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57:18
导语: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作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课前的积极引导
课前学生的充分准备,为课程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除了传统的预习作业、课本预习,图书馆书籍的翻阅外,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能力,即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称为“人类通用智力工具”,信息素养已成为了同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的生存能力之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纳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的提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作为新世纪主人的青少年,若缺乏信息意识、没有信息素养,就会成为信息社会的功能性文盲,被信息社会所淘汰。面对鱼龙混杂、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如何选择有效的信息更好地为自己服务,这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课上有效引导
离开教师的引导和调控,课堂将会变得盲目,离题万里,课堂的有序就变成了无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使课堂活跃而有效。教师有效引导的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借助多媒体视频进行引导。由于多媒体具有数字化、大容量、超文本、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特点,从而使其在课堂教学资源整合方面具有其他媒体(如小黑板、模型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并以学生容易接受、吸收、消化的形式(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呈现,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但要注意不要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以其能否为课程服务来进行取舍,避免“拿来主义”和“滥用主义”。
第二,借助图片进行引导,通过简单明晰的图片学习新的课程,增强学生的记忆性。
第三,借助模拟活动,小品等创设情境引入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设置一般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学生特点,可用资源和空间、时间等因素,为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所设计的问题和情境要相符合,并具有实践性,真实性,实效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课后时间更好的了解课程的内容,主动的利用教材资源开发潜质,完成自我学习的任务
第四,信息材料分析引入学习,提升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直接语言叙述、歌曲引入、问题巧设等引入方式来学习新的知识。
第五,引导合作探究活动。所谓的合作探究,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首先,找准探究的对象,准确把握探究内容与本框题知识或本课的关系。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只有在准确把握综合探究与课程标准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在开放的探究活动中遵循课程标准提供的基本价值标准,在课程标准预设的轨道上,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而不是进入漫无边际的发散,扩张的误区,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例如,经济生活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了货币本质后,探究学习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学习了就业形势及政策后,探究学习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分析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其次,教师积极的指导学生探究活动,组织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时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探究素质的提高。教师何时介入探究活动呢?如果介入过早,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了束缚;如果介入得过晚,使学生的活动处于无序无效的状态。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方面是什么?要把与社会联系密切的,能解决重点难点的方面探究到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积极就业?通过探究,使学生更加理性地分析就业的形势,以此为压力和动力,通过奋斗,积极就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创造性的教学并不在于直接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一切知识都会成为令人生厌的无病,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欲望和要求,教学也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真正的实效。”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而且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创造动机和创造思维,并提供创造的可能目标和突破口,进而促进学生投身于创造性活动之中。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问题意识的增强和提高需要培养和激发。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处在潜在而缺乏动态表现的状态。大多数学生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了关键。这个激发的过程不单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揭示问题――产生新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传统的观念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定位为书本知识的传播,课堂教学的组织。这就必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要求教学从重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转变。教师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正如古人所言“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很注意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生保持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努力培育适宜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创造思维的激活者,而不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开拓的、有适应性的、自觉的、思维活跃的自我尊重的个体。”只有当我们把学生当作能动、独立自主的人来看待,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鼓励他们发挥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坚持通过实现四个转变(即教学要求由“带着问题学”向“学出问题转变”,教学目标由“教师定向”向“学生定向”转变,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解”向“自我体悟”转变,组织教学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把握教学中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察觉问题。这是让学生自读书并促其发现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发现是创造之源。新版的高中政治教材行文通俗,逻辑合理,并设有大量的活生生的材料,可读性很强。笔者从不放过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课题下编者精心编写的独具匠心的“导言”,使其明确兴趣化、问题化的学习目标,激发其求解“导言”中“设问”的兴趣、欲望,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阅读正文,使其了解其基本概念和一些浅层的问题;阅读小字内容和插图,促其捕捉、分析、处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思考材料说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更促使学生善思考、肯动脑,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探索动力的效果。
其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一般来说,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借助于课本中的材料和插图,经过思考都会产生不同层次的问题,只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提出或不敢提出问题。这种学习的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不仅需要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导问。“导问”,即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源于自己的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表明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外部,因此,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要优越于教师。实践证明:教学中,尝试“教师导教师问教师导学生答;教师导学生问――教师导学生答;教师指导学生互导互答”等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展开,问题得以显露,学生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也无形中得到提升。但必须面向全体,要像爱护幼苗那样去呵护学生的提问,哪怕学生的问题很幼稚,甚至是“奇谈怪论”,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萌发“创新”。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德育功能;弱化;原因
下面我将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德育功能弱化的具体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发展阶段。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序性。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对广大高中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形成不良的社会示范效应,也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德育功能的效果。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缺陷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高中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道德修养是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实现的。因此,教材内容是否科学合理,能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认可书本知识并自觉实践,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但经过七年的教学实践和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有些内容过于理论化,例如,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的第三、四单元和必修4《哲学生活》的第一单元尤为明显,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很难理解教材中的观念;有些内容超越了学生思维能力阶段,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教材中的某些事例已经过时,有些论断也失去了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不重视制约了德育功能的发挥
一些学校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副课。在师资力量、课时安排等方面都把思想政治课放在次要的位置。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本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学校出于安全、为语数外科目让路等各方面因素,对此并不理解,更不支持,认为思想政治课只要在教室里上课,讲解知识点就可以了,外出社会实践完全没有必要,反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思想政治课只能局限在课堂中,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
另外,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轻视也往往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上的失落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机制单一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应试观,极大地改变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与方向。在很多学生眼中,思想政治课只是自己叩开大学殿堂的一块敲门砖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学习价值。③德育本来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的、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但思想政治课却有意识地把它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立起来,高分成为学生心目中最耀眼的光环。
五、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因素
1.思想政治课教师重视知识传授,轻道德教育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向学生传授及社会科学常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价值观转化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重要职责。但事实上,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只关心学生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与己无关。
2.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化,说教味过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选择不仅受制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主体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批判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集中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强制灌输的方式,很少通过与学生发生真实的价值交流来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思想观念,不能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疑惑解答。这种无视学生自愿的“不道德的道德教育”④方法,不仅让学生反感,而且不被信服。
基于以上原因分析,我们也很清楚地明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德育功能为什么会弱化,这绝对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学校、社会等众多因素导致的结果。要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还需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尽可能在高中阶段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条路任重道远。作为一名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普通教师,我也要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己课堂的德育功能。
注释:
①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82).
②吴少荣,丽湛,贺军.高中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8-19.
③田建国.树立以人为本德育新理念[J].理论与学习,2004(07).
④杨孝如.道德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伦理回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2).
参考文献:
[1]谢树平.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人生观
受传统思想政治课的影响,我们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也都以说教式、训话式为主,没有建立健康合理的课堂生态环境,忽略了学生们的感受,而使得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而无法深入人心,无法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因而,我们必须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生态教学法,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
了解生态教学法
生态教学法是运用生态环境的特征来实施教学,将教学看做是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对精神、情感、交流的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可持续化发展。
生态教学法注重整体效果。生态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将学生、教师、课本、课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学生是主体,在生态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教师是主导,在生态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课本是基础,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基础之上,而又不能完全停留在课本之中;课堂效果就是整个生态教学法的循环,使所有成员都可以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整体效果。同时生态教学法也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角度,融合其他的知识与学科,使思想政治课能体现真正的价值。
生态教学法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教学法是一种健康、稳定、持续的教学方法,其中的可持续发展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教学法的重要支撑,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自学能力;更能很好的为学生与老师营造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构建更为健全、健康的人格与个性。
生态教学法注重长久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单单是高考中的一门功课,它更是一门修心课,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哲学知识;学到伦理知识;学到科学知识;并能够从繁复复杂的环境中得到一定的规律,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更清楚的看清世界与所遇到的事情,从而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建立生态化
构建充实的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很多,范围也很广,如果一味的照本宣科,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因而,我们应该让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有规律,更有层次、更有动感,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生态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中提倡“动”字,让所有的知识都活起来,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念,民主平等地进行学习。将课本中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社会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与职业道德、法律观念与职业法规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更早的融入社会。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生态教学法提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同样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就如欧洲教育家第斯多指出的:发展或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授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反复的使用而获得。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态教学法倡导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学而有思,思而后疑,疑有所问,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
营造生态的教学气氛。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气氛一直都很尴尬,不是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就是纯粹的训话式,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得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而,我们必须引入生态教学法,建立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
生态的教学气氛是和谐、稳定、健康的,同时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和谐的生态师生关系。运用好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互相协作,加强生态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及能力,甚至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教学的社会化发展。
深入人心的教学效果。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考的一部分,因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应试教育,家长和学校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越来排斥学校思想政治课,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深入人心。
但在我看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单的课程教学,而是一种心灵的塑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而,我们的教学效果不能只能留在课本中与考试中,而是要运用在社会上;运用在人际交往与处事态度上,因而,更需要深入人心,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巩固生态教学法的效果
生态教学法的效果不是单单体现在考试中,因而巩固生态教学法的方法也要多样化、生态化。
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水平。
小结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呈现方式的设计上,都需要由生态教学法来融合、来充实,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坚持以和谐、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以生态世界观为指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开发的教学环境,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巩固教学效果,这样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莉玲.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的策略分析[J].
关键词:高考制度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在《雍也》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乐学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指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缺少了兴趣,学习必定会成为一个被动和乏味的过程。
一、新高考时代迎来新机遇
(一)学生自由选择科目打破文理界限新高考时代,学生将不再进行文理分科。众所周知,在此之前,理科生升入高二年级后,要开始分文理科,这些理科生由于高考不用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便不用再认真学习。这必然也将一部分喜欢思想政治的学生“拒之门外”。新高考时代的来临,将打破这一界限,考生不再文理分科,可以自己选择科目进行考试。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在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对象上注入了一些生机。高一的学生是从注重育人、生动形象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直接过渡到注重知识积累、抽象难懂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这其中学生适应程度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副科,因此,他们自己并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高考制度改革后,若教师们从高一年级便开始注重思想政治课的教导,改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这将为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培养迎来新的机遇。
(二)学科压力消失,兴趣是天然动力家长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在今后的择校以及就业方面都没有明显优势。我们以考试为本位的教育制度可以说是科举考试的“加强版”,它很少启发学生的知识审美之心,一切都围绕分数与考试转,它的最大祸害就是扼杀了对知识由衷的兴趣。来自家长的压力,学校的压力,把知识兴趣扼杀了。而德育的缺乏,形成了类似马铃薯退化的现象,便成为了老师口中的“一代不如一代”。认为“学习高中政治课没有用”的学生是越来越功利了,还是越来越理智了?社会在进步,学生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这未必不利于我们开展教学。学科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而思想政治对学生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影响将持续很久。这就是思想政治的秘密武器,也将成为思想政治课俘获学生芳心的一大机遇。
(三)教师提升专业知识显魅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许多学校和教师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的掌握知识上去了,也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这几乎成为了老师们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当然,学校里完全不背诵也是不行的,但它不应该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有一部分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参抄到教案上,应付了事,现在的教学设计往往变成了复制粘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疑问时,老师们并不能为其解答,没有专业知识为依托的思想政治老师自然不能使学生信服。师生相处融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程度。因而,在非功利考试的大环境下,老师们应该主动迎接挑战,以学生为本,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自己爱上这门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高考制度的改革,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新高考时代带来新挑战
(一)考试科目变化为高考选科带来更多选择高考应该是大部分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因为它是当下最公平,也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考试,它的每次改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2014年9月4日,国务院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考试,而是改成“3+X”模式,即由必须参加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分数再加上由考生自主选择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三科各科分数共同构成高考的总成绩。也就是说,学生参加高考只需考六门学科,即除了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学科,学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七门学科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三门学科参加高考。新高考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课这门课程而言,是一项挑战。高考文理不分家,选科完全消除了“捆绑”,于是到底有多少学生会选择思想政治这门课,就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必然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学科压力变化使学生学习兴趣成未知数1.伊宁市三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调查分析(1)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学情分析伊宁市三中是伊宁市最好的高中之一,在实习期间,本人分别从该校高一、高二年级选取六十名学生,即优、中、差学生分别二十名进行访谈调查。高一年级的学生从原来的初中升到高中,思想上还不成熟,对待事情上都有好奇心和新鲜感,但由于政治课程突然由初中浅显易懂的知识转变为抽象、枯燥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受挫,并产生厌烦心理;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思想行为上都较之高一年级学生要成熟一些,加之即将面临高三备考压力,学习上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但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足。(2)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访谈现状在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内容枯燥甚至离自己的生活较远而不感兴趣,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内容比较简单,上课气氛轻松活跃。其中,在高一年级的六十名学生访谈中,有五十二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还有三名学生特别讨厌思想政治课;高二年级的六十名学生访谈中,有五十一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两名学生特别讨厌思想政治课。由此可见,目前,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多是被动,而且思想政治课中抽象、枯燥的概念让学生难以理解,学生望而却步,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这都严重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率。2.高考制度改革学生的心理变化当这一百二十名学生被问及,若是高考改革后,学生还会选择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考考试课程之一时,90%的学生认为自己将不会选择思想政治课程,这其中很多人认为学习政治课需要背大量抽象难理解的知识,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没什么用。那么,通过这一访谈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高考制度改革后,思想政治不再成为必考科目,学生会因为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而选择这门课程的概率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将是思想政治课程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三)教师上课艺术成为学生选择的加减项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来讲,有些思想政治教师也认为思想政治学科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应该浪费太多时间,主动为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所谓的“主科”让路,或上课缺乏激情,课堂气氛不浓;课下让学生大量背书,学生苦不堪言。有很多学生表示老师上课只关注前排学习好的学生,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严厉对待,很少鼓励和表扬他们,老师课下与学生并无太多沟通交流,甚至有些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待优差生态度差异,这将严重打击差生的学习热情。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老师上课照本宣科,不能解答学生的疑问等等,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在做选择时的减分项。相反,若是将思想政治课真正的上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对其感兴趣并爱上它,那么越来越多的学生去选择这门课程也是大有可能的,老师上课的艺术则成为学生选择的加分项。
三、创新思维引领新发展
新高考时代已经来临,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最缺乏什么?学生又需要什么样的课堂?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引领思想政治课的新发展。
(一)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课堂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机械的学习,往往出了考场便将知识还给老师,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学生如果不思考,便不能称之为学生,而应该称之为学习机器。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的启发。在上课时,老师可以渗透社会热点让学生思考。例如,在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的《市场配置资源》,其中“市场配置资源”这一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那么上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热点新闻某养鸡厂产品滞销,当地政府强制让当地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人员必须每月买20只鸡。利用现实的、更为贴近生活的材料,使学生更加感同身受,同时上升为学生自身的意识反映,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紧接着,请同学们思考,政府硬性要求职工人员每月买二十只鸡来解决企业危“鸡”的做法对吗?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如果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寻找另一种解决办法呢?你认为这种办法是什么?从一连串的设问探究来启发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相信课堂效果肯定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好很多。
(二)把简单的内容教出厚度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看待问题方法。教师要熟悉课本每一个知识点,在上课讲解知识点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点本身,提醒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做题时用区别和联系分别阐述观点,教会学生自己研究课本,总结知识点。在新高考时代来临之际,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这对当下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柳汐浪.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答[J].中小学管理,2014(10).
[2]王国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挑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
[3]肖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趣味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但是,现实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改革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德育是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最直接的手段,作为德育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教师必须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解决问题,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升学压力致使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
传统教学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知识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以考试为唯一目的。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是评价的主体,“量化评价”“终结性评价”是评价的主要形式,单一、刻板、僵化的评价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固定的求同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违反了教育教学的规律。传统教学片面强调学生的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者,忽视包括学生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存在;教师只关注评价的结果,即升学率,忽视了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传统应试教学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生本课堂的一大障碍。
(二)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在当前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更应该尽其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学生也没有自我发展意识,因为按部就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无需他们进行额外的思考和创造。教师没有针对学生发展进行个性化教育,而且也没有尝试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学生的无限创造才能要靠教师的牵引与挖掘,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教学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保持对思想政治课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三)教学体制不完善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作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说:“教育意味着教学,教学意味着知识。”国家正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来自教育。虽然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是现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作为一门综合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培养人才方面出现了结构性失调,依然还有很多需要改革和调整的方面,还有更广阔的上升和发展空间。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习本身就是目的,而考试以及成绩只是为了检测学习成果而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就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主,弘扬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的课堂。
(一)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作用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的根本职责和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标。观念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先导。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使教师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教育家陶行知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使人明白,自己就自然而然要格外明白了。”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应主动学习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和接受生本教育,并且要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实施生本教育。其次,教师应该在原有的教学形态上进行创新,实施快乐课堂。这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和谐,让学生由厌学变得好学,由苦学变得乐学,由学会走向会学。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
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让课堂呈现这样一种状态:学习动机可自我激发,学习内容可自我选择,学习方法可自我确定,学习时间可自我计划,学习过程可自我监控,学习结果可自我评价。从时间角度来看,学生不仅要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内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后或者平日休息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进行自主学习。从空间角度来看,学生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家里或者社会上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外在的环境条件与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因为思想政治课堂是德育的课堂,但并不是德育的唯一阵地,德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学习和思考,而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另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自主学习的资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性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独立意志和自立行为。最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自主探索中实现“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
3.学生要改变学习观念
学生也应该适应现代教学观念的变化,要着眼于一生的发展,注重“学会学习”,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要有“乐学”“会学”“勤学”“博学”等学习素养。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该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的课堂,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和接受新的高中思想政治的教育实践,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挑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适应自主学习模式,通过进行自主预习,课堂交流,巩固练习,掌握基本知识和思想观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导与主体,两者要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教学模式
1.创设目标明确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应不断尝试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中,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教学模式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抓住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以提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组合、变换、重构的一种范式。教师必须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结合当下的教学任务,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建构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师要创新教学情境并使其运用到实践中,同时要注意教学情境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可接受性。例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尝试“启发—创新”模式、“交流—互动”模式、“审美—立美”模式等适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
2.积极反馈,师生互相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在不断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建立以调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机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并适时地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中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认识与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发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评价机制激发和强化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改正自身的缺点。在师生的互相评价中,教师也能收到学生的反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准确理解课程性质,把握教材意图
1.教师要反复研读和体会新课程标准所蕴含的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它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由前言、内容标准、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仍然把握不住教材意图,表现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抓不住根本,远离思想政治学习目标,束缚了学生的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人文与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材由必修和选修组成,每个模块之间既是各自独立,也是相互联系的,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体系。教师要把握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学习资源,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学。
2.教师要探索并运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好课程研制,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调整方案。课程规划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课程实施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课程评价主要解决的是思想政治课规划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确切性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注入新的信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借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工具向学生传递新时代的知识,充分开发和利用更多新的课程资源,体现生本课堂价值。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教师应该克服课程改革的困难,冲破教学改革的阻力,借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53.
[2]孟庆男.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6(2):21.
[3]孟庆男.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4]查有梁.给教师的20把钥匙———教师应掌握的教育学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08.
【关键词】提高职业;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广大教师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
职高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许多问题。
一、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职业高中政治课教材有了较大改革,改变了以往单一注重知识点、沿袭普通高中政治教材版本的现状,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图文并茂、事例新颖。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缺乏兴趣、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当前,思想政治课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不重视理论学习,认为“政治理论课是空洞的教条,学了没用”;另外,由于政治课在高考中占的分值小,导致了部分学生对政治课产生“轻视”情绪和普遍表现出厌学情绪,在学生管理上难度加大,问题Ifl益突出。
2.受传统学习方法影响,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政治课教学的效果。调查中发现,目前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仍然是以传统学习(听课、记笔记)方法为主,被动地接受为主;由于学生基础差,主动探索性也不够。
3.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在职业高中普遍存在“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上课往往照书读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学效果差;由于教师自身素质不高,90%以上的教师基本上没有采用计算机软件、幻灯片和录音录像带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远远还没有发挥出来,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要达到的教育教学目的有一定的距离。由于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方法仍然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很少有其他教学方面的创新。如何提高政治课在职高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有成效?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二、提高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措施
1.培养学生上政治课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会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反应灵敏,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则是学生的一种负担,无异于一种苦役。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避免教条的说理,要千方百计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例如,在经济常识中讲“商品”概念时,可设置几个问题来启发学生: (1)每个人都要呼吸,我们从空气里呼吸的氧气是不是商品?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气为什么要收费? (2)果农果园里的苹果,有的自己食用、有的送给亲戚朋友、有的卖掉,是不是都是商品?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有兴趣的讨论中,自然就掌握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概念。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主动、自觉、自愿地学习。
2.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及教学水平。教师只有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和非凡的个人能力,才可能在教学中积极进取,不断地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教师可通过在职培训、到高校进修深造、专题研修等措施提高业务水平和素质。另外,教师要提高自我修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改变过去政治课枯燥的说教和抽象的理论灌输,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表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情境设置法,即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与“热点” 问题相结合。职高学生不是不愿意上思想政治课,而是不愿意听那些脱离社会实际的说教。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既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又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施教。实践证明,教学中如果能把理论教学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施教,则会受到热烈的欢迎。所谓“热点” ,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或困惑。在职高政治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用理论、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热点”。例如:在讲《政治常识》中“国家的职能”这一基本原理时,结合当前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热点”——中日撞船事件进行讲解,运用生动详实的事实材料向学生说明:中国政府就日本扣押中国船长,强硬反制,最后日方放人,这是中国政府行使国家对外职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举措。这样就把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学生感到所学理论十分重要,学习效果会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技校;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必要性
技校,是技工学校的简称。在我国,技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职高(职业高中)、中专(中等专业学校)一样,等同于高中层次学历,其目标在于培养各类型的技术人才。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技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更加侧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培养出的一般都是实用型人才,他们是国家未来掌握高技能的产业技术工人,是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当代中国,随着自身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对于产业技术工人已不仅仅是要求其具备高技能,更要求其具备高素质,这正是时代对于产业技术工人的两个最基本要求。因而,对于技校,亦需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而不能仅仅只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产业技术工人素质的灵魂和核心在于思想政治素质,这意味着我们在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时,必须要加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上是就国家、社会发展的层面而言。除此之外,就学生自身发展的层面而言,加强其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备高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其在工作上的顺利发展乃至整个人生也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意义。在技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重要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技校需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效果。
一、技校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技校思想政治课的现状
概括而言,思想政治课在技校中不受重视,遭受“冷遇”,教学效果极差。所谓不重视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技校领导、老师的不重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往往以学校后勤人员、外聘老师甚至是学生兼职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代课老师。这自然也造成了这些代课老师的不重视,缺乏应有的教学热情,其结果就是在教学方法、知识体系上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这门课的客观需求。其二是技校学生的不重视,在思想政治课上纪律散漫、漠视课堂,往往表现为无故旷课、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甚至大声聊天等等。
领导不重视、教师无热情、学生无心情,这便是技校思想政治课的真实写照。显然,这样的思想政治课根本没有起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作用,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乃至综合素质了。
2.针对这一现状的原因分析
面对技校思想政治课的现状,要想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必须要予以改变。而改变现状,就需要首先了解造成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二是技校教育的特殊性。
(1)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近些年,中国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的德育也逐渐为大家所熟悉并重视。然而,在学校的实际教育中,德育大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当前,中国的教育在实际中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还是要让位于升学考试,大部分学校只是将德育看成知识教育的一部分。面对应试教育的状况,各学科的教学普遍采用的还是“智能教育”模式,一味的追求认知、高智商,走上了一条“唯理智主义教育”的歧路。
然而,一种教育模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对于思想政治这样一门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来说,若单纯的以老师为中心,采取“说教式”、“一言堂”、“填鸭式”等方式,忽视了本应当是教学主体的学生,那么学生除了记住一些生硬的抽象的词句以应付考试以外,其认知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得不到任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本应当带来的德育功能无从发挥、展现,学生也易对乏味的课堂产生懈怠、漠视,逐渐形成老师无热情、学生无心情的恶性循环。思想政治课这样一门主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成为一种摆设。
因此,传统应试教育所采用的教育模式,是不适用于思想政治课的,反而成为限制思想政治课真正教学效果的桎梏。
(2)技校教育的特殊性。技校教育,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一种,与普通的中等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目标的特殊性。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技校更侧重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学校和学生对实习操作高度重视,即使是在理论课方面,也以专业课为主,而思想政治课这种表面上与动手操作能力无关的课程,则不可避免的遭到“冷遇”。其结果就是:技校领导不予重视,代课教师不够认真,甚至对于一些学生和家长来说,上技校就是为了学习一门手艺、技术,完全是冲着专业而来,而认为与专业表面上无关的思想政治课不过是一种附设,根本没有实际意义,也就不予关注、丧失兴趣。另外,技校学生毕业后需直接面对社会,不再继续在学校中学习,便形式一种终结性的教育观念,由于没有了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凡是跟技术无关的课程,厌学情绪更加凸显,这自然也表现在思想政治课中。
第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技校的招生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初中毕业生,二是高中毕业生,三是社会再就业人员。在这三者之中,初中毕业生占到了绝对多数,且大多为没有考上高中的落榜生,加上传统观念认为上技校前途不佳,这些都决定了技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为:其一,个性心理的特殊性。技校学生大多处于15-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叛逆感处于上升期、缺乏自我独立生活能力、思想尚显幼稚、是非观念淡薄、缺乏奋斗目标,加之社会价值的评判,使他们缺乏自信甚至自卑、内心过于敏感、挫败感较强。所有这些,都对以传统教育模式来教学的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二,文化素质的特殊性。技校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但考高中落榜的学生,其入学起点普遍较低、自身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理论学习能力较差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根本对继续学习丧失了信心和兴趣。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倘若还是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必然与他们以前的文化课成绩一样较差,那么,旷课、上课睡觉这类现象便不足为奇了。
二、在技校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针对技校思想政治课的现状,若要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必须要有相应的对策,否则高素质将无从谈起,也必将影响所谓的高技能。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和技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此,在技校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和应对之策。
第一,针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而言:情感教育是与传统“智能教育”相对的概念,所谓的情感教育模式,就是指老师和学生利用教材,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组成的实施“情、理、能”和谐发展的整体教学活动。“智能教育”模式的最大缺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感情的交流,单纯的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当做知识灌输给学生,纯粹对学生将“理”,不仅老师与学生距离太远,且课程缺乏吸引力,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而情感教育模式以情感作为教育手段,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所学的内容。因此,情感教育这对于思想政治课这样一门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无疑是一种更为适合甚至是最佳的教学模式。
第二,针对技校教育的特殊性而言:技校学生个性心理的特殊性和文化素质的特殊性,决定了传统教育模式对他们的无效。文化素质较低并不是问题,因为这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将差距赶上,关键在于他们个性心理的特殊性,这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去学习。学生的个性心理必然要通过情感的沟通才能了解,情感教育作为联系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就为老师了解进而帮助学生提供了前提,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赞扬,激励他们自主学习、自我进步,逐步克服不自信乃至自卑的心理,进而认可自己,这对其学习乃至今后的人生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在技校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是合适的,更是必要的。
三、在技校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所需把握的原则
在技校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还需结合技校学生的特殊性,把握相应的原则。
首先,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由于技校学生个性心理的特殊性,这一原则尤为重要。只有对他们人格的尊重,才可能消除他们不自信的心理以及传统价值评判上认为技校学生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在这一基础上,老师才有与学生沟通的可能,也才可能进一步去帮助学生。
其次,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和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学生才敢于主动学习,进而不断进步,形成一个学习-进步-学习的良性循环。
第三,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中教学过程中,可采取诗歌、图画、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感知和具体场景的体验,激发其内在情感因素,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讨论,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情感教育的核心在于情感,思想政治课的核心和目的在于德育,只有内在的情才可能产生德,而德也需要通过情予以表达和展现并反作用于情,德与情之间这一不可分割的关系决定了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技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情感教育很可能是一种最为适合、效果最佳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沈付刚,李爱丽,薛亚东.浅谈技校的情感教育[J].职业,2007,(8).
[2]卢惠璋.技校生,我拿什么吸引你――浅谈技校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模式[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3]黄志彬.让情感教育走进技校政治课堂[J].中国科技财富,2010,(8).
[4]林明江.改进技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10,(10).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语言艺术 思考
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然而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课主要是通过语言媒介使学生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并且思想政治课一向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空洞说教的课程,因而加强思想政治课的语言艺术,是思想政治课取得成效的重要方法。
一、思想政治课的语言要求和特点
人们常说:“言如其人”。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如何,能直接反映其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我们思想政治课老师,无论上课、谈心、写文章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我们要正确使用语言,以增强工作效果。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而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1.文明礼貌的语言
言不失礼,以理待人。这是我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传统要求。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思想政治课老师,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才能服人。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要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教育其思想积极向上,社会生活中礼貌待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2.耐心细致的语言
中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全面成熟的阶段,他们看待社会上存在的某些现象常常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容易感情用事,脱离实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培养他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性地看待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真实全面的语言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思想政治课老师要准确地使用要领和术语,讲究语言分寸,引出科学结论。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主观臆断,掺假话,掺大话。更不能片面性,不过头,也不绝对。在语言表达上过之与不及,都会使真理走向谬误,使真理失去应有的光辉。我们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该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思想政治课的真理,以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4.趣味易懂的语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其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这就需要调动各种语言手段,把丰富的思想内容用丰富多彩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出来。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能震憾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语言还要简洁明了,不要故作高深,使人费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语言艺术的途径
思想政治老师语言艺术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因此,只有正确掌握语言艺术,才能更好地教育教学。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
1.提高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解党的政策水平
思想政治课老师必须通晓马列主义理论,全面透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只有全面透彻了解它,才能熟练运用和贯彻,在教学中做到全面、真实、准确。因此,思想政治老师要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马列主义理论素养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学好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在经典著作上下功夫。熟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素养。党的政策是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没有正确的政策,或者对政策执行的不正确,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全部胜利和建设的伟大成绩。我们学习、研究和执行党的政策,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运用思想。结合当前工作,认真学习同志的著作,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还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要具备“专”和“博”的知识结构
高中思想政治课水平很大程度取决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许多学科知识,课堂教学中知识一体化,综合化越来越显著。因此,思想政治课老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做到游刃有余,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博学多才的老师是学生所敬仰的,在提高自身专业的同时,努力学习各科知识,做到博学,以“专”和“博”知识结构做后盾,来提高自己的教学。
3.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作风。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老师对学生在各方面都有直接影响。因此,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科研能力,增强实践认识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这样的教育才会有份量,才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要改变思想政治课的被动局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还得在很多方面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
三、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学生兴趣和教学效率。
作为政治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和培养学生人格品德的双重任务,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技能,从而更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因此,我认为作为政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1.应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规范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
政治课本身理论性比较强,且术语较多,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这是语言科学性的首要要求。这要求我们对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准确。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和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首先,这二者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都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都要在法制轨道内开展平等竞争;但二者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平等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市场地位和国民经济地位以便能更好的区分它们。
2.选择奔放豪迈的语言,使学生激情洋溢地学习。
豪放的语言是教师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师豪放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这种心境会形成一种背景,在这种心境中愉快地接受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问题在于,要让儿童感到教师这些人之常情当中,包含着正直,有道理。”因此,我们可以用豪放的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情感,以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效果。
如,在讲高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这一必要性时,我向学生提问:“现在大家生活的条件好了,还有必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吗?”同时,语重心长地和学生谈到:“无论是从传统美德,还是从现时国情看,这种精神都不能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奢侈消费,习惯过分优裕的生活,会使青少年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坏习惯,以至于丧失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为的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我们时刻记住我国的国情和奋斗目标,做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有为青年。”
3.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
生动和形象,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教师就必须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通俗易懂,可结合名言趣闻、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以增强课堂效果。
如,在学习高一经济常识《银行的分类》时,几家银行的特点可以这样概括:
中国人民银行:银界舞龙头,吸储开源作砥柱。行家行虎步,金融调控领潮流。
中国建设银行:支持贷款住房,走进新时代。扶助成功创业,迎来大前程。
中国工商银行:银助厂兴,聚江揽存成活水。行融资润,扶工促贸涌春潮。
中国农业银行:疏通信贷沟渠,兴国担大任。拓宽金融领域,支农奔小康。
运用这种通俗易懂的打油诗,可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刻。
4.利用节奏和谐、抑扬顿挫的语言,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的速度快慢、力度大小、语调升降等都是形成教学节奏的基本因素,处理好教学语言的表达,会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恰当控制语速,快慢适宜。当学生精力不集中,精神松弛时语速应放慢;分析重点难点时,语速放慢;一般材料的学习,语速可加快。第二,注意语调的适时变换。一节课就如同一部电影,有前奏、开始、、结束,教师的语调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曲折跌宕和情感态度的变化而高低起伏。高兴激昂的时候,要自然地露出笑容,语调要高一些;悲伤的时候,语调要低沉一些;第三,注意语调的停顿。恰到好处的停顿,可以起到叙述清晰、集中注意、引发思考、突出重点的作用。总之,语调起伏的变化伴随着感情的抑扬,成为有力的表达手段,会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5.应用简洁,突出个性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言是传递教学思维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讲课语言,必须经过认真组织、反复推敲,做到简洁、条理清晰;嗦的说教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师的讲课语言应是对教学内容加工改造后的知识抒发,应体现语言的个性化特色。尤其在一节课的结尾,更应用简明的语言来总结概括本节内容,突出重点。例如,在讲授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概括的:第一个作用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流动――即指挥作用,可比喻为“棒子”指挥棒;第二个作用,刺激各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可比喻为“鞭子”;第三个作用,优胜劣汰――“筛子”。这样用简短的六个字就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楚明白。
总之,教师的语言艺术是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素质,更是上好政治课的必备手段,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赵明阁.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5
2 赖腾明.政治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J].赣南社会科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