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57:26
导语:在企业信息化布局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推广;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推广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推广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电力企业信息部门与具体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和协作较弱,使得建设的信息系统不能够满足具体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使得建设的系统成为了摆设。
2.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电力企业在业务界面的划分、内部机构的变革、公司战略的重定位以及管理职能的调整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战略需要不断调整,而必然会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造成破坏,导致系统建设松散和无序,催生了不少信息系统“烂尾楼”。
3.缺乏整体实施框架。在进行系统建设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使得系统实现的功能只能够部分满足企业需求,而且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建设缺乏整体的实施框架,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没能达到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4.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电力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给出合理的规划意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终造成一个个重复建设、低水平、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
5.重建设、轻管理。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需要对许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例如财务信息、档案信息、物料信息等资料的管理,都会直接对系统的测试效果产生影响。
6.系统实施的目标不明确。我国电力企业长期运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电力企业的经营存在投入大,而收益低的现象,使得电力企业在走入市场后,失去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推广与实施构想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应该在各行各业得到比较广发的应用。本文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框架进行研究推广,而信息化的推广借助于各种软件,能够轻易地实现数据存贮和分析的工作,能够解决招投标管理中数据效率、准确性、客观性等关键性问题,以期为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1.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1)运用Internet、网络设备、局域网等信息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并且为企业提供VPN以及Internet等远程连接。
(2)利用系统平台将较为重要的数据以及关键性的事务运行在专业的应用服务器上,而一些一般的数据和应用运行在PC机服务器中,操作系统的选择则依据系统对安全可靠性的需求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关键或者大型的事务处理采用UNIX操作系统,而一般的PC机服务器可以采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统。
(3)在应用系统与系统平台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库进行有效连接,同时采用数据仓库等技术来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制订提供信息依据。
(4)保障化系统为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保障,从而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基础作用,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
2.应用系统架构
(1)应用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门户网站,从而实现对外进行信息和企业形象宣传;内部主页,满足内部管理以及内部信息的需求;办公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具体业务功能的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满足电力生产的滚利需求,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燃料管理的信息化;为领导决策的制订提供帮助,实现电力市场报价分析以及生产实时数据监督的信息化。
(2)应用系统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采用组织开发与应用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标准、分布实施、坚守并蓄;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控制,重点对系统建设的质量、成本以及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统一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规范,从而实现发电厂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能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实现燃煤等燃料的采购以及结算的信息化,并且逐步积累经验,最终实现电力以及各种物资的电子商务化。
3.信息网络架构
信息网络架构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电力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具体业务功能系统。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来保障系统的安全。
4.信息化保障体系
(1)安全保障体系。在提升系统全面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护重要系统和基础网络的安全;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和防护机制,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和应用级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组成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2)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加强信息建设的领导,贯彻落实国家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从而保证系统建设的规划安排、资源集成以及队伍组织;规范信息化建设程序,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保证电力企业建设的有序进行;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关的人才发展战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境,从而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来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3)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建设遵循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保证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数据共享。
[关键词]云计算 中小企业 信息化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企业信息化建设正逐步成为信息化的主体,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当今信息化的重点工作。在现代化企业中,ERP、CRM等软件应用系统在实际生产应用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就中小企业而言,传统的ERP、CRM项目开发周期长、部署风险高、成本投入大,在很大程度上使众多中小企业决策者望而却步。云计算的飞速发展,为广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今后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并纷纷建设企业信息化,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无论是从资源利用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还处于低层次的阶段,仍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企业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而且其过程是漫长的。对于资金储备不足的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在前期投入的资金不能立竿见影的取得成效时,会导致后期资金的投入不足。
2.信息化建设缺少规划。信息化建设需要整体的布局和规划,立足于全局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目前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其规划过程普遍存在软件使用杂乱、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网络和信息安全考虑不周等问题。
3.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工程和管理工程的有机融合,要将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需要有一批信息技术人员的支持。专业的信息人员除掌握信息系统本身的特性外,还必须了解企业本身运作的特点,能够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运行很好的结合起来。由于中小企业受企业实力,如资金、激励制度、管理水平等制约,很难吸引和培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网络服务方式,将传统的以桌面为核心的任务处理转变为以网络为核心的任务处理,利用互联网实现自己想要完成的一切处理任务,使网络成为传递服务、计算力和信息的综合媒介,真正实现按需计算、多人协作。
1.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为:利用非本地或远程服务器(集群)的分布式计算机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这使得用户可以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可以把普通的服务器或者PC连接起来以获得超级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等功能,但是成本更低,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软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云计算模式中用户不需要了解服务器在哪里,不用关心内部如何运作,通过高速互联网就可以透明使用各种资源。
2.云计算的特点。(1)快速满足业务需求。使用者可直接通过网络购买服务,省去了购买软硬件和开发的环节,可以将所有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完全投入到业务中去。(2)低成本、绿色节能。在海量数据处理等场景中,云计算以PC集群分布式处理方式替代小型机加盘阵的集中处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建设成本;通过虚拟化提高设备利用率,整合现有应用部署,降低设备数量规模、关闭空闲资源,此措施将促进数据中心的绿色节能。(3)提高资源管理效率。云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使得跨系统的物理资源统一调配、集中运维成为可能;服务器和存储资源池的专业管理,使维护人员可专注于特定领域的运维,有助于提高运维质量。
四、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云计算商业模式下中小企业应用模式主要分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建设企业信息化所面临的成本、个性化、可扩展性等问题。
1. SaaS。SaaS模式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向软件厂商定制或租用适合自己的应用软件,通过租用方式使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而软件厂商则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上,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给用户,并负责管理和维护软件。在这种模式下,客户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花费大量投资用于硬件、软件、人员,而只需要支出一定的租赁服务费用,通过互联网便可以享受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有软件使用权和不断升级。
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来说,为了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SaaS模式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目前我国SaaS企业应用中更多的是只利用SaaS的部分解决方案而不是整体的SaaS架构,而企业对SaaS模式的顾忌主要来自于其安全性的保障。相对中小企业而言,数据的敏感性分类差,往往全部数据集中存放;SaaS供应商难于分辨敏感性等级,而且其自身存在程序漏洞或特权用户泄露的可能性。针对这一点,SaaS供应商可以将所有数据,包括有管理权限的访问,都记录下来,并定期审计;利用私有云确保SaaS的应用体系结构和数据模型设计中正确的数据隔离;使用强大的密码保护,以确保在数据访问上的控制。
2. PaaS。PaaS是提供开发环境、服务器平台、硬件资源等服务给用户,用户可以在服务提供商的基础架构基础上开发开发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给其他用户。PaaS能给客户带来更高性能、更个性化的服务,能够提供企业或个人定制研发的中间件平台,提供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试验、托管及应用服务,为个人用户或企业的团队协作。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自主开发企业管理软件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其形式可以通过企业租用PaaS服务提供商的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并利用该平台自行开发信息系统。使用PaaS开发平台,对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高,用户不需要任何编程即可开发企业管理软件,并可立即在线运行。各个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利用PaaS模式开发企业管理软件可充分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此外,PaaS投资和实施成本低,不需要企业单独出资购买服务器和开发软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油田企业 微时代 信息化安全 管理
一、微信息覆盖的人群范围更加广泛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信息覆盖的人群范围更加广泛,粘性不断增强,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段视频都能无孔不入地迅速扩散到全世界,微信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交往工具,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意识到,微信息不仅仅是科技、是媒体,是军事、政治、管理和服务,微信息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也在相当程度上侵蚀着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传统领地,冲击着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传统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微时代”下的微信息已深刻地改变了管理的所有领域。
二、推进“微时代”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构想
1、“微时代”油田企业管理的内涵理解。所谓“微时代”下的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新时期油田企业信息化实践领域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对传统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沟通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衍生,目的是将人类目前最有效的即时通信手段引入油田企业信息管理的各个领域,这是一种以网络、手机等通信工具为载体,以现代微通信技术为支撑,传统与现代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超时空性和立体交叉性等特征的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新机制。“微时代”下的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变革油田企业管理和服务模式,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建制间的壁垒,整合资源,构建互联互通、覆盖广泛、注重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新体系的功能,能够提高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
2、推进微信息信息化的总体思路。油田企业是国家的能源企业,既具备其它企业的特征,又具有油气服务管理的职能,应该本着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立足实际、分步实施、保障安全、服务为本和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推进微信息信息化应用。
从宏观层面来说,微信息信息化应用应该是通过应用以即时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整合油田企业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以局域网为基础平台,建设以油田企业干部职工个体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整体推进油田企业基层管理工作信息化,实现管理工作理念、工作载体和组织设置形式的创新突破,全面提升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科学化的水平。
围绕这个大目标,在油田企业微信息信息化管理推进实践中应该实现三个具有突破性的具体目标:一是创新工作理念,使信息化格局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信息管理工作从宏观指导向微观管理转变,干部职工个体管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干部职工从被动接受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组织活动从现实世界向网络虚拟空间发展转变。二是创新“微时代”信息化管理工作载体,从单机独立应用向基于互联网的联网应用转变,从固定的电脑终端向移动办公、移动手机等多形式终端拓展,通过电脑+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短信等载体搭建有利干部职工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增进组织与干部职工、干部职工与干部职工之间的联系,使广大干部职工活动不受时间、地点、隶属关系的限制。三是创新组织设置形式,油田企业的组织设置形式从实体建制向虚拟建制拓展,做到实体建制信息化、虚拟建制网络化。
三、“微时代”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功能
1、合理布局微信息
微信息应该围绕油田企业中心工作和业务实际,涵盖从理论到实际、从政策到务实、从历史到现实、从教育到管理等诸方面,这是加强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强资源建设,针对目前传统网站信息量不丰富、不生动、不贴近干部职工实际的问题,微信息信息化管理应加大微资源建设,这是微信息信息化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
2、研发微信息理论研究数据库
结合油田企业管理、信息通信、检查、业务、政治、行政工作等各方面的业务理论,用微信息突出油田企业管理和业务理论性、权威性、现实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以达到快、短、准的特点。同时,学习借鉴国际国内网络及微信息管理的成功经验,开设微信息教育网络系统。
3、建立科学合理的“微时代”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
当前,传统的行政运行模式造成的后果,就是信息量少、呆板、冗长,缺乏互动,因此要达到吸引干部职工的目的,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做保障。
4、培养信息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能与时代前沿科技应用接轨的信息人才队伍,是“微时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使油田企业的技术干部职工既精通网络技术,又掌握油田企业业务理论,还要熟悉当前“微时代”下干部职工的所需所想。
四、“微时代”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体系
1、风险评估。采用风险管理理论识别安全风险、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了解掌握安全状态,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动态措施。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综合判断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
2、安全保障制度。安全保障应包括组织管理、应急管理、内容审查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组织管理制度并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要设立应急管理处置方案,当出现较严重的网络违规行为、油田企业干部职工利用微信息传播非法信息等紧急情况时,需要采取组织管理措施、应急处置预案等;要严格内容审查管理制度,建立内容安全等级划分标记,坚持谁上网谁负责、谁维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要制定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安全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保障微信息的安全运行和传播,包括用户授权管理、服务器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
3、安全服务标准。安全服务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技术层面的安全保障。技术主管部门在整个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应当根据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服务标准,严格监督网络服务商的安全服务过程,对运营维护服务进行审计。
参考文献:
[1]王新帅.新媒体环境下国企新闻宣传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2013(18).
摘要: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但是分门别类过多和人们对企业信息化认识的盲点,造成信息化建设的混乱和重复投资,纵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在成功和失败实例中总结经验,就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注意的盲点问题提出些观点。
关键字: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盲点
企业信息化走到今天,众多成功的案例有目共睹,失败的案例也可以说是比比皆是。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成功与失败,又怎样去了解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呢?纵观信息化的历史不难看出:实际上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充斥着众多的对于信息化认识方面的盲点,解决这些盲点将有助于信息化的成功,那么要解决的盲点又有那些呢,怎么能够解决这些盲点呢?
一、企业领导层对于信息化观念的盲点
众多企业的领导,对于信息化有一种常识性的误区,认为一上信息化,则企业内部的许多管理、销售、营销、财务、生产等等问题都迎刃而解,这种倾向随着ERP(企业资源计划)这个词汇和概念的炒作,似乎越演越烈;当一但选择ERP确有步入无法自拔的地步,继续、不知何时实现信息化,不继续、大笔的人力成本、资金、时间都已经投入,实在是心有不甘;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实际上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的不足、理解的不够,现实的成功案例或失败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真实的道理ERP只是一个虚幻的梦想,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必须着眼于企业管理的需求,抓住管理的重点、抓住企业运作过程的瓶颈,通过信息化的分步改造予以建设。
二、信息化战略的盲点
企业在运作信息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多少企业认识到制定信息化战略的目的与意义,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方向、企业未来的目标、企业产品线的种类、企业制造基地的布局,企业人员的素质与人员种类构成、同样也不会想到企业信息化应当如何搞,往往头脑一热,在经过软件企业的强力推销和市场推动,一不经意就上了一个系统,至于这个系统到底能够为企业作些什么却没有细想,这样就造成了信息系统与企业未来目标的不统一、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的不一致,形成众多信息的独立体。
三、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盲点
企业信息化的采用,必将引发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管理流程的改造,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去改变的,你不想去改造它,让一个计算机系统去全面适应传统的、手工的操作方式,这样不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太大的变革,充其量只是减少了运作过程的错误、减少了报表统计的工作量,让信息流动加速,而其它的一切如果全无改变的话,信息流动的加速并不会产生实际的使用效果去加速企业整体的运作,这是因为它无法对于手工管理的松散与不系统带来质的飞跃,这种信息化只是一种手工的替代品,无法称之为数字化下的信息系统。
四、系统建设合作伙伴选择的盲点
国内目前充斥多种不同层次的管理软件公司,当企业面对如此众多的软件公司时,已经不知如何面对每一家软件商,无论任何一家软件商当看到不错的项目和企业时都会蜂拥而至,在众多的口若悬河后,让企业的信息化人员和领导者已经不知道如何选择,任何一家说的都信誓旦旦,好象世界上最好的软件只是在他们公司中产生;在这种困境中应当如何把握呢,其实很简单,一个企业要选择的软件商一定是一家能够与企业相配的软件商,根据自己企业规模,选择有着长期经营历史、有着整体解决方案、有着非常现实的软件案例的软件商,而最为核心的是选择一家可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软件商。
五、信息化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步骤、范畴的盲点
信息化过程是漫长的,不可能、也没有任何方法一蹴而就,只能按照预先选择好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逐步去实现,如果不甘心一步一个脚印,那么信息化的下场将是非常凄惨的,同时在操作每个步骤时,必须非常关注每个步骤的需求范围,不能够、也绝不可能把我们所设定的范畴随意放大,如果放大将带来巨大开发困难和实施困难,超越范畴实际的问题是现有软件无法使用,必须经过客户化过程才可以使用,这无形中增加了系统上线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为实施的成功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这种困难会影响企业内部使用人员的信心,也有可能会造成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败,同时也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战略所确定的各个阶段的目标。
六、企业信息化人员的知识结构的盲点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网络化;市场环境;制度建设;人才培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3-000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3.003
近些年,我国的信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马云为首的企业家们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企业发展的商务环境也和过去完全不同了。电子商务正在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前景,传统的企业生产销售模式正在受到巨大的冲击,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信息化发展,不融入电子商务的浪潮中,那么它将面临着巨大生存挑战。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电子商务和企业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1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利用高科技互联网技术,将商务交流与企业的信息需求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为企业的商业经营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壮大有其必然的结果,一方面是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确实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盈利水平和品牌效应。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狭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用互联网进行商品信息交易,广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困难,降低企业成本,创造更多利润。
1.2 企业信息化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现代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帮助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经营范围,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般的企业信息化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利用电脑软件来完成全自动化生产;第二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第三步,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来更好地完成电子商务。
1.3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
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刚刚在浙江义乌闭幕,会议上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成为了最热门的讨论话题,两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电子商务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而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领域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就必须实现企业信息化。全球经济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商务更是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企业信息化也能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必须同步进行,并将企业活动、供应商选择、客户关系有效地融为一体。
2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1 市场变化的因素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企业竞争越发激烈,市场需求动力明显不足,要想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为企业谋取利益,就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电子商务能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使企业随时处在市场信息前沿,减少企业盲目生产的概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2.2 企业的经营管理因素
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模式,要具有新的思维和经营理念,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技术的引进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一方面,企业信息化技术能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能够提升自身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例如: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原材料价格情况,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可以知道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便于做到知己知彼。
2.3 政策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完全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将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一切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都应该加强引导,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发展已经被证明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动力引擎,我国政府也在加大扶持力度,刚刚结束的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我国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的企业,不论国企、合资还是私营企业,基本上都配备了台式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先进的电子设备,互联网使用率也超过了80%,没有互联网和电脑,企业基本无法开展正常的办公业务。进一步看,有超过3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独立域名,而且基本上每一位企业办公人员都会使用Word、Execl等办公软件,专业的财务人员还会熟练地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然而,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环境还不够发达、网络资源还不够丰富,电子商务离不开完备的电信市场,而我国的电信市场开放度和法制性还有待提高,一些网络资源受到限制、网络收费过高、网络环境不安全等现象还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3.2 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一方面,我国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不高,很多企业仍然对电子商务持观望态度,过度依赖传统的商业模式,绝大多数企业仅仅是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企业信息、网上查询一些相关新闻和政策,而对于产业链集成、网上支付、网上贸易转账等方面的应用还不够普及,据统计,企业网站上有在线支付功能的仅占17%,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品采购的仅占23%,绝大多数的企业网站仅仅用来宣传企业形象、接收邮件等功能,很多企业几年都不会更新自己的网站;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较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很多企业经营者都是靠传统模式盈利并壮大的,他们很大程度上对电子商务有一些抵触情绪,而网络上经常出现的网络诈骗等消息,也让很多企业经营者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因此如何保证合法经营者的权利和利益,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3.3 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信息化水平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地区间差异过于明显,总体情形是:沿海好于内地,东部好于西部。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仅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信息化企业就占据全国的60%左右,而我国欠发达省份的企业信息化比例只有5%左右,这一数据差距在未来可能还会逐渐拉大,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好、市场规模大的地区,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也较快。另外,大国企、大型外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相当,但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为落后,这和企业自身实力、人才水平都有密切的关系。
3.4 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产品宣传、人才招聘等较为初级的层面上,对这些还缺乏与时俱进的新认识,还不清楚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能给自身带来什么,企业领导者还是认为应用电脑和打印机就是电子商务的全部,很多网络资源还没有被合理地开发出来,电脑也仅仅是处理文字、财务记账的工具而已。实际上,信息化发展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普及任务迫在眉睫。
4 我国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制定出一部完善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法律法规,让电子商务市场实现公开、法治、公平、诚信;针对电子商务中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的行为,政府必须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并利用先进的电子科技彻底解决网上交易安全问题,甚至可以引入电子警察对交易进行监管;对一些不守信用的经营者给予网上公示,对诚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给予一定的政府奖励。从国家层面上改善企业网络条件,改进网络速度、降低资费标准等,从而降低电子商务的成本。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配送,我国的物流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如何保证物流的安全性和时效性,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4.2 加强制度建设
重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放眼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积极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战略布局,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国家可以对市场进行培育,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也可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立一个各类型企业都能良性发展的制度保障,市场具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等特性,这些都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来进行指导,促进不同规模企业、不同地区企业的电子商务协调发展,使企业信息化保持在科学合理的水平上。
4.3 重视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想发展好电子商务,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关键。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人才短缺的现象,很多企业员工年龄过于老化,急需既懂得信息化建设,又懂得电子商务管理运营的人才来充实到队伍当中。企业要尊重知识和人才,选拔任用人才要突破旧的体制机制,要想办法将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有用的人才保留住,并有意识地对年轻人进行培养,可以请专家来公司进行培训,更可以将员工送到先进的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培训。
4.4 发挥专业公司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
企业自身培训人才需要一段时间和成本,想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实现企业信息化,不能不重视专业公司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专业公司和中介组织往往具有完备的培训模式、最新的资讯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也能为企业推荐优秀人才和管理体系,为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5 结语
电子商务和企业的信息化是现代经济的标志,要想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也要积极稳妥地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也要重视电子商务的作用,并积极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北伟,徐越,单既民,等.网络信息生态链评价研
究――以淘宝网与腾讯拍拍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
践,2013,(9).
[2]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
[3] 孟祥铭,汤倩慧.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
[4] 孙嘉成.电子商务促进国际经贸发展的策略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4,(3).
[5] 霍宏.制约国内电子商务活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会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的,它是对于当今企业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反应。会计信息化就是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运用到传统会计处理技术和方法中去,从而建立一个综合的,灵活的,基于企业全局的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初始阶段的大额投资很难在短期之内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再者,会计信息安全维护措施的失效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巨额损失。此外,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能否在会计信息化进程中做出相应的更新调整关系到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维持。
二、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会计信息化能为财务人员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带来重大突破,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可以大幅度降低重复性的手工劳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自动化,增加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可以实现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促进企业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有助于企业管理层进行财务决策和制定公司战略。会计信息化还有助于企业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具有程序性,避免了人为干预,有效降低了舞弊风险。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于会计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存在认识误区。这些管理层把会计信息化当成是传统会计处理模式下的一种新兴工具。某些企业管理层甚至认为,企业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建设的状况已经完全满足了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需求。即使企业规模扩大或者经营利润提升,并不能保证企业管理水平获得相应的提升。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准的提升有所停滞,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没有出现显著的改观,这并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二)缺乏会计信息化高素质专门人才
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进程中所缺乏能够做到将会计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熟练应用的专门复合型人才。对于该类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遭受严重制约。同时,企业会计信息化相关职员存在能力不足和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也阻碍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的推进。
(三)缺乏会计信息化统一的指导性标准
经济发展给会计处理与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建设的难度在逐渐增加。由于企业在建设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指导性的建设标准,这使得企业在难以下手进行自身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并且企业之间的兼并现象普遍存在,兼并之后要对被兼并的企业进行重新的信息化建设无疑会增添企业的负担。而且由于各个企业会计信息建设标准不一致,无法对不同企业的建设成果进行横向比较,这就给投资者造成困扰,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增加负担。
(四)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缺乏同步性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能够使企业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财务信息共同利用,以便于管理层对于企业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信息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只对财务方面进行考虑,使得管理层在做决策时难免有所欠缺。仅仅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有所改观,而在其他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上有所滞后,仍然达不到整个企业信息高度共享、协同利用的目标。从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很大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资金、职工技能、业务相关性等原因导致信息化仅限于财务部门,致使财务信息相对孤立。
(五)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滞后
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生成的数据的安全性控制存在问题。一方面,企业可能遭受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窃取者的信息安全干扰。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对信息的存储、操作、查阅、授权等也存在风险。传统会计信息记录模式中,会计业务的各处理步骤都通过设置相关管理权限的负责人进行签名或者是盖章加以控制。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应当设置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舞弊。
四、强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措施
(一)提升管理层会计信息化意识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学习企业管理的新理念、树立企业全局的会计信息化理念,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意义,把会计信息化建设作定位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同时管理层可以成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机构,以高层领导和技术人才作为机构成员,监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并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研究并予以解决。
(二)培养会计信息化高素质专门人才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应从宏观角度进行人才培养的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对会计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例如鼓励高校开设会计信息化专门课程以提升财会相关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技能,加大对于研究机构的资金支持,鼓励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其次,从企业的层面看,要加强财务人员会计信息化技能的培养。
(三)制定会计信息化指导性建设标准
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由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规范,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可以出台类似的法律法规,当然应当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所以制定指导性的建设方案公企业参考更为合理。这种指导方案应当设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包含宏观层面的建设步骤,更要具体到规范建设过程的细节。宏观层面的建设步骤可以帮助企业理清思路,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有一个整体上的掌控。微观层面的建设标准可以包括各数据接口的统一,可以针对各行业的实际状况做出调整。
(四)加快推进与会计信息化同步的企业信息化进程
企业在全局规划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注意到会计信息化与其他业务信息的关联性,考虑到将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结合,共同开发,或者即使做不到一致,也应为其他系统的开发留有余地,以免在今后的规划中造成麻烦。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要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对各个信息子系统进行布局,不能过分的集中在某个子系统之中,力求在各个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流通不受到阻碍。同时企业也应当合理利用子系统之间的牵制,有效实现内部监督。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同步可以促使企业财务和其他业务的一体化,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信息对接。
首席信息官的主要职责是:
挖掘企业信息资源、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为企业信息化布局、评估信息化价值;负责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完成信息系统的选型实施;收集研究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协助完成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运用信息管理技术重建企业的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安排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发现信息应用的瓶颈、观察研究企业运作中的信息流及其作用。
对应首席信息官的职责要求,国资委要求各央企赋予首席信息官相应的决策权和审批权,有关重大决策应听取首席信息官的意见。条件暂不成熟的企业,可先由现任信息化主管领导兼任首席信息官。到2009年年底,所有央企都应建立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实现机构、职能、人员和责任“四落实”。
看到这篇报道,首先让我联想起日本的竞争情报。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对信息产业的极大重视与支持。为了振兴经济,加强对科技信息和经济信息的重视,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情报部门,为企业提供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并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建立情报系统,搜集市场的竞争信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管理和生产经验,从而提高了日本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占领,由于对美国市场的充分了解与掌握,日本商品迅速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对美国商品和美国企业都构成了威胁。对世界市场分额的大量占有,使得日本企业生产迅猛提高,经济急速膨胀,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政府还大力扶植和资助民间情报机构(公司)的发展,让他们在社会信息服务与经济交流活动中有活跃的表现,仅东京地区就有1200多家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公司),其中三菱商事每年为三菱公司集团等机构搜集情报的费用达6000万美元以上。
反观我国的大型央企,目前经营状况还不错主要是得益资源和市场的相对垄断,但如果真正面对逐渐开放的世界经济舞台,竞争力并不高,CIO职能和意识的缺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从政府到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开始重视CIO的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大提高。
工业体系完整,产业基础坚实,但现有工业又难以突破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这或许是每个地方政府在“调结构、转方式”过程中难以突破的瓶颈。当然,长治市也不例外。
长治市是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和电力基地,现有煤炭、焦炭、冶金、化工、电力、机械、医药、建材、新材料、食品加工10大支柱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2009年长治市的GDP达到了775.3亿元,人均GDP接近2.3万元,其财政收入的70%来自于工业。
但是,目前长治市的工业发展模式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构建和谐长治将难以为继。
先破而后立,这是地方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
为了促进长治市工业化整体跨步式发展,长治市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规划。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了长治市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规划。长治市成为了山西省第一个促进两化融合的市级试验区,也是全国首批发展两化融合的中小型城市。
高起点下的两化融合
长治市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部分骨干企业信息化水平居本行业前列。长治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已经有了基础,接下来,如何形成符合长治市发展的两化融合?
长治市工业发展布局是:到2012年底,全市的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年递增20%,工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年递增15%。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确保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6%,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6000吨,化学需氧量减少3000吨。
从长治市的工业发展布局不难看出,长治市的两化融合就是要以工业发展为主,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工业的再发展。
作为一个工业发展较好的中小城市,长治市的经济发展与全国众多中小城市相同。长治市开展两化融合的经验将为我国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积累素材。同时,建设试验区能够把试点工作与山西省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将为全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全省各市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突出的借鉴意义。
6大工程落在实处
推进两化融合工作要把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针,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来深入长治市工业发展。
试验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在试验区推进三网融合和无线城市建设,形成可随处连接的信息网络。计划至2012年底,试验区基本建成基站布局科学、通信覆盖全面、服务水平全国领先的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实现进入家庭用户互联网带宽超过20M,进入企业用户互联网带宽100M,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长治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得到跨越式发展,多种技术形式实现宽带入户,互联网带宽接入水平进入国内前列;以企业为应用重点,推进物联网的建设。到2012年底,试验区物联网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加大3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协同发展。
传统产业信息系统植入工程:支持重点领域工业软件的自主开发,对传统制造业,将信息技术、应用软件与装备制造业相融合,包括嵌入式系统、数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工程、数字模拟仿真等。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1亿吨煤炭工程、2000万吨焦炭工程、1000万吨钢铁工程、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工程、200万吨甲醇工程、600万吨水泥及15亿块煤矸石砖工程的顺利开展及成功。
新兴产业信息系统配套工程:对新建的汽车生产线,按照现代企业信息化集成模式进行改造,实现整车配装生产线的集约化和自动化。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产品智能化设计软件,提高创新能力。在3年内,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的目标。全面推进长治市光电子显示照明产业项目,360万吨煤基合成油项目,15万吨节能环保燃油乳化项目,8000吨电子级、光伏级多晶硅等新兴材料项目,10万台汽车项目,200万吨甲醇项目,医药健康产业项目、健康食品项目和信息化及现代服务业项目等新兴产业项目对信息系统的应用。
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示范工程:以长治市重点骨干企业为重点,培养出一些信息化建设好的企业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示范企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电子商务协同发展,优化产业集群环境,加强行业龙头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钢铁、机械、化工、建材、能源等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推进管理网络化进程,深化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发展和优化支付、认证、信用体系等外部环境,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突破口,整合上下游企业相关资源,发展电子商务,带动原材料供应、零配件协作等联动发展,优化库存和供应链管理,变革企业运营和管理模式,基本实现重点行业电子商务的全流程服务。
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达标工程:在全市选择20家规模以上企业,重点推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监控,建立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促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大的提升。
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切入点,以专业服务平台和行业网站为载体,降低中小企业应用信息化的成本和门槛,加强行业内、企业间的信息与知识共享,促进市场信息获取和开展在线交易,吸引和带动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
关键词:电算化;电子商务;信息资源
一、发展电算化会计要解决好与电算化审计之间的关系
电算化会计的推广和应用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变革,同时也给传统审计带来巨大冲击。首先,在电算化会计中,证、账、表等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账务处理虽然还需要会计人员的控制,但处理过程却在计算机系统内完成。特别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会计信息的输出基本上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的。可见,有形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传统审计已无法考察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其次,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人机系统工作的特点,传统以账簿体系和会计人员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已失去作用,代之而起的将是以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为中心。现行的制度基础审计中的符合性测试必将受到影响,必须重新来研究新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最后,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如不可预计的环境灾害、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失灵、人为无意的差错和有意的舞弊等,都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也无疑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加大了审计风险。总之,电算化会计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传统审计带来巨大冲击,电算化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使然。
我国电算化审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虽然有了十几年的发展,但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滞后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当前,随着电子商务、网络财务的运作和会计信息化的兴起,虽然有些学者已提出网站审计、电子商务审计、会计信息化审计等观点,作为对电算化审计的创新,仍旧处在理论探讨之中,开展实际工作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发展电算化会计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而应是整个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时代号召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时代的审计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以保证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同步。
二、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电子商务广义上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企业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网上咨询等,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可以说,电子商务代表着21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
电子商务活动要能够正常地进行,除了有功能完善的网络技术作基础之外,对企业还必须有下述要求:
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换。电子商务活动中,业务数据如电子合同、电子订单、产品信息等能够双向自主、自由地进行交换,这就要求企业与企业(BtoB)、企业与客户(BtoC)之间能够互相获取对方的业务数据来达到实现交易电子化的目的。
资金能够通过控制系统自主调度、划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上直接支付结算必须能够安全、可靠、顺利地实现,这就要求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账簿和电子银行账户,建立和完善网络控制系统,以实现资金的调度、划拨和收付,完成网上交易。
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电子商务活动中,企业的采购业务或者对外发送货物必须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以确认交易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业务数据认证系统,来实现对会计数据及其他经济信息的确认、计量和记录。
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产生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着网络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总趋势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完善其网络功能,如:建立会计系统中心数据库,增强会计数据的共享性。完善会计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建立与开户银行之间网络的宽带连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与银行的账户管理形成影射,推进网上收支结算的安全性、可靠性;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标准,发挥电算化会计对经济业务监督的适时性、有效性。
三、要站在企业信息化的战略高度来推动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计划纲要》中,特别提出了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求“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通过电子商务特别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降低成本,扩大工业品市场规模;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加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当前,推动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概括的称谓,广义地说,是指广泛利用电子信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生产、管理实现自动化。它的应用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集成一体化系统。同时,企业信息化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和考虑。因此,为了使企业信息化进行得更有成效,获得效益,我们需要有一套思想和方法来处理这样一个信息系统工程问题,需要有一个战略考虑。
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电算化后则使得会计这一信息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算化会计已经不起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必须将自身这样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融入信息化浪潮之中。电算化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电算化会计要站在企业信息化的战略高度,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对其发展予以规划。当前,这种战略考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超级秘书网
目标和准则的确立。首先要明确发展电算化会计的目标、宗旨和服务准则是与企业信息化是一致的,尽管它是在务虚,但必须提高它的威信,以保证它对务实的工作有方向上的指导意义。
技术装备的配置。这主要是指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配置要从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全局考虑,如网络系统的布局、主机或工作站的选择、网络接点的专用和通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的选择、标准规范的统一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