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57:24
导语:在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导语:
现在是否还有人记得,在80年代,我们还在大学的树荫下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歌儿的时候,从美国传来一本1980年出版的新书“第三次浪潮”。作者阿尔文-托夫勒(AlvinToffler:The Third Wave,1980 )在书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三个浪潮的理论。 左:当地时间2016年2月28日,美国洛杉矶,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后台。《星球大战》机器人PK奥斯卡小金人。
按照托夫勒的学说,第一浪潮起因于从原始狩猎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第二个浪潮代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迈进。有意思的是,作者这样描述工业社会:“第二浪潮的社会是工业化社会,以大批量生产、运输、消费,普及教育,大众媒体,大众娱乐,和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特征。你将这些特征结合在一起,集中、凝聚和等时化起来,就形成称之为官僚的机构”。第三次浪潮标志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作者认为,事实上,很多国家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慢慢进入后工业时代。这是一个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起始标志,应是大型计算机的研发和使用。
在80年代,我们阅读“第三次浪潮”这本书时,与其说是能够恰如其分地憧憬未来信息革命为人们带来的那些五花十门的变化,还不如说是更多地回味过去数千年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种种变迁,并为之感慨。我们那时根本难以真正想像三十多年来风起云涌的全球信息革命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初到美国留学时,打一通到中国的越洋电话,20分钟话费高达30美元,在当时对我们穷学生来说真是天文数字,所以我们都舍不得给家人打电话。如今,新一代的留学生们手里拿着智能手机,走到哪里都能随时与家人通过音频说话或视频见面。而在某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如若有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见证者随手一个抓拍数秒之内即可传遍世界,所以种种好事坏事都如同纸包不住火,甚至你在公众场合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在某个智能系统的监控之下。电脑时代和信息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冲击,的确是我们三十年多前始料不及的。
而当我们还在对电脑时代的奇迹啧啧称奇时,一个新的时代似乎已经悄悄来临:智能机器人和超智能系统时代。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20岁的男子Dakota Privette是一名脑瘫患者.他出生时因缺氧患上脑瘫.加之脊柱侧凸导致他的脊椎呈S状弯曲.Dakota一生下来就被剥夺了行走能力,他从小的愿望就是能独立行走,如今在REX仿生机器人公司的帮助下.Dakota装上了机器人腿.终于国了他的梦。
何谓人工智能?
从数年前“西丽”(SIRI)个人智能助手开始在苹果手机的运用,到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上市,人工智能机器已经快步走来。尽管在科学幻想小说里,人工智能往往被描述成具有人类特质或外形的所谓机器人,今天的人工智能实际上包括了像谷歌的网络浏览器,到IBM的瓦特森(Watson)探测器,到各种自动检测系统,甚至自动武器。
今天的人工智能被称为狭义(或单功能)智能机器人,主要用来操作简单工作任务,比如拖地,洗车,或自动开车。但是,目前工业界很多研究者的胃口比这远远要大,他们的长远目标是发明所谓综合智能机器人(AGI)。今天的单功能人工智能“机器人”或系统只能在某个单项工作中超过人类。而未来,不管你觉得有趣也好,可怕也好,综合智能机器人将会在几乎所有的综合工作任务中超过人类。那时,人们可能买个机器人回家做保姆,甚至不娶真人为妻,不嫁真人为夫,找个机器人做女伴或男伴,或者养几个机器人孩子。如果你苦于没有知心朋友可以倾诉衷情,可以找几个对你理解体贴、关怀备至的机器人朋友。至于机器人给职场的冲击也可想而知:沃尔玛商场将再不需要雇佣大批收款员,让机器人包下来就行; 大批门卫可以由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在公共场合维持秩序的,可能只要一两个真人警察带上一群机器人就行了。除了个别特别需要个人经验和智慧的行业和工种,很多工作都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当然,高智商的不法分子也可能利用智能机器人实施犯罪行为。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人类究竟准备好了吗?
为何专家要研究人工智能的安全性?
就目前而言,让机器人服务人类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动力。对人工智能的确切功能,安全和控制的研究涵盖了经济、法律和技术等领域。对人工智能安全的关注可以从小处的问题诸如计算机坏掉、资料被偷,到更大的问题,比如整个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了你的整个衣食住行,从行车、乘机、计步器,自动股票贸易体系,甚至电网。我们能够从容地应对这样的变化?另外人们关心的另一个大问题是,如何控制有人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杀伤性武器的竞赛,如何控制利用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反人类的活动。
就长远而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人工智能体系在所有需要智能认知的行为中超过人类,那么这样的体系有可能能够通过自我改进,导致所谓智商爆炸,从而把人类的智能远远抛到后面。对人工智能乐观其成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认为,通过发明革命性的新技术,这样的超智能系统也许能够帮助人类根除战争、病害和贫困,因此创造出强有力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但另一方面,有些专家担心,创造出超强的人工智能系统之时,也是人类自己的末日,除非我们能够在人工智能系统获得超智慧之前,把人工智能系y的行为目标与人类自己的生存目标达成一致。
另外,对于人工智能能够成功,专家们仍然看法不一,有人怀疑超强的人工智能系统很难真正达到某些设想那样的水平,但也有人认为肯定可以,而且对社会是有益的。美国“人类未来生活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认为,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重要的是,必须充分意识到人工智能系统有益或无意地造成公害的潜在可能。他们认为,有效的研究可以帮助人类在享受人工智能系统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准备对付和预防其可能带来的负面结果。
近来,很多社会名人研究人员,包括科学家史提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商界名人兼发明家爱龙莫思克(Elon Musk),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史提夫沃兹耐克(Steve Wozniak),和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Bill Gates)等,纷纷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表达了深度的关注。
有关人工智能的成功,数个世纪来早已存在于科幻小说中。但是,近年很多技术的突破才使专家们认真正视“超智能”体系在我们当今当世走向前台的可能性。虽说很多专家仍然认为具备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将会在若干世纪之后才能出现,很多出席2015年在波多黎各召开的“人工智能的未来:机会和挑战”国际会议的专家认为,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时代,2060年就会开始。大家认为,剩下的时间很有限,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研究必须立即开始。
倘若人工智能系统果然变得比人类还聪明,我们对这些系统的行为将没有有效的办法加以预测,因为人类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创造出任何比人类更加聪明的东西。这样连人类本身演化都会备受挑战:今天我们人类能够控制这个星球,不是我们最有力,最快或最大,而是我们最聪明。如果我们不再是最聪明的动物,我们还能假定我们可以保持对世界的控制吗?
神话和事实
在有关高级人工智能系统的未来和它们对人类的影响的讨论中,世界知名的专家各有认知,他们的观点可能大庭相抗。这些问题包括,人工智能对雇佣市场的影响,具有人类认知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会不会被开发出来,如开发,会不会导致所谓智能爆炸,我们对这个可能趋势是否要欢迎或是害怕,等等。
但是,在我们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对一些有关人工智能潜力的神话和现实,首先有必要加以澄清。
(此部分建h稍微设计一下)
神话之一,超智能体系在2100年之前是不可避免的,或是不可能的。事实是,这可能在几十年间发生,或者永远不会发生。所有的专家对此看法不一。
神话之二,只有那些反机器生产反自动化人士才担心超智能系统的研发。其实不然,很多顶级研究者都有所顾虑。
神话之三,超智能体系变成魔鬼一样邪恶,或者有了像人类一样的知觉。事实是,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变成人类的竞争者,具有与我们不同的目标。
神话之四,机器人是一个令人疑虑、担心的问题。事实是,可能令人担忧的问题不只是机器人。任何与人类发展目标不一致的智能系统都可能是一种麻烦,不需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体”,这些系统,只要有万维网连接就行。
神话之五,人工智能不能控制人类。事实是,控制力来自智商。比如说,我们人类能够控制老虎,那只是因为我们比老虎聪明。
神话之六,机器是没有目标的。事实是,比如像热导导弹这样的机器,也能有自己的目标。超智慧的智能系统,有可能产生自身的行为目的,而且与它们的创造者的目标不一致。
神话之七,超智能体系在数年里就会出现。事实是,至少需要几十年。但是,我们应该直到,要研究出使这样的超智能体系安全的措施,也需要这样的时间尺度。
对人类的影响
目前,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操作的软件机器人正在悄悄地出现。这样的系统能够与计算机的用户终端相交汇,比如对类似SAP的大型会计数据系统进行操作。
科学家们的研究揭示,RPA系统与其他的技术革新一样,能够造成全球劳力市场产能和效率的大规模改进。牛津大学的有关研究人员认为,这样的改进在2035年将使35% 的工作完全可以做到自动化。
专家认为,类似RPA 的所谓“数字劳力”不仅有可能把服务行业的成本降低,也可能提供服务质量,或者使服务做到更加个性化。
哈佛商业报(Harvard Business Review)指出,大部分开始使用RPA系统的业主对他们的员工承诺,自动化不会导致解雇,而是让员工可以干更有趣的工作。一个学术系统的研究也指出,有知识的员工并不感受到自动化有什么威胁。他们欢迎这个过程,并把机器人看作是“工作伙伴”。这个研究指出,自动化不会导致减员,而是通过新技术的使用达到在相当员工人数的情况下改进工作效率、提高产能的目的。 美国的Meqabot ll是美国机器人公司Meqabots研发的一台战斗机器人,靠履带移动.配备了两把巨大的模块化空气大炮作为武器.可以120英里J、时的速度发射出3磅重的喷漆炮弹。
不过,也有研究认为,RPA 将会造成对某些工业,比如外包商业服务工业的威胁。对于大众而言,也许我们会关心,工作效率的改善毕竟对依靠劳力的劳动者会是一个冲击。而且,就算是雇主仍使用一样的雇员人数,只是改善效率和提高产能,那么多余的产量对社会会不会又造成别样的冲击?当他们受到同业者的挑战,必需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又削减开支时,他们还能“让员工干对他们来说更有兴趣的事情”吗?
走新工业化道路是中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现代工业文明有效培育的必然选择。加快教育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根本动力。由此可见,教育事业在促进新工业化建设方面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教育促进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工业结构调整
教育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内生力,充分展现科技创新的力量,是教育面对未来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社会,使人们在持续的天工开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让科技为人类造福。”因此,我们必须为推进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举措。2012年11月,在十报告中对当前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作了深度阐述,其中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要求更加突出。教育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使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化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是必然趋势。首先,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升传统工业的科技含量,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就能够在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生态破坏和资源消耗,从而更能坚定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心。其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其渗透到工业生产过程、工业产品、市场需求与生产供给、决策、社会管理中,为工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准确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提升产业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提高依靠科技知识取得的收入在整个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最终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
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说明,我国作为现今世界上少有的人力资源大国,只有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强国的优势。2010年8月,在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深刻指出,教育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为基础,分层次地培养优秀人才,从而对新工业化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依靠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靠工业生产力的提升,工业产业的升级需要靠科技带动,科技的进步需要靠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的支撑,所以教育就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源头,人才培养就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目前,我国正处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国家整体发展大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提高国家工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人才的培养要以工业化发展需求为依托。我国的教育不仅要进行素质教育,而且要进行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工业发展提供驱动力。其次,培养能力与素质兼备的工业产业管理型人才。通过组织管理,发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产业内部人才的领导力、决策力、实践力,并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以人才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三)教育传承文化观念,有利于培育现代工业文明
教育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成为传承文化观念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使人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知识得以传承与创新,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文化借助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因此,我们不仅要凸显教育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健康身心素质、卓越工作能力的新一代青年的重要地位,而且要发挥教育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必须重视培育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先进的生产技术、执行严格科学的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教育为切入点,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观念,运用先进的科学文明成果创新生产技术,培育高素质管理人才,提高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水平。通过培育现代工业文明,开创现代工业发展新局面。首先,要重视激发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人的品格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工业生产、经营、流通及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提高员工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认识水平。其次,切实认清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利用信息化成果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水平,彻底摆脱农耕文化中的随意性及技术的滞后性,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再次,推进工业产业管理人才的组织建设,培育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素养的管理层,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新工业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建立现代化教育新模式的对策
新工业化发展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构建现代化教育新模式,最终形成新工业化和教育事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建立完好的全民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建立完好的全民化教育模式,意味着要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在满足个人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为新工业化的建设作好服务准备。目前,我国在发展全民化教育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与目标还相差甚远。如: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有限,使得城乡教育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教育政策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率升高;等等。因而,促进教育平等化,建立全民化教育模式显得尤为紧迫。一再强调,要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建立完好的全民化教育模式,首先必须完善和健全我国教育制度与扶持政策,通过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增加贫困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机会,健全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体系,支援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其次是政府需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大批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建设大批高质量的农村校舍,将更多更好的优质资源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扩大其覆盖范围,从而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二)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发挥人才竞争优势
人才竞争已然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显著特征。新工业化的建设必须以培养人才为基点,人才不仅仅是指科技人才,还包括实用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因此,进行各级教育、培养各类人才,需要我们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目前,我们要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国教育体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一致,导致人才发展过于片面化,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受阻;教师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方式的墨守成规,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忽视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使得教育在推进新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驱动力减弱,影响新工业化发展进程;等等。新工业化的稳步前进要以人才竞争为突出优势,人才的培养要以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为依托。首先,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实现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统一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其次,通过组织业务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使教师坚持“三个牢固树立”的根本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始终扮演好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为新工业化的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再次,将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创新培养模式,鼓励学校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培养更多适应新工业化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展现职业教育的活力。
(三)建立完备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开发人工智能机制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必须着眼于新工业化,准确、深刻地把握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目前,世界信息化的最新潮流与走向影响着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支撑。”因此,通过建立信息化教育模式,大力开发人工智能,能更好地推进新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但是,我国在建立信息化教育模式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还存在很多问题与缺陷。如:教师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的能力有限,使得培养学生成为掌握高科技人才的路径受阻;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教育资源共享的手段还不够成熟,导致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等等。信息化教育是帮助新工业化开发人工智能的活水源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遍使用,势必会在培育出大批掌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高科技人才的同时,推动信息技术运用到工业生产经营领域,从而为新工业化开发人工智能机制创造条件。因此,为了建立完备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学校应首先注意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为培育具有信息化涵养的科技人才铺路;同时,政府应出资鼓励学校开发资源共享软件,充分展现数字资源的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供全民终身学习使用。
(四)建立完善的开放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增强国际交流合作
来的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就必须本身进行改革。
【 正 文 】
“世上唯一美德为有知,唯一邪恶为无知”——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时代已经过去将近2500年了。自那个时代以来我
们已经创造了装备火箭的舰船、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激光、射电天文学、非线性数学
、混沌理论、人造卫星、超级计算机、脱口秀(talk-show television)和人工智能。
这些东西我们大都可以称之为进步。
但是教育方面的进步是什么呢?在2500年后,我们仍旧是把学生安排在一间教室里
,让一个权威性的人物按规定的时间给他们讲课。我们和苏格拉底及其所使用的教育范
例相差无几,没有什么进步。
高等院校现在的教育像是判处监禁:我们上耗时每小时3 学分的课程,教师像是典
狱长,而教室像是牢房。教育变成惩罚。然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把打开牢房,释放
犯人——学生——让他们进行终身学习的技术钥匙。
应该承认,改革、改善和把保证质量的教育与培训推广到全球人民是一个巨大的挑
战:在全球进行教育改革,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种种限制是比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国的
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加在一起还要更加艰巨的任务。
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可供在世界各地进行教育的新的强有力的技术。它表明这个任
务不仅能完成,而且要完成。如果大学不迅速改革,它们将很快衰退到失去用途。
本文将提出在21世纪改革和复兴高等教育的10步计划。这个蓝图能让我们对当前世
界上受到很少教育的20亿人口进行教育。它通过释放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开发集体
协作的才能和互相促进的判断思维,使我们可以作到对更多的人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
令人感到惊异的是,所有这一切可以在比现在花费更少的情况下完成。
改革1:放松对教育的控制和引进竞争机制
新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在远程教育方面的突破、网络空间的相互促进、终生学习和自
适应或实验性教育很少是来自一流的教学中心。对于一些教育界的精华,如著名的以研
究为目的的大学来说,要他们重新彻底改造自己或是改变他们的教学体系促进因素太少
、抑制因素太多了。
所以无怪乎新的教学模式和范例不是来自名流大学,而是来自像国立科技大学(N
ational Tehnological University)、 开放大学(TheOpen University)、欧洲进度
(EURO PACE )、 安大略电视大学(TVOntario)、西方认知网络(The Know Networ
k Of The West)、 琼斯网上大学(The Mind - Extension University Of Jones I
ntercable),甚至于凤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Phoenix )和以因特网为基础的
许多教学计划这一类教学团体。这些教育界的竞争者最终将使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研究方
法产生根本变化。
如果传统的名流大学在竞争的挑战下不更快地进行革新的话,那么建立在过时的、
以个人的成就和竞争为基础的教学观念就可能妨碍这些学校学生的进步。
改革2:重新定义学习
我们应该给学生灌输集体协作、判断思维和终生学习的观念。
今天多数的教育体系有碍于以集体协作为基础的学习,然而,对于现代工业和服务
业来说,要想获得成功,集体协作是至关重要的。今天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建立在时间基
础上的管理都强调集体协作和交流,所以学生需要一种能够培养他们加强交流、相互学
习和进行判断分析的教育。不论在教室中或是在相互影响的网络上这些方面的根本是集
体协作。但是传统的教育却正相反,它鼓励独自工作而不是互相协作的学生之间的竞争
。
简言之,未来的教育必须着重教会怎样学习。在一个信息的增长是人口增长20万倍
的环境中,自适应学习和判断思维是对人进行教育的关键。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工作者需
用新的计算机软件、新的光盘只读存储器和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体系,开发出新的交互
式系统,以培养学生判断思维、终生学习和协作的能力。这些技能需要通过课堂练习、
人际活动和电脑网络来加强。
改革3:利用全球教育网络
自古希腊以来,我们世界累积的信息估计已经增加了1000万倍。到下个世纪很可能
还会增加1000万倍。
有些观察家认为,这只能是意味着更高度的专业化和文艺复兴时想完人的死亡
。信息的巨大增长(其中也包括媒体扔向我们的乱七八糟的没用信息)可能会使我们越
来越难得到真正需要的信息。
如果一些个人作为个人无法了解所有问题的话,那么由相关的人组成的集体肯定能
设法做到这一点。例如,一个具有规模不大的网络、跨学科的大学就能作到既有重点,
又有多种学科的参与。如国际空间大学拥有借助于电子互相联系的、分散在世界各地的
近30所交互式的或卫星大学。这个大学的学生和教师以集体协作方式工作,进行跨学科
的设计研究,甚至还通过电子活动合作中心考虑未来的空间任务。他们创建了一个21世
纪的以空间开发、应用和研究为重点的近似于跨学科和多学科的交互式电脑。
改革4:取消学分时和学位
教育工作中的最糟糕的发明可能是分数;其次是高级学位。
在许多领域中,一个高级学位往往经5—10年就过时了。 忙于应付考试并取得高分
的学生常常没有保留下多少他们学过的东西。有些最好的企业家或事业家在当学生时学
业成绩都不好。有博士学位的专家常常不善于进行全面分析。
看来在越来越窄的专门知识领域授予学位的想法最终是自招失败的。装备有人工智
能、专家系统和越来越大的存储库的智能机非常适合于成为一个“准博士”——21世纪
的专家。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在推理、判断、关键性分析和进行联系等方面的长处,所以
我们需要有更加严格和挑战性更强的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
改革5:重新创建学术研究
我们必须改革“要么发表,要么毁灭”的范例。高等教育很难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目前的学术活动供养了一个巨大的研究/开发综合体。那些最著名、最大的科研大学
已深陷于一个生产专门信息的行业中,但是这个行业却和教育过程没有多大关系。
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科研计划能够和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终生学习和重发一个人的
学术水平证书的制度也成为必要。大学学位的声誉和重要性可能会受到通过培训和颁发
证书的挑战。为了开设广泛得多的课程,高等院校可能要彻底地改造自己。与此同时,
商业机构也可能会闯进教学这个过去高等院校认为是只归属于他们的领域。
改革6:强调经验学习
我们必须重新考虑那种把课堂讲课作为获得知识的手段的作法。网络空间和学习将
会使我们放弃关于课堂的概念,在这种课堂里,教师在单调地唠叨着要作什么,而完全
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
如琼斯网络大学等一些改革者已得出结论,一个包括有录像带、读物与光盘只读存
储器或是网址进行的人机对话以及电子邮件交谈小组的混合体,能够教授比教师在课堂
讲授更多的内容。学生能够利用网络空间学习系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得更快和更好
。
改革7:使用新的教育技术
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开始崭露头角的新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包括电子导师和智能网
络、“Internet Lite ”个人终端以及可以在教室中和远距离使用的交互式多媒体系统
。
早在大约20年前克拉克就提出,电子导师在销售额上可能成为和微机相抗衡的全球
性大众消费品。电子导师的原型可能是可对因特网进行廉价访问的裸机——3W接入装置
Internet Lite。 这种电子导师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增加存储功能、更新磁盘驱动和使卫
星传送数据。
实现网络空间教育的实际关键是因特网。如果你能够把同样的信息装到因特网上,
并且可以随意更新,那又何必将光盘只读存储器升级和改型?如果你利用因特网可以获
得运算能力、高速模拟以及其他的更多东西,那又何必花高价使终端设备具有极大的运
算能力?
在今后10年内肯定将会有许多新的网络空间技术及其应用,它们将使传统的大学显
得笨拙而且过时。今天濒临危机的大学需要有在新技术方面,特别是在交互式多媒体应
用方面的应急速成课程。
改革8:注意“万能培训”的危险
因特网的谈话小组、3W信息中心、交互式光盘只读存储器和其他的现代电子教育系
统工具使一些观察家们产生极深的印象,以至于他们建议我们关闭中学和大学,让新技
术进行教学工作。
诚然,像西雅图具有革新意义的“交互式医药技术”这种自动化培训系统表明,这
些效果十分显著的培训系统是可能开发出来的。许多大的公司都倾向于把资金投放到自
动化培训系统上,而不是投放到公众教育和大学上。
这里隐藏着很大的危险。靠老一套和反复重复的培训而不注意对基础的理解是危险
的。它对民主过程、自尊和对公司的成就的长期承诺都有危险。这样的“万能培训”会
使工人技能退化和感情疏远。
改革9:使高等教育与社会的需求相关联
任何用回顾过去来展望未来的精神,那就是高等教育。许多大学的教育工作者都以
他们是属于世界上最古老、最稳定和最没有变化的机构这个事实而感到骄傲。每当出现
新的研究领域时,几乎总是要经历一个固定仪式化的过程:人们对新的学科先是轻蔑看
待,然后是怀疑,再后是勉强地接受,最后是奉为圣明。计算机科学完成这样一个痛苦
的历程大约花了40年。
网络空间教育有助于大大地改变大学内的教学过程。回避新技术和忽视教育网络化
的威力的院校将会看到支持它们的基础将削弱。忽视这个警告信号的名牌大学将会逐渐
衰退。
改革10:适应即将到来的全球电脑化时代
全球网络化和在全世界范围普及教育的经济意义及其影响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它将
受到语言、文化和社会规范的严重挑战。要解决内容、软件和教育过程等各方面的问题
需要时间。在世界各地建立具有用户终端的分布网络极为困难;编制教学系统的软件和
内容也将遇到更大的问题。
或许,更令人气馁的问题还在于联合国最近的调查结论是,在今后30年内需要接受
教育的人数比人类有史以来曾经受过教育的人数还多!
然而,现在使当前几十亿根本不曾受过应有教育的人接受教育的前景却是比过去任
何时候都更光明了。
网络空间大学
长期以来中小学和大学都被定义为有教室、教师和学生的建筑物。在未来的网络空
间教育、交互式学习和学习过程的全球化时代,这些准则行将改变。砖墙和灰浆砌就的
校舍花费金钱、消耗精力,而且还要求复杂的交通系统来往返运送学生。没有院墙的中
小学校、用电子设备互相连接的大学以及建立在新的教学范例基础上的学习系统的观点
在21世纪是很难被轻易否定的。
现有教学机构已经开始出现裂缝了。斯坦福大学已经采用远距离教学方式,正在通
过卫星在全美播送它的课程。国立科技大学也得到了资助,把它的卫星传布网扩展到太
平洋彼岸。
像国际空间大学和西印度群岛大学的网络空间教学计划将是明天教育工作中主流过
程的原型。一些革新的学校和大学,如伦塞拉尔工科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和魁北克远程
教育大学,都正在校园内外实验以多媒体为基础的教学班组。这些作法包括研制传统课
程的数字式版本:学生不是坐在大教室里,而是使用同样的内容,将更多时间用在解决
问题上。这样,学生就从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成主动的学习模式,而且是在一个更熟悉
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当把这种学习模式转换成光盘只读存储器时,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
的进度在自己所感兴趣的专门领域中学习。这种机制可以既作到效率高,也作到成本效
益好。
今后几代,在一流的网络空间教育机构中将出现出类拔萃的新型大学。新的因特网
将具有更强的控制功能、更大的安全性和大量信息的存储、处理、分类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