通过诸如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诸多方式来设置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更加深刻的把握课堂内容。这种教学环境设置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直观的感受加深对课堂的认知,提高了他们的精神素养。小学是人生中学习成长的发端,在整个人生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个阶段是培养兴趣,养成习惯的黄金时期。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对它的思考不容忽视。通过我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小学语文虽然课堂情境教学有着诸多的益处,但也存在着争议。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学课堂不再是你在课堂上讲我在下面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学生参与进来的“互动式”教学。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死读书”的状况,由于学生的课堂参与使得课堂更加富有活力,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促使他们过渡到“读活书”的现状中来。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各方面发育都还不成熟,抽象思维的能力欠缺。因此,教师要想达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就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情境设计,将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适当的技术运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营造,对于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能够声情并茂的再现一个课堂模拟的场景。因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要想实现教学情境设置必须提高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教师不能停留在通读课本的基础层面,还要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实现与作者的沟通,清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情感。二、教师教授的对象是学生,一切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学会换位思考,以学生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清楚孩子的需求,更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三、教师通过对课本和学生的认知,明确了自己的方向。这时需要教师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表演展现出来。小学课堂情境教学就像是演一部戏,只有教师置身其中,表演才更到位,情境猜更逼真,同时也能更好的将学生带入到自己设置的教学情境。对于小学阶段,课堂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带动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老师与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这种关系,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意识。因此课堂情境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达到怎样的效果?如何让这种方式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呢?

1潜移默化的营造课堂情境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语言,声音,视频融入到教学情境的设置中,可以更加形象逼真的展现教学情境。同时,教师要更加注重自身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心理和思想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要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影响。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教师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思想的牢笼,学生的思想应该得到解放。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展第二课堂,将生活与课堂教学相互联系。学生的学习过程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听老师讲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课本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这个过程。例如,在课堂教学之外,设置语文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各抒己见。在课堂教学中,将生活中时常用到的小物件作为教学道具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定期组织学生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等。第二课堂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形式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够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语言艺术融入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创设,影响课堂情境的因素也不是单一的。图片、音乐、视频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来实现教学课堂情境的营造。此外,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力不够,这是需要教师发挥语言的魅力。教师朗读课文时,要将作者的心理变化,通过语言的艺术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变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文中描绘的具体内容。霍姆林斯基对语文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解释,他认为教育是语言、书和活生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基于他的观点,语文就其本质而言,是与人的生命体紧密相连的。因此语文的教育不应该是死板的,语文课堂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小学语文应该注重情境教学,合理的情境教学形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能体现出我们的教学方式更趋人性化,从而帮助学生得到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王丽娟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第三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静.建构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4).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作业分层;设计评价

近年来,社会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也对语文教学方式和理念进行了调整,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开始逐渐成熟,但由于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的作业时,要对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来布置作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1.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渐渐成熟,但仍然摆脱不了孩子的天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来进行设计,不仅要保证作业的内容形式多样化,更要适当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开国大典》之后,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故事或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实践性作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小学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然后为学生布置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想象为主的实践性作业,例如:当学生学习完《麻雀》这篇文章之后,让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完成对文章中生字、词语的抄写和理解,以便帮助学生读通和掌握整篇文章内容,让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完成,以“猎狗走后会怎样呢?”为话题写一次小练笔,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动口为主的实践性作业,例如:当学生完成《虎口藏宝》的学习之后,教师这样设计作业:优秀等同学分角色表演《虎口藏宝》这一情景剧;能力一般的学生回家之后朗读此篇文章给家长听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特色化作业

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想法和认知,特色化作业就是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来设计的,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其次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最后再根据这些信息来完成特色化作业的设计。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一文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设计特色化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将自己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以作文的形式写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

二、小学语文作业分层注意事项

1.作业量

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会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而形成各种个性特征,这也间接地造成了学生之间层次关系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实际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布置,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要适当减少作业量,每一节课之后的基础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但可以适当的缩减文章拓展性练习题量,而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减少基础练习题量,增加拓展练习题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心,才能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2.作业难度

通常情况下,作业的难度都需要保持在学生学习水平之上,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这样学生才会对作业题目产生极高的兴趣,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分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更要寻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前景,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再通过难度得当的作业来进行能力提升,这样就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完成遗迹这一单元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能力提升的作业,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遗迹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完成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介绍,能力较高的学生也对遗迹进行信息搜集,然后再完成遗迹简介的写作,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作业时间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是有着一定差别的,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既要保证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能够完成作业,也要保证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能够准确无误的完成作业,当然这需要不停地练习才能够达到。作业的完成时间与作业难度、作业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需要考虑这三点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把握好各类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好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w还学生一定的作业自,学生们就会摆脱传统应试型作业的桎梏,走上快乐作业之旅程,就会在作业中找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为学业和心理的成功者。

参考文献:

[1]李岩.关注差异乐在其中――利用分层设计优化小学语文作业[J].科技信息,2013,(16):327.

[2]武锦华.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5,(01):52-53.

[3]朱桂英.关注差异,分层发展――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新教育,2015,(08):9.

第3篇

(一)运用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就要把精彩都放在课堂上。那么首先就是要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有趣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在课堂导入时花心思,例如,提问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课堂导入利用提问的方式,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激发学生们的思维,他们会主动地去思考,主动地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小故事导入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小故事的有趣性和生动性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的思维主动地跟着故事情节去运转,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故事中来,从而引出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依靠黑板、粉笔和一张嘴巴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显得单调和乏味,把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沉闷和无趣。那么,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传统教学带来的影响。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画面效果和音乐效果强烈,能够成功代替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比如,制作课件,语文教师利用课下时间为学生制作教学课件,对每堂课的内容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出来,生动形象的画面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本中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和学习,掌握得更加容易。

二、利用比赛、游戏,培养小学生的表现力和交际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能力一种感觉的学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帮助小学生提升这种能力。小学生都是比较活泼爱动的,在学习的时候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新奇的想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小学生也是比较乐意与表现自己的,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更好地给小学生一些机会,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表现自己。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根据我们实际教学任务的安排和需要设置相关的游戏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因为小学生都是比较喜欢游戏的,让小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游戏中,可以使得孩子们的天性玩得到满足,这样再在其中设置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使得我们的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小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更加容易接受。在进行完一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的课程之后,在进行词汇的总的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比赛的形式完成这个环节,比如在实际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这样做,把小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然后让小学生默写,我们教师读,小学生在下面写,这样分组比赛的模式可以更好地让小学生体会到竞争的乐趣。小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信心也可以更好的得到发挥,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效果也就有了保证。再者,因为小学语文中的教材都是比较简单的,比较贴近于我们的生活,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教材中的内容,在合适的时候设置相关的分角色朗读或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活动,这样小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对于他们自信的建立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上不能简单地拘泥于一种教学的方式,应该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提升我们的教学。

三、设计提问,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4篇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人文教育的实施可有效地促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人文教育包括以下三方面: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课堂空间,促进学生对人文方法更好地掌握,进而涵养其人文精神。

关键词:

人文教育;语文;教学;课堂

近几年,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社会呼吁“以人为本”。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备受关注。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积累了很多经验,在人文学科中,语文学科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突出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要以人的进步与完善为根本,重视人的个性和尊严,以教材为中心,切合生活实际,对生活进行反思,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与思想的进步。

一、深入了解教材,挖掘人文内涵

实施人文教育,最基础的就是了解教材,正确、深入地掌握教材知识,将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品格把握好。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比例的是韵文、儿歌、童话,它们的特点是内容简单,教师在讲解、分析环节上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可以把焦点定在对教材蕴含的审美因素的挖掘上,使学生对美有所感受、有所认知,从而使其有创造美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用美的心态去审视生活,这样会促进他们快乐成长。而对于中高段的语文教材来说,其特点是内容深奥,涉及的面比较广,语言复杂。这时的教学要区别于低年级语文教学,要以课本为中心,抓住课外练习的机会,让学生汲取到历史、文化的智慧,使其可以更好地领悟人生的哲理,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注重人文情境的设置,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儿童对于社会的认知,主要是经过形象思维来实现的。然而,课文里面所描述的情节,很多都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情节中的人和事也都很久远。这样学生要想真实感受到课文描写的形象和事物就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就要进行情境教学。教师可结合形象,设置一个场景,给学生创造一个发问的环境,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形成,引领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进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参与到认知活动之中。一般来说,情境设置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经常用到的有:投身现场展现情境,通过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借助音乐熏陶情境,通过表演的形式感受情境,借助语言描绘情境等。

三、把重心放在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上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找出教材中的情感线索,通过这个线索发现情感的某种具体环境,协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第一点,学生要有欣赏美的能力和意识。语文属于语言艺术,感染力非常强,它借助语言文字将大自然和社会的美生动地描绘出来,凸显了人类创造的艺术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种艺术美。第二点,教师要让学生对美的认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感受美—接受美—认识美—创造美。

四、以学生个性发展为重心

学生的潜能可通过学习方法的调整得到激发,因此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对学生的内心进行充分的把握。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情感内驱力得到提升,协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体现了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五、结合实际生活,凸显人文关怀

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把握好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使其在生活中可以汲取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库。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山水、气象、昆虫等自然现象展开观察,可通过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带领他们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文化动态、城乡变迁等社会状况进行了解,进而使其更牢固地掌握教材的知识。此外,对于一些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课文内容,要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比较难。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借助情境,将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再现,让学生去感知文章情景,吸引其注意力,促进其对课文内容更好地了解。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实际中,人文精神的培育很重要,它符合教学标准以人为本的要求,可以有效地提升人的潜能,使得语文课程的人文教化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作者:王秋影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潘庆玉.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课程•教材•教法,2012(6).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言问题 分析对策

1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语言教育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没有做到教学明确,思路清晰,学生的交流比较固定模式化,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差,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深入能力,因此在小学语言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了,除此之外言语方面还缺乏形象艺术性,不能够生动地表达课本所要表达的原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会进行一定的分析解剖,并提出适当性的意见来改变这种情况。

2分析研究这种现象及相应的对策分析

2.1语言教育的规范性及艺术性

教师言行举止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着无形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把语言教育方面做好教师就一定要从语言的规范性开始做起,教师无论在备课还是课堂教学方面都应该力求做到语言的精炼简短,用词有条理,思路明确清晰,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能够领悟课本的思想,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科学规范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育方面还应该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师生相互交流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词的艺术性,丰富的语言和词汇往往会引起学生浓厚的探讨兴趣,增加自己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倍增,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2语言教育注重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维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相互结合,把学生的思维性给调动出来,重视比赛与竞争,多角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我们应该多提供一些思维比较复杂,逻辑性比较强的难题来启发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不断判断与推理然后得出答案,增强自信心,还有就是通过比赛来练习学生的解题速度,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度,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出些比较困难的计算题,然后分成若干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测试答题速度以及答题的正确性,这样就直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它也直接会影响学生以后智力的开发与认知新事物的能力,一些学习差,反应慢的学生,并不是智力存在缺陷,很有可能是因为智力尚未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不断对他们进行鼓舞,实行特别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原则,找出一种适合他自己的专门方法,比如我们可以让他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做起,然后一步步调整试题的的难度,逐渐培养他们的做题速度与准确度。

2.3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方式可能不一样,我们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力求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辩论学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一个问题几种答案的思想,先弄清楚问题的因果关系,然后从它们的内在联系中寻求解决方法,使学生形成正逆向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正确的答案虽然只有一个,但是类似正确的答案却很多,每个教师在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应下大功夫,在遵守国家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总结经验与方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创一条创新的路线,更确切地说,就是,教师在语言教育方面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每个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完成国家赋予他们的伟大使命。

结语:小学语言教学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教学,社会也应该给予较多的支持与关注,每个学校都要积极跟上国家的课改步伐,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招募一大批有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师资队伍,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勇往直前,也希望家长能够与学校全力配合,相互沟通,为了孩子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努力,我们的任重而道远,真正完全普及新课改新方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渡时期,相对偏远落后的山区我们要尤其重视,除了在财力物力方面的大力支持外,还要强化教育制度建设,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希望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张盼杰,如何提高学生的教育素质[J].《都市家教半月刊》,2012.3

[2]彭望苏,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语言教育问题[J].高等教育学报,2010.1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艺术美 对策

在人本社会的建设不断推进以及新型教育理念逐渐更新的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即应用课堂教学平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充分展现出语文的艺术美,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美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逐渐演变为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灌溉者,更多地扮演灵魂的工程师,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的语文世界,从此开启一扇知识的大门。现代语文教学艺术美,是信息技术与美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与学的和谐统一[1]。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对灵活,且内容丰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可应用多种教学措施,从而体现出教师艺术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美的基本表现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笔者将就这些方面来阐述。

(一)语言美

语言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更多地语言,提高语言应用水平。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语言的应用,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必须遵循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原则,从而来帮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啡ぃ真正地爱上语文。

(二)节奏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节奏美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师在教书过程中,学生的身心会随着节奏的起伏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情感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若是评价与反思一堂课,教者必定会回顾:这堂课中是否有情感互相碰撞而四溢的火花?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为情感。一位教师在熟悉了教材与学生之后,被课本中众多美好的形象激起心中的热情,就这样灵感产生了,课堂气氛也被激活了。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被教师丰富、高尚的情感所激发,从而产生师生间情感的交缠DD共鸣,这样的语文课堂真乃气象万千,令人感慨万端。

三、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美的措施

(一)提高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质,发挥语文在人文素养发展与培养中的作用。小学语文的任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师职业素养,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水平,就小学语文的任课教师而言,其自身学历层次和文化素养有着密切联系。通常情况下,教师学历越高其自身文化素养也越高,并且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经常会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与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文素养作用,不断提高自身学历水平。同时学校能够把任课教师学历水平和自身的效益联系在一起,使得任课教师自觉的、积极地提高自身学历水平[2]。学校要按照本校学生情况与学校情况,实时组织语文任课教师对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进行学习,然后制定考评的制度,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己人文素养的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教学艺术美。

(二)加强学生自我提升的意识

在新课程的理念中,着重强调语文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小学语文的教育时,需要重视发展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加强学生自我提高的意识,强化人文素养培养的指导。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活动中,相关教师需要设计预习的问题,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在阅读中找到文章人文性;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学生主动与积极的探索、思考文章人文性[3]。

例如:在进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课教学时,语文教师需要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分析骆驼自豪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红马嘲笑时,骆驼是怎么思考的;并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这样预设方式,可以教师在讲解沙漠环境特殊性与恶劣情况以后,方便学生充分了解骆驼眼毛、驼峰与脚掌等各部位作用,继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即便别人如何看待自己,都只是他人片面的看法,并不能说明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学生客观与全面的认识自己劣势与优势,通过语言描述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开始需要建立开放式的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事实上,就是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语文学科内在动力与精神,以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语文学科内在动力和精神应用,不仅是因为课程自身的发展需要,而且还是因为现实生活与社会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同时关注课外与课内教学,同时用发展眼光去开发课程的资源,推动语文学科对接上社会发展。

如:在进行《长江之歌》这一课教学时,先以诗歌赞美母亲河,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欠缺,所以书本诗歌中对于长江的描述相对单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开发课外的资源,必要时引入黄河资料,然后通过多媒体方式给学生呈现出生动的长江,以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书写长江之歌时的依恋之情与热爱之情。又如:在进行《夹竹桃》这一课教学时,作者主要是通过叙述夹竹桃花期之长与桃花色奇妙有趣等特点,彰显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品质。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夹竹桃魅力,教师也可以把夹竹桃带至课堂上,使得学生直观感受夹竹桃的特色。在课程进程安排与课堂气氛营造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课堂资源的作用,在确保课堂安全与纪律前提下,使学生积极探讨课程内容,然后得出结论。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教学艺术美,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加强学生自我提升的意识,构建开放性课堂教学,使得人文素养提升与培养中的语文教育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建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9).

[2]潘文杰,尚雪娇.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美[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第7篇

作为一门以教授语言和文化为主的基础科目,语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本文通过说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为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的事物,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方面因为学生正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精神品质,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成为社会稀缺的资源。与过去的以知识水平和能力为评价标准的选用方式不同,当今社会更加重视人才的人格和品质。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受到广泛的关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利用语文的独特优势,在学生的幼年时期培养其审美情操,为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审美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心灵,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拓展教师教学的思路,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此外,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从中发现语言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观念落后

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忽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审美能力。实施新课改以后,一些语文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但却未能准确的理解审美教育的内涵,使审美教育教学成为形式主义的教学。一些语文教师为了体现自己能够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滥用多媒体技术,忽视了教学目的,降低了语文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环境沉闷

小学生活泼好动,不能够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听课,而教师为维持课堂秩序,往往采用严厉的惩罚手段来约束小学生的行为,使得课堂教学环境沉闷。另外,语文教师单纯地依靠板书和口授讲解,忽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让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分析教学内容,独自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让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三)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较低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行为举止、人格素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教师的衣着打扮不得体、行为举止不恰当或者板书潦草等,都会产生负面作用,阻碍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的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语言的韵律美和自然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体验自然景色,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灵动美、生命美。另外,在语言韵律美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或者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热情

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着力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例如,在讲《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自然之美时,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让学生亲自感受自然景色的魅力,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好。这种直观的教学体验,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四、结语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执教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推动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冀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学刊,2013(21):154-155.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前言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迅速推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以渗透,学生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活跃,讨论特别热烈,课堂也十分热闹,教学成效看起来似乎非常好,但是通过全面的审视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只是表面上的改进,所作出的课程改革有很大一部分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这便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现状,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的解决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从根本上切实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1.教学方式滞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多种形式识别的安排,比如读名言警句识字、看图识字、查字典识字以及在韵诗中识字等等,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就是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这一点造成了极大忽视,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取的是单纯的练习、示范以及讲解的滞后方式,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枯燥,久而久之就对语文学习丧失了信心,并且失去学习积极性。

2.未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活动

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语文是有着较强实践性的一门课程,教师应当重点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加强了教学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写字训练和识字训练,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写字训练中忽视了许多重要环节,没有将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加以突出。比如,在给学生讲授正确运笔方法以及写字姿势时,在指导学生掌握汉字间架机构、笔顺规则以及田字格使用方法时,小学语文教师往往是不管写字的过程,而只注意写字的结果,这样是无法帮助学生取得进步的。

3.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

小学语文是尤为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可以说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需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重点予以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均严重的忽视了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及提高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一味的对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加以强调,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当成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识字教学,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反应,不顾及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品德修养的培养以及口语交际的训练,无法真正的发挥出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精神、人文价值的作用,甚至有些教师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

三、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学习可以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尽快的转变教学观念,切勿以教师的分析将完全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取代,应当鼓励学生在能力与知识、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等诸多方面得到全新的体验,要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问的权力以及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在演一演、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读一读中,亦或是在自己的实践动手操作中,运用及巩固语言文字,满足求知的欲望,感悟语言带来的美感,体验文章的哀乐喜怒,受到启迪和教育。

2.着手于细节,提高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素养的培养及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那么教师就应当着手于细节,比如阅读姿势、坐姿以及回答问题的声音要洪亮等。小学教师应当从日常的琐事抓起,来对学生开展教育,这是因为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素质水平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渗透。

3.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大力的倡导,在教育教学中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的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转变角色,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切实的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出来,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转变成“我要学”的自主式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意识就能够得以大大增强,学生便会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当切实的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尽快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改进措施,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完善、不断钻研,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甜.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快乐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2]陈婵.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成教师教学智慧的建设[J].小学科学(教师),2010年02期

第9篇

1.学校的品德教育观念亟待完善

从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学校和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但是品德教育之所以存在不少问题,原因就在于品德教育的实施工作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学校,没有落实到每一位德育教师的肩上。当前,不管是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还是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基本上都还停留在以分数定论的阶段。虽然德育部分在考核中占有一定比值,但基本上都是满分,没有高低之分,这就严重打击了教师从事品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品德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2.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脱节

每当上级部门到学校检查,都会发现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但是,只要详加查看和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的弊病———大多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真正付诸实践的较少。如在“学雷锋精神”的活动中,有的学校提供了活动计划、主任讲话记录、团委活动过程等,但就是没有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影像资料及现场记录。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大多数品德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说我们的品德教育活动仅仅停留在说教阶段,真正触动心灵的实践性活动开展极少。

3.家庭不良因素对品德教育的影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只关心孩子吃饱吃好,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品德,致使孩子们过惯了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生活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强。此外,还有些家长不以身做责,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刻意追求无拘无束、空洞无物的“潇洒”人生。

二、小学品德教育的应对策略

1.学校教育是品德教育的排头兵

首先,在组织机构上,应建立由校长负责,行政部门、工会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品德教育领导小组,从思想、政治和组织上加强领导,形成以学校行政部门、团队、班级为基点的工作网络,把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其次,紧紧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目标,坚持全面渗透的工作原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后,把爱国主义教育列为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按照务实求效的原则,制定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的工作方针。

2.家庭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品德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学校要与家庭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联系,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方法,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和品质,树立孩子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提高孩子自理、独立的能力。同时,家长还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劳动情况,要教育孩子会生活、会劳动、有爱心,从最基础的道德情感方面加以培养,继而教育孩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爱科学知识,扩大孩子的情感容量,使他们的心胸更广阔,品行更高尚。

3.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