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57:25
导语:在小学音乐教育文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底子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学生入校以后,我不急于上课,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歌唱出来,并就此对音乐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借以了解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程度,根据学生自唱每首歌的内容,我把音乐知识渗透入内向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做一个认真、详细的记录,对基本掌握内容的学生加以肯定及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对那些高声歌唱而跑调、节奏不稳的学生,我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那些音乐基础好的同学上课兴趣十足,注意力高度民主集中,充满自信。一些性格内向基础不好的同学非常胆怯,声音很小,老师一提问便满脸通红,低着头怕老师提问,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一些顽皮的同学东张西望,搞小动作,并会故意发出怪声引同学发笑,通过两周的学习与观察,我初步摸清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为学生划分不同类型,为教学设计和分类指导打下基础。
二、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任何东西的动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让对音乐似懂非懂的学生进入正规音乐学习的关键,作为音乐教师,要以生动的语言、标准的范唱、熟练的弹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渴望春天》是我教给初中学生其中的一支歌,不仅要求学生会唱,同时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优美之外,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美的感染,激发起学习音乐的热情。
三、建立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常规
由于以往的农村小学缺乏音乐的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学生的音乐课上得比较随意,担任音乐课的教师,一般是本班班主任或者一些兼课教师,所以音乐课常常被占用或者学唱一首歌曲应付,造成学生在音乐课时也就了然无趣应付了事。针对这样情况,我制定了一些教学常规:
1、听着音乐进教室,在音乐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因为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好动,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我选择了美国影片《音乐之声》里面的插曲哆来咪。在此之前我专门到书店买回这部影片的光盘放给学生看,学生在故事里面感受到了音乐的欢乐与美好,对里面的歌曲哆来咪感受尤其深刻,这样对于教学常规的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这首歌曲基本掌握之后,我引导他们理解歌词加上简单的动作,欢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使学生更是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为上课打好了基础。
2、根据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设立练声曲
把以往在课堂中一问一答的方式改为以音乐的方式师生问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感觉,根据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的特点,我设立了以唱唱名为主的曲子,如C大调的音阶从低至高再由高到低。在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只唱唱名,例如《闪闪的小星星》,在课堂上用约十分钟的时间反复的练习,现在学生已经基本能够掌握唱名了。所以我又新增了F、G、D三个大调的音阶唱名练习,以后我还会按照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设立其它的练声曲。这样会帮助提高学生视唱与音准能力。
3、在学唱C大调的音阶熟练的情况下训练学生的听音能力。
农村的学生从来没有经过听音练习,所以要从最简单开始,并且要避免枯燥,我目前所定的听音目标是以C大调的la为标准音,听辩do与mi两个音,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学常规在学生的心理扎下了根,上起音乐课时就会得心应手。
四、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实情,我根据几周上课的摸底情况,分为优、良、中、差四类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给予充分肯定,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与自信,课堂上充分“领头羊”的角色,发挥“骨干”作用,既可以认识自身不足又可以增强自信心,学习更进一步,对属中等的学生,我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他们原有的基础,设计可行的学习目标,对进步加以肯定表扬,对基础差的学生,关键在于提高其素质,据我观察,学生基础较差是有多种原因的,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帮助,对未上过音乐课的学生,利用他们的好奇与新鲜发展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进入音乐情境学习,对那些顽皮的学生,通过分组比赛来对他们进行约束,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后,充分发挥好带差的作用,在课上降低评价标准,只要有细微的进步就大力表扬与肯定,树立他们的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对较内向的同学,我设法消除胆怯心理,在课间与他们说话聊天,课堂上注意他们的情绪,给以鼓励的眼神,从而改变他们畏怯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课是美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同于一般知识性、纯理论性的学科,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给刚入校的学生学习的方法。
首先要学生知道学习音乐知识是为了提高自己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摘学习歌曲时,不能死记硬背,要开动脑筋灵活模仿,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理解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策略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85-02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的过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也开始加强对小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都是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进,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得小学音乐教育趣味性更高,从而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音乐潜力,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音乐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小学教育的重视,音乐是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艺术修养有较大的影响。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是影响音乐教育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这对小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很多教师的理念还比较陈旧,对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度较低,没有意识到新媒体教学的重要意义,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时候就是对各种理论课程进行相应地讲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讲解,小学生模仿练习,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都不够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目标为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策略
(一)更新音乐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主要负责讲解,小学生负责听讲,教师对各种乐理知识进行讲解,播放一些歌曲,让小学生跟着唱,这种模式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改变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进,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材资源、要对教学工具进行更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给小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音乐资源,教师要逐渐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定位,要从传统的教育关系中脱离出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小学生的引导上,而不是对各种音乐知识的讲解上。
(二)进行音乐共享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信息变得越来越多,海量信息的出现,使得信息容易出现爆炸式的膨胀,但丰富的信息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丰富了音乐教育素材,使得小学生可以接受到多种形式的教育,接触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了全系的定义,要让小学生发挥主动性,就必须要给小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音乐教育离不开各种音乐作品,传媒是一个可以实现相互分享的平台,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种音乐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教师要从各种媒介平台中搜集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传递给小学生,真正实现音乐资源的共享,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材料,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音乐学习,而不是仅仅将学习局限在课堂之上。
(三)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考试已经不再是对小学生的能力进行检测的唯一的方式,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是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的活动。
(四)加强对电视媒体的应用
当前音乐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侧重于理论教育,对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音乐是陶冶小学生情操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课堂上,课后的很多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引导大小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比如电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传媒载体,小学生也很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各种卡通节目,电视媒体上有很多音乐节目,比如动画片中的音乐、音乐频道的节目等,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电视节目进行观看,从中培养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音乐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理念对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改进,加强对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从而使得音乐教育方法不断改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小学生在课后利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进行音乐学习,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33-02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员,人们早已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2.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3.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1.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3.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51-01
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程定位于“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然而,音乐教育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学校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80%,农村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下一代国家建设者队伍的素质水平。就音乐教育而言,没有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没有全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了。
一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目前在乡镇,一般只有镇中学和中心小学才能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其他的村小及初中,音乐教师相当匮乏,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由非专业毕业的兼职教师担任,有的地方甚至连兼职音乐教师都没有。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匮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有些乡镇中小学配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但只有一名教师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上的需要的,这样的话,学校只能有选择性地在某些年级开设音乐课,或者该上两节音乐课的只上一节,村小也就只有由兼职教师来任教了,有的村小甚至连音乐课也不开了。虽然近几年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数量呈上升的趋势,但一部分毕业生宁可在城里打工也不愿到农村来,感觉自己一身的艺术细胞在农村这个舞台上无用武之地,而另一部分毕业生虽然通过招聘等形式有了自己的“铁饭碗”,但大多数选择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而不愿到农村任教。分配不均、质量差成了农村中小学音乐发展的“瓶颈”。
2.教师业务素质低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多数为兼职,他们之中大多是半路出家,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他们的音乐课也就成了唱歌课,对音乐基础知识不做要求,让学生跟录音机学唱歌曲,就是有架琴放在那里也不会弹,教师成了管纪律的“大班长”,严重地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这样的音乐课就是应付,还谈何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3.教育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学校都在抓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准。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还有“正课”“副课”之分,虽然有音乐教材,课程表上也每周安排两节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上不了几堂课。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甚至霸占音乐课,音、体、美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入得太少
音乐教学必须具备基本的硬件配套设备,这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一个先决条件。农村中小学对音乐课的认识本来就浅薄,学校对音乐教育硬件的经费投入也就十分有限了,设备种类少、数量小。另外,音乐器材配置没能按标准执行,购置器材往往因校因人而定,大部分学校音乐课无乐器,有的学校只有脚踏风琴、电子琴等。大型、综合的音乐器材基本没有,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音乐欣赏课和开展文艺活动所用的音响设备也是相当的落后,这就使得一些文艺会演及课外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二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提高认识
各级领导要大力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好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的音乐教育提供有利的条件。
2.增加投入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差的学校也应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学校还应订购音乐书籍、报纸、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学习、研究使用。
3.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教师业务素质下降等问题。首先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聘请市县学科带头人定期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乐理、演唱、演奏等方面的培训,学区内实行“师带徒”,即用专职教师培训辅导兼职教师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只有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动口、动手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总之,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关心、支持音乐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音乐教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相信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策略
一、引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当前我国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阵地,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并且,音乐素养越来越被认为是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许多家长都乐于让小孩学习音乐。但是就我国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形势来看,音乐课程教学仍存在这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同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发育有关,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当前音乐教育面临危机的症结。下文将对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首先在于大多数学校对音乐奇偶碍于的漠视,教学方针中并未对音乐教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在日常的音乐课程中,音乐教师并没能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美育特征。在各科中充当一个配角,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学校,音乐教师一般由其他任课老师兼任。音乐课被当成是副课,动辄被取消和侵占。
2.教学方式的落后
除掉学校教育观念之外,教学方式仍是阻碍小学音乐教学前进的关键因素。在一些学校音乐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音乐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很多教师会在课上要求学生朗诵诗歌和散文来增加对音乐歌词的体会,或者是组织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仍不免出现偏差,这种偏差主要体现为:(1)课堂活动过多而使得正常的音乐素养培育缺位;(2)小学生在课堂中并未注意到音乐的存在,而只是营造出活动的气氛;(3)教师更多的是灌输一些文学性的教育,并非在课堂中运用音乐语言。所以,这一教学方式虽然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但仍使得教学效果低下。
3.师资力量缺失
小学音乐教学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音乐教学更具有难度,教师不仅需具有高端的音乐素质,而且需要在教学技巧上高人一等。教师需要将自身的音乐技能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增加小学音乐教育的效率。
但是现今小学音乐教师并未体现出这一综合素质,这是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此外,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大量的青年教师,但是青年教师又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就处于这一种尴尬的境地。
4.教学资源缺乏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的音乐教学资源分布极其不平衡。在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都缺乏音乐教学资源,而且即使是有条件的学校,他们的音乐教学资源也不免于单调。大部分音乐教师手上的资源只有书本、参考书、音乐光盘。多媒体设备仍未普及到小学课堂的每一个教室,这就时视听结合的音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教学资源的缺乏使得音乐教师无法在课堂中施展所学,无法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大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甚至对教师的音乐教学积极性造成打击。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课堂仍显现出沉闷的气息是不应该的。
三、应对措施
1.提升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改善音乐教学现状的首要措施在于提升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对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而是增加人才的投入。音乐教育耗资巨大是不可避免的,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资金投入在所难免。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还能吸引到大量音乐人才加入小学音乐教育的阵营。学校应当禁止音乐课程被其他课程所挤掉,避免其他课程教师的“代课”行为。
2.改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改善应当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下手,落实教学目标对教学方式起到决定作用,教学目标称的上是音乐课堂的教学精神。因此,音乐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具有操作性和形象性。改善音乐教学方式,制定教学目标应当中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审美欣赏以及情感表达入手。
这三个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中不能再固守传统,需要站在学生的情绪和立场之上,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警惕教学目标的缺位,防止学生在所谓的课堂活动中迷失音乐方向。
3.改善教师音乐素质
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必然能够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养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而且,教师综合素质能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除了会因为音乐而欣赏教师,还会因为教师的其他素质对音乐课程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学知识、美术知识等相关美学素养。
4.改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由教学资源构成,而且学习环境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所以,学校应当尽量合理安排教育资金的使用,多加改善学习的软硬件设施。对于基本的音乐课程而言,一套多媒体设备必不可少,不仅音乐课需要,其他课程对此也有要求。此外,教师需要对教室布置一番,以此来带动音乐学习的气氛。
四、结语
音乐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其教学主体必须均具备相关素质,教师应当具有必要的音乐文化气息,学生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因此,小学音乐教学状况的改善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改善,本文的分析即在于此。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而学校则需要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则需要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进一步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洪.架起一座通往审美艺术的桥梁——浅谈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4).
[2]方承麒.插上想象翅膀 创造自由时空——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探索[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过于落后以及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探索性地提出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施策略与建议。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开始,这就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实施重要手段的音乐教育,面临着进一步的深层次变革。音乐教育关系到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健全发展。但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存在,对于上述目标能否实现,着实令我们担忧。本文欲就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过于落后以及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探索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
一、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虽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农村小学的影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入。部分学校始终无法跳出“升学率怪圈”。对于小学的音乐教学来说,小学音乐始终以一个“副科”的角色出现在学生与教师面前,“砍掉”音乐课的呼声时有耳闻:并且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非音乐专业老师代课的现象,可见农村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素质教育观念,是造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主要原因。总之,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家长都对小学音乐教育都“心存偏见”,致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淡化:严重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培训
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中坚力量可以说仍是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他们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岗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这些民办教师多没有受过专业化音乐教育。多是出于兴趣、爱好,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使自己在音乐方面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对于音乐专业教师必备的素质可谓是无从谈起,如:钢琴不会谈。对于好不容易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因为教师个人技能问题,却闲置不用,成了学校的硬件摆设。如果说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不能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则是农村小学教育管理者的失职。不能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只能会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越来越落后。因此,急需重视与加强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三)小学音乐教学设施落后,不能有效满足教学需要
在当前众多农村中小学中,音乐教育的设施可谓是极其落后,缺乏专用的音乐教室,甚至连音乐教学书籍、挂图等教具都严重缺乏,更不用说专业化的琴房。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最常见的占乐教育设施就得属于破旧的风琴了,至于其他音乐教育辅助工具则很少有。因此,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过程中,分不清竹笛和箫的区别,对于音乐教材中提到西洋乐器更不知为何物。在农村小学生的概念里,只要能发音的器乐都是“琴”;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缺乏,导致有效的音乐教学不能开展,进一步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已能够正常开设小学音乐教育课,但却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将音乐教育课开设成“唱歌课”,甚至“流行歌曲课”。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一方面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缺乏,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师以流行歌曲应付了事。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音乐教材与小学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教学技能开展教学。加之,小学音乐教学资料缺乏,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音乐教育的现状,需要我们彻底抛弃旧的教育观念。首先,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彻底转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开展与新课程改革标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其次,需要农村小学的直接管理者~小学校长们摒弃“主课”与“副课”的旧思想,确立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同等重要性。再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们要有敬业精神,切实提高师德素养,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真正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吸引高素质的音乐教学人才到农村中小学工作。当前,我国众多高校都已经设立并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每年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通过为他们提供发挥专业特长与聪明才智的舞台,相信会有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走进农村小学。另一方面,要彻底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招生数量以及师资力量,动员优秀毕业生后到农村工作和发展。农村学校也可亲临各大音乐院校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工作。同时,还可以到音乐院校聘请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加大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可以说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力,而音乐教学设施条件如何、音乐教师素质高低又是制约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经多年的今天,我国成功解决了中小学的危房问题,中小学教师工资也获得了有力保证,因此,我国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中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如:修建专业化的音乐教室,配备钢琴、电子琴等音像器材以及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设备等;还可以通过在图书馆、资料室中增加相关音乐教学书籍、杂志以及音像资料等,供小学音乐教师们自学和研究使用。
(四)配合新课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满足音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要求,需要我们对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进行积极的改革。首先,要注重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如:在上课前可以选择性的给学生播放学生爱唱爱听的歌曲,将课堂所要学习的知识与这些歌曲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其次,积极改革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本地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民间的音乐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如:在教材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歌曲,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
总之,在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全力配合下,相信新课程改革会实施的更加顺利,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会获得跨越式的提升,学生也会在“音乐”熏陶下更加健康快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贤忠,刘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对策,《怀化学院学报》2008,(07)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28-01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在城市的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边远山区的中小学,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始终改变不了对音乐的看法,音乐课永远是副科课的观念已根深蒂固。笔者是扎根农村中学的一名音乐教师,对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了解较多。下面,就一些对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师资力量薄弱
在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没有专业和专职的音乐教师。一些专职的音乐教师不具备专业知识,上课不按大纲要求,随意性大,这样长此以往,就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学校设施不够
一个学校音乐教育的好与坏,与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分不开的,如单独的音乐教室、常用的乐器、学校的广播等。由于一些农村边远山区的学校经济微薄,没有单独的音乐教室上课,教师只能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学校的乐器非常少,几乎没有;每天广播里所播放的音乐是仅有的几首几十年前的老歌,校园歌曲总是进不了校园。这样的条件哪能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呢?
三、课程开设没有保障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中学音乐课每周应该开设两节,但个别学校课程表上是两节,其实所上音乐仅有一节,另一节是应对上面检查的。在个别农村中学,主课与副课是非常明显的,语文、数学、英语永远是主课,那些不用统考的音、体、美等永远是不被重视的副课,大家都有“为主课让路”这种潜意识,认为这样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升学率。
四、学生接受能力差
生活在农村的一些孩子,由于对外界了解少,接触事物的范围小,对音乐方面的节目、知识看得少,听得也少,所以接受能力远远差于城市的孩子。由于小学要掌握的知识初中才能补上,虽然教师授课很努力,但往往效果却很差。因此,只有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了,才能去好好地表现音乐、感受音乐。
五、流行音乐对教学的影响
随着手机以及一些电子产品的普及,一些流行歌曲在中学生中也广为传唱,这对学校音乐教育会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经常听流行歌曲,可能就会对课本上的歌曲不感兴趣,认为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也不好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本该用一节课完成的内容,有时用两节课也完成不了。而对于流行歌曲,学生听上两遍就会唱了。
六、学校领导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
个别农村学校的一些领导,他们对音乐课的理解就是教两首歌,只要会“哼两调”的教师都可以去上音乐课,至于懂不懂乐谱,会不会使用乐器,乐理知识懂得多少,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期末考试临近了,音乐课也常被占用;元旦文艺会演到了,音乐教师安排学生排练节目时,常常被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拒绝,怕学生参加唱歌会影响学习和考试。
作为对实施素质教育能起着重要作用的音乐教育,在农村却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要使音乐教育很好地发展,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决不可忽视,必须从各个方面解决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搞好硬件设施建设。学校要拿出一部分资金配置一些常用的乐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置音乐教室,订购与教材同步的教学磁带、录像带、VCD、电教设备等,并配备专职的专业音乐教师。
其次,要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要重视关心音乐教学,开足开齐音乐课,努力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音乐教师要正确处理“流行音乐”进入校园这一现象,对那些内容健康、旋律优美的“流行音乐”,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去吸取。同时,音乐教师也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总之,要真正能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当前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得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只有彻底改变,农村音乐教育事业才能有更好的明天,才能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鲁明红.农村初级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浅析[J].考试周刊,2009(02).
[2]盛永兵.音乐教学是实施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考试周刊,2009(45).
[3]王一品.农村音乐教师对实施《音乐课程标准》适应性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具体性;不平衡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48-01
我国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不平衡性特点。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不仅是一门包含教学规范理论、实践操作的理性学科,同时它更是一门关于创新力与创造力培养、实现教育理念公平和教学资源平衡配置等诸多要素在内的社会学科,还是涉及学生情愫发展与审美意识培养的一门高级别的感性学科。
一、城l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平衡性
鉴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意义,我国多年来在推行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方面,一直是不遗余力的。但是目前我国城乡间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特点。
首先,课堂活动作为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依然具有重要影响。体现在这方面的不平衡,主要是在我国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时代背景下,各地配置的教师资源和硬件资源方面的差异,导致当代城乡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方式、信息的不均衡。
其次,我国开始推行新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课标,这次课标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城乡间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情况,推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实现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农村则面临着设备设施缺乏,无法有效进行音乐教育,更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目标。
二、城乡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性
首先,很多的农村音乐教育教学,需要根据师资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目标、设备等情况做出具体的教学设计,尤其需要针对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全新的探索,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需要通过在音乐课程实践中发挥教师的能动性,针对很多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因素进行弥补。
其次,当前我国的城乡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还常常出现对音乐教学模式多样化、片面化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不断尝试和改革,实现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思路和具体方法等在内的素质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城市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平衡性
相对于城乡间的具体性、失衡性,城市间的不平衡性特点则更多是由于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原因引起的。城市间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间。
首先,针对上述情况,需要教师们着眼于各城市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进行失衡情况的完善和改革,需要通过多维努力、多种模式探讨,从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城市差距的具体问题着手,对需要改革的环节和涉及的参与人群、因素、单位机构等进行立体化统筹。
其次,还需要教师从社会、教育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考量中小学生的音乐接受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进行多种具体要素的调动,将这些不同层次、类别的人群和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实施对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目标的补充性改革和教学策略性改革,从这些方面出发才可能让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更多关注,才可能在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实现更多因素的支持,才可能进行更好的思维发展与模式探索,才可能在教育理念和机构要素等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获得社会广泛的支持。
四、乡村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性
首先,一方面新型的教育者往往留在了大中城市,乡村普遍缺乏专业音乐教育者;另一方面是新型的教师培养机构与传统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中师相比,虽然专业的具体课程、模式、知识结构、技能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在培养优秀教师的目标模式与层次方面依然还未有根本的改进与提升,因而体制内的改革很难完成所有城乡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新型师资需求,也很难在教学思路与模式等方面实现彻底的颠覆。
其次,中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建设在这些年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是针对全国城乡间差异性问题的教学并没有获得彻底解决,人才流动和流失反而导致了情况的加剧,这是尤其值得重视与探讨的问题。音乐教学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音乐教师综合各类课程的结构特点,综合多种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以音乐为主体的多种知识内容的综合,准确地进行综合性教学目标的定位,在具体的课内与课外教学、辅导过程中,实现兴趣的培养和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进行富有个性和针对性的课堂内容设计。
总之,综合课程,不是各类课程的形式上的综合,而是一种内容的兼容与设计,需要教师在深思熟虑和纵观所有教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音乐为主题的课堂内容设计和目标设计。
参考文献:
[1]果艳丽.音乐课堂综合教学能力初探[J].音乐天地,2010(09).
[2]徐建霞.“从音乐切入的艺术综合教学”的基本要义和实施要点[J].江苏教育,2010(16).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
面对基础音乐教育对于师资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有责任、有义务改变自身目前的教学现状,为培养出合格、优秀的音乐师资而努力。本论文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现状提出几点改革的建议,以期对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一、明确培养目标,增加实用课程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与中小学校的教学情况多沟通,倾听来自中小学校的声音,多增加一些对学生未来工作有实用帮助的课程,这样一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会学有所用。在中小学校中,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而且课堂之外还有大量、丰富的音乐活动,尤其以合唱这种集体参与的音乐活动为最多。但是,由于生理基础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发声状态与高师院校的大学生所学习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发声状态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学习到的那些发声技巧、歌唱用语等无法运用在中小学生的歌唱教学当中,面对中小学生应如何歌唱常常变得手足无措。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应增加一些关于童声教学的课程,来加深学生对于童声的了解程度,比如儿童歌唱训练、童声的保护与训练、童声合唱的训练等。此外,合唱指挥与伴奏的能力也是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虽然这两门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由于一方面课时少,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机会也非常少,通常情况下,学生并不能自如地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因此,应该适当加大这两门课程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
除了合唱之外,舞蹈也是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舞蹈的编排都是由音乐教师来负责的,而且,在音乐课堂上,运用肢体语言也已经成为中小学音乐课堂上调动学生兴趣常见的教学手段。因此能够独立编排、设计舞蹈也是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因此,本人认为,除了形体课之外,还应该开设一些其他的舞蹈课程,比如,民间舞、古典舞等等,少儿舞蹈编排课程尤其作为重点课程纳入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中。
在现有课程内容中,还应适当向学生渗透一些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其他体现儿童特点的音乐作品,这种做法对学生日后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教学,顺利进入音乐教师的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伴奏课上需要的歌曲完全可以采用中小学课本上的歌曲,合唱指挥课与音乐欣赏课同样可以选择一些儿童音乐作品。这种学习经历使学生在进入实践环节时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避免以后出现由于对中小学音乐教材内容或儿童音乐作品陌生而手足无措的尴尬局面。
二、重视民族音乐,倡导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在现有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中,与西方音乐类课程相比,民族音乐类课程所占比例很小,比如邢台学院只有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这一门课程,而且在这门课程中,学生接触到的也多是一些汉族音乐,对于很多其他有着悠久历史以及丰富文化内涵人少数民族音乐内容知之甚少。中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代表着56种文化,汉族音乐文化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分支,根本不足以代表整个的中国民族音乐。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力度,并且尽一切可能为这些音乐文化提供展示的平台,使人们有机会去感受它们的魅力和文化。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去弥补这种空缺。除了汉族音乐课程之外,还应该开设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如果条件允许,建议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让学生深入到某种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中去亲身体验和理解,这种实地考察对于学生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树立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学生对中国范围内的多元民族音乐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下一步就应该帮助学生把视野放到世界范围内,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中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相关课程包括世界民族音乐、音乐人类学等。由于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多元音乐文化课程不应作为选修课来开设,而应作为必修课来设,只有这样,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理念才能逐渐渗透进高师的音乐教育之中。
三、加强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联系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学生在学校必须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学理念,对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了解,只有这样,在面对真正的教学工作时才能驾驭自如,也才能够符合高师院校的办学宗旨。因此,高师院校中的教育理论课程不应是一项可有可无、或者课时极少的辅课程,而应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来开设。同样,实践环节也应该贯穿于高师音乐教育过程的始终,因此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环节应该有计划、有规律地交叉进行。高师院校应该积极地调动社会上一切的办学办量,建立起与高师音乐教育相对应的基础音乐教育实习基地,并与之建立一种稳定、长期、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交流合作关系。实习过程中,除了有高师院校的相关老师进行实习指导之外,从事基础音乐教育一线的老师对于如何教学最有发言权,实习学生应该悉心听取这些老师的意见或建议。除了走出去实习之外,高师院校还应该不定期邀请中小学校的优秀音乐教师进入学校以公开课或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一些教学经验,与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相比,这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对他们来讲更是相当宝贵的。
总之,高师院校中的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如果对于两者的学习继续处于脱节状态,那么学生对于日后所从事的音乐教学工作,其危险系数也会大大增加。实践证明,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和品质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不成熟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一点点积累和形成的。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己任的高师音乐教育必须重视音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向黎.新课标与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J].乐府新声,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