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57:36
导语:在健康教育的着眼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患者入院后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做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长、作息制度、探视制度、请假制度以及环境介绍,标本留取等,让患者很快熟悉环境,消除恐惧。我们还根据以上内容制作了健康教育表。有些护士在宣教的过程中,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患者对宣教内容掌握的程度,而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存在着漏宣教或宣教不到位的情况。健康教育表的应用不仅成为低年资护十的T作指引,同时也使得不同班次的护士能够根据健康教育上的记录了解到患者的宣教做了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减少了漏宣教或宣教不到位的情况,提高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另外在做入院宣教时也要注意宣教的时机性,患者刚来入院,精神紧张,心里忐忑不安,我们填鸭式的灌输一堆内容,患者是无法深亥0了解及记忆的,我们可以先给他们介绍环境,让他们很快熟悉环境,消除心里恐惧,再进一步的给他们介绍其他相关内容,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2患者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患者在住院期间,我们要给他们做更深一步的健康教育,例如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法,预后等相关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等因素结合考虑后决定。在教育形式上,可灵活开展个人宣教、小组式宣教和患者座谈会等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对于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可以采取直接讲述的方法,对于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可以采取图片讲解,观看影像资料等方法。我们还根据本科疾病撰写的健康教育手册包括发病、治疗、术后康复、出院指导、回家后的饮食指导等内容以供患者翻阅。确保让每位患者都能了解我们宣教的内容。
1.3患者手术前健康教育
患者手术前,心里是十分紧张的。监护室、手术室的护士会在手术前一天,来到患者床前,通过图片展示,让患者了解手术室、监护室的环境,医生,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相关事宜,让患者对手术室、监护室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消除其陌生感及恐惧感,能积极的配合手术。
1.4健康教育效果改进
为了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从中了解这段时间来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增减健康教育内容,改变健康教育方法,在下月的调查表中就可以查看我们的改进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再根据调查结果做进一步改进。
2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2.1客观因素
①医护人员在技术和时间上不能保证:目前,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在技术和时间上还不能充分达到教育目地。②增加了经济费用: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扩大了医院的正常开支,健康教育方面的财物需求能否保证,都会直接影Ⅱ向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③高素质的教育人员不足:开展健康教育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如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责任感的程度,为患者服务的精神状态,以及进行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传播技能的水平都影响健康教育能否顺利实施。
2.2主观因素
①对健康问题的认识不同:对不同的健康问题存在着观念上的不一致。②教育对象的期望值相异:教育对象因知识层次、文化素养、年龄、性别等因素的不同,对接受健康教育的期望值有异。③教育手段的特殊性:健康教育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对具体的问题、不同的人员、不同阶段采取的方法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3体会
3.1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3.2拓宽思想,突破思想观想上的局限性:健康教育应该拓宽思路,真正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把握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转变并逐步实现行为转变,避免将健康教育仅仅当成疾病护理常规来宣讲。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心理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6-02
一、当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心理化教学的现状
在当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人们对于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存在着诸多混淆,常常用思想品德教育来解决心理问题,甚至把心理疾病上出现的问题归于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心理教育逐渐演变为德育教育,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教育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更加模糊[1]。尤其是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有着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导致学校在政治思想教育上脱离了其正确的方向。在当下,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他们首先选择的是心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思想政治上的教育。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任何一种教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将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把心理化教学带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优势
1.改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人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印象就是摆事实,说理论,做榜样。这些教育往往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但是其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常常疏忽了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如果通过把心理元素融入到思想教育的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改善人们对心理疾病的排斥感。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患有抑郁症,在这种状况下,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心理咨询工作室,鼓励学生倾诉。但是事实上,很多学生很抵触这样的心理咨询,把心理问题与疯子、精神病联系在一起。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心理教育有机的深入到政治教学中,通过宣讲式的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无疑就成为了一种需要。
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化的可行性。学生是中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因此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当代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密不可分的[2]。思想政治心理在其综合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的政治心理能指引出正确的政治行为。同时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能缺少远大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是十分可行的,这样的结合也极富有时代意义。
三、把心理化教育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方法
1.建立一支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教师肩负着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责任。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创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引导高中生踊跃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活动,培养和提高其自身的政治行为与能力。所以学校应该使政治教学心理化。教育要想把两支队伍有效地结合到一起,首先就必须对思想政治心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全新的培训,让思想政治心理教师建立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与技能,让教师用心理学的视觉去审视政治教学,学会从发现的问题中找出一套合理的方法。与此同时,在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时候,也要把着眼点放在心理学的培养上,利用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化的课程让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其次,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让教师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加强教育工作者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在以后对学生的工作中才能赢得学生的信服。在加强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也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心理知识的培养与疏导心理问题的方法上。两者的适度配合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具有重要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单个人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研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比较抽象的问题[3]。因此,思想政治心理化教育要取代传统的说教式课堂,把个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结合到一起。比如在一些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中,经常会对各种价值取向进行选择,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悲观主义等。在课堂上,可能反映出学生对金钱和权力的过度盲目追求,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这种现象给一些心智不够成熟的学生做出正确教导与分析,在课后可以请教心理教师从心理学原理的角度进行根源上的探究。让两种学科能交相呼应,相辅相成,产生良性循环。
3.通过心理学原理活跃课堂气氛。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在素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虽然很抽象,但是无论何种教学,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疲倦感,课堂氛围十分不理想的现象[4]。学生对这样的课程的重视度不高,这些现象的原因归结于教师的教学太过于照本宣科,没有用生动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不会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倘若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心理科学的原理来指导,实行分层教学,并适时地运用表扬的心理需求原理鼓励学生以及运用期望的心理原理激励学生,这样就会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学习[5]。
综上所述,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还面临很多挑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正确认识并合理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更广泛全面的实施,同时学校对于管理学生的工作也将得到有效改善,这是顺应时展的一种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化是适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尝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史晓延.高中政治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N].学知报,2010.
[2]杨瑞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2).
[3]刘朝晖.构建和谐的人文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医院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教育对象是患者、家属。这种教育活动已被纳入整体护理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的系列过程,是由护士来完成。健康教育能否做好,与护士长密切相关。在此项工作中护士长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1 表率作用
21世纪,护理健康教育在护理理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实践护理健康教育对护理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护士长既要成为称职的管理者,又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才能管理、指导护士工作。使护士能够象打针、输液一样娴熟地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但获得身体的健康,还能获得知识的增加。要开展好整体护理,切实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护士长必须起到表率作用,护士长的言行有潜移默化作用。因此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护士长必须熟练掌握本科室各种疾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能够以身示范。同时不断的加强学习,切记:用科学理论和实践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2 管理作用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责,因此,护理人员既是护理工作者,又是教育者的双重角色。要求护士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娴熟的沟通技巧及优秀的品格。作为护士长,需要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使每一位护士都能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及措施,并且重点培养优秀专职教育护士。鼓励护理人员重视继续教育,如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使护士能够真正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护士长每周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检查,每月进行考评一次。
3 决策作用
护士长要根据本科的特点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对涉及本科所有疾病提出健康教育项目①入院教育内容包括:本科室医务人员概况,医院环境,住院规则、作息指导;②疾病的健康教育: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检查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心理指导、饮食指导;③特殊教育:凡是需要特殊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如手术患者,术前健康指导,术后护理指导、健康指导;④出院教育即出院指导。以上内容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能够应对自如。护士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的健康需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要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因为家属对患者的心理支持、饮食、功能锻炼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护士要解决家属在健康行为中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落实促进患者健康的措施。
健康教育的内容越具体、越易于患者理解执行,效果就越好。如手术患者术前健康教育包括:术前准备的项目和意义,心理准备及饮食、睡眠准备;术后疼痛的表达和控制方法,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术后饮食的特点及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静脉输液的目的;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及目的;各种功能康复的训练及目标;心理因素对手术后的康复及影响。
护士长每周应对负责护士进行检查,每月进行健康教育质量考评,考核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成绩和效果,尽快帮助患者和家属建立健康行为和健康理念。
4 执行作用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长要教育护士学会因人、因时、因地施教。因人:患者因年龄、性别、社会环境、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不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也不同。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护士不但要讲解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疗原则、预后,还要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其对自己的疾病全面了解。对文化程度低或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护士不要用医学术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步建立健康行为。
因时:护士要把握健康教育的时机,根据患者所处的身心状态,选择教育时机。如患者病情平稳,情绪稳定时,要适时进行教育,若患者处于疼痛、焦虑、不适等状态,要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后再进行教育,以免使患者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因地:护士一般选择在床边进行教育,也可选择集体施教,如大病室或娱乐室等地进行,护士长定期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要求,使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5 监督作用
护士长要对本科的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和监督。评价和监督的标准就是看患者是否理解和接受知识。新入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在24 h内进行,手术患者要在术前一周开始进行,出院指导提前1~3 d完成,护士长要经常询问患者,对新入院患者询问他的主治医生、负责护士是谁,何时检查何项目。对手术患者,术前要做什么准备,术后什么时候进食,何种饮食好;对康复期患者,应该什么时候下床,什么运动方式有益;对出院患者,什么时候复查,复查那些项目,服药时间及品种,药物的副作用,是否知道医院和科室的电话等等。在与患者交谈中护士长可以了解护士健康教育工作落实情况。
6 培训作用
患者能否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接受教育,满足健康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护士长要抓好对护士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健康教育实施中要组织护士学习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行为科学,并指导护士利用床边查房,讲解、讨论等方式,示范各种健康教育方法,使护士掌握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护理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文献较少,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理论技能培训,这给护理管理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和希望。作为护士长,要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更新知识,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参 考 文 献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三尺讲台主阵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渠道。本研究以课程建设为着眼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课前后的两次问卷调查,了解高职生对该课程的心理活动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宁夏某高职院校2016级部分高职新生共11个班级约485人作为调查对象。
(2)方法。笔者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两份大体相同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卷,通过手机客户端对同一批被调查者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发问卷并回收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比学生对课程的喜欢度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可度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几乎全部学生都更加喜欢该课程了,这是一个令人开心的结果,说明该课程的学习能给大家带来不小收获。
2.学生最喜欢的三种教学方法前后对比结果
由图1可知,开课前学生最感兴趣的三种教学方法是视频赏析、案例分析、课堂互动。这三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更多是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直观、具体地学习,寓学于乐。要想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成学生感兴趣且愿意学下去的课,就必须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里,既要和学生站在同一个认知情感高度,感知他们眼中的世界,从他们分析问题的视角出发,还要从一个更专业的高度引领和帮助学生学会用思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去重新构建一个案例并作心理层面的剖析。
由图2可知,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课堂互动这一教学方法最满意,由此可见任课教师在这方面着实做了不少努力且效果明显,另外两种方法(视频赏析和案例分析)的感兴趣程度有所下降,这样的变化提示任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重视利用音乐、电视剧、电影、时事热点新闻和案例等这些学生平时接触最多、更新速度最快的资源,从中提炼出更多为学生关心的、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提高该门课程的实效性。
3.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期待和课后教学内容满意度调查对比
从表2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对认知自我和认知他人的内容非常有兴趣,很希望从这两方面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和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导帮助,这既是由他们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决定的。另外学生关心的情绪调节、耐挫力抗压力的提升以及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也应当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由表3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一个学期有侧重点的教学之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期待基本实现,关于认知自我和认知他人两方面的内容前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未来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出努力的是关于“耐挫力抗压力提升”这方面的知识补充。
4.学生的收获
调查数据显示,通过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90.1%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只有9.9%的学生认为基本没什么收获。82.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1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没什么变化;0.4%的人认为自己的心理更不健康。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不只很有必要,而且已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接受度较高,认为该课程的学习确实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好的改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0.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更不健康,这类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教师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是日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还有16.7%的被调查者是日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三、相关启示与思考
1.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在高职生群体中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学生更喜欢轻松的、生动的、与其每天见闻感受更接近的课堂互动、案例、视频等,因此任课教师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要格外注意这一点,即如何体现课堂的灵活性、直观性、实效性、情感性很重要;另外,这样的教学氛围要在形式上体现出来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与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生动化、情感细致化、内容生活化。
2.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在高职生群体中的启示与思考
如果说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骨架,那么教学热菀欢ㄊ钦饷趴纬痰难肉之躯,要想找到适合高职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发现他们真实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既要从全局考虑,也要兼顾个别和重点,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下一步努力方向的启示与思考
(1)开发和深挖更多具有心理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不可丢失专业性。
(2)教学内容要更贴近学生,既要满足学生的现实所需,又不可偏废对未来的指导性。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一、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学生主要的着眼点在于应付考试,而不是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完善,使部分学生承受不了压力或不能正确看待、处理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这样常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厌学、早恋,甚至离家出走等等。我想,这时思想品德教育应重点放在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形成上,帮助学生疏通心理认知的障碍,利用适当的活动放松学生的心理紧张度,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生耐挫折、心理承受力和意志力。这样,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正确地面对压力,合理地缓解压力,还能健康成长,心智成熟。
二、为学生的理想插上翅膀
我们可以选取一定的合适的故事、视频、资料等,进行合理的编排,制作成学生容易接受甚至是喜爱的动画、课本剧等,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促进学生向上的内驱力的形成。比如,很多学校将一些榜样的事迹以及成长过程制作成宣传板、橱窗等,在校园的走道内悬挂,形成文化长廊,而这里的文化就是教育的智慧,是很好的创意,很好的渗透德育内容的方式,适合现代学校的教育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形成一定的理想追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有所思悟,达成自己的目标,召唤自己的恒心与毅力,激发自己的坚持与执着!学校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为了明天的飞翔,要扎实从今天做起,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地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这样,逐步唤醒学生的理想,让学生能够自信地朝着理想飞翔。
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22-01
一、前言
从教育内容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两大部分。班主任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伍,从本质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育人理念、一种育人态度、一种育人方式。所以,班主任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
二、营造班级心理和谐氛围,畅通师生沟通渠道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表明:对于学生来说,直接影响其成就和心理发展因素就是学校,特别是班级的气氛。心理和谐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的生命线。班级氛围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影响每个人,班级氛围会塑造人格、影响学习。
2、关注学生的基本需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爱与归属的需要是在上两个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个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愉快而有归属感;相反的班级气氛,往往成为学生成长及人格发展的障碍。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有想得到他人注意的欲望。许多青少年认为唯有得到他人注意才有归属感,即使得到的注意是负向的也比被忽视要好。阿德勒和戴克斯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一个自主的动物,人在一生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寻找归属感。在寻找的过程中,个体选择并运用自己觉得可以得到他人或群体重视的信念、感觉和行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尊重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班主任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每一言、每一行,不可恣意妄为。
3、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沟通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法宝!很多教师都在不断寻找“最正确的道理”来教育学生,希望“以理服人”。教师们在心里对学生是爱的,但从嘴上说出来的,却是一百个不满意、甚至是伤害。学生从教师那儿感受不到接纳和温暖。能否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否有效地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意识及技巧。
所以,谈话对象描述人和事所使用的词语或结构,有时往往比事件本身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特点。要用心去听,然后分辨其内涵,适当的采用同理共鸣的技术,班主任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准确地领会其表达的意思和内含的感情,再将这种领会和理解向对方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体现出真诚、尊重、宽容、理解。
三、营造健康和谐心理教育氛围
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不可避免学生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班主任会经常性的处在批评教育的工作状态中,如何巧用批评手段,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管理,营造和谐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在班级管理中也很关键,班主任应掌握以下技巧。
1、尊重人格、避免“当众出丑”。成人往往会忽视孩子的人格也需要得到尊重,所以批评时要注意场合,最好单独进行,切勿使学生当众“出丑”。在批评前要弄清其犯错误的事实,恰如其分地批评,避免板着面孔,恶声恶气或大发雷霆训斥。当孩子犯了较严重的错误,需要给予严厉批评时,可以运用肢体的接触,如拉着手或蹲下,使自己的视线平视学生,那样既不失批评的严肃性,又近情理,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缺点,真诚地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以期达到提高认识、纠正错误的目标。
2、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式。性格内向及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受批评后会产生失望、压抑的情绪,批评时尤其要注意态度温和、语气婉转,否则,就会造成对老师的隔阂,对学校的恐惧,从而拒绝上学。对于自暴自弃、性格倔强,容易激动的学生,态度要和善,用词可以严厉但不能说粗话,声音可提高些但不可大喊大叫,态度上应严肃但切勿盛气呵斥,使批评的过程为平心静气的交谈,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对于较顺从的易于教育的学生批评时应简明扼要,指出错误所在,抓住要害,使其自觉反省。
3、表扬与批评并存,发现“闪光点”。我们要善于用辨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往往急于让学生认错,会直接从学生所做的错事人手,只把着眼点落在学生错误本身。其实每个学生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老师在平时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最调皮的学生也会有优点,作为老师应努力挖掘。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肯定其他方面的成绩和优点,然后再指出他的缺点,“任何人都有被肯定的渴望”,用先肯定后批评的方法,往往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认为老师能全面看待自己,处理事情比较客观、公正,内心更加敬重、信任老师,从而乐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同时也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克服缺点充满信心,达到改正错误的效果。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前提
新时期,辅导员在道德、情操、品行、作风、学识等方面也成为学生的楷模,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首先,需要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理论水平,运用系统、科学、扎实的理论观点教育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使学生拥有坚定理想观念;其次,在工作中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风范和工作作风。工作中更多时候靠自身的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因而辅导员在言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直接而有力的教育。
二、“勤”字当先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保证
深入班集体,走进寝室,步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近况和心理状态,必须做到“五勤”:一是腿勤。经常出入学生宿舍,以学生的身份进入课堂,增加与学生相处的机会,与学生打成一片,融洽关系,培养师生感情,为做好学生工作打开方便之门;二是眼勤。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里可以捕捉到别人的喜怒哀乐,利用自己的眼睛和学生的眼睛,查找漏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事半功倍;三是嘴勤。勤动嘴,多谈心,掌全局。时常与学生或单独或集体谈心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班级动态。另外,有针对性地配合任课老师对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方面的辅导工作,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多与宿舍管理员沟通联络,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四是脑勤。知识就是力量,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课程,并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理论联系实践,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是手勤。作为一所医学院校,有其自身的办学特色,辅导员均为专职型,管理学生较多,事情繁多细碎,将学生情况详细记录在案成为一种必须,只有辛苦自己的手,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有更好的应对方法。
三、突出“六抓”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
一抓新生的入学教育。不少新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了众多问题:例如人生价值去向迷失、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问题,产生自我放松、自我放纵、荒废学业的消极情绪。只有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确定新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二抓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帮助他们全面认识自我,感悟大学精神,重塑人生价值观,及时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同学来讲,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对于自己终身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抓贫困生的解困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了解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为下一步的解困工作做好准备。1.新生入学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贫困补助。辅导员需要进一步要核实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真实情况;2.学校设置了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辅导员应积极起到告知义务。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和助学金,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3.学校提供各种勤工俭学岗位,鼓励学生抛开自卑心理,用双手所得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四是抓好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医学院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着眼点,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的前提。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实施者,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以抓好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纪律、考风考纪为主要内容的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以学为本的学习理念。
五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塑造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辅导员选配一个素质过硬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班风。学生干部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因此,辅导员务必重视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第一,明确各班委的分工和责任。经过明确的分工能更好地协助辅导员管理好班级;第二,加强学生干部教育。学生干部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必须学习刻苦,上进心强,责任感强,自控能力强,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在班级同学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三,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对于品学兼优、德行兼备的学生干部,学校应予以表彰鼓励,以利于班干部更加积极参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六抓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两方面。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在学习、心理、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它的重要意义是提升大学生自助的能力。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笔者为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排解了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重树了自我,找回了自信,让多梦的青春充满了阳光和喜悦。心理情景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5月25日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每年学院都会举办“5.25心理情景剧”。此举不仅寓教于乐,而且利用舞台效果让心理教育的情境真实而可信,增强了心理教育的效果。
根据教学实践和一些心理健康课的理论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课定义为: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引导班级学生围绕特定的教育主题,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使学生的心理向积极心理品质转化和发展,并获得快乐幸福体验的团体教育活动。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来研究心理健康课的一些基本内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育主题的确定、体验活动的流程、体验活动的设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转化发展的呈现、学生幸福快乐体验的展示以及教师的课堂引导和评价技术。
一、环境创设
心理健康课大多是在教室进行的,有的也可能在校园特定场地。环境的确定要根据心理健康课教学的需要来选择。要根据活动形式的需要来安排教学环境。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环境设计会成为一节心理健康课发展和推进的重要契机,有时候会成为学生心理转化和发展的重要能源点。当然,环境的布置并不是一个模式,而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我们在提出创造环境的时候,并不排除借鉴和模仿。在同伴的课堂中,或者外出学习活动中,发现了令人惊喜的环境设计和环境创设,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二、主题确定
心理健康课的主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心理需求以及学生终生为之发展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序列来科学选择。在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其教育主题是有很大区别的。小学一年级的教育主题和高年级的教育主题就会有明显的不同。我们认为,教师在确定教育主题的时候,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空间。一方面,他可以调整教材安排,来确定教育主题的先后顺序,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教育主题的认识,来确定教育主题。或者教师认为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哪方面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提前通过心理健康课,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提醒,让学生在触及真实的学习活动时,激活他的心理潜质,从而能够更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活动流程
为了让心理健康课实现原生态的自然转化和培植效果,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活动流程。在设计活动流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教育的主题。那些脱离教育主题的活动和游戏最好让他们离开我们的课堂。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珍贵的,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心灵去飞翔,去浸润,去呼吸,去转化。
根据教学实践,可以大致描述一下心理健康课活动流程的基本样式:热身活动――主题体验活动一――主题体验活动二――主题体验活动三――主题体验活动四――分享升华――结束曲。当然,这只是一个基本样式,有时候根据教育主题所具有的特质,其变式会有多种。另外,体验活动最好控制在四个之内,过多就会造成老师心理上急于完成活动任务的心态,使学生的体验不深入,或者交流互动达不到触动心灵的目的。当然这些主题体验活动,有时候还可以集中在一两个活动上,让学生围绕主题充分挖掘其具有的教育价值。
四、活动设计
体验活动是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所以,我们要在体验活动的设计上花费一些心血,努力提升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质量。
体验活动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可以分为热身活动和主题活动。热身活动最好和主题教育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使它成为课堂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主题活动中铺垫活动在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少一些,对学生的引导体验会在一个层面上,或者在一个点上展开,意在从体验上给学生一次尝试,为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与感悟储备心理经验。
五、引导、评价
一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的现状
1我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不足的表现
职业道德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修养,唯有我们身处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明确自身所要具备的职业情感、职业觉悟、职业操守,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主动积极地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相反,若一个人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就会在工作岗位上凭自我感觉行事,以至于出现与岗位要求与单位和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背道而驰的问题。从我国职业院校在校生和走向岗位的毕业生看,确实出现了缺乏职业道德的诸多问题,如:在校期间的一些学生对职业道德缺乏了解,对职业道德养成缺乏自我约束,以满足自我需求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对于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集体意识、风险意识、荣誉意识、诚信意识、进取意识都持不屑一顾的态度,甚至于可以随口说脏话,动辄打群架,考试舞弊,蒙骗助学金。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学校毕业的一些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薄弱,好高骛远却眼高手低;奉献精神不足,既害怕吃苦受累又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见硬就回;文明诚信不足,粗话脏话随口可出,对不在乎;不愿意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工作纪律松散,迟到早退旷工时有发生,甚至有个别人表现出一切都无所谓的痞子像。
2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表现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以亚健康状态来评价是比较恰当的。所谓亚健康即处于健康和不健康的临界点,其主要特征如:心理水平呈渐进式退化状态,情感困惑、失控和焦虑,行为反常,以至于会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神经质反应;体质健康指数明显下滑,体能逐渐下降;睡眠质量不好甚至出现失眠症,体态过于肥胖和消瘦;一些阴暗和灰色的心理因素在增多等。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首先是身体和精神状态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接续而来的则是人格水准问题不适应工作需要。人格是一个人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医学研究认为,许多生理心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例如,神经衰弱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过度而持久紧张所致,但是在同样的外因影响下,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发病,这与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据专家临床所见,多数神经衰弱患者不是胆怯、自卑、敏感、多疑,就是偏于主观、任性、急躁、自制力差等。无疑,心理健康水平不足的职业院校学生是难能胜任做好岗位工作需要的。
3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乏力的表现
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乏力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将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淆。一般说来,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重视,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淆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是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泛化心理健康教育,把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出现的问题一律归为心理问题,比如:理想信念缺失、爱国主义意识淡化、不遵守社会公德、盲目攀比、好高骛远等;另一种倾向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等同化,以思想政治教育取代职业道德教育。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等同化和取代化的结果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泛。
二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才能和人格的共同成长
1积极提升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将这两方面的教育视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强有力抓手
学生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专业技能教育的开展,学生只有在心正、气顺、守规矩的基础上进入技能学习状态,才会取得更扎实的学习效果,避免学生们厌学、任性、志弱、倦怠等不良品行的存在和发展,使学习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必须看到,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对社会发展负责任的正确态度。职业院校的培育目标是面向社会需求的,通过职业院校所输送出去的学生必须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成品”,而绝不能是“次品”或“半成品”,否则,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就业会受到影响,职业院校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将不复存在,因此,在传授学生们应有的科学技能的基础上,更应当对学生们认真开展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们成为“有德行、懂技术、心灵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要被这两项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并有效开展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我们的职业教育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2彻底转变混淆化、等同化、取代化问题,寻求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开展与合力作用
要迅速彻底地转变职业院校对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混淆化、等同化、取代化问题,坚决摒除在思想上把二者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用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不能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不仅影响了良好教学效果的获取,而且对教学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不利的障碍。所以,树立正确的认识是做好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组合教育”的关键所在。比如,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消除心理教育就是走过场的错误认识,转变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的落后观念的束缚,确实做到职业道德教育贴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跟着职业道德教育走的良性互动。由于受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现阶段招收的学生主体为独生子女,这些“时代骄子”“家庭宠儿”在父母面前和家庭生活中都是被娇惯的,养成了他们唯我、任性、娇气的个性品质,导致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三观上还需要“淬火”,在职业道德规范上还需要灌输和引导,在心理健康上需要呵护和疏导。所以,职业院校要在积极提高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既能够懂得在校期间他们必须在学业上和人格品质上同步受到老师的教诲和学校的培养,又能够切身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在学业上和人格品质上同样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以确保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在学校的规制下“修能养德”,在毕业时既能成长为职业技能的行家里手,又能具有优良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品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师德和教化能量作用的高频释放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承担着教诲和引导学生的责任,那么,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必须要满足身为人师的需要。而且,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不能固守在现有的基点,毕竟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任何事物保持于现状就会落后于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本身的师德建设就必须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方法同样需要传承过去的经验与摸索和积累更切合现实教育活动需要的新鲜经验。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学生们在家崇拜家长,在学校就是以老师“马首是瞻”,因此,老师的榜样作用一定要发挥好,这就要求学校要在“师德”“师尊”的培养上狠下功夫,使每一名教师都能真正成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真正成为学生们心目中为人处世的“楷模”。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化能力必须不断地提升,以寻求对于学生教化能力的高频释放。就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专业性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念,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技术,而且还要经过系统和规范的专业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心理咨询师资格。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不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对心理咨询的目的、方法和技巧知之甚少,仅仅凭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去解决大学生复杂的心理问题,不但收不到实效,还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有的问题学生鼓足勇气敞开心扉后,遭遇了庸医,结果不再相信心理治疗,回避问题,拒绝帮助,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4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励和鞭策同学们向榜样学习,实现教育效果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