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新经济分析

时间:2023-09-03 14:57:32

导语:在新经济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经济分析

第1篇

(一)诚信及相关概念的本质“诚”从哲学角度看是世界本源,是实际存在,是自然固有的状态和规律。从伦理学角度考察则表示人的一种基本德性和精神状态,是诚心、诚言、诚行的统一;“信”在传统文化中是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指忠诚于某种信念、原则和语言,其外在表现则是遵守诺言,言行相符,说到做到;诚信表述的是人们守信践约的品行和能力。

信誉通常指个人或集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因忠实遵守诺言和履行契约而得到另一方的信任和称誉,是人们广泛得到他人和社会肯定性评价的结果。信任表明个人和集团对他人或社会团体的可靠、忠实、诚意和正直具有坚定的信念,产生于人们相互交往的伦理实践中,其基础是共同的事业与利益,以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与支持。信用一方面定义为人们以契约为方式,在相关制度规范下实施跨期交易行为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指因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

诚信、信誉、信任与信用是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概念,经济主体通过实践诚信和信用,就能赢得极高的信誉,从而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广泛信任,进而建立社会成员间普遍的信任关系,建立信任系统,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同时,讲信誉的需求及其带来的利益好处以及获取他人信任的欲望渴求,又会反过来强化行为主体的诚信品质,强化行为主体对信用的坚守。

(二)会计诚信的内涵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联结,管理型人力资本具有相对稀缺性和较高的重要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政府制定的通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法律效力的公共契约,但不可能穷尽所有可能的会计交易,只是对会计处理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这必然留下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在企业契约履行过程中相机行使,表现为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和会计职业判断等,而企业经营者则拥有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

会计诚信是会计执行主体履行诚实、勤勉的职业义务,按照成文会计制度的规定和经济业务的实质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选择最恰当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不偏不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这一方面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根据实际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遵守准则和制度,坚定地按照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要求处理经济业务,并依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客观公正地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其他社会投资者有理由相信,按照财经法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准确、真实、完整和及时的;另一方面会计诚信要求企业最终报告的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公允,与企业客观经济状况一致,这是市场对会计诚信的普遍理解和终极要求。

会计诚信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契约签定时要素所有者关于会计执行的一种共同心理预期,这种共同预期的实质是契约主体对会计规则及其执行的共同期望和约定,在签定企业契约时没有人特别指出而被大家所默认,其存在状态本质上是一种隐含心理契约,是一项非正式制度安排。企业经营者诚信为会计诚信提供保障,衡量会计诚信的标准可以通过判断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得出,而会计信息对会计诚信的衡量,可通过民间审计机制、有效市场中的价格机制等做出判断,探求会计诚信决定可以从企业经营者个人的诚信影响因素人手。

二、市场机制下会计诚信的经济价值分析

(一)会计诚信实践能降低经济主体交易成本企业是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的履行过程,企业契约的签定、履行和监督不可避免会发生签约成本、履约成本、契约监督成本和剩余损失等。要素所有权主体预期到企业契约中的会计诚信行为,不必对会计契约的签定和履行作过多的规范和争论,可以节约契约签定成本;在会计契约的履行过程中,诚实守信地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可以节约会计契约执行成本和其他方的监督成本;会计契约诚实履行能对企业契约履行状况和结果进行准确评价,保障了各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企业的剩余损失。因此,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契约主体的行为表现和其他要素所有者的预期,能节约企业交易成本。概言之,节省交易成本诚然可以通过加强法制化程度,健全经济体制来实现,但法律制度设置和执行需要支付高额成本,信任越少,越需要增加正式的规则和强制,交易成本自然也就会升高。会计诚信实践能建立交易主体间的普遍信任,扩张交易秩序、降低交易成本。

(二)会计诚信实践能提高企业经济运行效率交易效率高低根本上取决于交易成本(费用)与交易总量之比。交易成本越低,交易总量越大,其效率就越高。因此,交易成本是决定交易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对契约交易成本的降低本身即是效率提高的一种体现。会计诚信使契约各方形成稳定的预期,提高了要素所有者参与企业的积极性,这表现在具备会计诚信的经济环境中,契约交易的数量和速度比诚信缺失的经济中大大提高,会计诚信能使企业契约主体的利益得到公平意义上的保障而不受他人侵害,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率。对于企业契约主体而言,其在签定契约时由于有会计诚信作为一种共识,因而提高了签约效率。对企业而言,按照会计诚信的标准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提高了企业内部组织运行特别是企业基于会计信息的财务处理和决策效率。对整个社会而言,会计诚信能使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公允地反映各自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投资价值,加速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资本成本,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三)会计诚信实践能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就单个经济主体而言,长期连续的会计诚信实践也会最终形成其信誉,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帮助经济主体抢占各类市场,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一方面信誉是最好的融资工具,银行愿意将钱借贷给会计信息质量好、信誉好的企业,而企业则可利用这些借贷资金壮大自身资金实力,改善经营状况,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另一方面投资方在选择投资对象时,越来越多地希望挑选那些信息准确、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信誉是社会责任感的最好表现,信誉好的企业可以换回更多的“信誉投资”,信誉已成为经济主体赢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诚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济主体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内涵,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经济主体在市场上的竞争从本质上可以说是诚信之争。尊重并信守会计诚信规则的经济主体,得到的是交易成本的降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长远且巨大的经济利益。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信息管理;转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国际市场上不但要面临机遇,更要接受挑战。现在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和信息管理体系的融入,与国内的很多企业产生竞争态势,这将冲击我国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生存发展现状,所以当前经济信息的主要地位也日益凸显出来。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概述

1.定义

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持续推进,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管理也发生很大的转变。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要想把经济管理发挥到极致,就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经济管理中的各项特点,这是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2.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1)提升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企业市场的敏感度主要是实现大型企业的总体战略方案,大型企业需要清楚地知晓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管理人员的正确决断十分重要性。深入了解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清楚的看到企业的经营人员不仅要清晰企业的运作,更要掌握企业对市场的整体敏感度,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正确决断。(2)帮助大型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大型企业的资金流动量大,如果出现资本运作不畅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甚至会引发资金链的断裂。因而企业的经济管理在整个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管理企业的资本。资本运作是一连串的经济活动,其中包含筹集资金、应用资金、分配资金。所以很多大型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重要保障措施。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分析

1.管控的全面性

企业经济管理是全面管理控制的一项重要过程,但是现在经济背景逐步转化,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要先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开展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运营模式,然后全方位的控制管理,管控经济的主要内容。现阶段,企业要积极的分析并且管控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了解每一阶段面临的各类问题,提出相适应的管控方式。

2.管理氛围的和谐

企业的众多管理活动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管控活动都要受到资金的控制。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中的所有管理人员都与企业有着切实的联系。企业经济管理好,企业发展前景广,那么企业中的员工待遇必然也会提升;如果企业的管理差,那么企业的发展态势也不好,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也会失去市场地位,员工的也要面临生存危机。所以企业中良好的经济观氛围很重要,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能够落实和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方式。

3.分阶段的体现运营指标

企业的运营情况是要通过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体现出来的,因而企业的管理者所做的任何决断都将间接和直接的影响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每个阶段反映出的不同经营指标,主要是调节生产经营的方式,转变销售的思路和方法,最终让企业的管理目标可以顺利实施,带动企业的综合素质。

三、转变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1.建立企业经济管理系统

建立企业经济信息系统主要是建立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不同的企业要面临不同的情况,所以企业也要建立能够做出决定,提供支援的信息化系统。这样可以让企业家的决策建立在系统上,使得决策和系统完美的组合在一起。企业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人际关系网络的实施,这是信息获取的最佳途径。要求企业的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相联合,借助于人机结合,让两方能够快捷的传递和使用。建设数据库,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将收集的信息存储企业,方便应用,现在数据处理功能逐步升级,从传统的信息存储到后期的信息分析和决策,是企业经济信息的数据基础。虽然现在建立数据库,工作繁琐,耗时较长,并且花费比较大,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问题,数据库的建立非常有必要,可以一次进行数据规划,然后多步骤的实施。

2.转变经济管理观念

经济管理技术的逐步转变和创新,新的技术形式,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通过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经济管理的各项细节。第一,深入的认知和了解企业经济管理的各类方法;第二,企业要在员工和管理人员范围内大力的宣传经济管理的理念,主要是树立新的观念和管理模式,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规范自身的行为,执行企业推行的各项管理机制。

3.明确企业中的经济管理目标

企业的经济管理要制定实施目标,目标的制定因素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约束内容量项。另外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要全面,不要只参照生产经营活动,也要了解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状况,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要为了制定目标而制定目标,要求制定的目标有其切身可用性,让企业的员工和全体管理者根据目标了解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并且有努力的方向。这将有益于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适当的奖励企业中努力完成经济管理目标的员工,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员工也不要一味的打击和惩罚,要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是主观问题和员工一起寻找克服方法,如果是客观问题通过各方协调看是否能够帮助员工克服,这样才能让带动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为适应经济管理的要求,需要让企业的各项管理机制不断的健全,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各项现状,针对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管理机制,让企业经济管理更具流程化,确保企业中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秀玲,张静薇.关于企业经济信息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78-79.

[2]张同新.关于企业管理中信息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28-29.

第3篇

一、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方法

多数学者认为潜在产出是在给定实际约束条件下,不引起通货膨胀率改变(变大或变小)时经济所能实现的产出,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上下波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潜在产出为实际产出的趋势值[1]。“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经济处在潜在产出水平时的经济增长率,即通货膨胀稳定(或非加速)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2]。地区潜在产出的测算方法与国家相同,主要有HP滤波法、生产函数法和多变量结构化分解法。生产函数法要求要素投入的增加与其所导致的总产出的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稳定的[3],该方法不适用地区潜在产出的计算。多变量结构化分解方法需要引入菲利浦斯曲线或奥肯定律,该方法也不适用地区潜在产出测算。HP滤波法把经济运行看作是潜在增长和短期波动的某种组合,因而可运用计量技术将实际产出序列分解为趋势成分即潜在产出、周期成分即产出缺口。采用HP滤波法是目前估计地区潜在产出的恰当方法[4],本文采用HP滤波法估算新疆潜在产出,进而估算新疆潜在增长率。

二、新疆潜在经济增长的特点

(一)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构成

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了新疆经济增长的相对情况。1978―2011年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7%到1.54%之间(表1)。1978―1991年,比重虽然有些波动,总体上升较大由1978年的1.07%上升到1991年的1.54%;1992―1996年,比重下降到1.26%;1997―2011年,比重变化不大,保持在1.32%到1.41%之间波动。

改革开改以来,新疆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与全国相同。新疆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经历了先略下降、后略有上升的态势,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二)潜在产出增长路径

以1978年为100,可得到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的产出指数,对新疆1978―2011年实际产出的指数序列取对数,并使用HP滤波法对其进行分解得到潜在产出指数序列、三次产业潜在产出的指数序列,计算潜在产出、潜在三次产业产出,并计算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潜在增长率,并与实际增长率对比(表2)。

地区生产总值的潜在增长率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1979―1985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的潜在增长率在上升。1986―1999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的潜在增长率在下降。2000―2011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的潜在增长率在上升。在1979―1993年间,实际增长率围绕潜在增长率的波动较大。1994―2011年,实际增长率围绕潜在增长率的波动较小。

第一产业潜在增长率经历了平稳―下降―上升的过程。1979―1981年,第一产业潜在增长率较平稳;1982―2002年,第一产业潜在增长率在下降;2003―2011年,第一产业潜在增长率在上升。1979―1998年,第一产业实际增长率波动性较大,1999―2011年第一产业实际增长率的波动性较小。

第二产业潜在增长率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这与新疆生产总值的潜在增长率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1979―1992年,第二产业潜在增长率在上升;1993―2001年,第二产业潜在增长率在下降;2002―2011年,第二产业潜在增长率在上升。1979―1994年,第二产业实际增长率波动性较大,特别是1981年,第二产业实际增长率为负,1995―2011年,第二产业实际增长率波动性较小。

第三产业潜在增长率经历了下降―上升两个阶段。1979―2001年,第三产业潜在增长率不断下降;2002―2011年,第三产业增长率在不断上升。1983―1987年第三产业实际增长率波动性较大,在其余时期,第三产业实际增长率的波动性较小,第三产业是随着第二产业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改革开放初期,新疆第一产业潜在增长率较为平稳,第二产业潜在增长率不断上升,而第三产业潜在增长率在下降,地区生产总值潜在增长率不断上升,进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的动力减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潜在增长率下降,新疆地区生产总值潜在增长率下降,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下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新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潜在增长率上升,地区生产总值的潜在增长率不断上升,相对东部沿海地区,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较为缓慢,使得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对平稳,上升不大。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第二产业与生产总值的潜在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一致,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前期,新疆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实际增长率围绕潜在增长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较差,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因此建议:

(二)建议

1、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

积极落实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灵活采用经济或行政手段,采取逆经济周期调控方式,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保持经济发展的平稳性的同时,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加强新疆区域经济预警研究,及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状态与趋势,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科学参考。

2、加快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长期以来,新疆主要依靠资源和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应加快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加对研究和开发经费的投入,加大对研究和开发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借助发达省区支援新疆的大好时机,引进消化吸收发达省区的先进技术,进行再创新和再利用,推动新疆经济增长从投资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3、加快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企业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新疆油气资源开采和加工业占据主导地位,非国有企业占工业企业的比重仍然较小。应在财政、税收和贷款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培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支持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引领新疆经济的高速发展。

4、加快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均等化,让城乡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上,让城乡居民能放心消费。同时,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放开户籍限制,增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5、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新疆目前还没有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而服务业发展规划是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应加快制定新疆服务业发展规划,以确立新疆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快旅游、现代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柱鲜,王立勇,管莉莉等.吉林省科技投入对潜在产出贡献率的定量估计[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81―84

[2]韩蓓,张连城.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9(4):34―42

第4篇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强,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金融融资行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农户了解和认可。为完善农村信贷,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应构建现代农村信贷体系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实行贷后监督机制。

[关键词]

黑龙江省;农村信贷;农业经济;影响

一、黑龙江省农村信贷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概况

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坚持发展农业,使农业经济蒸蒸日上,不断向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迈进。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清晰的看到所面临的问题,黑龙江财政农业资金的投入不足,农户急需要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需要农村金融发挥支农的作用。目前,黑龙江省金融机构农业信贷资金主要有三大产业的贷款、农户的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每年各项贷款投放额基本保持上升的态势。2010年至2014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一直增加涉农贷款资金,所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也较以前有逐步提升。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到2014年的10月,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农业信贷资金为4498.8亿元,和年初的数据相比增加了605.5亿元,增长率为15.5%。农户贷款达1437亿元,比年初时增加245.6亿元;企业的贷款达1432亿元,比年初的数据增加了215亿元。尽管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增加了,可是还不能满足农户和企业的需求量和速度。黑龙江省在农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粮食产量上实现9连增,农村经济逐步增长,此时真的需要农村金融的发展来支撑。

(一)黑龙江省信贷业务开展情况

1.黑龙江省农村信贷业务开展的规模。经过多年的农村金融组织的结构变迁,黑龙江省已形成了形式较为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组织共同组成。农业资金的供给主体大致可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非正规金融机构包括私人借贷、高利贷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强,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信贷供给对农业经济整体投入调控功能不断增强。2012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08.6亿元,突破5000亿元,比上年增加915.5亿元,增长16.1%,与2009年相比增加2742.3亿元,增长62.0%,年均增长17.5%。2012年有21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比2009年增加42.8亿元。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9年的36.9%上升到43.2%,提高6.3个百分点,年平均提高2.1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县域人均地区的生产总值25816元,比上年增加4094元,增长16.0%,说明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游力和空间很大。从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建设基础设施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农民不出村便可办理日常转账以及粮食补贴发放等业务,与几年前相比农村经济设施发展迅速,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有所改善。

2.黑龙江省农村信贷业务需求现状。近年来,金融融资行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农户了解和认可,这不仅体现了农民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而且有利于摆脱农民原始农业生产的小农意识形态。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有利于黑龙江省小微企业对扩大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的满足,同时能够改善黑龙江贫困农户的生活水平。

(二)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黑龙江省土质肥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地处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是全国耕地和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省份。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2014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到了1400亿斤,实现“九连增”,继续巩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地位。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34元,实现“九连快”,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情况。

2.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种植业增加值1478.2亿元,增长5.8%;林业增加值62.3亿元,增长6.7%;牧业增加值506.5亿元,增长7.9%;渔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8.9%。水稻产量增长5.3%;玉米产量增长7.9%,小麦产量下降32.5%;大豆463.4万吨,下降14.4%。全年蔬菜产量876.4万吨,增长11.0%;瓜果类下降6.1%等。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的猪牛羊肉产量比上年增长7.2%;禽肉产量增长9.0%;鲜牛奶产量增长3.1%;鲜蛋产量增长2.6%。此外,农村绿色食品产业规模不断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新建项目(亿元以上)的有2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其中省政府重点推进的97个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7亿元,超出计划27.7亿元。从建设规模、进度和投资强度都属于前列。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农村贷款与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存在较大的趋同性。从2010年至2014年,黑龙江省农村贷款与实际生产总值都是正增长,到2014年,农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农村贷款的增长速度,但随后农村生产总值的增速开始放缓,总体来说农村生产总值的增速是慢于农村贷款余额的增速。

二、完善黑龙江省农村信贷与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一)构建现代农村信贷体系

1.大力发展新型农村信贷机构。2006年l2月,银监会发出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信贷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信贷机构,并调低注册资本,取消营运资金限制。

2.完善和培育农村信贷体系的功能。继续发挥农村信贷机构便利的吸储和有效的放贷功能。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商业银行机构从农村地区撤离,农村地区的储蓄特别是借贷活动变得越来越不便利,农户借贷困难较为普遍,信贷活动的成本明显提高。因此农业发展银行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性信贷功能,加强粮油贷款营销和管理,积极开办农村综合开发、农村基本建设和扶贫等贷款业务

3.加强农村信贷的监管。科学有效的监管是确保农村信贷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和防范农村信贷风险的关键。但是,目前对农村信贷的监管主要是人民银行的外部监管,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对农村信贷机构的监管定位于间接的业务指导和风险管理,而不是具体的、直接的行业系统管理。这种外部监管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有效掌握各经营主体的真实信息,满足不了对农村信贷监管的需要。要构建现代农村信贷体系,还必须发挥信贷机构的内部监管、行业协会监管和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作用。

(二)构建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提升农村经济主体的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这是解决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境的根本出路。

2.深化农村信贷体制改革,加强信贷支农力度。应成立农业风险保险机构,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可借鉴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试办“农村信贷特区”(此特区不一定非要具有相应的行政区划形式),包括农村信用社改革、农业发展银行业务拓展、民间信贷正规化、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立等实验均可在这些“特区”内进行,以总结经验再推而广之。

3.加强农村信用担保法律法规制度建没。修改、补充和完善《担保法》;出台专门针对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制度;完善与信用担保体系有关的配套法律,如,制定农业投资促进法、农村企业信贷法等。

4.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担保的其它支持体系。建立和规范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改善社会整体信用环境;规范政府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避免和防止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加强信贷机构与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建立良好的贷款担保协作关系,对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等。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农村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金融市场大环境的支持。目前,银监会修订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亨项实施办法》,能看出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支持与指导,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行政许可条件,增强农村金融创新动力,类似的管理办法也相继颁发。在面对快速增长的农村信贷业务,政策制定的瓶颈时期也应尽快度过,这些管理体制的建立有助于农村贷款业务在农村市场的顺利进行。目前,黑龙江省农村信贷业务在进行小额信贷业务政策指导时,更加注重政策目标而不是盈利目标,然而从国际上的发展经验看,农村信贷业务虽是一种扶贫手段,但同时也具有盈利目标,这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政策指导为主,注重小额信贷的市场运行,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适当放宽小额信贷的利率限制,把对小额信贷的直接干预改为对小额信贷金融机构的严格监管。

(四)实行贷后监督机制

实行贷后监督机制,保证贷款资金的用途合法合理,进而保证为农业生产进行的贷款真正用于农业,而不是转做它用。同时要优化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的信用环境,一方面深入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宣传活动,保证银行贷款能够顺利的投放和收回。建立健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为了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三农”的贷款风险,可以针对“三农”贷款业务建立担保制度,形成对农业贷款发放的激励机制。贷款担保制度的经营对象是农村种植(养殖)业贷款和乡镇中小企业,为他们贷款提供担保。贷款担保制度已经在黑龙江省出现,但是其在农村信贷中作用不是很大。所以政府要鼓励担保公司的业务深入农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进行转移和分摊。

作者:李昆泽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于淼.小额信贷与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J].现代商业,2014

[2]王晓展.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

第5篇

1.1经济信息推动宏观经济管理的发展

实践证明了在宏观经济管理发展条件下,如果经济信息能够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那么宏观经济的管理方式就会得到提高,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我们可以通过在设备、人力、资金、产品等方面将经济信息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将两者紧密联系,通过对经济信息的合理应用,让宏观经济管理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进步。

1.2经济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辅助作用

我们可以在经济信息统计整理的基础之上,对宏观经济的往常运行情况和当前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剖析,从而预测未来的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然后对此进行分析和决策,制定出一个对应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案,加以实施和应用,这就造就了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辅助作用。

1.3经济信息引导宏观经济管理发展

我们通过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管理计划,但是还有可能我们并未充分的了解当今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而让我们的计划偏离实际,变得不科学不合理不实用。

2、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应用的缺陷不足

2.1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信息应用不充分

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在宏观经济管理领域中,经济信息一致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能对经济信息进行充分的应用,那么宏观经济管理的发展必将得到促进和优化,也让宏观经济管理的质量提升,如果我们没有对经济信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应用,制定了并不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案,并且加以实施,则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因此,只有对经济信息加以充分应用,才能减少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失误。可以让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下得到很好的应用,并且让宏观经济管理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2.2对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信息的认识不充分

人们对经济信息的认识不正确或是不充分,很容易影响经济信息在一个宏观经济管理方案中体现出来的价值。有些人只是把经济信息当做某些数据的参考信息,并没有认识到经济信息的重要性。此外,还有的就是人们对经济信息的认识不充分导致他们在采集经济信息时,并没有那么确切的方向和目的,因此可能导致采集的信息并没有那么科学合理有效,因而影响到宏观经济管理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甚至有些地区和部门根本没有利用经济信息,不能很好的让经济信息服务于社会。

2.3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信息类人才稀缺

由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进展很快,从而信息的更新速度变得很快。因此就更加需要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类的技术人才,来从事经济信息行业从而加速宏观经济管理的发展。但是现如今从事经济信息类的人员大部分都不是特别懂这个行业,他们都是一边做着一边学着,并不能为宏观经济管理行业的发展做出大的贡献。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更新的很快,所以我们更加需要那些能够把握一手信息,利用好信息的时效性,为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带来很大的利益。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培养经济信息类人才对经济信息的敏感度,让他们抓住一手信息,把握信息的最前端,提出更好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案。

3、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应用缺陷和不足的应对策略

3.1完善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当我们构建一个完善的、健全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就可以全面的把握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信息,这样我们在建立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案时,就会有很充足的信息基础,也能够提出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案。同时也高度有效的利用了经济信息,实现了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价值和地位,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和提高。但是我们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构建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和我们实际的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相匹配的,两者要相互对应,这样才能保证两者的功能都能发挥至极致。其次是我们构建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具有可靠性、全面性、经济性、独立性和独立性的,这样才能使这个夏天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和运行。最后我们所构建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是以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为切入要点,使之能够适应于当前的宏观经济管理形势。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构建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注意经济信息的时效性、针对性、以及着重性。我们都知道信息都是具有时效性的,一个新的经济信息可能会立马之前的一个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采集信息时一定要采集最新的信息。还有我们要注意要有针对性的手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根据我们的需要去收集可靠的信息可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最后我们还要保证我们收集的信息是最有利用价值的,因为各种各样的信息肯会混淆我们的视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避轻就重的去收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就能够节省时间,还可以增加系统信息的价值。

3.2让经济信息引导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由于我们建立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我们所收集的经济信息整理分析建立的,因此经济信息引导了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如果我们的经济信息不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市局和资料,就会让整个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陷入一个误区。因此把握经济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引导性,让科学合理有效的经济信息引导我们所建立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目标,让我们的系统对整个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3.3保障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为了体现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信息,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的相关部门就要起督促和保障的作用,保证企业、部门等对经济信息的应用和发展,对那些缺乏宏观经济管理的部门和企业进行筛除。

4、总结

第6篇

当下的娱乐圈,艺人经纪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前有黄晓明、周迅、范冰冰等艺人在成熟了之后纷纷离开华谊,后有快速蹿红的蒋劲夫与唐人发生激烈的纠纷,甚至,鹿晗、吴亦凡等也相继脱离EXO,并与SM公司对簿公堂。一系列的疏离与“撕逼”之后,所有影视公司开始重新探索与明星的合作方式,而建立资本联结,已成为行业最为流行的做法。

这当中,1.0的玩法是给明星股权,引入“明星股东”;2.0的玩法,是高价收购明星的空壳公司,并且要求业绩对赌;正午阳光的做法或许可以称为“3.0”,他们为明星成立子公司,共同投资影视项目,分享收益,未来如果母公司上市,这些子公司还有高价收入母体的可能。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对于明星经济,首先可以看到,它反映到我们的劳动合同法上,劳动合同法是比较保护弱势群体的,在常态下都是企业强势,劳动者弱势,但是你到了影视明星的话,尤其是明星当红以后,实际上在公司里面,明星比这个公司要强势很多,他会变成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这样一种状态下,按照原来的劳动法来调整明星和公司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对于公司就不得不调整战略,否则公司花大价钱培养一个明星红起来,实际上公司不能控制这个明星,那它怎么收回本来?

而且影视公司,还面临另外一个竞争就是网红,网红也冒出了好多新的明星,网红是概率式的蹿红,她红起来的成本很低,和影视公司包装一个明星红起来的投入,完全不可对等而比,所以网红红起来以后,有更多谈判的筹码,明星也想比较,这样导致整个行业矛盾和规则都变得比较混乱,因为原来的规则肯定不适合网红。

第7篇

摘要:新经济时代,社会和企业对新型经济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因此,从创新意识、人格魅力、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几个角度,对新经济时代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进行分析,对于促进企业进一步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新型 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财富和资本,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人才战略已经成为企业的首要战略。企业只有拥有了优秀的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引领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对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创新开放模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主题,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尤其要注重创新。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是经济管理者宝贵的内在要素,创新意思能够鼓舞经济管理者抓住机遇、应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承受工作压力和困难,奋力拼搏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创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具有创新思维,时刻关注周围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情况,对市场潜在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根据环境、人际关系的新变化,做到提前介入。并且能够进行持续性学习,不断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创新素质:

1、快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高效学习的能力,较快的吸收更多有益的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2、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创新。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有效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做好实用型创新,促进知识转化成为生产力。

3、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应该顺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能够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企业的具体管理实践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4、能够进行快速反应。现在企业正面临着各种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挑战,这就要求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能够应对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感知管理环境的变化,以实现企业最优化的目标。

二、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能够发挥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管理者人格魅力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经济管理者仅靠权力树立起来的威严是不能够长久的,只有靠人格魅力树立起来的威信才是永恒的。因此,经济管理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公道正派,品德高尚

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做到为人诚实正直,刚正不阿。同时,要加强品德修养,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教育和影响其他人。

2、知识广博,善于学习

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不仅是现代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其形成人格魅力的基础条件。为了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社科素养,使管理的制度和措施更加人性化,从而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3、以身作则,作风扎实

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以身作则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树立自己威信的前提,能够增强自身凝聚力、感召力。另外,新型经济管理人要具有扎实过硬的作风,坚持原则和宗旨。

4、善解人意,为人坦诚

善待他人,坦诚对人是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与组织中的成员坦诚相处,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是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剂。

5、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面临各种复杂的管理活动,必须具备计划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灵活应变创新等多种能力,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成为一名有魅力的管理者。

三、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发扬团队精神

实现管理创新,提高组织效率,就必须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与他人进行思想沟通、工作沟通、技术沟通。使组织的团队成员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达成共识,进而形成团队合力。

1、具有团队沟通协作能力。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经济管理者要具备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够消除各种人际冲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通畅交流,使团队成员在感情上相互依靠,在价值观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进而为团队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进而为团队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让团队的决策更加明快、效率更高,顺利实现组织的目标。

2、懂得宽容与合作。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经济管理者要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合作伙伴的美,培养自己的素质,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掌握良好的倾听技巧,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对于培养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3、培养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相一致。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具备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能够进行系统的思考,充分考虑团队的需要,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互相配合,为完成集体的目标而努力。

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注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人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第一资源。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将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融于整个管理活动中,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核心。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充分掌握市场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实惠、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1、关注行业动态。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应该充分关注所从事的行业,养成读政策,读新闻的良好习惯,及时把握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态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当企业面临困境和危机时才能坚持下来。

2、以客户为中心。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洞察客户的想法,要能够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不同客户群的实际需求,获取第一手的反馈意见。这种沟通与交流是非常有益的,能够培育客户的忠诚度,还能够为企业产品的改进,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3、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

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仅按部就班地做好职能事务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要能够将最新的适应企业经营现状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合理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要能够掌握企业真实的运作情况,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及思路方法,使企业的价值增值。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五、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企业对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将不断提高,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只有转变思维方式,积极创新,掌握新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市场变化进而做出应变的能力,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成功应对市场竞争对手的挑战。(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粉丝经济;新式营销方式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粉丝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粉丝经济这一概念最初是源于直播平台,来自草根的主播在直播平台上进行表演,粉丝作为关注者对主播的表演通过送花等虚拟礼物的行为来表达对主播的喜爱,主播由此获取收益。此后,这一概念延用至音乐、影视、娱乐等行业,为营销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粉丝”这一群体主要是19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这也是粉丝经济逐步兴起的时间段。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出现了广义上的粉丝,从邓丽君、四大天王、小虎队这些中青年音乐迷到日本、香港影片盛行之时的影视迷再到七龙珠等少年儿童动漫迷,粉丝经济有了起步,人们会为了喜欢的偶像去购买碟片、卡带,去收集漫画书、海报并由此兴起了娱乐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商业化程度不高并没有形成粉丝经济。随着大众文化和商业化发展,明星产业化开始出现这也随之带来了粉丝产业的兴起,从快男超女到加油好男儿等等这些应运而生的选秀活动出现了一大批的狂热的粉丝,并且为这些选秀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粉丝群体的出现带动了粉丝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和商业水平发展不足,此时的粉丝产业还没有转化为粉丝经济,“粉丝”这一群体的购买力转化率还没能提升,直到互联网的普及。

二、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分析

1.营销方式一:情感营销

在《粉丝力量大》中张嫱把粉丝经济定义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①由此,企业为了销售出更多的产品采取,1.拉近被关注者与粉丝之间的距离,2.提高粉丝的参与感,3.增加粉丝的代入感等方式对自身的产品进行粉丝经济的营销。

在老牌日化用品――汰渍的近期营销活动中采取品牌+明星+平台的模式,用见面会、直播、等方式使明星贴近粉丝,采用明星与现场粉丝洗衣服等互动游戏来增强粉丝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使产品成为促进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的核心,以达到将粉丝对明星的情绪资本转化为购买力。在此次汰渍直播中直播播放次数达570万,店铺访问量24万,打破天猫直播纪录!在8月22当日,直播开始前,即收获近500万点赞量,截止到当日下午4点30分,共累积1690万点赞量。 而在巨大的流量之下汰渍当天爆款销量高达5778套,单日圈粉40736 ,直播间直接增加品牌关注数4724真正做到了流量转化为购买力!

2.营销方式二: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现在主流的网络营销有:(1)微博营销:微博营销是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粉丝都是潜在的营销对象,被关注者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粉丝每天更新内容和大家交流互动,或者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来达到营销的目的。微博营销注重价值的传递、内容的互动、系统的布局、准确的定位,用互动性、实时性、低成本、传播快、开放性这些独特优势成为粉丝经济中的营销主战场。(2)视频营销: 视频营销指的是企业将各种视频短片以各种形式放到互联网上,达到一定宣传目的的营销手段。在传统营销之中,视频营销主要通过企业在电视上投放视频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而在现如今视频营销不再局限于电视广告的投放。企业使用网络视频、宣传片、微电影甚至是较新出现的自制视频短片的形式,通过和明星、网络红人、有名的创意视频工作室等有较多关注者的IP合作利用这些大IP的庞大粉丝群体来进行营销活动。视频营销通过生动的表达方式在现如今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让观看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购买行为发生时具有偏向性。(3)直播营销:直播营销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节目的播出方式,该营销活动以直播平台为载体,达到企业获得品牌的提升或是销量的增长的目的。直播营销有几个核心,一是揭开神秘的面纱。在现实生活中明星、企业、电视台、时尚秀场等这些都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直播这些能够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他们,以此增加对明星使用的物品、企业的产品和国际品牌的认同感,让观看直播的粉丝们觉得明星们“潮”“时尚”是因为产品从而引发购买欲。二是粉丝是上帝的满足感。直播活动中往往伴随着点赞、评论、送礼物,现如今无论是网红门直播还是企业会直播又或者是综艺活动直播都会让观看者参与弹幕讨论,如果直播的内容足够吸引观看者还可以送上虚拟礼物进行打赏这种提高粉丝们姿态的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粉丝们的心理需求也增加了观看直播的粉丝们的产品好感度进而引发购买欲。

3.营销方式三: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也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饥饿营销发生的基础是粉丝,在 饥饿营销在粉丝经济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苹果手机的营销事件,在建立起苹果这一庞大粉丝群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物以稀为贵从古至今都适用,通过数量少、限量、高端这些定位让消费者认为使用苹果手机是身份的象征且没办法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版的手机是没有财力的表现,通过这种营销手段来促进苹果手机的这一粉丝群体来竞相购买。

三、粉丝经济下新式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对比分析

新式营销和传统营销从来都不是对立存在的,新式营销是基于传统营销上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一种全营销的姿态,是包含了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具有:1.全媒(全网)性:人在哪里,传播就要到哪里。什么样的媒介能够覆盖目标受众,就使用什么样的媒介。2.内容性:一切皆内容;产品是内容,内容也是产品。3.传播性: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在快速迭代,社交媒体、新媒体在不断演进,权威已经瓦解,中心已经不见。4.社交性:无社交无传播,社交成为传播的催化剂。社群、圈子等等将在传播中起到关键性作用。5.信任性:无信任无交易,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就是一个品牌与受众培养信任的体系。它的核心是内容为王,传播取胜。而在传统营销之中的核心是渠道为王,终端取胜。②传统营销的主要营销模式是:(1)商营销模式:企业营销主要依赖于商团队,企业在各个地区招聘区域或者独家,然后通过这些,再发展下线经销、分销、零售队伍;企业只需要负责对口联系这些商,其他工作都不需要介入。(2)经销商营销模式:是商营销模式的一种进化。因为企业发展壮大了,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度压缩,为了更好的开拓市场,企业选择“淘汰商、重点扶持经销商” 的营销政策。(3)直营模式:企业自我经营,而不是依赖于商、经销商等渠道合作伙伴。传统营销通过构建自己的产品流加上大范围的统一的产品电视、报纸等广告和小范围的地方性店铺活动广告,这种营销模式影响力和效果都无法和新式营销相媲美但是传统营销模式在金额较大的产品销售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金额较大的产品销售,客户在没有见到厂商的员工时,一般都会非常谨慎,不会提前支付款项,这也是新式营销无法取代的。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在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所有的营销方式包括新式和传统的各种方式都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为前提互相为基础。粉丝经济在未来的定义绝对不会只是现在这种限于明星、偶像、行业名人。粉丝经济这一发展模式我相信也会是将来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粉丝经济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粉丝经济的发展能够建立起企业和用户的联系,增强购买忠诚度。但是,无论企业采取何种营销模式,产品本身才是关键。只有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才能够长远地发展。

注释:

第9篇

只有企业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促进其持久的发展。经济学中常用的函数关系式包括: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内部管理能力M和外部管理能力R关系式等。基于此我们将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分析如下。首先,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企业应从产品价格、数量等方面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才能满足客户需求,实现自身价值。市场经济发展一致性程度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其次,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性。企业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洞察力、组织管理能力。最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知识性和系统性。其知识性体现在只有符合市场价值观的创新模式才能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选择对象,以此制定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其系统性与企业自身的系统性相吻合。以能力为核心的资源、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各种资源之间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只有各个要素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管理的现实途径

2.1采用灵活的战略发展模式,培育企业核心市场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因此,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制定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采取灵活的战略发展模式,适应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以此培育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确保企业在某一领域的地位,并逐渐扩展核心领域,为其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2.2规范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营造企业核心机制

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使其自身的组织结构保持一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实施动态管理模式,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和调整其组织管理规范。切忌单一依靠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企业应进行适当的培训,时刻处于学习状态,了解市场经济的变化。总之,要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机制的构建十分必要,企业应规范自身的组织管理结构,时刻关注市场经济变化,建立有利于其经营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2.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核心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发展所奉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发展宗旨等。正确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另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从我国成功企业发展的途径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优秀的员工培育方法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树立。缺少必要的核心文化,企业的发展也将陷于尴尬境地。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