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

时间:2023-09-03 14:57:39

导语:在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发展县域经济几点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县域经济;问题;对策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兴衰和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繁荣的保证,也是促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我国县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2%,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县域经济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见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城乡协调发展,关系着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是县域主导产业不明确,没有发挥比较优势,目前县域经济的产业小而全,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只有少数经济强县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第二,县域内的传统产业效率低下,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第三,小城镇建设缺少规划及资金投入,少数较发达县域已改变面貌,但大多数发展滞后,进一步加剧了城乡的发展差距;第四,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比例过低,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经营范围受限制;第五,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县级政府职能部门没能为招商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科技落后,人才缺乏。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把优势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出规模和水平,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真正使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1)依据比较优势,培育和壮大县域主导产业。依据自身优势与特色,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并且重点开发。要充分“盘点”县域内的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突出比较优势,发挥特色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县域内的资源,选择和培育好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关联及配套产业的建设,形成一批有影响、有辐射力的大企业。(2)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就要推进产业化,同时也要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不仅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也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因地制宜,坚持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3)推进城镇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工业化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内在动力。因此要加快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首先要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其次要转变管理理念,对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资源要素进行资本化运作。最后,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形成工业产业集聚效应。(4)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大特色,在县域经济发展较落后,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应该大力激发民间主体的创业热情,使民营经济成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阵地。对民营经济应降低门槛,放开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首先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要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三是要大力培养一批民营优秀企业家,为县域企业增添生机和活力。(5)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就不能将思维局限在县内经济,而要着眼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分工和协作。优化县域投资环境,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并且要创新招商理念,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水平。(6)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升县域科技水平。创新与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县域经济要做大做强必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尤其是对科技水平较落后的县域更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首先要保证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其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再次要在政策上予以优惠,吸引德才兼备的人才前来创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 考 文 献

[1]姚超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念文.安图县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7:8

[3]张立华.关于发展县域经济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7):44~45

[4]刘俊杰.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

[5]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第2篇

一、民营企业对首府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首府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逐步成为引领全市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截至2013年6月底,呼和浩特市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2346家,同比增长11%;注册资金856亿元,同比增长11%;从业人员28.3万人,同比减少8%;个体工商户达到13.08万户,同比增长15%;注册资金超过38.5亿元,同比增长24%;从业人员34万,同比增长33%。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约80%。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壮大首府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据调查了解,截至2012年底,玉泉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了21379户,注册资金达到541882万元;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50.3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实现179.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1.8%;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0.6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99.2亿元,占地区总量的75.8%。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也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利商机和空间。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依托各自优势和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先后与重点民营企业达成合作。一是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托县水煤组合、电价比较、区位交通等优势,规划投资100亿元在托县建设1000兆瓦太阳能发电和城镇建设相融合项目,其中建设光伏温室大棚1080座,现代化的光伏小镇3000户,种植优质牧草40000亩。项目建成后,光伏发电年产值将达20亿元,将解决就业人员近万余人。二是内蒙古维多利集团、内蒙古巨华集团等企业在回民区共同投资兴建的内蒙古大商城,集商业、金融、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生活休闲、餐饮娱乐、仓储物流为一体,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0亿元,年缴纳税金2亿元,并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对回民区服务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带动回民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另外,玉泉区形成了一批大中型商场及几处大规模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同时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了首府城区的黄金旅游区;新城区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为支柱产业的一个门类齐全的优势产业;和林县成功引进以蒙牛乳业为代表的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业、电力产业、石材建材业、现代服务业和林草业“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首府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一是民营企业农村用地的审批程序相对繁琐,以致民营企业项目投资中途搁置;二是民营企业农村用地的权属不明确,给民营企业投资带来困扰;三是政府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建设规划一张图纸、一个模式,没有突出特色,不切合各个县域生产、生活的实际;四是政府对县域地区的民生工程投入不够。

(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区域弱势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项目、人才都要向最适合增值的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和平原地区流动,对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处非交通要道的县域,民营企业受到的关注较少,并且难以留住优秀人才。交通、通讯、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落后,以及缺乏吸引力的投资条件和环境,加之缺少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县域发展经济步履维艰。

(三)投资建设的辐射作用不够强。部分民营企业思想认识还存在差距,对自身所肩负的责任认识不足,在县域经济建设中,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致使好多项目因投资大、利润小、回报周期长而被搁置。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单纯是靠项目建设,还要靠项目带动诸如交通、卫生、医疗、就业等民生工程。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投身县域经济建设过程中,不愿意在基础设施方面花钱,错误地认为民生工程是政府的事情。

(四)融资渠道不畅。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更多面向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够,基层银行的信贷额度不足,不能够满足当前各县域民营企业的资金要求。

(五)县域经济各类数据统计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关于首府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类数据统计口径不明确,统计范围及概念模糊,甚至留有空白,难以为相关部门解决县域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和为民营企业参与县域经济建设提供参照。

三、促进首府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制度,长效监督。为了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纳入有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对全市各区、各部门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定期监督和考核。2013年,呼和浩特市工商联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呼和浩特市关于进一步发挥异地商会作用的意见(讨论稿)》以及《关于对旗、县、区、开发区非公经济年度考核暂行办法(讨论稿)》,提出:一是建立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帮扶制度,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市本级联系民营企业100户左右,旗、县、区、开发区联系民营企业30-50户左右;二是以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及股权基金的方式,积极组建融资服务平台。

(二)各尽其能,因势利导。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促进首府县域经济发展做好多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以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政策推动发展。二是组织各类媒体深入宣传中央、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和报道对首府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形成尊重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为了承接先进产业,帮助民营企业找到新的发展路径,组织民营企业到那些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得好的地区调研考察。四是通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与异地商会、行业协会代表座谈会、见面会等,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转变思路,更新观念,有意识地到首府县域去寻找项目。五是完善和加强呼和浩特市县域经济统计办法,建立健全县域经济统计概念、指标等,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全面科学地反映首府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因地制宜,互惠互利。要整合资源壮龙头,转型升级强实力,建稳基地促发展,利益联结增效益。县域经济发展同样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认真地调查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与操作性,找准各区域的特色和优势,整合和优化当地资源,在开发利用、深加工以及产业链上下功夫。工业要集约布局、集群发展,突出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农牧业要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了适宜的项目,还要有良好的运营模式,在把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县域农户有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工商业联合会经济调研处)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县域经济 调查 思考

[中图分类号] F8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040-01

一、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宁海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中心,坚持以支农为己任,从宁海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1.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2013年初宁海农村信用社制订出台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三大工程”建设促进宁海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在坚持“小额、流动、分散”原则、保证涉农贷款基础之上,重点投向农业以及小微企业;推进信贷支农支小扩面增量工程,继续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充分了解和掌握农户、小企业真实的生产需求。截止2013年6月末,全县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42.68亿元,增幅达7.18%。进一步拓宽了信贷覆盖面,扩大了金融服务受众面。

2.深化支农支小服务水平。宁海农村信用社全面落实《宁波银行业2013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施意见》,围绕小微企业信贷“两个不低于目标”,切实完善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推进“5亿信贷助民企、风雨同舟共发展”为主题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到2013年6月底,全县信用社主任与信贷人员以农村金融指导员的身份进驻行政村,走访进农户5528户,发放农户小额贷款13344户22.12亿元。

3.丰富和完善支农产品体系。一方面,以创新丰收“红领卡、尊师卡、旺铺卡”等在内的十二大系列贷款卡品种为基础,完善产品体系,因地制宜,推广丰收小额贷款卡,提升宁海联社品牌效应。2013年上半年共新增小额贷款卡872张,授信额度增加12150万元,累计授信额度增加8280万元。另一方面,走村入企,继续做好“四权一房(船)”抵质押贷款工作,发展股权质押贷款、土林地、采矿权抵押贷款等,切实帮助“三农”和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现实困境

1.农村信用社自身财力有限,难以满足县域资金需求。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以贷款种类多、放款及时、服务优良等优势,成为支持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增加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辖内工、农、中、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移,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弱化,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压力,导致当前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呈现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格局。而目前,农村信用社即便是在经营上遵循“保本微利”的原则,有限的资金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资金需求。

2.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安全缺乏保障。由于信用缺失和信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一些不良贷款长期占用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不仅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同时削弱了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如:一些企业因管理不善、产品无市场、致使关停、倒闭进行逃废债务,形成信贷风险;另外,由于受执法力度不强、债务人信用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进入依法清收渠道的贷款,虽说赢了官司却收不到钱,致使农信社部分债权难以得到保护。

3.贷款担保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目前,一些农户和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可供担保的抵、质押物。农民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因缺乏相应的政策,特别是土地制度没有得到改革,农户对土地没有自主的抵质押处置权,致使农民的不动产变观困难,无法进入担保抵质押范围。

4.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面临风险较大。农业目前依然是弱质产业,“三农”生产周期长,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易受灾害,农民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使农信社在涉农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上很不对称,加上目前没有政策性和商业性风险补偿渠道,由此产生的风险由农村信用社自身承担,使得农村信用社在支农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上很不对称。

三、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和农村信用社发展具有内生的相互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和战略转型应紧贴县域经济的脉搏,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1.要强化资金组织工作,不断夯实自身业务发展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农村信用社要全力以赴拓展存款业务,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工作责任,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同时,充分重视重点客户营销,细化营销措施,利用多种方式,壮大宁海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一是开展劳动竞赛,完善激励机制。如围绕宁海县“三大工程”建设,加大力度开展资金组织工作,实现存款良性增长。二是抢抓有利时机,强化金融服务。高度重视旺季金融服务工作,通过拓宽支付结算渠道、业务分流和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等措施,确保业务旺季客户服务工作的优质和高效。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整体形象。结合“浙江农信存款率先全省超万亿”、“宁海联社存贷规模破百亿”以及旺季金融服务工作,加大加深宣传力度和广度,全面提升信用社品牌形象,扩大其影响力。

2.要拓展服务渠道,完善金融便民服务体系。根据农村不同地区不同需求,对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进行细分,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扎实推进简易型便民服务点创建,积极实施“农村联络员、窗口咨询、金融指导员驻村”等制度。重点推进基础型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建设,对金融服务需要相对旺盛、距离金融服务网点较远的行政村,通过铺设“助农POS机”,将简易型服务点升级为基础型服务点,增加助农POS小额取款与代缴费业务功能,从而解决无金融网点地区群众取款难问题。

3.要抓好信贷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针对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复杂的情况,积极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一是组织开展重大风险贷款自查工作,通过检大风险报告制度执行力、排摸贷款管理执行情况以及检查风险处置执行的落实情况,加强对重大信贷风险的处置能力;二是开展全面风险排查工作,对案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位的违规风险、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的行业风险等重点方面进行排查,确保各项业务健康稳健发展;三是加强不良贷款管理,加大对信贷资产分类的管理,加大与法院、公安局等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合理运用各种处置手段清收不良贷款,提升信贷资产质量。

4.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效融合。紧密围绕提高金融产品供给效率这一目的,按照不同类型的产品特点,加快金融服务改革、开发和发展,构建多元化、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积极探索担保、抵押、质押新方式,以求最大效能地支持中小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解决融资难题。积极研发推出代客理财、手机银行等新的基础性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满足广大金融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郭金玉. 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12:14-15.

第4篇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总体上说,近两年来,我县县域经济运行比较平稳,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__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7.4亿元,增长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412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80元,增长17.4。三次产业结构由20__年的49.6:28.7:21.7调整为36.1:43.4:20.5,一产比重下降13.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14.7个百分点,国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转向工业主导型。今年上半年,全县GDP预计完成18.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9.5,第二产业增长34,第三产业增长12.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32万元,增长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亿元,增长56.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20元,增长27。

(二)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做为无矿产资源的农业县,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围绕现有农业资源,建基地、育龙头、壮产业、培优势。去年以来,我们大力实施了以培育15万亩速生丰产林、15万亩优质果、15万头优质肉牛为重点的“三个15万”工程,目前,全县速生丰产林、经济林总面积分别达到14万亩和10.8万亩;肉牛存栏达到12万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6,综合位次居全省第10位,被命名为全国秸秆养牛十佳示范县、全省畜牧强县。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围绕农业优势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大乐面粉、特思特果酥、华泰建材、宏业化工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特别是去年以来,新上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达到27个,其中从__引资6000多万元的福鑫肉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从伊利集团引资6800万元的吉庆食品有限公司动工兴建;泰国华联集团注资1亿美元的__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L-乳酸项目,11月底即将破土动工;总投资2.5亿元的秸秆发电项目计划今年9月份动工。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小县办出大劳务”,以__市第二技工学校为龙头,发展“订单教育”,先后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3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形成电子、电焊、缝纫三大劳务品牌。今年上半年,全县劳务输出达到6.9万人,实现经济收入4.2亿元,拉动农民增收976元。

(三)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我们在强化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坚持“以城活商、以商促城”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流通活县”战略,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来,县城建设总投资达4.8亿元,先后完成县城6条主干道的升级改造,建成6万多平方米的商贸区,新增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形成四纵四横的县城主框架,县城区面积扩展到11平方公里。

纵向比,我们有发展、有进步;但横向比,发展较慢,虽然处于全省第二梯队,仍相对落后。我们深感压力很大,清醒地看到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不够解放。__农业基础较好,90以上的土地都是“吨粮田”,群众温饱有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小农意识严重,土生土长的干部“官本位”意识较强,缺乏创业激情,开放意识不强。二是原始积累不足。20__年,全县居民存款10.8亿元,人均储蓄存款2228元,全省倒数第三,民间创业资金匮乏。三是区位资源优势不明显。我县远离中心城市,难以承接大中城市辐射。除农副产品资源外,没有其他特殊优势,招商引资难度很大。

二、下步打算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思路,实施项目带动,壮大主导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争取进入全省新“十快”县,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一)要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__经济落后,关键是工业落后。工业落后,关键是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集优势项目,加快工业区建设。今年,要有3家投资超亿元的企业入驻昌乐工业区。两年内框架基本形成,入区企业达到20家,年产值突破30亿元。围绕做大做强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6个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建设。一是L-乳酸项目。总投资10亿元,年产乳酸10万吨,其中一期工程5万吨,投资5.5亿元,年可消化玉米15万吨,年产值可达9.6亿元,利税3.4亿元,投产后市场

占有率将达到50以上。在此基础上,拉长产业链条,引导相关产业和上下游产品开发,规划建设5万吨聚乳酸、10万吨蛋白饲料、5万吨麦芽糊精、10万吨变性淀粉项目。二是吉庆食品有限公司冷饮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6800万元,年产冷饮食品20__万吨,年产值2亿元,利税3800万元;二期工程由伊利集团投资1.8亿元,上马液态奶项目,建设覆盖三省六市的区域性生产基地,产值将达到10亿元,利税超亿元,这是伊利集团在我省的唯一一家合作项目。三是福鑫清真肉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总投资9.2亿元,主要对牛皮、牛骨、牛血、牛毛等进行精深加工,目前正与日本客商洽谈合作事宜,编制可研报告。四是秸秆发电项目。总投资2.5亿元,年发电1×25兆瓦,已与北京德源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计划9月份开工建设。五是冻干蔬菜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产冻干蔬菜20__吨,目前已完成可研性报告和环评报告,正与有关投资商洽谈合作。六是第二造纸厂改建项目。总投资2.8亿元,年产10万吨清洁制浆和10万吨高档瓦楞纸,目前已与河南__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明年,力争建成10个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重点企业。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建成3个产值超5亿元、利税超5000千万元的骨干企业,2个产值超10亿元、利税超亿元的企业集团。

(二)要在培育农业资源优势上取得新突破。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继续实施“三个15万”工程,建成15万亩速生丰产林、15万亩经济林和15万头肉牛生产基地,着力发展资源型农业,形成农业资源新优势,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拉长农业生产链条,实现产加销一条龙。重点抓好规模肉牛养殖,大力发展秸秆青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努力打造畜牧养殖、加工大县。经过一至两年的努力,建成2家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争取1-2家进入全国重点龙头企业行列,3-5家进入全省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三)要在县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按照东北工业区、西北文化教育区、西南物流区、南部高档商住区、中心商贸区的县城建设总体布局,规划实施5个超亿元项目。一是投资1.2亿元,实施商住综合小区开发建设项目。二是投资1.2亿元,铺修县城东北环,规划建设昌乐工业区。三是投资1亿元,完成兴华商贸区四期开发。四是投资1亿元,实施城东供、排水改造工程。五是投资1亿元,在大广高速和安南高速交汇处规划建设800亩现代物流区。同时加快电力、通讯、供暖、道路、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形成“五纵四横一环”、轴线清晰、格局方正的工贸县城。

三、几点建议

(一)在省政府的关心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县成为全省基本农田整治试点县。我们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规划了县城工业区。通过招商引资,目前已有3家企业入区。还有3家企业准备入区,这些企业投资都比较大,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比较好。由于我们财力有限,区内的基础设施不配套,入区的企业反映比较强烈。建议省政府对我县工业区的道路、供排水、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资金扶持。

第5篇

关键词: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8-0078-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8.22

一、“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既有外在动力,又有内生动力,势在必行

金融服务“三农”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长期以来,县域金融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和改革措施,均未实现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实力,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愿望。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股份制改革总体要求,随后,农行全面推开了面向“三农”金融服务及“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1]。被外界解读为是响应中央文件的被动行为,通过评估分析,认为“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主要动因有三:一是国家改革政策的效应。国家出台的财税政策、监管费减免政策、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三农”事业部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农业银行诸城市支行进一步壮大经营实力,提升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人民银行和相关部门在货币政策、金融创新、金融基础服务等方面都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支农力度,为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外在动力。二是逐利行为。资金朝着回报率更高的地方流动,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必由之路。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是做了成本利益比较之后的选择,农村市场是有利可图的,关键是设计和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也就是说三农事业部改革,既有本身发展布局的需要,更是看重了农村深刻变化带来的机遇。以诸城市为例,近年来,社会经济态势良好,“十一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达到15.6%,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0亿元,财政总收入51.5亿元,全市工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1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9539元,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之一,名列第35位①。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都将吸引着金融资源的集聚,有效地增加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的内生动力。三是农行解决了服务下沉问题。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金融服务问题,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但由于缺乏整体协调,未实现预期目标。加之,上世纪末期,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考虑,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纷纷从县域以下网点撤出。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猛,县域金融服务中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作为长期服务“三农”的农行,具有服务县域专业的独特优势,率先在服务与机制上解决服务下沉问题,较大限度地满足了县域农村经济的需要[3]。

二、三农金融事业部体制改革架构及变化

为了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农业银行对县域“三农”金融服务,在组织架构上建立了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三级督导”、“一级经营”的事业部管理体制,“三级督导”在事业部内部实现了纵向的上下级垂直化、专业化管理体制。“一级经营”管理体制,主要是为了提升了信贷支农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对人力资源重新配置。改革后,农业银行诸城市支行内设部门由原来的6个缩减到5个,在岗员工由2008年的265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273人,其中前台人员217人,中后台人员占比由2008年的24.15%减少到15%,提高了全行直接面向客户的前台营销人员比例,支行的整个管理机制实现了由“管理主导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①。

在服务“三农”的模式上,认真贯彻了“六个单独”的运行机制。试点后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资本对业务发展的刚性约束。在资本管理方面,二级分行对县支行实行经济资本的单独配置,逐笔配置到客户、项目,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资本对业务发展的刚性约束[2]。在核定限额时,加大向县域支行配置力度,2010年,二级分行配置诸城农行经济资本,较2009年增加989万元,占全部县域支行的22.29%,增长2.46%;经济增加值12121万元,比2009年增加了1573万元②。

2.在资金管理方面,农业银行诸城市支行事业部已纳入省分行全额资金管理体系,以省分行为中心,实行收支分离、全额计价、集中调控的管理和统一的资金转移定价。二级分行为出台措施确保县域资金用于县域,对县支行不实行存贷款比例限制。

3.在信贷资金管理方面,坚持“三农”信贷优先原则,对信贷政策制度、授权等进行了大幅改进,一是对法人信贷,审批额度大幅度提高。法人还旧借新业务由原来的0.5亿元提高到2亿元;小企业由原来的1000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个人客户由原来的5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③。二是贷款规模管理上,对支行实行规模专管,单独配置规模和经济资本,且农户小额贷款不受信贷规模限制。三是适度转授信贷权限。实行管理下沉,向支行派驻了独立审批人和风险经理,实现了县域办理农户贷款网上作业,审批“不过夜”,让“三农”客户贷得快。四是在担保方式上,针对“三农”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增加了林权抵押、排污权抵押、“龙头公司+农户”、“专业市场+农户”、“合作社+农户”、农户多户联保、农户担保公司、行业性担保公司保证担保等新型担保方式,有效缓解了“三农”客户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4.在会计核算方面,建立了单独的三农事业部(县域)财务核算体系,对事业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对主要涉农产品和客户进行了财务敏感性分析。

5.在拨备与核销方面,改革后,诸城农行三农事业部单独足额计提减值准备金和单独核销不良资产,在依靠合理的贷款定价覆盖风险的基础上,坚持审慎认定三农贷款形态,按规定提足三农贷款拨备。

6.在考评激励约束方面,上级行制定了单独的《三农金融事业部支行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了三农业务发展与县域支行领导班子绩效进行挂钩考核办法,构建起专项激励考核体系。

三、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已取得的成效

纵观几年试点历程,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不仅激励了县支行的经营活力,而且也提高了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也推动了各项业务的长足发展。

1.经营活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三年来,农业银行诸城市支行存款市场占比分别为22.09%、22.48%和22.09%,辖内同业排名保持第二,县域辖内四大行排名稳居第一;贷款市场占比分别为20.1%、22.34%和23.93%,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2010年同业排名由2009年的第三提升至第二,四大行排名由第二提升至第一。2010年贷款比为96.93%,分别比2008年和2009年提高18.9和11.83个百分点;增量贷存比为192.01%,分别比2008年和2009年提高140.59和90.6个百分点④。

2.解决了农贷“担保难”难问题,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明显增强。农业银行诸城市支行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着眼于支持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采取”三户联保“、“公司+农户”、信用担保机构担保等多种方式,有效缓解了“三农”“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2010年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92.63%,涉农贷款市场占比2008年至2010年分别为27.09%、29.84%和29.14%,农户贷款余额2010年比2008年和2009年分别增加10.59亿元和4.82亿元⑤。

3.为农民提供了以惠农卡为载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改革三年来,农业银行诸城市支行以惠农卡为载体,以电子渠道等现代化金融手段为平台,将支付结算延伸致到社区,实现了卡到户、机到村、钱到账。三年来,农业银行诸城市支行共发放惠农卡5.67万户,覆盖面占全市农户的21%,通过惠农卡的农户授信户和通过惠农卡的农户贷款户2010年末分别为20246户和11528户,分别是2008年的24.4倍和14.4倍;2010年通过惠农卡的农户贷款余额比2008年、2009年分别增加45860万元和10263万元⑥。

4.实现了“双赢”目标。总的看,诸城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增加了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2010年,农业银行诸城市支行实现营业收入比2008年和2009年分别增长39.22%和16.33%;上缴营业税分别增长21.53%和17.49%;实现拨备后利润分别增加6528.8万元和171万元①。

四、问题与对策

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国家税收减免政策和省政府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没有落实到位,农户贷款存在风险管控压力大,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较往年不降反增等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建议政府、财政、税务等部门尽快落实对农行三农事业部改革的相关扶持政策。继续出台针对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在贷款利率、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专项优惠政策,平衡金融机构收益,达到收益覆盖风险。激励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以实现政府政策惠农和银行贷款支农之间的高度契合,以及政策性目标与商业性运作之间的有机统一。

2.加强农村地区信用机制建设,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建议人民银行关注农村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建议政府、上级行、保险等多方合作,拓宽服务三农业务保障渠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为农业银行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创造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3.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盈利水平。从账面利差看,农户贷款利差高于县域大客户和其他个贷产品,但农户贷款面广、额小、投入成本较高,且业务风险防控难度较大。因此,试点支行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政策,做好三农类产品的收益分析。要加大费用资源的配置力度,对三农金融业务营销专项配置费用,并提高比例。

4.加强农户信贷资产管理,降低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针对201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不降反增的现状,深刻剖析农业贷款质量下降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人民银行及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符合“三农”服务的制度和服务模式,形成监管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银行总行.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N].金融时报,2011-04-06.

第6篇

一、我县旅游发展现状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能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深化完善重要旅游区域规划,着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大等级景区创建力度,努力提升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档次,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想方设法克服因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全力加快我县旅游经济的提升和跨越。规划先导,依托产业,创建品牌。我县在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全面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能以规划为先导,整体谋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前期旅游规划。依托传统区域产业的发展,努力挖掘和培育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地域优势,成功创建旅游特色品牌,为后续发展增强后劲。200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81876人次,比2001年的3.15万人次增长18倍多,年均增长53.68%;旅游总收入39590.91万元,比2001年的1349万元增长29倍多,年均增长65.7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7305人次,比2001年的1516人次增长18倍多,旅游外汇收入1015.12万美元。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作为“朝阳产业”和“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旅游业正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目前我县旅游发展存在困难和不足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我县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旅游经济经营情况有所下滑,游客数量明显减少;二是一些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融资困难;三是旅游产品促销和市场开发水平不高;四是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不够。

三、几点建议和对策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建议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投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整合旅游六大要素,拉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推进实现既要“外部的投入拉动”又要“内在的经费拉动”双轮驱动式的增长方式,推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继续保持全县旅游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1、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深化“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坚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提高人们旅游生活质量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游客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尤其是要继续努力打造“旅游景区精品、文化旅游名品、度假休闲新品”,同时,也要总结大众化旅游产品,要为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更加方便、更加实惠、更加安全的旅游环境;要着力解决好与广大旅游者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紧密相关的问题,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让游客和人民群众享受“进得来、玩得起、想再来”的旅游生活。

2、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拓宽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一是注重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特色旅游。二是注重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农牧家乐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项目。三是注重区域旅游共同发展,积极发展区域旅游互补和联动,利用我县有利的交通优势,积极打造人流、物流平台,为红河州旅游大市场做好服务。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资源,大力引项目、引资金、引创意,不断改善旅游业基础条件,提高景区规划、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7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野渡”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拟稿人 张娅)根据县委办《关于做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的通知》要求,澄城县金融中心成立了调研组,深入到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以及部分民营企业,重点对“十三五”期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风险防范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调研,下面浅谈全县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做好金融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全县金融业发展现状

我县金融业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保险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十三五”期间,县域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货币信贷政策,金融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对接进一步紧密。通过定期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支持了县域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拓展了适合“三农”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方式,满足了“三农”群体的金融需求;加大了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为贴近市场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各金融机构针对县域企业及农户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邮储银行推出“助保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建行推广“云税贷”、“抵押快贷”等信贷产品,联社针对经营良好且仍有信贷需求的企业客户、有实体但抵押物不足的企业分别推出“诚税贷”、“无还本续贷”及“融资性担保公司贷款”等产品,农行推出“网捷贷”、“惠农e贷”,长安银行推出“优税e贷”等,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创新信贷产品,以“最多跑一次”为改革统领,全面简化融资手续、压缩办贷时间、降低获贷成本,帮助小微企业和“三农”群体解决融资需求。

3.培育挂牌上市企业逐步推进。“十三五”期间,省市明确了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标准,为推动县域企业挂牌上市,我县积极组织资质较好的企业,参加市上举办的拟上市挂牌企业培训会,鼓励引导企业通过上市挂牌达到直接融资的目的,并根据企业意向,建立了拟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并成功上市挂牌企业1户。

4.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通过政府参股、控股华冠融资担保公司,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与县域银行合作,建立了银行、企业、担保公司三方共赢的良好格局,扩大了“三农”群体和小微企业的信贷获得率,提升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5.“智慧县域+普惠金融”项目落地实施。“十三五”期间,县政府与蚂蚁金服集团合作,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在支付宝智慧县域平台为我县农户开通了普惠金融信贷申请入口。根据大数据建立的授信风控模型,农户可申请到无抵押、免担保、全天候的金融服务,整个申请流程由农户在支付宝端完成,实现了3分钟申请,一秒钟审核放款,0人工干预,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的金融服务。“智慧县域+普惠金融”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推动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落实了乡村振兴战略部署。

6.金融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十三五”期间,为更好地防控金融风险,县政府建立了金融风险防控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澄城县网贷机构风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澄城县处置化解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澄城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澄城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领导小组等机构,并制定了《澄城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多个文件。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各类违规违法金融活动、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活动、逃废金融债务打击活动、处置化解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专项行动、金融领域涉黑涉恶专项斗争以及涉众型经济案(事)件风险排查等活动,切实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严厉地打击了扰乱、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对全县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风险排查,严格落实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机构相关监管政策,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其合规经营,努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全县金融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金融发展的潜力有待挖掘。“十三五”期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无论是资本实力、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还是产品创新能力、人才队伍素质,都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特别是农信社的历史包袱未得到彻底化解,改制缓慢,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十四五”期间,提高金融企业综合竞争力显得更加重要,仍需在改革中发展壮大。

2.金融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融资结构、信贷结构不合理,企业直接融资步伐缓慢,企业债券市场严重滞后。“十三五”期间,信贷资金倾斜县域重点项目的力度不够,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投入过大,潜藏着较大的信贷风险。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供应和中小微企业的有效融资依然不容乐观。“三农”群体资金需求仍得不到有效满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步伐缓慢。必须把金融结构调整摆在突出位置,加快调整金融组织结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的步伐。

3.金融风险亟待防范。“十三五”期间,尤其是疫情影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产能过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金融风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金融业链条长,市场信息不对称,又易受外部因素干扰,不确定条件多,利益诱惑大,风险点多面广,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强。“十三五”期间我县非法集资案件较“十二五”期间有所增多,尤其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上网跨域非法集资现象频增,稳控任务还很艰巨。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防控金融风险,优化生态环境仍需加强。

三、做好金融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因国际疫情影响,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震荡调整期,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我县金融必须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把握、引领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挑战,实现跨越发展。

1.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1)扩大金融供给总量。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建立财政性资金“存贷挂钩”考核机制,实行“多贷多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激励金融机构扩总量,调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支持。引导保险资金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深入挖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潜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2)优化金融产业投向。充分发挥银行主力军作用,支持保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融资需求。加大对金融机构涉农、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奖励补贴力度,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合力,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改进信贷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提高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全面推动和提升县域内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质效。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为农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内的农户、企业及经济组织提供优质服务,抢抓政策机遇,不断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治理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3)做好县域融资平台转型升级服务工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县级融资平台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县级贷款审批权限;结合县域融资平台现状,改进授信评级机制,拓宽信息采集渠道,综合考虑贷款用途、融资背景、未来收益等要素,提高风险评级的合理性;落实服务价格相关政策法规,厘清各项收费项目,清理不规范经营行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评估费、抵押登记费、担保费等收费项目;在现有债务化解过程中,凡平台公司不能一次性结账的,协调承贷金融机构,与融资平台公司协商,尽快达成新的还款计划,科学合理释缓偿债压力,不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切实防范处置风险中的风险。同时积极发挥我县融资担保公司作用,鼓励其依法依规为国有企业提供市场化的融资担保服务,实现融资平台转型平稳过渡。

2.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梯次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出台我县支持企业加快资本市场融资若干措施,积极推动一批企业改组改制,重点培育和扶持符合产业政策、具有我县特色行业和支柱行业背景、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加强各类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在“新四板”挂牌融资。支持“新三板”优质挂牌企业分层或转板上市。鼓励和引导初创期创新型小微企业规范改制,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长板”先行挂牌,条件成熟后转“新三板”挂牌。加强与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战略合作,在挂牌企业资源培育、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信息交流共享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充分发挥“新三板”和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直接融资、规范治理、价值发现等重要功能,共同推动我县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打造县域企业挂牌上市集群。

3.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1)加快农信社的改制步伐。农信社是我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力量,是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改制组建农商行是主动深化地方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一步,是促进我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政府、市场、农信社三个资源,着力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优化监管指标,全面加快农商行组建工作步伐,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2)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引进先进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技术;推进银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业务模式;持续推进保险业创新,支持发展农村养老健康保险、扶贫小额信贷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服务和保障我县农业发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养殖)大户开展商业补充保险,积极发展果业、大棚蔬菜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的增信作用,加强公司能力建设,以政府资金为主导,鼓励多元化投资,提高担保规模和放大倍数,做大做强我县融资担保公司,增强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能力。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公司,增加农户小额贷款的投放,逐步规范民间借贷,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入农村,支持“三农”经济发展。

(3)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拓展。“互联网+”是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组织、新市场的引入,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业态。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会出现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贷款、股票、债券等发行和交易直接在网上实现,大大减少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更加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运作。互联网金融的拓展,将开创新的金融模式,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向前发展。

(4)大力推进绿色金融试点。根据现阶段提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要求,大力发展能效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林权贷款、集体土地抵押贷款等贷款方式,积极支持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项目和服务。支持传统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形成绿色新业态。

4.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1)加强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构,统筹协调推进金融监管工作。完善金融风险防控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监管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加强对辖内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以及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金融风险排查与监测,防止潜在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蔓延。

(2)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逃废债务联合惩戒机制,定期公布恶意逃废债务和“恶意脱保”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依法加大惩处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做好债务清收工作,加大金融债权案件保全、执行力度,加强金融债权案件执行争议的协调力度,充分利用司法、公证、仲裁、调解等方式预防和解决争议纠纷,提高执行效率,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8篇

一、开发优势

1、有殷实的地脉资源。一湖秀水原名修河,资源整合后改名庐山西海,是江西五大河流之一,发源幕阜山脉黄龙山,自西而东,流经铜古、修水、武宁、永修四县,入注鄱阳湖再入长江。湖面平远宽广,在我县境内河道总长度337.2千米,正常蓄水65米时,境内流域面积228.1平方千米,大小岛屿3000余个;湖水清沏如镜,年平均储水量在80亿立方,水质优良,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具备渔业发展的优质水域资源条件。这些丰富的地脉资源,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富,都有着不斐的价值,是这湖秀水开发的切入点。

2、有厚重的文脉资源。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万大军的日夜奋战,一座雄居亚洲第一的拦水大坝,在赣北修河中段的柘林巍然屹立。为了柘林水电站的建设,曾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武宁葬身水底,享誉鱼米之乡的大片良田变为泽国;十万世居的农民和居民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在短短120天的搬迁日子里舍弃家园,日夜兼程,另辟炊烟,用赤诚和奉献奏响奋进的时代号角。2007年4月,总理亲临武宁视察,称赞武宁山好、水好、人好、发展前景好!并欣然题赠“山水武宁”,为武宁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9年11月,我县成功入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列,被誉为“天堂中的花园”等等,这些文脉资源是我县的特色,是有质感的文化资源,是这湖秀水开发的核心点。

3、有旺盛的人脉资源。我县位于赣西北,地处湘、鄂、赣三省边陲要冲,是南昌、武汉、长沙三大省会城市的辐射中心。随着武吉、永武二条高速畅通,制约我县发展的交通瓶颈已打破。如果将一湖秀水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休闲养生基地,为旅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新奇独特的愉悦享受,那么我县成为湘、鄂、赣三省的后花园已就指日可待。三大中部省会城市旺盛的人气,是我们一湖秀水开发的支撑点。

二、面临的问题

1、旅游业发展开发力度不够。我县旅游开发定位需进一步明确,特色项目挖掘不够,特色项目少,精品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宾馆建设、旅游购物等旅游“六要素”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县没有一家上档次、上规模的星级宾馆。旅游项目招商引资还有待进一步取得实际性突破。

2、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够。我县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民间文化活跃,锄山鼓、武宁采茶戏等名扬省内外,虽然演出较多,但没有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能产生明显效益。

3、水资源开发保护不够。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合理,有待优化;水资源环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沿湖两岸乡镇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内,工业园厂矿的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也直接流入湖内,导致饮用水安全隐患增加;环保投入不足,监控、监测手段还需进一步改善,执法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几点建议

1、以景点为依托,带动湖区观光旅游。湖区景点的营造,不仅要有精典的景观,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来衬托,适当挖掘和演泽水文化,可以丰富水景观的内涵,从而带动观光旅游。为此,建议:一是新建桃花林。原武宁老县城,北郭高坡,沿玉带沟上游两岸,栽有成片桃花林,阳春时节游人登城,望全城风景,又看桃花,给人以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感。为再现这一壮景,建议从艾园到观音岛这一段的一湖两岸新栽桃林。二新建水上游乐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成为时尚,为迎合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建议在新老码头之间建水上游乐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新建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室外沙滩浴场,增设水上摩托、水上自行车、水上滑板等娱乐设施,使游人借旅游休闲,调整心态,洗涤风尘,愉悦心情。

2、以湖区为依托,打造休闲养生基地。当前城区建设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打造全国最有影响的养生休闲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是我县一湖两岸建设的目标,为高标准打造养生基地。建议:一是在窑段等合适的地段建高档次的别墅群,让武宁成为全国成功人士第二居所的首选地。二在宋溪片区拟建上规模的出租公寓,供举家组团或自驾游的游客到武宁休闲渡假。三打造一批高档宾馆,提高接待能力和档次,让游客在武宁充分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四是组建水运公司,整合一湖两岸现有游乐资源,如:中信集团高级娱乐场、甫田平尧果园、星光集团果园、观音岛等现有的景点,分不同季节,做活水上一日游。

3、以养殖为依托,快速发展保水渔业。认真贯彻落实《庐山西海(武宁辖区)养殖库湾清理工作实施意见》,彻底清理库湾和网箱养殖,管住管好湖区国有水面,把国有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一采取整体拍卖经营权的办法,通过招商引资,组建经营公司,发展保水渔业。二加强渔政管理,坚持禁港休渔和增殖放流制度,保护水环境和渔业资源,打造、打响庐山西海清水鱼品牌。三发展连锁配送经营,开发西海清水鱼饮食文化,提高渔业附加值,富民增收、财政创收并举,壮大渔业经济,做实保水渔业。

4、以战略为依托,做强水资源储备基地。一积极申报跨域引水工程。建北水东、南调工程,为南昌或九江两大城市居民提供饮用水,在合理输送水资源,缓解城市居民用水难的同时,实现我县水资源利益最大化。二积极申报国防用水储备基地。借助跨域引水工程的输送渠道,申报国防用水储备基地,以备战略之用。

5、以文化为依托,主推水工程移民品牌。我县是个名副其实多无化的水库移民大县,16万人,分别来自10个水库,过去经历国家补偿标准最低“困难”,如今享受国家后扶的“阳光雨露”,可以说,武宁水库移民的发展史是中国水工程移民发展史的缩影,既记载了党和国家对水库移民惠民政策的大爱无边,又传承了水库移民为了国家整体利益,舍小家顾大家的不朽精神,这种精神值得传承。建议:新建一个水库移民博物馆,开辟江西水库移民博物馆之先河,将我县厚重的水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建设发展史体现其中,在记载过去的同时,新增一个观光的好去处。

碧波千顷绕春城,满天星斗与湖平。让我们齐心协力,用心“做大、做活、做强”这一湖秀水,让庐山西海“一湖秀水”成为县域经济的一朵“奇芭”。

第9篇

【关键词】集体林业;管理;建议

宾县集体林面积所占比重大,但林分质量不是很好,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少,发展潜力很大。如何加强对现有集体林业管理,提高集体林林分质量,增加资源总量,是宾县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加速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之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林业建设和加快林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秀美山川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对推进我县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林业建设目标

在林业发展上,依据该村的自然地理特点,资源分布、生态建设环境和经营条件确定的:围绕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化林网,网格控制率达到95%以上,对缺条断空的农防林带进行补植(更新)优化;对通过本村的县、乡、村、屯公路,流经本村区域的河流、沟渠全部绿化,绿化率达100%;对坡地侵蚀沟全部营造绿色生物带;在屯四周营造30米宽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的环村林带。对屯中废弃地、荒芜地和部分闲隙地,绿化建休闲景点。屯内街道绿化率达到100%以上;在农户的房前屋后及庭院按乔、灌、花、草结合的框架结构绿化;建成后,使该村屯森林覆被率达到25%以上。实现绿化、美化、香化、净化、亮化,达到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

走以发展林业为抗旱先导,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整村推进综合抗旱之路。从乡村巨变中深切感到,通过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模式,推进调整产业结构,是对资源的一次再配置、再规划、再调节,是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的一个生态模式,蕴藏着农村发展巨大的潜力,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对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可鉴之处,应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对集体林业管理的几点建议

2.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一是改变国有企业“独家经营、独木支撑”的局面,打破所有制界限,增加非公有制林业的比重;二是打破封闭式林业经营模式,扩大林业对外开放是程度。敞开大门,开放林区,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形势,为外行业,外地区生产要素流入林业打开方便之门,实行全社会办林业;三是破除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不利于森林资源保护的观念,把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提高到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林业生产力的高度认识,大胆改革,超常规思索,实现从传统林业向现代化、开放式林业的转变。

2.2调整和完善先行的林业政策,科技兴林形式喜人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就要制定与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相适应的政策体系,以林业分类经营,建设两大林业体系为目标,以发展林区的自营经济,家庭经济,管护经营为主要形势,实现公有制林业经济和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相结合,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相结合,给非公有制经济以合法地位,适宜条件和发展空间,为经营森林资源管护的非公有制林业企业提供必要的营林补贴,信贷支持,服务支持,减轻经营的税费负担,使经营者有利可图。国家的林业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广大农民投身林业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积极完成造林任务。积极购买高分子吸水剂、ABT生根粉等,应用林业新技术科学造林;制定了林木培育规划,定期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监测等。为了更好地经营好林地,还订阅了报刊杂志等科普书籍。

2.3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企业,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经营形式

一是通过盘活森林资源资产的存量,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经济技术合作,招商引资,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有民营,私人经营,合资经营等形式,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经营的发展;二是对企业内部实行产权制,人员转岗分流,发展家庭个体经济,将森林企业所属的附属生产经营单位通过转让、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改变所有制,促进经济布局的调整;三是培育新的林业支柱产业,走林木深加工、精加工、林下资源开发、绿色食品、药材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子,培育新型的非公有制林业企业。

2.4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要明确集体林的发展不仅是我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集体林业发展不起来,必将影响到我县的生态建设,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所以要重视集体林业的发展,加强对集体林的管理。大力开展森林资源管护、林业科技交流和苗木信息沟通等。宣传林业政策,教育群众并进行林业建设、管理、保护好集体林的义务。

2.5实行新型林业的投资、融资政策

要改革完善林业的投资、融资渠道,在贷款政策上与公有制投资主题一视同仁,应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低利息的贷款扶持政策,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从事林业建设,要放宽贷款条件,担保条件。抵押条件,允许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以土地使用权,活立木资产作为抵押,鼓励商业银行向林业投资者开展信贷业务;对整地、造林、苗木和幼林抚育等支出给予一定范围的补贴,并逐步建立非公有制林业的财产保险机制,增加其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银行发放林业贷款的信心。

相关期刊