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疗行业市场分析

时间:2023-09-03 14:57:35

导语:在医疗行业市场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疗行业市场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现状发展对策

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到200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已突破500亿元,医疗器械工业企业5700多家,生产品种达5000多个,已能够生产部分高科技产品如CT、核磁共振、彩超、γ刀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高,不少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而且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足2%。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④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1.3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竞争能力较差。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2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

2.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2技术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h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h。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总之,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2.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

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3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3.1国家政策扶持和保护

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助推器作用,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中还存在着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①国家制定一些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进行扶持的,我国可以借鉴参考;②要在政府采购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国内医疗器械产品;③建立和健全医疗器械方面的标准认证体系,加强认证力度,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把面广量大的医疗器械作为发展重点,通过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鼓励企业联合兼并,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⑤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目前状况下,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政府需要在科研基金上倾斜。

3.2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提高

企业要在强化研发能力、提高营销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重视质量管理以及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多作努力,增强自身实力。这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1)强化研发能力。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严重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力。因此,强化研发能力,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当务之急。

(2)提高营销水平。在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优势,而诚信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则是进口产品市场营销的软肋。因此,发挥直销优势,重视名牌效应,提高营销水平,是国内企业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

(3)调整产品结构。优先发展经济实用的、高质量的中低档产品,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产品,而应综合考虑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要开展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重视质量管理。我国的医疗设备较国外产品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售后服务,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长远大计。

第2篇

1、医药工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2、医药工业效益水平稳中趋升,盈利水平增速放缓

3、进出口总额保持一定增长,呈现高出低进的态势

4、市场消费需求活跃,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

5、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持续走低

6、行业生产销售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

7、医药零售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8、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9、医药市场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

二、2005年影响我国医药市场重要因素与事件回顾

1.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推行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行,2005年,我国在90%以上的地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将达到8000万人。参保人数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潜在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张,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继续增加,从而为中国医药市场特别是主流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需求动力。

2.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深化

?2005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价格更趋市场化;后GSP时代来临;药品分类管理提速等,都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会显得相对狭窄,OTC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药品价格调整

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9月28日宣布,从2005年10月10日起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降价金额约为40亿元。这是我国第17次药品降价,也是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使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药品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06年开始,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农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并且根据规划,到2006年,“新农合”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07年达到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将带来大约450亿元的医药市场空间,今后农村医药市场将成为整体医药市场新的增长点。

5.医疗改革进程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没到位,50%的城市人口和83%的农村人口没医疗保险。2005年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提出中国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目前,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模式一种是产权置换,由公有公营变成民有民营;另一种模式虽然产权不变,还是国有事业单位的性质,享受各种税费优惠,但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还有就是两者杂揉,许多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联合办医。在明确了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第一的目标之下,推行覆盖面广泛的公共医疗改革措施,引入市场化方式、提供差别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可以预计,新方案将为老百姓带来享受医改成果的喜悦,更将为医药市场巩固正日益脆弱的消费信心。

6.汇率政策调整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政策的调整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人民币升值,就短期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看,程度是不同的,而对产业内部不同子产业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就医药工业来看,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受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对化学制剂药和生物药品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国外新特药的进口价格将会下降,间接压缩了国内仿制药的盈利空间,国内企业产品的价格会有所降低;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是造成进口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而对中药行业的影响相对较轻。

三、2005年中国医药市场分析

(一)我国药品行业2005年发展情况分析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特点

(1)化学原料药工业销售持续向好

(2)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处于增长平稳期,创仿结合仍有可为

(3)中药工业运行基本平稳

(4)生物制药工业销售增幅有所回落

2、我国药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药品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药产业亟待产业升级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4)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

(5)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二)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1、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一直倍受瞩目。200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达到辉煌的顶峰,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随后几年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年、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3%和29.8%,2002年销售额仅为200亿元。2003年在初突如其来的SRAS疫情的刺激下,保健品行业明显回暖,当年销售额就达到30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50%;2004年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上升势头,销售额为34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为13.3%,虽低于2003年增幅但依旧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销售额突破了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据商务部预测,2009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8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24%,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保健品增长最快的市场。

2、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2)产业法规不完善,市场发育不足

(3)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力量薄弱

(4)重视广告促销,忽视提高质量

(三)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分析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走势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30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容量由2000年的45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5年的860亿元人民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额每年保持在14%左右的增速。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

(2)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医疗器械行业缺乏知名品牌

(4)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四、影响我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

1、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

2、日益增长的医药保健需求

3、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4、农村医药消费市场的发展

5、国家相关政策影响

五、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总体趋势

1、医药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

2、市场药品价格总体走低,第三终端市场活跃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并购、重组仍是主题

4、农村医药市场将有较大发展,推动农村药品市场仍需多管齐下

5、OTC市场将迎来大发展

(二)医药市场分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医药企业的虎视眈眈,药品零售价格的持续下降,都将给药品市场带了机遇与挑战:

(1)继续保持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

(2)天然药物热潮涌起,中药现代化成为热点

(3)医药制造企业盈利水平仍将下降,药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4)医药零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2、我国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2)保健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不同种类产品价格发展趋势不同

(3)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品将成为主流

(4)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直销渠道将成新宠

3、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将变得更为广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2)高精尖、中高档医疗器械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国外公司垄断高端市场

第3篇

2、管理公司文书工作,整理及保管内部文件,对外往来文件。

3、了解贸易公司财务、采购及仓库进、销、存的管理工作。

4、了解市场销售工作的流程。

5、熟识产品售后维护服务工作。 详细个人自传 语言能力:

国语:精通

粤语:精通

英语:能阅读日常文件

自我评价

第4篇

450M无线设备成焦点

2009年,发生在电信运营商集采过程中的一次产品价格战,让当时拥有无线产品核心技术的几个厂商受到了严重冲击。H3C依靠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闯过了那道难关。郑志松表示,经过这次洗礼,让H3C更加坚定了走产品高品质化道路的决心,并且要在无线标准的制定上获得更多话语权。如今,H3C在Wi-Fi方面已经拥有几百项专利。同时,H3C也从一个国际标准的追随者变成了国际标准的制定者。H3C还是国内外许多标准化组织的成员。

具体到无线接入产品,继300M无线产品之后,性能更高的450M无线802.11n接入设备成了厂商关注的焦点。H3C最新的WA3600系列无线产品是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基于3-Streams 11n MIMO技术的千兆高速无线接入设备,可提供相当于传统802.11a/g网络10倍以上的无线接入速率,覆盖更大的空间范围。该系列无线产品上行接口采用千兆以太网接入,突破了百兆以太网接口的限制,使无限多媒体应用成为现实。H3C无线产品线总工程师缪炎表示,450M的3-Streams无线接入设备到2012年将成为市场主流。

WA3600系列产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智能化的感知功能。缪炎介绍说:“通过基于终端的射频智能感知算法,配合终端感知型智能天线阵列,WA3600实现了对无线传输中不同距离、不同场景的智能覆盖,再配合H3C无线控制器,实现了基于特征和协议的射频优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高密度接入、流媒体传输等场景中的应用加速能力和质量保障效果。”WA3600还具有更强的实时频谱防护、无线业务感知及绿色节能等特性,可实现更精准的信道干扰感知与射频调整,支持基于无线用户状态的弹性策略识别与管理,以及语音及视频业务承载优化,并可动态调节无线接入设备的逐包发射功率,进一步减少能耗和干扰。

无线城市不是梦想

随着WLAN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成熟,构建无线智慧城市不再是空想。郑志松分析说:“无线城市正在走向成熟。首先,用户基础已具备,现在大多数人都会通过手机或其他无线设备上网;其次,终端产业链已经成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无线终端设备十分丰富;再次,移动互联网高速接入不再是瓶颈,人们通过Wi-Fi加3G,或者是接下来的千兆Wi-Fi加4G的组合,可以在任何地方实现接入;最后,无线网络已经是可运营、可管理的。从热点到热区再到热城,无线城市正向我们走来。”

第5篇

关键词:W医药公司 经营现状 对策分析

一、C医药公司现状介绍

W医药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前身系某卫生服务开发公司,由2002年改制为W医药公司。2010年公司引入新的经营团队,使企业经营机制得以全面改观。公司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奋斗的目标,努力打造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药物流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生物制品、抗生素、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中成药及部分Ⅱ、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公司于2014年3月通过了新版GsP认证,拥有符合GsP要求的仓储条件。公司的经营宗旨即,质量方针:质量为先,规范经营;质量目标:品质安全,优化管理。公司销售网络覆盖舟山市各区县,已建立健全了全市所有小岛卫生院的配送网。

公司现有零售药店3家:舟山新城W售药店(舟山医院门口);舟山北门W零售药店(舟山妇幼保健院门口);舟山东门W零售药店(舟山市中医院门口)。

公司自2010年进入规模化经营后,经过几年的发展,2015年销售额达到3.47|元,超越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在舟山市五家医药公司中位居第二(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3.72亿)。

2015年公司的重点工作是积极应对浙江省新一轮药品招标工作,其中的招商勾标工作尤为出色:新增外资企业12家,新增大型国企5家,新增首营企业85家,新增首营品种550个,实际新增品种280个;新开发医疗机构:普陀区分布于各小岛的乡镇卫生院6家,嵊泗县乡镇卫生院5家。

医用耗材的配送平台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主要产品强生医用缝合线已覆盖全市所有大医院。

北门药店通过了GSP换证检查;三家零售药店的药品结构正在调整中,三月份起主动降低零售价2%,受到了市社保的肯定,社保资金全额到位。

目前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药品断货缺货现象多见;岗位技能培训不到位,各部门协调衔接不够流畅;政策变化快,相关信息不够通畅;人员少、工作量大,致有些工作不够细致;大病保险药品目录少于预期等。

二、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行业也进入了高端技术时代,药品行业不断创新,出现了高端药品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目前由于高端药物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在生物制药上中国目前只能走仿制的道路,但无法在技术上和欧美一些国家抗衡,现在我国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中药的创新。但由于中药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不足,致其创新能力匮乏,结构发展失衡,且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中药材基地布局不合理,监管主体缺乏,资源保护责权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明确了打造创新型经济的大方向,不管是医药还是其他产业,都要做科技创新和全球品牌化的产品。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创新成果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在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虽取消了除品和第一类的政府定价,但各省(区市)卫计委组织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尤其是“带量采购,价格联动”方案,使药品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随着公立医院医改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市场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已成为继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之后的第三大药品销售“终端”。

中国医药行业近几年也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一些行业特点:1.新药品种研发逐步提高。2.新修订的GMP稳步实施,药物质量标准不断提高。3.兼并重组比较活跃。4.制剂国际化呈现良好趋势。

从药品品种研发逐步提高方面来看,研发数量不断增多,各类仿制药品相类似药效药品不断开发生产出来,为重大疾病治疗和较低医疗成本提供支持,并且开发出质量可控度较高的品种,而从医疗器械方面来看,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获批上市,可降低医疗机构采购成本,使医药业不断良好地发展。

近几年来,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发展,新修订的药品GMP稳定地实施,使我国无菌药品质量保障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加强,促进药品质量水平提升。

此外,许多优势企业开始占兼并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来并购实现快速良好地发展。

最后一点,我国药品制剂国际化正呈现着良好的趋势,制剂出口从承接国际市场代工为主向发展自主产品转变,国内企业开发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径,使我国生物制品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与国际接轨等。

综上所述,由于医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这就促使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必须要实现的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未来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非常明确,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促使医药需求持续增长;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得供给从技术上能够保证医药创新研发,满足医药需求;而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加大提供了满足需求的资金。那么现阶段将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行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而站在W医药公司的角度来看,卫W医药公司作为一家医药流通公司,并无自主研发生产药品的能力,故W医药公司想要取得更好地发展则需要拓宽业务渠道,提升业务能力,开拓更多的业务,即不断加宽,加深已有业务的发展,并展望创造新的业务。

故由此可看出W医药公司在如今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下应仍能有所作为,把握住优势领先的层面,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不断进行发展壮大。

三、W医药公司产品市场分析

(一)各个产品市场情况

W医药公司主营化学药制剂与中成药类,稍微涉及医药器械及生物制品。而在舟山市本地,W医药公司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主营的药品批发方面,在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占据着27%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市场地位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基层乡镇市场份额大占32%),舟山存德医药公司(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大占23%),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后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在行业中,销售成本相对较高,库存成本比较低,而W医药公司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所获取的利润就是中间转手差价,并A.W医药公司主要成本在于销售成本,故现在销售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可以着重于此。

(二)产品竞争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销售的重点是在大医院,占59.7%多(20774万元/34774万元),乡镇卫生院仅占6.3%的份额(2208万元/34774万元):而药品零售占比13.7%,但增幅大。并且,W医药公司在舟山普陀两家大医院中已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而分析W医药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具备一些优势的原因,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都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故在同样的条件下合作机会大,次数多,相应的市场份额就较多。而如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公司地址并不在舟山市,故其直接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这些大公司进货渠道多,货源足,W医药公司或是其他公司也需从这些公司进货,其实际的市场份额当高于报表。但W医药公司等公司亦能从中获取相对比这些大公司小些的利润,故从此中可以看出W医药公司产品在舟山市本地占据市场一定份额,但并不是很大一部分:即W医药公司需保持在本地医药公司中的领先地位,也需思索另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主要竞争对手市场情况,分析优势劣势

W医药公司有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其市场分布较为合理,大医院市场仅占40%多,明显少于W医药公司的近60%,特别是其基层乡镇市场份额较大,2015年占有32%的乡镇市场;舟山存德医药公司主营业务在大医院的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其在药品零售市场上仍占有近23%的份额;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是W医药公司目前在舟山的主要竞争对手,2015年实现了销售总额3.72亿(含零售)的好业绩。其经营团队业务熟,人脉好,其基药的销售网络延续着原普陀区医药公司的团队,特别是在普陀区的乡镇各小岛上尤为实出,经过近20年的经营已经相当成熟。但近期其控股公司海事集团资金链出现问题,给公司日常业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是舟山市级医药公司,原是舟山市的龙头企业,但自改制以来,经营团队变化频繁,近来的主要负责人又非医药行业出身,加上控股公司万事达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业,集团上层对利润相对较低的医药业较为轻视,致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国药控股舟山公司虽是国企下属企业,拥有国企的很多优势,但其经营团队原是从普陀医药公司分化出来的一批中层,近来与集团公司下派的负责日常业务的经理问的矛盾多发,已有多人离开了该公司,其业务除舟山医院和普陀医院两家大医院外,一直未能与别家公司竞争。

而域外企业如浙江英特,华东医药,宁波医药股份及浙江大生等公司受地域的影响,因其配送成本高,配送时限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除享有大部分的高端药品配送权而在几家大医院占有一些市场份额外,在基层医院尚无明显优势。

四、卫W医药公司SWOT分析

优势: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大医院的市场份额已相当大;公司资金运转较为正常,流动资金相对比较充足;医药企业形象良好;具备能够较好完成招标药品的配送能力;医用耗材的配送工作也已步入正轨;在全市主要的大医院周围都设有自己的经医保部门认可的零售药店;销售网络遍及全市各区县。总的来说,企业内部有利因素多,具有良好有利的竞争态势;且有充足的财政来源;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质量优;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具有成本优势等。

劣势:因公司地处海岛,目前市场主要局限于舟山本地,而舟山虽为副省级城市,常住人口仅100多万,市场规模小;公司本届经营团队起步稍晚,基层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普陀医药药材公司,零售市场则逊于舟山存德医药公司;普陀区和嵊泗县的多数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都分布在远离舟山本岛的偏僻小岛上,配送和售后服务成本都高于平常;受行业发展的局限,且大多数高端产品都为二次转手经营,相对于大公司,w医药公司所获取的利润较少。总的来说,存在一些企业内部劣势因素,起步较晚,取货渠道较少,获取利润相对较少等。

机会:行业发展大环境尚属良好,有意向与W医药公司合作的大型企业已抛出橄榄枝: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机会是基层乡镇市场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非禁即入”必将促进社会办医,私营医院也将是一新市场;大病医保全面实施,给零售药品带来一块“大蛋糕。总的来说,企业外部有利因素多,大环境良好,有许多拥有合作意向的合作伙伴,扩大开拓进货渠道等。

威胁:药品招标政策变化快,应对稍不及时就会影响销售;市外多家大型医药企业正加大对舟山市场的关注度;中标药品二次议价;“史上最严限抗令”舟山6月1日实施,必将影响在大医院的销售。总的来说,存在一些威胁方面的企业外部因素,行业政策变化,竞争对手因素等。

五、提升W医药公司竞争力对策

改变原先的经营理念,积极寻找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以保持公司在舟山市场的既有竞争力,同时也可扩大高端药品的经营品种,尤其是公司所欠缺的外企原研产品,这些原研产品都是各大医院的当家药品,在其业务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当以增加注册资金为必需条件,为公司扩大经营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同时也可尝试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尤其是资金得到财政支撑的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医院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如利用现阶段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现状,以为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增加冷藏药品设备提供资金担保的方式,扩大公司在基层的市场份额。

采购部门应加大与外企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商务部门的联系,尽可能多的争取高端药品和高毛利产品在舟山的配送权。

销售部门可建立激励机制,以扩大高毛利品种的市场份额为重点;同时也应积极的走出去,尤其是分散在小岛上的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服务网点,趁其他公司尚未重点投入的时候,尽早的扩大基层的市场份额。

储运部T适当增加与公司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人员配备,以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继续提升公司在药品配送方面的良好形象。

第6篇

据普华永道的评估报告显示,到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中国则有望达到25亿美元。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医疗健康行业“攻城拔寨”的一年,但其中涉及到“互联网+”的领域更是风起云涌。

互联网医疗的2016:一个供给侧的视角

作为一个被资本强力催长的分支,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发展本身并不具备成熟的条件。虽然,中国医疗市场的变革正在展开,市场的需求也远高于供给,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远未到达爆发的时点。在欠缺成熟催化剂的前提下,目前被资本强力推高的公司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模式可持续性挑战,2016势必将成为互联网医疗涅重生之年。

医疗市场的走势

要理解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必须首先理解中国医疗市场未来的走势。鉴于中国长期的老龄化和医疗服务需求的高涨,套用供给理论可能更适合作为医疗市场分析的框架。供给理论强调改善供给能力来调整需求,好的供给自然能带来需求,通过降低政府对资源的支配,加强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供给侧改革初期治理的核心是淘汰落后产能并通过市场优化产能供给,而政府在多个渠道降低直接管理,鼓励创新,更多的转向以监管为核心的治理模式。

在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并没有下降,反而在节节上升,但有效优质的供给却始终非常匮乏。因此,相比于那些需求疲软的行业,医疗服务是供给侧改革更容易体现效果的对象。而要改革,首先是应该将落后产能淘汰和重组并强化优势产能,从而进一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从市场现状来看,目前三甲医院集中了优势产能,无论是人才、技术水平还是硬件设备,三甲一应俱全,也获得了需求方的一致认可。而二级以下医院,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则因为缺医少药,成为落后产能,需求方不认可,看病的人寥寥可数。表面看来,改善供给只要扩大三甲,淘汰基层就能实现。

但是,医疗服务有别于普通商品,其自身的供给逻辑并没有这么简单。三甲虽然集中了优势资源,但价格高昂,浪费严重,严重耗费了支付方和病人的资金。由于小病占了医疗需求的大多数,而大病的占比毕竟只是少数;如果任何小病都涌向三甲,势必造成进一步的医疗资源浪费,导致供需失衡无法扭转,最终让病人和作为支付的医保承担高额的费用。基层作为守门人则主要以较为合理的价格为普通的小病提供服务,而占比较小的疑难杂症和重症则交给大医院去解决。

因此,在医疗服务市场,改善供给的核心是将大医院的功能定位于大病,大部分的小病还是回到基层。淘汰落后产能的核心是将自身服务能力差且无法吸引病人的基础医疗机构淘汰或重组,加强那些已经有较好服务能力的基础医疗机构。对于大医院来说,由于未来分流会造成其营收下降,应该以政策指引的形式让其明确自身发展的边界并做好开源节流的规划,通过深化对大病的治疗能力来增加供给纵深,并规模化地削减原本被浪费的成本。

医疗供给侧的改革

因此,医疗供给侧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合格医疗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当前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合格医生的匮乏,如何加强对医生的培养并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具有完整服务能力的医生成为重点。在中国专科盛行的体系下,即使放开医生自由执业也无法为基层提供足够的合格全科医生,这也是目前制约提高供给的另一个因素。因此,加大合格医生的供给才是正道,但这耗费的时间会较长,不能立竿见影。不过与那些试图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解决困境的方式相比,这是更为有效而稳健的方案。

第二,支付体系的建立。在医疗机构整体改革的大背景下,服务费用的上升是大势所趋,但价格上升后全国性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并未建立,医保的控费能力也极其粗放。如何在短期内建立一整套完整可行的支付价格体系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支付标准和监管标准作为供给改革的基础是最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服务供需双方还是产品方,最终都是要依靠这个作为指引。只有在一个全国性的支付标准建立后,医疗市场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市场的调节手段也才能体现出来。

另外,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也将作为支付体系的有益补充。在过去的10年,高端健康险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市场规模过小,无法获得大发展。未来商业健康险主要的市场将集中在中端人群,因为这部分人群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最为旺盛,也有能力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购买健康险。随着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支付方将支撑优质医疗服务的成长,也增加了供给。

第三,政府降低准入、回归监管。目前优质供给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监管错位,主要集中在准入审批而非强化监管。要加强供给,需要将准入降低,让各类机构都能进入,但需要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严格控制医疗行为。监管精细化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这对于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也为各类辅工具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同时,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也将有助于控费能力的增强,进一步提高支付方的监管能力。

第四,各层级协同体系的建立。要加强供给,光有加强基层优质供给还远远不够,由于原先的供应体系已经被严重扭曲,各个层级之间原先的协作体系早已不通畅。如何将各个层级之间的协同体系建立起来,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还需要有一个较好的价值理念作为指引。在这点上,疗效将是一个很有利的核心指标,通过疗效考核的方式来明确各层级的合作,将有助于不同机构有着共同的动力。

当然,医生自由执业对于推动增加供给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中国医疗供给短缺的核心问题是合格医生的匮乏,医生自由执业只能盘活存量,无法增量,最终还是解决不了短缺的问题。所以,核心还是在加大培养合格人才,但人才的进入是需要刺激的,这就不得不依赖支付方的支持,以提高医生个人的收入。而收入的增加必须伴随着监管,否则不仅控费流为空谈,也将严重损害病人和支付方的利益。最后,各层级体系的协同是完善整个供给的重要一步,否则供给无法有效,依旧是割裂的区块。

从上述简单的分析来看,医疗服务市场的改革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但在变革的过程中,各方都将寻找到自身的机会。在大规模的市场变革中,互联网医疗公司必须顺应市场趋势来明确自身的定位,抛弃不切实际的战略,才能抓住浪潮,否则很可能难以维系。

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分成

从供给侧来看,互联网医疗未来的机会将分为几部分:第一,医疗人才的培训。由于医疗人才培训是一个长期过程,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训更是没有前例可循,课程的研发和远程教学培训将成为一块较为稳定增长的市场。同时,各个层级医师常年的培训也都将获得较大的增长。这部分市场,政府的投入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依靠各家医疗机构的投入。因为在多点执业进而自由执业的大趋势下,医生会向更好的医疗机构流动,对人才的争夺将常态化,获得良好的训练是很多处于上升通道的医生所渴望获取的。多层级的医疗机构的协同对医生的要求明显变高了,这些都绕不开长期的培训。

第二,配合监管体系的发展。随着标准化支付体系的建立,对医疗行为监管的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在精细化监管建设的过程中,各类数据分析和互联网的工具都将获得运用,比如现在逐渐获得市场关注的合理用药系统和未来的PBM等都将是监管不可或缺的帮手。

第三,各层级之间的合作带来的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机会。随着各层级医疗机构协作的加强,远程问诊和远程监测都将获得较大的发展。但远程医疗的发展更多的将是为各类医疗合作体提供协同,而非独立第三方的单独发展,远程问诊的辅角色将日益加强。当然,目前中国整体医疗市场扭曲较为严重,中短期内获得成功的远程医疗公司将是那些能拥有庞大的线下重资产的公司,而非单纯的互联网公司。这一点与美国的发展以及行业投资人早期的基本判断完全相反,也使得远程医疗领域更多的成为一个巨头之间的游戏,而非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所能运营的。

而移动医疗的发展更将紧密围绕医疗服务的需求。由于缺乏价值医疗的赔付标准,移动医疗在中国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只能成为各个医疗机构更有效地去管理和服务病人的工具,以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来为医疗服务提供延伸和诊断辅助。由于主要支付方的医保很难作为采购方来采购移动医疗的服务,而商保发展又过于缓慢,移动医疗在中短期内的发展更多侧重于技术类服务,而非整体。

第四,云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规模性扩张。在支付、监管和多层级合作的体系下,远端的存储和传输将获得极大的增量,无论是为一家医院单独定制的还是为医疗合作体共同打造的,都离不开云计算。同时,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提高支付方的监管能力和更好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数据分析将不可或缺,拥有大数据并不代表有能力去做好数据分析,这在未来将是具有专业化能力公司的角逐之地。

从以上的简述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如果要真正寻找到适合自身的模式,必须顺应市场趋势,任何纯粹基于互联网思维来做医疗服务的都将不可持续。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基础医疗的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其进行重组和关停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想在中期就能有收获的公司必须暂时绕开体制,在体制外构建一个线下的重资产模式,才能在一个区域提供一个可能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因此,未来两年,能够在这一市场存活和发展的首先是拥有线下重资产的大体量公司,光拥有巨额现金依旧很难在这一市场立足。尽管目前有多家公司试图通过成为商业健康险的渠道来获得营收,但互联网医疗公司本身是无法通过成为保险渠道来成长为巨头的。

其次,市场趋势带动下的大量细分市场都有机会,但对于大体量的公司来说都不适合,而是那些在细分领域长期深耕且专注的公司。无论是数据分析,或是合理用药和未来的PBM公司,都是需要长期专注才能成功的,但这些市场未来尽管体量会很大,但市场仍会长期分散,很难在短期内出现大体量公司。

总之,增加优质有效的供给是未来医疗服务的长期趋势,如何围绕这一趋势去获取发展动力将是所有医疗服务公司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互联网的工具性属性将有助于市场的推进,但如何成功的在市场上找到契合点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价值所在。

是什么让王杉们“瞧不上”移动医疗?

此前,原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与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一场对话成了移动医疗甚至整个医疗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相比朋友圈的热闹,当时现场的观众却只有一个感受:鸡同鸭讲。这场看似激烈的对话,其实是两个不同领域内的大佬在谈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从气势上看,王杉也以压倒性的发言时间,成为现场当之无愧的男一号。整场对话也传递出一种信号:站在公立医院的角度,互联网医疗公司目前还没有和他们平等对谈的资格。

真正让大医院院长“看不上”互联网医疗的原因是什么?是医疗质量,是商业模式,还是医疗资源的所有者与索取者之间强烈的不对等地位?其实回头来看,这种姑且可以用“封闭”或者“偏见”来形容的态度,多多少少都与院长们的知识储备有关。

院长心中的互联网、

大数据和移动医疗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外界的观念往往并没有那么容易影响到他。在菁英阶层里,这种模式更加典型。

大型公立医院院长无疑是菁英阶层中的菁英阶层。在对话中,王杉不止一次提到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尤其是与互联网、大数据有关的经历。看得出来,他对IBM在医疗大数据的整体解决方案是认可的,并且认为这将是未来医疗发展一个必然的趋势。

对于院长们来说,IBM正在做的这些事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对医疗行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一覆盖云存储、云计算的领域才是与医疗行业真正对等的阵营。

在张锐为数不多的发言内容中,其中一点确实说中了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院长对于信息化和互联网的理解:“传统的医疗是以医疗作为主体的,无论是工作还是自己的IT系统都会往塔尖走。”

实际上,无论是院内的信息化工作,还是在和信息科的对接上,院长们也在进行着一次体验式的改革。当几个医院一起开会的时候,院长们拿出手机,通过业务或者管理的信息系统就可以看到自己医院的运营状况,或者某个病人的信息。

对于院长们来说,这是一种最直接的体验,真正能感觉到移动技术和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而现在广义上的移动医疗,尤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没有给院长带来任何体验。起码,没有任何正面的体验。

院长的价值判断:

投入与产出

面对张锐半玩笑式的邀请,王杉的回应也很直接:“你把我的价值只限于‘给你用’,我可能还有更大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在哪里,委婉点说是给移动医疗“出主意”,再直接点说:这个游戏得让医院制定规则。

这样“霸道总裁式”的回应并不是没有道理,或者说,大型公立医院的院长其实就是扮演着总裁的角色。他们每天所要面对的是医院里“医、教、研”几条线,时刻惦记着人才、资金,总是在进行价值的判断。不难理解,王杉在对话一开始就抛出的那几个问题:医疗质量、患者安全、人才培养,以及围绕这一切投入的管理成本。

这些原本就不是移动医疗所能解决的,但是确实是医疗行为中必须涉及的部分。谈到这样的问题,是处于院长这个位置的一种惯性思维,也是价值的博弈。

互联网企业如何冲破医院的“壁垒”,这个问题说着说着就似乎真的成了医院的问题。可是回过头来想想,当移动医疗这个行业根本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把“壁垒”挂在嘴边,认定有人在人为地设置障碍,略显有些“矫情”。

而对这个问题,王杉的回答也很明确:“(互联网公司)真的没有拿出什么现在已经成熟的、医院必须买的东西。你给到了医院什么,医院就必须买你的服务?”

回到最后,还是价值的判断和交换。在医院看来,他们的价值是明确的。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院仍然是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而大学医院更是“产供销一体化”。这时候有人想来分一杯羹,医院费尽心思培养出来的医生资源就这样在一夜之间要“给你用”,凭什么?

目前公立医院院长们对于外界,尤其是移动医疗创业者来说,正逐渐形成一种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刻板印象。假如从这种思维格局里跳出来看,不难发现,院长们对移动医疗的不屑一顾并不是因为它是“新鲜”的,而是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这一行业能给医院带来的价值判断的。

回过头来再看这次对话,有人认为是不成功的,因为双方始终不在一个频道上。不过,能让外界看到这一点,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对于移动医疗的创业者来说,无论有多少用户,市场估值多少,到了现在确实是必须要考虑自己对于目前的医疗主体――大型公立医院来说到底价值几何的时候了。

第7篇

当我端起相机,首先思考:我要把眼前的事物拍成什么样?

当我按下快门,就开始盘算:这张照片值多少钱?

国内图片网站的发展历程只不过5、6年时间,但作为销售图片的网络平台,它已经成为出版、广告等行业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恰恰为网络图片在线交易搭建了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类似仓储超市般、采购便捷的图片市场,也为众多的摄影师带来了收益。

作为一名地方报纸的摄影记者,我每天从事的工作就是拍摄各种新闻,同时还是PHOTOCOME图片网站的签约摄影师。财经类图片是图片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摄影记者和摄影爱好者可以拍摄和经营的题材。和任何题材图片的拍摄一样,财经图片的拍摄有其自身的规律。

了解市场特点

PHOTOCOME图片网站的销售数据分析显示,财经类图片在其图片市场总销售中所占份额接近20%。而在这20%之中,绝大多数的图片又是以资料图片的形式卖出的。尽管我们可能未必是专门经济建设领域的记者,没有机会参与事件重大、时效性强的经济内容新闻报道,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都与经济脱不了干系,可以捕捉的精彩画面比比皆是。经济可谓无所不在,而经济图片人人都能拍到,差异可能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上,实质都是反映经济现象。

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分类,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和公共交通的发展固然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济发展的折射范畴可谓无所不至,不同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联。炒股、理财是经济,买房、卖车、餐饮消费是经济;教育、医疗、土地与拆迁是经济;毕业生社会求职是经济;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也是经济……

如果没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可能我们就会一边抱怨无图可拍,一边又在和大量财经图片擦肩而过。因此,摄影师在拍摄前首先应当树立大经济的概念。

形式与内容的紧密结合

常听到有人这么说,财经资料图片就是“广告牌加人”。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有效的表现形式,但绝对不是财经图片的全部,更不是财经图片所应该停留的水平。相反,好的财经图片既要求有丰富的信息量,又充分交代环境和背景,还要能体现人做为经济主体在某一特定环境和背景下的动态。图片本身是一种形式感很强的东西,一种符号化很强的东西,带有摄影师浓烈的主观认识和创意,但或许因为内容的单调与枯燥、主题的平淡无奇,财经图片通常难以调动起摄影师的激情,要么对其嗤之以鼻,要么“广告牌加人”的简单堆砌。实际上,作为全球看点的中国,没有比经济发展更热的热点。只要有机地将经济内容融合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财经图片往往凝固的是紧扣时代脉搏的经典瞬间。

质量是生命

从目前网络图片摄影师的构成来看,存在这样的一种怪现象,职业从事新闻的摄影记者往往敏感性强,图片主题鲜明生动,但图片质量略显粗糙,而一些有拍摄基础的摄影师往往过多追求画面的唯美,主题提炼与把握欠缺、内容空洞。而那些无摄影技术又不懂图片市场的人也在向网站不停输送垃圾。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目前网络图片的整体质量水平,图片网站的运行效率也因此大打折扣。

小常识

图片业特征:反复性和服务性

在图片业摸索的过程中,图片信息量上的把握和影象上的反复使用性是最具有图片业特点的图片特性。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对于瞬间拍摄下来的图片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对拍摄内容能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还有待分析。图片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与所反映的拍摄体裁“吻合”程度更是需要注意的,还有在图片信息及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影象的“服务性”更是摄影师需要思考的。财经图片是在图片业中最具有特点的一类产品。

财经图片适应市场需求的因素包括:

1:信息量丰富。丰富的信息量能扩大图片的服务范围;

2:充分体现摄影记者对财经新闻的理解程度;

3:对固定的拍摄题材从拍摄意识、技巧、构图、色彩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考验。

2003年11月13日,南京太平南路旁的拆迁现场。

下载客户、销售价格(截止:2004年1月―12月)

该组图片(组照之一)共反复销售3次,稿费共计:235元。

图片点评:

构图:作为黄金分割点的构图方式,是无任何疑义的,画面上人物动作与沉寂、无生气的前景与远景来说,起到了激活或打破画面的作用。

色彩:基本属于黑、白、灰色系,从色调上适合报纸、杂志客户使用需求,反差比较大,较为容易控制。

新闻性:属于财经的配图,所以新闻只能体现在文字方面。

反复使用性:拍摄题材局限在房屋拆迁、改建等方面,画面上的信息量,从文字信息和人物提供的动势信息上看都能满足新闻需要,而且画面简洁,适合杂志客户在进行文字与图片重叠的处理。

市场分析:房产、城市改建相关题材在财经图片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产品销售点,所以与之相关的新闻和影象都变得尤其重要和缺乏。在生活的点滴中去发现新闻点和拍摄意识是需要众多摄影师去揣摩。作为财经图片,允许“服务的广泛性”更为重要的是图片中信息量越多、能服务的相对客户越多,图片本身价值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003年11月28日,南京郊县农民在房地产开发工地旁耕地劳作。

下载客户、销售价格(时间截止:2004年1月―12月):

该组图片(此图为组照之一)共反复销售7次,稿费共计:525元。

图片点评

构图:属于拍摄中的“规定动作”,中景正面构图,画面平稳,想表现的土地、耕地、农民与背景的新起高楼大厦有鲜明的对比。

色彩:基调的土黄色,充分表明作者意图通过土地来反映某些问题。

新闻性:因为属于财经的配图,所以新闻只能体现在文字方面。

反复使用性:从下载记录上就能看出,因信息量在一张照片上表现得很丰富,而且达到摄影师想表现的目的,所以适合相关体裁的反复使用规律。

市场分析

所以能配合农民、、城市变化、耕地流失、侵占土地等体裁财经配图需要。

2004年9月28日,南京一家中国石化加油站的工人为消费者的汽车加注汽油。

下载客户、销售价格(截止:2004年1月―12月)

该组图片(组照之一)共反复销售3次,稿费共计:188元

图片点评:构图:70%的对称式构图,角度在财经图片中属于很有想法的,从工作人员与车身上的倒影与加油站的工作情景,将画面充实得很丰满。:色彩:鲜明的蓝色与红色,在画面上很夺眼。新闻性:属于财经新闻配图,需与文字配合才会突出新闻性。反复使用性:信息量表达的很专一,通过简单的特点来表现相关石油系列的题材使用,适合反复使用性。

市场分析:信息量局限在石油、汽油、汽车、油价、涨价等能源题材上,所以在做关键字时会将图片所联系的信息逐一填写,提高该图片的适用范围。

2003年12月6日,南京一家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汽车贷款按揭中心。

下载客户、销售价格(时间截止:2004年1月―12月)

该组图片(组照之一)共反复销售11次,稿费共计:4435元

图片点评:构图:正常的室内中景式构图,用前景的人物来激活想主要表现的背景的汽车与“汽车按揭中心”字样。主体在构图上变成了配色。色彩:颜色有些杂乱,但白色的汽车确显突出,紧扣主题。新闻性:属于财经新闻配图,需要与文字配合才会突出新闻性。反复使用性:拍摄汽车类新闻配图为主要体裁,通过主要信息量购车人、汽车、“汽车按揭中心”字样等来覆盖所有汽车业新闻的任何洞悉,符合反复使用规律。

市场分析:汽车题材在财经图片中属于重中之中,该张照片以汽车题材为始终,从购车人、汽车、“汽车按揭中心”等方面来进行表现,完全能覆盖汽车类的新闻,所以适合汽车客户的需求。

2004年5月30日上午风雨交加,南京新街口沃尔玛购物广场场门前,两位沃尔玛卖场员工撑起大伞,将购买彩电的一名顾客送到路边候车,真可谓服务到家。

下载客户、销售价格(截止:2004年1月―12月):

该组图片共反复销售2次,稿费共计:190元

图片点评

构图:作为特写图片,将想表达的信息都正确、简洁地表达到画面上,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色彩:蓝色成为此图片的主色调,醒目夺眼,干净明快。

新闻性:“服务至上”是现如今的商家口号,所以作为新闻照片来讲具备一些新闻性,但是仍属于财经配图类产品。

反复使用性:该图片包含的信息比较多,所以能促使反复使用的几率提高,带有“沃尔玛”字样的大伞能代表超市零售业、推车上带有品牌字样的家电、最直观的是“沃尔玛”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的温情服务。这些都是能反复销售的必然因素。

市场分析:信息量多的图片在其他类图片产品中不一定能适合客户需求,但是在财经类图片中,这样的图片被购买率是十分高的。

2002年11月20日,南京首场2003届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在江苏省职业介绍中心举行,20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提供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

下载客户、销售价格(截止:2004年1月―12月):

该组图片共反复销售2次,稿费共计:190元

第8篇

    一、新业务需求市场分析

    (一)企业需求分析

    1.国际化需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集团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趋势将更加明显。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迫切需要注册会计师行业为其提供海外市场分析、并购重组及海外投融资方案设计、国际化营销及管理战略等高附加值服务。

    2.信息需求

    信息具有价值和成本两个特征。生产、营销、财务曾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三大支柱,然而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也逐渐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甚至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信息是有价值的,企业界已达成共识。经济环境变化迅速,信息也是瞬息万变。能否跟上信息变化的步伐,对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非常关键。决策者信息的获取是存在信息成本的,而注册会计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获取相关信息相对容易。因此,企业对注册会计师信息需求业务大幅增加。

    3.融资服务需求

    融资难是我国经济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并引起了一定社会问题,如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的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依靠自身努力打通融资渠道,如构建诚信机制、融资方案设计等。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搭起信用体系桥梁,打好融资基石。企业也可以借助注册会计师的专业优势为其合理设计融资方案,实现融资综合成本最小化。

    4.税务服务需求

    税收也是影响企业投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税收政策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如我国于2012年在部分地区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业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我国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配套实施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特殊区域,诸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云南“桥头堡”建设等税收优惠区域。有志于投资特殊区域的投资者对税务咨询、纳税筹划、税务外包等业务需求极大。

    5.会计与财务外包需求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主流观点,也被大多数企业采纳。许多企业选择了自己擅长的产品业务,而将会计、财务等业务进行外包,进而实现共赢。中注协为支持该业务发展,专门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探索在新形势下,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加强合作,从而实现共赢。我国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不断扩容、升级,会计、财务外包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6.内部审计外部化需求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监督企业管理、财务等制度的执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及财务信息质量。而现实存在的情况是:企业内部审计或多或少会受到内部干扰,影响其独立性,甚至出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作舞弊,共同应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内部审计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因此,将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也是企业自身为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明智选择。

    (二)政府需求分析

    1.政府审计外部化

    当前,政府职能正在由“管理”向“服务”创新转变。这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服务领域,向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延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和完善基金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通知》等的,要求医疗机构、高校、基金会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其财务报表,完善相关报表审计制度,这些都是政府审计外部化的探索。随着探索效果的凸显,政府审计外部化的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2.产权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我国经济的一大主题。2012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国资委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即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是国有产权改革事业成功的关键。中注协于2011年4月与云南省注协、云南省国资委共同成立了云南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探索注册会计师为国有企业提供内控体系建设和执行效果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境外投资管理、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执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业务。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将对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产生极大需求。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服务

    我国区域经济规划可谓遍地开花,目前是深圳等经济特区、上海浦东等新区、云南桥头堡等沿边开放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并存,各地方还有自己规划的经济区。经济区域划定之后,如何规划,如何组织,如何建设,建设过程的配套服务如何开展等都是各大经济区面临的挑战。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区的建设将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更加宽广的业务拓展空间。

    4.监管机制的完善

    监管制度是市场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但是并非监管制度越多,市场运行得就越好,监管制度应兼顾效率。我国存在多头监管制度,不同监管机构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如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就存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其运行监管,国资委对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管,国税局与地税局对其税收分头监管等。而事实上这些监管之间存在许多共通之处,比如都需要依据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独立性特征与其专业性强的优势可以接受不同监管部门的共同委托,兼顾各自需求开展业务,实现其各自目标,从而实现监管制度的联动效应。

    二、新业务供给市场分析

    (一)供给动因分析

    1.获取竞争优势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8026家会计师事务所(含分所)。审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审计边际贡献不断降低,尤其是随着21世纪审计诉讼的不断出现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审计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局面难以维持。因此注册会计师行业有必要借鉴国际事务所的经验,积极拓展新业务,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2.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诸多风险,能否开发出新客户存在风险,客户自身风险也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执业过程中存在风险,执业后还面临诉讼风险等。因此风险管理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永恒主题。投资学理论告诉我们: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展的不同业务对其自身而言也是一种投资,也可以采用业务多元化进行风险组合来降低其风险。尤其是当前审计业务边际利润降低的情况下,如何拓展新业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管理的关键。

    3.优化人才结构

    在现代经济背景下,传统的审计业务对注册会计师能力的要求也早已超出的财务、会计、审计等知识领域,已经涉足到计算机、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因此,注册会计师拓展工程审计、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网域鉴证等业务一方面是会计师事务所增收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注册会计师自身适应当前业务的需要,更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优化人才结构的需要。

    4.做强做大注册会计师行业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正在大力实施做强做大战略、国际准则趋同、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新业务拓展等五大战略。这五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做强做大是核心,准则趋同是前提,人才培养是基础,信息化建设是配套,新业务拓展是具体实现方式。而新业务拓展又严重依赖于整个行业的做强做大,依赖于人才、信息化、准则趋同等,五者关联度十分高。

    (二)供给能力分析——基于SWOT分析

    市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存在大量需求,注册会计师行业对拓展新业务又有强大的内在动力。注册会计师行业能否适应市场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其自身能力是关键。

    1.优势(Strengths)

    (1)良好信誉和质量保证。注册会计师享有独立、客观、公正和良好执业行为等社会声誉。注册会计师取得执业资格具有严格的条件,尤其是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后,实行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实施,我国新审计准则的出台,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已经形成了以职业道德守则为核心,以业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为主体,以后续教育为补充的完整体系,从而保证了服务的高质量。

    (2)相对稳定的市场。由于客户转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约束和中注协将年报审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其重点监管对象两方面原因,会计师事务所客源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相对稳定。市场的稳定性又加深了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客户的经营方式、业务流程、发展战略等的了解,由此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也使得其拓展新业务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得以提高。非审计服务的提供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风险领域,更好地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可以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声誉资本投资,进一步开拓新业务市场。

    (3)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实力增强。前百强事务所业务收入的连续增长,且高端收入事务所比重呈上升趋势。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9.39亿元,增幅为4.8%;2010年在此基础上增长了24.93亿元,增幅为12.1%。其中2010年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事务所数量为38家,比2009年增加了4家;业务收入超过5千万元的事务数量也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0家,达到67家。特别地,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即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达到10.4亿元。

    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人数增多,人均业务收入也持续增加。2010年前百家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总人数在2009年23124人的基础上增加了1844人,发展为24968人,增幅为8%;而人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3%。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实力增强,为新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劣势(Weaknesses)

    (1)缺乏新业务准则、指南。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受到社会的认可,与我国权威的审计准则是分不开的。新审计准则不仅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进行了规范,而且使得实务工作更具有操作性。如针对现在企业扩张的现实背景,专门制定了企业集团审计准则用以指导对控制关系比较复杂的母子公司、总分公司的业务审计,从而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而目前新业务方面的准则却很少,使得注册会计师拓展新业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规范的新业务工作底稿、业务操作指南、报告标准,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注册会计师开展新业务。

    (2)内部治理存在缺陷。特殊普通合伙制组织形式是其他几种组织形式的综合创新,在强调注册会计师无限责任的同时,又主张区分注册会计师本身是否存在过错、过失的责任,区别对待有过错与无过错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责任,充分体现了“人合、事合”的统一。然而,我国事务所采用此种组织形式的比重较小,大多选择有限责任制,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降低了风险责任对执业行为的高度制约。

    3.机会(Opportunities)

    (1)政策支持力度大。我国自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战略实施以来,作为配套措施的新业务拓展战略也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医疗机构、高等学校、基金会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推行。尤其是2010年中注协将新业务拓展战略上升为行业战略之后,出台了许多与之配套的政策,如新业务拓展网站建设、会计服务基地建设、新业务指导目录等。

    (2)强大的智力支撑。我国从1991年开始为选拔优秀人才而实行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制度,至2011年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20次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且报考人数与合格人数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为配合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中注协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人才培养战略。目前正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以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培养会计、审计领军人才;通过中外合作项目联合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通过高校会计学CPA专业方向项目培养CPA行业后备人才。这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新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3)社会宣传力度大。中注协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加大了宣传和经验交流力度。中注协以“新业务拓展网页”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网上服务平台”为主阵地,加大对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工作成果宣传推介力度;以举行新业务拓展论坛为平台,加强交流。如中注协2011年组织完成新业务拓展有奖征文评选和刊发工作,编辑出版《新业务拓展战略:政策、理论与实践》特刊,成功举办2012年首届“京交会”会计服务系列活动展,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推介力度。

    (4)行业信息化战略启动。2010年中注协将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战略上升为行业战略。2011年2月,行业信息化战略正式启动。2011年12月,中注协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信息化战略的启动和实施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新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4.威胁(Threats)

    (1)独立性威胁。我国于2010年7月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守则》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做了相关规定,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1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三章规定:“第十条,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及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从实质上和形式上保持独立性,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性。第十一条,会计师事务所在承办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及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从整体层面和具体业务层面采取措施,以保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的独立性。”这些规定对保持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新形势下,非审计业务类型多,具体业务对独立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因此过于粗糙的独立性规定在新业务拓展过程中运用有一定的难度。

    (2)行业竞争激烈。由于我国加入WTO与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持续趋同两方面原因,越来越多国际会计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国际会计公司在资金实力、高端人才、执业能力、公关能力、品牌效应等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无法与四大匹敌,临着巨大冲击和竞争压力。

    通过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SWOT分析(见表3)发现,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有着自身优势和良好机会。在政府与行业协会支持下,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新业务战略的实施将会有实质性的突破。

    

    三、会计师事务所新业务拓展方向建议

    (一)深化、延伸传统鉴证业务

    鉴证业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定业务,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鉴证业务的关键是如何拓展、深化该项业务。我国审计体系由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三个有机部分构成。随着我国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政府审计业务倾向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来执行。目前已在医疗、教育事业单位试点,将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领域延伸到行政事业单位。注册会计师行业应主动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如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评价、企业破产及重组过程中的评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战略咨询等。同时,为提高企业的管理,内部审计外包业务也成为大型企业的选择。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借此机遇,大力拓展原属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二)创新税务服务

    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大力拓展涉税服务。通过成功的涉税服务,反过来可以促进审计等业务的拓展。随着我国企业跨境投资的推进,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熟悉投资国的法律、政策,而这些都具有动态特征。能否跟上法律、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投融资、税收等方面政策的变化,对于企业海外投资的成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事务所提供国际投资、税收咨询、筹划等服务成为服务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三)充实管理咨询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企业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其高层次的管理咨询需求日益增多。注册会计师可以持续跟进企业,针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提供不同的服务。在企业开业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为企业承办开业事宜,如工商、税务登记、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等;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为企业承办提供综合秘书服务、内部控制评价、投融资方案设计、会计财务外包服务、业绩评价等管理咨询业务;在企业重组改制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并购对象,设计并购重组方案等管理咨询业务;在企业破产、清算和结业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为企业提供破产管理人业务。

    (四)参与区域经济规划服务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十八章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紧密结合国家对区域结构调整方向重点,拓展战略咨询、产业规划、专业鉴证支持服务,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及其重点产业布局,提供专业服务支持。

    (五)完善其他专业服务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对城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及开发区征地拆迁等的开展,使注册会计师拓展城市、开发区拆迁补助审计,维护城中村村民、开发区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可能。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建设,以及国家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不断完善,居民投资规模将会增大,借此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拓展个人理财规划业务。

    四、完善新业务拓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新业务需求与供给桥梁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行业协会优势,充分搜集并及时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信息;另一方面,要提供各种政策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增强拓展新业务的供给能力,如通过组织相关培训,包括业务技能、信息化手段、国际经验等,以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保证新业务质量。

    (二)完善新业务执业标准

    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新业务,大多数属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标准指导,因此中注协应当组织新业务拓展方面的课题研究并及时总结探索阶段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新业务遇到的问题,特别是会计服务基地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以便尽快出台相关业务的业务约定书、业务执行规范、业务工作底稿、报告等标准以更好地指导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

    (三)完善监管制度

第9篇

目前,全球ICT产业步入增长瓶颈期,风险投资的投入愈发趋于谨慎。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先进的ICT技术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同时ICT应用也未能被大众普遍接受。许多国家的ICT产业都受到这一现象的困扰,英国也不例外。

英国政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对本国高科技市场进行了战略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有效的市场运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所谓“有效的市场运作”,是指以战略眼光发现市场的未来需求;运用市场手段得到资金并启动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变成生产力,同时在科技应用中不断发现新需求,从而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良性发展循环系统。但如何才能保证这种良性循环?政府对ICT产业链的全程协助是其中的关键。

秘诀1市场需求与技术研究有力结合

从战略角度去分析,英国ICT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对市场进行精准的分析。目前,英国ICT产业的市场分析主要由商业管理部门BERR(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terprise & Regulatory Reform)设置的全球ICT研究中心(目前已经在上海设立研究中心),以及英国ICT产业咨询机构和一些海外咨询机构进行。

当以上机构发现极具潜力的技术或项目,就会和英国贸易投资总署、BERR,以及贸易合作伙伴进行沟通,通过政府渠道、贸易渠道或各种合作关系渠道来获得国内外资金资助,从而启动项目研究。

BERR国际ICT政策负责人麦克・凯维尔(MarkCarvell)表示:“倘若好的研发项目得不到有力的资金资助,具有政府背景的研究与创新资金资助组织,例如技术战略董事会TSB(TechnologyStrategyBoard)就会考虑投资此项目。”

目前,英国政府每年都会拨款15亿英镑作为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同时TSB与英国1700所大学的技术研发中心保持着密切联系,以观察高科技研发进展及资助颇具前景的高新技术。

研究机构拥有资金支配权,就像将军旗下聚集了千军万马,从而能够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占据主导权,确定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市场需求和技术研发有效地结合起来。

秘诀2利用科技园将技术转化为应用

技术的应用转化同样需要大量资源。以前,英国以大学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些小型科技园区。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科技园区的扶植,从基础设施上建立科技园、科技城等,以极其优惠的方式租售给小型高科技企业。此外,政府还在科技园区设立科技转化组织、公共关系组织的常驻办公室,以便为高科技技术找到好的投资者。

目前,英国比较有名的科技园是Daresbury科技园,其承担着欧盟的同步加速器研究项目,得到欧盟的很多资助,也是英国政府设立的两大科技园之一,另一个科技园是ICDC科技园。

在科技园内,各种高新技术公司都可以找到一席之地,因此英国政府没有将ICT产业单独组建科技园。Daresbury科技园市场经理MarkBlackBurn表示:“ICT技术需要更多地与其他产业合作,科技园内的技术涉及各个行业,这更便于研究人员进行沟通,产生出更多的科技火花。”

从整体市场需求的分析到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英国政府为实现“有效的市场运作”,全程参与到ICT产业的发展中。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就像同心锁,使ICT产业发展的任何一环都能紧密相连。

这种运作模式已经颇具效果。目前,ICT产业每年为英国带来约664亿英镑的经济贡献,在英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达到6.4%,行业雇员数约为100万,ICT产业已经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5个行业之一。根据预计,英国ICT产业今年的增幅有望超过5%,高于欧洲4.7%的平均增幅。

鉴于产业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英国政府于今年3月12日了一项新的公司发展策略,目的是使英国成为最适合企业生存和最具投资潜力的国家,而ICT产业将再次成为英国政府重点发展的对象。

秘诀3基础技术与项目研发同步

在项目研发方面,英国大学科研力量雄厚,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都是在ICT领域全球领先的大学。以剑桥大学为例,其ICT的主要研发方向是电子成像材料、电子元器件能量消耗和电子纳米技术,目前这三项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剑桥大学正在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将此类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应用研发。

在寻找合作伙伴方面,英国的大学一般具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校方自己的力量,运用自身的关系网络寻找;二是通过政府的力量促成合作。在第二种途径中,各所大学都会建立ICT管理委员会,这些管理委员会都受“大学公司协助委员会(UNICO)”、“大学研究与工业链连接委员会(AURIL)”和“科技转换办公室”等机构的协助,与具有政府背景的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公共关系组织,比如知识转化公共关系协会(KTNs)、贸易协助会(TAF)等建立联系。这种沟通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应用,同时也可以得到来自企业的资金资助。

“进入大学的投资资金必须保证20%用于学校基础学科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蓝天研究,其他10%用于办公消耗,剩下的资金才用于具体企业项目的应用研发。”剑桥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首席教授比尔・麦克林(BillMilne)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基础学科的研究持续下去,才能使研发的技术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ICT应用案例

足不出户也能就医

在当前的英国,ICT应用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在防治和检测糖尿病方面,ICT技术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有超过1.8亿人罹患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还将增加2倍多。为了能够使大众时刻监视自己的健康情况,英国生物电子学教授ChrisToumazou开始了他的研究,他希望能够将家庭医生带入大众生活。

Toumazou负责的实验室正在研发多项极电子生物芯片,目前已经成形的产品有胰岛素检测仪表,该装置能够检测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的高低。此外,还有自动注射胰岛素系统,这是一种实时监测系统,比目前商用的定时检测系统要先进得多。

不过,该实验室最引人注目的产品是一张如邮票大小,和普通纸张差不多厚度的健康监测器。使用者只需将此仪表贴在皮肤表面,就能够实时检测心跳、心压等各种健康指标。在有无线信号的地方,监测器能够将用户的健康指标发送给医院,医院可以利用收集的数据分析患者的病情进展。如果病人发生意外,医院还可据此进行定位,从而开展及时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