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微电影行业前景

时间:2023-09-03 14:57:28

导语:在微电影行业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微电影行业前景

第1篇

然而,微电影虽然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多种格局使更多年轻人能够以微电影作为自己导演生涯的起点,但产业门槛的降低是否意味着制作水准和创意水平的降低? 随着微电影在网络视频平台的免费播放,使之很快就被商品、广告植入这些商业内容紧紧包裹,是否过度植入广告将会压抑、伤害原创?究竟如何提高微电影的制作水平,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新鲜血液,这也成为现今的微电影行业以及网络视频平台所关注的问题。

其实微电影也并不完全是新鲜事物,它的定义与“电影短片”吻合。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曾邀请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各拍了一部时长10分钟的电影,串成了总时长150分钟的作品《十分钟,年华老去》,陈凯歌所拍摄的《百花深处》,被认为是唯一一部可以与他的代表作《霸王别姬》媲美的短片。

可现在大多微电影, 基本被网络重新定义,制作单位注重商业回报,播出平台注重点击率,以及部分创作者的游戏心态,不但让微电影找不到发展方向,也让电影短片失去其艺术魅力,后继乏人。有媒体称,“微电影还是应该有点门槛的”,这个说法本身就是对微电影的轻视。微电影也是电影,低门槛并不意味着草率的创作。

广告植入和点击率是驱动微电影创作的两大动力,但这绝非微电影流于粗制滥造的主要原因,创意能力的缺乏和讲故事水平的低下才是微电影前景堪忧的原因所在。拥有一架DV即可拍摄微电影,也让“全民导演”时代早早到来,但数不胜数的玩票之作,并没有催生帮助微电影提升影响力的佳作,反而让微电影陷入了尴尬境地。许多大导演和名演员,也赶了微电影这趟时髦,拍摄了一些作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成为榜样,甚至连多欣赏几遍的质量都达不到。可见大家对微电影都没用什么心,都把它当成赚点钱的小玩意对待了。草根微电影缺乏设备与技术上的支持不可怕,创意能力不足才是电影本身最大的问题。

综上所述微电影想走的更远至少还需做如下努力:

1.提升电影内容价值与可看性

微电影是2010年诞生的营销概念。2011年是“微电影元年”,少数企业开始试水微电影营销模式。2012年则是“微电影盛世”,有超3000部微电影诞生, 迎来了它数量、题材、参与者、品牌商、发行平台以及观众快速增长的“井喷之年”。步入2013年,微电影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数量过多、剧情选材创意雷同,商业元素的过度展现和频繁露出等多重挑战。从题材来看,温情故事、励志故事等成为了微电影主流。内容趋于同质化,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寥寥无几,而挑剔的观众早已习惯了美国大片的视觉冲击,也通过网络看多了国外的各类创意视频,好多人对于微电影,刚开始会觉得新鲜,但如果长期接触的都是平庸之作,难免会逐渐失去耐心与兴趣。著名电视人蔡康永曾用震撼、提醒、讯息、启发四个词来概括微电影,如果微电影缺乏一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那整部电影将成为广告的附庸,失去思考的力量和社会关注价值,继而失去观众兴趣,沦为庸俗娱乐。所以说好的微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创意,不走“明星轰炸”老套路,题材创新、形式灵活、制作精良,才能收到很好的播出效果。

2.突破恶搞瓶颈

网络上曾流行过的一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微电影生于恶搞,死于广告。2006年,胡戈红极一时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算是微电影的雏形了。而近几年来的《一触即发》《66号公路》《老男孩》等优秀的微电影,在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也应运而生。 “微电影”这个名词随之进入大众视线,从此,大众开始喜欢上这种易于传播、方便观看的艺术形式。但是一时间内,大小网络短片、民间自拍短片、超长广告片都打上了微电影的旗号,只要是稍短一些的视频形式就都被称作为微电影,没有任何的行业标准和规划可言。同时,很多微电影为受到关注,极尽恶搞之能事,内容浮躁、夸张,毫无社会意义。大导演大制作不一定能堆积出好的作品,而草根、恶搞也绝非微电影的本质。一部成功的微电影以其好看的故事、情感的共鸣和作品内的流行话题元素见长,在不端不装、接地气儿、贴近生活的同时,也能给观众带来新鲜视觉和艺术展现。

3.淡化商业元素

微电影从诞生开始,就与广告营销如影相随。现在,越来越多网民清楚其中大部分只是“长广告”。目前微电影广告性质太浓,很有可能把一个30秒的广告做成一个30分钟的广告,包括一些国际品牌在内,很多商业微电影都有这个硬伤。

例如可口可乐《把爱带回家》、ECCO的《ECCO Moment》、上汽英伦MG 3《为爱冲动》等等,与传统广告片相比拍摄风格和手法虽有不错的突破,但从微电影本身来看,它们并非情节化的产品植入,而是直接了当的售卖产品,广告诉求过于突出掩盖了微电影的社会性、作品性,产品诉求束缚了创意,在微电影中生硬地插入产品宣传,导致微电影在形式上偏向长广告。这些做法模糊了微电影与长广告的概念,首先就摆脱不了观众的挑剔,长此以往势必会对行业发展造成伤害。

所以创作者必须充分挖掘微电影在内容趣味性和观赏性上的潜力,在微电影与商业推广的诉求结合之余发挥更大的创作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更多形态的好作品来丰富微电影市场。

第2篇

但坐在眼前的网站创始人,也是现在公司的CEO尹兴良,看起来并不像压力重重的样子。我们约在北京邮电大学的MAAN咖啡见面,坐在人群中的他比预想的年轻,单薄。不久前,他还是在“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校训下在读的无线通信专业研究生,现在,他看上去与其他校园里的学生们无异,却已经在悄悄展开他“技术小宅男”的文艺理想――做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微电影网络平台,让短片文化影响更多人。

在文艺领域发挥技术优势

“实时不断分享全球最新最好的微电影,感悟人生只需要一刻钟”――这是V电影的网站一打开首先看到的一句话,是他们眼中微电影的浓缩价值,也是这个团队最初感兴趣于创建网站的契机。小尹是网站的创始人,在做跟恃才放旷的天才学生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相同的互联网创意产业,有几分稚气,却也带着一丝格外的自信和不甘平庸的气质。

王啸和尹兴良在北邮一个叫“老邮条”的群里结识,这个群长期活跃着北邮的几届师哥师弟们,作为“百度七剑客”之一的王啸,经常在其中寻找可以投资的优质项目,尹兴良则会在群里抛出些想法来。2010年,王啸离开百度,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的生涯,“V电影“是他早期投资项目中最跨界的一个。尹兴良说,在这个创投圈里,遇见王啸,他算比较幸运,“每天有很多潘客蹲嗜嗽诘缡由虾白乓投资,但是口袋里只有几个钢G儿,只听声儿,却看不见出手”。以电视节目形式的创投互动已经成一种惯常的自我营销手段,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义。尤其是互联网创投,一个烧钱的行业,在没有足够厚度的积累之前,很多项目包括“V电影”,都还在非盈利阶段。但尹兴良很淡定地说,网站现在亏得不算多,因为行业性质决定了在规模化盈利之前要走很长一段路,除了百度和腾讯,现在也还没有其他的互联网项目是绝对规模化盈利的。

“V电影”并不是尹兴良的第一个创意点。陌陌上线的前一年,尹兴良跟几个哥们儿坐在咖啡厅里闲聊,斜对面是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在一番推搡之后,还是没有人愿意去跟美女搭讪,于是他们只有发挥技术宅男优势了。“我们想有这样一个软件,周围的人可以同时在线,通过软件结识成为朋友。”几个人每天六点钟在小尹家集合,写程序,不出一个月之后预想的软件就上线了,主打跟周围的美女聊天,一天之内就有几百人在使用软件。因为他们几乎是第一批IOS安卓的开发使用者,当时大家都还在用诺基亚,对手机客户端没有什么普遍的认知,所以能有这样的及时反馈,谁也没有预料到。尹兴良把这个点子说给王啸听,王啸当时就否决了,“你们这个东西不行吧?侵犯隐私啊……”被PASS之后,谁也再没有提过这件事,那时候在他们看来,考试还是最头等的大事。回想起来,他们都觉得自己当时太稚嫩,如果坚持把这当成一件事来做,也就没有后来的陌陌了。

接下来的2010年,带着初始上线的“V电影”,尹兴良和师哥兼天使投资人王啸开始了关于微电影网络平台的合作。同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微电影作品的《一触即发》面世,吴彦祖主演,时长90秒,是来自凯迪拉克的实验性广告片。尽管这两件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却是同样以默契的姿态开始真正推动起微电影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在尹兴良眼中,国际舞台导演的回流和草根艺术家的层出不穷,都为微电影的前景带来不可估量的可能性。“我们的网站上线三四个月,数据显示就很不错,流量和PV数字都在暴增,啸哥就问我有没有兴趣把这个东西做大。我们上线之后的三四个月间,中国的微电影也开始同步爆发,我们意识到,中国的微电影行业已经开始启动了。”小尹的口音里隐约还保留着山东人的后舌音,说道。

规模化盈利之前,再好一点

技术宅男中的少数文艺分子聚集的时候,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受到“Vimeo”的启发,尹兴良看到了短片文化在中国的巨大前景。最初,他们只是“翻墙”浏览国外的网站,发现优质的片源之后,会拿到自己的网站上来分享,因为在国内的视频网站上很少有机会看到这样制作水准的作品,所以仅仅是分享,已经为网站带来了每天几千人,上万PV的浏览量。同时,在“V电影”逐渐完善和壮大的时间里,微电影在中国也开始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段。2010年的筷子兄弟使微电影真正受到大众的瞩目,这种关注有商业性质的,也有非盈利性质的,有规模化的,也保留了最原始的草根特质。各种形态和情况下催生出来的微电影开始成为商业品牌、广告片导演,甚至电影导演们垂青的新的传播手段。

如今,“V电影”是国内最专注和优质的微电影播放平台,网站编辑覆盖了包括南加州和NYU,网站的设计明显带着西化的简约风格,灰色栏头,模块清晰,除了微电影频道,还有行业、学院、导演计划、、活动,以及投稿等诸多微电影分享和创建形式。这其中,除了我们很难通过其他途径看到的国外优秀的短片作品,还会有一些微电影导演以及微电影展映活动的交流和。他们每周在西单大悦城办一次“青年短片汇”活动,一些国内微电影行业里已经比较成熟的导演都会来展映作品和观众互动。除此之外,“咖啡计划”在全国十个城市联合推动,提供展映交流的论坛。

其实,对于尹兴良来说,要做大流量是件简单的事,更符合大众娱乐需求的“三俗”视频会为他们带来更惊人的浏览数据,但是他坚持认为“争取一百个潘抗壑冢不如争取一个优质导演。”这是“V电影”目前的核心竞争力,即“严把片源质量关口。”――要么有学术价值,要么能让人恍然大悟。

现在网站每天分享的微电影,从原来的五部全是外国短片,渐渐有了更多本土原创的微电影作品。虽然,微电影在中国还不能称之为行业,却有些人希望能引领它往前走。小尹说,在国外,它非常产业化,非常成熟,而现在国内还有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微电影什么是微视频,甚至很多病毒小短片现在也叫微电影,事实上它应该比微视频包括更成熟的上下游,和更完整的逻辑。目前国内真正优质的微电影,一部分来自电影学院的学生毕业作品,一部分来自商业定制,再有一部分良性健康的微电影来自视频网站出品,采用品牌赞助的形式。“中国现在有一批水准较高的微电影导演,像程亮,易小星之类的,而且他们现在也在拍艺术性短片。因为赚钱了嘛。”

“我们现阶段把自己定位一个媒体,单向输出价值的媒体,它是有点违背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是web1.0的东西。但媒体的话比较容易在行业内迅速树立地位。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web3.0的东西,让每个人都成为媒体,引进来社区的概念,也就是明年上半年吧。”王啸愿意决定投资“V电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尹兴良这个同学的“靠谱”。在流量、盈利和打好基础中间,他毅然决定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现在我们的第一步做得不够好,如果这么快引进社区那么肯定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就像盛大的煤窝网。没有第一步的保证,没有在圈子里足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你是做不起来的。”

“V电影”吸引了很多其他网站的嵌入,新浪微博,人人网,豆瓣,腾讯,用任何一个合作网站的ID都可以 直接登录“V电影”,同时,因为最近的微博软文营销,“V电影”在微信账号大APP推荐都进了前十。

相比电影作品,需要自我和市场,微电影有很多优势,是更自由的创作空间,更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还有更灵活的商业价值形式。无论是想凭借微电影平步青云的电影导演,还是想凭借短片植入产品价值,再或者是一个草根的呓语,只要你看到它,被感染,有共鸣,就转走它吧。

微电影(Micro film):

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3“微”特征,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它的低门槛,广泛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应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

在国内,微电影草根起家,而真正把微电影提升到“电影”层次,系统而规模的产业化发展的,是V电影、爱微电影网这样的专一网络平台。两三年间,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登堂入室,向产业化趋势发展。

Vimeo:

Vimeo是一个世界范围内很受欢迎的高清视频播客网站,与大多数类似的视频分享网站不同,Vimeo允许上传1280x700的高清视频,上传后Vimeo会自动转码为高清视频,源视频文件可以自由下载,而且它也不会像其他网站那样在你的视频中打上网站Logo。它达到了真正的高清视频标准。Vimeo允许每月上传500MB的高清或普通视频,用户可以定制视频的显示尺寸。但在中国,它被防火墙阻隔在了外部世界,中国的网民没有机会在这个几乎全球最大的短片网站浏览任何内容。

第3篇

但是,微电影如何在商业和艺术之间获得一种平衡?著名导演王小帅认为,应该让商家知道微电影更注重创作、更注重创意,“微电影的可塑性非常强,一定要把微电影当成正式的作品来拍,尊重短片创作的规律,放开创作者的想像力。通过微电影重新回到自由状态,用原始的、学生时代的训练方式去构思和传达自己想要的东西。把这些做好后,商家从背后巧妙跟进,也一定会从中获利”。

正如其名,作为传统电影和网络视频短片结合的衍生物,微电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微”字。虽然业内目前对这种新的电影形式定义十分模糊,也出现了多种说法,但是大致趋向于这样的定义:一是微时放映,区别于传统电影动辄一个多小时的长度,微电影短则几分钟,长则二三十分钟;二是微制作,微电影的“微容量”决定了它不必像传统电影那样耗时耗力,投资少,准入门槛低,参与者不乏草根一族;三是微平台播出,区别于传统电影的影院模式,微电影大多在网络、手机等多媒体移动视频平台播放,更加贴近普通大众,普及度远远大于普通电影。

微电影来势汹汹,最大的推动力来自网络视频平台。今年上半年,《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达到4.85亿,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而近日的《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指出:超过4000万人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看传统电视。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视频的火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微时代”来临,不仅是微小说、微博盛行,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也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自优酷网制作的“11度青春系列剧”短片《老男孩》在去年末引发网络热浪之后,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开始跑马占地。目前国内的六大视频网站都推出了自己的原创网络视频拍摄计划。今年年初,网易举办微电影节,推出“2011贺岁党”特别策划,邀请10多位明星拍摄微电影;而新浪近期则宣布启动微视频战略,借力微博平台发展“有价值的短视频”。

对于微电影的火爆,新锐导演李紫超指出:“多媒体时代是打开微电影创新理念及创收益的新平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时代的不断推新,快速便捷的视觉盛宴越来越受到青睐,微电影艺术正好弥补和满足了时代快速发展中人们对电影、电视剧内心的空白。它承载了大众对电影、电视剧新兴事物的无限期待,尤其是多媒体、3G手机等平台的应用,更给微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从恶搞电影《无极》的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发展到今天专业制作、形式严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电影作品《老男孩》,微电影经历了由萌芽到成长的过程,也出现了两种比较明显的创作分化。

一部分微电影作品仍然保持了发展初期的模样,重在“说出你想说的故事”。如姜文执导的10分钟微电影作品《看球记》,通过“看球”这一简单行为来表现一对父子的朴素感情,作品制作精良,内容十分感人。还有时长4分钟的微电影作品《温情的牛奶》,讲述一个送奶工在送奶途中帮助一个小女孩的温馨故事,故事普通,制作简单,为草根创作者和普通演员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而另一部分微电影作品则突出利用了它的“微播出平台”特点,把微电影做成了电影式的广告,利用网络视频的高点击率赚取观众眼球,进而实现广告收益。如吴彦祖主演的微电影《一触即发》,把商业广告和微电影形式进行了巧妙的融合,被媒体和业内人士称为“不是广告的广告”。微电影《闺蜜》则由演员李冰冰讲述自己的“闺蜜”的故事,通过相同主题为其主演的电影新作《雪花密扇》造势,也在网络上引起了收视热潮。

与前一种发展趋向相比,后一种趋向更加注重微电影的收益。商家想在网站上做广告,而网站则将方案做成自制电影,将产品广告植入其中,使得观众不必走进影院掏钱观看,也就相对减少了观众对影片中插入广告的抵触情绪,既赚了名声又赚了收益。这也是目前微电影市场火爆的主要推动力。

俗话说:浓缩的就是精华。不过,用在微电影这里,“浓缩”是否意味着深度和广度会有欠缺?微电影以“微”见长,能在几分钟甚至是几十秒内讲述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瞬间精彩,其主打招式还是在于快餐式、碎片化的娱乐消遣。跟传统电影相比,在必要的背景交代、氛围渲染、起承转合方面不可同日而语,尤其很难应付那些跨时比较长、情节复杂的故事。这种浓缩版的内容是否会在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方面打折扣?再者,由于制作相对简单,进入门槛较低,微电影作品的拍摄和制作水准良莠不齐,况且,在传统电影中插入广告都能引发不少争议,而微电影如果一味走商业路线,与传统电影相比,是否在质量上也会打折扣?

今年5月,演员徐峥拍摄的微电影《一部佳作的诞生》上映。片中,徐峥是一个怀揣电影梦想的文艺青年,本想通过绑架富家女来勒索一笔钱财,却在拍摄勒索视频的过程中过于投入,把勒索视频拍成了一部“佳作”,最后稀里糊涂地放走了被绑架者。片中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你们知道中国电影为什么拍不好吗?就因为总是纠结在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而忽略了细节上的审美追求,如果我们的电影不能走进观众的心,我们怎么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呢?”对电影艺术在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的纠结,以微电影的形式提出来,不仅是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质问,也是对微电影前景的一种审视。

第4篇

网络视频潜力巨大

网络视频近几年发展迅猛,可谓是“一年一个新台阶”。从纵向来看,2006年随着国际顶级风投进入网络视频,视频网站一下子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根据CNNIC数据,截至2010年12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8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62.1%,与2009年12月底相比,网络视频用户年增4354万人,年增长率18.1%,2011年9月在线视频网站播放覆盖人数近3.7亿,预计到2012年年底,中国的在线视频播放覆盖人数将会突破5亿;其次,从横向来看,网络视频同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以受众人数达到5000万算:广播花了38年,电视花了13年,互联网花了4年,而网络视频只花了不到1年的时间。由此可见网络视频的发展速度有多快。

“在网络视频快速发展的五年中,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资本的影响,优酷、土豆、乐视的上市其背后都有资本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资本方的介入很快地把网络视频市场催熟了,而随后由于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很多资本又从网络视频行业中撤出,整个行业也相对少了一些急功近利,以后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会更加良性”,新意互动客户总监吴蒙这样分析目前网络视频的发展形势。他认为,网络视频现在处于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时期。在这个行业中,无论是参与者、辅助职能部门,还是市场环境与机构都已经具备了良性的市场竞争意识,而这些都会促使整个行业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受众的持续增多自然会带来不错的广告收益。根据易观国际数据,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在2010年迎来了爆发点,涨幅高达157.7%,到了2011年第3季度,中同网络视频市场广告单季度收入已经达到了14.8亿人民币。“2012年互联网自制内容产业将会迎来拐点,因为限娱令、限广令的推出,电视原有的广告主将会把一部分资源投向网络视频,而三网融合的整合推进则会给予网络视频更大的发展空间”,吴蒙非常看好网络视频的营销前景。

内容要有话题性

“网络自制内容营销的好与坏由两部分原因决定:内容和传播,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依然是内容。适合互联网传播的视频首先要具有话题性,话题是在互联网上聚集人气的最好工具,因此视频只有具有话题性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互动,进而得到较大范围地传播”,合润传媒总经理王一飞这样说。2010年,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系列微电影大火之后,合润传媒与筷子兄弟合作专门为某品牌定制了《赢家》微电影,可是《赢家》并没有像之前《老男孩》那样火,原因就在于这两部微电影的主题相似,因此《赢家》的话题性就大打折扣了,最后的效果自然会受到直接影响。视频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不要轻易选择别人做过的话题。不过,王一飞认为一些永恒的话题还是值得特别考虑,如在这个房价、生活成本高涨的时代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而《裸婚时代》、《蜗居》、《失恋33天》等热门影视剧也都是以“爱情”为主题。合润传媒与新浪联合出品的系列微电影《@爱》也是以“爱情”为主题,讲述了一群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故事,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而在剧中合润传媒为相关品牌适当地进行了植入。

传播讲究主动

第5篇

影视圈:随着视频新媒体的兴起,各个网站都在拓展自己的视频业务,《明星微电影》项目的开展是否意味着网易在视频领域的业务拓展?

王尔冈:对网易来讲,视频跟娱乐是相互独立的业务,《明星微电影》是娱乐频道下面的一个视频栏目。微电影项目目前还只是在原创领域内的尝试,它由娱乐频道来主导,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利用现有资源,做一些有意义的内容和推广。而作为网易公司层面的视频策略事必需要有多方面的考虑,同时会有一些尝试和一些对外的合作也在开展,这必然有一个尝试和选择的过程。由娱乐频道主导、创意、运作的《明星微电影》项目受到门户业务和公司的支持,它是附和网易视频策略的,是视频策略中若干个同时开展的尝试性内容的一部分。

影视圈:如何创意的《明星微电影》栏目?它的特点是什么?

王尔冈:这是一个有剧情的短片,是我们尝试原创的视频内容,网友可随时分享而不需要购买。同时它还有重要的功能,无论对艺人还是对网易娱乐来讲也是一个互相推广的手段。正因为它所具有的推广价值、欣赏价值和内容价值几点,因而就值得做。

就特点而言,首先《明星微电影》请到的都是当下最为优秀及关注度高的艺人出演。在剧本内容方面,更多情况下会以网易公司为背景,类似于网易的“编辑部的故事”,根据创意赋予明星们角色,他们饰演的既可能就是自己,也可能演绎故事中的角色。

影视圈:网易《明星微电影》运作模式是怎样的?是网站自主运营还是有合作伙伴加盟运作?

王尔冈:就运作模式来讲,网易和网易娱乐是出品方,我们去融合艺人资源和拍摄团队。现在是每期三分钟,只说一件事情。我们选择这个轻便的切入点,结合了业界作品与艺人的宣传诉求,而且微电影具有推广属性,因此结合起来就很方便。同时在拍摄团队方面我们会锁定比较固定的班底来进行制作,每周推出一到两期《明星微电影》,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有基于微电影这个概念来做些活动或特别策划,目前就是这样来运作的。

对这个栏目而言,现在有一些商务合作的空间和尝试,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明星微电影已经获得了客户的贯名赞助,这是第一步,而接下来微电影要做的其它的尝试都会有开发其它商业价值的想法。

影视圈:请您谈谈接下来在微电影方面会有哪些尝试以及可能会有的商业合作模式,例如是否会有品牌植入等合作方式?目前三分钟的容量过短,是否会予以扩充?

王尔冈:对于下一步的商业合作,比如客户广告的植入等是最容易想到的方式,我们会跟重点的作品和重点艺人谋求这种合作方式。

而关于新的尝试,会在巩固目前《明星微电影》品牌号召力的同时,着重于微电影领域的尝试。它不会再向《明星微电影》那样有条框的束缚,重点作品在时长、题材等方面都可以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我们也在筹划没有更多宣传诉求的独立的作品,制作独自成立的短片、微电影,即网易自制的作品,甚至不排除有可能做成系列微电影。此外,微电影不会再刻意强调明星出演,毕竟启用明星达成的难度和操作的成本都比较大,这方面会根据项目需要而定。

大家看到的《明星微电影》是已经成熟的栏目,每期三分钟的时间和一个独立的故事就是它的卖点,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会维持这个状况,固定这个模式。

影视圈:《明星微电影》已经做了二十几期,您认为点击率和网友关注度是否都有提升,他们的评价如何?点击率最高的《明星微电影》是哪期?

王尔冈:《明星微电影》是一个独创的模式,没有其它媒体做过,经过半年的运作,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对于这个栏目,我们在制作质量上要求比较高,已经达到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平,而不是新闻视频的拍摄方式。只有提高摄制质量才对得起《明星微电影》这个名字。我们的高质量与受认可程度不错有直接的关系。通过这半年的努力,很多合作伙伴都表示非常认可我们的创意和拍摄质量,它已经算是网易旗下的精品视频栏目了。

对于点击率而言,有几期的点击率是相当高的。如韩庚那期是不错的,剧的情节比较好,两分钟时还有个小小惊喜,把一个偶像艺人拍得比较帅气,比较唯美,既有情节又满足了观众和粉丝的期待。孟非、乐嘉那期也不错,是主持人第一次拍摄《明星微电影》。情节设计得很精巧,观众需要琢磨一下才能明白。两位主持人的表演非常投入,演出也很到位。还有就是李冰冰的那期《闺蜜》,是个特别策划,为了配合《雪花与密扇》的宣传,时长延长到八九分钟,题材上也不像其它短片走搞笑路线而是走温情路线,由李冰冰讲述闺蜜的话题,真情流露很感人。这几期反响很好,受到了网友的极大关注。

影视圈:您能透露一下《明星微电影》的制作成本吗,是否支付艺人片酬?此外,《明星微电影》的明星是如何确定的,是与他的宣传期契合,还是完全看人气?

王尔冈:我只能说《明星微电影》的制作成本是性价比非常划算的,非现金资源起到的作用很大,因为电影结合了艺人的宣传,他们也出于对网易的认可和友好,所以都不涉及片酬。同时我们启用年轻团队,风格比较清新,也不用付出大牌团队的高昂代价。

现阶段《明星微电影》都是以比较有人气的偶像艺人和成熟的艺人为主,比较少涉及到新人或走另类路线的知名度不高的艺人。因为该栏目的卖点就是艺人的亮相,前面说了,片子的内容以编辑部的故事为主,这些明星的出场会让整个片子活跃起来,往往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因此这个艺人的面孔、声音以及演出要非常具有号召力,让大家觉得爽。

影视圈:不久前搜狐也推出了自己的微电影项目“七电影计划”,与之相比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王尔冈:至少在尝试的过程会有不同。我们采用的是比较轻便的方式来开展,有鲜明的推广用意在。而搜狐的七电影我感觉是直接的、比较纯粹的作品,追求成型的作品价值。从微电影的设计想法来讲,我们会有过程上的差异,网易是从小的、带推广诉求的东西开始,将来也会涉及到作品价值或作品属性的领域,做更完善的影片。此外传递信息也不同,作品属性强的微电影更多的地是在讲精彩的故事,他们的载体虽然是新的,但切入点是传统的。而我们在对故事的斟酌,在对故事的拍摄手法上可以与任何网上的视频短片比拼精良,在讲述精彩故事的基础上附带了艺人的最新信息,这样的切入点是崭新的。

前景很光明,

发展不明朗

影视圈:各大网站视频业务的拓展,大家大多是从微电影开始的,您认为这是一种趋势吗?

王尔冈:不光是微电影,很多网站是从网剧开始视频拓展的。无论微电影还是几分钟一集的网剧,当然它们都属于这种短小的视频短片,这是由网站的浏览习惯和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决定的,因此这是必然,因为由网站主导这些尝试,它往往不具备操作传统的、长篇的电影、电视剧的经验,同时网站服务的对象又是网民,他们是有自己的观赏和传播习惯的,那么大家共同的选择就是视频短片。它适合网友观赏和传播。

影视圈:这种微电影、视频短片的模式慢慢发展下去,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网易接下来会自制网剧甚至是自制电影吗,使视频业务方面更具影响力?

王尔冈:我认为视频内容的增加使娱乐作品的题材类型更加的广泛。之前,观众对影视都有固定的认知,了解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所要消耗的时间。而这种视频的增多,会改变我们传统的观赏习惯,只要你想,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分享。但需要说明的是,微电影的数量还远远赶不上传统影视剧的数量,只有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随着终端技术、设备的普及,才能真正改变受众的观赏习惯。

互联网的思想比较开放,因此尊重一切可能。但据我所知网易并没有把相关的视频规划做得那么远,甚至深入到传统影视行业那边去。互联网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网络这个层面,该做的尝试先把它做好,有成果的话再去规划下一步。

影视圈:各大网站的视频业务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网易视频战略的一部分,您感觉压力大吗?

王尔冈:我认为视频业务的这块“地盘”很大,大到占不过来,所以大家都可以进来一试身手。即使是所谓的占地盘,那要如何占,未必每家公司都想清楚了,至少我没有清晰地看到哪家的策略有必胜的把握。有些公司会在布局、会在战略性规划方面做得比较激进,走得快一点。毕竟这是块待开垦的土地,大家都看到了视频业务的前景,以不同的步伐去干这件事。即使这个领域有可争夺的资源,但如何争夺还不太明朗,都是在尝试一步步来看。我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如何把东西做好,因为我们要做的是脚踏实地,更加稳妥的发展,不打无准备之仗。

影视圈:视频业务虽然如火如荼,但并没有实现盈利,下一步网易是否考虑如何盈利?除了商业合作外,还有哪些可盈利的模式?

第6篇

目前,在我国的影视制作行业中对于前期制片的重视相对薄弱,制片观念偏于狭隘,甚至很多影视作品制作流程缺少前期制片这一环节。在很多影视制作中,“前期制片”的概念职责仅限于“制片主任”这一角色,也就是对于财务主管以及后勤管家这一范围。而对照美国好莱坞的电影生产,一位美国著名电影制片人在谈及中美制片的不同时曾说过:“好莱坞电影工业与中国电影工业的差别在于,中国只重视制作(PRODUCTION)这一阶段,但制作前的筹备(PRE PRODUCTION)这个阶段通常很短,差不多只有一年甚至几个月,但在好莱坞平均将近七年,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从拿到剧本到最后开拍一共是整整10年。”产生这种制片模式的原因很多,但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度、跨领域合作模式,新的电影模式的不断涌现使得更多的电影从业者开始重视影片的前期制片,特别是目前风头正盛的微电影形式已经成为百 年电影史上的新拐点,越来越受到 观众的关注和喜欢,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研究前期制片流程。

一、从“商业微电影”到“商业定制微电影”

在WEB3.0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们来不及思考就被抛向了“融媒时代”,各大行业商家在视频领域的广告投放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高昂的广告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网络视频广告同质化竞争严重,很多商家只是一味要求增加品牌LOGO的出镜次数,这种强迫性的灌输广告对于商家自身产品的宣传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甚至会触发观众的抵触心理,起到反作用。品牌商家需要寻找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的视频广告路线,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认同感。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家把营销重点从品牌秀、产品目录升华到情绪体验跟精神认同上,“微电影广告”、“商业微电影”、“微电影营销”等概念应运而生。2011年堪称微电影元年,这一年微电影得到了井喷式发展。从Chanel的《巴黎-上海狂想曲》、 宝马的《微旅行》,再到科鲁兹的“老男孩系列”、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甚至到近期腾讯推出的《弹指间》,我们都不难发现,要发挥新媒体的“蔓延”效应,让这些活在新媒体上的顾客用交互网站、微博、电邮等方式帮助品牌传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为品牌量身定做一部能够代表其品牌精神,传达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微电影是最行之有效的一个选择,由此也就引出了“商业定制微电影”这一概念。而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前期制片流程的弱化性已经无法满足商业定制微电影的策划制作要求,在考虑影像传播和影响力的同时,需要去挖掘品牌背后的人文价值和精神闪光点,前期的创作目标定位更加的精准化,比如从“草根”代表跟“精英阶层”的碰撞与不同偏好出发,利用自媒体广泛传播的模式,从整体和战略角度出发进行市场定位,能够更充分阐释其品牌的价值意义,而且在今后的相关推广运营中享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如何通过有效的介入规制性管理前期制片流程使得商业定制微电影的制作更有针对性,强调品质化,从而提高品牌的忠诚度和品牌形象。

二、关于商业定制微电影前期制作模式的思考

目前,商业微电影的制作模式是以定制和系列为主导。电影制作环节是整个电影流程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主要包括剧本的创作、演员的筛选、导演的控制和制作团队的后期制作。在内容为王的数字化时代,电影制作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电影公司失去院线的控制权之后,只有生产出更好的电影作品才能更多地吸引观众的眼球。虽然微电影比之正常的电影长度缩短,但是制作要求和流程是不变的,特别是商业定制微电影因为背后代表的强有力的品牌推动性使得对于整个片子的制作有更为严苛的要求,商业定制微电影如何建立自己的独特运作模式和制作模式对于它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商业定制微电影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宣传某一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定制微电影,另一种是概念化的,以宣传品牌形象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定制微电影。在制作过程中,软性的情感共鸣要比单纯的LOGO广告植入更能让用户记忆深刻,寻找一个打动人的故事能在这样一个社会化媒体中持久的存活于观众心中,从而增强品牌印象、提升品牌形象,这才是最重要的品牌价值的有效传达。

前期制片阶段需要从剧本、拍摄成本、电影类型、目标观众群、市场营销等方面对于整个片子进行评估,对于商业定制微电影来说,拥有一个好的策划书是最为重要的,“商业定制”——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品牌背后的经营核心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品牌意义和文化闪光点,在讲好一个故事吸引观众的同时,还要建立品牌情感,这需要前期制片阶段进行大量的市场比对分析和调研工作, 在品牌宣传和电影艺术表现力上找到一个契合点,达到完美的平衡。再者,对于导演和整个拍摄团队的实力(包括导、摄、美、录、服、化、道等部门)考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前期制片需要将拍摄精确到天数的每一场,提高拍摄效率,还要协调整个团队的运作,考虑后期制作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拍摄质量和进度。此外,数字化信息技术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前期制片阶段的工作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制作技术的数字化变革,美国好莱坞调查发现,大数据入侵了好莱坞,有很多社交软件可以通过大数据修改剧本,决定演员、导演等等,因此,前期制片阶段的介入和思路要围绕数字时代的观影变化相应作出调整和对策,多描写现实的、普通的、平民的题材和生活,播出时间的限制以短镜头、多切换角度为主,注意节奏的把握和电影语言的叙事等等制作模式的转变,还有从传播链上的改变,微电影已经形成了整个传播链条以视频网站为中心,过去电影是以院线、电视等等大的传统大媒体为中心,而且以视频网站为中心来建立,它有一个很好的传播媒介的通道,包括整合娱乐媒体资源为载体,它已经形成了从编剧到导演、到传播、到娱乐营销的链条一体化。以商业定制微电影的“定制”为核心,将不同资源的优势配置实现整个产业的价值最大化,新媒介下的商业定制微电影的制作模式也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它的内容上的广“众”传播,也给微电影的制作模式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

三、关于商业定制微电影前期营销思路的拓展

企业品牌应该在商业定制微电影的前期策划案准备和前期制片阶段就确定产品的营销思路和产品推广方向,确定商业定制微电影的营销传播重点并不在于产品,而在于打造品牌和受众体验。商业定制微电影在前期制片和策划阶段要根据目标受众群的生活习惯、消费爱好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年轻观众占微电影受众群很大一部分,他们对于新兴事物和新媒体具有高度敏感度,对新生网络事物具有强烈观注度,因此,在商业定制微电影的前期制片阶段务必考虑到整个商业品牌的营销推广模式的变化,引入互动、介入、参与、沉浸式概念,改变传统观影模式的被动地位,将观众(也就是目标客户群)变为主角,改变传统电影营销中点对面的单向宣传模式,采用双向式交互式的传播模式,用户可以自由点播、定制剧情,对于微电影具有很强的操控度和影响力,主要制胜点在于量身定做的故事吸引受众,唤醒观众某种未被触及的情愫,产生关联性,引起观众精神上的认同感和愉悦感,并考虑受众日常生活中碎片化观赏时间的应用,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的情感纽带,令后者产生对品牌价值的强烈认同感。

前期策划出好看的故事、考究的视听语言唯一目的是把产品功能、品牌理念巧妙地渗透进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全民都在做微电影,拍个视频就可以上传网络的时代,观众已经审美疲劳,有的商业品牌喜欢利用恶搞、制造娱乐噱头等引起观影注意,但是这种形式是无法承载着商业诉求,大品牌的微电影营销比较忌讳闹剧,或是出现容易被恶搞的元素,这对于品牌形象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但也并不意味着商业微电影必须远离娱乐、严肃、高高在上,商业微电影也是微电影的一种,但需要智慧的设计、有底限的幽默和标志鲜明的品牌精神。好的品牌需要打造品牌精神,宣扬品牌理念,依靠品牌的内在精神打动观众,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强加,改变传统的硬性品牌植入模式,要有效的影响受众的情绪情感,帮助建立品牌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忠诚度。在方式上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摒弃粗暴的大规模公关广告投放,避免产生抵触心理,通过互动剧情实现引爆扩散。把观众从被动观看转到主动参与决定剧情走势、多次观看,挖掘隐藏剧情,拉长品牌与受众相处的时间,实行情感营销和内容营销相结合,让观众掌握主动权,去不断从中探索,进而互相传播、分享,形成良性传播链,发自内心的对品牌产生认同感,这也改变了传统电影的营销过程和营销模式。 尽管现在很多商家觉得网络营销应该是一种零成本推广营销模式,但想要达到良好的效果,整合传播是必不可少的,从PC到移动终端的全覆盖,配合线上线下互动联合、促销活动来变现微电影的商业价值。以桔子水晶酒店为例,他们的商业定制微电影“十二星座”的推出十分成功,艾瑞网是这么报道这次营销的, “一部微电影火了一个酒店”,整个营销到现在为止,视频的播放量已经破亿,口碑营销的效果在不断扩大。伴随着与新浪微博病毒营销的配合,微电影为桔子酒店带来了入住率100% 的增长。可见,一个成功的商业定制微电影对于一个品牌一个商家的影响力。

第7篇

从整体上来说,微电影目前仍处於“屌丝”状态,产业链也还不成熟。很多微电影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是三五个人临时凑在一起,连导演、编剧、摄影摄像、化妆、现场助理、演员、后期制作人员、音响师、脚架、道具、场景地点、灯光、反光板等基本配置都不完善。具体表现在商业模式过于单一,还依赖于广告商投资,然后组建团队去拍,可以说处于原始状态。

但微电影的投资、拍摄,却已然呈现出了井喷状态,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传统企业、草根“屌丝”都在参与。在全民微视频时代,如同星爷在电影《功夫》里所说的那样:“遍地都是黄金,到处都是女人,要什么有什么”,不论你高低贵贱,也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你总能在微视频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微视频可以满足整个时展的需求。

广告模式前景可观 40%收益都算少的

微电影产业链与传统电影产业链大体一致,但收益只能来源于广告。目前的微电影与广告,不过是广告植入电影之中和电影植入广告之中的区别而已。

广告植入可以说是微电影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制作环节上,微电影与大电影的拍摄是一样的,包括编剧、拍摄、后期剪辑,为客户提供除制作以外的整个营销方案,还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在点击率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效果承诺。

微电影的“投放精准、渠道精细、互动传播”特点与传统电视广告的“粗放式广撒网、强制覆盖”特点相比较,更容易告诉广告主“你的广告费花在哪里了”,“是谁在看你的广告”。区别于电视广告对传统电视媒介投放的依赖,在传播上更加重视在社交平台上所引发的用户分享与口碑效应。

因此,广告客户定制的微电影是如今的主流,平均每部微电影,广告客户的花费为1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从微剧本创作、演员挑选、投资招商、影片拍摄到最后微电影宣传推广等一条龙产业链,也将是微视频未来盈利的主要模式。业内人士预计,虽然微视频现在还无法产生足够的盈利,但一旦微视频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每部微电影的利润率将达到20%到40%,甚至更高!

微电影的逐步兴起,对苦于找不到新营销手段的广告公司而言,也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不仅重新打开了他们的营销创意视野,而且还让他们有了整合影视娱乐闲置资源的机会。

收费模式也疯狂 微视频圆你财富梦

拍摄微电影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视频播放平台和视频平台获取了广告收益的80%,投入微电影拍摄的部分只占广告收益的20%左右,根本不够制作成本。

目前的电影网络付费下载频道,3元或5元下载,收费半个月后,可能收到几万到几十万元。然后免费观看模式,网站会跟版权方分成,每1 0 0 0次点击,分到2 元到5元,未来几年可能会更高。举个例子,一部微电影10万元制作成本,投放到各大网络和运营商的付费频道,用户下载一部5 块钱,有2万人付费下载,就能收到10万元。此外,微电影还可以为传统电影市场输入高端人才。

华影盛视公司首席执行官赵雨润表示,用户付费模式执行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免费,不排除有很多观众付费的尝试,但如果把微电影比做一个大蛋糕,这种尝试只能是装饰这个蛋糕的草莓。所以,能撑起整个蛋糕的只能是客户驱动,前端广告付费的模式,至少在未来五到六年的时间内都会是客户给钱。不过,华影盛视以后会推出一个平台,实现客户的自由定价,各大品牌还可以自由、自主、自动地拍摄微电影的主题任务,原创团队接到任务之后,从剧本阶段开始来解构,然后做剧本的创意。一边是品牌和客户“微电影创作任务”,另一边是原创力量,包括编剧、导演和演员,由他们共同来制作完成微电影项目。

业内人士预测,微电影会朝着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移动化、衍生化、版权化、国际化和公益化的方向发展。届时,随着收费模式的完善,一部好的微视频能够带来的收益,足够使你一夜暴富!

个性定制模式最靠谱商家投小钱赚大钱

君不见,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看长篇大论的文字,甚至连照片也不能满足人们的胃口,大家都喜欢直观而又真实记录、呈现出最好效果的视频。

君不见,在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一部好的微电影往往能够达到几百万的点击量。如果按照每点击一次收费一元的标准计算,那么一部小小的微电影,仅仅依靠点击收费,就能大赚特赚。如果是那种精心策划,请最好的演员来演,请最优秀的制作团队来做的微电影,相信其收益不比任何一部在影院上映的大片票房逊色,过千万、过亿甚至过十亿,在不久的将来,都完全有可能实现。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泰囧》出现之前,有谁会想到一部低成本制作的电影,会取得十几个亿的收益呢?

君不见,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家不再热衷于投入几百万元,去拍摄那些观众看了就烦的硬广告,也不再热衷于拿出大笔钱,去为了某个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段而争得头破血流。因为他们懂得,只需投入很少的资金,比如50万元或者100万元,就能够拍摄一部制作不错的微视频,里面不但可以呈现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还可以巧妙地将自家品牌融入其中,其效果比传统的广告宣传片不知好了多少倍。

诗仙李太白曾经高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对4G时代的微视频而言,一旦发展起来,必定如火如荼,朝气蓬勃,“扶摇直上十万里”都不是什么难事。而面临4G时代的微视频,我们的想象完全可以比李白更大胆一点。

微视频的魅力无法阻挡。现在微信、微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用?因为微信和微博提供了一个社交平台。既然有了文字版的社交平台,理所当然也会有视频版的。在4G微视频时代,微视频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型的社交平台。如果要相亲,不必费尽千辛万苦,跑到电视台栏目组去报名,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才有可能走上舞台,将自己展示给大众。在微视频时代,只需你录下你的个人资料,然后上传到微视频社交平台,那么所有人都能看到最优秀的你。

再举一个例子,4G微视频时代的新人结婚时,会考虑拍高档一些的写真、MV也要几万块,其实不如拿10万元出来,拍一个电影,新郎新娘主演,还可以拉亲朋好友过来客串。拍得好了,还能放到网上,将幸福分享到全世界。而如今很多影楼、婚庆公司也业内人士预计,虽然微视频现在还无法产生足够的盈利,但一旦微视频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每部微电影的利润率将达到20%到40%,甚至更高!40%都具备拍摄电影的能力,这样的想法并非难以实现。

也许你会说,这怎么可能?我一个月只挣几千块钱,养家糊口尚且不宽裕,又哪来的时间和金钱去拍属于自己的微视频?唉,看来微视频还是属于那些有钱人干的事。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不妨换个角度。如果你个人想拍微电影,但没有钱,就可以通过筹钱的方式,一个人拿一万元,总能拿得出来吧?找10个人来投资,一部微电影的基本制作费用就有了。

渐渐参与的人多了,达到一个全民微视频的状态,必定会有强大资本成立专门生产微视频的大型公司,通过激烈的竞争存活下来,成为微视频界的巨无霸,每年拍个成百上千部也不在话下。这就好像几年前很多公司都在做聊天软件,但最后只有腾讯活了下来,并且成为备受瞩目的行业龙头。

微视频三大制作方式

A、 自制

由制作方遴选剧本,确定制作团队及演职阵容,确定推广策略,独立承担资金投入,自主招商。自制面临的风险主要在于投入与产出比、广告主对于剧情的破坏程度。

B、 合制

由合作各方商议确定选题和资金投入,明确各方责任,风险共担。合制可以整合各方资源,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但沟通成本和沟通效果是不可确定的因素。

第8篇

2012年12月22日是一个飘雪的日子。对于大像微电影团队的近百名成员来说,也是一个沉淀梦想的激动时刻。当天,是巴州大像微电影团队成立一年来的首次新老成员聚会。通过作品回顾的交流模式,让这次周年庆典显得温馨而励志。

他们大多数人是“80后”和“90后”,因为相同的梦想聚在了一起。他们中有医生、有教师、有公务员,也有个体经营者,虽然职业不同,人生各异,但当他们在聚会当天,看着投影在幕布上的微电影时,却都有了共同语言。拍摄微电影作品时的历历往事一幕幕闪现在眼前,激励了他们在未来的日子,继续在青春和梦想的道路上摸索,在志同道合的友情中前进,在植根本土的生活中成长。

普通人终于圆了“电影梦”

聚会当天,大像微电影的组织者向会场的每一位成员发放了一张《微电影调查表》,上面罗列了被询问人喜欢观看的电影类型、喜欢饰演的电影角色等等一系列问题。前来参与聚会的每一位年轻人,都认真填写了自己的观点。在其中一项关于本土微电影的发展前景问询中,对比刚接触微电影制作的感受,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在这种文化的强大感染力下发生了改变,并对传播这种文化有着十足的信心。

“这既是一次回顾,也是一次庆祝,还是一次关于微电影文化的交流。”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姚谦告诉记者,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形式的出现,对他们这些年轻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像微电影的雏形是在2011年4月初形成的,缘起姚谦和文兴华的大胆尝试,并取“大以真诚洞察微妙社会,多让生活化作万千影像”的对联首尾字命名为“大像”。

大像微电影的成立,让库尔勒的年轻人有了“触电”的机会,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姚谦和他的伙伴们,从事着微电影拍摄的实践。从单一的自娱自乐,上升到城市文化的推广传播,最终确定了公益优先的创意模式。姚谦说,他带领下的团队成员,一直致力于植根本土文化,以微电影视角展现新疆本土文化,让世人通过影像了解新疆的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等,给更多的电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开阔的平台参与电影的制作。致力于成为中国微电影的一个品牌,把新疆的微电影行业带动起来,多多关注人文和公益,拍摄出对社会有影响的微电影作品,用影像讲述年轻人的故事,让青春和梦想一起成长。

参加此次聚会的白飞波告诉记者,他是大像团队的骨干成员之一。在参与团队活动中,他是表现最积极的一个。论原因,除了自己喜欢电影表演外,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在各司其职中,相互传递了一种文化。这次聚会,没有单纯地让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而是将才艺表演和新老成员发表感言等方式穿插其中,为团队成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以便让大家更好地进行电影文化的交流和探索。

从大像微电影团队成立伊始,姚谦等人非常欢迎新人的加入。从陌生到熟悉,从质疑到信任,他们逐渐扩大了电影爱好者的群体范围。

“加入大像,实现你的电影梦想;有梦想,就有可能。”姚谦说,他们的团队是一个实践梦想的队伍,是由来自不同行业怀揣着电影梦想的爱好者组织起来的,是全疆首家,以挖掘本土文化为立足点的社会大众团队。目前,大像微电影团队聚集了众多电影爱好者及电影专业人员,并以每周周末活动来推动团队的发展和成长,逐步向专业微电影团队迈进。

电影创作以本土文化为根基

当天的聚会中,姚谦再一次重申了以实现电影梦想为核心、以本土文化为根基的团队创作理念,再一次提及了他们为电影爱好者提供实践和参与机会的存在定位。他那番要通过网罗更多的电影爱好者一起来进行微电影创作的言辞,让新近加入队伍的朱肖飞尤其感动。在当天满是陌生面孔的聚会中,朱肖飞一开始还有些拘谨。但随后他就发现,和这些年轻人在一起,谁也不会把新加入的成员当作外人,大家彼此间随意交流,气氛显得既轻松又亲切。

“我们刚加入的时候,姚谦就是个‘光杆司令’。”白飞波说,2011年11月,他们几个团队骨干,通过网络联系到了姚谦。并在借场地、找道具的微电影拍摄实践中,用全力去做到最好。第一部作品的完成,虽然青涩而稚嫩,更是用去了大家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毕竟凝结了所有人的心血。渐渐的,随着越来越多电影爱好者的加入,大像团队变得壮大起来,一直走到今天。对他们而言,他们拍摄的不仅仅是微电影,更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正是大像微电影团队整体队伍的团结,让每一个小小的梦想照进了他们活生生的现实。

“新人”徐志宇,当天不但被姚谦委以重任充当了聚会的主持人,而且还表演了一段印度舞。她告诉记者,大像团队的核心成员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在专业技术上,他们都还存在着不足,但是他们对待团队成员的真诚和对待工作的认真,都非常令她感动。聚会当天,她的才艺表演,既是对自己特长的一个展示,也是对姚谦等人敬意的一种表达。

周年庆典聚会,免不了要一起回忆“创业”之初的艰难。大像团队这群紧跟时展脚步的年轻人欢聚一堂,说起一开始对梦想的追逐,唏嘘中却也有着几分自豪。

“现在的队伍多庞大,当时我们要拍个作品,连个‘路人甲’都难找得很。”姚谦说,刚开始拍摄第一部短片《辣》的时候,是在一家火锅店完成的。场地是借人家的不说,在嘈杂的环境下,更要命的是演员也放不开,几句简单的台词,几个简单的动作,重复了不下十遍,最后还是在后期的拼接下,才勉强完成的。

在采访中,一些“老成员”表示,当年团队的拍摄条件确实不敢恭维,不光是拍摄场地要借,甚至连道具、服装都得找人借,其中,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拍摄《对不起》时,因为是冬天,大家挤在一个借来的餐馆内,用同一个场景的拍摄,就完成了影片3年的时间跨度。当时,伴随着四周嘈杂的声音,电影中的女主角只能向剧组其他成员不停地借外套,然后穿着不同的外套出现在画面里,以突显时空的转换。

对于当时这样一个非专业的剧组来说,拍摄的过程也是大家贡献人力、物力、智力的过程——摄像设备是剧组成员自己的家当、演员出镜造型化妆都是自己准备、演出场地也是大家共同联系。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整个剧组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账目。没有片酬、没有劳务费、没有公共支出,甚至于拍摄期间吃饭,那也是以AA制的方式解决。

“好在,我们总算挺了过来。有了现在这么好的队伍,我们完全可以拿出更好的作品。”姚谦说,这次聚会不但联络了新老成员之间的感情,而且在进行微电影创作交流的同时,也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期待。有了大像团队的出现,大像微电影作品一定会在新疆文化的对外推广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聚影视贤才,拍社会万象”

当天的聚会中,姚谦也向大像团队的成员说出了他的理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库尔勒市形成一种微电影文化氛围,在他们的引领下,让更多人参与微电影的创作,即“聚影视贤才,拍社会万象”。

姚谦说,大像微电影是在中国微电影起步阶段,在梨城应运而生的产物,是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观点,以展现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今后,它还会以持之以恒的决心,让青春和梦想同行,承担起社会责任,用鲜活的影像表达民生和民情,着实体现作品的社会价值。

第9篇

二三线卫视渴望“经济适用剧”

近日,第二届华策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主题 “影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会上,众多二三线卫视代表表示,凭现有的资金量,电视台看得上的剧抢不到,抢得到的剧又看不上,所以他们希望影视公司能为二三线卫视量身定制一些“经济适用剧”。

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透露,今年整个行业的开机率明显比去年低,影视制作的风险正在慢慢凸显,“前景固然很美好,可是得先想办法熬过眼前。我们希望用好的制作,把好故事演绎得更动人,而不是用一个身价每集50万元的明星撑起一个中等故事,然后迅速卖给电视台了事。”山西、陕西、贵州等卫视人员表示,每年他们可动用的买剧资金少则两三亿元,多则四五亿元,跟一线卫视虽然没法比,但如果四五家卫视抱团,也能聚拢十来亿元资金,但目前这一“中级市场”的供给基本空白。

江苏广电与南京广电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月5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与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与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将在新闻宣传、文化服务、产业经营和人才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开辟联合共进、合作共赢的道路,促进省市广电传媒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江苏广电与南京广电的战略合作,是继辽宁、沈阳两台“合并”之后,省级电视台和省会电视台合作模式的再探索。

高满堂编剧《温州一家人》央视播出

11月10日, 讲述温州人在海内外创业故事的《温州一家人》登陆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温州一家人》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央电视台等联合出品,高满堂编剧,李立群、殷桃等人主演。《温州一家人》聚焦改革开放30年间,一户从温州山村走出的四口之家在海内外开辟新天地的传奇经商故事。

该片摄制场地分国外和国内两个部分,其中国外部分主要在意大利和法国拍摄。

剧版《十月围城》启动 鞠觉亮任导演

11月4日,博纳影业联合北京如意吉祥影视消息,由两家公司共同制作的电视剧版《十月围城》正式启动。该剧由曾执导过新版《水浒传》《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的香港导演鞠觉亮担任总导演。剧本由编剧林黎胜及合作伙伴历时三年打造,编剧团队包括卞智洪、吴欢静、周鹤洋,并有多位历史顾问、文学顾问、民俗顾问等参与出谋划策。

《十月围城》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香港,特殊历史时期的香港风情和港人的特殊命运成为最大看点。电视剧版是电影版的延续,电视剧前两集就把电影里的故事讲述完毕,再以车夫阿四为中心,讲述了一群普通人身处历史洪流转折点时的悲欢离合。

微电影品鉴节目

登陆陕西卫视

11月5日,由电广传媒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承制的微电影品鉴节目《华夏微电影》推出新版,在陕西卫视22:00时段播出。导演陆川、王小帅、张纪中,演员葛优、刘烨、王学兵、黄渤,以及众多业内知名人士将坐镇解说。

节目引入主持人和专业嘉宾探讨模式。每集播出1—2部微电影,业内专家将从影片内容、演员表现、电影拍摄手法以及微电影现状、发展趋势、社会意义、商业模式等专业角度对每期微电影进行分析讲解,让普通观众近距离走进微电影的光影世界。

王丽萍新作

《媳妇的美好宣言》上星

11月8日, 编剧王丽萍继《媳妇的美好时代》后的新作《媳妇的美好宣言》,在北京、东方、深圳三卫视黄金档首播,CCTV-1跟播,每天播出两集。授权新媒体播出平台于9日凌晨全面上线。

除了将“时代”换成“宣言”,该剧的阵容也从海清和黄海波,换成了姚芊羽和辛柏青。

《麻辣女兵》

起用6位90后新人

近日,《麻辣女兵》在京召开首播会。这部由何静担任制片、完美世界影视出品的电视剧将于11月14日登陆湖南卫视和乐视网。《麻辣女兵》中的几位主演是清一色的90后新人,何静表示,这次起用新人信心满满,她也直言,6位新人的片酬还不及剧中二线演员一集的价格。

《麻辣女兵》讲述了外表中性、性格叛逆、行为狂放不羁的90后女生汤小米被副旅长母亲强行送入军营“改造”的故事,剧情涉及“90后”“问题少女”“羊爸虎妈”“富二代”等社会话题。

《头牌》开机

11月4日,由张嘉倪、陈楚河、李立群主演的电视剧《头牌》在京开机。《头牌》讲述1928年至1937年间发生在北平梨园行的故事,以梨园名伶金九龄(陈楚河饰)与军阀之女刘映雪(张嘉倪饰)的爱情为主线,围绕身世之谜、头牌之争的“家仇”,以及与日本侵略者的“国恨”展开情节。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