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时间:2023-09-03 14:57:16

导语:在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概述

虽然说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成熟的思想体系,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它是一个与现代主义相对的概念。后现代主义大致上分为激进性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两个向度。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格里芬、霍伊等,其理论带有较强的建设性、积极性和乐观主义倾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最大的特征就是对现代性的超越,而它的自信就来源于现代性及其世界观在社会和精神上的毁灭性。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超越,表现在超越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个人主义,人类中心论,机械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等,也就是要人们摆脱现代机械的、科学化的、二元论的、人类中心论的、家长式的和还原式的世界。因此,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也强烈反对现代哲学中的二元论和还原论,以及现代世界观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另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倡导创造性,倡导生活中真正的乐趣就是创造;更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和倡导对世界的关心和爱护。总之,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从对现代性的超越出发,摆脱了激进性后现代主义的偏激性,面对现实世界和现代社会中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以便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观辨析

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强烈反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大力倡导发展稳态经济。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经济是以单纯的、无限制地追求物质财富增长为特征的经济形态,这样会形成一个片面追求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畸形社会。所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深刻地批评了现代经济学中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人类社会危机,因此,它提出了控制经济增长的生物物理要求和社会伦理要求,同时提出要限制对环境和生态资源的破坏与消耗,合理利用现有的物质资源,以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认为,要想确保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就要发展稳态经济,它是一种使人口总量和人工生产的产品总量保持平衡的经济,即强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与消耗要控制在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消化和更新能力的范围之内,同时还要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法强烈反对现代国家主义政治观,大力倡导社会共同体政治。

随着国家主义政治统治的发展,国家建立起了强大的官僚政治机构,这种官僚机构严重制约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以及限制了人类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主张恢复人类社会中世代积淀下来的永久的合作习惯和平民主义制度等中介载体,这些中介载体一方面是微观层次上的家庭、朋友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宏观层次上的城市、国家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还认为要建立一种能够支持生物区经济运动的政治权利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以便消除现代主义政治的弊端,实现社会共同体政治。

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强烈批判现代个人主义精神,大力倡导注重精神作用和创造性的文化精神。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不仅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弊端进行了严厉批判,而且也强烈反对现代主义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文化精神。因此,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主张倡导重视创造性和精神作用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反对个人主义,强调整体主义,主张倡导和实践,认为宗教是人们所有行为方式的巨大助推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总之,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强烈反对现代文化精神中个人主义对人们心灵的侵蚀,强调把道德的、社会的、精神性的和生态的考虑作为人们实践活动的落脚点。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发展观对我国的启示

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观有助于人们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和寻求新的更好的发展路径。

人类社会的现展模式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但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认为,这并不能断定传统的发展道路是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智之选。因为现展模式有许多的弊端,它引发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能源消耗过快带来的危机等许多灾难性后果,人类的生存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整体出发,重新认识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

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观对于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2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 东陆园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Based on the postmodernism thoughts of architecture form the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forms and the East Garden Construction influence,The post modern architecture in focus on the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historical, architectural form and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s at the same time, also appeared in the post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shallow understanding, causing some blindly follow,Reflection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to modern architecture criticism and transcendence, will help us to build a real people-oriented so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 Post- Modernism East Lu Park Architectural Design

1.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1.1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开始重视文脉,重视历史等。在建筑方面,人们对现代主义所奉行的重视技术,重视功能,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等的原则开始怀疑。又随着现代主义逐渐向“国际式”发展,一些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后现代建筑思想是在对现代建筑出现问题进行批判性纠正中出现了。[1]

1.2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

后现代建筑注重建筑与环境、历史、建筑形式与人的心里感受等关系,倡导建筑艺术的多元化,通俗性、装饰性;反对简洁、毫无装饰、功能决定形式的现代主义。它遵循以人为本,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主张新旧揉和、兼容并蓄,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后现代建筑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文丘里,查尔斯・詹克斯,R・斯特恩等[1]。

1.3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1.3.1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文丘里在《建筑的矛盾与复杂性》强调后现代主义建筑要即统一又凌乱,即含混又明确,既纯粹又折衷等[2]。他的母亲住宅就是一个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统一体。

1.3.2装饰主义手法

后现代建筑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反对建筑的单一性,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采用装饰的手法,很有代表性的是佛罗里达迪士尼乐园中的天鹅饭店,他各部分体型大小不一,装饰夸张,色彩丰富,在顶部以贝壳、天鹅来装饰,以增强其视觉效果,主题建筑墙面以波浪纹饰图案相衬托,塑造出新的典型样貌。

1.3.3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文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东西,后现代建筑强调文脉的延续性。如伦敦国家美术馆扩建。新馆的设计在建筑艺术方面采取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手法。新馆与旧馆在尺度上保持一致,壁柱的间距,檐部的处理和门窗的大小形状虽有变化,但总体尺度风格还是一致的[2]。

1.3.4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常采用形象的造型来突出他要表达的东西,如迪拜的帆船酒店,在设计中采用象征的手法,提取了帆船的元素,显示了其造型的变幻性和寓意性。

1.3.5地域主义倾向

主张追求个性以及民族内涵,把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体现在设计上也是后现代主义常用的手法。后现代空间设计重新找寻现代设计中所抛弃的对历史和文脉的思考,更注重人性化的体现,使人心理产生一种归属感。

2.案例分析

2.1东陆园的背景

云南大学东陆园始建于1922年12月,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积淀和凝聚了富有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因此这个园区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空间,即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园内建筑风格、建筑类型都非常丰富,在整个昆明非常具有典型性。据统计,云南大学有27处建筑,其中有法式建筑,如会泽院;苏式建筑,如物理馆;还有很多中式建筑。历史建筑有8处,现代建筑有2处,其余的都是后现代建筑。

2.2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东陆园的体现

后现代建筑在云大东陆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根据他们不同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2.2.1地域文脉主义特点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受法国文化影响特别深的地方,在当地的建筑风格上不可或少的会有当地民族传统风格和欧洲古典元素。云南大学东陆园在当地特有的环境下因地制宜结合运用了当地的民族风格。如云南大学图书馆,和伍马瑶人类博物馆。

云南大学图书馆建于1989年,位于云南大学本部中心广场东部。主入口朝西面向中心广场,采用“口字型”平面,中央为带通风玻璃顶的中庭空间。东侧设基本书库,南北两侧为主阅览室,西侧除交通面积外,安排有开敞式的总目录厅,报刊阅览室及屋顶花园等。立面上采用红色面砖斜挑檐,白色垂直隔片,藕色仿石面砖外墙面,入口处做类似云南傣族传统民居吊脚楼处理,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地方特色。

伍马瑶人类博物馆采用斜屋面形式,用青瓦作为装饰,入口处,还有整个建筑的色调都采用本民族常用的色彩,来体现云南的地域特色。

2.2.2文脉的延续

后现代主义通过对民族文化符号的提取和对意识的抽象变形,将物质和意识统一化来达到对文脉的延续,东陆园文买的延续主要表现在蛟腾、凤起牌坊。

重建的这两个牌坊是在云南贡院的基础上建成的,上面分别题写“为国求贤”和“明经取士”,内面分别是 “蛟腾”和“凤起”,象征着从这里经过的学子,将成为国之栋梁。牌坊沿用中国传统彩绘的形式,颜色鲜艳,是对文脉的延续。

2.2.3折衷主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反对形式单一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后现代折衷主义风格主张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形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也称“集仿主义”。云南大学东陆园的南学楼,文渊楼,文津楼,经济楼这四所建筑就是折中主义风格很好的体现。

文渊楼建于2002年,是现代主义建筑与古典建筑的结合体,他结构还有整体风格上都是现代主义的风格,而其细部都是采用了古典主义的风格。他的次入口处建造了一个低矮的景墙,用来分割文渊楼纵向高大,以免给人产生压抑感。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考虑人们心里感受的特点;其次文渊楼的主入口处采用巴黎圣母院中的透视门的形式,给人产生又一种深远和多变活泼的感觉;再次,他的墙面上做的有壁柱的形式,檐部的处理和内部的装饰都是采用古典主义的形式。南学楼为了和对面的物理馆保持建筑风格上的一致,采用了苏式建筑的形式,但是他的结构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也算是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

文津楼建于2002年,他的入口处和窗套都采用拱券的形式,入口处的柱子使用了双柱廊的形式,制造了一个入口空间,檐部有花纹还有屋顶的处理都是古典建筑惯用的手法。

2.2.4采用装饰

后现代主义主张新旧融合,兼容并蓄多元性和复杂性,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通常采用图形类和构建类的符号进行装饰,给人一种是雾非雾的非概念性直觉,而又不失当地文化表现及历史的装饰性表现。云大东陆园建筑基本上都有装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屋顶和窗套上面,采用欧洲坡屋顶的形式再加上红色的颜色衬托的一个本很严肃的建筑既生动又活泼,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窗套采用古典形式,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冰冷的外表上是一处点睛之笔,打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单调形式。但是现实中有的建筑元素、符号太多就会很混乱,给人一种浮躁的感觉。

2.2.5小结

通过对东陆园建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东陆园无论从建筑空间还是景观环境空间都是遵循后现代主义的,让我们从建筑的一些元素、符号、颜色等让新老建筑有了对话,从而达到学校的更新与原有建筑、环境的联系。

3总结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表现形式以及云南大学东陆园建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后现代主义注重文脉的延续,地域的融合,以及多元发展,但是我们稍作分析,会发现后现代建筑所谓的延续文脉,讲究复杂多样,注重装饰,其实也就是加上一些元素符号来起到这种效果,有的建筑师为了创新,为了实现后现代,完全把许多没有联系的东西放在一起,既不和谐,也不美观。

就像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说的:“后现代其实就是一个大杂烩”,“有两个相反的趋向:一个是‘新学院派’他抄袭古典主义,但这一派人并不去复兴真正的古典精神,不过摆弄而已,......另一种趋向是逃避一切规律提倡爱怎么搞就怎么搞,把互相矛盾的东西糅在一起,这种做法也许别有风味然而难以让人信服,也就难以普及”。[4]这充分说明后现代并非是一种稳定的风格,他旨在超越现代主义,其实只不过是在某种情境中复活那些被现代主义摒弃的艺术风格。

我认为后现代尽管讲究多元化,但建筑师做设计时也一定要好好研究当地的环境、文化、经济等各种条件,不要随便加上一些当地的符号做一个造型就以为是后现代主义了,更不应该把文化当做提高身价的装饰,只满足于套用传统文化符合,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地方充分理解前人的文化创造,要具有开放的、民族的、灵活的和负责任的方式来对待多元文化的差异性,通过更为广泛的建筑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多元性认识,不要为了追求后现代而后现代。

大学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缩影,对于学校的建筑与环境空间首先要和原有的和谐,其次考虑他们的功能和突出他们在学校的意义,突出学校的文化氛围还要考虑经济和他的实用性。

注释:

[1] 罗小末.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文丘里.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 薛恩伦,李道增.后现代建筑20讲[M].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 赛维.阿尔托・阿尔托的作品与思想[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 王丽洁.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及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J].城市建筑理论研究,2012 (8).

[2] 徐嘉铂,白薇.谈语言及符号的象征作用在建筑中的体现[J].山西建筑,2007,33(3).

[3] 李艳红,陆娟.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和审美[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 (4).

[4] 张仲军,尹涛.后现代主义与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21).

[5] 蔡丽媛.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之特征[J].今日南国,2009 (2).

[6] 杨健,苏宏志,罗文海.西方建筑思潮对昆明20世纪建筑的影响[J].建筑科学,2009,25(4).

[7] 陈设,陶韬.解读后现代主义建筑[J].江苏建筑,2011(6).

[8] 杜隽,王一明,王林.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思想与创作手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31(4).

[9] 张增琪.云南建筑史[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

[10] 于秀军.关于后现代主义建筑[J].宜春学院学报,2003,25(5).

[11] 张荣生.后现代主义建筑艺术[J].外国文学,2003(2).

[12] 孟聪龄.高方方.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J].山西建筑,2008,34(11).

[13] 张仲军,尹涛.后现代主义与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09(21).

[14] 谢小英,罗汉军.后现代主义建筑带来的思考[J].建筑,2004(6)

[15] 朱博.浅谈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后现代"建筑的发展[J].华中建筑2008,26(2)

[16] 姚安海.后现代建筑理论及其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浙江大学.2006.

[17] 牛耘.议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借鉴古典主义风格的后现代主义建筑[J].大众文艺,2010(4).

[18] 朱博.浅谈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后现代”建筑的发展[J].华中建筑,2008,(2).

[19] 栗冬梅.概述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1).

[20] 周迪.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和衰落[J].中外建筑,2004(1).

第3篇

关键词:继承;否定;扬弃;发展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166-01

一、古典主义建筑的荣光

所谓的古典主义建筑是指十七世纪以来推崇古典建筑思潮,在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其共同特点是都采用古典柱式。古典主义建筑具有特定的组成定律,严格遵循法式、属群和均衡,强调美就是和谐,阿尔伯蒂曾说:“我认为美就是各部分的和谐,不论是什么主题,这些部分都应该按这样的比例和关系协调起来,以致既不能再增加什么,也不能减少或更动什么,除非有意破坏它。”

二、现代主义建筑――建筑的新理想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在二十世纪中叶的主流建筑思想下,强调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相对古典主义或折衷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强调无装饰,卢斯甚至提出“装饰是罪恶”。它主张彻底摈弃无用的装饰成分,强调功能至上、经济实用、合乎逻辑、概念清晰,追求简单、明快、光亮、平直的视觉效果。而建筑的外观就像机器一样直接反映其功能,具有了某种工艺美的艺术特点,沙利文在《建筑中的装饰》中指出“形式必须追随功能”。由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符合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审美意识,一时成为了建筑主流。

三、多元化倾向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出现于西方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但现代主义建筑的工业化导致的冷漠和僵化开始让人厌倦,所以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在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中走向了非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主要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反思与超越。美国建筑师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可以算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宣言,它从根本上都定了传统建筑的形式美原则。

四、古典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关系

从古典主义建筑到现代主义建筑,再到后现代主义建筑,虽然这是西方建筑史上三个迥异的建筑主张下而形成的各具风格特色的建筑类型,但是不难看出,其实这三者所体现的正是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化而促成的发展。

或者说,现代主义建筑正是在古典主义建筑发展到了一种极致时,建筑师对建筑本身开始的一种反思,而后现代主义又是在现代主义发展得炉火纯青时提出的质疑。如果说古典主义建筑是一个极端,那现代主义建筑就是另一个极端,而后现代主义正是在这两个极端之上通过扬弃而达到的一个中庸状态,这种中庸追求的布置折衷主义,而是追求更加符合人们居住要求和审美心理的平衡,追求建筑与装饰的和谐。这三个类型的建筑正是秉承着“否定”、“扬弃”、“否定之否定”的发展之路而发展至今。

古典主义建筑更多的是为宗教和皇室贵族服务,建筑的美观性要大于功能性,尽管这所导致的繁琐装饰一直被现代主义建筑师们所诟病,但是古典主义建筑的柱式、拱券以及一些著名的神庙样式,至今仍深深影响世界各地的宏伟建筑,成为大家争相效仿的模板,尤其是地标性建筑。很多后现代主义建筑中也能看到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子,无论是“破山花”还是浮雕似的柱式,无不是从古典主义建筑样式中脱胎而来。现代主义建筑表面看上去与古典主义建筑势不两立,反对装饰,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大量采用抽象几何图形作为建筑语言,强调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先锋性特征明确。但是,它和古典主义建筑一样,在对几何形式美的不懈追求上不曾改变过,所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否定”,还有“扬弃”。后现代主义建筑虽然讨厌现代主义建筑的符号化和工业化,抵制其过于刻板的几何外形,但仍不是对现代性的全盘否定,而是重拾古典主义建筑的装饰风格的同时加入新的时代内容,使其既古典又现代,既注重功能又不失人情味,是对启蒙现代性的一种反思与超越。

五、结语

无论是从古典主义建筑到现代主义建筑,还是从现代主义建筑到后现代主义建筑,这都是西方建筑史的一个发展前进过程。从对称性原则到非对称性原则就可视为是现代建筑语言的一个进步,使建筑设计更加科学和理性。而从摒弃一切表面外加装饰到重新使用山花、柱式和线脚等向传统的回归,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除功能以外重视人们其他心理需求的表现。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正如走着一条“否定”与“扬弃”并存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母亲住宅 后现代建筑 矛盾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了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母亲住宅是1959年文丘里为他的母亲设计的私人住宅,由于是为自己家人设计的房子,文丘里大胆地做了理论上的分析,这成为《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著作的生动写照。

二、文丘里的“母亲住宅”

“母亲住宅”建筑规模不大,结构也很简单,但是,功能周全、到位而充满温情,满足了家庭的实际活动需要。除了餐厅、起居合一的厅和厨房以外,有一间双人卧室(母)、一间单人卧室(子),二楼另有一间工作室(子),外带各处配备的极小卫生间。

小,便宜,功能简单,但从内到外都充满了矛盾性。

其矛盾,在于内部功能空间的接合。庸凡的几个小房间,本来占不了太大的地面,顺当地任其挨着摆开就是了,却偏要把它们压得更挤,挤进规则平正的前后两片外墙中间。结果,没有留下任何一间屋子保持了舒服的矩形平面,包括小之又小的卫生间。这不是自自然然生长出来的建筑,而是硬捏成的。据说,其实这才真正反映了家庭生活的琐碎和杂乱――外表面看上去一水儿的整齐光鲜,倒也是好写照。

其矛盾在于建筑的内与外。现代主义建筑原则要求以外观反映内部空间,而母亲住宅却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房子的身上用起了古典的山墙对称的构图。把象征庄严、宏伟的符号用在这里,所以人们会觉得这所房子的外墙是贴上去的,完全不像是依据建筑空间的特性有机长成的。

其矛盾在于对称立面上的诡异变调。强调对称轴线的细部有圆拱(线脚而已并且断了)、横梁(硬嵌进去的)和方门洞(里面的墙一半是斜的,门歪在一侧,从正面看不见,只有歪着的门灯露出来),还有轴线上一道深深裂隙。紧贴轴线后部,有工作室和壁炉上方的烟道高起,略微偏斜,把立面的表情拉成斜眉耷眼。右边是由五个窗口正方形组成的,但左边的则是一个小窗口和由四个方形结合成的大窗口,虽然在面积比例上是相同的但是分割的方式却是完全不同的,用行话讲,这就叫“平衡而不对称”。

由于沿用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家帕拉第奥(A.Palladio)的建筑型式,其成为沿街立面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代表性建筑居,在一种人生思考的关怀之中,空间明晰、装饰温情,并以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方式站在路人的视野中,也是一种居住的豪迈。

文丘里在充分考虑功能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将居住者的注意力引向了一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私立场所,它模棱两可,武断而含混,当然也是隐喻式的。

住宅采用破顶,它是传统概念可以遮风挡雨的符号。主立面总体上是对称的,细部处理则是不对称的,窗孔的大小和位置是根据内部功能的需要设计的。山墙的正中央留有阴影缺口,似乎将建筑分为两半,而入口门洞上方有装饰弧线似乎有意将左右两部分连为整体,成为互相矛盾的处理手法。平面的结构体系是简单的对称,功能布局在中轴线两侧则是不对称的。中央是开敞的起居厅,左边是卧室和卫浴,右边是餐厅、厨房和后院,反映出古典对称布局与现代生活的矛盾。楼梯与壁炉,烟囱互相争夺中心则是细部处理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互相让步,烟囱微微偏向一侧,楼梯则是遇到烟囱后变狭,形成折中的方案,虽然楼梯不顺畅但楼梯加宽部分的下方可以作为休息的空间,加宽的楼梯也可以放点东西,二楼的小暗楼虽然很别扭但可以擦洗高窗。既大又小指的是入口,门洞开口很大,凹廊进深很小。既开敞又封闭指的是二层后侧,开敞的半圆落地窗与高大的女儿墙。文丘里自称是“设计了一个大尺度的小住宅”,因为大尺度在立面上有利于取得对称效果,大尺度的对称在视觉效果上会淡化不对称的细部处理。平面上的大尺度可以减少隔墙,使空间灵活、经济。

母亲住宅建成后在国际建筑界引起极大关注,山墙中央裂开的构图处理被称作“破山花”,这种处理一度成为“后现代建筑”的符号。母亲住宅是文丘里的实验性住宅,已成为经典作品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一并载入现代建筑史册。

三、结语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相关。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他们特别指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原有建筑文化不能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环境。

此外,经过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

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士则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会随时展,不应否定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现代主义把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同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是正确的,主张建筑师关心社会问题也是应该的。相反,后现代主义者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而忽视许多实际问题。

第5篇

【关键词】城市建筑;古典系;风格

城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城市的标志,同时也能反映出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建筑要想能更好的反映城市文化内涵,就应通过特色的风格来体现。古典系风格作为建筑风格的一种,其以独特的神韵和城市建筑结合在一起。古典系风格是以传统文化要素为基础的,融进的是现代设计观念,是古今结合的典范。如何将古典系风格融入城市建设中,并能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周围风格建筑物融合在一起,已经成为设计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古典风格城市建筑概念

现在城市建筑古典系风格一般采用的是新古典风格,新古典风格是以传统美学为基础的,运用现代的材质和工艺,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演绎,其不仅有典雅端庄的气质,还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古典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有一定渊源的,都是流派名称,其最早出现于欧洲建筑装饰界,其精华就是古典主义,既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新古典风格所要传达的思想就是简化的手法、现代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去追求传统样式的大概轮廓特点,其注重的是对建筑的装饰效果,简单的构造、独特的外形来增强城市文化特色。

2 古典风格城市建筑特点

中国的古典系风格主要是以中国明清时的家具及中式风格的建筑、色彩等设计造型为基础的。中国古典风格特点主要是简朴、对称、文化性强、格调高雅,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社会地位象征。就目前来看,现代城市建筑的古典风格以新古典风格为主,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当代背景下演绎的,或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当代设计。现在的新古典主义主要是在形态上对古代建筑的神似及简化进行强调,而功能则是现代建筑功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有浓重的书香气的,可以与不同的环境相适应。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居住的地方光线想好即可,毕竟现在流行的建筑风格是极简主义,并有禅的意蕴。这种浓重的书香气建筑设计,常以明快简洁线条给人耐人寻味的内敛,一改古代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等刻板的内容,古代的文化意蕴,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内涵丰富。新古典风格城市建筑在建材方面,一般采用的是出自然的木材、石材等。现代的玻璃、钢架等新型建材,也能在古典城市风格建筑中使用,同样能展示城市建筑古典风格。以古典风格为基础的城市建筑设计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设计元素的,其去除古典的华丽和优雅,与当今时下最流行国际潮流相适应,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能让现代建筑充满文化气息,同时带有一种充满古典特质的神韵。新古典风格城市建筑还可以达到移步变景效果。这种建筑风格是以中国古典园林的装饰手法为依据的,不仅能丰富人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给人想象的空间。如,设计师在现代建筑上,常运用古代窗棂、雕刻来作为城市建筑的局部装饰,用此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艺术中的永恒美感。在城市建筑设计上,也会适当的引用国代皇家色调,如黄黑红等。使用这种招牌色调能为城市建筑营造一种华丽的气氛,在此基础山再用中国字画、青花瓷、铜饰等元素进行衬托,使城市建筑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彰显现代城市建筑风韵。

3 古典风格城市建筑设计原则

古典风格城市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必须符合城市建筑设计原则。不仅要和城市建筑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与城市协调发展。地域文化特色就是设计师在进行古典风格城市建筑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建筑城市的本地的文化特色,也要尽可能的将这些文化要素融进建筑设计理念中去,毕竟古典风格建筑是在城市中进行建筑的。的布达拉宫及新疆国际大巴扎建筑等,都是古典建筑和当地特色文化的结合体。将古典风格融进城市建筑中,能使人们一看到建筑,就会想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及整体形象。不仅能提高城市形象,同时也能促进城市发展;古典风格城市建筑与城市要协调发展。建筑在在城市发展中是起标志性作用的,特别是古典风格城市建筑,其在反映当代文化的同时,也能反映折射出古代文化的影子。因此,以古典风格为基础的城市建筑在设计时,必须与城市相协调。建筑是城市的标志,同时也是城市的代表,建筑并不是独立于城市而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城市相关联的。一旦以古典风格为基础的城市建筑与城市不协调,即使是造型精美、独具特色的建筑也只能称得上艺术品,而不具备建筑功能。如果在江南水乡建筑北方大气的建筑,其就会出现不和谐、不协调的现象。要想使以古典为基础的城市建筑风格更好的融进城市建筑中,并与城市协调发展,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城市的整体建风格进行思考,在突出其古典风格的同时,也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4 古典风格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

鸟巢的设计是典型的古典系风格城市建筑,鸟巢的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建筑物,不仅能体现东方的神韵,同时也能和现代化建筑、结构浑然一体。其作为古典系风格的一种,其元素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的,这与新古典风格不谋而合。鸟巢是中国建筑史上是一个壮举,它是继国家大剧院之后,又一崭新的建筑。其不仅能将后现代主义表现得淋淋尽致,也能将形式、结构及赛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其是也别于传统的城市体育造型设计,传统的体育造型设计只是突出建筑的造型手法,而未对建筑进行人性化设计,也未能通过相应的建筑造型反映出东方的美学思想。而鸟巢不仅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也运用了古典系城市建筑风格。在设计的时候,对鸟巢、中国瓷器裂纹、棱花窗等进行了遐想,这些都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的特色,能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不仅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使城市体育建筑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鸟巢是一个简单的造型,其没有过多的细节,其形式和结构是高度统一的。就政治角度而言,其所体现的是各个方向相同性和中心对称性,这种构造与东方含蓄内向的美学是相一致的。鸟巢作为一种抽象的表达,不仅仅是符号,也能看到鸟巢与老北京文化是有一定关系的,毕竟其只有两种色调。一种是灰色,一种是红色。这两种颜色都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颜色。虽然其用现代的色彩材料表现出来,但其却吸取了传统设计元素,与北京整体的城市环境是相一致的。

鸟巢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其能容量较大,能容纳近十万人,其外形如一个容器,在高低起伏变化中,缓和了建筑体量感。鸟巢不仅具有戏剧性和震撼力,也会给人一种寺庙或是殿宇的感觉。鸟巢是由辐射式钢架构成的,室内的观光楼梯是对外部网架的延伸,其结构科学明了,设计新颖独特,而形象完美纯净,再加上外观是建筑风格,使鸟巢的结构和立面达到了完美统一的境界。鸟巢的材料是以钢为主的,其机构组建在相互支撑的情况下,形成了网状结构,如同树编制的鸟巢。就后现代主义而言,其一般会强调现代主义,而忽视地方或是民族特色。而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多元化和差异性、变异性和开放性,在设计中着重强调民族特色,其中蕴含着古典系风格。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就鸟巢来说,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其都会给人留下一种与众不同,并独具东方特色的形象。灰色如矿的钢网,再用透明的膜覆盖,在鸟巢中间形成了红色碗状看台,与故宫青灰色宫墙内树立着的辉宏宫殿有些神似,这与古典系风格不谋而合。鸟巢的典雅、简约、庄重,无一不透露着东方神韵,利用后现代主义,将古典风格系的建筑表现出来,其不仅是城市建筑的典型,作为城市标志能反映北京这个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也能与北京的古老文化和现代文化联系在一起,展示历史悠久文化的同时,也能将现代化建筑诠释出来。灰色、红色具有王室气派色彩的运用和北京的历史文化遥相呼应,钢架网状结构采用的是现代化材料,无一不说鸟巢是古典系风格的城市建筑,其设计神似传统文化,却不是照抄照搬,也不是传统文化的回归,而是从中提取元素进行创新。古典美和现代美的完美结合,将鸟巢的后现代主义和古典系风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并以独特的设计形式惟妙惟肖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是设计的一大突破,也是城市建筑的完美体现。

5 结束语

建筑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其实城市的灵魂。有建筑城市才会更加生动、形象,要想使城市更加生动、形象,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就应该在其中融入适合的建筑风格,尽量将建筑和城市的空间、文化等客观因素融合在一起。古典风格作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出元素的风格体系,能够更好的反映城市文化,同时也能和当代世界建筑文化联系在一起。因此,将古典系风格融入城市建设中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将古典风格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融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整合,才能更好的反映城市文化,诠释城市魅力。

参考文献:

[1]叶扬,韩兆华.浅析建筑设计中色彩的有效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9).

[2]景珊.从中西古典建筑风格看中西文化差异[J].华夏文化.2010.(03).

[3]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J].中华民居.2011.(06).

[4]曾妍,李娜, 高津.浅谈城市建筑色彩规划[J].中外建筑.2011.(09).

[5]刘勇,杨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6]王建锋,牛力.从审美的角度谈建筑风格[J].山西建筑.2004.(15).

[7]陈美西.西安市城市特色建筑风格的新视角[J] 陕西建筑.2011.(08).

第6篇

摘要建筑装饰艺术是连接建筑设计艺术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明确其从属于整体建筑的地位,力求与建筑整体的和谐,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其在美学价值上的完善和升华。本文以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为例,明确建筑装饰设计的地位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建筑设计 建筑装饰 审美 意境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林徽因在《平郊建筑杂录》中曾对建筑艺术带给观者的审美感受做了这样的阐释:“建筑意”中的“意”的含义,应该等同于“意境”的概念,而“意境”则是东方审美活动的核心,是高品位审美理想,离不开“情景交融”,“形神合一”,比如“喜气写兰,怒气写竹”之类。西方美学理论对这种现象也进行了相关阐释,“以享受的自我与观赏的对象交融,即自身情感与对象形式的合二为一,称为移情”。作为增加美感的建筑装饰设计,同样需要移情,使要表达的某种意义自然被领会和感悟。因此建筑装饰设计集审美和表意于一体,对于整个建筑设计而言,有着提升“意境”的作用。为了更近一步明确和重视建筑装饰设计在建筑中的地位,本文就建筑装饰设计的审美与表意功能进行逐层阐述。

一 建筑装饰设计的三个层次概述

第一层次:实用性与功能性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样,建筑装饰艺术也必然不是为美而造。建筑装饰的形制依附于自然环境而出现,并满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简而言之,建筑装饰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是其存在的基础。建筑装饰设计的守则与工艺技术,要根据建筑本体的构造与材料来确定,力求建筑装饰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完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存在美学价值。实际上,建筑装饰是一种实用艺术,正如R・阿恩海姆所说:一直酒杯是用来饮酒的,因此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还是要表现出盛与斟的有限功能来,并且这样做时还必须依照一种适合于宴会的特定方式。如果这样一种器皿超出了其有限的功能,如果它觊觎成为绘画或雕刻作品,我们就会感到为难并疑惑这是否出自糟糕的审美趣味。

建筑如同酒杯,在满足了功能与构造需要的前提下,适度的装饰设计才有价值。例如,我国的北方民居建筑一般多用砖瓦黄土作为建筑材料,西北地区是窑洞,东北地区是土坯房,而在南方,民居除了采用青瓦覆顶,由于气候湿润,植被茂盛,以砖砌墙外,大量的建筑材料都是木材,所以说,自然环境的特征决定着建筑的形制,作为建筑细部设计中的建筑装饰同样如此。

第二层次:审美作用

正如第一层次所说,当建筑装饰依托于自然环境产生后,美学价值便在其功能性与实用性完备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从这一层面来讲,建筑装饰或寓于结构之中,或以一种附加的形式出现,追求美学与力学的和谐统一,带给建筑整体视觉上的逻辑性,可以改变人们对建筑的感受,从而表达建筑的灵魂。例如在我国古代建筑绘画中,常常看到院墙建筑的大门上方有一个突出的屋顶,这个屋顶起初是用来遮日挡雨,就是我们所说的“门头”。随着建筑文化的发展,门头上开始出现吻兽等装饰物,甚至后来渐渐失去遮日挡雨的功能,而成为一种单纯的建筑装饰,这也是门头的体积越来越小的原因。此后,屋檐下的装饰越来越复杂,但始终保持对称协调,优雅而不繁冗。这都体现了人们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从追求实用性和功能性,转向重视建筑装饰的审美作用。

同样,在西方,建筑师们为了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而建造的威尼斯总督府也是如此,它起初头重脚轻的建筑形态十分不协调,但是建筑师利用巧妙的建筑装饰设计,把其厚重的体量感用红白大理石的西方格子削弱掉,从而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十分轻巧,被誉为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之一。由此,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艺术加工经验,渐渐成为建筑装饰的规范,例如我国古代的《营造法式》中,就将建筑装饰的斗拱形制在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总结。当然,这些法则并不是不可修改的,而是需要随着不同环境、建筑形制和规模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层次:表意作用

建筑装饰虽然依托于建筑本体,并有其实用性与功能性,但是不同建筑师选择的不同装饰工艺和装饰材料,却影响着建筑本体的艺术氛围和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建筑师本体感受并影响着观赏者。我们常常称之为“意境”。就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而言,其意境之美无处不在。园林的表现手段不仅仅来自于建筑,更依赖于山、水、花木、石窗等建筑细部的装饰,在三维的立体空间内,强调整体的和谐之美,把中国古代“天人之际,合二为一”宇宙观最为直接地表现在人们面前,使得观赏者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到和谐之美。又如利用建筑装饰设计来表现民族文化的华盛顿国会大厦的柱式,本杰明・亨利・拉特罗伯抛弃了传统的莨菪叶饰纹样,代之以美国本土的植物纹样,如玉米和烟草。这都是文化植于建筑中的典型例子。

二 建筑装饰设计与建筑本体的关系

从建筑装饰与建筑本体的关系,可以把建筑装饰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建筑本身的结构、构造等进行修饰与艺术加工的建筑本体中的装饰;一种是附加于建筑本体之外,已经脱离建筑本体而存在,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的建筑本体之外的装饰。

1 建筑本体中的装饰设计

建筑本体中的装饰设计自身也分为两种情况:装饰结构化与结构装饰化。装饰结构化,顾名思义,就是将装饰寓于结构之中,作为建筑结构构思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从而使得建筑形制具有象征之美。黑格尔也称其为象征建筑,文丘里称其为表现建筑。意指这种建筑装饰设计寓于建筑本体之中,又高于建筑本体本身的象征意义,而成为建筑空间与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的主宰者。从这个层面,可以把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设计的失语看做建筑构图的一个部分。结构装饰化是对结构本身进行的修饰和润色,寓装饰于结构,展现内在的美感,实质上是赋予结构装饰性。材料本身所富有的属性,包括质感和肌理独具装饰性,或者对建筑部件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进行装饰,都属于结构装饰化这种情况。

2 建筑本体之外的装饰设计

前文已经提到,在审美价值上,第二种装饰设计是趋向独立的。它同样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建造的装饰,为了装饰而装饰,为了艺术而艺术,完全与建筑装饰本身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无关。文丘里建筑理论中为了表意而夸张使用的符号、标语等文字,实际上都属于这类建造的装饰。另一种是附加的艺术,主要包括纹样与文字,例如中国古典建筑的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都是这类附加艺术。

3 二者的关系

一般来讲,建筑本体之外的装饰设计都是经过建筑本体中的装饰设计过程演变而来的,在演变过程中前者渐渐取代后者而独立成为审美客体,这无疑体现了审美的滞后性。二者比较来说,前者可以脱离建筑本体独立存在,后者反之,前者容易受到社会文化、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趋于变化,甚至在强调移情与意境的情况下,其所表达的意义也会发生改变,后者反之。

三 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设计关于审美与表意的阐述

现代主义建筑受“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思想影响,而造成建筑装饰设计“意义的模糊”,即意义的缺失,建筑装饰的表意功能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形成一种重审美而轻表意的倾向。在建筑装饰设计泛滥的19世纪末的西方,折中主义建筑中,虚假的巴洛克、文艺复兴和哥特式建筑的装饰设计已成为社会名利的工具,资产者用于炫耀浮夸,无产者用于掩盖颜面。很多建筑师认为,这是建筑装饰设计观念的颓废表现。这种现象与现代之前的建筑装饰观念产生了颠覆性的反差。弗兰西斯・科达科的论述阐明了其中原因:装饰的概念与程序相关,现代的形式语言赋予了现代建筑新的程序感。传统价值观认为,只有诚实、正直的事物才是有用。而现代的价值观却颠倒过来了,只有有用的的事物才是诚实、正直的。这种翻转的观念,导致了现代建筑对装饰价值的怀疑。

对于现代文化与设计而言,装饰要传达和揭示“事物”内在品质的作用不再有其必然性。因为“事物”仅仅是一种物质化的产品,装饰的价值完全是由技术来衡量的,而技术作为一种体系趋向于掩藏起内在的品质。装饰的重要性只有在“事物”不仅仅被视为一种工具或者产品时才会存在。然而物质缩减为工具,正是现代技术作为人类“手的延伸”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按照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或者经济理性的价值观念来说,装饰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现代主义建筑摒弃了装饰而转向功能的追求,放弃了意义而转向空间的追逐。例如:坚持至上主义的扎哈・哈迪德的诸多作品坚持对纯感觉的表达,不去追求真正的社会标准,也不探求思想意识,而是通过赋予绘画以外的表达形式,创造出新的形式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她设计的香港山峰俱乐部就是一部三维的至上主义作品,恰恰完成了马列维奇希望将形式逻辑推广至建筑艺术等三维领域的愿望。

但是由于建筑师拒绝让作品与使用者和群众进行交流,导致了交流的障碍,使现代主义建筑陷入一种意义模糊的境地。这正是现代主义建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无视社会文化标识的需要,忽视了建筑应该表达人的社会地位、历史传统、社交方式、宗教信仰等等。现代主义建筑对人文关怀的忽略导致了厌倦感,从而使得很多建筑师开始承认传统建筑的表意功能的作用。意义模糊带来的诸多问题最终导致了一场诸多领域的文化变革,重视意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应运而生。

四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关于审美与表意的阐述

文丘里认为传统建筑并不像现代建筑重形式轻表意,而是具有象征的传统和交流的功能,它与绘画和文学一样,通过特有的符号表达自己的意义。而建筑装饰理所当然应该为建筑结构服务,装饰物的本质上就是一种依附的艺术形式,构建装饰物就是使它自治,就是产生一个自足的审美客体,任何有关建筑将其主要任务视为创造一个自足的审美客体的想法,都将产生结构性装饰物。为此,文丘里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中,把自己的费城协会大楼与现代主义建筑师鲁道夫的纽黑文克劳福公寓作比较后,宣称自己的建筑是“意义”建筑,鲁道夫的是一座表现建筑。同时他认为,建筑是装饰符号的庇护所,装饰包含某种信息,能传递意义,具有文本属性,而文本建筑是反空间的,它是含有支配空间的信息的建筑。信息作为建筑和风景中的一个要素,支配了空间,让意义战胜缺乏意义的东西。

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中指出:“后现代的一半是现代,一半是别的什么(意指传统建筑)其特色是企图把建筑艺术表达得既能与大众做‘建筑语言’的交流,也能满足人数不多的内行人的口味。”这里文丘里强调的“意义”和詹克斯指出的“建筑语言的交流”,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对表意非常重视,这与现代艺术的为艺术而艺术带来的“意义模糊”相反,后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对意义表达的呼唤,摆脱了现代主义建筑意义模糊的困境。

然而,后现代主义在追求表意的过程中,却过分夸大了符号、标语等文字的意义。文丘里曾这样论述过:“现代建筑师放弃了把绘画、雕塑和平面造型与建筑相结合的象征主义传统。醒目的埃及门楼上精美的象形文字、罗马楣梁上的原始铭文、圣阿布莱厄纳的镶嵌画、乔托教堂里无处不在的雕花、围绕哥特式入口的被祀奉的天使们、甚至威尼斯别墅里梦幻般的壁画,都包含了比装饰建筑空间更多的信息。”商业社会里,这些被夸大的符号和标语更能引来人们的关注,从而更加助长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偏向用这些符号与标语来直接代替人的主观体验的趋向,渐渐使得这些代表着建筑意义的符号和标语名不副实,脱离了建筑本体而存在,失去了建筑装饰本身的实用功能,导致了建筑的形式主义的泛滥。

参考文献:

[1] 陈瑞林:《20世纪装饰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年。

[2] 杭间、张夫也、孙建君主编:《装饰的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

[3] 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4] 刘育东:《建筑的涵义》,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5]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建筑 风格 古典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现在市场上的建筑大约有三类:现代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俗称欧式或欧陆风格)和申式风格。从专业角度讲,建筑师应该多做些现代风格的建筑,或是高申国精神的现代建筑,而后现代主义风格不同的理论家有不同分类方式。以罗伯特.斯坦恩的理论演变出以下这几类建筑风格,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这个风格也有人称为“符号性古典主义”。 潜伏的古典主义:它采用传统质 风格为动机,实际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之间,并且完全不准备拿传统和古典开玩笑,没有任何冷嘲热讽的动机。原教旨古典主义:它主要强调建筑设计必须从研究古典风格的、工业化以前的城市规划入手,现代建筑家的首要任务是把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城市规划重新结合为一体。规范的古典主义:顾名思义这是主张建筑设计应在各个方面吸收传统精华的复古派。现代传统主义:这种风格其实与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更加讲究细节的装饰效果,因而更加丰富、奢华、艳俗。当然还有好多其它建筑风格及流派包括: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功能主义建筑、古典复兴建筑、古罗马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罗曼建筑、洛可可风格、文艺复兴建筑、有机建筑、折衷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指一种简约、没有装饰的建筑风格。虽然这种风格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并有很多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及其作品有大量的推广,但是很少有现代建筑是建于20世纪上半叶。直到二战后,最终是透过成为各种机构和公司的建筑,才成了居主导地位的建筑风格。在西方强势文化影响的大背景下,符号性明显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似乎更受广大购房者青睐。但在整个建筑领域,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多元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却是绝对的主流。因此在居佳建筑领域,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变成主流,应该是一个毫无疑问的趋势。就是在当下,现代主义风格的居任建筑也占了一半以上的量。理论上讲, 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更能与当代的居住功能、建筑材料、主流的社会审美相匹配。但在浮躁的行业风气的影响下,大多数设计师更愿意选择成熟、安全的古典样式去模仿,而不太情愿潜心设计原创性更强的一些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由于缺乏创新, 这就造成目前市面上优秀的现代风格住宅匮乏, 客观上助长了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中国近十几年的卷土重来,但历史的趋势是不可阻档的,相信这阵风很快会弱下去的。

新古典主义建筑: 其实就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简化或局部使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浅色为,装饰味比较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目前国内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的灯具则将古典的繁杂雕饰经过简化,并与现代的材质相结合,呈现出古典而简约的新风貌,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品位。几十年来,新古典主义建筑传承了很多经典的比例和构图关系。但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基于功能第一的原由,建筑的体型和虚实关系, 与正统的古典主义有较大的差别,尤真是多高层住宅。面对新的功能、形体、材料,当代设计师除了在大量研习经典古典主义作目的构图和审美标准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创新和发展。这种创新在构图和审美上应与经典古典主义沿袭一套标准相同脉络,应是在满足当代生活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态。基于中国当代社会如此巨量的建筑实践,在若干年的沉淀后,中国建筑在新古典主义这一风格的建筑发展上应该会有所贡献。新古典主义派的设计特征:讲究风格,在造型设计时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用现代材料和加工技术追求传统样式的大的轮廓特点。对历史样式用简化的手法。注重装饰效果,用室内陈设艺术品。来增强历史文脉特色,往往会去照搬古代设施、家具及陈设艺术品来烘托室内环境气氛。白色、金色、黄色、暗红色是欧式风格中常见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颜色看起来明亮。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在当代居住建筑的体现也是多少年来几代建筑师挥之不去的情结。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情方面的认同和共识,属于文化范畴。传统系指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总体决定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每年都有一些中国传统风格的居住建筑出现,期间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作晶。但由于中国传统的居住建筑层数都较低,因此在多低层住宅产品中产生了一些优秀的案例,但在高层住宅上却鲜有成功案例。同时,随着土地的集约化使用,高层住宅将是今后建筑量最大的产晶。所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当代住宅建筑中路:慢慢其修远兮。即使在多低层建筑中,因为时代背景导致当今的生活方式、建筑材料、技术与传统的完全不同,完全地复制古建筑也已行不通。基于以上种种,在中式建筑中,成功的案例往往是各种冠以新中式建筑风格之名的产昂,不管这些作品是否成功,它们所代表的方向是正确的,是广大设计师不懈努力方向。

建筑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该既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讲究人情味并使用非传统的色彩,以期创造一种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将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元素兼容并蓄,既对立又统一。设计手法因此也可以达到多元化,灵活多变,利用多种不同的材质组合空间,光亮的,暗淡的,华丽的,古朴的,平滑的,粗糙的相互穿插对比,形成有力量但不用生硬,有活力但不太稚嫩的风格。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运用了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在作品中,强调了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装饰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装饰意识和手法有了新的拓展,光、影和建筑构件构成的通透空间,成了大装饰的重要手段。后现代设计运动的装饰性为多种风格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使不同的风貌并存,以这种共享关系贴近居住者的意义和习惯。主张新旧融合、兼容并蓄的折衷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历史风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现代主义运动摒弃的广阔的历史建筑中,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古典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简化、变形、解构,综合等方法,运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结构构造方法来创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强化设计手段的含糊性和戏谑性。后现代主义设计师运用分裂与解析的手法,打破和分解了既存的形式、意向格局和模式,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将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理性的特征反叛为一种在设计细节中采用的调侃手段,以强调非理性因素来达到一种设计中的轻松和宽容。

结语: 建筑体现了一种文化,它的根立足于其生长的沃土。建筑现代化要突出时代特征建筑要突出时代特征,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学习优秀建筑艺术。

参考文献

[1]梁展翔.建筑[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58.

第8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风格;创新;方向

一、影响中国室内设计的主要风格演变

1.现代主义室内设计

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初,由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开始。在这个时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科技和新型的材料设备不断创新和完善,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视功能性和理性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就成为了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潮流。

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情况之下,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引导和激发人们进行自由设计创造,抵制抄袭模仿,墨守陈规;它提倡各门艺术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建筑设计和工艺美术向当时已经兴起的抽象派绘画和雕塑艺术学习等等,使得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在此理论基础上得以快速发展。

如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的作品,他提出了“少则多”的设计原则。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主张“少则多”,达到甚至可以违反功能要求的地步,从而把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基础变成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另外,他一向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应该是非政治化、以建筑为中心的空间效果。

如芬兰现代设计的奠基人阿尔瓦·阿图,他所提出的有机功能主义的原则,把现代主义单调面貌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正,而他的作品,奠立了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形式,对世界影响很大。

从上面两个设计大师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室内设计注重功能与生产的结合,反对虚假的装饰,反对繁琐的装饰,灵活的运用空间来自由布置。从而以简洁、大方的设计思想为主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发展起来。它以功能性为主的理性精神,解决了大量普通民众的居住问题,从而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服务于大众的本质特征,使它更具社会价值。

2.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把眼光投向被现代主义运动摒弃的广阔的历史建筑中,它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古典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简化、变形、解构,综合等方法,运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结构构造方法来进行创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如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菲利普·约翰逊水公园充分展示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所带来的设计潮流。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更加注重美和形式在感官上的体现,关注人们的情感需要,重新发掘出被现代主义所摒弃的东西。但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直接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也正是由于这样,后现代主义建筑装饰的经典性、严肃性被大大的降低。

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不同的派别和风潮也是层出不穷,虽然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表现了完全的批判和否定,但由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重视装饰也是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基于形式上的改变。因此,后现代主义在发展性和可持续性中也会慢慢的在历史大潮中衰退。世界发展到现在,虽然没有一种新型的设计风格思潮作为理论基础和引导思想,但不同历史时期风格特征又以一种新的形式重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应用最广泛的则是将不同装饰设计风格特征混搭、堆砌应用的折衷主义设计风格发展开来。

二、当代中国室内设计中设计风格现状

1、折衷主义设计风格的发展

它作为一种中间思想,虽然对不同的思想即表示认同,又接受不同思想的某些观点,折衷进行选择,但对于历史潮流的再次搭配与利用,将不同的特点在美学的角度下进行创造和模仿,这也正迎合了社会的潮流和人们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同时,折衷主义风格也是现代主义风格出现之前对历史风格思潮的总结与发扬。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折衷主义风格的形成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同时也是在传承和发展过去的室内设计风格特征,它正是把过去各种室内设计风格的装饰特征利用折衷选择的方法,互相搭配在一起,形成新鲜的具有一定形式美感并含有不同地域文化风貌的室内装饰特征,在人们不断提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情况下所接受和认可。于是形成了现在的折衷主义设计风格。

2、当代中国室内设计中设计风格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由于受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外设计思潮大量涌入的影响,国内的设计思维已经并不再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而是融入世界设计大潮之中,国外的设计者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材料,包括很多的设计经验。使得我国室内设计进入了飞速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很多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相继涌现出来:如具有浓郁的欧洲宫廷感的装饰的上海兴荣豪廷大酒店;以西班牙风情为主题的豪华旅游度假酒店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等等。

中国的室内设计在受到外国思潮的影响下,做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使得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不难看出,这些作品大多采用混搭和堆砌国外设计风格的方式来进行的,而它也正是源于中国在大环境之下室内设计风格的种类繁多,影响之广所造成的。因此,很多室内设计在运用各种室内设计风格的特点之余,将不同的风格混搭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室内设计风格模式,在全国蔓延开来。而它的这种方式,使得很多当今设计师们以拷贝的方式照抄照搬过去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形成了现今不可逃避的风气快速在行业中蔓延开来。

室内设计风格的发展主要是在现代建筑条件之下,创造完善合理的建筑室内环境,从而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这门学科包罗了人们的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内容,反映了人们相互交往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充分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也是必须以人为主题确立设计依据,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寻找和它们相适应的环境形态结构。室内设计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过程,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而当今的这种设计方式,势必会造成设计思想上的混乱,也会产生对人们相反的效果和感受。

当代中国的室内设计多数是“金钱至上”,没有对不同的人群去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将舒适性和实用性完全替换成了繁琐的奢华和现代简约的混合体,只是一味的在对不同时期的设计风格进行再加工或者再改造,而最终的效果和使用性则和现实比较起来则是大相径庭。很多设计师并没有把室内设计风格的真正含义所领会和理解,从而在应用中因为工期时间的关系,照抄的风气就完全体现出来。

如果说我们的设计对国外思潮和设计风格的应用不到位是源自我们对这些国家的文化不了解,那我们对应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作品的模式还是停留在过去,没有收到我国人们的亲睐。当然值得庆幸的是,今天中国也不断涌现出一些中西文化兼通的设计师,他们没有放弃对自身文化的新尝试、全新的设计,他们在为中国设计寻找新的方向,对中华文化进行新的创新和尝试,做出符合中国人所需要的设计风格。

三、综述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当今中国室内设计中设计风格的现状并不平稳,也并不融洽,但是,学习是必然,全新的种子也将会成长壮大。

当今社会在永不停歇的进步着,我们的设计师们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中成长、发展,新的适合中国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来临。而它,也将会在世界设计风格的历史潮流中留下璀璨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09

[2]文健, 《建筑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

[3]辛艺峰,《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6

[4]郭承波,《中外室内设计简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3

第9篇

关键词:现象学;筑思潮;居住

一、简述现象学中“场所”概念

现象学即关于现象的科学,探讨西方哲学中个别与普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目的是改变西方哲学的方法,即割裂现象与本质、客体与主体的思维方式。创始人胡塞尔强调在现象中直接把握本质,主张“让事物回归事物本身”。除了著名的悬置概念与意向性概念,“视域”概念对海德格尔以及后来的建筑提供更为直接的思想基础,它意味着一种原本的可能性,每个经验都有它自己的视域范围,比如建筑师在设计住居时应考虑周围的视域并顺应其风格进行创作。

如果说胡塞尔在先验现象学与发生现象学阶段对建筑的影响较为微弱,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为建筑提供主要思想来源。他在《筑・居・思》中阐释栖居与筑造、存在的关系。人依凭筑造栖居于世界,这也是人存在与大地的方式,将筑造与存在相联系。建筑不仅是人存在于世界的手段,建筑本身就是栖居,人居住即习惯于在大地上,某一环境中习惯的生存。将“天、地、神、人”同一于一体,所以运用于实际建筑中我们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否符合他所说的四重整体性。为之后的建筑理论家舒尔茨的“场所精神”提供重要思想来源。

挪威哲学家诺伯格・舒尔茨继承并发展了海德格尔关于建筑与四重整体的关系,提出“场所(place)精神”概念。通过对于身体、知觉、感触的关注,舒尔茨认为建筑应该关心人的心灵感受,而非仅仅注重客体自身忽略人的需要。他认为存在空间是生活空间的建筑化,建筑是存在空间的具体化形式。人居住与建筑物中,获得安稳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即心理上对建筑物或场所精神的认同感与方向感。

此外,斯蒂文・霍尔的建筑现象学也在70年代风靡纽约,他比舒尔茨更注重知觉的力量,认为建筑与其所存在的特定场所经验交织在一起,并影响到阿尔瓦・阿尔托、路易・康、贝聿铭等建筑家。

二、简述西方现当代建筑流派

现代主义建筑在20世纪20年代伴随现代主义思潮、艺术、文学逐渐兴盛。20年代―50年代的建筑注重功能使用,以包豪斯为代表。工业化所带来的机器美学崇拜、左派与保守派意识形态的斗争、俄国构成主义为包豪斯提供坚实的政治后盾、荷兰风格派绘画中所体现出的几何化、理性思维成为建筑师追求的目标。现代主义建筑具有六面体、材料无装饰、室内墙体的减少、功能性等特性,柯布西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格罗皮乌斯为德绍时期包豪斯设计的校舍都是其代表。功能主义建筑的随着格罗皮乌斯退出包豪斯学院告一段落,密斯接手包豪斯设计学院,整改政治风气控制艺术设计的局面,追求艺术的纯粹性,形成另一条道路―国际主义风格。二战后,密斯在美国的极少主义影响广泛,他的名言less is more和“玻璃盒子”观念受经济快速发展的美国社会推崇,代表现代化、大企业、大政府和权力。战后美国所需要的不再是质朴实用甚至粗野风格的柯布西耶式建筑,而是典雅的、追求细节与形式美感的风格,如密斯设计的“范斯沃斯别墅”与1952年SOM设计所设计的立华大厦。

现代主义发展到1940年代,自身的弊端不断暴露,建筑乌托邦理念的初衷无法达到。后现代主义建筑反对过分的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抵制刻板的几何外形,更加注重建筑的地域性与文化性,要体现为多元化风格,在同一所建筑中可以看到古典与现代及后现代的糅合,看到建筑物对自然的利用与顺应,看到建筑师对人的心灵感受的关注。代建筑家如阿尔托・阿尔瓦、赖特、贝聿铭。

三、案例:建筑中的场所精神

在西方,自然总是被放在与文化对立的位置上来看待,因此建筑史也可被看作人类与自然进行斗争的发展史。但在20世纪下半夜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中,建筑与自然尽力达到和谐共生的关系。

弗兰克・劳德埃・赖特所作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大胆的将其与自然结合,把自然的本性凸显在建筑中,为人服务,进而发展成为有机建筑学原理,成为新地域主义建筑的代表,在意元素间的融合与延续性。他的有机建筑观点比较明确的体现在芝加哥的“罗比住宅”、匹兹堡的“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建筑群”中。流水别墅追求形式的自由,把自然环境尤其是“流水”考虑在内,将别墅建于瀑布之上更有独创性与共生性,这正是“场所”意义所体现的建筑与环境的“天人合一”。西塔里埃森的环境适合游牧民族的生存石块、红木与帆布的组合形成粗犷特性,赖特被沙漠的美、干净的空气以及山脉的几何轮廓所大宋,他挑选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石块,墙面显现沙子涂抹的痕迹,使用巨大的天然红木框架,帆布营造出光线交错的室内,整个建筑群与山川交相辉映,从而形成与幽静的“流水别墅”不同风格的建筑。

贝聿铭作为跨越现代与当代建筑风格的大师,其作品无法被归为一个流派或者固定的模式,他自己对于标签化的判断不屑一顾,建筑中他并不过分强调建筑的风格问题,而在意建筑的严肃性与社会性。在卢浮宫广场所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是典型的“密斯”风格,将玻璃与钢材以及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形式挪用M行古代与现代的组合,使得以古典艺术闻名的卢浮宫具有现代化韵味。但是在“文脉主义”一派中,贝聿铭于1982年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是重要代表。虽然贝聿铭是坚定的现代主义者,却并未因此而局限于现代主义风格。香山饭店兼容了现代建筑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比如白色的墙壁和窗子周边仿木装饰借鉴徽派建筑风格,墙壁下部的窗子显而易见的借鉴苏州园林,使得空间开阔并且借助自然形成艺术趣味,这在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中称为“借景”,体现出贝聿铭对中国古代设计样式的继承与遵循。香山饭店已然成为展现中国精神的元素之一,它在设计时所考虑的环境、文化、政治性元素都是“场所精神”的再现。他所参与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同样是中国传统与后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建筑结构体现出几何形样式,利用当地的园林、山石、树木以及人们对于园林文化的理解,加之后现代流行玻璃、钢架作为天顶框架,在外形上保持中国特色,细节处体现前卫与流行,这同样是符合地域与文脉的场所精神。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