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57:35
导语:在平面设计初级课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同样也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摒弃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必要的创新,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摆脱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调动不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授课内容主要围绕着课本中色彩、版式以及字体进行,与社会需要脱节。第二,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期间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广告学专业的平面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也不例外。目前,高校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过于强调专业素质,忽视营销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
1.2缺乏专业的广告学专业平面上设计教师
广告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兴起比较晚,很多广告设计的教师都是纯艺术或者工艺美术出身的,尽管他们拥有高超的审美品位和扎实的艺术功底,但是,他们中绝大部分都缺少广告学平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广告运作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而且也缺乏广告面向市场的商业解读水平,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对受众心理以及什么需求的分析不够,很可能会过分强调唯美的意境的塑造而忽视了受众心理、投放方式以及广告调查的研究,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2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2.1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
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要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首先要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多元化视角下的符号、元素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信息理念和受众需求将不同符号应用到广告设计的能力,要做到这些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2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广告学平面设计过于强调理论的灌输,长此以往,学生不免感到乏味、枯燥,调动和不起学习积极性,因此,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应该由理论转化为图形以及符号的欣赏和创意方面。通过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中外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优秀作品,感观刺激让学生感受色彩、图形、结构的组合以及变形,通过平面、二维、三维图形的一次展示,让学生体会混维空间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引导学生大胆创意,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形式以及肌理来加强视觉冲击效果。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营造宽松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空间内。肆意展开灵感的双翅。
2.3调整教学安排
传统平面设计基础课程过分强调学生对于平面设计韵律以及色彩组合规律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作的生动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严谨性,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时期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在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侧重学生对于图形的感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
3结语
关键词:中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措施
培养基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形势,平面设计专业应当将整体、客观和发展作为自身理念,遵循经济发展以及中职院校的教学规律,从设计资源、生态和能力等方面进行学习,最终实现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岗位接轨。要针对人才和职位失衡的现象,中职院校制定准确的战略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1平面设计专业的课题内容
在全国艺术类院校中,平面设计专业是一个较早时间设置和建制的一个专业,并且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日渐提高,因此对生活环境和使用的产品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下,平面设计专业就需要提高商品包装设计、海报宣传设计、产品展示和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使用功能,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改善环境,促进轻工业的较好发展。因此,中职院校应当根据社会岗位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达到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目的,应用新的教育观念和手段培养出平面设计的专业性人才。
2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
要更好的培养中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应当充分了解其培养的目的和定位。在培养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时,可以和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同时根据现代人才专业素质的的基本结构,使得培养的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素质和能力既具备本身的专业特殊性,又具备其他相关专业的共性特点。2.1培养目标内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向各级各类的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出版社以及印刷生产部门等一线岗位输送设计人才,并且保证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2.2培养定位分析。中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设计的生命力来源于创造,而创造实现两份作品差异性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进行平面设计工作时,最需要的就是创意,要保证该创意的独特、新颖以及别人未曾想到,新的创意是一个设计师能力的体现。二是要求学生应当具备现代化操作技术和技能,熟练掌握新技能的运用。在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手绘能力外,还应当熟练使用设计软件技术。另外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工艺,锻炼自身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确保培养的设计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以及更好的在社会中生活。三是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需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平面设计专业并不是单独的设计工作,而是包括了各个设计环节和程序,使得设计项目具有多重性的特点。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和程序过程中都需要很多不同专业的人才相互配合才能保证设计的顺利完成,所以就需要培养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协调合作工作的能力。
3通过教育改革加强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
3.1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职院校一直以来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学校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一定的教学困扰,最终使得学校发展很艰难。具体问题包括平面设计专业教材陈旧、知识结构老化;在校学生基础性差,操作能力低,而且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缺乏设计经验,对社会市场的设计需求认识不足,导致设计的作品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根据上述的讲解,在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开展基于项目、面向社会市场、注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培养课程方面要向初级设计岗位方向倾斜,拓宽知识面,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适应教学发展,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结合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勇于发声等能力。3.2紧跟市场需求,培养四有人才。现阶段我国处于网络、信息高速发展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广告业发展息息相关,例如促销商品离不开广告的宣传,企业形象需要广告的宣传等现象。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到报社、广告宣传公司等,也可以从事网页美工等工作,工作岗位虽多,但是公司选择的平面设计人才需要紧跟市场,满足四有人才的要求。四有指的是有学习、创新能力,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美术、人文等领域,这就要求平面设计师具备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通过不断的进行学习充实自己的实力,从而制作出创意十足的平面设计;有较强的岗位操作能力,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进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时,可以采取岗位性质的教学,培养出具有较强操作的实用型人才;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学习能力,平面设计行业需要的人才是以专业设计能力为基础,同时涉及多项领域的设计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可以向着这一方向培养专业设计人才;有可发展的潜力和较高的综合职业道德,一名设计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要想更好的满足社会人才的要求,适应岗位的变化,就需要中职院校改革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教学,发挥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强操作能力、善于创新的综合性人才。
作者:李久成 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志军,贾鹏飞.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探讨[J].成才之路,2015,(26):47.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平面设计 培养模式
引 言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设有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院校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其教学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培养模式方面(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仍存在一些不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平面设计类专业培养模式的基本组元进行分析,对不同艺术类教学模式中各环节的内容进行全面把握,力争将平面设计的基础性、艺术性、学术性以及教师教育的示范性和综合性等统一起来,以期推进我国高等院校平面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全方位、深层次研究,为更进一步完善不同教学体系下教学的改革,促进平面设计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平面设计类专业培养模式组元
平面设计类专业培养模式一般由技能教学、情感教学、文化教学、数字化教学及个性化教学组成。各组元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1.技能教学
技能教学包括基础知识理论的教授与知识的拓宽。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理论往往学得比较“死”,这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质以及相关的理论内容,作出调整和对待,并针对细微的变化作出观测,及时针对学生的接受情况作出详细的回馈调查。只有对理论加以区别,对学生有区别地教授理论知识,才能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指导思想,使其充分掌握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并推动学生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在知识拓宽教学中,拓宽范围并不是要求教师片面地增加理论设计的数量,而是分别从语言、体裁等形式上加以拓宽。基础技能的培训是相对枯燥的过程,但是知识范围的拓展却恰恰弥补了这一弱势,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的设计技能并激发创造力,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
2.情感体验教学
教师在实施情感体验教学模式时,首先需要把握作品的情感主线,能够深刻理解并领悟情感的内涵以及设计作品所抒发的情感特性,深入体会并以巧妙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情感体现的波形变化,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模式,从而扩展学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3.文化修养教学
艺术的感受力实质上是对艺术的一种文化审美。在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是成正比的,它正是围绕着艺术感受力而作用于设计本身的,学生需要从文化视野的高度去深层次地洞悉现实、领悟人生、创作和理解作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使其具有强烈的创作能力。
为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师还需要明确文化类别,大致可分为三类,如表1所示: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明确文化的类别,不能侧重某一种类型,特别需要均衡各种文化修养的熏陶,从而在文化修养的理论与实践培养中能够得心应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以下三个部分作为模式的要点,但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性并加以调整变化:第一,需要将案例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积极参观与本课程有关的艺术展览,因为这些展览具体包含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会使得自身的情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文化氛围之中。最后,教师还可以有关的影像资料作为辅助手段,使文化修养的教育生动活泼起来,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受到熏陶。
4.数字化教学
为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必须实现多媒体与数字化教学模式的融合,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带动多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可带领学生依照计算机的特性创作自己的课件和作品,例如可采用计算机的优势组织细节,还可伴有电影或者动画影像出现等。
5.个性化教学
首先,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以学生的需求调研为前提。教师须调研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从而在课程编排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培养需求。
其次,制订一个富有个性的、独特的培养计划是个性化教学模式开始的关键。教师需要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之上与学生构建一个符合其自身发展特质的培养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清前进的方向。
最后,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个性化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教师应定期对此阶段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实行检验,由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提出个性化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真正使学生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方式。
高等院校平面设计类专业培养模式对比
在我国高校中设有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高校可分两大类,一是师范类,二是理工类。师范类院校培养模式注重文化和情感,理工类院校注重技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但都存在不足。
师范院校以职业教育为培养目的,将情感教学作为培养核心,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训练,缺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理工院校重视数字化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强,但教学上对情感教学的忽视往往导致了艺术设计流于形式,使学生在专业创作时过分追求技术,缺乏创造力、个性与文化深度。
高等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应与市场经济的时代需求相接轨,要满足设计基础教学和前沿科技研究的需求,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要改变仅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认识,脱离以技能、技术为教育核心的状态,将情感教学贯穿于数字化与个性化教学中,结合文化和技能教育,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全面、综合地研究和规划高等院校平面设计类专业的培养模式。
结 语
高等院校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模式,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同时社会、企业也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环境,以推动理工院校平面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维林.因子分析法下江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3.
[2]房桂芳,张国东,魏龙.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
[3]王玉庄.教育发展评析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北京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张君.美国平面设计教育对当前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
【关键词】艺术设计 课程体系 办学机制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已经发展成为高度工业化的国家,美国文化宽容开放的思想体系,吸收了大量原本服务于欧洲的优秀设计人才,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在美国得到了新一轮的推动和发展;加之美国自身经济的发展特点,推动了从建筑设计领域开始,直到整个工业设计领域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本文通过笔者的考察体会,尝试从局部的观察点入手,拓展分析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结构、规模和现状,从中探索值得我们借鉴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手段。
波特兰艺术学院(The Art Institute of Portland)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是该地区规模较大的艺术设计学院,具有较深的传统学术背景。学院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现有学生约2000人,主要开设设计(Design)、媒体艺术(Media Arts)、时装(Fashion)和烹饪(Culinary)4大类专业,致力培养个性化的创新型设计人才,能分别授予艺术学士或理学士学位,部分专业可选修副学士学位,以丰富办学层次。
一、专业设置
(一)设计
设计专业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向,涉及的具体学科十分广泛,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视觉审美观,以更好地表达设计理念。
1.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艺术学士、副学士;
2.广告设计(Advertising)——艺术学士;
3.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理学士;
4.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艺术学士;
5.设计可视化(Design Visualization)——艺术学士;
6.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理学士;
7.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艺术学士。
(二)媒体艺术
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宗旨是把音乐、电影、电视、网络和游戏等多种艺术元素集合到创作中去,把学生的创造才能与科技手段有机地整合起来,注重表现现代生活的特色和气息。
1.数字电影与电视(Digital Film & Video)——艺术学士;
2.游戏艺术与设计(Game Art & Design)——艺术学士;
3.媒体艺术与动画(Media Arts & Animation)——艺术学士;
4.摄影与设计(Photography & Design)——艺术学士;
5.视觉与游戏编程(Visual & Game Programming)——理学士;
6.视觉效果与动画(Visual Effects & Motion Graphics)——艺术学士;
7.网页设计及互动媒体(Web Design & Interactive Media)——理学士。
(三)时装
时装专业紧跟世界潮流,特别重视研究各种时尚元素的变化规律,让学校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1.服饰设计(Apparel Accessory Design)——艺术学士、副学士;
2.服装设计(Apparel Design)——艺术学士、副学士;
3.时装营销(Fashion Marketing)——艺术学士。
(四)烹饪
烹饪专业的特色是将艺术、技术和技能相互融合,让学生拥有成熟的烹饪制作和管理技能。
1.烹饪艺术(Culinary Arts)——副学士;
2.烹饪管理(Culinary Management)——艺术学士。
二、办学特色
(一)复合型的培养计划
作为综合性的艺术院校,波特兰艺术学院强化文化基础在整个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设计必须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造能力,并反过来推动文化的发展。学院开设的文化科目丰富多样,包括历史、社会、写作和自然科学等等。通过学习相关的人文知识来充实教育内涵,致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专业基础教学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造型基础训练外,还包括地区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专业发展史和个性发展论等特色课程,力求从多方位来塑造扎实的艺术素养。
专业设计教学强调以个体学习与团体协作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师是顾问,学生是主体;鼓励学生走自主研究的道路,探索技术和技能的形成规律;重视在各类教学环节中依托电影、电视等媒介手段来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教学。
学院鼓励学生在专业体系之间协调发展,灵活的选修计划能够促使学生朝“多面手”的角色转换,有效地拓展了就业空间。
(二)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两大类,教学要求都相当严格,但通过加倍努力,学生也可以提前获得学位。
以平面设计专业为例,该专业所有学科共分12个分级教学阶段,每阶段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之间相互交替,并逐步提高教学深度,具体如下:
1.专业设计类课程有:平面设计原理、计算机图形入门、数码图形设计、初级排版设计、高级排版设计、初级网页图形设计、中级网页图形设计、包装设计、图像处理、视觉传播原理、创作原理、数码布局设计、媒体绘画、图形符号和标志、出版设计、企业形象和标志设计、高级设计等。
2.专业基础类课程有:绘画、色彩原理、组合表现、环境图形设计、图形设计史、插图艺术、基础摄影技术、艺术个性的培养、19世纪到20世纪的艺术、从洞窟艺术到教堂艺术等。
比较来看,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有5至8门,各科考核形式比较随便,往往并不能较全面反映学生的真正接受情况,究其原因在于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配合,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系统。以笔者所在学校平面设计本科第三学年为例,按教学大纲要求已经完成海报招贴设计等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却不尽人意,更有学生经过海报招贴设计的学习后,在广告设计课程中,在海报设计的文字设计和版式设计中的编排会出现低级问题,不能很好地合理运用图形与色彩的关系,文案与编排的合理布局,这类问题的存在是没将相关课程科目很好地串联起来,由于编排设计课比较逻辑性,条理性,严谨性,有不少创意好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利用软件技术结合该课程的合理性进行学习。所以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在考核体系中做重要调整。
二、招贴设计及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1.打破传统“单科”考核,实现“整体”课程考核方案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设计专业课难以制定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因此如果只拘泥于课堂常规学科理论型教学考核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出某位学生的实际掌握的情况。结合平面设计专业特色,实施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在招贴设计实践环节中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任务驱动、团队教学、综合考核,注重知识的渗透教育,不仅能使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平面设计本科第三学年为例,开设有设计表现、图形创意、编排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广告课程设计等课程,安排很合理,很具有阶梯性,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习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很辛苦,但整体掌握情况往往不如人意,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由于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配合,各科考核内容比较单一,考核评价体系里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系统。针对这一情况,采取“项目课题式”的教学方法,在授课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各单科教师在学期初共同商定某一课题,把基本理论指导于实践训练。可以把方案设计与设计表达等内容灵活融入各单科学习。在整个课题完成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发挥他们的艺术天分,同时又要以老师为主导,帮助学生既能学到基础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在综合设计的能力上得到培养与提高。设计考核作业时考虑到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必然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提高教学效果。
2.打破传统“操作方案”式作业形式,实现“多元创作”式设计练习传统的课程作业往往只针对单个课程而设计,比如《图形创意》课程只考核对图形的设计创意,很少与设计表现、编排设计、招贴设计等课程联系在一起考核,这样对于一个平面设计者来说是不完整的。学生的考核作业采用针对海报招贴制作的过程中完成。由于直接接触电脑软件,同时又处于机房操作中练习,所以很难发挥创意的潜能。而多元化创作设计练习,更能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兴趣,也能迸发出灵感,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材料的制作上充分表达的内容,每学期通过实践训练将所学习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串接整合,海报招贴课程中也可要求学生从设计表现的创意与材料选择入手,按照给定的设计主题要求,进行色彩运用、图形的创意,再通过材料的选择进行不同的艺术表现,结合绘图软件操作、文字设计、版式设计和各自选择的材料做综合创意练习,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完整过程的训练,将设计色彩、设计表现、图形创意、编排设计等课程内容全部串联,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课程。
3.打破教师“闭关”出题惯例,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为考核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已经成为促进就业和高校教育的基本方针。授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公司或企业的具体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训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各单科优势进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校严格以社会的需求作为准绳进行平面广告人才的培养。作为一所地方性工科院校,我们积极联系当地广告设计公司、文化传媒等公司,通过一系列的策划和设计制作活动进行合作,特别是毕业班级的毕业设计与企业合作,已经成功联合多家公司成功完成多家方案。另外,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上海炎舞和Gate等定点设计公司进行实地实习。通过与王飞、周亚飞创意总监和其他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对不同广告创意的定位对我们的学生学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熟悉各类绘图和排版软件操作工具,通晓各类广告策划活动方案的操作流程、后期材料的选择和印刷制作流程,具备了能够独立完成政府、市场、企业等达到的广告效应,具备了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应具备的各类系列海报招贴设计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从2008年开始都有学生作品在“东加西”国际海报双年展以及省级大赛中屡获佳绩。
三、教学中实践环节考核评价的改革创新点
1.考核体系强化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学评价中在以往的重点多是放在了学生在设计中的软件操作和制作技法的掌握上,一般会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前期调研、市场条件分析是招贴设计主题做出科学准确的资料搜集和分析的初级阶段。结合市场需要把设计主题内容得以更好的推广是不能忽视的考核方面。如海报招贴设计课程强调设计运用的全过程,对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设计推敲、小组讨论等都应该十分重视,定位综合考核是影响最大的考核方法,它是设计创意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制高点,也是有效的考核依据之一。
2.考核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招贴设计的创意产生的过程在不同领域的创意有不同的方法,但有些方法具有一般性,如敏于观察,勤奋于思考,不模仿,多逆向思维,好学多问,相互启发,也有一些比较专业的方法,比如,对现有结论的假设提出反假设,看能否得出新的结论;把学生聚合在一起,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提出毫无限制的多种方案方法,从中找出创意点子来。另外艺术设计院校也有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用演绎法的专业考核,即从前提条件推出结论,对设计主题进行各种联想和意识流训练,开拓思维,加以创造和设计。
关键词:杜郎口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平面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90-03
收稿日期:2015-01-05
作者简介:区钊庭(1984-),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平面广告设计、动漫设计、多媒体技术。(广东 江门/529141)
一、杜郎口教学模式探析
1.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继承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推陈出新。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型化的教学模式、固定式的教学内容,使得整堂课处于一个枯燥无味的情境当中,造成学生厌倦、逃避的心理,这也是传统教学带来的后果。而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特色理念体现在:“给学生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和其基本教学理念。
2.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三三六”指的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
(1)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位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立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对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3)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3.杜郎口教学在实践中的特点
(1)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2)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
新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有情感、趣意,让学生充满活力和生机,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形成持久的情感习惯,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学习。
(3)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
杜郎口教学模式中的不合常规的课堂表现正适合现今的教学发展,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在课堂中提出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言,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开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更好地使学生实现自我和发展自我。
二、杜郎口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应用的意义
1.改变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但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即生源质量下降,并且教育资源的相对减少也影响到中职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偶尔也会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双边活动。但大多数情况是,不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多么认真、精彩,但依然吸引不了学生。特别是在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不擅于学习,基础不扎实。课堂上看无关的书籍、讲话的、睡觉的、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此以往,教师上课无激情,时不时还要把课停下来维持课堂纪律。学生上课越来越听不懂,等下课,等放假,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学知识遭遇障碍,更别说造就人格、个性发展了。中职学校面临的教学压力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
2.杜郎口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应用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校班子研究总结出我校的杜郎口中学式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分为三模块:自学、展示、反馈,其课堂教学基本步骤为七大环节:前置作业、自主学习、基础过关、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首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提炼出能反映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上课前给学生布置前置作业。自主学习环节又分为个人自学与小组交流。学生必须保证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在自主学习时解决基础知识,形成个人学习的目标,同时做好自学的笔记。教师指导各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成果,解决疑难问题,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既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把自己的困难、疑惑、认识以及感悟大胆地说出来,让其他同学分享成功,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然后根据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互相提问、回答,按照教师的要求,各小组做好任务的展示内容,学生展示要积极踊跃,力争简洁明了,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学生在展示后要抓紧时间整理好学习的笔记,保证学习的全面性、整体性。达标测评要求教师每节课可以通过组内回答、小测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及时反馈矫正,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达标情况。
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推动学生的精神性成长。课堂教学并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也并不在于向学生进行多大程度上的秩序与纪律的灌输,而在于促进学生幸福快乐的存在与生长,使他们体验和感悟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自学校推广杜郎口教学模式以后,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状况,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
三、杜郎口教学模式在平面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杜郎口教学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这个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之路。其发展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绝境中的挣扎:让学生“动”起来。第二阶段,整体推进: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三阶段,日臻成熟:“336模式”的诞生。杜郎口教学模式之所以成功,还在于这个教学模式有三个特点:特色的教学理念、多性的教学原则和创新的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中职教育是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让每一个中职学生毕业时具备一技之长是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大多数中职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对学校现有的软、硬件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中,大多是采用模块教学模式,对每一个教学模块精讲细练。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学生的技能训练比较扎实,但是并不能融会贯通,更不用说能适应社会的多元需求。
按照常规教学模式,我们会对平面设计进行分解教学,例如将设计和绘图分开教学。但是这种分解会导致学生无法整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进入家装公司时无法立即投入实际工作。因此,根据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特点,我们应该补充一种新的整合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综合学习各种技能,与公司企业的工作无缝衔接。这种教学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项目教学”。
1.项目教学的前提条件
学生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掌握制图原理和制图基础,能按比例绘制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天花图、透视效果图和简单施工图,对建筑材料有一定了解。学生对本专业的设计课程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也乐于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中各项设计任务。
教师方面,掌握平面设计教学行业发展的资讯;教学能力扎实,能组织协调学生按部就班地开展项目教学;能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合理可行的教学设计。
教学硬件方面,要具备功能齐全的多媒体课室、样板间和成果展室。
2.项目的选择
教师所选的教学项目必须紧扣社会需求,但是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好的教学项目就是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以往所学,并且工作模拟性强,能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工作情景,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训练和启发,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美术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选择“海报设计――城市之星房地产海报设计”作为项目教学的课题。这个课题既源于教材,又面向市场,具备可操作性和基础性。
3.项目教学的过程
团体合作方式可以加强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动手能力。下面以教材中的一课为例探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采用团队实战合作方式开展教学。
项目要求:为城市之星的“梦想家”楼盘设计推广海报。
具体内容如下表;
4.小结
(1)依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设置学生的工作项目,以项目带动学生,以情境激发学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工作更大限度的接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展开学习,学习目标明确;在项目活动中教学,学生通过自我体验,最后有所感悟,教师再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个成功的平面设计教学案例体现的是设计师全面的素质水平,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3)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这也是未来企业所需要的,学生团队中以优生带动薄弱生,取得较好效果。但如何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陈之佛在1930年出版的《图案法ABC》中介绍了日本、欧洲的图案设计,并明确指出“图案实在含有‘美’和‘实用’两个要素”。③对于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问题,他在1936年发表于《中国美术会季刊》第一卷第三期的《应如何发展我国的工艺美术》一文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一、筹设规模较大的工艺美术学校,专门训练最优秀的工艺人才,分发到各学校、工场;或调各学校、工场之有经验者来训练,使全国工艺在整个策划之下得以猛进。二、就各地特产区域筹设各种初级工艺学校,或在已设之职业学校中的工艺科设法改进,或于特产区域筹设工艺子弟补习学校,以增益其学识。三、举行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使互相观摩比较,并奖励出口优良者。四、搜罗国内外优良的工艺美术品,筹设工艺美术陈列馆。”④(二)民间私立教育官方在积极开展新式艺术设计教育的同时,民间人士也通过不同方式追求现代新知,以适应商品市场的需求。上海美专是一所“事实上承继了上海地区自清末以来所发展的新美术传统,同时不断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修改教学内容,并配合画坛的变化适时的吸收新师资,逐步演变成受到民间与官方认可的专业学校。”⑤该校自创办至发展过程中,以大众商业市场的需求为主导展开教学和师资招聘,为商业艺术市场培养了大批美术家。上海美专在办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相当灵活,具有商业价值的布景画、肖像画、插图、广告画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根据商业市场的需求及时修改课程。
除办学来教授艺术设计外,传统的师徒教学还是继续存在。民国时期著名的商业美术家如郑曼陀、杭稚英、谢之光、丁云先、金柏生等,他们在承接月份牌、商标、商品包装等商业美术业务的同时,招收学员培养专业人才。但就他们自身而言,也经历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其中企业内部培训就是一种。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设有设计部门,招聘画家从事产品和广告设计,如胡伯翔、倪耕野、梁鼎铭、吴志厂、戈湘岚等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专职画师。谢之光、周柏生等人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画师。杭稚英、金雪尘、金梅生等都曾在商务印书馆的图画间学习。⑥企业内部的设计机构不仅营造了重视设计的氛围,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战能力的设计师。他们是在企业中接受虽不正规但贴近生产和市场的实战训练的,所以设计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都很强,所以当杭稚英开办“稚英画室”的时候,就已具备丰富的和客户接触、提供客户所需设计方案的经验,从而迅速适应市场环境并发展成为上海著名的设计事务所。
职业教育特色与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一)职业教育特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职业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并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从教育类型看,高职教育是职业岗位教育;从培养的人才类型看,是培养面向某一职业或技术岗位群,工作于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培养方式看,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重视技能训练,强调校企合作;从办学体制看,更强调办学的开放性,办学体制上更加灵活,强调社会、企业参与培养人才。民国时期商业广告教育虽处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萌芽阶段,但仍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官办与私立并存,学术与商业实践共生。从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经验,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方法,它也与德国包豪斯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不谋而合。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特色的。设计学科要求学生能把设计思想转变为现实,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这需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正进入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就平面设计教学而言,诸如课程体系与授课方式、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以期及时找到合理、有效的教育思路与教学方法。
(二)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1、加强设计产、学的合作从20世纪初始,在“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标语下,一场长达四十余年的国货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与此同时,政府和民间的工商业美术教育与协会的创办,为中国早期商业广告的发展及推动国货的销售铺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我们由此得到启示,业界与协会是连接学校和企业的重要纽带,是推进产学合作的生力军。学校需要强化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作用,以便有效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学术界也可以多多邀请这些主管部门和产业界参与学校课程内容规划,提供设计产业的现有资源,建立产学合作的桥梁,使学界培育人才为业界适用;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推荐学生到设计企业实习,业界也可提出商业计划由学生参与执行,共创产学合作的价值。另外建议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调查和统计现有可供学校聘任实践教学的师资资料库,提供未来各个学校安排讲座、实习辅导或聘任之用,以共同创造设计的社会价值。即使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方法,也要强调针对性大、仿真性高、模拟性强的特点,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学习环境。同时要努力使校内实训基地体现教育和企业运行特点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以及实训基地的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
2、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由于人们对高职教育不够了解,导致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它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教育,从而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必需,是高职教育培养职业人的必然要求。文化艺术可以滋养人的心灵,而大学特有的文化环境是离开大学后所得不到的。它聚集文化精髓,沉淀人类智慧,给予青年人以心灵的关怀,并能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修正人生追求,丰富生命感悟。文化素质还可以提高职业人相应的性格。任何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具备职业性格,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操守、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职业能力不仅提供从事职业的可能性,有文化素质的职业人更是合格的职业人才。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我们强化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基础设计教育及鼓励学生参加竞赛面对未来国际设计的强烈冲击与市场竞争,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元素融入于现代设计,借此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设计新秀展现于国际设计的舞台,是高职设计教育的远大目标。这需要学校更加重视基础设计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造型能力。教师在设计教育中,应把美的观念和技能从课堂延伸到自然和生活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设计,从设计中创造生活,把设计的意识和观念带进生活,使学生的设计活动成为艺术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艺术。参加各种层次的设计竞赛,各个选手可以在其中展现自我能力、水平;同时可以从各个方面看到自己与其他参赛选手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主学习是成绩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寻找各种不同的知识,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创意的信息资料,通过了解、分析之后并把相关的知识转化为创意的图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果获得竞赛的成绩,肯定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超越性能成为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结语
关键词:图形;形式;交融;创意;创造性思维
一、关于图形
图形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一种工具,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随着人类思维、社会活动的复杂化,图形也渐渐变的多样化。
发展到现代,特别是包豪斯体系的建立,“设计”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应用,“图形”也在更多的时间与设计相关联,被人们归为设计艺术的一部分。图形设计的应用范畴也渐渐由原先的插图、书籍装祯和广告等扩展到图表、标志、装饰、包装、印刷、报刊、杂志、视频影像、摄影等众多领域。
现今图形的表现形式很多,但主要为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即二度空间设计,不能体现深度。这种二度空间设计是由图形、色彩、文字三大设计要素组成的,作为三要素之一的图形设计是关键的一环,图形设计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到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内力和信息的准确传递、沟通、理解。在后面的讲述中所涉及的“图形”,笔者也多以“以平面设计为表现形式的图形”为出发点。
“图形”是一种视觉语言,有意味的形式。美学家克罗奇明确的指出:“画家缺乏了形式,就缺乏了一切”。艺术家、设计家通过对、点、线、面、色彩和空间的组织,构成有意味的视觉形式,图形设计师就是将原本各不相干的物体形象、文字图形、摄影照片等一切可视的形象,按照一定的意念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组有意味的形式,来传达某种概念、某种思想。总之,设计者可以用一条简单的线,一个简单的符号,也可以用极其复杂的图案集合、一堆毫无意义的文字,问题的关键在于他用这些材料组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样的图形具有意念内涵和象征意义,它是一种特有的艺术符号。正如美国符号美学家苏珊•郎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对它所表现的东西,我们不是称它为‘意义’,而是称为‘意味’。‘意味’是某种内在于作品之中并能让我们知觉的东西,它是由作品清晰呈现出来的”。
艺术家、设计家时刻在进行着艺术符号的创造。优秀的设计作品都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准确、清晰的转述设计主题,使概念、思想、情感借助媒介得以传达。
二、图形设计与绘画作品
图形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点、线、面是构成形式的最基本要素,任何视觉样式都离不开点、线、面的有机组合,绘画亦是如此。二者都运用形象思维,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的处理,使用不同表现手法塑造复杂多样的艺术形象,借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客观世界,达成信息的交流。可以说,图形设计与美术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表现的形态也大同小异。从这种意义上讲,图形设计与绘画作品是统一的。
在一定范围内,图形设计与绘画作品存在着“小异”。图形设计较多的受客观的制约,如表现对象的制约、接受对象的制约、观念的制约、技术条件的制约等,因而呈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受客观条件影响大,图形设计与绘画作品的差异就大,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小,差异就小。艺术史上,二者的距离忽远忽近,而现在,正是处在交叉融合时期,图形设计与绘画作品大有融为一体之势。
人类制造第一件石器,是物质与精神的混合体,在当时,对于生产工具进行最初级的设计、生产用品的简单装饰,与表现朴素世界观的人体绘画、巫术使用的图形绘画,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差异,那时,设计与绘画同一,图形与绘画同一。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尽管技术不断上升,审美意识不断发展,但绘画和设计的统一未能做的更好。直到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艺术改革运动,这些运动发展的有声有色、如火如荼,结果是从思想方法、表现形式、创作手法、表达媒介上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创造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革命性的冲击。这个庞大的运动浪潮我们笼统的将其称为现代艺术。此时涌现的设计思想也在渐渐冲破旧常规,包豪斯提出“新统一”的纲领,包豪斯大师格罗佩斯认为艺术与手工艺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而已。因此,他强调工艺、技术、艺术的和谐统一。从这个运动开始,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样式的绘画与图形设计,开始了一个交融渗透,界线逐渐模糊的过程。
到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绘画和设计都进入了后现代时期,社会发生了更为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环境变了、视野宽了,审美意识也变了。人们都不再满足于过去,开发新的视觉资源或者说寻找新的创意手段和形式同时成为绘画和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带来的革命,使设计师的各种奇思异想成为可能,而观念的改变给予了设计者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设计得到了技术和观念的双重解放,各种以往限制设计的客观条件正在迅速消解;另一方面,绘画也不似以往那么“高不可攀”,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更为宽松的时代。许多艺术家还尝试以电脑创作绘画作品,使得绘画更接近大众。这是绘画与设计的第三次交融,它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现今,设计者所受的客观因素的制约越来越小,创意的空间更为广泛,因而完全可以以个性的风格传递信息、思想。图形设计与绘画艺术没有哪个时候象今天这样如此接近。
三、图形设计与创造性思维
前面既对“图形”做了简单论述,也明确了当今图形设计与绘画作品大有融为一体之势。其实无论图形设计或是绘画创作,都是来源于“人”,都是以设计者(人)的创造为基础的。尤其笔者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设计专业教师,通过多年来的专业教学,深刻体会到在专业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未来的设计者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多么首要和重要。
(一)孕育图形创意思维的摇篮
在平面设计中,图形的具体作用就是以视觉化的语言形式去传达特定信息。图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对于概念的转化和传递不应仅仅是1=1,而应该是≥1。
好的图形设计必定是由好的创意造就而成,好的创意则来源于设计者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不断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要以人们自身的修养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及视野观念的开拓为基础;还有一方面不能忽视,那就是在学校学习时期所受的教育如何。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当今艺术教育的核心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图形设计的创造力培养
图形设计以创造性思维为摇篮,艺术创作也是以创造力为原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创造力的培养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更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在这种关注与重视之下,当今艺术教育的核心渐渐突显出来,那就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过去学校的美术课程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流程:黑板(范画)―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这种拷贝、克隆的技术在不断提高,但学生没有用心参与,他们只能简单的实现眼到手的过程,不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只是流于表现形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为一种固定模式。而在图形设计基础教学中大多采用“图案设计”这一概念,也未能完全体现出图形“设计”的意味。当今的教育正是要打破这种固定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我们教育者就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打破常规去生产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能力”。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平面设计专业教师,不光要明确“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教育核心,更应将这一教育核心落到实处。首先要鼓励学生的“创”,这是一种改变,一种打破常规。如果“创”被扼杀,哪还有“造”。现在的中国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阻碍“创”的因素,例如:对于学生幻想很草率的就给予否定;对于操作的活动以及好奇心加以限制等,这些问题大都来自教师自身的固步自封,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创意,并给予有益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发掘自身的创造力。教师要向学生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教师要为思维活跃的学生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教师更要尽量为学生实践或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
结语
时至今日,图形不再只是“图形”,而逐渐成为一种世界语言,快速发展的经济、开放的社会、宽松和谐的艺术环境、更灵活务实的教育大氛围下,这种“语言”所散发的魅力,愈加馥郁。
参考文献:
[1]王我 著.《设计基础教学回答系列丛书・平面设计》.河
北美术出版社,2001.06
[2]刘巨德 著.《图形想象》.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3]《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
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美]阿瑟•艾夫兰 著,邢莉,常宁生 译.《西方艺术教育
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01第一版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生源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54-01
国内高等院校中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院校从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创办之初,到现在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了这门专业,而且现在仍有很多高校还在积极申报开设这个新兴专业。这个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和复合,这是以前艺术设计课程所不曾涉及到的,这势必会对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专业建设提出更为严苛的挑战。所以本文将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现状和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第一,从生源结构来说,国内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分为纯理科招生和艺术类招生两类。对于理科生来说,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需要掌握计算机等相关理性思维的软件等课程知识,这对于长于理性思维的学生来说肯定是很合适的,但对于培养这部分学生艺术感性思维和艺术基础能力就显得有些问题。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因为之前无任何艺术造型方面的基础,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学习的挫败感和负面情绪,这无疑会对之后的技术层面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艺术类的学生,艺术创意和表现能力肯定是其优长所在,而他们之前学习的素描、色彩等基础类课程如何把传统媒材表现思维方式转化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思维是很多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对于这两种生源类型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各自不同的重心。对于艺术类学生,应该在媒体表现、界面、文学创作、动画、外观设计、影音等领域加强教学,而且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强于理科生,学生的就业很多都是针对于动画公司、动漫产品营销、网络游戏公司等行业,这些行业对从业者的艺术创新能力要求更高一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所偏重艺术创新能力。而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数据库、软件编程、英语、应用软件的学习能力更加突出一些,所以技术操作性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更重要一些。
第二,教学内容名不副实。很多高校的师资队伍都是从原来从事传统设计方向的教师组建来的,因为这部分教师大部分接受的都是传统的美术教育或计算机教育,很多教师对这门新兴学科也并不了解,于是在教学中就存在“旧瓶装新酒”的教法。因为这个学科涉及有信息设计、网络传媒以及人机界面、多媒体、交互设计、游戏、动画等多个方面,所以这就决定了这门新兴艺术区别于传统的绘画、雕塑和简单的平面设计,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想当然的就把这门专业与传统的平面设计类的课程设置相混淆,也开设了大量的设计类的基础课程,比如色彩构成、设计素描等,而且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还占有相当多的课时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于学生长远的艺术发展是打基础,但实际上这也削弱了这门实践型应用型学科的专业特点。要么重技术操作,要么偏重基础美术教学。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些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与其他院系甚至是其它学校的合作,优势互补,因为一个教学单位的软硬件设备都是有限的,盲目扩大规模或是增加教学资源投入肯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整合学校内部之间的资源,比如在软件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工业设计系、电信系的老师来教学,更可以加强与其它院校的相关优势专业合作,这样再结合传统艺术设计系中的动画、玛雅等软件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软件的理解更深入,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成本,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